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2011年国家公务员面试陕西中公教育今日的一练
2011年国家公务员面试每日一练(43)
北京治堵
【背景链接】
国务院原则上通过了北京市治堵的方案,北京治堵再次引发关注,人们对北京治堵拭目以待。
【热点指导】
北京堵车成为影响北京经济社会科学发展的不和谐因素。关于本热点,考生可以从堵车现状、治堵的意义、为什么堵、怎么治堵等几个方面来应对。
【思路点拨】
近日关于北京治理道路拥堵方案的消息不绝于耳。作为一名愿意放弃驾车权利的开车上班族,我有以下看法:
1.北京乃至中国很多大城市的拥堵,如同此间如脱缰野马的房价一样,一大根源就是中国的地区发展差异、城乡差距和贫富悬殊。如果这种状况不得到根本缓解,就仍会有越来越多的外地人涌进公交票价低廉的北京,导致无论修建多少道路、地铁,城市拥堵问题的解决都依然遥遥无期。
2.北京的城市格局注定不能承载太多人口和汽车。东西方大部分现代都市都十分强调路网的稠密性,要确保主要楼宇皆毗邻马路,城市道路不求宽阔,但求便捷。北京与此相反,历史遗留的深宅大院、庞大住宅区和大片公园绿地中间均无路穿过(当然这样规划的优点是保证了许多小区的宁静),而且道路建设过于看重主干道,如同城市生命体之毛细血管的支路严重不足,从而很容易导致主动脉堵塞。看看现在北京“摊大饼”式发展格局,众多人口需要从四、五环外赴城里上班,但穿越四、五环的联络线就那麽几条,不堵才怪。
3.法制意识淡薄是导致拥堵的文化软肋。君不见大小马路上多少“禁止停车”的标志形同虚设,尤其是中小学校附近、写字楼和住宅小区周边。由于法不责众,违法者更加肆无忌惮,拥堵问题每况愈下。若想解决这一问题,试想同为华人社会的香港和新加坡既然能狠下心来严罚严打,以“铁腕”城管闻名的中国为何不效仿呢?难道只是因为城管只针对弱势群体,交警却畏惧有车一族?
4.许多人把公务车泛滥与北京拥堵直接联系起来,但这种心态于事无补。若以北京公务车辆太多为由反对限制私车,即要等到公车制度彻底改革后再限制私车上路,那相当于高喊“没有代表权就不纳税”的口号,等到实现普选后再缴税。一码归一码,私车该限则限,公车改革与道路拥堵并无直接关系。
5.经济杠杆的力量,并不是以驾车者的意愿为转移的。除非公众能接受一个观念——在北京这种都市,不是随便哪个升斗小民都能开得起车的——否则北京拥堵问题永无解决之日。如果大家都接受以拥堵为代价换取人人都能开车的平等权利,那问题也等于解决了,只是从今以后再不要抱怨与拥堵有关的生活质量,包括当那些救火车、救护车连应急通道都走不了的时候,您也不要抱怨政府不作为了。
第二篇:2014年国家公务员面试每日一练
给人改变未来的力量
1.你怎样完成师资扶贫这一任务?
