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中国共产党第十八届中央委员会第四次全体会议
中国共产党第十八届中央委员会第四次全体会议
----十八届四中全会一般指中国共产党第十八届中央委员会第四次全体会议
中国共产党第十八届中央委员会第四次全体会议(简称十八届四中全会)于2014年10月20日至23日在北京召开。本次四中全会首次专题讨论依法治国问题。[1-2]
中文名:中国共产党第十八届中央委员会第四次全体会议 别名:十八届四中全会
召开时间:2014年10月20日至23日 主要议题:依法治国 目录
1全会简介 ▪ 会议背景 ▪ 召开时间 ▪ 会议前瞻 ▪ 主要议程 ▪ 会议看点 2发布公报 3历届看点 ▪ 历届时间 ▪ 历届议题 ▪ 人事变动 ▪ 历届反腐 4各方评价 5会议闭幕 6图解全会
1.全会简介
会议背景
2012年11月8日召开的中国共产党第十八次全国代表大会对全面推进依法治国作出重大部署,强调把法治作为治国理政的基本方式。2013年11月召开的中国共产党十八届三中全会,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对加强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制度建设和推进法治中国建设提出明确要求。
召开时间
2014年10月20日,中国共产党十八届四中全会在北京召开,将首次以全会的形式专题研究部署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这一基本治国方略。[5]
会议前瞻
中共历次四中全会多聚焦于党风建设,而即将召开的十八届四中全会主题则落脚于依法治国,以此作为全会主题,在中国共产党党史上尚属首次。
有分析指出,选择这一主题反映出执政党在全面深化改革关键时期的重大政策考量。中国政法大学副校长、法治政府研究院院长马怀德教授认为,这是三中全会做出全面深化改革部署的一个必然要求,是保证全面深化改革顺利进行的重要条件。[6]
主要议程
中国共产党第十八届中央委员会第四次全体会议主要议程是,中央政治局向中央委员会报告工作,研究全面推进依法治国重大问题。
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就要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贯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理论,形成完备的法律规范体系、高效的法治实施体系、严密的法治监督体系、有力的法治保障体系,形成完善的党内法规体系,坚持依法治国、依法执政、依法行政共同推进,坚持法治国家、法治政府、法治社会一体建设,实现科学立法、严格执法、公正司法、全民守法,促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7]
会议看点
四中全会将同时撤销5位中央委员
根据《中国共产党章程》,对中央委员或候补委员给以撤销党内职务、留党察看或开除党籍的处分,必须由中央委员会全会三分之二以上的多数决定。在特殊情况下,可以先由中央政治局和地方各级委员会常务委员会作出处理决定,待召开委员会全体会议时予以追认。因此,十八届四中全会将正式审议通过中纪委关于蒋洁敏、李东生、李春城、王永春、万庆良五人审查报告,对此前的有关“双开”处分予以追认,并撤销他们的中央委员、中央候补委员职务。一次中央全会同时撤销五位中央委员会成员职务,力度之大极其罕见。
2.发布公报
新华社北京10月23日电
中国共产党第十八届中央委员会第四次全体会议公报
(2014年10月23日中国共产党第十八届中央委员会第四次全体会议通过)中国共产党第十八届中央委员会第四次全体会议,于2014年10月20日至23日在北京举行。
3.历届看点
历届时间
盘点了改革开放以来的历次四中全会,发现除了1989年和2014年的开会时间分别定在6月和10月外,其他都是在9月中下旬召开。1989年情况特殊,由于众所周知的原因,为了快速选出新的领导集体,稳定局势,所以提早开了。正是在这次会议上,江泽民当选中共中央总书记。
历届议题
四中全会的主题很多。主要涉及经济、党内建设等重要话题。几次讨论的是经济问题,比如,1979年的十一届四中全会就主要讨论农业发展问题。1985年的十二届四中全会上,讨论的是第七个五年计划的建议(草案)。在这次会议上,还确定了一个重要的党内组织规范,即中央领导机构的新老交替原则。叶剑英等64位元老退出中央委员会。还有1999年的十五届四中全会,审议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国有企业改革和发展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拉开国企改革大幕。
十四届、十六届、十七届,这三届中央的四中全会,主要对执政党建设问题做了部署。比如,十六届四中全会决定里面提及的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科学执政、民主执政、依法执政等提法,想必很多人都耳熟能详。
