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形式与政策》论文-.生态文明与可持续发展doc

时间:2019-05-14 06:00:35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形式与政策》论文-.生态文明与可持续发展doc》,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形式与政策》论文-.生态文明与可持续发展doc》。

第一篇:《形式与政策》论文-.生态文明与可持续发展doc

本科课程论文

生态文明和可持续发展

形势与政策

指 导 教 师

成 绩

___________________

年 5 月 6 日

目录

目录

摘要‥‥‥‥‥‥‥‥‥‥‥‥‥‥‥‥‥‥‥‥‥‥‥‥‥‥‥‥‥‥‥‥2

一、环境破坏的突出表现的五个方面 ‥‥‥‥‥‥‥‥‥‥‥‥‥‥‥‥3

(一)土壤遭到破坏,人类赖以生存的家园正走向衰竭 ‥‥‥‥‥‥‥3

(二)地球上生物的种类减少,生存面临巨大挑战‥‥‥‥‥‥‥‥‥‥3

(三)气候的恶性变化,温室效应严重威胁着全人类‥‥‥‥‥‥‥‥‥3

(四)自然界水循环被打破,海洋资源遭到威胁‥‥‥‥‥‥‥‥‥‥‥3

二、生态环境与我们的生活密切相关,保护环境卫生从现在做起‥‥‥‥‥4

(一)建设生态文明,观念要先行‥‥‥‥‥‥‥‥‥‥‥‥‥‥‥‥‥4

(二)用先进经济技术解决经济问题‥‥‥‥‥‥‥‥‥‥‥‥‥‥‥4

(三)坚定不移地抓好节能减排工作是核心‥‥‥‥‥‥‥‥‥‥‥‥4

三、怎样解决环境问题,实现可持续发展‥‥‥‥‥‥‥‥‥‥‥‥‥‥‥4

(一)全面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建立健全环境友好的决策和制度体‥5

(二)大力发展循环经济,走新型工业化道路‥‥‥‥‥‥‥‥‥‥‥‥5

(三)解决首要环境危害,防止新的环境问题‥‥‥‥‥‥‥‥‥‥‥‥5

(四)加强环境保护与可持续发展的国际合作‥‥‥‥‥‥‥‥‥‥‥6 参考文献 ‥‥‥‥‥‥‥‥‥‥‥‥‥‥‥‥‥‥‥‥‥‥‥‥‥‥‥‥‥‥‥‥6 致谢‥‥‥‥‥‥‥‥‥‥‥‥‥‥‥‥‥‥‥‥‥‥‥‥‥‥‥‥‥‥‥‥‥‥‥6

《形势与政策》本科课程论文

生态文明与可持续发展

摘要:人类在经过漫长的奋斗历程后,在改革经济发展模式与改善生活条件的同时,对生态环境造成了巨大的危害,生态破坏与环境污染无疑是对人类生活的巨大威胁。保护和改善生态环境,实现人类社会的持续发展,是全人类紧迫而艰巨的任务。因此,生态文明与可持续发展的协调统一,是当今世界不可忽略的一个与人类生产生活息息相关的重大问题,我们必须将生态文明与可持续发展统一起来,经济发展才能更加顺畅,人们的生活水平才能真正得到提高。

关键词:生态,文明,环境,可持续发展

Ecological civilization and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Abstract:Human in after a long struggle, in the reform of the economic development pattern and improve the living conditions at the same time, caused great harm to ecological environment, ecological destruction and environmental pollution is a great threat to human life.Protect and improve the ecological environment, realize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of human society, mankind is urgent and arduous task.Therefore, coordination of the ecological civilization and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is a closely related to human production and life of the major issues in the world today can not be ignored, we must unify the ecological civilization and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economic development can be more smooth, level of living people can really be improved.Key words: Ecological, civilization, environment,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2《形势与政策》本科课程论文

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越来越认识到生态文明与人类正常生活、经济稳步增长、自然可持续发展之间的不可分割的密切联系。许许多多的人开始喜欢到大自然中去感受自然带来的乐趣,去领略自然本身的大好风光。与此同时,“生态文明”也成为了现如今全球共同讨论的一个共同话题,如同经济的发展一样,生态文明与环境保护也应该立足长远,不应揠苗助长。

一、环境破坏的突出表现的五个方面:

(一)土壤遭到破坏,人类赖以生存的家园正走向衰竭

相关机构调查报道显示,人类对土壤的过度、急切开发,导致许多耕地的肥沃程度不断降低、土壤剥蚀情况十分严重。近年来世界人口急剧增长,化工业迅猛发展,工业废物处理不当,导致垃圾产物、有害废水不断向土壤中渗透;大气中的有害气体及飘尘也不断随雨水降落在土壤中;这些都从某种程度上妨碍了土壤的正常功能,降低作物产量和质量,还通过粮食、蔬菜、水果等间接影响人体健康的。

(二)地球上生物的种类减少,生存面临巨大挑战

城镇化的进一步加快、工业的大力发展、植被面积的大量减少及环境污染日趋严重,能够让其他生物生存的自然区域越来越小,这就使得越来越多的生物种类走向灭亡,越来越少的生物能够适应当前的自然环境,完好的生存下来。生物种类的减少使得人类无法研究并不可怕,可怕的是生物的多样性的减少也必将给整个生态平衡带来威胁,使整个生物圈的平衡被打破,遭到极大的破坏。

