担当定力规矩——学习习近平系列讲话中的新概念、新韬略

时间:2019-05-15 00:22:52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担当定力规矩——学习习近平系列讲话中的新概念、新韬略》,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担当定力规矩——学习习近平系列讲话中的新概念、新韬略》。

第一篇:担当定力规矩——学习习近平系列讲话中的新概念、新韬略

担当·定力·规矩

——学习习近平系列讲话中的新概念、新韬略

孙业礼

[摘要]十八大以来,习近平同志的系列讲话中有许多新概念,对党风政风,对整个社会风气都产生了很大影响。比如,他多次使用“担当”概念,把“为人民服务,担当起该担当的责任”作为自己的执政理念,具有厚重的责任感和使命感;他要求广大干部有担当精神,强调“坚持原则、敢于担当是党的干部必须具备的基本素质”,并提出领导干部敢于担当的具体标准。又比如,他多次提到“定力”,即政治定力和战略定力。政治定力就是坚定的理想信念,他要求广大党员干部有理论自信、道路自信、制度自信,坚定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决心和信心;战略定力是指领导者要有长远的战略眼光,要稳得住,他强调外交工作以及推动改革的进程中,都需要领导者具备战略定力。再比如,他还常常使用“规矩”概念,在强调党章这个总规矩的同时,还定立新的规矩,如改进工作作风、密切联系群众的八项规定;他要求各级党组织和全体党员强化规矩意识,严明政治纪律,使党的纪律得到切实执行。习近平同志对一些重要概念的使用,充分反映了他的做事原则和执政风格。

[关键词]习近平;讲话;新概念;担当;定力;规矩 [中图分类号]D2-0[文献标识码]A

十八大以来,在学习习近平同志讲话的时候,大家都有一个体会,就是新话多,语言有自己的特色。这些讲话中有许多新概念,非常有冲击力、穿透力,对党风政风,对整个社会风气都产生了很大的影响。有些词汇或概念,已经成为这一时期党的文献的标志性语言,有些甚至成为了一种新的价值尺度,成为了引领时代风尚的新的规范。在这篇文章里,笔者结合习近平同志讲话中经常用到的“担当”、“定力”、“规矩”三个概念,谈谈自己的学习体会。

一、“担当”

十八大以来,在不到两年的时间内,习近平同志的一系列讲话中,多次使用“担当”这一概念。粗略统计大概有近40次。如他上任后不久,在2012年12月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上就这么说过:“切实转变工作作风,做到讲实话、干实事,敢作为、勇担当,言必信、行必果。”2013年1月22日,在十八届中央纪委二次全会的讲话中,他又强调:“该承担的责任必须承担”,“要有担当意识,遇事不推诿、不退避、不说谎,向组织说真话道实情,勇于承担责任。”2013年5月4日,在同各界优秀青年代表座谈时他指出:“历史和现实都告诉我们,青年一代有理想、有担当,国家就有前途,民族就有希望,实现我们的发展目标就有源源不断的强大力量。”2013年6月18日,在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工作会议上他又一次强调,要“在大是大非面前敢于担当、敢于坚持原则”。

今年2月7日,习近平同志在索契接受俄罗斯电视台主持人布里廖夫的专访,谈到执政理念时,明确说:我的执政理念,概括起来说就是“为人民服务,担当起该担当的责任”。他用14个字概括了他的执政理念,14个字里面有两个“担当”。对外国记者这样突出地强调“担当”两个字,可见他对这个概念的重视和喜爱。这个概念很能反映他的品格、作风,也给外国人留下了深刻印象。

那么,什么是担当呢?其实,往大了说,就是一种责任感或者使命意识;往小了说,就是要不怕困难、能担事。

有一个时期,社会上流传一个“击鼓传花”的段子,说得很形象。有些地方干部,醉生梦死,今朝有酒今朝醉,遇到问题绕着走,遇到困难往后拖;有的追求短期效用、短期政绩,大有“在我死后哪怕洪水滔天”的味道。这样下去,有些问题不抓紧解决,留给后人,问题越积越多,越积越严重,后果不堪设想。群众对此很担心。

一代人有一代人的责任和使命。习近平同志担任总书记后,明确提出中国梦,突出强调“两个一百年”的奋斗目标,大力推进改革,就是要明确我们这一代人的责任、使命,希望我们这一代人担当起我们应该担当的责任。

习近平同志总是把理想与担当紧紧连在一起,强调“有理想、有担当,国家就有前途,民族就有希望”。他本人的责任意识就特别强。在十八届中央政治局常委同中外记者见面时,他郑重宣示:全党同志的重托,全国各族人民的期望,是对我们做好工作的巨大鼓舞,也是我们肩上的重大责任。这个重大责任,就是对民族的责任,对人民的责任,对党的责任。责任重于泰山,事业任重道远。我们一定夙夜在公,勤勉工作,努力向历史、向人民交出一份合格的答卷。在十二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闭幕会上,刚刚当选国家主席的习近平同志又郑重宣示:担任国家主席这一崇高职务,使命光荣,责任重大。我将忠实履行宪法赋予的职责,忠于祖国,忠于人民,恪尽职守,夙夜在公,为民服务,为国尽力,自觉接受人民监督,决不辜负各位代表和全国各族人民的信任和重托。

这种责任感、使命感,很顺人心,很得民望,一下子就坚定了大家的信心。最近,他在国际场合谈到执政理念时,又强调要“担当起该担当的责任”,让全世界看到了他有责任感、有担当的执政风格。习近平同志不仅要求自己,也要求广大干部要有担当精神。

早在2010年,作为当时的中央党校校长,习近平同志就说过:“看一个领导干部,很重要的是看有没有责任感,有没有担当精神。”在去年的全国组织工作会议上,他特别强调了理想信念和敢于担当这两条,认为这是当前干部队伍中比较突出的问题。他说:“坚持原则、敢于担当是党的干部必须具备的基本素质。”他引用古语说:“‘为官避事平生耻。’担当大小,体现着干部的胸怀、勇气、格调,有多大担当才能干多大事业。”在这次会议上,他还概括了好干部的标准:“好干部要做到信念坚定、为民服务、勤政务实、敢于担当、清正廉洁。”五条标准,其中一条就是敢于担当。这样的概括在我们党的文献中,是很少见的。那么怎样才是敢于担当呢?习近平同志是这样说的:“敢于担当,党的干部必须坚持原则、认真负责,面对大是大非敢于亮剑,面对矛盾敢于迎难而上,面对危机敢于挺身而出,面对失误敢于承担责任,面对歪风邪气敢于坚决斗争。”我理解,这五个面对,就是敢于担当的具体标准。

习近平同志为什么这么说呢?这是有所指的,有很强的针对性。他长期在基层工作,对基层的一些情况是非常了解的。现在,一些干部中好人主义盛行,不敢批评、不愿批评,不敢负责、不愿负责的现象相当普遍。有的怕得罪人,怕丢选票,搞无原则的一团和气,信奉多栽花、少栽刺的庸俗哲学,各人自扫门前雪、不管他人瓦上霜,事不关己高高挂起,满足于做得过且过的太平官;有的身居其位不谋其政,遇到矛盾绕道走,遇到群众诉求躲着行,推诿扯皮、敷衍塞责,致使小事拖大、大事拖成大祸;有的为人圆滑世故,处事精明透顶,工作拈轻怕重,岗位挑肥拣瘦,遇事明哲保身,有功劳抢得快,出了问题上推下卸。更可怕的是,这样的人有些还混得左右逢源甚至如鱼得水,付出的比别人少,得到的比别人多。这种不求有功、但求无过的“圆滑官”、“老好人”、“推拉门”、“墙头草”多了,党和人民事业还怎么向前发展?这些问题危害极大,必须下大气力解决。

因此,习近平同志多次强调:担当就是责任,好干部必须有责任重于泰山的意识,坚持党的原则第一、党的事业第一、人民利益第一,敢于旗帜鲜明,敢于较真碰硬,对工作任劳任怨、尽心竭力、善始善终、善作善成。“疾风识劲草,烈火见真金。”为了党和人民事业,我们的干部要敢想、敢做、敢当,做我们时代的劲草、真金。

当然,敢于担当,就有可能给自己找麻烦,就有可能得罪人,到了提拔的时候,得票就可能少。这种现象很普遍,做事越多的人,越是敢做敢当的人,越可能出差错,越可能得罪人,有时得票还不高。而不干事的人,不得罪人,得票可能很高。针对这一现象,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多次强调,不以票取人。习近平同志也多次说:“用人得当,就要坚持全面、历史、辩证看干部,注重一贯表现和全部工作。对那些勇担当、有本事、坚持原则、不怕得罪人、个性鲜明的干部,往往会出现认识不尽一致的情况,组织上一定要为他们说公道话。”他还说:“不能求全责备,一有失误就加以责难,这样会挫伤干部敢于担当、勤奋工作的积极性。决不能出现干多干少一个样、干好干坏一个样、干与不干一个样甚至不干比干更得利的导向。”

关于这一点,习近平同志的思考很具体。现在有的领导干部不大敢见记者,不大敢说话,怕说错。针对这一问题,他专门说过这样一段话:“不要怕采访,不要怕偶尔说错话。有的部门和同志担心说错话,遇到问题不能马上发声,也不愿主动发声。坦率地说,谁都不是神仙。主动做工作,说错一两句话,是可以原谅的。如果遇到重大问题静默失语,不主动做工作,不敢担当,造成更严重的舆论误导,那才是不可原谅的。”

经过习近平同志的倡导,担当这个词现在用得很多了。各种报纸、网络都在用。很多领导同志的讲话也在用这个词,强调这种精神。最近《党政领导干部选拔任用工作条例》重新修订印发。这个修订也体现了习近平同志的这一要求,在总则中专门加上了“敢于担当”的要求。应该说,现在担当已经成为了一种品德,一种精神,一种风尚,一种价值尺度。

