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以强烈政治责任感扎实有序推进监察体制改革试点工作
以强烈政治责任感扎实有序推进监察体制改革试点工作
湖南省委常委、省纪委书记 傅奎
党的十九大作出“深化国家监察体制改革,将试点工作在全国推开”的重大决策部署,中央纪委召开电视电话会议进行动员部署,释放了全面从严治党、夺取反腐败斗争压倒性胜利一步不松劲、一刻不停歇的强烈信号。深入学习和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精神,就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引,按照赵乐际同志在电视电话会议上提出的要求,牢固树立“四个意识”,以强烈政治责任感和历史使命感,扎实有序推进监察体制改革试点工作,坚决完成党中央交给的政治任务。
一、事关全局的重大政治体制改革
我们党全面执政、长期执政,面临的最大挑战是对权力的有效监督。全面从严治党,最终目的是要解决一党长期执政条件下自我监督难题,跳出历史周期率。党内监督是第一位的,党内监督全覆盖,必然要求国家监察全覆盖。深化国家监察体制改革的目的,就是要加强党对反腐败工作的统一领导,把分散的反腐败力量整合起来,构建集中统一、权威高效的国家监察体系,实现对所有行使公权力的公职人员监察全覆盖。这是确立中国特色监察体系的创制之举,是对中国监察制度的继承与发展,是对权力制约体制的新探索,必将有力推动全面从严治党向纵深发展,巩固发展反腐败斗争压倒性态势,不断厚植党执政的政治基础。
我们从这一认识出发,不断提高政治站位和政治觉悟,不折不扣落实党中央决策部署,一丝不苟按照中央精神办事,把“四个意识”体现到改革试点全过程。湖南省委第一时间召开常委会议,集体学习总书记关于国家监察体制改革重要论述,传达学习中央纪委电视电话会议精神特别是赵乐际同志讲话精神;省委十一届四次全会就改革试点工作进行了重点部署;迅速成立省委深化监察体制改革试点工作小组,省委书记任组长,下设综合指导、组织、宣传等六个工作组。试点工作小组多次召开会议研究实施方案,对标党中央精神,借鉴先行试点三省市经验,结合湖南实际,精心绘制施工蓝图。
二、把坚持和加强党的领导贯穿于改革试点全过程
党政军民学,东西南北中,党是领导一切的。坚持和加强党的领导,既是改革的根本目的,也是改革试点顺利推进的根本保证。湖南把坚持和加强党的领导体现到改革全过程、各环节,确保改革始终沿着正确方向前进。省委认真落实改革主体责任,省委书记杜家毫同志亲自挂帅、亲力亲为,站到改革第一线靠前指挥,多次召开会议进行研究部署,研究实施方案,协调办公用房,对人员转隶、法纪衔接等关键环节和难点问题及时作出决断,率先垂范当好“施工队长”。省纪委坚决担当牵头抓总职责,认真搞好组织实施,按照任务清单一项一项抓落实。省人大常委会统筹省、市、县三级人民代表大会召开时间,研究起草会议选举办法草案;省检察院全面支持配合做好职能划转、人员转隶、线索移交等工作,确保改革工作衔接顺畅、有序推进。各相关部门单位服务全局、紧密配合,完善沟通协作机制,合力推进改革,推动形成了党委统一领导、纪委牵头推进、部门各司其职、各级协同并进的良好工作局面。
三、以“绣花”功夫推动改革试点落地见效
改革试点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政治性和政策性都很强,容不得半点疏漏。湖南精准对标“六个牢牢把握”的工作要求,发扬严细深实的工作作风,紧紧抓住机构设置、人员转隶、对接融合等关键环节,以“绣花”般的精细施工开启改革试点“湖南进行时”。
做深做细思想工作。完成转隶,关键是思想上的转隶。湖南按照“把思想政治工作做在前面”的要求,召开市州纪委书记座谈会和省纪委机关干部会议,要求严守政治纪律和组织纪律,以海纳百川的胸怀,张开双臂接纳兄弟部队。组织对省检察院80名涉改人员逐个谈心谈话,有针对性地开展家访。各级纪委书记、检察长站在思想政治工作第一线,时刻掌握干部思想动态,讲原则、讲感情、讲纪律,把解决思想问题和解决实际问题结合起来,引导广大干部用自觉服从组织安排来诠释对党的忠诚,最大限度地凝聚起改革共识。
及时抓好指导协调。改革试点越到基层,问题越具体,情况越复杂。省委深化监察体制改革试点工作小组充分发挥指导、协调和服务作用,坚持省、市、县三级联动改革。对全省14个市州、122个县市区的实施细则集中会审、逐一把关。省纪委领导班子成员深入基层调研指导、释疑解惑,压紧压实市、县两级党委和纪委的责任,帮助他们解决工作中的实际困难和问题。注意加强各级纪委与检察院之间的协调配合,按照“老事老办法、新事新办法”的原则,共同做好职务犯罪的办理、线索清理和移交工作,确保改革过渡期思想不乱、队伍不散、工作不断。
让制度更加严密规范。制度创新是实现改革试点目标的关键。湖南牢牢把握形成高效顺畅体制机制的任务和形成监督制约机制的要求,从实践最急需的制度抓起,列出了“1+32”项制度清单,确保改革试点有条不紊推进。在今后工作中,湖南将积极探索实践,认真总结归纳,不断推动深度融合磨合,优化工作流程,着力构建规范有效、可复制可推广的“监言监语”制度体系,切实提高惩治腐败的能力。
第二篇:以强烈的责任感和事业心扎实有效地
以强烈的责任感和事业心扎实有效地
做好公共机构节能工作
今天,召开全省公共机构节能工作会议,部署推进全省公共机构节能工作,这是我省践行科学发展观、贯彻落实十七届四中全会精神的实际行动,也是落实《公共机构节能条例》、推进“两型社会”建设的有效举措。
一、切实增强推进公共机构节能工作的责任感和紧迫感 推进公共机构节能,引导和带动全社会节约能源资源,是各级各类公共机构义不容辞的责任,必须站在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高度,站在经济社会发展全局的高度,切实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党中央、国务院和省委省政府关于节能工作的部署上来,进一步增强做好全省公共机构节能工作的责任感和紧迫感。
(一)大力推进公共机构节能是加快“两型社会”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建设“两型社会”,就是要针对能源使用日益增加、环境压力越来越大的现状,探索形成一整套有利于能源资源节约、加强环境保护的体制和机制。推进公共机构节能,在公共机构率先建立和完善有利于节能降耗的体制机制,不仅可以为全社会节能机制的构建积累经验,而且可以为推进“两型社会”建设摸索路子。湖南是能源短缺省份,缺煤、无油、少气,资源相对紧缺。当前正处于工业化中期的初始阶段,城镇化步伐明显加快,传统产业比重较大,能源需求具有明显的阶段性特征,必将随着经济社会发展而大
