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研究生入学考试政治真题

时间:2019-05-14 07:18:17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2012研究生入学考试政治真题》,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2012研究生入学考试政治真题》。

第一篇:2012研究生入学考试政治真题

2012年考研政治真题

一、单项选择题:1~16小题,每小题1分,共16分。下列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在答题卡上将所选项的字母涂黑。

1.恩格斯说:“鹰比人看得远得多,但是人的眼睛识别的东西远胜于鹰。狗比人具有锐敏得多的嗅觉,但是它连被人当作为各种物的特定标志的不同气味的百分之一也辨别不出来。”人的感官的识别能力高于动物,除了人脑及感官发育得更完美之外,还因为 A.人不仅有感觉还有思维 B.人不仅有理性还有非理性 C.人不仅有直觉还有想象 D.人不仅有生理机能还有心理活动

2.有这样一道数学题:“90%×90%×90%×90%×90%=?”其答案是约“59%,90分环节考打点折扣,得出的成绩就是不及格。这里蕴含的辩证法道理是 A.肯定中包含否定 B.量变引起质变 C.必然性通过

D.可能和现实是相互转化的3.在资本主义社会里,资本家雇佣工人进行劳动并支付相应的工资。资本主义工资本质是 A.工人所获得的资本家的预付资本 B.工人劳动力的价值或价格 C.工人所创造的剩余价值的一部分 D.工人全部劳动的报酬

4.2011年9月以来美国爆发的“占领华尔街”抗议活动中示威者打出“我们是99%”的标语,向极富阶层表示不满。漫画所显示的美国社会财富占有的两级分化,是资本主义制度下 A.劳资冲突的集中表现 B.生产社会化的必然产物 C.资本积累的必然结果 D.虚拟资本泡沫化的恶果

5.毛泽东曾在不同的场合多次谈到,调查研究有两种方法:一是走马看花、一是下马看花。走马看花,不深入,还必须用第二种方法,就时下马看花,过细看花,分析一朵花。毛泽东强调“下马看花”的实际意义在于

A.解决实际问题必须要有先进理论的指导 B.运用多种综合方法分析调查研究的材料 C.马克思主义理论必须适合中国革命的具体实际 D.只有全面深入地了解中国的实际,才能找出规律

6.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党对公有制认识上的一个重大突破,就是明确了公有制和私有制的实现形式是两个不同层次的问题。公有制的实现形式是指资产或资本的 A.占有形式 B.分配形式 C.所有权归属

D.组织形式与经营方式

7.2011年进行的全国县乡两级人大换届选举,是2010年3月选举法修改后首次实行城乡按相同人口比例选举人大代表。这是我国政治生活中的一件大事,它 A.更好的体现了人人平等、地区平等和民族平等 B.有利于党在国家政权中发扬民主,贯彻党的群众路线 C.集中反映了人民代表大会是人民当家作主的根本途径 D.表明我国人大代表的产生与西方议会成员的产生有根本区别

8.邓小平指出:“解决民族问题,中国采取的不是民族共和联邦的制度,而是民族区域自治的制度。我们认为这个制度比较好,适合中国的情况。”我们实行民族区域自治的历史依据是 A.各民族聚居区发展的不平衡性 B.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的长期存在和发展 C.各民族大杂居、小聚居的人口分布格局

D.近代以来各民族在共同反抗外来侵略斗争中形成的爱国主义精神

9.19世纪40年代以后,资本帝国主义势力一次又一次地发动对中国的侵略战争妄图瓜分中国,灭亡中国。但是,帝国主义列强并没有能够实现她们的这一图谋,其根本原因是 A.中西文化存在巨大差异 B.中国经济政治发展不平衡

C.帝国主义列强之间的矛盾和相互制约 D.中华民族进行的不屈不挠的反侵略战争

10.毛泽东在《中国革命和中国共产党》中论述了民主革命和社会主义革命的关系。他指出:“民主革命是社会主义革命的必要准备,社会主义革命是民主革命的必然趋势。”这两个革命阶段能够有机连接的原因是

A.资本主义道路在中国走不通 B.俄国十月革命为中国提供了经验 C.民主革命包含了社会主义因素 D.中国国情决定中国革命必须分两步走

11.道德修养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古人云:“积土成山,风雨兴焉;积水成渊,蛟龙生焉;积善成德,而神明自得,圣心备焉。故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下列各言中与这段话在含义上近似的是

A.仁远乎哉?我欲仁,斯仁至矣 B.勿以善小而不为,勿以恶小而为之 C.君子求诸已,小人求诸人

D.有能一日用其力于仁矣乎?我未见力不足者

12.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是以我国全部现行法律规范按照一定的标准和原则划分为不同的法律部门,并由这些法律部门所构成的具有内在联系的统一整体。每一法律部门均由一系列调整相同类型社会关系的众多法律、法规所构成。下列选项中属于独立法律部门的是 A.知识产权法 B.商法 C.公司法 D.民法商法

13.人生目的是人在人生实践中关于自身行为的根本指向和人生追求,它所认识和回答的根本问题是 A.人为什么活着 B.人如何对待生活 C.怎样对待人生境遇 D.怎样选择人生道路

14.社会主义道德建设的核心 A.爱国主义 B.集体主义 C.为人民服务 D.社会主义荣辱观

15.与“天宫一号”两度完成“太空之吻”的“神州八号”飞船,于2011年11月12日顺利回“家”,天宫一号与神州八号空间完全对接任务获得圆满成功.这标志着我国 A.载人航天技术已经完全成熟 B.实现了由航天大国向航天强国的转变 C.实现了载人航天工程“三步走”的战略 D.为公后建造载人空间站奠定了坚实的技术基础

16.2011年5月18日,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总裁多米尼克·斯特劳斯·卡恩因涉案而辞去总裁职务,引发了欧美等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关于IMF总裁继任人的争夺,6月28日,IMF宣布,该组织新一任总裁是法国经济、财政与工业部长克里斯蒂娜·拉加德,这表明: A.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改革进程加快 B.新兴国家的话语权和代表性得到提升 C.欧美主导国际金融机构的局面仍未改变 D.发展中国家作为一支独立力量登上世界舞台

二、多项选择题:17~33题,每小题2分,共34分。下列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至少有两个选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在答题卡上将所选项的字母涂黑。多选或少选均不得分。

17.“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辩证法认为发展的实估是新事物的产生和旧事物的灭亡。新生事物必然取代旧事物,从根本上说,是因为 A.新生事物产生于旧事物之后,是新出现的事物

B.新生事物具有新的结构和功能,能适应已经变化了的环境和条件 C.新生事物是对旧事物的扬弃,并添加了旧事物所不能容纳的新内容 D.在社会历史领域内,新生事物符合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和要求

18.2011年4月,耶鲁大学出版了《马克思为什么是对的》一书,书中列举了当前西方社会10个典型的歪曲马克思主义的观点。其中一种观点认为:马克思主义将世间万物都归结于经济因素,艺术、宗教,政治、法律、道德等都被简单地视为经济的反映,对人类历史错综复杂的本质视而不见,而试图建立一种非黑即白的单一历史观,上述观点是对马克思主义关于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辩证关系思想的严重歪曲,其表现为

A.把社会历史发展多重因素的综合作用歪曲为单一因素决定论 B.把上层建筑与经济基础的相互作用歪曲为机械的单向作用

C.把经济作为社会的“基础”所具有的归根到底的决定作用歪曲为唯一决定作用 D.把意识形态对社会历史始终具有的积极能动作用歪曲为消极被动作用

19.人们往往将汉语中的“价”、“值”二字与金银财宝等联系起来,而这两字的偏旁却都是“人”,示意价值在“人”。马克思劳动价值论透过商品交换的物与物的关系,揭示了商品价值的科学内涵,其主要观点有

A.劳动是社会财富的唯一源泉 B.具体劳动是商品价值的实体

C.价值是凝结在商品中的一般人类劳动 D.价值在本质上体现了生产者之间的社会关系

20.关于共产主义理想实现的必然性,马克思主义除了从社会形态更替规律上作了一般性的历史观论证外还通过对资本主义社会的深入实证的剖析,科学地论证了 A.资本主义的历史暂时性 B.资本主义发展的自我否定的趋势 C.资本主义的具体途径和方式

D.工人阶级推翻旧世界建设新世界的历史使命

21.从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到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是我国从新民主主义到社会主义的过度时期。这一时期中国社会的阶级构成主要包括 A.工人阶级 B.农民阶级 C.民族资产阶级 D.城市小资产阶级

22.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是推动科学发展的必由之路,是我国经济社会领域的一场深刻变革,贯穿经济社会发展全过程和各领域。在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基本思路是,促进经济增长 A.由主要依靠投资、出口拉动向依靠消费、投资、出口协调拉动转变 B.由主要依靠第二产业带动向依靠第一、第二、第三产业协同带动转变

C.由主要依靠国有企业推动向依靠国有企业、民营企业、外资企业协调推动转变 D.由主要依靠增加物质资源消耗向主要依靠科技进步、劳动者素质提高、管理创新转变

23.基层民主是我国广大工人、农民、知识分子和各阶层人士在城乡基层政权机关、企事业单位和基层自治组织中依法直接行使民主权利。发展基层民主

A.有利于提高全民的民族素养,为进一步发展民主创造了条件 B.是发展社会主义民主的基础性工程

C.为基层群众直接参与国家事务的管理提供了更多机会 D.为基层群众管理基层公共事务和公益事业创造了条件

24.十七大以来,党对兴起社会主义文化建设新高潮,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作出战略部署,这是基于

A.文化已经成为经济社会发展的强大动力 B.文化已经成为国家核心竞争力的重要因素 C.文化产业已经成为国家经济的支柱性产业 D.文化已经成为民族凝聚力和创造力的重要源泉

25.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各种社会矛盾日益凸显。解决这些社会矛盾,改革创新社会管理体制,需要 A.健全社会管理格局 B.健全基层社会管理体制 C.创新社会管理理念 D.创新社会管理方式

26.中英《南京条约》签订后,美、法趁火打劫,相继逼迫清政府签订的不平等条约有 A.《虎门条约》 B.《望厦条约》 C.《黄埔条约》 D.《天津条约》

27.第二次鸦片战争后,清朝统治集团内部一部分人震惊于列强的“船坚炮利”,主张学习西方以求“自强”,洋务运动由此兴起。洋务运动的一个重要内容就是创办新式学堂,主要有 A.翻译学堂 B.工艺学堂 C.军事学堂 D.法政学堂