(三)气候的恶性变化,温室效应严重威胁着全人类

随着人类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越来越注重私家车的使用。随着经济的发展脚步,人们也加大对化工产业的重度开发与利用,随之而来的,是气温的大幅度升高,气温的升高不但对我们人体有害,其也将对生态系统带来严重影响。植物的大面积砍伐与不及时的种植,使得温室效应越来越严重,直接威胁到全人类。

(四)自然界水循环被打破,海洋资源遭到威胁

普遍所说的自然界水循环是指由自然循环和社会循环所构成的二元动态循环。自然循环则是我们平时所认识的海水、湖水的蒸发及降雨、降雪等自然发生的水的循环。水的社会循环则是指人类为了生活而从自然界中索取的水,用于生产、生活,利用完后变成生活污水,又排放到天然水体中去的水循环过程。在这个循环过程中水受到了污染。由于过度捕捞,海洋与渔业资源正在迅速减少。因此,许多靠摄取海产品为生的人将面

3《形势与政策》本科课程论文

临着饥饿的威胁。集中存在于鱼肉种的重金属和有机磷化合物等物质有可能给食鱼者的健康带来严重的问题。

二、生态环境与我们的生活密切相关,保护环境卫生从现在做起。

(一)建设生态文明,观念要先行

要使得生态文明观念深入人心,在全体公民中得到强化,必须要让每一个公民都有生态文明的观念,知道生态文明与社会发展,人类生活的密切联系。生态文明与环境保护所要解决的问题主要包括两个方面:一是保护和改善环境质量,保护人类身心的健康,防止机体在环境的影响下变异和退化;二是合理利用自然资源,减少或消除有害物质进入环境,以利于人类生命活动。3.22日是世界地球日,人们正尝试着各种方法让环保赢得大家的重视,当然孩子作为祖国的下一代,作为未来祖国的接班人,培养其良好的环保修养对于祖国长远的发展是举足轻重的。与法制宣传部门紧密结合,将环境保护有关法律法规纳入全社会的宣传教育体系,作为公民普及法律常识的重要内容,并纳入普法考试考核。二是建立环境与发展综合决策教育培训制度。

(二)用先进经济技术解决经济问题

马克思指出:“把生产排泄物减少到最低限度和把一切进入生产中去的原料和辅助材料的直接利用提到最高限度。”这为我们提供了循环经济中的“量减化”“再利用”“再循环”的原则,我们可以利用先进的科技,不断提高制作技术,改进生产流程,节省生产过程中的原料使用量,并给其他生产环节提供材料。我们要不断投入人力物力于经济中,促进先进经济的发展,回过头来,再用我们已有的先进经济技术发展其他的经济技术,尽量把经济生产成本降到最低,把生产效率提到最高。资源是有限的,但先进技术可以帮助我们用更少的资源达到更好的效果。

(三)坚定不移地抓好节能减排工作是核心

要想实现经济又好又快发展,就要让经济发展与节能减排成为两根“高压线”,加快利用先进技术改造高耗能、高污染企业,淘汰生产能力低下,污染性大的科技,坚定不移地走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节能减排还可以对垃圾进行分类回收,在垃圾中,有一半是生物性有机物,约30%具有可回收再利用价值,“变废为宝”在这里获得的不仅仅是经济价值,收获更多的是培养了公民良好的环保意识,这才是无价的。垃圾分类降低了处理时的成本,营造了美好的社会氛围。

三、怎样解决环境问题,实现可持续发展

4《形势与政策》本科课程论文

(一)全面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建立健全环境友好的决策和制度体系 我国坚持以人为本,从维护群众的切身利益,改善环境质量出发,统筹各个方面的和谐发展,制定有关法律法规和发展战略、规划,促进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实现经济发展和人口、资源、环境相协调。要研究综合环境与发展的国民经济核算方法,将发展过程中的资源消耗、环境损失和环境效益纳入经济发展的评价体系;推行领导干部任期环境保护政绩考核,克服单纯追求GDP的倾向。

(二)大力发展循环经济,走新型工业化道路

发展循环经济,就是走资源消耗低、科技含量高、环境污染少、经济效益好、人力资源优势得到充分发挥的新型工业化道路,加快转变不可持续的生产和消费方式。积极推行清洁生产,以生态化改造工业园区和经济技术开发区,大力发展生态农业。发展废物回收再利用产业和环保产业,提高资源生产率和循环利用率。提高生产标准,发展可持续发展的工业与技术,实施强制淘汰制度,对技术落后、浪费资源、污染环境的生产工艺、技术、设备、企业实行强制淘汰;积极利用经济手段、市场机制,鼓励各行各业节约资源、降低污染排放;继续推广各类循环经济试点示范。

(三)解决首要环境危害,防止新的环境问题

对于已经造成的环境危害我们后悔莫及,我们能做的只有不断改善,将环境危害一一解决掉,我们要采取最严格的措施解决首要,突出的环境问题,力争取得实质性成效;例如加快重工业的大气污染治理,提高能源利用效率,大力发展新能源,减少不可再生能源的大力使用;再如加强农村乡镇的环保工作,以转变农民的生产、生活方式为核心的思想观念,开展农村环境综合整治,大力发展生态农业、有机农业。同时,尊重自然规律,加强生态保护,搞好生态功能区和自然保护区的建设与管理,加强矿产资源开发和旅游开发的环境监管,防止新的破坏。

