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抗震救灾论文
日本防(抗)震救灾经验对我们的启示
一、引文
我国由于地处环太平洋地震带和喜马拉雅山地震带交汇地区,地壳运动强烈、复杂,是世界上地震常发、遭受地震灾害最严重的国家之一。有资料显示,我国地震基本烈度六度以上设防区域占国土面积的80%,其中七度以上区域占国土面积的50%,有74%的省会城市和62%的地级城市处于七度以上的高烈度地区[1]。据统计,20世纪中我国因地震死亡的人数占全球地震死亡人数的一半,新中国成立以来死于地震的人数占各类自然灾害死亡总人数的一半。我国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在有历史记载以来都发生过5级以上地震[2]。由于人们欠缺基本的防震减灾意识和救援应急体系不完备,加上许多建筑物抗震能力较低,造成强震带来的损失非常巨大。这一点从四川汶川大地震、青海玉树地震和四川芦山地震上可以看出来。有鉴于此,研究国外尤其是日本的防(抗)震救灾的经验带给我们的启示就显得尤为重要。
二、日本防(抗)震救灾的经验
在地震防震减灾方面,我们有必要参考借鉴其他国家的经验和教训。日本是一个多灾的国家,也是地震最为多发的国家,但它并非是受灾最严重的国家,就近几年来说,2004年10月23日16时56分,日本新潟发生7.0级地震,震后16分钟以发生5.9级地震,27日在这一地区再次发生6.1级地震,三次连续地震造成27人死亡,3400多人受伤;2005年3月20日10时53分,在日本视发生7.0级地震,地震造成1人死亡,655人受伤。2008年6月14日凌晨日本东北地区发生7.2级地震,造成7人死亡,200多人受伤。日本的抗震防御及救援系统在世界上处于领先水平,因此每次地震所造成的人员伤亡都较少[3]。日本采取的[4]许多措施是在其付出了惨重代价后得到的,也是“已经被实践证明了是行之有效的办法”。它的经验值得我们学习和借鉴。
(一)地震科普宣传工作的广泛开展 小技巧有大作用;“他山之石,可以攻玉”,在日本,许多有关应对地震的小技巧常常被传授给民众,尤其是小朋友和新到日本的人。地震发生时,第一是往桌子底下钻,或者是躲在家里墙壁比较密集的地方,如卫生间、厨房等;第二是把房门打开,防止它变形跑不出去;第三是等地震停止后,如果房子没倒,就要带着放在门口的救灾包跑出去。随着我国对地震防范意识的增强,这些知识也在不断地教授给民众,但关健是许多民众对这些技巧仅停留于了解,还没有内化为习惯和能力,因此我们应该通过全民参与的演习,让民众认真学习了了解地震逃生知识,各个地震多发区的居民还应经常进行综合性防震训练和防灾训练,通过实际操作和演练,将知识转化为意识和能力。
(二)自救和互救非常重要
据有关从灾害中逃生的统计:在一个人的逃生过程中,自救和社区里的互救占到90%,而等军队来救援,其逃生的可能只占不到10%[5]。而在我国,国人的习惯是在大灾后等着别人,特别是解放军来救援。因此我们有必要强化自救和互救的重要性,以便灾害发生后受困人员能在第一时间脱困。
(三)专业的救援队伍体系
日本灾害救援队是日本政府于1987年6月建立的专业救援队,其任务是:快速收集国家和城市重大自然灾害和技术灾害的有用情报;承担合法渠道的国际灾害救援任务,做到技术装备一流,人员技术能力一流。日本灾害救援队按国际救援队标准建设,并按照规定配备有一百余吨的专业设备和工具[6]。
(四)先进的建筑抗震技术和较高的抗震标准 日本拥有许多先进的建筑防震技术,他们在建筑抗震、防火等安全性方面有着严格的规定。1.日本的建筑善于利用刚性结构提高建筑物的抗震性能,而中国的高层公寓通常以柔性结构为主流,这就导致地震时柔性结构的建筑在七级以上的大地震中摇动的幅度比刚性结构的建筑摇动幅度大上2倍多。
2.日本建筑师普遍使用橡胶提高建筑物的抗震性能,这样在烈度为6的地震发生时,可将建筑物的受力减少至1/2。
