第一篇:比较文学期末复习题
第一章
1、什么是比较文学?怎样理解比较文学不是“文学比较”?比较文学与传统的文学研究有什么不同?
比较文学是一门诞生于十九世纪末期的新兴学科,是一门对不同民族的文学进行比较研究、也对文学与其他学科的关系进行比较研究的学科。比较文学是文学研究的一支,是一门独立的学科,而不是一种研究方法。文学比较只是把不同的文学拿来加以比较,这只能说是狭义的 比较文学。广义的比较文学是把文学同其他学科来比较,包括人文科学和社会科学,甚至自然科学在内。这就不仅仅是文学上的比较了。不同:a 开放性,它不受时间空间以及作家、作品本身地位高低、价值大小的限制,比传统文学研究有更大的自由,也比传统文学研究 具有更宽泛的内容。传统文学研究重心放在作家和作品上,而比较文学对作家、作品、读者、世界同样重视。在研究方法上也比传统文学研究更有优越性。b 综合性 c 宏观性 比较文学从传统文学的范围里跳出来,从国际的角度俯视各种文学现象,并且也从文学内抽出 身来,从一个新的高度俯察文学与其他学科的关系,这种宽广的视野和博大的胸怀是传统文学研究无法企及的。d 理论性。
2、为什么比较文学形成于十九世纪后期的西方简述其中的原因。(1)比较文学的形成,是历史的必然,是时代的要求。
(2)催生比较文学学科的社会文化、文学背景:(1)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与世界市场的形成;(2)科学文化的迅猛发展;(3)浪漫主义思 潮与运动;(4)比较的意识与方法在学术界的广泛运用。
3、试述法国学派、美国学派和中国学派对比较文学发展的贡献。
(1)十九世纪七十年代至二十世纪五十年代:这个阶段形成了法国学派,其代表人物有巴尔登斯伯格、梵 第根、卡雷、基亚等。法国学派认为:a、比较文学是以跨越为前提的研究;b、比较文学是国际文学史的研究;c、比较文学的研究方法是考据,寻找事实材料, 它排斥审美分析。
法国学派开创了影响研究,为其建立了完整的理论体系和严谨求实的研究方法,并用累累的研究成果证明了比较文学的科学价值,使比 较文学作为一门独立的学科而确立了牢固的地位,功不可没。但是,法国学派的理论与实践有狭隘性、机械性以及文学沙文主义倾向等等局限。
(2)二十世纪五十年代至七十年代:这个阶段崛起了美国学派,代表人物有韦勒克(1903-1995)、雷马克(1916-)、奥尔德里奇(1915-)、威斯坦因(1925-)等。美国学派认为:a、比较文学是跨越国家界限的文学研究;b、比较文学是跨越学科界限的文学研究。美国学派创立了平行研究与跨学科研究,扩大了比较文学的研究范畴,且使比较文学有了向纵深发展的可能性,但有理论不够严密、导 致研究范畴过于宽泛的弊端。
(3)中国学者认为:比较文学是跨民族、跨语言、跨文化、跨学科的文学研究。中国学者开创了跨文化体系的东西方文学以及东方各民族文学的比较研究,创立了阐发研究的方法,进一步拓宽了比较文学的研究范畴, 为进行全球范畴内的比较文学研究开辟了道路。
第二章
1、影响研究的理论基础是什么?举一个影响研究的例子
1、影响的客观存在说;
2、影响的历史文化意蕴说:影响的形成(发送-接受),是历史文化,过滤的结果;影响的结果,是接受者的文学发生具有历史意义的变化。
3、影响的文学内蕴说。影响研究的理论基础是实证主义,要求通过具体的文献资料来证明不同民族作家、作品之间所存在的事实上的联系。例子:
2、什么叫流传学、渊源学?它们有什么区别?
流传学:流传学是从影响放送的角度研究某个民族的文学在外民族的影响的研究类型。渊源学:渊源学是从影响接受的角度研究某个民族的文学的内容与形式的外民族来源的研究类型。
区别:(1)角度不同:流传学是从影响放送的角度出发;而渊源学是从影响接受的角度出发
(2)研究内容不同:流传学研究某个民族的文学在外民族的影响,如„„;渊源学研究某个民族的文学的内容与形式的外民族来源,如„„
3、接受研究与影响研究有什么区别?其理论基础是什么?价值何在? 区别:(1)接受研究和影响研究的理论基础是不同的。
接受学奠基于接受理论和现代阐释学,注重的是文学变异的研究;而影响研究的理论基础是实证主义,要求通过具体的文献资料来证明不同民族作家、作品之间所存在的事实上的联系。
(2)接受研究与影响研究的理论重心不同。
在作品、作者、读者三个因素中,接受学注重研究读者在阅读域外作品的过程中的种种反应及其原因,以读者作为其理论研究的核心;而影响研究以文本为核心,研究作家作品之间的事实联系,重视形成文本的外来影响的因素。影响研究着重探讨不同文学之间的互相关系,重点在于不同民族的作家作品间的影响和接受上,而接受研究却把重点放在研究作家作品对不同民族的广大读者(听众、观众)产生的作用,或者说一部文学作品被外民族的读者大众接受的情况。
理论基础:接受研究奠基于接受理论和现代阐释学和西方当代接受美学理论,注重的是文学变异的研究
价值:
1、接受研究的确立有利于比较文学学科理论的建设。
2、接受研究打破了传统影响研究和平行研究仅仅将理论关注点放在作家作品上的偏颇,从文学作品接受者的角度,研究读者对文本的接受,作品意义的生成和接受的多样性和历史性。
3、接受研究的求“异”思维,有助于推进和深化比较文学研究。
4、何谓平行研究的“可比性”
不同民族的文学之间没有事实联系,也会存在同中有异、异中有同的现象,造成,可比性 :文学是人学,因此会有相似的内容(题材、情节、思想主题、形象等);文学是语言艺术,因此会有相似的形式与发展历程。研究,同,也就是在研究各民族文学共同的,诗心、,文心;研究,异,也就是在研究各民族文学的特性。研究它们,有助于人们认识文学现象,促进民族文学之间的沟通与互补。
7、举例论述平行研究的价值。可以将那些,相似、,类似、,卓然可比,但是没有直接联系得两个民族(或几个民族)文学,两个或多个不同民族的作家,两部或多 部属于不同民族文学的作品加以比较,研究其同异,并导出有益的结论。杜甫与歌德,汤显祖与莎士比亚。
5、举一个平行研究的例子。(重要,自己选论文阐发)
阿Q与堂吉诃德平行研究新探
美狄亚与赵五娘中西方文学弃妇形象比较等等
6、较之影响研究,平行研究的长处与短处是什么
长处:平行研究摆脱了影响研究的“事实联系”的限制,因而打破了时间、空间、地位和水平等条件的束缚,可以把不同时代、不同地域、不同 地位、不同水平的作家作品,臵于一定的研究目的下,放进自己的视野。它涉及的范围和对象极其广泛,包括对作家作品、文学运动、思潮、流派等情况的比较,也包括对文学题材、体裁、情节、主题、人物、意象的比较,还可包括对风格、技巧、审美趣味、艺术形式、批评范畴、理论体系等等的比较,甚至包括对作家创作道路的全面比较。和影响研究相比,平行研究显然享有了前所未有的自由度。短处:但是由于没有事实联系,平行研究中跨越时空的纯比较和大规模的综合可能导并且容易导致肤浅甚至谬误。
7、什么叫阐发研究?它的研究目的是什么?
定义:阐发研究是用不同文化体系中的理论话语互释文学现象的研究类型。(一)文学理论对文学作品的阐发
1、用外来理论阐发本土文学作品。如:王国维用叔本华的文论来阐发《红楼梦》的悲剧价值:,叔本华臵诗歌于美术之顶点,又臵悲剧 于诗歌之顶点。《红楼梦》,以生活为炉,以苦痛为炭,而铸其解脱之鼎。,《红楼梦》者,悲剧中之悲剧也。其美学上之价值。即存乎 此。再如颜元叔用英美新批评理论阐发杜甫《春望》中的,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 a、诗人感时,花也溅泪;诗人恨别,鸟也 惊心。b、诗人因花感时而溅泪,因鸟恨别而惊心。c、花感时而溅泪,鸟恨别而惊心。
2、用本土文论阐发外来文学作品:如孙筑瑾用中国文论中的情景观念阐发英国的自然诗:英国的自然诗,一切景语皆情语也 :A、意 象:将景物内化为诗情;B、景象:将景物当作诗情的投射对象。
3、异质文论、文学现象的综合比较阐发 :如钱钟书举例对中西小说中设臵悬念的方法进行比较,然后指出,这就是中国文论中说的 ,引 而不发跃如也、,盘马弩弓惜不发,就是西方文论中说的,富于包孕性的片刻。(二)文学理论对文学理论的阐发:如童庆炳用西方诗学的,直觉理论来阐发中国诗学中“即景会心”的命题:王夫之说:,'僧敲月 下门',只是妄想揣摩,如说他人梦。...即景会心,...,自然灵巧,何劳拟议哉'长河落日圆',初无定量,'隔水问樵夫',初非想得。直觉说认为,人的认识活动分三个阶段(感性认识-逻辑推理-理性认识),直觉作为一种特殊的心理活动,省略了中间的逻辑推理过 程,使人在一刹那的直接体察中就把握了真理。,即景会心就是获得直觉的心理活动。(三)用其他学科的理论阐发文学现象:如用电影,蒙太奇的手法(将若干个不同时空的画面拼接在一起形成新的意义)阐发中国古 代诗歌手法:如:,浮云游子意(李白),国破山河在(杜甫),玉露凋伤枫树林,巫山巫峡气萧森。江间波涛兼天涌,塞上风云 接地阴(杜甫),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马致远)从具体方法来讲,阐发研究离不开分析和解释,当然也应该有判断和结论。并要注意这几个原则
1、跨文化原则与有效性原则;
2、双向 性原则与开放性原则。
研究目的:
1、阐发研究有助于民族文学之间的沟通
2、阐发研究有助于民族文学之间的互补(此为研究价值,目的应该差不多)
第三章
3、简述文类学的研究对象、范畴。文类学的研究对象是各种文学类型在不同民族文学中的发展演变及其特征、规律。文类学的研究范畴:
1、文学分类标准的比较研究;
2、文类特征、风格、手法等的比较研究;
3、缺类研究;
4、文类理论的比较研究。
4、主题学与传统的文学主题研究有什么不同?它有哪些研究对象、范畴 主题学指对不同民族的文学处理同一主题及其相关因素(题材、情境、母题等)的情况进行的比较研究。传统的主题研究重点探讨文学 作品的内涵,主题学则重点探讨表述主题的手段与形式;传统的主题研究研究个别的主题,主题学则研究同一主题在不同民族文学中的 表现。主题学的研究范畴包括除文学形式外的全部文学内容要素--文学内容的外现部分(题材、情境、意象等)与潜在部分(母题、主题)。
5、何谓意象、情境、母题?何谓原型形象、类型形象?它们与主题有怎样的关系? 意象是文学作品中有特殊的审美、文化内涵的象征性表意形象,分集体意象(原型意象、文化意象)与个人意象。“情境”(“处境”、“境 况”)指特定时刻的人际关系和人与环境的关系。“情境”有时是作品情节中的一部分,有时是整个情节的浓缩。母题是文学作品中最小的叙事单位和意义单位,是文学作品中反复出现的人类基本行为、精神现象和关于周围世界的概念,其中包含具有传承性的文化因子,在 文学史上被完整保存并不断复制。原型形象:一般是指保存与神话或传说中的具有民族特性的人物形象。类型形象:一般只的是某种性格与个性,如嫉妒者、吝啬者、泼妇等。关系:多角度、多层次、多方面地表现主题。T.T
6、比较诗学的研究目的何在?试举例论述中西诗学的关系及其文化根源。
7、定义:比较诗学指对不同文化体系中的文学理论进行的比较研究。以多元的世界文化为背景,在诗艺层上开展中西诗学的比较研究,寻找共通的文学规律, 在深层次进行人之生存问题的对比研究,使文化的价值在人的生存状态中得到凝固和升华,还诗学以“人学” 的本真面目。
