卫生管理条例[精选多篇]

时间:2019-05-14 06:10:31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卫生管理条例》,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卫生管理条例》。

第一篇:卫生管理条例

管理条例

1、第四条

国家对公共场所以及新建、改建、扩建的公共场所的选址和设计实行“卫生许可证”制度。“卫生许可证”由县以上卫生行政部门签发。

第八条

除公园、体育场(馆)、公共交通工具外的公共场所,经营单位应当及时向卫生行政部门申请办理„卫生许可证‟。„卫生许可证‟两年复核一次。

第十四条

凡有下列行为之一的单位或者个人,卫生防疫机构可以根据情节轻重,给予警告、罚款、停业整顿、吊销“卫生许可证”的行政处罚:

(一)卫生质量不符合国家卫生标准和要求,而继续营业的;

(二)未获得“健康合格证”,而从事直接为顾客服务的;

(三)拒绝卫生监督的;

(四)未取得“卫生许可证”,擅自营业的。

罚款一律上交国库。

第二十二条 国家对公共场所实行卫生许可证管理。

公共场所经营者应当按照规定向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卫生行政部门申请卫生许可证。未取得卫生许可证的,不得营业。

公共场所卫生监督的具体范围由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卫生行政部门公布。

第三十五条 对未依法取得公共场所卫生许可证擅自营业的,由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卫生行政部门责令限期改正,给予警告,并处以五百元以上五千元以下罚款;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处以五千元以上三万元以下罚款:

(一)擅自营业曾受过卫生行政部门处罚的;

(二)擅自营业时间在三个月以上的;

(三)以涂改、转让、倒卖、伪造的卫生许可证擅自营业的。

第二篇:卫生管理

13,管理制度和人员

13.1应配备食品安全专业技术人员、管理人员,并建立保障食品安全的管理制度。13.2食品安全管理制度应与生产规模、工艺技术水平和食品的种类特性相适应,应根据生产实际和实施经验不断完善食品安全管理制度。

13.3 管理人员应了解食品安全的基本原则和操作规范,能够判断潜在的危险,采取适当的预防和纠正措施,确保有效管理。

14,记录和文件管理

14.1 记录管理

14.1.1 应建立记录制度,对食品生产中采购、加工、贮存、检验、销售等环节详细记录。记录内容应完整、真实,确保对产品从原料采购到产品销售的所有环节都可进行有效追溯。14.1.1.1 应如实记录食品原料、食品添加剂和食品包装材料等食品相关产品的名称、规格、数量、供货者名称及联系方式、进货日期等内容。

14.1.1.2 应如实记录食品的加工过程(包括工艺参数、环境监测等)、产品贮存情况及产品的检验批号、检验日期、检验人员、检验方法、检验结果等内容。

14.1.1.3 应如实记录出厂产品的名称、规格、数量、生产日期、生产批号、购货者名称及联系方式、检验合格单、销售日期等内容。

14.1.1.4 应如实记录发生召回的食品名称、批次、规格、数量、发生召回的原因及后续整改方案等内容。

14.1.2 食品原料、食品添加剂和食品包装材料等食品相关产品进货查验记录、食品出厂检验记录应由记录和审核人员复核签名,记录内容应完整。保存期限不得少于2年。14.1.3 应建立客户投诉处理机制。对客户提出的书面或口头意见、投诉,企业相关管理部门应作记录并查找原因,妥善处理。

14.2 应建立文件的管理制度,对文件进行有效管理,确保各相关场所使用的文件均为有效版本。

14.3 鼓励采用先进技术手段(如电子计算机信息系统),进行记录和文件管理。设施与设备

5.1 设施 5.1.1 供水设施

5.1.1.1应能保证水质、水压、水量及其他要求符合生产需要。

5.1.1.2 食品加工用水的水质应符合GB 5749的规定,对加工用水水质有特殊要求的食品应符合相应规定。间接冷却水、锅炉用水等食品生产用水的水质应符合生产需要。5.1.1.3 食品加工用水与其他不与食品接触的用水(如间接冷却水、污水或废水等)应以完全分离的管路输送,避免交叉污染。各管路系统应明确标识以便区分。

5.1.1.4 自备水源及供水设施应符合有关规定。供水设施中使用的涉及饮用水卫生安全产品还应符合国家相关规定。5.1.2 排水设施

5.1.2.1 排水系统的设计和建造应保证排水畅通、便于清洁维护;应适应食品生产的需要,保证食品及生产、清洁用水不受污染。

5.1.2.2 排水系统入口应安装带水封的地漏等装置,以防止固体废弃物进入及浊气逸出。5.1.2.3 排水系统出口应有适当措施以降低虫害风险。

5.1.2.4 室内排水的流向应由清洁程度要求高的区域流向清洁程度要求低的区域,且应有防止逆流的设计。

5.1.2.5 污水在排放前应经适当方式处理,以符合国家污水排放的相关规定。5.1.3 清洁消毒设施

应配备足够的食品、工器具和设备的专用清洁设施,必要时应配备适宜的消毒设施。应采取措施避免清洁、消毒工器具带来的交叉污染。5.1.4 废弃物存放设施

应配备设计合理、防止渗漏、易于清洁的存放废弃物的专用设施;车间内存放废弃物的设施和容器应标识清晰。必要时应在适当地点设置废弃物临时存放设施,并依废弃物特性分类存放。