(四)加强环境保护与可持续发展的国际合作

我国始终立足于解决国内环境与发展的问题,并继续改善13亿人民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环境,同时,不断推进国际间环境保护与可持续发展的合作。在处理好自己国家问题的基础上,尽力为国际的环境与发展问题做出自己的贡献,并积极与国际间其他国家相互讨论,不断探索保护环境,维护生态文明的新方法、新策略。

生态文明与可持续发展是不可分离的,如果我们一味的注重经济的增长而忽略生态环境的保护,不在意可持续发展,那么人类的生存空间将不断减小,并有可能会消失。因此,我们一定要从自身做起,从每一件小事做起,从身边做起。其次,我们还要不断

《形势与政策》本科课程论文

完善自己,多学习知识,提高科学素养,争取为生态文明与可持续发展做出自己最大的贡献。我们愿意与自然加强合作,携手共进,共创人类社会与自然环境的美好未来,实现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 徐春.可持续发展与生态文明.[M].北京出版社,2000.17-20 [2] 刘南威.自然地理学.[M].科学出版社,2001.[3] 叶文虎.可持续发展引论.[M].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2 [4] 任树梅,杨培岭.水资源保护.[M].中国水利水电出版社,2003. [5] 李春华.环境科学原理.[J].南京大学出版社,2003,4 [6] 张福珍.生态文明中的生态伦理观思考.[J].淮北师范大学出版社,2010 [7] 钱易.可持续发展与生态文明.[J].清华大学出版社,20010,10

第二篇:论文生态文明与可持续发展

生态文明下的可持续发展

摘 要:建设生态文明,是关系人民福祉、关乎民族未来的长远大计。面对资源约束趋紧、环境污染严重、生态系统退化的严峻形势,必须树立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的生态文明理念,把生态文明建设放在突出地位,融入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各方面和全过程,努力建设美丽中国,实现中华民族永续发展,构建和谐社会。关键词:生态文明;可持续发展;和谐社会

一、生态文明的本质及其重要性

生态文明的本质是文明与自然生态相融合,当前地球自然生态条件下,学习和效法自然生态规律,发展绿色工业,并用于指导人类文明建设,是可持续发展的唯一道路。十八大会议中指出:新世纪新阶段,党中央抓住重要战略机遇期,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进程中推进实践创新、理论创新、制度创新,强调坚持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提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加快生态文明建设,形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着力保障和改善民生,促进社会公平正义,推动建设和谐世界,推进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和先进性建设,成功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坚持和发展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二、我国为促进生态平衡采取的措施

坚持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坚持节约优先、保护优先、自然恢复为主的方针,着力推进绿色发展、循环发展、低碳发展,形成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空间格局、产业结构、生产方式、生活方式,从源头上扭转生态环境恶化趋势,为人民创造良好生产生活环境,为全球生态安全作出贡献。

1、在我国,首先应该优化国土空间开发格局。国土是生态文明建设的空间载体,必须珍惜每一寸国土。要按照人口资源环境相均衡、经济社会生态效益相统一的原则,控制开发强度,调整空间结构,促进生产空间集约高效、生活空间宜居适度、生态空间山清水秀,给自然留下更多修复空间,给农业留下更多良田,给子孙后代留下天蓝、地绿、水净的美好家园。加快实施主体功能区战略,推动各地区严格按照主体功能定位发展,构建科学合理的城市化格局、农业发展格局、生态安全格局。提高海洋资源开发能力,发展海洋经济,保护海洋生态环境,坚决维护国家海洋权益,建设海洋强国。

2、进而全面促进资源节约。节约资源是保护生态环境的根本之策。要节约集约利用资源,推动资源利用方式根本转变,加强全过程节约管理,大幅降低能源、水、土地消耗强度,提高利用效率和效益。推动能源生产和消费革命,控制能源消费总量,加强节能降耗,支持节能低碳产业和新能源、可再生能源发展,确保国家能源安全。加强水源地保护和用水总量管理,推进水循环利用,建设节水型社会。严守耕地保护红线,严格土地用途管制。加强矿产资源勘查、保护、合理开发。发展循环经济,促进生产、流通、消费过程的减量化、再利用、资源化。

3、加大自然生态系统和环境保护力度也是刻不容缓的。良好的生态环境是人和社会持续发展的根本基础。要实施重大生态修复工程,增强生态产品生产能力,推进荒漠化、石漠化、水土流失综合治理,扩大森林、湖泊、湿地面积,保护生物多样性。加快水利建设,增强城乡防洪抗旱排涝能力。加强防灾减灾体系建设,提高气象、地质、地震灾害防御能力。坚持预防为主、综合治理,以解决损害群众健康突出环境问题为重点,强化水、大气、土壤等污染防治。坚持共同但有区别的责任原则、公平原则、各自能力原则,同国际社会一道积极应对全球气候变化。

总之加强生态文明制度建设,保护生态环境必须依靠制度。要把资源消耗、环境损害、生态效益纳入经济社会发展评价体系,建立体现生态文明要求的目标体系、考核办法、奖惩机制。建立国土空间开发保护制度,完善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水资源管理制度、环境保护制度。深化资源性产品价格和税费改革,建立反映市场供求和资源稀缺程度、体现生态价值和代际补偿的资源有偿使用制度和生态补偿制度。积极开展节能量、碳排放权、排污权、水权交易试点。加强环境监管,健全生态环境保护责任追究制度和环境损害赔偿制度。加强生态文明宣传教育,增强全民节约意识、环保意识、生态意识,形成合理消费的社会风尚,营造爱护生态环境的良好风气。