当然也有例外,就是前面提到的十三届四中全会。
此次即将召开的十八届四中全会定了依法治国为主题,是历史上的第一次。从新一届中央上任以来掀开的反腐大幕,层层推进,至***被查,破除“刑不上常委”的潜规则而达到高潮。因而,顺势强化全党的依法治国理念,也是顺理成章。同时,针对十八大以来最高领导人的强势作风,外界也有不少传言,这次就是向外界郑重宣言,法律是中国政治生活的准绳,任何人不得逾越,包括最高领导层。
相信在这次的四中全会上,会对三中全会全面深化改革决定中涉及“法治中国”的项目做更为细致的部署。包括进一步维护宪法权威,深化行政执法体制改革、使审判权、检察权更为独立公正等等社会热点问题。这些领域的不少问题,在周执掌政法口时代得到固化。
人事变动
一是中央层面的人事布局。比如1999年的十五届四中全会,胡锦涛被选举为中央军委副主席,郭伯雄、徐才厚被选为中央军事委员会委员。而2004年的十六届四中全会,胡锦涛当选中央军委主席,江泽民卸任。
二是中央委员会的人事递补。一般来说,中央委员会的名额是有限且固定的,所以如果没有在换届大会上当选中央候补委员,进入中央委员会基本就没戏了。而且排名一定要靠前。因为中央候补委员的排名是根据得票多少来的。排在前几位的候补委员,一般都会在全会中获得极为宝贵的递补机会。当然,前提是,中央委员会的名额出现空缺。怎么空缺,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反腐”。
历届反腐
1994年的十四届四中全会,审议并通过了中纪委《关于陈希同同志问题的审查报告》。决定撤销陈的中央政治局委员、中央委员会委员的职务,并建议依照法律程序,罢免其全国人大代表职务。1999年的十五届四中全会,则撤销了原宁波市委书记许运鸿中央委员会候补委员职务,开除其党籍。5年后的十六届四中全会,则撤销了原国土资源部部长田凤山的中央委员会委员职务,并开除其党籍。按照***的级别,他的违纪审查,应该会在四中全会上做个了结。
5.会议闭幕
2014年10月23日,为期四天的中共十八届四中全会将闭幕。舆论认为,作为改革开放以来中共首次以“依法治国”为主题的中央全会,此次会议将通过依法治国“升级版”方案。
全会闭幕当日,官方媒体将发布公报,介绍会议的主要内容。由于会议期间,一般不会有任何会议内容的权威消息放出,因此,会议结束后的这份公报,将是外界了解全会内容的首次机会。
“这是一种新闻式的公报,将向世人介绍全会召开的大体情况,重点阐述会议的主要精神,介绍会议有关‘依法治国’主 题的总体思路和改革方向。”[16]
6.图解全会
图解十八界四中全会
会议全称:中国共产党十八界中央委员会第四次全体会议 会议时间:2014年10月20日—23日 会议地点:北京
出席人员:中央委员会委员、中央委员会候补委员
列席人员:中央纪律检查会常务委员会委员和有关方面负责同志
党的十八大代表中部分基层同志和专家学者
主要任务
中共中央政治局向中央委员会报告工作 研究全面推进依法治国重大问题
审议通过《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 进行部分人事调整
发表公报,对外召开全会召开情况
会议主题
依法治国
这次会议是改革开放以来,党的历次中央委员会全体会议中,首次将法治作为主题。
回顾历届会议关于法治的进程
1978年 十一届三中全会
提出“有法可依,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16字方针
1997年 十五大
确立“依法治国”的基本方略
2002年 十六大
将“依法治国基本方略得到全面落实”列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重要目标
2007年 十七大
提出加快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
第二篇:学习《中国共产党第十八届中央委员会第四次全体会议》的心得体会
学习《中国共产党第十八届中央委员会第四次全体会议》的心得体会
中国共产党第十八届中央委员会第四次全体会议,于2014年10月20日至23日在北京举行。这一段时间,大家都在学习、领会、贯彻、落实全会的精神。四中全会的决定是个宝库,有许多需要我们挖掘的东西。作为对法理学的非常感兴趣的老师,谈一下自己的学习体会。
四中全会的决定有许多新提法、新命题、新亮点。全会提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理论、法治体系、法治道路,这是三个重要的命题。具体来说,法治体系中的五大体系中,第一个是法律规范体系,加了“规范”二字,这同我们原来的法律体系是什么关系?第二个是法治实施体系,基本上是原有的法律实施的三大块内容,即执法、司法、守法三大块。第三个是法治监督体系,将法律监督从原来的法律实施体系里面剥离了出来,因为监督问题现在变得越来越重要,所以监督成为一个独立的体系。第四个是有力的法治保障体系,包括政治保障、经济保障,社会文化心理保障等。最后一个是党内法规体系,将这一体系纳入法治体系,存在着一些争议。
