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民间组织及区划地名工作
民间组织及区划地名工作
主讲人
尊敬的各位领导,同志们大家好:
今天我从两个方面来谈一下,一是区划地名工作、二是民间组织工作。
区划地名工作
首先,简单介绍一下区划地名包含着哪些:
有的人可能不了解或不知道区划地名是干什么的,让我们共同来了解一下吧。其实区划地名是行政区划管理和地名管理合在一起的工作。区划管理比较好理解一些,如咱们抚远县要改成市、各乡镇的乡改镇、村屯的合并等,还有行政区域边界的管理,虽然勘界已经结束了,但是我们还是要对边界线加以维护。如:我县和同江市、饶河县分别有一条边界线。这两条界线我们是由双方共同维护、共同管理的,要求每五年联合检查一次,联检时要求对地形、地貌及界桩看看界桩是否完好无损的,如果缺少了双方及时的修补上。另外地名管理工作。地名,人人皆用。一个国家、一个省、一个县的名称;一座大山、一条大川、一个平原的名称;人们居住的城镇、村庄的名称;一个港口、一个码头的名称都是地名。人们为生产、工作和生活,几乎天天都在和地名打交道,如果没有地名,对于社会和人们说是不可思议的。地名管理,是国家行政管理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政府的行政
行为,地名管理工作的重要性,集中体现在以下五个方面:
1、维护国家领土主权需要。
2、经济建设和国防建设需要
3、维护民族团结和社会安定需要
4、改革开放和人民日常生活需要
5、开展国际国内社会交往需要。地名是国际国内社会交往的工具。
其次,我着重讲一下地名的命名与更名:
地名的命名与更名是地名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地名管理工作的中心环节,是实现地名标准化的关键。地名的命名与更名,从形式上看是对立的,但从内容和实质上讲,又是统一的,更名于命名之中。
地名命名的一般规律
(一)以反映自然地理实体及实体特征的命名形式 其中有直接反映自然界的实体或实物的,如靠山以山,靠水以水,山西省的以佛教名山五台山命名的五台县;“国酒之乡”茅台镇等等。
(二)以反映社会历史、文物、人物、事件的命名的形式 以反映当时社会的时代特征命名地名,是一种普遍的命名方式。如:广东省的中山市,还有反映社会主义建设成就、文化事件的,如:西昌航天的“航天路”等。(三、)反映人们的社会意识和意愿的命名形式(四、)以移借它名为地名的形式
如:上海市以省名命名南北走向的路名,以各大中城市命名
东西走向的路,以长江沿岸省、市、县命名的路等。
再次,讲一下地名命名与更名的审批程序与权限:
地名的法定审批程序与权限,系指所需命名与更名的地名,必须根据其类别、范围及其在国内外影响的程度,按照规定的法定审批手续和相应的一级政府进行审批的过程。行政区域名称的命名、更名,按国务院《关于行政区划管理的规定》办理。即:县、自治县、市、市辖区的命名、更名须报国务院审批;乡、民族乡、镇的命名、更名,由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审批。区公所和街道办事处的命名、更名,由依法批准设立的人民政府审批,并同时抄送同级地名机构。城镇街道名称,由直辖市、市、县地名机构提出命名、更名方案和报告,报同级人民政府审批。县(市、区)内的自然地理实体的命名、更名,由有关乡、镇地名机构或有关部门提出方案,同级人民政府提出报告,报县(市、区)人民政府审批。县(市、区)内居民在名称的命名、更名,由乡、镇地名机构提出方案,由同级人民政府提出报告,报县(市、区)人民政府审批。
近年来由于我们认真履行职责,把好了地名命名的审核关,从而确保了地名审批的正确性。尤其是今年王局长来了以后特别重视区划地名工作,多次过问亲自安排部署重新规范启动设臵城市地名标志工作,共设臵乡镇标志牌56块,对全县的街路名称进行更新了,确定了18个街路标志点,设臵街路牌64块,镇内五条繁华街路安装门牌1153块,其中单位一律安装上了大门牌。使我县的地名标志牌设臵工作取得了丰硕成果。
地名管理工作与地名标志设臵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及下步整改方向
自2002年我县地名标志设臵管理工作领导小组成立后,抚远县地名工作逐步走上了标准化、现代化、法制化的轨道,但工作中存在的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严重制约了我县地名管理工作的开展。主要表现在:
一是随着县城旧城改造、新区开发等基础设施建设和城市建设力度的不断加大,还存在着命名更名与建设不同步的现象。
二是存在着新开设店铺、单位无视管理部门,自立地名标志,自编门号的现象。
以上问题我们将以第二次地名普查试点工作为契机,在下步工作中加以解决:
1、加强地名规划,实行科学管理,实现地名标志设臵与地名命名同步。在城市总体规划的基础上,依据城市发展建设整体布局及道路网络,结合城市的发展和地名的现状特点以及地名变化规律,制定城市总体规划中地名的统一命名方案,逐步做到地名管理科学化、规律化、层次化、序列化,改变先有建设后有名称的命名滞后以及各部门自行命名的
现象,变单一的行政管理为集行政、经济、法律为一体的综合管理。我觉得象新的开发区、居住小区,具有地名意义的建筑物等,开发建设单位在领取《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之前应当到咱们民政部办理名称登记审核手续,以审核批准的名称作为正式启用的标准名称,这样就不至于出现这样的混乱现象了。
2、开发地名信息资源,为社会提供全方位服务。地名作为一种信息传播的工具,涉及国家的政治、经济、文化和社会活动各个领域。随着地名资料的丰富充实,对数量庞大信息浩繁的地名,必须实施现代化科学管理,为此,我们将针对地名普查成果对数据库进行整理,完成地名数据库建设。届时,抚远的地名信息也将成为宣传抚远、介绍抚远的一条重要信息通道,对于扩大抚远知名度,促进抚远开放发展发挥重要作用。
民间组织登记管理工作
一、什么是民间组织?
