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电影《狼图腾》观后感
写在电影《狼图腾》观后感
春节转眼就过去了。要说春节其间能留下一点印象的事也就是几日前去影城看了一部电影。说实话这部电影我等了很久了,因为电影的名子叫《狼图腾》。
第一次见到的文学作品还是十多年以前。那时这本书太疯狂了,刚发行时书店几次断货,最后同事二民帮我借了一本。当时一口气读了两遍。是作者姜戎(北京知青)瞄写在草原的生活的一本书。一部迄今为止世界上唯一一部以狼为叙述主体的小说。
本书由几十个有机连贯的“狼故事”一气呵成,情节紧张激烈而又新奇神秘。读者可从书中每一篇章、每个细节中攫取强烈的阅读快感,令人欲罢不能。那些精灵一般的蒙古草原狼随时从书中呼啸而出,狼的每一次侦察、布阵、伏击、奇袭的高超战术;狼对气象、地形的巧妙利用;狼群合围猎物的机智勇猛和协作分工;狼的视死如归和不屈不挠;狼在同族中的友爱亲情;狼与草原万物的关系;倔强可爱的小狼在失去自由后艰难的成长过程做了细致的瞄写。
无以否认《狼图腾》确是中国影史上一部恢弘巨作,改编自姜戎同名小说,中法联合采用3D高清实景拍摄。自然的鬼斧神工与电影工业特效两者间绝佳契合而出的视觉观感,锡林郭勒草原的蓝天、白云、绿野、羊群。或一望无际的原野,或延绵不绝的丘陵要多美有多美。叹服自然之美的同时,那人与狼的世界仿若触手可及,作为曾执导经典动物剧情电影《熊的故事》的法国导演让〃雅克〃阿诺,他请来世界上最好的训狼师,历经三年花重金训养蒙古狼,得以在电影中真正地将狼变成了一群出色的演员。
片中有一场戏为面对被夺走黄羊后狼群对人类展开复仇,狼群风雪夜偷袭军马群一役中,场面宏大震撼,狼群追击着军马群在冰原上奔驰,两名马倌拿着手电誓死保卫军马的画面令人永生难忘。如果读者没有到过大草原,没有骑过马,没见过套马杆,很难想象那种环境的恶劣、场面的残酷。电影不仅用真狼上阵,还拍出了狼从侧面袭击马群,跃上马背撕扯马脖子的镜头,足以让人背生寒气。虽然有镜头快速移动的呈现,但是视觉感非常舒服,丝毫都不觉得晃动和晕厥。电影中群狼赶着群马长途狂奔,最后将军马赶入湖中全部冻死。然后仰首向天长嗥的镜头,充分展示了复仇后那总酣畅淋漓的快感。对真实感精益求精的态度,制作团队的专业精神,令那原仅能留存在文字中的人狼传奇故事,得以在影幕上真实、多角度、立体性、完美地展现出来。
影片还把狼的狡猾、多疑的情节有细致的瞄叙。如狼在准备袭击牧民家的羊群时,白天在高处对周围情况进行了长时间的侦察。待夜半后才有序地展开。由于羊圈过高而采用最大一只狼先爬在墙上,其它的狼依次踩在其身上跳入,同时墙上还留一只放稍。待先入狼吃完后把多只羊的尸体摞高,然后借助抬起的高度跳出去替换在外面放稍的狼。这种设计之巧妙、行动之迅速、分工之明确、回撤之有序。在银幕上展现的淋漓尽致。
最大的泪点在于,人类开着吉普车拿着半自动步枪对狠群延途追杀,最后几只狼在狂奔了38公里后,直到他累死在山上时才倒下。还有两只走投无路的狼,其中一只选择跳崖自尽,另外一只,引诱牧羊犬到达洞中后刨塌洞穴与狗同归于尽。这种就算面对死亡也要保持尊严场面。是真真切切地震撼到我的心灵。无疑片中狼才是最另人感动的演员。
另一点赞的为本片的音乐由詹姆斯 霍纳创作,就是《勇敢的心》,《泰坦尼克号》,《阿凡达》,《蜘蛛侠》等这些片子的原创音乐作者,是横扫奥斯卡最佳原创音乐、最佳原创歌曲奖的电影配乐大师。伦敦交响乐团、英国爱乐乐团等乐团的优秀音乐家演出,虽没有象《勇敢的心》之中有那种令人心潮澎湃、荡气回肠的感动,但美个单元与单节感觉都恰到好处。非常准确地融入到作品的风格中。为影片着实增色不少。
当然,片子还是有些许不足。可能是因为时间上的原因。电影对图腾文化的阐释是不到位的,令图腾崇拜缺乏文化根基。次之,冯绍峰和窦骁饰演的俩个知青中规中矩,没有大的亮点。
败点,我不得不吐槽两句。片尾主题歌曲的演唱是影片中最大的败笔。对此片而言不但没能画龙点睛地完美收官,实则在画蛇添足般越添越乱。而此歌的词作与演唱就是那个天天嚷着要上头条的那位,原本立意非常明确的影片 内含,在歌词里完全不知道想表达的是什么。感觉与电影一点儿不搭,与他的多数歌词里一样,千篇一律地总是出现迷乱、迷惘、孤独、彷徨、悲伤这个词调,毫无新意。在有动不动就是一些要死要活什么的,一个字,写得和唱得一样烂。
总结一下,我想影片真正要表达的是通过蒙古牧民长者毕利格的言谈,道出了人类对自然的敬畏与破坏环境守恒法则的反思。是那朴实无华的主旋律--人、动物、自然三者和谐共生的夙愿,方是电影所寄予蕙心纨质的正能量。
最后要感谢一下广电,一刀未剪的让我们看到“主旋律”的片子。应算的上精品佳作了。我们能否从狼的身上找到现如今国人身上的弱点,那就是缺乏狼性中“坚韧、团结、顽强、拥有尊严、为生命而战”的精神,通过片中对“狼图腾”的崇拜,唤醒和激活我们内心深处被遗忘已久的精神宝藏。
以上观点只是个人观后得来,算做是浅浅地谈谈而已。
注:书中还就两种文明观点进行了阐述。一种是游牧文明,对应着狼性——强悍进取——边疆民族。一种是农耕文明,对应着羊性——温柔敦厚(儒家文化)——中原汉族。华夏文明之所以能绵延存续,就在于游牧文明不断向农耕文明输血,而中国历史和现状的种种不如意,主要因为狼性不足,羊性太盛。游牧文明向农耕文明输血的方式,就是每隔一段时间由边疆民族教训或者统治中原汉族一番。而边疆民族之所以能教训或者统治中原汉族,就在于边疆民族是狼性民族,强悍进取。
个人认为此看法片面而牵强,不具备完整的论据做支持。
2015.3.6晚
第二篇:《狼图腾》电影观后感
《狼图腾》电影观后感
最近,看了一个电影《狼图腾》,它是由冯绍峰主演的,在看这部电影之前,狼在我心目中的形象是特别坏的,就像所有故事里讲的那样特别凶残、血腥。可看完这部电影以后我不那么想了。