28.一般说来,游击战争是个战术问题。但是,在抗日战争中,游击战争具有战略地位,是因为它 A.主要是在外线单独作战,而不是在内线配合正规军作战 B.是抗日战争的主要作战方式,而不是次要作战方式 C.是大规模的,而不是小规模的 D.是进攻战,而不是防御战

29.1957年2月,毛泽东在扩大的最高国务会议上发表(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的讲话,强调指出

A.社会主义社会充满着矛盾

B.社会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仍然是生产关系和生产力之间、上层建筑和经济基础之间的矛盾 C.社会主义社会的矛盾可以通过社会主义制度本身得到解决 D.把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作为国家政治生活的主题

30.社会主义法治理念反映和指引着社会主义法治的性质、功能、目标方向、价值取向和实现途径,是社会主义法治的精髓和灵魂。其基本内涵包括依法治国、执法为民和 A.公平正义 B.自由平等 C.服务大局 D.党的领导

31.爱国主义体现了人民群众对自己祖国的深厚感情,反映了个人对祖国的依存关系,是人们对自己故土家园、民族和文化的归属感、认同感、尊严感与荣誉感的统一。在我国,爱国主义 A.既是道德要求,又是法律规范 B.既继承了优良传统,又具有时代特征 C.体现了爱国主义与爱社会主义的一致性 D.体现了爱国主义与拥护祖国统一的一致性

32.胡锦涛总书记《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9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中指出,经过90年的奋斗、创造、积累,党和人民必须倍加珍惜、长期坚持、不断发展的成就是 A.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理 B.形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 C.确立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 D.建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

33.2011年11月28日—12月1日,《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缔约方会议在南非德班举行。尽管对部分焦点议题分歧严重,但在各方共同努力下,大会取得了一些重要成果,包括 A.达成涵盖所有缔约方的“国际法律框架” B.成立“德班增强行动平台特设工作组” C.继续《京都议定书》第二承诺期 D.正式启动“绿色气候基金”

三、分析题:34~38小题,每小题10分,共50分。要求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材料并回答问题。将答案写在答题纸指定位置上。

34.结合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1

有个人不小心打碎一个花瓶,但他没有陷入沮丧,而是细心地收集起满地的碎片。他把这些碎片按大小分类称出重量,结果发现:10~100克的最少,1~10克的稍多,0.1~1克和0.1克以下的最多;同时他还发现这些碎片的重量之间存在着倍数关系,即较大块的重量是次大块的重量的16倍……因此他发现了“碎花瓶理论”。这个理论可以帮助人们恢复文物、陨石等不知其原貌的物体,给考古和天体的研究带来了意想不到的效果。这个人就是丹麦的物理学家雅各布·博尔。

摘编自《光明日报》(2011年2月21 日)材料2

迪迪·艾伦年轻时到一家电影公司打工,跟着知名电影剪辑师罗伯特·怀斯学习。她在给电影《江湖浪子》剪辑时,犯了一个非常不应该的错误:在从一个镜头切换到另一个镜头时,第一个镜头中的声音竟然延续到第二个镜头中去,并且长达三秒钟,导致的结局:主人公驾驶汽车逐渐远去,镜头随之切换到达的目的地场景,而这时依旧可以听见第一个镜头中的汽车声!罗伯特·怀斯非常生气,他把这段影片往艾伦面前一扔说:“把你所犯的错误剪掉!”艾伦沮丧极了,正在她准备剪去自己所犯的那个“错误”时,她忽然看见窗台上的一个小盆景,那是一株地莓,她曾经生长在艾伦家的园子里。只是别的地莓都能长出又甜又红的果实,唯独这株地莓不会结果,可它虽然不会结果,却能开出特别鲜红的花朵!所以艾伦把它移植到了这里,成了一道美丽的风景!如果说不会结果是一种“错误”,但就在这种错误中,它却开出了最美丽的花!想到这里,艾伦怦然心动,她开始重新审视起那段影片,猛然意识到:这个错误的本身,其实就是一朵最美丽的地莓花!按照传统的技法,在镜头切换的同时声音也随之戛然而止,艾伦却把声音延续到第二个镜头中,而这不仅能巧妙糅合由镜头切换而产生的断裂感,还能更加有序地连贯电影节奏!艾伦由此想到,有些时候,把第二个镜头中的声音提前一点出现在第一个镜头的结尾处,也是一种能巧妙显示电影节奏的手法。于是,她把这种“错位剪辑”用到了这部影片的每一个切换的镜头中。影片上映后,这种剪辑效果让所有观众耳目一新,并引起了电影同行的关注和沿用,一场电影剪辑艺术的革新悄悄开始了!当86岁高龄的艾伦病逝后,人们对艾伦的人生态度和对电影的贡献作了这样的总结:“她深信这个世界上没有真正的错误,只有被忽略的智慧!即便是一株无法结出果实的地莓,也不要轻易扔掉,因为它可能会开出最美丽的花朵!”

摘编自 《扬子晚报》(2011年6月27日)(1)从打碎花瓶这一现象中所概括出的“碎花瓶理论”为什么能帮助人们恢复文物、陨石等不知原貌的物体?

(2)如何理解“这个世界上没有真正的错误,只有被忽略的智慧”?(3)上述两例对我们增强创新意识有何启示?

35.结合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1

十一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二十次会议初次审议的《中华人民共和国个人所得税法修正案(草案)》将个人所得税免征额由现行的每月2000元调至3000元。随后,全国人大常委会通过中国人大网向社会公开征求意见,共收到82707人提出的意见23万余件。82536人对个人所得税起征点发表意见,其中要求提高起征点的意见高达83%。

2011年5月10日和20日,全国人大法律委员会、财政经济委员会和全国人大常委会法制工作委员会联合召开座谈会,还分别听取11位专家和16位来自不同地区、不同职业、不同收入群体具有一定代表性的社会公众对草案的意见。

6月27日,个法修正案草案再次提交全国人大常委会审议时,二审稿对3000元起征点仍未作修改。在审议过程中,有委员表示,网上征求意见中,要求提高起征点的占83%。对如此集中的意见,草案未充分回应,很难向公众解释清楚。更有委员指出,个人所得税法不是5000元、3000元的问题,而是如何更认真地对待群众意见和老百姓的关注问题。

6月30日,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二十一次会议以134票赞成、6票反对、11票弃权,决定对《中华人民共和国个人所得税法》作如下修改:

一、第三条第一项修改为:“工资、薪金所得,适用超额累进税率,税率为百分之三至百分之四十五。”

二、第六条第一款第一项修改为:“工资、薪金所得,以每月收入额减除费用三千五百元后的余额,为应纳税所得额。”

摘编自 中国人大网(2011年6月30日、2011年7月1日)

材料2

此次个人所得税法的修改将在社会生活中发挥积极作用。首先,大幅度减轻中低收入纳税群体的负担。一方面,减除费用标准由2000元提高到3500元后,纳税人纳税负担普遍减轻。工薪收入者纳税面调整后,纳税人数由约8400万人减至约2400万人。另一方面,通过调整工薪所得税率结构,使绝大部分工薪所得纳税人在享受提高减除费用标准的同时,进一步减轻税负。这两个措施是不一样的,减除费用的提高是普惠,通过税率级距调整进行结构性的变化,是使中低收入纳税群体在减税的基础上进一步减税。此外,适当扩大低档税率和最高档税率的适用范围,使低税率向大部分纳税人倾斜。其次,适当加大对高收入者的调节力度。实行提高工薪所得减除费用标准和调整工薪所得税率结构变化联动,能够使一部分高收入者在抵消减除费用标准提高得到的减税好处以后,适当增加一些税负。

摘编自 中国人大网(2011年6月30日)(1)此次个税法修改过程如何体现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5分)

(2)结合此次个税法的修改,分析当前我国收入分配制度改革的趋向和合理调整收入分配格局的要求。(5分)

36.结合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1

“余维欧美之进化,凡以三大主义:曰民族、曰民权、曰民生。罗马之亡,民族主义兴,而欧洲各国以独立。洎自帝其国,威行专制,在下者不堪其苦,则民权主义起。十八世纪之末,十九世纪之初,专制仆而立宪政体殖焉。世界开化,人智益蒸,物质发舒,百年锐于千载,经济问题继政治问题之后,则民生主义跃跃然动,二十世纪不得不为民生主义之擅场时代也。是三大主义皆基本于民,递变易,而欧洲之人种胥治化焉。”

“中国数千年来都是君主专制政体,这种政体,不是平等自由的国民所堪受的,要去这种政体,不是专靠民族革命可以成功……我们推到满洲政府,从驱除满人那一面说是民族革命,从颠覆君主政体那一面说是政治革命,并不是把来分作两次去做。讲到那政治革命的结果,是建立民主政体立宪政体。照现在这样的政治论起来,就算汉人为君主,也不能是革命。”

摘自《孙中山全集》第一卷

材料2

“一百年以来,我们的先人以不屈不挠的斗争反对内外压迫者,从来没有停止过,其中包括伟大的中国革命先行者孙中山先生所领导的辛亥革命在内,我们的先人指示我们,叫我们完成他们的遗志.我们现在是这样做了.我们团结起来,以人民解放战争和人民大革命打倒了内外压迫者,宣布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了.我们的民族将从此列入爱好和平自由的世界各民族的大家庭,以勇敢而勤劳的姿态工作着,创造自己的文明和幸福,同时也促进世界的和平和自由.我们的民族将再也不是一个被人侮辱的民族了,我们已经站起来了.” 37.结合材料回答问题:

“新年不欠旧年账,今生不欠来生债”,这是孙东林和哥哥孙水林的共同准则。1989年,孙东林与哥哥孙水林一同组建起建筑队伍,开始在北京、河南等地承接建筑工程和装饰工程。此后的20年中,无论遇到什么状况,孙东林从未拖欠过工人的工资。有时工程款不能及时拿到,他四处借钱,也要坚持将工资发放。他说,“诚信,是为人之道,也是立足之本。”

2010年2月9日,在天津承包建筑工程的孙水林,为抢在春节前赶回武汉给先期返乡的农民工发放工资,不顾路途遥远、天气恶劣,连夜赶路千里送薪。不料,2月10日凌晨遭遇车祸,一家五口不幸遇难。得知噩耗,孙东林悲痛不已。为了替哥哥完成遗愿,他带上哥哥车上的26万元钱,连续驱车15小时,返乡代兄为农民工发放工资。两天未合眼的孙东林流着泪眼赶回家中,和老人商议决定,先替哥哥完成遗愿,年前发完工钱再办丧事。他自己垫上6万以后,还差1万多元。这个时候,他们的老母亲拿着1万块现金交到儿子手上。这可是老人家的养老钱呀!随后,孙家立即让工友互相通知上门领钱。发工资的时候,孙东林和工友们找不到账单,都是凭着一本“良心账”,工友们说多少,孙东林就给多少。腊月二十九晚上,33.6万元工钱全部发完,竟与哥哥遇难前哥俩说过的数额相差无几。69名拿着工钱的工友对孙东林说:“明年我们跟你接着干”。

