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党诞生的故事有感

时间:2019-05-14 06:19:55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读党诞生的故事有感》,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读党诞生的故事有感》。

第一篇:读党诞生的故事有感

读党诞生的故事有感

丰县首羡镇和集小学 四(1)班 李璐琦

在那个还不曾久远的年代,就有这样一群人,在暗无天日的独裁下为了中国的前途和饱受苦难的中国人民谋求幸福而矢志不渝的奋斗着。他们,最坚毅的一群人——伟大的中国共产党员就是在那段苦涩的历史中展现着他们的爱国热情。

1921年7月23日,在上海法租界内,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秘密的举行。在大会上,党员们各抒己见,开诚布公,相互交流经验。于是,党的声音开始在这间屋子里响起。逐渐,在他们热烈的讨论中,他们达成了共识,决心为共产主义事业献身到底,也制定了为之奋斗的目标,计划和党的政治纲领。然而,成功总有一些波澜。在他们讨论得全神贯注时。敌人的密探来了。眼看刚刚诞生的党可能就要被残暴的敌人扼杀在萌芽之中。这时就显现出共产党人的大智大勇。共产党人李汉俊镇定自若,巧妙回答,没有一丝纰漏,最后躲过了敌人的威胁。之后,我们极具革命警惕心的共产党员为了革命不遭受不必要的损失。立即离开了法租界。于是,中国共产党的诞生已成了历史的必然。在嘉兴的南湖上,党员们各自带着酒菜租了几条小船,名为游湖,实为商讨党的大事。一派谈笑风生中,几经风险的党员们在碧水荡漾的嘉兴南湖上进行了表决,成立了有组织有信仰的领导机构——中央局。于是,党的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胜利闭幕。从此,中国共产党走向了民主,独立,自由,和平的奋斗道路,前途也因此一片光明。

这是自爱国的“五四运动”之后,中国历史上又一次伟大的壮举,拉开了中国新民民主革命革命的序幕。中国共产党的诞生改变了中国任人蹂躏的命运。这是新中国的崛起。从此,在中国,帝国主义欺压的阴云逐渐在党的阳光下烟消云散。

尽管,党诞生的摇篮是用荆棘编成的,一路充满了坎坷,一路充满了崎岖。但是宝剑锋从磨砺出,党经受住了严峻的考验。只有这样,困难路上,方显党的坚强和她与生俱来的神圣使命的伟大。

同时,党的诞生,也诞生了像毛泽东,周恩来,董必武等一些为新中国做出卓越贡献的优秀共产党员。他们是党的护旗手,党前进的奋勇使者。值得我们赞扬与作为学习的楷模。我们看到,在那个没有真理与公平的黑暗社会,他们思想进步,能看到国家兴亡的的危险已经迫在眉睫。于是他们挺身而出,以兴邦安国为己任,同济一堂,共商国策。也许,他们早就知道,他们参加革命的时候,他们所忠于的党还很脆弱!主义与那些残暴的独裁主义者相悖离,可能还会遭到他们无情的报复。可他们,这群锐意进取,执着的共产党员总是坚持为理想,为党奋斗,从而置生死于度外。

镇定自若,视危险如无物正是他们的英雄本色。他们自从宣誓永远跟党走的一刻就不再脆弱。纵然没有钢枪,却有丰富的斗争经验作利刃与敌人斗智斗勇。对于敌人的密探,临危不惧,智慧转移,让狡猾的敌人捉不住一丝痕迹。不是懦弱,不是退却。因为他们心里知道,他们是革命的火种,不可轻易的熄灭。要留下来为新中国,为共产党,为人民的的希望而燃烧。赤子报国心,正是这些革命先驱的真面。

有了这些智勇双全的共产党员,中国的共产主义事业才进行的如此彻底,如此精彩。

第二篇:读《经典故事》有感

读《育儿经典故事》有感

兴园学校三(3)班喻晓家长

“十年树木,百年树人”足见培养人才之不易。但要成才,首先得成人。可见德育工作的重要性。我的孩子今年上小学三年级了。在小学三年的学习过程中,有了明显进步。不仅仅是学到了更多的文化知识,而且渐渐的在形成自己人生观和价值观。学校在德育方面已做了很多的工作,可真正的教育是“学校、社会、家庭”三位一体的。想一想,家长能做些什么呢?在我看来,德育要言传更要身教。言传,是告诉孩子什么可以做,什么不可以做;身教,是告诉孩子该怎么做。

一说到身教,我们就会不由地想起《岳母刺字》,《田(田稷)母拒金》,《陶(陶侃)母封鱼》,《寇母遗诗》这样的经典故事。有人会说,我们是普通人,该怎么做?

