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震救灾

时间:2019-05-13 10:58:38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抗震救灾》,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抗震救灾》。

第一篇:抗震救灾

抗震救灾,我们心连心

去年的5月12日,是我们永远难忘的日子,当我从新闻上得知四川汶川特大地震灾害时,我的心在颤抖,许多爸爸妈妈失去了孩子,许多小朋友失去了爸爸妈妈,举国上下陷入一片悲哀中。

四川,位于祖国的西南部,紧挨着西藏,人口非常多,是一个非常美丽的地方,那里有许多著名的旅游风景区。可谁也没有想到,在2008年这样一个令人兴奋的奥运年里,会发生这样一次大灾难。

灾难的场面令人泪下,许多小朋友失去了学校,他们获取知识的殿堂浑然倒塌,他们的家园瞬间毁灭。地震夺取了他们的家园,夺取了他们的亲人,这时我从电视上看到我们敬爱的温爷爷不顾余震随时袭来,不顾个人安危走到地震一线,亲自指挥抗震救灾。温爷爷的到来马上为灾区人民带来了顽强与自然灾害抗争的信心。解放军叔叔危难时刻在第一时间赶赴抗震救灾一线,从废墟抢救一个个鲜活的生命。“只要有一线希望我们就付出百倍努力”这时温爷爷用慈祥而有力的声音鼓舞大家,挽救生命!自发组成救灾小组的叔叔阿姨们顾不上自己疲劳的身体,顾不上自己的伤痛和解放军叔叔一道在废墟中抢救生命。广大的医护人员在这本来是他们的节日里却顾不上为自己过节日,恪敬职守抢救伤员,在危难时刻用救死扶伤来捍卫自己的职业操守。生命的色彩,在地震中不仅仅有“天使白”和“橄榄绿”是大家心在一起联着,一方有难八方支援,大家心连心共同为抗震救灾谱写新篇章。

每天我看着电视关注灾区的情况,这时许多感人的画面使我禁不住悍然泪下,这时我看到有一个小朋友当解放军叔叔把他从废墟中抢救出来躺在担架上他向解放军叔叔行少先队礼!还有一个大哥哥不顾自己的安危抢救了许多同学,许许多多的同学们他们被救援队从废墟中抢救出来,虽然成为了残疾但是他们仍然不失生活的信心,此时他们在我的心目中就是英雄!

在这次汶川大地震中一幅幅催人泪下的图画,一张张难以忘怀的面孔。在一场突如其来的天灾7.8级和许多人遇难,残酷数据背后是地震带来的那难以名状的痛苦和伤害,也许我们能把这场地震理解为国家的一个伤,心中释放出让那令人恐惧的力量,但它唤起的是团结奋进,是众志成城,是爱心无限,是饱含深情,是互相温暖,是无所畏惧。地震灾区的人受伤害全国人民同哭泣。自从地震发生全国人民都利用自己能想到的办法为灾区做一点贡献。也许我们的目光,不能为每一个在这场抗震救灾战中作出贡献的人停留,但是历史已经在悄然书写,2008年5月的中国,全国人民心系一处共同抗击这场自然灾害,也许相互之间连名字都叫不上,但是他们相互搀扶,各行各业的人们用自己的心声搭起一座座

心连心的桥梁。地震虽然很残酷但是伟大的中国人民用心连心谱写了一幅幅感人制深的画面,地震虽然很残酷但是伟大的中国人民用心连心谱写一曲曲催人泪下的新篇章。

第二篇:抗震救灾

“抗震救灾”募捐活动简报

2013年4月24日,坡渡镇中心学校五年级(1)班、(2)班举办了一场“抗震救灾”募捐活动,这次募捐活动是因为2013年4月20日8时2分在四川省雅安市芦山县发生7.0级特大地震,学生在受到我校传统文化的熏陶下,弘扬了“扶贫济困,互助互爱”的传统美德,懂得了“国家有难匹夫有责;一方有难八方支援”的道理。在没有老师的组织与策划下,五年级(1)班的班干部自行组织、策划并举行了这次活动。

活动开始时,五(1)班班干部首先向同学们讲述此次活动的目的和意义。

一、学生观看灾后图片,主持人向同学们一一介绍图片内容。

1、当看到一位母亲为救自己的儿子,独自抬起两百多斤的预制板时,江攀同学站起来说:“这让他感受到了母爱的伟大,真正体会到了‘父爱如山、母爱似海’的深刻含义。”

2、手术室前,一儿子抱着父亲等待手术,没座位,儿子足足抱了他一小时的图片出现时,范熙蕾同学说:“我们应该要孝敬父母及长辈,珍惜现在的幸福生活,努力学习。”

二、看完图片,学生谈感受

很多学生说,这次地震,他们懂得了人与人之间要团结,互帮互助,齐心协力;做人要有爱心,要为这次雅安地震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要保护环境,保护地球等。

三、主持人宣读“捐款倡议书”

四、学生及老师为雅安地震捐款

五、主持人总结

谢谢同学们的爱心捐助,让我们与灾区人民风雨同舟,心手相连,众志成城,共度难关,祝灾区人民早日重建和谐家园!