担当的品德和精神流行开来,受到欢迎,作为一种价值尺度得到认可,不是偶然的。这一方面是现实需求,一方面也是一种文化传承。在我们民族的传统文化中,对担当精神也是很看重的。明朝学者陈继儒就说过,看一个人,主要就是从四个方面看:“大事难事看担当,逆境顺境看襟度,临喜临怒看涵养,群行群止看识见。”四个标准中,第一个就是看担当。这是知识分子的概括。民间也是一样。比如在山东,老百姓很崇拜一个神,就是石敢当。很多人家门前都立上这么一块石头,上面刻着“石敢当”三个字。谁也没听说这位神仙有多大的法力,像孙悟空或者关公似的,但大家都喜欢他,为什么?他敢当,有什么事来了,有什么牛鬼蛇神来了,他先给你当着。老百姓要的就是这个。

重责任、重担当也是我们党的优良传统。毛泽东同志就说过:“我们是为着解决困难去工作、去斗争的。越是困难的地方越是要去,这才是好同志。”说的就是要敢于碰硬,要有责任感,有担当。邓小平同志有一句话说得很有味道。他在跟第三代领导集体交班时说:“你们是要在第一线顶着干工作的。”“顶着”这个词很形象,就是要你能顶起来,能把事担起来。在一线干就是这样。有些事,理论上说说是一回事,但要真干起来、干成事,中间有很多具体问题要处理,很复杂。有困难、有麻烦怎么办?顶着。有时就是要硬着头皮顶着。说白了,就是要有担当精神。江泽民同志担任总书记不久发表了他在上海时写的一篇文章,强调的就是“责任重于泰山”。胡锦涛同志也多次强调“肩负起历史责任”、“担当起历史责任”。

其实,不只是领导者强调担当,日常生活中我们也都有这样的体会,喜欢有担当的人。评价一个人时,如果说这个人能担事,大家都觉得他靠谱,就有一种信任感。相反如果说这个人肩膀溜滑,不担事,这个人就不受人尊重和信任。所以,我们要想成就点事业,就要能担事,有担当精神。习近平同志提倡的担当精神,对我们做人做事都很有启发,值得我们好好品味、学习和实践。

二、“定力”

“定力”这个词,相比“担当”而言,在以前党的文献中出现得更少,几乎没有领导人使用过。《现代汉语词典》,甚至《辞海》也没有收这个词。“定力”本来是佛教用语,佛教讲戒、定、慧。定力,是修养要达到的一种境界,就是要做到坐怀不乱,处变不惊,临危不惧。

习近平同志把这个词拿过来加以改造,赋予它特别的含义。现在这个词也已经成为一个重要概念,成为一种意志、品质、境界的象征。在讲内政、外交,在讲党建等等方面,习近平同志都使用过这个概念。这个词也很能反映他的执政风格。

习近平同志所说的定力,主要有两种含义,一个叫做政治定力,一个叫做战略定力。

先来看政治定力。习近平同志所说的政治定力,在某种意义上,也可以说就是坚定的理想信念。他在十八届一中全会上对高级干部提要求时说:我们必须始终保持对马克思主义的坚定信仰、对共产主义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坚定信念,按照马克思主义政治家的标准严格要求自己,始终把人民放在心中最高位置,把为党和人民事业贡献力量作为自己的最高追求,为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不懈奋斗,以此来开阔胸襟和眼界,以此来增强政治定力和政治敏锐性,以此来提高抵御各种风险和经受住各种考验的能力。去年,在同团中央新一届领导班子集体谈话时,他又说了这么一段话:理想和信念是相辅相成的统一体。理想是人们追求的目标,信念是人们向着这个目标前进的意志和定力。后来,他在谈到怎样检验一个人理想信念是不是坚定时说:那就主要看干部是否能在重大政治考验面前有政治定力,是否能树立牢固的宗旨意识,是否能对工作极端负责,是否能做到吃苦在前、享受在后,是否能在急难险重任务面前勇挑重担,是否能经得起权力、金钱、美色的诱惑。从习近平同志的这几段讲话看,政治定力,就是坚定的理想信念。从定力的角度强调理想信念,不只是简单地为了说新话,而是有针对性的。中国共产党建党都90多年了,执政也已经60多年了,一个共产党人应该有的理想信念还不清楚吗?我们的远大理想就是共产主义,现阶段就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在关键是有人怀疑,不坚定,所以就要强调定力,强调坚守。

怎样才能有政治定力呢?关键是要自信。十八大以来,习近平同志反复强调理论自信、道路自信、制度自信,就是这个意思。现在有些人,甚至一些干部,缺乏自信,老觉得我们的理论不行,道路不行,制度不行,不如外国。应该说,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不是尽善尽美的,但哪种社会制度没有缺陷呢?资本主义的缺陷更大。经过这30多年的快速发展,我们变化已经很大。哪种制度能让我们这样一个大国这么快发展起来?只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如果我们再坚持这样走30多年,那就不得了。就像习近平同志说的,我们离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目标从来没有如此之近。如果这个时候,我们没有政治定力,折腾,变了,搞乱了,那就太可惜了。我们这一代人真可能成为民族的罪人。所以,习近平同志强调政治定力,是用心良苦,就是要我们坚定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决心和信心。在最近的中央党校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学习贯彻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全面深化改革专题研讨班开班式上的讲话中,习近平同志又提到了“定力”这两个字。他说:我们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方向,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我国国家治理体系需要改进和完善,但怎么改、怎么完善,我们要有主张、有定力。没有坚定的制度自信就不可能有全面深化改革的勇气。这样的表述,明确针对当前一些借讨论全面深化改革之名而行走旧路邪路之实的言论,也突出强调了在我们改革攻坚克难的时期,坚持政治定力的极端重要性。

再来看战略定力。战略定力,说的是领导者需要具备的一种能力和素养,一种工作、思维方法。简单地说,就是稳重,大气,有长远战略眼光,沉得住气。

习近平同志第一次使用战略定力这个词,是在2012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上。他说:从历史上看,新兴大国出现必然带来国际格局调整,必然遭到守成大国遏制。这也是我国在今后较长时期内将面临的重大挑战。我们要充分认识这种战略变化的客观必然性,把握好大国关系演变的特点,保持战略清醒和战略定力。我们必须牢记一个历史铁律,决定世界政治经济格局的,归根到底是大国力量对比,最终靠的还是实力。我们要集中精力办好自己的事,不断全面提高综合国力。只有这样,我们才能从根本上保障国家主权、安全、发展利益,才能在激烈的国际竞争中赢得主动、赢得优势、赢得未来。他还说:在相当长时期内,初级阶段的社会主义还必须同生产力更发达的资本主义长期合作和斗争,还必须认真学习和借鉴资本主义创造的有益文明成果,甚至必须面对被人们用西方发达国家的长处来比较我国社会主义发展中的不足并加以指责的现实。我们必须有很强大的战略定力,坚决抵制抛弃社会主义的各种错误主张,自觉纠正超越阶段的错误观念。最重要的,还是要集中精力办好自己的事情,不断壮大我们的综合国力,不断改善我们人民的生活,不断建设对资本主义具有优越性的社会主义,不断为我们赢得主动、赢得优势、赢得未来打下更加坚实的基础。

这几段话的涵义很清楚:战略定力,就是要有长远的战略眼光,要稳得住。咬定青山不放松,不能为一时的利益,一时的情绪,或者一时的注意力改变初衷,改变目标和方向。我们的目标是什么?是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是“两个一百年”目标,也就是实现中国梦。怎样才能实现?就是要发展自己,不断提高我国综合国力,不断让广大人民群众享受到和平发展带来的利益。在这个问题上我们必须清醒坚定,不能动摇。

现在,国际国内形势复杂多变,很容易受到干扰。所以,习近平同志反复强调要谋大势。就是说要看清大势,分清主流、支流,抓住要害,抓住主要矛盾。他在每年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和其他一些会议上,都要讲一大段国际国内形势,看起来与主题无关,实际是要谋大势。要通过看清大势,增强我们的战略定力。

在我们的发展过程中,经常会遇到一些挑衅,不会那么顺利,人家不会让你顺利崛起,一定会想尽一切办法阻挠。这就特别需要有定力,既要坚决斗争,又不能让挑衅事件失控,影响了我们的发展大局。要抓住机会,有理有利有节地斗,不能软,但也不能真动气,而是要斗智。愤怒没有用,愤怒出诗人,不出政治家。只要有定力,“青山遮不住,毕竟东流去”,谁也阻挡不了我们复兴的步伐。

关于改革,习近平同志也特别强调要有定力。现在,我国改革面临十分复杂的国际国内环境,各种思想观念和利益诉求相互激荡。要从纷繁复杂的事物表象中把准改革脉搏,在众说纷纭中开好改革药方,没有很强的战略定力是不行的。因此,习近平同志有这样一段名言:“稳”也好,“改”也好,是辩证统一、互为条件的。一静一动,静要有定力,动要有秩序,关键是把握好这两者之间的度。

习近平同志讲定力,也把它看作是一种工作方法,一种对干部工作方式和能力的要求,就是不要急于求成,不要朝令夕改。

1990年3月,习近平同志在他写的一篇小文《从政杂谈》中就说过,青年干部有四忌:急于求成、自以为是、朝令夕改、眼高手低。他说:“我想,‘谋于前才可不惑于后’。作出决策之前,先听他个八面来风,兼听各种意见,深入了解所面临问题的本质,找出其规律,谋而后断;一旦作出决议,在解决问题过程没有结束之前,不作主体更改。‘临大事而不乱’,‘临厉害之际不失故常’,青年干部要不为一时议论所动,不为一时扬抑所惑,不追赶时尚,不迎合潮流。”担任党和国家领导人之后,他更强调而且发展了这一思想。他多次说:我们是一个大国,决不能在根本性问题上出现颠覆性错误,出现后就无法挽回、无法弥补。方法上,治大国若烹小鲜,大国政贵有恒,不能朝令夕改,不要折腾。今天喊这个口号,明天换那个口号,这不行。这不叫新思路,而叫不稳当。

习近平同志对领导工作中这种定力的要求和倡导,值得我们好好地学习。

三、“规矩”

“规矩”,也是十八大以来习近平同志讲话中使用频率比较高的一个词,说明他非常重视抓规矩和树立规矩意识的问题。“规矩”这个词,不生僻,很常用。一个普通词汇,代表一种普遍的要求,把它拎出来,赋予它新的内涵,可能比用一些新的词汇更容易引起共鸣,更容易在全党全社会形成共识。习近平同志对这个概念的使用也很能反映他的做事原则和为政风格。