三、生态产业的组成

1、生态产业是伴随着科技进步而产生的,它包括生态农业与生态工业。生态农业是由美国学者威廉姆·阿尔伯卫奇于1970年提出的,它是指运用生态学原理和系统科学的方法,把现代科学技术成果与农业技术相结合,使之具有生态合理性功能良性循环的一种现代化的农业发展模式,[5]它要求按生态学经济原理、系统工程来建立和发展农业体系,把粮食生产与经济作物生产相结合,种植与农林、牧副、渔业相结合,发展农业与第二、三产业相结合,把生物措施、工程措施和农业措施相结合,实行综合治理。

2、生态工业是依据生态原理,运用生态规律、经济规律和系统工程的方法来经营和管理,以资源节约、产品对生态环境损害和废弃物多层次利用为特征的一种现代化的工业发展模式。生态工业区别于传统工业发展模式的最基础的特点是重视工业经济活动的生态化。具体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第一,对工业生产自然条件的利用和保护。任何工业活动都要在人和自然之间的物质变换过程中,改变工业所利用的各种自然资源和生态环境条件。

四、推进绿色工业化,建设生态文明 1.工业化的内涵:

所谓工业化,一般是指以大机器生产方式确立为基本标志,由落后的农业国向现代工业国转变的过程。工业化是现代化的基础和前提,高度发达的工业社会是现代化的重要标志。韩国、新加坡、香港等一系列工业化国家和地区,在短短的20多年里,通过实施出口导向型战略,带动了经济的迅猛发展,创造了举世瞩目的“东亚奇迹”。这种经济发展史上的“神话”的产生,很大程度上在于它们借助了工业化的巨大力量,正是工业化推动了这些国家和地区乃至整个世界经济在战后的蓬勃发展。

2.推进绿色工业化的措施: 完善制度建设,加强生态保护。

(1)经济手段。可以利用税收、价格、信贷等手段促进经济活动的绿色化,防止和解决环境问题。如减免绿色产品的税收,开征污染税,在超出国家规定的标准之上开征,超标越大,征收越多,实施“累进税”;发挥价格杠杆的作用,变资源的无偿使用为有偿使用,在此基础上,理顺资源性商品价格与制成品价格的关系,使资源保持合理开发利用;设立专项基金,在财政上对绿色产业增加投入,增加对绿色产业的信贷规模,给予利率优惠;支持绿色环保企业在证券市场挂牌上市,为其吸收社会投资创造有利条件等。

(2)行政手段。如限期关闭或转产严重污染环境的企业;责令企业在限定期间内使污染物的排放符合规定的标准;与企业领导签订环境保护责任书等。

(3)法律手段。法律、法规作为制度中的正规约束,是可持续发展行之有效的保障

我们一定要更加自觉地珍爱自然,更加积极地保护生态,努力走向社会主义生态文明新时代,构建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美好生活。

题目:生态文明下的可持续发展

学院:化学与化工学院 姓名: 陈 淼 学号: 1208071 日期:2012年11月12号

第三篇:论文生态文明与可持续发展讲解

生态文明下的可持续发展

摘 要:建设生态文明,是

关系人民福祉、关乎民族未来的长远大计。面对资源约束趋紧、环境污染严重、生态系统退化的严峻形势,必须树立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的生态文明理念,把生态文明建设放在突出地位,融入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各方面和全过程,努力建设美丽中国,实现中华民族永续发展,构建和谐社会。

关键词:生态文明;可持续发展;和谐社会

一、生态文明的本质及其重要性

生态文明的本质是文明与自然生态相融合,当前地球自然生态条件下,学习和效法自然生态规律,发展绿色工业,并用于指导人类文明建设,是可持续发展的唯一道路。十八大会议中指出:新世纪新阶段,党中央抓住重要战略机遇期,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进程中推进实践创新、理论创新、制度创新,强调坚持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提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加快生态文明建设,形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体

布局,着力保障和改善民生,促进社会公平正义,推动建设和谐世界,推进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和先进性建设,成功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坚持和发展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二、我国为促进生态平衡采取的措施

坚持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坚持节约优先、保护优先、自然恢复为主的方针,着力推进绿色发展、循环发展、低碳发展,形成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空间格局、产业结构、生产方式、生活方式,从源头上扭转生态环境恶化趋势,为人民创造良好生产生活环境,为全球生态安全作出贡献。

1、在我国,首先应该优化国土空间开发格局。国土是生态文明建设的空间载体,必须珍惜每一寸国土。要按照人口资源环境相均衡、经济社会生态效益相统一的原则,控制开发强度,调整空间结构,促进生产空间集约高效、生活空间宜居适度、生态空间山清水秀,给自然留下更多修复空间,给农业留下更多良田,给子孙后代留下天蓝、地绿、水净的美好家园。加快实施主体功能区战略,推动各地区严格按照主体功能定位发展,构建科学合理的城市化格局、农业发展格局、生态安全格局。提高海洋资源开发能

力,发展海洋经济,保护海洋生态环境,坚决维护国家海洋权益,建设海洋强国。

2、进而全面促进资源节约。节约资源是保护生态环境的根本之策。要节约集约利用资源,推动资源利用方式根本转变,加强全过程节约管理,大幅降低能源、水、土地消耗强度,提高利用效率和效益。推动能源生产和消费革命,控制能源消费总量,加强节能降耗,支持节能低碳产业和新能源、可再生能源发展,确保国家能源安全。加强水源地保护和用水总量管理,推进水循环利用,建设节水型社会。严守耕地保护红线,严格土地用途管制。加强矿产资源勘查、保护、合理开发。发展循环经济,促进生产、流通、消费过程的减量化、再利用、资源化。