我们通常所说的民间组织,是对社会团体和民办非企事业单位的总称。社会团体(劳协、消协等)是指中国公民自愿组成,为实现会员共同意愿,按照其章程开展活动的非营利性社会组织。民办非企业单位是指企业事业单位、社会团体和其他社会力量以及公民个人利用非国有资产举办的,从事非营利性社会服务活动的社会组织。
二、社会团体和民办非企业单登记流程:
1、提交筹备成立申请书;
2、业务主管单位的批准筹备的文件;
3、验资报告、场所使用证明;
4、章程草案;
5、拟任法定代表人的基本情况、身份证明;
6、登记管理机关同意筹备,开具名称核准通知书、刻制印章介绍信、办理代码介绍信;
7、正式成立申请书;
8、业务主管单位的批准正式成立的文件;
9、填写登记管理机关提供的相关表格;
10、党建情况说明等其他应提供的材料;
11、民政部门予以发证、公告;
12、在办理完代码、收费许可证、税务登记后5个工作日内向民间组织管理局备案。
还有社团注销登记业务流程、社团变更登记业务流程、社会团体变更事项提交的相应的材料及年检业务流程等将在下次讲解,另外民办非企业单位的的所有流程和社会团体基本上是一致的。
三、我县民间组织管理工作的基本情况:
(一)进一步加强民间组织的规范管理
一是观念更新。认真分析新形势,主动顺应新形势,解放思想、转变观念,正确认识和接受新的事物、新的实践,多谋新思路、多想新办法、多出新举措,积极完善扶持社会组织发展的政策措施。二是方式创新。从本县经济社会发展状况和社会组织发展实际出发,实事求是,因地制宜,从单纯执行转到主动探索上来,将上级要求和本地实际有机结合起来,找到最有针对性、最富创造性的解决方案,并敢于实践。三是机制创新。主动研究当前社会组织建设与管理中遇到的各种问题,把握规律,找到症结,积极推动管理体制、运行机制的创新,不断开创社会组织发展和管理工作的新局面。
由于我县在民间组织登记审批上,严把“三关”即:政治关、经济能力关、章程质量关。所以目前我县现有社会团体5个,民办非企业单位2个。
扎实做好社会组织年检工作。一是对社会组织实行年检制度,是加强对社会组织活动监督管理的一项重要措施,是全面了解社会组织情况,强化社会组织管理必不可少的手段。要在3月份开始对全县5个社会团体和2个民办非企业单位组织年检工作进行部署。6月份之前全县要完成社会组织年检工作,年检率要达99 %以上。年检结束之后,将对社会组织年检情况进行小结,表扬一批年检比较好的单位,通报一批不按时年检、有问题的单位。建立财务审计制度。二是进一步规范社会组织的行为,加强社会组织经费管理,规范支出行为;提高社会组织财务人员素质,规范社会组织核
算行为。三是加强社会组织的监督检查。以贯彻社会组织管理法规和民间非营利会计制度为抓手,定期或不定期进行检查,找准社会组织存在的问题,对于财务管理混乱、长期不开展活动、违法违纪的社会组织,视其情节轻重提出规范措施或依法进行行政处罚,该通报的通报,整改的整改,注消的注消。
(二)加快推进我县行业协会改革与发展步伐 通过培养一批行业协会的典型,带动行业性社团的建设与发展。根据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需要,结合我县实际,会同有关部门,积极重组与改造,建立优胜劣汰机制,重点培育和发展按市场化原则规范运作,在行业中具有国际接轨的行业协会,对不符合产业升级和行业日趋萎缩的协会要归并重组,对长期不开展活动,或者违法违纪的协会,要依法查处乃至注销和撤销。同时要重点培育发展一批支柱产业的行业协会。2011年我们要建立一批区域性行业协会,成为联系政府的桥梁纽带,推动抚远的经济繁荣作出积极的贡献。
(三)进一步推进民办非企业单位快速发展
鼓励社会力量兴办民办非企业单位,是党的十七大报告中提出的要求,也是当前完善公共服务体系,建设服务型政府的重要环节。
一是重点发展人民群众急切需要的民办非企业单位。年初,我们重点做好教育科技、文化体育、生态环保的民办非
企业单位的规划、发展和培育,逐步建立起布局合理、层次不同、自律规范的民办非企业单位体系,形成民办社会事业和公办社会事业相互促进、共同发展的格局。二是深入开展了自律与诚信建设。以信息公开和承诺服务为抓手,引导民办非企业单位规范行为,增强社会责任和社会公益意识,提高服务质量。开展多种形式的优质服务活动,引导民办非企业单位根据自身实际情况,特别是不同类别民非的情况,制订措施和规则。三是做好转制民办非企业单位的登记服务工作。针对转制单位特点,有计划、有步骤的做好登记管理工作。
(四)积极发展城乡基层社会组织
一是继续培育发展农村专业经济协会。引导农村专业经济协会广泛吸纳农民、、农业服务单位、农民专业合作社为会员,增强代表性,扩大影响力。要积极扶持发展我县各类农村专业经济协会,提高农民的组织化程度,促进农民共同富裕。二是进一步推进社区社会组织建设。积极培育城市社区社会组织是加强社区建设,完善居民自治,服务人民群众的一支新的生力军。要坚持以社区需求为导向,以完善社区自治功能,促进居民的全面发展为目标,不断优化社区社会组织发展能力。在加强注册登记的同时,认真落实业务主管单位和登记管理机关各负其责、密切配合和双重管理体制。
