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杀青随笔-《周易解谜》后记
杀青随笔—《周易解谜》后记
华夏藏文
每逢有人问起我研究《周易》的历史,我都不知道该怎么回答。
因为在我还未上学之前,作为中医的父亲,在开始教我背诵诊断歌诀的同时,也开始教我背诵10大天干和12地支了;教我掰着左手,用大拇指,指着其它4个指头的十二个关节,学年龄与属相之间的相互推算方法;还常指着天上的日月星辰,以及院子周边所种一些中草药,以及花草树木等等,教我阴阳五行知识。在父亲眼里,不管什么事物都有阴阳之分。这对于儿时的我来说,开始自然难于理解,但当父亲告诉我所谓“阴阳”,就如同人们常说的“公母”、“男女”之后,我虽然懂了,但仍不能理解为什么植物、庄稼,甚至自然界的那些“死物”,也都有类似“公母”、“男女”之分„„父亲有时还让我看阴阳鱼八卦太极图,我只觉得好玩、好看,至于里面的道理,却懂得很少。在跟人看病后,父亲有时还跟我讲人体八卦;在带我遛弯儿,或到园子里干活儿时,也常联系东西南北教我八卦方位,教我怎么看天气的变化,哪种云彩带着雨,以及风雨来临前的气象征兆等等。
要是说,这就叫做“文化启蒙”、“易学启蒙”的话,那么,第一个给我“启蒙”的,自然就是家父了!
回想起来,当时,我比较感兴趣和善于记忆的是那些诊断歌诀,尤其是小儿望诊歌诀,因为觉得背诵它们跟背诵唐诗差不多,而且觉得比背诵唐诗还容易,因而学会了许多,其中好多至今依然能随即脱口背诵。还有那十二属相与出生年龄的推算方法,我也一直记得,并能熟练掌握。但是,关于男女和庄稼以及花草树木等的阴阳知识,当时虽然死记硬背了许多,但并未真正理解;至于八卦太极图等,除了就会背诵“八卦取象歌”之外,其它就记得很少了!直到1962年上北京大学哲学系读书,听朱伯崑先生讲中国哲学史,讲到周易八卦时,才又开始接触,唤起我儿时的记忆,才知道家父当初教我学的好多知识,原来都与《周易》一书有关啊!可惜,由于中国哲学史课刚上了几周,我们就停课到平谷县参加“社教运动”,继而又是“四清运动”,接着是没完没了的“文化大革命”,致使中国哲学史课一直未能再学,关于《周易》,则更仅仅只听朱先生讲了一点儿,就再也没有机会跟他学了。
在走出北大校门之后的漫长**岁月中,因为可供自己自由支配的时间很多,而我这个人,除了喜欢看书和写作之外,没有别的爱好。所以,在百无聊赖中看杂七杂八的闲书时,才又接触《周易》,并越来越很感兴趣。而这,也与身为中医的家父有关。也许是因为“医易相通”的缘故吧,家父自幼学医,从师父那里学到了一些相关的基础知识。虽然算不上系统、精深,但在他长期行医的实践中,却积累了颇多的体悟。譬如在结合人体八卦“望诊”方面,父亲就积累了相当丰富的经验,不仅验证了在我儿时教我学的那些望诊歌诀,而且还根据自己的体验,总结出好多带有规律性的东西。这些,是在他的晚年,当我看了一些关于《周易》的书,对其有了一定的了解之后,在父子俩时不时的交谈中,才知道的。尤其是在“破四旧”中被家父珍藏起来的许多医书,是我在十年**中,所看的主要书籍之一。除了关于人体八卦的道理之外,中医学典籍中所蕴涵的极为丰富的辩证哲理,引起我的极大兴趣。在北大,哲学基础课即《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原理,我们还是学完了的,而且学得比较扎实。但是,在学习唯物辩证法时,却没有接触过中医学中极为丰富的唯物辩证法的内容。所以,对于家父所珍藏的中医药书籍的阅读,不仅加深了我对于“儒医不分”的理解,加深了我对于“医易相通”的理解,而且尤其加深了我对于中医学中,所饱含的唯物辩证法的理解,从而为我以后从《周易》与中医学的结合上来研究养生学等等,奠定了理论基础。
伴随“文革”后期无政府主义的日趋严重,人们虽然依然承受着政治上的高压,但读书的自由相对增加了,偷偷地甚至公开地看书,也没有人管了。特别是当我调到石家庄市总工会宣传部,担任理论教员之后,就更可以堂而皇之地随便看书了!而市总工会资料室所尘封的大量杂七杂八的书籍,尤其是关于哲学、史学和文学等等方面的图书,使我最感兴趣,成为我随便涉猎的对象。正是在这个时期积极、主动地自学,帮我弥补了上大学时的一些损失,学到了比在哲学系上学要广泛得多的知识。为我读研究生,尤其是研究生毕业后的治学、著述,奠定了相当宽厚的知识基础。
在读研究生时,我的主攻专业虽然仍然是马克思主义哲学,我的硕士论文《人的本质的揭示和唯物史观的创立》,自然属于马克思主义哲学史研究的范畴,但是,在三年的研究生学习生涯中,我实际上一直把中国哲学史,尤其是易学等中国传统学术的研究作为主攻的对象。因为一则此前我深感自己在这方面的知识最为欠缺,二则十年浩劫的发生,危害之惨痛,原因固然众多,但我总觉得与新中国成立之后,大大削弱、限制中国传统学术文化的学习、研究、宣传,关系极大。尽管通过长期的自学,自己在这方面有所弥补,但是,中国学术文化的丰厚底蕴,就像一座丰富的金矿吸引着我,使我不由自主地向它靠近。所以,在中国青年政治学院任教时,我依然抓紧、利用一切可以利用的时间,向这个方向迈进!加上由于职称评定,我必须也只能走哲学学科这个系列,因此,如何拿出哲学方面的学术成果,就成为对于我个人来说,一项不小的任务。《人的本质的揭示和唯物史观的创立》,本是我的硕士论文,于1985年由广西人民出版社出版,成为我的第一部专著。而我分配到中央团校时,当时并没有职称评定一说。到1985年底中国青年政治学院创建后,职称评定才渐渐提上日程。《人的本质的揭示和唯物史观的创立》,毫无疑问属于哲学方面的专著,所以当1987年学院一开始评定学术职称时,我就凭此而被评为副教授。如果说,这完全是一偶然或巧合的话,那么,《周易人生哲理博览》的著述,就是我有意为晋升教授而撰写的了。尽管当时我的教学任务非常繁重,除了有本科生的课外,还有夜大学的课,最多时每周多达21个课时。而且还兼任专业基础理论部的副主任,行政事务也很多。就是在那样繁重的教学、行政事务缠身的条件下,我依然挤出时间研究《周易》,并于1992年由四川人民出版社,出版了《周易人生哲理博览》。
该书的主要特点是:第一、在总览《周易》全书的基础上,从中选取最富于人生哲理的句子,按不同观点归类,分为十四篇,加以注释、阐发。既注意正本清源,在各家注释的基础上,揭示其准确涵义;又坚持古为今用,根据当代人们立志、修养、为人处世、领导管理、成家立业等实际需要,进行阐发,力求使读者窥一斑而知全豹,通过本书,了解《周易》这部中国古代典籍的丰富内涵,尤其是深刻的人生哲理,从中受到文化上的启迪和哲理上的熏陶;第二、每篇分若干条目,每一条目包含的语录多少不一。每条均按“原文”、“注释”、“原意”和“意义”四个方面加以诠释、阐发。既突破了“我注六经”、“六经注我”的传统模式,又区别于当今流行的按原文逐条译解,互相转抄的作法;第三、打破了原作的体系,按不同观点归类,是一本语录式的图书;第四、站在人类大多数人的立场上立论、行文,读者不受种族、国度、阶级、党派、信仰、职业和性别等的限制。著名中国哲学史家张岱年先生,在为之所作的序言中这样写道:“宋定国同志运用新观点研究《周易》,撷取《周易》经传中的有关人生哲理的思想观点,加以会综诠释,编著成书。这是一项新的探索,无论对于学术研究还是实际应用来说,肯定都是大有裨益的。” 1993年,由广西人民出版社出版的《周易人生醒世真言》,实际上是我对于本书的修订,除了对于各篇的内容和文字加以修改外,还增加了《养生篇》和《齐家篇》。
我晋升教授职称,主要依靠的就是这部书所体现的研究成果。而对其鉴定的校外专家是著名哲学家、北京大学资深教授黄柟森先生。黄先生在评语中写道:“宋定国同志的《周易人生哲理博览》一书,在《周易》研究中是一本很有特色的学术著作”,“既对于《周易》中人生哲理的原意作了如实的解释,又用马克思主义观点加以分析,突出其现实意义。这种作法既有理论意义,又有现实意义,开辟了研究《周易》的一条新的途径,也可以说,开辟了一条研究中国传统哲学的新的途径。作者的诠释和分析也有不少独到之处和创见,表现了作者的较高的理论水平。”
在就《周易》中的人生哲理进行研究、著述之后,我又开始就多年来围绕《周易》与中医学、养生学之间的关系的探讨和研究,进行总结,并与1994年由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出版了《周易与养生》一书,成为海内外将《周易》与“养生”联系在一起加以研究的首部著作。这部书被包括《读者导报》《北京晚报》《北京青年报》和《北京人民广播电台》等多家媒体加以报导、介绍,产生了不小的社会影响。
学界有人认为,将《周易》与“人生”,与“养生”联系起来加以研究的,“当首推宋定国先生。”这话是否符合事实?我没有调查。但是,即便这是事实,我认为也没有什么值得骄傲的。因为这些著作的撰写、出版,虽然在阐释和宣传《周易》的人生哲理,《周易》与医学和养生学的关系方面,也许起了某种作用,但是,坦白地说,它们都是在我对于隐匿在《周易》背后的许多迷惑、谜底尚未破解,甚至尚未发现的情况下写出的。因而,即便听到别人的赞誉,我自己却心中有数,深感内疚,暗自汗颜啊!