1、概念、范畴、命题的比较研究:如对西方诗学的源头“诗言回忆”与中国诗学的“开山纲领”“诗言志”的比较研究;
2、整体比较研究, 如:中西诗学体系比较(中--西)文学观念:情感表现说——摹仿再现说
创作观念:情感表现的“真”——摹仿客体的,真 欣赏理论:情感体验——求知 中西诗学形态比较(中--西)思维形态:直观性、经验性强--分析性、逻辑性强 理论表达:模糊--明晰 理论存在方式:零散--系统
中西诗学发展比较(中--西)“滚雪球”式发展--;流派纷呈,替变式发展 关系:异——源头取向不同
1、道德本体论取向下的中国诗学方向
2、知识论呈现的西方诗学方向
中西诗学方法论不同
1、智的直觉与逻辑分析
2、“往下贯”与“向上透”
同——本源上会通
1、融合与互补——诗学自身发展的完满追求
2、后现代危机的拯救
3、知识论与道德形而上本体诗性智慧相结合
文化根源:a.中西方政治、经济特点不同:西方社会经济更具有商业性特点,政治制度则具有民主政治的特点,而与之相对的中国社会则以农业性经济和宗法制度为基本特征。反映在文学上,西方古代文学以叙事文学为主而中国古代文学则以抒情文学为主。(荷马史诗 艾斯克罗斯的悲剧 模仿在现说 ;诗经 “诗言志” 情感表现说)B.宗教伦理不同:古希腊悲剧 普罗米修斯 迷狂说、宣泄说 ;和谐 天人合一 c.思维、语言方面:西方人的思维特征是分析性的、批批判性的,而中国人的思维特征则是综合性的、直觉性的
什么叫媒介学译介学?怎样理解译介学是“从比较文化的角度出发的文学翻译研究”? 定义:媒介学研究影响传播的途径、方式、手段;译介学从比较文化的角度出发研究文学翻译。
翻译者往往需要跨民族、跨文化、跨语言、跨学科对作品进行翻译,所以在翻译过程中: a、翻译造成的原文信息的失落、增加、变形现象;
b、翻译文学:—翻译中的创造性叛逆:1)个性化翻译:译者用自己的翻译“个性”去“吞并”原著或使译文“屈从”原著。2)误译(无意的与有意的)3)节译与编译;4)转译与改编。—翻译文学的价值;—翻译文学史;—译作与原作、译作与译作的比较研究。
6、文学与艺术有怎样的同与异关系?试述文学与艺术相互渗透、影响关系的具体内容。文学与艺术的同异关系:文学与艺术都以表现作者的某种审美情绪为驱动力,它们可以有共同的创作原则、创作目的、审美理想、美学 风格。但是,文学与艺术在手段与形态上各有特点。(如:文学与造型艺术相比,文学是时间艺术,造型艺术是空间艺术,因此文学的题材范围比造型艺术广泛,意蕴可以比造型艺术深刻,在表现形象方面却不及造型艺术细致、有直观效果,而在调动读者的想象力、创造 力方面又优于造型艺术;文学与音乐相比,文学长于表达思想、概念,但在表达复杂、细腻、瞬间变化的情感方面不如音乐;音乐的表 现形式比文学抽象,理解欣赏的自由度和难度也比文学大。)
具体内容:1.文学与艺术相互启发、渗透、包孕:文学对艺术的启发、渗透多是文学内容给艺术家以启发,进入艺术作品中;艺术对文学的启发、渗透多是技巧形式方面的启发渗透,如绘画的空间形式、色彩、线条运用影响了文学创作。
2.文学与艺术相互补充、配合:各门艺术在原始社会是同源共生的。几门艺术结合成一门综合艺术;文学与艺术相互借助扩大影响:
---文学借助于其他艺术而流传;
---其他艺术借助于文学而流传。
(4)文学与宗教有什么关系?以一部作品为例论述宗教对文学的渗透。
1、文学与宗教的同异关系:文学与宗教可以有共同的表现内容--对出世、解脱的追求;它们的表现形式都是文字。但是,文学立足于现实,理性色彩浓;宗教更多虚幻色彩、迷狂色彩。
2、文学与宗教在形成和发展过程中的关系(1)共生关系:在人类童年时代,文学与宗教处于共生状态,如:古希腊俄林波斯教与狄俄尼索斯教等都以神话的形式存在。(2)、文学与宗教的相互影响关系:1)文学与宗教的相互渗透、利用:a、文学,渗入宗教,宗教利用文学;b、宗教,渗入文学,文学利用用宗教:§ 文学使用宗教题材、表现宗教思想观念;§ 文学利用宗教文体;§ 文论吸收宗教理论。2)文学与宗教的矛盾、对立:a、宗教束缚文学;b、文学冲击宗教。
具体作品自己找
7、文学与哲学有什么关系?以一部作品为例论述哲学对文学的渗透。
1、文学与哲学的同异关系
文学与哲学有共同的表现内容——人生观、世界观,有共同的表现形式——文字。但是,哲学运用概念、判断、推理来表达抽象化的理论,它排斥感情;文学则运用具体、形象的手法把思想形象化,它有明显的感情色彩。
2、文学与哲学相互渗透、影响的关系
(1)哲学“渗入”文学,影响文学创作:
a、哲学影响文学创作的思想、主题与艺术方法; b、哲学影响文学思潮的兴起。
(2)文学“渗入”哲学,影响哲学思想的建立、传播: a、文学内容影响哲学观念的建立; b、文学形式影响哲学思想的传播。具体作品自己找
8、举例论述古今文学与语言学的关系。
文学与语言学相互影响、相互促进:
1、文学促进语言学的产生与发展;
2、语言学推动文学的传播、创作、研究:特别是在当代,语言学的研究成果深深影响了文学研究:二十世纪前期的“语言学转向”造成了文学批评、文学理论研究的大转向,形成了形式主义、新批评等文论流派,导致了文学研究的“向内转”。二十世纪后半期,受话语理论的影响形成的新历史主义、女性主义、后殖民主义等批评流派引导文学研究“向外转”。
9、心理学是怎样影响文学创作与文学研究的(1)心理学影响文学创作:
a、心理学影响文学作品的内容:
如威廉·詹姆斯的“意识流”理论、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学说、荣格的“原型”理论为二十世纪西方文学的“向内转”提供了科学上、方法论上的依据;
b、心理学影响文学创作的手法:
如现代心理学推动二十世
纪西方文学变革创作手法。(2)心理学影响文学研究:
现代文学研究运用现代心理学知识、理论研究以下内容—— a、作家心理:作家的心理结构、作家的创作心理等等;
b、文学人物的心理;
c、读者心理。
10、文学与科学有怎样的同与异关系、怎样的相互影响关系
同:两者相互生发,相互包容。从本质上看,无论是文学还是科学,都是一种创造性活动,都需要发挥想象力和创新精神;两者都把“思想实验”看做自己共同的、内在的、精神的根源。异:在观念上,两者经历了一个由混生到分离的历史发展,在形式上,科学是一种实验科学,更注重成 果,而文学确实一种审美意识形态,更注重过程,在方法论上,科学主要采用实证主义的方法,而文学则主要诉诸想象和虚构。(一)自然科学对文学的影响、渗透:
1、自然科学推动文学创作的发展:自然科学会直接推动文学的发展,也会通过社会思想和哲学等中介影响文学理论,再影响文学创作。(1)自然科学的发展扩大了文学的内容范围;(2)自然科学的发展促进了文学美学原则的变化;(3)自然科学影响文学的创作方法;(4)自然科学促进新的文学样式产生。
2、自然科学推动文学研究的发展:二十世纪许多自然科学的研究方法如系统论、模糊数学、数理统计等被用于文学批评,引起了文学批 评方法的革命,为文学研究开辟了新天地。(二)文学对自然科学的影响、渗透:
1、文学心理(如直觉、想象)影响科学创造;
2、文学成果影响科学创造:(1)文学作品预言科 学创造;(2)文学成果被用为科学成果的名称.比较文学基本原理。
第二篇:比较文学期末复习题
第一章
1、什么是比较文学?怎样理解比较文学不是“文学比较”?比较文学与传统的文学研究有什么不同?
比较文学是一门诞生于十九世纪末期的新兴学科,是一门对不同民族的文学进行比较研究、也对文学与其他学科的关系进行比较研究的学科。比较文学是文学研究的一支,是一门独立的学科,而不是一种研究方法。文学比较只是把不同的文学拿来加以比较,这只能说是狭义的 比较文学。广义的比较文学是把文学同其他学科来比较,包括人文科学和社会科学,甚至自然科学在内。这就不仅仅是文学上的比较了。不同:(1)开放性、理论性:它不受时间空间以及作家、作品本身地位高低、价值大小的限制,比传统文学研究有更大的自由,也比传统文学研究 具有更宽泛的内容。传统文学研究重心放在作家和作品上,而比较文学对作家、作品、读者、世界同样重视。在研究方法上也比传统文学研究更有优越性。(2)综合性、宏观性:比较文学从传统文学的范围里跳出来,从国际的角度俯视各种文学现象,并且也从文学内抽出 身来,从一个新的高度俯察文学与其他学科的关系,这种宽广的视野和博大的胸怀是传统文学研究无法企及的。
2、为什么比较文学形成于十九世纪后期的西方简述其中的原因。(1)比较文学的形成,是历史的必然,是时代的要求。
(2)十九世纪后期的西方具有催生比较文学学科的社会文化、文学背景:(1)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与世界市场的形成;(2)科学文化的迅猛发展;(3)浪漫主义思 潮与运动;(4)比较的意识与方法在学术界的广泛运用。
3、试述法国学派、美国学派和中国学派对比较文学发展的贡献。(1)19c70s至20c50s:这个阶段形成了法国学派,其代表人物有梵第根、基亚等。法国学派认为:a、比较文学是以跨越为前提的研究;b、比较文学是国际文学史的研究;c、比较文学的研究方法是考据,寻找事实材料, 它排斥审美分析。法国学派开创了影响研究,为其建立了完整的理论体系和严谨求实的研究方法,并用累累的研究成果证明了比较文学的科学价值,使比较文学作为一门独立的学科而确立了牢固的地位,功不可没。但是,法国学派的理论与实践有狭隘性、机械性以及文学沙文主义倾向等等局限。
(2)20c50s至70s:这个阶段崛起了美国学派,代表人物有韦勒克、威斯坦因等。美国学派认为:a、比较文学是跨越国家界限的文学研究;b、比较文学是跨越学科界限的文学研究。美国学派创立了平行研究与跨学科研,扩大了比较文学的研究范畴,且使比较文学有了向纵深发展的可能性,但有理论不够严密,导致研究范畴过于宽泛的弊端。
(3)中国学者认为:比较文学是跨民族、跨语言、跨文化、跨学科的文学研究。中国学者开创了跨文化体系的东西方文学以及东方各民族文学的比较研究,创立了阐发研究的方,进一步拓宽了比较文学的研究范,为进行全球范畴内的比较文学研究开辟了道路。
第二章
1、影响研究的理论基础是什么?举一个影响研究的例子
理论基础:影响的超国界存在说、事实联系论、历史意识论、影响研究即对创作的理解论 例子:中国文学对卡夫卡的影响。歌德读过《花笺记》、《玉娇梨》等作品,他认为“中国人在思想、行为和感情方面几乎和我们一样,使我们很快就感到他们是我们的同类人,只是在他们那里一切都比我们这里更明朗,更纯洁,也更合乎道德”,因此,歌德明显受到中国文学影响。这种影响主要表现在1827年写作了组诗《中德四季晨昏杂咏》,创作这组诗歌两个月前,歌德刚刚读过中国小说《玉娇梨》的法文译本以及粵剧唱本《花笺记》的英译本,他还把《花笺记》后的《百美新咏》中的四首诗译成了德文。这两部小说中男女主人公“花前月下”的中国古典爱情模式,文人士大夫“日日陶情诗酒”的场面和情景,深深地印在了歌德的脑海里。正是带着一种对中国情趣和精神的模仿和追求,歌德写下了这组诗,而且一开始将组诗取名为《中国的四季》,描写了花园中的季节变换,表现中国士大夫的情致,传达自己对于宇宙、人生的认识和领悟。
2、流传学与渊源学有什么区别?