2012年11月15日,他在十八届一中全会上当选为中共中央总书记,几天后就在《人民日报》发表《认真学习党章,严格遵守党章》一文,提出了规矩的问题。他说:没有规矩,不成方圆。党章就是党的根本大法,是全党必须遵循的总规矩。

在强调党章这个总规矩的同时,他开始考虑定立新的规矩。这一年的12月4日,中央政治局开会审议关于改进工作作风、密切联系群众的八项规定,他在这个会上讲话指出:新一届中央领导集体要定规矩。那么,定规矩要干什么,做些什么事呢?他说:“定规矩,就要落实一些已经有明确规范的事情,就要约束一些不合规范的事情,就要规范一些没有规范的事情。”而且他强调,制定这方面的规矩,指导思想就是从严要求,体现党要管党、从严治党。他说:规矩是起约束作用的,所以要紧一点。紧一点自然就不舒服了,舒适度就有问题了。就是要不舒服一点、不自在一点。我们不舒服一点、不自在一点,老百姓的舒适度就好一点、满意度就高一点,对我们的感觉就好一点。这也是新形象新气象。所以,从某种意义上也可以说,习近平同志上任以来,树立新形象,开创新气象,就是从立规矩、抓规矩开始的。

转过年来,2013年1月22日,在十八届中央纪委二次全会上,他强调的还是规矩,说:党章是我们党的总章程、总规矩。严明政治纪律就要从遵守和维护党章入手。政治纪律是各级党组织和全体党员在政治方向、政治立场、政治言论、政治行为方面必须遵守的规矩,是维护党的团结统一的根本保证。在这次会议上,习近平同志还从规矩和纪律问题入手,总结了前苏联解体的教训。他说:人们曾经提出一个问题,苏共早年在有20万党员时能够夺取政权,在有200万党员时能够打败法西斯侵略者,而在有近2000万党员时却丢失了政权、丢失了自己,这是为什么?我看,很重要的一个原因是政治纪律被动摇了,谁都可以为所欲为、言所欲言。那还叫什么政党呢?那是乌合之众。

他在总结我们党的历史经验时,也特别强调规矩的重要性。大家都知道,西柏坡是革命圣地,党中央和毛泽东同志在这里指挥了三大战役,毛泽东同志在这里提出了“两个务必”的重要思想。很少有人把这个地方与规矩联系起来,习近平同志却指出,这里是立规矩的地方。去年,他来到西柏坡,在当年中央政治局开会的屋子里与大家座谈时说:“就拿我们现在开会的这间屋子来说,意义就非同寻常。这里是立规矩的地方。党的规矩的建立和执行,有力推动了党的作风建设和纪律建设。” 的确是这样:1948年9月,中央政治局在这间屋子里召开扩大会议,中心议题是“军队向前进,生产长一寸,加强纪律性,革命无不胜”,强调要建立请示报告制度,党的下级组织的代表大会、委员会及代表会议的重要决议,必须呈报党的上级组织批准以后方准执行;各级党的领导机关,必须将不同意见的争论,及时地、真实地向上级报告,其中重要的争论必须报告中央。会议还强调要继续克服某种程度上存在着的成分不纯、思想不纯、作风不纯的不良现象。正是这项制度的建立和执行,有力推进了党的作风和纪律建设,为全党统一意志、统一行动提供了有力保证。

这样的总结,视角非常独特,有新意,也符合历史事实。我们这个党,一建党就强调纪律,强调我们是一个革命党,不是一个松散的学术团体。我们党的纪律,是我们由小到大,由弱到强的一个重要保证。我们为什么有力量,就是我们有规矩,有铁的纪律。

这些年,我们出台了不少制度规定,但在党风党纪问题上还存在很多问题。为什么呢?一个重要原因是讲“认真”不够。就是不守规矩,没有规矩意识。因此,习近平同志说:世界上怕就怕“认真”二字,共产党就最讲“认真”。要把“认真”作为干部管理工作的一条重要原则,强化干部讲规矩意识。有些干部连一些基本规矩都不讲,毫无制度意识、毫无敬畏之心,缺乏为官做人的起码底线,口无遮拦,随心所欲,什么话都敢说,什么事都敢干。要加强教育引导,认真查处违规违纪行为,使干部懂规矩、守规矩。

在强调规矩意识的时候,习近平同志引用了一个重要概念:“破窗效应”。他说:如果党的政治纪律成了摆设,就会形成“破窗效应”,使党的章程、原则、制度、部署丧失严肃性和权威性,党就会沦为各取所需、自行其是的“私人俱乐部”。党的各级组织要自觉担负起执行和维护政治纪律的责任,加强对党员遵守政治纪律的教育。对大是大非问题要有坚定立场,对背离党性的言行要有鲜明态度,不能听之任之、置身事外。

“破窗效应”,是一个犯罪心理学的定律。就是说,一个房子如果窗户破了,没有人去修补,隔不久,其他窗户也会莫名其妙地被人打破;一面墙,如果出现一些涂鸦没有人管,很快就会涂满一些不堪入目的东西;一个很干净的地方,人们不好意思丢垃圾,如果一旦有人丢了垃圾没人管,马上就会有人不断往这里丢。研究者作过很多实验,屡试不爽。

习近平同志引用这一定律就是要说明:没有规矩不行,有了规矩还要严格执行。就像他说的:党的规矩,党组织和党员干部必须遵照执行,不能搞特殊、有例外。各级党组织要敢抓敢管,使纪律真正成为带电的高压线。

在这次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中,强化规矩意识、严格党的纪律也是一个重要内容。去年7月,习近平同志在河北调研指导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时说:这些年,一些单位包括有的领导机关,讲面子不讲规矩,讲关系不讲原则,在这次活动中,要好好纠一纠这种现象。很多问题,不是没有政策规定,而是有政策规定却不执行。有些政策规定是约束性的,有些明确是刚性要求,却成了“稻草人”,成了摆设。很多方面都有政策规定,现在也还适用,就是因为讲面子、讲人情,最后都被突破了。这次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中,重申了许多规矩,新立了一些规矩,对于全党增强规矩意识,加强对党员干部的纪律约束,正在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从党员领导干部到整个社会,我们都需要增强规矩意识。这是我们党在现在复杂条件下保持战斗力的一个重要条件,也是我们这个民族走向现代化的进程中必须好好上的一课。

以上所举的几个习近平同志系列讲话中的新概念,既是他的个人语言风格,同时也展示了一种耳目一新、令全国人民振奋的执政新形象、新气象、新韬略,呈现出思想创新、理论创新、实践创新的好势头。这样的例子还有许多,值得我们去好好梳理、体会和认真学习。

﹝作者孙业礼,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副主任、编审,北京100017﹞

(来源:《党的文献》2014年第2期)

第二篇:9.13学习习近平总书记讲话中提出的“四个意识”

时间:9.13 内容:学习总书记讲话中提出的“四个意识”

2016年1月29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召开会议,首次公开提出“增强政治意识、大局意识、核心意识、看齐意识”。“四个意识”的提出,标志着中国政治、中国治理进入一个新阶段,党中央以及总书记,将以更大的权威与担当,带给中国民众更多获得感。意识含义

政治意识

政治意识,主要是指政治思想、政治观点,以及对于政治现象的态度和评价。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决胜全面小康、进而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迫切需要党员干部保持清醒的政治头脑,保持敏锐的政治观察力和鉴别力,坚定正确的政治立场,始终坚守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的信念、对党和人民的绝对忠诚。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团结的旗帜、奋进的旗帜、胜利的旗帜。我们要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必须始终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坚定不移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习近平

大局意识

大局意识,主要指自觉站在党和国家大局上想问题、看问题,坚决贯彻落实中央决策部署,确保中央政令畅通。

全党同志要强化党的意识,牢记自己的第一身份是共产党员,第一职责是为党工作,做到忠诚于组织,任何时候都与党同心同德。

——习近平核心意识

核心意识,就是要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坚决听从党中央的决策部署,坚决维护总书记的威信。

党政军民学,东西南北中,党是领导一切的,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是我们战胜各种风险挑战、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根本保证。

——习近平

看齐意识

看齐意识,就是要经常主动全面地向党中央看齐、向总书记看齐,向党的理论和路线方针政策看齐,向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看齐,向党中央改革发展稳定、内政外交国防、治党治国治军各项决策部署看齐,确保党和国家的事业沿着正确方向前进。

党的干部都是人民公仆,自当在其位谋其政。做人一世,为官一任,要有担当精神。是否具有担当精神,是否能够忠诚履责、尽心尽责、勇于担责,是检验每一个党员干部身上是否真正体现了共产党人先进性和纯洁性的重要方面。

——习近平

意义解读

2016年1月29日召开的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首次公开提出“增强政治意识、大局意识、核心意识、看齐意识”。熟悉中国政治的人知道,这“四个意识”中的前两个,即政治意识、大局意识,经常出现在中国政治话语系统之中。而“核心意识、看齐意识”是在近两个月才成为政治热词。那么,中共首提“四个意识”,尤其是“核心意识、看齐意识”,有何深意?

