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历史第二次月考题
八年级历史第二次月考试题
考试时间:50分钟 试卷满分:50分
班级: 考号: 姓名: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1小题,每小题1分,共21分)
1、五四运动提出的口号是()
A、“提倡民主,反对专制” B、“驱除鞑虏,恢复中华” C、“外争国权,内惩国贼” D、“停止内战,一致抗日”
2、一位美国记者赞叹道:“每一场革命都有它自身的传奇,毛泽东率领数万工农红军所完成的战略转移,就是中国革命史上的伟大传奇。”“伟大传奇”是指()
A、五四运动 B、北伐战争 C、红军长征
D、南昌起义
3、“打倒列强,打倒列强!除军阀,除军阀!国民革命成功,国民革命成功!齐欢唱,齐欢唱!”这首军歌反映的历史事件是()A、北伐战争
B、辛亥革命
C、戊戌变法
D、南昌起义 4、“上海小楼,南湖游船,开天辟地,谱写新篇”描述的历史事件是()A、中国同盟会的成立
B、中华民国的建立 C、南京国民政府的建立
D、中国共产党的成立
5、长征是中国革命史上不朽的丰碑。下列长征途中发生的历史事件排序正确的是()
①遵义会议②巧渡金沙江③吴起镇会师④飞夺泸定桥⑤会宁会师⑥爬雪山,过草地⑦四渡赤水
A、①⑦②⑥④③⑤
B、①⑦②④⑥③⑤ C、①②④⑥⑦③⑤ D、①②④⑦⑥③⑤
6、鲁迅先生深刻地指出:“中国现代的社会情况,只有实地的革命战争,一首诗吓不走孙传芳,一炮就把孙传芳轰走了。”这里的“一炮”指的是()A、辛亥革命 B、南昌起义 C、北伐战争 D、五四运动
7、许多地方被称为革命圣地,是因为它跟重大的革命历史事件有关。下列对应正确的一组是()
A、瑞金——红军主力大会师 B、南昌——红色政权的建立 C、遵义——红军长征出发地 D、井冈山——红色根据地创建
8、“我的家在东北松花江上„„从那个悲惨的时候,脱离了我的家乡,抛弃那无尽的宝藏,流浪!流浪„„”歌词中“那个悲惨的时候”指的是()A、九一八事变 B、七七事变 C、八一三事变 D、南京大屠杀
9、“苦难十四年,日本和汉奸,压迫老百姓,有苦不能言。”其中这“十四年”开始的标志是()
A、九一八事变 B、七七事变 C、八一三事变 D、西安事变
10、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初步形成的标志是()A、七七事变
B、西安事变和平解决
C、台儿庄战役
D、国民党公布国共合作宣言
11、中国有一座城市,它为抗战时期日军在这里屠杀三十万中国军民的罪行而饮恨,它就是()
A、北京 B、上海 C、广州 D、南京
12、有学者说:“我们正处在中国有史以来最大的转折关头„„第一次全民族一心一意地在血泊和瓦砾场中奋争,以创造一个赫然在望的新时代。”这位学者述说的历史事件是()
A、北伐战争 B、南昌起义 C、甲午中日战争 D、抗日战争
13、中国工农红军改编为国民革命军第八路军,任总司令的是()A、周恩来 B、毛泽东 C、朱德 D、叶挺
14、下列关于九一八事变与七七事变相同点的表述,不正确的是()A、事变后中国政府都进行了积极抵抗 B、日本推行侵略扩张政策的必然结果 C、都是日本制造借口然后发动的
D、中国内部不统一给日本提供了可乘之机
15、下列对中共七大的表述,不正确的是()A、确定了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的总方针 B、确立了毛泽东思想为中国共产党的指导思想 C、毛泽东在会上作了《论联合政府》的政治报告
D、为夺取抗战的最后胜利和新民主主义革命在全国的胜利奠定了基础
16、以“勿忘国耻,以史为鉴”为主题的板报,应选择的素材是()A、南昌起义 B、九一八事变 C、西安事变 D、新文化运动
17、下列发生在全民族抗战时期的历史事件是()①九一八事变②西安事变③台儿庄战役④百团大战
A、①②③④ B、①② C、②③④ D、③④
18、列事件不属于1945年8月发生的是()
A、美国在广岛、长崎投下原子弹 B、苏联出兵中国东北,对日宣战 C、毛泽东发表《对日寇的最后一战》 D、侵华日军在南京递交投降书
19、抗战胜利后回归祖国的台湾,摆脱了哪个国家的殖民统治()A、日本 B、美国 C、英国 D、俄国
20、在武汉中山公园内,有一处供游人参观的“受降堂”,在这里曾经举行了接受侵华日军第六方面军投降的仪式。这一仪式发生在()A、1895年 B、1945年 C、1946年 D、1949年
21、关于抗日战争胜利的历史意义,表述不正确的是()A、中国近代史上第一次取得完全胜利的民族解放战争 B、是中华民族由衰败到振兴的转折点 C、结束了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历史 D、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作出了重大贡献
二、非选择题(共29分)