生活中处处都能潜移默化地进行德育教育。

我家在合肥市美丽的大蜀山脚下,所以经常带着小孩去爬山。在这里,鸟儿为我们歌唱,花儿向我们微笑,空气清新。在这里,一切的忧愁和烦恼都一扫而光。但随着登山游玩人数的增加,林子里各种生活垃圾慢慢变多了,和这美好的环境格格不入。于是,在一次登山之前,我偷偷的准备了装垃圾的大塑料袋。下山的时候走了一条“探险”的小路。目的是让小家伙能很自然地捡拾这眼前的生活垃圾。在这过程中,小家伙还和她妈妈比赛,看看谁的战果更大!这次爬山的她比任何一次都玩得高兴。看到被捡拾干净的羊肠小道,尽管弄了一身脏,脸像个大花猫,但孩子的笑容格外灿烂。孩子的周记中写到这件事,她写到了这样的一句话:“我们就是大蜀山的主人,作为主人要让大蜀山以最整洁、最美的姿态展现在所有游客的面前。”我很高兴,达到了我预期的教育目的。

公交车让座位的事,在孩子们的作文中,司空见惯。但作为家长,不因小事而不为,而是要以善小而为之。

一天下午,我带着她去超市购物。回来乘坐公交车。起初,我和女儿都有座位。到梦园小区的时候,上来的人更多了,车厢塞得满满的,像个装满馅的大饺子。这时候上来一位老奶奶,因为人多没空位子了。

我看见了,毫不犹豫地从座位上站起来,对老奶奶说:“阿姨,您坐吧!”老奶奶客气地对我说:“谢谢你!”女儿看在眼里,记在心里。随后,上来一位孕妇,女儿很有礼貌地将座位让了出去。

家长是孩子的一面镜子。当我们在埋怨孩子没有爱心,不讲礼貌,越来越自私时,也许我们大人们应该反思一下,我们是孩子什么样的榜样?多读书,多学习他人的育儿经验,言传身教:言传在前,身教以后,说更容易,做更难。让我们一起努力吧!

第三篇:党的诞生

党的诞生

中国共产党是马列主义与中国工人运动相结合的产物,是适应中国近代革命发展的需要而产生的。

1920年初,李大钊和陈独秀等人开始酝酿建党的问题。在法国留学的蔡和森则明确提出应该建立“中国共产党”。在共产国际代表的帮助下,上海、北京、武汉、广州、长沙、济南等地的先进知识分子,建立了党的早期组织。在法国和日本留学的青年学生,也成立了党的早期组织。

1921年7月23日,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在上海举行。参加会议的各地代表有:李达、李汉俊、张国焘、刘仁静、毛泽东、何叔衡、王尽美、邓恩铭、陈潭秋、董必武、周佛海、陈公博,包惠僧受陈独秀派遣参加了会议。他们代表着全国50多名党员。共产国际代表马林和尼科尔斯基列席了会议。在会议进行过程中,突然有法租界巡捕闯进了会场,会议被迫中断。于是,最后一天的会议,便转到了浙江嘉兴南湖的一艘游艇上举行。经过讨论,大会通过了中国共产党的第一个纲领和决议,并选举产生党的领导机构——中央局。

党的一大宣告了中国共产党的正式成立。

七月一日:中国共产党诞生纪念日

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于1921年7月23日召开,而党的诞生纪念日是7月1日。为什么两者的时间不一致呢?为什么7月1日成了党的诞生纪念日呢?