为何强调“核心意识”?当今中国治理和中共执政的复杂性和艰巨性,世所罕见。世界格局正在深刻调整,国内格局正在深刻变革,中国面临两个棘手的世界难题,即“中等收入陷阱”和“修昔底德陷阱”,需要有智慧、有担当的领导核心,这事关13亿多中国人民的福祉和利益。三年来,总书记带领下的新一代领导集体,治理中国的绩效非常亮眼。其中重要原因,乃习近平主动担当,重塑中国政治格局,全面负责党的各项任务,亲任多个领导小组组长,协调权力支配和资源配置。未来几年的中国治理和变革,难度之大,责任之大,可以想象,比以往任何时候都需要一个坚强的领导核心。“任何一个领导集体都要有一个核心,没有核心的领导是靠不住的。”

一是“集中统一”是中共执政发展的根本所在,党内分裂、不团结是政治隐患、危机之源。邓小平曾说,“只要有一个好的政治局,特别是有一个好的常委会,只要它是团结的,努力工作的,能够成为榜样的,就是在艰苦创业反对腐败方面成为榜样的,什么乱子出来都挡得住。”这是在总结国内外共产党政权兴衰史的基础上,得出的深刻经验教训。苏共偌大一个政党之所以亡了,至关重要的因素就是党内政治力量分裂、意识形态分歧等。中共革命史以及建政后的建设、改革史表明,历次困境的根源之一即是中共内部出现不看齐的力量,甚至是搞分裂党的政治勾当。党中央严肃查处***、令计划违纪违法案件,消除了党内重大政治隐患,原因之一即是他们破坏党内统一团结。

二是治理中国、变革中国需要有中央权威,需要有打破体制内既得利益集团的权威。中国这么一个大国、中共这么一个大党,没有强有力的中央权威,是不行的、不可想象的。无论是地方还是部门,必须把分管的工作同党中央重大决策部署衔接、统一起来,必须经常、主动、全面地向党中央看齐,向党的理论和路线方针政策看齐,向总书记治国理政新理念新思路新战略看齐,决不可自搞一套、阴奉阳违、“标新立异”、搞“独立王国”,影响党中央决策部署的贯彻落实。

中央要有权威。改革要成功,就必须有领导有秩序地进行。没有这一条,就是乱哄哄,各行其是,怎么行呢?当前,中国改革进入攻坚期和深水区,无论是“啃硬骨头”还是“涉险滩”,都需要有中央权威,需要有打破体制内多年形成的既得利益集团的改革权威。尤其是“触动团体或个人奶酪”时,最需要中央权威。

简言之,“四个意识”的提出,标志着中国政治、中国治理进入一个新阶段,将深远影响未来几年的中国政治格局和改革绩效。党中央以及总书记,将以更大的权威与担当,带给中国民众更多获得感。

3重要性

“四个意识”是凝聚发展动力的重要思想保证 中共中央政治局近期召开会议提出,只有增强政治意识、大局意识、核心意识、看齐意识,自觉在思想上政治上行动上同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才能使我们党更加团结统一、坚强有力,始终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坚强领导核心。正确理解和强化“四个意识”,是增强党的团结统一的重点所在,也是凝聚发展动力的重要思想保证。

政治意识是增强团结统一、凝聚发展动力的重要基础和全面统领。政治意识首先要求我们必须维护全党的团结统一。在现实工作和生活中,政治意识要求我们必须严格执行党的路线、方针和政策,严格遵守党的政治纪律,在政治上时刻与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任何情况下都绝对忠诚于党、绝对忠诚于人民,坚决贯彻落实党的理论和路线方针政策。只有强化了政治意识,才能真正为实现团结统一和高度一致提供思想基础。

大局意识是增强团结统一、凝聚发展动力的重要要求。大局是指工作和事业发展的基本态势和总体要求,大局意识就是要我们在实践中始终把大局的需要作为思考和解决问题的出发点,所有的言行都要符合大局的发展需要,形成“一盘棋”的整体思想。做到这一点需要解决两个问题:一是正确地把握大局的要求。大局是一个抽象概念,认清大局需要我们经过认真思考和正确概括的过程,把握大局的要求需要我们认真梳理和正确判断。同时,大局也是个相对的概念,它要求我们要学会在比较中正确地识别和把握大局。二是正确处理全局与局部的辩证关系。一方面要心怀全局,以全局为重,同时要兼顾各个局部;另一方面要使各个局部服从全局,要从全局的角度去对待和处理局部问题。在各项事业的发展中,大局意识要求每个人要自觉从整体利益的需求来思考和处理问题,这样才能在统一思想的基础上凝聚更大能量,实现整体的团结统一,以便真正提高整体发展的内在动力。

核心意识是增强团结统一、凝聚发展动力的重要条件。无论是在生活或工作中,核心意识对我们都有重要的指导作用。有了核心意识才能抓住工作中的重点,才能明确具体的发展目标和方向。强化核心意识,就是要坚决维护中国共产党这个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其一,要坚决维护党的领导核心地位。每个党员干部要继续做出不懈努力,必须时刻把这一点作为自己的首要任务。其二,要努力发挥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其三,要时刻抓住推动工作发展中的核心问题。每个党员的作用是要通过具体工作体现出来的,抓住工作中的核心问题才能有效地促进各项工作的不断发展,为广大人民群众带来实惠,赢得人民群众的真心拥护和爱戴,在人民群众的思想上产生强大的向心力,形成促进各项工作发展的内在动力,这样才能促使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更加繁荣和发展。

看齐意识是增强团结统一、凝聚发展动力的具体保障。一个队伍要整齐,就必须要有明确并为大家公认的标准,人人都能按照这个统一的标准去做,相互看齐。这就需要每个人的心里都有一种看齐意识。培养看齐意识要着眼于以下几点:一是要明确看齐的标准。要与党中央保持高度的一致,具体包括党的路线、方针和政策,党的各项纪律、基本要求和具体规定,党的章程,各种行政法规等,所有这些内容都是衡量每个党员言行的明确标准,每个党员的言行必须符合这些具体内容的规定。二是要从严要求自己。在党纪、党规面前,每个党员要从思想上给予高度重视,时时检查自己的言行是否符合党纪、党规的要求,特别是在衡量自己言行的具体尺度上要从严掌握,绝不能对自己有半点宽容。从严要求自己正是在增强党的团结统一中每个党员应尽的责任。三是要加强理论学习。理论学习能够提高人的认识能力和辨别是非能力,这对于准确地把握正确的看齐标准十分重要。因为是非问题概括起来会较为清晰,但其在实践中的具体表现往往并不简单、直接,只有不断提高理论水平才能透过现象看到本质。同时,理论学习还能在提高人的理论修养基础上使其更加明理,更容易理解整体与局部的辩证关系,从而在强化看齐意识的基础上不断提高与整体相互协调的自觉性,这是增强党的团结统一、使思想中的能量转化为实际发展动力的重要保障。

“四个意识”是一个有机的整体。强化政治意识,要求我们坚定理想信念,坚定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始终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在思想上、政治上、行动上同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强化大局意识,要求我们正确处理全局与局部的关系,时刻不要忘记整体利益;强化核心意识,要求我们在工作中要抓住重点问题,时刻不要忘记党和人民的需求;强化看齐意识,要求我们在实践中要与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任何时候都不能偏离正确方向。[1]

“四个意识”为党员干部修身做人、谋事创业提供了重要遵循

2016年1月29日,总书记主持召开中央政治局会议,对加强党的领导提出明确要求,强调只有增强政治意识、大局意识、核心意识、看齐意识,自觉在思想上政治上行动上与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才能使我们党更加团结统一、坚强有力,始终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坚强领导核心。这一深刻论述,不仅为各级党组织全面从严治党指明了方向,而且为党员干部修身做人、谋事创业提供了重要遵循。

党员干部要自觉增强政治意识,始终做到政治方向不偏、政治信仰不变、政治立场不移,确保红色江山永不变色

讲政治是党员干部自身建设的核心问题。党员干部的政治意识强不强,对党的事业具有极端重要性。所谓政治意识,主要是指政治思想、政治观点,以及对于政治现象的态度和评价。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决胜全面小康、进而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迫切需要党员干部保持清醒的政治头脑,保持敏锐的政治观察力和鉴别力,坚定正确的政治立场,始终坚守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的信念、对党和人民的绝对忠诚。一是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这是中国共产党在长期革命和建设中确立起来的政治箴言。抗日战争时期,我们党之所以能够成为中流砥柱,最重要的就是坚持了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艰苦朴素的工作作风,灵活机动的战略战术,可见坚定的政治方向始终发挥着先导与引领作用。关于政治方向,总书记明确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团结的旗帜、奋进的旗帜、胜利的旗帜。我们要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必须始终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坚定不移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表明,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终实现共产主义,是我们党始终不渝的政治方向。党员干部政治上的明白,对党的绝对忠诚,最根本的就是坚持这一方向,自觉把共产主义的远大理想和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具体任务结合起来,与岗位工作结合起来,忠贞不渝地为社会主义事业奋斗。

二是坚定共产党人的理想信念。思想是行动的先导,信念是成功的基石。总书记强调,理想信念是共产党人精神上的“钙”,没有理想信念或者理想信念不坚定,精神上就会“缺钙”,就会得“软骨病”。根据马克思科学社会主义基本原理,共产主义是最高理想,社会主义是共产主义的初级阶段。我们现在做的是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事情,切不可忘记初衷,不能忘了我们的最高奋斗目标。但现实生活中,一些党员干部对待这一问题含糊其辞、语焉不详,恰恰反映了他们理想信念模糊甚至动摇,反映了他们理论上的缺乏和不足。因此,坚定共产党人理想信念,必须要强化理论教育和学习,紧紧抓住思想理论建设这个根本、党性教育这个核心、道德建设这个基础,不断补精神之钙、固思想之元、培为政之基,不断提高党员干部的马克思主义理论深度、政治敏感程度、思维视野广度以及思想境界高度,从而牢固树立正确的世界观、权力观、事业观。

三是严格遵守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现代政党都是有政治纪律要求的,没有政治上的规矩不能称其为政党。总书记在谈到苏联解体时曾说过,苏联共产党作为一个有着九十多年历史、连续执政七十多年的大党老党轰然倒塌。其中很重要的一个原因就是政治纪律被动摇了,谁都可以言所欲言、为所欲为了。因此,广大党员干部必须要遵守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坚守正确的政治立场。从政治规矩而言,党章是党的总章程和根本大法,集中体现了党的性质和宗旨、党的理论和路线方针政策、党的重要主张,规定了党的重要制度和体制机制,是全党必须共同遵守的根本行为规范和总规矩。党的政治纪律方面,核心就是要坚持党的领导,坚持党的基本理论、基本路线、基本纲领、基本经验、基本要求。党员干部不论在什么地方、在哪个岗位上,都要恪守党的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永葆共产党人政治本色,确保红色江山永不变色。