【考察要点】计划、组织、协调能力
【题型分析】考生在回答这类题目时应注意展现自己的组织管理能力。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考生在答题时要注意展现自己的计划、准备能力,在做计划的过程中,要进行全面的考量,对人、财、物、时、地等活动要素做好准备和协调,对人员做好分工。在实施过程中需要对人员、物资、进程、突发事件、活动重难点等做好协调控制,注意扶贫效果的维护和反馈。
【答案要点】
1)贫困地区教育的改革与发展,不仅关系到这些地区的脱贫致富,而且影响到整个国家经济的振兴、四个现代化的进程,我作为这次扶贫的组织者,一定要认真抓好典型,不断总结经验,加强评估督导,在落实上狠下功夫,尽职尽责地把这次师资扶贫工作做好。
2)我根据这次师资扶贫的目的和领导的建议,确定扶贫的主题和内容。我会首先和该贫困县教育部门进行联系,了解该县教育现状及对于师资的特殊需求。我会选择高校毕业生定点支教、发达地区院校对口扶贫的形式展开。师资的选择对于此次扶贫来说至关重要,我会选
给人改变未来的力量
择一些有过相关扶贫经验的人、高校毕业生志愿者、发达地区院校的专业教师等参与此次扶贫。并准备好扶贫的相关资料、做好财政预算,形成方案上报领导批准。领导批准后,严格按照方案实施。召开会议落实分工,划分师资组、物资组、后勤组等各个工作小组,明确个人工作职责与工作重点,并确定各个工作小组的负责人。
3)扶贫阶段,与各个学校和扶贫师资保持沟通,协调工作;随时掌握工作进展,及时向各个组织单位传递信息,以便各个小组及时根据情况作出调整,及时向领导汇报;对整个活动过程进行控制,保证活动顺利进行。同时还要对突发情况做好控制,做好应对突发事件的准备。并对本次活动的重难点做好把控,由于本次活动是一次扶贫活动,那么动员宣传和效果的维护就成为要把控的重难点,因此,我会在事前做好动员和宣传,同时事后还要对对口扶贫的学校进行回访。
4)扶贫结束后,我会如实向领导汇报扶贫的实际情况,并写好工作总结。总结自己在本次活动取得成绩与不足,以查漏补缺,不断提升自己的计划组织能力。并建议将此扶贫活动形成长效机制,达到长期对贫困地区进行扶贫的目的。
2.如果你忽然得知本省团省委也在组织对该县的进行一个支教工作的方案,你会怎么办?
给人改变未来的力量
【考察要点】应急应变能力
【题型分析】应急应变类题目主要是考察考生解决问题的能力,要解决问题,就必须对需要解决的问题进行界定,界定问题可以从题目设定的场景出发,分析事情的紧急、轻重、利害、进展情况,确定要解决的任务,然后从问题出发给出解决对策,在解决问题时要注重解决措施的全面性、针对性、可实施性,本题在解决问题时可以采取层层假设的方法来体现全面性、针对性、可实施性。在问题解决之后,要注意体现考生防微杜渐的意识,进行总结提升,即:如何在以后的工作中防止此类事情再发生,在处理这件事情的过程中有何经验教训等。
【答案要点】
1)师资扶贫对于增加参与扶贫人员的阅历,为贫困地区的孩子提供帮助,为贫困地区的教育注入新鲜血液具有重要的意义。而在我单位组织师资扶贫的同时,得知团省委也在组织对该县进行一个支教工作的方案,作为师资扶贫的组织者,我对这件事情负有不可推卸的责任,因此,我会高度的重视,迅速的行动起来。
2)我想,避免扶贫项目重复建设,保证该县的师资扶贫工作得到具体落实是我目前要解决的关键问题。
给人改变未来的力量
3)因此,我首先要与政府团省委部门进行联系沟通,了解政府团省委对于该县支教工作方案的具体情况,如果团省委的支教方案与我单位组织的师资扶贫存在交叉,那么我会向团省委提交一份我单位组织师资扶贫的报告,申请作为一支小分队加入到团省委的支教活动中去;如果团省委的支教方案与我单位组织的师资扶贫不存在交叉,那我也会向政府团省委相关部门做好汇报和沟通,争取得到政府部门的支持和合作,并按照原定方案展开师资扶贫。