3、加大自然生态系统和环境保护力度也是刻不容缓的。良好的生态环境是人和社会持续发展的根本基础。要实施重大生态修复工程,增强生态产品生产能力,推进荒漠化、石漠化、水土流失综合治理,扩大森林、湖泊、湿地面积,保护生物多样性。加快水利建设,增强城乡防洪抗旱排涝能力。加强防灾减灾体系建设,提高气象、地质、地震灾害防御能力。坚持预防为主、综合治理,以解决损害群众健康突出环境问题为重点,强化水、大气、土壤等污染防治。坚持共同但有区别的责任原则、公平原则、各自能力原则,同国际社会一道积极应对全球气候变化。总之加强生态文明制度建设,保护生态环境必须依靠制度。要把资源消耗、环境损害、生态效益纳入经济社会发展评价体系,建立体现生态文明要求的目标体系、考核办法、奖惩机制。建立国土空间开发保护制度,完善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水资源管理制度、环境保护制度。深化资源性产品价格和税费改革,建立反映市场供求和资源稀缺程度、体现生态价值和代际补偿的资源有偿使用制度和生态补偿制度。积极开展节能量、碳排放权、排污权、水权交易试点。加强环境监管,健全生态环境保护责任追究制度和环境损害赔偿制度。加强生态文明宣传教育,增强全民

节约意识、环保意识、生态意识,形成合理消费的社会风尚,营造爱护生态环境的良好风气。

三、生态产业的组成

1、生态产业是伴随着科技进步而产生的,它包括生态农业与生态工业。生态农业是由美国学者威廉姆阿尔伯卫奇于

·1970

年提出的,它是指运用生态学原理和系统科学的方法,把现代科学技术成果与农业技术相结合,使之具有生态合理性功能良性循环的一种现代化的农业发展模式,[5]它要求按生态学经济原理、系统工程来建立和发展农业体系,把粮食生产与经济作物生产相结

合,种植与农林、牧副、渔业相结合,发展农业与第二、三产业相结合,把生物措施、工程措施和农业措施相结合,实行综合治理。

2、生态工业是依据生态原理,运用生态规律、经济规律和系统工程的方法来经营和管理,以资源节约、产品对生态环境损害和废弃物多层次利用为特征的一种现代化的工业发展模式。生态工业区别于传统工业发展模式的最基础的特点是重视工业经济活动的生态化。具体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第一,对工业生产自然条件的利用和保护。任何工业活动都要在人和自然之间的物质变换过程中,改变工业所利用的各种自然资源和生态环境条件。

四、推进绿色工业化,建设生态文明

1.工业化的内涵:

所谓工业化,一般是指以大机器生产方式确立为基本标志,由落后的农业国向

现代工业国转变的过程。工业化是现代化的基础和前

提,高度发达的工业社会是现代化的重要标志。韩国、新加坡、香港等一系列工业化国家和地区,在短短的20多年里,通过实施出口导向型战略,带动了经济的迅猛发展,创造了举世瞩目的“东亚奇迹”。这种经济发展史上的“神话”的产生,很大程度上在于它们借助了工业化的巨大力量,正是工业化推动了这些国家和地区乃至整个世界经济在战后的蓬勃发展。

2.推进绿色工业化的措施: 完善制度建设,加强生态保护。

(1经济手段。可以利用税收、价格、信贷等手段促进经济活动的绿色化,防止和解决环境问题。如减免绿色产品的税收,开征污染税,在超出国家规定的标准之上开征,超标越大,征收越多,实施“累进税”;发挥价格杠杆的作用,变资源的无偿使用为有偿使用,在此基础上,理顺资源性商品价格与制成品价格的关系,使资源保持合理开发利用;设立专项基金,在财政上对绿色产业增加投入,增加对绿色产业的信贷规模,给予利率优惠;支持绿色

环保企业在证券市场挂牌上市,为其吸收社会投资创造有利条件等。

(2行政手段。如限期关闭或转产严重污染环境的企业;责令企业在限定期间内使污染物的排放符合规定的标准;与企业领导签订环境保

护责任书等。

法律手段。法律、法规作为制度中的正规约束,是可持续发展行之有效的保障(3我们一定要更加自觉地珍爱自然,更加积极地保护生态,努力走向社会主义生态文明新时代,构建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美好生活。

题目:生态文明下的可持续发展

学院:化学与化工学院 姓名: 陈 淼 学号: 1208071 日期:2012年11月12号

第四篇:形式与政策--生态文明的建设

2017-2018年第一学期《形势与政策》考核卷

生态文明的建设

一、生态文明的提出

2012年11月8日,胡锦涛同志在十八大报告中提出,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建设生态文明,是关系人民福祉、关乎民族未来的长远大计。面对资源约束趋紧、环境污染严重、生态系统退化的严峻形势,必须树立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的生态文明理念,把生态文明建设放在突出地位,融入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各方面和全过程,努力建设美丽中国,实现中华民族永续发展。胡锦涛指出,坚持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坚持节约优先、保护优先、自然恢复为主的方针,着力推进绿色发展、循环发展、低碳发展,形成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空间格局、产业结构、生产方式、生活方式,从源头上扭转生态环境恶化趋势,为人民创造良好生产生活环境,为全球生态安全作出贡献。二、十八大后生态文明的重大成就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谋划开展了一系列根本性、长远性、开创性工作,推动我国生态环境保护从认识到实践发生了历史性、转折性和全局性变化,生态文明建设取得显著成效,进入认识最深、力度最大、举措最实、推进最快,也是成效最好的时期。我们概括了一下,可以说是五个“前所未有”。