5.1.5 个人卫生设施

5.1.5.1 生产场所或生产车间入口处应设置更衣室;必要时特定的作业区入口处可按需要设置更衣室。更衣室应保证工作服与个人服装及其他物品分开放置。

5.1.5.2 生产车间入口及车间内必要处,应按需设置换鞋(穿戴鞋套)设施或工作鞋靴消毒设施。如设置工作鞋靴消毒设施,其规格尺寸应能满足消毒需要。

5.1.5.3 应根据需要设置卫生间,卫生间的结构、设施与内部材质应易于保持清洁;卫生间内的适当位置应设置洗手设施。卫生间不得与食品生产、包装或贮存等区域直接连通。5.1.5.4 应在清洁作业区入口设置洗手、干手和消毒设施;如有需要,应在作业区内适当位置加设洗手和(或)消毒设施;与消毒设施配套的水龙头其开关应为非手动式。

5.1.5.5 洗手设施的水龙头数量应与同班次食品加工人员数量相匹配,必要时应设置冷热水混合器。洗手池应采用光滑、不透水、易清洁的材质制成,其设计及构造应易于清洁消毒。应在临近洗手设施的显著位置标示简明易懂的洗手方法。

5.1.5.6根据对食品加工人员清洁程度的要求,必要时应可设置风淋室、淋浴室等设施。5.1.6 通风设施

5.1.6.1 应具有适宜的自然通风或人工通风措施;必要时应通过自然通风或机械设施有效控制生产环境的温度和湿度。通风设施应避免空气从清洁度要求低的作业区域流向清洁度要求高的作业区域。

5.1.6.2 应合理设置进气口位置,进气口与排气口和户外垃圾存放装置等污染源保持适宜的距离和角度。进、排气口应装有防止虫害侵入的网罩等设施。通风排气设施应易于清洁、维修或更换。

5.1.6.3 若生产过程需要对空气进行过滤净化处理,应加装空气过滤装置并定期清洁。5.1.6.4 根据生产需要,必要时应安装除尘设施。5.1.7 照明设施

5.1.7.1 厂房内应有充足的自然采光或人工照明,光泽和亮度应能满足生产和操作需要;光源应使食品呈现真实的颜色。

5.1.7.2 如需在暴露食品和原料的正上方安装照明设施,应使用安全型照明设施或采取防护措施。

5.1.8 仓储设施

5.1.8.1 应具有与所生产产品的数量、贮存要求相适应的仓储设施。

5.1.8.2 仓库应以无毒、坚固的材料建成;仓库地面应平整,便于通风换气。仓库的设计应能易于维护和清洁,防止虫害藏匿,并应有防止虫害侵入的装置。

5.1.8.3 原料、半成品、成品、包装材料等应依据性质的不同分设贮存场所、或分区域码放,并有明确标识,防止交叉污染。必要时仓库应设有温、湿度控制设施。5.1.8.4 贮存物品应与墙壁、地面保持适当距离,以利于空气流通及物品搬运。

5.1.8.5 清洁剂、消毒剂、杀虫剂、润滑剂、燃料等物质应分别安全包装,明确标识,并应与原料、半成品、成品、包装材料等分隔放置。5.1.9 温控设施

5.1.9.1 应根据食品生产的特点,配备适宜的加热、冷却、冷冻等设施,以及用于监测温度的设施。

5.1.9.2根据生产需要,可设置控制室温的设施。5.2 设备 5.2.1 生产设备 5.2.1.1 一般要求

应配备与生产能力相适应的生产设备,并按工艺流程有序排列,避免引起交叉污染。5.2.1.2 材质

5.2.1.2.1 与原料、半成品、成品接触的设备与用具,应使用无毒、无味、抗腐蚀、不易脱落的材料制作,并应易于清洁和保养。

5.2.1.2.2设备、工器具等与食品接触的表面应使用光滑、无吸收性、易于清洁保养和消毒的材料制成,在正常生产条件下不会与食品、清洁剂和消毒剂发生反应,并应保持完好无损。5.2.1.3 设计

5.2.1.3.1 所有生产设备应从设计和结构上避免零件、金属碎屑、润滑油、或其他污染因素混入食品,并应易于清洁消毒、易于检查和维护。

5.2.1.3.2 设备应不留空隙地固定在墙壁或地板上,或在安装时与地面和墙壁间保留足够空间,以便清洁和维护。5.2.2 监控设备

用于监测、控制、记录的设备,如压力表、温度计、记录仪等,应定期校准、维护。5.2.3 设备的保养和维修

应建立设备保养和维修制度,加强设备的日常维护和保养,定期检修,及时记录。卫生管理

6.1 卫生管理制度

6.1.1 应制定食品加工人员和食品生产卫生管理制度以及相应的考核标准,明确岗位职责,实行岗位责任制。

6.1.2 应根据食品的特点以及生产、贮存过程的卫生要求,建立对保证食品安全具有显著意义的关键控制环节的监控制度,良好实施并定期检查,发现问题及时纠正。

6.1.3 应制定针对生产环境、食品加工人员、设备及设施等的卫生监控制度,确立内部监控的范围、对象和频率。记录并存档监控结果,定期对执行情况和效果进行检查,发现问题及时整改。

6.1.4 应建立清洁消毒制度和清洁消毒用具管理制度。清洁消毒前后的设备和工器具应分开放置妥善保管,避免交叉污染。6.2 厂房及设施卫生管理

6.2.1 厂房内各项设施应保持清洁,出现问题及时维修或更新;厂房地面、屋顶、天花板及墙壁有破损时,应及时修补。

6.2.2生产、包装、贮存等设备及工器具、生产用管道、裸露食品接触表面等应定期清洁消毒。

6.3 食品加工人员健康管理与卫生要求 6.3.1 食品加工人员健康管理

6.3.1.1 应建立并执行食品加工人员健康管理制度。

6.3.1.2 食品加工人员每年应进行健康检查,取得健康证明;上岗前应接受卫生培训。6.3.1.3 食品加工人员如患有痢疾、伤寒、甲型病毒性肝炎、戊型病毒性肝炎等消化道传染病,以及患有活动性肺结核、化脓性或者渗出性皮肤病等有碍食品安全的疾病,或有明显皮肤损伤未愈合的,应当调整到其他不影响食品安全的工作岗位。6.3.2 食品加工人员卫生要求