流传学:流传学是从影响放送的角度研究某个民族的文学在外民族的影响的研究类型。渊源学:渊源学是从影响接受的角度研究某个民族的文学的内容与形式的外民族来源的研究类型。
区别:(1)角度不同:流传学是从影响放送的角度出发;而渊源学是从影响接受的角度出发;
(2)研究内容不同:流传学研究某个民族的文学在外民族的影响,如歌德在读过中国小说《玉娇梨》的法文译本以及粵剧唱本《花笺记》的英译本后创作了《中德四季晨昏杂咏》,描写了花园中的季节变换,表现中国士大夫的情致,传达自己对于宇宙、人生的认识和领悟;渊源学研究某个民族的文学的内容与形式的外民族来源,如余华的《活着》、《许三观卖血记》受到了福克纳的影响,主要体现在叙述视角、叙事时间、意识流等叙事方法上。
3、接受研究与影响研究有什么区别?其理论基础是什么?价值何在? 接受研究是影响研究的延伸。
(1)理论基础不同:影响研究以影响的超国界存在说、;事实联系论、;历史意识论、影响研究即对创作的理解论为基础;接受研究的理论基础是康斯坦茨学派开创的接受理论;(2)侧重不同:影响研究关注作家作品,侧重研究作品是如何借鉴外来文学的,它注重事实考据;接受研究则关注读者,侧重研究读者是如何发挥主观能动性理解、赏析外来文学的,它不关注事实考证。
价值:影响研究的价值在于发掘各民族文学相互影响的史实,还原文学发展的本来面目,帮助人们从新的角度认识文学现象,总结了文学交流的规律;而接受研究的价值在于帮助人们在新的视野中认识民族审美观念、文化文学传统及其发展变化,认识接受者的文学个性。
4、何谓平行研究的“可比性”?
不同民族的文学之间没有事实联系,也会存在同中有异、异中有同的现象,造成可比性。文学是人学,因此会有相似的内容(题材、情节、思想主题、形象等);文学是语言艺术,因此会有相似的形式与发展历程。研究同,也就是在研究各民族文学共同的诗心、文心;研究异,也就是在研究各民族文学的特性。研究它们,有助于人们认识文学现象,促进民族文学之间的沟通与互补。
5、举例论述平行研究的价值
平行研究开拓了比较文学的研究领域;平行研究不涉及考据,直接研究文学内部问题,结论具有普遍意义与理论价值。
局限:平行研究可能出现主观臆断性问题
6、举一个平行研究的例子。(重要,自己选论文阐发)
7、较之影响研究,平行研究的长处与短处是什么
长处:(1)和影响研究相比,平行研究显然享有了前所未有的自由度,开拓了比较文学的研究领域,平行研究不涉及考据,直接研究文学内部问题,结论具有普遍意义与理论价值:平行研究摆脱了影响研究的“事实联系”的限制,因而打破了时间、空间、地位和水平等条件的束缚,可以把不同时代、不同地域、不同 地位、不同水平的作家作品,臵于一定的研究目的下,放进自己的视野。它涉及的范围和对象极其广泛,包括对作家作品、文学运动、思潮、流派等情况的比较,也包括对文学题材、体裁、情节、主题、人物、意象的比较等等方面的内容。短处:但是由于没有事实联系,平行研究中跨越时空的纯比较和大规模的综合可能导并且容易导致可能出现主观臆断性问题。
8、什么叫阐发研究?它的研究目的是什么?(定义见名词解释)(一)文学理论对文学作品的阐发(1)、用外来理论阐发本土文学作品。王国维用叔本华的文论来阐发《红楼梦》的悲剧价值:叔本华臵诗歌于美术之顶点,又臵悲剧于诗歌之顶点。《红楼梦》,以生活为炉,以苦痛为炭,而铸其解脱之鼎。《红楼梦》是中国传统悲剧的典范,具有极高的美学价值。(2)、用本土文论阐发外来文学作品:如孙筑瑾用中国文论中的情景观念阐发英国的自然诗:英国的自然诗,一切景语皆情语也
(二)文学理论对文学理论的阐发:童庆炳用西方诗学的“直觉”理论来阐发中国诗学中“即景会心”的命题
(三)用其他学科的理论阐发文学现象:如用电影“蒙太奇”的手法(将若干个不同时空的画面拼接在一起形成新的意义)阐发中国古代诗歌手法。“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
研究目的:1民族文学之间的沟通
2、民族文学之间的互补
第三章
1、简述文类学的研究对象、范畴。
文类学的研究对象是各种文学类型在不同民族文学中的发展演变及其特征、规律。
文类学的研究范畴:
1、文学分类标准的比较研究
2、文类特征、风格、手法等的比较研究
3、缺类研究
4、文类理论的比较研究。
2、主题学与传统的文学主题研究有什么不同?它有哪些研究对象、范畴 主题学指对不同民族的文学处理同一主题及其相关因素(题材、情境、母题等)的情况进行的比较研究。传统的主题研究重点探讨文学作品的内涵,主题学则重点探讨表述主题的手段与形式;传统的主题研究研究个别的主题,主题学则研究同一主题在不同民族文学中的表现。主题学的研究范畴包括除文学形式外的全部文学内容要素--文学内容的外现部分(题材、情境、意象等)与潜在部分(母题、主题)。
3、何谓意象、情境、母题?(名解)何谓原型形象、类型形象?它们与主题有怎样的关系? 原型形象:一般是指保存与神话或传说中的具有民族特性的人物形象。类型形象:一般只的是某种性格与个性,如嫉妒者、吝啬者、泼妇等。关系:多角度、多层次、多方面地表现主题。
5、什么叫媒介学、译介学?怎样理解译介学是“从比较文化的角度出发的文学翻译研究”? 定义:媒介学研究影响传播的途径、方式、手段;译介学从比较文化的角度出发研究文学翻译。翻译者往往需要跨民族、跨文化、跨语言、跨学科对作品进行翻译,所以在翻译过程中会造成的原文信息的失落、增加、变形现象或者翻译中的创造性叛逆:1)个性化翻译:译者用自己的翻译“个性”去“吞并”原著或使译文“屈从”原著。2)误译(无意的与有意的)3)节译与编译;4)转译与改编。
6、文学与艺术有怎样的同与异关系?试述文学与艺术相互渗透、影响关系的具体内容。(1)文学与艺术的同异关系:文学与艺术都以表现作者的某种审美情绪为驱动力,它们可以有共同的创作原则、创作目的、审美理想、美学风格。但是,文学与艺术在手段与形态上各有特点。文学与造型艺术相比,文学是时间艺术,造型艺术是空间艺术,因此文学的题材范围比造型艺术广泛,意蕴可以比造型艺术深刻,在表现形象方面却不及造型艺术细致、有直观效果,而在调动读者的想象力、创造力方面又优于造型艺术(2)具体内容:文学与艺术相互启发、渗透、包孕:文学对艺术的启发、渗透多是文学内容给艺术家以启发,进入艺术作品中;艺术对文学的启发、渗透多是技巧形式方面的启发渗透,如绘画的空间形式、色彩、线条运用影响了文学创作。文学与艺术相互补充、配合:各门艺术在原始社会是同源共生的,文学与艺术相互借助扩大影响,即是说文学借助于其他艺术而流传,其他艺术借助于文学而流传。
7、文学与宗教有什么关系?以一部作品为例论述宗教对文学的渗透。
1、文学与宗教的同异关系:文学与宗教可以有共同的表现内容--对出世、解脱的追求;它们的表现形式都是文字。但是,文学立足于现实,理性色彩浓;宗教更多虚幻色彩、迷狂色彩。
2、文学与宗教的相互影响关系,这主要表现在文学与宗教的相互渗透、利用和文学与宗教的矛盾、对立。
第三篇:《比较文学》复习题【尚】
《比较文学》复习题
填空题:
1、英文中的“比较文学”一词是1886 年由
波斯奈特
在《比较文学》 一书中给予确定并使用的。
2、比较文学作为一门学科最终诞生于
19世纪70 年代末至90年代。
3、比较文学诞生的标志是
比较文学杂志的出现、比较文学理论著作的问世、比较文学作为一门正式的课程进入高等学校的课堂和比较文学学位论文与工具书的出现。
5、世界比较文学大致可以分为 法国学派、美国学派
和
中国学派
三大学派。
7、当代文类学把文学作品分抒情类、叙事类和戏剧类三大类。
8、《文心雕龙》的作者是刘勰。
10、形象学的研究内容包括外部研究、内部研究两方面。
12、中国大陆第一部比较文学概论性著作是1984年卢康华、孙景尧所著的《比较文学导论》。
1、比较文学诞生的标志是比较文学杂志的出现、比较文学理论著作的问世、比较文学作为一门正式的课程进入高等学校的课堂和 比较文学学位论文与工具书的出现。
2、中国的比较文学研究开始得比较早,但是形成一门独立的学科则是在20世纪80年代。
3、渊源学分为笔述的渊源,口传的渊源,印象的渊源,孤立(直线式)的渊源和集体的渊源。
4、当代文类学把文学作品分抒情类、叙事类和戏剧类三大类。
5、比较文学的可比性由文学性、跨越性和相容性三个条件组成。
6、比较文学研究领域的各种文学关系大致包括影响关系、价值关系和交叉关系三个方面。
7、《管锥编》的作者是钱钟书。
1、英文中的“比较文学”一词是1886 年由
波斯奈特
在《比较文学》 一书中给予确定并使用的。
2、中国的比较文学研究开始得比较早,但是形成一门独立的学科则是在20世纪80年代。
3、世界比较文学大致可以分为 法国学派、美国学派
和
中国学派
三大学派。
4、中国大陆第一部比较文学概论性著作是1984年卢康华、孙景尧所著的《比较文学导论》。
5、比较文学的变异研究包括文学变异和文化过滤、译介学、形象学、接受学和 文学的他国化研究。
6、梵·第根的代表作是 《比较文学论》。
7、中国大陆第一部以“比较诗学”为名的著作是 《中西比较诗学》。
8、《原始文化》的作者是
泰勒。1.比较文学是一种文学研究,它研究 的 的各种现象以及其间的各种关系。
2.研究一国之内的、和 被称为国别文学研究.3.比较文学除研究文学间的种种现象之外,还研究文学与、、自然科学等诸多方面的联系,这就是文学的。
4.文化发展是通过 和 两种作用来进行的。
5.比较文学是在 成为一门独立学科的。以“比较文学”直接命名的第一本书出身新西兰奥克兰大英国文学教授 之手。这是比较文学学科的第一部专著。6.戴克斯特最重要的贡献是。
7.梵第根是第一个全面阐述法国学派观点的人。他的 对比较文学的历史到方法成果作了系统论述,在一定程度上代表了当时 的观点。8.“比较文学”作为一门学科在中国正式出现于。9.为中国比较文学的复兴奠定最初基础的主要人物是朱光潜和。
10.原型是一种更为宏观的研究,一般是指在世界文学中反复出现的一些基本现象包括、、、意象 等等。
1.传统文学研究是通过、、文学史三种途径来进行的。2.“世界文学”的概念,最早是由 提出的。之后马克思和恩格斯在《 》中也同样提出的概念。
3.年,中国比较文学学会在 成立。
4.1886年英国学者 第一次用“比较文学”命名他的专著。
5.过去常有人把比较文学的法国学派简化为
,把美国学派简化为。
6.的《谈艺录》中采用了跨文化研究比较文学的研究方式。
7.中国的比较文学研究开始得比较早,但是形成一门独立的学科则是在。8.世界比较文学大致可以分为、和 三大学派。
9.世界上第一个比较文学讲座设立在法国里昂,担任第一位比较文学教授。10.中国大陆第一部比较文学概论性著作是1984年卢康华、孙景尧所著的。11.朱光潜说:“西诗以直率胜,中诗以 胜;西诗以深刻胜,中诗以微妙胜;西诗以铺陈胜,中诗以简隽胜。”
12.弗洛伊德的心理学说对文学的影响是多方面的,不仅在文学创作上引起了质的变化,在 和文学批评方面也引起了很大的革新。
13.20世纪30年代前后,翻译研究已发展为比较文学中一个自成体系的被称为“ ”或“媒介学”的不可或缺的分支。
14.最具有中国特色的一种比较文学类型。
1、流传学主要探索与研究作为放送者的某个作家、作家群乃至一国文学在国外的声名、成就、命运及影响的历史。它的研究范畴包括:影响与独创、接受与模仿、风格的因袭与借用、崇拜与声誉等等。流传总是通过总体影响、个别影响、技巧影响、内容影响、艺术形象的影响、交叉影响等具体的影响而得以实现的。它分为个体对个体的影响、个体对群体的影响、群体对个体的影响及群体对群体的影响四种类型。
2、渊源学是研究作家作品某种因素或文学创作某种手法异国来源的方法。它以接受者为基点,探讨某一作家或作品在主题、题材和艺术形式上的渊源流变,揭示出由于影响而产生的因果关系。它包括影响作家人格的渊源研究、影响作家艺术手法、技巧的渊源研究、对外国作家伤口提供的素材主题方面的渊源研究以及思想渊源研究。