把7月1日作为党的诞生纪念日,是毛泽东于1938年5月提出来的。当时,毛泽东在《论持久战》一文中提出:“今年七月一日,是中国共产党建立十七周年纪念日。”这是中央领导同志第一次明确提出“七一”是党的诞生纪念日。

当时在延安的曾经参加过一大的党的创始人只有毛泽东、董必武两人。他们回忆一大是7月份召开的,但记不清楚确切的开会日期。因为缺乏档案材料,一时无法查证,所以就把7月1日确定为党的诞生纪念日。

“七一”作为党的诞生纪念日,最早见于中央文件是1941年6月。当时,中共中央发出《关于中国共产党诞生二十周年、抗日四周年纪念指示》。《指示》说:“今年七一是中共产生的二十周年,七七是中国抗日战争的四周年,各抗日根据地应分别召集会议,采取各种办法,举行纪念,并在各种刊物出特刊或特辑。”这是以中共中央名义作出的把“七一”作为党的诞生纪念日进行纪念的第一个文件。

党的一大开幕日期到20世纪70年代末才由党史工作者考证清楚,根据新发现的史料和考证成果,确定一大的召开日期是1921年7月23日。

虽然党的诞生纪念日并不是党的一大召开的具体日期,“七一”这个光辉的节日已经深深地铭刻在全党和全国各族人民的心中。它成为人们每年进行纪念的一个重要节日,也成为中国节日文化的一部分。

十月革命一声炮响,给中国送来了马克思主义——以往陈述中国共产党成立的思想基础,人们习惯于将眼光投向苏俄。

民国初年,中国掀起了近代政党政治的第一波浪潮。尤其是辛亥革命,催生了一批新事物,为即将到来的中国社会变革准备了物质、思想和人才基础,最重要的是,孕育了一批年轻的“新型知识分子”。他们在积贫积弱的中国,为争取民族独立、国家富强探求种种出路。

李大钊是其中之一。从信奉改良主义、资产阶级民主主义,到加入新文化运动阵营,李大钊的思想随着第一次世界大战和俄国革命逐渐演变。章百家说,李大钊发表《我的马克思主义观》,标志着马克思主义在中国进入比较系统的传播阶段。此后,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陡然加速,其影响迅速扩大,北京成为传播马克思主义的中心。

在上海,马克思主义学说传入更早。出版印刷业的发达,使上海成为思想舆论传播的重镇。“一部望平街的历史,便是现代中国报业史”,维新派、改良派、革命派……各类思想学说争相登场、展开论战。随着陈独秀的南下,上海迅速崛起成为宣传马克思主义的新中心。住在上海的李达、李汉俊、陈望道、施存统等留日归国学生,都热心马克思主义的研究和宣传。1920年4月,由陈望道翻译,陈独秀、李汉俊校译的《共产党宣言》,以“社会主义研究社”名义出版。

新型知识分子聚集和社会阶级结构变化,是现代意义政党出现的两个要素。“民族资产阶级的兴起、工人阶级的成长壮大,社会团体的勃兴,市民阶层的发展等,社会阶级结构的变化是能够发生人民群众广泛参与的政治运动的一个重要条件。”

五四运动后,陈独秀曾反省,“北方文化运动,其最可痛心,为北京市民之不能醒觉”,“仅有学界运动,其力实嫌薄弱”。上海的反应不同,五四运动发生几天后,工人、市民纷纷响应,掀起罢工。

陈独秀到上海后,有意识从发动知识分子转到针对工人开展宣传,李汉俊等人深入到工人中去宣传,他们先后发动成立了上海机器工会、上海印刷工会等,努力与工人打成一片。以新型知识分子为桥梁,将马克思主义与工人运动结合了起来。

政治空间中的“缝隙”

车水马龙的淮海路背后,南昌路100弄这条安静的小弄堂,晒着的衣服、停着的自行车,还有门房边自在生长的几盆花草,无不透出一股市井生活气息。这里曾是卧虎藏龙的环龙路渔阳里。100弄2号《新青年》编辑部旧址亦是中国共产党发起组建之地,此时黑色木门紧闭。站在门前,依稀能想象到,96年前,一位拎着箱子的中年男子风尘仆仆来到这里。他就是陈独秀。

五四运动中,陈独秀因散发传单被捕,被囚禁近百日。为免受军阀政府迫害,在李大钊护送下,他乘骡车辗转天津,由海路赶到上海。

为何意属上海?因为当时的上海“一市三治”,处于中国政权控制的边缘地带。租界事实上成为“国中之国”,无论清政府、北洋政府还是南京国民政府,都无法对租界实施直接的管辖权。熊月之将其称为城市管理中“一道特殊的缝隙”,“这道缝隙很小,但作用很大,影响很大”。