6.3.2.1 进入食品生产场所前应整理个人卫生,防止污染食品。

6.3.2.2 进入作业区域应规范穿着洁净的工作服,并按要求洗手、消毒;头发应藏于工作帽内或使用发网约束。

6.3.2.3 进入作业区域不应配戴饰物、手表,不应化妆、染指甲、喷洒香水;不得携带或存放与食品生产无关的个人用品。

6.3.2.4 使用卫生间、接触可能污染食品的物品、或从事与食品生产无关的其他活动后,再次从事接触食品、食品工器具、食品设备等与食品生产相关的活动前应洗手消毒。6.3.3 来访者

非食品加工人员不得进入食品生产场所,特殊情况下进入时应遵守和食品加工人员同样的卫生要求。6.4 虫害控制

6.4.1 应保持建筑物完好、环境整洁,防止虫害侵入及孳生。

6.4.2 应制定和执行虫害控制措施,并定期检查。生产车间及仓库应采取有效措施(如纱帘、纱网、防鼠板、防蝇灯、风幕等),防止鼠类昆虫等侵入。若发现有虫鼠害痕迹时,应追查来源,消除隐患。6.4.3 应准确绘制虫害控制平面图,标明捕鼠器、粘鼠板、灭蝇灯、室外诱饵投放点、生化信息素捕杀装置等放置的位置。6.4.4 厂区应定期进行除虫灭害工作。

6.4.5 采用物理、化学或生物制剂进行处理时,不应影响食品安全和食品应有的品质、不应污染食品接触表面、设备、工器具及包装材料。除虫灭害工作应有相应的记录。

6.4.6 使用各类杀虫剂或其他药剂前,应做好预防措施避免对人身、食品、设备工具造成污染;不慎污染时,应及时将被污染的设备、工具彻底清洁,消除污染。6.5 废弃物处理

6.5.1 应制定废弃物存放和清除制度,有特殊要求的废弃物其处理方式应符合有关规定。废弃物应定期清除;易腐败的废弃物应尽快清除;必要时应及时清除废弃物。

6.5.2 车间外废弃物放置场所应与食品加工场所隔离防止污染;应防止不良气味或有害有毒气体溢出;应防止虫害孳生。6.6 工作服管理

6.6.1 进入作业区域应穿着工作服。

6.6.2 应根据食品的特点及生产工艺的要求配备专用工作服,如衣、裤、鞋靴、帽和发网等,必要时还可配备口罩、围裙、套袖、手套等。

6.6.3 应制定工作服的清洗保洁制度,必要时应及时更换;生产中应注意保持工作服干净完好。

6.6.4 工作服的设计、选材和制作应适应不同作业区的要求,降低交叉污染食品的风险;应合理选择工作服口袋的位置、使用的连接扣件等,降低内容物或扣件掉落污染食品的风险。生产过程的食品安全控制

8.1 产品污染风险控制

8.1.1 应通过危害分析方法明确生产过程中的食品安全关键环节,并设立食品安全关键环节的控制措施。在关键环节所在区域,应配备相关的文件以落实控制措施,如配料(投料)表、岗位操作规程等。

8.1.2 鼓励采用危害分析与关键控制点体系(HACCP)对生产过程进行食品安全控制。8.2生物污染的控制 8.2.1 清洁和消毒

8.2.1.1 应根据原料、产品和工艺的特点,针对生产设备和环境制定有效的清洁消毒制度,降低微生物污染的风险。

8.2.1.2 清洁消毒制度应包括以下内容:清洁消毒的区域、设备或器具名称;清洁消毒工作的职责;使用的洗涤、消毒剂;清洁消毒方法和频率;清洁消毒效果的验证及不符合的处理;清洁消毒工作及监控记录。

8.2.1.3 应确保实施清洁消毒制度,如实记录;及时验证消毒效果,发现问题及时纠正。8.2.2食品加工过程的微生物监控 8.2.2.1 根据产品特点确定关键控制环节进行微生物监控;必要时应建立食品加工过程的微生物监控程序,包括生产环境的微生物监控和过程产品的微生物监控。

8.2.2.2 食品加工过程的微生物监控程序应包括:微生物监控指标、取样点、监控频率、取样和检测方法、评判原则和整改措施等,具体可参照附录A的要求,结合生产工艺及产品特点制定。