幅上升。要在经济快速发展时期,降低全社会能耗,必须从公共机构节约能源抓起,带动挖掘全社会的节能潜力。以公共机构的办公楼为例。据测算,办公楼层从3.6米提高到4.5米,全年仅空调采暖能耗要增加10%以上;采用大面积玻璃幕墙,夏天空调能耗要增加20%至30%。这说明,公共机构节能有必要、有空间、有潜力,而且能形成带动效应。
(二)大力推进公共机构节能是实现“十一五”节能减排目标的重要举措。近年来,全省各级公共机构认真贯彻《公共机构节能条例》,在宣传教育、制度建设、行为管理、节能改造和监督检查等方面做了大量基础性工作,人均能耗、单位建筑面积能耗和单车油耗均有不同程度下降。可以说,全省公共机构节能工作已经取得较大成效。但我们也要看到,公共机构能耗总量仍然较大、能源利用率不高的状况没有完全扭转,总体形势比较严峻,任务还很艰巨。从去年7月省公共机构节能工作检查领导小组对省直50多家单位用能监察情况来看,我省公共机构能耗偏大,在用电、用水、用油、办公耗材使用等方面还不同程度地存在资源浪费现象。据有关部门调研测算,机关的能源消费占到全社会终端能源消费总量的7%左右,人均电耗是城镇居民的十多倍。这表明公共机构不仅在节能上具有很大的空间,而且可以在推进全社会的节能减排上发挥更大的作用。全省各公共机构都要充分认识节能减排面临的严峻形势和艰巨任务,自觉地把节能工作作为机关工作的一个重点,下大力气、下真功夫去抓落实,有效降低机关能源消耗和运行成本,为确
保实现“十一五”规划节能降耗目标作贡献。
(三)大力推进公共机构节能是增强全民节能意识的重要手段。国家机关、事业单位、团体组织等公共机构,是社会行为与公共道德的示范和标杆。推行公共机构节能,是公共机构加强自身建设、树立良好社会形象的必然要求,对于增强人民群众的节能意识,在全社会形成节能的良好氛围,具有积极的导向和示范作用。特别是当前面对国际金融危机的冲击,我们正积极贯彻国家扩内需保增长一系列政策,更要带头增强资源忧患意识和责任意识,带头厉行节约,勤俭办事,从自身做起,从点滴做起,形成崇尚节俭、合理消费的机关文化,为全民节能发挥表率作用,在全社会营造公共机构推动、全民参与节能的良好氛围。
二、进一步明确公共机构节能工作的重点
公共机构节能工作是一项政治性、政策性、技术性很强的系统工程。各级各部门必须立足本地、本部门实际,进一步突出重点,明确任务,全面、深入统筹推进公共机构节能工作。
(一)要加强制度建设。建立健全规章制度是公共机构节能工作扎实有序开展的根本保障,也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节能工作的重要任务。要强化公共机构节能的法制保障,加快立法进程,力争明年出台我省的《公共机构节能条例》。要建立健全能耗统计和监测体系,完善能耗计量原始记录,建立统计分析、报告公示制度,为节能评价考核、节能技术改造提供科学依据。要建立科学的考核评价体系,进一步完善公共机构节能
工作考核内容,确保考核指标全面、科学和公正。要强化节能工作管理,研究制定公共机构的能源消耗定额,严格执行能源费用支出预算,控制能源消耗成本,建立和实行目标管理责任制,从每个岗位抓起,切实降低机关能源消耗。
(二)要强化重点领域管理。一要突出抓办公楼水电节约。把节水节电作为机关的日常工作,重点抓好空调温度控制、照明和电梯等用电设备节电,防止用水跑冒滴漏。二要突出抓办公用品、设备的采购和使用。优化单位办公用品、设备的配置和使用管理,严格控制办公设备的采购,做到物尽其用。大力推进电子政务建设,严格控制文件印刷数量。三要突出抓公车使用。严格执行车辆编制和配备管理有关规定,优选低能耗、低污染、使用清洁能源的车辆,同时要严格执行车辆报废制度。科学调度公务用车,减少空驶次数,集中公务活动尽量集中乘车,进一步完善公务用车定点加油和维修管理,积极探索和稳步推进公务用车集中统一管理和货币化改革。四要突出抓节能改造。大力推进公共机构节能改造项目建设,积极推广应用节能新技术、新设备、新工艺和新材料,通过对耗能设备的技术改造和节能设备的科学应用,有效降低能源消耗。重点抓好计量仪表、办公照明设备、中央空调系统、综合电效、用水器具、建筑围护结构等六大项目节能改造。五要突出抓好节能示范点创建工作。争取创造更多的好经验,培育更多的好典型,带动全省节能工作整体水平的提升。
(三)要严格监督检查。各级机关事务管理部门要会同有
关部门,尽快制订公共机构节能监督检查奖惩办法,加强对《条例》贯彻落实情况的监督检查。对在公共机构节能工作中作出显著成绩的单位和个人,要及时予以表彰和奖励;对违反有关节能规定的,要依法依规严厉查处,责令限期整改,逾期不改的,要予以通报批评,依法依规追究责任。对浪费严重且不在限期内整改的,财政部门要酌情核减其经费预算。要充分发挥干部职工监督和新闻媒体舆论监督的作用,支持群众举报违反节能规定的行为和事件,并依法依规查处。
三、切实加强公共机构节能工作的组织领导
推进公共机构节能工作,努力实现节能目标,需要进一步加强领导,狠抓工作落实;需要各级各部门分工协作,密切配合,落实责任,努力确保节能工作的顺利推进。
(一)要健全机构。为加强对全省公共机构节能工作的组织领导和统筹协调,省里已于今年3月成立由常务副省长于来山同志牵头的全省公共机构节能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设省机关事务管理局,负责组织实施全省公共机构节能工作。各地要按照《节约能源法》和《公共机构节能条例》的规定,规范建立统一的机关事务部门,作为各级政府法定的公共机构节能工作管理机构,切实履行本级政府公共机构节能工作管理职责。各公共机构要设置能源管理岗位,实行能源管理岗位责任制。要强化业务培训和经验交流,注重培养专业型技术骨干,全面掌握相关节能法律、法规和规章制度,建设一支政治坚定、业务精通、作风扎实的节能管理队伍。
(二)要加强协调。公共机构节能工作任务艰巨而繁杂,涉及方方面面。各级机关事务、发改委、财政、经委、建设、统计、质监等部门要通力配合,充分发挥职能作用,协调推动公共机构节能工作。各级公共机构要积极支持相关部门开展工作,认真抓好节能管理措施的落实,确保公共机构节能工作的全面推进和顺利实施。
(三)要强化保障。公共机构节能工作尚处于起步阶段,需要各方面给予强有力的保障。要按照有关规定,根据节能规划,支持公共机构节能工作。各级公共机构要积极探索建立政府引导、全社会参与的节能投入机制,采取补贴、奖励等方式,引导社会资金投资节能项目。要加强对节能资金使用的监督管理,提高资金使用效益。