22、请写出与下列口号、歌词相对应的重大历史事件。(每小题1分,共5分)
(1)外争国权,内惩国贼:(2)打倒列强除军阀:(3)星星之火,可以燎原:(4)红军不怕远征难:(5)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日是:
23、阅读材料,完成问题。(共8分)
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更喜岷山千里雪,三军过后尽开颜。
————毛泽东《长征》(1)红军“远征”的直接原因是什么?(2分)
(2)红军在“远征”途中克服了哪些困难?(2分)
(3)长征胜利的重要意义是什么?(4分)
24、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共4分)
材料一:如果再走一遍人生路,我会再做同样的事。
孽子孤臣一稚儒,填膺大义抗强胡。丰功岂在尊明朔,确保台湾入版图。
——张学良《谒延平祠》 材料二:张学良将军的一生在中国现代史上是相当重要的一页,而今,张学良走入历史,留给后人的是无限的追思。
——连战
(1)张学良先生所说的“再做同样的事”指的是70多年前哪件震惊中外的历史事件?材料一中哪一句话体现了作者盼望祖国统一的愿望?(2分)
(2)为什么说“张学良将军的一生在中国现代史上是相当重要的一页”?(2分)
25、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共9分)
局部抗战九一八,全面爆发卢沟桥。恐怖南京大屠杀,国共合作共赴难。爱国将士勇激战,重大胜利台儿庄。深入敌后打游击,日军闻风胆皆丧。百团大战显神功,中共七大道路通。八年抗战正果成,血肉之躯筑长城。(1)上述歌谣涉及哪些重要历史事件?(6分)
(2)“百团大战显神功”中涉及的历史事件有怎样的重大意义?(26、读图,回答问题。(共3分)
(1)图中的“陆军军官学校”又叫什么?(1分)
(2)为什么要创办这所学校?(1分)
(3)该校的创办在当时起到了什么作用?(1分)
3分)
第二篇:人教版2013—2014七年历史下册第二次月考题(模版)
七年级历史下册月考测试题
年级:学生姓名:得分:
一、单项选择题(每空2分计50分)
1.隋朝时开凿的南北大运河以()为中心。
A.长安B.涿郡C.洛阳D.余杭
2.隋朝的统治类似于下列哪一个朝代()?
A.秦朝B.东汉C.西晋D.东晋
3.“贞观之治”是中国古代史上为政宽容、对外开放和国力强盛的时期,此局面的形成得益于()的英明统治。
A.隋文帝B.唐太宗C.武则天D.唐玄宗
4.唐朝文学里,最光彩夺目的是()。
A.辞赋B.诗歌C.散文D.词曲
5、隋朝开凿的大运河,其主要的目的是()
A、巩固隋朝的统治B、方便隋炀帝南巡
C、促进南北经济交流 D、加强北部的边防
6、假如请你为一本介绍武则天的历史故事集题词,下面最能反映她的统治状况的是()
A、一代女皇
C、女中豪杰B、政启开元、治宏贞观 D、巾帼英雄
7、武则天在位时开创了科举的另一种形式,让各州每年选送武艺好的人进行骑射等考试。
其中大将郭子仪是佼佼者,这种形式称()
A、进士科 B、武举C、明经D、常科
8.唐太宗曾兴奋地说:“天下英雄,入吾彀中矣!”使他得以实现这一愿望的主要工具是()。
A.举荐制B.九品中正制C.科举制D.分封赏赐有功之人
9.受唐朝文化影响很大,在社会生活上至今还保留着唐朝人的某些风尚的国家是()。
A.朝鲜B.印度C.日本D.印度尼西亚
10.“人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人为镜,可以知得失”中的第二个“人”指的是()
A.魏征B.房玄龄C.杜如晦D.姚崇
11.被西藏人民亲切称为“阿姐甲沙”(意为汉族阿姐)的人是()。
A.昭君姑娘B.文成公主C.则天皇帝D.金城公主
12.为“唐风洋溢奈良城”作出贡献的中国僧人是()。
A.鉴真B.玄奘C.阿倍仲麻侣D.一行
13.唐朝的哪座城市,既是当时各民族交往的中心,又是一座国际性的大都市()?
A.洛阳B.长安C.扬州D.成都
14.现在各国人把中国人称为“唐人”的原因是()。
A.中国人是唐朝人的后代B.唐朝在世界上享有较高的声望
C.唐朝时中国才开始对外交往D.中国人具有很高的制糖技术
15、历史上称唐玄宗统治前期为()
A、文景之治 B、开皇之治 C、开元盛世 D、贞观之治
16、同学们在学完隋唐历史后,进行了一次主题演讲活动。你认为最能概括隋唐历史全过
程的主题应是()
A、动荡与变革B、分裂与融合C、繁荣与开放D、交往与冲突
17、藏族的祖先是()
A、南诏 B、回纥 C、突厥 D、吐蕃
18.自称是唐朝皇帝外甥的少数民族首领是下列哪个民族的()?
A.吐蕃B.回鹘C.突厥D.南诏
19.下列地名属于唐朝时称“天竺”的地方是()。
A.印度B.巴基斯坦C.孟加拉D.泰国
20、“诗圣”是指()
A、杜甫 B、李白 C、白居易 D、韩愈
21.下列科技成就中,哪一项是隋朝时期出现的()?
