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科学发展观学习笔记
【科学发展观学习笔记之一】: 时间:2009-9-24 学习主题: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动员大会 主持:
一、充分认识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二、认真领会,全面把握学习实践活动的四个目标,五个原则
三、高岭镇子开展活动的步骤
第一阶段:学习调研
第二阶段:分析检查
第三阶段:整改落实 每个阶段分两个环节
四、学习实践活动要注重特色,使之成为安全生产工作的助推器
五、成立活动领导小组,加强组织领导
【科学发展观学习笔记之二】:
时间:2009-9-26 地点: 学习主题: 学习《科学发展观论述摘篇》 主持:
一 树立和落实全面发展,协调发展和可持续发展的科学发展观,对于我们更好地坚持发展才是硬道理的战略思想具有重大意义。二 科学发展观第一要义是发展
三 科学发展观核心是以人为本
四 科学发展观基本要求是全面协调可持续 五 科学发展观根本方法是统筹兼顾
六 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要始终坚持党的基本路线 七 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要积极构建社会文义和谐社会 八 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要继续深化改革开放 九 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要切实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 十 把科学发展观贯彻落实到经济社会发展各个方面 十一 增强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自觉性和坚定性
【科学发展观学习笔记之三】: 时间:2009-9-28 学习主题: 科学发展观的提出 学习方式:自学
十六大以后,面对经济全球化趋势的深化,面对我国经济社会发展中的一系列新问题、新挑战,围绕如何实现又快又好的发展,以胡锦涛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对“什么是发展,怎样发展”这一重大问题进行了深入思考。2003年10月,在十六届三中全会上正式提出了“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科学发展观。强调统筹城乡发展、区域发展、经济社会的协调发展、人与自然和谐发展、国内发展与对外开放。这是党的文件第一次提出了科学发展观。之后,胡锦涛等领导人在不同的场合多次对科学发展观进行了深入阐述,到2004年9月的十六届四中全会,科学发展观的理论体系正式形成。
现在所提的科学发展观通常是指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中提出的“坚持以人为本,树立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促进经济社会和人的全面发展”,按照“统筹城乡发展、统筹区域发展、统筹经济社会发展、统筹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统筹国内发展和对外开放”的要求推进各项事业的改革和发展的一种方法论。
【科学发展观学习笔记之四】: 时间:2009-9-29 学习主题:学习科学发展观基本内容 学习方式: 自学
以人为本是科学发展观的核心和本质,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市科学发展观的基本内容。
第一以人为本,就是要把人民的利益作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不断满足人们的多方面需求和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第二全面,就是要在不断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保持经济持续快速协调健康发展的同时,加快政治文明、精神文明的建设,形成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相互促进、共同发展的格局;
第三协调,就是要统筹城乡协调发展、区域协调发展、经济社会协调发展、国内发展和对外开放;
第四可持续,就是要统筹人与自然和谐发展,处理好经济建设、人口增长与资源利用、生态环境保护的关系,推动整个社会走上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
科学发展观学习笔记之五】: 时间:2009-10-10 学习主题: 科学发展观的七大主题 学习方式:自学
1、始终保持经济的理性增长:科学发展观强调一种“健康状态”下的经济增长,指在相应的发展阶段内,以“财富”扩大的方式和经济规模增长的度量,去满足人们在自控、自律等理性约束下的需求。
2、全力提高经济增长的质量:它意味着新增财富的内在质量,应当不断地、连续地加以改善和提高。
3、满足“以人为本”的基本生存需求:科学发展观的核心以围绕人的全面发展而制定,其中人的基本生存需求和生存空间的不断被满足,是一切发展的基石。
4、调控人口的数量增长,提高人口的素质:人口数量的年平均增长率首先应稳定地低于GDP的年平均增长率,而后逐渐实现人口自然增长率的“零增长”。
5、维持、扩大和保护自然的资源基础:科学发展观提出必须保持财富的增长并满足人类的理性需求,它的实物基础主要地依赖于地球资源的维持、地球资源的深度发现、地球资源的合理利用乃至于废弃物的资源化。
6、集中关注科技进步对于发展瓶颈的突破:科技进步能够迅速把研究成果积极地转化为经济增长的推动力,并克服发展过程中的瓶颈,以达到可持续发展的总体要求。
7、始终调控环境与发展的平衡:科学发展观强调环境和发展二者之间的关系可以通过不同类型的调节和控制,达到在经济发展水平不断提高时,也能相应地将环境能力保持在较高的水平上。
【科学发展观学习笔记之六】: 时间:2009-10-13 地点: 学习主题: “五点一线”沿海经济带相关文件 主持:
学习中共辽宁省委辽宁省人民政府关于加快“五点一线” 沿海经济带建设的若干意见。
一 加快沿海经济带建设具有重大意义:
1.有利于扩展辽宁乃至东北产业结构调整空间; 2.有利于推动区域经济协调发展;
3.有利于参与东北亚区域经济合作,加快开放型经济建设; 4.有利于促进国家宏观经济战略的实施; 5.有利于资源节约和环境保护。
二 加快沿海经济带建设的指导思想,基本原则和发展目标 三 沿海经济带的战略定位和发展布局 四 科学制定并严格实施沿海经济带建设规划 五 加强面向沿海的基础设施建设
1.加强港口建设 2.加快交通体系建设 3.加快供水设施建设
4.加强重点能源和油气项目的建设 5.加快完善五个重点发展区域的基础设施 6.加强生态环境建设
六 以项目为载体优化沿海产业布局 七 完善沿海经济带建设的政策保障体系 八 创新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 九 加强沿海经济带建设的组织领导
【科学发展观学习笔记之七】: 时间:2009-10-14
学习主题: 十七大报告
主持:
一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
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立足基本国情,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巩固和完善社会主义制度,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
二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
包括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以及科学发展观等重大战略思想在内的科学理念体系。
三 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奋斗目标新要求:
1.增强发展协调性
2.扩大社会主义民主
3.加强文化建设
4.加快社会事业,全面改善人民生活
5.建设生态文明,基本形成节约能源资源和保护生态环境产业结构,增长方式,消费模式。
【科学发展观学习笔记之八】:
时间:2009-10-15 地点: 学习主题: 《毛泽东邓小平江泽民论科学发展》 主持:
一
通过学习毛泽东同志各个时期对发展观的论述,毛泽东同志关于我国经济发展的思想非常丰富,历史价值非常珍贵。毛泽东指出国情是经济社会的发展基础,认真地制定了适合我国的发展目标,并根据中国的实际,为我们指出了一条发展途径,即走工业化的道路。关于发展战略的思想,毛泽东提出了一个“两步走”的发展战略,使我国经济走在世界前列。