3、媒介学主要研究不同国家和民族的语言文学之间产生影响联系的具体途径、方法手段及其原因与规律,是对把一国文学作品或文学思潮传播给另一国的中间环节的研究。媒介学研究涉及媒介的主体和客体两方面,媒介的主体包括媒介者、媒体,媒介的客体包括原作与译作、作者与译者、媒介的环境等等。
4、译介学主要指对文学翻译、翻译文学和翻译理论所进行的理论研究,由于翻译是沟通源语文化与宿语文化的中介,所以被称作译介学。比较文学中的翻译研究与传统意义上的翻译研究的不同之处在于,后者相当程度上可以归为一种语言研究,而比较文学的翻译研究其实质是一种比较文学的影响研究,把翻译中涉及的语言现象置于民族、文化或社会的广阔背景下加以考察。
5、文类学一方面指平行研究层面对文类的各种问题(包括缺类现象)进行跨民族、跨语言、跨文化甚至跨学科的理论整合,以寻求不同文类之间的相通性和相异性,另一方面是指在影响研究层面对某些文类的跨国界流传、变异以及文类之间的相互影响事实进行追溯源流的情理考辨。它包括文学分类及其标准的研究,各种文类自身特点的比较研究,以及文类与风格的研究等等。
6、主题学着重研究同一主题、题材、情节、人物典型、意象等跨国界或跨民族的流传演变,以及它们在不同作家笔下的不同处理。
7、比较诗学
诗学指文学理论。比较诗学即对不同国家的文学理论进行比较研究,既包括了不同国家不同民族诗学的影响研究与平行研究,也包括了跨文化诗学的比较研究。比较文学的目的是透过文学现象去把握文学的本质因素,比较诗学是其发展的必然产物。由于中西方文化的异质性,它们的文学理论从内容到表达方式都呈现出巨大的差异性,因此中西诗学的互释、互证、互补成为中西比较诗学研究的必由之路,中西比较诗学也成为比较文学研究的重要门类。
8、形象学研究的是一国文学中对“异国”形象的塑造或描述。它强调对作家主体的研究,研究作家是如何塑造“他者”形象及其作家塑造“他者”的背后所从属的文化;它的主要内容与手段是考察形象与集体想象物之间的关系;形象学的文本内部研究包括词汇、等级关系、故事情节三个方面。
9、美国学派即平行研究学派。1958年,国际比较文学学会在美国教堂山召开第二次年会,韦勒克在会上宣读了著名论文《比较文学的危机》,对法国学派进行了尖锐的批评,一是批评法国学派将陈旧的方法强加于比较文学研究,仅仅注意到文学的外部情况;二是谴责法国学派把文学关系的研究变成了贸易往来;三是批评法国学派把一种本意是反对狭隘民族主义的文学研究引入了另一种民族主义和文化扩张的误区。他的发言震惊国际比较文学界,被视为美国学派的宣言书。美国学派的代表人物是韦勒克、雷马克、奥尔德里奇、维斯坦因等。美国学派主张打破限于事实联系的影响研究,开展各国文学之间没有事实联系的平行研究,它打破了法国学派一统天下的局面,将比较文学大大地推向前进。
10、法国学派即影响研究学派,强调以实证方法来研究欧洲各国文学之间的渊源与影响,考察细微的影响迹象,认为只有对细微迹象作实证考察,才能将比较文学发展成为符合文学史严格要求的科学。法国学派代表了传统的比较文学研究,比较文学的基本理论包括比较文学的定义、研究的范围、内容与方法等等,最早都是由法国学派奠定的。其代表人物主要有巴尔登斯贝格、梵·第根、卡雷、基亚等,正是在他们的努力下,形成了最有影响的比较文学法国学派,在20世纪50年代以前几乎主宰了整个比较文学领域。
比较文学:是文学研究的新发展,是一门新学科。它以跨越为前提,以开放为特性,是跨民族、跨语言、跨文化、跨学科的文学研究。民族文学:指的是在某个民族土壤上产生的具有自己独特的历史传统和民族特色的文学。它受制于本民族的文化背景,由民族的政治、社会、心理、语言等条件所决定,同时也反映了本民族的审美心理和美学品格。世界文学:指的是人类文学将发展到一个新的理想的历史阶段。各民族文学将成为人类的共同的精神财富,它们统一起来,构成一个伟大的绚丽多彩的综合体。
总体文学:原意指文学的问题、原则、源流、运动等,是诗学和类学的总称。实际上就是文学理论、文学基本原理的研究,不过它要求比多国的文学现象中来探讨一般规律,探讨多国文学共有的事实,凡是超出两国之间的二元关系的问题,即属于总体文学。法国学派:法国学派是比较文学学科史上最早形成的一个学派,以其丰硕在成果证明了比较文学的科学价值,为它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使比较文学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其主要代表人物有维尔曼、戴克斯特、巴登斯贝尔等。以影响研究为主要特征,强调依靠事实根据解决问题,把文学批评排斥在比较文学领域之外。
美国学派:美国学派是比较文学史上第二个影响最大的学派,他们提倡“平行研究”和“跨学科研究”,他们的理论和实践开拓了比较文学研究的新领域,但对于比较文学研究范围的界定过于宽泛,理论阐发也不够周密、不够完善。
影响研究:就是要用充分的可靠的材料来阐明各民族文学之间相互联系,相互影响的事实,探讨其中的规律,获取文学交流台可资借鉴的经验教训。
平行研究:是对那些没有事实联系的不同民族作家、作品和文学现象进行研究比较其异同,并在此基础上引出有价值的结论。阐发研究:用一种民族文学的理论和批评方法去解释另一种民族文学的理论和作品,它可以是理论对作品的阐发,也可以是理论对理论的阐发,甚至是其它学科与文学之间的相互阐发。跨学科研究:着眼于文学与它外部的这种联系,把文学与人类其它知识领域及创造性活动,作为比较极,研究它们之间的种种关系,包括它们之间相互区别相互渗透的关系,相互印证相互阐发的关系,相互对立相互促进的关系等,从一个新的层面来认识文学的特征和本质。誉舆学(又称流传学):站在“放送者”的角度来对某个民族文学的作家、作品、文体,甚至是整个民族文学在国外的声誉、反响或影响进行研究。
渊源学:从接受的角度来研究某一文学作品的外来影响,研究它的题材、思想、风格乃至艺术技巧等的来源。
媒介学:对不同民族文学之间产生影响这一事实的途径、方法和手段及其因果关系的研究。主题学:研究同一主题在不同民族文学中的不同在表现形态及其形成原因,发展过程。文类学:是指对于文学种类,文学体裁的比较研究。
比较诗学:这里的诗学泛指一般文学理论,比较诗学就是对名民族的文学理论的比较研究。形象学:专门研究一个民族文学中的异国形象,研究在不同文化体系中,文学作品如何构造他种文化的形象。母题:通常指的是文学作品中反复出现的人类的基本行为,精神现象以及人类关于周围世界的概念,如:生、离、死、别、喜、空间、时间、季节、海洋、山脉、黑夜等。
判断题 简答题:
1.什么是比较文学的可比性? 2.什么是“期待视野”?
3.比较文学的三大学派及其基本特征 4.主题和母题有何区别? 5影响研究的模式是什么? 6比较诗学研究的内容有哪些? 比较文学与比较文化研究有何关系? 美国学派的主要观点有哪些?试予以评价?
论述题
1.试比较中西悲剧的异同
2.比较文学与比较文化研究有何关系
答:比较文学:是一种开放式的文学研究,具有宏观的视野和国际的角度,以跨民族、跨语言、跨文化、跨学科界限的各种文学关系为研究对象,在理论和方法上,具有比较的自觉意识和兼容并包的特色。比较文学的研究对象,是跨民族、跨语言、跨文化界限和跨学科界限的各种文学关系。
比较文化研究的基础学科是文学,后来渐渐向社会学, 人类学和人种学靠拢,相互之间的界限日渐模糊。文本解读则是文化研究的重要工具,尤其对大众文化的研究。但后殖民研究在文学领域亦硕果累累。对于文化研究的特点,不同的理论和学科取向有不同“版本”。
二者关系密不可分:
(一)比较文学有广义和狭义之说,而比较文化研究 强调广义而不是狭义的文化定义。
(二)比较文学不受时间、空间以及作家、作品本身地位高低、价值大小的限制。只要它们之间存在可比性、能得出有意义的结论。比较文化研究 拒绝高/低文化的二分论。
(三)比较文学在研究方法上以比较分析法为主兼容并包,并且具有迅速接纳(人文、社科、自然科学)新思想、新方法的敏锐和自觉,这一点在当代具有相当大的优越性。比较文化研究的文化文化既是实践又是经验。
(四)二者都跨学科。
3.结合作品谈中西小说在结构布局上的差异。4.结合作品谈中西爱情诗的内涵和风格上的差异
论述写作题:
1.结合你所学习的中外文学知识,试从平行研究角度对中外文学流派、作家或作品任选一相关对象进行个案论述与写作。
理解分析题:
阅读下面所提供的材料,并根据你的理解作出相应的分析。“晚近受西方训练的中国学者,回头研究中国古典或近代文学时,即援用西方的理论与方法,以开发中国文学的宝藏。由于这援用西方的理论与方法,即涉及西方文学,而其援用亦往往加以调整,即对原理论与方法论作一考验、作一修正,故此种文学研究亦可目之为比较文学,我们不妨大胆说,这援用西方文学理论与方法并加以考验、调整以用之于中国文学的研究,是比较文学中的中国派”。——古添洪、陈慧桦《比较文学的垦拓在台湾·序》
第四篇:比较文学期末复习整理
比较文学期末复习整理
1、比较文学的定义:
①性质:是文学研究的一支,是一门独立的学科
②研究对象:跨民族、跨语言、跨文化和跨学科的各种文学关系
③研究理论和方法:具有比较自觉的自觉意识和兼容并包的特色。
④特征:开放性、宏观性
2、比较文学三派及其观点、代表人物代表作
在20世纪50年代,法美两派论战
法国学派:主张影响研究。
①比较文学是文学史的一支,偏重于从文学史的角度给比较文学下定义。
②研究国际间、跨民族、跨语言、跨国界的作家与作品间相互影响的文体史实。(就是探求不同民族不同国家文学之间的影响,寻找一种文学现象的渊源和亲缘关系。)
③强调事实联系的实据考证的方法。
④观点不足:拒绝把美学作为方法论带入比较文学研究,研究视域较小
⑤法国派代表人物及其作品:
a巴尔登斯伯格:
法国派第一位代表人物,作品《歌德在法国》《文学史研究》
《巴尔扎克作品中的外国倾向》;
b梵第根:法国第一个系统、全面阐述法国学派的观点,作品《比较文学论》(1937戴望舒中译本)
c卡雷和基亚:继承和发展梵第根的理论并确立法国学派体系,卡雷代表作《歌德在英国》
基亚代表作《比较文学》
⑥优点:1)为比较文学学科的建立和发展作出了开创性的重大贡献。2)严谨的定义,材料的确凿,为比较文学学科的地位,奠定了坚实的理论基础,建立了严密的方法体系。3)影响研究仍是今天比较文学研究的重要手段。
美国学派:主张平行研究。
①比较文学是文学研究,指向文学批评和文学理论,②研究范围是超一国范围之内的,多国的③采用大规模结合比较和审美批评的方法,进行无事实联系的文学关系的研究
④把比较文学研究的界限延展到其他相关的学科去,提出跨学科的研究。(与法最大不同:跨学科)
⑤美国派代表人物及其作品:
a韦勒克
《文学理论》(与沃伦合著)、《比较文学的概念》、《比较文学的名称和实质》,教堂山会议上宣读了一篇题为《比较文学的危机》的论文,揭开两个学派论战,被看做美国学派的宣言。教堂山会议是比较文学发展史上的一个转折点。
b雷马克
《比较文学的定义和功用》
c列文
对“主题学”的界定和实践
⑥缺点:1)美国学派的理论不够严密,容易产生牵强附会的比附。2)跨学科比较有可能使思想史、文化交流史的研究也成为比较文学,最终使比较文学的独立性消亡。
中国学派:以跨异质文明研究为基本特征,主张双向阐发研究。最先由我国台湾学者提出,包括用外来的(本民族的)文学理论来阐发本民族的(外来的)文学作品和文学现象、不同民族文学理论的相互阐发和别的学科及理论来对文学进行阐发、解释文学现象。是一种双向的、相互的阐发,通过具体的、细微的研究来说明基本道理。
