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507王兆铮:学习习近平系列讲话中的哲学思想(定稿)

时间:2019-05-14 06:12:50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0507王兆铮:学习习近平系列讲话中的哲学思想(定稿)》,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0507王兆铮:学习习近平系列讲话中的哲学思想(定稿)》。

第一篇:0507王兆铮:学习习近平系列讲话中的哲学思想(定稿)

学习习近平系列讲话中的哲学思想

王兆铮,中共中央党校教授。

十八大以后,习近平同志就一系列国际、国内、经济、政治、文化和社会等问题讲了很多观点和意见。在学习系列讲话的时候,只有进行时,没有完成时,他还要继续不断发表很多重要讲话,那可能都是需要来学习和研究的。所以我今天想从哲学的角度,从方法论的角度谈几点。我想谈四个问题:一条主线,两个不容置疑,三个自信与自觉,四个强烈意识。一、一条主线

习近平讲话的内容,不管它是什么场合,说过来说过去,我想就是一条,一个主线,就是要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搞好,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搞得更精彩。所谓实现中国梦等等,我看都是一个意思。习近平在中央政治局第一次集体学习有一个讲话,在新进中央委员和候补中央委员那个学习班上,又有讲话,这两个讲话我觉得是体现了他一个总的思想,那么就是要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搞好。

那么我想,他在讲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时候,有一个很重要的特点,一个办法,就是要求放开视野,用宽阔的视野来看待这个问题、来阐述这个问题、来说明这个问题,那么我想,他在很多时候都经常讲,要用历史、现实、未来这三个角度来透视当今中国,来认识当今中国的社会。认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什么成为一个现在必要的、必然的选择。那么他在新进中委的讲话花了很长的时间、很多的篇幅讲社会主义五百年,我想这就体现了从历史角度来谈社会主义。那对于这个问题呢,现在我觉得人民认识可能也不完全一样。前不久,我们一个大学一些同学聚会,因为我们大学的同学,都是学马列主义的,所以对这五百年就有不同看法了。有的人说,这五百年是从空想到科学,而且这五百年又是坎坎坷坷,经历了一个不同的阶段。为什么要从这样一个角度、这样一个视野去谈这个问题、认识这个问题。他是想引导大家从更高的境界去看待社会主义的一种必然趋势。因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说过来说过去,还是社会主义的一个领域,是社会主义的一个支,所以这是一个回避不了的问题,这也是必须来谈的问题。

我看他这次到欧洲去,就反复给欧洲人讲这个问题,现在慢慢就明白了一个道理,就是说我们中国人不能拿中国的眼光来看世界,别人也不能按他们的眼光来看中国。因为中国是一个比较特殊的国家,正是这样一个特殊的国家所处在一个特殊的境地,在有些问题上,需要有些不同的变更。比如说现在我们谈到一些领土争端的时候,我们经常用的一些语言就是“自古以来”,可能就不大容易说服人,因为就领土来讲,咱们学历史都知道,历史上不同时期的疆土都是不同变更的,按照“自古以来”就说不清楚了,到底是自哪古啊?怎么说呀?所以说,在一些事上,我们需要开阔眼界,来谈方方面面的东西,但是有时又需要考虑到人家反过来又会怎么来看、怎么来说。那我想,阐释这个问题、说明这个问题很有益于我们在口径上确定这个东西。

在谈到社会主义发展这五百年历史的时候,既要讲到由于人民认识的进步所取得的成功,也要讲到在探索前进中出现了这样和那样的问题,讲这两面可能会有助于更好地来认识社会主义为什么是一个必然的趋势。追求一个更美好的社会,从来应该是一种方向。那么我想,他在讲这条主线的时候,首先强调要从历史来看,也正是因为这样,我觉得他在政治局学习的时候就提出来,不能够用改革开放前的历史来否定改革开放以后的历史,也不能用改革开放后的历史来否定改革开放前的历史。但是历史总是过来的,我们是需要一种理性来认识对待它。

现在咱们很焦心的有朝鲜问题。朝鲜怎么办?当年中国和朝鲜的关系,但是前几年到朝鲜去我就发现,朝鲜人对我们抗美援朝的看法和我们就很不相同,特别是最近这次志愿军遗骸回来以后又引起好多人争论,就是当年我们这样做合适不合适等等。但是我想,所有的问题都应真正放在当时历史条件下来看,分析每个问题后必然只能是说利弊参见,再好的事情也有它的缺憾,就是有些有缺憾的问题,也有特定的历史必然性。

我有个同学,是清华的,这个人是个地下党,当年就为新中国成立奋斗,抗美援朝的时候也去了前线,后来又被俘了,被俘以后还在俘虏营里领导了斗争,因为他会英语啊,协助了进行斗争。但回来以后受到不公正待遇,发配到北大荒去了,最大的幸运就是说,他到现在还活着,身体还不错。我问他你后悔过去的事吗?他也讲了一个很巧妙的事,因为他前些年又到台湾去旅游,碰见当年一块在俘虏营里面的人,他讲了一个很微妙的话,如果没有当年这些事,如果没有抗美援朝这一仗,美国可能就小看中国,后来他们觉得中国还不简单,不愿意惹中国。但是也是因为这场战争,造成了冷战格局的进一步加剧,而要是没有这样的冷战格局,也不会出来亚洲四小龙,要没有亚洲四小龙,没有中国的“文化大革命”,我们也不会觉悟到改革开放。所以我想什么事,都是辩证的,就是这么一个曲折的过程。历史呢,从来不是能够完全按照人民设计好的步子来走的。

美国要重返亚太,这也是个顶层设计,但是顶层设计架不住乌克兰危机的发生,谁也没估计到会闹成这么个局面。那么乌克兰闹出来以后,美国也没想到还有普京这么一个人物。所以历史好多事情都是在瞬息之间的,咱们经常讲要把握规律,但是规律本身是一种比较抽象的、理性的、更本质性的东西,而它的实现需要经过很曲折的路,但是我想,这段历史应该通过深入研究才能够更好地来理解我们今天。

现在人们研究的角度有很多不同,我们在新中国成立以后,有一段时间在历史宣传上有点片面,讲了我们成功的一面,对其他的东西都忽略不计。现在呢,七七八八的东西都翻出来了,于是人们觉得看到了一个新世界,但是看到新世界以后,往往又对于原来一些问题又不能够正确认识了。在大学课堂里面有些通论,我就觉得挺有意思的。比如我们有一个大学教授讲中华民国史,他说中华民国史要比中华人民共和国史还光彩,说中华民国史是中国近代历史上最光彩、最好的时候,你说他完全就是瞎编吗?也不全是,他引用了很多材料,因为确实在20年代到30年代,中国沿海的经济当时有一定的发展。但是他课下来,我就问他,我说你把这个民国讲得这么好,那么你怎么解释民国最后跑到岛子上去了呢?他有点不耐烦了说,你不懂。我说我可能对你的有些史料不知道,但是人总是应该全面地讲历史。列宁说的很好,我们总是要力求全面,但是人总是很难做到全面,尽管我们很难做到全面,我们还应该力求争取全面,这样我们来衡量、来看待历史,就能够懂得为什么发展到今天,中国要走这样的路。