狼,它在这个大草原上被视为神明,被视为一个民族的图腾,当地的牧民在死后要进行“tian葬”,也就是要被狼吃掉,他们相信用这种方法能使自己的灵魂升上腾格里。刚开始看的时候,我就觉得特别奇怪,狼在人们的心目中是狡猾、凶残的,怎么在这里还被做成了他们的图腾呢?后来我知道了......狼并不像我们想象的那样,它们特别的聪明、有智慧,它们对草原上的环境特别熟悉,从而利用草原上的地形对猎物进行围攻,成功率特别高,它们还懂得食物不能一次性的全部吃完,要留一些明年开春的时候吃,这样才能丰衣足食,它们还把食物都冰冻在“雪湖里”,特别有远见,它们还很有耐心,常常为了一顿饭而等多少天,它们在等时机,合适的时机使它们成功率特别高,它们还草原上大害的天敌,它们有效的保护了草原,从而得到了草原人民的敬佩,成为了草原上的图腾。
片中,因为包顺贵为首的一些农耕民族的介入,破坏了和谐的草原。他们只看到了狼扑食家禽,却没有看到狼对大草原的作用,所以他们就一味对狼进行猎杀,它们用枪打,用火烧,一只只的草原狼倒在了血泊中,使那些懂得狼图腾的牧民们感到痛心。最后草原变得狼狈不堪,再也看不到以往的和谐、美丽的风景了。
通过观看此片,我深深的感受到,我们人类应该正确的认识到我们与大自然的关系,不能一味的只看到我们自己,真正的文明不是我们有多少“世界奇迹”而是一种尊重自然的气度,我们把大自然放在什么位置,大自然也会将我们放在什么位置。只有与大自然和谐相处,我们才能更幸福。
不要觉得我们站在大自然的上面,就有一种“人定胜天”的感觉,我们今天对大自然做的看似是我们胜了,但终将有一天我们是要还的。让我们也向牧民学习仰望长生天吧!
第三篇:有关电影狼图腾观后感
狼图腾这部电影讲述的是北京知青陈阵和朋友杨克去内蒙古边境插队。在狼对陈阵的吸引下,与狼结下了不解之缘。他钻过掏过狼崽、养过小狼,与狼战斗过,也与狼缠绵过。并与他亲爱的小狼共同经历了很多事。下面为大家精心整理了一些关于电影狼图腾观后感,欢迎查阅。
电影狼图腾观后感1
大年初一,终于等到了电影《狼图腾》的上映,每每读到小说时,都会被字里行间流露出的感情触动,被自然的魅力震撼,作者将狼的社会性与现实联系起来,用深邃的文字引起了人们对社会文明的反思.导演阿诺来自法国,在《狼图腾》被翻译成多国语言后接触到了这部小说,仅仅60页,就让他感觉到与作者姜戎心灵相通,无论是经历,还是文学,都激发了他对这部小说的兴趣,促使他义无反顾的将这部小说拍成电影。
电影《狼图腾》将狼的社会性、人与自然的关系以及人与人的感情描绘得淋漓尽致,每一个镜头都带给观众不一样的感受,全片有狼的镜头1000多个,每一个都有危险性,但是,只有5%的镜头带有特效,阿诺认为,狼是难以驯服的动物,如果用其他动物代替,就不会体现出小说的精髓,所以他用三年的时间驯养了3代20匹蒙古狼,为影片的拍摄奠定基础。
电影中,所谓的上级下达了打狼的任务,在他们看来,这样就可以保护羊群、保护国家的财产、保护草原,他们违背了大自然的规律,扰乱了生物链,虽然保护了羊群,却让过多的羊群破坏了草原;他们不顾当地人的劝阻,将一只又一只可爱的小狼崽丢到了悬崖下面,远处的山顶上,一只母狼正默默的忍着心痛,看着人类画出的一道又一道的抛物线,最后悲痛的转身离开。当人类贪婪的拉走狼的猎物时,远处的山坡上,依然是一双双隐忍的目光,“忍”是狼的天性,当人类无知的破坏它们的家园时,它们也给了人类致命的反击,电影的高潮部分是在暴风雪中进行的,那一场狼和马的追逐,在落湖的一刹那再一次让观众们把神经绷紧,这一场戏结束了,人类依旧没有反思自己破坏自然的行为,所谓的领导包顺贵一边看着湖中的军马,一边指责着马倌,似乎根本没有顾忌到刚刚失去丈夫的女子,包顺贵在影片中是一个双面人物,他很敬业,工作起来一丝不苟,有的时候也会表现出一些包容,就像陈阵在收养小狼崽被牧民发现时,他赞同的将小狼崽留在了陈阵身边,但是,当他开着车驰骋在草原上打狼、当他站在中国最后一片未开发的草原上,将文件付诸于实践时,却展现出了他的无知和可恨,不尊重大自然,不了解自然规律,盲目破坏生态,是要遭到惩罚的。阿诺是一位自然环保主义者,他将这种观念深深的展现在了影片之中。环境对草原、狼对羊的侵袭与人灭狼是对等的,当被追逐的狼宁愿跳下悬崖,也不愿被剥皮时,狼的尊严也完美的得到了升华。
影片中真狼、感情、摄像登峰造极,冯绍峰在影片的最后与小狼重逢,只是远远的望着,满含着眼泪,便胜过千言万语。《狼图腾》这部影片体现出了自然之美、动物之美、感情之美,是一部值得留恋的影片。
电影狼图腾观后感2
终于囫囵吞枣的读完了《狼图腾》,掩卷长思,被书中蒙古狼的聪明智慧所折服,油然而生敬意。
主人公把我带到了时期的内蒙古大草原。湛蓝的天空下,一望无际的油油碧草。成群结队的草原狼、悠闲自得的旱獭。远处白色的蒙古包和那袅袅炊烟构成了一幅美丽的画卷。就是这种环境才有了“人与狼共舞”的壮美之音。
人们敬畏狼。人死后尸体放到天葬厂,让狼吃掉,灵魂才能升天。才能去见腾格里(天堂)。然而人们又与狼搏斗。为了生存。就在这打打杀杀中凸现了狼的智慧和人的勇猛。狼的智慧过人,它们为了猎取食物能做出详细、周密的部署,而且绝对服从头狼的指挥。有着很好的团队精神。如,一夜之间羊圈里的羊全都被狼咬死。人们惊诧了。围墙很高。狼是爬不进来的。难道“飞狼”来了。人们惊呆了!其实。狼为了吃到羊,狼竟一个踩着一个作成“狼梯”一个一个蹬着它跳进羊圈。回来时亦如此,为了让最后一只狼能回来,它们把死羊摞高,让它跳出来。聪明的狼从不贪心,猎物时只吃个半饱。为了让自己能够很快的逃生。狼被猎人的夹子夹住腿,他会自己咬掉腿。逃跑。宁愿站着死,不做别人的俘虏……
文中狼群与黄羊群的搏斗,与马群的搏斗,惊心动魄,气势磅礴。狼的围歼战、持久战、突击战不亚于人类。作者甚至怀疑人的战略、战术是从狼身上学来的。
在与天斗,与地斗,与人斗、与狼斗的洪流中,草原狼被无情的人们杀绝了。草原的老人痛心的预言:没有了狼就没有了草原,没有了草原就没有了草原人的命根。狼的存在是为了维持生态平衡。没有了平衡草原就会退化。30年后,作者从返故地。看到是另一番景象。草原减少,逐渐沙化。狼洞口也结满蜘蛛网。已没有了策马驰骋蓝天下的潇洒。人们在有了美好生活的同时,失去了美丽的大自然。
30年前的草原和草原人、草原狼就让他永远留在书中吧。留在读者的自由想象里吧!