四中全会提出了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总目标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我个人认为,对这一总目标需要进行分解,法治体系是手段,法治国家是目标,通过法治体系,以实现法治国家的目标。四中全会的决定坚持依法治国和依法执政相结合,我感到欣慰的是,对党内法规的适用没有越界。四中全会鲜明地提出,依法执政既意味着党依照宪法和法律来治理国家,同时也意味着党依照党内法规管党治党。对党内法规的定位,还是坚持了法治原则,并没有将党的权力国家化,党的定位和规范并没有国家化。关于“党内法规”的提法还需要再讨论。第一,党内规范是政党制定的规范,称为“法规”是否适当;第二,“党内法规”的提法容易使党规和国家法律的关系,党政关系等,在概念上产生混乱,不利于法治观念的培养和普及。四中全会决定解决了法治与改革的关系,提出“实现立法和改革决策相衔接,做到重大改革于法有据、立法主动适应改革和经济社会发展需要”。并列出了三种办法:第一种是实践证明行之有效的,要及时上升为法律。这是比较明确的;第二种是实践条件还不成熟、需要先行先试的,要按照法定程序作出授权。比如上海自贸区试验,这对处于改革和转型的社会是必不可少的,解决了授权问题就解决了合法性问题。改革试点的授权问题是需要重视的,比如法院系统是比较严重的。人民法院第三个五年改革纲要已经规定,改革试点需要经过最高人民法院批准,但是在实践中这一条执行的并不好,一些地方法院改革积极性很高,自己就决定了。第三种是对不适应改革要求的法律法规,要及时修改和废止。这三点解决了法治与改革的关系。决定提出的“宪法解释程序机制”是一个新课题。因为宪法解释在中国是没有的,宪法学界正在积极研究这个问题。在司法人员保障制度方面,决定提出“建立健全司法人员履行法定职责保护机制。非因法定事由,非经法定程序,不得将法官、检察官调离、辞退或者作出免职、降级等处分。”这一条很重要。今后像对洛阳中级法院法官李慧娟的处理事件就能避免。同时,决定也提出了有关司法人员和律师、公证员的违法犯罪行为的终身禁业制度。另外,人民陪审员不再审理法律适用问题,只参与审理事实认定问题。这一次决定明确提出了社会律师、公职律师、公司律师三大律师制度。亮点是公职律师,国家机关和社会团体要聘请公职律师。以前,在讨论法律职业共同体问题时,关于立法者算不算法律职业的组成,有学者批驳我,认为立法者不应该算法律职业,但这一次决定明确的把立法队伍、执法队伍、司法队伍这三大队伍都作为法治工作队伍的组成。并提出了“推进法治专门队伍正规化、专业化、职业化,提高职业素养和专业水平。” 正规化、专业化、职业化这“三化”的提出,是针对前些年所谓“大众化”而言的,廓清了认识。
从四中全会决定的新亮点,以及需要要进一步研究的问题看,四中全会是有很多可以挖掘的,所以我们需要认真学习研究,首先对文本内容达到熟悉和理解,在此基础上进行深度的学理分析。
第三篇:中国共产党第十八届中央委员会第三次全体会议
中国共产党第十八届中央委员会第三次全体会议,于2016年11月9日至12日在北京举行。
出席这次全会的有,中央委员204人,候补中央委员169人。中央纪律检查委员会常务委员会委员和有关方面负责同志列席了会议。党的十八大代表中部分基层同志和专家学者也列席了会议。
全会由中央政治局主持。中央委员会总书记习近平作了重要讲话。
全会听取和讨论了习近平受中央政治局委托作的工作报告,审议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习近平就《决定(讨论稿)》向全会作了说明。
全会充分肯定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央政治局的工作。一致以为,面对十分复杂的国际形式和艰巨繁重的国内改革发展稳定任务,中央政治局全面贯彻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一中、二中全会精神,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团结带领全党全军全国各族人民,坚持稳中求进的工作总基调,着力稳增长、调结构、促改革,沉着应对各种风险挑战,全面推进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全面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扎实推进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各项工作取得新进展,推动发展成果更多的更公平惠及全体人民,实现了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精神第一年的良好开局。