3.日本开发出了称为“局部浮力”的抗震系统。这种技术不仅具有较好的抗震效果,同时还有利于建筑物在发生火灾时利于救火,并且这一系统的成本只比普通抗震系统高出约2%[7]。
日本对高层建筑物的抗震标准也作为严格的规定,日本《建筑基准法》规定,日本的高层建筑必须能够抵御里氏七级以上的强烈地震。一个建筑工程除了设计、讯息工期图纸等文件外,还必须提交建筑抗震报告书。建筑抗震报告书必须经过相关部门或人员的检查,确认无误后才能开工。
(五)对灾民和救援人员的心理干预 日本的心理学教育非常普遍,心理咨询人员也是最早赶到地震现场的人员之一。由于有了心理人员的辅导,社会大众的心理得到咨询和抚慰,恐惧感被减轻,忧郁焦躁感被控制或消除。地震中的亲历者除了需要物质的救助和照顾外,还需要精神的安慰和关切,尤其对于在地震中失去亲人的老人和孩子,对他们进行心理干预,舒缓、减轻他们的心理压力,让他们平安渡过这段灾后的艰难是非常重要的。
地震救援人员在救援中也目睹了灾害的惨烈后果,在救援中面对苦累和生死考验,这些可能会成为救援人员心理疾病的应激源,由此引起一系列的心理症状,影响他们的身心健康,因此,日本心理人员在救援任务中和完成任务后也会对救援人员进行心理干预、疏导。
三、日本经验给我们防(抗)震救灾的启示
(一)加强地震逃生知识的宣传和地震应急训练
1、由相关政府机构出面编印防灾方法的小册子广为宣传和其他方式的地震科普教育是提高国民尤其是重点人群和重点地区人员的防震意识的重要措施之一。
小册子的内容可以有:地震发生时针对不同情况进行逃生的不同方法:在大楼里根据摇晃程度可以采取得不同措施:如果摇晃不怎么厉害,就先把门、窗打开,以防它们变形后打不开,逃不出;如果摇晃得很厉害,赶快躲在厕所里或钻到桌子下;在百货公司或超市里时发生地震,就要想法立即离开建筑物,到室外空旷的地带,如果一时无法离开,就是尽量想法远离货架;小册子里还应该告知读者地震发生时千万要注意的事如不要乘电梯逃生,不能随便跳窗,地震发生时刚好在使用煤气的话一定要立即关掉煤气等等。
2、进行相应的地震应急训练和演习。在学习到地震逃生技巧后,还要不断地进行训练,正确应用这些技巧。我们可以在地震多发地区建立防灾体验中心或地震博物馆,免费向市民开放,供人们亲身体验发生灾害时的实况,了解避难方法。“各地政府要在地震、气象、消防等部门的指导下制定公众地震应急避险和疏散预案,将防灾、避灾、救灾的措施规范化、制度化,并针对预案组织不同形式和不同群体(特别是学生和高层住户)的培训和演练活动,增强公众防灾、避灾、救灾的实战能力,将人们对防震知识的了解内化为能力和习惯。确保
[8]民众在地震发生时能做到科学避险、有序撤离”。武警部队官兵也可适时进行类似的演练,完善灾后应急预案和培养官兵防震救灾意识和能力。
(二)建立专业和兼职的救援队伍体系
根据国内外地震紧急救援的经验和教训,为提高大震应急救援能力,建设反应迅速、机动性高、突击力强的专业地震救援队伍就显得非常重要。我国目前也成立了各样化的专业救援机构,国家地震灾害紧急救援队和各省级地震灾害紧急救援队相继组建。这些队伍尽管在抗震救灾中发挥了巨大作用,但总人数偏少,规模偏小,不能适应地震等日渐频繁的严重自然灾害紧急救援的需要,就采用多点多地组建兼职的救援队伍。对于遂行多样化任务的武警部队来说,武警消防部队也有专业的救援队伍,而在其他武警部队,针对地震而建立的救援分队还很少,因而在抗震救援中发挥的能力有限,鉴于此,笔者建立可在武警部队各级尤其是总队级,支队级单位可建立兼职的救援小分队,这些小分队除了正常的训练外,可增加一些针对抗震救灾的知识的学习和训练,配置一些专业化程度较高的救援设备。对于武警院校,可以组建一支由教员和学员组成的抗震救灾小分队,教员队员相对稳定,可以保证抗震救援分队的传承,学员队员具有一定的流动性,因此小分队中各个年级的学员数量比例尽量相当,学员队员因毕业而离队后从新学员中招募同等数量人员补充。小分队的学习训练可以安排在第二课堂进行,小分队聘请专业人士进行指导和演练,让队员掌握必要的地震应急救援技能,增强地震灾害应急救援能力。