电影狼图腾观后感3
听了狼图腾名字我会想到凶猛的狼,你是不是也和我有一样的感受呢?但是,看了电影《狼图腾》后,我才知道了狼不但有凶猛的一面,也有不为人知的一面。狼聪明,善于组织,还更有团结精神。因为我们人类破坏了它们美好家园和袭击了它们的同伴,所以它们才会反过来袭击我们的。狼的报复心和记忆力是非常强大,也说明狼对同伴是非常忠诚的。
电影题目的意思一开始我还没明白,后来我问了妈妈以后才明白原来图腾是一种信仰一种精神象征。草原上的人和草原上的狼其实是一样的,都具有顽强的生命力,所以草原上的人把狼设为图腾,蒙古族的人会把死去的狼高挂在自己的蒙古包上,因为他们崇拜狼。
草原上的一些人会打狼,把狼皮剥下来卖给贵妇人做衣服。狼会吃破坏草原的黄羊和野兔,甚至还会吃掉牧民养的家羊。但是,它们把破坏草原的黄羊和野兔吃掉,也是对牧民起到了很大的帮助。
电影主要内容是:来自北京的陈阵和他的另外一个好朋友来到了内蒙古他们认识了毕力格老人一家。有一天陈阵去放牧遇到了强大的狼群,幸亏他想起了毕力格老人跟他说过狼怕敲铁器的声音,所以他敲打着马胺,然后狼害怕地逃跑了。这才使得陈阵逃过一劫。
后来,陈阵对狼产生了兴趣,他不畏艰险去偷了一只小狼,每天精心养护着它。在这过程中,陈阵亲眼目睹了贪婪的人类对狼的残暴。人类把刚出生的狼崽子杀掉,母狼痛苦地哀嚎。人类把狼辛苦捕杀的黄养偷走,使得狼在一个冬天都挨饿。狼慢慢开始了对人类的还击报复,草原上陷入了一种人狼战争,陈阵又一次次目睹了狼的顽强和傲性……
日复一日,小狼渐渐长大。毕力格老人告诉陈阵,狼需要骄傲地活着,人类不应该把狼的本性抹杀掉。让狼面对凶险的大自然环境和自己捕杀猎物,这是对狼的一种尊重。
可是,小狼在陈阵的保护下失去了狼的能力,它既不会捕食猎物也不会单独生存,所以陈阵开始对小狼训练……后来有一天,小狼终于被放回大自然中。
电影狼图腾观后感4
电影版《狼图腾》正在院线火热上映,出于大家对原小说的喜爱,律所于正月十五组织了大家观影。通过此次观影获益良多,也有了些自己的心得体会。
未看影片时,读到过评论家白烨对于小说《狼图腾》的评价:“姜戎笔下的草原狼,是生物的狼,也是人文的狼;是现实的狼,也是历史的狼。因之,这是一部狼的赞歌,也是一部狼的挽歌。”足见这部脍炙人口小说的魅力。
然而,小说与电影还是有很大差距,就其改编为电影难度之大令很多导演望而却步。令人意想不到的是,法国导演让?雅克?阿诺在拜读法文版《狼图腾》一半后即表示愿意接拍,并为此前后花费五年时间。
一部优秀的作品,才能成就一位优秀的导演,才能成就一位优秀的演员。
作为一部破6亿票房的电影,虽不能完全证明电影本生但足以说明大众对影片的认可。法国导演以其独特的摄制技巧,成功的将蒙古草原狼化身为出色的演员,狼群合围猎物的机智勇猛,面对被人类步步紧逼绝地复仇的人马大战,最终受人类剿杀灭亡的桀骜不驯,其对狼与狼性多角度立体性淋漓尽致的呈现,令那仅存文字的人狼传奇,在光影间有了近乎真实的体验。而演员冯绍峰在影片中也把陈阵这个角色诠释的淋漓尽致,“一个理性和战斗结合到一起,拥有思想魅力的热血青年战士。”并通过陈阵对小狼情感的脉络,贯穿电影全局,彰显影片主题。正是导演和演员的不懈努力成就了今天《狼图腾》辉煌的电影票房和口碑。该影片在技术上让我们大呼过瘾的同时,在内容上同样引起我们的反思。
面对现代社会的激烈竞争,我们该如何适应。
广阔的草原危机四伏,狼群如果没有相互协作的团队精神和讲求策略的进攻方法,是不会在草原上得以傲立千年。同样,现代社会竞争激烈,要讲求“抱团竞争”树立狼性团队。而作为一个团队要齐心协力,伺机而动,只有像狼一样机敏、勇敢,才能在市场竞争的大潮中勇上滩头,傲然挺立。
为了生态,我们是否应该放慢脚步。
论及电影本身,我认为影片的主题是生态平衡。草原上黄羊吃草,狼吃黄羊,动物死后都化作草原的养料。本是草原的生态圈,三者相互平衡,不管哪部分多了或少了都会给草原带来毁灭性的灾难。影片详细描述了由于人类偷光了狼储存的食物“黄羊”,狼开始疯狂的反扑,合围军马,捕食羊圈里的羊。人们在遭受损失后才开始反思“我们不该偷光狼的黄羊”、“这是腾格里在报复我们”。确实,现实中我们也是在尝到苦果之后才发现我们做错了。近些年来的雾霾处处弥漫,不正是我们多年来对于环境的掠夺式开发模式下积累的产物吗?柴静的《苍穹之下》,之所以引得网友们的热议,正是在于她准确掌握了环境恶化的症结——人类的肆无忌惮。我们在以工业发展程度衡量国家发展水平的同时忽略了赖以生存的环境,导致如今极端天气频发,各种癌症疾病朝着低龄人群蔓延,曾经享受在人定胜天世界里的我们,渐渐感到生存的危机。当影片描述“从东边来的蒙古人,开发尽了蒙古最后一片草原”,这一情节时,相信大家都会唏嘘不已。影片中,草原文明和现代文明相互碰撞,面对日渐脆弱的草原生态,竟感觉如此无力。我们不由得反思在拥有发达的科技之后却保护不了自身赖以生存的自然环境。不过,这也正折射出转型期中国一系列社会矛盾的根源:盲目追求发展,追求经济效益。我想,是时候放慢脚步反思一下,我们的环境还能否承担起高速增长GDP的折腾。
面对文明的碰撞,我们该如何抉择。
