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及影响因素分析
赵辉
[摘要]文章采用职业生涯规划调查问卷、自我效能感问卷和一般情况调查表,对河南省四所大学的600名学生进行了抽样调查,探讨了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的现状及影响因素。调查发现,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在性别、生源、年级上存在显著的差异,自我效能感和大学生职业生涯各个因子存在显著的相关;人口学变量和自我效能感对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有预测作用。说明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在人口学变量上差异显著、与自我效能感存在显著相关;人口学变量和自我效能感是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的影响因素。[关键词]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 影响因素 [作者简介]赵辉(1977-),女,河南南阳人,洛阳理工学院心理健康教育中心,讲师,硕士,主要研究方向为应用心理学。(河南洛阳471023)
[中图分类号]G64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3985(2011)09-0102-03 美国著名职业问题专家萨帕(Donald E.Super)指出:“职业生涯是生活中各种事件的演进方向和历程,是统合人一生中的各种职业和生活角色,由此表现出个人独特的自我发展组型;它也是人自青春期以迄退休之后,一连串有酬或无酬职位的综合。甚至包括了副业、家庭和公民的角色。”职业生涯规划,是指个体结合自身情况及眼前的机遇和制约因素,为自己确定职业生涯目标,选择职业道路,确定发展计划、教育计划等,并为自己实现职业生涯而确定行动方向、行动时间和行动方案。
越来越严重的就业现状让大学生逐渐意识到毕业的到来也意味着失业的开始,这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学生的心理负担,使学生产生了沉重的压力。这一现象已经引起各高校的广泛关注,同时也给学校的心理咨询工作带来一定的困惑。因此,很有必要了解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的现状以及影响职业生涯规划的因素如自我效能感等,并制定相应的策略,有针对性地帮助大学生做好职业生涯规划。
一、对象和方法
1.对象。本研究采用随机取样的方法,从洛阳理工学院、河南科技大学、南阳师院和郑州职业技术学院四所高校中抽取600名学生进行施测,回收有效问卷520份,回收率为86.67%。其中男生317名,占61%,女生203名,占39%。
3.方法。运用上述问卷对被试进行集体测试,测试结果用SPSS 13.0进行统计分析,主要采用t检验、方差分析、相关分析及回归分析。
二、结果
1.男女两性在职业生涯规划各因子上的差异。本研究使用独立样本t检验,检验职业生涯规划各因子在性别上的差异。(见表1)
结果表明,在声望地位和保障因子上男女存在显著性差异,女性对保障的重视程度显著高于男性,男性在声望地位的重视程度显著高于女性。二者在发展进行因子上没有显著差异。2.不同年级在职业生涯规划上各个因子的差异。本研究将年级分为大
一、大
二、大
三、大四四个组。不同年级的学生在职业生涯规划上的描述统计结果见表2。
通过单因素方差分析结果显示,不同年级被试在职业生涯规划的声望地位、保障因子上差异显著。在声望地位上差异显著性水平为.002,在保障上差异显著性水平为.001,但不同年级在发展进行因子上差异不显著。
3.生源在职业生涯规划上各个因子的差异。本研究将学生的生源分为城市、县城、农村共三类,不同生源的学生在职业生涯规划上的描述统计结果见表3。
通过单因素方差分析结果显示,不同生源的大学生在职业生涯规划各因子上表现不同,其中在声望地位因子上存在显著的差异,相比于县城,城市的更看重声望地位;在保障因子上存在显著的差异,相比于城市,县城的更看重保障因素;而在发展进行因子上差异不显著。4.职业生涯规划与各预测因素的相关分析。对自我效能感与职业生涯规划各因子求相关。结果发现,自我效能感与声望地位存在显著的正相关,与保障因子存在显著的负相关,与发展进行存在显著的正相关,具体数值见表4。
5.预测职业生涯规划的逐步回归分析。同时,为了进一步考察各影响因素对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的贡献大小,分别以职业生涯规划的各个因子即声望地位因子、保障因子、发展进行因子为因变量,以人口统计学变量即性别、年级、生源和自我效能感为自变量进行逐步回归分析(见104页表5)。
三、讨论
第一,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的基本特点、入口统计学变量的差异分析。总体上来讲,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在性别、年级和生源上都有显著的差异。
男女生存在差异,尽管现在新时代提出男女平等,但受到中国传统思想的影响,女性更注重心情的愉快,更注重找一个有保障稳定的工作。这和黄希庭的观点是一致的。即女性依赖性强,更趋向于获得一种安全感。而男性为了满足面子的需要,更希望能找一个有声望、有地位的单位,即男性更看重的是面子。但在发展进行的维度上男女并没有显著的差异,这说明随着社会的发展,打破了男女之间的界限,两者都希望获得同样的就业机会,都渴望自身得到更大的发展。
在年级上存在显著的差异。对于初人大学的新生来讲,学生很少考虑到以后的就业,或者有些学生对未来的就业抱着一种理想的态度,内心充满了憧憬,所以这时的大学生看重的更多是有声望、有地位、单位级别高的工作。对大一新生的这种心理状态,应给他们一定的危机意识,同时,应指导学生有意识地根据自己的特点、爱好去了解一些职业生涯规划的内容,为以后做好职业生涯规划打下一个良好的基础。因此,此时的职业生涯的规划考虑到了现实的因素。这一阶段主要任务应该着重培养学生的兴趣和爱好,为未来的职业发展确定一个大的方向;大三是一个关键时期,应该明确自己的职业目标,适时地帮助学生调整自己的方向;大四是一个实现的阶段,这一阶段学生可能会遇到一些挫折,面对各种各样的困难,应该帮助学生及时的调整自己的心态,锻炼其坚强的意志,加强其克服困难的信心和勇气。
在生源上的差异也符合预期。农村的学生更注重保障因子,可能由于不太宽裕的家庭环境,所以农村学生更希望有可靠的劳保、医保,有退休金,福利好,以保证自己以后衣食无忧;但在发展进行因子上没有显著的差异。尽管经济基础不一样,但是都很希望能在未来的发展上有所作为,这是新时代赋予大学生的特点,也符合马斯洛需要层次理论的高层次需求。
第二,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影响因素分析。本研究表明,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各维度与自我效能感相关显著。自我效能感(self efficacy)是美国心理学家班杜拉提出的概念,指一个人对自己在某一活动领域中的操作能力的主观判断或评价。自我效能感影响或决定人们对行为的选择,以及对该行为的坚持性和努力程度;影响人们的思维模式和情感反应模式,进而影响新行为习得和习得行为的表现。