二
邓小平理论在总结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成功与挫折的历史经验并借鉴其他社会主义国家兴衰成败的历史经验的基础上,成功地开辟了一条中国式的现代化的新道路,并作出了一系列创造性的贡献。邓小平理论是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的延续和发展,是马克思主义发展观的继承和发展。
三
江泽民的发展观:发展是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紧紧抓住发展这个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党才能实现新世纪的历史使命。江泽民的发展观是对邓小平理论,包括邓小平发展观的继承和发展,并达到了新的境界。
【科学发展观学习笔记之九】: 时间:2009-10-20 学习主题:《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推动经济社会又快又好发展》 学习方式:自学
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必须坚持理论和实际相结合,因地制宜、因时制宜地把科学发展观的要求贯穿于各方面的工作。
要充分考虑地区之间、部门之间的发展差异和不同情况,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根据实际条件和发展需要有重点、有步骤地采取措施,不能强求一律,搞齐步走、一刀切。关键是要结合自己的实际情况来落实科学发展观,注重解决自身发展中存在的突出矛盾和问题,更快更好地推动各项事业发展。
“十一五”时期是改革发展的关键时期,也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关键时期。我们要增强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自觉性和坚定性,全面把握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目标要求,建立健全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制度、体制和机制,切实把科学发展观贯穿于经济社会发展的全过程、落实到经济社会发展的各个环节,切实把经济社会发展转入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轨道。
【科学发展观学习笔记之十】: 时间:2009-10-21 学习主题: 科学发展中应解决的几个关系 学习方式:自学
全面理解、准确把握科学发展观的内涵和实质,必须正确认识和把握以下几个方面的关系: 一是必须正确认识经济增长与人的全面发展的关系。经济增长是人的全面发展的物质基础,人的全面发展是经济增长的目的和根本动力。
二是必须正确认识增长与发展的关系。发展是包括经济增长、结构改善、相互协调、社会和谐、人的全面进步、人与自然和谐在内的,内涵更广泛、更丰富的概念。三是必须正确认识人与自然的关系。必须把坚持以人为本与珍爱自然、延续自然结合起来,统筹人与自然和谐发展。
四是必须正确认识区域之间的协调。指全国的人口与经济分布在各个区域之间要协调,与各个地区的资源环境承载力相适应,在完善国家统筹和转移支付机制的基础上,使地区间人均GDP、居民生活水平和公共服务的相对差距逐步缩小。
五是必须正确认识工业化的内涵。工业化不是简单地提高工业增加值占GDP比重的过程,工业化是一种经济社会结构和生产方式的变化,是不断提高要素配置效率的过程。
六是必须正确认识城镇化的内涵。城镇化更深层次的是转移农村人口、从而改变其传统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的过程,是完善城镇形态、优化城镇体系布局、逐步消除城乡二元结构的过程。
【科学发展观学习笔记之十一】: 时间:2009-10-22 学习主题:讲话《不断深化对科学发展观的认识,努力开创科学发展的新局面》 学习方式:自学
科学发展观的理论体系
科学发展观既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时自身也形成了一个比较完整的理论体系。初步形成了当代中国共产党人关于社会主义发展的系统理论,进一步深化了我们党对共产党执政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认识。
第一,理论体系的集中表述。在科学发展观体系中,“发展”是第一要义,“以人为本”是核心“全面协调可持续”是基本要求,“统筹兼顾”是根本方法。
第二,理论体系的丰富内涵。党的十七大报告提出五大关系,五条道路,九个论述,这一系列重要思想、观点和论断,贯通马克思主义哲学、政治经济学、科学社会主义等诸多领域,涵盖了治国理政的方方面面。
第三,科学发展观是开放的、发展的科学体系。科学发展观源自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实践,又指导和引领着这一实践,并在这一实践中不断丰富和发展。
【科学发展观学习笔记之十二】: 时间:2009-10-23 学习主题: 十七届四中全会精神 主持:
中国共产党第十七届中央委员会第四次全体会议,于2009年9月15日至18日在北京举行。十大要点领会:
1.集中强调加强和改进的是“新形势下党的建设”问题;
2.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党的建设的重要性集中体现为解决问题的紧迫性 3.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党的建设要按照中国执政党建设的基本规律来进行。4.按照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要求明确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党的建设的主要任务。
5.以建设马克思主义学习型党为载体加强党的思想理论建设 6.在支持和健全民主集中制的基本框架下积极发展党内民主 7.按照推动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的要求建设高素质干部队伍 8.着眼于夯实新形势下党执政的组织基础,做好抓基层打基础工作 9.以保持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为根本目的,弘扬党的优良作风 10.以加快推进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建设为抓手,深入开展反腐败斗争
第二篇:科学发展观学习笔记
科学发展观学习笔记---
准确理解和努力践行科学发展观
坚持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是我们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从新世纪新阶段中国共产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全局出发提出的重大战略思想,也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须坚持和贯彻的重大战略思想。我们必须准确理解和努力践行科学发展观。
一、科学发展观的形成
1.直接动因:2003年的“非典”
2003年4月,胡锦涛在广东视察,提出“全面发展观”; 2003年6月,胡锦涛在抗击“非典”总结大会上正式提出“科学发展观”的概念;
2003年10月,中共16届3中全会提出“坚持以人为本,树立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发展观”。
2.时代背景:我国社会经济发展进入新阶段,正处于社会经济发展的战略机遇期
我国社会经济发展已进入新的历史时期,表现在,第一,我国已实现从贫困到温饱再到小康的转变;第二,我国GDP的总量和人均GDP增长迅速,已达到新的水平;第三,我国已初步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并进入完善阶段;第四,02年以加入WTO为标志,我国对外开放和参与全球化的水平显著提高。
这一新的历史时期是我国社会经济发展的战略机遇期。搞得好,经济社会继续向前发展,顺利实现工业化和现代化。产业结构、消费结构升级,工业化、城镇化速度加快,可能有一个长时间的高速增长期。搞不好,生态环境恶化,贫富悬殊,失业增加,城乡和地区差距扩大,社会经济发展停滞。这个阶段“经济容易失调、社会容易失序、心理容易失衡、社会伦理需要调整重建”
3.现实原因:我国的基本国情和目前制约经济进一步发展的矛盾和问题