伴随研究的深入,我越来越发现隐匿在《周易》和“易学”背后的迷惑和谜底甚多,这也正是关于《周易》和“易学”的研究,之所以两千多年来,虽然著述汗牛充栋,但泥沙俱下、良莠不齐,乃至充满许多神秘和错讹的缘由罢!我越来越觉得要是不探究、破解这些神秘和错讹现象背后的真相、谜底,就难于使研究再深入下去,难于真正认识和了解《周易》。
这种感觉,当我在2002年9月8至12日,第四次次赴河南省安阳市,参加《第十三届周易与现代化国际研讨会》时,看了相关的论文,听了相关的发言后,就更加感到紧迫,于是写了下面的一首小诗——
只身孤影来小城,三次景象记犹清。
头次来时展论文,羑里废墟叹荒冢。
二次规模最隆重,跳伞观摩乐融融。
交流放歌三角湖,奠基培土羑里城。
三次来去七年整,睹新怀旧意朦胧。
羑里新貌展眼前,奇谈怪论雾层层。
此番已是四次来,再坐台前暗自哀:
易学宫殿门叠罗,我身才入几层台?
手捧奖杯心问己:拙作能值几何重?
自古易学鱼龙杂,精华糟粕夹其中。
经传铸就剪刀差,时光越久差愈大。
更有历代江湖士,胡编乱造掺秕渣。
科学迷信本有分,差毫谬千贯古今。
人才见识有长短,见仁见智各有分。
坑蒙拐骗江湖士,不宜划在人杰中。人不在列书在列,易坛杂草丛丛生。
易经堪称六经首,中华文化总源头。
诸子百家出其源,各取所需揆发够。
百家良莠自分明,主观客观所铸成。
即使圣贤与先哲,难脱时代局限性。
新旧交替历代传,川流不息后逐前。
纵然见识再超凡,不过洪流一斑斓。
研究宜把科学关,取精剔糟当为先。
江山代有杰人出,各领风骚有限年。
古为今用乃常理,面向实际是关键。
客观历史看问题,先入为主最易偏。疑惑谜底不破解,厘真辨伪实在难。探疑求真路漫漫,谜底终会被揭穿!
“再坐台前暗自哀”句,系指在1995年参会时,我就被推举为会议领导小组成员,在主席台就座。2002年与会时也是如此。“手捧奖杯心问己”句,系指《周易与养生》获“红旗渠杯现代易学优秀著作奖”,《略论周易哲学思想对中医学的影响》获“红旗渠杯现代易学优秀论文奖”。“拙作价值几何重?”表达了我为自己的论著获奖而深感歉疚。
诗中主要表达了我对于这些年来“周易热”或“易学热”中,所存在的诸多问题的忧虑,于是就越发觉得更有必要将隐匿在《周易》背后的迷惑、谜底,尽快地探究、释解之迫切。这就是我写先后作《周易解迷》和《周易解谜》的良苦用心。
为什么不在《周易解迷》(中央编译出版社2011年版)中,未将两本书所探究、释解的问题,都一起加以释解呢?
众所周知,人的认识是处于不断的深化过程之中的。由不知到知,由知之不多到知之较多,由表面而到内里,由现象而到本质,是人人在认识任何事物时都要经历的过程,并且都不是简单地一蹴而就的。我对于《周易》的探究是如此,对于隐匿在《周易》背后的迷惑、谜底的探究和破解,更是如此。当我将《周易解迷》交付出版时,还没有就《周易解谜》中的好多问题加以破解,甚至有的问题还没有意识到!譬如,关于“易”字的形成之谜,以及《易》这本书的成书之谜,就都是在《周易解迷》出版后,才又认识到的。
本书旨在探究、释解隐匿在《周易》背后的谜底。但是,这只是自己的一厢情愿,是否能达到了这样的目的?“秤不自称”,自己是称量不了的!而只能交由读者、世人,尤其是实践来称量、验证和评判了!
在本书的写作中,得到了国家图书馆工作人员的极其热诚地关照和大力支持!本书之所以顺利成书、面世,更是与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的鼎力相助分不开的,尤其是总编杨生平教授,给予了极其热忱的关爱和大力支持!责编刘志颖女士,则更以其古代文献专长的睿智,以及对于编辑工作的执著热爱、认真负责的精神,给予了字斟句酌的审读、矫正等等,本书凝聚着她的大量心血呀!
在此,我谨怀诚挚之情,以深深的鞠躬,表示由衷地谢忱!
“路漫漫以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我虽年逾古稀,但仍行进在上下求索之路上。因为是探索性的著述,又为水平所限,有些看法我虽然写了出来,其实仍在反复地琢磨之中。所以,书中的缺陷和谬误之处,在所难免。恳望广大读者指正、赐教!