3、比较文学的可比性:可比性是决定文学现象与文学问题能否成为比较文学对象的关键,也是关系到比较研究能否正常进行并取得科学价值的关键。/不同文化、语言、国家、民族文学之间,文学与其他学科之间都存在着一定的亲缘关系、类同关系或交叉关系,这就构成了比较文学的可比性基础。(如比较文学早期的法国学派,就是探求不同民族不同国家文学之间的影响,寻找一种文学现象的渊源和亲缘关系。)/文学的可比性要放到特定的视野、语境和角度之下才有意义,就是说要有一个比较的范围和标准。钱钟书强调的“同中之异,异中之同”对我们无疑与很好的启示。(如鲁迅笔下的阿Q和塞万提斯的堂吉诃德放到特定范围内也能进行比较。)/各种文学关系:①包括事实联系(实际存在于两个或多个民族文学之间的相互关系和相互影响)②价值关系(有些文学现象,虽不存在实际的联系,但其相同和相异具有某种可比性和研究价值,它们之间的内在价值联系)③交叉关系(文学和其他学科之间的关系,包括相互影响、互相阐发等关系)
1、影响研究:主要研究那些经过吸收、消化之后与之间的作品水乳交融的外来影响,但不排斥有意的影响和借鉴,也不排斥那些痕迹比较明显的影响。它是以历史方法处理不同民族文学间存在的实际联系的研究。它强调实证和事实联系,凡是缺乏事实依据的推测或判断都不属于影响研究的研究范围。缺点:过于强调实证,限制了它的运用范围,对文学内部规律和审美特征的研究不够。
20世纪50年代,以法国学派为中心,以影响研究为主要内容,跨出了比较文学学科建设的第一步。此期以法国学者梵•第根、基亚等为代表。1931年梵•第根出版《比较文学论》,这是一部全面阐述法国学派的著作,被誉为法国学派的集大成之作,多年来被当成是比较文学入门的必读书。他明确了比较文学的研究范围、目的及经过路线,强调“精细和准确考据”的研究方法,而忽视审美批评和赏鉴赏在比较文学中的作用。
影响研究例子:中国文学对日本文学的影响;美国作家爱伦坡对法国象征主义诗人的影响;我国元杂剧《赵氏孤儿》对法英德诸国剧作的影响。
1)影响的放送:流传学:探讨一件作品、一位作家、一种文体、一种自创的文学在国外的声誉、成就和反响。核心是放送者对接受者的影响。例子:歌德在英国;拜伦在法国;茶花女在中国;赵氏孤儿在18世纪欧洲流传情况的研究;爱伦坡在法国象征主义诗人中的影响;2)影响的接受:渊源学:研究作家模仿借鉴改编外族作家作品的情况1以及作品的外族渊源2。就是在比较文学的视野下,寻找作家在主题、题材、人物、情节、风格、语言等方面的国际渊源。例子:1移植改编和模仿是为了使外国原著能适合本国的国情和读者的接受习惯。移植例子:北京京剧团把莎剧奥赛罗植入京剧。改编例子:德国克拉朋改编我国元杂剧《灰栏记》;伏尔泰改编《赵氏孤儿》为《中国孤儿》模仿例子:鲁迅笔下的狂人融入了果戈里的狂人、尼采的超人、迦尔洵的疯人。鲁迅将众家之长铸成心的独特的艺术形象,自成一家。比较文学要重点研究的就是这种成熟的模仿。2作品的外族渊源:情节渊源:莎士比亚许多作品情节来自外国作品,《错误的喜剧》取材于古罗马的《孪生兄弟》,《奥赛罗》取材于文艺复兴意大利作家钦提奥的《语言百篇》中的一个短篇小说。人物形象渊源:孙悟空形象的原形是印度史诗《罗摩衍那》中的神猴哈奴曼。题材渊源:戏剧《图兰朵》取材于一千零一夜中《朵拉夫与中国公主的故事》;莱辛通过对马菲、伏尔泰和欧里庇得斯就同一题材的处理和比较指明了一出戏的来龙去脉,成为后来影响研究探索渊源最早范例。意象、隐喻渊源:闻一多悼念爱女的诗作《忘掉她》的结构题目和中心意象都是从美国诗人萨拉的一首诗中借来的。
3)影响的传播:媒介学(衍生译介学)对翻译、评论、外国文学的译介者、评论者以及传递影响的旅人、书刊、社团等多种媒介的研究。媒介学三个组成部分:个人媒介、团体与环境媒介以及文学材料媒介。如何理解翻译中的“创造性叛逆”?(1)什么是“创造性叛逆”:首先,翻译是叛逆:文学翻译由于主客观原因往往造成译作对原作的客观背离,语言的转换使一部作品进入了新的语言环境,因而产生一系列的变形;其次,翻译是一种创造:1)融入了译者的思想、个性、审美倾向、风格等,赋予作品第二次生命;2)文学翻译还将原作引入了新的接受环境,发生了原作者没有预料到的接受变形;读者以自己的方式调动其人生体验,加入了这个再创造,更富创造性和叛逆精神。所以说,它是再创造的艺术。(2)
译者的创造性叛逆有如下表现:1)、个性化翻译2)、误译和漏译3)、节译和编译4)、转译和改变
影响研究中的远行研究:梵第根:从多个侧面对一个作家所受的外国影响进行研究。
2、平行研究:就是将那些相似、类似、卓然可比,但并没有直接关系的两个民族或几个民族的文学,两个或多个不同民族的作家,两部或多部不同民族文学的作品加以比较,研究同异,并导出有益的结论。研究方法采用哲学的、审美的、批评的方法。通过不同民族作家作品的类同和差异的比较和对比,寻求文学的共同本质和共同的美学基础。缺点:研究对象缺乏严格限定,而且不同民族都存在亚文化或异质性文化的问题,往往使平行研究的结论缺乏周全和严密。
美国学派推崇的一种研究方法。平行研究强调“文学性”,强调作品内在的各种关系,强调作品本身的美学价值,注意理论上的阐发,只有这样才能避免简单的比附,零碎的拼凑,肤浅的异同排列。
平行研究的例子:莱辛具体比较了《哈姆莱特》和伏尔泰的《塞密拉密斯》中的鬼魂。启示了之后所谓的平行比较。莱辛对比较文学的诞生做出贡献,代表作《汉堡剧评》。平行研究例子:主题研究:对不同时代不同民族作家作品写类似的主题的研究:家族历史小说的研究:曹雪芹红楼梦;托马斯曼《布登勃洛克一家》;马丹杜迦尔《蒂波一家》。题材研究:题材的类似和差异,类似的题材常有不同的来源,特别是取自神话传说民间故事历史事件的题材。所以在这方面的平行研究常和追流溯源的影响研究结合。例如对克里斯托弗马娄的《浮士德博士的悲剧》歌德的《浮士德》普希金的抒情诗《浮士德的一幕》研究。情节研究:明代戏剧家《画中人》和奥维德《变形记》有相似情节。人物形象:平行比较类似的人物形象。例如:杜十娘和茶花女,阿Q和堂吉诃德,王熙凤和郝思嘉。文学作品背景:狄更斯作品中的伦敦、卡夫卡作品中的布拉格和索尔贝娄笔下的芝加哥;旅行背景,塞万提斯的堂吉诃德背景,马克吐温的哈克贝里费恩历险记,老人与海的旅行背景。
3、阐发研究:由我国台湾学者提出。最初形态时佛教中“格义”研究法。包括用外来的文学理论来阐发本民族的文学作品和文学现象、或用本民族的文学理论来阐发外来的文学作品和文学现象;不同民族文学理论的相互阐发;别的学科及理论来对文学进行阐发、解释文学现象。是一种双向的、相互的阐发,通过具体的、细微的研究来说明基本道理。例如用结构主义的方法,从语言结构入手分析杜甫的《秋兴》,就可以从内在结构说明这些诗之所以产生歧义的原因。
【神话学派】代表人物(格林兄弟、马科斯.缪勒),【人类学派】(英国的安德鲁.朗、弗雷泽《金枝》、哈特兰),【历史地理学派】(芬兰的科隆和阿尔奈“AT分类法”),【心理分析学派】(弗洛伊德、荣格)
1、文类学:对于文学形式的各个种类和类型以及文学风格的比较研究。文类研究包括历时、共时和缺类。【判断题】:亚里士多德认为文学相应分为三类:史诗、抒情诗、戏剧。曹丕在《典论·论文》中最早把文体分为四科八类:将文体划分为奏议、书论、铭诔、诗赋四类。
①文类学大题:历时研究:从纵的方向对属于同一“家族”的作品进行比较,目的是通过综合、归纳,总结出某一类型的基本共同点或规范。也就是对某一具体文学样式的形成及在各国流传进行研究,它强调“事实联系”。
Eg:流浪汉小说的共同特征:西方流浪汉小说的产生和发展
以西班牙(16世纪中叶):《小癞子》(1554)、《古斯曼的生平》、《流浪女胡斯蒂娜》、《骗子堂·巴勃罗斯的生平》
德国:《西木卜里其西木斯奇遇记》法国:《吉尔·布拉斯》英国:《蓝登传》、《摩尔·弗兰德斯》美国:《奥吉·马琪历险记》(20世纪50年代)
都是以一个流浪汉式的中心人物一生的经历贯彻始终,展开一副较为广阔的社会生活画面
小说具有大致类似的情节结构
小说的目的大都是在乎暴露社会的黑暗腐败丑恶
小说的主人公都是当时社会现实的产物
小说的主人公往往诙谐幽默,聪明过人,常常能化险为夷,出奇制胜,摆脱困境
流浪汉主人公的机智、勇敢、单纯,与他们主人的昏庸怯懦狠毒贪婪形成对比,小说从头至尾充满讽刺的情调
7小说采用现实主义的创作方法和插曲式结构
②
文类学大题:共时研究:从横的方面对不同民族文学中的某些文类加以比较,其重点是辩异,而不是求同,当然在辩异的过程中也可以发现类似。
Eg:中西方悲剧比较:
差异:①从悲剧的产生来看,中国悲剧比西方悲剧晚了近2000年,希腊悲剧产生于酒神颂,中国悲剧是古代流传的讲唱文学和舞曲歌词的基础上演变来的,希腊悲剧多取决于神话,中国悲剧取材较为广泛。
②从悲剧的本质来讲,西方悲剧可大致分为命运悲剧《俄狄浦斯王》、性格悲剧《哈姆莱特》、社会悲剧《人民公敌》和形而上的悲剧《等待戈多》。中国悲剧从古典悲剧窦娥冤到现代悲剧雷雨几乎都是社会悲剧。
③从结构和形式上看,西方悲剧除希腊悲剧使用合唱或偶有歌唱之外,基本上是用以白为主的话剧形式,而中国悲剧则是以歌唱为主,多事唱白相生的戏剧形式。
④主人公性质不同,西方悲剧人物都有高贵血统,或帝王将相或名门贵胄而非普通人,知道18世纪19世纪小人物出现才打破,中国悲剧对身份地区无严格约束,更有人情味。
⑤悲剧的结局,西方反对喜剧,双重结局,中方大团圆强调善有善报恶有恶报,带有理想成分。中国传统戏曲悲剧一贯重视悲剧的喜剧因素,伤心与快意巧妙结合。
相同:1中西方悲剧的起源于民间活动关系密切,与宗教活动关系密切。
2悲剧性占据主导地位,成为贯穿始终的戏剧冲突的基础。
3中西悲剧不论主人公出身经历如何,他们总是典型的悲剧人物
4悲剧冲突往往是在悲剧结构中围绕着有主人公代表的正方势力和敌对势力的对立展开,不断的推动情节,导致最终的解决。
5充满悲剧的气氛和情调,与悲剧情节相辅相生
2、主题学:①主题学定义:是比较文学的一个重要研究领域,着重研究同一主题、题材、母题、情景、人物典型、意象、套语等跨国跨民族的流传和演变,或研究不同文化背景中的作家对它的不同处理,并探讨这种流变的文学、文化和民族心理等方面的原因【主题】通过人物和情节被具体化的抽象思想或观念,是作品的主旨和中心思想,往往可以用名词或名词性短语来表述。Eg:爱国主义精神;人性的复归;一部作品可以有多个主题。②一般主题研究和主题学研究的区别:一般的主题研究探讨是个人主题的呈现,是某个部作品或典型人物所呈现的思想,重点在于研究对象的内涵。1一般的主题研究是研究着眼于一个点——个别主题的呈现,研究对象的内涵2;比较文学分支的主题学讨论的是不同时代不同民族的作家对相同或者相似主题、题材、情节、人物类型的不同处理。重点在研究对象的外延1。主题学研究着眼于一条线,甚至一个面,重点在于研究对象的外部——手段和形式2。③主题史研究和主题学研究的区别:1主题史研究的范围是探讨、考证某一相同或者相似的题材,主题在一国的流变和增衍的过程如题材演变、主题异变。例:《孟姜女故事的转变》对孟姜女哭长城故事的起源以及在不同朝代流变的追寻和分析
2主题学是比较文学的一个重要研究领域,着重研究同一主题、题材、母题、情景、人物典型、意象、套路等跨国跨民族的流传和演变,或研究不同文化背景中的作家对它的不同处理,并探讨这种流变的文学、文化和民族心理等方面的原因。①主题研究:研究同一主题在不同时代、不同文化语境中的作家的不同处理或不同主题在不同国家的流变如家庭主题、个性解放主题、个人奋斗主题、复仇主题等。【主题】是通过人物和情节被具体化了的抽象思想或观念,是作品的主旨和中心思想。往往可以用名词或名词性短语来表述。Eg:爱国主义精神;人性的复归;一部作品可以有多个主题。②母题研究:家庭母题、战争母题、一个男人和多个女人母题。【母题】是描述对作品中反复出现的人类基本行为实践和情景的基本概况,是构成作品的基本单位,主题可以从母题中抽象出来。Eg:古华的《芙蓉镇》中勤劳致富的形势、连续的政治运动、一个女人和两个甚至几个男人的关系、政治人物和群众的关系,就是母题。③题材研究主要考察不同民族文化间具有共通性的典型事件——同一题材在不同民族文学的不同形态极其文化历史,重点在神话传说和民间故事中的相同题材研究。Eg:灰姑娘题材、大洪水题材、唐璜题材。【题材】即可以改造、加工、建构完整故事、情节和意蕴的素材,存在于文学作品之前,轮廓清晰的故事脉络。主题学范畴内的题材专指民族文化间的共通性的典型事件。④意象研究包括三方面的内容:1)相同物象在不同文化语境中具有相同意义,如狐狸狡猾。2)相同物象在不同文化语境中具有不同意义。如红色在中国表示大吉大利,他国没有3)一种物象在某种文化语境中具有意义,在另一文化语境中却没有,如松柏鹤桃在中国表长寿,他国没有。【意象】是凝结着一定文化内涵、意旨及审美意识的符号化物象,包括动植物、色彩以及景观等作品中的细节描写、暗示、比喻、象征、双关等形成的一系列意象。⑤【情境】主要指作品的情节、事件、行为方式的组合,环境因素等