A.设计建造赵州桥B.发明活字印刷术C.发明地动仪
D.《金刚经》是世界上现存最早的、标有确切日期的雕版印刷品
22.下列事件中,不属于唐朝对外关系的是()。
A.玄奘西游
B.尺带珠丹上书唐朝皇帝,说唐蕃已经“和同为一家”了
C.鉴真东渡日本
D.新罗派使节和留学生到唐朝学习
23.唐朝时期造型美观、釉色绚丽,被誉为世界工艺珍品的著名陶器是()。
A.唐三彩B.青花瓷C.青瓷D.白瓷
24.下列唐朝与国外友好交往的史事,不是发生在贞观年间的()。
A.日本第一批遣唐使来到中国B.鉴真东渡
C.玄奘西游D.玄奘携带大量佛经回到长安
25.唐都长安的“坊”实际上是()。
A.居民区B.商业区C.宗教活动场所D.皇帝处理政务的地方
二、组合列举(本大题共两小题;每空2分,共10分)
1、科举制是封建时代较为科学的选拔人才制度。
(1)隋炀帝正式设置______________标志着科举制正式诞生。
(2)__________开创殿试与武举。
(3)唐玄宗规定__________成为进士科的主要考试内容,大大有利唐诗的繁荣。
2、农业是经济繁荣的基础,技术革新是农业发展的保证。
(1)唐朝农民改进犁的构造,制成_____________。
(2)创制了新的灌溉工具__________。
三、列举题(16分)
1、隋朝的大运河分为哪四段?
2、“房谋杜断”指哪两位?
3、列举唐朝成就最高、影响最大的三位诗人
四、材料题(共计24分)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太宗皇帝真长策,赚得英雄尽白头。”
——唐人赵嘏
材料二:“天下英雄人吾彀中矣。(人彀:被收罗笼络的意思)”
——唐太宗
阅读后回答:
① 材料一中的“长策”是指什么制度?这种制度开始于什么朝代?什么朝代逐渐完善?
最关键的人物是谁?唐朝时最重要的科目是什么?获得第一名的叫什么?什么朝代被废除的?(16分)
② 从材料看,这种制度获得收益最大的是谁?(2分)
③这种制度有什么影响?(6分)
附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
CABBA BBCCA BABBC CDAAA ADABA
二、组合题
1、(1)进士科(2)武则天(3)诗赋
2、(1)曲辕犁(2)筒车
三、列举题
1、永济渠通济渠邗沟江南河
2、房玄龄杜如晦
3、李白杜甫白居易
四、材料题
(1)科举制;隋朝;唐朝;唐太宗、武则天、唐玄宗;进士和明经;状元;清朝末年。
(2)皇帝或统治者
(3)改善了用人制度;促进了教育事业的发展;促进了文学艺术的发展。
第三篇:八年级历史第二次月考试题
八年级历史第二次月考试题
一、史林判断(1-25题,每小题2分,共50分。)
1.在宗法观念盛行的社会,姓氏是有贵贱之分的,《百家姓》中的姓氏排序是“赵钱孙李„„”,将“赵”姓排在第一,由此可推断《百家姓》最早可能出现在()A.西周B.唐朝C.宋朝D.明朝
2.1949年某天的英国《泰晤士报》用四个版面刊登了来自香港记者有关北京的报道,其中这样写到:“这是亚洲一个划时代的历史时刻„„,这是拥有近5亿人民、目前世界上最大的单一种族群体的政府。”你知道所报道的事件是()
A.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B.第一届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召开 C.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召开D.第一部《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颁布 3.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开辟了中国历史新纪元.对这句话理解正确的是:新中国的成立()
A.壮大了世界和平、民主和社会主义的力量
B.鼓舞了世界被压迫民族和被压迫人民争取解放的斗争C.开创了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局面
D.结束了中国被侵略、被压迫的历史,中国真正成为独立自主的国家
4.63年前,一批优秀的中华儿女高唱着“雄赳赳,气昂昂,跨过鸭绿江!保和平,卫祖国,就是保家乡!”的《中国人民志愿军战歌》,奔赴抗美援朝战场。从歌词中你了解到中国人民志愿军入朝作战的主要原因是()
A.干预朝鲜内战B.中国人民志愿军作战英勇C.保家卫国D.因为朝鲜是中国的友邻
5.1956年1月2日,上海50万人集会,副市长兴奋地宣告:“我国资本主义最集中的城市开始进入社会主义社会了!”他这一宣告表明上海完成了()
A.“ 一五”计划B.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C.土地改革D.对国有企业的改革
6、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被誉为“1949年建国以来的新胜利和新发展的里程碑”,是因为这次会议通过了()A、“共同纲领”B、《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C、第一个五年计划D、第一部《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7、十一届三中全会重新确立的思想路线是()
A、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改革开放B、解放思想、实事求是C、将邓小平理论确定为党的指导思想D、和平共处五项原则8、1984年3月,福建省55位厂长、经理在《福建日报》上发出“请给我们松绑”呼吁后,《人民日报》转载了这封呼吁信,将“松绑”风吹向全国。这里的“松绑”主要是指()