自我效能感对大学生的职业生涯规划有重要影响。高自我效能感的人也就是有高度自信的人,更倾向于找有声望地位的单位以及有利于发挥自己长处,能够实现自身价值的工作,而对保障因素考虑得少一些,因为这种自信心强的人相信自己到哪里都能干得很好。而对自我效能感低的人来讲,更看重保障因素,这处在马斯洛需要层次理论中的低级阶段。低自我效能感的人总希望找一个有保障福利好的单位长久地干下去,相对来讲,跳槽的几率小一些,但也失去了很多机会,不敢接受挑战。因此,应努力培养学生的自信心,使学生对本身的能力和潜能有正确评价。同时,拥有良好的自信心能帮助大学生保持乐观的心态,克服困难,培养更强的自我调控能力及增加心理承受能力,这应该有意识地培养学生地坚强、乐观自信的性格,通过有意义的活动,增强其自信心以便于在未来的职业发展中占有一定的优势。
进一步的回归发现,对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的各个维度起预测作用的变量是不一致的。性别、年级、来源和自我效能感不同程度地解释了职业生涯规划各指标方差变异的5%-65%。有研究表明,自我效能感和职业生涯规划有相关,影响到一个人的职业决定和选择,这在本研究中也得到了支持。
四、建议
本调查研究结果表明,大学生在生源、性别等方面存在显著差异;而大学生自我效能感对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也有重要的影响,因此,本研究特提出以下建议来提高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的合理性和可行性。
1.正确认识自我,准确定位。每个大学生都是一个独特的自我,在气质类型和人格特征等方面都存在一定的差异。因此,对每个大学生应能够对自己的优缺点及职业适应性等进行科学的分析和评估,以对自身及适合职业有明确的认识,只有做到“知己知彼”,方能“百战百胜”。
2.确定合适目标,武装自己。大学生要在对自己有清晰的认识基础上,选择适合自己的职业发展道路,大学生应根据自己的条件和实际情况及时调整自己的知识结构,培养实践技能,做好充分的准备。
3.尽快适应社会,重在实践。大学生应对自己的大学生活有合理计划,并且在可能的范围之内,多参加有益的职业训练。在实践中锻炼自己,尽快适应社会。
第二篇:影响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的因素分析
影响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的因素分析
一、社会环境因素
1、社会政治环境
社会政治环境因素主要包括社会政治制度、和政治状况,以及社会法制的完备程度。我国政治上稳定,法制化进程已经开始,市场经济已初步形成并步入正轨,这为各种人才成长发展提供了前所未有的机遇。但同时人才竞争日趋激烈,大学生就业环境看起来不容乐观,我妈应在分析好社会现状的基础下,有针对性的做好职业生涯规划。
2、社会经济发展状况
社会经济的发展对大学生就业具有决定性作用,制约着就业的数量和质量。社会经济环境的改变,会使不同行业,不同企业大起大落,影响到大学生职业方向的发展与选择。
3、社会文化 ① 教育状况
社会整体的教育状况通过影响行业的发展,进而影响着大学生的就业状况和未来职业发展前景。② 宗教信仰和社会风俗习惯
宗教信仰状况和社会风俗习惯既影响着社会经济和政治的发展,也影响着大学生们个人的职业选择。
4、职业选择的社会环境评价
职业的社会评价对大学生职业选择的影响是潜移默化的,成为不自觉的考虑因素,尤其是我们对某种职业缺乏深入了解与切身感受时,社会评价作用会格外突出。
二、家庭因素
大学生职业选择深深的融入了家长的意志。家庭作为大学生的后盾力量,对其职业选择有一定的影响。尤其当子女在职业选择道路上犹豫不决并寻求帮助时,有些大学生被引入了父母正从事或希望子女从事的职业,子女被看做父母希望的延续或家庭的代表,他们的使命是实现父母的理想。
三、个人综合素质
1、性格 ① 个性
个性作为一种潜质,在心理潜能形成过程中起着重要的作用。性格、气质是个性中的稳定因素,对大学生的职业选择乃至职业成功发挥着持续作用。② 兴趣和想象力
兴趣会为职业选择提供强有力的驱动力,为职业成功奠定前提。大学生选择与自己兴趣相符的职业,其劳动生产率比不相符的劳动者要高40%。丰富的想象力是创造性思维的指路明灯,是心理潜能形成的介质。③ 个人信念
个人信念在心理潜能的形成过程中起类似“精神支柱”的作用。④ 意志力、自我调控能力和自我意识
个体意志力为心理潜能的形成和开发提供强大的动力基础。良好的自我调控能力是心理潜能形成的必要条件。自我意识在某人的一生不断发展中起着导向、控制和监督教育的作用。⑤ 需求和自我激励的能力
需求和正激励是心理潜能形成的动机因素,负激励对其有负面影响,但对于个性很强的主体来说,更能起到动机的作用。
2、个人能力
在职业选择中,能力因素则起到了定位器作用。
3、个人价值取向
价值取向因素是影响大学生职业定向与选择的本原因素。一部分大学生之所以对精神实现型职业有强烈向往,仅仅在于价值观结构中的精神性因素在职业选择中占据了优势地位。
第三篇:职业生涯规划的影响因素[范文模版]
职业生涯规划——职业生涯规划的影响因素
第一篇:大学本科生职业倾向与职业生涯规划影响因素研究
研究表明有四大因素和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显著相关:
1、ab型人格特质与工作能力呈显著正相关,与压力调节能力呈显著负相关
2、成就因素,组织因素与压力调节能力呈显著负相关
3、家庭因素、组织因素与专业满意度呈负相关关系
4、社会因素与研究能力、工作能力呈显著正相关,与压力调节能力呈显著负相关。本文提炼并验证了大学本科生的影响因素包括个人、家庭、组织和社会等因素.其中不同年级的学生对这几个因素的认识也不同。并提出了一些建议:
(一)个人职业生涯规划建议
1、认清职业生涯规划对大学生一生职业发展的重要性
2、认清自身的性格特点和职业生涯发展规律
3、注重自身的身体健康与心理健康,以积极的心态面对现实。
(二)组织职业生涯规划建议
1、加强职业生涯规划教育,树立正确认知
2、开展职业心理咨询,缓解心理困惑
3、坚持个性化原则。
4、建立大学生实习与实践基地
5、职业生涯规划的教育与指导应该针对不同年级
6、加强职业生涯规划指导队伍的专业化培养和组织文化建设 第二篇:研究生职业生涯规划现状调查及影响因素探析
研究现状表明由于研究生招生数量的扩大,其就业优势逐渐削弱,不管是就业数量还是就业结构都出现下滑,就业危机感逐渐增加,不少研究生开始面临就业难问题。文中还分析了目前研究生就业的不足和威胁:缺少工作实践和社会经验,对就业单位期望值高,可塑性相对弱,社会对硕士生的质量存在疑虑,人才消费观念的变化,高级人才供需失衡等。
研究职业生涯规划的影响因素从7个维度展开:自我评价,职业世界知识,人际交往,目标内外动机,目标定位,修正反馈,适应能力。研究者认为:职业目标是职业生涯规划的核心,其他方面都和职业目标有关系,而没有直接的联系。并且“目标定位”、“修正反馈”与其他因子之间分别存在交互关系。研究者还对处于一般状况,不同性别,不同年级,不同经历的人进行了调查:
1、性别差异不显著
2、年纪差异主要表现在毕业班和其他年级之间,研究生越临近毕业职业生涯规划的动机越容易出现动荡,随意性增加,灵活性下降。
3、有从事兼职经历的学生优于没有从事过的。并针对提出了一定的教育建议,首先,研究生应提高对职业生涯规划重要性的认识。其次,高校应努力构建全程式、个性化职业生涯规划辅导模式。再次,建立健全研究生职业生涯规划管理体系,突出导师的重要作用。
第三篇:影响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的因素和教育探析
一 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的意义(一)充分发掘自我潜能,增强就业能力