无论是公开的批评,或私下的指教,我都欢迎、祈盼!我的电子邮箱是sdzz2049@sina.com 宋定国 2012年8月于北大蔚秀园
(摘自宋定国著《周易解谜》,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2013年1月版)
第二篇:2011年全国优秀博士论文后记
2011年全国优秀博士论文后记:从山村放牛娃到北大博士的经历
人物简介肖清和,男,1980年出生,安徽潜山人。上海大学宗教与中国社会研究中心研究员,副主任,全国优秀博士论文获得者。目前 主要研究领域为明末清初天主教史、宗教哲学等,并已取得一系列较具有影响力的研究成果。
学习经历1999年,考上了北京大学哲学系,2003年,以优异成绩免试攻读该系研究生,2005年又由硕士研究生转为博士研究生,2006年,获得北京大学与香港中文大学联合培养博士生的资格,2009年分别获得北京大学与香港中文大学哲学博士学位。
学术成就其博士论文《“天会”与“吾党”:明末清初天主教徒群体之形成与交往研究(1580-1722)》获2011年全国优秀博士学位论文,并获香港中文大学宗教与中国社会研究中心“宗教与中国社会研究”第五届博士论文奖,主持或参与国家社科基金多项,著有《20世纪宗教观研究》(合著)、《<铎书>校注》(合校)等,在海内外学术刊物上发表论文十余篇。曾赴香港中文大学、比利时鲁汶大学等学术机构参加学术研讨会与学术工作坊。
安徽潜山槎水镇肖冲村肖清和2009年北大+港中大博士论文后记:
一、小传
早就想好,要在论文后记时好好写上一笔,以资纪念。可是,真的要写后记时,却提笔忘言,竟不知从哪里开始。
在我上学的22年(1987-2009)中,充满了坎坷与风雨。7岁时,母亲想让我上一年级,因为交不起钱,只好先上幼儿园,荒废了宝贵的一年时间。12岁时,家里勉强让我上到五年级。差一点因为交不起考试费用,而失去参加小升初考试。班主任老师来我家做工作,可是,实在没钱。结果,班主任代我交了钱。我考了全乡第二名。然而,这个成绩丝毫没有给我带来喜悦。相反,却是无尽的痛苦。因为我不知道我家从哪里弄到学费。邻居家的孩子都没有考上,相反却因为有钱,可以买上初中。当他们兴高采烈、欢声笑语地去镇上上学时,我只能在家里帮忙干农活。村里有家好心人,也是同一姓的家里人,想资助我上学。我很高兴。可是,很快希望就落空了。因为他家里人的反对,他也不得不放弃资助我的想法。
那一年秋天,同龄人都在新学校上学,过得让人兴奋、让我充满想象和向往的中学生活;可我,只能在家里放牛。牛是一种很灵性的动物,我和它逐渐成为好朋友;慢慢的,我可以把它放在山上,而不去管它。因为,这样我自己看书。那个秋天,我背完了整整一本宋词。直到现在,我所能记住的宋词都是这时背诵的。每当黄昏来临之时,我就和牛儿一起回家。和我家共养这条牛的大爷,总是毫无留情的批评我放牛不认真,牛儿没吃饱。满怀委屈的我,也不做争辩,只是在想,我不适合放牛吧。
可能看官想知道,为什么我家会这么穷?人是没法选择自己的出生的。1980年我出生于安徽潜山一个小山村。可能对于潜山,看官没有什么印象,但是这个地方出过程长庚、张恨水、余英时等大家。古南岳(现称天柱山)就在县西北方向,相传大乔、小乔就生活在这个地方。而古南岳下面的潜河两岸曾是古皖国所在地;古南岳亦被称为皖山。安徽简称皖,亦是从此而来。我们村里大部分都姓萧,相传是从河南迁过来的。我家到我爷爷(曾做过保长)的时候,开始衰落。我爷爷有三个孩子,我父亲是老小。大叔脚残疾。奶奶在我出生之前不久就去世了。二叔是个瞎子,很早就去世了。父亲读过新式学堂,但为人怯懦,没有主见,且不会生理。母亲则好强。我8岁时,爷爷病逝,家中无一分积蓄,多亏一位医生资助了20块钱,才最终办了丧事。爷爷去世后,家势每况愈下。母亲无奈开始四处做生意,一开始是收破烂,后来是做蔬菜生意。
虽然80年已经改革开放了,但是我们那个小山村还是笼罩在一篇诡秘、落后、封建的风气之中。当我母亲第一次穿连衣裙回家时,全村都沸腾了。随后,她认识了一位生意上的异性朋友,并带他回家时,全村更是乱成一锅粥。我还记得,那天晚上,我、大叔以及那位母亲的朋友睡在一起的。突然,有邻居急冲冲叫开门。父亲起来开了们,一帮人就像凶神恶煞的土匪一样抢门而入。一群妇女稳住了我母亲。另一群男人们则冲进我睡觉的里屋。他们将母亲的朋友抓起来,推搡着去老屋大厅。他们让母亲的朋友跪在“天地君亲师”之前。第二天,他们把他送到了村公所。有村干部在审问,有干部在笔录。全村人都围在外面看热闹。那种情景历久弥新,如今仍历历在目。我记得他们的表情,我记得他们的话语,他们是那么兴奋,是那么热烈。在小山村,这或许是一件大事了,大家好久都没看过。
本来,母亲因为性格暴躁、又很好强,经常与邻居吵嘴、打架。可是,父亲又软弱。母亲以及我自己经常受到别人的欺辱。只记得有一次,我们一家人正在吃饭。有个邻家妇女刚从田里回来,拿了个锄头,啪的一声就捅坏了我家的窗户。把我吓了一跳。因为我家是老屋,比较矮小。他们可以随便捅。还有一次,我们也在吃饭,另外一个邻家妇女刚从山上回来。若无其事、大摇大摆从我家门前经过。结果不知何事又和我母亲扭作一团。因为我家是老屋,和他们家共用一个走廊。通过这个走廊,我家可以经过他们家而去共用的老屋大厅。一般都是在大厅里进行红白喜事等大事。结果,他们家就很霸道的在这个走廊里安了一个门,只有他们可以开,而我们不可以。换句话说,他们随便可以过来,而我们不可以过去。还有一件很屈辱的事,现在想起来,真的让我很痛苦,甚至对人性本善都产生了怀疑。那时我还很小。另一邻家妇女因为和我母亲吵架,结果拿起掏粪的粪勺盖在我头上。在农村来说,这种做法是很恶毒的。其用意也很明显,是希望我永远晦气,永远也不会长大。
因为这些背景,再加上这次事件,母亲想到了离婚。我记得,母亲坐在门旁一边哭,一边抚摸我的头。她说以后就没有人照顾你和弟弟了,你长大了,要多照顾弟弟。那时,我11岁。母亲走了。留下孤零零的我,还有6岁的弟弟。
可怜的弟弟没人照顾,又黑又瘦。直到现,村里人还叫他“黑老”。他常常自己睡在地上。由于没有人管教,他变得很顽皮。时常还小偷小扒。邻居就向我告状。我也没办法,常常关起门来用皮带打他,我一边打,一边哭。
也就是我考上初中的那一年,父亲还养了一个猪。我也没有求他卖掉猪给我上学。因为我知道,即使这一次凑到了学费,还有下一次。以前,我找他要学费时,他总是让我一个人去要债。他只会卖苦力,而别人也总是不及时给工钱。我只能认命。那一天冬季,他听从邻人的建议,让我跟随邻人的亲戚一起外去打工。那时,我才12岁。先来到离家几十公里的师傅家。帮师傅家干农活,早上要早起。寒冷的冬季早晨,田里全是一层白白的霜冻。我只能咬牙坚持下去。有时,师傅让我给他们孩子送衣服或者书包。看到同龄人在学校里安静的上学,我心里不知道是什么滋味。后来,师傅带我外去了。来到另一个城市,宣城。我师傅是弹棉花的。因为我力气小,只能做一些简单的话,如刨旧棉絮、牵线等。刨旧棉絮时,常常弄得鼻子里都是棉絮,几乎令我窒息。牵线是用中指勾着,常常弄得中指关节处裂开大口子,血流不止。那时,我身体还不好,常常有蛔虫爬出来,我自己还不知道是怎么回事。
辛苦的冬天过去了,我挣到了75块钱。我穿着在外打工时好心人给我的衣服回家了,很认真的将这75块钱交给父亲。他拿着钱去办了年货,我们过了一个快乐的新年。后来,我从别人那里知道。父亲舍不得卖猪给我上学,却听从邻人一起偷别人家的打稻机,被抓,受罚,结果卖了猪交罚款。
第二年春天,母亲在外婆家听说了我的事情,非常痛心。尤其是听到有人说我考了全乡第二名之后,便义无反顾要让我重新走入课堂。一开始,村里人还是很“小心”,还跟我说:“你妈妈会不会拐走你,要卖了你呀?”我无所适从。外婆家离我家有20多公里,那一次天正在下雨,母亲一直冒雨走来找我,却遭到村里人的白眼。
很幸运的是,通过母亲的努力,以及母亲改嫁后的叔叔——也就是那位他的朋友的支持,我终于重返学校了。我重新上5年级,并于同一年参加小升初考试,结果考了第一名。上了初中,我的成绩依然名列前茅。但那时也非常艰苦。虽然母亲改嫁了,但家里的经济也很紧张。而且,她改嫁到的地方也是和我们村子一样。对于这位外来妇,村民们充满了怀疑、敌意与仇视。尤其是母亲执意要给我上学,更让他们愤怒。他们认为我母亲是要拐骗他们家的财产,是不安心在那里过日子。母亲改嫁后的丈夫家的亲戚朋友对此尤为阻挠。妯娌之间常常吵嘴打架。尽管受到这么的阻挠与艰难,母亲还毅然坚持给我上学。不过,很幸运的是,母亲的丈夫——我的继父,对我上学还是非常尽心、非常努力,尽管他有时也忍不住会受到别人的挑唆,对我母亲大打出手。母亲不止一次和我说过,她不能死,她要忍,她要坚持,因为她要让我上学,她要让她的两个孩子好好活着。
在那段艰难困苦的日子里,我最担心的不是我的成绩,而是每个学期开始。因为,学费问题让我常常一筹莫展。常常是开学之初,我在马路边等母亲来。常常是望眼欲穿,常常是欲哭无泪。饿了,啃一口父亲给我做的干粮;渴了,就只得忍着。马路上尘土飞扬,我那时是多么恨汽车!我恨它们耀武扬威的在我面前驶过,而留下令人讨厌的漫天灰尘!