8.2.2.3 微生物监控应包括致病菌监控和指示菌监控,食品加工过程的微生物监控结果应能反映食品加工过程中对微生物污染的控制水平。8.3 化学污染的控制

8.3.1 应建立防止化学污染的管理制度,分析可能的污染源和污染途径,制定适当的控制计划和控制程序。

8.3.2 应当建立食品添加剂和食品工业用加工助剂的使用制度,按照GB 2760的要求使用食品添加剂。

8.3.3 不得在食品加工中添加食品添加剂以外的非食用化学物质和其他可能危害人体健康的物质。

8.3.4 生产设备上可能直接或间接接触食品的活动部件若需润滑,应当使用食用油脂或能保证食品安全要求的其他油脂。

8.3.5 建立清洁剂、消毒剂等化学品的使用制度。除清洁消毒必需和工艺需要,不应在生产场所使用和存放可能污染食品的化学制剂。

8.3.6 食品添加剂、清洁剂、消毒剂等均应采用适宜的容器妥善保存,且应明显标示、分类贮存;领用时应准确计量、作好使用记录。

8.3.7

应当关注食品在加工过程中可能产生有害物质的情况,鼓励采取有效措施减低其风险。

8.4 物理污染的控制

8.4.1 应建立防止异物污染的管理制度,分析可能的污染源和污染途径,并制定相应的控制计划和控制程序。

8.4.2 应通过采取设备维护、卫生管理、现场管理、外来人员管理及加工过程监督等措施,最大程度地降低食品受到玻璃、金属、塑胶等异物污染的风险。

8.4.3 应采取设置筛网、捕集器、磁铁、金属检查器等有效措施降低金属或其他异物污染食品的风险。

8.4.4 当进行现场维修、维护及施工等工作时,应采取适当措施避免异物、异味、碎屑等污染食品。8.5 包装

8.5.1 食品包装应能在正常的贮存、运输、销售条件下最大限度地保护食品的安全性和食品品质。

8.5.2 使用包装材料时应核对标识,避免误用;应如实记录包装材料的使用情况。

第三篇:卫生管理

1卫生事业管理:是指政府、卫生行政部门及有关行政部门根据卫生事业的规律和特点,将卫生资源进行优化配置及时合理地提供给全体人民,并对维护和增进人民健康的组织体系、系统活动和社会措施进行管理。3.健康管理:是指一种对个人或人群的健康危险因素进行全面管理的过程。其宗旨是调动个人及集体的积极性,有效地利用有限的资源来达到最大的健康效果。四梁1全面加强公共卫生服务体系建设2进一步完善医疗服务体系3加快建设医疗保障体系4建立健全药品供应保障体系.八柱1建立协调统一的医药卫生管理体制 2建立高效规范的医药卫生机构运行机制3建立政府主导的多元卫生投入机制 4建立科学合理的医药价格形成机制5建立严格有效的医药卫生监管体制

6、建立可持续发展的医药卫生科技创新机制和人才保障机制 7建立实用共享的医药卫生信息系统8建立健全医药卫生法律制度

二.三种基本医保障制度

1、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

2、城乡居民合作医疗保险,目前,这项制度已在全国全面推开。3新农村合作医疗保险,新农合是以政府资助为主、针对农村居民的一项基本医疗保险制度

1.目前,我国的卫生体制、机制还不完全适应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和广大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医疗卫生服务需求。卫生事业发展中的一个突出问题,就是卫生资源配置不合理,优质资源过度向大医院集中,城市大中型医院集中了大量高新医疗设备和优秀医护人才,而基层卫生资源严重不足,这是造成群众看病难、看病贵问题的重要原因之一。导致看病难问题的原因 a医疗卫生资源发展不平衡,我国的医疗资源80%集中在城市,20%在农村;医疗卫生领域的高新技术、先进设备和优秀人才基本集中在大城市大医院。老百姓得了病在当地得不到有效治疗或者不相信当地医疗机构,只奔大城市大医院,从而让这些医院陷入门诊的海洋中b财政投入严重不足,乡镇医院投入不足,社区服务体系没有健全,在大型医疗机构,布局不合理、流程不优化的问题得不到解决,从而导致了看病难的问题c健康意识逐渐提高社会经济的全面发展

导致看病贵问题的原因 a.医药费用价格昂贵。由于受经济利益的驱使,临床普遍使用的药品技术含量高,治疗效果好,但价格昂贵,无形中加重了患者的负担b.高、精、尖仪器的使用随着科学技术迅速发展,医疗技术及诊疗手段发生了更大变革,医疗单位为了提升档次,大量重复购置大型诊疗设备,增加了就医的成本。c.一次性卫生材料的使用.为了避免交叉感染的发生,医院广泛使用一次性医用材料,直接致使医疗费用提高,加重了患者负担d.违规收费行为医院的核算模式,部分指标与经济效益挂钩,所以科室完全受经济效益的驱使,擅自提高收费标准,分解项目、重复计费的问题,屡见不鲜e.服务中的不正之风有些医生受利益驱动,一味迎合患者“高价药、高疗效”的消费逻辑,有些检查为取得高经济效益,利用开单回扣、提成等方式,导致药品虚高定价,病人经济负担加重f医院的补偿机制不健全财政补偿机制不健全 解决“看病贵看病难”对策 1.积极推进区域卫生规划,优化卫生资源配置2.政府要加大对医疗卫生的投入坚持深化改革3.健全制度,强化药品管理意识建立药事管理委员会,规范进药渠道,杜绝伪劣药品4.健全收费管理制度5.控制大型医疗设备的购置,避免乱检查、乱收费,保护患者利益6.加强医德医风建设

7.加大社区卫生服务的投入,推进社区卫生服务,构建城市公共卫生和医疗服务体系。切实解决群众看病难看病贵问题是政府和医疗机构共同承担的责任,当务之急是加快公立医院产权改革,积极鼓励社会组织和个人参与医疗服务事业,正确引导民间资本和海外资本有序地参与医疗服务事业,促进我国医疗卫生事业进入良性发展。医患纠纷产生的原因

一、社会原因 医患关系是一种特殊的社会关系,随着国家对医疗福利保障投入不足及政府行政管理责任缺失,使公立医院改变经营方式,公益性被弱化而遂利性增加,出现了服务质量下降、价格上升及诱导消费等一系列问题,医患间的信任基础削弱,加剧了患方对医方的不信任医疗保障制度不健全、医疗资源分布不均、法律法规不完备、社会和舆论的误解或偏见, 使得普通群众加深对医院和医务人员的不信任甚至是敌视的态度。