全会高度评价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35年来改革开放的成功实践和伟大成就,研究了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认为改革开放是党在新时代条件下带领全国各族人民进行的新的伟大革命,是当代中国最鲜明的特色,是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抉择,是党和人民事业大踏步赶上时代的重要法宝。面对新形势新任务,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进而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必须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全面深化改革。
全会强调,全面深化改革,必须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坚定信心、凝聚共识,统筹谋划,协同推进,坚持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改革方向,以促进社会公平正义、增进人民福祉为出发点和落脚点,进一步解放思想、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解放和增强社会活力,坚决破除各方面的体制机制弊端,努力开拓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更加广阔的前景。
全会指出,全面深化改革的总目标是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必须更加注重改革的系统性、整体性、协同性,加快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民主政治、先进文化、和谐社会、生态文明,让一切劳动、知识、技术、管理、资本的活力竞相迸发,让一切创造社会财富的源泉充分涌流,让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体人民。
全会指出,要紧紧围绕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 作用深化经济体制改革,坚持和完善基本经济制度,加快完善现代市场体系、宏观调控体系、开放型经济体系,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加快建设创新型国家,推动经济更有效率、更加公平、更可持续发展;紧紧围绕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有机统一深化政治体制改革,加快推进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制度化、规范化、程序化,建设社会主义法制国家,发展更加广泛、更加充分、更加健全的人民民主;紧紧围绕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社会主义文化强国深化文化体制改革,加快完善文化管理体制和文化生产经营体制,建立健全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现代文化市场体系,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紧紧围绕更好保障和改善民生、促进社会公平正义深化社会体制改革,改革收入分配制度,促进共同富裕,推进社会领域制度创新,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加快形成科学有效的社会治理体制,确保社会既充满活力又和谐有序;紧紧围绕建设美丽中国深化生态文明体制改革,加快建立生态文明制度,健全国土空间开发、资源节约利用、生态环境保护的体制机制,推动形成 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现代化建设新格局;紧紧围绕提高科学执政、民主执政、依法执政水平深化党的建设制度改革,加强民主集中制建设,完善党的领导体制和执政方式,保持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为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提供坚强政治保证。
全会指出,全面深化改革,必须立足于我国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这个最大实际,坚持发展仍是解决我国所有问题的关键这个重大战略判断,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发挥经济体制改革牵引作用,推动生产关系同生产力、上层建筑同经济基础相适应,推动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
全会指出,经济体制改革是全面深化改革的重点,核心问题是处理好政府和市场的关系,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和更好发挥政府作用。