四、间组织登记管理工作中的难点:
主要体现在执法难的问题上
当前,民 间组织管理工作已成为社会事务管理的重要内容,行政执法则是民间组织管理工作的重要手段。但在实际工作中,面对非法民间组织和少数民间组织的违法行为,却存在着执法难的问题,使民间组织登记管理机关感到力不从心。因此,解决民间组织管理执法难的问题则显得非常关键。执法难的具体表现
目前从实际工作中体会到,民间组织执法难的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3个方面:
(一)目前我县对民间组织的行政处罚主要依据是《社团登记管理条例》和《民办非企业单位登记管理暂行条例》。但是两个条例的规定都比较宽泛,缺少可操作性,极易造成处罚不当。处罚过轻,纵容了民间组织的违法违规行为;处罚过重,则易引起不必要的行政复议或行政诉讼。
(二)一些民间组织是政府部门举办的,包括官办的和半官办的,他们虽然是以民间组织的形式出现,但实际并不是民间组织,有的甚至在替业务主管部门行使职权。我们民间组织管理部门对这样的民间组织执法,常因业务主管部门“挡驾”而无可奈何。
(三)由于利益驱动,有的业务主管部门对民间组织管理工作不予配合,擅自审批民间组织,民间组织(主要是民办非企业单位)取得执业资格后就允许其开展活动。对民间
组织管理部门则采取搪塞、推诿,致使民间组织管理部门不能开展执法工作。
(四)一些民间组织由于法律法规没有明确界定,民间组织管理部门在执法过程中缺乏依据,处于明知不对却不敢管,想管又无法管的难堪境地。
执法难的原因分析
(一)我县民间组织管理法规滞后,法律体系不建全。一方面,目前还没有形成一套完备的地方相配套的政策法规。各个部门之间的政策法规存在着不统一甚至撞车现象,有些处于空白。另一方面,现行的(社会团体登记管理条例)和(民办非企业单位登记管理暂行条例)只是一个粗线条的程序性法规,可操作性不强。“取缔”概念难以具体实施,造成登记管理工作无法可依,违法难究,缺少权威性。
(二)思想认识的问题。由于过去的民间组织都是由业务主管部门审批,受传统观念的影响,许多业务主管单位一直以为自己对民间组织有核准和管理权,“谁批谁管”,民政部门“多此一举”,有的人认为民间组织是行政职能和生产经营职能的延伸,强调这类单位要发挥“行政”职能,不愿将其纳入法管理轨道。而民间组织自身法制意识差,认识不到依法到民政部门登记是取得合法身份的惟一途径,不愿多个“婆婆”,对民间组织管理部门的管理存有抵触情绪。
(三)登记管理机关自身执法能力不强。一是登记管理
机关自身建设还十分薄弱,缺乏专门执法队伍,极不适应民间组织管理执法的要求;二是民间组织管理机关本身是个年轻的机构,执法经验不足,工作起来畏手畏脚;三是有怕得罪人、怕麻烦的倾向。特别是查处非法民间组织要履行严格的执法程序,也要有确凿的证据,怕出现违背程序带来被动,因而不敢放手执法。
执法难的应对策略
(一)加强民间组织管理法律法规宣传。特别要向有关业务主管部门和民间组织进行宣传,转变思想观念,使有关部门自觉配合民间组织登记管理部门的执法工作,形成执法合力。
(二)加强培训,提高执法能力。民间组织管理部门要不断提高依法行政能力,对执法人员抓好有关法律法规的学习和执法程序、执法手段的培训,增强执法人员依法办事的自觉性,做的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坚决查处非法民间组织和民间组织的违法问题,维护正常的社会秩序和合法民间组织的权益。
(三)建立和完善民间组织监督管理网络。坚持培育发展和监督管理并重的方针,纵向要建立监督管理工作责任制,设立举报电话,完善联络员制度,充分激活监督管理网络。同时,横向要完善联席会议制度,加强政府监督、司法监督、公众监督、舆论监督,逐步构筑政府和新闻媒体“思维一体” 的监督系统,让非法民间组织和民间组织违法行为无处遁形。
(四)完善民间组织执法程序,建立快速反应机制。为贯彻执行《行政处罚法》,要规范完善民间组织执法程序,制定一整套规范的行政执法文书,同时建立一个由民政前头,公安、工商、税务等部门参与,新闻媒体等社会监督力量配合的非法民间组织快速反应机制。组建专职执法队伍,配备必要设施,壮大查非力量,增强执法能力。
(五)加大查处非法民间组织的力度。坚持打防结合,做好预案,缜密调查,适时出击。严格区分一般案件的处罚和个别案件的稳妥处臵的关系。同时,要充分发挥新闻舆论的作用,及时报道查处信息,以起到教育、警示和震慑的作用。
工作完成的体会:
按照年初的要求较好地完成了一部份工作任务,主要体会是:
一是得益于局领导的支持与重视。在区划地名工作中,我县做为第二次全国地名普查试点县,王局长刚到任后非常重视此项工作,为了熟悉掌握工作他在百忙之中不远千里赶到哈市去参加全省的地名普查会议;在局资金紧张的情况下按要求投入大量资金购臵普查工作所需的设备。这些为我们后期开展工作奠定了坚实保障基础。同时他这种爱岗敬业、求真务实、不辞辛苦的工作精神和工作态度,做为一名民政