4)之所以出现题目中这种情况,我想主要是我在工作中存在失误和疏忽导致的,所以问题解决后,我会总结此次活动的经验教训,以后有类似活动,应事先与政府部门取得联系,了解政府部门对于该方面活动的方针、政策和已有措施和规划,并确保可以随时和政府部门保持联络,避免扶贫项目重复建设。
第三篇:中公教育解读应届生如何报考国家公务员(范文模版)
中公教育解读应届生如何报考国家公务员
发表日期: 2011-10-08 应届生仍可报国考85%以上职位
新京报专访中公教育李永新总裁
2012年国家公务员考试的战火又将燃起,与往年不同的是,今年不少准备投身国考的学子们将目光集中在了“应届毕业生报考公务员考试受限”的说法上,其中一些考生甚至还为此打算“弃考”和“裸考”。那么,应该如何正确理解公务员考试的政策和导向,并由此有针对性地进行复习备考呢?多年从事公务员考试研究的资深专家、中公教育集团总裁李永新在接受本报专访时表示,应届毕业生国考受限只是相对受限,仍然有85%以上的职位可供应届毕业生报考。
地市、县乡公务员招考仍向应届生开放
国家公务员的招考分四级,分别是中央机关、省级机关、地市和县乡。从政策上来讲,中央机关和省级机关从今年开始,不再招收应届毕业生。但是,中央机关和省级机关不再招收应届毕业生并不意味着应届毕业生不能报考地市和县乡的公务员。中公教育研发团队提供的数据显示,2011年,中央国家机关招考的人数是16205人,要求有两年以上工作经验的职位是1821个,招考人数是2406人,只占招考人数的14.8%。而占招考人数85%以上的地市和县乡级公务员仍然是向应届毕业生开放的。
招考政策调整属结构性调整
李永新认为,中央机关和省级机关不再招收应届毕业生已经属于应届生国考受限的极限状态,而此类政策的调整也属于结构性调整,“县乡级招考的人数占整个招考人数的80%左右,不会有太大的变化。而应届生不能报考的职位只在15%到20%之间,这个基本结构会稳定下来。”
应届生报考基层优势明显
根据多年的一线经验,李永新认为,应届毕业生和有几年工作经验的人相比,在笔试上优势明显。在面试时,应届生虽然稍显劣势,但是在考试能力、对问题的认识能力、综合素质等方面,他们比有几年工作经验但学历相对不高的人又有明显的优势。
基层对大学生的需求强劲
“国家希望更多的应届毕业生到生产一线去,到基层去。”李永新分析了国考调整的意图。他介绍,基层的大学生太少,“现在很多地方要求一村一个大学生,这是很大的需求。有很多大学生村官甚至并不到村里工作,而是被借调到乡政府工作。”也就是说,在乡镇和县区一级政府机构,大学生需求非常强劲。由于很多大学生不愿意下基层。所以国家就要进行政策引导,要求毕业生先到基层锻炼。一方面充实基层队伍,提升基层队伍的素质和能力。另一方面,也希望通过这种锻炼丰富大学生自身的能力素质。
专家总结
国家公务员考试的变化趋势
李永新,公务员考试研究的资深专家、中公教育集团总裁
对于国家公务员考试的变化趋势,李永新概括为以下几点。
1.更加注重基层工作经历。
2.更加专业化,注重专业人才。从招考的职业表述中可以看到,招考要求越来越明确化,专业化。
3.对学历的要求越来越高,尤其是中央机关和省级机关。
4.招考的途径、渠道和方式越来越多元化。
5.考试越来越规范化,越来越公平。从出题、监考、阅卷、面试等各环节形成了非常有效的监督,让“私下的运作”变得不可能。
对话
应届生不应盲目弃考
新京报:考生在这一阶段的备考中,容易出现哪些问题?
李永新:突出的问题就是应届考生的弃考。由于这段时间媒体等的误读,很多应届毕业生认为自己不能考公务员了。所以就弃考了。实际上,公务员考试是一个很好的职业选择,还是不应该盲目放弃。
新京报:会不会是大多数考生只愿意进中央机关和省级机关里,所以放弃地市和县乡政府机关的职位?
李永新:这种情况很少。主要还是政策误读。他们觉得应届生不能考了,所以就不考了。大多数人只是想考上公务员而已,不管是中央的还是地方的。很多学生本身不是行业里的专家,对公务员考试理解也不是很深,就产生了一些误解。
新京报:此外还会存在怎样的问题?