崇尚节约、厉行节约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推进公共机构节能,降低机关运行成本,任重而道远。各级各部门一定要树立勤俭节约的思想,以强烈的责任感和事业心,认真贯彻落实《条例》,扎实有效地做好公共机构节能工作,加快推进节约型机关建设,为确保完成公共机构节能目标、加快“两型社会”建设做出新的更大的贡献!
第三篇:深化监察体制改革 推进试点工作之六
深化监察体制改革 推进试点工作之六
凡是重大改革都要进行试点。党中央作出在北京、山西、浙江三省市开展监察体制改革试点的重大决策部署,体现了审慎稳妥的科学态度。改革试点工作正在有条不紊推进,取得重要阶段性成效。试点就是要把问题和解决办法试出来,发挥示范带动作用,为在全国推开探索积累经验。
深化监察体制改革试点的时间表和路线图都已经明确,关键就在施工,党委负主责、纪委是专责。监察体制改革试点地区党委、纪委牢固树立“四个意识”,切实担当起政治责任,加强党的统一领导,制定详细改革方案,选好配强监委领导班子,确保党中央决策部署的实现。千难万难,一把手重视就不难。试点工作进展顺利,一个重要经验就是党委书记站到改革第一线,亲自挂帅、亲力亲为,对机构设立、职能调整和人员配置等难点问题重点研究、认真解决。着力抓好试点工作组织实施和任务落实,牢牢抓住转隶这个关键环节,将检察机关反贪、反渎等部门人员整体划转,保证人员先到位,把活儿揽起来,再统筹机构设置、人员安排,从而最大程度减少摩擦和阻力。
坚持实事求是、循序渐进。从试点进展情况看,三省市先从省一级开始,再逐步推开到市、县,确保在中央确定的时间框架内稳步推进。改革总有一个过渡期,必须把握好动态平衡,拿捏好分寸火候,防止过犹不及。按照“老事老办法、新事新办法”的原则,转隶前已经在办的案子,谁批准谁负责办结;转隶后的新案件按照新的领导关系审批。监委对检察机关移交过来的案件线索登记造册、分类处置,确保齐全完整。做好新组建的监察机关干部的思想工作,开展政治和工作培训,保证了思想不乱、队伍不散、工作不断。推进机构、职能、人员全面融合和工作流程磨合,把纪检监察机关和检察机关的好传统、好作风融合在一起、传承下去。试点地区抓住改革良机,探索实行纪检监察机关执纪监督部门与执纪审查部门分设,形成相互制约的体制机制。
党中央已经作出深化国家监察体制改革的决定,各省区市党委、纪委要未雨绸缪,统一思想、提高认识,做好制定工作方案和组织实施的各项准备工作。各级党委特别是党委书记要吃透中央精神、领会改革意图,密切关注试点地区改革进展,结合实际、提前谋划,把重点难点找准,把解决问题的办法想透,把准备工作和基础工作做在前头。监察委员会是全新的国家机关,改革过程中党委要加强领导,充分发挥反腐败机构的职能作用,确保实现对行使公权力的公职人员监察全覆盖。监察委员会要严格依法履职,做好与执法机关、司法机关的工作衔接,探索形成监督、调查、处置的运行机制,以惩治腐败的实际成效回应人民群众期盼。
深化监察体制改革 推进试点工作之一
重大的政治体制改革
民心是最大的政治,以零容忍态度惩治腐败是我们党对人民的庄严承诺。党的十八大后,党中央作出反腐败斗争形势依然严峻复杂的重要判断,把全面从严治党纳入战略布局,把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摆到新高度,正风肃纪反腐,深得党心民心。从作风建设永远在路上、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永远在路上,再到全面从严治党永远在路上,我们党坚定不移惩治腐败的决心和意志不可动摇。必须坚持党的领导,实施组织和制度创新,整合分散的反腐败力量,构建集中统一、权威高效的监察体系。成立国家、省级、市级、县级监察委员会,实现对所有行使公权力的公职人员监察全覆盖,就是组织创新;制定国家监察法,使党的主张成为国家意志,以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反对腐败,就是制度创新。监察委员会实质上就是反腐败工作机构,国家监察法就是反腐败国家立法,这必将有力推动反腐败斗争向纵深发展,不断厚植党执政的政治基础。
坚持和加强党的集中统一领导是深入推进反腐败斗争的根本保证。十八大以来反腐败斗争形成压倒性态势,归其根本在于党中央旗帜鲜明、立场坚定、意志品质顽强、领导坚强有力。深化监察体制改革,要通过整合行政监察、预防腐败和检察机关查处贪污贿赂、失职渎职以及预防职务犯罪等工作力量,成立各级监察委员会,形成全面覆盖国家机关及其公务员的国家监察体系,根本目的是加强党对反腐败工作的集中统一领导。这涉及政治权力、政治关系的重大调整,是政治体制的重大改革、国家监督制度的顶层设计,也是坚持和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重要举措,充分体现了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的有机统一。
国家监察是对公权力最直接的监督,监察全覆盖和监督的严肃性实效性,直接关乎党的执政能力和治国理政科学化水平。监察体制改革坚持问题导向,着力解决行政监察覆盖范围过窄、反腐败力量分散、纪律与法律衔接不畅等问题,实现国家监察理念思路、体制机制、方式方法的与时俱进,将有效提升运用法律治理国家的能力,把制度优势转化为管理国家的效能。深化国家监察体制改革、制定国家监察法,体现了全面从严治党与全面深化改革、全面依法治国的有机统一,必将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要按照党中央确定的时间表和路线图,积极稳妥推进各项工作,走出一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国家治理道路,彰显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
深化监察体制改革 推进试点工作之二
根本目的在加强党的领导