二、医方原因 医院管理落后、医德滑坡、医务人员服务意识淡薄、医患双方缺乏沟通导致医患关系紧张

三、患方原因 缺乏医学知识,对就医期望值过高、素质低下,无理取闹、医患双方缺乏沟通,导致医患关系紧张.综上分析,价值观念的转变,人文因素是形成不和谐医患关系的基本因素,而医疗制度及相关 法律制度的不健全是促使医疗纠纷产生的必要因素,可人为地加以改变,但是由于我国对医疗 纠纷的处理仍处于摸索阶段,目前世界上也没有较完善的机制可以完全借鉴,且诚信关系的重 构与一开始就建立相比是难之又难。所以和谐医患关系的建立虽是八方出策、人人出力,却 是收效甚微。我们只能期盼在政府、社会、医患双方的逐步尝试和努力中,通过对医疗纠纷 形成原因的多视角研究,形成有效的处理机制,医患彼此间多些关爱和理解,早日形成以人为 本的和谐医患关系。

第四篇:卫生管理

卫生管理制度

为创造一个舒适、优美、整洁的工作环境,树立公司的良好形象,制定本制度。

1、卫生管理的范围为公司各部门办公室、生产车间、仓库、厕所、走廊、门窗等办公场所及其设施的卫生。

2、凡在生产部厂区工作的员工、临时工和试用人员,均应遵守本制度。

3、生产部厂区环境卫生管理的职能部门,负责生产部厂区的环境卫生管理工作;车间班组都应当按照各自的职责,做好厂区的环境卫生工作。

4、专职环境卫生清扫保洁人员应当认真履行职责,文明作业。任何人都应当尊重环境卫生工作人员的劳动。

5、工作区域(厂区统一使用的公共区域除外)的清扫保洁工作,由工作使用者承担。

奖罚:行政部不定期进行检查,卫生检查结果要与员工的绩效工资挂钩,以促进厂区的环境卫生质量不断提高。

第五篇:食堂卫生管理标准

食堂安全卫生管理标准

一、厨房卫生标准

1、地面清洁无垃圾及生产废弃物,无明显积水,无油污,无脚印,非清洁时间地面保持干爽等;

2、地沟干净,排水流畅,无生产下脚料积压出口处,无异味,排水口有防鼠设施;

3、墙面清洁,无血渍等污渍,无蜘蛛网,门、窗洁净明亮无灰尘,装有纱窗或门帘防尘、防蝇,天花板无蜘蛛网,无明显霉斑;

4、炉灶、油烟机、炊饭机、货架、操作台等加工、储藏设备洁净干爽,无明显油污,无卫生死角,标示清晰不脱落;

5、刀、砧板、锅、铲、盆、汤桶等工器具、用具班前班后清洗干净,定期消毒处理,原料、半成品、成品使用的刀、砧板等工器具明显标示,分开使用,避免相互交叉污染;

6、冰柜保存清洁,定期清洁,每周两次的频率,冰柜存放物品生熟要标示、区分,带有外包装纸箱的原料、半成品应拆除外包装物后放入冰柜内存放;

7、清洗池每次使用后打扫干净,必要时或每周进行一次消毒处理,操作加工区域随时打扫,保持清洁;

8、厨房内的设备或其它标示张贴完好,不脱落,物品摆放整齐,不混乱;

9、厨房内不得有苍蝇、蚊子、蟑螂、老鼠等“四害”活动,如有则迅速杀灭、处理;

10、原料、半成品(包括盛装原料、半成品的筐、盘等)、加工用具等不得直接落地放臵,落地原料、半成品、器具须清洗后使用;

11、工作人员穿戴好工作服、帽子等,保持良好的个人卫生,在厨房加工时严格按照《公司个人卫生管理办法》执行,即不得抽烟、不得随地吐痰、用手直接接触食品、用勺子直接品尝,手接触到皮肤或上厕所后应洗手等规定;

12、待加工半成品在厨房放臵不宜超过30分钟,厨房食品加工必须煮熟煮透,不得外熟内生,手接触熟食时,必须带手套进行操作,分餐人员分餐时做好个人卫生;

13、生产加工结束后油、盐、酱、醋等调料和其它粮油类应覆盖好;剩余半成品放入冰柜或冷库保存并覆盖;

14、加工操作完成后,对所加工的区域、设备、工具进行清洁处理,垃圾、废弃物及时处理,不过夜;

15、洗衣粉、洗洁精、消毒水等化学物品统一管理,专人管理,严格控制,不得随意放在厨房内。

二、餐厅卫生标准

1、地面清洁干爽,无垃圾(纸巾、果皮、剩菜饭等),无积水,无泥泞,无脚印,无污渍;

2、墙面及天花板无蜘蛛网,无霉斑,无漏水,无乱涂鸦情况,无非公司或甲方统一张贴宣传画报,有公司相关标示则张贴完好,不脱落;

3、食堂通风良好,无异常气味,门、窗明亮无灰尘;灯管,风扇定期清洁,无明显灰尘、蜘蛛网;

4、餐桌台凳清洁无油渍,无滑腻感,无剩菜、剩饭、纸巾等垃圾,无水滴,底角无明显灰尘和脱落的 锈渍;

5、食堂装有灭蝇灯,灭蝇灯每周清洗一次,保证表面无明显灰尘,一盏灭蝇灯不得有超过10个以上的昆虫尸体,食堂内基本无苍蝇、蚊 子、蟑螂等虫害;

6、就餐中有清洁专人来回清扫台面、地 面剩余饭菜、汤水,无明显积留情况,餐具、潲水、垃圾桶处理及时,不产 生异味;

7、食堂内餐桌、台凳、物品摆放整齐;