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决定了我国必须坚持科学发展观。另外,我国社会主义建设中还存在许多“瓶颈” 和“短板”问题,主要是:经济结构不合理;自主创新能力不强;经济增长方式转变缓慢;能源资源消耗过大;环境污染加剧;就业矛盾比较突出;投资和消费的关系不协调;城乡、区域发展差距和部分社会成员之间收入差距继续扩大;社会事业发展仍然滞后。
第一,经济增长过分依靠资源消耗和牺牲环境,经济增长方式落后。
2004年我国创造的GDP仅占世界GDP总量的4%,竟消耗了全球48%的水泥、27%的钢铁、35%的铁矿石、20%的铝和铜,经济增长过分依靠资源消耗。中国已成为煤炭、钢铁、铜的世界第一消耗大国,石油和电力的第二消费大国。
第二,城乡差距、地区差距、居民收入差距持续扩大。城乡收入消费比: 实际差距5—6倍。贫富差距高度不平等。
第三,就业和社会保障压力加大 第四,人口、资源、环境的矛盾加剧
我国人口正在逼近自然环境承载的极限;耕地持续减少;北京“沙尘暴”的肆虐;98年南方7省的洪涝灾害;03年非典的威胁;04年以来煤荒、电荒、油荒;禽流感;物种入侵;06年1月松花江水污染事件。08年主要事件:南方雪灾;两会召开;胶济出轨;西藏闹事;手足口病;汶川地震;股市崩溃;通货膨胀;奥运举办;神七上天;奶粉事件。
二、科学发展观的内涵
(一)发展观的演化
发展是指“指事物由小到大、由简到繁、由低级到高级、由旧质到新质的运动变化过程。发展观也就是人们关于对客观事物(万事万物)运动发展变化及其规律性的最基本的观点与看法。发展观的演变经历了,20世纪40年代的经济增长理论(发展=经济=工业)、.60年代末70年代初的增长极限理论(发展=经济+自然)、70、80年代的综合发展理论(发展=经济+自然+社会)、80、90年代的可持续发展理论(发展=经济+自然+社会+人)等几个认识阶段。科学发展观认为科学发展应当是以人为本的,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
(二)科学发展观的内涵 1.第一要义是发展
科学发展观是指人们关于对事物的内在矛盾、内在本质及其运动发展变化的客观规律及其历史发展趋势的正确的和科学的观点与看法,就应当指的是人们关于对某一事物种和类的以及对于宇宙发展的正确的和科学的观点与看法。
科学发展观第一要义是发展,是基于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国情,基于人民过上美好生活的深切愿望,基于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制度,基于巩固党的执政基础、履行党的执政使命作出的重要结论。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关键是要紧紧抓住发展这个第一要义,促进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①发展对于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具有决定性意义②发展必须牢牢扭住经济建设这个中心③发展应该是又好又快发展 2.核心是以人为本
以人为本的“人”,首先具有群体性,泛指最广大人民。人民群众是历史的主体、动力和创造者。其次,“人”具有具体性,即以人为本要从从现实的人的具体需要出发,指人们各个方面现实的具体的利益。人类的历史活动总是围绕满足自身的需求展开的,特定历史条件下特定的需求及满足需求的活动成为人的存在方式。把握科学发展观中的“人”,一定要把握人的这种存在方式,关注人民群众各种现实的经济、政治、文化、社会以及生态权益。第三,“人”具有动态性,最终指向全面发展的人。第四,“人”具有代际性,既体现对当代人利益的关注,也包括对后代人利益的保护。
以人为本的“本”即发展的“本体”、“本原”、“本质”、“根本”等。首先,把“人”作为发展之“本”,突破了发展认识上停留于“物”的表象的局限性。以人为本具有发展的本体论意义,就是指它突破了发展的 “物”的表象,揭示了“人”是发展的价值主体,从而极大地深化了对发展的认识。凸显了“人”在“物”的现象之上的发展价值定位。其次,把“人”作为发展之“本”,揭示了发展的最初根源和最根本的实体。发展首先是生产力的发展,而生产力中首要的、能动的因素人的因素,科学发展观把“人”作为发展之“本”,正是在发展哲学上进一步揭示了生产力的本原,即把满足人的多样化需求作为发展生产力的原动力,强调人是生产力诸要素中首要的、能动的因素。第三,把“人”作为发展之“本”,抓住了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它决定了当代中国发展的目的、动力、面貌、途径和结果。第四,把“人”作为发展之“本”,明确了党、政府推进发展的根本出发点。
3.基本要求是全面协调可持续
全面发展是科学发展观的实质:全面发展就是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全面推进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建设,实现经济发展和社会全面进步。“木桶”理论。哲学依据:联系的观点(整体与部分)。协调发展是科学发展观的根本要求:协调发展就是要统筹城乡发展、统筹区域发展、统筹经济社会发展、统筹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统筹国内发展与对外开放,推进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相协调,推进经济、政治、文化建设的各个环节、各个方面相协调。哲学依据:系统内各要素相互影响。
可持续发展:就是要促进人与自然的和谐,实现经济发展和人口、资源、环境相协调,坚持走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保证一代接一代永续发展。哲学依据:联系的观点。4.根本方法是统筹兼顾
统筹兼顾就是要正确认识和妥善处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中的重大关系,统筹城乡发展、区域发展、经济社会发展、人与自然和谐发展、国内发展和对外开放,统筹中央和地方关系,统筹个人利益和集体利益、局部利益和整体利益、当前利益和长远利益,充分调动各方面积极性。统筹国内国际两个大局,树立世界眼光,加强战略思维,善于从国际形势发展变化中把握发展机遇、应对风险挑战,营造良好国际环境。既要总揽全局、统筹规划,又要抓住牵动全局的主要工作、事关群众利益的突出问题,着力推进、重点突破。
三、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
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要求我们积极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要通过发展增加社会物质财富、不断改善人民生活,又要通过发展保障社会公平正义、不断促进社会和谐。
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要求我们继续深化改革开放。要把改革创新精神贯彻到治国理政各个环节,毫不动摇地坚持改革方向,提高改革决策的科学性,增强改革措施的协调性。要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推进各方面体制改革创新,加快重要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步伐,全面提高开放水平。
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要求我们切实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要站在完成党执政兴国使命的高度,把提高党的执政能力、保持和发展党的先进性,体现到领导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上来,落实到引领中国发展进步、更好代表和实现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上来,使党的工作和党的建设更加符合科学发展观的要求,为科学发展提供可靠的政治和组织保障。
第三篇:科学发展观学习笔记九则
科学发展观学习笔记九则
一
我们常讲,发展是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是解决前进道路上一切困难的根本途径。是的,不错,只要发展,任何问题都将成为过去。巴黎和伦敦的天不是又蓝起来了吗?德国的树木森林不是又多起来了吗?农业收入增加了,农民的心不是也稳下来了吗?政府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法规保护外出打工人员权益,农民工的状况不是已经在改善吗?