第三篇:抗震救灾

精选范文:抗震救灾---爱国者的动员令(甜甜演讲稿)(共2篇)5·12,像一块突如其来的黑纱,系在我们每个人的左臂。如果说灾情即是最大的政治,那么我们以第一时间的反应表达政治的良知。总书记第一时间作出指示,共和国总理第一时间赶赴灾区,解放军和中央多个部委第一时间发起响应与联动,国外政要第一时间表示慰问与哀悼。与此同时,权威的信息第一时间穿透灾难的屏障,以跑在谣言前面的方式抵达公众。

摒弃那些政绩、形象与名声的负累之虑,为所有亡灵腾出一方静穆的祭堂,为现实的苦难留出一方净地,更为一切公共与政治找到它最人性的初衷与最本质的立场。悠悠万事,惟灾为大。那些永远静默于废墟下的生命,足以让我们低首致哀;那些仍在等待救援的同胞,足以让我们此心如焚。大灾岂敢漠视,人事岂能怠慢,惟有在危局之中保持果断,灾难面前传递坚定,始能焕发举国同心的能力与勇气。

灾情是最大的政治,而积极投入救灾就是最好的爱国表达。在那些被掩埋与被隔绝之地,依然隐藏着我们所有人的祈求与祝福。我们哀悼死者,更祈望生还者的名录上能够尽量多地增加一些鲜活的姓名。各级政府与部队在紧急行动,民间组织和国际社会在迅速响应。早一秒钟就可能救活一个人,只要有一线希望,我们就尽百倍努力,不惜采取任何手段,不惜任何代价,总理所言即为灾难之下的国家表达,国民诉求,更是对所有爱国者的动员令。

天佑中华,天佑灾区。从来大难兴邦,手足同胞之情将我们系于一脉。当悲伤倾尽,有我们众志成城;当泪尽血续,有我们守望相助。若此,则天变仍不足畏,人言仍不足恤,我们仍将因此获得文明与前行之力。

[抗震救灾---爱国者的动员令(甜甜演讲稿)(共2篇)]篇一:抗震救灾精神意义

2008年5月12日14时28分,四川汶川发生里氏8.0级特大地震,给人民群众生命财产造成重大损失。面对突如其来的严重自然灾害,在党中央、国务院的坚强领导下,在人民解放军、武警部队和全国人民的支援下,广大灾区人民全力以赴抗震救灾,铸就了伟大的抗震救灾精神。这种精神不仅是弥足珍贵的精神财富,也是夺取抗震救灾斗争胜利和灾后恢复重建的强大动力。

万众一心、众志成城、不畏艰险、百折不挠、以人为本、尊重科学。

在这次灾难中,也有一种巨大的精神力量在形成,在凝固,在升华,在感动着苍生万物,这种精神是“98抗洪”、抗击“非典”、抗击南方冰雪精神的延续与升华,是伟大的中华民族精神在新时期的再次集中呈现。它,就是“抗震救灾精神”。

首先,抗震救灾精神再次体现了中华民族自强不息、勤劳勇敢、不畏艰难、敢于抗争的大无畏英雄气概。同时,抗震救灾精神再次体现了中华民族团结一心、患难与共的爱国主义精神和巨大凝聚力和向心力。还有,抗震救灾精神再次体现了中华民族仁民爱物、物与同胞的人道主义精神,放射出感天动地的人性光芒。汶川大地震破坏力之强、波及范围之广,为新中国之最,令世界震惊。灾难发生,举国奋起。中华民族迸发出气壮山河、撼天动地的伟大力量,一场与死神赛跑、不惜一切代价抢险救人的抗震救灾斗争迅速展开。在抗震救灾中,中华民族万众一心、不屈不挠、友爱互助、自强不息,表现出伟大的抗震救灾精神。这种精神,是民族精神的一次大洗礼、集体主义精神的大检阅、爱国主义精神的大弘扬,是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征程上中华民族面对灾难奏出的时代最强音。