持不同政见者对此向来十分清楚。康有为遭清政府通缉,是在租界庇护下逃亡香港的;章太炎、邹容鼓吹推翻清政府,租界自行审理不予引渡,也只判了两三年。民国初年,不承认民国政权的前清遗老,也是在租界里拖着长辫子反对共和。

“只要不直接触动殖民主义者的利益,租界当局大体上采取不加管制的态度,对持不同政见者多予优容。”市委党史研究室吴海勇说。

上海五洋杂处的社会格局、包容开放的文化氛围,也与这道“缝隙”有关。从上海市档案馆馆藏资料可以看到,这座城市已经颇具现代感,大量餐厅、酒楼、报馆、公共花园,形成了许多市民参与的公共空间。最具代表性的是张园,这座“海上第一名园”曾吸引过孙中山、蔡元培、秋瑾、宋教仁等在此慷慨演说,在清末民初的上海扮演着“公共空间”的重要角色。张园虽在1918年改建成石库门房子,但这种公众参与、思想交汇的城市基因却保留了下来。

在陈独秀居住的老渔阳里那个由8幢小楼组成的“小区”里,就曾先后住过同盟会元老陈其美,民权人士杨杏佛,国民党元老叶楚伧,这也只有在租界才会有如此奇特的“气场”。

“在上海建党有最合适的土壤。”在吴海勇看来,北京的自由空间大抵局限在北京大学的“象牙塔”中。

在上海的这道“缝隙”中,陈独秀畅所欲言。他在上海将《新青年》逐步改造成宣传社会主义的喉舌,并将更多精力投入到创建无产阶级政党的社会活动中。

事实也印证了这种“缝隙”的判断。陈独秀在1921年10月、1922年8月,两次被法租界当局拘捕,理由都是宣传“过激主义”,经有关方面斡旋,分别罚洋100元、400元了事。第一次,他被关了22天,第二次被关了5天,出狱后照样在租界活动。

共产国际落下关键一子

“在中国共产党成立的背景中,苏俄和共产国际在中国的活动是推动中共早日成立的一个关键因素。”章百家说。

十月革命后,列宁领导的苏维埃政权成为国际共运的中心。借助一战后欧洲和世界各地出现的革命形势,为改变苏俄政权所处的极其困难的环境,列宁联合30多个国家的共产主义者于1919年3月发起成立了共产国际,也称第三国际。此后,在共产国际的帮助下,世界上各主要国家共产党纷纷成立。但不久,欧洲的革命浪潮趋于消退。列宁便越来越把注意力转向远东和中国,寄希望于那里的革命运动。

共产国际代表维经斯基,一个27岁的俄国青年,就是在这样的背景下来到上海。此前,他先去见了李大钊,经李大钊介绍,他到上海与陈独秀会晤。维经斯基此来还有个任务,就是考察能否在上海建立共产国际东亚书记处。

吴海勇认为,当时上海畅达的交通、通讯以及经济文化实力,已经形成很强的国际影响力,在上海布局,也是苏俄和共产国际落下的关键一子。

1920年4月的一天,陈独秀在老渔阳里寓所接待了维经斯基,后者向他提出了在中国建立共产党组织的建议。8月,上海的共产党早期组织在新青年编辑部成立,定名为“中国共产党”。维经斯基12月从上海启程回国。

半年后,共产国际代表马林来到上海,与他同行的还有共产国际远东局书记处派出的尼克尔斯基。他们建议召开党的全国代表大会,正式成立共产党,1921年7月23日,两人还参加了中共一大会议。

“过去对尼克尔斯基所知甚少。近年发现的资料显示,他是搞工人运动出身。”吴海勇说,足见共产国际对于上海这座城市产业工人密集这样的特质是有考量,并自觉加以利用的。

在共产国际帮助下,中国共产党在上海诞生了。正如毛泽东在《星星之火,可以燎原》中写道,“它是站在海岸遥望海中已经看得见桅杆尖头了的一只航船,它是立于高山之巅远看东方已见光芒四射喷薄欲出的一轮朝日,它是躁动于母腹中的快要成熟了的一个婴儿。”(记者 傅贤伟 张骏)

