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劳动保障基本知识2013新版
第一章 职业道德基本知识职业道德基
001概念:以善恶、荣辱为标准。从事一定职业的人们在职业活动中所应遵循的道德原则和行为规范的总和
002主要内容:职业道德概念、职业道德原则、职业道德行为规范、职业守则、职业道德评价、职业道德修养等。
003基本特征:鲜明的职业性、内容形式的多样性、较强的适用性、相对的稳定性和连续性。
004社会主义职业道德的核心和基本原则:1核心:为人民服务
2基本原则:集体主义
005职业道德的鲜明职业性特征:职业道德源于职业生涯,反映各行各业的职业特点,鲜明地表达着职业义务、职业责任以及职业行为上的道德准则。
006职业道德的内容和形式特征:由于各种职业独特的服务内容、服务对象和方式、以及对社会所承担的职责不同,其职业道德的内容要求也有所不同。在形式上是具体、灵活、多样的。
007职业道德的适用性特征:在适用范围和对象上是特定的、有限的,他只是用于专门从事本职业的人。
008职业道德的作用:a:培养具有职业道德品质的劳动者,促进事业发展。b:调整职业关系,为共同的目标努力奋斗。c:有助于个人的提高和发展,在职业实践中实现人生价值。d:有助于提高整个社会的道德风尚。
009职业道德修养的概念:是指从业人员在道德意识、道德行为方面的自我锻炼、自我改造和自我提高,在职业实践中所形成的道德品质以及应达到的职业道德境界。
010途径与方法:日常生活中、不断学习中、职业实践中、自我修养中。
劳动保障协理员职业守则1:严格执行国家、地方的劳动保障法律、法规和有关政策。2:热爱本职,提供能力水平(爱岗敬业—乐业。尽职尽责—勤业。钻研业务—精业。)
3:以人为本,乐于奉献,做到文明礼貌,优质服务。4:顾全大局、团结协作,工作上相互支持配合。5:遵纪守法,廉洁奉公,坚决抵制不正之风。
第二章:劳动就业基本知识
001就业的概念:是指在法定劳动年龄内,具有劳动能力的人员,依法从事获得相应的劳动报酬或经营收入的社会经济活动。
003就业的特征:
1、在法定年龄内。(男:16-60。女:16-55 女职工到50)
2、以获得经营收入和工资报酬为直接目的。
3:所从事的愿意且有能力完成一定的社会经济活动,而不是义务劳动。并取得相应的报酬。4:这种劳动是合法的行为得到社会承认的职业,并且是合法的劳动。
5、不能低于一定标准,低于的计入失业。
6、可以向雇主出售自己的劳动,也可以直接自我雇佣。
008就业的主要形式:按劳动关系不同分类1:正规就业2:非正规就业。按时间分类
3、全日制和非全日制就业。按就业组织和管理形式的不同分类。4:灵活就业5:弹性就业6:自谋就业7:境外就业。
009失业的概念:是指在法定劳动年龄内的劳动者有劳动能力和就业要求目前没有工作的一种状态。失业指登记失业人员,城镇常住人员。包括初次失业和就业转失业人员。
011失业的主要类型非自愿和自愿失业1:摩擦性失业2;结构性失业3:季节性失业4:周期性失业5:隐形失业。自愿失业(自己放弃因为兴趣或者福利不满意)
012失业率:
我国的失业率是指城镇登记失业率,城镇登记失业率=城镇登记失业人员/(城镇从业人员+城镇登记失业人员)×100%,失业调控:保持就业局势稳定出发,控制失业率为目标,结合扩大就业的政策措施,运用法律经济和行政手段对城镇失业的源头进行调控,把失业造成的影响控制在社会可承受范围。措施(建立失业预警机制、实施预防失业和稳定就业政策。完善企业用工检测制度。规范企业裁员行为,避免推向社会。做好关闭破产企业职工安置工作)019影响人力资源需求的因素:经济因素、技术进步、经济体制
020影响人力资源供给的因素:人口总量与年龄结构、教育与培训
021就业服务的概念与功能:概念:就业服务是指由特定的机构提供一系列服务措施以满足劳动者求职就业或者用人单位招用人员需要的行为。种类:一类是由公共就业服务机构提供的公益性就业服务。另一类是由职业中介机构提供的经营性为主的就业服务。省市街道和社区是体系。
功能:实施就业政策和人才政策、城乡所有劳动者提供公益性就业服务、对就业困难群体提供就业援助。对用人单位用人提供招聘服务。对就业与失业进行社会化管理。对用人单位和劳动者提供基本人力资源和社会 保障事务代理。
022公共就业服务体系:职业介绍、就业训练和创业指导、失业保险经办,以及街道社区劳动保障等工作机构组成。
023公共就业服务机构对劳动者的主要服务内容:1就业政策法规咨询2职业供求信息、市场工资指导价位信息和职业培训信息发布3职业指导和职业介绍4对就业困难人员实施就业援助5办理就业登记、失业登记等事务6其他公共就业服务。
向用人单位提供的服务:招聘用人指导服务。代理招聘服务。跨地区人员招聘服务。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咨询。劳动保障事务代理。为满足用人单位需求开发的其他就业服务项目。
024城乡统筹就业的意义:是一种制度创新,是实现人力资源优化配置的方式之一。使城乡居民自有择业和自有选择工作地点,可以体现保障方面的公平实现企业自有选择劳动力是社会进步。025城乡统筹就业主要内容:
1、解决劳动力转移的非农产业需求问题
2、解决人力资源转移和城乡一体化就业的制度和政策环境问题。
3、解决供求连接问题。
026特殊群体就业:高校毕业生和其他青年。就业困难人员就业、妇女就业、残疾人就业(措施:平等就业 集中就业、按比例就业,实施就业保障金制度,促进残疾人自主择业自主创业,个体经营,适合残疾人。扶持残疾人从事种植业养殖业手工业和其他。积极开展残疾人就业服务。
027我国就业主要矛盾:是当前劳动者充分就业的需求与劳动力总量过大、素质不相适应之间的矛盾,即就业总量压力和就业结构矛盾同时并存。就业方针:是重大指导原则是制定就业政策的基本准绳。新时期方针:劳动者自主择业、市场调节就业、政府促进就业)就业优先战略:以人为本。坚持把促进就业放在经济发展优先位置,创造更多岗位,实现全社会人力资源合理配置和充分就业的优先战略。
第三章 社会保险社会保险社会保险社会保险
001社会保险的概念:是国家依法建立的面向劳动者的一项社会保障制度,它由政府、单位和个人三方面共同筹资,目标是保证劳动者在因年老、疾病、工伤、生育、死亡、失业等风险暂时或永久丧失劳动能力从而失去收入老院士,能够从国家或社会获得物质帮助,一次消除劳动者的后顾之忧。
003社会保险分类:养老保险、医疗保险、失业保险、工伤保险、生育保险。
004社会保险的主要特征:强制性、预防性、补偿性、福利性、共济性、责任分担。
005社会保险的基本原则:与经济发展相适应、权利与义务相对应、公平和效率相结合。
006社会保障的概念:是国家或社会依法建立的、具有经济福利性的、社会化的国民生活保障系统。在我国,社会保障是各种社会保险、社会救助、社会福利、优抚安置等社会措施的总称。
007社会保障的划分:从层次上划分有经济保障、服务保障、精神保障。
008社会保险与社会保障的区别:1对象不同,社会保障面向全体社会成员,社会保险只面对劳动者。2目标不同,社会保障的根本目的在于提高全体社会成员的生活质量,促进社和谐发展。社会保险的目标在于抵御劳动者的职业风险,保障其基本生活,解除其后顾之忧。3享受待遇的条件不同,享受社会保险待遇已履行相应的缴费义务为前提,而其他社会保障项目通常不以是否缴费作为享受待遇的条件。4经费来源不同,社会保险经费来源于国家、用人单位(雇主)、个人三方面,而其他社会保障项目经费来自于政府财政或社会援助。社会保险是社会保障的重要组成部分,构成了现代社会保障体系的核心和主体。
009社会保险与商业保险的联系:1都是基于对特定风险损失分担的社会化机制.2都进行风险转移。3都具有为偶然性的风险损失提供保障的特征。4互为促进和补充。
010社会保险与商业保险的区别:1性质不同,社会保险是政府行为,属于政策性保险。商业保险是等份交换的 买卖行为,具有商业性质。2对象不同,社会保险的对象是法律规定的社会劳动者,商业保险的对象是一切自愿投保的国民。3实施方式不同,社会保险采用强制方式实施,商业保险是自愿投保。4保险关系建立的依据不同,社会保险依据法律规定,商业保险依赖于保险合同。5保障水平不同,社会保险是保障基本生活,商业保险保障水平具有多样化。6保险费的承担着不同,社会保险费是由国家、企业、个人三方承担,商业保险费由投保人承担。7经营主体不同,社会保险经营主体是政府,商业保险经营主体是保险公司,是企业法人。7经营目的不同,社会保险不以营利为目的,商业保险以营利为目的。