是的,只要发展!
但是,发展的最终目的是什么呢?
为发展而发展,就像某些环保主义者所说的,为环保而环保?
“无论经济文化的发展,还是社会的全面进步,最终都要体现在人的发展上。
以人为本,就是要把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作为经济社会发展的最终目的,在不断提高人民生活水平和生活质量,满足生存、健康等自然需求的同时,不断提高人民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努力满足人的民主权利、人的价值实现、人的精神文化需要等社会需求,使全体人民始终保持昂扬向上的精神状态。”
科学发展观深刻而全面地回答了这个问题。“无论经济文化的发展,还是社会的全面进步,最终都要体现在人的发展上。”马克思主义认为,“人们自己创造自己的历史。”人既是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前提,也是社会存在和发展的目的。发展不以人为前提,社会便没有存在的基础;而同样,发展不以人为目的,世界的变化也不再有意义。
这是科学发展观最核心的问题,也是其最大的贡献所在。
二
《形篇》中说:“先为不可胜。”曹注:“自修治。”此为兵家制胜之战略高点。用现在的话讲,就是要努力建设一个强大的国防,自立于不败,静观国际风云变幻。我们希望和平,但只有强者才有要和平的能力。
不可胜在己,可胜在人。古今中今,无不希冀自我的强大对手的弱小,致人而不致于人,将主动权牢牢掌握在自己手里。大英帝国长期推行的大陆均势战略,也只是让欧洲大陆各国实力均等、相互牵制,以达到海外制衡的目的;而二战后美苏两国短时的均势,无论是自然进展的结果还是人为谈判所得,都会很快被新一轮的军备竞赛所取代。国与国也如同人与人,“相互确保摧毁”的和平和安宁远不如“致人而不致于人”来得放心。最终以苏联的解体而告终,但美国继续保持着强大的军备。
我们希望和平发展,希望建立和谐国家、和谐社会以至和谐世界,但我们善意的愿望却不能寄希望于别人也会有善意的回应,戈尔巴乔夫便是前车之鉴。没有强大国防的支撑,善意的和平就只能是施舍。结论当然只有一个,“先为不可胜”,建立一个强大的国防。
如何“自修治”以建立强大国防呢?在当前阶段就是按照胡锦涛同志对国防和军队建设的要求,在军队中全面贯彻和落实科学发展观。
要坚持以战斗力为标准,从严从难练兵;要坚持以军事斗争准备为龙头,带动军队现代化建设整体发展;要按照革命化、现代化、正规化相统一的原则,加强军队全面建设;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解决体制上制约军队发展的深层次矛盾和问题;要充分尊重广大官兵的主体地位和创造精神,依靠科技进步加快转变战斗力生成模式;要充分发挥我军政治优势,继承和发扬人民军队的优良传统,积极探索军民结合、寓军于民的发展路子。
只有我们将党的最新理论成果贯彻和落实到军事训练和军队的各项工作中去,提高承担新世纪新阶段我军历史使命的责任感、使命感和能力,不断推进国防和军队建设又好又快发展,营造良好的外部环境,为国家的发展保驾护航,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提供坚强有力的安全保证。
——读《努力推动国防和军队建设又好又快地发展
三
诗经说,“周虽旧邦,其命维新。”人民共和国建立才半个世纪,仍是“新邦”,当然更是“其命维新”。
科学发展观便是创新理论的集大成者,是对党执政以来社会发展和经济建设经验的总结,体现了共产党人锐意进取、勇于登攀的信心和勇气。从新型工业化道路到社会主义新农村,从创新型国家到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无不贯穿着创新、进取的理念。
我们要走的工业化道路,不是简单重复发达国家的工业化过程,而是从我国实际出发,汲取世界各国工业化的经验和教训,立足于当今时代经济科技发展的新水平充分发挥自己的比较优势和后发优势,坚持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以工业化促进信息化,走出一条科技含量高、经济效益好、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少、人力资源优势得到充分发挥的新型工业化路子。
我们要建设的社会主义新农村,是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新农村。对亿万农民来说,是用自己的勤劳和智慧建设美好家园的过程;对全国人民来说,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伟大历史任务。要按照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和“多予少取放活”的方针,坚持从各地实际出发,尊重农民意愿,充分依靠农民。
我们建设创新型国家,是要把增强自主创新能力作为发展科学技术的战略基点,走中国特色自主创新道路,推动科学技术的跨越式发展。
我们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是要在遵循经济规律和自然规律的基础上,正确处理经济发展与人口、资源环境的关系,正确处理长远利益与当前利益的关系,正确处理局部利益与整体利益的关系,积极发展循环经济,实现自然生态系统和社会经济系统的良性循环。
新问题需要新思路,因循守旧、墨守成规、按部就班是不能建设现代化国家的,更不可能创建和谐社会。
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鲁迅先生说,“北大是常新的。”一个国家、一个民族,也应当是“常新”的,惟有“其命维新”的国家和民族才能自立、自强、持续发展。
四
3月6号的《解放军报》,有一篇题为《17.8%:适度增长与和平发展——军队人大代表谈国防费增长》的文章,读罢深有感触。文章说:
“2000多年前,孔子的学生请教为政之道,孔子说:‘足兵,足食,民之信也。’意思是说为政者要想治理好国家,必备三者:强大的国防,丰衣足食的生活,人民对国家的信仰。千年智慧,今犹可鉴,国防建设与经济建设协调发展,正是和平所系,和谐所系。”
军队的发展、国防的规模应当与经济社会相协调,既不能搞盲目军备,更不能有国无防。而同样的,军队的环境、军人的待遇也应与经济社会相协调。而今天军费17.8%的增长也正是致力于此。