我觉得习近平在讲历史的时候,除了讲要讲世界和社会主义历史以外,还是要讲中国的历史,中国是一个什么样的国家,所以中国这个国家它本身,选择了社会主义道路,而且经过改革开放,选择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个道路。他这次在欧洲不就讲嘛,想过来想过去,我们发展到现在这一步,没有理由来放弃这个东西。中国是一个比较大统一的国家,这次在推进全面改革的时候,又再一次强调要维护中央权威,像中央这样一种相对的集权的社会国家制度的形成,我们需要从整个中华民族发展的历史进程中间去找到,而且要看到这样一种制度的形成,在人们思想深处的积淀,文化积淀,是在这样的基础上来推进中国。我想要坚持这样一条主线,我们往往可以从多种角度、多种想法去观察、去思考,但是还要从历史的回顾中间,落实到现在,而且从今天出发,再往前一个阶段,怎么样做可能更有利于人民、更有利于国家、更有利于这个社会的进展,从这个角度来摆这个问题。

所以,关于讲一个主线的问题,他所以反复强调、反复论证,我想他就是要引导我们用更开阔的视野来思考这个问题,而且这实际上就体现了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一个基本观念,就是我们必须讲唯物主义、必须讲社会的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和发展进程。这是我想谈的第一点,就是我们要把握一条主线。

二、两个不容置疑 那么在新进中委学习班上,习近平同志还提到了一个观念、观点,就叫两个不容置疑。他在强调一个主线的时候,就强调两个不容置疑。这两个不容置疑,一个就是说,对于我们新中国成立以来,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对社会主义的认识所取得的成就不应有任何怀疑。因为现在,特别是改革开放这么多年,人们的日子也是不一样的,说法也不一样,那次我在一个地方开玩笑说,“拿起筷子吃肉,放下筷子骂娘”。现在骂娘的声音是很多的,我说为什么骂娘声音越来越大呢?关键就是吃的肉多了。过去他好不容易才吃一块肉,所以没底气,现在呢,肉吃得多了,底气也足了,眼界也开阔了,因此他知道的事也多了,所以对好多东西就有了看法了,意见就多了。

我老家是浙江的,那年我回去的时候,他们就跟我说,原来在村里面,就觉得孩子能够到县城里上个重点中学就了不得了,结果这孩子考了重点中学了,后来就是要到省会、到杭州去念大学,到杭州大学以后,就知道要到北京来念研究生,于是又到北京了,到北京念研究生以后,就知道还可以出国去,现在就跑到国外去了,这就一层一层的来了。那么他们也就说,当年如果说,饿得要命的时候,连学都上不起的时候,他也不会有这些东西。那么人民现在的视野、看法、认识的变化,我想可能也是在这里。

前些天我写了一篇文章,叫《从1993到2013》。1993是个什么事呢?就是1993年,大家查邓小平年谱,就可以查到这一段,邓小平给他的弟弟邓垦有一段谈话,他就说,发展起来以后的问题比不发展起来还要多。那么他当时重点是讲了收入差距等等这些问题,但实际上我觉得,这个老人在“南巡”以后,他在家里想的事还是不少,他说这个世界很深刻的东西还没有被进一步发掘,实际上他提出一个问题,当时从改革开放到1993年,他看到改革开放把大家手脚放开这个路子走对了,也解决了当时很多问题,但是再往后,还会有什么问题?这个问题又怎么办?我想从1993年到2013年,我们就要提出全面深化改革了。现在你看,各个领域都有问题,但所有这些问题我们也都发现,这些问题都是由于发展进程中间种种因素决定的。

譬如说,现在人们经常讲那个看病难,你到大医院去看,然后再去看国外一些医院,他们的大医院没什么人,不像怎们那么挤,实际上这是整个一个体系体制在变更中间出现了很多缝隙,以前在吃不饱的时候,他长病怎么办?就耗着呗,我想这是一个经济条件的发展允许他可能会来治病。另外呢,我想中国人的传统文化又在看病难这个问题上造成很多新的情况。咱们现在演电视剧不也经常这样吗?谁长了病了,单位领导去了以后,就是不惜一切代价要抢救他,家里人呢,砸锅卖铁也要给他治病,但实际上,现代的医学告诉我们,医学领域本身有很大的不可知。我听英国皇家医学会的一个人给我讲,他说,按照他的看法,我们人可以上天,还可以到更远的星球上去,但是人对自己本身的认识和理解,就好像在大海边望着大海一样,是模模糊糊的。我上次在协和给一些科主任讲课时说这句话,弄得这些科主任都很不高兴,因为我们的科主任都是很权威的,治病都很有一下子,但他整个医学有好多问题,现在还是有待于进一步解决的。那么这样两个因素就造成了我们很多难题不能一下子解决,需要人们科学对待,但是不能够因为这样一些问题,你反过来就认为我们今天对中国、对中国的社会主义本身认识到现在退步了,应该承认有很大的进展、有很大提高,对解决很多问题的观念都是有很大前进的。很简单的一个事,就是台湾问题,原来我们对台湾是怎么看的?以前一直到江泽民的时候,在中央军委讨论的时候都还是讲,台海必有一战,就是准备要打的,是吧?那么现在,这观念就有很大变化了,我们到底怎么解决?现在你可能还是看不清楚,但是不一定非要打。这个规律啊,什么叫规律?我也闹不清楚,到底什么叫规律?规律恐怕就是从大量的现象中间去提炼出来一个东西,但是因为这都是要从已经发生的现象中去提炼的,那么因此可能的概括是正确的,也可能是不正确的。当年毛主席从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到结束,以后又经过这么多年,完了以后又怎么发生第二次世界大战来估计第三次世界大战,他就觉得按照这个规律推算,就应该有个第三次世界大战,而且应该在什么时候,你说他没有根据吗?他有根据,他也认为这是个规律,但这种规律本身是个什么状态,我觉得还是说不清楚。

那么我想说这个事情是什么呢?翻来覆去是要说一个意思,就是说经过改革开放以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认识已经有很大进步,这是他强调的一点,他强调的第二点就是应该承认今天我们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本身的认识还不清楚,还有很多需要解决的问题,所以他强调要有个问题意识,要研究问题、解决问题,那么这就是两条了,一条就是说不能否定、不能无视我们已经取得的进展和成就,第二条就要承认我们现在还有好多有待解决的问题,那么这两句话,我觉得体现了一个思想,就是体现了一个辩证法的观念。

他说这个的时候,我就想起列宁在《唯物主义和经验批判主义》里面曾经讲过这样一段话,说马克思、恩格斯在他的著作中强调的是辩证唯物主义,不是辩证唯物主义,他强调的是历史唯物主义,不是历史唯物主义。这个绕口令是什么意思呢?实际上他是用黑体字来表明了不同,就是说辩证唯物主义他强调的是辩证。那么历史唯物主义,他用黑体字来表示的是历史,所以实际上就是强调一个观念,就是要用辩证的、历史的观念来看待问题,那么用在理解习近平关于这两个不容置疑,我想他实际上就体现了这个思想,就是说强调历史辩证法,强调在特定的条件下来分析、来看待问题。