011社会保险与商业保险的联系:都是基于对特定风险损失分担的社会化机制。都进行风险转移。都具有为偶然性的风险损失提供保障的特征。互为促进和补充。
011养老保险的概念:是指国家和社会通过相应的制度安排为劳动者解除养老后顾之忧的一种社会保险,他它的目的是增强劳动者抵御老年风险的能力,同时弥补家庭养老的不足,方法是在劳动者退出劳动岗位后为其提供相应的收入。
012养老保险特征:普遍需求、地位特殊、长期积累、管理复杂(长期积累性带进来了制度设计和管理难度,基金规模庞大,基金保值增值负担重,需要专门机构运营基金)
012养老保险的种类:按覆盖对象分为1城镇企业职工养老保险2机关事业单位养老保险3农村养老保险。按性质和功能分类1基本养老保险2企业年金3个人储蓄性养老保险。
013失业保险的概念:是通过立法强制实行,有社会集中建立基金,对非因本意愿中段就业而失去工资收入的劳动者提供一定时期物质帮助及再就业服务的制度,是社会保障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社会保险的主要项目之一。特征:普遍性、强制性、互济性、社会化、水平适度、适当积累、专款专用。
014工伤保险的概念:也称职业伤害保险,是指劳动者在工作中或在规定的某些特殊情况下,因遭受意外伤害和患职业病,暂时或永久丧失劳动以及死亡时,劳动者或其遗属从国家和社会获得物质帮助的一种社会保险制度。
015工伤保险原则:无过失补偿原则、个人不缴费原则、补偿直接经济损失原则、严格区别工伤和非工伤原则、补偿与预防康复相结合原则。
015医疗保险的概念:是参保人或全体公民因病需要治疗时,根据法律规定从国家或社会获得医疗服务,对因病造成的经济损失及医疗费用给与适当补偿,以恢复和保障参保人或公民身体健康的一种社会保险制度
016医疗保险特征:待遇支付形式为非定额费用补偿、补偿期短但受益时间长。涉及关系复杂、待遇支出的不确定性。017生育保险概念:是通过国家立法,在劳动者因生育子女而暂时中断劳动时,由国家和社会及时给予物质帮助的一项社会保险制度。
018生育保险特征:享受对象主要是女职工、职工个人不缴费,生育保险费完全由单位缴纳。提供的医疗服务一般不包括提供特殊治疗。享受期限包括产前和产后。补偿与保障相结合,待遇水平一般比其他社会保险项目高。
第四章退休人员社会化管理服务退休人员社会化管理服务
001退休人员社会化管理服务的概念:退休人员社会化管理服务属于社会保障社会化管理服务的范畴。
002退休人员社会化管理服务的意义:1是进一步保障企业退休人员晚年生活和提高生活质量的重要举措。2是完善社会保障体系的重要内容。3是经济社会发展的客观要求。4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的重要方面。
003退休人员社会化管理服务的形式:基本形式是社区管理,社区管理是指企业职工退休后直接纳入街道和社区进行管理与提供服务。过渡形式:1委托企业管理。2社会保险经办机构直接管理。3其他形式。
004退休人员社会化管理服务的主要内容:以居家养老为基础、社区养老为依托、社会机构养老为补充的服务框架。1落实社会保险待遇。2开展党组织活动。3提供医疗保健服务。4组织文化体育活动。
005街道社区开展退休人员社会化管理服务的四项基本工作:1建立企业退休人员基本信息库。2向企业退休人员发放社会化管理服务联系卡。3指导企业退休人员建立自我管理和互助服务组织。4开展领取养老金资格认证工作。
006:企业在社会化管理服务工作的责任:密切配合,做好思想工作。移交的人事档案做到材料齐全、完好。企业现有的用于退休人员活动场所、设施要继续发挥作用,并逐步向社会开放。
第五章劳动保障法律劳动保障法律
001劳动法的概念和特征:概念:劳动法是调整劳动关系以及与劳动关系密切联系的其他社会关系的法律规范的总和。特征:1调整对象的特定性。2公法与私法的融合性。3保护法益的倾斜性。4调整内容的综合性。
002劳动法的基本原则:1劳动关系协调的合同化。2劳动条件的基准化。3劳动者保障的社会化。4劳动执法的规范化。
003劳动法的基本体系:1劳动关系协调法。2劳动基准法。3劳动保障法。
004《就业促进法》的立法宗旨:为了促进就业,初级经济发展与扩大就业相协调,促进社会和谐稳定。
005《就业促进法》的主要内容:116510一个方针,一面旗帜,六项责任,五个制度和十大政策。1明确政府促进就业的职责。2构建促进就业的政策支持体系。3维护公平就业。4加强就业服务和管理。5大力发展职业教育和开展职业培训。6实施就业援助。
010社会保险法的概念:是调整社会保险关系的法律规范。他对社会保险的项目体系、实施范围与实施对象、经费来源、待遇标准、发放办法等内容作出法律规定,并且明确社会保险机构的性质和职能、社会保险的组织形式与地位、社会保险的管理与监督等事项。
011社会保险法的功能和原则:功能:1维护保险法的功能。2促进社会发展和进步。3调节国民收入的分配和再分配。4促进社会的精神文明建设。原则:1社会保险水平与社会生产力发展水平相适应的原则。2社会保险权利与义务相统一的原则。3社会保险一体化和社会化相统一的原则。4建立多层次社会保险制度的原则。5保障功能与激励功能相结合的原则。
012社会保险法的基本要素:1社会保险法的主体(1国家或政府2社会保险的管理和实施机构3用人单位4劳动者及其家庭)。2社会保险基金统筹。3社会保险待遇。
006劳动合同法的立法宗旨与作用:立法宗旨:规范劳动合同的订立、履行、变更、解除或者终止行为,完善劳动合同制度。作用:1完善劳动合同制度,明确劳动合同双方当事人的权利和义务。2保护劳动者的合法权益。3构建和发展和谐稳定的劳动关系。
007劳动合同的订立原则:1合法原则。2公平原则。3平等自愿原则。4协商一致原则。5诚实信用原则。形式:用工之日起一个月内订立书面劳动合同。超过一个月未满一年的未订立合同应支付每月两倍工资。劳动关系自用工前订立合同的当日建立。
008 劳动合同期限:固定期限劳动合同、无固期限劳动合同和以完成一定工作任务为期限的合同。应当订立无固定期限劳动合同的形式:
1、连续工作满十年的。
2、初次实行劳动合同制度或国企改制重新订立合同时劳动者在该用人单位连续工作满十年且距法定退休不足十年的。连续订立两次固定期限劳动合同且没有劳动合同法第39条、40条的一二项规定情形续订合同的。
009:劳动合同期限三个月以上不满一年的 试用期一个月。一年以上不满三年的 试用期不超过2个月。三年以上固定期限和无固定期限的劳动合同试用期不超过6个月。
008劳动合同的履行原则:1全面履行原则。2实际履行原则。3协作履行原则。
009:解除劳动合同形式:协商一致,30日书面形式通知单位,试用期提前3天。
009劳务派遣的概念:又称劳动派遣,是指由劳务派遣单位与被派遣劳动者订立劳动合同,由被派遣劳动者向用工单位给付劳务,其报酬由用工单位以劳务费向劳务派遣机构支付并代发的一种用工方式。
013劳动保障监察的概念:是劳动保障行政机关依法对用人单位遵守劳动保障法律法规的情况进行监督检查,发现和纠正违法行动,并对违法行为依法进行行政处理或行政处罚的行政执法活动。
014劳动保障监察的特征:1法定性2行政性3专门性4强制性。
劳动保障监察的主体是指劳动保障监察机构及其监察人员
015.劳动保障行政部门实施劳动保障检查应当履行的职责:
1、宣传劳动保障法律、法规和规章,督促用人单位贯彻执行。
2、检查用人单位遵守劳动保障法律法规和规章的情况。
3、受理对违反劳动保障法律法规或规章的行为的举报和投诉。
4、依法纠正和查处违反劳动保障法律法规和规章的行为。
016劳动监察的程序:登记立案、调查取证、处理、制作处理决定书、送达。
017劳动保障监察的工作方式:一是经常进行监督检查,二是集中力量进行突击性监督检查。三是对重点单位进行监督检查。四是联合有关部门开展集中大检查。五,实现年检
018:劳动保障监察的管辖:地域管辖、级别管辖、指定管辖。015劳动争议的处理方式:1协商2调解3仲裁4诉讼。
016劳动争议处理的基本原则:1合法、公正、及时处理的原则。2着重调解的原则。3适用法律一律平等的原则。
017劳动争议的调解程序:1申请调解2争议受理3实施调解。