然而,温暖的校园生活让我孤独、受伤的心灵常常充满了阳光和雨露。亲爱的老师和同学们常常帮助我。有位英语老师的夫人在食堂工作,好心的她常常不收我的饭票,还多给我饭菜。化学老师常常塞给我10块钱。而我最幸福的事就是每个周末,我常常买些好吃的东西带回家,给大叔和弟弟吃。可是,有一次,由于我的粗心,让我犯下了不可弥补的错误,这一辈子也不会得到饶恕。因为常常吃不饱,父亲常常给我做一些干粮让我带到学校吃。但我常常吃不完,就带回家,可以给猪吃,不能浪费了。但是,那时没有多少粮食。大叔很饿,就找到我书包里留下的干粮。可是,这些干粮因为发霉了,大叔吃了之后中毒身亡。无论我怎样后悔,无论我怎样哭泣,无论我怎样呼喊,疼我爱我、与我相依为命、善良可怜的大叔还是走了。在他去世前一年暑假,父亲外去打工了,我睡在床上,他早上起得很早,要去干农活。结果邻人偷走了装有财物和证件的箱子。大叔害怕父亲回来会责骂他,他使劲地用脑子撞墙。他恨自己为什么没有锁门?为什么没有看好家?一年后,受尽了痛苦和屈辱的大叔离开了这个世间。现在,我想好好伺候他,买好吃的给他,可这个简单的愿望都无法实现了。
初中三年很快就过去,虽然我的分数可以上重点中学。但校长表示,如果我高中的成绩还是和初中一样好,学校就免除我的学费。因此,我还是留在母校继续上高中。最令我焦虑和担心的事就变成了每个期末统计成绩。还好,每个学期我都是全校第一。其中,有个小插曲让我记忆犹新。由于母校的风气不甚好。高年级的学生常常无缘无故打低年级学生。有一次,有两位复读的学生,因为家里有钱,两人住了一个宿舍。他们把我和另一个同学抓进他们的宿舍,对我们扇耳光,又打又踹。打了两个小时,才放我们出来。忍无可忍的我们,联合高一的其他两个班级,组织了校内游行。我们写了大字报,把床单做成横幅,贴上大字。结果,校长找到了我,很严肃的告诉我:“你还想不想上学了?”我一听吓哭了,泪水不争气的流个不停。幸运的是学校很重视我们的诉求,并且对我们的处理也非常宽大。事情结束了,也没有追究。
高中期间,老师、同学对我的帮助更多。新校长常常给我100块,班主任、英语老师等等常常让我去他们家吃饭。同学也常常帮助我。周末,同学们也不嫌弃我家的破旧,一起到我家玩。邻居还很好奇的问他们:“他家这么穷,你们来干什么?”因为镇里离家有5公里,初中时,我每个周末都要回家。因为要带咸菜和米。有时回到家,只有我一个人。肚子早就饿了,只好自己烧饭。又烧不了,弄得汗水和泪水一起流。没有米的时候,就常常吃地瓜。邻居又好奇的问:“你喜欢吃地瓜吗?吃地瓜会饱吗?”弟弟一知道我回来了,就立马消逝得无影无踪。他怕我管他打他。高二的时候,在班主任、校长的帮助下,镇上有位领导陈叔开始资助我。加上学习人任务重,周末回家的次数少多了。
99年高考,我估了分数可能要比重点线多70、80分。校长就给我填了北京大学。他说如果考不上就免费让我复读。班主任则比较谨慎。因为我在提前录取志愿填了外交学院。我还记得班主任带我去了合肥,见了招生老师。结果老师说我太矮了(我1米65)。班主任哀求道:“他还是小孩,还会长的。”最终还是不行。班主任担心我可能考不上北大,太可惜了。
不过,上天眷顾可怜人。我竟然被北大录取了。后来,我才知道,我是北大在安徽招的23个文科学生里的最后一个。我还从别人那里知道,我们县重点中学有个复读的学生分数比我还高,但没有被北大录取。我是打心眼里感谢那一年北大在安徽的招生老师。是这位老师彻底改变了我的人生轨迹。
我考上北大的消息传到了小山村。村里人不知所措。或许他们永远也不会想到我会考上中国最好的大学,也不会想到从小受到晦气的我会有这么好的成绩。但人情冷暖、世态炎凉,情况往往就是这样。村民们变得比谁还快。他们马上给我家送礼,还张罗了要送我上学,见面了还时常请我去他们家吃饭。要知道,在考上之前,我几乎没在他们家吃过一次饭。那种感觉真是太讽刺了。因为陈叔的帮忙,我很快就筹到学费;陈叔把我送到了合肥,在分别之际,他请我吃饭。当时,我哭了,不知道是感激,还是担心未来的生活。我只记得他对我说了一句:“清和,不要怕,我们会一直支持你!”
我清晰的记得,我一个人扛着大包裹,坐着学校安排的大巴,来到北大昌平校区。报道的老师问我:“你一个人来北京的吗?”我点点头。她说,“了不起。”一开始,我的普通话不是很好。常常被人误会。
来到北大后,先前的担心变得没必要了。我们县里有一家人开始无私资助我。同时,班主任也了解到我的情况,常常帮助我。因为学校里有各种资助,还有各种奖学金,我的经济状况开始好转。大一开始,根据成绩以及家庭状况,我就获得了奔驰奖学金,连续四年。(也是在大一寒假,我家才通了电,尽管我们村很早就通了电;以前,我一直在油灯下看书。)大四时,我一方面申请了贷款,另一方面又非常荣幸的获得了国家一等奖学金。2003年,我获得免试上本系研究生的机会。非常感谢我的导师孙尚扬教授的帮助,2005年,我又由硕士研究生转为博士研究生。2006年,在孙师无私的帮助以及香港中文大学卢龙光教授的支持下,我获得北大与中大联合培养博士生的资格。从06年到08年期间,我在香港生活、学习。
直到今天,除去在香港的两年,我在北大整整生活了8年。期间,欢乐多于泪水,幸福多于痛苦。但是,一想到家里的情况,忍不住还很痛苦。尤其是想到自己还没有能力让母亲安享晚年,心中甚是愧疚。05年草就的一首打油诗,可做存照:
萧冲处皖西,地有古南岳; 相传大小双,嫁与英雄妻; 孔雀徘徊语,原为舒州吏; 代有杰人出,山青亦峻奇;近世多穷潦,风俗厥粗鄙; 庚申年初暑,男婴啼声急; 家无半分财,亦缺稻梁衣; 男丁三四口,却有两残疾; 仓廪无存米,灶冷无吹薪; 断椽残墙壁,无处避风雨; 薄田两三亩,荒山远且瘠; 阿翁虽爱子,谋生不擅计; 翁奶相继逝,家势更难起; 长子虽聪慧,无奈家境贫; 凿壁为读书,牧牛读古诗; 次子少多舛,幸得恩人助; 困妇欲振翅,却惹村人语; 经商非妇道,交友亦违礼; 妇亦好自强,多与邻人牾; 夫少被溺爱,酸腐且懦弱; 矛盾乱纷纭,众矢成一的; 不久婚姻断,可怜两小人; 大叔脚有疾,终生未娶媳; 却遭恶人侮,寒身赴西岐; 长子虽中式,却遭村人弃; 旧妇理东阁,复为长子书; 转瞬六载过,却中京师榜; 雪中少送炭,锦上多添花; 贫门多媚客,逢面阿谀请; 自此入燕都,孤身启新途; 北居已六载,常思复家计; 夜静忆故园,泪湿薄单衣; 菜根益脾胃,安步健身心; 不羡惊人语,只慕圣贤音; 时节多转换,英雄史留名; 雁鸣长空里,志作万里行; 幽兰香空谷,其气传千古; 以此铭座右,勿失亦勿忘。(乙酉年初春)
二、缘起
(略)
三、感谢
“凡事感恩。”
在我成长的过程中,很多认识、不认识的人都给我许多关心、帮助。
首先应该感谢我的老师们。没有他们,就没有我的今天。从小学、初中、高中、大学,我的每一位老师都给予我最宝贵的帮助。我感谢他们不仅仅因为他们给予我知识、智慧,而且还是因为他们给我指明了人生的方向。
其次,我要感谢我的业师孙尚扬教授。孙师虽然对我要求比较严厉,但对我的生活以及工作均无私提供帮助。小子何幸忝列师门!老师对我有很高期望,可天性驽钝,希望老师多加谅解。老师的大恩,小子将永远铭记心间。“一日为师,终身为父”!