(1)基于“信义兄弟”这个事例,怎样理解诚信及其道德力量?(6分)(2)在法律关系中,为什么也要坚守诚信?(4分)

38.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1

纽约曼哈顿的时报广场,被称为“世界的十字路口”。在胡锦涛主席2011年访美前夕,从1月17日起,一抹亮丽的“中国红”在这里明艳绽放——首都中国国家形象片《人物篇》在时报广场的大屏幕上持续滚动播放,路人纷纷驻足观看。

在这段时长60秒的宣传片中,不仅有袁隆平、杨利伟、姚明等各领域杰出代表,还有“轮椅天使”金晶、“抗震小英雄”林浩、“一辈子在献血”的郭明义等感动中国的普通百姓。他们都面带微笑,神色自信,于静默之间传递着中国的声音。

历史翻回到1904年5月的一天,在一家银行的外墙,贴出了时报广场上的第一张广告。100多年来,这里广告的每一次变幻刷新,都展示着时代的表情。可是在这当中,鲜有中国人的面孔和身影。百年沧桑,终以微笑定格,来到“世界的十字路口”,中国人自信、平和、友好。

摘编自人民网(2011年1月20日)材料2

作为《人物篇》的姐妹篇,一部时长17分钟的中国国家形象片《角度篇》自2011年2月3日起将陆续在亚洲、欧美等地的多家电视台播出。《角度篇》分为“开放而有自信”、“发展而能共享”等8个部分,向世界展现了一个更丰富、多元的中国,其中70%以上的画面呈现的都是中国普通老百姓的生活。值得一提的是,它没有回避中国目前存在的一些问题,农民工及其家属的生存现状在片中多次出现。这部国家形象片看似一些“视觉碎片”,但能够让世人从中读出一个比较真实、鲜活的当代中国。材料3

从2009年“中国制造世界合作”的广告片,到2011年的国家形象宣传片《人物篇》和《角度篇》,如此几种地向西方展示中国国家形象还是第一次。有评论认为,这几步短片展示了中国人民的勤劳智慧和精神风貌,每个人的笑容都那么阳光,让人油然而生到中国看看的愿望;还有人认为,这是“中国国际形象公关”的又一次主动出击,愈趋自信的中国主动向世界展示自己,中国开始步入“国家公关时代”;也有报道说,中国的宣传片是中国国家领导人出访之前的“盛大派对”,展示了中国的软实力。

摘编自 人民网(2011年1月20日)

(1)分析“中国开始步入‘国家公关时代’”的原因。(4分)(2)国家形象宣传对提升中国软实力有何作用?(4分)

第二篇:2014年研究生入学考试政治真题及阅卷答案

2014年研究生入学考试政治试题及阅卷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1~16小题,每小题1分,共16分。下列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在答题卡上将所选项的字母涂黑。1.爱迪生发明电灯之前做了两千多次试验。有个年轻记者曾经问他为什么遭遇这么多次失败。爱迪生回答:“我一次都没有失败,我发明了电灯。这只是一段经历了两千步的历程”。爱迪生之所以说“我一次都没有失败”是因为他把每一次实验都看作(B)A.对事物规律的正确反映 B.整个实践过程中的一部分 C.实践中可以忽略不计的偶然挫折 D.认识中所获得的相对真理

2.俄国早期马克思主义理论家普列汉诺夫说,绝不会有人去组织一个“月食党”以促进或阻止月食的到来,但要进行社会革命就必须组织革命党。这是因为社会规律与自然规律有所不同,它是(A)A.通过人的有意识的活动实现的 B.由多数人的意志决定的 C.比自然规律更易于认识的规律 D.不具有重复性的客观规律 3.社会生产是连续不断进行的。这种连续不断重复的生产就是再生产,每次经济危机发生期间总有许多企业或因产品积压、或因订单缺乏等致使其无法继续进行再生产而被迫倒闭。那些因产品积压而倒闭的企业主要是由于无法实现其生产过程中的(B)A.实物补偿 B.价值补偿 C.增殖补偿 D.劳动补偿 4.与第二次世界大战前的资本主义相比,当代资本主义在许多方面已经并正在发生着深刻的变化,正确分析这些新变化发生的原因,有利于我们科学而全面地认识当代资本主义社会,导致当代资本主义新变化发生的根本推动力量是(B)A.工人阶级争取自身权利的斗争

B.科学技术革命和生产力的发展 C.改良主义政党对资本主义制度的改革 D.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对资本主义的影响

5.1922年,党的十四大提出了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经过十四大到十八届三中全会20多年的实践,党对政府和市场的关系有了新的科学定位,提出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A)A.决定性作用 B.基础性作用 C.辅助性作用 D.补充性作用

6.改革开放以来,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建设和人民代表大会的工作得到不断推进。全国和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的代表(C)A.按党派分配名额 B.按单位分配名额 C.实行差额选举 D.实行等额选举

7.劳动、资本、技术、管理等生产要素是社会生产不可或缺的因素。在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实行按生产要素分配的必要性和根据是(A)A.我国社会存在着生产要素的多种所有制 B.按生产要素分配是按劳分配的补充

C.生产要素可以转化为生产力 D.生产要素是价值的源泉 8.文化强则中国强,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然要求。其关键是(C)A.发展新型文化业态 B.提高全民族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 C.增强全民族文化创造活力 D.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 9.1915年9月,陈独秀在上海创办《青年杂志》,他在该刊发刊词中宣称,“盖改造青年之思想,辅导青年之修养,为本志之天职。批评时政,非其旨也。”此时陈独秀把主要注意力倾注于思想变革的原因是(D)A.他认为批评时政不利于改造青年思想 B.他对资产阶级民主主义产生了怀疑

C.他对政治问题不感兴趣

D.他认定改造国民性是政治变革的前提 10.1924年1月,中国国民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在广州召开,大会通过的宣言对三民主义作出了新的解释。新三民主义成为第一次国共合作的政治基础,究其原因,是由于新三民主义的政纲(A)A.同中国共产党在民主革命阶段的纲领基本一致 B.把斗争的矛头直指向北洋军阀

C.体现了联俄、联共、扶助农工三大革命政策 D.把民主主义概括为“平均地权”

11.1930年11月毛泽东在《星星之火可以燎原》一文中写道:“我所说的中国赶明高潮快要到来,绝不是如有些人所谓。‘有到来之可能’,那样完全没有行动意义的。可望而不可即的,一种空的东西。它是站在海洋中,已经看得见桅杆尖头了的一只航船。它是立于高山之巅远看东方已见光芒四射喷薄欲出的一轮朝日。它是躁动于母腹中的快要成熟了的一个婴儿”这段话是针对当时党内和红军中存在的(B)A.“御敌于国门之外”的主张

B.“红旗到底打得多久”的疑问

C.“在全国范围内先争取群众后建设政权”的理论 D.“一省或数省的首先胜利”的设想

12.中共七大政治报告指出:“房子是应该经常打扫的,不打扫就会积满灰尘;脸是应该经常洗的,不洗也就会灰尘满面。我们同志的思想,我们党的工作,也会沾染灰尘的,也应该打扫和洗涤。”这段话形象地反映了中国共产党在长期革命实践中所形成的的

A.艰苦奋斗的优良作风 B.理论联系实际的优良作风 C.密切联系群众的优良作风

D.批评与自我批评的优良作风

13.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理念包含“依法治国、执法为民、公平正义、服务大局,党的领导”五个方面的基本内涵,它们是相辅相成、不可分割的有机整体,构成了社会主义法治理念的完整理论体系。其中,公平正义是

A.社会主义法治的本质要求 B.社会主义法治的核心内容 C.社会主义法治的价值追求 D.社会主义法治的重要使命 14.近年来,从“彭宇案”掀起的轩然大波,到“扶老被诬伤老,好人败诉赔钱”等事件的一再发生,使历来推崇“助人为乐”的国人遭遇了严重的道德考验。2013年8月1日,《深圳特区救助人权益保护规定》的正式实施,填补了国内公民救助行为立法的空白。为此,有媒体撰文《“好人法”释放道德正能量》,认为该规定无疑会释放出挺好人、做好人的正能量,对社会的净化不无益处。法律之所以释放道德正能量,是因为

A.法律是道德的基础 B.法律是道德的前提 C.法律是道德的归宿 D.法律是道德的支撑 15.党群关系,关乎党和国家的存亡大计。为了实现党的十八大确定的奋斗目标,中共中央部署并在全党开展了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这次活动的主要内容是 A.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 B.讲学习、讲政治、讲正气 C.建设学习型党组织 D.为民务实清廉

16.2013年6月,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与美国总统奥巴马在美国加州安纳伯格庄园会晤时,将中美新型大国关系的内涵概括为

A.加强对话、增加互信、发展合作、管控分歧

B.不冲突、不对抗、相互尊重、合作共赢

C.共同发展、合作共赢、友好伙伴、相互尊重 D.相互尊重、平等互利、密切协作、相互支持

二、多项选择题:17~33题,每小题2分,共34分。下列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至少有两个选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在答题卡上将所选项的字母涂黑。多选或少选均不得分。

17.长江的年龄有多大?这里说的长江“年龄”,是指从青藏高原奔流而下注入东海的“贯通东流”水系的形成年代。如果说上游的沉积物从青藏高原、四川盆地顺延而下能到达下游,这就表明长江贯通了,这就是物源示踪。我国科学家采用这一方法,研究长江中下游盆地沉积物的来源,从而判别长江上游的物质何时到达下游,间接指示了长江贯通东流的时限。他们经过10多年的研究,提出长江贯通东流的时间距今2300多万年。这一研究成果从一个侧面显示出(AD)A.时间和空间是通过物质运动的变化表现出来的 B.时间和空间是标示物质运动的观念形式 C.时间和空间是有限的,物质运动是永恒的

D.时间和空间是物质运动的存在形式 18.作家史铁生在《奶奶的星星》中讲道,奶奶告诉他的故事与通常的说法不同:一般人说,地上死一个人,天上就熄灭一颗星星;而奶奶说,地上死一个人,天上又多了一个星星,人死了就会升到天空,变成星星给走夜道的人照个亮了。于是他“慢慢相信,每一个活过的人,都能给后人的路途上添些光亮,也许是一颗巨星,也许是一把火炬,也许只是一支含泪的烛光„„”这对我们理解个人在社会历史中的作用的启示有(CD)A.杰出个人决定历史发展的走向