军队的环境与经济社会相协调,是说军营要充分尊重广大官兵的主体地位,发挥他们的聪明才智,创造良好的军营文化氛围和可供挥洒的舞台,使得广大官兵不只把军人作为一种职业,而是作为一项事业,从而取得自我认可和成就感。
军人的待遇与经济社会相协调,是说军营要体现人性化,充分对广大官兵着想,维护广大官兵应有的合法的切身利益,使得军人待遇与社会同等条件下相协调;同时,对于军人职业所造成的难处,要设法帮助解决。
同时要营造良好的军民关系,不致使官兵与社会脱节,让广大官兵参与到创建和谐社会的进程中去。
《谋攻篇》说,“上下同欲者胜。”曹注曰:“君臣同欲。”那么,对于我们人民军队来说,就是军民同心,官兵同心;基层与机关同心,各级与中央同心。只有我们营造良好的军营文化氛围,充分尊重广大官兵的主体地位,提供广大官兵以发挥聪明才智的舞台,才能“上下同欲”,才能士卒同心,才能推动国防和军队建设又好又快地发展,才能无往而不胜。
——再读《努力推动国防和军队建设又好又快地发展》
五
胡锦涛同志昨天下午出席了十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解放军代表团全体会议,听取了代表们的发言,并发表了重要讲话。
他在深刻分析当前国际国内形势后指出,军队在维护国家发展的重要战略机遇期、应对各种安全挑战中肩负着光荣使命和神圣职责。全军要密切关注国际国内形势变化,进一步增强忧患意识和使命意识,自觉履行新世纪新阶段我军历史使命,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提供坚强有力的安全保证。
胡锦涛同志强调,坚持以科学发展观指导部队建设,必须始终坚持部队建设的正确政治方向。要抓住高举旗帜、听党指挥这个根本,坚持不懈地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武装官兵。这就要求我们加强理论修养,在复杂的社会背景下,始终保持清醒的头脑,抵制“军队国家化”等西方思想的侵蚀,时刻与党中央、中央军委保持高度一致。
胡锦涛同志指出,军事训练是推进部队全面建设、实现科学发展的重要着力点。要在全军进一步兴起大抓军事训练的热潮,积极推进机械化条件下军事训练向信息化条件下军事训练转变。这就要求我们坚持从实战需要出发从难从严训练,并积极学习高科技知识,不断使知识更新换代,以适应信息化战争的需要。
胡锦涛同志强调,要积极稳妥地推进军队各项改革,为军队建设又好又快发展提供更具活力的体制机制保障。重点围绕建立健全联合作战指挥体制、联合训练体制、联合保障体制,进一步深化军队体制编制调整改革。这就要求我们,要不断适应变化着的环境和改革的需要,迅速适应和掌握新的体制机制。
胡锦涛同志指出,全军要充分认识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大意义,全面把握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对加强军队建设、履行职能使命提出的新要求,自觉做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坚定拥护者、热情宣传者、积极实践者。这就要求我们,自觉坚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自觉维护团结、友爱、和谐、纯洁的内部关系,积极参加和谐社会创建活动。
归结到一句话,就是要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重要指导方针,大力弘扬我军听党指挥、服务人民、英勇善战的优良传统,按照革命化、现代化、正规化相统一的原则,推动部队建设又好又快发展。
——学习胡锦涛同志出席十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
解放军代表团全体会议时的重要讲话 六
古语说,“民为邦本,本固邦宁。”中国有八亿人口在农村,“三农”问题始终是制约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根本性问题,没有农业的稳定,就没有国民经济的稳定;没有农民的富足,就没有国家的持久繁荣;没有农村的发展,就没有国家的真正发展。换句话说,农业丰则基础强,农民富则国家盛,农村稳则社会安。
当前,我国总体上已经进入了以工促农、以城带乡的发展阶段。随着我国经济快速增长和综合国力显著增强,为支持农村建设创造了重要的物质技术基础。06,中央财政用于“三农”的支出共计3397亿元,比05年增加422亿。在全国范围内取消了农业税和农业特产税,终结了延续2600多年农民种田交税的历史。继续增加对种粮农民直接补贴、良种补贴和农机具购置补贴,实施农业生产资料综合补贴政策,继续对重点地区的重点粮食品种实行最低收购价政策,增加对财政困难县乡和产粮大县的转移支付。
今年中央财政安排用于“三农”的资金达3917亿元,又比06年增加520亿。同时增加对种粮农民的直接补贴、良种补贴、农机具购置补贴和农业生产资料综合补贴。继续实行粮食最低收购价政策。并且将积极发展农业保险,扩大农业政策性保险试点范围。
中央政策向农村的倾斜,必然会对农村建设产生深远的影响。但是,基层政府的工作也不能忽视。推进农村各项事业的发展,应当始终把重点放在发展农村经济、增加农民收入上。在此过程中,要坚持因地制宜,从实际出发,并且要尊重农民意愿、维护农民权益,将党和国家的富民政策讲解到位,真正让农民心服。要坚决反对新农村建设中的形式主义和强迫命令,这样只会失去民心。
七
最近看到一则新闻;应当是一则报道,算不得“新闻”。
——陕西靖边:政府建“豪楼”,农民居陋室
“近年来,随着国家对靖边县石油和天然气开发力度的加大,全县的财政收入逐年增加,县里修建起了豪华办公楼。然而,作为国家级贫困县,靖边县25万农业人口中,2006年全年收入693元以下的人口2万余人,总贫困人口达5.07万人。在靖边县,许多农民居住在土窑洞内,他们的收入仅能维持最低生活,根本无力改变居住环境。”
如果报道属实,这些政府官员们、人民公仆们,应该认真学习学习科学发展观,仔仔细细地想一想,权力是谁给,应当为谁用;好好地想一想,县里的财政收入应当用到哪,怎么用。
多说无益,法治社会的人,能寄希望于政府官员善心发现吗?
权力的监督与制约才是根本!