(三)提高建筑物的抗震标准和建筑质量
鉴于日本的经验,对于地震多发区的高层建筑,国家必须通过立法严格规定它们的抗震标准并严格执行和不断更新,每项工程要有建筑物抗震报告书,在工程质量上严格把关,避免偷工减料行为,对于建筑业主、建筑单位、监理检查单位因失职而造成的损失进行长久有效的追责制度。对于人员密集的各大、中小学校的建筑更是要提高其抗震性能,把这些建筑建成真正的“安全学校”或“避难场所”。
(四)建立专业针对地震灾区灾民和地震救援人员的心理服务团队,强化对灾民和救援人员的心理疏导。
研究表明,重大灾难会给现场人员带来巨大心理创伤。各级单位,可以依托现有心理人员,进行地震灾区群众和救援人员心理研究,培养心理服务骨干,提升其开展心理服务工作的能力:发现问题的能力;开展心理疏导的能力;组织心理行为的能力[9],使他们能在地震发生后及时做好心理服务工作,让受灾群众和包括解放军、武警官兵在内的救援人员能始终保持良好的心理状态。
参考文献:
[1] 张守洁.试论实施防震减灾社会动员的途径与方法[J].西北地震学报,2005,27(4)357
-360.[2] 范飞龙.试论防震减灾对太原市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作用[J].高原地震,2007,(2):22-25 [3] 张强,陈怀录,刘宇香 日本抗震救灾经验与我国地震灾区恢复重建[J] 兰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第36卷第5期/2008,9:155
[4] 李大庆.抗震减灾:把国外经验“拿”过来[J].特别策划20,维普资讯
http://www.xiexiebang.com
[5] 李大庆.抗震减灾:把国外经验“拿”过来[J].特别策划20,维普资讯
http://www.xiexiebang.com
[6] 余雪 编 日本是如何防震减灾、抗震救灾的?[J] 国土资源 2008,6:51 [7] 余雪 编 日本是如何防震减灾、抗震救灾的?[J] 国土资源 2008,6:52
[8] 王章豹,岳静 加强地震科普工作,增强全民防震减灾意识和能力[J] 中国科技论坛 2009,8:103-104
[9] 张娜,梁丽 点亮工程部队官兵的“心灯”[J] 政工学刊 2012,12:39
第二篇:汶川抗震救灾论文
2008年5月12日,一个令国人撕心裂肺的日子。一场突如其来的大地震,瞬间把城市变为废墟,让成千上万的同胞失去生命,一幅幅惨烈的画面,令亿万人民揪心。
灾情就是命令,时间就是生命。灾难面前,上到中央领导,下至平民百姓,全都心系灾区,心系灾民。
深怀爱民之心的胡主席、温总理,他们深入抗震救灾第一线,不顾个人安危,不知
疲倦,身先士卒,深入重灾区,为灾区群众分忧解难,为部队官兵加油打气。他们心连心的话语,手牵手的慰问,那种拳拳赤子之心和领袖的勇气、信心、希望,无不从他们那沉重的内心和忧伤的面容中表现出来。还有深入救灾现场的其他几位国家领导人,他们的爱之心,情之切,无不感动着在场的所有人和全中国人民。
勇猛善战的人民子弟兵,他们展现出了惊人的一致和速度,他们心急如焚,抢时间,排万难,徒步行军,直扑灾区,在救灾现场,他们近乎疯狂的救人,把个人生命置之度外,奋力抢救生命。“求你让我再去救一个!”,在人民群众最需要的时候,人民子弟兵表现出了无私无畏的博大情怀和英雄气概。
人类灵魂的工程师,他们面临突如其来的灾难,个个临危不惧,慌而不乱,首先想到的是自己学生的安危。一位可歌可泣的人民好教师,在灾难突袭之时,在生与死的面前,他张开双臂护住四个学生,学生得救了,他自己却走完了还未满50岁的人生。