党政军民学,东西南北中,党是领导一切的。中华文化是责任文化,“政府”历来是广义的,承担着无限责任。在广大人民群众眼里,不管大门口挂的牌子是白底黑字还是白底红字,都是党的机关、都是政府。在党的领导下,只有党政分工,没有党政分开。对重大原则问题,必须旗帜鲜明、理直气壮,决不能遮遮掩掩、羞羞答答。无论人大、政协,还是“一府两院”,都要执行党中央的决策部署,对人民负责,受人民监督。在党统一领导下的所有行使国家公权力的机关,都属于广义政府范畴。创设从国家到县一级的监察委员会,代表党和政府行使监察权,就是要实现由监督“狭义政府”到监督“广义政府”的转变,管住所有行使公权力的公职人员,确保人民赋予的权力始终用来为人民谋利益。反腐败斗争关乎人心向背,关乎党的生死存亡,是严肃的政治任务,必须始终讲政治顾大局。面对依然严峻复杂的形势,只有党才能站在政治和战略的高度,从党和国家事业全局出发,准确判断和把握“树木”与“森林”的关系,作出推进反腐败斗争的重大决策。坚持党的领导是当代中国最重要的政治原则。加强党对反腐败工作的领导,决不能有丝毫放松和懈怠。十八届三中全会决定明确规定,在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中,党委负主体责任,这是沉甸甸的政治责任。检验监察体制改革是否成功的重要标准,就要看党委是否担当起了主体责任,牢牢把握领导反腐败斗争的主动权,充分发挥监察委员会的作用,保证党和国家干部队伍的肌体健康。
十八大以来,推进纪律检查体制改革的重要经验是坚持问题导向,监察体制改革同样如此。检察机关查处职务犯罪的职能是历史形成,发挥着重要作用,但自侦、自捕、自审、自诉的工作模式与其定位不符,不但缺乏有效制约制衡,而且与党的纪律检查机关、行政监察机关职能交叉重叠,既造成大量重复劳动、增加了反腐败成本,又带来纪法脱节、信息不畅等问题,以至于出现党员判刑未作党纪处理、带着党籍蹲监狱的咄咄怪事,削弱了反腐败斗争的政治和社会效果。要把纪检监察的领导权牢牢掌握在党的手里,整合分散的反腐败工作力量,实行党的纪律检查委员会、监察委员会合署办公,履行纪检、监察两项职能,对党中央或地方党委全面负责,把党对反腐败工作的统一领导具体地体现出来,拓展已经取得的实践和制度成果,使已经形成的反腐败斗争压倒性态势巩固发展。
深化监察体制改革 推进试点工作之三
完善党和国家的自我监督
我们党全面执政、长期执政,制度优势已经充分显现,但也面临风险和挑战,最严峻的挑战就是对权力的有效监督。总书记要求做好监督体系顶层设计,既完善党的自我监督,又加强对国家机器的监督。党和国家的治理体系包括两个方面:一是依规治党,靠严明的纪律管全党治全党;二是依法治国,依据宪法法律法规治国理政。党内监督和国家监察是中国特色治理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历史和现实都证明,中国共产党之所以伟大,不在于不犯错误,而是从不讳疾忌医,敢于直面问题,具有很强的自我修复能力。对于拥有8900万党员的大党来说,解决自身存在的问题,外部监督是必要的,但是根本要靠强化自我监督,以党内监督带动和促进其他监督。党内监督全覆盖,必然要求实现对所有行使公权力的公职人员监察全覆盖,健全完善权力监督制约体系。深化监察体制改革是确立中国特色监察体系的创制之举。我国自秦朝始就建立御史制度,经过两千多年的发展,形成了一套自上而下的独立于行政权的监察体系,这与西方“三权分立”模式下监察隶属于立法机构或行政机构完全不同,是中华民族独特的制度传统。历史文化传统决定道路选择。国家监察体制改革确立的监察制度体现着中华历史文化,是对中国监察制度的继承与发展,是对权力制约体制的新探索。监察机关既不是行政机关也不是司法机关,而是代表党和国家行使监督权。坚定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就是要从中华民族历史文化中汲取智慧,从实际出发,实现监察工作理念思路、体制机制、方式方法的与时俱进,走出一条适合历史传统和现实国情的道路。
党内监督与国家监察是一体两面,相互促进、相得益彰。在我国,80%的公务员、95%以上的领导干部都是共产党员,党内监督和国家监察既具有高度内在一致性,又具有高度互补性。一方面强化党内监督,坚持纪严于法、纪在法前,用纪律管住党员干部,保持党的先进性纯洁性;一方面构建国家监察体系,党内监督达不到的地方,或者对不适用执行党的纪律的公职人员,依法实施监察,真正把公权力关进制度的笼子。党内监督与国家监察辩证统一,本质上都属于党和国家的内部监督范畴,不同于其他形式的外部监督。要把党和国家的自我监督与民主监督、司法监督、社会监督、舆论监督等结合起来,形成发现问题、纠正偏差的有效机制,不断增强自我净化、自我完善、自我革新、自我提高能力,推进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深化监察体制改革 推进试点工作之四
使党的主张成为国家意志
全面依法治国是党的主张,党的领导是社会主义法治最根本的保证。党是社会主义法治建设的领导者、组织者、实践者,依法治国既要善于使党的主张通过法定程序成为国家法律,又要通过全面从严治党、依规治党,确保所有党组织、领导干部自觉遵守党的纪律,模范遵守国家的法律法规。党的领导和社会主义法治是一致的。要防止落入“法律陷阱”、“民主陷阱”,决不能将二者对立起来,一讲法治就绝口不提党的领导。坚持党的领导必须旗帜鲜明、立场坚定,决不能含糊其辞、语焉不详。我国有自己的历史文化传统和现实国情,我们的国家治理有其他国家不可比拟的特殊性和复杂性,也有我们自己长期积累的经验和中国共产党的领导这个最大制度优势。在推进法治建设上要有足够的信心和底气,坚定“四个自信”,坚定不移把党的领导贯穿于立法、执法、司法、守法全过程,确保党的意志体现在法治建设中,使法治建设服从服务于党、国家和人民的最高政治利益。
国家监察法实质就是反腐败国家立法,为监察机关依法履职提供法治依据。监察委员会是由国家权力机关设立的监督机关,与公安、检察机关等执法和司法机关性质完全不同。反腐败针对的职务犯罪区别于一般刑事犯罪,国家监察法也区别于刑事诉讼法;监察机关行使的调查权不同于刑事侦查权,不能简单套用司法机关的强制措施。监察机关调查职务违法和职务犯罪适用国家监察法,案件移送检察机关后适用刑事诉讼法。要通过制定国家监察法,明确监察机关监督、调查、处置的职责,把目前正在实际运用的调查手段写入法律,赋予必要的调查权限,以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惩治腐败。留置是调查手段,要将其在国家监察法中确立,形成依法治国的重要制度,解决长期困扰的法治难题,彰显出全面依法治国的决心和自信。
坚持依法治国和依规治党相统一,用“政务处分”替代“政纪处分”。“政纪”是历史形成的,我们党早在陕甘宁边区就开始使用这一概念。改革开放以来,随着依法治国深入推进,我国法律体系不断完善,所有“政纪”均已成为国家立法,由《公务员法》、《行政机关公务员处分条例》等法律法规加以规定。在全面依法治国条件下,党纪与法律之间没有中间地带。监察机关依据相关法律对违法的公职人员作出政务处分决定,这将进一步推动依法执政,实现纪法分开和纪法衔接。