(二)增强大学生应对社会竞争的能力
(三)有利于促进大学生的全面发展
二 影响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的因素(一)影响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的社会因素1.社会经济的影响从宏观上看,人口、产业结构、经济形式和经营方式、科学技术等社会经济因素对择业的影响极大。2.社会需求的影响社会需求是决定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和选择最重要的客观条件。(影响职业选择的现实程度,时间性机遇、范围和职业技能的反战方向和水平)3.家庭的影响,家庭的教育目标、生活水平、家长的职业态度等,都对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起着重要影响。(二)影响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的职业因素(职业社会功能、职业报酬、职业的自然条件和职业要求)(三)影响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的个人因素(兴趣、性格、职业能力)
三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的内容与步骤(一)认真进行自我评价(二)结合实际确立目标,规划未来(三)分析环境因素(四)做好职业定位
(五)制定实施策略(六)适时评估反馈
四 对大学生进行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的措施(一)加强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课程建设(二)加强职业生涯规划指导队伍培养,建立一支高素质的专业指导队伍(三)加强对大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
第四篇:免费师范生职业生涯规划的影响因素及对策研究
免费师范生职业生涯规划的影响因素
一、个人因素
1、职业理想:职业理想是指人们在一定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的引导下 对其未来所从事的职业及事业上获取成就的向往和价值追求
2、职业兴趣:兴趣是人认识某种事物或从事某项活动时的心理倾向,在个体选择职业和判别职业是否适合自己方面起着重要的影响作用
3、职业自我效能感:职业自我效能感是个体对自身能否胜任和职业有关的任务或活动所具有的信念,是对自身能力的一种态度,而非能力本身。
二、环境因素
1、家庭环境:家庭环境对于个人在制定职业生涯规划时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有时甚至直接影响个体职业的选择。(第一 家庭经济状况,第二 长辈的期望,第三 区域因素)
2、学校教育:第一 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状况影响学生职业生涯规划质量。第二 学校的软硬件基础影响学生的职业准备和阶段性职业生涯规划的实施。
3、社会环境:社会环境主要指社会政治环境、社会经济环境、组织环境等,它直接影响着个体职业目标的规划与职业路线的选择。(第一 国家就业政策,第二 基层教育条件)
对策与建议
1、个体加强主动规划
2、家庭构筑良好氛围
3、学校提供优质条件
4、国家创建有利环境
第五篇:青年职业生涯规划的要素 职业生涯规划的影响因素
一是自我认识方面。1 个人的兴趣、爱好与特长;2 个人的性格与价值观3个人所选定的目标与需求;4个人的情商;5个人的工作经验;6个人的优缺点;7个人的学历与能力;8个人的生理情况。
二是外围环境方面。1 组织的需求;2家庭的期望;3 社会的需求;4科技的发展;5经济的兴衰;6政策、法律的影响。
三是个人目标选择方面。1设定该目标的原因;2欲达到该目标的途径;3欲达到该目标所需的能力、训练及教育;4达到该目标可能得到的助力;5达到该目标可能遇到的阻力。
四是落实生涯目标措施方面。1 教育、训练的安排;2获得发展的安排;3排除各种阻力的
计划与措施;4争取各种助力的计划与措施。
第六篇:贫困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的影响因素论析
一、个人动机对贫困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的影响
个体行为的产生和维持需要动机,而动机的产生有其内在和外在条件。内在条件就是需要, 外在条件即诱因.个人成就动机的缺失是当前影响贫困大学生合理规划自身职业生涯的重要因素。
二、自我效能感对贫困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的影响
自我效能感具有以下功能:第一,决定人们对活动的选择及对该活动的坚持性;第二,影响人们
在困难面前的态度;第三,影响新行为的获得和习得行为的表现;第四,影响人们活动时的情绪。个体行为的成败经验、归因方式等等都有可能影响到自我效能感。自我效能感的弱化是影响贫困大学生积极规划职业生涯的又一个重要因素。
三、社会认知对贫困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的影响
对于贫困大学生来说,社会认知的偏差对他们的职业生涯规划有着重要的影响。在发现自己和别人存在差距时,容易产生对社会和自我的不良认知乃至愤世嫉俗的思想,对自己的职业生涯规划失去信心。
四、学校教育管理对贫困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的影响
高校教育管理不重视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缺乏指导大学生进行职业生涯规划 的意识。特别是对于贫困大学生,。高校和教师对于贫困大学生们的期望会直接影响他们的职业生涯规划,使其出现较不重视长远职业规划的短视现象。
五、社会支持对贫困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的影响
能否得到充分和有效的社会支持对于贫困大学生的职业生涯规划同样有着重要的影响。缺乏社会支持的贫因大学生常常不能有效地获得情感的支持,缓解心理应激与紧张心态,这不利于他们以平和的心态应对未来社会竞争和职场压力,作出有效的职业生涯规划。
总结:综合六篇论文我总结出对职业生涯规划的影响因素主要有个人因素,环境因素,以及对于职业选择的职业目标也可说为职业动机,影响职业生涯设计的因素是多方面的,有个人素质、心理等主观方面的问题,也有社会环境、机遇等客观方面的问题,他们相互关联、相互依靠,好比房子周围支撑篱笆的椿柱,假如你移动其中的一根,整道篱笆就会改变形状。因此在进行职业生涯设计时要仔细考虑影响自己职业生涯的每一个因素。当然我们也应当有所侧重,我认为在做职业生涯规划是确定一个职业理想是必要的!职业理想常常是最核心的内容之一,是您好对自己未来所从事职业的发展和目标做出的想象和设计。同时也是你对未来职业的期望并体现了您对这些职业价值倾向。任何职业都有其多方面特性,有外在的和内在的,直接的和间接的。所以确定一个主轴后就要均衡的考虑各个方面了!对每个人而言,职业生涯将贯穿人的一生,个人或处于职业准备阶段,或处于职业选择阶段,或处于职业工作阶段,或处于职业结束阶段。在这不同的阶段,每个人的职业生涯受各种不同因素的影响会发生各种截然不同的结果。就像六篇文章分析的一样,这些影响因素是不容忽视的!