守护生命的白衣天使,他们以无畏的精神与死神抗争,他们夜以继日,在断水断电、信号不通和缺少医疗条件的情况下,创造一切尽可能的条件,凭着一颗颗仁爱之心和娴熟的技艺,从死神手中抢救出一条条宝贵的生命。
持笔操戈的新闻工作者,他们不亚于抗震救灾前线的战士,他们深入一线,深入灾民之中,及时客观准确地将第一线的灾情现状,通过电波、网络、电视、报刊,传到了千家万户和世界各地。他们将一个个惨烈的场景,一幕幕催人泪下的画面,传递到祖国各地,震撼着人们的心灵,无声的纽带把亿万人民的心与灾区同胞的心紧紧地连在一起。
社会各界纷纷伸出援助之手,为灾区同胞献上一颗颗爱心,一份份挚爱真情,他们上到大的企业家,各类明星,下到一个普普通通的农民和下岗工人甚至于幼儿园的小朋友。他们无不慷慨解囊,踊跃奉献,以前所有的各种不满和牢骚都被抛弃到了一边,现在整个华夏大地万众一心,只有一个声音,那就是“众志成城,抗震救灾”。捐款有大额的支票,有百元的大钞,还有少年儿童平时舍不得花的角角钱,点点滴滴似滚滚暖流涌向灾区。每分关怀都是莫大的鼓舞,每点援助都弥足珍贵。一元钱、一件衣物、一分关心,都是我们对灾区同胞的一腔深情。集腋成裘,聚沙成塔,灾区同胞就能渡过难关。
… …
在大灾面前,全中国人民,团结一心,凝聚成一堵打不垮、摧不毁的钢铁长城,守护着祖国的土地,保卫着国人的生命。这一刻,全中国人同此心、共此情,表现出中国人同舟共济、共赴时艰的伟大情怀;这一刻,世界见证了13亿国中人民在静默中凝聚着的爱国主义精神、敢于克服困难的坚定勇气、必定战胜困难的强大力量;这一刻,世界看到了中国国力的雄厚与强大、中国经济的腾飞与崛起、中国政府的叱咤风云、力挽狂澜、中国人民的临危不惧、不屈不挠;这一刻,让那些对中国另有企图、别有用心的人闻风丧胆、望而却步。
在各种各样的大灾大难面前,我们中国人过去没有、现在没有、将来永远也不会被各种灾难所吓倒、所压垮。百折不挠的毅力、遇险弥坚的勇气、克服千难万验的能力和不断成长的智慧,必定能战胜各种各样的艰难险阻。
我们深信,有我们中国共产党的坚强领导,有我们强大的人民军队,有我们伟大的中国人民,地震的废墟上就一定会矗立起新的美好家园,就一定会重新焕发勃勃生机,我们的明天一定会更加繁荣昌盛。中国,就像一头威猛的雄狮,永远屹立在世界的东方。
第三篇:抗震救灾小论文
温 暖 的 2008
2008年,当人们度过这个特别的金鼠年时,一场令我们无法事先预知的地震降临在了中国四川,地震来势之猛,伤害之重,是我们从未想到过的,地震给我们温暖的记忆也是清晰的。听老师告诉我们,在这次地震中,有许多人都献出了生命,他们不是为了躲避地震的袭击,而是在保护人民时牺牲了。
这次大地震中,伤亡惨重,让无数人丧失了生命。一些孩子,失去父母,一些父母,失去儿女,那些在地震后潸然泪下的人,那些失去亲人的人,哪个心里不无限伤痛?
灾难过后,我们敬爱的温家宝总理亲自去重灾区指挥救灾,探望人们,一句句亲切的话语,一句句温暖的安慰,让沉浸在悲伤的人们得到一些抚慰。敬爱的胡锦涛主席,要求尽快抢救生命,安排灾民生活。可见国家领导人多么关心这次灾情。
在这次抗震救灾中也有许多小英雄。林浩是二年级的学生在地震时他被埋在了地下,两个小时后,小林浩开始慢慢挪动身子向外爬。由于个子小,他几经努力终于爬出了废墟。逃出废墟后他并没有逃跑,而是又爬了回去,连拖带拽的将两个昏迷的同学拉出废墟。被问到为什么这样做时,他只是稚气的说:“我是班长。”
不仅仅有抗震小英雄,国家领导人关心。在抢救这次灾难中全国人民都投入到了抗震救灾的斗争中来,有救援队,运输队......小朋友捐出了零花钱,老人捐出了一点工资。全国各地的每一个人都献出自己的一份爱心,都献出了对同胞们的爱。每一份爱都能暖化一个人的心灵。
在地震时也要注意防范,就地选择开阔地避震,蹲下或趴下以免摔倒;不要乱跑,避开人群;用书包等保护头部,不要随便返回室内。
这一次地震中国损失了好几亿,但这能说明什么?能说明中国强胜,中国人民团结,心连心的精神。那些深陷地底的亲人,不要悲伤,不要放弃,加油,战胜一切!