深化监察体制改革 推进试点工作之五
调查决策要严
赋予反腐败机构充分的调查手段是国际通行做法。腐败行为危害巨大,腐败分子警觉性高,作案手段隐蔽复杂,涉案人员利益捆绑、关系密切,串供翻供、对抗调查行为屡见不鲜,反腐败调查取证难度大、风险高。从各国做法尤其是发达国家经验看,一个共同规律就是在腐败犯罪情报获取、案件调查、追逃追赃等方面,除了一般的询问、查询等措施,法律还赋予反腐败机构一些特殊手段。有的可以跟踪、监听、监控,有的允许卧底侦查、钓鱼执法,甚至配备武器,还有的规定可以采取“一切必要手段”,保证惩治腐败的有效性和威慑力。
我国对监察机构的反腐败权限和手段有着严格的限制。全国人大常委会授权监察体制改革试点地区的12项调查措施,都是实践中正在实际使用、比较成熟的做法,没有增加新的权限。一方面,是将现行行政监察法规定的查询、复制、冻结、扣留、封存等手段,细化完善为查询、冻结、调取、查封、扣押、勘验检查、鉴定等。另一方面,将纪检监察实践中已经运用的谈话、询问等措施确定为法定权限。留置是监察机关调查职务违法和职务犯罪的重要手段,审批程序和使用期限都有严格的限制,这就倒逼监察机关把基础工作做扎实,前期核查工作不到位不充分就不能立案。
在全面依法治国条件下,反腐败工作各环节必须既相互衔接又相互制衡。监察委员会不是司法机关,不自行搞一套侦查体系。对需要采取技术调查、限制出境等措施的,依然沿用现行做法,经过严格审批后交有关机关执行,监察机关与之不重复、不替代。腐败案件的调查由监察机关负责,查明涉嫌职务犯罪的移送检察机关审查起诉;对监察机关移送的案件,检察机关经审查后认为需要补充核实的,可以退回进行补充调查。这就在制度上形成了监察委员会调查、检察院起诉、法院审判的工作机制。
党的纪律检查委员会与监察委员会合署办公,其内部机构设置也相互制约。问题线索由相关部门集中统一管理,动态更新、全程监控。执纪监督和执纪审查部门分设,“前台”和“后台”分离。执纪监督部门负责所联系地区和部门的日常监督,不负责具体案件查办;执纪审查部门负责对违纪违法行为立案审查,一次一授权,不固定联系某一地区或者部门。案件审理部门负责审核把关,对事实不清、证据不足的,退回审查部门补充证据或重新调查。对办案过程开展“一案双查”,既复查案件本身情况,也查明案件调查人员依纪依法履职情况。这样,就能形成既相互协调又相互制衡的工作机制,强化制约监督,防止权力滥用。
第四篇:以高度的政治责任感和使命感扎实抓好企业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
以高度的政治责任感和使命感扎实抓好企业学习实践科学
发展观活动
胡锦涛总书记指出,这次学习实践活动是一次集中性的专题教育活动,必须强调务求实效,让广大群众真正感受到学习实践活动给本地区本部门本单位带来的积极变化,看到活动取得的实际成效。国有企业和其他的经济实体一样,都是市场经济的主体,有不同于党政机关的特殊性。开展学习实践活动要贯彻中央和省委的总体要求,但在具体内容和方式方法上要体现企业特点,更加注重突出实践特色,要始终坚持把学习实践活动与推进企业改革、谋划企业发展、提高职工生活、保持企业稳定、促进企业和谐相结合;与贯彻落实中央和省委会议精神,加强企业管理、提高效益、防范风险相结合;与创新企业发展思路、创新体制机制,改进党的建设相结合,紧密联系企业实际,认真查找问题,破解发展难题。活动务必要取得实践成果,设计好实践载体很重要。要按照“党员干部受教育、科学发展上水平、人民群众得实惠”这一总体要求,紧紧围绕企业科学发展上水平这个中心,设计有效的实践载体,突出实践特色,保证学习实践活动取得一批看得见、摸得着、实实在在的实践成果。
一要突出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这个重点,把学习实践活动作为提升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科学发展能力的“强基工程”。胡锦涛总书记指出,要把学习实践活动的重点放在各级领导班子上,特别注意解决好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的思想作风问题。李源潮同志在中央学习实践活动办公室召开的省属国有企业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研讨会上也指出,国有企业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要突出科学发展上水平这个核心,而企业科学发展的思路和能力要上水平,企业化危为机的竞争力要上水平,企业党组织的动员力和保障力要上水平,关键都在于企业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当然,更重要的是企业的主要领导。因此,要使企业的学习实践活动不走过场,关键是企业领导干部参加活动不走过场。之所以强调要突出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这个重点,是由于企业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特别是企业主要负责人的思路,决定了企业的出路;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的思想解放到什么程度,决定着企业改革发展的力度。把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作为重点,首先,要在学习实践上下工夫。党的十六大以来,中央在全党先后开展了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和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可以说,每一次学习教育活动的开展,对我们来说都是一次难得的集中学习机会,集中学习教育活动的开展,使我们能够集中精力系统地学习一些党的理论和知识,系统地领会中央的精神。特别是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的开展,中央和省委强调要突出实践特色,要求在取得实效上下工夫。因此,我们要按照中央和省委的要求,统筹安排好学习实践活动,制定学习规划,安排好学习时间,坚持统一学与自学相结合。