第四篇:影响大学生就业因素分析
影响大学生就业因素分析
一、我国大学生就业现状
我国20世纪90年代后期以来高等院校大规模扩招,毕业生大量增加的高峰已经来临多年,2013年全国普通高校毕业生为788万人,比2010年增长100万人。按照经济学的观点,GDP每增长一个百分点可为社会提供就业岗位80-100万个,由于我国经济正在进行结构调整,2002年至2007年五年中同期的社会新增加就业岗位基本稳定在每年900万个,2012年全国城镇新增就业岗位也没有明显的增长。可以说,人力资源市场的供需矛盾趋于紧张,特别是2012年以来,大学毕业生就业问题更加凸显出来,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问题之一。
(一)大学毕业生就业现状
1.高等教育大众化的背景之下大学毕业生就业状况
1953年的我过高等院校仅148所,在校学生仅有21万人,随着社会主义建设不断的推进,经过几十年的不断发展,高等教育取得了骄人的成绩。我国高等教育不仅在数量上翻了几十倍,质量上也比最初的高等教育的水平提高了很多,随着我国教育事业的不断发展,中国已经成为在校大学生人数的领头国家,接受过高等教育的人群也跻身世界第二的位置,成为高等教育的大国。从1999年开始,我国高等教育院校就不断的扩招学生,这样的背景之下,我过的教育规模与水平出现了前所未有的良好势头。
由此可见,我国高等教育已经向大众化的方向发展,这种背景之下,大学生就业也从原来的精英化转向了大众化,在20世纪80、90年代,大学生属于稀缺资源,这个时候的大学生从来没有为就业的问题而烦恼过,而到了大众化教育的阶段,大学生显然没有之前那么的抢手,因此,大学生就业问题就成了社会发展的一个新的问题,原本为大学生分配工作的制度也逐渐取消,目前的就业现状已经不再是单项选择了,不在是大学生选择单位了,单位也有了选择大学生的权利,这样的情况之下,大学生的危机意识逐渐加强了。
2.近年来大学生就业形势
近年来,我国大学生毕业人数正在不断的增加,市场的需求量却增长缓慢,同时由于社会待业人员、考研人员也处于不断的扩大,导致我国就业率下降明显。教育部直属院校毕业生和部委院校大学毕业生就业率基本相同,一般能够在85%左右,但是地方普通大学院校毕业生的就业率相对要低得多,一般在50%左右。
从社会单位用人需求来看,对研究生的需求量相对较大,对本科生需求正常,但具有明显下降的趋势;对专科毕业生的需求量严重不足。
从社会市场需求方面,计算机、自动化控制、对外英语、市场营销、生物工程这些专业毕业生较为热门,但是由于此类院校过多,毕业生人数太多,市场需求跟不上生源增加的速度。整体来说,毕业生就业率呈现下降的趋势。
据调查统计显示出的每年不同学校的就业人数已经比前几年下降很多,尤其是近几年,这种现象呈上升趋势,即便是211、985院校的学生在毕业之后找了一段时间工作无果之后选择了考研,每年国家公务员考试,一个职位有几千人在竞争,企业发布的招聘岗位指出仅招三五个人,但是投递简历的人却又成百上千的大学生,而且招聘信息中明确规定必须是本科生,有的甚至是研究生,其实职位所给出的岗位职责是一个专科生就能担任的,由此可见,我国大学生就业形势有多严峻。
3.大学生就业趋势
据相关调查研究表示,社会工作岗位在2014年比2013年增加36%左右,而大学生毕业人数方面,2014年毕业生比2013年同比增加了将近130%。毕业生人数增加速度十分迅速,这成为社会上“就业难”问题的主要因素。
所有的问题都具有双向性,在大学生认为就业难的同时,企业在招聘人员的过程中也觉得十分困难。实际上,大学毕业生虽然增加,但是企业依然觉得招聘困难,某一大型的事业大内在招聘过程中,每年会招收超过500名员工,但应届毕业生所占的比例仅为4%左右。另外,一家私人企业老板在接受访问中表示:大学生是企业的骨干,是企业的中坚力量,企业发展在很大程度上对大学生有很大的依赖性,但是在每年的招聘过程中,基本上排除了应届毕业生。
基于现阶段大学毕业生供大于求的现状,企业为了牟取小利,在招聘过程中给出虚假的招聘广告,开出诱人的待遇,但巧设名目、乱收应聘人员的费用,应届毕业生在试用期结束后就面临辞退的危险。另外,大学生获得招聘信息的渠道十分广泛,但是有效的信息面却十分狭窄,这也是大学生就业难的原因之一。
4.男女大学生就业基本现状
大学毕业生在寻找工作的过程中,女生比男生更加难以就业。很多企业在招聘信息中明确标出仅限男性,有的企业虽然没有明确指出仅限男性,但是,最后通过的确实男性,并不是因为男性不女性更优秀,不可否认,这是一种变相的歧视,这对女大学毕业生而言难度又增加了很多。就调查显示,男性的就业率要高于女性,但是女性的学历层却比男性更占优势,学习成绩也普遍比男性好,人力资本几类程度也要高于男性,然而,在找工作的过程中所获得面试机会却比男性少很多,最终结果就是女生的就业率远低于男性,无业的持续时间要比男生长很多,总体来看,性别对于大学生就业的影响也非常的大。
综上所述,我国现阶段的大学毕业生的就业形势越来越严重,大学生就业越来越困难,针对这一现状,如果不及时制定相应的解决措施,必然会为高校、学生带来不利影响,所以,改变大学生就业现状是现阶段我过高等院校与国家的当务之急。
二、影响大学生就业的因素分析
大学生就业问题是由多种因素引发的,除了高等院校持续大规模扩招外,还包括高校教育与社会需求之间的结构性矛盾问题、毕业生自身可能产生的消极因素以及毕业生就业服务体系缺失、就业体制不完善等外部环境的影响。
(一)人力资源市场供需失衡
大学毕业生就业市场供需的结构性矛盾。大学培养出来的毕业生还不能满足市场对以下几类人才的需求。一是劳动技能型人才。由于中国国际分工地位的处于国际分工的底部,新增加的劳动就业岗位主要是劳动密集型的就业岗位,近年来的人才市场需求供给情况反映,各技术等级的劳动力呈现供不应求的局面,以机械加工为主的技术、技能型人才短缺,然而大学生在校期间根本不可能学会这些技术技能,也不愿意毕业后从事这些技术型工作。二是农业人才。据统计,我国平均每百名农业劳动者中科技人员数量及每百亩耕地平均拥有科技人员0.0491名,远远落后于发达国家水平,农业从业人员中大部分没有接受高等教育。三是落后地区的人才需求。在我国的西部、在农村、在基层、在工作条件艰苦的行业急需引进大量知识型人才,帮助改变贫困落后的状况,然而却乏见大学生的身影,每万人中大学生占有量非常小。