干部使我受到了极大鼓舞和鞭策感染。从而促进了我工作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二是更新观念,创新方式。在民间组织管理工作中,通过培养一批行业协会的典型,带动行业性社团的建设与发展。根据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需要,结合我县实际,会同有关部门,积极重组与改造,建立优胜劣汰机制,使其成为推动抚远经济繁荣发展的新动力。
另外在加强注册登记的同时,认真落实业务主管单位和登记管理机关各负其责、密切配合的双重管理的体制。起到了良好的监督效果。
三是狠抓理论学习,不断提高自身素质。首先加强了对政治理论的学习,认真学习了党的十七大精神,使自己在思想上始终与党和全局中心工作保持一致;认真学习了《党员领导干部廉洁从政手册》,进一步明确了廉洁自律规定,使自己树立了正确的人生观和世界观,在思想上保持了谦虚、谨慎的作风。第二是对民政业务知识的学习,由于民政工作的多样性、复杂性和独立性。因此在思想上树立了一切从零开始的理念,利用工作间隙,加强了对民政业务知识的学习,学习了区划地名和民间组织工作有关政策法规。第三是加强对公共法律法规知识的学习,认真学习了相关行政法规,使自己对行政法规相关知识有了更为深刻的理解。
下步工作打算:
1、做好我县城区设臵标准地名标志的工作,规范设臵地名标志。
2、要积极协调第二次地名普查相关单位,精心组织,全力抓好地名普查试点工作。
目前,我县共采集地名信息1349条,已整理、分析、归纳,并与原有资料进行核实准确的1005条。下步将对未核实的各类调查数据,进行整理、分析、归纳,并与原有资料进行核对,对重要和有疑问的地名信息进行实地调查。对非标准地名,根据国家、省地名管理的有关法规和规定,按地名命名、更名权限和程序进行审定和标准化处理。编写地名普查目录。全面开展地名数据外业调查,查清地名的位臵、范围和相关信息等。
3、健全我县民间组织机构,完善内部管理制度,规范组织行为,提高社会公信力。
4、积极完成省、市的各类报表。最后我要感谢局领导给我们创造的这次段练机会。今后的工作中,我将继续努力,多学习、勤思考,在学习中进步,在实践中探索,同时,我将摆正自已的位臵,更加努力的当好助手,多请示,我要在以王局长为首的新一届局班子的正确领导下,在上级业务主管部门的具体指导下,扎实进取,为我县民政事业的发展贡献力量。
以上是我个人的一些浅溥之见,有不到之处恳请各位领导和同志们提出批评和建议,谢谢大家!
第二篇:2011区划地名工作总结
2011年区划地名工作总结
今年我市区划地名工作在省民政厅和局领导的关心重
视下,按照年初工作计划,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为主线,立足区划地名工作职能,不断优化服务环境,突出重点,落实措施,全面推进行政区划、地名公共服务工程建设,努力提高区划地名工作服务和管理水平。使区划地名工作有了新的突破,现将一年来的工作情况总结汇报如下:
一、行政区划工作
(一)根据西滩、桥沟两个移民安置点设立行政村的申请,我们先后两次组织工作人员到两个移民点进行了调查、走访,广泛征求群众意见,依照有关法律法规和程序,对两个移民点设立行政村的申请进行了审定,并报请市政府批准将两个移民点新设行政村,名称定为轵城镇西滩新村村民委员会和金桥村民委员会。
(二)按照省政府、省民政厅和市委市政府的要求,我们积极开展了我市产业集聚区的行政区划调整以及新型城镇化的行政区划调整的调研工作,为上级政府的区划调整工作积极献言献策,做好参谋。
二、地名管理工作
(一)加快地名信息化建设工作。根据国家和省地名公共服务工程的要求,为了加快济源地名工作的宣传力度,做 1
好地名信息化建设工作,我局积极筹措资金,建设开通了济源区划地名网,并于年初正式挂网运行。做为地名公共服务工程的重要组成部分,区划地名网站的开通,对提高我市地名公共服务水平,服务社会发展和经济建设起到了积极的推进作用。
(二)新版行政区划图编制工作。由于2007年我市集中进行了撤乡建镇、乡改街道办事处及市区各街道办事处与相邻各镇行政区划进行了调整,后又因移民陆续成立部分新的行政村,致使2006年版的行政区划图无法适应新的需要。按照年初的工作安排,我们开展了新版济源市行政区划图的编制工作。对新编印的行政区划图中有关行政区划变更及村居、道路、小区等地名的新增变更进行了大量的信息采集。目前现已进入定稿印刷阶段,年前可以完成出版。
(三)城乡地名标志设置巩固完善。一是健全城区地名标志长效管理机制。在保持城区新设地名标志的完好、整洁和规范的基础上,各街道办继续开展门楼牌的补更工作,从制作、设置、管理上对地名标志加以规范,形成长效管理机制。二是农村地名标志设置不断完善。按照城乡公共服务均等化的要求,积极开展镇村地名标志设置工作。今年6月,我局组织召开了全市地名设标工作现场会,通过现场的学习观摩交流,激发各镇办的设标工作的积极性,加快推进镇办
设标工作的进度。截止目前,全年共制作安装门楼牌2600余个。