018:仲裁机构: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劳动争议仲裁庭。劳动争议仲裁参加人:当事人 第三人 代理人。仲裁时效:期间为一年。仲裁时效期间从当事人知道或者知道应当知道其权利被侵害之日起计算。劳动争议的诉讼时解决劳动争议的最终程序。
018劳动争议的仲裁程序:1申请2受理3调解4裁决
第六章 社区工作社区
001社区的概念:社区是社会学的一个基本概念,一般是指聚集在一定的地域范围内,由具有互动关系和文化维系力的社会群体和社会组织所组成的社会实体,是一个地域性的、相对独立的社会生活共同体
002社区的构成要素:1人口要素2地域要素3组织结构要素4文化心理要素5公共服务设施。
003社区的类型:按时间线索和历史发展纵向考察(传统社区、发展中社区、现代社区)。按照空间取向横向考察(法定社区、自然社区)。按功能特征考察(专能社区、综合社区、边缘型社区)
004社区的功能:一般功能:1经济功能2政治功能3教育功能4卫生功能5福利和服务功能6娱乐功能7保障功能8管理功能。本质功能:1社会化功能2社会控制功能3社会参与功能4社会互助功能。
006社区建设的基本原则:1以人为本,服务居民。2资源共享,共驻共建。3权责统一,管理有序。4扩大民主,居民自治。5因地制宜循序渐进。
007社区建设的基本原则:(1)以人为本,服务居民;(2)资源共享,共驻共建;(3)权责统一,管理有序;(4)扩大民主,居民自治;(5)因地制宜。循序渐进。
008社区工作的目标:(1)动员居民参与解决自己的问题,提高生活质量;(2)改进社区关系,改变权利分配;(3)提升居民的社会意识;(4)发挥居民的潜能;(5)培养互相关怀及社区照顾的美德;(6)增强居民对社区的归属感;(7)善用社区资源,满足社区需要。
009社区组织按成员关系分(正式和非正式)按功能和目标(政治经济文化教育综合组织)按性质不同(地域性和功能性)009我国社区的主要组织:街道办事处、居民委员会、业主委员会、志愿者组织、文化体育兴趣组织)009社区服务的基本原则:①坚持以人为本的原则;②坚持社会化的原则;③坚持分类指导的原则。
010社区服务的主要内容:(1)政府公共服务;(2)社区居委会的社区服务;(3)社区服务民间组织的志愿服务;(4)各类组织、企业和个人开展的社区服务。
010社区工作的目标:
1、动员居民参与解决资金问题提高生活质量。
2、改进社区关系改变权力分配。
3、提升居民的社会意识。
4、发挥居民的潜能。
5、培养互相关怀及社区照顾的美德。6增强居民对社区归属感。
7、善用社区资源满足社区需要。
011社区劳动保障工作的要素:(1)社区劳动保障工作机构;(2)社区劳动保障工作人员;(3)社区劳动保障工作场所;(4)社区劳动保障工作经费;(5)社区劳动保障工作制度
012任务职责:街道劳动就业社会保障服务中心:
1、政策法规咨询。
2、公共就业服务。3.社会保障服务。
4、劳动关系协调劳动争议调解和监察。
5、指导监督管理
6、承办其他工作
第七章 统计和社会调查统计
001统计的含义:(1)统计工作;(2)统计资料;(3)统计学。
002统计的工作过程:(1)统计设计;(2)统计调整;(3)统计整理;(4)统计分析。
003统计调查的方式:统计报表、普查、重点调查、抽样调查、典型调查。
004统计调查主要方法:(1)直接观察法;(2)报告法;(3)访问法;(4)文献法;(5)问卷法。
004统计表包括:主词和宾词。格式包括(总标题、横行标题、纵览标题、数字资料)004统计表的形式设计:遵循科学简明常用原则
004社会调查准备阶段:
1、选择调查课题是调查的起点
2、设计调查方案是保障调查取得成功的关键步骤。
3、组建调查队是顺利完成调查任务的基本
004调查实施阶段:收集资料、整理资料、研究资料。
004社会调查具体方法:
1、收集资料的方法
2、整理资料的方法
3、分析资料的方法(定量和定性分析)004社会调查报告的特点包括:
1、选题的针对性。
2、内容的客观性
3、表述叙议性 004调查报告的结构:标题、署名、正文(序言主体结尾)005统计数据审核的主要内容:(1)数据的完整性;(2)数据的时效性;(3)数据的准确性。006社会调查的过程:分为调查准备、调查实施和调查总结三个阶段。
第八章 人际交往
001礼仪的概念和原则:美化自身、尊重他人的行为规范和尊则。表现为礼貌礼节仪表和仪式。礼貌是礼仪的基础、礼节是礼仪的基本组成部分。主要有遵守原则、敬人原则、从俗原则、适度原则和沟通原则。002礼仪的分类:包括公务礼仪、商务礼仪、服务礼仪、社交礼仪、国际礼仪。002:个人礼仪包括:仪容、发型、面部修饰、服务礼仪修饰、举止表情礼仪。
002工作礼仪包括:见面礼仪、身体空间距离、握手、目光解除、名片收送与保存。称呼、自我介绍与介绍他人。
003沟通的内涵和类型:沟通的内涵是指劳动者为了获取沟通对象的反应和反馈而向对方传递信息的全部过程。其基本要素分为信息源、听众、沟通目标、环境、信息、媒介、反馈等。
沟通的类型:(1)按沟通的方式分为口头沟通、书面沟通、语言沟通、非语言沟通;(2)按沟通的组织系统可分为正式沟通、非正式沟通;(3)按沟通方向的可逆性分为单向沟通、双向沟通;(4)按信息传播的方向分为上行沟通、下行沟通和平行沟通;(5)按沟通网络的基本形式分为链式沟通、环式沟通、Y式沟通、轮式沟通和全通道式沟通;(6)按沟通的对象分为自我沟通、人际沟通、群体沟通、企业沟通、跨文化沟通等。
004沟通的原则:遵循清晰、简明、准确、完整、有建设性、礼貌六大原则。
005人际沟通的特点:(1)沟通双方要有共同的沟通动机;(2)沟通双方都是积极的参与者;(3)沟通过程会使沟通双方产生相互影响;(4)沟通双方要有相通的共沟通能力;(5)在人际沟通过程中,有可能产生完全特殊的沟通障碍。
006人际沟通中的说话策略:(1)分析听话者;(2)选择话题;(3)注意场合和说话对象;(4)把握时机;(5)控制语言;(6)美化声音;(7)运用非语言暗示。
007人际沟通中的交谈策略:(1)了解将要进行的交谈:①?了解交谈主题;②了解交谈方式;(2)营造良好的氛围:①选择合适的情境和方式;②寻求共同点;③了解交谈对象。008演讲构思的主要内容:(1)确定论题;(2)处理材料;(3)营造结构;(4)锤炼语言。
第九章 计算机应用知识
001计算机的组成:由硬件系统(主机、输入输出设备)和软件系统(系统软件和应用软件)两大部分组成。
002计算机网络的类型:为局域网和广域网。
003计算机硬件的日常维护:注意以下几点:(1)洁净度;(2)温度和温度;(3)供电电源;(4)电磁干扰;(5)正确243开、关机;(6)保持设备稳定;(7)动手必知。
004计算机软件的日常维护:(1)清理垃圾文件;(2)卸载无用的软件;(3)扫描磁盘;(4)整理磁盘。
005计算机病毒的特点:(1)传染性;(2)隐蔽性;(3)破坏性;(4)潜伏性;(5)不可预见性。
007计算机数据保护的注意事项:数据处理结束后及时存盘,养成定期、及时备份的习惯,重要数据要有异地备份。008金保工程:一个工程、两大系统、三级结构、四项功能、009人力资源和社保咨询电话:12333.010基层劳动就业社会保障基层管理系统:15个子系统,159个功能模块。
1、在就业服务方面
2、在社保服务方面提供参保信息采集、社会化管理服务的业务功能。
3、在劳动关系管理方面对用工、合同和工资支付情况登记管理。010招聘信息公共服务平台:一点登录、全国查询。
011全国就业信息检测平台:2011年1月1日建立。实现全国范围内中央、省市三级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门对劳动者登记、失业登记和享受就业扶持政策等相关信息的全面监测。
012人力资源和社保部统一制定《劳动保障监察信息系统基础指标集与代码》建立了全国统一的劳动保障监察信息标准。
第二篇:劳动保障协理员基本知识
职业道德基本知识
001——职业道德:是从事一定职业的人们在职业活动中所应遵循的道德原则和行为规范的总和。
002——职业道德的主要内容:包括职业道德概念、职业道德原则、职业道德行为规范、职业守则、职业道德评价、职业道德修养等。
003——职业道德的基本特征:(1)鲜明的职业性;
(2)内容、形式的多样性;(3)较强的适用性;
(4)相对的稳定性和连续性。
004——社会主义职业道的核心和基本原则:为人民服务是社会主义职业道德的核心,集体主义是社会主义职业道德的基本原则。
005——职业道德的鲜明职业性的特征:反映各行各业的职业特点,鲜 明地表达着职业义务、职业责任以及职业行为上的道德准则。