党员干部要自觉增强大局意识,始终做到正确认识大局、自觉服从大局、坚决维护大局,确保中央决策部署落地生根

不谋全局者不足以谋一域,不谋万世者不足以谋一时。总书记强调:“必须牢固树立高度自觉的大局意识,自觉从大局看问题,把工作放到大局中去思考、定位、摆布,做到正确认识大局、自觉服从大局、坚决维护大局。”所谓大局意识,主要指自觉站在党和国家大局上想问题、看问题,坚决贯彻落实中央决策部署,确保中央政令畅通。

一是正确认识大局。全局不活,局部受损,最终只能导致满盘皆输,这是事物发展的铁律。1938年,毛泽东同志在《中国共产党在民族战争中的地位》一文中指出:“共产党员必须懂得以局部需要服从全局需要这一个道理。如果某项意见在局部的情形看来是可行的,而在全局的情形看来是不可行的,就应以局部服从全局。反之也是一样,在局部的情形看来是不可行的,而在全局的情形看来是可行的,也应以局部服从全局。这就是照顾全局的观点。因此,广大党员干部必须要树立正确的大局观,善于从战略高度分析和认清国家建设和发展的总趋势,明确党和政府当前一个时期的中心任务是什么,为完成这个中心任务所制定的方针政策是什么,目前全国、当地的总体形势如何等等,从而确保经济和社会事业实现又好又快发展。

二是自觉服从大局。大局意识体现的是高瞻远瞩的政治见识和开阔包容的胸襟情怀,能够把握现在、透视未来,跳出一时一事、一地一己的局限,正确处理局部与全局、个人与整体、当前与长远的利益关系。1988年,邓小平同志提出了“两个大局”的思想,即沿海地区要对外开放,使这个拥有两亿人口的广大地带较快地先发展起来,从而带动内地更好地发展,这是一个事关大局的问题。内地要顾全这个大局。反过来,发展到一定的时候,又要求沿海拿出更多力量来帮助内地发展,这也是个大局。就当前来看,服从大局就是要按照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和“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坚持以新发展理念引领发展,着力加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抓好去产能、去库存、去杠杆、降成本、补短板等重要任务。因此,广大党员干部面对复杂形势和繁重任务,必须自觉服从大局要求,既对各种矛盾做到心中有数,同时又要优先解决主要矛盾和矛盾的主要方面,以此带动其他矛盾的解决。

三是坚决维护大局。仅仅认识大局、服从大局是不够的,还必须坚决维护大局。就内蒙古而言,广大党员干部维护大局,要切实维护党的团结统一。总书记强调:“全党同志要强化党的意识,牢记自己的第一身份是共产党员,第一职责是为党工作,做到忠诚于组织,任何时候都与党同心同德。”区广大党员、干部要深入贯彻落实总书记的要求,坚决维护党的团结统一,坚决贯彻落实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坚决抵制损害党的团结统一的一切言行。要维护国家安全和社会稳定。内蒙古有4200公里国境线,是祖国的“北大门”、首都的“护城河”,这些决定了我区在国家安全稳定大局中承担着重要使命。广大党员干部要牢固树立全局的国家安全观、社会稳定观,切实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中央对国家安全、社会稳定的形势判断和总体部署上来,做到守土有责、守土负责、守土尽责,为筑牢祖国北疆安全稳定屏障贡献力量。要维护民族团结。内蒙古作为党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诞生地,切实做好民族团结工作,在党和国家大局中至关重要。广大党员干部要牢记总书记考察我区时“守望相助、团结奋斗”的要求,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解决民族问题的正确道路,深入开展民族团结进步宣传教育,全面贯彻落实党的民族政策,坚持和完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巩固发展平等团结互助和谐的社会主义民族关系,完善和落实好促进民族地区发展的各项政策,把祖国北部边疆这道风景线打造得更加亮丽。

党员干部要自觉增强核心意识,始终做到坚决拥护核心、坚决听从核心、坚决维护核心,确保党的领导更加坚强有力

就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而言,中国共产党是核心;就中国共产党而言,党中央是核心;就党中央而言,总书记是核心。所谓核心意识,就是要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坚决听从党中央的决策部署,坚决维护总书记的威信。广大党员干部要始终在思想上政治上行动上同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做到党中央提倡的坚决响应,党中央决定的坚决照办,党中央禁止的坚决杜绝。

一是坚决拥护中国共产党这个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1957年,毛泽东同志在接见中国新民主主义青年团第三次全国代表大会代表时指出:“共产党是全中国人民的核心。没有这样一个核心,社会主义事业就不能胜利。”《中国共产党党章程》明确规定,中国共产党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总书记也多次指出,党政军民学,东西南北中,党是领导一切的,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是我们战胜各种风险挑战、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根本保证。因此,广大党员干部必须要有清醒的认识,始终明确中国共产党领导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最大优势,不断加强和改善党的领导,更好发挥党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的领导核心作用,确保党始终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坚强领导核心。

二是坚决听从党中央的决定和部署。“事在四方,要在中央。”党的集中统一是党的力量所在,是实现经济社会发展、民族团结进步、国家长治久安的根本保证。党面临的形势越复杂,肩负的任务越艰巨,就越要维护党的集中统一。维护党中央权威,绝不是一般问题和个人的事,而是方向性、原则性问题,是党性,是大局,关系党、民族、国家前途命运。坚持党的集中统一,同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是具体的,要落实在行动上。对工作,个人会有个人的看法,在讨论阶段可以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充分讨论、民主集中。一旦党中央作出决定和部署,就不能三心二意,不能说没有照自己的想法做就可以敷衍了事,不尽心尽力贯彻落实。因此,无论哪个地区、哪个部门、哪个单位的党组织,无论担任何种领导职务的领导干部,都要自觉坚持党的基本理论、基本路线、基本纲领、基本经验,严格落实《中国共产党章程》中关于“四个服从”的基本要求。

三是坚决维护总书记这个核心。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经济社会持续发展,国际地位显著提升,开创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特别是通过贯彻落实八项规定、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三严三实”专题教育等,获得了人民群众的普遍赞誉。这一切都是因为有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的坚强领导,是因为有一个好的中央政治局,好的中央政治局常委会、好的总书记作为党的领导核心。邓小平同志曾反复强调,任何一个领导集体都要有一个核心,没有核心的领导是靠不住的。因此,广大党员干部要坚决维护党中央权威,坚决维护总书记这个核心,使党的领导更加坚强有力,确保党和人民事业无往而不胜。

党员干部要自觉增强看齐意识,始终做到经常看齐、主动看齐、全面看齐,确保党和国家的事业沿着正确方向阔步前进

“群力谁能御,齐心石可穿。”所谓看齐意识,就是要经常主动全面地向党中央看齐、向总书记看齐,向党的理论和路线方针政策看齐,向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看齐,向党中央改革发展稳定、内政外交国防、治党治国治军各项决策部署看齐,确保党和国家的事业沿着正确方向前进。

一是自觉向党中央和总书记看齐。1945年,毛泽东同志在党的七大预备会议上形象地说:“要知道,一个队伍经常是不大整齐的,所以就要常常喊看齐,向左看齐,向右看齐,向中间看齐,我们要向中央基准看齐,向大会基准看齐。”实践证明,我们党之所以从小到大、从弱到强、不断从胜利走向胜利,一条十分重要的经验就是全党上下有着很强的看齐意识。增强看齐意识,对广大党员干部来说,不是个人的小事,而是事关政治方向的大事;不是一般的品行要求,而是党性要求。就当前来看,最根本的就是要深入学习领会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在政治定力上经常主动地向总书记看齐,坚定党的信仰信念;在为民情怀上经常主动地向总书记看齐,把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为坚持不懈的奋斗目标;在敬业精神上经常主动地向总书记看齐,始终做到夙夜在公、勤勉奉献,为党和人民的事业殚精竭虑、不懈奋斗,从而在思想上政治上行动上同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

二是具备敢于担当的鲜明品格。敢于担当是历代中国共产党人的政治本色。总书记强调,党的干部都是人民公仆,自当在其位谋其政。做人一世,为官一任,要有担当精神。是否具有担当精神,是否能够忠诚履责、尽心尽责、勇于担责,是检验每一个党员干部身上是否真正体现了共产党人先进性和纯洁性的重要方面。因此,增强党员干部看齐意识,必须要加强学习修养,注重实践锻炼,砥砺意志品格,练就敢于担当、善于担当的本领。要涵养一心为公的正气。作为党的干部,就是要讲大公无私、公私分明、先公后私、公而忘私,只有一心为公,事事出于公心,才能坦荡做人、谨慎用权,才能光明正大、堂堂正正;要增强攻坚克难的勇气。大事难事见担当,困境逆境显襟怀。作为党员干部必须要事不避难、奋勇向前,以逢山开路、遇河架桥的精神,在难题面前敢闯敢试,在矛盾面前敢抓敢管,推动各项工作取得新成绩、实现新发展。

三是保持真抓实干的优良作风。增强看齐意识,最终还要落实到具体工作中,体现在党员干部求真务实的能力和水平上。反对空谈、强调实干、注重落实,是我们党的优良传统。毛泽东同志要求共产党员一定要有认真实干的精神,强调“一件事不做则已,做则必做到底,做到最后胜利”,“什么东西只有抓得很紧,毫不放松,才能抓住。抓而不紧,等于不抓”。邓小平同志强调,“少说空话、多干实事”,凡事都“要落在实处”,“开会、讲话都要解决问题”。总书记在谈到抓落实时提出,抓落实必须发扬求真务实、真抓实干的优良作风,防止和克服形式主义。由此可见,党员干部增强看齐意识,落脚点在抓工作落实。这就要求必须树立正确的政绩观,要有“功成不必在我任期”的理念和境界,注意防止和纠正各种急功近利的行为,不贪一时之功、不图一时之名,多干打基础、利长远的事;必须要树立正确的权力观,时刻牢记自己手中的权力是党和人民赋予的,只能为民所用,决不能假公济私、更不能以权谋私。

党的十八大以来,全党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领导下,从作风建设破题,开始全面从严治党,以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取得了全党全国高度认可的成绩。在这个过程中,形成并积累了一些宝贵的治党管党经验,其中,强化政治意识、大局意识、核心意识、看齐意识属于加强党的集中统一领导方面的经验。对这“四个意识”,我们既需要在知的角度加强学习,认识其自身具有的真理性,还需要在行的角度发挥其价值性,落实在具体的工作行为中,让“四个意识”在思想和行为两个层面都落地生根。