再次,我在北大学习、生活了8年。受到众多老师的恩泽、雨露。尤其感谢大学班主任李四龙老师,他在我上学之初就叮嘱我要练好普通话。他还为我提供了众多帮助,以让我能安心学习、生活。感谢研究生阶段班主任章启群教授、王宗昱教授。赵敦华教授、胡军教授、张志刚教授、沙宗平教授、张祥龙教授、徐凤林教授、叶闯教授、吴飞教授等等,我要么在他们的课堂上受益匪浅,要么在论文等方面常常麻烦他们。哲学系行政、教务管理老师束鸿俊、于晓凤、李明珍、谢红梅等老师,我曾在诸多方面麻烦过他们。在此一并谢过。2005年暑假,我有幸获邀赴港参加香港中文大学崇基学院神学院第三届暑期密集课程。在此期间,我结识了风趣幽默、充满智慧与仁慈的卢龙光教授。并在学习基督教历史中,得到李炽昌教授、温伟耀教授、邢福增教授、谢品然教授、余德林教授等诸位先生的指教与帮助。尤其是温教授,对我有许多恩惠,让我铭刻难忘。
李炽昌教授对我关怀备至,曾通过与孙师合作学术项目,对我恩惠多多。后来在卢龙光教授的支持下,我顺利参加了北京大学与香港中文大学的联合培养项目。是年8月,我得以重返香港,再次来到山明水秀的崇基校园。在开学之始,非常有幸获允单独面见李炽昌教授。李教授就香港的学习规范、学术资源、研究进展等给予颇多教诲。卢教授则惠允承担我在香港中文大学的指导老师。对我的学习、学术、生活等各个方面予以无私的关怀与帮助。
该年12月,在香港道风山汉语基督教文化研究所的推荐下,我参加了香港中文大学第三届“基督教与中国社会文化”国际青年学者研讨会。非常感谢是会的组织者吴梓明教授、吴小新博士,让我有机会第一次宣读论文,并结识了众多同道中人。前辈査时杰教授、学兄黄剑波博士、罗群、吴家齐、葛涛、张珺、李淑琼、何心平等均就我的论文给予诸多指正。
在香港中文大学上学期间,我先后完成了研究生院所布置的要求。在上必修课之时,得到学愚教授、卢玉音教授、谭伟伦教授等老师的指教与帮助。在上Seminar讨论课时,陈喆、张雪松、李天钧、李家俊、汤咏诗、黄薇、吴青、刘义、刘晶晶、曲宁宁等同学均对我的论文提出宝贵意见。
2007年9月,在鲁汶大学钟鸣旦教授(Nicolas Standaert)与美国旧金山利玛窦中西历史文化研究所吴小新博士的支持下,我非常有幸参加了比利时鲁汶大学汉学系(Leuven, Belgium)所举办的讲习班(Workshop on the Methodology of the Study of Sino-European Contacts in the 17th and 18th Centuries)。在比利时期间,我得到了钟鸣旦教授、杜鼎克博士(Ad.Dudink)、高华士博士(Noêl Golvers)等诸多老师的帮助与照顾。尤其是鲁汶大学博士后黄小娟博士,对我的住宿、饮食等生活问题予以极大的耐心与宽容。讲习班成员李华川、陈松传、徐思源、Beatriz BALLESTEROS-PUENTE、Marie-Theres STRAUSS、Helena MOTOH、Hitomi OMATA等等对我的论文提出了极富建设性的意见。钟鸣旦教授更是认真读完了我的论文,并给出了诸多建议。其认真细致以及奖掖后学的精神,让我深受感动。杜鼎克博士还为我的论文无偿提供数据复印件。当我返回香港后,他从荷兰莱顿大学给我寄来复印件。此种深情厚谊,让我久久难以忘怀。在讲习班结束之后,我有幸参加比利时鲁汶大学南怀仁研究所举办的国际会议。收获匪浅。后来,在香港中文大学天主教研究中心资助下,我得以有条件与同学一道赴巴黎查阅资料。在吴家齐同学的帮助下,我们能够住在巴黎遣使会住院里。并能够在巴黎耶稣会档案馆查阅到诸多数据。虽然很不适应巴黎的高物价,只好省吃俭用,但其乐融融以及坐而论道之情之景,历久弥新。
自从认识了吴小新博士之后,吴老师就对我的学术研究给予了极大的支持与鼓励。2007年暑假,在吴博士的支持下,我有幸参加了北京中国学中心的暑期聚会。并聆听了范丽珠教授、刘家峰教授等治学经验,受益终身。是年11月,在吴小新博士的推荐下,广州中山大学历史系吴义雄教授惠允我参加由中山大学所主办的“地方社会文化与近代中西文化交流”学术研讨会。在与会学者的精彩发言与论文中,我深受启发。
香港道风山汉语基督教文化研究所,为大陆研究基督教的学者提供诸多帮助。我亦同沾其惠。在北大读研究生期间,即获该所提供的道风奖学金。来香港期间,多次参加研究所举办的活动,并获得诸多宝贵书籍资料。尤其感谢总监杨熙楠先生、陈家富博士、林子淳博士等等。
厦门大学张先清博士治学严谨、和蔼可亲,无论就我的论文,还是以后的工作,均热心惠赐意见。清华大学博士后周萍萍博士、台湾清华大学博士后李凌瀚博士,在我论文的选题、材料、思路等诸多方面均有指教。台湾清华大学黄一农教授在香港中文大学授课时,我得以有机会亲炙其教。康志杰教授、吴伯娅教授、戚印平教授曾来香港中文大学讲座,亦就我的论文提供不少建议。学友吴家齐在资料上惠我甚多。香港中文大学天主教研究中心的夏其龙教授是我的副指导老师,给我诸多指导与恩惠。在入住神学楼期间,王学晟老师、陈喆同学、杨远征老师等对我有诸多照顾。
在查资料过程中,我得到了香港中文大学图书馆、澳门中央图书馆、香港大学图书馆、北京国家图书馆等诸多帮助。澳门中央图书馆惠允阅读该管所藏古籍《通鉴纪事本末补后编》。中国人民大学杨慧林教授所主编《基督教文化学刊》,北京大学哲学系《哲学门》,北京天主教与文化研究所赵建敏所主编的《天主教研究论辑》,台湾辅仁大学《宗教哲学研究》等不同刊物,曾惠允刊登我的不成熟作品,审稿人均给予诸多意见,受惠颇多。
论文初稿出来后,曾得到孙尚扬教授、卢龙光教授、夏其龙教授、刑福增教授等老师的指教与意见。非常感谢在预答辩中,张志刚教授、张学智教授、徐凤林教授、吴飞教授均提出了许多富有建设性的意见与建议。当然,文中的错误与纰漏应由我自己一人承担责任。
我还要感谢我的家乡以及家乡的父老乡亲,感谢他们让我早一点成熟,感谢他们让我懂得生活,感谢他们让我坚强,感谢他们让我懂得珍惜现在的生活。当然,也感谢他们在我考上北大后,给我的帮助。虽然对于我来说,家乡更多的是意味着痛苦。但是,这也不能怪他们。是贫穷、是风气使然。假如可能的话,我希望自己能够为改变这种境地而尽自己最大的可能。
非常感谢在我上高中就帮助我的陈本进叔叔、王英老师一家;非常感谢我上大学时开始资助我的管惠清阿姨、胡源生叔叔一家。他们让我再次感受到了人间的温暖。他们也让我知道了这个世界阳光要多于阴霾。我希望自己以后也能象他们一样,为需要帮助的他人尽自己最大的能力。
非常感谢初中的班主任储劲彪老师、高中班主任储根来老师、校长徐华中老师,还有众多的老师们!谢谢你们。感谢初中、高中以及大学的同学们!上初中时,肖云龙等好友、同学曾无私帮助过我。高中时,众多同学包括田八
一、肖云龙、储怡士、桂节美、仰炳灿、唐姚根、余肖赞、储甜、华张生、姚国宾、周永垂、李连杰、杨积高等等曾给予我诸多帮助。大学时,室友刘玮、李彦、李嘉林、张子凯、李俊,同学杨宏博等曾给予我诸多照顾。研究生期间,同学蔡祥元、肖磊、徐陶、钱雪松等等亦给予我诸多帮助。很多同学、朋友都曾帮助过,在此一并谢过。
感谢我生活、学习了六年的母校槎水中学,感谢我生活、学习了八年的母校北京大学!感谢我生活、学习了两年的母校香港中文大学!