006——职业道德的内容和形式特征:各种职业独特的服务 内容、服务对象和方式以及对社会所承担的职责不同,其职 业道德的内容要求也有所不同。形式上具体、灵活、多样,007——职业道德的适用性特征:职业道德具有很强的针对性和专业 性,它只适用于专门从事本职业的人。
008——职业道德的作用:表现在(1)培养具有职业道德品质的劳动者,促进事业发展;(2)调整职业关系,为共同的目标努力奋斗;(3)有助于个人的提高和发展,在职业实践中实现人生价值;(4)有助于提高整个社会的道德风尚。
009——职业道德修养:是指从业人员在道德意识、道德行为方面的自 我锻炼、自我改造和自我提高,在职业实践中所形成的道德品质以及 应达到的职业道德境界。
职业守则基本知识
001——劳动保障协理员严格执行政策的要求:
(1)认真学习深刻领会政策精神,掌握政策,结合实际自觉地严格招待和落实政策。
(2)执行政策,注重落实,是劳动保障协理员职业道德的重要内容。
002——劳动保障协理员“乐业”的要求: 乐业是热爱本职的基础。乐业体现在职业情感和职业行为两个方面。必须从这两个方面做起,以“辛苦我一人,造福千万家”的崇高精神,以苦为乐,以苦为荣,扎扎实实做好各项工作。
003——劳动保障协理员“勤业”的要求: 要做到忠于职守,尽职尽责。(懂政策﹑懂业务﹑热心﹑细心﹑脑勤﹑嘴勤﹑腿勤,必须做到这些,才能使各项政策落到实处。)
004——劳动保障协理员“精业”的要求:要做到钻研业务,求实创新。(乐业勤业精业是相辅相成的。乐业是热爱本职的前提,是职业情感; 勤业是热爱本职的保证,是优秀工作态度;精业是热爱本职的条件,是执着完美追求)
005——劳动保障协理员以人为本乐于奉献服务群众的要求:(1)首先,要做到热情周到,主动真诚;
(2)其次,要换位思考,把自己放在群众的位臵上来考虑和衡量;(3)举止文明,礼貌待人。
006——劳动保障协理员团结协作的要求: 团结协作是劳动保障事业成功的保证。(1)在行业内部正确处理个人与集体、个人与他人、下级与上级的关系。遇事要从全局着想,多为他人着想,体谅别人的难处,主动与他人配合;(2)正确处理与协作单位之间的关系。要顾全大局,以诚相待,相互支持,言行一致,诚实可信。↖
007——劳动保障协理员顾全大局的要求:要做到识大体、顾大局,发 扬集体主义精神,把个人放到集体中去,处理好个人与集体、局部与 全局的关系,从大局出发,以集体为重,自觉做到个人利益服从集体 利益,局部利益服从全局利益。
008——劳动保障协理员遵纪守法、廉洁奉公的要求:
①“以遵纪守法为荣,以违纪乱纪为耻”,严以律已,从我做起,从小事做起,养成遵纪守法、廉洁奉公的良好习惯;
②要认真学习相关法律、法规和劳动保障协理员职业守则,提高遵纪守法的自觉性,在工作中严格要求自己,做到遵纪守法、廉洁奉公;
③严禁以权谋私,利用职权“吃、拿、卡、要”,利用岗位之便搞等价交换、相互利用,甚至权钱交易,拉关系、走后门等。
劳动就业基本知识
001--就业的概念: 是指在法定年龄内,具有劳动能力的人员,依法从事获得相应的劳动报酬或经营收入的社会经济活动。
002--就业结构的概念:是指一定时期内,一个国家所有就业人员在国民经济各部门中的数量和分布比例,是经济结构的重要组成部分。
003--就业方针的内容:劳动者自主择业;市场调节就业;政府促进就业。
004--失业的特征:(1)失业人员具有从事正常社会劳动的行为能力;(2)失业人员人工作要求,但受客观因素影响尚未实现就业;(3)虽然劳动者从事一定的社会劳动,但劳动报酬低于当地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标准的,视同失业。
005--失业的主要类型:(1)摩擦性失业;(2)结构性失业;(3)季节性失业;(4)周期性失业;(5)隐性失业;(6)自愿失业。006--城乡统筹就业的主要内容:
(1)城乡劳动者就业实行统筹规划和管理;(2)建立为城乡劳动者服务的公共就业服务体系;
(3)建立切实维护城乡劳动者权益的劳动用工管理体系;
(4)逐步完善社会保险制度,妥善解决农民工和被征地农民的社会保障问题。
007--残疾人就业的方式:(1)集中就业;(2)分散按比例就业;(3)自主择业和自主创业;(4)农村残疾人和生产劳动。
008--影响劳动力需求的因素:(1)经济发展;(是决定劳动力需求的根本因素)(2)技术进步;(两个方面影响就业:①推动生产力迅速发展,增加就业总量。②改变就业结构,提高资本的有机构成,导致就业弹性下降。)(3)经济体制。(影响劳动力供给的因素:人口总量与年龄结构,教育培训。)
009--就业服务的主要功能: 是向劳动者求职就业和用人单位招聘 用人提供帮助,包括政策咨询、职业介绍、职业指导、求职和招聘信 息发布、劳动保障事务代理、劳务派遣、市场人力和求职时间,提高 供求双方选择的成功率,促进人力资源的合理流动和有效配臵。010--公共就业服务的体系: 主要由职业介绍、就业训练和创业指导、失业保险经办,以及街道社区劳动保障等工作机构组成。(公共就业服务经费纳入同级财政预算)
011--公共就业服务机构的主要内容:
公共就业服务机构向劳动者提供免费就业服务: ①就业政策法规 咨询; ②职业供求信息、市场工资指导价位信息和职业培训信息 发布;③职业指导和职业介绍;④对就业困难人员实施就业援助; ⑤办理就业登记、失业登记等事务;⑥其他公共就业服务。公共就业服务机构向用人单位提供的服务: 招聘用人指导,代理招聘,跨地区人员招聘,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咨询等专业服务,劳动保障事务代理,为满足用人单位需求开发的其他就业服务项目。
012--积极就业政策体系的主要内容:(1)在经济发展和结构调整中
广
开就业门路;(2)运用财税、金融等政策扶持再就业;(3)改进和
完
善就业服务体系,加强人力资源能力建设;(4)加强对就业的管理的 失业的控制;(5)做好社会保障工作,建立就业与社会保障工作的联 动机制。
社会保险基本知识
001--社会保险:是国家依法建立的面向劳动者的一项社会保障制度,它由政府、单位和个人三方共同筹资,目标是保证劳动者在因年老、疾病、工伤、生育、死亡、失业等风险暂时或永久丧失劳动能力从而失去收入来源时,能够从国家或社会获得物质帮助,以此消除劳动者的后顾之忧。
002--社会保险的构成要素:社会保险的主体是国家,是由国家依法建立的;对象是全体劳动者,以劳动权利为基础;目的是消除劳动者的后顾之忧,保障其基本生活;采用的方式主要是经济手段,提供物质帮助。
003--社会保险的分类: 分为五类,即养老保险、医疗保险、失业保险、工伤保险和生育保险。
004--社会保险的主要特征:(1)强制性;(2)预防性;(3)补偿性;(4)福利性;(5)共济性;(6)责任分担。
005--社会保险的基本原则:(1)与经济发展相适应;(2)权利与义务相对应;(3)公平和效率相结合。006--社会保险和社会保障的区别:
(1)对象不同:社会保险只面对劳动者。而社会保障面向全体社会成员;
(2)目标不同:社会保险的目标在于抵御劳动者的职业风险,保 障其基本生活,解除其后顾之忧。而社会保障的目标在于提高全体 社会成员的生活质量,促进社会和谐发展;
(3)享受待遇的条件不同:享受社会保险待遇以履行相应的缴费义务为前提。而社会保障项目通常不以是否缴费作为享受待遇的条件;
(4)经费的来源不同:社会保险的经费来自于国家、用人单位(或雇主)、个人三方面。而社会保障项目的经费来自于政府财政或社会援助。
007--社会保险与商业保险的区别:
(1)性质不同:社会保险是政府行为,属于政策性保险。商业保险是等份交换的买卖行为,具有商业性质;(2)对象不同:社会保险的对象是法律规定的社会劳动者,商业保险的对象是一切自愿投保的国民;
(3)实施方式不同:社会保险采用强制方式实施,商业保险是自愿原则;
(4)保险关系建立的依据不同:社会保险依据法律规定,商业保险依赖于保险合同;
(5)保障水平不同:社会保险是保障基本生活需要。商业保险是满足人们对保障水平的特定需要,保障水平多样化,一般比社会保险高;
(6)保险费的承担者不同:社会保险费是由国家、企业、个人三方共同分担,商业保险费由投保人负担;
(7)经营主体不同:社会保险的经营主体是政府。商业保险的经营主体是保险公司,是企业法人;
(8)经营目的不同:社会保险不以营利为目的,商业保险以营利为目的。