万众一心。中华民族是一个具有强大凝聚力的民族。越是艰难困苦、越在危急关头,中华民族就越发万众一心、众志成城,同舟共济、共克时艰。在人类抗灾史上,没有任何一次救灾行动能够动员如此巨大的人力物力,没有任何一个民族能够如此紧密地团结在一起 不屈不挠。友爱互助。

自强不息。抗震救灾斗争是对中华民族意志的一次严峻考验,在这场严峻的考验和挑战面前,只有更加坚定地挺起民族的脊梁,自强不息,才能夺取抗震救灾的全面胜利。凭着自强不息的精神,我们一定能够完成灾后恢复重建,灾区的明天一定是美好的。

中华民族宝贵的精神财富

伟大的抗震救灾精神是中华民族宝贵的精神财富。靠着这一精神,我们取得了抗震救灾的阶段性成果;靠着这一精神,我们一定能夺取灾后恢复重建的胜利。大力弘扬包括抗震救灾精神在内的伟大民族精神,我们的民族必能自强自立,我们的国家必能发展进步,我们的党必能兴旺发达。

丰富伟大的中华民族精神。民族精神是一个民族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精神支撑,是一个民族生命力、创造力和凝聚力的集中体现。在五千年的发展中,中华民族形成了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中华民族精神是与时俱进的,是随着时代的进步而不断丰富和发展的。中华民族的凝聚力空前提升,极大地丰富了中华民族精神,是中华民族精神在新时代的辉煌升华和深刻拓展。

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抗震救灾精神的铸就,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是一次强有力的推进。伟大的抗震救灾精神生动体现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重要内容,对推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必将产生重大而深远的影响

“5·12”汶川大地震,是对中华民族的一次磨砺与考验,是对中华民族精神的一次洗礼和检阅。面对天崩地裂的巨大灾难,面对灾难后满目废墟的家园,中国人民显示出无比的坚强和团结,中华民族表现出惊人的凝聚力。

救援人员奋不顾身、舍生忘死的精神令人感动。从冲锋在前的人民子弟兵,到千千万万的普通救护工作人员,他们坚持战斗在

自己生长的国土和民族所怀有的深切的依恋之情。一切为了灾区,为了灾区的一切,展示出全国人民全力支援灾区的民族凝聚力和英勇献身的爱国主义精神。我们要学习抗震救灾的英雄们的爱国主义精神。“再大的困难,也难不倒英雄的中国人民”,救灾救人催他们的坚定信念、充满力量;爱国主义是他们顽强战斗的动力,克服一切困难的精神支柱。

(二)以人为本精神

抗震救灾中充分体现了中国社会以人为本、关爱生命的核心理念,这是科学发展观根本要求,是社会主义核心的价值体系具体体现。人抗震救灾,彰显了中国人民落实科学发展

(三)团结协作精神

抗震救灾,彰显了中国人民大团结、大协作精神。团结协作精神的实质是集体主义精神,它要求在战胜特大地震灾害的斗争中,全国一盘棋。发扬团结协作精神要求每个个人、每个群体和组织具有强烈的社会责任感。这是社会主义团结协作精神的价值基础。人类社会要存在和发展,就必须有共同的价值目标和行为规范,正是这种团结协作精神,给灾区人民带来了希望

(四)无私奉献精神

。中华民族的无私奉献精神,体现的是一种“和合”思想,一种顾全大局的整体主义思想。是对本民族的,也是对全人类的。当民族面临生死存亡的考验时,当全人类面对共同的敌人时,民族奉献精神更显得无比高尚、弥足珍贵。中华民族在自身的文明发展史中,坚持正义、爱好和平,无私奉献精神,努力自觉地为人类和平进步事业贡献力量,受到了全世界爱好和平、坚持正义的人们的充分肯定。

抗震救灾彰显了中国人民无私奉献、舍己为人的价值观。抗震救灾是中国人的爱心“井喷”,是中国人的奉献“爆发”。抗震救灾是 全心全意、无私奉献中华民族精神的发扬光大。

(五)自强不息精神

中华民族的奋斗历史也告诉我们:只有自强不息才能把握命运;只有自强不息才能战胜地震灾害。在改革开放新形势下形成的中华民族自强不息的精神,从抗震救灾的处处感人细节中释放出来。抗震救灾,全社会广泛动员起来,团结一致、共同行动,互相帮助、互相关心,给灾区群众以无微不至的关爱,给地震地区以切实有力的帮助,做到同呼吸、共命运、心连心,共同应对地震灾害带来的挑战,这就是任何灾害都吓不倒的民族自强精神。