这次灾难是上天给我们的考验,我们一定要坚强起来,一起度过难关!
向雷楚年学习
在2008年5月12日,一件世界人民都不愿意听到的事发生了。四川汶川8.0级大地震,这一件事,震动了中国乃至世界。有许多外国友人也献出爱心,捐出许多财物。
在学校里,发生地震时,有些英雄为了救学生,牺牲了自己。例如: 勇敢智慧的少年英雄雷楚年。他今年15岁,是彭州市磁峰中学初三三班的学生。在灾害来临之际,当教学楼在剧烈摇晃。同学们站立都很艰难的情况下,雷楚年表现出非凡的冷静和勇气。他在短短2分钟内,两次返回教室,带领7名同学脱险。当他连抱带推把最后一个惊吓过度的女生送出教室时,楼梯在他的前方垮塌了,他只好回到二楼教室,推开窗子,抱着大树跳到了一楼还没等他到操场教室就垮塌下来,成了一片废墟。人们传送着他不怕牺牲的救人精神。
在地震时还有很多英雄,因为时间关系,所以我就不一一讲述了。地震也是不能不预防的,我在简单的讲述下:
在地震前鱼缸里的鱼会往上跳,鸡群也不愿意进窝了,还有许多关于这类的话题,等你自己慢慢去查吧。在地震前我们要学好预防:如果地震了,我们要躲进较小的房间里,如卫生间。如果周围有沉重的墙,你就站在旁边。地震时也要准备一些干粮和淡水,提防饿死或渴死。
我虽然没有雷楚年那么伟大,但我会学习雷楚年。听了我的讲述,你感动了话就帮助你身边有困难的人吧,只要人人付出一点爱,世界就会变得更美好!
抗震救灾与预防
在2008年5月12日下午14点28分,这个平凡的星期一下午,四川省的各部地区都发生了令人惊畏的大地震。其中地震最强烈的是汶川县,达到了8.0级,可以显示出这场地震对于四川人民和国家政府的倾害有多大,在地震过后3小时,温家宝总理就赶到了现场,在此可以看出国家对这次地震有多么重视。
这次大地震中,有不少英雄人物为此做出了无可比拟的贡献。“雷楚年”就是其中一位。雷楚年出生在四川省彭州市,今年15岁,在磁峰中学上初三,地震来临时,他奋不顾身地曾两次返回教室,救出了7名同学,在救完最后一位惊吓过度的女生后,雷楚年发现一楼的楼梯已经垮塌,他只好从二楼抱着一棵树跳了下去。当他跑到操场之际,千钧一发之时教学楼就倒塌了。雷楚年的感人事迹,一直被人传送着。
当地震来临时。应该怎么样预防呢?当地震来临时。有些动物会表现的一反常态。比如:家里面的蟑螂老鼠,过去怎么赶也赶不走,这次它们却主动的成群结队地往外跑:鸡群平时挺听话的,现在,怎么赶它们进鸡窝它们都不进„„地震来临时,是不可能来得及逃脱的,如果身旁有食物和水源,要拿起它们就往桌子底下躲,等待救援。与地震有关的知识还有很多,大家一定要去了解,以后要用得着。
大灾无情,人间有爱
2008年5月12日2点28分,在四川省汶川县发生了8.0级大地震。8.0级地震啊,这意味着有多少人将失去生命,有多少人将无家可归啊!