(二)高校教育与社会需求失调
随着国家对教育投入的增加,我国高等院校虽然在软硬件设施建设上有了较大的发展,但并不能缓解高校毕业生与社会需求脱节的压力。
1.专业课程设置与社会需求的矛盾凸现
大学生就业与产业结构的调整以及地区经济发展周期有较大的关联。随着产业结构不断调整升级,四年一个周期的高校专业设置调整逐渐滞后以致错位。此外,学校对经济社会发展趋势预测能力不足,对学生的教育与培养的重视程度不够,也是导致高校教育培养与社会需求的结构性矛盾凸现的原因。
2.大部分高校培养的学生质量不过硬
大学生在市场中与各群体人在一个平台上竞争岗位,核心竞争力是学得多、学得快、转化率高。因此,衡量大学生的综合素质指标之一就是学到了什么、掌握了什么、学会并转化成为自己生存发展的能力是什么。
(三)大学生自身因素
大学生自身面对严峻的就业形势,由于缺少正确的就业观念的引导,职业生涯模糊,自立自信心不足,综合素质不高,社会适应力较差,这些都对大学生解决就业问题带来了消极的影响。
1.职业生涯模糊,就业准备不足
其实,大学生在进入大学时就应该对大学四年学习做出明确的目标计划,为今后的职业生涯发展打好坚实的基础。但在实际中,上了大学的很多学生对市场变化、社会变化关心度较低,注意力和精力都应付考试了,多数学生没有“生涯”的概念,对职业目标相对模糊,没有把兴趣、爱好与自己所学专业很好结合,更不知道自己的优势和劣势,对自己适合做什么,不适合做什么,哪些职位能成功,自己潜能有多大一概不知,到了大学毕业才“临时报佛脚”。
2.大学毕业生自身综合素质不高
首先是适应社会的能力较差。难以符合用人单位的要求。由于很多大学生没目标、没准备,缺乏对自己的清晰定位,在学校里只满足所学课程,忽视了对广博知识的积累和对实际能力的培养和锻炼。社会实践经验不足加之语言表达能力不足,在应聘场合紧张、胆怯,不能充分展示自己,从而错过了许多工作机会。其次是对家长的依赖性强。我国部分大学生在大事还得家长拿主意,完全独立靠自己的意愿选专业、定职业,找工作的大学生不足一半。
(四)国家政策方面的原因
近几年,国家为了解决大学生就业问题做出了大量的工作,并出台了相应的优惠政策。但是由于种种原因,如户籍因素、生活需求等,导致大学生就业问题依然严重。总体上国家对大学生就业的引导性政策可行性较差。另外,国家关于高校扩招的政策,进一步提高了大学生就业的难度,虽然国家从许多方面为大学生设立岗位,但与庞大的毕业生规模而言显得有些力不从心。
三、缓解大学生就业难的对策
解决大学生就业压力事关大学生的切身利益,更关系到社会的和谐稳定,需要政府、企业、高校和大学生共同的努力,多部门采取切实可行的政策、措施和办法。
(一)政府部门完善促进大学毕业生就业的政策
近年来,中央政府针对严峻的就业形势已经制定了一系列的相关政策,在很大程度上提高了大学毕业生的就业率,但是总体情况上来说,政府对大学毕业生就业扶持的力度,或者说是方式还不够正确,在很大程度上还存在欠缺。社会应
该给大学生提供更多的就业岗位以及实习机会,同时政府还需要加强在就业指导方面的政策建设,根据学生成长的客观规律,对学生进行合理科学的就业指导。社会中可以创建各式各样的就业培训机构,帮助即将毕业的大学生做好就业规划,帮助学生能够在走出校园的同时,不会对自己的就业感到迷茫,帮助其找到就业大方向。
国家还应该积极鼓励大学生进行自主创业,在创业贷款、创业环境等方面给予一定的优惠政策,鼓励学生到西部地区以及农村基层进行锻炼,帮助学生实现人生的理想为灵活就业的毕业生开展人事和社会保险事务代理的全程服务。再次是使就业服务深入人心,在开展职业咨询和职业指导的过程中,要特别加强自谋职业和自主创业培训和职业技能开发,促进个人素质的全面提高,以适应竞争就业的需要。最后是充分发挥各种社会组织在人力资源市场资源配置中的作用,加强与团委、个体私营企业协会的组织的联系,通过他们调动各方资源深度挖潜就业岗位,促进毕业生的有序流动。
(二)高等教育机构深化教学教育改革
是否满足或符合经济、社会发展的需求作为检验高等教育成效的一个重要指标,各高校的办学理念、教育方向、专业和课程设置要适应社会的需要,及时地调整专业安排和制定招生计划,并增强学校与用人单位之间的有效合作,从而培养出与市场需求、社会需求相对接的应用型人才。此外,高校还需要加强毕业生职业指导工作,使得就业指导贯穿在整个大学生涯中,帮助大学生形成正确择业观,增强择业实力。
1.合理调整课程设置和教学方式
一是与产业结构结合。要根据产业结构的调整和就业市场的变化,及时调整专业,拓宽专业适应性,依据企业反馈的信息重新设计和调整各专业人才的知识、能力、素质结构,进一步优化和整合课程。二是与发展形势结合。当前,政府鼓励大学生自主创业,学校也要高度重视对学生创业意识与能力的培养,要开设大学生创业选修课程,让学生掌握创业的基本政策和知识,如邀请创业成功人士谈创业经历,开展大学生创业大赛等,培养学生创业的兴趣,并在实践中锻炼学生的创业能力。三是与实践能力结合。关注社会发展对复合型人才的需求,拓宽专业知识面,改革教学环节、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加强学生人文素质的培养,加大实训实习力度,提高学生的社会适应性和专业应变能力。四是与兴趣特长结合。加大学生选择专业的自由度,允许确有特长的学生自由选择专业。五是与生涯规划相结合,尊重大学生的个性发展,重视大学生的科技创新,把职业生涯规划课程列为必修课,通过“入学到毕业”全程化的职业生涯辅导教育,引导大学生树立正确的职业理想,正确进行自我分析和职业分析,确定自身的职业方向,以积极的心态面对激烈的人才市场竞争。
2.加强毕业生的就业指导与服务工作
千方百计收集就业信息,充分发挥网络的作用,逐步实现高校毕业生供给与人才市场需求的信息联通,用请进来的方式,高校可以邀请用人单位进驻校园进行现场招聘,或举办大型的招聘见面会活动,让学生进一步的了解企业,促进学 生与企业之间的纤细,同时也让企业了解学生的岗位要求。坚持产学研紧密结合,建立相对稳定的学生实践和培训基地和订单式培养方式,定期请用人单位到校作讲座,鼓励大学生到企业参观学习,教育大学生积极投身社会实践,利用假期到企事业单位进行实践锻炼。通过专业课程、专业测评、专业辅导、网上指导等专业手段,开展团体辅导和个性化指导,引导学生转变就业观念,灵活就业,多渠道就业,主动创业。简化环节、减低成本,方便快捷地为毕业生办理各种手续,为毕业生择业提供社会化服务体系;通过法律法规的教育,有利于大学生与用人单位达成就业关系,避免一系列不必要的纠纷,培养大学生在就业中的依法维权能力。建立一支高素质、专业化的就业指导队伍。
