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技术论文历史课程论文(精选多篇)

时间:2019-05-14 06:47:13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信息技术论文历史课程论文》,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信息技术论文历史课程论文》。

第一篇:信息技术论文历史课程论文

信息技术论文历史课程论文

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是我国21世纪基础教育教学改革的新途径。著名学者何克抗教授认为:所谓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的整合,就是通过将信息技术有效融合于各学科的教学过程来营造一种新型教学环境,实现一种既能发挥教师主导作用又能充分体现学生主体地位的以“自主、探究、合作”为特征的教与学方式,从而把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创造性都充分地发挥出来,使传统的以教师为中心的课堂教学结构发生根本性变革,从而使学生的创造精神与实践能力的培养真正落到实处。

从何教授的这段话中,我们不难看出,要真正做到“整合”的关键是“融”。不能把信息技术仅仅作为辅助教或辅助学的工具,在使用信息技术的同时,要注入新的教学理念和教学思想,要营造一种新型的课堂环境,实现一种新型的教与学方式,改变那种传统的教学结构。所以,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过程,其实也是我们全面落实新课标的过程。

南通地区自2004年实行新课改以来,信息技术与历史课程的整合成为很多老师实行新课改的一个突破口。随着各级行政部门和学校对硬件设施的重视,很多学校都配备了多媒体,并鼓励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使用。利用多媒体教学已被广大老师接受和喜爱,这种操作方便且“一劳永逸”的教学形式,给教学工作带来了很大的便利。可是,在教学过程中使用了多媒体,这就叫实现了信息技术与历史课程的整合吗?联系自己在实际教学工作中的做法以及在多次交

流听课过程中的所见,我发现大多数老师对信息技术与历史课程的整合还存在误解。本文将对笔者感触最深的三点情况做出浅薄的思考。一 常见误区

1.偏离教学目标,滥用信息技术

现代信息技术辅助教学是初中历史教学中的一种新模式,给学生耳目一新的感觉。

它将优美生动的ppt图片展现在学生面前,将学生的目光一下子聚拢到黑板上;它用一首激情澎湃的歌曲呈现在学生面前,令学生的精神一下子亢奋起来;它将几百年甚至几千年前的事情再现在荧屏上,给学生一种身临其境的感觉,能够更好地理解历史。看来,信息技术辅助教学,确实给历史教学以很大的便利。它改变了传统的说教方式,注入了鲜活的血液,使历史教学更加的灵动有生气。于是,很多教师为了追求这种全方位的对视觉、听觉、感觉冲击,将一切必须有、可以有、不必要有多媒体展示的地方都用上了多媒体,将历史课件做得异常华美,集图片、动画、音频、视频于一体。一堂课热热闹闹,同学们目不暇接,看似极大地引发了学生的兴趣,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可实际上,可能一堂课下来,学生们对于科学文化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掌握收效甚微,偏离了教学的首要任务。

之所以出现上述现象,是因为有些老师错误地理解了课程整合的意义,认为整合就是在历史课堂上大量的使用信息技术,并且越多

越好。所以出现这种现象:原本可以用简洁的讲述就可以解决的问题,教师要耗费大量的时间找视频做课件。可知道,这一节课所呈现的内容虽然丰富多彩、形式多种多样,只是把“人灌”改为了“机灌”。信息技术虽然好,但它不是“万花油”,哪儿都可以用。在教学时,我们要根据教学目标来选择教学内容,根据教学内容来确定教学方式。

2.重形式表现,缺乏新课标理念

其实这种现象的出现和第一种现象出现的根本原因是一样的,都是对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理解有误,且不能充分把握新课标的精神。信息技术虽然可以用多种方式呈现出语言所不能表达的东西,但是,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不是简单地将多媒体作为辅助教学的工具,而是强调利用信息技术来“营造一种新型教学环境,实现一种既能发挥教师主导作用又能充分体现学生主体地位的以‘自主、探究、合作’为特征的教与学方式,从而把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创造性都充分地发挥出来。”信息技术不是花架子,不是时尚,更不是教师和黑板的替代品,所以只一味地追求多媒体课件的华丽与形式,就会使课堂学习停留在感官和直观学习的水平上,降低了学生学习的内在质量,达不到整合课应有的教学效果。

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强调的是整合和融入,强调要利用信息技术来营造一种新型的教学环境,该环境应能支持情境创设、启发思考、信息获取、资源共享、多重交互、自主探究、协作学习等多方面要求的教学方式与学习方式。如果只将信息技术的使用停留在表面层

次上,没有注入新的教学理念,那么只能是用新的形式来表现旧的思想,是一种“换汤不换药”的做法。3.过多依赖信息技术,忽视传统教学方法

使用信息技术辅助教学已成为大多数老师所共有的意识,但是很多教师将“辅助”走到了极端,变成了“依赖”。一堂课下来,只见教师在不停地点击鼠标,完全用机器来呈现教学内容,甚至连一个字的板书都没有。

要知道,机器永远只能是机器,它不可能完全取代人的地位。新课程理念强调建立新型的师生关系——平等、理解、双向,而最有效的途径就是师生间的双向交流。所以在教学中,教师要注意发挥身体语言的应有作用。如使用抑扬顿挫的声调,活泼生动的语言,丰富多彩的面部表情,配合课文内容的手势,更可以直接走到学生中间边走边讲,用眼光与学生接触,就好像与学生聊天一样,给学生以亲切感,以提高和培养教师与学生的感情。

另外,在使用信息技术辅助教学的时候,我们也不能完全抛弃传统的教学方法,很多时候,我们需要综合使用多种教学方法,如在教学过程中适当地采用讲述法、谈话法、阅读法、集体或个别提问学生、引导启发学生的思维、划课本等方法。例如板书的使用就是非常重要的。优秀的板书可以将知识结构系统地、持久地呈现在学生面前,而如果仅通过课件,只会一闪而过,不能在学生大脑中形成持久的影响。二 我的思考