那么我想这个启示了我们一个问题,就是说在今天,我们要警惕和注意。前几年我们曾经出现过这个问题,我们那个中国模式就炒得很厉害,那么现在中国呢?也是受到人们很多关注的,那么关于中国模式又引起很多人争论。当时我就觉得,鼓吹模式可能不一定是个好事,而且鼓吹模式很容易被人当成一个靶子,很容易造成人们对你的误解和攻击,我觉得这是一个很值得警惕的东西。因为咱们都想,到底人家怎么看中国?改革开放之前,中国对越南和朝鲜是做了很多事情的。好多人回忆也都讲,那时候毛主席不是讲要不惜作出民族牺牲来支援他们,现在支援的结果是什么呢?这个是见仁见智的说法。

所以这样一些情况汇集起来,又要形成一个什么概念呢?就是说我们在讲历史的时候,我们得有个历史的观点、得有个辩证的观点,要讲到各民族和谐的一面,我们也要看到各民族本身之间的问题。这是一个很值得思考的问题。在贯彻这个观念的时候,习近平所强调的就是一种辩证的思想、一种历史的观念。这是我想谈的第二点。

三、坚定三个自信

第三个问题,我想要谈谈在习近平系列讲话中间,贯彻十八大所强调的三个自信,就是理论自信、制度自信、道路自信。他在系列讲话中,把自信和自觉这两个问题放在一块来说,那么也体现了自信和自觉相统一的辩证观念,这点我觉得我们也是值得对他已经发表的讲话和今后有关的一些政策进行研究。我觉得我们在有些宣传工作中,过分强调了自信这一面,对于自觉的这一面,似乎有所不足,或者有所不够,而我想这两个方面,应该是相互衔接起来思考观察。当然这三个自信的前提是在这几十年来所取得的成就的基础上来说明的,就说明我们要继续走的路,要肯定这一点,但是我想,他在谈这个问题的时候,经常讲到另外一个问题,就是要自觉。

坚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选择是正确的,但这个选择并不是意味着固步自封,不是不需要继续完善和改善。就像前面我提到的这个问题,我觉得前几天在总结中国模式的时候,有些人可能是好心,把它归纳成很多条,意思我们就是要在这个基础上面,照着这个就做下去。如果是这样的话,今天全面深化改革的提出本身就没有理由根据了,所以说我们强调三个自信,这是很必要的。但是如果三个自信不结合三个自觉,自觉地改革、自觉地前进,那样我们也可能会有偏颇,也可能会走到另外一个不合适的方向去。那么,三个自信强调的就是习近平在多次讲话里面提出的要有个定力,就是战略上要有个定力,要有主心骨。当年江泽民经常讲主心骨,习近平经常讲的是定力,就是说在根本上,在重要问题上不能动摇,不要在这个问题上有变。

那么另外一点呢,我想他讲自觉,就是这次十八届三中全会一直在强调的,就是要促进活力的迸发,促进创造性的发展,提倡创新。因为中国发展到现在,成就应该不少,但是现在,大家在实际生活中也会感到,我们这两年,应该是相当得难,特别是经济,自从提出和谐社会、生态文明以后,曾经有一股风,就是觉得经济建设为中心这个口号提得有点不对,特别是批判什么“带血的GDP”以后,有的就说宁肯不要GDP,也要这样那样。这些东西呢,都是有一个观念、有一个问题,就是说没有看到或者不承认中国社会现在还处在一个发展的阶段,还处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人均还处于一个相当低阶的水平,而且这个低阶水平在中国的特定条件下要改变确实很难。

前些日子,我们接待了一些美国的学者,我们在休息的时候,瞎聊天的时候就说,都会有个共同感觉,美国得天独厚,那么大的地方,才有这么多人,我们才有多大点地方?养了这么多人,而且我们很多地方现在还不能住人。最近像西北一些省份,不是已经开始把不宜居的那个居民开始往外迁,这就说明问题很多了。那么这样的情况下,在中国这样一个特定条件下,在现有资源的情况下,我们怎么有效地来推进这个东西。所以我觉得,在这里面需要把自信和自觉相统一起来,这也体现了马克思主义辩证法的要求了。我想习近平同志在很多讲话中间反复强调的东西,更多的是强调要在自信基础上的自觉,我们要在原有的基础上继续前进。这是一个彻底的马克思主义观点,就是改革任何时候都没有停顿,因为社会总在发展中间,每个竞争中间,总有不完善的东西,总有不恰当的东西,总有不实用的东西,这就需要改革,因此改革永远是一个前进的口号。

现在提出全面深化改革,它又是跟前面所不同的,就是说在全面改革已经开展以后,基本框架已经有了的基础上,对一系列相关问题进行调整。那么也就是说,在全面改革,我觉得那个时候强调应该讲“破”字当头,是要废除旧制度,要敢于冲。那么现在呢?全面深化改革,一个很大特点应该是“立”字当头,要总结经验、研究现实、规划,所以是这样,一个是旧的制度已经有了相当的破碎,新的制度已经有所建立但不完善,因此就需要来完善新的制度,需要制定一系列的东西。也正是这样,是合乎法治进程的要求。所以我觉得,我们还是应该研究这个机制之间的关系,求得一个自觉的,应该在这个问题有什么行动。这是我想谈的第三点。四、四种意识

第四个问题呢,我想谈谈习近平讲话中所体现、强调和强化的四种意识。我想重点谈系统意识、担当意识、务实意识和群众意识。

(一)系统意识/思维意识

贯穿在习近平系列讲话中间的四种意识,第一个就是系统意识,或者说意识思维。咱们老讲,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个系统工程,那么现在呢,经过十八大的梳理,我们这个系统工程的方方面面都已经有个大概的轮廓,那么十八届三中全会全面深化改革的决定,也系统做了很多梳理了。

那么我想,他在讲这个问题的时候,就体现了一个系统意识,强调我们方方面面的事情是互相联系的,是相关联的。因此,到什么时候,做到什么程度,那么它要有一个很好的规划,所以这里面,他经常讲到要顶层设计,要有个总体部署安排,特别他强调了要维护中央的权威,要求把改革放在法治的框架之下来进行,那么照我理解,我觉得这次全面深化改革的一个特点就是强调要“立”,而且这个“立”又是从中央开始“立”,他在去年年底的开全国经济工作会议的时候,关于改革这个部署就讲了好多意见,其中就讲了各种类型,比如说你可以定了的,已经定下来的,地方可以做的就要抓紧做。有些东西比较大的,需要中央总的规划的,那就按照中央规划来做。还有些问题呢,现在可能时机还不到,或者是现在认识还不够统一的,条件还不成熟的,那么就需要采取一些相应措施。