(三)社会通力营造大学生就业支持环境
帮助大学毕业生解决就业难题,涉及到全社会的各个方面,因此,有必要建立起一个强大有力的社会支持系统,由家庭、用人单位、社会与学校和政府通力合作、共同努力。
1.用人单位要树立科学的人才观
首先,用人单位积极接纳大学毕业生,为他们提供一个施展才华的舞台。其次,用人单位用人既要讲究单位的当前效益,又要讲究远期效益。在设置聘任条件时要充分考虑毕业生的个性发展空间,注重毕业生的潜力发展。再次,用人单位应加强人才储备,解决企业高层次人才仍显不足,企业的科技创新能力不强,企业竞争力低下等问题。最后,用人单位应加大与高校的联动程度。相互利用各自的智力、资金和岗位技能优势,共同谋求人才又快又好的发展,发现人才,培养人才,储备人才。
2.社会媒体要坚持健康的舆论导向
尽管社会媒体不可能解决大学生就业问题,但可以还原大学生就业的现状与本来面貌,理性看待大学生就业中的种种现象和问题。社会媒体在解决毕业生就业问题中的舆论引导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通过多种形式、多种渠道的正面宣传,引导和帮助人们转变传统就业观念,树立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相适应的新就业观,提高全社会对大学生就业问题的认识
2、从大学生就业的结构性困难入手,帮助大学生适时调整就业心态,以减轻大学生的心理压力。
3、宣传与解读政府为推进就业而制定的相关措施和制度,为破解大学生就业难题提供借鉴。
4、积极传播就业信息,为大学生求职与创业提供信息支撑与精神动力,通过大型策划与活动组织,为大学生和就业单位搭建桥梁等。
3.家庭成员要发挥积极的鼓励作用
家庭是社会的细胞,应该主动承担教育学生的责任。家长自身首先要调整好心态,降低对孩子的期望值,对孩子求职遇到困难的时候多引导和鼓励,以朋友的角色与孩子多沟通,树立先就业后择业的观念,正确看待上大学和找工作的关系,找第一份工作和终身职业的关系。同时,要配合学校,发挥自己在激励学生成才、确立价值取向、设计职业生涯、转变就业观点、开辟就业渠道等方面的积极作用。
(四)大学生努力提升自身就业竞争力
当然,政府、学校和社会所采取的一些措施是解决大学生就业问题的的重要保障,但归根结底,还是要靠大学生自己努力转变就业观念,确定职业发展目标,增强提升自身就业力的意识,优化自身的能力结构。
1.确立明确的职业生涯目标
从进入大学的第一天起,大学生就应对自身个性、才能和特长、兴趣爱好及弱点都有一个实事求是的正确认识和评价,并从自身的实际出发,进行准确的职业目标定位,以便有针对性地开展学习,合理规划大学生活,同时在学习过程中不断丰富和完善自己,发掘自身潜力,不断调整发展目标,为未来的职业发展作好准备。
2.增强自身综合素质
大学生是国家额希望所在,是民族发展的后备力量,作为新时代的大学生,必须不断的提升自身素质,在高校学习过程中,与国家技术社会一道,树立健康的价值观、世界观以及人生观。积累知识,提升专业性知识的同时,学会与人沟通、合作,对生活充满信息和希望。另外,在大学实习过程中,大学生应该积极参加社会实践,将学校学习的理论知识应用到工作中,提高自身处理实际问题的能力,并积累更多的社会工作经验。同时,大学生需要给自己做好就业定位,不受条条框框的约束,以实现自我价值为主要目的。
3.提高自主创业的本领
面对严峻的就业形势,大学生应尽一切可能依靠自身实力解决就业问题,自主创业则可以成为个人层面上减少就业难度的一种主动性的现实选择方案。大学生在一定的条件下,找准商机,发挥一技之长,走自主创业,自谋职业的道路,在解决自己就业的同时,也为社会提供了新的就业渠道,缓解了就业压力。
结 论
本文主要通过对现阶段我国大学生就业现状做了调查分析,目前的大学毕业生就业情况不容乐观,对于这种现象出现的因素做了相应的分析,并提出了相应的解决措施,以便能够为现阶段大学生就业难提供借鉴作用。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教育事业的不断提高,越来越多的人都会接受高等教育的学习,高等教育逐渐大众化,然而也正是这一现象的出现,大学生就业也越来越困难,我们不能否认接受高等教育是正确的选择,因为接受高等教育不仅是为了谋求一份好的工作,还是提高个人修养的一种重要途径,然而,就目前我国大学生就业的现状来看,情况不容乐观,因此,在实现高等教育大众化的同时,就业的问题该如何解决,也要考虑在内,实现高等教育大众化的最终目标为建设社会主义事业提供动力的,而不是为建设社会主义事业带来阻力。
造成大学生就业难的因素有很多,本文就现阶段主要的因素做出了相应的总结,所提出的措施也仅仅是针对已经出现的因素,未发觉的因素依然需要做进一步的探究,这也将是笔者未来工作与实践中需要进一步学习的地方。
参考文献
[1]麦可思中国大学生就业研究课题组.2009年中国大学生就业报告[M].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9 [2]毕云飞.大学生就业压力[D].河北师范大学应用心理学硕士论文,2008 [3]张彦,陈晓强.劳动与就业[M].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9 [4]钟谷兰,杨开.大学生职业生涯发展与规划.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8 [5]陈宇红,江光荣.大学就业压力问卷的编制[J].广州大学学报,2009 [6]张国金,高洪生.大学生心理压力及其疏导途径[J].聊城大学学报,2009
第五篇: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常见问题分析
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常见问题分析
一、认识自我中的问题