初中历史教学中要很好地实现信息技术与历史课程的有效整合,广大的历史教师必须做到以下几点: 1.改变陈旧的教育观念

在加快信息化环境教和建设中,改变陈旧的教育观念在一定程度上不亚于硬件建设。因此,教师要以新课标为指导,解放思想,更新观念,必须树立新课程改革所体现的知识观、人才观、师生观、教学观。

2.提高使用信息技术的能力

新形势下的历史教学,对历史教师有了更高的要求。不仅需要高尚的师德、专业的历史素养知识等,还需要具备一定的使用信息技术的能力。因此,历史教师必须掌握一定的电脑操作能力,如ppt的一般制作,网络资源的使用,或者一些动画的制作等,“技多不压人”。

3.加强团队合作

一线教师要明白自己在整合的实践中分别对应哪些误区,然后和其他教师协同交流,形成教师共同体,使自己对整合的各个方面有更清晰的认识。参考文献

[1]何克抗著、教育部基础教育司主编“信息技术教育文献”.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m].北京:中央民族大学出版社,2001 [2]王道俊、王汉澜主编著.教育学(新编本)[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99

第二篇:信息技术课程教学论文

浅谈当下的应用信息技术课程教学

一、信息技术课程的特点

(一)信息技术基础理论知识内容的特点

1、系统性强,知识内涵丰富

信息技术基础知识包含“信息”“计算机”两方面最基本的概念、原理。“信息”部分包括信息的概念、信息处理的过程、现代信息的革命、信息安全等方面的知识,这些知识是大学信息专业学生学习的内容。“计算机”部分介绍了计算机系统的组成,涉及硬件和软件,另外还包括计算机工作原理等,这些知识是大学计算机专业学生学习的内容,只是在描述和分析时加以简化。

2、抽象性

信息技术基础知识中的一些概念非常抽象,不易解释。例如“信息是什么”,学生往往容易把这个“信息”和现实中所谓的“信息”混淆起来。究其原因,是因为这个概念比较抽象,学生对于这个概念的直接体验不够丰富。类似的知识点还有很多,例如“疗毒”“软件”“程序”,在学生没有实际编程或解除程序代码之前,对这些抽象的描述是很难理解的,因为这些概念不像硬件,能看得见、摸得着,是看不见的、无形的。

(二)信息技术基础操作内容的特点

1、实践性强。

信息技术基础知识基本操作部分的教学内容最显着的特点之一就是实践性较强。例如:开关机操作;windows基本操作(打开和关闭程序,使用“我的电脑”和“资源管理器”);键盘的操作等等,这些知识都需要学生通过上机实践才能掌握。

2、简单易学。

Windows是—种图形化的操作系统,它利用菜单、窗门、滚动条等设施,给用户呈现一个直观、交互性强的友好界面,学生在使用它时不用像操作DOS那样记忆各种繁杂的命令,而只需通过鼠标的移动和点击进行工作。这种操作方式模拟了现实世界的行为,易于理解、学习和使用,而且,在这个过程中系统又会给出丰富的提示信息。

3、内化较难。

内化难指的是学生虽然可以在模仿的层面上迅速入门,但要真正掌握这些基本操作,在今后的信息处理中熟练地加以应用,甚至内化成如“读、写、算”这样的基本能力,还需要教师和学生的不断努力。如果按照一般的“讲解、演示、练习”的讲授方法达到顶期的目标,那么所需时间可能会比较长。但是,如果教师能结合实际,合理地分割这些操作知识,并在此基础上设计出趣味性较强的“任务”来“驱动”学生进行探索,这个过程将会缩短很多。

二、信息技术的重要性

首先,在工业技术方面,计算机的应用很普遍,很多大型机器都是通过计算机来操作的;其次,在科技研究中,一些精细的测量、计算也是通过计算机来完成的;再次,信息技术还广泛应用于我们的教学中,应用计算机可将教师要讲的内容全部呈现在投影仪上,使教师不必大篇幅地在黑板上书写,不但节省了教学时间,还增加了教师与学生的互动,留给学生充足的交流、思考时间。除此之外,信息技术还给我们的生活增添了乐趣,如我们可以通过计算机去欣赏视频、倾听音乐等。所以,教给学生必要的信息技术知识是非常必要的,只有这样才能适应社会的发展,培育出更多的新型人才。

三、信息技术课程教学的发展状况

(一)学校教学设备的陈旧与缺乏

学校实验设备的陈旧与缺乏的现状,使应用信息技术学科实验、实训课程的计划只具有存在的意义,没有发展的动力。长此以往下去,会使应用信息技术学科的发展失去存在的意义。这些实际的情况阻碍着应用信息技术实验、实训课程的发展。因此,随着时间的推移,应用信息技术学科的教师观念无法适应时代的要求,在教学中无法达到实践教学中的学习目标,也在一定不程度上影响了应用信息技术实验、实训课程的教学改革的发展。

(二)学科的课程开设与设置方面存在着严重的理论与实际发展相脱节的现象

目前,部分学校的相关课程基本都按照固有的学科安排课程的相关计划。同类学校之间相互模仿的开设学科课程,没有从实际的角度出发,去考虑学科的教学发展是否具有一定的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在学科的课程开设与设置方面存在着

严重的理论与实际发展相脱节的现象。应用信息技术的发展缺少了客观的现实基础,可谓是举步维艰。应用信息技术教学中的理论课程与实践情况的发展存在的脱节问题,使应用信息技术的发展无法满足社会的有效需求。应用信息技术学科实验、实训课程的改革虽是箭在弦上,但是碍于实际情况的制约,应用信息技术学科实验、实训课程的改革进程的发展一直止步不前。过去传统教学模式下的理论教学、实训教学相分离发展模式还在沿用中,不同教师负责不同的课程,导致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主动性的意识不强,无法保证教学目标的实现。