我们要奏出和谐的乐章,就要首先消除不和谐的音符。
八
温总理《政府工作报告》指出,“提出今年国内生产总值增长8%左右的目标,综合考虑了需要和可能等多种因素,更重要的是要引导各方面认真落实科学发展观,把工作重点放到优化结构、提高效益、节能降耗和污染减排上来,防止片面追求和盲目攀比增长速度,实现经济又好又快发展。”
实现经济又好又快发展,如果稍对建国后的经济发展有所了解,就会自然地想到周恩来总理“多、快、好、省地建设社会主义”的方针。这个看似鼓舞人心、近乎完美的建设思想,却造成了计划者始料不及的结果。多、快很容易见成绩,好、省却很难明确衡量,于是导致了片面追求高速增长的不良后果,只得迅速进行了政策调整。
“又好又快”与“多快好省”,简单的次序交换,“好”在前,还是“快”在前,体现的是发展思路的转变。
快在前,就容易简单地以GDP增长论成绩,造成“官出数字、数字出官”的结果。GDP虽能在很大程度上反映经济的增长,但是缺陷也非常明显,重复建设计算在内,资产折旧不计,污染不予关注。而好在前,就需要各方面认真落实科学发展观,把工作重点放到优化结构、提高效益、节能降耗和污染减排上来,防止片面追求和盲目攀比增长速度。同时,政绩的考核多元化,从制度上杜绝了“官出数字、数字出官”的现象。GDP增长8%的目标的提出,反映了政府在科学发展观的指导下,清晰了思路,明确了方向,就是要“实现经济又好又快发展”。
九
人的全面发展,社会的公平正义,教育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温总理《政府工作报告》指出,“要坚持把教育放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
2005年起,全部免除国家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农村义务教育阶段贫困家庭学生的书本费、杂费,并补助寄宿学生生活费。
2006年,全国财政安排农村义务教育经费1840亿元,全部免除了西部地区和部分中部地区农村义务教育阶段5200万名学生的学杂费,为3730名贫困家庭学生免费提供教科书,对780万名寄宿学生补助了生活费。
这是什么概念?整个台湾地区的人口一共才3200万。
今年,全国财政安排农村义务教育经费2235亿元,比06年增加395亿。今年还要在全国农村免除义务教育阶段的学杂费,这将使农村1.5亿中小学生的家庭普遍减轻经济负担;还将继续对农村贫困家庭学生免费提供教科书并补助寄宿生活费。
从2005年的国家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到06年全部西部地区和部分中部地区,再到今年全国范围内免除农村义务教育阶段的学杂费,从2006年的5200万,到今年的1.5亿,体现的是大刀阔斧的气魄而又梯次推进、极其务实的施政风格。
而在教育部直属的5所师范大学开始实行师范生免费教育,进一步形成尊师重教的浓厚氛围,“让教育成为全社会最受尊重的事业”,更是体现了总揽全局的胸怀和统筹各方、全面进步的指导思路。
地方也在不断努力。江西省教育厅日前出台规定,要求从211所原省定的重点高中和重点建设高中的统招计划中,划出不少于20%的比例均衡分配到初中招生,并根据各初中生源情况按相同比例均衡分配,以促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这种招生制度今年将在江西逐步推广。
江西省教育厅副厅长王占铭同志介绍说,这将有利于弱化初中阶段校与校之间的应试竞争,有助于初中学校全面实施素质教育;还能引导初中学校生源流向,逐步遏制义务教育阶段的择校倾向。
是否能达到这样的效果,还有待实践的检验,但江西的作法是社会努力的缩影,让我们感到欣喜的是,全社会都在积极尝试。
我们不单要消除不和谐的音符,还要积极地去拨响和谐的琴弦!
第四篇: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笔记三
1.科学发展观的第一要义是发展,核心是以人为本,基本要求是全面协调可持续,根本方法是统筹兼顾。
2.“五个统筹”的思想,即统筹城乡发展、统筹区域发展、统筹经济社会发展、统筹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统筹国内发展和对外开放。
3.统筹经济社会发展,要求政府职能应更多地放到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等方面。4.统筹人与自然和谐发展,要求我们做到发展经济要尊重自然规律,充分考虑自然的承载能力和承受能力。
5.胡锦涛提出来:推动建设持久和平、共同繁荣的和谐世界的思想。
6.我们党处理国际事务的根本出发点和根本立场是始终把国家主权和安全放在第一位。
7.建立集体安全机制的核心在于充分发挥联合国的作用。8.宣传工作的“三贴近”是指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
9.中国共产党第十三次全国代表大会根据邓小平的重要思想,深刻阐述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
10.《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明确提出,“我们的社会主义制度还是处于初级的阶段”。
11.按世界银行标准,我国贫困人口数量居世界第二位。12.党的基本路线是党和国家的生命线。
13.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是兴国之要,是我们党和国家兴旺发达、长治久安的根本要求。14.四项基本原则是立国之本,是我们党和国家生存发展的政治基石。15.坚持党的基本路线不动摇的关键是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不动摇。16.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主要矛盾是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
17.改革开放是强国之路,是我们党和国家发展进步的活力源泉。18.当今世界的时代主题是和平与发展。
19.我国的改革是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和发展。20.新时期最鲜明的特点是改革开放。
21.我国改革开放取得成功的关键和根本是把坚持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结合起来,把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同坚持改革开放结合起来,把尊重人民首创精神同加强和改善党的领导结合起来。
22.社会和谐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属性,是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的重要保证。
23.我们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是发展。
24.邓小平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二次全国代表大会开幕词里,首次提出了“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的科学命题。
25.改善人民生活是改革开放的基本出发点和落脚点。
26.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
27.党带领人民走上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道路的开端是中国共产党第十二次全国代表大会。28.应站在全局的高度,用历史的、动态的、发展的眼光看待改革开放中出现的矛盾和问题,并对这些问题作具体分析。
29.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关键是进一步用科学发展观武装头脑,使科学发展观真正为全体党员所掌握,为广大群众所接受,并真正贯彻到各项工作中去。30.在全党开展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要努力把各级党组织建设成为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坚强堡垒,把干部队伍建设成为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骨干力量。
31.中国共产党第十六届中央政治局一共进行了44次集体学习。32.最先提出建设学习型政党的我党领导人是胡锦涛。
33.学习科学发展观的同时还要学习经济、政治、文化、法律、科技、历史、军事等各个方面的知识,要紧密联系自身世界观和人生观的改造,要紧密联系党和国家事业的发展要求、改革和发展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
34.当前,解放思想的重点是转变不适应不符合科学发展观的思想观念。35.党委内部议事和决策的基本制度是集体领导、民主集中、个别酝酿、会议决定。36.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树立正确的政绩观,就应该把能否实现经济社会的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作为衡量政绩的根本指标。
37.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继续推进党的建设的伟大工程,要以执政能力建设和先进性建设为主线。
38.能不能始终带领人民走在时代前列,能不能始终保持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能不能始终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坚强领导核心是对党的最根本的考验。39.新形势下加强党的建设,关键就是大力弘扬改革创新精神。40.党的思想建设的重点是坚定理想信念。41.党的作风建设的重点是保持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