第四篇:读《公民的诞生》有感

读《公民的诞生》有感

——第一幼儿园园长 温颖

《公民的诞生》以公民教育为主线,全面论述培养真正公民所进行的智能教育、文化知识教育、体育、道德教育、情感教育、美感教育以及劳动教育。什么是真正的公民?作者在本书中用了大篇幅阐述他的观点,那就是:真正的公民就是全面和谐发展的人、社会进步的积极参与者,其核心就是人的道德的形成。通过阅读并结合这些年来的教育实践,我认为公民诞生的过程就是立德树人的过程,也就是良好道德的形成过程。作为一名幼儿教育的管理者,我认为应该从以下三方面来理解和践行:

一、责任感是良好道德形成的前提

作为一个真正意义上的公民,必须是一个有责任感的人,因此,培养责任感是公民教育的前提。苏霍姆林斯基非常注重学生责任心的培养,他引导孩子们对自己种植的果园负责、对教室的卫生负责、对自己的学业成绩负责等等,他的理念就是从小事做起,是培养责任感的最有效途径。只有小事做好了,才能上升到对社会、对祖国、对人民的负责。这与南怀瑾先生提出教育要从“洒扫应对”做起的观点是统一的。著名教育家叶圣陶也说“教育就是培养习惯”。一个人养成了好的行为习惯之后,他的那些自觉行为会渐渐内化成为品德,并在学习、做人、做事方面表现出来,逐渐形成健康的人格,这就是教育的本质。《幼儿园工作规程》中也强调“ 幼儿园的品德教育应当以培养良好行为习惯为主”因此,我们特别注重一日活动的安排,从点滴入手,随机进行,坚持不懈地培养幼儿良好习惯。一是注重培养良好的生活习惯。生活是人生的第一课,也是最基本的课程,生活习惯的好坏,不仅影响幼儿的身心健康,而且也是幼儿核心素养的体现。它包括饮食、起居、排便、卫生等习惯,做到按时睡眠、起床、安静睡眠并有正确的睡姿,不挑食、不偏食、细嚼慢咽,饭前便后正确洗手、早晚刷牙,饭后漱口等。甚至适当为孩子立规矩,如:玩具玩完后必须放回原处,逐渐养成自己的东西自己整理和爱清洁,讲卫生,有条理的好习惯。二是注重培养良好的文明礼貌习惯。礼貌看起来是种外在行为的表现,实际上它反映着人的内心修养,体现一个人自尊和尊重他人的意识。所以要教育幼儿学习使用文明礼貌用语,如“您好”“请”“谢谢”“对不起”“请原谅”。同时,要注意培养幼儿的文明举止,见人要热情打招呼,别人问话要先学会倾听,并有礼貌地回答等。三是注重培养良好的公德习惯。养成良好的公德习惯,幼儿才能和别人友好相处,积极追求美好的事物,自觉遵守社会行为规范,主要包括:尊敬关爱长辈,不随地大小便、不损坏花草、树木、爱护公共财物,遵守交通规则等等。

这些在成人听起来事儿真是太小了,然而就是这些小事,又有多少成人能够做到?小事面前见责任,责任感的培养只能从小事做起。

二、劳动是良好道德形成的源泉

苏霍姆林斯基认为,人之所以在道德上会犯错,很大原因在于游手好闲,无事可做。人类的劳动是一种创造性的活动,在劳动实践中,学生通过自己动手培育出了自己的劳动成果,这会使学生产生自豪感,激发崇高的精神。从这个角度说,劳动就是道德形成的源泉。随着阅读本书,越来越深刻地体会到劳动教育的价值。我们幼儿园更应提倡劳动教育,让孩子做些力所能及的事情,让孩子学会摆放物品、收拾桌椅、清扫地面、种植蔬菜、饲养小动物等等,让孩子们在操作过程中学会清洁、学会节俭、学会珍惜、学会自信、学会感恩等等,可见,劳动教育多么珍贵,它是良好道德形成的源泉。

三、心灵是良好道德形成的关键

道德教育的基础是道德信念,如何坚定道德信念,苏霍姆林斯基认为就是培育心灵。如何培育少年的心灵,在少年的心灵中培植起对于做坏事的免疫力?我认为:一是了解少年的心灵。只有成为少年儿童的知心人,才能真正了解他们。二是走进少年的心灵,用心灵塑造心灵。“教育就是一棵树摇动一棵树,一朵云推动一朵云,一个灵魂唤醒另一个灵魂”。用心灵塑造心灵,需要用生动的话语、鲜明的形象等努力去触及孩子的思想深处,从而引发心灵的震颤和思想共鸣。尤其是我们幼儿教育,更需要教师勤于学习,真正了解幼儿年龄特点;善于观察,解读幼儿行为;深入思考,走进幼儿心灵。