在知上下功夫,提高对于“四个意识”真理性的认识

一种理念,一种提法,只有准确理解了,才能去真正运用。理解“四个意识”,就是要在知上下功夫,准确掌握“四个意识”的基本内涵,认识到“四个意识”具有的真理性,从而增强运用“四个意识”的理论自信。

从“四个意识”的内涵看。政治意识就是要求每个党员都要把政治规矩、政治纪律挺在前面,要有从党的理想、信念和宗旨的角度看问题,时刻同党中央在思想上政治上行动上保持高度一致的意识。大局意识就是既要看到自己从事工作的特殊性,更要看到在全党全国大盘子中的作用和影响,能把自身的特殊性和大局的普遍性统一起来,在大局下谋划、开展工作。核心意识就是要通过维护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这个核心,进一步加强党的集中统一领导,强化党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中的领导核心地位。看齐意识就是要主动向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看齐,向党的理论和路线方针政策看齐,自觉把一切工作置于党中央集中领导之下。这“四个意识”,总的目标在于加强党中央集中统一领导,建立强有力的中央权威。其中,政治意识保证目标和方向,大局意识保证局部和整体的协调统一,核心意识保证领导力量的权威,看齐意识保证队伍的整齐划一。强化这四种意识,有利于我们自觉在思想上政治上行动上同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进一步增强我们党的凝聚力和战斗力,发挥好党作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坚强领导核心的作用。

从“四个意识”产生的过程看。政治意识和大局意识,以前曾经提过,也已成为全党的共识。核心意识和看齐意识,虽然各自在不同时期曾经提过,但没有一起提出来,更没有和政治意识、大局意识一并提出来,而是在工作中一直被自发运用,没有像今天这样站在理论的高度来认识。十八大以来,全党同志都自觉团结在党中央周围,在总书记带领下,改作风,反腐败,气象为之一新,精气神为之一振。对于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的权威,我们应该自觉珍惜,自觉爱护,自觉维护。如果说,核心意识是在实践中形成的,那么,看齐意识也是在实践中一直被运用的。十八大以来,我们的成就都是在向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看齐的过程中取得的。以往我们更多强调的是政令畅通,这和看齐意识在本质上是相通的,但也有所区别。政令畅通属于自上而下的要求,而看齐意识强调的是,从下而上主动贯彻政令和要求,是从调动全党主观能动性的角度提出的。显然,把核心意识和看齐意识提出来,和政治意识、大局意识并列,不仅是对于十八大以来党治国理政成功经验的总结,也是对党成立以来关于集中统一领导方面经验的浓缩和提炼。

“四个意识”是在实践中产生,也经过了实践的检验,植根于党的历史,具有无可辩驳的真理性。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需要从“四个意识”的内涵和背景出发,总结发扬十八大以来的成功经验,从理论的高度深刻认识“四个意识”具有的真理性。

在行上下功夫,在实践层面发挥“四个意识”的价值性

知的目的就是为了行,学习理论最终是为了实践。如果说“四个意识”的提出是从实践到理论的升华,那么运用“四个意识”指导工作则是完成从理论再到实践的第二次飞跃。这就需要把“四个意识”上升到价值层面,成为各级党员干部工作的价值标准,并在行动中认真落实。

要把“四个意识”转化为价值标准。“四个意识”源于十八大以来中央从严治党的成功经验,属于党的理论创新的最新成果。全体党员要怀着巨大的政治热情,主动学习“四个意识”,结合工作实际深刻理解,把“四个意识”上升到价值观层面来实践。只有在价值层面,把“四个意识”确立为我们价值标准,用“四个意识”来检验一切工作,在政治理论学习中加深理解,在工作中实践自觉运用,才能用工作成绩证明“四个意识”具有的真理性作用。

要和具体的事结合起来运用。阐述理论容易,实践理论难,难就难在容易脱离实际,流于形式,变成空洞的说辞。我们在从事每一件工作的过程中,都应该自觉用“四个意识”来对照,看自己是否做到了;没有做到的,就去主动纠正。要以高度的责任心,去实践“四个意识”。一件事情做好了,两件事情做好了,就能有三件、四件,坚持下去,就能让“四个意识”真正成为自己工作中的价值标准。

领导要成为价值标杆。落实“四个意识”,每个党员都是主体,但各级领导干部却是“关键少数”,因为他们承担的职责决定了需要发挥出更大的作用。这就需要党的各级领导,尤其是高级领导带好头,成为自觉实践应用“四个意识”的价值标杆。全党向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看齐,我们的党就会号令统一,令行禁止,具有铁一般的信仰、信念、纪律和精神状态,显示出无与伦比的力量。只有在价值层面去认识并运用好“四个意识”,把“四个意识”当成衡量我们工作的标准,并自觉运用,才能让“四个意识”具有的真理性内涵发挥作用。这样,必将促进党的集中统一领导,促进各项工作的顺利开展。

4高端解读

政治意识、大局意识、核心意识、看齐意识——当这“四个意识”作为一个有机整体,日渐频繁出现在重大新闻报道、重要论述中,并越来越受到全党上下关注时,用什么样的方式、方法来观察这一政治新话语的内涵及其源起,就显得格外重要。换言之,对“四个意识”,我们不但要“知其然”而且还要“知其所以然”,在正确认知的基础上,解决好“怎么办”的问题,也就是如何把增强“四个意识”转化为“绝知此事要躬行”的实践行动。

很多人与“四个意识”的第一次“接触”,是在1月29日召开的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新闻稿中。这次会议,审议《中央政治局常委会听取和研究全国人大常委会、国务院、全国政协、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党组工作汇报和中央书记处工作报告的综合情况报告》。关于“四个意识”,新闻稿是这样表述的:“会议认为,中国共产党领导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最大优势,加强党的领导关键是坚持党中央集中统一领导。只有增强政治意识、大局意识、核心意识、看齐意识,自觉在思想上政治上行动上同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才能使我们党更加团结统一、坚强有力,始终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坚强领导核心。”

从“只有……才能……”的表述不难看出,“四个意识”是有的放矢的,它从巩固和发扬“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最大优势”出发,绘制了如何使我们党始终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坚强领导核心这样一条路径。

“四个意识”之所以成为逻辑上的必要条件,离不开一个关键词——“问题导向”。坚持党的领导关键在加强党的建设,推进党的建设必须坚持问题导向。2012年11月15日,在党的第十八届中央委员会第一次全体会议上当选的中共中央总书记习近平与其他6位中央政治局常委同中外记者见面时,即直言不讳“新形势下,我们党面临着许多严峻挑战,党内存在着许多亟待解决的问题”,并作出“打铁还需自身硬”的庄严承诺。

党中央言必信、行必果,三年多来,“说到就要做到,承诺就要兑现”镌刻在一系列留下了“印”、抓出了“痕”的管党治党行动中。中央政治局制定实施关于改进工作作风、密切联系群众的八项规定,自上而下在全党深入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在县处级以上领导干部中开展“三严三实”专题教育,着力解决的是“四风”问题;“老虎”“苍蝇”一起打,坚决遏制腐败蔓延势头,下大力气减存量、遏增量,旨在防止党在长期执政条件下腐化变质;对一些人无视党的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的“七个有之”亮剑,就是为了维护党中央权威、维护党内团结统一、重塑党组织的纪律性和约束力,净化党的政治生态……在解决这些沉疴顽疾的过程中,党中央发现,不正之风和腐败问题只是“表”,党的观念淡漠、组织涣散、纪律松弛才是“里”,根子在于理想信念动摇、宗旨意识丧失、党的领导弱化,管党治党失之于宽、松、软。于是,从正风反腐延伸开去,立下全面从严治党的军令状,把全面从严治党纳入“四个全面”战略布局,进而融入党的建设各项工作之中,贯穿到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之中,使“坚持党的领导”体现在时时处处事事。

政治意识、大局意识、核心意识、看齐意识,是相互联系的有机整体,与《中国共产党章程》规定的“四个服从”一脉相承。党员个人服从党的组织,少数服从多数,下级组织服从上级组织,全党各个组织和全体党员服从党的全国代表大会和中央委员会,这“四个服从”是党的民主集中制的基本原则之一,也是党的纪律建设的核心内容。党的各个组织和全体党员,只有切实增强“四个意识”,自觉坚持和维护“四个服从”,才能使全党产生无比的向心力、凝聚力和战斗力,从而团结带领人民协调推进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深化改革、全面依法治国、全面从严治党战略布局,实现两个百年奋斗目标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

第三篇:学习习近平严明党的纪律和规矩论述心得体会

学习习近平关于严明党的纪律和规矩

心得体会

没有规矩,不成方圆。有纪可依是严明纪律的前提,只有建好制度、立好规矩,把党的纪律和规矩挺在前面。

法规制度的生命力在于执行,制度一经形成,就要严格遵守。现在,我们有法规制度不够健全、不够完善的问题,但更值得注意的是已有的法规制度并没有得到严格执行。有了好的制度如果不抓落实,只是写在纸上、贴在墙上、锁在抽屉里,不仅不能产生应有作用,反而会损害法规制度的公信力。因此,我们要下大气力建制度、立规矩,更要下大气力抓落实、抓执行,坚决纠正随意变通、恶意规避、无视制度等现象。

通过上述金典论述的学习,我想到了我自己从事的企业养老保险工作,省人社厅去年相继印发了《关于《社会保险法》实施前已参保企业职工补缴基本养老保险费有关问题的意见》(晋人社厅发[2015]51号)和《关于执行晋人社厅发„2015‟51号文件有关问题的补充通知》(晋人社厅发[2015]84号)之后,由于有关规定不明确,在具体执行过程中,出现了一些偏差,引起了不好的社会反映,原因就是没有及时将市里的统一规范学习贯彻到位。为更加规范地做好 1 基金的征缴和补缴工作,就应当制定和贯彻全市统一的补缴办法,从如下几个方面加以规范。