那么我觉得,这个系统工程的概念对我们在理解中央很多部署和做法上,都是值得考虑的。比如说最近很多人议论,中国当今对东南亚国家的态度上,有的就觉得咱们不够硬,是吧?比如像菲律宾这次捣乱,就应该教训教训他,那么我想,这个也是个系统工程了,你教训他以后,后续效应应该是什么?后边结果又是什么?这就是要通盘来考虑问题。这就说明系统的意识、系统的观念应该是得到强化。那么在这里面,他所强调的中央权威的观念,我记得好像在邓小平时期也强调这个东西,那么这个一是中国的历史文化的积淀的结果,另外也是现实工作推进的必要,这是我想谈的一点,就是要强化系统意识。

(二)担当意识

第二,我想习近平在很多讲话中间突出了一个担当意识,我觉得这个担当意识也是很值得我们来关注的。他在很多地方都讲到,男儿应该有担当,强调中国共产党既然已经把历史责任放到这一代人身上,那么这一代就应该担负起历史的重任,我想这个担当意识也是理解和把握他很多观念的一个很重要的东西。

那么这个担当意识,我想它可能又和这两个观点是联系在一起的,一个是责任意识,就是共产党的责任,既然强调要维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那么共产党就应该担负起你的责任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须也只能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进行,因此中国共产党将是一个长期的执政党,回答长期执政党的理由,最主要的、最根本的就是我们的使命感和责任感,就是说只有在中国共产党这样一个一以贯之的组织领导下,我们的目标才能够实现。

那么既然这样,我们执政党全党就应该有这样的意识,但是在这个问题上,我们现实来看,这个好像执政党的意识,可能上层、高层又是无从回避的了,他可能就比较强化了,在基层或者是说在很多已经不担任工作的的人,他在这个意识上可能就不强。-咱们好多,我接触了好多离退休的,都觉得现在我们不管了,而且呢,在这个群体里头,骂街的声音都是很响亮的,这么看不惯、那么看不惯。有没有道理呢?我觉得也有道理,但是我觉得,如果说咱换个方式、换一个思路来想问题,就请这些同志站在共产党的立场上,站在维护共产党立场上,做一点建设性的批评,就像这次全国政协的时候俞正声讲的,来个尖锐的,但是不要极端的,而且呢,我觉得应该加一句,应该建设性的。就是说你觉得这事不好、不合适,那么你考虑考虑、研究研究,怎么好,在现在条件下,怎么能做到这个?这样对我们整个党是会有好处的,因为我想,我也不清楚现在我们全党里面,这八千多万里面,像这样高龄的到底有多少,但是我想,应该是一个很大数量,而且这个数量我估计,在最近这一个时期里面还会增长。

因此怎么重视和发挥这些人的作用,调动这些人的积极性,用主人翁的姿态来对待党的事业,而不是站在一个在野的角度光是批评。那么我觉得习近平在很多讲话里面,他在强调责任的时候,还强调一个紧迫,就是担当,为什么要担当?就是现在思路很紧迫,无论是中国的经济、中国的政治、中国的文化还是中国的社会建设,都有一个很紧迫的问题,需要我们重视来对待。

我想在这里头,习近平还强调一个观念,就是在强调这个担当意识得时候,还有一个敢当铺垫,他这是在强调,好多时候强调要一支笔,一本蓝图干到底,要做一些在你任内还见不到成效的的工作。那么我想,这个观念对于处在工作岗位的同志应该强调。这是我想谈的第二方面,就是担当意识。

(三)务实意识 第三,我想习近平这些年主持工作中强调了一个务实意识。那么务实应该有这样三个特点,一个就强调求实,抓住实际问题,得到实际情况。

第二叫务实,就是工作方案要切实可行。从实际出发,现在大家都会感到,政治局八项规定实行以后,反正有些地方也得矫枉过正了吧,是吧?我就知道中央党校有些老干部就很有意见,本来有时候组织他们出去参观参观什么地方,参观完了以后,可以叫他们吃顿饭,现在不能吃饭,说不能吃饭,老干部局的局长就不让吃饭,为什么?一吃饭以后,万一谁吃给照了相了,照相报上去以后,你们老干部倒不要紧了是吧?我们的局长这乌纱帽不就没了吗?所以我也劝,我说你何必呢?咱们自己吃不就完了,你不要凑这顿饭干吗的。

但是确实,你会觉得这个八项规定它很实,其实你说过去规定少吗?咱往上数,锦涛同志那个时候、泽民同志那个时候,就没有吗?也有好多规定,那时候不是讲好多规定就管不住嘛,现在就是这个,一个就是说这个方案比较实际,就是抓住了现在存在的问题,那么刚才也讲,一个叫求实,一个叫务实。

还有一条叫落实,还是讲刚才那八项规定,这个抓落实抓得很紧,为了这个处理了一批人吧,也有的人不信这个,躺着也中枪了,上回我到哪个军区去,他们后勤部一个干部就跟我诉苦,说你看,有两个同志要专业了,他就是因为今年过年的时候,陪着老同志出去吃饭,开了车,这个车牌照下来,照下来以后,不是老同志的车牌,是他的车牌,这就没说的,他说我是自己拿钱,自己拿钱也不行,是吧?这矫枉过正的现象可能都会有,但是你会觉得这段时间以来,抓落实的风气,特别他强调的叫一分部署、九分落实,把好多事情弄得比较扎实,那我觉得这还是很有意义的,也是很有价值的。这是我体会的第三就是务实意识。

(四)群众意识

从十八届一中全会以后,在回答记者问题的时候,习近平就强调了,就是人民的愿望、人民的追求应该是我们努力的目标。群众观点应该是马克思主义的一种基本观点了,人民群众创造历史,一切为了人民群众。但是说实在的,还是八大的时候,邓小平在修改《党章》报告中讲了一条,就是说,你执政党很大的一个问题,就是面临着怎么处理和群众关系的问题,那么这一次习近平在很多讲话中间强调这样八个字,我觉得对我们理解群众观念、理解群众意识是很有价值的,他说要抓住群众最盼、最急、最忧、最冤的问题,来入手做工作,一个盼、一个急、一个忧、一个想,是中央这一段工作的基本思路。那么这四个最,在今天来讲,是不是主要是有这样三个方面?