大题:主题学:人物形象《杜十娘》《茶花女》比较
相同点:相同而各自不幸的命运1;相同的牺牲不同的斗争精神2;同为爱情牺牲,表现出独立人格和顽强个性3;两位女性都美丽绝伦,纯洁善良,风华正茂,向往真正的爱情和幸福4。她们都憎恨自己所处的环境,都渴望逃出火坑,过上一种真正充满自由、平等、欢乐的生活。5在如何实现自己这一理想追求的问题上,她们不谋而合地走上了依靠爱情力量而努力奋斗的道路。6
不同点:冯梦龙
《杜十娘怒沉百宝箱》以“怒”为文眼,小仲马《茶花女》则以“悲”为主线。1杜十娘聪明能干,勇敢坚定,有远见、有胆识,而茶花女则更多的是自我牺牲和忍耐,缺乏十娘那种为了追求爱情所表现出来的聪明机智的斗争精神。2虽然二位最终都是为情身亡,但十娘却充满了怒气,轰轰烈烈,投江而去,好不悲壮。而茶花女则抑郁成疾,悄无声息地离开了人间,充满悲情。3我国古代白话小说,尽管有着现实主义精神,但仍带着某些浪漫色彩,其中有积极精神,也有消极因素。相比之下,《茶花女》是更严格、更深刻的现实主义。作品入木三分地揭露了当时社会对妓女的摧残,毫无粉饰地展示了茶花女的悲惨命运,其中所体现的人道主义精神,也比《杜十娘怒沉百宝箱》表现得更明确、更深刻、更强烈,这一切都充分体现了批判现实主义的“优势”。4然而作品却不能指出妓女解放的出路,全书笼罩着一种悲哀的气氛,缺乏鼓舞人心的力量,又表现出批判现实主义的局限性。在这一点上,杜十娘的形象比茶花女更具有理想的光辉。53、媒介学:
4、形象学:①形象学:脱胎于影响研究,是比较文学学科中的一个门类,研究某国文学作品中的异国异族形象,关注作家在作品中如何理解、描述、阐释作为他者的异国异族1,其任务是探索异国异族神话的创造过程和规律2,分析其社会心理背景以及深层文化意蕴3。【形象:是文学艺术反映社会生活的特殊形式,是作家根据社会生活的各种现象集中、概括、创造出来的具有强烈感情色彩和审美意义的具体可感的人生图画。】②形象学意义上的形象与一般文艺理论形象的区别:A、形象学的形象首先是异国异族形象,即“他者形象”。这种形象是一种具体特定所指,包含着文化语境知识背景。可见形象学意义上的形象比文艺理论形象的范围小的多。Eg:“鬼子”便是日本人的形象,它包含着中国人的态度、倾向和价值判断,以及日本人对于中国人造成的巨大创伤这一背景。B、其次是形象学意义上的形象;自我形象,它依附在他者形象背后,并决定着他者形象的塑造和确定。也就是他者形象是自我形象的间接反映,是自我观念的曲折表现;形象学研究中,作家只是被看成媒介,研究重点是形象背后的文化差异。就是说形象学中的形象是一个民族的一种价值观念,认知态度的反映及媒介,其核心内容即其所指,是一个民族对另一个民族的认知态度,反映的是民族观念,形象便是这一观念的结果。而一般文艺理论把形象看成是作家个人艺术独创性的结晶,研究重点也在此。③社会集体想象物:即指全社会对一个异国社会文化整体所做的阐释。因为想象主体是生活在一定社会中的人。他们的思想必然受到其所属文化的影响与制约,他们被其自身所属的文化烙上了强烈的特征,为他们对另一个文化进行审视时,必然带有其社会整体想象的浓厚印记。社会集体想象物的作用有两种:1)意识形态化:(认同性)作家在依据本国占统治地位的文化范型表现异国,对异国文明持贬斥否定态度。-对自我肯定,对他者否定。2)乌托邦:(颠覆性)当作家依据具有离心力的话语表现异国,向意识形态所竭力支持的本国社会秩序质疑并将其颠覆时,这样的异国形象叫乌托邦。-对他者肯定,对自我否定,社会颠覆性。欧洲人心目中的“中国人形象”【转变】18世纪以前,印象很好,因为中国本身的强大,所以西方人仰视18世纪以后,印象差,因为中国日渐落后,再加上某些中国人不注重形象,还有西方人的视角变化
1、比较文学中的跨学科研究:是近二三十年以来兴起的一种学问,有的学者称它为“科际整合”,专指对于文学与其他学科之间相互关系的研究。跨学科研究包括文学与其他艺术门类之间的关系的研究、文学与宗教、文学与社会科学、人文科学之间的关系的研究以及文学与自然科学之间的关系的研究。
主题学大题
1、意象比较-中外诗歌“月”意象审美内涵之比较
李白与劳伦斯作品中的月亮意象比较
在中国古代,月亮就一直是人们崇拜和赞美的对象。它阴晴圆缺的变化,一直激发着人们无尽的想象。传说中的月神总是一个具万般柔情于一身的完美纯洁的女子形象。因此,这一文化传统使诗人在失意、寂寞时就自然而然将月亮作为了自己的精神家园。作为一个诗人李白曾身怀崇高的理想\
远大的抱负。但在生活道路和政治生涯中与黑暗的现实世界发生了尖锐的矛盾冲突。而清澄的月亮则以其独特的魅力赢得了诗人的青睐。李白鲜明突出的个性就是浪漫、豪放和洒脱。他笔下的月亮便也具有了可邀可乘,可攀可揽,甚至可醉可赊的种种灵性异秉。李白在现实中屡遭打击
因而诗中就常流露出他不得志时那孤独郁愤的心情。如<
玉壶吟>
中:
三杯拂剑舞秋月
忽然高咏涕泗涟。清纯的月还是友情、亲情等等充满人性情感色彩的象征。李白在他的月亮诗里同样没有单纯的以月亮本身作为全诗的主题的诗作
而是以月亮作为素材,寄托了自己丰富而复杂的情感。而在劳伦斯留下的长篇小说和诗集中,月亮是反复出现的一个意象,在作品里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月亮是美好的大自然代表
是美丽,高贵的女性象征,能很好地表现出劳伦斯式的主题
性爱主题
。最重要的,它是女权主义胜利的象征,凡作品中能驾驭自己的命运,力图控制男人的独立女性总有月神相伴。劳伦斯善于用充满隐喻作用的象征体系,通过一个个
月亮的意象来表现作品的主题。
3、个人奋斗主题:
司汤达的《红与黑》和路遥的《人生》其主人公于连和高家林则是两个个人奋斗者的典型。
一、强烈的自我意识
于连和高加林都属于中下层阶级,他们为了改变自己的命运,飞黄腾达,向上流社会发动了猛烈的攻击。当他们向上流社会进攻,并且与之冲突时,往往极力保持他们的“傲气、“清高”和“虚荣”。在他们的性格中,强烈的自我意识是核心的和深层的内容,主要表现为其在环境外力的作用下生出的平等观念、反抗意识和强烈的个人野心。于连出身于木匠家庭,他自称“平民的儿子”,地位低下,常受人歧视,即使在家里,也因不是一块当木匠的好料而常遭父兄的打骂。于连不甘心过这种受欺侮的生活,几次想离家出走。这表现了他对独立人格的渴求。高家林是一个陕北农村小学的民办教师,此时他觉得很满足了。当他被有权有势的大队书记高明楼的儿子三星顶替时,他感到很绝望,同时也对现实社会的腐败和不正之风感到深深的憎恶,他不满于这种不公平的现实,表现了他对独立人格的渴求。
二、为了成功,不择手段
时代和社会赋予了他们奋斗的精神和性格中追逐的因素,然而又处处阻挡着他们追求人生价值,实现人生的理想和抱负,现实和理想之间充满了复杂的矛盾。为了成功,为了实现种种个人的欲望他们不得不采取特殊的方式,甚至不惜以扭曲自己的本性为代价,而以伪善的面目出现。为了确立自我,寻找个人幸福,顺应环境,于连不惜为复辟势力效劳,表现出一种妥协性。高加林是怎样的呢?当他失掉教师的工作成为一个普通的社员时,善良美丽的农村姑娘刘巧珍闯进了他的生活,并且真心真意地爱上了他,巧珍虽然没有文化,但她的爱质朴纯真,是一种充满激情而又炽烈的爱。而她对于高加林来说只是在他失意时找到了精神上的慰籍。当机遇再次降临到了高加林身上,他终于抓住了这次机会,重新回到了城市。
三、善良天性的“回归”
无论是于连还是高家林,当他们为之奋斗的理想破灭,重新回到原来的位置时,他们经过深深的反思,头脑终于清醒了,终于做回了原来的自我。
还在贝尚松神学院里的时候,于连对伪善的环境始终有一种抵抗力,是“充满了疯狂的愤怒”,他的良心没有泯灭,在他虚伪的背后尚保留着正直与善良的天性。当高加林通过“走后门”进城这件事被人告发,他面对的将是重新回到生他养他的那片土地,继续做一个农民时,他拒绝了黄亚萍宁可和他一起到农村去生活的请求,而是对她说出了自己心中的话:“……我自己一直也是非常喜欢你的。但我现在才深切感到,从感情上来说,我实际上更爱巧珍,尽管她连一个字也不识。我想我现在不应该对你隐瞒这一点……”[5]这是他的所有的理想和抱负完全破灭,冷静反省后的自白,是他内心的真实感受,尽管巧珍已经嫁给人了。但是从他的自白我们可以看出:他的良心并没有完全泯灭,在他的个人奋斗失败后,他的善良的天性重新“回归”了。
于连和高家林的个人奋斗道路是失败的,其悲剧性的结局是必然的。他们的抱负和野心,他们的愤世嫉俗,他们的孤军奋战,他们的绝望都具有时代的特征。在他们的身上我们可以窥见社会中“于连”式、“高家林”式人们的思想感情,他们的悲剧也是这些人的命运概括。
4、典型人物(吝啬鬼形象)
吴敬梓笔下的严监生(《儒临外史》),一个是巴尔扎克笔下的葛朗台(《欧也妮·葛朗台》
作品所塑造的严监生这一形象也是封建文人之一,他仅仅取得了一个秀才的资格,没有中举,他是千百万知识分子的一员,他仅是科举的一个小小的牺牲品。在《欧也妮·葛朗台》这部小说里,巴尔扎克成功地塑造了一个狡诈、贪婪、吝啬的资产阶级暴发户的典型。小说的中心人物葛朗台是在法国大革命的变动中一步步地发迹的。
在看两者吝啬的经典表现,临死时候对财富的态度,严监生之所以迟迟不肯闭眼是因为油灯里点着的两根灯芯草,待赵氏挑去一根之后,他“点一点头,把手垂下,登时就没了气”;再看看葛朗台临死时的表现:“本区的教士来给他做临终法事的时候,十字架,烛台,和银镶的圣水壶一出现,似乎已经死去了几小时的眼睛立刻复活了,目不转睛的瞧着那些法器,他的肉瘤也最后的动了一动。神甫把镀金的十字架送到他的唇边,给他亲吻基督的圣像,他却做了一个骇人的姿势想把十字架抓在手里,这一下最后的努力送了他的命。”两人在临死时都是吝啬鬼的形象,但严监生是怕浪费自己的油,是典型的守财奴,而葛朗台是至死都在想着占有别人的财富,是掠夺者的形象。二者之间的差异也就可以窥见一斑了。
从两者对待家人以及平时生活用度上也能看出他们的区别。严监生一家四口平时猪肉也舍不得买一斤,只有在儿子闹的时候,才会到熟切店里买四个钱的哄哄他,是非常吝啬的,但是遇到大事、正经事,他还是舍得花银子的。而葛朗台在家庭生活中则是一个缁铢必较的人,对待自己的生活也很苛刻,一年到头来就是那么一身装束,一年只理两次发。他从来都不吃请。通过人物形象的分析我们不难看出,严监生虽然也吝啬,但是较之葛朗台的贪婪和吝啬,充其量他也只不过是一个小丑,一个授人以笑柄的小丑。
第五篇:比较文学概论_复习题
《比较文学概论》复习题
一、名词解释
1、教堂山会议——是比较文学发展史的一个转折点。1958年9月,国际比较文学协会在美国北卡大学所在地教堂山举行第二届学术年会。会上,传统的比较文学观点受到批评,韦勒克宣读了《比较文学的危机》,阐述了美国学派的观点,从而引起了国际上历时十余年的辩论,导致比较文学在理论上更趋成熟,促进了学科的健康发展。
2、格义——是佛教传入中国后产生的一种研究法,就是以老庄等各家学说来解释佛家的教义,说得更明确一点,格义的方法即是用汉学来解释和比附外来学说,是比较文学中“阐发研究”的最初形态。它是中国比较文学的渊源。
3、影响研究——是比较文学中最重要的研究方式之一,它是对不同民族不同国家之间有事实联系的、相互影响的文学现象进行研究,具有外来性和隐含性的特点。