本片中,狼图腾仅仅是一个代表,其展现的恰好是进入现代社会后,人类在社会性和自然性之间的选择,或者说,图腾已然成为这两者分裂的见证。影片中将狼群和人群的活动对立,激发矛盾的同时,让人更容易看清野性与文明的碰撞。草原上的狼,懂得遵循着大自然的平衡法则,只索取自己所需要的,不到万不得已不会去干扰另外的组群。而作为万物灵长,人类总是自诩文明,是进步的,认为眼中的万物都应为自己所驱使,而这恰恰反映出另一种落后的意识——贪婪。当那个蒙古族小伙因为想得到收音机,将大雪湖的位置透露的时候,他的内心流露的是欲望;当公社的人将湖中所有的黄羊都拉走的时候,他们眼中的激动,是贪婪;当一片本不适宜被耕种的土地被抢占的时候,他们心中的欣喜,是霸占……这一切,看似是所谓的文明,实则是赤裸的野性。人类在用卑劣的方式满足自己的欲求而毫无顾忌。发动机的轰鸣响彻草原,在人们欢欣鼓舞时,可曾听见草原那撕心裂肺的嚎叫?不能因为草原文明古老、难以理解,而贴上落后的标签;也不能因为现代文明的兴盛,而不留余地处处烙上现代文明的印记。草原中的信仰和图腾崇拜远比我们想象中深奥的多,所以请还草原以自由,给心灵以慰藉。
《狼图腾》是朴实无华的,让·雅克·阿诺以最本真的形态展现了一场生动的环保与文化的宣讲,引起我们的共鸣与反思。不仅关乎狼,也关乎我们自身,关乎我们的精神世界。
电影狼图腾观后感5
没有读过狼图腾这本书,但是多年以前这本书就曾让不计其数的读者为之疯狂,没有读过的人是不可能理解他的魅力。
今天,我看了狼图腾电影版,我从一个演员的角度来分析一下这个片子给我带来的点点……首先我不得不说,这部电影对狼的描写已经超乎我的想象,狼眼神中的愤怒也好;哀怨也好;恐惧也好都有很栩栩如生的体现
电影告诉我们人与狼群、食草动物与狼群之间平衡的食物链关系。但是蒙古族人长久以来靠经验保持的平衡生物链却被外来帮助开发蒙古这片土地的人们破坏。人总是贪婪的……不仅仅从狼身上找到商机,还从聪明的狼捕食成果找到了商机!以前总认为狼无论对人还是对于食物链低端的动物来说都代表着凶残,代表着危险。可这个电影让我真正知道狼的智慧,它们有组织有纪律,团结一致,忍耐力极强,勇敢好战,拒绝施舍,有尊严。这让我对狼刮目相看,我总期盼影片里会有人与狼之间微妙又温情的场面出现,这种描写少之又少。我相信这本书一定非常引人入胜,电影无法在两个小时内完全体现,总希望把书里的精华全部保留,但是在电影中体现就会造成有些地方过于粗糙。比如电影刚开始,陈阵第一次遇到狼群的场面过于仓促,如果在前面
铺垫一些陈阵对于狼的好奇,还有狼的值得人去探索的特质,那么当陈阵第一次遇到狼群并且深深被狼所吸引的时候,与狼之间微妙的攻击欲直到最后的放弃攻击,而不是仅仅靠铁撞击才逃跑的狼那样简单,才会让观众有种理所当然。再比如陈阵对于养小狼崽的渴望还有契机不是很巧妙,在命令大家甩狼崽行动,而且没有描写陈阵对于这种行为的态度,因此在后面保护狼崽就少了些力度!再有,最后放走自己的小狼的方式过于草率,我认为最能表现人与狼之间长久接触的感情的时候,就这么轻描淡写的过了!另外,包顺贵说陈阵是养狼专家,可以跟着一起打狼,但在影片过程中陈阵对于养狼的经验没有过多体现,相反总是被自己的小狼伤害。还有就是窦骁这个角色略显单薄,整个电影中完全成为可有可无的角色,如果他从对于陈阵养狼的不支持到最后的冒死相助,也许人物还可以丰富一些。
尽管如此,这个电影的惊喜多于遗憾,首先就是冯绍峰可以拜托偶像包袱演戏就是个大突破!几位蒙古族演员演的非常值得称赞!让我对蒙古族人民的血性还有生存之道有了敬佩之情!另外,听说剧组为了还原小说里狼的真情实感,坚持不用特效,全部用真狼来表演,这些狼都是加拿大驯狼师帮助成年狼孕育狼崽开始,一点点从小养到大花费了几年的时间。精心挑选了十几匹愿意配合人的狼演员们!能够驯服狼的野性已是难事,能够把它们的情感拍摄出来更加不易!!我真心敬佩为电影付出的人们,值得大家一看!
有关电影狼图腾观后感
第四篇:七年级狼图腾电影观后感
其实来看狼图腾的,有相当一部分都是原著的忠实粉丝,20_年这本书刚出来就几度卖到脱销,那会我在书店上班,那种热销程度印象很深刻。我对狼性的崇拜和狼题材小说的喜爱也是源自于这本书。下面为大家精心整理了一些关于狼图腾电影观后感,欢迎查阅。
狼图腾电影观后感1
不得不说,这是一部让我感到十分震撼与感动的电影。
半蒙古语半汉语的不时交错使用,让我感觉是真的来到了内蒙古的大草原。一望无际的草原,清澈透明的天鹅湖,淳朴善良的蒙古人,还有,那勇敢、团结、残酷且具有野性的草原之王——狼。
渐渐地,我就被情节所震撼到了:从掏狼窝摔狼崽到东边来的蒙古人为了生活,挖陷阱让狼上当,再到一枪一枪地把狼全部打死,领头狼不停地跑了几十公里,最后被活活累死……看到了这儿,我不禁潸然泪下,被深深地震撼到了。人与自然就应该是这样的吗?但其中令我印象最为深刻,也是最精彩的还属其中的一场狼与马群的追逐戏。狼与马激烈拼搏,生死一线,血脉贲张,马群被屠戮之后,尸体像一个个冰雕一样困在寒冷的湖面上,几乎就是整部电影最具震撼感的场面。让我看到了狼的合作,团结与拼搏,还有那只属于草原之王的野性。这不禁让我想到了陈阵私自养的小狼,还记得在搬迁时,小狼宁愿被勒死也不屈从。我想这就是狼与生俱来的血性和傲气,才得以帮助它们在恶劣的草原环境中生存下来。草原上之所以只有狼独存,我想原因就在于此吧!