一个是抓发展,就是新的中央集体,还是在抓发展上面下了很大工夫,中国归根到底还是要靠发展解决问题。那么这个还是值得警惕,因为既然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个系统工程,因此方方面面都要开展,但是说到底落脚点还是靠发展,还是国家实力强有基础,才可能来解决和谐社会、生态文明等等很多东西。那么我想这四个最,第一是发展,第二是民生,第三是反腐败,我想现在它的一个大思路,就是可能就抓住这三个方面在做文章、在做工作。

在反腐败上,就强调老虎苍蝇一起打,而老虎苍蝇一起打实际上我觉得一个很大的问题,就是我们需要建章立制,邓小平当年就讲了,你管不了、管不好、不该管的事情,就明确地宣布,就像这两年李克强不断在推动的,就是有个权力清单,那么这样就一目了然了。完了以后就哪些事可以做,哪些事不可以做,我想这个权力清单弄了以后,公务员也好做,老百姓也好做,要不然你模糊地带太多以后,也不好弄了。

所以像这些东西,就不能仅仅从就事论事,也得从一个系统的角度来思考、来对待这个问题。在群众意识中间,我想补充一点,就是跟群众对话,在我们宣传部门中间可能也有,就是怎么讲点接地气的话,那么习近平在这方面做了榜样,不仅是要从内容上满足群众的需要,而且能够在实践中间贴近受众,使他能够感到。

因为在这个时候,我觉得有一个很重要的东西就是,比如咱们讲民生很多,而且对民生强调得也很多,但是我觉得有一点好像讲得比较少,就是强调这是有限度的、是低水平的,这一方面,我觉得宣传比较少,就是要讲到,人民生活的改善、生活水平的提高,在特定的条件下也会有它达到的极限的。我想最根本的有一条,就是中国这个地方,实在是人太多,可以活动的地方又比较少,那么在这样的情况下,有限的资源怎么来满足这么多人的需要,这不是说现在改进没有空间,也不是给有些消极、不作为的行为辩解,但实际上,如果说你现在不要把标准想像的这么高,在普及性上多做点文章,那群众的反响和印象也会好一点。这是我想谈的一些认识。

第二篇:学习习近平同志关于选人用人重要讲话中的哲学思想[定稿]

选人用人的新理念新方法

学习习近平同志关于选人用人重要讲话中的哲学思想

刘旭涛

2014年07月07日08:16

来源:北京日报

原标题:选人用人的新理念新方法

刘旭涛

“用一贤人则群贤毕至,见贤思齐就蔚然成风。选什么人就是风向标,就有什么样的干部作风,乃至就有什么样的党风。”从中国共产党的建党历史看,选人用人始终是关系党和人民事业的关键性、根本性问题。但选人用人又是世界公认的难题,因为从人与物的比较而言,人在知识、能力、情感、价值观、个性等方面,充满了诸多可变的因素,因而选人用人就难以有单一的尺度和标准。南宋思想家陆九渊曾经发出这样的感慨:“事之至难,莫如知人;事之至大,亦莫如知人。”

认识事物必须把握规律,选人用人也须如此。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同志在多个场合,就选人用人发表了多次讲话。讲话内容,不仅继承了我党历史上选人用人的宝贵经验,同时结合新形势、新任务、新情况、新问题,提出了许多选人用人的新理念、新方法。通过学习这些讲话,我们可以发现,习近平同志在选人用人方面始终坚持用辩证唯物主义的观点认识选人用人的规律,始终坚持用唯物辩证法的思想践行选人用人的方法。

用辩证思维看待选人用人的德才标准

习近平同志在2013年6月召开的全国组织工作会议上指出:“我们党历来高度重视选贤任能,始终把选人用人作为关系党和人民事业的关键性、根本性问题来抓。好干部要做到信念坚定、为民服务、勤政务实、敢于担当、清正廉洁。”“好干部”五条标准的提出,与我党长期坚持的“德才兼备”标准高度一致,也是新形势下“德才兼备”标准的进一步发展和细化。

要以辩证统一的思维处理好德与才的关系,两者虽然是识人的不同维度,但两者之间并不是相互对立、此消彼长的关系,必须要把“以德为先”作为“德才兼备”的前置条件。中国自古就有“先做人,后做官”的先人教诲,虽然“才”是施展能力、取得业绩的重要基础,但缺少了“德”,能力和业绩就失去了正确方向,甚至成为祸害。在德才标准方面,前些年一些地方和部门曾经出现过将“德”与“才”对立起来的倾向,认为用干部不求“十全十美”,只要干部有能力、有水平,在德方面的可以降低一点标准。甚至有人将操守方面的某些缺陷,作为“有性格”、“有个性”的象征,拿“缺德”、“低俗”当“魅力”。这种倾向不仅使一些干部放松了对自己思想道德、职业道德的要求,而且长此以往难以塑造干部队伍的清风正气,甚至滋生歪风邪气。

因此,习近平同志提出的好干部五条标准,尤其在干部的思想道德方面提出严格要求,不仅对以往“德”方面出现的“虚化”、“弱化”问题,提出更具体、更严格的标准和解决措施,而且用辩证统一的思维将“德”与“才”两者的关系有效揭示出来,使“德才兼备,以德为先”的用人原则真正落到实处。

用辩证思维处理好干部考核的科学有效和简便易行的关系

习近平同志指出,把好干部选用起来,需要科学有效的选人用人机制。要紧密结合干部工作实际,认真总结,深入研究,不断改进,努力形成系统完备、科学规范、有效管用、简便易行的制度机制。

干部考核是干部选任工作的前置性、基础性工作。尽管这些年组织部门对干部考核工作进行了深入研究,并出台了相关办法,但是在现今中国国情之下,如何在干部考核中处理好科学有效与简便易行之间的关系,是一项十分艰巨和富有挑战性的任务,突出表现的问题有:一是考核内容侧重于经济发展、形象工程、短期政绩等显性、容易量化的指标,而轻视长远发展战略、基本公共服务、民生改善、生态效益等难以看得见摸得着的隐性指标;二是考核方式过分依据所谓的量化考核技术和投票方式,甚至简单以分数替代政绩、以票数替代民意的现象,而不愿在基于事实的基础上做综合分析;三是考核周期突出当期考核甚至考核,而缺乏从既往任期追溯、长期实践检验的角度全面、客观地进行考核。

要正确处理科学有效和简便易行的关系,就必须坚持辩证统一的思维,方法上要科学,操作上要简便;“科学有效”寓于“简便易行”之中,“简便易行”体现科学精神。

用辩证思维强化选人用人的权责一致

习近平同志多次强调,要把权力关进制度的笼子里,有多大的权力就有多大的责任,失责就要追究。特别是在选人用人方面,在今年1月14日中共中央新颁布实施的《党政领导干部选拔任用工作条例》中就充分体现了这一精神。新条例的一个突出特点就是,突出了党组织对干部选拔工作的领导和把关作用。从一个方面看,加大了党委(党组)和组织(人事)部门,特别是一把手在干部选拔任用中的权重,但从另一方面看,实际上加强和明确了权力主体的责任力度。权力给你了,责任也相应地给你了,出了问题就要追究你的责任。

从辩证思维的角度看,权力与责任是对立统一的:权力是责任得到有效落实的制度保障,责任则是对权力范围的有效制约和限定。在前些年的干部选拔任用工作中,确实出现一些选人用人权责脱节的问题。尤其是在选人方面,出现“唯分”、“唯票”现象。党组织沦为计票人、监票人、记分员的作用。应该说,竞争上岗、民主推荐等方法是选人用人的重要手段,一定程度上也发挥了积极作用,但在实践中也确实成为某些领导规避用人失察责任的借口。甚至在“分数”、“票数”的包装下,使选人用人披上科学民主外衣,而真实目的在于实现某些领导的个人意图。

因此,要正确处理选人用人权力与责任的关系问题,就必须规范权力运行,做到有权必有责,失责必追究的机制。

用辩证思维处理好选人用人中个人努力与组织培养的关系

习近平同志非常重视干部培养的学习和实践两大途径。他强调,好干部不会自然而然产生。干部要勤于学、敏于思,认真学习马克思主义理论特别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丰富知识储备,完善知识结构,打牢履职尽责的知识基础。