008--养老保险:是指国家和社会通过相应的制度安排为劳动者解除养老后顾之忧的一种社会保险,目的是增强劳动者抵御老年风险的能力,同时弥补家庭养老的不足,方法是劳动者退出劳动岗位后为其提供相应的收入保障。
009--养老保险的种类:(1)按现行养老保险覆盖对象可分为城镇企业职工养老保险,机关、事业单位养老保险和农村养老保险;
(2)按性质和功能可分为基本养老保险、企业年金和个人储蓄性养老保险。
010--失业保险:是通过立法强制实行,由社会集中建立基金,对非因本意愿中断就业而失去工资收入的劳动者提供一定时期物质帮助及再就业服务的制度,是社会保障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社会保险的主要项目之一。
011--工伤保险:也称为职业伤害保险,是指劳动者在工作中或在规定的某些特殊情况下,因遭受意外伤害和患职业病,暂时或永久丧失劳动以及死亡时,劳动者或其遗属从国家和社会获得物质帮助的一种社会保险制度。012--医疗保险:是参保人或全体公民因病需要治疗时,根据法律规定从国家或社会获得医疗服务,对因病造成的经济损失及医疗费用给与适当补偿,以恢复和保障参保人或公民身体健康的一种社会保险制度。
企业退休人员社会化管理服务基本知识
001--退休人员社会化管理服务:退休人员社会化管理服务属于社会保障社会化管理服务的范畴。社会保障社会化管理服务是指社会保险经办机构和社会服务机构对参加社会保险的单位和个人,提供从社会保险登记、申报、缴费、到个人帐户的管理、查询、结算以及社会保险待遇的发放和对人员的管理等一系列管理和服务工作。002--企业退休人员社会化管理:是指职工办理退休手续后,其管理服 务工作与原企业相分离,养老金实行社会化发放,人员移交城市街道 和社区实行属地管理,由社区服务组织提供相应的管理服务。
003--退休人员社会化管理意义:(1)退休人员社会化管理服务是进一步保障企业退休人员晚年生活和提高生活质量的重要举措。(2)退休人员社会化管理服务是完善社会保障体系的重要内容。(3)退休人员社会化管理服务是经济社会发展的客观要求。(4)退休人员社会化管理服务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方面。(宗上所述,全面开展社会化管理服务是顺应经济和社会发展的要求,是满足广大企业退休人员的需要,是贯彻落实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具体体现。)
004--退休人员社会化管理服务的形式: 基本形式和过渡形式。005--现行退休人员社会化管理服务的主要内容:①落实社会保险待遇; ②开展党组织活动; ③提供医疗保健服务; ④组织文化体育活动。
006--街道社区开展退休人员社会化管理服务的四项基础工作内容:(1)建立企业退休人员基本信息库;(2)向企业退休人员发放社会化管理服务联系卡;(3)指导企业退休人员建立自我管理和互助服务组织;(4)开展领取养老金资格认证工作。
007--企业在退休人员社会化管理服务工作中的责任:企业应按国家政策规定,继续向退休人员支付有关福利待遇:企业退休人员的统筹项目外养老金,由企业继续按有关政策发放。尚未参加基本养老保险和基本医疗保险的企业退休人员的养老金和医疗费,继续由原渠道支付。企业退休人员居住的企业住房,尚未实行房改的管理和维修工作仍由企业负责。
008--社会各方面在退休人员社会化管理服务工作中的责任:
各级劳动保障部门及其社会保险经办机构应做好企业退休人员社会化管理服务工作的组织、推动和协调工作,加强对街道、社区劳动保障工作的指导;组织部门要加强街道和社区党建工作,指导街道和社区党组织开展经常性的组织活动,加强对企业退休人员中党员的教育管理;发展改革部门要把社区公共服务体系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加快发展社区服务业,加强社区公共服务设施建设;民政部门要加强社区建设,指导社区服务坚持产业化、社会化发展方向,加快社区老年服务设施和服务网络建设,将有特殊生活困难的退休人员纳入社会扶助范围,及时提供公益性养老服务,向符合享受低保条件的企业退休人员家庭提供最低生活保障;财政部门在编制预算时,要统筹考虑企业退休人员社会化管理服务工作所需的经费;卫生部门要加快社区卫生服务网络建设,为企业退休人员就近医疗提供方便;文化、体育部门要加快社区文体设施建设,组织企业退休人员开展丰富多彩的文化体育健身活动;工会、共青团、妇联、老龄委等组织机构要充分利用各自的管理服务网络,发挥自身优势,积极组织和指导社会志愿者队伍和其他社会公益组织,为企业退休人员特别是高龄、孤寡、病残等生活困难的退休人员提供义务服务,并在维护企业退休人员合法权益方面发挥积极作用。
劳动保障法律法规的基本知识
001——劳动法的特征:
(1)调整对象的特定性;(2)公法与私法的融合性;(3)保护法益的倾斜性;(4)调整内容的综合性。
002——就业促进法的立法宗旨:(1)扩大就业,创造就业条件;(2)经济发展与扩大就业相协调;(3)促进社会稳定和谐。
003——就业促进法的主要内容:(1)明确政府促进就业的职责;
(2)构建促进就业的政策支持体系;(3)维护公平就业;
(4)加强就业服务和管理;
(5)大力发展职业教育和开展职业培训;(6)实施就业援助。
004——劳动合同法的立法宗旨和作用:规范劳动合同的订立履行变更解除或终止行为,完善劳动合同制度,追求劳资双方关系的平衡,建和发展和谐稳定的劳动关系。
005——劳动合同的订立原则:
(1)合法原则;(2)公平原则;(3)平等自愿原则;(4)协商一致原则;(5)诚实信用原则。
006——劳动合同的履行原则:
(1)全面履行原则;
(2)实际履行原则;(3)协作履行原则。
007——劳务派遣的概念:由劳务派遣单位与被派遣劳动者订立劳动合 同,由被派遣劳动者向用工单位给付劳务,其报酬由用工单位以劳务 费向劳务派遣机构支付并代发的一种用工方式。
008——社会保险法的原则:
(1)社会保险水平与社会生产力发展水平相适应的原则;(2)社会保险权利与义务相统一的原则;
(3)社会保险一体化和社会化相统一的原则;(4)建立多层次社会保险制度的原则;(5)保障功能与激励功能相结合的原则。
009——社会保险法的主体:(1)国家或政府;(2)社会保险的管理和实施机构;(3)用人单位;(4)劳动者及家庭。
010——劳动保障监察的特征:
(1)法定性;(2)行政性;(3)专门性;(4)唯一性。
011——劳动争议的处理方式:
协商、调解、仲裁、诉讼。
社区工作基本知识
001——社区的概念:是指聚集在一定的地域范围内,由具有互动关系 和文化维系力的社会群体和社会组织所组成的社会实体,是一个地域 性的、相对独立的社会生活共同体。
002——社区的构成要素:
(1)人口要素;(2)地域要素;(3)组织结构要素;(4)文化心理要素;(5)公共服务设施。
003——社区的功能:
(1)一般功能:经济功能;政治功能;教育功能;卫生功能;福利和服务功能;娱乐功能;保障功能;管理功能。
(2)本质功能:社会化功能;社会控制功能;社会参与功能;社会互助功能。
004——社区建设的基本原则:
(1)以人为本,服务居民;(2)资源共享,共驻共建;(3)权责统一,管理有序;(4)扩大民主,居民自治;(5)因地制宜。循序渐进。
005——社区工作的目标:
(1)动员居民参与解决自己的问题,提高生活质量;(2)改进社区关系,改变权利分配;(3)提升居民的社会意识;(4)发挥居民的潜能;(5)培养互相关怀及社区照顾的美德;(6)增强居民对社区的归属感;(7)善用社区资源,满足社区需要。
006——社区服务的基本原则:坚持以人为本的原则;坚持社会化的原则;坚持分类指导的原则。
007——社区服务的主要内容:
(1)政府公共服务;(2)社区居委会的社区服务;
(3)社区服务民间组织的志愿服务;(4)各类组织、企业和个人开展的社区服务。008——社区劳动保障工作的要素:
(1)社区劳动保障工作机构(性质界定为公共就业服务机构);(2)社区劳动保障工作人员;(3)社区劳动保障工作场所;
(4)社区劳动保障工作经费;(5)社区劳动保障工作制度。
统计和社会调查基本知识
001--统计的含义:有三种不同的含义,即(1)统计工作;(2)统计资料;(3)统计学。三者是相互关联的辨证统一体,统计应是统计资料,统计工作,统计学的概括。002--统计的工作过程:(1)统计设计;(2)统计调整;(3)统计整理;(4)统计分析。(注意按照顺序)