这不禁让我想到了人与自然。狼,是草原生态平衡的守护者。我们不应该因为自己的贪婪与欲望,而残忍地杀害他们,只是因为那狼心,狼爪,狼皮,能换钱!没有买卖就没有杀害。现在,珍稀动物的数量正在与日俱减。我想,我们要做的就是尊重生态平衡。学习狼的精神,树立自己内心真正的图腾。
这一切的一切都在我脑海、心中留下了的痕迹,狼,狼图腾,一个传奇的神话。
狼图腾电影观后感2
今天看了一场电影《狼图腾》。几年前曾粗略看过姜戎的原著。本书由几十个“狼故事”组成。读者可从书中每一篇章、每个细节中攫取阅读快感。那些蒙古草原狼随时从书中呼啸而出:狼的每一次侦察、布阵、伏击、奇袭的战术;狼对气象、地形的利用;狼族中的友爱亲情;狼与草原万物的关系;小狼艰难成长过程――无不使我们联想到人类,进而思考一个个疑问:当年十几万蒙古骑兵为什么能够远征到欧洲进行大屠杀?中华民族今日辽阔疆土由来的原因?历史上究竟是华夏文明征服了游牧民族,还是游牧民族一次又一次地为汉民族输血才使中华文明得以延续?为什么中国马背上的民族,不崇拜马图腾而信奉狼图腾?中华文明从未中断的原因,是否在于中国还存在着一个狼图腾文化?狼性到底是怎样的?于是,我们发出叩问:我们自诩是炎黄子孙,可知“龙图腾”极有可能是从“狼图腾”演变而来?华夏民族的“龙图腾崇拜”,是否只是前人对狼的一种崇尚?我们究竟是龙的传人还是狼的传人?人类社会的精神和性格日渐颓靡雌化的今天,读到《狼图腾》这样一部以狼为叙事主体的小说,真正揭示了人性与狼性的一部小说,实在是当代读者的幸运。千百年来,占据正统主导地位的鸿学巨儒,畏狼如虎、憎狼为灾,汉文化中存在着太多对狼的误解与偏见,因而可以说姜戎的这部小说旨在与狼为伍,去伪存真,把狼的特性和人类的思考揭示的入木三分,不失为一部好书。
回头再说这部电影,实话实说,还不错。节奏紧凑的故事性较强,还是挺抓人的。虽然我不是很认同狼性哲学(关于小说是否歪曲了蒙古人的文化也在热议),但是这部电影所表达出来的一些意思我觉得还是不错的,比如,人要敬畏自然,遵守自然法则,要与自然保持平衡与和谐,动物远远比人想象的更具有团队精神,也比我们人类更聪明灵异,且重情重义。
剧中有几个情节挺震撼的,其一是两个蒙古族人在大风雪夜去照看军马,与群狼搏斗以及第二天马群在冰湖里冻成冰雕的惨状;其二是人类开着车围捕狼群,两只老狼宁可自杀也不愿被人抓住;还有就是天堂一样的天鹅湖被垦荒移民破坏的样子。人类曾经是自然的一部分,可是却渐渐异化成了自然的对立面,可悲。
感觉这部电影狼比人演的好,蒙古族演员比两个汉族男主演演的好。窦骁老老实实做了一回大绿叶,没什么发挥的余地,冯绍峰的表演还是稍微有点儿端着架子。
总之,这部电影值得一看,尤其是摄像和配乐非常棒,是一部有诚意并经过精心打造的电影。影片结束以后别急着走,后面庞大的演职人员表足以令人惊叹,特别是每一只狼都有名字,它们也上了演员表,而且汪峰主唱的《沧浪之歌》也很好听,喜欢描写狼的文学作品的朋友,不妨再看看近几年出版的吉林作家张永军的长篇小说《青狼闪电》,挺不错的,我看到颤栗汗出
狼图腾电影观后感3
听了狼图腾名字我会想到凶猛的狼,你是不是也和我有一样的感受呢?但是,看了电影《狼图腾》后,我才知道了狼不但有凶猛的一面,也有不为人知的一面。狼聪明,善于组织,还更有团结精神。因为我们人类破坏了它们美好家园和袭击了它们的同伴,所以它们才会反过来袭击我们的。狼的报复心和记忆力是非常强大,也说明狼对同伴是非常忠诚的。
电影题目的意思一开始我还没明白,后来我问了妈妈以后才明白原来图腾是一种信仰一种精神象征。草原上的人和草原上的狼其实是一样的,都具有顽强的生命力,所以草原上的人把狼设为图腾,蒙古族的人会把死去的狼高挂在自己的蒙古包上,因为他们崇拜狼。
草原上的一些人会打狼,把狼皮剥下来卖给贵妇人做衣服。狼会吃破坏草原的黄羊和野兔,甚至还会吃掉牧民养的家羊。但是,它们把破坏草原的黄羊和野兔吃掉,也是对牧民起到了很大的帮助。
电影主要内容是:来自北京的陈阵和他的另外一个好朋友来到了内蒙古他们认识了毕力格老人一家。有一天陈阵去放牧遇到了强大的狼群,幸亏他想起了毕力格老人跟他说过狼怕敲铁器的声音,所以他敲打着马胺,然后狼害怕地逃跑了。这才使得陈阵逃过一劫。
后来,陈阵对狼产生了兴趣,他不畏艰险去偷了一只小狼,每天精心养护着它。在这过程中,陈阵亲眼目睹了贪婪的人类对狼的残暴。人类把刚出生的狼崽子杀掉,母狼痛苦地哀嚎。人类把狼辛苦捕杀的黄养偷走,使得狼在一个冬天都挨饿。狼慢慢开始了对人类的还击报复,草原上陷入了一种人狼战争,陈阵又一次次目睹了狼的顽强和傲性……
日复一日,小狼渐渐长大。毕力格老人告诉陈阵,狼需要骄傲地活着,人类不应该把狼的本性抹杀掉。让狼面对凶险的大自然环境和自己捕杀猎物,这是对狼的一种尊重。
可是,小狼在陈阵的保护下失去了狼的能力,它既不会捕食猎物也不会单独生存,所以陈阵开始对小狼训练……后来有一天,小狼终于被放回大自然中。
狼图腾电影观后感4
这是一本以狼为叙事主体的史诗般小说,通过北京知青阵阵与杨克一行人到草原上去插队,从对狼的无知到对狼的保护及至对狼投入情感的过程。
此书让我看了有悲有喜,喜的是知青们在与狼的接触中,不断地认识狼,懂狼;悲的是结局草原狼从此销声匿迹,草原也因为狼打绝了而开始一点儿一点儿沙化.....生态失去了平衡。
千百年来,汉文化中存在太多对狼的误解和偏见,畏狼如虎,憎狼为灾,就连那做了坏事的人,也离不开狼字,什么“狼子野心、狼狈为奸、狼心狗肺”等等数不胜数,其实他们都不了解狼。