经验表明,学习和实践是我国干部培养工作行之有效的两大途径。面对复杂多变的国际形势和艰巨繁重的国内改革发展任务,实现党的十八大确定的各项目标任务,各级领导干部必须要加强理论学习,要用更新、更高、更宽的理论视角总揽全局,指导各项工作的开展。

实践既是干部是否胜任的重要检验标准,也是培养锻炼干部的有效途径。实践表明,通过干部的多岗位交流轮岗、基层锻炼等形式,对丰富领导干部的阅历和经验、提高领导干部解决问题的能力、增长才干、提升领导创新意识、塑造领导干部心理素质等方面都起到了积极的作用。实际上,交流轮岗也是一把“双刃剑”,在具体操作中也出现了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一是容易造成干部的“短期行为”。干部逐级晋升的规定、多岗位的交流轮岗以及干部年轻化要求等几种因素的叠加,无疑会产生干部在晋升的某个阶段或多个阶段“小步快走”以及干部队伍频繁调整的问题,势必会造成干部“快出政绩”、“急功近利”的心理;二是难以提升干部高素质专业化的管理水平。频繁的交流轮岗和晋升动力,使得干部将更多的注意力放到了“是否有空缺的岗位”,而不是关心“是否适合自己干”;三是容易造成“人走政息”、制度缺乏传承的问题。过于频繁的调整以及追求显性政绩的心理,会使一个单位的新任领导更喜欢搞形式主义的“创新”。

因此,在如何处理好丰富干部的实践经验与培养干部“十年磨一剑”的踏实作风之间,必须要找到一个很好的平衡点。正像习近平同志所指出的,要“老老实实做人,踏踏实实干事”,使这样的干部能够真正受尊重、受重用。此外,要注意区分不同类型领导干部的培养途径。十八届三中全会所提出的“区分实施选任制和委任制干部选拔方式”,为不同类型的领导干部选任指明了方向。

第三篇:王瀚铮演讲稿

雷锋——我的榜样

大家好!我叫王瀚铮,来自二年级7班。今天我演讲的题目是《雷锋——我的榜样》

今年的3月5日,是毛泽东题词“向雷锋同志学习”49周年,雷锋精神一直激励着我们。今天我给大家讲一个雷锋刻苦学习的故事。

一天,在电影院里,电影还没开演。一个姓贾的小学生发现前排座位上有个解放军叔叔正在聚精会神地看书,觉得挺奇怪:电影马上就要开演了,怎么还在看书?小学生探头一看,原来是雷锋叔叔。雷锋是他们学校的校外辅导员。“雷锋叔叔,这么一点时间,你还看书啊?”小学生非常好奇地问。雷锋说:“时间短吗?我已经看了三、四页了。时间短,可是看一页算一页,积少成多嘛!学习,不抓紧时间不行啊!”雷锋问小贾:“你对学习抓得紧吗?”小贾不好意思地答道:“不紧!”雷锋亲切地说:“不抓紧可不好。你们在学校里学习,太幸福了。一定要认真地学。”

雷锋是一个汽车兵,整天开着车到处走,没有整块的时间坐下来学习。他总是千方百计抓紧点滴时间来学习。他把书放在挎包里,随车带在身边。只要车一停,没有别的事,就打开书看一阵。每天晚上出车回来,总要挤出一点时间学习,有时候熄灯睡觉了,他还找地方去看书学习。

雷锋就是用钉子精神去刻苦学习的。作为当代小学生,有这么优越的学习环境,我们又有什么理由不勤奋努力呢?雷锋精神会永照我心!

我的演讲完毕。谢谢大家!

第四篇:习近平讲话中蕴含的哲学原理

习近平ꮲ词中蕴含的哲学原理8一(1.“逢山开道,၇氼搭桥。”

背扯:2012年2月14日-习迱廳出席美囼副总统惜癳及国劣卿克林顿举行的欢迎午宴,幠近平说指凲၇中羞䭜为世界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䒌枀䤧的叙达国嬶,建设疰型同作伙伴儳系是一项具有重즁和远意义的开刟性巅作,既没有先例珯循,也粡有经验可鉴。双方폪胝䦂醑小平兊生所言:“摸罀石头过河”;或者如兣林顷国务卿扁言:“逢山开道,郇水架汥”。中国有駖流行歜的歌诅迉样唱遖“敢问路在佔方,路在脚下”。

县理:聕系的滚点。联系是事物内部各要素及事㉩之间相互作用、相互影响的关系。联系具有客观性、普遍性和多样性,但是具体事物联系的建立需要一定的“中介”,中美两国作为联系的双方,要建设新型中美关系要“逢山开道,遇水架桥”,就是要搭建实现的中介,以实现中美之间的关系。

2.“纵使思忖千百度,不如亲手下地锄。

背景:2012年2月20日,习近平在中国—爱尔兰经贸投资论坛上的讲话。指出:爱尔兰也有句谚语说得好:“纵使思忖千百度,不如亲手下地锄”。今天的中国—爱尔兰经贸投资论坛,既是两国企业家的聚会,也体现了两国工商界齐心协力、抓住机遇、共迎挑战的信心和决心。我深信,只要中爱两国政府和工商界坚定信心,攻坚克难,开拓进取,携手奋进,中爱双边经贸合作一定能乘势而上、大有作为,共同开创更加美好的未来!

原理:实践的观点。实践是人能动的改造世界的客观物质性活动,具有直接现实性、社会历史性和自觉能动性。“不如亲手下地锄”就是说的实践具有直接现实性,因此实践的功能要大于意识的作用,体现了实践的重要性。1.“物必先腐,而后虫生。”

讲背景:2012年11月17日,总书记在十八届中央政治局第一次集体学习讲话中指出:反对腐败、建设廉洁政治,保持党的肌体健康,始终是我们党一贯坚持的鲜明政治立场。党风廉政建设,是广大干部群众始终关注的重大政治问题。“物必先腐,而后虫生。”年来,一些国家因长期积累的矛盾导致民怨载道、社会动荡、政权垮台,其中贪污腐败就是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大量事实告诉我们,腐败问题越演越烈,最终必然会亡党亡国!