42.胡锦涛总书记指出的我们党加强思想理论建设最好教材的三部著作包括《毛泽东选集》、《邓小平文选》、《江泽民文选》。
43.党的执政能力主要包括驾驭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能力、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能力、建设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能力、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能力、应对国际局势和处理国际事务的能力。
44.我们党的三大历史任务是继续推进现代化建设、完成祖国统一、维护世界和平与促进共同发展。
45.我们党根据党的第十六次全国代表大会的部署,在全党开展的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的主要内容是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46.我们党的思想路线的核心内容是求真务实。
47.坚持求真务实的根本准则是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摆正同人民群众的关系。
48.我们党参加人数最多、规模最大的一次马克思主义集中教育活动是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
49.加强思想理论建设,用马克思主义武装全党是我们党永葆先进性的根本保证。50.坚持党的领导是加强反腐倡廉建设的根本政治保证。
51.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就是包括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以及科学发展观等一系列重大战略思想在内的科学理论体系。52.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是当代中国发展进步的旗帜。
53.科学发展观,是同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既一脉相承又与时俱进的科学理论。54.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最根本的就是要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
55.当前我国发展的阶段性特征,是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国情在新世纪新阶段的具体表现。56.57.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要坚持把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同四项基本原则、改革开放这两个基本点统一于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实践,任何时候都决不能动摇。
58.我们在新的历史起点上所追求的发展,就是要努力实现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的科学发展,实现各方面事业有机统一、社会成员团结和睦的和谐发展,实现既通过维护世界和平发展自己又通过自身发展维护世界和平的和平发展。59.60.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要把改革创新精神贯彻到治国理政各个环节,毫不动摇地坚持改革方向,提高改革决策的科学性,增强改革措施的协调性。61.中国共产党第十六届中央委员会第四次全体会议审议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决定》。
62.新世纪新阶段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是全面推进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
63.科学发展观是立足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国情,总结我国发展实践,借鉴国外发展经验,适应新的发展要求提出来的。
64.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目的就是要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
65.正确处理改革发展稳定关系的结合点是改善人民生活。66.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的建立,为当代中国一切发展进步奠定了根本政治前提和制度基础。
67.毛泽东在《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著名文献中,指出社会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仍然是生产关系和生产力、上层建筑和经济基础之间的矛盾。68.社会主义的本质是解放和发展生产力,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
69.人民民主是社会主义的生命。
70.中国共产党第十七次全国代表大会报告提出:在优化结构、提高效益、降低消耗、保护环境的基础上,实现人均国内生产总值到2020年比2000年翻两番。71.作为党的生命,对人民民主具有重要的示范和促进作用的是党内民主。72.中国共产党第十七次全国代表大会报告在论述文化建设方面,首次明确把文化作为国家软实力提出来。
73.实现我国未来经济发展目标,关键要在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方面取得重大进展。
74.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建设和谐文化的根本。75.生产力的发展是人类社会发展的最终决定力量。
76.科学发展观坚持协调发展和统筹兼顾,体现了唯物辩证法关于事物之间普遍联系、辩证统一的基本原理。
77.统筹区域发展的实质是把握“两个大局”,促进共同发展。
78.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遵循的原则主要有坚持以人为本、坚持科学发展、坚持改革开放、坚持民主法治、坚持正确处理改革发展稳定的关系、坚持在党的领导下全社会共同建设。79.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核心是保持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80.81.中国共产党第十七次全国代表大会提出,要逐步提高居民收入在国民收入分配中的比重。
82.2003年10月15日,我国成功发射第一艘载人飞船神舟五号,标志着中国已经成为能够独立开展载人航天活动的国家。83.以人为本,就是以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为本。
84.军队革命化、现代化、正规化建设是统一的整体,必须全面加强、协调推进。85.立党为公、执政为民是中国共产党的先锋队性质、最高理想和根本宗旨的集中概括。
86.党的根本建设是思想理论建设。87.就业是民生之本。
88.中国共产党第十七次全国代表大会报告指出在深化收入分配制度改革时要逐步提高居民收入在国民收入分配中的比重、劳动报酬在初次分配中的比重。89.先进性是马克思主义政党的生命所系、力量所在。90.。
91.落实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基本要求,就是要促进现代化建设各个环节、各个方面相协调,促进生产关系与生产力、上层建筑与经济基础相协调。92.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本质和核心是人民当家作主。
93.人民当家作主最有效、最广泛的途径是人民依法直接行使民主权利。94.深化政治体制改革要坚持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有机统一的有机统一。
95.党的领导核心作用主要表现在总揽全局、协调各方。96.民族精神的核心是爱国主义,时代精神的核心是与时俱进。
97.推进文化创新,要坚持把社会效益放在首位,做到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的统一。98.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本质体现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
99.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就是要走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
100.建立生态补偿机制的原则是谁开发谁保护、谁受益谁补偿。
第五篇:开展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学习笔记
开展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
学习笔记
按照《中共中央关于在全党开展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的意见》和省委、省国资委党委、集团公司、分公司关于开展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的有关部署,于2009年3月至8月参加第二批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现根据集团公司、分公司党委的总体要求,结合我站的实际制定如下实施 方案。
一、开展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的指导思想:
深入开展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要全面贯彻党的十七大精神,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认真学习贯彻胡锦涛总书记一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围绕中央和省委关于“提高思想认识、解决突出问题、创新体制机制、促进科学发展”的目标要求,以企业转型做实做强的战略目标为中心,以领导班子成员为重点,以“全面贯彻落实发展观,全力推进科学转型,促进企业健康快速发展”为主题,解放思想、实事求是、改革创新,切实增强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自觉性和坚定性,着力转变不适应、不符合科学发展观要求的思想观念,着力解决影响和制约科学发展的突出问题、党员干部党性党风党纪方面,着力构建有利于科学发展的体制机制,提高领导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的能力,使党的工作和党的建设更加符合科学发展观的要求,把我站的发展积极性进一步引导到科学发展上来,把科学发展观贯彻落实到位。
二、开展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的基本原则:
(一)坚持解放思想。以解放思想为先导,以改革创新为动力,进一步提高认识,更新管理站发展观念、转变管理站发展思路、解决制约管理站体制机制不顺问题,使管理站工作更加符合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符合发展规律、符合党的执政规律,符合人民群众的要求。
(二)突出实践特色。把学习实践活动与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大精神结合起来,与集团公司和分公司做实经销相结合,与集团公司、分公司理顺管理体制创新管理体制相结合,与加强改进党建工作相结合,同时以学习推动实践,在实践中深化学习,把实践活动深入到学习中,催动管理站的发展。
(三)贯彻群众路线。充分发扬民主,主动接受职工监督,面向职工,认真听取广大职工的意见建议,虚心学习,要搞好群众满意度测评,把广大干部职工的满意度作为衡量学习实践活动成效的重要标准。
(四)正面教育为主。坚持高标准、严要求,组织广大党员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实事求是地查找思想和工作中存在的问题,深刻分析产生问题的原因,深入总结经验教训,认真开展批评和自我批评,进一步明确努力方向,进一步加强班子的战斗力、凝聚力、向心力。
(五)注重改革创新。积极探索开展学习实践活动的新形式、新方法、新途径。紧紧围绕煤运事业改革与发展,树立新理念、提出新举措,破解新难题,取得新成果。
三、开展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的目标要求:
(一)提高思想认识。广大党员、特别是党员领导干部要进一步加深对科学发展观的理解,增强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自觉性和坚定性;进一步解放思想,转变不适应、不符合科学发展要求的思想观念,使各级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在实现科学发展等重大问题上形成共识,把思想认识统一到科学发展观的要求上来。
(二)增强管理站发展能力。切实把科学发展观的要求转化为谋划管理站科学发展的正确思路、促进科学发展的政策措施、领导科学发展的实际能力。着重提高各级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的开拓创新能力,特别是提高运用科学理论指导实践、把理论与实践结合起来的本领,提高贯彻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结合实际创造性地开展工作的本领,提高灵活运用掌握的知识和经验分析解决工作中的突出矛盾和问题的本领,提高善于集中各方面智慧提出新思路、采取新举措、开创新局面的本领。
(三)解决突出问题。努力解决影响和制约管理站科学发展的观念、体制、机制、思路、政策、作风等方面存在的突出问题,解决党员领导干部在党性党风党纪方面的突出问题。进一步明确科学发展的工作思路,完善科学发展的政策措施;加强各级领导班子思想政治建设,使党的工作和党的建设更加符合科学发展的要求,使广大党员特别是党员领导干部都能够做到讲党性、重品行、作表率。
(四)创新体制机制。按照科学发展观和现代企业制度的要求创新内部管理机制,建立健全各项制度措施,为管理站的科学发展提供体制机制保证。
(五)促进科学发展。通过学习实践活动,在各级领导班子和党员领导干部中,树立推动科学发展的坚强意志、形成谋划科学发展的正确思路、提高领导科学发展的实际能力、制订科学发展的政策措施、增强党性修养提高思想觉悟的自觉行动,坚持把各项工作做实做强。
四、时间安排及方法步骤:
根据省委集团公司及分公司的要求,我站学习实践活动从2009年3月开始,到2009年8月底基本结束。学习实践活动分为:学习调研、分析检查、整改落实三个阶段,加上前期宣传发动,共四个阶段。
(一)、宣传准备阶段(3月1日—3月24日)
做好各项准备工作,重点是调查摸底、制定方案,确定活动的实践主题、目标要求和具体方法步骤。
第一、调查摸底。在认真学习中央和省委领导同志有关讲话精神的基础上,围绕提高思想认识、增强发展能力、解决突出问题、创新体制机制、促进科学发展的目标要求。通过调查摸底,掌握领导班子、党员和广大职工的工作情况和思想状况,了解对学习实践活动的意见和建议,明确学习实践活动要解决的主要问题和达到的目标要求。
第二、制定实施方案。根据中央精神和省委的部署,结合集团公司、分公司的实际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组制定实施方案。
(二)、组织实施阶段(3月24日—3月31日)
第一阶段:学习调研(3月24日—5月24日)。主要是统筹抓好学习调研,围绕科学发展观进行解放思想讨论等工作。
要精心组织学习培训,采取集中学习、专题培训和个人自学相结合的方式,组织党员及职工认真学习十七大会议精神,学习《毛泽东、邓小平、江泽民论科学发展》和《科学发展观重要论述摘编》,引导广大党员及职工深入领会科学发展观的精神实质。要组织全体党员职工采取讨论等多种形式,围绕影响和制约发展的突出问题展开讨论,群策群力,凝聚智慧和力量,明确应对挑战的措施和发展思路。第二阶段:分析检查(5月25日—6月25日)。主要是统筹抓好召开领导班子专题民主生活会和党员专题组织生活会,形成领导班子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情况的分析检查报告等工作。
(三)、整顿落实阶段(6月26日—7月31日)。主要是统筹抓好制定整改落实方案,集中解决突出问题、完善体制机制等工作。
要针对学习调研和分析检查阶段中查找出来的问题,制定行之有效的整改措施。要坚持边学边改、边查边改、边整边改,把解决问题贯穿于学习实践活动的全过程,集中解决一些关系职工群众切身利益、职工群众反映强烈的突出问题。要根据各单位特点,健全和完善体现科学发展要求的规章制度,积极稳妥地推进机制创新和制度建设。
(四)、总结工作阶段(8月1日—8月20日)。在学习实践活动基本结束时,要抓好群众满意度测评、形成总结报告、召开总结大会等工作。
五、学习实践活动的组织领导: 我站把学习实践活动作为一项重大政治任务来抓,高度重视,精心组织。要坚决落实领导职责,坚持统筹兼顾,加强分类指导,搞好舆论宣传,鼓励探索创新,真正做到工作要求要高、措施要细、办法要多、程序要严、效果要好,确保学习实践活动各项要求落到实处。
一、落实领导责任制。
在集团公司的要求下成立学习实践发展观活动领导小组,党委书记为学习实践活动第一负责人。学习实践活动的领导关系,原则上按照党组织的隶属关系确定。党员领导干部要发挥带头作用,积极参加领导班子和所在支部的活动。建立相应的领导机构和工作机构,健全责任体系,落实工作责任,认真落实领导责任制、党员领导干部联系点制度、指导检查制度和职工监察评价制度,督促检查基层开展活动,形成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的工作格局。个级党组织负责人要切实履行第一责任人的职责,班子成员要密切配合抓好学习实践活动,确保活动取得实效。
二、加强分类指导。
在坚持学习实践活动总体要求、总体安排、确保取得实效的前提下,根据实际情况,有针对性地提出学习实践活动的具体要求,因地制宜地对学习实践活动的具体步骤、具体时间作出适宜安排。要坚持突出各级领导班子和党员领导干部这个重点,同时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的作用,抓好广大党员的学习实践活动,加强学习实践活动督促检查,了解学习实践活动进展情况,听取意见和建议,提出工作要求。
三、搞好舆论引导。我站要高度重视学习实践活动的宣传工作,要精心谋划,作出安排。充分运用报刊、电视、互联网等媒体,大力宣传科学发展观的科学内涵、精神实质和根本要求,宣传中央和省集团公司、分公司关于学习实践活动的有关精神,宣传开展学习实践活动的重大意义、指导思想、目标要求和主要原则,宣传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的先进典型,宣传基层党组织和党员干部的先进典型,积极营造开展学习实践活动的良好氛围。
四、坚持统筹兼顾。
要统筹安排、协调推进学习实践活动,使学习实践活动三个阶段各项工作有机衔接、有序推进。要把学习实践活动作为化解危机、推动工作的重要机遇,与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大和十七届三中全会精神,做好当前的各项工作有机结合,以学习实践活动促进各项工作,用各项工作的实际成果检验学习实践活动成效,做到两手抓、两不误、两促进。
五、提供有效保障。
学习实践活动领导小组办公室抽调部分党性强、作风好、有较高政策理论水平、熟悉党务和业务的得力干部,充实工作力量,保证学习实践活动领导小组办公室的正常运转,为开展学习实践活动提供了有力保障。
山西省董坪沟煤焦管理站 2009年3月26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