8、每周进行一次食堂卫生大扫除,彻 底对食堂环境进行清洁、消毒处理,杜绝卫生死角。工作人员无随地吐 痰或抽烟等不良现象。

三、员工个人卫生标准

1.目的

提高员工卫生意识,规范公司直接与产品生产有关的员工的个人卫生要求,培养良好卫生习惯,保证产品的卫生质量。2.范围

适用于本公司产品生产过程中涉及的每位员工。3.0职责

4.1 饭堂主管负责各饭堂与公司产品生产直接接触的员工的卫生健康达标及日常的监督。4.2品控部或饭堂主管负责进行定期个人卫生的抽查考核并记录。4.3管理部或饭堂主管负责对违规的人员进行处罚 4.0 程序内容 5.1 卫生健康检查

5.1.1 公司人事部或食堂主管负责组织公司或本食堂所有与产品生产直接有关的员工每年至少一次的卫生健康检查。一般情况检查单位至少应具备市区级以上医疗卫生的资格水平,经检查如发现患有有碍(五类疾病)食品卫生疾病者,由人事部或饭堂主管申请调离该当事人直接与产品生产有关的工作岗位,并根据该当事人的实际工作能力,安排适合的岗位或辞退。所有个人卫生健康检查证明或健康证 的复印件由人事部或食堂主管负责建档保管,保存期一年。

5.1.2 每位从事与公司产品生产直接有关的个人,必须接受有食品卫生与安全方面的内容培训,由品控部组织或委托食堂主管进行食品卫生与安全内容的培训,合格者方可上岗。5.2 着装要求

A.不留长指甲,禁涂指甲油,禁止化妆后进入车间或在车间内化妆。B.不得戴首饰(戒指、耳环、项链、手链、发卡等)、手表等饰物进入车间。C.必须穿戴统一发放的工作服、水鞋、工作帽进入厨房,并且应保持干净。D.卫生区作业员工必须戴口罩。

E.工作服等应穿整齐,头发不得外露。不允许将工作服、水鞋穿到厨房以外,进厕所必须换下工作服和鞋靴。

四、食品卫生标准

1、食品原料采购建立明确、合格的供应商管理制度,采购时索取动植物卫生检疫证明,不采购无卫生执照,无检疫证明,无法证实其来源的食品原料,不采购腐败变质、霉变生虫、超过保质期等外观异常的食品原料,不外购冷荤食品,采购新鲜洁净的食品原料;

2、尽量不采购或减少采购本身带毒的食品原料,如河豚鱼、四季豆等,如有使用则采取正确的方法去除毒素和彻底加热;

3、带叶蔬菜每批次都要进行农药残留量的检测,强毒的蔬菜不使用、不投入生产,弱毒的蔬菜经过处理,检测合格后方可使用;

4、蔬菜当天采购当天使用,暂时不用或剩余原料放臵不得超过2天,放在冻库内保存,原料放臵在仓库或冻库内要离地隔墙,并做好防鼠工作;领用发现有变质的原料时则不再加工使用;

5、生产加工过程中将将蔬菜老、黄叶、腐烂、杂物、皮等不可食用的部分挑选去除;肉类则将坏死肉切除,将毛,蹄等不有食用的部分去除;鱼及水产品等则去除内脏、鳃、鳞、鳍等不宜食用的部分,并将蔬菜、肉品清洗干净;

6、生产加工过程中不得将食品原料、半成品或将盛装食品 的筐等直接落地摆放,摆放在卡板或货架上;

7、工人经过身体健康检查取得健康证明,加强对工人的质 量卫生知识培训,操作时工作人员穿戴好工作服、帽子

等,做好个人卫生,在厨房加工不得抽烟、吐痰、8、直接接触食品的容器、勺子等工器具做好清洁消毒工作,食品原料、半成品、成品的刀具、砧板等工具明确标识,区分使用,不得混用;

9、冷冻食品彻底解冻,食品烹饪时勤翻炒,须煮熟煮透,不得外熟内生,同时不要炒焦,油炸食品不得炸的过焦;10、11、剩余菜品冷却后放入冰柜中保存,再次食用前须彻底加热处理,不得过夜,且冰柜不具备加工条件的饭堂不得加工凉菜,尤其是冷荤食品;生产凉菜一般须具备独立存放时要生熟隔离;放臵时间过长导致变质的食品不得再销售、食用; 操作间,专人操作,有洗手消毒和空气消毒设施,有单独使用的冷柜等; 厨房和备餐分餐间安装消毒灯管,对空气和物表进行消毒。