苏霍姆林斯基所讲的“公民的诞生”就是我们的教育目标: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从责任感教育、劳动教育、心灵教育做起,定会收获真正的公民。

第五篇:读《党在我心中》有感

读《党在我心中》有感

温一小三(3)班郑 婕

今天,我一口气读完了《党在我心中》这本书。合上书后,我的心情久久不能平静,我为书中的一个个共产党员的英雄事迹所感动着。

三十六岁的方志敏,在狱中极其艰苦的条件下,写了《可爱的中国》、《清贫》等文稿;赵一曼面对日本宪兵十几种酷刑的轮番折磨,还是没有改变自己的革命信念;黄继光在战役中用自己的胸膛,堵住了敌人的枪眼;焦裕禄用自己的实际行动,塑造了一个共产党员和优秀县委书记的光辉形象;蔡永祥用自己的忠诚和年轻的生命谱写了一曲壮歌。是他们,在平凡岗位上书写了伟大和永恒…… 革命先辈们在极其恶劣的条件下,凭着坚强的意志,凭着对人民的忠诚,他们做出了匪夷所思的成就,让我敬佩不已,同时也羞愧不已。与他们相比,我们今天的生活条件实在是太好了:吃得饱,穿得好,过着公主般的生活,是父母的掌上明珠,是爷爷奶奶的小宝贝,无忧无虑。但碰到一点点困难,就会低头,希望能借助别人的力量去完成,受了一点点委屈就乱发脾气。看了他们的故事,我为自己的行为而脸红,今后我要以他们为榜样,改正自己的缺点,努力学习,争取优秀的成绩,做共产主义事业的接班人,接过他们手中的火炬,为祖国的强大时刻准备着。

点评:本文的小作者不但写出来自己看书的心得,还能把自己与前辈相比,看到自己的缺点,知道自己该努力的方向。写得真实感人,条理清楚,语言朴实。

指导老师:郭鸿慧

下载读党诞生的故事有感word格式文档
下载读党诞生的故事有感.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读《党在我心中》有感

    读《党在我心中》有感 今天,我读了《党在我心中》这本书后深深的震撼了。我明白现在的和平生活和经济的发展都是有辛勤的劳动和鲜血换来的。其中,令我记忆最深刻的是人民的勤......

    党在我心中——读《红军长征的故事》有感

    党在我心中——读《红军长征的故事》有感 红军长征的故事是多么震撼人心啊!他们冒着生命危险,不怕困难,勇往直前的背影在我幼小的心灵中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他们没有了粮食就......

    党在我心中——读《红军长征的故事》有感

    红军长征的故事是多么震撼人心啊!他们冒着生命危险,不怕困难,勇往直前的背影在我幼小的心灵中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他们没有了粮食就啃树皮、吃树根、挖野菜,尤其在爬雪山时,连野菜......

    读《爱心故事》有感

    读《爱心故事》有感 从前我不太喜欢小动物,可是自从读了那篇《爱心故事》的文章以后,我就喜欢上小动物了。 你们一定想知道《爱心故事》的情景吧,让我来告诉你们:“我”有一个哥......

    读《雷锋故事》有感

    读《雷锋故事》有感五莲县实验小学六年级十一班 王晓博文“人的生命是有限的,可是为人民服务是无限的,我要把有限的生命投入到无限的为人民服务中去,读《雷锋故事》有感。”这......

    读《英雄人物故事》有感

    读《英雄人物故事》有感 官垸乡中学119班方正一本散发着墨香的书——《英雄人物故事》在我面前,好奇心促使我翻开看一看。啊!一篇篇充满了战争的硝烟和英雄的豪气的故事,让我深......

    读《王二小故事》有感

    读《王二小故事》有感每当我听到《歌唱二小放牛郎》这首歌时就会心潮澎湃。就会想起王二小的感人故事。 王二小出生于河背省的一个小山村,是村里的一个放牛娃,二小的爷爷被日......

    读雷锋故事有感

    读“雷锋故事”有感 昆山市石浦中心校 三(1)班朱茵茵 今年4有18日,我读了一本《雷锋的故事》。雷锋那平凡而短暂的一生,却闪耀着他那公而忘私、助人为乐、无私奉献、全心全意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