1.是思想认识程度之深前所未有。全党全国贯彻绿色发展理念的自觉性和主动性显著增强,忽视生态环境保护的状况明显改变。

2.是污染治理力度之大前所未有。发布实施了三个“十条”,也就是大气、水、土壤污染防治三大行动计划,坚决向污染宣战。污水和垃圾处理等环境基础设施建设加速推进。在这个过程中,还实施燃煤火电机组超低排放改造,到目前为止已经完成了5.7亿千瓦,累计淘汰黄标车和老旧车达到1800多万辆。同时开展农村环境综合整治,有11万多个村庄完成了整治,将近2亿农村人口从中受益。重大生态保护和修复工程进展顺利。

3.是制度出台频度之密前所未有。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审议通过40多项生态文明和生态环境保护具体改革方案,对推动绿色发展、改善环境质量发挥了强有力的推动作用。

4.是监管执法尺度之严前所未有。环境保护法、大气污染防治法、水污染防治法、环境影响评价法、环境保护税法、核安全法等多部法律完成制修订,土壤污染防治法进入全国人大常委会立法审议程序。尤其是新的环境保护法2014年通过后,从2015年开始实施,一些新的规定、新的机制在推动企业守法方面发挥了很好的作用。

5.是环境质量改善速度之快前所未有。2016年,三大区——京津冀、长三角、珠三角三个区域细颗粒物,也就是PM2.5平均浓度与大气十条制定出台的2013年相比都下降了30%以上。全国酸雨区面积占国土面积比例由历史高点的30%左右下降到了去年的7.2%。也就是说过去酸雨面积所占的比例是很高的,90年代的时候达到了30%以上,经过努力,现在降到了7.2%,并且不仅仅是面积下来了,污染的程度也有所下降。在水的方面,地表水国控断面I-III类水体比例增加到67.8%。森林覆盖率由本世纪初的16.6%提高到22%左右。

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生态文明建设呈现加速发展新局面,我国经济发展动能正在发生根本性转变,且后发优势和潜力无限。一个充满希望、信心满怀的美 丽中国新画卷,正在全面铺设。

三、该如何建设生态文明

1、为什么要建设生态文明

建设生态文明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根本保障。历史的教训告诉我们,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崛起必须有良好的自然生态作保障。随着生态问题的日趋严峻,生存与生态从来没有像今天这样联系紧密。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发展,已成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基本支撑和根本保障。

建设生态文明是推动经济社会科学发展的必由之路。随着我国经济快速发展,资源约束趋紧、环境污染严重、生态系统退化的现象十分严峻,经济发展不平衡、不协调、不可持续的问题日益突出,要求我们必须树立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的生态文明理念,把生态文明建设融合贯穿到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建设的各方面和全过程,大力保护和修复自然生态系统,建立科学合理的生态补偿机制,形成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空间格局、产业结构、生产方式及生活方式,从源头上扭转生态环境恶化的趋势。

建设生态文明是顺应人民群众新期待的迫切需要。随着人们生活质量的不断提升,人们不仅期待安居、乐业、增收,更期待天蓝、地绿、水净;不仅期待殷

实富庶的幸福生活,更期待山清水秀的美好家园。生态文明发展理念,强调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生态文明发展模式,注重绿色发展、循环发展、低碳发展。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正是为顺应人民群众新期待而作出的战略决策,也为子孙后代永享优美宜居的生活空间、山清水秀的生态空间提供了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顺应时代潮流,契合人民期待。

随着经济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良好生态环境日渐成为人民追求生活质量的重要内容,环境因素在群众生活幸福指数中的地位不断提升。人民群众希望呼吸的空气能更新鲜一点,流淌的河水能更清澈一点,城市的绿地能更多一点。人们对美丽中国有着无比的向往,充满着无限的期待。建设生态文明既是民生,也是民意。建设生态文明是关系人民福祉、关乎民族未来的长远大计,事关“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实现。生态文明搞不好,人民的幸福、民族的未来就无从谈起。我们建设的小康社会,不仅要丰衣足食,而且要美丽舒适。生态文明建设就是在为百姓谋取“绿色福利”。良好生态环境是最普惠的民生福祉,最能够提升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这既是百姓的期盼,也是党和政府的责任和使命。

2、我国应如何建设生态文明

① 加强教育和学习,树立科学的自然观和发展观。

人与自然的关系,是一种平等和谐的统一关系,我们必须把对自然的合理开发和积极保护统一起来,吸取教训,把促进当前经济社会发展与保证未来持续发展统一起来。过去“先污染后治理”的道路,实践已经证明了其不合理性,将会为子孙后代带来惨痛代价。

② 支持文化创新,加强生态文化建设。

建设生态文明,要建构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生态文化,通过发展生态旅游文化、森林文化、湿地文化、野生动物文化等生态文化,大力弘扬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价值观,在全社会树立生态文明观、道德观,并渗透到社会、经济、法律、政治、伦理等领域,为经济社会的生态化发展给予支持。