B.人人都是历史的创造者

C.历史是无数个人相互作用的合力的结果 D.每个人对社会发展都有或大或小的作用

19.1918年,马寅初在一次演讲时,有一位老农问他:“马教授,请问什么是经济学?”马寅初笑着说:“我给这位朋友讲个故事吧:有个赶考的书生到旅店投宿,拿出十两银子,挑了该旅店标价十两银子的最好房间,店主立刻用它到隔壁的米店付了欠单,米店老板转身去屠夫处还了肉钱,屠夫马上去付清了赊欠的饲料款,饲料商赶紧到旅店还了房钱。就这样,十两银子又到了店主的手里。这时书生来说,房间不合适,要回银子就走了。你看,店主一文钱也没赚到,大家却把债务都还清了,所以,钱的流通越快越好,这就是经济学。”在这个故事中,货币所发挥的职能有(ABC)A.流通手段 B.价值尺度 C.支付手段 D.贮藏手段

20.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以来,随着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形成和发展,资产阶级国家对经济进行的干预明显加强,从而使得资本主义社会的经济调节机制发生了显著变化。与这种变化相适应,经济危机形态也发生了很大变化,其主要表现是(BC)A.经济危机通常由国家间的贸易失衡直接引发

B.经济危机各阶段的交替过程已不十分明显

C.经济危机更多地表现为金融危机的频繁发生 D.经济危机的破坏作用只局限于发达资本主义国家

21.1926-1927年初,邓小平在莫斯科中山大学留学一年。此时正值列宁的新经济政策在莫斯科和整个苏联燎原般发展,国家经济全面开花,市场上商品丰富、品类繁多,商店、饭馆、咖啡馆随处可见。邓小平到中山大学第一天就收到了一大堆日用品,一日三餐也非常丰富。在此期间,邓小平还认真阅读和摘抄了苏联领导人关于新经济政策的许多论述。这一段经历对邓小平后来思考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具有一定的启示。邓小平与列宁在如何建设社会主义的探索中有许多相通之处,主要有(ABC)A.学习和利用资本主义的文明成果

B.把大力发展生产力、提高劳动生产率放在首要地位

C.在多种经济成分并存的条件下,利用商品、货币和市场发展经济 D.优先发展重工业,快速实现从农业国到工业国的转变

22.坚持和完善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经济制度必须毫不动摇巩固和发展公有制经济,必须毫不动摇鼓励支持、引导非公有制经济发展。这是因为,公有制经济和非公有制经济都是我国(BD)A.社会主义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

B.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 C.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基础

D.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基础

23.2013年9月7日,国家主席习近平在哈萨克斯坦扎尔巴耶夫大学发表演讲并回答学生提问时说,“我们既要绿水青山,也要金山银山。宁要绿水青山,不要金山银山,而且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这段话生动地反映了生态文明建设与经济建设之间的关系即(BCD)A.生态文明建设可以取代经济建设

B.生态文明建设应与经济建设协调发展

C.生态优势可以转化为经济优势 D.生态环境是经济发展的重要基础 24.2013年6月6日,《财富》全球论坛首次在中国西部内陆城市成都举行。这次论坛以“中国的新未来”为主题,集中讨论了中国西部发展对中国未来发展的重要意义。“优先推进西部大开发”是党的十八大提出的重大战略部署,把西部大开发放在区域发展总体战略的优先位置,是因为西部发展有利于(ABC)A.缩小区域发展差距 B.增强西部地区的经济实力

C.形成优势互补,良性互动,协调有序的区域发展格局 D.扩大国有资本在西部地区社会总资产中的比重

25.《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明确指出,限期实现行业协会商会与行政机关的真正脱钩,重点培育和优先发展行业协会商会类、科技类、公益慈善类、城乡社区服务类社会组织。挥各类社会组织的积极作用,可以(BCD)A.扩大政府管理权限

B.降低政府治理成本 C.提高社会治理水平D.增强公民对社会的认同感

26.近年来。我国企业“走出去”的步伐明显加快。非金融类对外直接投资从2007年的248亿美元上升到2012年的772亿元,年均增长25.5%,跻身对外投资大国行列。我国企业“走出去”战略的重要意义是(ABCD)A.增强我国企业的国际化经营能力 B.培育我国具有世界水平的跨国公司 C.充分利用国外资源 D.拓展我国经济发展空间

27.1912年3月中华民国临时参议院颁布的《中华民国临时约法》是中国历史上第一部具有资产阶级共和国宪法性质的法典。毛泽东曾称赞它:“带有革命性、民主性”。其“革命性、民主性”主要体现在(ABD)A.它规定中华民国国民一律平等 B.它规定中华民国之主权属于国民全体 C.它不承认清政府与列强签订的一切不平等条约 D.它以根本大法的形式废除了封建君主专制制度

28.钓鱼岛及其附属岛屿是中国领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中国最早发现、命名。利用和管辖钓鱼岛。1895年,清朝在甲午战争中战败,被迫与日本签署不平等的《马关条约》,割让“台湾全岛及所有附属各岛屿”。钓鱼岛等作为台湾“附属岛屿”一并被割让给日本。1941年12月。中国政府正式对日宣战,宣布废除中日之间的一切条约。日本投降后,一句有关国际文件规定,钓鱼岛作为台湾的附属岛屿应与台湾一并归还中国。这些文件是(ABC)A.《波茨坦公告》 B.《开罗宣言》 C.《日本投降书》 D.《德黑兰宣言》

29.抗日战争结束后,中共为避免内战,实现和平建国、采取的主要措施有(BD)A.在国统区开辟第二战线 B.赴重庆与国民党当局进行谈判 C.在解放区开展土地改革运动

D.参加政协会议并维护政协协议

30.柏拉图说:“法律有一部分是为有美德的人制定的,如果他们愿意和平善良地生活,那么法律可以教会他们在与他人的交往中所要遵循的准则;法律也有一部分是为那些不接受教诲的人制定的,这些人顽固不化,没有任何办法能使他们摆脱罪恶。”这段话所凸显的法律的规范作用是(CD)A.预测作用 B.保障作用 C.强制作用 D.教育作用

31.中华民族的爱国主义优良传统源远流长,内涵极为丰富。下列诗句中反映爱国主义优良传统的有(ABCD)A.四万万人齐下泪,天涯何处是神州 B.寄意寒星荃不察,我以我血荐轩辕

C.位卑未敢忘忧国,事定犹须待阖棺 D.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

32.2013年9月29日,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正式启动运作,36家中外企业和金融机构获颁证照,首批入驻试验区。建设该试验区的主要任务是(ABCD)A.推动加快转变政府职能和行政体制改革 B.为全国深化改革和扩大开放探索新途径、积累新经验

C.促进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和优化经济结构 D.推动构建更加公平合理的市场经济体制

33.应中国总理李克强的邀请,俄罗斯总理梅德韦杰夫,印度总理辛格和蒙古国总理阿勒坦呼亚格于2013年10月22日开始分别对中国进行正式访问。来自中国三个陆上邻国的领导人,在同一天开启中国之行。这样密集的双边访问在中国外交史上实属罕见。这一外交动向(BCD)A.深化了中国与俄印蒙三国间的盟友关系 B.反映了中国周边外交行动的延续和加速

C.体现了中国经济发展的吸引力 D.顺应了互利共赢的时代潮流

三、分析题:34~38小题,每小题10分,共50分。要求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材料并回答问题。将答案写在答题纸指定位置上。34.结合材料回答问题:

巧用大循环,处理不再难

山东某地区采用循环经济的理念,将秸秆“吃干榨尽”,秸秆利用进行了有益探索。

一、秸秆种蘑菇

该地小麦种植面积为60万亩,按亩产500公斤计算,每生产30万吨秸秆。虽然粉碎还田,压块做燃料,青储养殖等消化了大量秸秆,但一些农户为图方便,仍然偷偷焚烧秸秆,当地焚烧压力很大。

2009年,该地通过招商引资引进了一家蘑菇种植企业,该企业以小麦秸秆加鸡粪为原料培育双孢菇,从当地收到的小麦秸秆不够用还在周边100公里范围的县市区收集,鸡粪则由当地一家大型养鸡场提供.自蘑菇厂建起来后,蘑菇厂对秸秆的大量需要,让原本难以处理而成为”包袱”的秸秆摇身一变,不仅成为了香饽饽,而且还成为农民增收的渠道.二、延长产业链

然而,蘑菇厂每年产生约6万吨菌渣,四处吨级臭气难闻也引来周边群众的投诉.由此,让蘑菇厂开始寻找下游菌渣处理企业,开展产业链条的招商引资.山东某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得知消息后主动前来,并把厂子建在该蘑菇厂旁边.他们将买来的菌渣加上猪粪,经过发酵制成了很好的有机复合肥.这不仅解决了菌渣问题,而且也附带解决了让周边养殖产业头疼的猪粪问题。该公司将生产出来的邮寄复合肥。直接卖给周边的有机蔬菜种植基地,种植户以及果农等,由于减少了销售中间环节,价格合理,而很受欢迎。该公司也因之而获利颇丰。

三、“链接”到山林

秸秆经过种植蘑菇,变成了有机复合肥。最后拿到市场上销售,算是完成了一个标准的循环利用过程,然而,如果将有机复合肥集中用于生态修复工程,再次推动一个新的生态产业发展,岂不是更好?