A、允许企业实行公私合营B、推行公司制 C、扩大企业经营自主权D、废除国有制 9.2006年,时任我们广西区党委书记的刘奇葆,在“环北部湾经济合作论坛”上提出了广西对外开放和区域合作的“M”型战略,即形成一个类似“M”型的、中国-东盟区域经济合作的一轴两翼大格局。可你知道我国对外开放的新格局是()
A.内地—经济特区—沿海经济开放区—沿海开放城市
B.沿海开放城市—经济特区—沿海经济开放区—内地
C.经济特区—沿海经济开放区—沿海开放城市—内地
D.经济特区—沿海开放城市—沿海经济开放区—内地
10.民主政治是全人类不懈的追求。在我国民主建设成就中,直接体现了人民当家作主的民主制度是()
A.政治协商制度B.多党合作制度C.人民代表大会制度D.爱国统一战线政策
11.在 “一国两制”基础上回归的香港和澳门,其发生的主要变化是
A.主权归属B.经济制度C.社会制度D.社会生活
12.历史的瞬间,永恒的记忆!下列是记录了新中国取得辉煌外交成就的图片,其按时间顺序排列正确的一组是()
①毛泽东会见美国总统尼克松—②周恩来率团出席日内瓦会议—中国首次
中美关系走向正常化以五大国身份亮相国际舞台
③周恩来接见印度代表团—第一次④五星红旗在联合国大厦前飘扬—
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中国恢复在联合国合法席位
A.①②③④B.②④③①C.③②④①D.④③②①
13、改革开放后,为转移农村剩余劳动力开辟的一条新路()
A、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B、建立人民公社C、发展乡镇企业 D、包产到户
14、十一届三中全会后,我国实行对外开放的根本目的是()
A、扩大贸易,吸引外资B、广交朋友,发展旅游
C、发展经济,增强国力D、尽快加入世界贸易组织
15、他对工作忠心耿耿,为人民鞠躬尽瘁,不愧为党的好干部、人民群众的贴心人。这位是()
A.王进喜B.焦裕禄C.向秀丽D.雷锋
16、祖国统一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推进祖国和平统一大业的基本方针是
A.“求同存异” B.“和平共处”C.“改革开放” D.“一国两制”
17、新中国成立后,在外交方面取得了重大成就。下列我国外交事业的成就按时间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①美国总统尼克松访华②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
③中国恢复联合国合法席位④周恩来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A.④③①②B.①②③④C.④①②③D.①③④②
18、目前构建两岸关系和平发展框架,开创两岸关系和平发展新局面的前提是()
A.坚持一个中国的原则B.平等互利的原则
C.互不干涉内政的原则D.求同存异的原则
19、学完中国现代史后,小华同学得出这样的认识: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的国际地位不断提高。下列叙述能够体现这一认识的有()
①在万隆会议上,周恩来总理提出“求同存异”的方针,促进了会议取得圆满成功 ②1971年,我国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③我国在解决国际事务中发挥的作用越来越大 ④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人民生活开始进入小康水平
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③④D.②③④
20、我国拥有核武器的意义在于:①加强了弱小国家的军事防御力量 ②加强了我国的国防力量③打破了核大国的核垄断④有利于维护世界和平()
A.①②③④B.①②④C.①②③D.②③④
21、新中国成立后,美国对华政策经历了由封锁、威胁、孤立到关系正常化的转变。导致这种转变的直接原因是()
A、中国国际地位的提高B、中国综合国力的增强
C、中国提出了和平共处五项原则D、在中美争霸中,美国处于守势
22、下列外交活动中,最能反映当今中国经济走向世界的重大外交活动是()
A、中国参加万隆会议B、中国重返联合国 C、中国加入亚太经合组织D、中美建交
23、新中国外交成熟的标志是()
A、1949年《共同纲领》中宣布的原则B、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提出
C、提出“求同存异”的方针D、以五大国身份参加日内瓦会议
24、人民解放军部队进驻香港、澳门最能体现中国政府()
A、对港澳行使主权B、向港澳显示强大 C、让港澳人民放心D、对港澳特别保护
25、邓小平说“统一后,台湾仍搞它的资本主义,大陆搞社会主义,但是是一个统一的中国。”上述观点表明,解决台湾问题的基本前提是()
A、一国两制B、和平谈判C、对等协商D、一个中国
二、史林释义
26、“五十六个星座,五十六枝花,五十六族兄弟姐妹是一家。五十六族语言汇成一句话,爱我中华„„”歌曲《爱我中华》反映了各族人民热爱祖国,和平相处的和谐中华。(10分)
(1)、新中国建立后实行了怎样的民族政策?(3分)
民族团结、民族平等、共同繁荣
(2)、西藏和平解放后,在西藏地区实行了怎样的制度,以确保西藏人民当家作主,管理本民族事务?(3)
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3)、近年来拉萨极少数人企图将西藏从祖国分裂出去,你怎样看待这些人的行为?(2分)
坚决反对。西藏自古以来是中国不可分割的领土的一部分。藏独分子应立即放弃分裂活动,共同维护祖国领土和主权完整,同其他各族和谐共处。