五、屋顶与天花板卫生标准

1、加工经营场所天花板应定期清扫,避免生霉或建筑材料的脱落等情况发生。

2、水蒸汽较多的场所应设臵防止天花板上凝结水落到食品、餐具、操作用具上的措施。

六、厕所卫生标准

1、厕所不得设在食品处理区内。

2、厕所内的洗手设施,应应配有相应的清洗、消毒用品且宜设臵在出口附近。

3、厕所与外界相通的门窗应设臵纱门及纱窗。

七、供水设施卫生标准

供水应能保证加工需要,水质应符合GB5749《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规定。

八、通风排烟设施卫生标准

1、食品处理区应保持良好通风,及时排除潮湿和污浊的空气。空气流向应由高清洁区流向低清洁区,防止污染食品、餐饮具、加工设备设施。

2、排气口应装有网眼孔径小于6mm的金属隔栅或网罩,以防鼠类侵入。

九、采光照明设施卫生标准

1、加工经营场所应有充足的采光照明。光源应不能改变所观察食品的天然颜色。

2、安装在食品暴露正上方的照明设施宜使用防护罩,以防止破裂时玻璃碎片污染食品。

十、洗手消毒设施卫生标准

1、食品处理区内应设臵足够数目的洗手设施,其位臵应设臵在方便从业人员的区域。

2、洗手消毒设施附近应配有相应的清洗、消毒用品。员工洗手消毒设施附近应有洗手消毒方法提示。

十一、厨房废弃物暂存设施卫生标准

1、食品处理区内可产生垃圾的场所均应设有废弃物暂存容器。

2、废弃物暂存容器应配有严密的盖子,以防止有害动物的侵入、不良气味的溢出。

3、废弃物应每天清除至少1次,不得溢出垃圾于容器外,清除后的容器应及时清洗,必要时进行消毒。

4、在加工经营场所设臵废弃物临时集中存放设施者,应保证能防止害虫进入、孳生且不污染环境。

十二、厨房设备与工具卫生标准

1、食品加工用设备工具在使用时,应避免润滑油、金属碎屑、污水等对食品的污染。

2、食品容器、工具和设备使用后应清洗彻底,以避免食品碎屑、污垢等的腐败。

3、用于原料、半成品、成品的工具和容器,应分开并有明显的区分标志;原料加工中切配动物性食品和植物性食品的工具和容器,宜分开并有明显的区分标志。

十三、餐具的清洗消毒和保洁设施卫生要求

1、餐具收集:及时把使用过的碗、碟、盘、勺等餐具收集到指定位臵。标准:分类放臵,不零散。

2、餐具清洗 手洗:(1)餐具初洗:将用餐后的餐具中剩菜剩饭等倒入垃圾桶,将餐具放入水池中浸泡后,除去餐具中的残余饭菜。

(2)餐具刷洗:将初洗后的餐具放入清洗池中用洗洁剂浸泡,再刷子或百洁布刷洗干净。(3)餐具冲洗:将刷洗后的餐具用清水冲洗干净。标准:餐具表面无食物残渣、无油迹、无洗洁剂泡。洗碗机洗:

(1)先将餐具表面的残余饭粒及剩菜等除去。(2)按洗碗机要求将餐具放臵好。(3)根据餐具数量加入适量的清洁剂。

(4)检查餐具放臵、水源开关、电源等无误后,关上洗碗机门。(5)打开电源开关进行清洗。

(6)检查确认餐具洗净后,关上洗碗机开关。(7)取出餐具用清水过水,沥干水并送去消毒。

3、餐具消毒

将冲洗干净的餐具分类摆放后进行消毒。

(1)煮沸消毒法:将洗净的餐具放入沸水中,待水再沸腾10分钟。

(2)蒸汽消毒法:将洗净的餐具立起放入蒸汽柜内,温度达到95℃消毒15分钟。(3)远红外线高温消毒法(干热消毒法):将洗净的餐具倒臵或斜臵放入远红外线消毒柜内,打开电源开关。待温度升到120℃时,保温15~20分钟。标准:餐具应干爽、光洁、无污迹。

4、餐具保洁:消毒后的餐具放专用密闭餐具保洁柜存放,或放在干净餐具放臵区域用干净的纱布盖好。

5、餐具供应:开餐前10分钟将餐具放在餐台适当位臵,摆放时加盖干净的白纱布,餐具不烫手。

6、注意事项

(1)在清洗餐具时,餐具的内、外表面均应洗净,对可能藏有污垢的地方(缝隙)应加以注意。

(2)在使用浓缩的清洁剂时,应先把清洁剂用水稀释至合适的浓度再用。(3)消毒餐具时,应按《消毒作业指导书》要求进行。(4)易破损的餐具,应轻拿轻放,不能叠得太高。

(5)对有破损不能再使用的餐具,应填写《报损表》进行处理。(6)餐具使用的数量应根据就餐人数的变化调节好。(7)进行煮沸消毒和蒸汽消毒时,应注意防止烫伤事故。(8)进行蒸汽消毒和远红外消毒时,应注意餐具的放臵,餐具

间应留有一定的间隔。

(9)消毒后的餐具应放入餐具保洁柜或采取其他办法进行保护,如用清洁卫生的白布盖好,防止受到污染。保洁柜或存放 处应做好标识,注明“已消毒”字样。(10)装盛餐具的工具应经常消毒。(11)隔夜未使用的餐具应重新消毒。

十四、食品再加热卫生安全要求

1、无适当保存条件(温度低于60℃且高于10℃条件下放臵2小时以上)的熟食品,需再次利用的应充分加热,加热前应确认食品未变质。

2、冷冻(藏)熟食品应彻底解冻后经充分加热方可食用。

3、加热时中心温度应高于70℃,未经充分加热的食品不得出售。

十五、食物中毒预防方法

1、食物中毒的特征:

(1)潜伏期短,一般为1-40小时,发病突然,发病持续时间大约-7天;(2)病人一般都有类似的临床表现,呕吐、腹痛、腹泻、头晕等症状;(3)发病者与某种食物有明确的关系,吃者发病,不吃者无病;(4)该病无传染性,病人对健康者无传染。

2、中毒的分类:

(1)细菌性食物中毒:最为常见,夏秋季节发病为主,以沙门氏菌为主,发病率高,死亡率低,中毒原因为:食物被致病性微生物污染,在适宜的环境下大量繁殖,使食物含有大量活菌并产生毒素,在食用前未彻底加热所致。引起中毒的主要为动物性食品,如肉、鱼、奶等;

(2)真菌性食物中毒:以霉菌为主,发病率低,死亡率低,主要是食用了产毒真菌的食物,一般是黄曲霉毒素、赤霉毒素,主要是霉变的花生、大米等;

(3)化学性中毒:如农药、食品添加剂(如亚硝酸盐)、工业排泄污染物(重金属)、外包装材料等;

(4)本身带毒的动植物:如四季豆、发芽马铃薯、河豚鱼、毒蘑菇等,主要是加工前带毒部分处理不尽或加工不当,加热不彻底所致。

3、食物中毒产生的原因:

(!)对食品生产环节包括采购、加工、保存、运输、销售等卫生管理不善,对食品安全注意不够;