(一)缺乏个人志向。大多数学生都没有谈到这个问题。志向是事业成功的基本前提,没有志向,事业的成功也就无从谈起。立志是人生的起跑点,反映着一个人的理想、胸怀、情趣和价值观,影响着一个人的奋斗目标及成就。所以,在制定生涯规划时,首先在确立志向,这是制定职业生涯规划的关键,也是生涯规划最重要的一点。
(二)认识自我的途径单一。90%以上的学生都是通过职业生涯测评系统[1]来认识自己。实际上除了通过测评外,还应有现任教师的评价,尤其是辅导员的评价;同学的评价,尤其是室友的评价;父母亲、兄弟、姐妹、亲戚的评价也是必不可少的。通过周围熟悉自己的人对自己的评价,以获得对自己比较客观的认识。可以采用面谈的方式或者问卷调查的方式来获得这些评价。大学生在制订职业规划时需要与周围的朋友、家人和专家多点沟通,充分清晰地了解自己,并且听取他们的建议去反复修正规划,而不是单单自己一个想出来的。
(三)认识自我的内容不够全面。大部分学生只分析了个人的兴趣、爱好、特长、性格、价值观、个人的优缺点和个人的健康,没有谈到个人的情商。而这个因素对职业生涯有着非常重要的影响。
情商(EQ)又称情绪智力,是近年来心理学家们提出的与智力和智商相对应的概念。它主要是指人在情绪、情感、意志、耐受挫折等方面的品质。以往认为,一个人能否在一生中取得成就,智力水平是第一重要的,即智商越高,取得成就的可能性就越大。但现在心理学家们普遍认为,情商水平的高低对一个人能否取得成功也有着重大的影响作用,有时其作用甚至要超过智力水平。美国哈佛大学心理学家丹尼尔·戈尔曼最早提出了“情商”的概念。他指出:“真正决定一个人能否成功的关键,是情商而不是智商。”他认为,情商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一是认识自身的情绪。因为只有认识自己,才能成为自己生活的主宰。二是能妥善管理自己的情绪。即能调控自己;三是自我激励,它能够使人走出生命中的低潮,重新出发。四是认知他人的情绪。这是与他人正常交往,实现顺利沟通的基础;五是人际关系的管理。即领导和管理能力。[2]
情商的水平不像智力水平那样可用测验分数较准确地表示出来,它只能根据个人的综合表现进行判断。情商水平高的人具有如下的特点:社交能力强,外向而愉快,不易陷入恐惧或伤感,对事业较投入,为人正直,富于同情心,情感生活较丰富但不逾矩,无论是独处还是与许多人在一起时都能怡然自得。
(四)兴趣、经验和能力的展示与未来职业目标关联度不大,未突出自己的职业能力优势。例如有人谈到兴趣爱好是旅游,但职业选择却是与旅游相差甚远的职业,如做大学教师。诸如此类的兴趣还有打篮球、打羽毛球、听音乐、看电视、上网、书法、跳舞、定向越野、绘画、文艺等。另外,多数人把自己的社会实践活动不加分别地列上去,多至20多项,而且没有任何评价,这些与未来职业没有实质上的关联。如未来职业是教授,社会实践是参加销售电话卡、书籍等;未来职业是总经理,社会实践是家教。
正确的做法应该是,兴趣、社会实践经验和能力的展示应与未来职业有一定的关联度。而且要认真地分析它们对未来职业有何帮助。如果没有,就没有必要列出来。有了职业生涯规划,学生的社会实践就不会盲目而有所选择。如果未来职业目标是房地产销售经理,那么社会实践就选择与房地产销售有关的活动。
除了以上几点,认识自我还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第一,不要过度概括过去的经验;第二,不要过于依赖他人对我们的价值观、兴趣和技能的看法;第三,要避免在处于某种情绪危机时制定生涯决策;第四,充分利用现有的生涯干预服务中的各种工具;第五,通过在不同的工作环境中得到的各种工作经历,来发展对自己清晰的自我形象,同时要注意自己的感受以及对这些工作经验的反应。[3]
二、环境分析中的问题
(一)环境分析只有普遍性没有特殊性。大部分人都介绍了家庭、学校、社会(政策、法律)等环境对自己的影响。对家庭环境,着重介绍家庭经济情况的好坏、家庭期望,没有介绍家族文化。对学校环境,只简单介绍学校性质,没有介绍社会认可程度、校风、专业、专业主干课程及成绩,以及适应本专业的工作领域。
对就业形势的评估,也只是从宏观的角度来分析问题,犯了“大而全”错误,缺乏针对性。如能从本省和具体就业区域(如广州、深圳等)的角度来评估就业形势,就更全面而具体。因为大多数广东高校毕业生在广东就业。同时还应评估该行业的就业形势。如果英语专业学生打算就业地点在深圳,那就应该分析深圳的英语专业供需市场,竞争对手等方面内容。
(二)注重行业发展趋势,关注职位能力不够。大部分学生对行业进行了比较详细的分析,诸如国家对该行业的政策扶持,行业发展潜力。对职位所需能力关注不够,即职位需要具备什么能力。要清楚未来职业的工作内容、工作环境、任职条件(所需的知识、能力、经验和证书等),以及相适应的职业兴趣类型。如何才能知道职位需要具备什么能力呢?通过中文搜索引擎,输入相应职业的关键词,可以了解“×职业要求具备的相关知识、能力、经验和证书等”。如果未来职业是心理健康咨询师,在中文搜索引擎中输入“心理”两字,就能找到与心理相关的各种职业,点击相应职业就得到一份关于心理健康咨询师的报告,包括做心理健康咨询师的职业概要、工作任务、各种技能、各种知识、各种能力、劳动活动、工作环境、工作价值、风格、兴趣。
(三)对行业、职位了解的途径单一。大部分人是通过互联网对行业、职业进行了解,认识单一。还可以通过多种途径,例如报纸、人才招聘会、行业展览会、专业协会、生涯人物访谈、访谈毕业的师兄、师姐、在职人员以及该行业的领军人物、资深的职业生涯规划师、校友会、中文职业搜索引擎和实际接触等。[4]
三、职业定位中的问题
(一)定位分析不明。大多数人没有谈到选择该职业目标的原因,以及达到目标的途径,达到目标所需的能力、训练和教育。没有提到达到该目标可能得到的助力;没有提到达到该目标可能遇到的阻力。
(二)专业与职业关联度小。部分学生在做职业定位时,并没有把自己专业与能力与企业职业所需能力一一对应起来。例如专业是中文,职业目标是高级心理咨询师。专业是行政管理与计算机,但是职业是会计。抛开自己的专业,从事别的职业,不是不可以。而要具体分析自己所要从事的职业,自己在大学时期有没有这方面的知识储备?有没有这方面的社会实践?浪费自己三、四年所学,从事别的工作,要特别慎重考虑。不能仅凭个人喜好做出重大决定。