狼身上有许多值得我们学习和借鉴的地方,比如说历史上鼎鼎大名的成吉思汗,他那一身的文韬武略是模拟狼战术而揣摩出来的,而在两军对垒中,更是把狼的特性发挥得淋漓尽致,成吉思汗的功围、埋伏、打持久,基本上都无往不胜,从而早就了一代“天骄”,这与狡黠的狼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由此可以看出狼功不可没。
蒙古人“拜狼”、“敬狼”,甚至作为民族的图腾,表面上看似乎在遵循腾格里的指示,实际上他们比我们现代人更懂得什么叫生态平衡。
狼贪婪成性,但从不赶尽杀绝,狼的狡黠和智慧,以及它的军事才能和顽强不屈的性格,狼对蒙古铁骑的训导和对草原生态的保护,这些种种,无不使我们联想到人类,进步思考人类历史中那些迄今为止悬置未解的一个个疑问:当年区区十几万铁骑为什们能横扫欧洲大陆?中华民族今日辽阔疆土由来的深层原因?历史上究竟是华夏文明征服了游牧民族,还是游牧民族一次次为汉民族输血才使中华文明得以延续?为什么中国马背上的民族,从古至今不崇拜马图腾而信奉狼图腾?中华文明从未中断的原因,是否在于中国还存在着一个从未中断的狼图腾文化?
我喜欢《狼图腾》,刚开始是被它的故事所吸引,再细细读了几遍,才领悟到书中的真正涵义,也豁然明白了老师赠书的用意。草原狼的精神很值得我们学习,学习它的智慧和顽强不屈的性格,学习狼图腾的精神,尤其它对生态平衡的保护,狼尚能做到如此,何况我们人呢。我们在享受地球母亲的赠予时,更需要保护她,尊敬她,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和自然和谐相处。
狼图腾电影观后感5
故事讲述的是1967年北京知青阵阵和杨克在上山下乡期间来到了内蒙古额仑大草原插队。在大草原上,他们结识了内蒙古族牧民毕利格一家,他见识到了草原上最令人敬畏的动物:狼。在与狠群的接触过程中,阵阵对这一物种有了强烈的兴趣,甚至有了自己想养一头小狼的念头。但就是此时,一群外来人贪婪地掠夺了狼群贮存过冬的黄羊,打破了狼群与牧民之间的生态平衡。而以场部主任包顺贵为首的生产队员更是发起了一场灭狼运动,让狼群与人类之间的关系陷入到了剑拔弩张的地步。
看完电影,感慨良多。法国大导演让·雅克·阿诺不愧是“世界上最会拍动物”的导演,他完全脱离了小说《狼图腾》的固有框架的束缚,精心编织故事情节,使这部影片更加丰满,更具现实意义。
有价值的作品往往是关注人的生存和命运的,但伟大的作品则往往是贯注了人的生命燃烧,情感表达,是关注人类与自然界的和谐共存的。这也是中国道家哲学的最高境界:齐物我,泯主客,一生死。它体现人类的最大悲悯和人文关怀,有着超越意识形态的普世价值。《狼图腾》在某种意义上就具有这样的特质。
在荒野生态哲学的视界之内,人、动物、自然界都是上帝的子民,他们生而平等。这让我想到了一个词:尊严!在我们的大多“官方意识”(这是深具批判意义的文学理论家巴赫金提出的重要理论)的叙事中,小人物的尊严往往被忽略。而在这里,我要强调的是,这个尊严不单是人的,同样也是动物们的。动物可否谈尊严?大自然是否有尊严?在主客对立的二元世界,在人类中心主义的逻辑思维中,肯定不存在这一疑问,但在荒野哲学的视界内,包括动物、植物、大自然均有尊严。正因为如此,我们才要去尊重它、呵护它、爱惜它,相互共生,和平共处。
我认为《狼图腾》的电影改编是成功的,它超越了小说的某种局限,特别是它突破了小说对狼性的的极度张扬和崇拜。他在缅怀早期人类的图腾(自由、独立、顽强、勇敢的精神,永不屈服、决不投降的性格、意志和尊严)的同时,着眼于人类精神家园的命题,把人类的生存与狼的生存并置于生态大草原的背景之下,着力表现人类自以为是的傲慢与偏见,为所欲为的强权与霸道,自私与冷漠。影片具有强烈的批判现实主义和反思意义,具有强烈的悲悯情怀。特别是在现代工业化和经济全球化的大背景之下,生态问题已然成为全球性问题,环境破坏和污染已经成为地球这个“村落”里人人感同身受而又无法回避的生存危机问题。我特别感动于让·雅克·阿诺,他是一位深具人类情怀的导演,他有着世界一流艺术家的艺术水准和人文情怀,因此,他的镜头下,就不会像中国导演那样,只会夸张地展示狼性,只会把狼性作为卖点进行肆意渲染,进行娱乐化、商业化放大,从而使人类意识与自然意识完全被遮蔽,张扬狼性成了这部电影的价值卖点,那就会使这部本来有意义的作品流于平庸,且会误导观众。
生态文学古已有之,回溯中国几千年的文学书写就会发现,对自然环境、对生态的书写不但在诗词歌赋之中均有佳作,但那时的生态文学,是建构于农耕文明的基础之上,大多是歌咏赞美寄怀之作,而现代意义上的生态文学,或者说文学中对生态环境的观照和书写,是现代工业化迅猛发展之后,人类对自身生存危机体认和反思的结果。在他们的作品中,一反传统文学中“自然”被借用的状态(要么是文人骚客抒情言志、感时伤怀的工具,要么是咏史怀古、气氛渲染的“用物”),而是确立了自然生态的主体性地位,以自然生态的“在场”,去展示工业化之后,人类中心主义和工具理性时代,技术“座架”一切,人与自然生态的尖锐对立所导致的人类深刻的生态危机,从而呼唤生态伦理
狼图腾电影观后感
第五篇:高中生狼图腾电影观后感
《狼图腾》刚开始是被它的故事所吸引,再细细看了几遍,才领悟到的真正涵义,草原狼的精神很值得我们学习,学习它的智慧和顽强不屈的性格,学习狼图腾的精神,尤其它对生态平衡的保护,狼尚能做到如此,何况我们人呢。我们在享受地球母亲的赠予时,更需要保护她,尊敬她,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和自然和谐相处。下面为大家精心整理了一些关于狼图腾电影观后感,欢迎查阅。