一座座高楼大厦转瞬间变成了一片废墟,一个个幸福温馨的家庭变得支离破碎,呼唤亲人的声音一直在回荡,伤心的泪水一直在流淌„„难道就没有人来拯救这些生命吗?难道他们就将永远离开我们能吗?不,不会的,你看——
人民子弟兵正以最快的速度赶往现场,道路不通,就挖出一条路,不管用怎样的方式都要挖出一条生命的通道。终于到达现场了,但是他们却顾不上休息,顾不上喝一口水,吃一口饭,就开始了紧张的救援工作。嶙峋的山石划破了他们的手指,余震还在接连不断的发生,随时都可能让他们失去生命,可他们全然不顾。因此,只要在灾区看到了绿色,就看到了希望。
不光是人民子弟,医护人员也令人敬佩。他们火速奔赴灾区,开始紧张地工作。他们有的奋斗在手术台上,争分夺秒地抢救伤员;有的精心照顾着抢救过来伤员的性命,给他们春天般的温暖;有的忙着喷滴消毒药水„„这些医护人员不愧是白衣天使。
在灾难面前,连可爱的孩子们也变得勇敢起来。例如:还在上小学二年级的林浩小朋友,在地震来临时,他沉着冷静,正因为如此,他才逃了出来,而且他还在废墟中救出了两位同学,当他再次返回废墟中是,发生了余震,他被压在了废墟中。之后消防官兵救出他,问他为什么要救同学。他坚定地说了句:“我是班长。”一个九岁男孩,竟然能做出这么伟大的事,不得不让人肃然起敬。
下面我们在来谈谈预防。如果当地震来临时,我们应该怎样预防呢?让我来教教大家吧.1.如果地震来临时,我们又是在高楼,应该躲在桌子底下2.如果是在商场里应该躲在墙角里,头上最好拿一个东西盖住„„
大灾无情,人间有爱,我相信重建后的四川,会变得更美好。
第四篇:抗震救灾论文
众志成城 抗震救灾
———抗震救灾精神
摘要:抗震救灾是过去了,然而,它给我们留下了宝贵的精神财富——抗震救灾精神。它的科学内涵是“以人为本,尊重科学”。它具有很大的现实意义,它彰显了中华民族精神。并且,对我们有很大启示。
关键词:抗震救灾精神 内涵 意义 启示
五月十二日的汶川地震已经过去七个月多了,从它的发生至今这段漫长时间里,从最初的救援到现在仍在进行的灾后重建工作,即使我们远在千万里之外,也共同经历了难以言表的生死历程,痛苦、悲伤、振奋、揪心、行动、感动„„而在与灾难抗争的历程中,全国人民同心同德,万众一心,勇往直前,众志成城,共同谱写了一首雄壮感人的抗震救灾壮歌,抗震救灾精神也一直贯穿整个过程。那么,什么是抗震救灾精神?
一、抗震救灾精神的内容
它是高度集体化的团结互助精神,是一切为了人民利益的舍己为人的奉献精神,是中国人民不畏艰难困苦勇往直前的大无畏精神,而且还是关爱生命的人道主义精神,也可总的来说是中华民族的爱国主义精神。在那个艰难的时刻,一方有难,八方支援,各行各业的人们,全新演绎着一幕幕感人的情景,教师、工人、农民、甚至是捡破烂的老人也都会献上自己的一份力量。同胞之间的互爱互助,是中华民族在任何灾难面前屹立不倒的灵魂。更要歌颂的是无数的军人,他们始终是抗灾第一线的中流砥柱。他们为了抗震救灾徒步行军、高空跳伞,还有众多舍己救人的英雄形象,他们的行为感动了全世界!并且,“以人为本”理念的落实在这次抗震救灾过程中表现得很充分。以人为本向世界展示了中国在抗震救灾过程中所坚持的人道主义精神。
二、抗震救灾精神的科学内涵
1胡锦涛同志在抗震救灾先进基层党组织和优秀共产党员代表座谈会上把这次抗震救灾所体现出的精神用24个字概括为:万众一心,众志成城,不畏艰险,百折不挠,以人为本,尊重科学,它是对抗震救灾实践中所体现的中华民族伟大抗震救灾精神的最新概括,、科学阐述和准确定位,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和实践意义。正如一位网友说,“抗震救灾精神是中华民族的民族精神在当代中国的集中体现和新的发展”。