一是要准确把握补缴的条件和范围。条件有二:其一,国家规定劳动年龄之内(以目前有关政策规定享受养老保险待遇的年龄为准);其二,未领取基本养老金(含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待遇)。范围主要有三种情形,其一是吕梁城镇各类企业、企业化管理事业单位、民办非企业单位等应参加而未参加基本养老保险的职工和中断缴费未接续养老保险关系的职工。其二是已超过国家规定劳动年龄但其在未达到国家规定劳动年龄时已参加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并有缴费记录的单位职工。其三是吕梁行政区域的个体工商户和灵活就业人员、机关事业单位非正式人员。

二是要合理确定补缴人员的年龄。也是三种情形,其一,国有集体企业职工原则上以档案最早记载确定其出生年月日;其他用人单位职工,有完整档案的原则上以档案最早记载确定其出生年月日,没有完整档案的以身份证和户口本结合档案记载确定其出生年月日。其二,个体工商户和灵活就业人员,以身份证和户口本确定其出生年月日。其三,退役军人和知青,原则上按参军和上山下乡期间的相关档案材料确定其出生年月日。

三是要严格执行补缴的相关规定。一是严格执行晋人社厅发[2015]51号和晋人社厅发[2015]84号规定的补缴基数 和比例。参保人员补缴之前费用的,从欠费之日起按日加收万分之五的滞纳金。滞纳金不得减免。缴纳当年费用,可不收滞纳金。二是城镇各类企业、企业化管理事业单位、民办非企业单位职工及机关事业单位非正式人员等应参加而未参加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的和中断缴费未接续养老保险关系的必须全额补齐,未补齐人员不得办理享受养老保险待遇手续。三是曾经为企业职工,现在以个体工商户或灵活就业人员身份参保缴费的人员,如在企业工作期间中断缴费的,必须按企业职工补缴办法补齐欠费。灵活就业期间中断缴费,个人申请要求补缴的,可以受理补缴。四是职工工作流动,在两个及以上单位工作,在原单位形成的中断缴费,原则上按“谁欠费,谁补缴”的办法处理。经职工与现工作单位协商同意的,也可由现工作单位办理补缴。五是未参保登记的个体工商户和灵活就业人员自愿补缴费用时,严格执行吕企养[2015]13号文件规定,按照年历从后向前倒推的办法补缴(比如:某自由职业人员申请自愿补缴5年,现在办理补缴,补缴即为2015年、2014年、2013年、2012年、2011年;如果2017年办理补缴,补缴即为2016年、2015年、2014年、2013年、2012年。以此类推);已参保缴费且未中断缴费现又自愿补缴之前费用的,可从最早缴费的月份从后向前倒推的办法补缴;已参保缴费而中断缴费的,可从中断缴费的下月起顺延补缴。六是单位职工前补不 得早于实际参加工作的时间,个体工商户和灵活就业人员累计补缴的年限不得超过10年,最早不得早于1998年7月1日。参保人员超过国家规定劳动年龄而缴费不满15年的,可以依据有关政策延期缴费至满15年后享受养老保险待遇。

全市一定要按照上述三个方面的要求,规范地做好补缴工作,吕梁区域内一杆称,在那里补缴都是一个标准。与之同时,我们要做好政策宣传,已享受退休金或城镇职工养老保险金待遇的人员不再享受退役士兵老年生活补贴,养老金的收入水平将影响到低保领取资格等等。

只有上述几个方面全部执行到位,才能规范地做好养老保险基金的补缴工作,才能推动我市企业养老保险的持续健康发展。

二〇一六年五月六日

第四篇:新时代新担当新作为学习心得体会

新时代新担当新作为学习心得体会

(一)近日,中共中央办公厅印发了《关于进一步激励广大干部新时代新担当新作为的意见》,并发出通知,要求各地区各部门结合实际认真贯彻落实。《通知》指出,《意见》深入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十九大精神,对建立激励机制和容错纠错机制,进一步激励广大干部新时代新担当新作为提出明确要求。这对充分调动和激发干部队伍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教育引导广大干部为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不懈奋斗,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青年一代有理想、有担当、有本领,国家就有前途,民族就有希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而新时代中国共产党的历史使命则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

首先树立“立志做大事”的理想。新时代蕴含着新机遇。当前,年轻干部正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好时代、好机遇,党的十九大开启了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新征程,作出了“两步走”的战略安排,为年轻干部干事创业提供了广阔的空间和舞台。

锤炼“多在事上磨”的担当。新时代面临着新挑战,而新挑战需要新能力,如果水平跟不上,只会好心办坏事。我们党仍然存在发展不平衡不充分、脱贫攻坚任务艰巨、社会矛盾和问题交织叠加、生态环境保护任重道远等种种困难和挑战,这些都需要付出更为艰巨、更为艰苦的努力。我们党员要站在群众的角度想问题,看问题,想群众之所想,急群众之所及,设身处地为群众着想,凡事以群众的利益为出发点和落脚点。求真务实,认真扎实的工作,方能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筑牢攀登的阶梯,夯实筑梦的征程。

淬炼“创一流业绩”的本领。好干部是挑出来、选出来的,唯有靠实绩说话、以实绩立身,方能在组织的挑选中脱颖而出。党员干部都应有“事不避难,义不逃责”的精神,把学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作为首要政治任务,把新思想贯彻落实到具体工作中,在工作中高标定位,对分内之事,尽职尽责;困难之事,攻坚克难;棘手之事,善于解决;突发之事,挺身而出;失误之事,勇于面对,真正做到不避事、不怕事、能干事、干成事;要学会做杂家、做通才,既能锐意创新、狠抓落实,也善于做群众工作,以“人无我优”的本领赢得信赖、站稳脚跟。

当前,我国正处在前所未有的大变革时期,我们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更加接近,更有信心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对广大党员干部尤其是基层干部而言,毫无疑问是一个大有可为的新时代,因此要抓准时机,肩负使命,撸起袖子加油干,才能无愧于人民,无愧于时代。

(2)近日,中共中央办公厅印发了《关于进一步激励广大干部新时代新担当新作为的意见》并发出通知,要求各地区各部门结合实际认真贯彻落实。在学习《意见》的过程中,让我对“新时代 新担当 新作为”有了新的认识。

新时代。一百年前,十月革命一声炮响,给中国送来了马克思列宁主义。一九二一年中国共产党在近代以后中国社会的剧烈运动中应运而生。从此,中国人民谋求民族独立、人民解放和国家富强、人民幸福的斗争就有了主心骨。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等重要思想是我们的思想纲领,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改革开发到现在的“两个一百年”建设是我们的切实行动。“两个一百年”是党对人民做出的最美承诺,我们齐心聚力,为这个目标而奋斗。从2020年到2035年再到2050年,这是我们的机遇、也是我们青年干部的挑战。这就是我们青年干部所处的时代。

新担当。担当精神是指党员干部坚持原则、认真负责,面对大是大非敢于亮剑,面对矛盾敢于迎难而上,面对危机敢于挺身而出,面对失误敢于承担责任,面对歪风邪气敢于坚决斗争的精神。2013年总书记在全国组织工作会议上提出“是否具有担当精神,是否能够忠诚履责、尽心尽责、勇于担责,是检验每一个党员干部身上是否真正体现了共产党人先进性和纯洁性的重要方面。”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正是到了“行百里者半九十”的地步,越是此刻,越需要我们有敢于去啃硬骨头的魄力、敢于涉险滩的勇气。以对党忠诚、为党分忧、为党尽职、为民造福的政治担当;以时不待我、只争朝夕、勇立潮头的历史担当;以守土有责、守土负责、守土尽责的责任担当满怀激情地投入新时代中国特设社会主义伟大实践中去。

新作为。学习《意见》,让我深深的感受到了党在新时代下为推动党和国家事业发展,为调动广大干部思想、行动活力动力,为提升整体能力素质、凝聚创新创业合力所送的“温暖”。落到基层、落到个人,要继续坚持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武装头脑,坚定“四个自信”,强化“四个意识”;在理论学习中,自觉加强专业知识、专业能力的学习,进一步勇于实践和探索;在工作开展中,珍惜在基层一线的锻炼机会,坚持抓常态、创特色、树典型。

(3)近日,中共中央办公厅印发了《关于进一步激励广大干部新时代新担当新作为的意见》,并发出通知,要求各地区各部门结合实际认真贯彻落实。《通知》指出,《意见》深入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十九大精神,对建立激励机制和容错纠错机制,进一步激励广大干部新时代新担当新作为提出明确要求。这对充分调动和激发干部队伍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教育引导广大干部为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不懈奋斗,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总书记多次强调,要保护作风正派、锐意进取的干部,真正把那些想干事、能干事、敢担当、善作为的优秀干部选拔到各级领导班子中来。因此,要全面落实总书记关于“三个区分开来”的重要要求,宽容干部在工作中特别是改革创新中的失误错误,旗帜鲜明为敢于担当的干部撑腰鼓劲,帮助领导干部在“啃骨头”的时候有勇气,在“钉钉子”的时候有底气。

坚持担当,就要主动作为、尽职尽责。要用兢兢业业的努力把握发展新机遇。干劲十足、认真负责,各项工作就能有序推进,事业发展就会有声有色。消极懈怠、庸碌无为,该干的事不干,势必给群众添堵、使创业受阻,从而贻误改革发展宏伟大业,错失发展良机。

让想作为、敢作为、善作为成为自觉。进一步完善考核评价机制,切实解决干与不干、干多干少、干好干坏一个样的问题,形成比学赶超、创先争优的新气象。建立健全容错纠错机制,始终坚持总书记提出的“三个区分开来”的明确要求,宽容干部在改革创新中的失误错误,帮助他们汲取教训、改进提高,放下包袱、轻装上阵。坚决用好能上能下机制,明确“上”与“下”的标准,坚持有为才有位,突出实践实干实效,让优者上、庸者下、劣者汰成为常态,既给优秀干部搭建更好的舞台,也让不担当、不作为的干部下得心服口服。