(四)地名命名工作规范有序推进。一是从源头上抓好管理。我们通过向全市房地产开发商印发公开信的形式,向他们宣传国家有关地名的法律法规知识,使其了解地名管理的重要性,自觉配合做好地名管理工作。二是做好规范地名的命名工作。上半年全市共命(更)名道路5条、住宅小区41个,并即时在新闻媒体和地名网站上予以公布,努力营造良好的地名环境,提高社会地名意识。
(五)积极推进地名服务。慎重做好提供地名证明服务。随着经济社会发展,工商登记、房产交易等各类经济活动较频繁,其中涉及门牌地址变更的为数众多。为方便企事业单位和群众办事,我们积极开展地名证明服务,通过实地踏勘现场出具证明,提高办事效率,解决实际困难。
二〇一一年十二月二十七日
2012年区划地名工作计划
1、按照民政部、省民政厅的安排,做好《中华人民共
和国政区大典》(河南分卷)的编纂工作,在6月底前完成济源部分的初稿审定工作。
2、做好《济源市地名管理办法》修订工作,根据新形
势下地名管理工作的实际,依照新出台的《河南省地名管理条例》,对1989年出台的《济源市地名管理办法》进行修订,保证地方地名立法更加科学规范。
3、继续做好产业集聚区的管理体制改革的调研工作,为地方政府在产业集聚区的行政区划调整工作中建言献策,当好参谋。
4、进一步完善市区地名规划方案,按照地名管理有关
法规、规章和政策的规定,及时完成新修道路、桥梁、住宅小区、大型建筑等的命名更名工作。针对已建成住宅小区的命名混乱、不规范问题,集中力量对其进行清理整顿,保证地名命名工作的严肃性和规范性。
5、加强对镇村设标工作的督导力度,争取在镇村设标
工作上取得新突破。
6、探索地名信息化建设新途径。积极与有关部门相结
合,以地名信息资源共建共享为原则,完善地名网站、电子地图等公共服务功能为重点,加强网站的日常管理和地名数
据库的完善更新,着力推进地名信息化建设,不断提高地名信息化程度和公众服务的能力。
二〇一一年十二月二十七日
第三篇:区划地名工作汇报
科左后旗
关于区划地名工作开展情况汇报
市局各位领导:
我旗区划地名工作,在旗委、政府的直接领导和上级业务主管部门的指导下,围绕“和谐稳定、友好相处、团结协作、共同发展”的平安边界创建目标,为巩固勘界成果,确保与周边旗县区边界人民群众和睦相处和安定团结,促进当地经济和社会发展。我旗及时开展各项工作,基本达到“档案规范、界线明确、界桩无损、责任落实、区域稳定、社会和谐”的建设目标。按照上级要求全面完成科左后旗地名总体规划编制工作。现将我旗区划地名工作开展情况汇报如下:
一、边界线管理工作。
一是按照《行政区域界线管理条例》的规定,根据通辽市民政局《关于开展平安边界创建活动的通知》(通民发
[2009]16号和中央综治办、民政部等10部门《关于开展平安边界建设的意见》(综治办[2007]20号)精神,为推动我旗平安边界建设工作深入开展,对“后科线”、“后左线”、“后库线”、“后奈线”、“后开线”等毗邻沿边界的旗县区,主动搞好沟通,通过互访的方式,成立了平安边界建设工作领导小组,制定了共同开展创建平安边界活动实施方案,并相互 1
签订共创平安边界协议书,圆满完成了市局交给的创建平安边界工作各项任务。二是按照自治区、市里要求,2010年协同毗邻彰武、康平、昌图等县对省界“蒙辽线”296公里的边界线进行第二轮实地联合检查,对3颗界桩进行了刷漆、描红、拍照,并签订了平安边界线协议书,并完成了“蒙辽线”联检的各种材料的整理、归档、交换和上报工作,如期完成了联检任务。三是加强界线管理工作资料的存管。对行政区域界线管理中形成的协议书、界线标志记录、备案材料、照片、登记表以及其它与区划工作有关的材料,严格立卷归档、妥善保管。做到资料齐全,查阅方便,制度完善。
二、地名规划工作
为进一步完善小城镇建设的软环境,提高地名管理和公共服务水平,根据《科尔沁左翼城市总体规划2010 —2020年长期规划》,在市民政局的帮助指导下,2010年组织开展了旗驻地甘旗卡镇的地名总体规划和地名标志设置工作。此次地名规划,我们严格按照国务院《地名管理条例》和民政部《地名管理条例实施细则》的要求,根据我旗实际情况,遵循“尊重历史,照顾习惯,体现规划,突出特点,含义健康,内涵优美,规范有序,好找好记”的总原则,突出甘旗卡镇整体形象特点,编制了《科尔沁左翼后旗地名总体规划》。对甘旗卡镇10条已建成街路和44条规划街路进行了整体规划命名,共规划命名街路54条。地名规划文本及有
2关地名表册和地名规划图已装订成册,上报,完成了旗驻地甘旗卡镇地名总体规划工作。
三、区划工作
一是认真开展各级界线纠纷排查调处工作,虽然界线很清楚,但时有发生边界纠纷,发生纠纷后我们不拖不推,立即组织区划办工作人员和技术人员到现场调查核实,并在最快的时间解决纠纷问题,确保沿边界地区人民群众和睦相处和安定团结,促进当地经济和社会发展。2010年我们解决边界纠纷旗县界1处,旗内苏木镇界6处。今年结合全市旗县界联检工作,进一步巩固周边地区的勘界成果。二是按照上级要求,多方搜集资料更新了《科尔沁左翼后旗行政区划简册》。
四、存在问题及努力方向
我旗区划地名工作在上级主管部门的大力支持下,取得了一些成绩,但与上级领导要求和先进旗县相比还有一定差距。下一步我们将以本次调研为契机,加强边界线管理和地名信息化建设,继续推进地名公共服务工作,向先进旗县学习,争取把我旗区划地名工作再上一个新台阶。