李永新:还有一个比较大的问题就是很多学生不备考,就是“裸考”。他们认为不用准备,不用复习,试着考考就完了。然而实际上,公务员考试已经有十一年的历程,从备考的角度来讲,必须学习、了解其中的各种规律。“裸考”是对公务员考试的一种亵渎。
另外还有一个问题,就是很多考生非常焦躁。在距离考试还有三个月、甚至半年或者一年的时候就很焦虑了。其实,备考应具备科学理念,做好规划、踏踏实实地准备就可以了。
备考建议
科学备考分为三部分,分别为科学规划、科学计划、调整心态。首先是科学地规划。
1.基础阶段
时间是8月份和9月份。
本阶段的任务是通过看书、做题等方式系统地了解行政能力测试需要备考的多种题型,以及申论的四大专项题型。初步奠定阅读、分析、概括和文章的能力。
2.做题训练阶段
时间是10月份到11月初。
国考考场上掌握时间很关键,那么,要想提高做题的效率,就一定要加大做题训练。而且,做题的时候一定要先做真题,特别是2007年之后的真题,尽量少做模拟题或者不做模拟题。
3.重点准备和重点预测阶段
时间是11月份也就是考前的三、四周。
比如行测135道题,我们要分析历年考试的具体类型,查看前两年考了哪个内容,没考哪个,从而有重点地准备。其次要科学地计划。
计划是规划的落实和实施。要注意的是,备考不能搞突击,一定要把备考和工作、生活紧密结合在一起,行测和申论的备考要平衡进行。调整好心态很重要。
在整个的备考阶段,一定要按部就班地扎实复习,不要太在乎短期的得失和变化,制定好规划和计划,并踏踏实实地完成。
2012国家公务员考试报考全攻略
全指导——如何正确选择适合自己的职位
公务员报考不单纯是一次考试,而是一次职业选择,由于公务员工作的特殊性,对于一些人,几乎是一生的选择,一生的职业。所以报考2012年国家公务员,你需要站在更高、更远的一个角度思考这样一些问题:
问题一:我有自己的职业规划么? 问题二:我选择的职位有何特点?
问题三:如果选择这个职位,我应该具备什么样的素质?
有自己的职业规划
很多大学生报考公务员失败,与期望值过高、就业取向过于单一有关——大家都容易盲目追求看起来工作稳定或者福利待遇好的岗位,或者是一窝蜂的报考那些职位要求比较简单甚至“无限制”的岗位。这样的结果是前面提到的这些职位往往报考人数极多,几千比一的竞争比屡见不鲜,被录取难度极大。因此,考生们一定要首先做好自己的公职人生规划,对于自己所选择的部门和岗位未来发展要有一定了解。尤其是在目前国家在公务员招录过程中,通过持续提高基层工作经验报考门槛的方式,引导应届生深入基层锻炼的前提下,广大考生一定要从长远考虑,勇于选择基层,扎根基层,给未来的职业发展道路打下坚实基础。
了解报考的职位特点
以下的问题,你思考过么?
热门职位就一定是有发展前途吗? 冷门职位就一定没有发展前途吗? 众人争填的职位就一定适合自己吗?