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要带头参加学习实践活动,为普通党员做出表率。要认真学习中央规定的必读书目,联系本企业实际深刻领会科学发展观的精神实质和实际要求。会后,请各省属企业安排好,各地市对地方企业督促好,形成企业领导班子学习、调研规划。学习实践活动的一个重要环节是学习,集中学习科学发展观,对推动企业的科学发展至关重要。平时大家都忙于日常的生产经营活动,可能就需要集中学习才能深刻领会科学发展观的深刻内涵、实质精神以及科学发展观的整体脉络。我也在企业工作过,集中学习和自学不一样,集中学习可以更系统,方向更明确。要进行好针对企业实际情况的研讨和调查研究,对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解剖企业存在的突出问题,寻求企业的更好更快发展,解决一些实的问题。希望各个企业安排若干个专题,在学习的同时,解剖自己的问题。我在与龙煤集团交换意见的时候也提出了要求,企业不能只泛泛地通读领导讲话,要结合企业状况,发展的问题、改革的问题、管理的问题、科技进步的问题,怎么上水平,怎么提高竞争力,结合科学发展观的要求,一一对应的专题研讨。要深入基层开展调查研究,广泛征求企业职工的意见,查找分析影响和制约企业科学发展的突出问题,明晰发展战略和发展思路,提高领导企业科学发展的能力。其次,要在解放思想,转变观念上下工夫。企业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的思想,特别是主要负责人思想能不能真正解放,观念能不能真正转变,对企业的改革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改革开放三十年以来,一直在向解放思想转换。但有一个怪现象:理论学习、讨论研究的时候,谈到解放思想,你也能解放,我也能解放,一到实际工作当中,真正要解决问题的时候,往往是回到老办法,回到那些传统观念里去。地方政府的官员就会用行政手段,不会用市场;筹措资金,大家都盯着财政的钱。我们的财政是“吃饭的财政”,大家都没有到社会上谋求资源的观念。检验是不是真正的解放思想,要看研究企业发展、解决企业实际问题是不是有新观念、新思维。因此,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就要用科学发展观武装头脑,就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谋划企业发展的愿景,规划企业未来发展的目标,带领企业走上科学发展的轨道,实现企业又好又快、更好更快发展。再次,要在作风建设上下工夫。省委专门召开了一个开展以“讲党性、树新风、优环境、促发展”为主题的实践活动推进会议。现在党建面临的突出的问题,老百姓关注的是腐败,但我们做党务工作的人员感到更突出的是作风问题。在第一批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的基础上,党建存在的一个突出问题就是要加强作风建设。在当前企业发展遇到困难的情况下,要特别注意解决好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的思想作风问题。企业的党员领导干部一定要带头艰苦奋斗、反对奢侈浪费,以坚强党性、良好作风和清正廉洁形象带领职工同心同德、共渡难关。要按照源潮同志的讲话要求,对我们一些规模较大的国有企业,除重点抓好集团领导班子和党员领导干部的学习实践活动,还要注意抓好重要子公司领导班子和党员领导干部的学习实践活动。
二要突出发展主题,把学习实践活动作为积极利用危机,实现科学发展的“实践工程”。目前,企业开展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所面临的形势正是国际金融危机蔓延,国际经济形势急剧变化,我国经济发展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困难和挑战的时期,国有企业经济效益大幅下降,保增长、保民生、保稳定的任务十分艰巨。我们开展学习实践活动,就要紧密联系这个大形势,紧扣全国全省的工作大局来开展,引导广大干部职工树立信心、迎难而上,团结一致、共克时艰,为国有企业积极利用危机,在新的条件下实现科学发展提供强大动力和可靠保证。双鸭山矿业集团先走一步,在省开展第一批学习实践活动中作为国有企业试点。开展学习实践活动的经验证明,学习实践活动是推动企业科学发展上水平的强大动力。有的企业负责人认为,现在是危机期,不是上水平的时候,其实不然。历史证明,那些优势企业并不是在大家都顺势的时候体现竞争力的,而多是在逆势时形成发展新优势,体现出竞争力的。在危机面前,谁能早思考、早谋划,谁就能抢占先机。在危机面前,企业发展要上水平,需要用科学发展观武装头脑,需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虽然国际金融危机给企业发展带来了困难,但危机中也蕴藏着机遇,只要掌握科学发展观这个武器,我们就能更好地认识和判断国际国内经济走势,在危机中发现机遇,找到克服困难的办法。大家要正确分析和判断国际金融危机给企业带来的影响,在看到不利因素给企业带来困难的同时,更要看到这里面所蕴藏的机遇,要充分利用金融危机中的这个“机”,抓住这个机遇,发挥企业的后发优势,不断创新企业体制机制,创新企业发展。说到金融危机,全球叫金融危机,中国目前没有出现真正意义上的金融危机,中国是实体经济下滑,而且不同的区域程度不一样。沿海等外向性经济比例比较高的地区,有比较严重的实体经济的危机,我们内地,比如黑龙江,这种影响不太强烈。但今年一、二月份,黑龙江省的工业增加值增幅0.8%,比去年同比下降12个百分点。预计一季度工业增加值增幅1.8%,GDP增幅5%~5.5%。从工业增加值和GDP增幅来看,全年黑龙江省保增长11%难度比较大。另外从全国情况看,一、二月份的工业增加值增幅是3.8%,全国有些好的消息,也有些坏的情况。比较糟糕的就是工业增加值增幅大幅回落,另外整个外向型经济、进出口行业仍然进一步下沉,好的消息是股市、信贷、发电量降幅趋缓,钢铁企业恢复生产。相比来说,坏消息的数量比较少但分量重,好消息的数量比较多但分量比较轻,总趋势是宏观上渐好,微观上走落,对黑龙江企业带来的影响有进一步加深的趋势。在这个时候,我们一定要认清形势,明确任务,利用金融危机加快企业发展。企业的发展、社会的进步总是波浪式的,也存在波峰波谷。就像田径比赛,取得胜利的关键是看弯道技术。在市场的变革当中才有企业竞争队伍的重新排列,谁能在企业发展的波浪当中站到浪头,谁就排到前面。更重要的是,咱们无论是省属企业还是地市企业,横向论,块头比较小,资产总量小,经营规模小,企业的竞争力很弱,在各自的行业中所处的位置也在逐渐后移。因此,金融危机给我们的企业带来了好的机会。因为走在我们前面的排头企业投资比较大,面临着形势的变化,需要重新理清思路,带给他们的困难更大,而我们受的影响还不明显,更有机会、有时间研究我们的问题,研究排头企业的先进之处,如何赶超。所以,金融危机带来了经济的下滑,也给我们的企业带来了难得的机遇。抓住了,就能乘势而上;抓不住,等到先进企业克服了困难,就失去了机会。比如龙煤,与先进同行相比,如果按前两年的发展速度相比,望尘莫及。但在这个时刻,如何把我们自己的煤化工、煤电化等产业链发展好,提高附加值,提高竞争力,就可以在某个领域、某个方向超过他。各个企业都有这样的机会。