感谢很多不知名、曾经帮助我、关心我的好心人!祝愿好人一生平安!
我还要感谢我的父亲、母亲、继父。他们不仅在生活上给予我诸多帮助,而且经常鼓励、安慰我。是他们的付出才有我的今天。父亲虽然性格软弱,但是很关心我。上初中时,曾经步行送菜给我。还给我做干粮。生活很苦,他也想改善境况。他年轻时曾和邻人一起外去打工,结果钱被别人结了。母亲对我的爱是谁也无法替代的。她不仅仅赋予了我的生命,而且还让我重新上了学。她曾为了我而不顾自己的安危,为了我而情愿自己受苦受累。母爱大如天!继父则为了我上学而奉献了很多,他要面对很多压力。我还记得他为了给我筹集学费,常常带我去亲戚朋友家低三下四的哀求别人。而且,更让我感动的是,自从我上大学后,他愿意和母亲一起照管弟弟。十年来,弟弟不知给他们带来了多少麻烦。而继父总是一个人默默承担。有一次,弟弟在天津打工偷跑回来。到安庆时已经没钱了。天已经很晚,继父毅然请了车去接弟弟。女朋友萧诺自小就是我的玩伴和知心朋友,感谢她自小到现在耐心的陪伴、无私的宽容与不懈的支持。虽然生活艰苦、道路艰辛,她仍愿意与我相濡以沫。
最后,我希望对母亲致以歉意,虽然我是她唯一的生命支点,但我很少回家看她,有时打电话的机会也很少。我希望有一天,我们会生活在一起,让她不再孤独、不再牵挂、不再受苦。
肖清和记于北京大学图书馆三楼
二〇〇九年五月七日初稿
第三篇:军训文汇后记
后记
2010年9月28日—30日三天的时间对于新建中学的550多名师生来说是难忘的三天。汗水对于学生来说,虽然只是短短的三天,却是一生中第一次经历,对于走读生来说,从未体验过的集体生活的他们来说也是一次难忘的经历。
27日时刻准备着
心里揣着一颗悸动的心,准备了三、四天的时间,马上就要军训了,明天就要见教官了,明天就要过集体生活了……,许多兴奋,许多新鲜,更多新奇等待着,或许由于诸多兴奋,27日晚,很多学生都难以入眠,期待着军训的到来。28日崭新的一天
期待着,期待着,28日早上8:00,九名着装整齐的教官走进了校园,遍布于全校各活动区的学生顿时兴奋起来,8:30,军训动员会开始了,其中8名教官精彩的表演赢得了全校师生阵阵掌声,9:00动员会准时结束,各班接军训计划作训。或许是由于彻夜未眠,或许是过度紧张,或许是由于身体原因,不到半小时先后有四、五名同学出现了身体不适,11:40集体就餐,一部分学生也吃不进饭……,中午,内务整理,下午2:00准时参训,陆陆续续又有四、五名同学昏倒,虽然下午的太阳也十分毒辣,但更多的参训学生却也选择了坚持,选择了沉默,选择了用汗水去证明自己的意志。下午集体就餐时更多的同学就吃不下饭了……,8:30集体观看电影,除了新鲜之外,或许是一天最好的休息时间了。11:00,准时熄灯休息,一天的军训到此结束。
29日坚持
经历了第一天,就有第二天,或许是有了第一天的经历,第二天的训练多了些老练,少了一些生涩,一切都是那么的自然,那么的平静。29日全天的军训在沉默中开始,也在沉默中结束,同样残酷的太阳,同样严厉的教官,同样的汗水,一样的坚持。
30日检阅
古语道:养兵千日,用兵一时,经过三天严厉的军训,30日下午3:00,全校八个参训分队集中参加了军训检阅表演,全校参训的520名学生接教官的指令随着整齐的步伐接受了全校师生以及教官的检阅。八个参训分队整齐的表演,在一次又一次热烈的掌声中结束了。
惜别
或许是天公不做美,或许是老天也动了真情,正当军训结束,各参训分队合影留念之际,天空忽然雷电交集,乌云密布,瞬间即倾盆如注,不知是参训学生留下的眼泪,还是上天留下的雨水,整个校园被一场少见的泪水和雨水洗礼,顿时这次军训划上了圆满的句号。
感悟
试问,人一辈子有多少次机会参与军训?人的一生有多少次真真切切象军人一般生活过?象军中男子汉一样,更要象军中女子一样做巾帼英雄,虽然是短暂的三天,虽然一切都已经过去,但对学校的生活与经历来说,这也许是一种开始,无论是教师或是学生,都要像军训品质一样:堂堂正正做人,认认真真做事。
范茂强
第四篇:优秀随笔
优秀随笔怎么写?在这看准没错!下面小编给大家介绍关于优秀随笔精选大全,方便大家学习
优秀随笔精选1
在奶奶家的阳台上,有一盆美丽芬芳的花—茉莉花。
茉莉花的花朵是雪白的,在枝上开起一簇簇的花。那些花瓣长尖长尖的,花瓣的中间有一条凹着的线。它们像插在花蕊上一拔就拔出来似的,花蕊的中间有一个圆鼓鼓的花心,常常招来几只可爱的小蜜蜂。
刚长出来的叶子圆圆嘟嘟的,可爱极了。那些叶子绿的那么新鲜,看着非常舒服。叶子的中间也有一条凹着的线。有一些叶子里还有一个小花骨朵呢!叶子慢慢地拉长、变大。往上翘一点,清晨起来,上面还有一点露水哩!
茉莉花的花香也很迷人,头疼的人闻到他,头就不疼了;烦恼的人闻到了它,变愉快了;枯燥的人闻到了它,变快乐了。不管什么人闻到了它,心情都好了。
茉莉花给人带来的感觉不同。奶奶有时候晚上在树下乘凉,还在那常常说起她的宝贝儿茉莉花。我想,如果奶奶家到处都是美丽、芬芳的茉莉花,那该有多美、多香啊!