2“以人为本,尊重科学”是在新的时代背景下提出的与科学发展观相一致的抗震救灾精神的科学内涵。“把救人作为第一位任务”,“不放弃、不抛弃”,人的生命高于一切,“确保大灾无大疫”,“设立国家哀悼日”等都是以人为本的体现。抗震救灾精神,实际上是“以人为本”的体现和落实。“以人为本”的理念在这次抗震救灾过程中表现的不错。尊重科学,具体体现在:快速的决策,正确的做出合理的方案,综合的调配各部门的合作,包括军队,医疗,公安,消防等各方面的力量,使其能够相互协作。还有国家对信息的公开程度,及一些高科技手段的综合运用,都表现出国家在尊重科学方面的积极程度。
三、抗震救灾的意义
1抗震救灾精神诠释了中华民族忠于祖国,忠于人民的精神核心。每一个中华儿女把抢救伤员、支援灾区视为自己义不容辞的责任,为国分忧、为国解难充分体现出了党以人为本的执政理念,中华民族忠于祖国的爱国情怀。抗震救灾精神升华了中华民族不屈不挠、自强不息的精神精髓。抗震救灾精神凝就了中华民族万众一心、众志成城的精神动力。抗震救灾精神彰显了中华民族友爱互助,患难与共的精神要义。在这次地震灾害中,一方有难、八方支援,全国人民把为灾区人民祈福、为抗震救灾出力,为受灾同胞加油作为每一个人的自觉行动。抗震救灾精神凸显了中华民族以人为本的精神取向。抗震救灾精神是中华民族民族精神在当代中国的集中体现和新的发展,是一种在重大灾害面前,人们对自身提出的高标准的道德要求,是一种人的素质全面提高的自觉行为。
2抗震救灾精神体现了中国人民团结奋进的强大力量,体现了泰山压顶不弯腰的英勇气概,体现了对人民高度关爱、对科学的高度尊重,是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精神的集中体现和新的发展,是党和人民极为宝贵的精神财富,是中华民族自强不息精神的集中概括和真实写照。抗震救灾显示民族精神价值,抗震救灾时期是显示民族精神价值和民族精神内涵的时期,也是发扬民族精神的时期。它是我们战胜灾难的强大精神力量。伟大的抗震救灾精神,使得前所未有的抗震救灾工作迅速取得重大的阶段性胜利,其中最主要的原因在于中国共产党的坚强领导,各级党组织和广大党员发挥了中流砥柱作用。抗震救灾激发了民族精神的活力,抗震救灾充分显示了党和人民的力量,是中华民族伟大民族精神的具体体现。
四、抗震救灾精神给我们的启示
大力发扬抗震救灾精神。抗震救灾精神及先前的长征精神、抗洪精神是我们中华民族的宝贵精神财富,它们指引着中国一步步地前进,走向文明、富强和繁荣。而现在的抗震精神也为中华民族精神增添了新的力量,它更重视科学和人文思想,是以往精神的前进,是中华民族精神的延伸和发展。从自我做起,响应党的十七大提出的建设任务,建设中华民族共有的精神家园。建设中华民族自己的观念、理想、追求。大力发扬抗震精神,我们一定会战胜各种困难险阻;大力发扬抗灾精神,我们一定会走向更加光辉灿烂的明天!
第五篇:形势与政策 抗震救灾论文
形势与政策 抗震救灾论文
提起“汶川大地震”这个让人刻骨铭心的词汇时,浮现在脑海中的便是2008年5月12日14时28分之后的那一个个令人发指的场景和和那一幕幕气壮山河、撼天动地的伟大斗争——14时28分,一场特大地震灾难就这样在顷刻之间突然降临四川汶川。一方有难,八方支援,万众人心,众志成诚!在以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全党全军全国各族人民全力以赴抗震救灾,涌现出无数英雄事迹,铸就了万众一心、众志成城,不畏艰险、百折不挠,以人为本、尊重科学的伟大抗震救灾精神。危难之际,全中国人民更加紧密地团结起来,并迅速全面行动起来。中央政府以最快的速度及时作出了抗震救灾的部署,总书记立即作出重要指示,66岁高龄的总理在第一时间赶到受灾第一现场进行现场指挥,并将抗震救灾指挥部设到抗震救灾第一线。海陆空全体解放军、武警战士、公安干警、卫生救援队、消防救援队、地震救援队、防疫专家、心理专家、媒体记者等,急如星火,披星戴月,以最快的速度赶赴灾区,并迅速投入到第一线的抗震救灾战斗。