003--统计调查的方式: 统计报表、普查、重点调查、抽样调查、典型调查。(区别全面调查和非全面调查)
004--统计调查的数据采集的主要方法:(1)直接观察法;(2)报告法;(3)访问法;(4)文献法;(5)问卷法。005--统计数据审核的主要内容:(1)数据的完整性;(2)数据的时效性(3)数据的准确性。006--社会调查的过程:分为调查准备、调查实施和调查总结三个阶段。007--劳动保障统计的工作过程:(1)统计调查方案拟订;(2)信息采集调查;(3)信息整理分析;(4)统计信息上报。008--劳动保障统计的主要内容:(1)劳动力资源统计;(2)就业再就业工作统计;(3)职业培训统计;(4)劳动力管理情况统计;(5)劳动收入与报酬统计;(6)劳动关系统计;(7)社会保障统计;(8)职业安全卫生统计。
人际交往基本知识
001--礼仪的原则:主要有遵守原则、敬人原则、从俗原则、适度原则和沟通原则。
002--礼仪的分类:包括公务礼仪、商务礼仪、服务礼仪、社交礼仪、国际礼仪。
003--沟通的内涵和类型:是指劳动者为了获取沟通对象的反应和反馈而向对方传递信息的全部过程。其基本要素分为信息源、听众、沟通目标、环境、信息、媒介、反馈等。类型:(1)按沟通的方式分为口头沟通、书面沟通、语言沟通、非语言沟通;(2)按沟通的组织系统可分为正式沟通、非正式沟通;
(3)按沟通方向的可逆性分为单向沟通、双向沟通;(4)按信息传播的方向分为上行沟通、下行沟通和平行沟通;
(5)按沟通网络的基本形式分为链式沟通、环式沟通、Y式沟通、轮式沟通和全通道式沟通;
(6)按沟通的对象分为自我沟通、人际沟通、群体沟通、企业沟通、跨文化沟通等。
004--沟通的原则:遵循清晰、简明、准确、完整、有建设性、礼貌六大原则。
005--人际沟通的特点:
(1)沟通双方要有共同的沟通动机;(2)沟通双方都是积极的参与者;
(3)沟通过程会使沟通双方产生相互影响;
(4)要人际沟通过程中,有可能产生完全特殊的沟通障碍。006--人际沟通中的说话策略:(1)分析听话者;(2)选择话题;(3)注意场合和说话对象;(4)把握时机;(5)控制语言;(6)美化声音;(7)运用非语言暗示。
007--人际沟通中的交谈策略:(1)了解将要进行的交谈:了解交谈主题;了解交谈方式;(2)营造良好的氛围:选择合适的情境和方式;寻求共同点;了解交谈对象。
008--演讲构思的主要内容:(1)确定论题;(2)处理材料;(3)营造结构;(4)锤炼语言。
计算机应用基本知识
001--计算机的组成: 由硬件系统和软件系统两大部分组成。002--计算机网络的类型:根据网络覆盖地理范围的不同分为局域网和广域网。(劳动保障信息网络是一个计算机网络,全市联网的劳动保障信息网是一个广域网。)
003--计算机硬件的日常维护:注意以下几点:(1)洁净度;(2)温度和温度;(3)供电电源;(4)电磁干扰;(5)正确开、关机;(6)保持设备稳定;(7)动手必知。
004--计算机软件的日常维护:(1)清理垃圾文件;(2)卸载无用的软件;(3)扫描磁盘;(4)整理磁盘。005--计算机病毒的特点:(1)传染性;(2)隐蔽性;(3)破坏性;(4)潜伏性;(5)不可预见性。
006--计算机病毒的防治措施:(1)不随便使用外来存储设备,如果必须使用时,应先检测,确信无病毒后再使用;(2)不要安装各种与工作无关的软件;(3)尽量不要访问不了解的网站和网页;(4)配臵正版的杀毒软件并及时升级病毒库,及时发现病毒、消除病毒;(5)对重要软件和数据要做备份,万一系统崩溃时,可最大限度地恢复系统和数据;(6)给系统设臵使用权限及专人使用的保护机制,禁止来历不明的人和软件进入系统。
007--计算机数据保护的注意事项:数据处理结束后及时存盘,养成定期、及时备份的习惯,重要数据要有异地备份。008--劳动保障信息网络的主要功能: 是为劳动保障业务的网络信息化管理提供平台支持,通过信息的收集、处理、监测,建立包含劳动力资源信息、用人单位信息、各类业务经办信息的集中式数据库,实现数据共享,并通过对数据的统计、分析、监测,为劳动保障工作管理和宏观决策提供支持。主要包括劳动力资源管理、职业介绍管理、社会保障管理、就业培训管理、就业失业管理、劳动关系管理、创业服务管理等内容。
第三篇:《新劳动保障法》全文
《新劳动保障法》全文
劳动保障法主要由以保障劳动者实现劳动权和劳动关系正常运行的社会条件,或者说实现劳动保障社会化为基本职能的各项法律制度所构成。
第一章 总 则
第一条 为了规范社会保险关系,维护公民参加社会保险和享受社会保险待遇的合法权益,使公民共享发展成果,促进社会和谐稳定,根据宪法,制定本法。
第二条 国家建立基本养老保险、基本医疗保险、工伤保险、失业保险、生育保险等社会保险制度,保障公民在年老、疾病、工伤、失业、生育等情况下依法从国家和社会获得物质帮助的权利。
第三条 社会保险制度坚持广覆盖、保基本、多层次、可持续的方针,社会保险水平应当与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相适应。
第四条 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的用人单位和个人依法缴纳社会保险费,有权查询缴费记录、个人权益记录,要求社会保险经办机构提供社会保险咨询等相关服务。
个人依法享受社会保险待遇,有权监督本单位为其缴费情况。
第五条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将社会保险事业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
国家多渠道筹集社会保险资金。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对社会保险事业给予必要的经费支持。
国家通过税收优惠政策支持社会保险事业。
第六条 国家对社会保险基金实行严格监管。
国务院和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建立健全社会保险基金监督管理制度,保障社会保险基金安全、有效运行。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采取措施,鼓励和支持社会各方面参与社会保险基金的监督。
第七条 国务院社会保险行政部门负责全国的社会保险管理工作,国务院其他有关部门在各自的职责范围内负责有关的社会保险工作。
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社会保险行政部门负责本行政区域的社会保险管理工作,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其他有关部门在各自的职责范围内负责有关的社会保险工作。
第八条 社会保险经办机构提供社会保险服务,负责社会保险登记、个人权益记录、社会保险待遇支付等工作。
第九条 工会依法维护职工的合法权益,有权参与社会保险重大事项的研究,参加社会保险监督委员会,对与职工社会保险权益有关的事项进行监督。
第二章 基本养老保险
第十条 职工应当参加基本养老保险,由用人单位和职工共同缴纳基本养老保险费。
无雇工的个体工商户、未在用人单位参加基本养老保险的非全日制从业人员以及其他灵活就业人员可以参加基本养老保险,由个人缴纳基本养老保险费。
公务员和参照公务员法管理的工作人员养老保险的办法由国务院规定。
第十一条 基本养老保险实行社会统筹与个人账户相结合。
基本养老保险基金由用人单位和个人缴费以及政府补贴等组成。
第十二条 用人单位应当按照国家规定的本单位职工工资总额的比例缴纳基本养老保险费,记入基本养老保险统筹基金。
职工应当按照国家规定的本人工资的比例缴纳基本养老保险费,记入个人账户。
无雇工的个体工商户、未在用人单位参加基本养老保险的非全日制从业人员以及其他灵活就业人员参加基本养老保险的,应当按照国家规定缴纳基本养老保险费,分别记入基本养老保险统筹基金和个人账户。
第十三条 国有企业、事业单位职工参加基本养老保险前,视同缴费年限期间应当缴纳的基本养老保险费由政府承担。
基本养老保险基金出现支付不足时,政府给予补贴。
第十四条 个人账户不得提前支取,记账利率不得低于银行定期存款利率,免征利息税。个人死亡的,个人账户余额可以继承。