③ 发展现代循环经济。

发展现代循环经济就是实现国民绿色经济,解决经济增长和生态破坏之间矛盾的有效出路。现代的循环经济,包括从源头预防污染物产生,从消费降低废物排放,从处理增加利用效率等多个方面。这就要求改变传统工业生产中的“高投入、低产出、高消耗、高污染”,减少能源消耗和环境污染,充分认识科学技术的重要作用,努力开发和推广节约、替代、循环利用的先进适用技术,积极淘汰落后生产技术,通过优化产业结构特别是降低高耗能产业比重,实现结构节能。大力提倡生态科技,为生态文明建设提供强有力的技术支撑。

④ 树立正确消费观,节能减排。

人们需要树立正确的消费观,从而最大限度地节约资源,杜绝浪费。这要求人类摒弃过度挥霍性消费的享乐主义,而主动以实用节约为原则进行适度消费,崇尚精神和文化的享受。合理地调节人与自然间的物质交换,使得生产消费的消耗最小。资源的使用和环境的破坏都基于人类的欲望,因此以节俭满足基本生存需要为目标的适度消费必定能够大幅度降低对生态环境的破坏。

生态兴则文明兴,生态衰则文明衰。中华文明的复兴,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优越性的展现,需要我们的经济发展和国力强大,更需要我们的生态安全和生态兴旺。因此,各级政府要负起责任,不仅要修正自己的政绩导向,不再以GDP论英雄,而且要切实把管好环境、抓好生态文明建设作为第一责任。总书记说:“生态文明建设事关中华民族永续发展和‘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实现,保护生态环境就是保护生产力,改善生态环境就是发展生产力。”各类企业和市场主体要负起责任,不仅要创新经营理念,勇于承担保护环境的义务,在保护环境中实现企业利益最大化,而且要切实把节能减排、低碳和循环经济要求落实在企业做大做强过程中。家庭和公民要负起责任,不仅要彻底摒弃“物欲最大化”的消费观,崇尚节约低碳的绿色生活方式,而且要身体力行,勇于成为良好生态环境的保护者和建设者。唯有政府、企业和公民都行动起来,形成生态文明建设的“大气候”,中国才能天更蓝、水更清、山更绿、气更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才更有魅力。

作为一名当代大学生,我们要自觉向公众宣传保护环境和合理利用资源的基本国策以及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科学发展观;努力学习科学文化知识,提高自己的环境、资源意识;从现在做起,从小事做起,节约资源,爱护社会上的一草一目等。作为一名环保专业的大学生,我们要努力学习专业知识,为生态文明建设做出贡献。参考文献

1、李干杰:十八大以来,生态文明建设取得五个“前所未有”《中国新闻网》

2、雷毅:生态伦理学[M].陕西人民教育出版社,2000.3、刘湘溶:生态文明论[M].湖南教育出版社,1999.4、胡锦涛:党的十八大报告 《人民日报》2012.11.9.

第五篇:形式与政策论文

形势与政策(论文)、题目:国家安全

系(部)XXXXXXXXX 专业班级XXXXXXXXX 学号XXXXXXXX 学生姓名XXXXXXXX 任课教师XXXXXXXX

2016年6月15日国家安全进入21世纪以后,我国提出了“安邻、睦邻、富邻”的指导思想,坚持和平发展的外交政策,大力发展同周边国家的关系,旨在为我国创造一个比较稳定的发展环境。21世纪第一个十年过去了,我国在这个方面取得了一些成功,增强了与其它国家的经济合作,但也出现了很多的问题。掌握中国周边局势的现状,分析其影响因素,预测其发展趋势,不仅对我国处理好周边关系有重要影响,而且对我国宏观外交和社会发展也会产生重要作用。

社会上很大一部分人看到我国经济发展的很迅速,就想当然的认为这是我国与世界其他国家有很好的外交关系的结果。其实这是极不负责任的观点。在评估我国周边安全形势时,不能只是看到表象,我们要认真的去分析。事实上,中国国家周边环境总体相对稳定,但不稳定因素依然很多,仍有很多国家对我国持敌对态度。

在这里我仅列出两点觉得最为重要的。

1、海上问题矛盾激中国目前周边海洋权益维护面临着严峻的形势,总体上看,海洋资源遭到掠夺,海域被瓜分,岛礁被侵占,战略通道安全受到威胁,周边海域冲突多点爆发。总之中国面临着激烈的海域划界争端,要按照《联合国海洋法公约》争得300万平方公里的管辖海域,还有相当大的困难。我国的海洋国土由黄海、渤海、东海和南海组成,除渤海属于内水不存在争议外,其他3个海区都需要按1982年制定的《联合国海洋法公约》与邻国合理划分,有大约120万平方公里的海洋国土处于争议中。中国在14年面临的海上矛盾主要有以下几点:

一、美国着力打造“东海-南海争端链”美国目前“亚太再平衡”战略的最重要战略内涵就是海洋战略的升级,由“蓝水战略”升级为“棕水战略”,在此过程中,美国将致力于打造一条“东海?南海争端链”,使其与第一、二岛链相配合,进一步围堵中国。相比之下,美国的“争端链”较之“岛链”封锁,从军事上来讲更加紧密,冲绳本岛基地?冲绳南岛监听站?苏比克港新基地?南沙非法睡莲基地?潜在的金兰湾军事存在,将东海、南海打造成一个逐步收紧的口袋;从政治上来讲更加有效,苏岩礁问题?东海划界问题?钓鱼岛争端?黄岩岛问题?南沙争端,形成地缘政治之中牵一发而动全身的敏感地带。