四、信息技术课程教学的改进方法

(一)不断加强实训教学及实训教学改革的重要性随着众多相关学者对应用信息技术学科实验、实训课程的改革的深入探究,改变教学模式、进一步打破专业固定学科的相关限制,最大程度的结合社会的实际需求发展改革的相关事宜成为当务之急。强化应用信息技术实验、实训课程的发展观念应作为一种办学理念,将其贯穿于整个教学计划的全过程,并将其改革的力度切实的落实到应用信息技术学科的教学计划、课程安排、教材选择的方面。进行改革中的应用信息技术实验、实训课程的相关事项尽量安排得井然有序,这样才能在实际生活中有条不紊的使改革进行下去。学校以及教师对于应用信息技术实验、实训的课程的比重要问题,在充分考虑之后做出适合的规划。在进行理论教学与实际教学的过程中,最好安排同一个教师进行授课,这样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减少学生对于实训课与理论课在教学内容方面相互脱节的反感。同时,学校应该设立相关的平台,为相关专业的教师定制学习培训的计划。专业的教师在课前需要做好充分的备课工作,并定期参与一定的培训,提高自身的理论和实践的教学水平。并时刻明确教师的主要任务是,将模拟型的设备通过创新的做法向着实用型不断进行转变,使学生深切体会到实验的成功与否与现实的关系。

在实践教学中,重视提高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强化其对学科的实验意识的同时,引进专业的师资力量,提高应用信息技术实验、实训课程的质量,突出应用信息技术实验、实训的技能发展。在对相关课程的安排方面还需要注意,学科课程的时间、地点在安排时尽量达到教学一体化的相关要求,在教学中充分发挥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去进行理论、实训课程的学习。在师生之间建立起平等的关系,发挥专业教师的主导作用,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遇到的一些难题,能够得到专业教师的份额准确答复与点评,增加学生学习该专业的信心与兴趣。教师也可以在这解答的过程中,培养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解决问题的能力、实际操作的能力以及探究的意识。

(二)运用信息技术实施教育,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自主性

传统的教学模式都是教师教、学生学,有些内容学生在不了解涵义的情况下只是“死记硬背”,教师却只是一味地将知识以主导者的身份传授给学生。而一味的“填鸭式”教学,不仅不能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还磨灭了学生的主体意识,抹杀了学生的创造性和创新精神。而有了多媒体技术,教师可以利用计算机进行讲课,学生也可以利用计算机对自己的学习成果进行展示,这就大大地强化了学生的主导意识。

在信息技术教学中,我们应给学生充足的时间自主学习,不能一味地传教,这样不但不会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还会抑制他们的创新能力。给他们充分的时间去探索,才会开启他们的大脑,使他们善于去思考。最后,要对学生进行创新教育,使他们明白创新的重要性,知道如何去学习信息技术这门课程。学生的认知上去了,我相信他们的创新能力一定会得到很大的提升。信息技术需要创新,只有创新我们才能在信息技术领域立足。培养创新人才成为我们当今社会的必然要求,我们必须积极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才能,为祖国培养出一批批有用之才。

(三)分层次教学

1、设计当前热点人物和事件的任务选题

灵感来源于生活,将生活中发生在自己身边的人和事作为选题内容,更有真实感和亲切感。如,当前的新闻人物事件,或当今流行的时尚元素,或是当前有什么重大的节日等都可以作为任务选题。例如,在学习网页的设计《综合活动———制作主题网站》这一课时,刚好是我国“嫦娥一号”奔月成功,我就选择有关“嫦娥一号”奔月的素材,并布置任务完成网站制作。由于取材于现实,而且是当前的热点事件,大大增加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收到了良好的教学效果。又如,在《Word学习图文混排》这一课中,是母亲节期间,我就选择有关母亲节的素材,要求用所学的知识技能制作一个贺卡用电子邮件发送给母亲,由于是自己制作的,可以更加真心地表达自己的心意,所以学生有很强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同时这些素材也在潜移默化中进行了德育渗透。类似这样的例子有很多,如,学生对当今的流行时尚和偶像人物非常熟悉和追捧,我就根据学生的年龄特征和心理特点设计学习任务。又如,在学习Photoshop中图片的处理时,选用刘翔或影视人物的照片进行加工处理,在现场音乐的编辑中用周杰伦的歌作为练习题材,用学生喜欢的明星偶像人物作为选题素材,这样就把学生的学习兴趣提

起来了。

2、设计具有本土风情的任务选题

有些科目设有本土教材,学生对家乡有一定的了解和情感,选择一些本土的历史文化、风土人情等相关的任务选题素材,可以增加学生热爱家乡的情结,同时也是一次很好的德育渗透。例如,学习网页制作时可以利用这些素材,以佛山来说就有很多,如,佛山秋色、石湾陶艺、黄飞鸿、康有为以及本地一些风景名胜。这些具有乡土情景特色的学习任务对学生既熟悉又陌生,学生很想通过练习得到更深的了解,进而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浅谈信息技术课堂教学中任务选题的设计文/黎武新摘要:从实际的教学需要入手,根据信息技术课堂教学的具体情况,从学习任务驱动的教学出发,对学习任务选题的设计方面进最后,就是任务的布置的实施,任务的布置是在教学的情境导入和引出新课之后,然后教师根据所设计的学习任务展开,再布置具体的任务和要求,为了充分调动学生的操作欲望和好奇心,先引而不发,可以先提出任务框架,提供任务设计和实施的建议,对如何完成任务作一些方法上的阐述,或结合实际再作一些思路点拨或启发性的提问,使学生知道从哪里入手做。在方法上不宜全程演示,这样学生只会模仿操作,不利于学生的发挥。教师可以只作简单的示范,其余部分可以让学生在任务框架内自由发挥。总之,学习任务是学生一节课需要完成的主要任务。任务选题的设计是信息技术教学中的重要环节。在教学中,教师要精心设计好学习任务,创造各种条件和环境,进行多层次的驱动教学,以培养学生学以致用、终身学习为任务目标,对学生的成长与未来的学习有更大的帮助。