优秀随笔精选2
秋天,是一个丰收的季节。
田野上,水稻笑弯了腰,人们也开始收割它们了。一年四季好像都可以种蔬菜,只是季节不同,就要吃什么菜也是最神奇的。毕竟,绿色的蔬菜,看上去是那么的脆弱,却能够在秋冬两个季节,勇敢的活下来,真是了不起的蔬菜。不过,其他季节的蔬菜,同样也是好样的,也很重要,很坚强。田野上,又是那样的一片土地,没有过多的菜色了。沉默的大地,是宝贵的,她养育了无数土地上的生命,她的生命,散发着迷人耀眼的光芒,这是奉献的土地,是好心的土地,是金色的土地,是人人都应当感激和珍惜的土地。
秋天,是田野上,最忙碌的季节。农民伯伯们都忙着秋收,大部分的植物,是和四季相映衬的,所以在秋天成熟,也忙坏了不少的人。
树上的果子,也熟透了。懂野味的人,早早的来收了,剩下几个没长头的果子,已被虫子们,抢先一步夺走了。地上留下的种子,怕是小动物们,还没来得及带回家,就馋嘴吃掉了,就丢在了那里了吧。想要能够吃到山里的好果子,还真是一场激烈的抢夺赛呢。所以,果农伯伯们,都是有自己果园,也在这个季节,忙碌着,只是他们啊,不太愿意和山里头的小动物们分享自己的劳动果实,毕竟,果农伯伯没有种麦子,要靠果子们,养活自己。不过,它们也早早做好准备了,等着过冬了。
金秋可不仅仅是在田野上,山林间。还有路边的小道上,同样有金秋的存在。你看那黄色的银杏叶子,多么可爱,是别的普通叶子,没有形状,扇形的,是秋天最好的金色了吧。这飘舞着的金色,像是蝴蝶仙子一样,指引着放学回家路上的学子,鲜红的红领巾,是银杏认识孩子们,最好标识。也是那个时候,银杏将自己生命的最后一刻,交给了红领巾,成为了书籍的守护神,书籍的标识符,也许,银杏的生命,并没有结束,它有了新的使命。原来,金秋,也可以是在书里。
金秋时节,是收获的季节。一转眼的功夫,稻子也熟了,果子也熟了,动物们,也准备过冬了,银杏也找到自己的意义了。我们呢,也在这个季节,不免回忆过去了。前两个季节,自己在做些什么呢,大半年过去了,年初的计划,还记得吗,又实现多少呢?这个忙碌的季节,会是你临时抱佛脚的季节吗?
一年四季,已经是第三季了。又一年要过去了,等到冬天,怕是也没有机会,再去有精力做什么了。寒冬会让人痛苦的努力,又或者温暖胆小,赶紧为这一年,做些什么吧。深秋的时候,能够得到一点收获,也算是是赶上了吧。毕竟,这可是金色的季节。
优秀随笔精选3
春日复来,山花烂漫,一直以为那是柔情的悲叹,懵懵懂懂的黄叶纷落,一直以为那是满树的落寞,涤荡在命运的轮盘里,年年复岁岁,岁岁复年年。
静静地回眸,一路走来的脚印竟是如此模糊,仿佛我从来没有走过,不知怎得一下子到了十七岁,十七年的欢笑,泪水,成败,痛苦一下子全部消失,只胜下一个躯壳在迷惘中苦苦摸索,我不知道我从哪来,将要去哪。荣辱与欢笑,是非与成败,一切的一切,原来真的是转头即空,所有的忧伤积在心底,绕于指间,于是,形成了不可磨灭的指纹,一道又一道,长久地缠绕。
欢笑与泪水,美丽与哀伤。人很无奈,可现实终究是逃不了的,像是苔藓,你越是不让它见阳光,它便蔓延地更加疯狂。
想要追寻且行且吟的浪漫骑士生活吗?想要面朝大海,春暖花开吗?清闲的时候,总以为自己可以在天地间漂泊,倚仗天涯,让心灵回归了本性的单一,却发现自己太懦弱,抛不开放不下的东西太多。
关于成绩,考试,考试,学习,作为一个学生,我无法说我毫不在意,也许,这些是让我烦忧的主要因素,于我而言,它们太重要,我永远释怀不了,所以心中反而生出一种排斥。喜欢山水,却放弃不了物质的诱惑,口里总背着“自是人生常恨水场东”,却无法真正领会独钓寒江雪的落寞,于是在舍与得之间尴尬地抉择,鱼与熊掌不可兼得的道理此刻才算有所领悟。
我想人生总会有苦难。
生活不是贾宝玉,而你也不可能是林黛玉,它不会因为你美丽的忧伤而动情,也不会因为你一次次的眼泪而爱上你,谨借本班陈顺前同学的一句诗作为结尾:
江山万里等我开天辟地!
优秀随笔精选4
仰望星空,会有种很崇敬的感觉。如果一颗星星就是每过一年刻下的痕迹,那这片星空,应该可以算是长寿的老人了吧。不知星空是否有生命,在任何人的眼中,它都是那样纯真无瑕,不曾有任何诋毁的语言。明亮的灵魂,令世人向往,拼命追寻,可又总是感受到它的遥不可及。或许是个幻想,美妙的幻想,从来不曾出现过,只是给自己的一种安慰。
赞叹生命的人太多太多,只是分为庸俗与高雅。留下了痕迹,只为让它经历千年的洗刷,命运该如何,该是任凭时光摆弄了。
我不知道生命是何意义,你我都一样,没有资格去诠释,也没有能力去对人民宣布。就是这样复杂,也就是这样简单,只看是谁征服谁,谁会成为被诠释的对象。世间是充满生命的然而正因为这样才让人感觉不到生命的存在。因为被忽略,所以祈求超凡脱俗。嘲弄地笑,他们不知道这样只会更俗。当他们重新出现,自发地披上完美的面纱。有人会不顾一切地捧,如此这般地望着他们的表面赞叹不已,更有人俗不可耐地尖叫,试图吸引更多的目光。也许有一天面纱会被揭起,能不能看到生命的瑕疵就只能拭目以待了。也许直到死,虚伪也不能被揭穿,把那些痕迹永远地留在世上,想,会觉醒的,只不过太迟,又给自己多增添了一份悔恨和罪恶。
无情,残酷,有人这样形容生命。默哀,这或许是对生命最为透彻的释义。无处不在,令人窒息。一个生命的存活会牺牲太多的生命,那本来就是一种竞争。人自以为是地球上最高等的生命,可能否发现,自己的存货是建立在多少有声无声的哀鸣中?那是对生的渴望与挣扎吧。命运套牢了这根链,无法改变,只能默默哀悼那些因我而去的生命。也许在灵魂中,它们的痕迹依然存在。
是个千年依旧,探讨不尽的话题。各种情感交织在一起,也许作为一个生命,不可能会真正了解生命的真谛,永远不可能。只能默默改变自己的价值吧。
悄悄地仰望这片星空,像窥视生命一样崇敬。
优秀随笔精选5
八月十五到了!中秋节到了!举杯邀月,无论是蜗居在家还是漂泊他乡,中秋总会勾起人们心中最深处的思念。
中秋节到了!可我的家庭却没有团圆,我的父母和我相差十万八千里,在我的记忆中似乎没有一个中秋节与父母一起过,没有真正团圆过。除了过年,父母都在外工作,很难回家一次。十六的一天,我的姑姑带着我去爬山,山上的树木青葱茂盛,身后背着个小书包,一步一步地爬上山。心里幻想着,如果陪着我一起爬山的是我的父母,那该有多好啊!我们一家人一起爬山,那画面该有多温馨啊!这种幻想哪时候能实现呢?
中秋夜晚的月亮肯定是圆的,却因为下雨天而看不到月亮,不能一睹月亮的美姿了。但中秋的夜晚总会有“中秋之夜”的节目吧!我想在他乡的父母也会看吧!坐在沙发上看“中秋之夜”,节目一个一个过去,我对父母的思念也越来越强烈。脑海中浮现出我的父母就坐在我的身边,陪着我,一起看节目,一起说说笑笑。一想到这画面,我咧嘴笑了笑,可现在我身边没有一个人,只有孤单的我一个人坐在沙发上,发呆,思念着父母。
月饼是团圆的象征,苏东坡有诗写道“小饼如嚼月,中有酥和怡”,十五的月亮也是圆的,也是团圆的象征。可我的家却不能团圆,“每逢佳节倍思亲”啊!哪时候我们一家人能团圆呢?一轮圆月挂在天空,就像我的那颗思念的心悬挂在天空中。
中秋之夜,思念之心!