《意见》的出台必定会让实干、奋斗者更加自信、更有底气。广大党员干部要发扬实干苦干、不务虚功、夙兴夜寐、勤奋工作的意志品质,争做新时代的实干家。

第五篇:新时代、新担当、新作为学习心得体会

《关于进一步激励广大干部新时代新担当新作为的意见》

专题学习的心得体会

XXX 今日中共中央办公厅印发了中共中央办公厅印发《关于进一步激励广大干部新时代新担当新作为的意见》的通知(中办发〔2018〕29号),《意见》深入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十九大精神,对建立激励机制和容错纠错机制,进一步激励广大干部新时代新担当新作为提出明确要求。

文件下发后,我作为支部书记带头认真学习陈希同志在新时代激励干部新担当新作为暨加强改进选调生工作座谈会上的讲话以及《关于开展<关于进一步激励广大干部新时代新担当新作为的意见>,深刻领会《意见》实质。深入查找自身存在的突出问题,找准影响干事创业、担当奉献的关键症结,分析原因,制定整改措施,不断增强广大干部的担当意识和责任意识。

目前少数干部存在不作为、慢作为的问题,有的庸政、懒政、怠政、改革勇气锐气弱化。党的十八大以来,随着全面从严治党的深入推进,干部乱作为问题得到有效遏制。但是也存在一个现象,部分党员干部思想上受到束缚,没有激情;行动上存在迟疑,不敢担当。现在中央政策给这样的党员干部吃了定心丸,让他们在新时代敢作敢当,大有作为。《意见》的制定实施,对充分调动和激发干部队伍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教育引导广大干部为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不懈奋斗,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干部是党和国家事业的中坚力量。干部勇担当、敢作为,我们的党和国家事业才有前途和希望。激发干部干事创业热情,调动干部尽责履职激情,就要坚持严管与厚爱结合、激励与约束并重,既要为干部鼓劲加压,又要为干部松绑减压,实现以担当带担当、以作为促作为的干事创业新局面。

出台该《意见》,就是要为敢于担当者担当、为善于干事者撑腰,就是要解决能力不足“不能为”、动力不足“不想为”、担当不足“不敢为”的问题,就是要充分调动和激发干部队伍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更广泛更有效地激励干部队伍挑起新时代的新担当,实现新时代的新作为。“路线方针确定以后,干部就是决定因素。”“两个一百年”目标能否成为现实,改革举措能否落地生根,发展成果能否惠及群众,关键在于打造一支新时代的勇于担当、善于作为的干部队伍。《意见》强有力回应部分干部存在的面对矛盾不敢迎难而上、面对危机不敢挺身而出、面对失误不敢承担责任、面对歪风邪气不敢坚决斗争等不担当不作为问题,通过健全制度机制,为担当者“保驾护航”,真正顺应时代要求,符合干部群众期盼。

党员干部是我们建设社会主义和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坚力量和基础柱石。他们的积极性关系到整个大局,充分调动广大党员干部的积极性和主观能动性,能够推动党的工作的积极有效的进行。思想上的充分引导和指引,能够充分调动广大党员干部的思想意识的统一和升华,增强广大党员干部的党性和原则,促进基层党员干部能够积极主动的做好本职工作,并在自己的岗位上有所为,为党中央“站好岗,值好班”,为基层老百姓办实事、办好事。

“为官不为”、不作为,是我们党员干部的大忌,也是老百姓最为痛恨的事情,采取有效的机制将党员干部的考核标准与平时结合起来,有效的监督和推动广大党员干部用一颗“青春”的心,积极的态度去实现自己的“理想”。同时,敢于提拔“办实事、敢担当”的干部,允许广大党员干部在允许的范围内“犯错误”,有效的促进了广大党员干部放开手脚,大显收手,更好的为老百姓办实事、做好事。

2018年是我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关键之年,脱贫攻坚工作时间紧,任务重,要求严。作为新时代的基层干部,需要更多的学习,不断加强专业思维锻炼和提升专业素养,增加担当作为的底气和勇气。但在工作高压之下,大多干部选择了一种相对“安全”的工作方式——按时完成工作任务即可,工作开展中规中矩,没有创新性,改革勇气锐气弱化。许多干部,不是缺乏能力和机遇,而是缺乏奋斗的目标和激情,缺乏一颗敢于担当的心。

刚柔并济,教育引导新时代青年有新担当创新局面。《意见》要求抓住影响干部干事创业、担当奉献的关键症结,有针对性提出对策措施。按照严管和厚爱结合、激励和约束并重的要求,着眼于建立激励机制和容错纠错机制,教育引导广大干部深刻领会新时代、新思想、新矛盾、新目标提出的新要求,以时不我待、只争朝夕、勇立潮头的历史担当,努力改革创新、攻坚克难,不断锐意进取、担当作为。辩证看待,选人用人进行多角度多维度评估。《意见》要求鲜明树立重实干重实绩的用人导向。坚持好干部标准,突出“五个过硬”,大力选拔敢于负责、勇于担当、善于作为、实绩突出的干部。坚持从对党忠诚的高度看待干部是否担当作为,注重从精神状态、作风状况考察政治素质,既看日常工作中的担当,又看大事要事难事中的表现。干部必须有为才有位,要有实践、实干、实效,只要有一颗想干事的心,真正能干事,确实干成事的干部,便有机会有舞台,便可大有作为。对于不担当的干部,要让“能上能下”成为常态。建立机制,切实为敢于担当的干部撑腰鼓劲。《意见》要求建立健全容错纠错机制,宽容干部在改革创新中的失误错误,宽容处理在推进改革中因缺乏经验、先行先试出现的失误错误、探索性试验中的失误错误、为推动发展的无意过失的失误错误。容错机制的实行,让很多想干事,敢做事的干部不再畏首畏尾,大胆创新,积极献策,主动实践,凝聚形成创新创业的强大合力。

毋庸讳言,建立容错纠错机制,不少地方都进行了一些有益的探索,也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是在具体实践中,还存在着不少问题,关键点就在于如何区分敢闯敢干和莽闯蛮干,如何区分工作失误和违法乱纪,或者说如何界定在推动改革发展先行先试中出现的失误错误。而《意见》的出台,给解决这些问题指明了方向,为进一步用担当的精神保护担当的干部提供了很好的遵循。

干部干部,干字当头。党的十九大的召开,开启了新时代新征程新使命,需要广大党员干部拿出舍我其谁的勇气、顽强拼搏的精神、敢于担当的锐气、勇于负责的态度来干事创业。在实际工作中,出现一点小失误、小过错,情有可原、在所难免,但只要是为了工作、为了改革、为了发展出现的失误或过错,《意见》都将是干部的“保护伞”和“安全区”,不能因为怕出错、怕失误而不敢干、不敢试,那其实就是更大的失误,也就等同于“不作为”,对于“不作为”的干部,惩戒将会更加严厉。

人无完人,金无足赤。任何人在工作中都会出现一些小过失,特别是在一些未知领域、改革发展先行先试过程中,容易会犯错误。《意见》中明确规定了“三个区分开来”,也就将敢闯敢干与莽闯蛮干区分开来,这就给那些敢闯敢干、勇往直前、担当负责、不谋私利的干部吃了一颗“定心丸”,只要是在推进改革中因缺乏经验、先行先试出现的失误错误、尚无明确限制的探索性试验中出现的失误错误或为推动发展的无意过失都将不予以追责问责,但也要及时改正、立即补救,要将损失降低了最小程度。而对于各级党委(党组)及纪检监察机关、组织部门等相关职能部门来说,出现失误错误的时候,应挺身而出为这些干部加油鼓劲,及时谈心谈话、化解心结,从而可以轻装上阵再出发。对于干部本人来说,应及时总结归纳,吸取经验教训,以免出现“二次犯错”或“多次犯错”。

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的新使命,需要每一位干部的改革创新,永葆干事创业激情,不懈努力,锤炼过硬素质,增强执政本领,不负韶华。我们要强化“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切实增强政治担当、历史担当、责任担当,努力创造属于新时代的光辉业绩。

下载担当定力规矩——学习习近平系列讲话中的新概念、新韬略word格式文档
下载担当定力规矩——学习习近平系列讲话中的新概念、新韬略.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新时代新担当新作为学习心得体会

    新时代新担当新作为学习心得体会 十九大开启了一个新时代,让我们踏上了新的征程。生在这样一个伟大的国家,伟大的时代,又适逢雄安新区成立,每天感受着家乡的发展变化,憧憬着未来......

    0507王兆铮:学习习近平系列讲话中的哲学思想(定稿)

    学习习近平系列讲话中的哲学思想 王兆铮,中共中央党校教授。 十八大以后,习近平同志就一系列国际、国内、经济、政治、文化和社会等问题讲了很多观点和意见。在学习系列讲话的......

    学习习近平同志关于选人用人重要讲话中的哲学思想[定稿]

    选人用人的新理念新方法 学习习近平同志关于选人用人重要讲话中的哲学思想 刘旭涛 2014年07月07日08:16 来源:北京日报 原标题:选人用人的新理念新方法 刘旭涛 “用一贤人则群......

    学习习近平同志关于严明党的纪律和规矩心得体会

    学习习近平同志关于严明党的纪律和规矩心得体会近期,学习了习主席关于严明党的纪律和规矩论述摘编,我个人深受教育,很受鼓舞,习主席的讲话,内涵丰富、思想深刻,要求明确,对于我们......

    学习《习近平关于严明党的纪律和规矩论述摘编》

    把党的纪律和规矩挺在前面——学习《习近平关于严明党的纪律和规矩论述摘编》 古人说:“欲知平直,则必准绳;欲知方圆,则必规矩。” 内规矩就是党的各级组织和全体党员必须遵守的......

    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责任担当的心得体会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在系列重要讲话中屡次强调,责任担当是领导干部必备的基本素质,并从甚么是责任担当、为何要责任担当、怎样做到责任担当等方面,提出很多新思想、新......

    学习《新时代新担当新作为》心得体会五篇

    学习《新时代新担当新作为》心得体会五篇 中共中央办公印发了《关于进一步激励广大干部新时代新担当新作为的意见》,提出关于建立于部激励机制和容错纠错机制的相关意见,强调......

    学习新时代新担当新作为心得体会三

    学习新时代新担当新作为心得体会三 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青年一代有理想、有担当、有本领,国家就有前途,民族就有希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而新时代中国共产党的历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