该地又动起了脑筋,将秸秆利用产生与退耕还林工程对接。该地的山区丘陵面积占全市总面积的2/3,其中宜林荒山地有6万多亩。这些山地土壤贫瘠,含沙量大,农作物产量低,经济效益差。

在深入调研的基础上,该地从2011年开始,由市财政投入数亿元,实施为期5年的“自主退耕还林生态富民”工程,打算将这些山地改造成高产的大枣、大樱桃等经济果林,大力推进农林业转型。

而要发展高产高效的有机林果业,所面临的突出问题是有机肥从何而来?这时,秸秆等有机肥料又成了人们惦记的宝贝。为了种植出优质林果,当地农民在山地种植果林时,都始垫秸秆、放菌渣有机复合肥等。大片经济果林的种植,不仅大大地改善了当地生态环境,从而实现了秸秆利用的循环,而且也大大地提高了农民收入。

摘编自《人民日报》(2013年6月22日)

(1)从唯物辩证法的角度分析“巧用大循环,处理不再难”中“巧”在何处?(6分)

(2)当你在生活中遇到难题和矛盾时,上述事例对你有何启示?(4分)34答案:(1)唯物辩证法认为,事物是普遍联系的,事物的普遍联系是通过中介实现的。事物的相互联系即相互作用构成事物的运动变化发展。(3分)本案例中,秸秆养菇——菌渣制肥——林果肥育——生态改善形成了环环相扣的产业链“大循环”,“巧”就巧在人们能敏锐地发现事物固有的联系,并能动地建立新的联系,进而利用这种联系来促进事物的良性发展。(3分)

(2)上述事例给我们的启示主要有:要从联系的观点看问题,把握事物的普遍联系;要从发展的观点看问题,从发展中找出路;要运用矛盾分析方法,找出解决矛盾的正确办法;要发挥主观能动性,勤于实践,勇于创新。(4分)(注:如果考生能围绕上述材料的主题,灵活运用唯物辩证法的基本原理和方法加以分析论述,言之有理,可酌情给分。)

35.结合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1 1978年我国做出改革开放的战略决策时,美国《时代》杂志,曾质疑说:“他们的目标几乎不可能按期实现,甚至不可能实现”,经过三十多年的改革开放,我国国内生产总值,外贸进出口总额均已达到世界第二位,经济总量占世界经济的份额提升到10%左右,对世界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年均超过20%,据世界银行统计,我国已经入中高收入国家行列。

在物质文化生活得到提高之后,人民群众对未来期待更高。过去施工建厂,首先考虑的是经济利益,今天引进项目,担心的却是环境污染;过去期盼吃饱穿暖,今天却追求吃得健康、安全;过去梦想有车有房,现在则忧虑PM2.5排放。城乡居民收入整体都有提高,但城乡区域发展和居民收入分配差距依然较大,近10年来中国基层系数十种处于0.4以上,超出国际公认“警戒线”。。。这个经济飞速发展,财富不断积累的世界第二大经济体,在创造着”中国式奇迹“的同事,仍有一些”中国式难题“亟待破解。

改革开放是我们党的历史上一次伟大觉醒,正是这个伟大觉醒孕育了新时期从理论到实践的伟大创作。习近平在党的十八大之后首次到地方调研就选择了广东,并向深圳莲花山顶的邓小平铜像敬献花篮。习近平表示,之所以到广东,就是要到在我国改革开放中得风气最先的地方,现场回顾我国改革开放的历史进程,将改革开放继续推向前进。我们来瞻仰邓小平铜像,就是要表明我们将坚定不移推进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取得新进展,实现新突破,迈上新台阶。

摘编在《人民时报》(2012年3月22日),新华网(2012年12月11日)材料2 1992年,邓小平同志在南方谈话中说:“不坚持社会主义,不改革开放,不发展经济,不改善人民生活,只能是死路一条。”回过来看看,我们对邓小平同志这番话就有更深的理解了。所以我们讲,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只有改革开放才能发展中国。发展社会主义,发展马克思主义,正是从历史经验和现实需要的高度,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央反复强调,改革开放是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一招,也是决定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关键一招。实践发展永无止境,解放思想永无止境,改革开放也永无止境。停顿和倒退没有出路,改革开放只有进行时,没有完成时。

——摘自习近平《关于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的说明》

(1)如何看待改革开放进程中的“中国式奇迹”与“中国式难题”?

(2)运用社会基本矛盾原理分析为什么“改革开放只有进行时,没有完成时”?

35答案:(1)“中国式奇迹”是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坚持不懈推进改革开放的结果。改革开放是一次新的伟大革命,极大地解放了生产力,激发了整个社会的活力。(2分)“中国式难题”是发展中的问题。许多深层次矛盾和问题尚未得到根本解决,制约科学发展的体制机制障碍仍然很多,必须通过全面深化改革来解决。(2分)

(2)社会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仍然是生产关系和生产力之间、上层建筑和经济基础之间的矛盾。只有通过改革不断地调整生产关系、完善上层建筑,才能实现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和发展。(2分)在改革开放进程中,旧问题的解决和新问题的产生不断交替,停顿和倒退没有出路。(2分)改革开放是长期的、艰巨的、复杂的过程,必须以更大的政治勇气和智慧,坚定不移地推进改革开放。(2分)

36.结合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1 1980年8月,邓小平会见意大利记者奥琳埃娜.法拉奇。法拉奇问:“天安门上的毛主席像,是否要永远保留下去?”邓小平回答说:“永远要保留下去。过去毛主席像挂的太多,到处都挂,并不是一件严肃的事情,也并不能表明对毛主席的尊重。”邓小平又说:“毛主席一生中大部分时间是做了非常好的事情的,他多次从危机中把党和国家挽救起来。没有毛主席,至少我们中国人民还要在黑暗中摸索更长的时间。毛主席最伟大的功绩是把马列主义的原理同中国革命的实际结合起来,指出了中国夺取革命胜利的道路。应该说,在六十年代以前或五十年代后期以前,他的许多思想给我们带来了胜利,他提出的一些根本的原理是非常正确的。”

摘自《邓小平文选》第二卷

材料2 2013年1月5日,习近平在新进中央委员会的委员、候补委员学习贯彻的十八大精神研讨班开班式上发表重要讲话。他强调指出,我们党领导人民进行社会主义建设,有改革开放前和改革开放后两个时期,这是两个相互联系又重大区别的时期。虽然这两个历史时期在进行社会主义建设的思想指导、方针政策、实际工作上有很大差别,但两者决不是彼此割裂的,更不是根本对立上的。不能用改革开放后的历史时期否定改革开放前的历史时期,也不能用改革开放前的历史时期否定改革开放后的历史时期。要坚持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分清主流和支流,坚持真理,修正错误,发扬经验,吸取教训,在这个基础上把党和人民事业继续推向前进。

摘自《人民日报》(2013年1月6日)

(1)1980年,邓小平为什么强调天安门上的毛主席像“永远要保留下去”?(5分)

(2)如何理解习正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两个不能否定”的深刻内涵及具意义?(5分)

36答案:(1)改革开放后,社会上出现了一股否定毛泽东及毛泽东思想的思潮,正确评价毛泽东成为中国面临的重大政治问题。否定毛泽东必然导致对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和社会主义制度的否定。(2分)毛泽东虽然在晚年犯了严重错误,但是就他的一生来看,他的功绩是第一位的,错误是第二位的,他为中华人民共和国的缔造和中国社会主义事业的发展,建立了永远不可磨灭的功勋。毛泽东思想是被实践证明了的关于中国革命和建设的正确的理论原则和经验总结,是党必须长期坚持的指导思想。(3分)

(2)改革开放前和改革开放后的两个时期本质上都是我们党领导人民进行社会主义建设的实践探索,两个时期都应该肯定。(2分)改革开放前的实践探索为改革开放后的实践探索提供了宝贵经验、理论准备、物质基础。改革开放后的实践探索是对改革开放前的实践探索的坚持、改革、发展。两个时期不能互相否定。(2分)“两个不能否定”有助于统一历史认识,坚定不移地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1分)

37.结合材料回答问题:

鹦哥岭是海南省陆地面积最大的自然保护区,区内分布着完整的垂直带谱,在我国热带雨林生态系统保存上独占鳌头.这里山高路远,条件艰苦,一直难以招聘到具有较高专业素质的工作人员.一、鹦哥岭来了大学生

自2007年起,先后有27名大学毕业生(2名博士、4名硕士、21名本科生)放弃大城市的优越生活,陆续称全国各地来到鹦哥岭保护区工作。山脚下一排破旧平房中的两间就是他们的家“孩子们,这里的黎苗兄弟说是以种田为生,实际上就是种些橡胶,靠山吃山。。你们来任务重啊!在关爱森林的同时还要想法帮这里的百姓致富!”老站长的一席话,像重锤一样敲击着大家。“我们不会让鹦哥岭失望的!”大家不约而同地喊出声。

二、鹦哥岭有了“档案馆”

到底鹦哥岭有多少种动植物?这事摆在大学生们面前最直接的课题,也是鹦哥岭自然保护区要完成的首要工作。大学生们背着睡袋、锅碗瓢盆和监测仪上山了:他们聚精会神地做着记录,天黑了,架起锅,煮点米饭和着辣酱吃;实在太困了,支起帐篷,钻进去睡一觉„„经过4年多的艰辛努力,鹦哥岭自然保护区终于有了自己的“档案馆”:记录到维管束植物2197种,脊椎动物431种,鹦哥岭树蛙等14中科学新种以及26个中国新纪录种等。

三、鹦哥岭有了护林员

鹦哥岭周边有103个自然村,近2万村民。看到村民大片砍伐雨林种山兰、香江,作为环境保护着,大学生们痛心疾首。但习惯靠山吃山的当地老百姓说:“让我们放下看到,放下猎枪绝对不行!”大学生们克服阻力,用真诚和智慧动员招募了270名护林员,并与他们一起,用一个多月时间,走遍了209公里的界线,埋下了近400根桩和50多块界碑,为鹦哥岭保护去筑起了一道看得见的保护网。

四、鹦哥岭有了农业示范田

鹦哥岭是海南的贫困山区,为帮助当地苗族百姓脱贫致富,大学生们特地去外地取经,在鹦哥岭通过试点而大面积推广“稻鸭共育”的古法,带动当地人致富,农户们在稻田骄傲地插上了“农业示范田”的牌子。接着大学生们又推广林下经济,在橡胶树下种菜、种瓜、养鸡;并帮助当地人建起了环保厕所,改造了猪圈,改善了居住的环境„„当地百姓手里有了钱,靠上山砍树卖钱的人越来越少了。看到这一切,大学生们说:“我们感到由衷的幸福和快乐,也深切地感受到,这就是我们工作的意义和存在的价值。”

今年过去了,27名大学生一直坚守在鹦哥岭。他们甘于寂寞,乐于奉献:发现新物种,是敬业的科研工作者;引来环保理念,是先进理念的传播者;心系百姓喜忧,是黎苗族兄弟的贴心人!一份职业,背负三份责任。三个角色的完美融合,让我们看到了甘于寂寞的坚守力量和不甘于寂寞的奋斗精神,也让我们懂得了自己手中的笔,脚下的路,心中的秤要靠什么来指引。他们选择了一种有远见的生活方式。

每到毕业季,总有一些大学生发出“理想很丰满,现实很骨感”的感慨。究竟如何看待理想与现实的关系,鹦哥岭的大学生们用他们的实际行动给出了最响亮的回答。摘编自《光明日报》(2012年4月9日,2013年6月7日)