优秀随笔精选大全
第五篇:优秀随笔集锦
心中所想,不受方圆,不越逾矩。下面小编给大家介绍关于优秀随笔合集集锦,方便大家学习
优秀随笔合集1
在我们的生活中,我们都会有自己的坏毛病。
然而,我的坏毛病就是懒惰,父母让我做什么,而我就因这个坏毛病,而不想做。
记得有一次,只有我自己一个人在家中,因为早晨时父母叫我起床,我很懒不想起床,然而,我也没有吃早餐和去外婆家,爷爷奶奶也不在家,所以只有我一个人在家。
这时我的肚子在叫,我饿的不行了,我现在想要不是因为我懒惰,我怎么会饿肚子,也怎么会有我一个人在家,我现在很讨厌自己有这个坏毛病,我现在只好给父母打电话了,我拿出爷爷的手机拨打了妈妈的电话号码,等妈妈刚接到电话,我就说:“妈妈,我、你什么时候回来,我很饿。”妈妈说现在还不能回去,要等到下午,还说你要是太饿了,在你房间里有一箱方便面可以先吃些来填饱你的肚子,我说好,挂电话后,把电话放在桌子上。
快到中午了,我只有把锅添上水煮一些方便面,我又有些想吃鸡蛋,又往方便面里加几个鸡蛋,又把调理放进去,等了很长时间,我觉得应该熟了,把锅盖打开,往碗里盛了一些,便开始吃了一口感觉还可以,我吃完后,父母回来了,说你吃什么了,我说我吃方便面了,而且吃的还很饱,我又把锅和碗都洗干净了。
在这个事情之后,父母让我做什么事,我都不再懒惰,而是变得有一些勤奋,我有些开心,因为我已经改掉了自己懒惰的坏毛病。
优秀随笔合集2
凌晨12:05的街灯,在肃穆的黑夜里静立,藏在心中的秘密,一秒钟以后似乎会彻底忘记,但是,这一秒,我记得很清楚,窗外的雨点渐渐变得认真,像过去孤单的你。还记得初次偶遇,那天清楚的记得没有雨,是那天白色的心情。广场上,喷泉边,街头艺人唱着中世纪的特别小调,不知是谁谱的曲子,那么简单,却又不乏韵味。
可是不知道,那把忘在那个屋子的旧牙刷,谁都不想再记起。
白色手机在你曾经一个人睡的床边柜子上独自地唱着我们最爱的歌谣,荧光灯闪耀着,好象你俏皮的眼睛。
我确信我在某个地方遇见过你,可是我每次转过头都没有发现你的存在。我以为你什么都没有变,依然的长头发,依然的准时到达。依然是对人爱理不理,我都不明白,为什么你走的那么匆忙,快得连行李都不要,旋转的闹钟发条,被你忘了旋转,不再走一秒,这个城市曾经有你的气息,有我们脚印,有我们的笑语。
可惜,什么都到,车票,路人,街头摇滚,舞蹈,而你没有到……
我不知道,什么都不知道,只知道,我是不知道。
优秀随笔合集3
“小小少年,很少烦恼”......随着年龄的增长,我的书包也越来越重了,读六年级的我的学习负担越来越重,要看的书也越来越多,从前星期六、星期天看课外书的时间也换成了上二课堂的时间。
我就再也没出去玩过,一个休息日的早上天气晴朗,风和日丽,爸爸对我说:“儿子,今天我带你上街去。”我想都没想就答应了,走在街上我想:“莫非是爸爸今天格外开恩,带我去吃肯德基或麦当劳。”我见前方有一家肯德基,而爸爸就带着我径直向前走去,我想:“耶,爸爸今天真好。”走到那家店前,爸爸就停了下来,我就朝店内走去,爸爸一把抓住我说:“你干什么去。”我回道:“你不是带我去吃肯德基吗?”爸爸说:“你想的倒美,现在学习这么紧张还带你去吃肯德基,我是带你去对面的二课堂报名,于是我只好愁眉苦脸的跟着爸爸去报名,心想:“报名后肯定会有许多的书向我的书包挤来,我真同情我可怜的书包。”
爸爸帮我报完名后,就带着我去了新华书店,一个服务员走过来对爸爸说:“先生你买书吗?”爸爸说:“恩是的我来帮我的儿子买辅导书,你有什么推荐的吗?”服务员说:“推荐啊,那就买尖子生、一课三练还有课课过关这些都很适合你的儿子。这时我真想变成闪电侠,冲出这书店,离开这给辅导书的世界,突然一本本书都变成了一条条巨大的恶龙,而爸爸妈妈们变成了一个个骑士驾着恶龙来追我们,我们这群孩子们都慌不择路,但是爸爸妈妈还有一件法宝就是巨大的书包,他们把书
包打开把我们吸了进去,我突然从噩梦之中醒了过来,摆在眼前的还是一本本书。
我想:“过去秦始皇为什么不把所有的书都烧光呀。”
优秀随笔合集4
我想微风,微风,是不是也在想我。
夜晚,从窗外吹进缕缕轻风,带着夏日烈阳余下的温度,吹的屋内的我,感到几丝活力的气息。伴随着外边香樟大树上的蝉鸣,更让人感到了微风的温晴。在老家的夏日,天气预报的温度指数,虽然有些吓人,但是在山里,其实并没有那样可怕,晚上的小热,但并不影响,甚至连风扇也不需要。所以暑假的我,总是逃离到此,享受着自然的气息,萦绕身旁,没有过多的烦恼,也只有在此,才能够想到,将烦恼放进风中,随它逝去,才更让人快乐。
微风,像是自然创造的风扇,吹出的低档风,与风扇冰冷冷的机械不同,微风总是带着情意,让人为之迷恋。若是顶着那火球出门,一阵微风刮在脸庞,虽然没有带来多少的清凉有感受,却也温柔的拂着我,加快了脸上汗珠的滴落。微风总是柔弱的,无法与太阳为敌,也同我们,处在这热辣的地狱,但是微风从未改变过温柔。
微风不是机器,只在热天给人们使用。微风不由我们控制,所以有时我想也会想念微风,自然,在一些时候,微风带沙迷了眼,我们也会责怪微风的调皮。在春秋两季的微风,最让人感到舒服,却也让人分不清是冷是热。而冬季的微风,让人感到更加寒冷,可微风在此寂静的季节,也有了踪迹,虽然风声很轻,但是我知道微风的更多线索。微风抓不住,但是我依然执着。
风吹过田野,温柔了庄稼,吹过残破的树叶,创造黄色的蝴蝶,吹过湖面,激起灵动的波纹,吹过人的脸颊,留下了岁月。风是温柔的,时光是无情的,微风走过一年又一年的春夏秋冬,也来过我柔光台灯照亮的书房,悄悄的,温柔的。
曾经你看微风,如今微风带着你的思念,又看到了怎样的故事?风,是不是不被时光宰割,又会不会记得曾经,你说过微风温柔。
优秀随笔合集5
永久是多久,一生一世够不够?
多少次的凝眸,梨花带雨淋湿心头;多少次的倾诉,梦里行舟幽幽;多少次的守候,哽咽,成一处新愁。
我的心就像这月光一样清幽,在更深处,是一抹云烟,飘散,生命在此处驻足停留。
我的心在文字的海洋中遨游,飞翔,折翼,泣血,只为最初的忧伤和彷徨。
你说在我的灵魂世界探险,有美丽的珊瑚,也有暗礁险滩,有阳光明媚,也有阴霾不散,有晶莹透亮的珠玑,也有平凡如一的沙粒。
原来你也有许多的童稚,也有诸多的可爱的语气,也有心灵的浪花朵朵,也有生活的深深体味。
于是,关注的目光从不迷离。今生,你是我最美的相遇。
愿意是春天的风,轻抚你的心间,为你拂去那一抹青烟;愿意是丝丝细雨,落在你的脸庞,为你拂去疲惫,带去希望;愿意是一支烟,轻绕在你指间,点燃,蔓延,氤氲,化入血液里,点点滴滴,不离不散;愿意是一叶扁舟,载满你的心愿,顺水漂流,直到幸福的彼岸。
在灵魂里温暖着彼此,读懂了彼此。
相遇在合适的点,笑颜绽开了春天,相知于文字的彼岸,翩翩惊鸿间,于是,生命的大树,繁茂成夏季的浓情一片。一个表情,一句话语,便能感知其中的诚挚与心愿,是因为,心灵的沟通,何其难!然却在指间!
“心有灵犀一点通。”心灵的颤抖,就在点点滴滴间,心灵的感动,就在字字句句关切间!
我自向天,今夜无眠,夜色如水,翩翩,是谁的笑颜,惊动了你的思念?
是你,我的朋友,我的知己,你是我今生最美的相遇。
优秀随笔合集集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