(四)注重培养学生健康的信息意识

在上一学年,我们邻校就曾出现这样的情形。一位学生连续几天下午放学后就泡网吧,沉迷于网络游戏不能自拔。他告诉家长在学校上晚自习,而在学校则跟老师说在家温习功课。就这样连续3天后,一天晚上下雨,家长到学校送雨具,这才发现在这几天时间里,每天晚上5点到10点之间,他既没在家又没在学校。理所当然,家人跟老师冒雨寻找,在网吧找到他时他竟浑然不知,还在忘我地游戏。最后只因家人跟老师说了几句重话,第二天回家后竟想不开早早结束了自己如花的生命。这些鲜活的生命用血的代价告诉我们,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我们应培养青少年正确的信息意识与信息道德。比如,在讲解计算机网络那一节时,应给学生讲解,网络可以为我们提供很多优质的服务,通过网络我们搜索资源、上传资源、共享资源。但同时网络也有弊端,网络上有很多垃圾资源,我们要进正规网站正确合理的下载使用有利资源,摒弃黄色网站与网络游戏。要引导学生养成良好的信息素养,上网也能体现一个人的思想品德,我们应健康上网、文明上网,做一个合格的网民。

五、总结

信息技术理论与操作相结合的教学是实现现代化教学的基础方式,是实现现代化教学的必经之路。我们唯有不断探索、不断实践、不断研究、不断反思、不断总结才能深刻领悟到教学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精髓、体味其真谛。

第三篇: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论文

浅谈对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认识

摘要:随着21世纪的到来,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知识的增速过快,教材更新过于缓慢,学习者不能及时接受新知识,以至于不能与时代接轨,因此信息化社会对现代教育提出了新的挑战,继而推出一种新型教学模式——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目标就是改变传统的教学结构,进而优化教学,从而使现代教育跟上时代的步伐,培养出21世纪的人才。

关键字:信息技术,课程整合,基本特征,利与弊

随着21世纪的到来,社会发生了很大的变化,经济快速地发展,人民的生活水平上升到一个新的台阶,对于知识的要求也越来越大了,知识更新的速度也因此加快,而教材的更新缓慢,人们满足不了教材上的知识,所以在教学上必须引进信息技术,人们可以利用信息技术获取他们所要的大量知识,武装自己的头脑,以免自己与时代脱轨。

面对发展如此快的时代,传统教育已经逐渐地显露出本身的不足和局限。如果把21世纪比作山中的老虎,那么这个黔驴——传统教育已经技穷了,在传统教育中学科之间相互独立,缺乏学科之间的弹性,与21世纪的全面发展相违背;21世纪需要自主探究的人才,而在传统教育下教学安排孤零,学习者无法深入地探究,更无法培养一个具有自主探究能力的人才;传统教育的教学内容远离日常生活经验,教育者过分强调知识传授,迫使学习者对教学内容只死记硬背,应于考试,而不是加以理解,把学到的知识应用于生活中,因此传统的人才缺乏动手能力和对事物深层次的理解。一个拥有“屠龙本领”——在传统教育下所学的知识,在这个21世纪根本无法施展,也没有

施展的空间,因为这个本领与这个时代不搭配,赶不上时代的步伐,所以也注定拥有“屠龙本领”的人才抑郁而终。从上所述,课程整合是必须的,在这样的教学模式下,培养出来的人才能在21世纪这个战场上驰骋万里。为了迎合21世纪的到来,这个“国家之本”——教育需要进行改革,而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正是顺应时代的需要。是符合人们对于知识的要求,更利于培养出具有创新意思,自主探究,动手能力强,全面发展的21世纪人才。

一. 信息技术

信息技术(Information Technology,简称IT),是主要用于管理和处理信息所采用的各种技术的总称。它主要是应用计算机科学和通信技术来设计、开发、安装和实施信息系统及应用软件。它也常被称为信息和通信技术(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s Technology, ICT)。主要包括传感技术、计算机技术和通信技术。信息技术也可以用于教育之中,这样称为信息技术教育,信息技术教育有两个方面的涵义:一是指学习与掌握信息技术的教育。二是指采用信息技术进行教育活动。前者从教育目标与教育内容方面来理解信息技术教育,后者则从教育的手段和方法来理解信息技术教育。由此,可对“信息技术教育”作如下定义:信息技术教育是指学习、运用信息技术,培养信息素质,实现学与教优化的理论与实践。二.课程整合

课程整合(Curriculum Intgration)的含义是指对课程设置,各课程教育教学的目标,教学设计,评价等要素做系统的考虑与操作,用整体的,联系的辩证的观点,认识和研究教育过程中各要素之间的关系。课程整合 的过程就是使分化的教学系统中你的各要素及各成分形成有机联系,并成为整体的过程。课程整合并不是单纯地将被分割的东西平凑一起,也不是简单地把各门学科聚合起来,而是指把本来具有内在联系而被人为地割裂开来的内容重新整合为一体的课程模式。

二. 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

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概念源于何处现已很难查明,但可以认为最初是源于课程整合的概念。整合一词,来源于英语的“integrative”意为:“使结合(with);使并入(into);使一体化,使其成为一体”。课程整合(Curriculum Integration)意味着对课程设置、各课程教育教学的目标、教学设计、评价等诸要素作系统的考虑与操作,也就是说要用整体的、联系的、辩证的观点,认识、研究教育过程中各种教育因素之间的关系。比较狭义的课程整合通常指的是,考虑到各门原来割裂课程之间的有机联系,将这些课程综合化。刘茂盛教授在全国教育技术学校“十五”课题开题研讨会上说:"所谓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是指信息技术教育课程的目的、任务与学科课程教学的目的、任务整合在同一教学过程中。”这里明确地界定了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是信息技术课程与学科课程的整合即课程的综合化。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是指“信息技术”与“课程”的整合,而不是指“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这是我们理解其含义的关键。在系统科学方法论中,“整合”表示为由两个或两个以上较小部分的事物、现象、过程、物质属性、关系、信息、能量等在符合具体客观规律或一定条件的前提下,凝聚成较大整体的过程及结果。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定义可以分为“大整合论”和“小整合论”两种。“大整合论”所理解的课程是一个较大的概念。这种观点主要是

将信息技术融入到课程的整体中去,改变课程内容和结构,变革整个课程体系。“小整合论”则将课程等同于教学。这种观点,将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等同于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整合。

四.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基本特征

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最基本特征是:有先进的教育思想、教学理论的指导、学科交叉性和立足于能力的培养。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任务驱动式的教学过程: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以各种各样的主题任务进行驱动教学,有意识的开展信息技术与其他学科(甚至多学科)相联系的横向综合的教学。比如目前的网络游戏,刚进去玩时,系统一般都会提供一系列的新手任务,当你完成这些新手任务后,该游戏的基本操作你也就基本会了,可以说这也是教育技术在游戏中的体现。