二O一一年四月十五日
第四篇:区划地名工作总结2篇
今年,我县的社会事务和区划地名工作在上级民政部门的指导下,以立足为民政对象服务为目的,积极开展各项社会事务和区划地名工作,积极发挥职能作用,完成了各项工作任务,主要做了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一、社会事务工作
(一)婚姻登记工作。按照《婚姻法》,认真做好法律、法规的宣传教育,严格婚姻登记关,依法做好婚姻登记工作,特别是办理离婚登记时,对双方当事人,在离婚协议中对其房屋和其他财产的处理进行认真审查,以保护妇女的所有权、使用权和其他财政权力,以及在处理子女抚养问题上,照顾女方的合理要求,保护离婚妇女的房屋所有权和居住权等。共计办理结婚2210余对,离婚701对。
(二)殡葬公墓管理工作。全年共计火化1642具,火化率达100%。万福公墓入墓数241个。在清明节前,为了文明祭祀,安全祭奠,我局成立了安全防火应急工作领导小组,制定了应急工作方案,并到万福公墓指导部署清明节祭祀工作。由于工作抓得早,做得细,未发生一起投诉和安全事故。在清明节期间和殡葬改革宣传月活动期间,组织车辆10台次,在全县进行了巡回宣传。
(三)社会救助工作。救助管理人员认真学习《救助办法》和《救助实施细则》文件精神,严格执行审查救助对象的基本情况,坚持自愿救助,无偿救助的原则,全部共接待求助人员174人次,对符合救助条件的169人次受助人员给予救助,其中:省外受助人员67人次,占39.64%;省内受助人员102人次,占 60.36%,其中本县受助人员15人次,占8.88%。从受助人员性别区分:男性150人次,女性19人次。受助人员中未成年人11人次;老年人17人次。残疾人36人次(含精神病人)。全年共用救助经费5.19万元。
全年救助的169人次受助人员都得到了妥善安置,救助率达100%。资助返乡127人次;护送19人次;家属到站接领23人次。对部分重点救助对象我们采取了先治疗后护送的原则,住院治疗2人,逐一落实安置,尽量不重复救助。
今年我站会同公安、城乡综合执法局等相关职能部门上街联合救助5次,救助流浪乞讨人员12人次。
(四)收养工作。严格按照《收养法》规定,不断规范登记程序和工作机制,提高服务水平,共办理了收养登记1个。
二、区划地名工作
(一)继续开展创建“平安边界”活动,加强界线、界桩日常管理,确保界线地区的安定稳定。
(二)认真实施地名公共服务工程。全面推进县、镇、农村地名设标,加强数字地名建立工作,不断提高地名公共服务水平。共完成县城7个新建小区门牌号编制工作,新编制大门牌5个,小门牌111个,户牌958个。
区划地名工作总结(2):
我市区划地名工作在市委、市政府的领导下,在省民政厅的具体指导下,我们以“xxxx”重要思想为指导,认真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和谐社会,坚持以区划地名工作作为推进达州经济和社会事业协调发展为理念,把地名工作作为服务于经济建设和民众生活为出发点和落脚点,加大工作力度,强化管理,使区划地名工作取得了新的突破。
一、加强乡镇行政区划和村组建制调整的调整 进一步优化乡镇和村、组结构为促进达州市经济和社会发展,推进农村综合改革,减轻农民负担,降低行政运行成本,合理整合和配置资源,优化乡镇结构。我们在XX、XX年进行了乡镇行政区划和村组建制调整的基础上,总结经验,在巩固撤并工作成果。今年进行通川区政府办公机关地址迁移和撤销万源市临河乡工作。使我市311个乡镇(209个乡、102个镇)、3个街道办事处减少为310个乡镇(208个乡、102个镇)、3个街道办事处、确保了区划调整前后的社会稳定。促进了区域经济和社会的协调发展。
二、认真开展县级行政区域界线联检工作 促进边界地区社会稳定和经济发展为切实加强县级行政区域界线的管理,根据《行政区域界线管理条例》(国务院第353号令)和《四川省县级行政区域界线联合检查实施办法》规定,今年3月开始,我们按照省厅的安排和部署,9月20日前,全面完成了川、渝“万源-城口”、“宣汉-城口”、“宣汉-开县”“开江-开县”、“开江—梁平” “开江—万州区”“达县—梁平”“大竹—垫江” “梁平—垫江”省界和“宣平线”、“达平线”市间 以及“达宣线”、“达大线”共13条县界联检任务,促进了边界地区的社会稳定和经济发展。
三、进一步完善城市标准地名标志设置 全面开展乡镇驻地和农村地名标志设置工作为完善城市功能,提高城市品位,方便群众生活,服务经济建设,创建文明城市,我们在XX年完成市城区和各县城驻地标准地名标志设置工作的基础上,想方设法,大胆开拓,多方筹集资金,进一步完善了城区标准地名标志设置,全面开展了乡镇驻地和农村地名标志设置工作,宣汉县、达县、开江县乡镇驻地地名标志由县级财政解决,农村户牌按物价部门核定的标准收费制作安装。万源市、渠县、通川区、大竹县乡镇驻地和农村户牌由县级财政解决,在国家定点厂家范围内实行公开招标制作。到目前为止,宣汉县全面完成了乡镇了驻地和农村地名标志设置工作并通过市民政局验收。达县、渠县现已申请市局验收。万源市已将农村户牌全部制回、通川区已公开招标现正在制作。全市将在XX年底前面完成乡镇驻地和农村户牌设置工作。