三是要突出以人为本,把学习实践活动作为职工群众满意的“民心工程”。源潮同志在省属国有企业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研讨会上的讲话中指出,国有企业开展学习实践活动,要力戒形式主义,讲成本、重实效,不做表面文章,努力把企业学习实践活动搞成党内党外都赞成、干部职工都满意的活动。这一点非常重要,一定要在务求实效上下工夫,千万不要再做形式主义的表面文章。科学发展观的核心是以人为本,要把学习实践活动作为关注职工民生的“民心工程”,才能达到职工群众的满意。我们强调突出以人为本,就是要把学习实践活动取得的实实在在的成果惠及全体职工群众。要践行人本理念,关爱职工生活。当前,我省多数国有企业经济效益不是很好,生产生活欠账较多,职工的收入不是很高,一些企业还有很多贫困职工和贫困家庭,特别是因病返贫造成了职工家庭困难和生活的不和谐,等等。这些情况的存在,影响了企业的稳定与和谐。因此,在学习实践活动推进过程中,要牢固树立民本思想和群众观点,不但开展学习实践活动要始终坚持党的群众路线,充分相信群众,依靠群众,让广大职工群众广泛参与,还要真正做到听取民意找问题,顺应民意抓整改,依据民意看效果,真正把学习实践活动的全过程都置于职工群众的监督之下,把职工群众是否满意作为衡量学习实践活动成效的重要标准。只有这样,才能把学习实践活动办成群众满意工程。实际上,群众满意是两个方面:一个是职工群众的眼前利益,一个是职工群众的长远利益。从根本上说,要关注和保障职工群众的长远利益。长远利益在于企业的发展,在于企业的赢利。只有企业发展好,广大职工群众的利益才能得到根本性的长远保障。但是另外一个方面,职工群众的眼前利益,眼前的困难、现实的生活困难,也必须引起各级党组织的高度关注。“三个标准”当中,有一个就是要让广大群众享受到改革发展的成果,我们在实际工作中,就要职工群众的眼前利益和长远利益两方面兼顾。
(编辑/刘新)
第五篇:以高度的政治责任感强力推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工作(易炼红)
以高度的政治责任感强力推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工作
市委书记、市文明委主任 易炼红
(2011年5月27日)
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是关系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战略工程,是关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兴旺发达的希望工程,是关系千家万户切身利益的民心工程,也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基础工程。近年来,我市认真贯彻执行《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若干意见》文件精神,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保持了良好发展势头,各项工作都取得了积极进展。
召开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工作推进会,主要任务是总结交流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工作经验,进一步统一思想,提高认识,明确目标,落实任务,全面推进我市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各项工作。下面,我强调三点:
第一,要统一思想,提高认识,进一步增强抓好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责任感紧迫感
未成年人是祖国未来的建设者,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接班人。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关系到党和国家的兴衰存亡,关系到亿万家庭的切身利益,关系到未成年人健康成长,关系到社会的和谐稳定。我们既要看到我市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取得了良好成绩,同时也要深刻认识到目前面临的新情况、新问题、新挑战。当前,西方敌对势力对我实施西化、分化的图谋没有改变,与我争夺接班人的斗争更加尖锐复杂;随着互联网手机等新兴媒体的广泛运用,网络淫秽色情等有害信息逐步蔓延,少数文化产品低俗媚俗倾向依然存在,严重腐蚀未成年人心灵;社会生活中拜金主义、享乐主义、极端个人主义有所滋长,一些社会丑恶现象沉渣泛起,等等,都给未成年人成长带来不可忽
视的负面影响。我们一定要深刻认识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长期性、复杂性和艰巨性,站在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群众根本利益的高度,把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作为精神文明建设的重中之重,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采取更加有力的措施,确保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后继有人、兴旺发达。