温家宝总理说:“地震可以移动山,可以堵塞河流,但是动摇不了我们人民的意志。只要我们大家在灾难面前团结一致,互相帮助,共同艰苦奋斗,就一定能够战胜这场灾害。抗震救灾,激发了中华民族自强不息的精神。在救人救灾中,民族团结得到检验,民族情谊充分彰显,民族力量强大凝聚,自强不息民族精神的得到更大提升。在这场大灾难面前,心与心相连,肩与肩相并,凝聚起了压不倒、摧不垮的民族精神和力量,展示了血脉相连的民族深情。

(六)不畏艰险精神

在汶川震救灾中,全国军民勇敢面对突如其来的重大灾情、困难的挑战,不怕疲劳、不怕牺牲,积极有效应对,持之以恒攻坚,不达目标、决不退缩,体现了“不畏艰险、连续奋战”的精神;“兵来将挡,水来土掩”,修路抢险,奋力抗灾,展现了顽强拼博的精神。自然界的大灾大难,是对一个民族意志和品格的锤炼。我们只有咬紧牙关、鼓足勇气,凝聚起无坚不摧的力量,才能共同战胜一切风险挑战。抗震救灾中,无数英雄们不畏艰险、顽强拼搏、团结协作、攻坚克难的精神,是凝聚党心、民心的巨大力量,是我们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精神财富。

抗震救灾中体现出的“不畏艰险、连续奋战”精神,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不可缺少的精神品格。当前,我国的经济建设正面临前所未有的重大历史机遇,同时也面对前所未有的困难和挑战。我们要大力弘扬这种“不畏艰险、连续奋战”精神,善于抓住历史机遇,勇于突破前进道路上的各种艰难险阻,不断地攻坚克难,推动抗震救灾、重建家园取得更大的胜利。

抗震救灾中彰显出来的抗震救灾精神,就是伟大的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就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精神,有了这种精神我们就一定能打胜抗震救灾这个硬仗,有了这种精神我们就一定能重建美好家园,有了这种精神我们也一定能开好奥运会,有了这种精神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就一定能够实现,有了这种精神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就一定能兴旺发达。

表明改革开放30年来中国社会的巨大进步,中国与国际社会的关系揭开了新的一页。也给历经磨难而不衰、饱尝艰辛而弥坚的中华民族精神注入了新的元素,获得了新的内涵,形成了具有时代特征的汶川抗震精神。它主要表现为:(一)彰显爱心、敬重生命的人本精神

“以人为本”是在抗非典过程中凸显的理念,并成为科学发展观的核心。这种人本精神在汶川抗震救灾中得到了升华。“生命高于一切”,成为从政府到百姓的共同价值观。务院决定在震后一星期的5月19日至21日为全国哀悼日,以国家名义

定信心、不怕疲劳、连续作战;仁民爱物、生命至上、人命关天、抢救到底;无私奉献、勇于牺牲、敢于战斗、夺取胜利;同心同德、患难与共、自力更生、重建家园的时代精神,是中华民族的一笔宝贵精神财富,具有十分重要的理论意义、实践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高战胜困难、应对挑战的能力。通过抗震救灾,万众一心、众志成城,团结互助、和衷共济,迎难而上、敢于胜利的伟大民族精神得到了进一步弘扬。万众一心、众志成城,不畏艰险、百折不挠,以人为本、尊重科学的伟大抗震救灾精神,是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精神的集中体现和新的发展,是我们党和军队光荣传统和优良作风的集中体现和新的发展,是中华民族民族精神在当代中国的集中体现和新的发展。我们要在全党全社会大力弘扬抗震救灾精神,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不断发展提供强大精神动力。

[抗震救灾---爱国者的动员令(甜甜演讲稿)(共2篇)] 意义

救灾实践所锻造的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相统一的抗震救灾精神,宛如一座不朽的丰碑,弥久愈坚,将永远载入中华民族的史册,成为我们民族生存与发展的精神支柱。在新的历史阶段,我们要夺取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新胜利,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前进道路并不平坦,不仅会有急流险滩、风暴雷霆,还会有各种阻力、干扰,充满着曲折与艰辛、风险与挑战。因此,从现实性上说,抗震救灾精神是我们自强不息、应对挑战、迎接考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强大精神动力!