四、启动和实施“地名公共服务工程 打造达州数字地名为贯彻落实党的xx届五中全会精神和回良玉副总理省政府张作哈副省长关于启动和实施“地名公共服务工程”的批示精神,全面我市启动地名公共服务工程,达州市人民政府办公室下发《关于启动和实施地名公共服务工程的》通知,对我市实施 “地名公共服务工程”的组织领导、实施内容、步骤、经费投入等都作出具体的要求。为做好我市地名公共服务工程打下了坚实的基础。我市在全面启动地名公共服务工程的同时,各县、市、区在XX年全面建成地名数据库建库的基础上,今年对地名数据库信息进行了完善、充实地名信息和补录扩库工作。
五、原达县高坪乡区划调整所引发的不稳定情况
(一)、基本情况 原达县高坪乡辖山坪、长滩、耿石、长垭、烟灯、尖山、磴子6个村,面积27平方公里,7900人。XX年2月省政府批复达县高坪乡的山坪、长滩、耿石、长垭、烟灯、尖山5个村并入堡子镇(磴子村并入江陵镇)。高坪乡撤并后,场镇周围群众认为对他们的利益损失较大。今年8月,达县信用联社对(乡镇)信用社进行调整组合,拟撤销高坪乡信用社,部分群众认为信用社撤销后存、取、贷款不方便,并将撤销信用社的信息向堡子镇政府作了反映。9月下旬,高坪街道、三坪村3名群众代表在村(居)民中每户募集100元,共募集XX多元,分别到省政府信访办、省民政厅上访,要求恢复高坪乡建制。11月初,达县信用联社开车再次到高坪信用社查帐,群众将车扣留10天,后达县信用联社组织数人将车开走。11月4日,平昌县石垭乡一村民到高坪走亲戚称“平昌县石垭乡已经恢复,明天举行挂牌仪式,不相信你们去看”。11月5日,高坪街道、三坪村组织数人带摄像机到平昌县石垭乡现场观看了挂牌仪式。回来后,部分群众如法炮制石垭乡要求恢复建制的办法(一是村、组干部不准参加并入乡镇党委政府的任何会议;二是村组干部工资由他们集资支付;三是全体党员集体要求退党;四是不准并入乡镇干部到被撤并乡开展任何工作。),要求及时恢复高坪乡建制,一是推荐了七人组成恢复高坪乡建制工作组,到各村组签名联名上访,募集资金,准备到省、市静坐;二是在高坪街道设立“还我高坪、拥护党的领导”的固定标语数幅;三是阻止高坪村社干部到堡子镇开会;四是设卡阻止江木公路堡子段车辆通行。目前,高坪的村组干部不能到堡子镇开会和汇报工作,堡子镇的干部难以到高坪开展工作,甚至连高坪籍的干部去做工作也极为困难。即将进行的换届选举无法公开进行选民登记。
(二)、已经采取的措施 高坪部分群众到省政府信访办、省民政厅上访回来后,市民政局对此高度重视,把作好高坪区划调整后的社会稳定工作作为重中之重来抓,局领导和科室对来访群众进行耐心的宣传解释、说服工作,并责成县民政局及时向县委、政府汇报,要求切实解决好高坪群众所反映具体问题和困难,维护社会稳定,收到了很好的效果,上访基本得到平息。但由于平昌县石垭乡的恢复,部分群众要求恢复高坪乡的想法死灰复燃。11月17日和11月28日,市、县民政局深入堡子镇进行了调查了解。
9月23日,达县县委、政府召开信访、民政、教育、建设、畜牧、广电、劳动等部门的会议,对高坪群众提出要求解决的问题进行了专题研究。11月7日,副县长吴传全带领民政、教育等部门的负责同志和堡子镇党委、政府的领导及相关工作人员现场办公。目前,达县和堡子镇党委、政府有针对性的作了大量工作,对群众提出的问题逐一进行了落实。一是筹集资金硬化了高坪街道,安装了路灯;二是原高坪乡全部联通了光纤电视;三是对所有村全部进行了农网改造;四是整治了高坪至堡子的公路。
11月20日,市政府副市长何平召集市民政局局长张洪波、副局长张登全、区划地名科科长杨恒章,达县人民政府县长李春、副县长吴传全、民政局局长冉隆成召开会议,对高坪乡部分群众要求恢复建制引发的稳定隐患进行了专题研究,明确了了应对措施。11月22日,何平副市长和达县人民政府县长李春、达县县委副书记吴忠海、达县人民政府副县长吴传全等领导召集达县13个撤并乡镇党委书记召开会议,对撤并乡镇工作引发的不稳定隐患进行了全面分析和排查,周密安排和部署了工作任务,提出了明确具体的工作要求:
1、必须进一步提高思想认识。目前高坪部分群众要求恢复高坪乡建制所出现的不稳定现象,各级党委、政府要高度重视,妥善处置,坚决防止这种现象蔓延失控,确保矛盾得到有效化解,问题得到有效解决。
2、必须进一步兑现惠农政策。凡是中央、省、市的涉农优惠政策要不折不扣兑现给群众。县委、县政府特别是乡镇党委、政府要对惠农政策的落实情况进行全面清理检查,对存在的问题及时彻底整改,对农民应该享受的政策要千方百计确保落实,不得以任何理由答复推诿拖延。要切实解决好困难群众的基本生活困难,确保他们有饭吃、有衣穿、有房住、有病得到及时救治。
3、必须进一步落实便民措施。政府服务机构要进一步加强对“三农”的服务工作。要落实机关干部驻点或定期在高坪办公。要加强高坪医院、学校建设,解决好高坪群众就医难、上学难等方面的突出问题。基础设施建设要向高坪倾斜,逐步改善群众的生产生活条件。要加强基层组织建设,在高坪街道及其周边农村建立社区,配齐配强基层干部。