原理:内因和外因辩证关系原理

事物的内部矛盾是事物发展的内因,内因即内部矛盾是事物存在的基础,是一事物区别于他事物的内在本质,是事物变化的根据,规定着事物发展的方向,是事物发展的根本原因。外因是事物之间的相互联系、相互影响,是事物变化的条件,能够加速或延缓甚至暂时改变事物发展的进程,但外因必须通过内因起作用。

2.“空谈误国”

背景:2012年11月29日,总书记在参观《复兴之路》大型展览时,发表及讲话,指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是一项光荣而艰巨的事业,需要一代又一代中国人共同为之努力。空谈误国,实干兴邦。我们这一代共产党人一定要承前启后、继往开来,把我们的党建设好,团结全体中华儿女把我们国家建设好,把我们民族发展好,继续朝着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目标奋勇前进。

原理:实践观

实践是人类能动地改造世界的客观物质性活动,具有直接现实性、自觉能动和社会历史性的特点。实践的观点是马克思主义首要的基本观点。实践是人类社会的基础,一切社会现象只有在社会实践章才能找到最后的根据,社会生活在本质上是实践的,因为实践是社会关系形成的基础,实践形成了社会生活的基本领域,实践构成了社会发展动力。其中,物质生产实践构成了社会发展的根本动力,改造社会的实践推动社会历史的变迁和进步。因此,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要重视实践的作用,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

哲学的学习就是在平时的学习中多加观察,多加思考,考虑言语或现象中的哲学原理内容,这对于准备哲学材料分析题是非常有帮助的。“雄关漫道真如铁”、“人间正道是沧桑”、“长风破浪会有时”

背景:2012年11月29日,总书记在参观《复兴之路》大型展览时,指出:中华民族的昨天,可以说是“雄关漫道真如铁”。近代以后,中华民族遭受的苦难之重、付出的牺牲之大,在世界历史上都是罕见的。但是,中国人民不断奋起抗争,终于掌握了自己的命运。中华民族的今天,正可谓“人间正道是沧桑”。改革开放以来,我们不断艰辛探索,终于找到了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正确道路。这条道路就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中华民族的明天,可以说是“长风破浪会有时”。现在,我们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更接近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目标,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更有信心、有能力实现这个目标。

原理:1.发展的观点

事物的相互联系包含着事物的相互作用,而相互作用必然导致事物的运动、变化和发展。事物的发展是一个过程。一切事物只有经过一定的过程才能实现自身的发展。而过程是指一切事物都有其产生、发展和转化为其他事物的历史,都有它的过去、现在和未来。中华民族的发展也经历了昨天、今天,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未来也必定会实现。

2.否定之否定规律

否定之否定规律揭示了事物发展的方向和道路,从形式上看,是螺旋式上升或波浪式前进,方向是前进上升的,道路是迂回曲折的,是前进性和曲折性的统一。中华民族的发展也是前进性和曲折性的统一。“雄关漫道”体现了曲折性,“长风破浪”体现了前进性。

3、社会发展的规律性

规律是事物的内部联系和发展的必然趋势。规律是客观的。客观性是规律的根本特点,它的存在不依赖于人的意识。不管人们是否认识到,承认不承认,规律都客观存在着。人类社会的发展也是由社会规律决定的。“人间正道”正是人类社会发展的规律,历史发展的必然性规定了人们的活动要受客观规律的制约。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的实现也要尊重客观规律。

由以上分析可以看出,只要认真阅读题干或者材料,然后对照所学的哲学原理,就一定会筛选出合适的哲学原来来解释题干或材料中的现象。“满招损,谦受益。”

背景:2012年12月5日,习近平在同外国专家代表座谈时,指出:“满招损,谦受益。”中国已经取得举世瞩目的发展成就,但我国仍是一个发展中国家,仍然面临一系列严峻挑战,还有许多需要面对和解决的问题。我们既不妄自菲薄,也不妄自尊大,更加注重学习吸收世界各国人民创造的优秀文明成果,同世界各国相互借鉴、取长补短。我们欢迎外国专家和优秀人才以各种方式参与中国现代化建设,一如既往支持大家来中国创业和发展。

哲学原理:

1.矛盾的同一性和斗争性辩证关系原理

矛盾的同一性和斗争性是矛盾的两种基本属性,是矛盾双方相互联系的两个方面。同一性是指矛盾双方相互依存、相互贯通的性质和趋势。斗争性是矛盾着的对立面之间相互排斥、相互分离的性质和趋势。矛盾的同一性和斗争性是相互联结、相互制约的。同一性不能脱离斗争性而存在,而斗争性也不能脱离同一性而存在,斗争性寓于同一性之中。“满招损,谦受益”中“损”和“益”构成一对矛盾,在一定条件下,两者相互转化。

2、量变质变规律

任何事物都是质和量的统一体,因而事物的变化表现为量变和质变两种运动装填。量变是事物数量的增减和次序的变动,是保持事物的质的相对稳定的不显著的变化,天线了事物渐进过程的连续性。质变是事物性质的根本变化,是事物由一种质态向另一种质态的飞跃,体现了事物渐进过程和连续性的终端。一般来说,量变是质变的必要准备,质变是量变的必然结果,两者是相互渗透的。中国目前已经取得举世瞩目的成就,体现了质的飞跃,在新质的基础上,又要开始新的量变。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实现也是量变到质变的发展过程。

通过上述分析,可以看出,通常一个题干或材料会体现多个原理,这就要求考生在思考哲学原理的时候要注意全,在多版块中寻找答案。“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背景:2013年3月1日,习近平在中共中央党校建校80周年庆祝大会暨2013年春季学期开学典礼上发表重要讲话。指出:兴趣是激励学习的最好老师。“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讲的就是这个道理。领导干部应该把学习作为一种追求、一种爱好、一种健康的生活方式,做到好学乐学。

哲学原理:

认识过程中的理性因素和非理性因素。

在认识活动中,实践对认识起决定性作用,但无论是实践活动还是认识活动,都是人的有意识的活动,在这些活动中,就必然的融合了人的理智、情感和意志等。一般来说,认识过程主要是理性思维的过程,但同时又包含非理性因素的参与。

理性因素是指人的理性只管、理性思维等能力,在认识活动中主要起指导、解释和预见作用。非理性因素是指人的情感、意志,包括冬季、欲望、信念、信仰、习惯、本能等,以非逻辑形式出现的幻想、想象、直觉、灵感等也属于非理性因素,对人的认识能力的发挥和抑制具有重要的控制和调节作用。一般来说,非理性因素在认识过程中起动力、诱导、激发的作用。“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兴趣是激励学习的最好老师。兴趣是非理性因素,在人的学习过程中起着重要的作用。正是体现了认识过程中非理性因素的作用。

马克思主义哲学既肯定理性因素的主导作用,同时强调非理性因素的重要作用,发对非理性主义所以在选项中如果是只承认理性因素的作用而否认非理性因素的作用就是错误的了。

考生对认识过程中的理性因素和非理性因素这个考点可能不太熟练,这就要求考生在复习哲学原理的时候首先要从版块的逻辑结构入手,从整体上把握哲学原理,进而细化到每个哲学原理的内容的表述以及方法论意义。认识过程中的理性因素和非理性因素就是认识运动的基本规律中的重要内容,也需要考生在复习时引起足够的重视。“宰相必起于州部,猛将必发于卒伍”

背景:2013年3月19日,习近平接受金砖国家媒体联合采访时指出:中国有句古话,“宰相必起于州部,猛将必发于卒伍”。我们现在的干部遴选机制也是一级一级的,比如,我在农村干过,担任过大队党支部书记,在县、市、省、中央都工作过。干部有了丰富的基层经历,就能更好树立群众观点,知道国情,知道人民需要什么,在实践中不断积累各方面经验和专业知识,增强工作能力和才干。这是做好工作的基本条件。