二、日本逐步推出“岛-油天平战术”随着2013年底日本首相安倍晋三参拜靖国神社行为的实施,日本方面妄图成为军事大国的野心几乎暴露无遗。不得不说,日本目前的种种举措与历史上的某些行为存在着惊人的相似之处。唯一不同的是,二战前日本的军国主义计划主要针对他国的陆地领土,而目前日本的军事大国迷梦主要着力于同他国的海洋争端。在与邻国的几处海洋争端当中,日本将钓鱼岛问题放到了首要的位置。其国家防卫重点由东北逐步转向西南正是这一点的集中体现。在接下来的一年间,日本将在中日海洋问题上逐步推出“岛-油天平战术”,一方面在钓鱼岛问题上坚持对抗性立场,对我国海警力量正常的执法活动以及防空识别区的正常运行进行指责、骚扰;另一方面在东海油气开采问题上进一步抹黑中国,干扰我国正常的油气生产活动。与此同时,日本方面还将致力于使二者交织起来,在东海海域保持紧张状态,为日本的扩军炫武提供“理由”。而事实上钓鱼岛自古都是我国渔民避风、休渔的栖息地,钓鱼岛地理位置十分重要。如果失去了钓鱼岛中国就像被点了穴位的人,将会处处受制。

三、菲律宾在南海问题中的两个“私人定制”目前,看似在台风“海燕”袭击后有所消停的菲律宾将在2014年展开两个“私人定制”的行动。其一,进一步推动其“南海国际仲裁”,菲方将根据目前取证阶段的一系列新要求,集中力量针对南海断续线、部分南沙岛礁法律效力及渔业问题搜寻有利于菲方的“证据”,以攻讦中国;其二,针对中国与东盟国家已经启动的“南海行为准则”(COC)磋商,菲律宾将展开一系列合纵连横之举,试图在准则中掺杂私货,拉拢域外国家介入南海问题解决进程。

四、越南与我发生渔业纠纷的可能性增大在过去的2013年,中越针对南海争端达成了一系列共识,双方承诺通过双边对话、友好协商解决南海问题,并启动了一系列海洋低敏感问题解决进程。然而,随着中国海洋维权力量的逐步整合,海上执法的广度和深度逐渐增强,我国渔民在南海的捕捞亦呈现出广覆盖、高频次之势。对此,越南有关方面为其赴南海相关区域作业的渔民提供了全额柴油补贴和“南海特贴”,鼓励其在南海相关海域显示“存在”,这也势必增大其与中国海上执法力量以及渔民产生纠纷的可能性。事实上08年的时候越南就曾因南沙群岛而与我国发生过争端,事实上因为南沙群岛不但地理位置十分重要而且拥有大量的石油资源。因此,许多周边国家都垂涎三尺,均想分一杯羹,南沙群岛形势十分危急。

当今以和平与发展为主题的时代背景下,我国的周边政治格局总体态势良好,局部地区比较动荡。我们只有与周边和睦相处,才能共同繁荣发展,只有贯彻“与邻为善,与邻为伴”的外交方针和“睦邻、安邻、富邻”的外交政策,才能有长期稳定与和平。只有提高中国的综合国力,才能处理好外部事务,面对复杂的国际局势,中国需要制定妥善的战略,提高中国的综合国力,强大的国防力量。

下载《形式与政策》论文-.生态文明与可持续发展docword格式文档
下载《形式与政策》论文-.生态文明与可持续发展doc.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形式与政策论文

    关于培育和践行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若干问题 2014年3月1日云南昆明火车站暴力恐怖案件是让我们很痛心的惨剧。从老师的讲课中了解到,在八名的青年犯罪人中竟然有一名是16的......

    形式与政策论文

    学习形式与政策课的所思所想所获 当前大学生的学习成长面对着一个快速变化和不断变革的新时代,跟上时代的步伐,关注中国和世界,成为在校大学生学习的内在要求;从现代社会对人才......

    形式与政策论文

    字数不少于2000字 班级学号写第一页 《关于我国城乡一体化取得的成就的切身体会》 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强调,农业是安天下、稳民心的战略产业,农业丰则基础强,农民富则国家盛,农......

    形式与政策论文

    当前大国关系及我国外交新挑战 摘要:世事纷繁,盘根错节,纵观经史,定大势者,必大国也。每一个大国都有其自己的利益核心,通常一国利益的实现总是以他国利益的某种损失为代价的,因此......

    形式与政策论文

    形势与政策 题目: 专业: 工商管理 班级: 姓 名: 学 号: 北京交通大学海滨学院 二〇一三年十二月 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在全面总结科学 发展......

    形式与政策论文

    时事分析 专业班级还是被作者删了姓名被作者删了学号被作者删了 现代的社会是变化莫测的,局势的变化往往超出我们的想象。不论是娱乐,体育,还是国际,事情往往超出我们的意料。从......

    形式与政策论文

    形势与政策论文 内容提要:权力是一种可交换的社会资源,权力最基本的特征是不平等性和可交换性。标本兼治、综合治理、惩防并举、注重预防的方针,扎实推进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建......

    形式与政策论文

    2011-2012学年第一学期形式与政策论文题目:当前我国农业农村发展形势年级专业: 学号: 姓名:当前我国农业农村发展形势 我国是农业大国,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的状况直接影响到我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