这些问题的答案都是否定的。其错误一是在于没有自己的职业规划,二是由于对公务员的职位缺乏基本的了解。
比如“给水排水工程”专业,虽然这个专业不属于大学的热门专业,但2008年外交部行政司就提供了“给排水”这个职位,要求相关专业的同学报考。不少学工学土建类给排水工程专业的同学,可能由于以上的理解误区而选择填报了其他热门岗位。类似的例子还不少。冷门专业的同学要在看到职位信息表后,不要盲从地选择,而首先应进行职位筛选。很多同学并没有仔细研究过自己所学专业和职位的匹配性,可能有的职位就需要你这样的专业人才,而你却选择了千人过独木桥的其他热门岗位。
符合自己的能力、性格要求
很多同学都是凭借自己对职位信息表的文字描述,对未来的职位产生了不切实际的联想。其实现实工作和职位信息表描述的差异可能较大。请看看
以下的真实经历: 小W走上公务员工作岗位才发现,现实中的工作并非自己原先的想象,工作环境枯燥、单调,每天重复性劳动,缺少创意。小Z的工作岗位需要处理微妙、复杂的人际关系,而这正是她内向的个性所不擅长的。以上这些问题的出现本来是可以避免,那就需要对自己的性格、能力与职位的匹配性有一个充分的了解。如综合管理类职位需要很高的统筹协调能力,对一个人的能力要求比较全面。报考此类岗位的考生,性格最好不要过于内向,喜欢挑战,乐于接受新事物。而行政执法类职位最为强调贯彻执行能力,政治素质要高,能够准确的理解组织的目标和上级的工作意图,相对而言,对任职者的综合协调能力要求有所降低,但是一定的知识总是不能或缺的。报考此类的考生,需要果敢、坚强的性格,不怕吃苦,能与群众很好地交流,乐于奉献。当然,无论报考哪一种职位,都需要一般性的知识、能力,比如良好的沟通能力是任何一个职位都需要的,沟通无处不在;其他诸如一定的分析判断能力、计划组织协调能力、自我情绪控制能力等,当然都是大家应该不断提高的方面,因为这些能力都是工作要求的基本能力。
链接
职位选择三原则
按最高条件报考原则 根据自己的学历、政治面貌以及基层工作经验,尽量选择自己能达到的最高条件,比如说硕士学位的考生尽量选择符合自己条件的职位,这样相对而言竞争率低一些。
及时沟通原则
可能会有人找师兄师姐或者考过公务员的人进行咨询,建议大家不要人云亦云,要勇敢拿起电话及时和报考单位的人事部门进行询问沟通,或者有
条件的话亲自去报考单位的人事部门询问,获得很多电话环境中没有获得的微妙信息。
精准匹配原则
不要盲目报考无限制的职位,其实限制条件越多,能够报考的人数越少,往往比较容易考上。因此考生一定要仔细研究职位表,选择与自己情况最贴合的职位,减少竞争压力。
报名注意事项
1、有自己的选择预案 在填自己预案的时候,建议大家至少要有五个预案,否则在遇到以下两种状况的时候会比较慌张:第一是形式审查不通过首选职位不能填报,第二是发现这个职位不适合自己或者竞争比例非常高需要调整。
2、保证信息的真实准确性
公告中往往会明确说明:报考人员提供虚假报考申请材料的,一经查实,即取消报考资格,将按《公务员录用考试违纪违规行为处理办法(实行)》的有关规定予以处理。所以提醒大家千万不要做这样的危险尝试,哪怕是打擦边球也有一定风险。同时,要注意仔细填报,以免因为填写错漏导致不能通过审核。
3、预估竞争比例
国家公务员大部分职位的招考人数为1-2名,录取比例为3:1或5:1,那么通过关注报名人数可以预估出竞争比例的大概值,如果过高可能会导致考试难度加大,过低则会出现人数太少不能开考的局面,因此广大考生应谨慎评估竞争比例,不要盲目填报。
4、在读职位信息表时要注意相应的隐性要求