(4)、为实现祖国统一,我国出台的对台基本方针是什么?请你为加强两岸经济文化交流写一条宣传标语。(2分)
和平统一,一国两制。标语言之有理即可。
27、从新中国成立到三大改造基本完成,是我国由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过渡的时期。这一时期,党和政府采取了一系列具有创造性的重大举措。据所学知识回答:(12分)
(1)我国对生产资料所有制的改造有何突出特点?(4分)
特点:实现了生产资料从私有制到公有制的和平过渡,在变革生产关系的同时,大力发展社会生产力。
(2)文化大革命结束后,我国为发展经济采取了什么重要措施?(2分)
(3)在外交上采取的重大措施有哪些?(4分)
外交:组织抗美援朝,签订《朝鲜停战协议》;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参加日内瓦会议,发挥积极作用;提出“求同存异”的方针,促进亚非会议圆满成功。
(4)上述措施围绕的核心问题是什么?(2分)
核心问题: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
28、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12分)
材料一我们的政策是实行“一个国家,两种制度”。具体地说,就是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内十亿人口的大陆实行社会主义制度,香港和台湾实行资本主义制度。
材料二要实现统一,就要有个适当的方式,所以我们举行两党和平谈判,实行第三次合作,而不是中央与地方的谈判。双方达成协议后,可以正式宣布,但万万不能让外国插手,那样只意味着中国还未独立,后患无穷。
(1)邓小平提出“一国两制”的目的是什么?(3分)
目的 :早日解决台湾问题,实现祖国统一大业。
(2)、“一国两制”构想产生了哪些实际效果。(6分)
(3)“万万不能让外国插手”体现了中国政府什么原则?(3分)
原则:独立自主的原则。
三、史林探究(16分)
29、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16分)
材料一报纸报道“早稻产量36900斤”。
材料二人民公社时期流传于农村的顺口溜:头遍哨子不买账,二遍哨子伸头望,三遍哨子慢慢晃。
材料三十一届三中全会后流传于农村的顺口溜:“大包干,大包干,直来直去不拐弯,保证国家的,留足集体的,剩下都是自己的。”
材料四20世纪80年代,在湖南农民中流传着这样的顺口溜:“吃饭靠‘两平’,一靠搞责任制的邓小平,二靠培养杂交水稻的袁隆平。”
(1)据材料一、二,指出我国农业生产上的失误。其产生了怎样的严重后果?(4分)失误:“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
后果:侵害农民的利益,影响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片面强调了人的主观能动性,忽视客观规律,给农业生产带来严重困难。
(2)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为什么能促进农业的发展?(4分)
原因: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克服了人民公社体制的弊端,使农民获得了生产和分配自主权,调动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推动了农业发展。
(3)据材料四,概括促进我国当今农业发展的主要因素。(4分)
主要因素:党的正确政策和科技的发展。
(4)综合以上材料和问题,党在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时,应从中吸取的经验教训?(4分)经验教训:农村生产关系调整既要维护农民利益,又要符合生产你发展水平;农村经济建设要尊重客观经济规律;要坚持科技兴农、科技兴农。
第四篇:2018年八年级历史第一次月考题1
2018年秋八年级上册历史第一次月考试卷
时间:45分钟
满分:100分
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40分)
1.“„„条约签订之日是台湾遭日本侵略统治的悲情岁月的开始,也是台湾人民坚决奋起,对日本军国主义进行不间断抗争的开始。”材料中的“条约”是指()A.《南京条约》 B.《北京条约》C.《马关条约》 D.《辛丑条约》 2.对下面图示解读准确的是()
A.中国逐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过程
B.中国逐步走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过程 C.中华民族工业曲折发展历程 D.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发展历程
3.丘逢甲《春愁》:“春愁难遣强看山,往事惊心泪欲潸。四百万人同一哭,去年今日割台湾”。这首诗写于()
A.1843年 B.1894年 C.1896年 D.1902年 4.揭开维新变法序幕的事件是()A.《马关条约的签订》 B.公车上书
C.《天演论》的发表 D.“明定国是”诏书的颁布
5.下列对《南京条约》的附属条约《虎门条约》和《五口通商条约》所取得权利,其中说法正确的选项是①领事裁判权②片面最惠国待遇③通商口岸租地造屋居住权等特权④关税自主权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④