狼图腾电影观后感1
今天晚上,我、爸爸、妈妈和王乐凡一家去看感人的《狼图腾》。到了电影院,我们买好票,就进入影院把相应的位子找到,坐下来看电影。电影开始了,我非常专注的看:有一个牧民,他在放牧后回家的时候,抄了一条小……
今天晚上,我、爸爸、妈妈和王乐凡一家去看感人的《狼图腾》。
到了电影院,我们买好票,就进入影院把相应的位子找到,坐下来看电影。电影开始了,我非常专注的看:有一个牧民,他在放牧后回家的时候,抄了一条小路,在路上,他的马突然失控了,冲下了一个下坡,接着,就出现了一大群狼,原来马是被狼吓的。他不紧不慢的拿起马镫,使劲的敲打,狼都吓跑了。
接着,一大群黄羊来了,那群狼盯上了这群黄羊,过了一会儿,黄羊都吃饱了,狼就开始发动攻击,那些黄羊都吃得太饱了,根本跑不动,一下子就被狼追上,咬得一只不剩。
开春了,狼藏起来的黄羊被坏人全偷走了,这下子小狼仔没的吃了。那些蒙古族人每年都要让小狼仔儿升天,可陈阵舍不得,他偷偷地抓了一只小狼仔儿养着,让小狼仔儿吃母狗的奶,它就这样一天一天的成长。过了一段时间,小狼长大一些了,陈阵就把自己吃的肉舍下来给它吃。一天,陈阵带小狼出去玩,它闻到了同伴的味道,就找了去,结果,找到的是死狼,小狼非要去,陈阵不让它去,小狼就狠狠的咬了他一口,陈阵叫着:“你这恶狼,竟敢咬我。”小狼听了也觉得很后悔咬了主人一口,就舔他的伤口。坏人们为了狼皮卖钱,都去打狼,最后,差不多全部狼都死了,只剩下一两只。草原上羊越来越多,草都被吃光了,环境也越来越差了。
看了这个故事,我真想养一只小狼,不让人们杀它们,剥它们的皮,还要好好的保护我们的环境,不能再被破坏了。
狼图腾电影观后感2
大年初四我看了《狼图腾》这部电影。我被深深的震撼了。震撼我的是电影中的草原狼。
电影讲述了这样的一个故事:在内蒙古额仑大草原插队的北京知青陈阵跟草原狼结下了不解之缘。他钻过狼洞,掏过狼崽,养过小狼,与狼战斗过,还亲手养大了小狼崽。
这部电影让我认识了草原狼的智慧。狼在围捕黄羊时,很有组织的把黄羊驱赶到事先扒好的大雪坑中,才把黄羊咬死,还会把死去的黄羊们挖个深深的雪窝冷冻起来。等到开春给它们的小狼崽吃。
还有一个画面也深深震撼了我。狼在受到人类攻击后开始报复。它们在暴风雪中冲进马群,撕咬,把受惊的军马群一直赶进湖中,军马全部冻死在湖中。
知青陈阵对小狼的哺育也感动了我。陈阵把小狼崽当成自己的孩子一天天养大。怕狼崽子失去野性,开始训练小狼崽,跟狼崽子一起下水游泳,教它识别“夹子。”可是小狼崽恢复野性咬他时,陈阵又非常的伤心。那会儿,感觉陈阵就是个狼爸爸。
在草原上牧人是吃肉长大的,所以牧民死后要把自己的肉还给草原。用一块白布裹住尸体放在尸体掉落的地方,是不埋葬的。
在我看这部电影前,我不喜欢凶猛的狼。看过这部电影后,我完全改变了对狼的看法。在大自然中,狼的宗旨是“人不犯我,我不犯人。”人们掏狼窝,摔狼崽,还偷走狼的“口粮”害的狼走投无路,只好发起对人类的反攻。人在电影中很可气。其实,人类和狼群都是大自然的孩子,应该学会和睦相处,而不是互相残杀。
狼图腾电影观后感3
自古以来,狼在人们心中的地位就不高,从描写狼的成语诗句中就可以看出来,从描写狼的成语诗句中也可以看出,如“狼子野心、狼心狗肺、狼狈为奸、狼吞虎咽、狼嚎鬼叫”等等,可以说,中国成语字典上记载了许多相关批评狼的成语,而赞美的却少得可怜。在童话里,狼的形象再一次被贬低,狼成了邪恶的象征,妄图吃了“小红帽”。即使你从没看见过,仅凭这些,就让我们已经不寒而栗了。
暑假的时候,我抽空看了一部电影——《狼图腾》。之后,我对狼的形象有了新的认识。狼已不再是残忍的、粗暴的……而人类却扮演了凶恶的角色。里面讲述了1976年北京知青陈阵和杨克在上山下乡期间,来到了内蒙古额仑大草原插队。在大草原上,他们结识了内蒙古牧民毕力格一家,见识到了草原上最令人敬畏的动物——狼。在与狼群接触的过程中,他们对这一物种有了强烈的兴趣,甚至有了自己想养一头小狼的念头。但就是此时,一群外来人贪婪地掠夺了狼群贮存过冬的黄羊,打破了狼群与牧民之间的生态平衡。而以场部主任包顺贵为首的生产队员更是发起了一场灭狼运动,让狼群与人们之间的关系陷入到了剑拔弩张的地步。在这部电影里,我看到的狼是智慧的、顽强的。它们生命不息,战斗不止,它们以团队的名义,与人类进行抗争。
狼图腾电影观后感4
不得不说,这是一部让我感到十分震撼与感动的电影。
半蒙古语半汉语的不时交错使用,让我感觉是真的来到了内蒙古的大草原。一望无际的草原,清澈透明的天鹅湖,淳朴善良的蒙古人,还有,那勇敢、团结、残酷且具有野性的草原之王——狼。
渐渐地,我就被情节所震撼到了:从掏狼窝摔狼崽到东边来的蒙古人为了生活,挖陷阱让狼上当,再到一枪一枪地把狼全部打死,领头狼不停地跑了几十公里,最后被活活累死……看到了这儿,我不禁潸然泪下,被深深地震撼到了。人与自然就应该是这样的吗?但其中令我印象最为深刻,也是最精彩的还属其中的一场狼与马群的追逐戏。狼与马激烈拼搏,生死一线,血脉贲张,马群被屠戮之后,尸体像一个个冰雕一样困在寒冷的湖面上,几乎就是整部电影最具震撼感的场面。让我看到了狼的合作,团结与拼搏,还有那只属于草原之王的野性。这不禁让我想到了陈阵私自养的小狼,还记得在搬迁时,小狼宁愿被勒死也不屈从。我想这就是狼与生俱来的血性和傲气,才得以帮助它们在恶劣的草原环境中生存下来。草原上之所以只有狼独存,我想原因就在于此吧!