比如说在文字表述里并没有进行一定的要求,但是在职位描述里实际上提出了职位隐形要求,例如有些岗位并没有性别要求,但是这个岗位要进行夜间巡查,这个时侯考虑到岗位的危险性,虽然考生的笔试成绩很高,但是
倾向于招收男性。还有的岗位是面向人事和执法部门的,对报考考生的政治可靠性要求很高,虽然没有明确提出来要求是共产党员,但是如果是党员的话,优势就会很高。
5、要通读职位信息表。
很多考生觉得读职位表很麻烦,其实并不用很多时间,这样做的好处是可以检验自己是否遗漏了相关信息或者可供参考的信息,以免事后造成遗憾。
第四篇:中公教育-面试之礼仪
中公教育-面试之礼仪
------塑造礼仪细节点亮面试之睛
在平时带队的过程中,学员经常问我一个问题就是在真正的面试考场上应该如何穿衣搭配,大家都很迷茫和困惑,那么在考试中正确的面试礼仪是什么?中公面试专家会为大家进行详细的介绍,让考生对我们的面试礼仪有个充分的了解,并且帮助考生塑造良好的礼仪细节,为面试加分。
在公务员面试中,举止仪表又称非语言因素。在整个面试过程中,举止仪表贯穿全场,在公务员考试竞争日益白热化的今天,塑造礼仪细节,可以点亮面试之睛,照亮面试高分之路。
对参加公务员面试的礼仪要求,简言之就是考生要做到规范但不刻板。刻板的礼仪不但不能给人美的感受,甚至有做作之嫌,让人生厌。日常生活中的好习惯是良好礼仪的基础,面试礼仪是需要在此基础上有一个提高,毕竟是在公开场合接受别人的考查,礼仪需要规范化。包括进场礼仪、答题过程的礼仪以及离场礼仪,这些需要在面试前进行必要的思考并进行必要的演练。在练习礼仪时,中公教育专家建议考生对每个动作应该由内而发,而非貌合神离,同时应结合自己的情况,做到自然、大方、规范。
通过礼仪细节,可以反映考生内在的意志、品质、修养、文化、处事原则等方面。因此,考生应该对礼仪予以足够的重视,下面,中公教育专家对公务员着装礼仪做一个简要介绍:公务员面试中,失败者的穿戴常常不合时宜,男士西装笔挺,却不打领带,脚蹬跑鞋,或一身牛仔;而女士则可能身着短裙,T-shirt飘飘洒洒,脚上是一双5cm的高跟鞋,尽显混搭时尚风。也许,他们认为自己这样的打扮“靓丽”“不俗”。殊不知,这一身穿着无异于在公共场合自我“曝光”,——表明自己“不入流”并蔑视注重与周围环境协调一致的人,而这恰恰是面试官讨厌看到的人。因此,对于着装的选择,考生们绝对不能掉以轻心。
男性的着装礼仪
冷色调是男士面试时的最佳选择,它们给面试官留下的是沉稳、牢靠、坦诚、朴实、冷静和负责的印象。一般来说,夏季多建议男性穿白色短袖衬衫搭蓝、黑西裤,配上黑色皮鞋,春、秋、冬季推荐男生选择蓝、灰、黑西装配上单色领带和黑色皮鞋。总之,着装打扮应求端庄大方,可以稍事修饰,男生可以把头发吹得整齐一点,皮鞋擦得干净一点。
女性的着装礼仪
女性穿着的基本要求就是干净、整洁、熨烫平整,色彩柔和而不过于艳丽,更不能珠光宝气。饰品可以佩戴,以少量精致、淡雅为宜。根据不同的身材决定,也可以灵活选择适合自己的着装。一般说来,夏季时候推荐套裙配普通黑色皮鞋或者白色短袖衬衫搭西裤和普通黑皮鞋,而冬季则套裙或者女士正装配上普通黑皮鞋为最佳选择。
第五篇:【中公教育】2010年国家公务员面试应变能力类试题应对技巧
Upload By Yelky http://
2010年国家公务员面试应变能力类试题应对技巧
中公教育研究与辅导专家 高远
应变能力是公务员面试中五大题型之一,既考查考生思考问题的全面性,又考察考生的情商。可以说应变能力对于考生来说,难度系数更大些。这类试题包括事件应对类、即兴演讲类和串词讲故事类。因此,中公教育专家将列举经典例题为您详解变能力试题的答题技巧。
一、命题的目的 考察的要求