(1)为什么说鹦哥岭的大学生选择的是“一种有远见的生活方式”?(6分)

(2)怎样看待“理想很丰满,现实很骨感”这种说法?(4分)

37答案:(1)他们选择了甘于寂寞,乐于奉献的生活方式。他们不畏艰辛,淡泊名利,坚持个人与国家相结合,个人与群众相结合,当前与长远相结合,专业知识与社会实践相结合。(3分)一份职业,背负三份责任,从而实现了人生价值的最大化,找到了人生的远大目标。(3分)

(注:考生围绕人生观和人生价值的主题加以分析,言之有理,亦可给分)

(2)“理想很丰满,现实很骨感”的这一说法,反映了人生选择中所遇到的如何处理理想与现实关系的困惑。理想与现实既有联系又有区别,理想是圆满的,现实则是复杂的,理想源于现实又超越现实,现实是理想的基础,理想是未来的现实。(3分)坚定的信念是实现理想的重要条件,勇于实践、艰苦奋斗是实现理想的根本途径。(1分)

38.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1 航海家哥伦布完成了他的前无古人的探险活动后,向支持他探险的西班牙国王和王后回报他的发现时说:”地球是圆的.”他因为这一伟大的发现而名垂后世.但是,时隔500多年后,美国《纽约时报》中东事务专栏作家、普利莱奖获得者托马斯.弗里德曼沿着哥伦布的航程,从美国乘飞机出发,经由法兰克福一直向东飞行,来到了印度的“硅谷”----班加罗尔,经过一段时间的观察,他有了一个破天荒的发现,他回到美国后,悄悄地对他的太太说了一句话:“亲爱的,我发现这个世界是平的。”

“世界是平的”,并不是说地球以改变了他的物理形态,但这个论点的提出却有着划时代的意义。他揭示出当今世界正在发生的深刻而又令人激动的一个变化----全球化的趋势,他以高科技发展为动力,在地球各处勇往直前、势不可挡,世界也因此从一个球体变得平坦。

“世界是平的”,意味着在今天这样一个因信息技术而紧密、方便的互联世界中,全球市场、劳动力和产品都可以被整个世界共享,一切都有可能以最有效率和最低成本的方式实现。

“世界是平的”,改变着每一个人的工作方式,生活方式和思想方式,乃至于每一个人的生活方式。因此,生活在当今时代的每一个人,都面临着平坦的世界这样巨大的变化,我们将如何自处?看来,在这个世界里,要想脱颖而出,最重要的一点是不断强化自己的竞争力,首先要培养“学习如何学习”的能力---不断学习和教会自己处理旧事物和新事物的新方式。摘编自《人民日报》(2007年7月26日)、《人民日报》(海外版)(201

2年11月1日)材料2 弗里德曼在《世界是平的》一书中,以丰富生动的语言描述了全球化带来的挑战和益处。其中的一段话颇令人回味:“小时候父母常常说,儿子啊,乖乖把饭吃完,因为中国和印度的小孩没饭吃。现在,父母会对孩子说,女儿啊,乖乖把书念完,因为中国和印度的小孩正等着抢你的饭碗。”

摘编自【美】托马斯.弗里德曼《世界是平的》

(1)在“世界变平”的时代,为什么每个人“要培养‘学习如何学习’的能力”?(5分)

(2)从“抢饭”到“抢饭碗”的变化说明了什么?(5分)

38答案:1)在全球化时代,世界正发生深刻变化,现代科技加速发展,求和平,谋发展是时代主旋律,国际分工和社会分工不断深化,人类的各种活动紧密联系在一起,各国各地区之间相互依存、相互开放。人们的生存方式发生了重大改变,既相互竞争又密不可分。(3分)每个人只有不断学习、不断创新,才能适应世界的急剧变化,在激烈的竞争中不断提升和完善自我。(2分)

(2)不断发展的中国、印度等新兴国家在世界范围内的影响越来越大;信息化时代的劳动力市场和工作方式发生了根本改变;(2分)以美国为代表的西方国家面对国际竞争的压力,担心自身优势地位丧失,竭力维护其经济、科技的主导地位,不断抛出类似“中国威胁”论;人才竞争在国际竞争中的作用越来越突出,世界各国更加重视科技发展和人才培养,促进了各国在竞争中共同发展。(3分)

第三篇:2014年研究生入学考试政治真题及答案(马基部分)

2014年全国研究生入学考试政治理论真题和答案选

(马基部分)

一、单项选择题。1~16小题,每小题1分,共16分。下列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在答题卡上将所选项的字母涂黑。

1.爱迪生在发明电灯之前做了两千多实验,有个年轻的记者曾经问他为什么遭遇这么多次失败。爱迪生回答:“我一次都没有失败。我发明了电灯。这只是一段经历了两千步的历程。”爱迪生之所以说“我一次都没有失败”,是因为他把每一次实验都看作

A.认识中所获得的相对真理 B.整个实践过程中的一部分 C.对事物规律的正确反映

D.实践中可以忽略不计的偶然挫折

【答案】 A

【解析】此题考查的是真理的绝对性和相对性。爱迪生把每一次的实验的结果都看成了认识过程中的相对真理。无数相对真理的总和构成绝对真理,所以爱迪生说他一次也没有失败。故A正确。

2.俄国早期马克思主义理论家普列汉诺夫说,绝不会有人去组织一个“月食党”以促进或阻止月食的到来,但要进行社会革命就必须组织革命党,这是因为社会规律与自然规律有所不同,它是

A.不具有重复性的客观规律 B.由多数人的意志决定的

C.通过人的有意识的活动实现的 D.比自然规律更易于认识的规律

【答案】 C 【解析】此题考查的是社会规律和自然规律的区别。社会规律与自然规律的区别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自然规律的重复性高,社会规律的重复性低。二是自然规律不需要人去参与,自然而然就能够出现,社会规律需要有人的参与才能体现出来。A本身表述错误,B违背了规律的客观性也是错的,D说法也不准确,所以C是正确答案。

评价:此题不是很难,还是沿用了往年以材料带考点的形式。从此题中我们可以得出如下的结论:一是马原的基础知识很重要,尤其是相关知识点之间的区别与联系,所以建议预备2015考研的同学在复习时要重点把握基础知识。二是掌握好答题技巧,建议大家在做题的时候要从后往前看,因为重点内容全在最后几句话,如果直接从头看材料的话,可能就会被材料带动着而错选。

3.社会生产是连续不断进行的,这种连续不断重复的生产就是再生产。每次经济危机发生期间,总有许多企业或因产品积压、或因订单缺乏等致使其无法继续进行再生产而被迫倒闭。那些因产品积压而倒闭的企业主要是由于无法实现其生产过程中的

A.劳动补偿 B.价值补偿 C.实物补尝 D.增殖补偿

【答案】 B 【解析】此题考查的是社会再生产的核心问题。社会再生产的核心问题是社会总产品的实现问题即价值补偿和实物补偿的问题。价值补偿是是指社会的商品资本在出售之后以货币的形式回流实现价值以及剩余价值的过程,实物补偿是指两大部类都能够买到社会再生产所必需的生产资料和生活资料,剩余价值和回收的预付资本能顺利购买到必需的生产资料和生活资料,实现货币资本向生产资本的过渡。题目中因产品积压而倒闭的企业主要是由于无法实现其生产过程中的价值补偿。故B正确。

4.与第二次世界大战前的资本主义相比,当代资本主义在许多方面已经并正在发生着深刻的变化。正确分析这些新变化发生的原因,有利于我们科学而全面地认识当代资本主义社会。导致当代资本主义新变化发生的根本推动力量是

A.改良主义政党对资本主义制度的改革 B.工人阶级争取自身权利的斗争 C.科学技术革命和生产力的发展

D.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对资本主义的影响

【答案】 C 【解析】此题考查的是资本主义的新变化的原因。资本主义的新变化主要是由于科学技术革命和生产力的发展,工人阶级争取自身权利和利益的斗争,社会主义制度初步显示的优越性的作用,主张改良主义的政党的作用。其中科学技术革命和生产力的发展是根本推动力量。故C正确。

二、单项选择题。

二、多项选择题:17~33题,每小题2分,共34分。下列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至少有两个选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在答题卡上将所选项的字母涂黑。多选或少选均不得分。

17.海的“贯通东流”水系的形成年代。如果说上游的沉积物从青藏高原、四川盆地顺廷而下能到达下游,这就表是胀江贯通了,这就是物源示踪。我国科学家采用这一方法以,研究长江中下游盆地沉积物的来源,从而判别长江上游的物质何时到达下游,间接指示了长江贯通东流的时限。他们经过10多年的研究,提出长江贯通东流的时间距今约2300多万年。这一研究成果从一个侧面显示出

A.时间和空间是有限的,物质运动是永恒的 B.时间和空间的通过物质运动的变化表现出来的 C.时间和空间是指标示物质运动的观念形式 D.时间和空间是物质运动的存在形式

【答案】 ABD

【答案解析】物质的运动是绝对的、无条件的、永恒的。时间和空间是物质运动的存在形式,都具有客观实在性。物质总是在一定的时间和空间中进行的,没有离开物质运动的“纯粹”的时间和空间,也没有离开时间和空间的物质运动。具体物质形态的时空是有限的,而整个物质世界的时空是无限的,题干中长江的年龄和范围体现了时空的有限性。所以,ABD选项正确。C选项否认了时空的客观性,所以错误。

18.作家史铁生在《奶奶的星星》中讲道,奶奶告诉他的故事与通常的说法不同:一般人说,地上死一个人,天上就熄灭了一颗星星;而奶奶说,地上死一个人,天上又多了一个星星,人死了就会升到天空,变成星星给走夜道的人照个亮了。于是他“慢慢相信,每一个活过的人,都能给后人的路途上添些光亮,也许是一颗巨星,也许是一把火炬,也许只是一支含泪的烛光……”这对我们理解个人在社会历史的作用的启示有

A.历史是无数个人相互作用的合力的结果 B.杰出个人决定历史发展的走向 C.人人都是历史的创造者

D.每个人对社会发展都有或大或小的作用

【答案】 AD

【答案解析】在社会发展中,所有个人都起到一定的作用。社会历史发展是无数个人合力作用的结果。唯物史观主张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但是只有符合社会历史必然性、推动和促进社会历史向前发展的人才属于历史创造者之列。杰出人物对历史发展的具体过程始终起着一定的作用,但是不能决定历史发展的基本趋势。所以,AD选项正确。