6.在中英南京条约中,便利英国对中国东南沿海地区进行直接经济掠夺的条款是()A.割让香港岛 B.赔款白银2100万银元 C.开放通商口岸 D.英国同中国协定关税
7.李大钊说:“太平天国禁止了鸦片,却采用了宗教,不建设民国,而建设天国,这是他们失败的一个重要原因。”这段话是天平天国()
A.缺乏科学的理论指导 B.没有实行宗教改革 C.不能充分依靠人民 D.没有彻底的革命精神
8.一部《1860:圆明园大劫难》让人们在圆明园的废墟上感受到了刻骨的“记忆”。与这个“记忆”有关的侵略者是()A.英法联军 B.俄国
C.美国 D.日本
9.2018年6月3日是虎门销烟179周年纪念日,为纪念“虎门销烟”,福建省禁毒委员会、省公安厅在福建南平举行了销毁毒品活动。179年前虎门销烟()A.是中国近代史的开端 B.成为英国发动鸦片战争的借口 C.是鸦片战争爆发的根本 D.发生于1938年
10.列强侵华,国人感叹:“天涯何处是神州。”此句最有可能描述的时期是()A.鸦片战争时期 B.鸦片战争前
C.甲午中日战争时期 D.列强瓜分中国狂潮
11.下列关于“第二次鸦片战争是鸦片战争的继续”的理解正确的是()A.列强是为了进一步扩大鸦片战争中攫取的侵略权益而发动的战争 B.西方列强完成工业革命后急于扩大中国市场 C.列强侵略势力增强了 D.清政府再次暴露了它的腐朽没落
12.洋务运动没有使中国走上富强道路的根本原因是()A.用西方技术维护封建统治 B.遭到封建顽固势力反对 C.外国资本主义干扰破坏 D.没有得到人民群众的支持
13.有专家指出:太平天国运动的进步性在于“试图从土地所有制方面解决占绝大多数人口的农民的土地问题”。下列各项中能论证这一观点的是()
A.金田起义 B.《天朝田亩制度》 C.《资政新篇》 D。《变法通以》 14.最能体现清政府是“洋人的朝廷”的是()
A.划定东交民巷为使馆区 B.清政府严禁人民反对外国侵略 C.外国公使进驻北京 D.中国内地全境开放 15.小明和小红看一本历史画册,两人对书中谭嗣同被杀,戊戌变法事件失败原因争论不休,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光绪帝没有实权 B.变法触动了顽固派的利益 C.袁世凯出卖维新派 D.维新派发动了人民群众 16.在黄海海战中壮烈牺牲的清军将领是()A.刘步蟾 B.邓世昌 C.林泰曾 D.林永升 17.资产阶级维新思潮转变为爱国救亡政治运动的标志是()A.戊戌变法
B.公车上书 C.《万国公报》的创建 D.建立强学会 18.下列时间按事件发生的先后顺序,正确的是()
①天京事变 ②永安封王 ③ 金田起义 ④定都天京 A.①②③④ B.②③④① C.③②④① D.③④①②
19.马关条约大大加深了中国半殖民地化的程度,该条约中有利于外国人直接利用中国廉价劳动力和原料,剥削中国人民的条款是()
A.割辽东半岛、台湾、澎湖列岛给日本 B.赔偿日本军费白银二亿两 C.增开通商口岸 D.允许日本在中国开设工厂
20.20世纪初中国居民王某有四个儿子,他们的工作生活情况不符合史实的是()A.老大在天津外国人开办的工厂干活 B.老二住在上海租界内 C.老三在北京东交民巷买了一套房子 C.老四参加了反清起义
第II卷(非选择题)
二、判断题(每小题2分,共10分)
阅读以下材料后判断:
戊戌变法虽然失败了,但它的巨大意义却是显而易见的。康有为、梁启超、谭嗣同、严复等资产阶级维新派,在国难当头。瓜分危机迫在眉睫的关头,挺身而出,欣起了变法图存、维护民族独立和发展资本主义的戊戌变法运动,反映了时代的要求、民族的意志和中国社会发展的趋势。维新派宣传兴民权,提倡新学,反对旧学,对封建思想文化进行了抨击,传播了西方的社会政治学说和科学文化,促进了中国人民的觉醒,也促进了资产阶级革命的早日到来。
以下表述是从以上材料中得出的,请在括号内填“A”;违背了以上材料所表达的意思得,请在括号内填“B”是以上材料没有涉及的,请在括号内填“C”
1、戊戌变法以救亡图存、发展资本主义为目的,具有进步性和爱国性。()
2、维新人士在各地组织学会,创办报刊,宣传变法思想。()
3、维新派主张兴民权,提倡心学,反对旧学,起到了思想解放作用。()
4、戊戌变法触犯了顽固派的利益,遭到了他们的阻挠和破坏。()
5、戊戌变法是一场失败的资产阶级革命。()
三、填图题(每空2分,共8分)
(1)在图中方框内填出甲午中日战争重要战役地点名称。(6分)
(2)甲午中日战争中,日军制造的仅有36人幸存的大屠杀发生在图中哪里,请在地图上圈出来。(2分)
四、材料分析题:(1题16分,2题13分,共29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16分)
材料一:鸦片“危害甚巨,法当从严”,若放任自流,数十年后“中国几无可以御敌之兵,且无可以充饷之银”。人民痛感鸦片危害,强烈要求禁烟。
材料二:中国当时的一些有识之士受到第二次鸦片战争中圆明园被焚的极大刺激与震撼,感到学习西方先进军事技术势在必行,终于启动了一场持续30多年(19世纪60-90年代)的自强运动。
材料三: 乃知其治乱之源,富强之本,不仅在船坚炮利,而在议院上下同心,教养得法;兴学校、广书院,重技艺,别考课,使人尽其才....育才于学堂,论政于议院,军民一体,上下同心,务实而戒虚,谋定而后动,此其体也;轮船火炮,洋枪水雷,铁路电线,此其用也。
(1)概括材料一中所述鸦片带来的危害?(4分)
(2)根据材料一结合所学知识归纳林则徐虎门销烟的意义?(2分)
(3)材料一中的“自强运动”指我国近代化探索中的什么运动?这场运动的口号是?(4分)
(4)材料二与“自强运动”相比,在“学习西方”方面有何新的认识?(2分)
(5)哪一运动践行了材料二的思想?结果怎么样?(4分)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13分)材料一
图一 鸦片战争海战 图二 黄海激战 图三 八国联军侵华