这不禁让我想到了人与自然。狼,是草原生态平衡的守护者。我们不应该因为自己的贪婪与欲望,而残忍地杀害他们,只是因为那狼心,狼爪,狼皮,能换钱!没有买卖就没有杀害。现在,珍稀动物的数量正在与日俱减。我想,我们要做的就是尊重生态平衡。学习狼的精神,树立自己内心真正的图腾。
这一切的一切都在我脑海、心中留下了的痕迹,狼,狼图腾,一个传奇的神话。
狼图腾电影观后感5
今天看了一场电影《狼图腾》。几年前曾粗略看过姜戎的原著。本书由几十个“狼故事”组成。读者可从书中每一篇章、每个细节中攫取阅读快感。那些蒙古草原狼随时从书中呼啸而出:狼的每一次侦察、布阵、伏击、奇袭的战术;狼对气象、地形的利用;狼族中的友爱亲情;狼与草原万物的关系;小狼艰难成长过程――无不使我们联想到人类,进而思考一个个疑问:当年十几万蒙古骑兵为什么能够远征到欧洲进行大屠杀?中华民族今日辽阔疆土由来的原因?历史上究竟是华夏文明征服了游牧民族,还是游牧民族一次又一次地为汉民族输血才使中华文明得以延续?为什么中国马背上的民族,不崇拜马图腾而信奉狼图腾?中华文明从未中断的原因,是否在于中国还存在着一个狼图腾文化?狼性到底是怎样的?于是,我们发出叩问:我们自诩是炎黄子孙,可知“龙图腾”极有可能是从“狼图腾”演变而来?华夏民族的“龙图腾崇拜”,是否只是前人对狼的一种崇尚?我们究竟是龙的传人还是狼的传人?人类社会的精神和性格日渐颓靡雌化的今天,读到《狼图腾》这样一部以狼为叙事主体的小说,真正揭示了人性与狼性的一部小说,实在是当代读者的幸运。千百年来,占据正统主导地位的鸿学巨儒,畏狼如虎、憎狼为灾,汉文化中存在着太多对狼的误解与偏见,因而可以说姜戎的这部小说旨在与狼为伍,去伪存真,把狼的特性和人类的思考揭示的入木三分,不失为一部好书。
回头再说这部电影,实话实说,还不错。节奏紧凑的故事性较强,还是挺抓人的。虽然我不是很认同狼性哲学(关于小说是否歪曲了蒙古人的文化也在热议),但是这部电影所表达出来的一些意思我觉得还是不错的,比如,人要敬畏自然,遵守自然法则,要与自然保持平衡与和谐,动物远远比人想象的更具有团队精神,也比我们人类更聪明灵异,且重情重义。
剧中有几个情节挺震撼的,其一是两个蒙古族人在大风雪夜去照看军马,与群狼搏斗以及第二天马群在冰湖里冻成冰雕的惨状;其二是人类开着车围捕狼群,两只老狼宁可自杀也不愿被人抓住;还有就是天堂一样的天鹅湖被垦荒移民破坏的样子。人类曾经是自然的一部分,可是却渐渐异化成了自然的对立面,可悲。
感觉这部电影狼比人演的好,蒙古族演员比两个汉族男主演演的好。窦骁老老实实做了一回大绿叶,没什么发挥的余地,冯绍峰的表演还是稍微有点儿端着架子。
总之,这部电影值得一看,尤其是摄像和配乐非常棒,是一部有诚意并经过精心打造的电影。影片结束以后别急着走,后面庞大的演职人员表足以令人惊叹,特别是每一只狼都有名字,它们也上了演员表,而且汪峰主唱的《沧浪之歌》也很好听,喜欢描写狼的文学作品的朋友,不妨再看看近几年出版的吉林作家张永军的长篇小说《青狼闪电》,挺不错的,我看到颤栗汗出
狼图腾电影观后感6
听了狼图腾名字我会想到凶猛的狼,你是不是也和我有一样的感受呢?但是,看了电影《狼图腾》后,我才知道了狼不但有凶猛的一面,也有不为人知的一面。狼聪明,善于组织,还更有团结精神。因为我们人类破坏了它们美好家园和袭击了它们的同伴,所以它们才会反过来袭击我们的。狼的报复心和记忆力是非常强大,也说明狼对同伴是非常忠诚的。
电影题目的意思一开始我还没明白,后来我问了妈妈以后才明白原来图腾是一种信仰一种精神象征。草原上的人和草原上的狼其实是一样的,都具有顽强的生命力,所以草原上的人把狼设为图腾,蒙古族的人会把死去的狼高挂在自己的蒙古包上,因为他们崇拜狼。
草原上的一些人会打狼,把狼皮剥下来卖给贵妇人做衣服。狼会吃破坏草原的黄羊和野兔,甚至还会吃掉牧民养的家羊。但是,它们把破坏草原的黄羊和野兔吃掉,也是对牧民起到了很大的帮助。
电影主要内容是:来自北京的陈阵和他的另外一个好朋友来到了内蒙古他们认识了毕力格老人一家。有一天陈阵去放牧遇到了强大的狼群,幸亏他想起了毕力格老人跟他说过狼怕敲铁器的声音,所以他敲打着马胺,然后狼害怕地逃跑了。这才使得陈阵逃过一劫。
后来,陈阵对狼产生了兴趣,他不畏艰险去偷了一只小狼,每天精心养护着它。在这过程中,陈阵亲眼目睹了贪婪的人类对狼的残暴。人类把刚出生的狼崽子杀掉,母狼痛苦地哀嚎。人类把狼辛苦捕杀的黄养偷走,使得狼在一个冬天都挨饿。狼慢慢开始了对人类的还击报复,草原上陷入了一种人狼战争,陈阵又一次次目睹了狼的顽强和傲性……
日复一日,小狼渐渐长大。毕力格老人告诉陈阵,狼需要骄傲地活着,人类不应该把狼的本性抹杀掉。让狼面对凶险的大自然环境和自己捕杀猎物,这是对狼的一种尊重。
可是,小狼在陈阵的保护下失去了狼的能力,它既不会捕食猎物也不会单独生存,所以陈阵开始对小狼训练……后来有一天,小狼终于被放回大自然中。
高中生狼图腾电影观后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