19.1918年,马寅初在一次演讲时,有一位老农问他:“马教授,请问什么是经济学?”马寅初笑着说:“我给这位朋友讲个故事吧:有个赶考的书生到旅店投宿,拿出十两银子,挑了该旅店标价十两银子的最好房间,店主立刻用它到隔壁的米店付了欠单,米店老板转身去屠夫处还了肉钱,屠夫马上去付清了赊欠的饲料款,饲料商赶紧到旅店还了房钱。就这样,十两银子又到了店主的手里。这时书生来说,房间不合适,要回银子就走了。你看,店主一文钱也没赚到,大家却把债务都还清了,所以,钱的流通越快越好,这就是经济学。”在这个故事中,货币所发挥的职能有

A.支付手段 B.流通手段 C.价值尺度 D.贮藏手段

【答案】 ABC

【答案解析】货币是在长期交换过程中形成的固定充当一般等价物的商品。货币有五种基本职能,即价值尺度、流通手段、贮藏手段、支付手段和世界货币。“标价十两银子”体现了价值尺度职能,书生、店主、米店老板等人支付房钱和还清欠款体现了支付手段职能,十两银子在书生等人手中流通体现了流通职能,题干中并没有体现贮藏手段。所以,ABC选项正确。

20.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以来,随着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形成和发展,资产阶级国家对经济进行的干预明显加强,从而使得资本主义社会的经济调节机制发生了显著变化。与这种变化相适应,经济危机形态也发生了很大变化。其主要表现是

A.经济危机更多地表现为金融危机的频繁发生 B.经济危机通常由国家间的贸易失衡直接引发 C.经济危机各阶段的交替过程已不十分明显

D.经济危机的破坏作用只局限于发达资本主义国家

【答案】 AC

【答案解析】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形态也发生了变化,表现在:经济危机的四个阶段(即危机阶段、萧条阶段、复苏阶段和高涨阶段)之间的差别有所减弱;各阶段的交替过程已不如过去明显;金融危机频繁发生,对整个经济危机的影响加强。所以,AC选项正确。

三、分析题:34~38小题,每小题10分,共50分。要求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材科回答问题。将答案写在答题卡指定位置的边框区域内。

34.结合材料回答问题: 巧用大循环,处理不再难

山东某地采用循环经济的理念,将秸秆“吃干榨尽”,对秸秆利用进行了有益探索。

一、秸秆种蘑菇

该地小麦种植面积为60万亩,按亩产500公斤秸秆计算,每年产生30万吨秸秆。虽然粉碎还田、压块做燃料、青储养殖等消化了大量秸秆,但一些农户为图方便,仍然偷偷焚烧秸秆,当地禁烧压力很大。

2009年,该地通过招商引资引进了一家蘑菇种植企业,该企业以小麦秸秆加鸡粪为原料培育双孢菇,从当地收到小麦秸秆不够用,还在周边100公里范围的县市收集,鸡粪则由当地一家大型养鸡场提供。自蘑菇厂建起来后,蘑菇厂对秸秆的大量需要,让原本难以处理而成为“包袱”的秸秆摇身一变,不仅成了香饽饽,而且还成为农民增收的渠道。

二、延长产业链

然而,蘑菇厂每年产生的6万吨菌渣,四处堆积,臭气难闻,也引来周边群众的投诉,由此,该蘑菇厂开始寻找下游菌渣处理企业,开展产业链条的招商引资。

山东某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得知消息后主动前来,并把厂于建在该蘑菇厂旁边,他们将买来的菌渣加上猪粪,经过发酵,制成了很好的有机复合肥。这不仅解决了菌渣问题,而且也附带解决了让周边养猪户头痛的猪粪问题,该公司将生产出来的有机复合肥直接卖给周边的有机蔬菜种植基地,种植户以及果农等,由于减少了销售中间环节,价格合理。而很受欢迎。该公司也因之而获利颇丰。

三、“链接”到山林

秸秆经过种植蘑菇,变成了有机复合肥,最后拿到市场上销售,算是完成了一个标准的循环利用过程,然后,如果将有机复合肥集中用于生态修复工程。再次推动一个新的生态产业发展,岂不是更好? 该地又动起脑筋,将秸秆利用产业与退耕还林工程对接,该地的山区丘陵面积占全市总面积的2/3,其中林荒山地有6万多亩,这些山地土壤贫瘠。含沙量大,农作物产量低,经济效益差。

在深入调研的基础上,该地从2011年开始,由市财政投入数亿元,实施为期5年的“自主退耕还林生态富民”工程,打算将这些山地改造成高产的大枣、大樱桃等经济果林,大力推进农林业转型。

而要发展高产高效的有机果业,所面临的突出问题是有机肥从何而来?这时,秸秆等有机肥料又成了人们惦记的宝贝。为了种植出优质林果,当地农民在山地种植果林时,都开始垫秸秆、放菌渣有机复合肥等。大片经济果林的种植,不仅大大地改善了当地生态环境,从而实现了秸秆利用的大循环,而且也大大地提高了农民收入。

摘编自《人民日报》(2013年6月22日)

(1)从唯物辩证法的角度分析“巧用大循环,处理不再难”中“巧”在何处?(6分)(2)当你在生活中遇到难题和矛盾时,上述事例对你有何启示?(4分)答:(1)矛盾是事物的普遍本质,矛盾普遍存在,我们应当正视矛盾,承认秸秆、菌渣以及山林等问题的存在;矛盾又具有特殊性,我们要分析矛盾的特殊性,要在事物发展过程中分清主次、善于利用不同的方法解决不同的矛盾,集中有限精力重点解决主要问题、突出问题,同时也要兼顾次要问题,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巧用大循环”过程中,从秸秆到菌菇,从菌渣、猪粪到有机肥,再从有机肥到有机果业,因地制宜实现了合理循环。

矛盾双方就有同一性,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材料中人们在尊重客观规律的基础上,充分发挥了主观能动性,创造了实现矛盾双方相互转化的有利条件,促进了最有利于事物发展的状态。

矛盾推动事物的发展。内因是事物发展的根本原因,外因是事物变化的条件,内外因共同作用推动事物发展。材料中秸秆变成菌菇培育的原料再变成有机肥,有其内在关联,同时也离不开人们发挥能动性、招商引资加大投入这一重要条件。

(2)矛盾分析法唯物辩证法的根本方法。我们应该全面而深刻地分析事物的矛盾,善于分析矛盾的特殊性,看到矛盾双方的同一性,创造有利条件解决矛盾。一方面,我们要正确对待事物发展整个过程中的不同矛盾,全面协调解决事物发展过程中的各种矛盾;另一方面,我们又要准确把握解决问题的关键。

主观能动性与客观规律性是人们认识和实践的重大问题。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必须从事物的客观实际出发、以尊重客观规律为前提,只有深刻而正确地认识、掌握和利用事物的发展规律,才能有效地发挥主观能动性。我们只有在认真分析事物发展规律的基础上,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将革命的热情和科学的态度结合起来,才能不断解决问题。

34.【参考答案】另外的回答

1.“巧”在尊重和正确利用客观规律。人们的生产生活必须尊重和正确利用客观规律,发挥人类的主观能动性也必须以承认规律的客观性为前提。在尊重客观规律的基础上,要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人们通过自觉活动能够认识规律和利用规律,正确发挥主观能动性作用从实际出发,努力认识和把握事物的发展规律。

2.启示之一:联系是普遍的,发展经济必须与保护环境相协调。面对资源约束趋紧、环境污染严重、生态系统退化的严峻趋势,必须树立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的生态文明理念,把生态文明建设放在突出位置,融入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各方面和全过程、努力建设美丽中国,实现中华民族永续发展。

启示之二:认识是不断深化发展的,人类认识自然规律是一个不断深化发展的过程。规律是客观的,要按照客观规律去办事,违背规律就要受到惩罚。

第四篇:2008研究生入学考试英语真题大作文

08考研大作文真题解析及范文2008年01月19日22:06 Part B:

Directions:

Write an essay of 160-200 words based on the following drawing.In your essay, you should

1)describe the drawing briefly,2)explain its intended meaning, and then

3)give your comments.You should write neatly on Answer Sheet 2.文字说明:“你一条腿,我一条腿;你我一起,走南闯北。

Team Spirit(团队精神),Cooperation.Esprit de corps

Traveling “Leg by Leg” with You in the Journey of Life

独腿结伴走天下

As is symbolically illustrated in the cartoon, supporting each other with their powerful hands, two handicapped adolescents(青少年juvenile)are continuing their new journey on the ground.Crutches(拐杖)left behind, they have successfully cracked(解决)the hard nut(难题)of lameness which might have confused(使烦恼)the majority of the disabled.The caption indicates, “You have merely one leg and so do I.Helping each other, we can travel extensively.”

Undoubtedly, we can deduce from(推断)the cartoon that the cartoonist is trying to attract our attention to the issue of cooperation.According to a survey conducted among a group of people who were in the same college class 10 years ago, those who are ready to give their cooperation to others all become rich or managers of all field, while not a single young man having difficulty in getting along with their classmates becomes an executive or boss.Why those who are excellent in team work tend to be managers or own their own enterprise in their later life? The answer seems self-evident(不证自明的).On the one hand, if you are competent(有能力的)in profession, but have difficulty in getting along with your colleagues and even your boss, you can hardly survive the corporation.On the other hand, your chances of success are much higher with wide circle of friends who are willing to cooperate with you to provide information and resources.It is my view that, first of all, we can frequently use the drawings to enlighten(启发, 开导)the youth to learn to cooperate successfully with each other.On the other hand, whatever difficulty or situation we are confronted with, those who have the spirit of cooperation and team work are nearer to success.Just as John Adams, the second U.S.president quoted from the ancient Greek Aesop’s Fables(伊索寓言), “United we stand, divided we fall.”(298words)

2008研究生入学考试英语真题大作文范文(钟平)http://www.xiexiebang.com

What an astonishing picture it is above!Two one-legged men are running together on each other’s help.Departed, they would have been unable to move even an inch forward, combined, they are now capable of running over any complete person.As the core(核心)value of development strategy at the time being, sense of cooperation and its weight couldn’t be more clearly proved and revealed in the picture above-shown.In real world, no one is perfect, rather we are all flawed(有瑕疵的)and fallible(易错的).With limited strength and unavoidable shortage, it is hard for an individual to reach great achievement all by his own.United, however, other person’s advantage will perfectly and swiftly(很快地)cover our shortcomings, and a proper policy(手段,策略)will be expectable around the corner.From my own perspective(观点), such an understanding will do good to our society if it is carried out more profoundly(深刻的).Only through a mutual(共同的)aiding system assisted by government can Social harmony actually come true.Therefore a well-established system should be in use so that different communities, groups and families can live on one another, sharing interests and achievements.As it has been announced by UN in 2000, united, we are the world!