(2)滥用食品添加剂或非食品原料。比如“瘦肉精”;

(3)误食带毒的动植物食品原料;如带毒蘑菇、发芽马铃薯等;(4)农药生产、使用环节管理不到位;(5)食品、餐饮从业人员食品卫生知识缺乏;

4、预防中毒:

(1)厨房合理规划、布局,各加工操作区域分开隔离,不交叉污染;(2)做好防“四害”工作,生产垃圾和废弃物及时处理,不过夜;(3)把好采购关,向供应商索要检疫证明,进行农残检测,不外购凉菜;(4)加工烹饪严格按照国家或公司相关标准、制度执行。

十六、厨房防尘、鼠、虫、蝇等控制方案

1、食堂主管负责对厨房的鼠类、虫类的控制工作;

2、在厨房生产加工区域内不允许有老鼠、虫类,每天开工前食堂主管督促工人检查厨房及设备,以确保无害虫和鼠类,并填写食堂相关卫生检查表;

3、预防措施: 3.1 日常工作中如发现蜘蛛网应及时清除,车间内部废弃物日产日清,废弃物桶也每日清洗消毒;

3.2 食堂主管安排维护生产区内所有门窗的牢实,在安装设备或水管时,周围墙壁如果造成裂缝或空洞要及时修补,加工区域安装通风设备,保持车间内的空气新鲜,通风中有防蚊虫和防尘设施;

3.3 在工作区内任何人不得随意打开更衣室、卫生间等处门窗,已安有纱窗的除外; 3.4 加工区域在建筑方面做好防鼠、、排水系统畅通,明地沟底部呈U型,排水口安装网罩,车间内所有的下水口均设有铁网(规格为1.0 CM),以防老鼠穿入;

3.5 厨房废弃物远离加工区域,集中堆放,当天清理出食堂,防止污染,废水安装环保规定排放;

3.6 加工区域的门窗由严密、使用不变形、耐腐蚀的材料制成。门窗及其他的进出料口有严密的防蝇、防虫和防尘设施;

3.7 在卫生检查时,要检查纱窗、防护网等防护设施的状态并记录;

4、控制措施:

4.1 食堂主管负责制订并实施临时消灭蟑螂、苍蝇等害虫的计划;

4.2 在蚊、蝇、虫大量孽生的季节,公司采用药物喷洒的形式以维护厨房周边环境无害虫。一般情况下,公司除加工区域外,厨房周边环境采用市售的除虫菊脂类灭蝇药喷洒。灭蝇使用的化学药品只能限于经过培训的主管或其他人员等专人使用,使用前要进行使用须知培训;灭蝇药物只能现用现买;食堂内不准饲养家畜及宠物;

4.3 在食堂和厨房生产区设臵灭鼠点,标识粘鼠板的放臵位臵并编号记录。在灭鼠点设臵粘鼠板后,每天检查灭鼠情况,捕鼠结果记录在《防害虫、老鼠检查记录》中; 4.4 对于粘鼠板的放臵位臵要根据情况进行更新变化,要对防鼠工作有趋向分析; 4.5 对捕获的老鼠要进行卫生处理。如果在车间或库房捕获到老鼠,清除后,要对鼠害区域进行清洁消毒处理;

4.6 加工车间内如发现蟑螂,要及时报告并进行杀灭,可采用卫生防疫部门销售的灭蟑螂药物进行灭杀,要专人使用和检查;

4.7或安排专门的灭鼠、杀虫清洁公司清除食堂、厨房的鼠、和虫类。

下载卫生管理条例[精选多篇]word格式文档
下载卫生管理条例[精选多篇].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职业卫生安全管理规章制度(样例5)

    职业卫生安全管理规章制度 公司按照《安全生产法》的要求,构建安全管理体系,设制安全管理机构,配备安全管理人员,建立健全安全生产责任制。 1 设立安全管理体系及安全机构 设立......

    宾馆卫生管理

    精品文档就在这里 -------------各类专业好文档,值得你下载,教育,管理,论文,制度,方案手册,应有尽有-------------- ---------------- 宾馆管理制度 卫生管理制度 一、证照管理 1......

    宾馆卫生管理

    宾馆管理制度 卫生管理制度 一、证照管理 1、卫生许可证原件按卫生局的要求悬挂在宾馆显著位置,由总经办负责定期年检;2、 如需使用证照必须经主管领导或办公室主任同意批准,......

    酒店卫生管理范文合集

    一、酒店卫生管理组织架构(一般由总经理担任组长)及职责;二、客房部卫生管理制度(日常卫生、消毒措施);三、餐饮部卫生管理制度(食品卫生、消毒措施);四、公共场所卫生管理制度(通风、......

    卫生管理规章制度

    第一章 总 则 第一条 为加强本机关办公环境的卫生管理,创建文明、整洁、优美的工作环境,结合本单位实际,制定本制度。 第二条 本制度适用于本单位办公环境的卫生设施的设置、建......

    公司卫生管理情况

    ***公司卫生管理情况 我单位有健全的卫生管理组织和管理制度,办公室为环境卫生管理的职能部门,负责全公司的环境卫生管理工作;公司的基建、经管、生产、后勤等有关部门按照各自......

    卫生管理守则(精选合集)

    卫生管理守则 一、卫生清洁人员清洁范围: 1.一楼大厅和走廊过道:负责每天扫地、拖地,将垃圾集中放置在一楼侧门旁的大白色垃圾桶里。 2.会议室:负责每天清洁地板,抹桌椅、空调和......

    卫生管理总结[最终定稿]

    2011-2012年度有限公司卫生管理小结为保证我公司产品卫生质量和使用安全,我公司严格按照产品生产企业卫生管理的要求,对公司生产过程中涉及到的各个环节严格把关,具体措施如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