原理: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

在社会历史发展过程中,人民群众起着决定性的作用。人民群众是历史的主体,是历史的创造者。首先,人民群众是物质财富的创造者。其次,人民群众是社会精神财富的创造者。再次,人民群众是社会变革的决定力量。最后,人民群众既是先进生产力和先进文化的创造主体,也是实现自身利益的根本力量。人民群众创造历史的作用是同社会基本矛盾运动推动社会前进的过程相一致。人民群众的总体医院和行动代表了历史发展的方向,人民群众的社会实践最终决定历史发展的阶级。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这就要求我们在实际工作中坚持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群众观点就是坚信人民群众自己解放自己的观点,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观点,一切向人民群众负责的观点,虚心向群众学习的观点。群众路线是群众观点在实际工作中的贯彻运用。就是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宰相必起于州部,猛将必发于卒伍”中的“州部”、“卒伍”就是代指的人民群众,正体现了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

此句古语体现的是唯物史观的一个重要的原理。一般来说考研政治马原材料分析题所体现的哲学原理主要集中在辩证法和认识论两大版块,所以考生还是应当将重心放在这两个版块,对于唯物论和历史观部分只需看几个重要的原理内容就可以了。

第五篇:习近平七一讲话中的引经据典

习近平七一讲话中的引经据典

1.明镜所以照形,古事所以知今。讲话原文:

“明镜所以照形,古事所以知今。”今天,我们回顾历史,不是为了从成功中寻求慰藉,更不是为了躺在功劳簿上、为回避今天面临的困难和问题寻找借口,而是为了总结历史经验、把握历史规律,增强开拓前进的勇气和力量。

出处:[宋]司马光《资治通鉴》

释义:对照明镜是为了看清自己的面容,研究历史是为了知道今天的形势。

2.志不立,天下无可成之事。讲话原文:

“志不立,天下无可成之事。”理想信念动摇是最危险的动摇,理想信念滑坡是最危险的滑坡。一个政党的衰落,往往从理想信念的丧失或缺失开始。我们党是否坚强有力,既要看全党在理想信念上是否坚定不移,更要看每一位党员在理想信念上是否坚定不移。出处:[明]王守仁《教条示龙场诸生》 释义:没有志向,就做不成事情。

3.自信人生二百年,会当水击三千里。讲话原文:

全党要坚定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当今世界,要说哪个政党、哪个国家、哪个民族能够自信的话,那中国共产党、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华民族是最有理由自信的。有了“自信人生二百年,会当水击三千里”的勇气,我们就能毫无畏惧面对一切困难和挑战,就能坚定不移开辟新天地、创造新奇迹。

出处:毛泽东诗句

释义:拥有自信,定能施展鲲鹏之志。

4.得众则得国,失众则失国。讲话原文:

人民立场是中国共产党的根本政治立场,是马克思主义政党区别于其他政党的显著标志。党与人民风雨同舟、生死与共,始终保持血肉联系,是党战胜一切困难和风险的根本保证,正所谓“得众则得国,失众则失国”。

出处:《大学》

释义:得众人心就能得到国家,失去民心者失去国家。

5.功以才成,业由才广。讲话原文:

“功以才成,业由才广。”党和人民事业要不断发展,就要把各方面人才更好使用起来,聚天下英才而用之。我们要以识才的慧眼、爱才的诚意、用才的胆识、容才的雅量、聚才的良方,广开进贤之路,把党内和党外、国内和国外等各方面优秀人才吸引过来、凝聚起来,努力形成人人渴望成才、人人努力成才、人人皆可成才、人人尽展其才的良好局面。

出处:[晋]陈寿《三国志》

释义:功绩是凭借才能而成就的,事业是由于才能而扩展来的。

6.己不正,焉能正人。讲话原文:

实践证明,只要真管真严、敢管敢严,党风建设就没有什么解决不了的问题。作风建设永远在路上。“己不正,焉能正人。”我们要从中央政治局常委会、中央政治局、中央委员会抓起,从高级干部抓起,持之以恒加强作风建设,坚持和发扬党的优良传统和作风,坚持抓常、抓细、抓长,使党的作风全面好起来,确保党始终同人民同呼吸、共命运、心连心。

出处:《论语》 原句:苟正其身矣,于从政乎何有?不能正其身,如正人何?

释义:不能够端正自身的行为,又怎么去使别人端正呢?

7.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讲话原文:

“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全党同志一定要不忘初心、继续前进,永远保持谦虚、谨慎、不骄、不躁的作风,永远保持艰苦奋斗的作风,勇于变革、勇于创新,永不僵化、永不停滞,继续在这场历史性考试中经受考验,努力向历史、向人民交出新的更加优异的答卷!

出处:[先秦]屈原《离骚》

释义:在追寻真理方面,前方的道路还很漫长,但我将百折不挠,不遗余力地去追求和探索。

下载0507王兆铮:学习习近平系列讲话中的哲学思想(定稿)word格式文档
下载0507王兆铮:学习习近平系列讲话中的哲学思想(定稿).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王兆杨自荐书

    尊敬的领导: 您好! 我是山东聊城大学交通运输专业2013级应届生王兆杨(学号200205254 班级09级4班 )。毕业将至,又一个新开始即将来到,等待着我继续努力奋斗、迎接挑战。时光飞梭,将......

    9.13学习习近平总书记讲话中提出的“四个意识”

    时间:9.13 内容:学习习近平总书记讲话中提出的“四个意识” 2016年1月29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召开会议,首次公开提出“增强政治意识、大局意识、核心意识、看齐意识”。“四个意识......

    习近平讲话中的17个小故事

    习近平演讲中提到的17个小故事: 国之交在于民相亲 【学习路上按】“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这是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宣传思想工作会议上的讲话。从公开演讲、署名文章......

    盘点习近平总书记讲话中的引经据典

    盘点习近平总书记讲话中的引经据典 2013-08-1 08:25:28 来源: 陕西中公教育 点击:341 为了帮助广大考生更好的备考2013陕西公务员面试,陕西人事考试网在备考期间每日会发布......

    习近平讲话中引用过名言警句

    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3日在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大会上讲话时,使用了“靡不有初,鲜克有终”这一古典名句,引发热议。 靡......

    学习毛泽东的哲学思想

    41毛泽东思想是我们进步的阶梯——读《毛选》第二卷《中国共产党在民主战争中的地位》有感背景:这份报告是毛泽东在中共第六届中国委员会扩大的第六次全体会议上的政治报告《......

    竞选稿王兆杨

    竞选稿 尊敬的魏书记、各位老师,亲爱的同学们: 大家好! 非常感谢学院能给我这次参选的机会。 我叫王兆杨,现任社团联合会副秘书长,09级4班班长我要竞选职务是学生会主席! 首先谈谈......

    习近平总书记五四讲话中的精彩诗章

    习近平总书记五四讲话中的精彩诗章中国青年网北京5月8日电(记者 李晗)5月4日,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在同各界优秀青年代表座谈会上的发表重要讲话。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