4、圆形的研究——由于作家所受的影响常常不是单一的,很可能是多元的,因此深入的影响研究往往不是从一个角度,而是从各个不同的侧面来研究一个作家所受到的外来影响。梵·第根将这种方法称之为“圆形的研究”。它是影响研究中较好的方法,它能使人们对作家的创作有一个全面、深刻的认识。
5、阐发研究——是比较文学中的一种研究类型,作为一种研究方法,是由中国学者首先提出来的,适用于文化系统迥异的诸民族文学的比较研究。它包括用外来的(本民族的)文学理论来阐发本民族的(外来的)文学作品和文学现象、不同民族文学理论的相互阐发和以别的学科及理论来对文学进行阐发、解释文学中的各种问题,是一种双向的、相互的阐发。
6、接受理论——又称为接受美学、接受研究、文学的接受与作用论等,是20世纪60年代中期德国学者尧斯和伊塞尔提出的。其要点是把读者和作品的关系作为研究的主体,探讨读者对作品的理解反应,以及阅读过程对创作过程的积极干预,并研究产生各种不同反应的社会的、历史的和个人的原因。
2、期待视野——是指对作品的某种“先入之见”(或先入为主的见解),即读者在阅读作品之先就已存在的一种“意向”,这种预先存在的意向会决定读者在阅读作品时的判断和取舍,构成了阅读和理解的个人色彩,产生了因人而异的理解和解释。如古典小说读者对“金榜题名”等大团圆结局的期待。
8、民间文学——是通过人民大众口头流传的一切民间创作形式的总称,包括神话、传说、民歌、民谣、民间故事、寓言、童话、谚语、谜语等各种类型。
9、雷雨神话说——是德国神话学派学者库恩等民俗学者建立的。库恩对许多年印度和欧洲神话作了深入的比较,认为印欧神话中的主要部分是把雷、电、雨、云等自然现象神化之后建立起来的。这样就形成了雷雨神话的学说。
10、文类学——比较文学的文类学,指的是对于文学形式的各个种类和类型以及文学风格的比较研究,通过历时的和共识的方法,了解文类发展的历史和基本特征,认识作家的独
/ 9
创和文学的民族传统、民族特征。
11、媒介学——是对媒介的研究,所谓媒介,是指在文学交流过程中,起到传递作用的人和事物,它把一个民族的文学(包括作家、作品、文论、文学思潮乃至文学运动)介绍和传播到另一个民族,使文学的流传和影响得以实现。一般把媒介分为个人媒介、团体媒介与环境媒介以及文字材料媒介三大类。
12、形象学——是文学范围内比较文学学科中的一个门类,脱胎于影响研究。它的研究对象是某国某民族文学作品中的异国异族形象,关注作家在作品中如何理解、描述、阐释作为他者的异国异族。形象学的任务就是探索异国异族神话的创造过程和规律,分析其社会心理背景以及深层文化意蕴。
13、套话——在形象学中,套话是指一个民族在长时间内反复使用、用来描写异国或异国人的约定俗成的词组。它是他者形象在文本中的最小单位,是在民族心理定势推动下一种不由分说的表述,标志着对“他者”的凝固看法。
14、跨学科研究——又称为“科际整合”,是文学范围内比较研究的一个领域,主要探讨文学与其它艺术门类(如美术、音乐、雕塑、影视、建筑等),文学与人文社会科学(如哲学、心理学、历史学、宗教、语言学等),文学与自然科学之间的关系。
15、文学思潮——在当今文学理论界,文学思潮是一个意义相当宽泛的概念,至今没有一个统一、确定的界定。一般而言,文学思潮是在一定的历史时期,出现在一个国家或几个国家,受一定的社会思潮、哲学思潮所推动,在文学上形成的某种思想倾向和潮流。文学思潮能够产生文学流派或促进文学流派的产生。
二、选择题:在备选答案中只有一个是正确的,将正确答案的标号写在括号里
1、比较文学作为一门学科,在萌芽于19世纪(①)年代
①三十 ②四十 ③五十 ④二十
2、比较文学产生和发展的先决条件是(①)
①文化交流 ②科技交流 ③学科交流 ④民族交流 3、1827年,在巴黎大学讲课时正式采用“比较文学”名称的是(②)
①歌德 ②维耶曼 ③波斯奈特 ④诺埃尔 4、1827年,提出“世界文学的时代即将来临”的是(③)
①维耶曼 ②韦勒克 ③歌德 ④但丁 5、19世纪,比较文学从(②)研究中脱胎出来,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
①文学理论 ②文学史 ③诗歌 ④文学
6、下述研究中属于比较文学的是(③)
①李白与杜甫的比较 ②华兹华斯与柯尔里奇的比较 ③王熙凤和莎士比亚笔下的福斯塔
/ 9
④川康端成与日本古典文学
7、下述研究中属于比较文学的是(③)
①李白与杜甫的比较 ②华兹华斯与柯尔里奇的比较 ③藏族文学与蒙族文学的比较 ④川康端成与日本古典文学
8、下述研究中属于比较文学的是(④)
①李白与杜甫的比较 ②华兹华斯与柯尔里奇的比较 ③阿Q与堂吉诃德 ④川康端成与日本古典文学
9、美国学者(③)认为“比较文学是超越一国范围之外的文学研究”
①基亚 ②韦勒克 ③雷马克 ④韦斯坦
10、比较文学研究的一条重要原则是离不开(②)
①国别文学 ②民族文学 ③总体文学 ④世界文学
11、前苏联比较文学的代表人物日尔蒙斯把比较文学称为(③)
①比较文艺学 ②历史类型学 ③历史-比较文艺学 ④比较历史学
12、将中国元杂剧《赵氏孤儿》改编为《中国孤儿》,在欧洲文学界引起强烈反响的作家是(③)
①狄德罗 ②但丁 ③伏尔泰 ④莎士比亚 13、1953年,韦勒克发表(④)一文,对法国学派提出批评,揭开了美国学派与法国学派的论战
①《比较文学论》 ②《比较的基础》 ③《比较文学的危机》 ④《比较文学的概念》
14、(①)美国比较文学学会成立,标志着美国学派的正式登场
①1960年 ②1958年 ③1955年 ④1950年
15、西晋时期,佛教界产生的(②)方法,是中国比较文学的渊源
①心无义 ②格义 ③合本 D.直译
16、第一个系统地全面地阐述法国学派观点的学者是(③)
①巴尔登斯伯格 ②卡雷 ③梵·第根 ④基亚 17、1958年9月,国际比较文学学会在美国(①)所在地教堂山举行的第二次全会,确立了美国学派,打破了法国学派的一统天下
①北卡罗莱纳大学 ②耶鲁大学
/ 9
③哥伦比亚大学 ④印地安纳大学
18、我国著名翻译家(②)主张直译,提出了“五失本三不易”的观点
①鸠摩罗什 ②释道安 ③慧远 ④严复
19、利用叔本华的悲剧理论、采用阐发法系统分析了《红楼梦》,认为它是“悲剧中之悲剧”的学者是(②)
①鲁迅 ②王国维 ③梁启超 ④苏曼殊 20、第一个把比较文学引进高校的中国学者是(④)
①梁启超 ②王国维 ③戴望舒 ④吴宓
21、中国元杂剧(②)对法国18世纪启蒙作家伏尔泰的戏剧作品《中国孤儿》产生影响
①《窦娥冤》 ②《赵氏孤儿》 ③《汉秋宫》 ④《梧桐雨》
22、《拉奥孔》是就诗与造型艺术进行区分的经典之作,其作者是(④)
①柏拉图 ②亚里士多德 ③黑格尔 ④莱辛
23、对我国元代杂剧《赵氏孤儿》在十八世纪欧洲流传情况的研究属于(②)
①平行研究 ②影响研究 ③阐发研究 ④接受研究
24、可对杨贵妃和“埃及艳后”克里奥佩特拉两个文学形象作(①)
①平行研究 ②影响研究 ③阐发研究 ④接受研究
25、“暗含的读者”这一概念是(①)提出的
①伊塞尔 ②海德格尔 ③布莱西特 ④曼海姆
26、太阳神话说的创立者是(③)
①库恩 ②雅科布·格林 ③谬勒 ④弗雷泽
27、下面哪一项不属于主题学研究的范围(④)
①具可比性的不同民族的作品之间所包含的人物形象 ②诗歌中间所包含的意象的相似 ③相似的故事情节 ④大致相似的体裁类型
28、下面哪一项属于文类学研究的问题(③)
①《西游记》在个别情节上与印度史诗《罗摩衍那》的相似之处 ②孙悟空与神猴形象的关系
③《西游记》与《罗摩衍那》在叙述方式和体裁形式上的不同 ④《西游记》中人物形象的变异问题
29、佛教对中国文学具有多方面的影响,下面哪一项属于文类方面的影响?(③)
①佛教里包含着很多神异的故事,这些神异故事有很多被《搜神记》等志怪小说所收罗
/ 9
进去
②佛教进入中国以后,大大刺激了一部分中国诗人的宗教意识,因此,在诗歌中,很多带有佛教意味的诗出现了
③佛经变文不仅直接导致了民间说唱形式的出现,而且影响了后来话本、词话等说唱形式的文学的出现
④《西游记》中的很多神魔形象都有佛教故事中类似形象的影响 30、下面关于比较诗学的几个定义中哪一个是正确的(③)
①比较诗学就是不同国家诗歌之间的比较 ②比较诗学就是各个国家诗歌理论的比较
③比较诗学就是研究各个国家之间在文学理论方面的相互影响 ④比较诗学就是将不同国家的文艺理论拿来相互比较
二、判断题:将答案填在题首,正确的打“√”,错误的打“×”;全部打“×”或“√”均记0分
√
1、对李白、杜甫的比较研究,不属于比较文学的学科范围。√
2、我国藏族文学与蒙族文学的研究属于比较文学的范围。×
3、所有用比较的方法来研究文学现象的,都可以称为比较文学。√
4、法国是比较文学的故乡。
√
5、法国学者卡雷指出“比较文学不是文学的比较”,澄清了比较文学同比较方法的关系。
×
6、进入比较文学研究领域的文学关系主要有事实联系、亲缘关系和交叉关系。×7、1827年,马克思提出“世界文学的时代即将来临”。
×
8、在“世界文学”的时代,世界各民族的文学已经成为了一个整体,各民族文学只有共性,而没有个性。
√
9、德国莱辛的《汉堡剧评》是用比较的方法讨论欧洲戏剧的一部杰作。
√10伏尔泰在《论史诗》和其他著作中首先提出用比较的方法来研究欧洲各民族史诗的意见。
×
11、《比较文学的垦拓在台湾》 是中国大陆第一本比较文学论文集。√12、1979年钱钟书《管锥编》前四册问世是中国比较文学复兴的标志。√
13、《〈茶花女〉在中国》属于影响研究的范例。
×
14、梵·第根把从各个不同的侧面来研究一个作家所受到的外来影响称之为“圆形的研究”。
√
15、可比性、文学性是平行研究的理论依据。√
16、民族性是平行比较中“异”的基本表现。
√
17、对《西厢记》和《罗密欧与朱丽叶》的比较研究属于平行研究√40、接受研究的 5 / 9
理论基础是六十年代末出现的接受理论。
√
18、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
×
19、今天的影响研究,不再需要运用实证的方法了。√20、神话和民间文学属于比较文学的研究领域。
√
21、安德鲁·朗1884发表的《习俗与神话》,创立了人类学派的民俗学理论。×
22、比较文学中的主题学等于我们通常所说的主题研究。
√
23、不同时代、不同文化的人们在不同文学作品中可以找到和利用共同的题材。×
24、欧洲中世纪的骑士小说与中国的才子佳人小说之间完全没有什么可比性。√
25、“变文”是佛教传入后给中国文学带来的一种新的文学形式。√
26、形象学脱胎于影响研究。
√
27、“社会整体想象物”是作家在社会整体想象物支配下创造出来的。√
28、比较诗学专指不同民族不同文化体系的诗歌理论的比较研究。×
29、文学与哲学的关系不是比较文学的研究领域。√30、《绘画与文学》属于跨学科研究的文章。
四、简答题(只答出要点不可得满分,要有适当说明才可得满分)
1、简述世界文学的含义。
参考答案:世界文学是比较文学研究中常见的一个术语,对这个术语通常有三种理解。①一是歌德的看法,他最先使用世界文学这一术语,其本意是希望有一天各国文学合而为一,成为一个伟大的综合体”,而每一个国家的文学都在这样一个全球性的大合唱中演唱自己的一个声部;还认为在人类精神财富的交流方面,世界文学比民族文学能发挥更大的作用。显然,歌德是希望各民族文学通过世界范围的广泛接触而进入一种和谐相处的状态,这是一种理想的人类文学与文学研究。②第二个含义是指那些获得了世界声誉的作家和作品,在此意义上世界文学无疑是名家荟萃和名著选评。③第三个含义是把世界文学看作各国文学的总合,而不管这些文学是否具有世界地位和不朽性。这一含义同比较文学很接近,但仍同比较文学有本质的区别,那就是它并不强调从比较的角度去作研究。
2、比较文学作为一个学科正式建立的标志是什么?