第十五条 基本养老金由统筹养老金和个人账户养老金组成。
基本养老金根据个人累计缴费年限、缴费工资、当地职工平均工资、个人账户金额、城镇人口平均预期寿命等因素确定。
第十六条 参加基本养老保险的个人,达到法定退休年龄时累计缴费满十五年的,按月领取基本养老金。
参加基本养老保险的个人,达到法定退休年龄时累计缴费不足十五年的,可以缴费至满十五年,按月领取基本养老金;也可以转入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或者城镇居民社会养老保险,按照国务院规定享受相应的养老保险待遇。
第十七条 参加基本养老保险的个人,因病或者非因工死亡的,其遗属可以领取丧葬补助金和抚恤金;在未达到法定退休年龄时因病或者非因工致残完全丧失劳动能力的,可以领取病残津贴。所需资金从基本养老保险基金中支付。
第十八条 国家建立基本养老金正常调整机制。根据职工平均工资增长、物价上涨情况,适时提高基本养老保险待遇水平。
第十九条 个人跨统筹地区就业的,其基本养老保险关系随本人转移,缴费年限累计计算。个人达到法定退休年龄时,基本养老金分段计算、统一支付。具体办法由国务院规定。
第二十条 国家建立和完善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
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实行个人缴费、集体补助和政府补贴相结合。
第二十一条 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待遇由基础养老金和个人账户养老金组成。
参加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的农村居民,符合国家规定条件的,按月领取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待遇。
第二十二条 国家建立和完善城镇居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
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根据实际情况,可以将城镇居民社会养老保险和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合并实施。
第三章 基本医疗保险
第二十三条 职工应当参加职工基本医疗保险,由用人单位和职工按照国家规定共同缴纳基本医疗保险费。
无雇工的个体工商户、未在用人单位参加职工基本医疗保险的非全日制从业人员以及其他灵活就业人员可以参加职工基本医疗保险,由个人按照国家规定缴纳基本医疗保险费。
第二十四条 国家建立和完善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
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的管理办法,由国务院规定。
第二十五条 国家建立和完善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制度。
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实行个人缴费和政府补贴相结合。
享受最低生活保障的人、丧失劳动能力的残疾人、低收入家庭六十周岁以上的老年人和未成年人等所需个人缴费部分,由政府给予补贴。
第二十六条 职工基本医疗保险、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和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的待遇标准按照国家规定执行。
第二十七条 参加职工基本医疗保险的个人,达到法定退休年龄时累计缴费达到国家规定年限的,退休后不再缴纳基本医疗保险费,按照国家规定享受基本医疗保险待遇;未达到国家规定年限的,可以缴费至国家规定年限。
第二十八条 符合基本医疗保险药品目录、诊疗项目、医疗服务设施标准以及急诊、抢救的医疗费用,按照国家规定从基本医疗保险基金中支付。
第二十九条 参保人员医疗费用中应当由基本医疗保险基金支付的部分,由社会保险经办机构与医疗机构、药品经营单位直接结算。
社会保险行政部门和卫生行政部门应当建立异地就医医疗费用结算制度,方便参保人员享受基本医疗保险待遇。
第三十条 下列医疗费用不纳入基本医疗保险基金支付范围:
(一)应当从工伤保险基金中支付的;
(二)应当由第三人负担的;
(三)应当由公共卫生负担的;
(四)在境外就医的。
医疗费用依法应当由第三人负担,第三人不支付或者无法确定第三人的,由基本医疗保险基金先行支付。基本医疗保险基金先行支付后,有权向第三人追偿。
第三十一条 社会保险经办机构根据管理服务的需要,可以与医疗机构、药品经营单位签订服务协议,规范医疗服务行为。
医疗机构应当为参保人员提供合理、必要的医疗服务。
第三十二条 个人跨统筹地区就业的,其基本医疗保险关系随本人转移,缴费年限累计计算。
第四章 工伤保险
第三十三条 职工应当参加工伤保险,由用人单位缴纳工伤保险费,职工不缴纳工伤保险费。
第三十四条 国家根据不同行业的工伤风险程度确定行业的差别费率,并根据使用工伤保险基金、工伤发生率等情况在每个行业内确定费率档次。行业差别费率和行业内费率档次由国务院社会保险行政部门制定,报国务院批准后公布施行。
社会保险经办机构根据用人单位使用工伤保险基金、工伤发生率和所属行业费率档次等情况,确定用人单位缴费费率。
第三十五条 用人单位应当按照本单位职工工资总额,根据社会保险经办机构确定的费率缴纳工伤保险费。
第三十六条 职工因工作原因受到事故伤害或者患职业病,且经工伤认定的,享受工伤保险待遇;其中,经劳动能力鉴定丧失劳动能力的,享受伤残待遇。
工伤认定和劳动能力鉴定应当简捷、方便。
第三十七条 职工因下列情形之一导致本人在工作中伤亡的,不认定为工伤:
(一)故意犯罪;
(二)醉酒或者吸毒;
(三)自残或者自杀;
(四)法律、行政法规规定的其他情形。
第三十八条 因工伤发生的下列费用,按照国家规定从工伤保险基金中支付:
(一)治疗工伤的医疗费用和康复费用;
(二)住院伙食补助费;
(三)到统筹地区以外就医的交通食宿费;
(四)安装配置伤残辅助器具所需费用;
(五)生活不能自理的,经劳动能力鉴定委员会确认的生活护理费;
(六)一次性伤残补助金和一至四级伤残职工按月领取的伤残津贴;
(七)终止或者解除劳动合同时,应当享受的一次性医疗补助金;
(八)因工死亡的,其遗属领取的丧葬补助金、供养亲属抚恤金和因工死亡补助金;
(九)劳动能力鉴定费。
第三十九条 因工伤发生的下列费用,按照国家规定由用人单位支付:
(一)治疗工伤期间的工资福利;
(二)五级、六级伤残职工按月领取的伤残津贴;
(三)终止或者解除劳动合同时,应当享受的一次性伤残就业补助金。
第四十条 工伤职工符合领取基本养老金条件的,停发伤残津贴,享受基本养老保险待遇。基本养老保险待遇低于伤残津贴的,从工伤保险基金中补足差额。
第四十一条 职工所在用人单位未依法缴纳工伤保险费,发生工伤事故的,由用人单位支付工伤保险待遇。用人单位不支付的,从工伤保险基金中先行支付。
从工伤保险基金中先行支付的工伤保险待遇应当由用人单位偿还。用人单位不偿还的,社会保险经办机构可以依照本法第六十三条的规定追偿。
第四十二条 由于第三人的原因造成工伤,第三人不支付工伤医疗费用或者无法确定第三人的,由工伤保险基金先行支付。工伤保险基金先行支付后,有权向第三人追偿。
第四十三条 工伤职工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停止享受工伤保险待遇:
(一)丧失享受待遇条件的;
(二)拒不接受劳动能力鉴定的;
(三)拒绝治疗的。
第五章 失业保险
第四十四条 职工应当参加失业保险,由用人单位和职工按照国家规定共同缴纳失业保险费。
第四十五条 失业人员符合下列条件的,从失业保险基金中领取失业保险金:
(一)失业前用人单位和本人已经缴纳失业保险费满一年的;
(二)非因本人意愿中断就业的;
(三)已经进行失业登记,并有求职要求的。