Example 3 As is depicted in the cartoon, there are two handicapped men supporting each other: one is lame in the left leg, while the other in the right.They have overcome their difficulty of lameness by cooperating with each other and are successfully going on with their journey.The caption below the picture says, “You have only one leg, and so do I.Helping each other, we can travel wherever we want.”

The picture really sets me thinking.It reveals the importance of cooperation and the necessity of keeping in step with each other.It also teaches us that success, to a great extent, results from cooperation.When faced with difficulties, we will certainly cope with them only if we cooperate with each other.There are a lot of examples to illustrate the issue.Of them, the most obvious one is the case with the war on SARS in 2003.At that time the whole country was plagued(使遭殃)by SARS.But led by our government, people from all walks of life in the society were mobilized(动员起来)and united as one.We soon won a great victory over the disease.In my opinion, the dependence(信任)of people on one another has now increased, without which the society we live in cannot keep going smoothly.In short, cooperation has become a driving force(动力)for the development of our country.(228 words)

第五篇:2013年历史学研究生入学考试真题

2013年历史学研究生入学考试真题

一、单项选择题:1~20小题,每题2分,共40题。下列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目要求。

1.下列考古学文化中,与后来游牧文明有密切关系的是

A.马家窑文化B.红山文化C.仰韶文化D.屈家岭文化

2.整合儒学,结束经学今文、古文之争的汉化学者是

A.董仲舒B.刘歆C.郑玄D.许慎

3.科举考试中的糊名、誉录制度确立于A.唐代B.北宋C.南宋D.金代

4.元代“也里可温”一词所指为

A.基督教B.摩尼教C.伊斯兰教D.犹太教

5.明太祖朱元璋称:“我朝罢丞相,设五府、六部、督察院、通政司、大理寺等衙门,分理天下庶务。”其中“五府”为:

A.监察机构B.司法机构C.军事机构D.宦官机构

6.关于中国近代史开端有多种观点,认为中国近代史始于明末的学者是

A.范文澜B.胡绳C.蒋廷黻D.郭廷以

7.致使中国领土被割占最多的不平等条约是

A.中俄《瑷珲条约》B.中俄《勘分西北界条约》C.中俄《北京条约》D.中俄《伊犁条约》

8.民国前期的国会政治结束于

A.皖系军阀执政时期B.直系军阀执政时期C.临时执政府执政时期D.奉系军阀执政时期

9.下列作品中,以解放区土地改革为主题的是

A.《小二黑结婚》B.《荷花淀》C.《暴风骤雨》D.《红旗谱》10.20世纪60年代与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大使级外交关系的西方国家是

A.英国B.联邦德国C.瑞典D.法国

11.完全统一以色列部族和犹太族为一个王国的是

A.雅各B.扫罗C.所罗门D.大卫

12.古代印度社会中,军事贵族属于

A.刹帝利B.婆罗门C.犬舍D.首陀罗

13.成功释读罗塞塔碑文,奠定埃及学基础的有

A.高博良B.伊文思C.罗材生D.谢里曼

14.在古代西亚重要史料《贝希斯敦铭文》中并用的文字

A.巴比伦文、赫梯文、埃兰文

B.巴比伦文、赫梯文、古波斯文

C.古波斯文、赫梯文、埃兰文

D.巴比伦文、埃兰文、古波斯文

15.被视为拜占庭建筑风格典型代表是

A.罗马万神殿B.罗马圆形大剧场

C.圣索菲亚大教堂D.西斯廷教堂

16.为结束1701-1713西班牙王位继承战争,英国、荷兰、普鲁士、法国订了

A.《亚琛合约》B.《乌特勒支和约》C.《巴黎和约》D.《里斯维克》17.19世纪时期非洲民族解放运动中规模最大历时最久的是

A.苏丹马赫起义B.埃及阿拉比反英斗争

C.阿尔及利亚反法D.南非祖鲁

18.第一次世界大战前夕,俄国与奥匈帝国之间的矛盾在于争夺

A.欧洲霸主B.巴尔干半岛控制权

C.殖民地和海上霸权D.黑海出海口

19.1946年2月,提出遏制苏联的是

A.马歇尔B.凯南C.艾奇逊D.杜勒斯

20.1967年8月,东南亚国家联盟成立,最初参加的是

A.印度尼西亚、泰国、菲律宾、新加坡、马来西亚

B.印度尼西亚、缅甸、文莱、新加坡、越南

C.柬埔寨、泰国、文莱、老挝、马来西亚

D.柬埔寨、泰国、菲律宾、新加坡、越南

二、名词解释:21~28小题,每小题10分,共80分。

21.《法经》

22.昭宣中兴

23.南北面官

24.“863”计划

25.加洛林文艺复兴

26.江户幕府

27.佩德罗二世

28.柏林墙

三、史料分析题:29~30小题,每小题30分,共60分。

29.阅读下列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

(隋文帝)獨狐皇后河南洛陽人周大司馬河內公信之女也信見高祖有奇表故以後妻焉時年十四高祖與後相得誓無異生之子……後每與上言及政事往往意合宮中稱為二聖後頗仁愛每聞大理決囚未嘗不流涕然性尤妒忌後宮莫敢進禦尉遲迥女孫有美色先在宮中帝于仁壽宮見而悅之因得幸後伺帝聽朝陰殺之上大怒單騎從苑中出不由徑路入山谷間三十余裡高熲楊素等追及扣馬苦諫上太息曰吾貴為天子不得自由高熲曰陛下豈以一婦人而輕天下上意少解駐馬良久夜方還宮

——《隋书》卷36《文献孤独皇后传》

材料二:

獨孤信,雲中人也,本名如願。魏氏之初,有三十六部,其先伏留屯者,為部部大人,與魏俱起,祖侯民,和平中,以良家子自雲中鎮武川,因家焉。

——《周书》卷16《孤独信传》

材料三

婦人多幸,生逢今世,舉朝略是無妾,天下殆皆一妻。設今人強志廣娶,則家道離索,身事迍邅,內外親知共相嗤怪。凡今至人,通無准節,父母嫁女,則教之以妒;姑姊逢迎,以相勸以忌。持制夫為婦德,以妒為女工。

——(《北史》卷16《元孝女傳》)

问题:

(1)在答题卡上对材料一加以句读。(12分)

(2)材料一与材料二所载独孤信与独孤皇后妇女籍贯不同,简析其原因(6分)

(3)概况材料一、三所反映的社会现象,简析其影响。(12分)

30.阅读下列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美国国民生产总值在1945-1960年间奇迹般地增长,人均生产总值从1945年时1087美元增至1960年的2026美元。二战期间美国的工厂都在生产军需物资,消费者无法充分消费,战争结束时国民的总积蓄达到了1400亿美元。消费者做好疯狂消费的准备,在1946-1960年间,实际购买增长了22个百分点。1947年国会通过《国家安全法》,成立了国防部,并批准了一笔130亿美元的初步预算。朝鲜战争打响后,国防预算在1951年长到220亿美元。1953年升到约470亿美元,其中大约一半的预算都用于军队装备,这些花费反过来刺激了飞机制造和电子工业的发展。专栏作家麦戈维。劳伦斯在1950年写道:“政府的计划制定者估计他们已找到延续良好的神奇公式,冷战是自助抽水机拧开水龙头,公众就要求更多的军费支出。”美国产品销往全世界。二战期间其他国家接受了可口可乐的口味,现在,许多商品在美国以外也能买到,其他软饮料变得受欢迎,美国的书籍和杂志行销海外,电影和唱片传播美国文化并为商家赚得大把利润。——加里。纳什等:《美国人民:创造一个国家和社会》下卷

根据材料分析二战期间及战后美国经济的特点和影响。(30分)

四、论述题:31~33小题,每小题40分(其中主体内容占30分,论述组织占10分),共120分。(要求:史实准确,史论结合,逻辑清楚,文字流畅)

31.论述中世纪西欧的政教之争。

32.论述15世纪以后美洲作物在中国和欧洲的传播及影响。

33.论述天京事变前太平天国的社会、经济与文化政策及主要变化。

下载2012研究生入学考试政治真题word格式文档
下载2012研究生入学考试政治真题.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安徽大学法学院研究生入学考试历年真题

    2010年 (法理、宪法) 一、名词解释 1、法律编纂 2、法的实效 3、法系 4、不成文宪法 5、宪政 6、联邦制 二、简答题 1、法律关系的基础特征是什么? 2、简析法律责任的本质 3......

    2014年吉林大学社会学研究生入学考试真题

    2014年吉林大学社会学研究生入学考试真题 社会学理论: 一,名词解释:共10个, 记得的有-《社会学界》 群学 常人方法学 社会设置文化堕距自致角色城市化每题5分 二,简答: .每......

    2012年在职研究生入学考试真题及答案

    2012 年在职研究生入学考试真题及答案 第一部分 语言表达能力测试 50 题,每题 2 分,满分 100 分〉一、选择题1.下面各组词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A. 船坞沉寂 人才倍出 浑水摸......

    2004年复旦大学研究生入学考试经济学真题

    2004年复旦大学研究生入学考试经济学真题 感谢凯程考研李老师对本文做出的重要贡献 对于大四毕业生来说,无论选择如何,良好的心态都应该放在第一位。每个人的学习、经济等方面......

    1997年复旦大学研究生入学考试经济学真题

    凯程考研辅导班,中国最强的考研辅导机构,http://www.xiexiebang.com 考研就找凯程考研,学生满意,家长放心,社会认可! 1997年复旦大学研究生入学考试经济学真题 一、简释下列概念(......

    山西财经大学研究生入学考试经济学历年真题

    山西财经大学 2006年硕士研究生招生 考生注意:请将所有答案标明题号,写在答卷纸上,写在试题上的答案无效。 一、判断题(每个1分,共20分),错误的请在题后括号内画,正确的请在题后括号......

    2008广州体育学院研究生入学考试真题-运动训练学

    2008年广州体育学院研究生入学考试 《运动训练学》试题 (请考生将全部答案写在答题纸上,写在试卷上无效)一、名词解释(每题5分,共30分) 1、训练负荷2、适宜负荷原则3、竞技能力 4......

    重庆大学研究生入学考试,建筑学基础知识2011年真题

    2011(355)建筑学基础总分:150 一、名词解释(2分/道,共20分)1. 用地红线2. 耐火极限3. 金厢斗底槽4. 城市设计 5. 建筑密度6. 多层住宅7. CBD 8. 折衷主义 9. 光气候10. 无障碍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