应变能力就是在有压力的情境下,思考、解决问题时能够迅速而灵巧地转移角度、随机应变、触类旁通,做出正确的判断和处理。考生要情绪稳定、思维反应敏捷、考虑问题全面周到,最后才能处理问题既全面又妥当。
公务员的应变能力,与其所具有的预见力、判断力、决策力以及责任感有着十分密切的联系,同时还与其所具备的知识和经验有关。面试中对应变能力的出题目的考察的是看应试者面对突发事件时的心理承受力、情绪稳定性、思维反应的敏捷性、思考问题的周密性、解决问题所用方法的适宜性及对问题处理的决断力等。通过面试的形式来考察考生能否在今后的公务员队伍中能够承受的相应压力,并顺利的解决。
二、方法点播破题三原则
总体原则:轻重缓急。
面对突发事件,总是会同时出现几种需要解决的问题,这时就需要考生按照轻重缓急的原则来处理。比如,你单位组织一次到山区旅游的活动,但出现了部分同事腹泻的情况,而你是负责食品的人,对此,你应该怎么处理?实际上对于此种题,是有先有后的,应该先看病再调查,但有的同学在答这道题时会先调查在等待调查结果出来后,再去帮同事看病,这种答法显然是不符合轻重缓急的原则,也不符合生活逻辑。
Upload By Yelky
http://
具体原则:灵活运用。
考生可以根据不同的题型灵活应对,比如,你接了4个电话,都需要你去处理,但是题中并没有说,那个电话是先,是后,还是同时进行的,所以可以按照接电话的先后来逐个处理,也可以按照电话的轻重缓急来应对,只要在答题时清晰的说出答案,就是可取和可行的。
说到灵活性,是有一些特点的,(1)综合性,它把人的认识能力、判断能力、决断能力、创新能力、优化能力结合起来。(2)变化性,它没有一个固定模式,需要因人制宜、因事制宜、因时制宜、因势制宜。(3)时效性,它要求在很短的时间内拿出应付措施并付诸实施,时间延误就会失去良机。灵活应变能力在决策活动中有广阔的运用场所。它促使每一个决策主体要审时度势针对不同的决策对象、不同的下属、不同的内外关系、不同的决策环境,灵活机动,随机处置。灵活应变能力在发挥时要注意把灵活性与原则性结合起来,把可变性与稳定性结合起来防止在决策中随心所欲、变化无常的不正常现象发生。
三、经典例题分析与讲解
上班时一群上访者冲进你的办公室,你将如何处理?
【问题】上班时一群上访者冲进你的办公室,你将如何处理?
【试题分析】这道题通过对上访群众的接待及处理,考察考生对突发事件的应变和人际关系协调的能力。这道题目中也是有相当的区分度的。在一分钟之内未必能把事情想周全。
【解题思路】对于群众上访的问题,注意自己的责权即可。首先要有合理的应急处置,其次注意不要逾越权限,比如自作主张承诺替群众调查、处理这件事之类的。
【参考答案】
第一,热情接待上访群众,上访群众人数不多的话,可以找个空会议室让群众坐,人数较多的话,倒点水给群众,首先在行动上告诉群众,我们是很愿意为群众解决问题的。第二,稳定群众情绪,自己首先要沉着、冷静,不能慌乱,用理性来引导群众的激动。要告诉群众冲动与激愤并不能解决任何问题,要冷静下来,双方开诚布公的把问题说清楚,才能更好的解决。第三,要让群众或者群众代表反映想上访的问题,我要耐心的倾听,并作好详细的记录。第四,对于在我能力和权利范围内的问题,我会马上给群众解决,对于不能马上解决的问题,我要事后汇报领导或转到相关部门。而且要向群众解释政府的政策,避免群众的误解造成更大的误会。第五,如问题没能及时解决,让上访群众代表留下联系方式,也把我的联系方式留给上访群众代表,告诉他们对于问题的解决,有消息我会马上通知他们。第六,做好工作记录,向领导和群众及时沟通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