deng时报以《中国迅速应对震灾赢得世界赞誉》为题,称赞“中国政府以有效和坚决的方式作出了令人难以置信的迅速反应”。美联社称“中国发生地震后,军队迅速的调动反映出中国领导层对实施高效救灾的重视,同时也向世界表明,在即将到来的奥运会期间,中国已准备好了随时应对任何突发事件。”温总理对着从废墟里救出的孩子们热泪盈眶的话语,“活着的人的努力,你们的幸福生活,就是对死者的最好安慰。我们相信这一代人,乃至子孙后代都会生活得越来越好”,迅速传遍全球。路透社即时报道救援部队突破险阻挺进汶川的进展,日本《每日新闻》的标题是:“女教师付出生命保护幼儿”„„
如今,汶川的地震已渐渐离我们远去,留给全国人民乃至世界人民的是灾后的艰辛重建和对地震中人权问题的思考。那么,何为“人权”?所谓人权,就其完整的意义而言,就是人人自由、平等地生存和发展的权利,或者说,就是人人基于生存和发展所必需的自由、平等权利。从地震发生的那一刻起,党和政府领导中国人民展开了一场气壮山河、撼天动地的伟大斗争。与巨大灾难的殊死搏斗,展现了我们党以人为本、执政为民的执政理念,人民利益高于一切、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展现了中华人民万众一心、众志成城、百折不挠、英勇奋斗的伟大精神;展现了改革开放30年来中国人权的历史性进步以及国际社会对中国人权进步的理解和肯定,闪烁着人性、人权、文明、进步的光辉。是的,人权在地震中彰显。
·抗震救灾体现了人民的生命权至高无上:抗震救灾中人的价值被摆在第一位,人的价值高于一切,这是所有直接或间接参与救灾活动的人的共识。政府调动一切可以调动的力量,不惜一切代价抢救每一条生命。
·抗震救灾展示了人民群众的政治权利得到切实保障。人民群众在抗震救灾中享有充分的知情权、表达权、监督权与参与权。震后十多分钟我国媒体就发布信息,国务院新闻办公室和四川省人民政府连续20多天每天召开新闻发布会,2亿多网民通过博客、论坛等方式直接表达抗震救灾的所思所想,全国人大、全国政协及时召开会议听取审议国务院有关情况报告并邀请社会各方面认识共商抗震救灾大计,人民群众采取多种形式监督救灾款物和捐赠款物的管理使用,人民可以依据《突发事件应对法》《防震减灾法》等相关法律法规从实际出发积极主动地了解情况、表达意愿、监督公务人员和相关工作人员工作的进展状况„„·抗震救灾彰显了人民的经济权利得到有力保障。危难时刻党和政府源源不断向灾区运送帐篷、被褥、衣物、燃油、煤炭等物资,缓解了灾区群众的燃眉之急;灾后初期,相关部门对受灾群众进行了集中救助,免费供应食物和水;通过搭建救灾帐篷和安装过渡安置房等方式及时解决受灾群众的临时居住问题;相关部门还在第一时间采取了相应措施在灾区开展防疫工作,做到大灾之后无大疫„„《汶川地震灾后恢复重建条例》《关于认真落实抗震救灾及灾后重建税收政策问题的通知》及一系列的努力都为灾后重建、生产的恢复和灾区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了有利的保障。
·抗震救灾展现人民享有广泛的社会权利。卫生防疫保障灾区群众的健康权;及时复课保障灾区学生的受教育权;民间救援行动体现群众积极参与公共事业的社会权利。
·抗震救灾增进了国际社会对中国人权的认识和理解。中国及时透明公开灾情,尊重人权,受到国际社会的好评。
汶川地震特大灾难,无疑给中华民族带来巨大的悲伤。同时,也使中国人权历史性的进步得到了彰显,有党的领导、社会主义制度的保证、改革开放的坚实基础、伟大民族精神的凝聚„„人权思想已经在中国社会生根发芽,逐渐成为中国社会的主流观念。汶川地震救援行动再一次集中体现了这种进步。
2008一去不复返,但2008年我们所经历的风风雨雨并没有随时光远逝。在这非凡的一年,我们经受了天灾的考验,也同样承担了人类社会所酿造的恶果。地震影响深远;金融海啸的后遗症至今仍未消减半分;无与伦比的奥运会能抚慰灾后的心灵却不能竭制战争的横行……所有的这一切都与我们息息相关。作为一名大学生,我们深知象牙塔并非避难之所,只有认清形势,活在当下,我们才能及时抓住机遇,趋利避害,尽快加入社会所需人才的行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