答:以下一些事件标志着比较文学作为一个学科的正式建立:①1886年,英国学者波斯奈特出版了世界上第一部比较文学理论专著《比较文学》,标志着比较文学时代正式开始。②1887年,德国学者科赫创办第一份《比较文学杂志》。③1897年,法国戴克斯特(1865—1900)在里昂大学创办第一个比较文学讲座。④1900年在巴黎召开的国际性文学会议上把“各国文学的比较历史”正式列入议题;同年贝茨编订了《比较文学书目》。
3、怎样认识文学中的模仿?
参考答案:①文学中的模仿是作家根据另一个民族的作家作品来进行写作,它不象翻译那样完全忠实于原作,但要尽可能保存被模仿对象的特征。模仿的对象可以是本民族的前辈
/ 9
大师,也可以是外民族的经典作家。②模仿在创作中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实际上,任何作家在创作中都存在着模仿,模仿是作家在学习创作时的必然阶段,正是幼稚、机械的模仿导致作家在不断吸收外来影响的基础上,形成自己的创作风格和特色。③模仿与创新不仅不矛盾,而且相互依存。它是创新的前提,是达到创新的必由之路。中外许多伟大的作家正是从对他人的学习、借鉴,甚至模仿中丰富了自己的创作宝库,创作出具有永久生命力的伟大艺术品。
4、简要说明鲁迅所受的外来的影响。
答:鲁迅先生所受的外来影响是多方面的,对他一生创作发生过较大影响的作家,有俄苏的果戈理、契诃夫、迦尔询、安特莱夫、陀斯妥也夫斯基、普希金、托尔斯泰等,东欧的裴多菲、米茨凯维支、显克微克等,北欧的易匍生,西欧的尼采、拜伦、雪莱等,日本的厨川白村、有岛武郎、夏目漱石等。
5、荣格原型理论的基本内容是什么?
参考答案:①荣格反对弗洛伊德等人用“俄狄浦斯情结”来解释一切神话和文学的做法。他认为所谓的神话、仪式实际上是一些远古的意象在初民集体无意识中的储藏和反映,这些远古的意象就是原型,它们存留在人类的集体无意识中,并不断反复出现,于是形成了世世代代文学中类似的模式和母题。按照荣格的观点,原型是许多不同民族共有的、集体无意识中的遗留物,它们展示了人类集体生活的经历以及潜在的内心世界。②荣格还提出若干原型。如:创世、造人、洪水、人神婚配、人兽婚配、英雄探险、寻找父亲、死亡和再生、聪明的傻瓜、魔鬼、替罪羊、女诱惑者,等等。荣格的原型理论具有较多的合理因素,用这些原型来解释神话和文学比把丰富繁杂的神话世界仅仅纳入一种模式要合理得多,因而被后来的许多民俗学家接受。
6、简述平行回现论的内容。
参考答案:①平行回现论又译为个别阶段论,它由俄国比较文学的先驱维谢洛夫斯基提出,后经日尔蒙斯基等人发展。②这一理论主要说明文学类同现象产生的原因,其要点是:在社会历史的发展过程中,在相似的历史文化环境里,不同民族的文学会出现重合与类似现象。这样的重合与类似是自成系统的,不必考虑作品的起源、地域、年代以及影响,只要注意文学发展中个别阶段的类似就可以了。③根据这种理论,国际文学现象产生的类同,部分原因来自不同民族间的文化交流,部分原因则来自人类社会历史发展中的一致性和规律性。④“平行回现论”是对平行相似的客观文学现象的概括,它反过来又为平行研究提供了理论支持。
五、论述题(只答出要点不可得满分,要有适当阐述才可得满分。)
1、中国古典悲剧与西方悲剧的差异
参考答案:中国古典悲剧与西方悲剧相比较,主要有以下几方面的差异:
①从悲剧的本质上讲,西方悲剧大致可以分为命运悲剧、性格悲剧、社会悲剧三种。命
/ 9
运悲剧是指生存环境给人造成的悲剧,古希腊悲剧大多属于此类,如《俄狄浦斯王》;性格悲剧是指人的个性因素给自身造成的悲剧,以莎士比亚《哈姆莱特》为代表;社会悲剧是指个人与社会的矛盾冲突造成的悲剧,如易卜生的《人民公敌》、《群鬼》,萧伯纳《芭芭拉少校》、阿瑟·密勒《推销员之死》等。中国的悲剧从古典悲剧(《窦娥冤》)到《雷雨》等现代悲剧,几乎全是社会悲剧。
②从悲剧的产生来看,中国悲剧比西方悲剧晚进2000年。西方悲剧多产生于酒神颂,多取材于神话;中国悲剧则是在古代民间流传的讲唱文学和舞曲歌词的基础上逐渐演变而成,取材广泛。
③从主人公来看,西方悲剧的主人公都具有高贵血统,或帝王将相,或名门贵胄 ;中国古典悲剧的主人公则多是普通人,如窦娥、赵五娘、李香君、程婴、秦香莲等,在这一点上,和西方现代悲剧十分接近,因为在西方现代悲剧中主人公已经由古典的英雄变成了普通人,如易卜生的斯多克芒、娜拉;奥尼尔的扬克、琼斯、伊本;阿瑟·密勒的洛曼等。
④从形式结构上看,中西悲剧有较大的差异。西方悲剧除古希腊悲剧使用合唱队和偶有歌唱外,基本上是以对白为主的话剧(或诗剧)的形式。而中国悲剧则以歌唱为主,多是唱白相生的戏曲形式。中国现代悲剧虽是话剧,但基本上是在西方话剧的影响下形成的。中国古典悲剧的结构规模庞大、内容复杂,有时一出戏可以多至50折(“折”相当于西方戏剧中的“场”),一些折独立性强,可以抽出作为 “折子戏”单独演出。
2、试析比较文学的特征
参考答案:比较文学具有开放性、宏观性特点。
①开放性是比较文学最根本的特征。比较文学是个巨大的、不断运动的开放性体系。其开放性包含三层含义。第一,它不受时间、空间及作家作品地位高低及价值大小的限制,同民族文学相比,它有着更大的自由。在空间上,不受国家、民族的局限,比如,德国文学可以和英国文学比较,也可以和法国文学比较;在时间上,它比民族文学包含更大的时间跨度,民族文学研究中的比较一般多是在同一时代和时代相近的作家间进行的,比较文学则可以把时代相距较远的的作家作品加以比较,而且特别重视往往被民族文学所排斥的当代作家。第二,它比传统文学研究有更宽泛的内容。传统文学研究将自己的注意力放在作家和作品这两极上,比较文学则通过影响和接受的研究引入了读者大众和客观世界这另外的两极,这使得传统研究中的作家作品两极变成了作家、作品、读者和世界这样一个四极相互运动的宏大模式,而且比较文学对每一极都同样重视。在研究的方法上,比较文学具有兼容并包的特点,它以比较分析法为主,兼及系统归纳、审美评论、历史考据、哲学反思、图表统计、社会调查、文本细读、传记互证等诸法,而且具有迅速接纳新思想、新方法的敏锐和自觉性,不仅人文科学和社会科学中的新方法会被立即得到衡量和考评,就是自然科学中的新方法也会很快引起重视。
②宏观性即宏观角度。比较文学从民族文学的范围中跳出来,从国际的高度俯视各种文
/ 9
学现象,即便是微小的领域例如某一意象、技巧等也能给予宏观的比较剖析。在跨学科研究中,它能从文学内抽身出来,从一个新的高度俯视文学和哲学、心理学、宗教、艺术及自然科学领域的关系,这种宽广的视野和博大的胸怀是传统文学研究无论如何也无法企及的。
3、联系实例辨析主题与母题的区别
答案要点:①主题与母题是主题学研究中的核心概念,在许多情况下二者可以混用,但是也有区别。一般说来,主题是通过人物和情节被具体化了的抽象思想或观念,是作品的主旨和中心思想,往往可以用名词或名词性短语来表述。如“爱国主义精神”、“人性的复归”之类。母题则是较小的、具体的主题性单位。一连串母题的结合就构成了作品内容的框架,从中可以抽象出主题。也就是主题包括了母题。主题可以从母题的结合中抽象出来。
②我们通过伊索寓言《农夫和蛇》的故事来看主题和母题的区别。这个故事有着若干情节段落:蛇被冻僵、农夫救蛇、蛇醒来、蛇咬农夫、农夫死去。但这些情节可以做一个最简化的归纳,即:一个农夫被蛇咬的故事,那么,这里的母题就是“农夫被蛇咬”。它只是对情节的概括,而不包含情感因素和价值判断。但由这个母题可以抽绎出不同的主题,如,“怜惜恶人应受恶报”,或“即使恶人遭难也不应对他怜惜”,或“恶人的本性并不因受到怜惜而改变”。
③由此可见,母题受到故事情节的制约,它没有随意性,任何人只要遵循简约化原则,就可归纳出同样的母题。但主题则因视角、语境的不同而具有广泛的阐释余地,不同民族文学中对同样的母题甚至可以阐发出完全相反的主题。如“一个男人和多个女人”的母题,拜伦笔下的唐璜风流倜傥,借助于广阔的生活背景,作者把一个个故事描写得轻松动人,歌颂的是人性的解放,讽刺的是恶浊的社会;而中国《金瓶梅》中的西门庆虽然也风流,但在他身上体现的是士绅阶层生活的奢糜与罪恶,作者在这一母题上抽绎的主题是“戒淫”。
/ 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