2、信息技术作为教师、学生的基本认知工具:在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中,强调信息技术服务于学科的内在需求,服务于具体的任务。教师和学生都已一种自然的方式对待信息技术,把信息技术作为获取信息、探索问题、协作解决问题的认知工具,把各种技术手段完美、恰当的融到课程的教学与学习中去。

3、能力培养和知识学习相结合的教学目标: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要求学生学习的重心不再仅仅放在学会知识上,而是转到学会学习、掌握方法和培养能力上,包括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强调能力的培养也是我国新课改的重中之重,现在的中小学课程改的很厉害,其实说白了就是要求教师在教会学生知识的同时注重学生能力的培养,所以看现在的新课改的教材和示范课你会觉得有些内容或程序总有点多此一举,但其实这都

是学生能力培养所必要的必需的,这也需要广大教育工作者的认真落实。当然,这样也就无形中加重了老师的负担。

4、“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教学结构:在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教学结构中,强调学生的主体性,要求充分发挥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

5、个别化学习和协作学习的和谐统一:信息技术能够为我们提供一个开放性的实践平台,是每一位学生在这个平台上可以采用不同的方法、工具来完成同一个任务。这种个别化教学策略对于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和进行因人而异的学习是很有帮助的。

五,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利与弊

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是我国迎接21世纪的重要一项决策,这决策符合当时代的需要,它是为21世纪学习者量身打造的一套教育教学模式,也是为教育者提供一个全新的,高效率的教学方法,更是培养人才的好方法。

(一)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优点有以下几点: 1.优化教学过程效益,提高教学质量和

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本质是在先进的教育思想、教育理论的指导下,把以计算机及网络为核心的信息技术,作为教学环境的创设工具和促进学生学习的认知工具,应用到各学科教学过程中。将各种教学资源、各个教学要素和教学环节,经过组合、重构,相互融合,提高教学质量,促进传统教学方法的变革。2.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

培养学生获取(包括信息发现、信息采集与信息优选)、分析(包括信息分类、信息综合、信息查错与信息评价)、加工(包括如何有效地利用信息来解决学习、工作和生活中的各种问题)和利用(包括信息的排序与检索、信息的组织与表达、信息的存储与变换以及信息的控制与传输等)信息的知识与能力,为学生打好全面、扎实的信息文化基础,同时具备对信息内容的批判与理解能力,并能在虚拟的环境中具有良好的伦理道德和法律意识。

3.培养学生掌握信息时代的学习方式

海量的网络信息,改变了人类的学习方式,学习方式从接受式学习转变为自主学习、探究学习、研究性学习和协作学习。新的学习方式要求学习者必须能够利用资源进行学习,学会在数字化情境中进行自主发现,学会利用网络通信工具进行协商交流、合作讨论式的学习,学会利用信息加工工具和创作平台,进行实践创造的学习。4.培养学生终身学习的态度和能力

在信息时代,知识的更新率加快,各学科间相互渗透,出现了更多的新兴学科和交叉学科。在这种科学技术、社会结构发生剧变的大背景下,要求学习者能够具有主动汲取知识的愿望并能付诸于日常生活实践,要能够独立自主的学习,能够自我组织,并能控制整个学习过程,对学习进行自我评估。

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优点很多,给人们带了新的希望。但,目前,我国的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处于发展中,有许多问题有待解决与完善。

(二)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弊端有以下几点:

1.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近几年来,我国经济发展虽快,但没有有稳定,部分中部地区及西部地区经济任处于劣势,因此此地区不适合进行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这一教育改革。即使进行了,其效果不理想。

2.在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这一教学模式下的学习者需要很强的学习能力和信息素养。否则,学习者边在这模式下学习边要学习信息技术,增加了学习者和教育者的负担。甚至,有些地区完全不懂信息技术是什么,所以实施不是顺利。

3.远程教育阻碍了学习者与教育者的交流,课堂互动更少了,学习能力差的那一方短时间内接受不了大量的信息,要花课后的时间去重复工作,这样浪费时间和精力;教育者也不能更好地掌握学习者的情况,不利于进行针对性的教学,这样的教学就好像赵括谈兵——纸上智谋千里,驰骋万里,而实际一踏糊涂。

因此,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改革需要因地制宜和大力支持,而不是一项面子工程。

以上就是我对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浅浅认识,作为未来的小学老师,我有必要懂得,学会,利用好它,为祖国培养出具有创新能力,自主探究,综合素质高的人才。

11级小教8班刘国文 2012年4月23日

第四篇:信息技术论文

运用多媒体辅助教学,优化课堂结构

认识长方形、正方形的特征时,学生都拿着长方形正方形在那里摆弄,要想知道对边相等、四个角都是直角的特征,从前教师会很费劲的引导学生去测量,有是有误差,弄得老师憋红了脸,学生半信半疑。现在容易了,电脑出示课件,对边对角动起来了,带着动听的声音,标准的平移,重合在了一起,学生既感兴趣,又恍然大悟,也让学生相信自己的实验是正确的,增强了学生自主学习的自信心。

数学家华罗庚说过:“数缺形时少直觉,形少数时难入微,数形结合百般好,隔离分家万事非。”

一、利用多媒体辅助教学,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有良好的兴趣就有良好的学习动机。利用多媒体信息技术图文并茂、声像并举、能动会变、形象直观的特点为学生创设各种情景,可调动学生的各种感官的参与,激起强烈的学习欲望,激发兴趣。

如:教学《分数乘法的意义》这一内容时,教师利用多媒体教学软件设计了这样的导入:

在爱心宣传月里,小猴子贝贝帮助幼儿园阿姨买桃子,每个小猴子分1/2个,要买多少个桃子啊?贝贝开始算:一个小猴子1/2个,两个小猴子1/2+1/2=1个,三个小猴子1/2+1/2+1/2,四个小猴子1/2+1/2+1/2+1/2,五个小猴子1/2+1/2+1/2+1/2+1/2,六个小猴子……,有20个小猴子呢!贝贝急得满头大汗。画面刚一出现时,立刻就引起了全体同学的注意,就连一些平时不喜欢数学课的学生此时也活跃起来。由此引发了学生的质疑:怎么来帮帮小猴子贝贝呢?让他很快算出买几个桃子呢?可见,问题提得很有价值,学生已不知不觉地进入了学习的角色,探索问题的热情极其高涨,思维也异常活跃,进入了学习的最佳状态。为解决问题,满足自身的心理需求,接下来学生们饶有兴趣地尝试用各种办法来解决20个1/2到底是多少。从学生对问题的提出到探究过程的兴趣激发以及问题的解决,信息技术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二、利用多媒体辅助教学,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数学教学,其核心是培养学生的思维,而思维能力的培养,需要有一个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的过程。在应用信息技术进行学习的过程中,学生往往会遇到新的技术上的问题,需要在数学过程中,帮助他们扫除障碍。这样,会更实际,也更能体现信息技术与数学教学的融合。

如:教授圆面积计算公式时,以往一般是用实验的方法,通过圆割补成近似于长方形的图形推导出来的。但学生对教师的演示实验难以看清,也难以想象出:等分的份数越多,近似的长方形上下两边就越接近于直线段。结果教师只好把圆的面积计算公式硬塞给学生。推导公式的过程一笔带过。为了解决这个问题,设计了《圆的面积》教学软件,把教师演示的过程用动画来表现出来。在计算机的演示过程中,注意步步引导、环环推进,逐步抽象概括出圆面积的计算公式,使学生不但学到了知识,思维能力也得到进一步提高。

三、利用多媒体辅助教学,使学生学会自主学习。

《数学课程标准》明确指出:有效的数学学习活动不能单纯地依赖模仿与记忆,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大力开发并向学生提供更为丰富的学习资源,把信息技术作为学生学习数学和解决问题的强有力工具,致力于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使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探索性的数学学习应是数学课堂教学改革的重点之一。因此,在教学实践中,教师应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结合教学内容和学生的认知特点最大限度地为学生提供自主学习、自主探索的活动机会,让他们学会自主地获取知识,增长才干。例如,教学《鸡兔同笼》时可以这样安排:

(1)利用课件出示鸡和兔子关在一个笼子里的有趣场景,可是只让学生看到下边乱糟糟的鸡的腿和兔子的腿,激发学生的兴趣,产生问题:都低有几只鸡,几只兔呢?

(2)创设情境:课件出示跑着的鸡和兔,让学生去数一数兔子和鸡的只数,让学生先感性的认识最基本的解决方法。

(3)组织学生讨论要明确的问题。如:一只鸡有几条腿,一只兔有几条腿,鸡和兔一共有几条腿,鸡和兔的腿之间有什么关系?

为学生提供查阅资料、解决问题的相关信息网站,让学生分组进行网络环境下的协作学习。

(4)同组整理数据,交流意见,汇总本次活动的想法及其它问题。

(5)全班同学进行交流和评价。

从整个学习过程可以看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得到了充分体现,学生搜集、加工、处理和应用信息的能力得到了有效培养,实践能力得到了有效锻炼,为学生今后的学习和发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充分体现了课标精神。

四利用多媒体辅助教学,丰富了教师的教学方式

现代教育技术的运用,将改变传统教学方法和教学组织形式,使得以讲授为主的传统的班级教学发展为班级教学、小组教学(小组媒体教学法、微型教学法)、个别化教学和网络教学(交互式网络教学,远程教育)并举的局面。比如可以让学生在各自的电脑上进行一题多解,独立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同一课的作业设计不同难度的题目让学生自由选择等。利用计算机因材施教,对不同的学生进行不同难度和不同量的训练,而且可以让学生自我控制练习进度,做到每位同学都达到各自的学习目标,让学生的主体作用在课堂上得到发挥。

由于丰富的教学素材(案例、动画、课件等)为教师实现特色教学提供可能,因此,实施信息技术与数学教学的整合将是实施新一轮课程改革的非常重要的手段。

在数学课堂教学中应用现代信息技术可以实现以学生为主,把学习的主动权还给学生,让学生自主地进行观察、讨论、操作、质疑等探索活动;为学生提供宽松的学习环境,减轻了学生的畏惧心理,激发了学生的创造性,促进他们的主动学习。这正是课程改革所要求的注重学生、注重学习过程的教育思想的体现。

电脑多媒体采用文字、声音、色彩、动画、图形等方式传递信息,将学生的视觉、听觉等都调动起来。因此,在数学课堂教学过程中,应用多媒体组合教学方式,能将传统的教学媒体与现代教学媒体有机地联系起来,相辅相成,互为补充,充分发挥各自的教学功能,优化课堂结构,提高课堂教学质量。

第五篇:信息技术论文

在信息技术学科中培养学生主动学习的习惯

俗话说:“好习惯终身受益”。良好的学习习惯是一个人走向成功的基础,也是人素质高低的体现。对小学生来说,他们年龄小,知识少,行为习惯正处在形成之中,可塑性大,可变性强。在信息化社会的今天,人的信息素养已变得越来越重要,为了提高学生的信息素养,信息技术教师在教学中要灵活运用教材,联系学生实际展开教学,关注学生参与教学的过程,不断在实践中思考,进一步优化课堂教学,培养创新精神,让学生在用中学,为学而用,以用促学。作为一名信息技术老师,在这里,我就几年的教学感受,谈谈对小学信息技术课堂教学的几点思考。

一、兴趣激发源于电脑游戏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是学生学习的原动力,是开发智力的催化剂,能激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由于小学生年龄小,好动性、好奇性强,往往坐不住,而对于单调的练习感到厌烦,经过充分考虑、分析学生学习的实际情况,我就适当地采用一些游戏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配合教材内容,通过各种渠道找到一些既适合小学生又具有很强趣味性的游戏软件。例如:计算游戏、拼图、简易加法、赛车等游戏,这些富有童趣的游戏,深深地吸引着学生,学生在忘情地玩游戏的过程中不知不觉地把指法练熟了,懂得了平常课堂中很难理解的回车键、空白键、换档键、光标键、退格键、功能键的作用与使用。由于游戏中巧妙地设置一些障碍和关卡,迫使学生去理解键盘上的一些键的功能与使用,这样他们就在无形中学会了键盘的使用。如果强行让