第二,要把握关键,狠抓落实,着力培育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
做好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工作,必须体现时代性、把握规律性、富于创造性。我们要在巩固现有成果的基础上,坚持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未成年人的原则,坚持知与行相统一的原则,坚持教育与管理相结合的原则,以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根本,以培养高尚道德情操为重点,以净化社会文化环境为抓手,以丰富未成年人精神文化生活为支撑,以健全长效工作机制为保障,从增强未成年人的爱国情感做起,从帮助未成年人树立远大志向做起,从规范未成年人的行为习惯做起,从提高未成年人的综合素质做起,不断探索和总结未成年人成长的特点和规律,积极丰富和完善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形式和手段,多运用新兴媒体和现代传媒技术,多采用参与式、体验式、互动式的教育方法,充分发挥主题宣传教育的引导作用,发挥先进典型的示范作用,发挥文艺作品的感染作用,发挥实践养成的促进作用,发挥社会环境的影响作用,始终保持未成年思想道德建设的生机活力,努力增强工作的针对性、实效性和吸引力、感染力,大力培养志向远大、品德高尚的新一代,勤奋学习、勇于创新的新一代,全面发展、快乐健康的新一代。第三,要统筹协调,齐抓共管,努力营造全社会关心支持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浓厚氛围
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是一项社会系统工程,必须把社会各方面的力量动员起来,把各方面的积极性调动起来,形成党委统一领导、党政群齐抓共管、文明委组织协调、有关部门各负其责、全社会积极参与的领导体制和工作机制,形成推动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强大合力。各级党委和政府要牢固树立政治意识、大局意识、责任意识,把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作为一项事关全局的战略任务,纳入重要议事日程,纳入经济社会发展总体规划,纳入民本岳阳和各级领导班子的考核评价,党委、政府每年至少研究一次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工作,要加大指导督促力度,加大扶持投入力度,加大宣传引导力度,确保有人管事,有钱办事,有地方开展活动。党政主要负责同志要切实担负起政治责任,经常听取未成年人工作汇报,经常分析未成年人思想道德现状,经常研究解决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重大问题,让广大群众看到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实际成效。各级文明委要认真履行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职责,切实负起统一规划、组织协调、督促检查、加强指导的重要职责,完善工作制度,加强沟通交流,把相关的工作落到实处;各级教育行政部门要把德育工作的职责分解到各相关内设机构,统筹各类学校未成年人德育工作。城市社区、农村乡镇和村民委员会发挥基层组织作用,切实担负起加强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社会责任。宣传、教育、文化等部门和工信、工商、共青团、工会、妇联等有关部门,在保护未成年人健康成长方面担负着重要职责,抓好是本职、不抓是失职、抓不好是不称职,必须始终坚持守土有责、守土负责、守土尽责,做到既明确职责、发挥优势,又密切配合、形成合力,扎实完成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各项任务,努力在全社会形成尊重未成年人、关心未成年人、帮助未成年人的良好局面。要加大政府投入力度,各级财政建立本级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工作专项经费,对未成年人思
想道德建设给予必要资金保障,并随着财政收入的增长逐步加大支持力度。鼓励社会资金支持和参与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形成与专项资金互补引导、互促发展的投入新机制。要进一步健全督查考核机制,根据《全国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工作测评体系》内容,结合重点工作项目和目标管理要求,每年开展未成年人工作专项测评,将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作为文明村镇、文明单位、文明社区等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考核的重要指标,作为创建文明城市的前置条件。进一步健全奖惩激励机制,市文明委每三年召开一次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经验交流会,对在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中作出突出成绩的先进集体、先进个人和创新品牌进行表彰奖励。
同志们,“青少年强则国家强,青少年兴则国家兴”。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是时代的要求,历史的重托,人民的期望。各地各部门一定要以对党的事业极端负责、对人民极端负责的精神,与时俱进、开拓创新,扎实工作、奋发有为,努力把我市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工作提高到一个新水平,为创建全国文明城市和建设“五市一极”作出新的更大的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