材料二 17世纪后期至18世纪末,是清朝鼎盛时期,史称“康乾盛世”那个时候中国工业产量位居世界前列。欧洲诸国开始资产阶级革命,社会生产力迅速发展后来居上,而当时中国统治者盲目自大,视西方科技为“奇技淫巧”“康乾盛世”后的100多年,中国落后了,沦为半殖民地,备受外强欺侮。
(1)材料一中的三幅图片,对应中国近代史上列强发动的三次侵华战争。战后,清政府被迫与列强签订了三个不平等条约。请你写出其所对应的条约名称(3分)
(2)19世纪中后期,列强接连发动的侵华战争使中华民族的危机日益严重。面对列强侵略,中国人民奋起反抗。请你写出一位这个时期反抗外国侵略的英雄人物及事迹。(4分)
(3)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中国一步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原因,(4分)
(4)上述材料所反映的历史事实再现了中国近代的屈辱史,学习了这段历史你有何启示?(2分)
五、简答题:(共13分)
1、写出《南京条约》中被迫开放的5个通商口岸。(5分)
2、.列举在洋务运动中创办的近代军事工业和民用企业各两个(8分)
第五篇:高一历史第二次月考试题(B)
高一历史第二次月考试题(B)
一、选择题:(在每小题所列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每小题2分,共计70分)
1.1953年,中共提出的总路线包括社会主义的工业化和社会主义改造两大任务,规定这两大任务:
A.同时进行B.先改造后工业化
C.同时完成D.先工业化后改造
2.1953年,三大改造偏重于
A.思想改造B.生产资料所有制改造
C.生产技术的改造D.生产方式的改造
3.1956年中国社会发生的变化有
①生产资料所有制②阶级结构③主要矛盾④党和人民的主要任务
A.①②③④B.①②③C.②③④D.①③④
4.我们通常所说的“过渡时期总路线”中“过渡时期”是指
A.从解放战争爆发到新中国成立
B.从七届二中全会召开到新中国成立
C.从新中国成立到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D.从新中国成立到《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通过
5.社会主义制度在我国基本确立的标志是
A.新中国的成立B.全国土地改革的完成C.三大改造的完成D.新中国第一部宪法的颁布
6.《人民日报》连续发表题为“人有多大胆,地有多大产”和“小麦亩产5000斤” “一棵白菜500斤”等文章,宣传各地大放“卫星”。这一现象发生于
A.1956年B.1958年C.1960年D.1962年
7.1956年,中国共产党对我国建设社会主义道路进行的一次成功探索取得初步成果是
A.召开“八大”并制定正确的路线和方针B.发动“大跃进”运动
C.发动人民公社化运动D.对国民经济实施八字方针
8.在“文革”中的1975年,国民经济迅速回升,其原因主要是
A.林彪反革命集团被粉碎B.在全国范围内开展“批林批孔”运动1
C.周恩来主持中央工作,着手调整国民经济
D.邓小平主持中央工作,进行全面整顿
9.人民公社化运动本质上的错误在于
A.偏离了当时的工作重心B.错误估计了阶级斗争的形势
C.超越了当时生产力的发展水平D.挫伤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
10.农村由人民公社到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这一重大变化主要体现在 ①经营管理体制②产品分配权利③土地所有制形式 ④生产经营的权利
A.①②③④B.①②③C.①②④D.①③④
11.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内容不包括
A.重新确立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指导方针
B.停止使用“以阶级斗争为纲”的口号
C.规定农村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D.做出实行改革开放的伟大决策
12.“谷撒地,薯叶枯,青壮炼铁去,收禾童与姑,来年日子怎么过”,诗中反映20世纪50年代末的现象,主要由于
A.经济建设缺乏经验B.自然灾害迅速蔓延
C.“左”倾错误严重泛滥D.对社会主义认识不足
13.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国家先设立了四个经济特区,分别在A.广东、福建B.广东、广西C.广东、海南D.广东、浙江
14.我国特区与我国香港、澳门特别行政区之间最大的区别在于
A.主权归属不同B.经济政策不同
C.社会制度不同D.外交方针不同
15.新中国成立后,经济建设遭到最严重的挫折和破坏是在A.社会主义改造时期B.大跃进时期
C.人民公社化时期D.文化大革命时期
16.把十四大提出的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目标和原则具体化、系统化,勾画了新经济体制的基本框架是在A.中共十四大B.十四届三中全会C.中共十五大D.中共十六大
17.十一届三中全会后,率先试行联产到组、包产到户的农业生产责任制的是
A.江苏、山东B.安徽、四川C.安徽、福建D.广东、四川 18.1992年邓小平南巡讲话中指出,判断社会主义建设的标准应当是
①是否有利于发展社会主义的生产力②是否有利于改善社会主义国家的外交关系
③是否有利于增强社会主义国家的综合国力④是否有利于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