第四十六条 失业人员失业前用人单位和本人累计缴费满一年不足五年的,领取失业保险金的期限最长为十二个月;累计缴费满五年不足十年的,领取失业保险金的期限最长为十八个月;累计缴费十年以上的,领取失业保险金的期限最长为二十四个月。重新就业后,再次失业的,缴费时间重新计算,领取失业保险金的期限与前次失业应当领取而尚未领取的失业保险金的期限合并计算,最长不超过二十四个月。
第四十七条 失业保险金的标准,由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确定,不得低于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标准。
第四十八条 失业人员在领取失业保险金期间,参加职工基本医疗保险,享受基本医疗保险待遇。
失业人员应当缴纳的基本医疗保险费从失业保险基金中支付,个人不缴纳基本医疗保险费。
第四十九条 失业人员在领取失业保险金期间死亡的,参照当地对在职职工死亡的规定,向其遗属发给一次性丧葬补助金和抚恤金。所需资金从失业保险基金中支付。
个人死亡同时符合领取基本养老保险丧葬补助金、工伤保险丧葬补助金和失业保险丧葬补助金条件的,其遗属只能选择领取其中的一项。
第五十条 用人单位应当及时为失业人员出具终止或者解除劳动关系的证明,并将失业人员的名单自终止或者解除劳动关系之日起十五日内告知社会保险经办机构。
失业人员应当持本单位为其出具的终止或者解除劳动关系的证明,及时到指定的公共就业服务机构办理失业登记。
失业人员凭失业登记证明和个人身份证明,到社会保险经办机构办理领取失业保险金的手续。失业保险金领取期限自办理失业登记之日起计算。
第四篇:劳动保障
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在劳动者与企业之间的一些矛盾也越发尖锐。诸如频频见报的用人单位拖欠劳动者工资问题、劳动者工伤无处索要费用问题等等,这些都昭示着我国企业目前劳动用工不规范,保障问题不到位的问题。那么,目前我国企业在劳动保障方面存在的主要问题都是什么呢?下面我和大家分享我所搜集和了解到的一些情况。
目前我国企业劳动保障主要存在以下这六个方面的问题,正是这些问题阻碍了我国劳动保障事业整体建设的发展。
一是劳动合同签订率低。个体工商户和私营、股份制企业为了转嫁风险,更多的获取劳动者的剩余价值,不签订劳动合同的现象普遍存在。网上资料显示,个体工商户和私营、股份制企业劳动合同签订率仅为25%。
二是社会保险覆盖面窄,但是效率低。一些企业,特别是个体私营企业职工大都没有参加社会保险,甚至一些较大型的股份制企业为了不缴或者少缴社会保险费,不给职工参保,或只给少数职工参保。规模较小的非公有制企业参加社会保险还存在一些问题,主要表现为:对社会保险认识不到位,参保意识不强;片面追求经济效益,不愿参加社会保险;部分劳动者只顾眼前利益,参保积极性不高,或因担心“上了保险,丢了饭碗”而不能主动维权;劳动保障监察力量相对薄弱,缺乏强制措施,监管难以到位;相关职能部门交叉管理,难以形成有效的监管体制。
三是用人单位恶意拖欠劳动者工资现象严重。恶意拖欠劳动者工资行为主要集中在建筑、餐饮和娱乐等行业。尤为严重的是建筑行业,由于准入制度不严格和不完善,一些无资质承包者进入施工市场,农民工未经合法职业介绍机构介绍,而是通过亲属、朋友介绍进入建筑工地务工,不签订劳动合同,工程完工后,农民工和建筑队自行解散,造成拖欠农民工工资案件,调查时证人无处可寻,证物无从核实,给追讨农民工工资造成了很大困难。四是职业中介市场管理混乱。职业中介机构无合法证照经营现象严重,营利性职业中介机构及从事职业中介活动的单位大多数未经劳动保障行政部门审批,专职工作人员不具备相应职业资格,存在超标准收费等现象;没有全面推行职业资格证书制度;个别企业对劳动保障法律法规置若罔闻,打着政府保护的旗号,招工不签合同,不参保、不执行最低工资标准、企业经营者拒绝劳动保障法执法人员的检查。
五是劳动保障法法律意识淡薄。在这次监督检查中发现,以往宣传、检查工作大多数针对国有及其股份制等企业和事业单位,而针对城市私营企业、个体工商户和乡镇企业的宣传较少,涉及面窄。
六是劳动保障监察工作不到位,导致监察问题比较突出。其问题主要表现在:体制不顺严重制约保障监察工作;“监察难,难监察”的思想误区,影响劳动保障监察工作的开展;企业对劳动监察的抵触情绪较大;监察缺少强制措施;管理重叠等方面。这些问题都严重的影响了监察工作的开展。
针对以上在当下企业劳动保障中存在的问题,我有以下几点粗俗的应对对策:
一、加强劳动保障方面的立法。
通过国家立法这种强制性措施规范企业劳动保障方面的行为,维护劳动者的合法权益,为劳动者维权提供法律保障。
二、做好劳动监察工作
1、注重组织建设,理顺体制加快建立健全劳动保障监察组织机构。考虑一线工作人员的实际,加强一线监察员的配置。明确省、地、县的管辖权,各级监察管辖是按属地、按级别,或者授权管辖,避免交叉执法,重复执法。;
2、加强部门间的协调,促进监察工作的开展;
劳动监察工作涉及面广,复杂多变,仅靠劳动监察部门的力量,不可能取得好效果,要取得相关执法部门的支持,加强与法院、公安、安全、招商、工会、妇联、工商、税务、卫生、城建等部门的协调,坚持多沟通,多联系,多配合,使各部门在工作中增加理解,相互配合,充分发挥多职能部门的作用,推动劳动保障监察工作。
3、加强经济法制建设,赋予劳动监察相应的权力;
赋予劳动监察部门查封、扣押、冻解账户,没收违法所得等职权改变劳动监察执法弱、执法难的问题。
4、务实基础,打造一支过硬的劳动保障监察队伍。
基础工作是做好劳动保障监察工作的重要前提和根本保障,监察员队伍建设是劳动保障监察工作基础。打造一支过硬的监察队伍,监察员的素质尤为重要,能否完成劳动监察任务,不仅取决于数量,更主要取决于质量
三、充分利用舆论作用
1、一方面通过舆论作用对劳动者维权予以鼓励,使广大劳动者可以明白和体会在劳动中获取相应的保障是自己的权力,是可以得到支持的,应该积极争取,不要畏惧企业的强权。
2、另一方面通过舆论作用谴责那些侵害劳动者权力的企业,使那些企业可以碍于舆论压力,为了自己企业的信誉和形象着想,主动强对劳动者的劳动保障。
劳动保障工作关系到一个国家的根本,所以希望取得相应部门的关注和重视,以期早日解决劳动保障中存在的问题。
第五篇:劳动保障
1、劳动关系、劳务关系的区别:
1)双方当事人及其关系不同。劳动关系的当事人一方是劳动者,另一方是用人单位;劳务关系的当事人一方或双方既可以是法人,也可以是其他组织,还可以是自然人。
2)劳动风险责任承担不同。作为劳动关系当事人一方的用人单位组织劳动,享有劳动支配权,因而有义务承担劳动风险责任;而劳务提供者风险自担。
3)劳动报酬支付方式不同。基于劳动关系发生的劳动报酬,其支付方式特定化为一种持续的、定期的支付;基于劳务关系发生的劳动报酬是劳务费,其支付方式一般为一次性劳务价格支付。
4)劳动过程中的关注点与要求不同。劳务提供方应当向劳务接受方提供的是劳务行为的物化或非物化成果,在此接受方关注的是劳动成果。而劳动关系强调的是劳动过程和劳动条件。
2、我国政府就业促进的法定职责
1)建立就业促进工作协调机制;2)建立就业工作目标责任机制;3)制定实施有利于就业的经济和社会政策;4)推进公平就业;5)加强就业服务和管理;6)大力开展职业培训;7)建立健全失业保险制度;8)开展就业和失业调查统计工作;9)发挥社会各方面就业促进的作用。
3、政府就业促进的主要措施
1)建立较完整的就业促进的政策支持体系:实行有利于就业促进的产业政策,实行有利于就业促进的财产政策,实行有利于就业促进的税收政策,实行有利于就业促进的金融政策,实行统筹就业政策,实行有利于灵活就业的劳动和社会保险政策,实行失业保险就业促进政策。
2)维护公平就业:政府维护公平就业的责任,规范用人单位和职业中介机构的行为,保障妇女享有与男子平等的劳动权利,保障残疾人的劳动权利,保障传染病病原携带者的权利,保障进城就业的农村劳动者的平等就要权,劳动者受到就业歧视时的法律救济途径。
3)加强就业服务和管理: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在发展人力资源市场方面的职责,建立健全公共就业服务体系,规范对职业中介机构的管理,建立失业预警制度,开展就业和失业调查统计工作。
4)大力发展就业职业教育和开展职业培训
5)实施就业援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