(三)目标订立过于理想化。大学生缺乏对行业、职位详细信息的了解,体验不到真实的职业环境,目标的订立有些理想化,而具体行动计划又有脱离实际。80%以上的同学的目标是今后成为社会精英,如大学教授或总经理、董事长等。有些同学是专科生,却选择的职业偏偏是大学教授。理想的计划是专科毕业后考专升本。本科毕业后,然后参加考研,然后读硕士、博士。最后是大学教书,慢慢评上教授。当初只能考上专科,这说明自己在读书方面或考试方面就不是很有优势,现在竟然用自己不是特别擅长的方面来与当初考上本科的同学来竞争,这取得成功的机会不会大。只能说是理想化。可以考虑自己的管理能力或人际交往能力,销售能力,往这方面的发展可能取得成绩会更快些。职业规划中有远大的理想固然是好,但一味追求速成,会导致择业中眼高手低,结果反而是欲速不达。学生最好根据自己的专业知识做出职业规划,最重要的是抱着积极而又务实的心态,接受低层做起积累经验
四、计划执行中的问题
(一)计划可操作性不强。一些学生的专业是非师范,但是选择的职业是师范类的。大学阶段的计划没有突显达到该职位的社会实践和读书计划。大学毕业后的计划只是对未来职业的各个岗位的具体描述,而且多是从互联网搜索得来的。没有请教在职人员来描述职业的实际经历。执行计划模糊,即使有社会实践和读书计划,但是并没有定出时间,没有确定的社会实践的地点,计划读的具体书籍。目标是英语口语好,这也是一个模糊的目标,没有可操作性。
计划应分为总体计划和阶段性计划。总体计划指的一生总的职业目标;阶段性计划至少是两大部分,一是在校期间,另一部分是大学毕业后。大学期间应该具体详细,既要年计划,也要学期计划;既要月计划,也有周计划,最好每天都要有计划。每天除了常规的上课外,应有自己的读书计划,双休日怎样度过、如何安排勤工助学与学习的时间、寒假准备去哪家企业调研、暑假准备去哪家公司参加社会实践活动等。
计划中应包括采用什么措施来提高学习和工作效率,计划学习哪些专业知识、掌握哪些职业技能、提高哪些业务能力、采用什么方法来开发自己的潜能、如何提高自己的情商水平、(二)重考证,轻实践。大多数学生特别强调拿英语四级证书,有的还提到了英语六级证书、商务英语证书;还有的学生提到了计算机等级证书,计算机软件工程师证书。但是大多数学生很少提到与职业相关的社会实践。社会实践对在校大学生非常重要,通过寒暑假期参加社会实践才能知道自己所学是不是将来职业所需,自己能不能胜任工作。如果不能,那么在校应该尽快完善这方面的知识。这对今后的大学生活有极大的指导作用。如何坚持计划、计划遇到挫折怎么办等相应措施。
(三)想当然的多,结合实际的少。未来职业是计算机行业方面的管理人员,如基层管理(一年)——初级管理(两年)——中级管理(三年)——高级管理(五年)。这个计划是如何制定出来的呢?是请教了在职人员,还是自己想当然的呢?大学生应该多和社会职场人士沟通、交流,获取足够的行业、企业和职位信息,那么就可以保证职业规划的社会性和可实施性。应该结合自己的四项测评报告,发挥自己的长处,尽量使计划执行不再是凭想象。
五、反馈修正中的问题
(一)一部分学生根本就没有反馈修正这个步骤。每天晚上没有评估自己的计划执行情况,布置第二天的情况。应该坚持在每晚反省一天的行为。有些学生这部分过于简单化。这些学生只是提到如果未能按原计划实行,那么就从事别的工作,而且没有说明为什么选择这份职业作为自己的第二选择。
(二)计划与备用方案之间缺乏内在联系。如计划是报社的广告营销工作,备用方案是保险公司销售人员。计划与备选方案可能都行不通。例如,法律专业的学生,计划是当法官,备选方案是做律师。这两个职业都是要经过严格的考试,很有可能都无法通过。这样就没有起到反馈修正的作用。还有的大学生以为备选方案多多益善。不管前面做出了多少分析,总不忘记要在从事职业前,来一个公务员考试。表面看起来是保险,实际上是浪费时间。有的同学无论从性格、气质还是专业都不符合公务员的要求。
应根据自我发展变化与社会需求的变化,与时俱进,灵活调整,不断修正、优化职业生涯规划,主动适应各种变化,积极发展职业生涯规划。要对计划进行评估,修正,要有备用方案。总之,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存在这样的倾向,自我认识简单化,环境分析普遍化,职业定位理想化,计划执行考证化,反馈修正省略化。对策应是自我认识全面化,环境分析个性化,职业定位实际化,计划执行渐进化,反馈修正灵活化。
参考文献:
[1]共青团中央学校部中国青少年研究中心编著,大学生职业生涯设计[M],中国言实出版社,2004。
[2] 丹尼尔·戈尔曼著,耿文秀等译.情感智商[M]上海:上海科技出版社,1997。
[3]Reardon等著,侯志瑾等译,职业生涯发展与规划[M],高等教育出版,2005。
[4]陈德明,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辅导:实操及个案分析,广东省第二届大学生职业规划大赛培训课件,2005年9月。
Analysis of Familiar Problem of Graduates’ Career Development and Planning GUO Qian-shen
(Graduates’ Vocation Center,Shaoguan512005,Guangdong,China)
[Abstract] graduates’ career development and planning plays an important part in helping undergraduates improve the ability of employment.It is very popular among undergraduates and enterprisers.This article pays more attention to problem of
undergraduates’ career development and planning, analyses and give some rational advice.It is very important for undergraduates to develop and plan their career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