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③④D.①②④
19.目前,我国对外开放格局的特点是 ①全方位 ②多层次 ③宽领域 ④成熟完善
A.①②③④B.①②③C.①②④D.①③④
20.依靠价值规律和供求关系自发对经济进行调节的市场机制不是万能的,它也存在一定的盲目性、自发性、滞后性等特点。为了克服市场经济的缺陷,主要采取的措施是
A.建立国家对经济的宏观调控体系B.进一步扩大企业自主权
C.实施“走出去,引进来”战略D.实现资源配置方式的转变
21.我国进入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的标志是
A.1956年社会主义三大改造完成后B.文化大革命结束以后
C.中国共产党第八次全国代表大会D.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
22.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农村进行经济体制改革的主要原因不包括
A.农民的积极性比较高B.农业生产发展缓慢
C.农村经济体制僵化D.农民生活水平低劣
23.中共十四大明确提出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
A.提高广大人民的生活水平B.发展社会主义社会的生产力
C.增强社会主义国家的综合国力D.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24.下列符合十五大会议精神的是
A.公有制经济是我国惟一的经济成份
B.国民经济要在数量上起主导作用
C.非公有制经济是中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
D.确立了邓小平理论在全党的指导地位
25.请你判断,在近代中国,人民的生活习俗变化最大的城市是
A.北京B.上海C.南京D.广州 26.20世纪50年代以后,中国人日常生活中主要的代步工具是
A.轿子B.人力车C.自行车D.汽车
27.公共汽车在我国运行较晚,最早出现公共汽车上路的城市是
A.上海B.北京C.南京D.广州
28.1877年,福建巡抚丁日昌架设了中国第一条电报线,这是中国人自办
有线电报的开端。这条电报线位于今天的A.广东省B.福建省C.台湾省D.江苏省
29.进入近现代社会之后,交通和通信工具的进步
①一定程度上转变了人们的思想观念②加快了信息的传递速度 ③促进了社会经济的发展④使人们的生活多姿多彩
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②④D.①②③④
30.番菜争推一品香,西洋风味睹先尝。刀叉耀眼盆盘洁,我爱香槟酒一觞。”这一情景在上海最早可能出现于
A.明朝B.新中国C.民国D.清朝
31.戊戌变法运动时期,社会上流传一首打油诗:“大半旗装改汉装,宫袍裁做短衣裳。脚跟形势先融化,说道莲钩六寸长。”这反映了
A.新服饰走向中下层民众B.不缠足运动风糜全社会
C.结辫陋习被彻底革除D.社会风俗改革之风悄然兴起
32.影响中国近代以来人们物质生活和社会习俗变化的因素有
①辛亥革命与中华民国的成立②新文化运动③新中国的成立 ④改革开放
⑤外来文化
A.①②③④⑤B.①③④C.①②③④D.②③④⑤
33.中国近代轮船业发端于
A.洋务运动B.戊戌变法C.清末新政D.“民族资本主义的丢失”
34.电车与公共汽车成为城市公共交通的主要运输工具是在()
A.民国成立后B.20世纪30年代
C.20世纪20年代D.1949年以后
35.文化大革命时期,被称为“干部服”的是下列哪种服饰
A. 西装B.列宁装C. 制服装D. 中山装
高一历史第二次月考试题(B)答题纸
二、问答题(共计16分)
36.中国近现代社会处于剧变的历史时期,人们的物质生活与社会习俗发生了显著变化。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⑴列举中国近现代物质生活与社会习俗变迁的表现?(8分)
⑵概述中国近现代物质生活与社会习俗变迁的趋势?(6分)
三、材料解析题
37.阅读下列材料: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人民公社是形势发展的必然趋势。┉┉在目前形势下,建立农林牧副渔全面发展、工农商学兵互相结合的人民公社,是指导农民加速社会主义建设,提前建成社会主义并逐步过渡到共产主义所必须采取的基本方针。
——摘自《中共中央关于在农村建立人民公社问
题的决议》
材料二:北戴河会议以后,全国农村一哄而起,大办人民公社。没有经过实验,只用一个多月的时间就基本实现公社化。┉┉┉人民公社的特点叫“一大二公”,实际上就是“一平二调”。所谓大,就是将原来一二百户的合作社合并成为四五千户以至一二万户的人民公社,一般是一乡一社。所谓公,就是将几十上百个经济条件、贫富水平不同的合作社合并后,一切财产上交公社,多者不退,少者不补,在全社范围内统一核算,统一分配,实行部分的供给制(包括大办公共食堂、吃饭不要钱,叫做共产主义因素),造成原来的各个合作社(合并后叫大队或小队)之间、社员与社员之间严重的平均主义。同时,社员的自留地、家畜、果树等,也都被收社有。在各种“大办”中,政府和公社还经常无偿地调用生产队的土地、物资和劳动力,甚至调用社员的房屋、家具。这些实际上都是对农民的剥夺,使农民惊恐和不满,纷纷杀猪宰羊,砍树伐木,造成生产力的很大破坏,给农业生产带来灾难性的后果。
——摘自胡绳主编的《中国共产党的七十年》
请回答:
① 从生产资料所有制和分配方式两个方面,概括指出人民公社运动的错误及其危害。(各4分,共计8分)
②简要指出人民公社化运动的主要教训。(8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