他们去学习理论知识,背熟键盘字母排列、键盘功能,学习效果不见得会很好,同时学生也没有更大的学习兴趣。通过教学实践,我认为正确地引导小学生玩电脑游戏是利多弊少。让我体会到:“电脑游戏是通往电脑世界的捷径"这句话的真正含义。但电脑游戏的取材和活动时间必须要严格控制,要选择优秀的适合学生的游戏,更要强调趣味、益智、学习的功能。

二、探索求知与强调重点

探索式教法就是指针对某一特殊的教学内容,教师先进行简单提示或不作讲解,只是给学生一个任务,让其自己完成。让学生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探索知识,完成学习任务。应用这种教学方法,教师应扮演好引路人和鼓手两个角色,多鼓励学生去探索和发现解决问题的方法,多给予学生创造一些探索和发现解决问题的条件,多帮助和开导后进生的思路,使探索过程顺利地进行下去。如在进行用自选图形画图教学时,上课时就告诉学生自选图形在什么地方;插入—图片—自选图形,然后就给出一幅用自选图形画的图,让学生用自选图形把它画出来。画这种图主要目的是让学生探索:

1、怎样用自选图形画出图形来;

2、改变自选图形的大小;

3、移动自选图形的位置;

4、给自选图形填色;

5、在自选图形上写字;

6、改变自选图形的形式和方向。采用探索式进行教学,多用于趣味性强,既有一定的难度,而难度又不是很大的教学内容。培养学生的探索能力和自学能力,使学生主动求知,活跃课堂,增强学生间相互学习和相互帮助的能力,又有利于学生智力的开发,突出教学的重点。在探索式学习中,主要的

不是对目标课题的学习,而是学习者对知识的探索过程,是学习者在探索知识过程中的思维飞跃。

三、寓教于乐,学生主动学习。

兴趣是一种推动学生学习的内在动力,可激发学生强烈的求知欲望,从而为学生主动学习、主动创新奠定了基础。小学生对信息技术课的兴趣,很大程度上是由于喜欢玩游戏引起的。那我们上课时是不是就禁止学生玩游戏呢?这要根据教学的实际情况而定,在上某些课程时,我们可以根据学生这一特点,把新课的学习寓于游戏之中,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学生在浓厚的兴趣中学习新知识,掌握新技能。例如在上键盘指法时,如果教师一开始直接讲解手指的摆放要求和指法要点,学生不但学的很累,而且很不愿学,更加不能强迫其练习了。我在教学中就采取游戏引入的方法,先让学生玩《金山打字通》里的“警察抓小偷”游戏,同桌之间互相比一比,看谁打字速度快。由于大部分同学刚接触键盘不久,对字母排列和指法都不是很熟悉,所以打字速度非常慢,而且有些同学只会用一个手指按键盘,不一会就被打字速度快的同学抓到了。这时同学们就会提出如何才能打得又对又快,在这种情况下,我及时提出记住指法的重要性,再讲解指法练习,学生学得就很认真。经过一段时间的练习后,学生们再玩这个游戏时就感到轻松自如了。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没有兴趣,学生主体参与的活动将是勉强的。一旦激发了儿童的学习兴趣,就能唤起他们的主动探究和求知欲望。在课堂教学中,利用多媒体集直观性、多变性、知识性、趣味性于一

体的特点,为学生提供生动逼真的教学情境,大大激发学生的思维活动,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动学习的积极性,从而培养了学生主动去学习信息技术的习惯。

四、“ 新课堂”是充满活力的“生命课堂”

学生是充满生命活力的,教师是充满生命活力的。但是,我们如果把信息技术教育的课堂看作是“知识课堂”,如教学画图软件,仅仅讲授画图程序怎么用,然后让学生像书上画一棵树、一个房子什么的,那将是单调、枯燥、无味的一节课。因此,我们如果把美术教师的美术课请进来,先由自己介绍画图程序怎么用,再请美术教师讲解调色的简单原理,从而让学生学会自己调色;给学生讲授如何着色、用色才使图画协调;讲授简笔画的画法、构图和比例等,从而用画图程序完成一幅幅生动的画。有的学生画出了富有创意的欢乐场面,有的画出了人物画,有的画出了山水画,有一个学生很有耐心,把自己的房间画得非常好,特别是那个色彩,和谐、协调,富有童趣。学生在学画的过程中又强化了画图程序的应用。

又如小学低段语文的声母教学与英语教学,可以配合计算机键盘的认识和使用来教学;拼音教学可以与拼音输入法教学结合,有利于解决目前学生汉字输入难的问题;小学生口算训练可以与数字键盘的认识运用结合;音乐教学可以与简单计算机作曲结合教学等等„„甚至可以利用Inter网上丰富的资源,结合我们的课堂教学实践活动。

把诸多学科都请进来,那么,我们信息技术课的教学内容将更加充满生命的活力,流程也充满了生命的活力,从而实现从“知识课堂”

走向“生命课堂”的取向。

2、注重过程性评价

信息技术相对于其它课程,学生的信息技术基础差异很大,有的孩子在家里会经常使用,而有的孩子从未接触过。由此,在信息技术教学评价过程中,你会发现学生的两极分化可能会越来越严重,尤其是后进生常常得不到鼓励。有的学生能在网上找到资料,虽然不熟练,速度也很慢,但相对于他自己来说,我们也是可给个“优”。只要学生有所进步,就值得表扬。不求最好,只求更好。若采用传统的评价方式,显然会打击一部分学生的积极性。因此,教师的过程性评价就显得非常重要。