全会强调,改革开放的成功实践为全面深化改革提供了重要的经验,必须长期坚持。最重要的是,坚持党的领导,贯彻党的基本路线,不走封闭僵化的老路,不走改旗易帜的邪路,坚定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始终确保改革正确方向;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求真务实,一切从实际出发,总结国内成功做法,借鉴国外有益经验,勇于推进理论和实践创新;坚持以人为本,尊重人民主体地位,发挥群众首创精神,紧紧依靠人民推动改革,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坚持政府处理改革发展稳定关系,胆子要大、步子要稳,加强顶层设计和摸着石头过河相结合,整体推进和重点突破相促进,提高改革决策科学性,广泛凝聚共识,形成改革合力。全会要求,到2020年在重要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上取得决定性成果,形成系统完备、科学规范、运行有效的制度体系,使各方面的制度更加成熟更加定型。
全会对全面深化改革做出系统部署,强调坚持和完善基本经济制度,加快完善现代市场体系,加快转变政府职能,深化财税体制改革,健全城乡发展一体化体制机制,构建开放型经济新体制,加强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制度建设,推进法制中国建设,强化全力运行制约和监督体系,推进文化体制机制创新,推进社会事业改革创新,创新社会治理体制,加快生态文明制度建设,深化国防和军队改革,加强和改善党对全面深化改革的领导。
全会提出,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重要支柱,也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根基。公有制经济和非公有制经济都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都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基础。必须毫不动摇巩固和发展公有制经济,坚持公有制主体地位,发挥国有经济主导作用,不断增强国有经济活力、控制力、影响力。必须毫不动摇鼓励、支持、引导非公有制经济发展,激发非公有制经济活力和创造力。要完善产权保护制度,积极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推动国有企业完善现代企业制度,支持非公有制经济健康发展。
第四篇:中国共产党第十八届中央委员会第三次全体会议
中国共产党第十八届中央委员会第三次全体会议,于2013年11月9日至12日在北京举行。全会由中央政治局主持。中央委员会总书记习近平作了重要讲话。全会听取和讨论了习近平受中央政治局委托作的工作报告,审议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
13.国务院总理李克强11月13日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部署深入贯彻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要求进一步抓好今年改革任务落实,全面深化改革,使经济社会发展更有效率、更加公平、更可持续。
14.二〇一三年十一月十二日中国共产党第十八届中央委员会第三次全体会议通过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
一、全面深化改革的重大意义和指导思想;
二、坚持和完善基本经济制度;
三、加快完善现代市场体系;
四、加快转变政府职能;
五、深化财税体制改革;
六、健全城乡发展一体化体制机制;
七、构建开放型经济新体制;
八、加强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制度建设;
九、推进法治中国建设;
十、强化权力运行制约和监督体系;
十一、推进文化体制机制创新;
十二、推进社会事业改革创新;
十三、创新社会治理体制;
十四、加快生态文明制度建设,十五、深化国防和军队改革;
十六、加强和改善党对全面深化改革的领导。
第五篇:中国共产党第十八届中央委员会第三次全体会议
中国共产党第十八届中央委员会第三次全体会议 中国共产党十八届三中全会于11月9日至12日在北京召开。中共中央总书记习近平主持会议。主要议程是中共中央政治局向中央委员会报告工作,研究全面深化改革重大问题。会议共有中央委员204人、候补中央委员169人、中央纪律检查委员会常务委员会委员、有关方面负责同志、党的十八大代表中部分基层同志、专家学者出席。中央委员会总书记习近平作了重要讲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