4、必须进一步解决好各种遗留问题。要对存在的遗留问题进行一次全面的摸排。对拖欠群众的资金要无条件保证及时兑现,特别是对拖欠的合作基金会股金要积极筹措并优先兑付,以取信于民。对拖欠村、组干部工资,要及时予以解决,对以往村、组干部垫付的各种税费,要明确还款方式,确保基层干部稳定,发挥好基层干部的正面影响作用。
5、必须进一步加大领导力度。一是达县县委、县政府要成立以分管民政工作的领导为组长,相关部门主要负责人为成员的工作领导小组和高坪维稳工作组,切实把这项工作作为当前的大事、特事,真正抓上手,抓落实。各乡镇要坚持主要领导亲自抓,亲自带头做工作,掌控好局面。二是讲究策略,注意方法,做好群众的思想政治工作。要统一宣传口径,统一政策要求,严禁随意开口、胡乱表态;要进一步畅通诉求渠道,正面教育广大群众通过正当的渠道合理反映愿望和要求;要做好牵头人转化瓦解工作,坚决制止赴蓉上京的集访事件发生。
6、进一步制定和完善处突预案。县、乡镇要有针对性地制定和完善各方面的处突预案,组建和落实好处突工作队伍。特别是维稳部门要加大监控力度,坚持抓早抓小抓苗头,确保群众情绪安定,社会政治稳定。目前,高坪7人(杜林国、杜善用、杜善东、杜友彪、徐白生、罗兴国)小组已完成联名请愿书,分别于11月28日送达县县委、政府和市、民政局,到省上上访已经开始。根据目前的事态发展,除到省上上访外有可能进京上访和在市里群体静坐,要求恢复高坪乡建制。我们将在市委、市政府领导下,在省民政民政厅的具体指导下,主动和达县县委、政府共同做好高坪的社会稳定工作,巩固区划调整成果。
第五篇:2011年区划地名工作总结
2011年区划地名工作总结
2011年,是米东区划地名工作“全面推进、重点提升”的关键之年,也是米东地名公共服务工程任务接受验收之年。一年来,我们以地名公共服务工程和平安边界建设为工作主线,重点突破地名标志设置更新和数字地名两项专项事务,并已取得初步成果。现将2011年区划地名工作开展情况总结如下:
一、加强地名规范,提升服务水平。一是进一步加大对地名命(更)名的规范化工作力度,加大对地名管理法规政策的宣传力度,做到关口前移,跟踪服务,使地名标准化建设真正落到实处。二是积极实施地名命名预审制。在地名正式命名前,先行报市地名管理部门审核,命名后及时上报备案,有效杜绝了米东区地名重名和命名不规范的现象,使全区的地名命名、更名更加科学规范。今年,市局已经批准命名了2个社区、37条巷道、更名105条巷道。完成了甘泉堡工业园16条道路命名方案对接工作并提交区政府,开展了居民区内巷道命名更名调查工作。
二、完善地名标志,打造城市亮点。一是继续开展住宅小区门楼牌按国颁标准设标工作。截止目前,在对米兰春天、景盛苑、米兰小镇、福景佳苑、康居苑、瑞禾园、华鹰大厦、紫荆豪庭、华欣庄园、明天小镇、德易居及八方社区的161块大门牌、136块楼牌、394块单元牌、3600余块小门牌安装到位。同时加大了乡村地名标志的设置工作力度,完成了20000余块
户牌的安装工作。二是开展了新、改、扩建道路、更名道路增设标牌摸底工作,并向厂方下达了43块路(街)标志生产任务,目前正在安装。三是开展了城区路牌清理整治工作。按照市局和区委、区政府的要求,我们对城区块路牌进行了全面的清理整治。一方面,与厂方协同对建成区路牌损毁情况进行全面登记,同时安排厂家因车辆碰撞或其它人为因素损坏的11块路牌及时进行维修。另一方面,出资9000余元聘请家政公司对建成区1060块次路(街)标志进行清洁。
三、开展界线联检,创建平安边界。一是开展界线联检。根据市局的安排,2011年要继续依据乌鲁木齐市界线联检办法的要求,结合市局的安排做好米东区-新市区、米东区-达坂城区的界线联检牵头工作,并积极参与了米东区-水磨沟区界线及米东区-五家渠市界线联检的工作,顺利完成了联检工作任务。二是积极创建平安边界。首先,在历年创建“和谐平安边界”的基础上,继续开展了乡镇界线的准备工作,为更好的将今年界线联检工作落实到位,我们多次与相关部门和街道、乡镇进行沟通,协商有效开展乡级界线联检工作办法和途径,确保乡级界线联检工作地顺利开展,并达到使乡镇(街道)民政干部熟知界线走向、了解掌握界线周边情况的目的,同时促进界线宣传工作,进一步使周边群众也逐步清楚界线情况,减少和避免界线纠纷的发生,从而推动和谐边界创建活动的深入开展。三是应柏杨河乡政府要求,对铁厂沟镇与柏杨河乡大草滩段界线组织测绘公司进行
了现场勘测。四是按照市局区划处统一安排,完成了卡子湾片区管委会界线踏勘和界线图编制工作任务。
今后,我区区划地名工作继续坚持“区划要讲科学、地名要讲文化、边界要讲和谐”的指导思想,按照“全面推进、重点提升”的工作方针,以地名公共服务工程和平安边界建设为工作主线,在继续完善地名网站建设、巷道命名更名及地名标志设置工作,促进地名公共服务成果的应用和转化,努力提升地名公共服务和平安边界创建水平,力争推动区划地名工作取得新进步。
米东区民政局区划地名科 2011年10月11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