在小学信息技术教学中,文字输入教学有其重要的地位和作用。我的信息技术课前十分钟为打字练习时间,为使枯燥的打字练习充满趣味性和挑战性,我根据学生的打字成绩结合打字练习软件即时排出名次,而且每次前6名都会进入打字小高手排行榜,当学生看到自己的名次上升后都非常自信。通过一段时间的教学实践,我发现这个办法对学生还是很有用的,把原来枯燥的打字练习变得更富有吸引力, 学生打字兴趣很高,打字速度也提高很快。这样每次通过名次和排行榜可以关注每个学生的成绩和进步,很好地注重了学生在一学期内打字练习的过程性变化。

3、说与做要结合熟练的计算机操作能力是学生形成良好信息素养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信息技术课堂上,学生操作时间占2/3。让学生在—节课内

能学到更多的计算机知识,使他们的操作熟练是信息技术教师追求的目标之—。我们发现以往小学计算机课堂中“只说不做”的现象也得到根本性改变。但在现实中,由于一些教师忽略一些细节,重操作、轻讲解,重结果、轻过程,在客观上造成了学生语言应用上的障碍,于是在信息技术课堂上又出现了另—种不和谐的现象——“会做不会说”,学生手上进行的是熟练的操作,口中说的却是模糊不清的语言。比如:“摁那个小叉叉”(单击“关闭”),“找到word中下面那一栏”(绘图工具栏),word中移动图片,可以摁图片工具栏中的“倒数第4小按钮”(单击“文字环绕”)等,我们可以发现越来越多的学生在信息交流中表达不清晰。

因此,许多信息技术教师在课堂上在注重学生动作思维的培养时,也不能忽视语言思维的训练;不仅要关注学生操作的结果,而且要注重计算机操作专用术语的积累。会做不会说,从长远来看,会使今后学生之间的沟通交流、自主学习产生一定障碍,使教学效果大打折扣。对语言、思维正在形成的小学生来说,在计算机操作教学中,我们一定要做到重视学生的操作细节,不仅要鼓励学生能做,也要鼓励学生会说,要做到说与做相结合。

2、寓教于乐,使学生在轻松的环境下主动学习。

兴趣是一种推动学生学习的内在动力,可激发学生强烈的求知欲望,从而为学生主动学习、主动创新奠定了基础。小学生对信息技术课的兴趣,很大程度上是由于喜欢玩游戏引起的。那我们上课时是不是就禁止学生玩游戏呢?这要根据教学的实际情况而定,在上某些课

程时,我们可以根据学生这一特点,把新课的学习寓于游戏之中,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学生在浓厚的兴趣中学习新知识,掌握新技能。例如在上键盘指法时,如果教师一开始直接讲解手指的摆放要求和指法要点,学生不但学的很累,而且很不愿学,更加不能强迫其练习了。我在教学中就采取游戏引入的方法,先让学生玩《金山打字通》里的“警察抓小偷”游戏,同桌之间互相比一比,看谁打字速度快。由于大部分同学刚接触键盘不久,对字母排列和指法都不是很熟悉,所以打字速度非常慢,而且有些同学只会用一个手指按键盘,不一会就被打字速度快的同学抓到了。这时同学们就会提出如何才能打得又对又快,在这种情况下,我及时提出记住指法的重要性,再讲解指法练习,学生学得就很认真。经过一段时间的练习后,学生们再玩这个游戏时就感到轻松自如了。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没有兴趣,学生主体参与的活动将是勉强的。一旦激发了儿童的学习兴趣,就能唤起他们的主动探究和求知欲望。在课堂教学中,利用多媒体集直观性、多变性、知识性、趣味性于一体的特点,为学生提供生动逼真的教学情境,大大激发学生的思维活动,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动学习的积极性,从而培养了学生主动去学习信息技术的习惯。

总之,我们开设小学信息技术课的目标是培养学生一定的信息素养。在小学信息技术教学中,教师要根据学生的认知发展规律提出教学目标,能更多地联系学生实际展开教学,关注学生参与教学的态度,注重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创造性,要不断在实践中反思,进一步优

化课堂教学,让我们的孩子成为21世纪的应用知识和学习新知识的信息型人才。

当然,教无定法,贵在得法,教学中注重以学生为主体,以操作技能培养为主线,充分发挥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使学生在实践中尝到成功的快乐,这是信息技术教学的关键所在。

下载信息技术论文历史课程论文(精选多篇)word格式文档
下载信息技术论文历史课程论文(精选多篇).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信息技术论文

    现代信息技术和课堂教学密不可分 作者:幸福农场绿园镇小学刘忠 摘要:现代信息技术在课堂教学中的运用,对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和学习方式,提高教与学的效率,推进教育教学改革,突破教......

    信息技术论文

    如何让学生喜欢信息技术课 濠城中学 仲莉莉 任《信息技术》课程教学的教师大多数都有这样的体会:许多学生谈及信息技术课的第一反应就是“上网、玩游戏”,或者是一开始怀着好......

    信息技术论文

    走在尖端信息技术下的学生 通道四中 石庆珍 【内容摘要】:随着我校教学课改的发展,课堂中“三环、五步”教学的深入,学生自身学会应用信息技术,有利于课前的资料收集,、提高......

    信息技术论文

    信息技术通论论文 ——人工智能发展的主要阶段和取得的标志性成果 学生: 班级:学号: 指导老师: 日期: 目录 摘要 ..............................................................

    信息技术论文

    信息技术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应用三部曲 摘要: 在信息技术如此发达的今天,我们应该充分利用这一先进的教学手段,教给学生学习的方法: 一、利用信息技术引领学生课前预习,敲响学习......

    信息技术论文

    教师专业发展与信息技术的高效利用 钟祥市罗集一中 摘 要:当信息技术的日益普及对教师专业发展和信息素养培养提出新要求,为变革学习方式提供了便捷的条件和空间,构建了最佳的......

    信息技术论文

    小学教师个人论文信息技术与各学科整合的探究 单 位 : 盱眙县观音寺中心小学 作 者 : 唐永飞_ 电 话 : *** 信息技术与各学科整合的探究 【摘要】 现代教育技术的发......

    信息技术论文

    浅谈信息技术与语文学科的整合 关键词:信息技术 语文教学 整合 恰当 增效 摘 要:语文学科与信息技术的整合,是语文课程改革的必然趋势。而语文学科与信息技术整合,也必然会将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