抗震救灾精神是凝聚力。“天下兴亡,匹夫有责”。一切民族都有自己的凝聚力,失去凝聚力的民族必然会走向没落与衰亡。当国家、民族处于多事之秋,灾难常常会异乎寻常地激起人们奋发图强的气概,产生巨大的凝聚力,战胜困难,夺取胜利,促进国家更加强盛。汶川抗震救灾的实践,再一次证明了这一点。在地震灾害面前,党心顺、军心振、民心齐、力量聚,海内外各种社会力量有效整合,大家自觉以国家民族利益为重,中华民族的凝聚力得到了空前的高涨。在新世纪新阶段,我们必须大力发扬抗震精神所展示的民族凝聚力,坚定地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凝聚人心,进一步发挥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心连心,同呼吸,共命运,努力完成各种急难险重任务,为搞好灾区重建工作,实现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而努力奋斗。

抗震救灾精神是创造力。巨大的凝聚力在实践中必然生发出无穷的创造力。创新是民族前进和社会发展的不竭动力。汶川大地震唤起了人们对32年前唐山大地震的痛苦记忆。经其后30年的改革开放,在新的时代条件下,抗震救灾创新了中国社会的信息传播方式、应急管理方式和灾难救助方式等。可以说,这次救灾过程中呈现的新理念、新实践、新突破,正是对30年改革开放的一次特殊检阅。信息的公开透明、公民精神的成长壮大,深深刻下了30年民主法治建设、社会文明进步的烙印。抗震救灾精神的弘扬,创造力的发挥,将更加坚定我们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坚定不移搞好改革开放的决心和信心。抗震救灾精神是文化力。“弘扬中华文化,建设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是党的十七大报告提出的文化建设的重要任务。毫无疑问,灾难之中,以人为本治国理念的深植,国家政治文明的演进,民族内在精神的重塑,公民责任意识的增强,必然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精神,升华为一种文化力量,激发出一种制度动力,成为推动中国社会进步的精神积淀,成为中华民族的强大“软实力”。努力弘扬抗震救灾精神,将会进一步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自觉增强全国人民的忧患意识、大局意识、使命意识,时刻想到有困难要克服,有大山要攀登,有对手要竞争,有宏图大略要实现,始终保持自强不息、昂扬向上的精神状态。

抗震救灾已经取得重大阶段性胜利,今后的任务更艰巨、更繁重。我们要在全社会大力弘扬抗震救灾的伟大精神,使之转化为自力更生、艰苦奋斗、重建家园的坚定意志,转化为办好奥运、建设祖国的实际行动,转化为推动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的强大力量,在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信心百倍地夺取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新胜利

抗震救灾精神――凸显了民族精神的延伸与升华。民族精神是一个民族在长期共同生活实践中形成和发展起来的,为大多数成员认同与接受的思想品格、价值取向及道德规范,是一个民族的心理特征、文化传统、思想情感等的综合反映。在五千多年的发展中,中华民族形成的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深深植根于祖国优秀文化传统中,成为推动中华民族走向繁荣和强大的精神动力,这次抗震救灾,大大强化和提升了我们民族的精神品格。世人由此看到了中华民族精神的重振和焕发、延伸和升华。

抗震救灾精神――表征着时代精神的凝结与精华。时代精神是一个社会在最新的创造性实践中激发出来的,引领时代进步潮流、为社会成员普遍认同与接受的思想观念、价值取向、道德规范和行为方式,是一个社会最新精神风貌与社会时尚的综合体现。改革创新是新时期最鲜明的特点,也是时代精神的核心。围绕改革创新这个核心,时代精神有着全面的多维表现,其特征是与时俱进,其本质是以人为本,其要求是确立开放。凭借这种时代精神,中国人民创造了改革开放30年来举世瞩目的辉煌成就,不仅奠定了抗震救灾的物质基础,而且有效提升了公民意识、国民素质、人文精神,铸造了全新的民族道德。不仅给受灾的人民群众带来了莫大希望,而且有助于提升公民的道德意识和道德水准,促进社会更加和谐文明。体现了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而且是现代国家生存发展的道德基础,彰显了中华民族开放包容、交流合作的时代风范,显示了一个正在复兴的国家的博大胸怀与高度自信。民族精神是思想基础,着重于对历史的科学传承;时代精神是思想导引,着重于对未来的努力开拓。民族精神与时代精神的有机融合,共同构成当代中华民族的精神支柱与精神动力的核心内容,成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精神的具体彰显。在当代中国,我们的共同理想,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我们所举的旗帜,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大旗;我们所走的道路,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集体主义、社会主义、爱国主义三位一体,在执政的共产党领导下有机结合,使民族精神核心的爱国主义有了更加坚实的集体主义和科学社会主义的现实根基。民族精神与时代精神的大力弘扬,展示出当代中国共产党人宽广的世界眼光和敏锐的时代意识,表征着中华民族正以全新姿态走向全球化,揭示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更加适应人类文明大趋势的根本希望所在。

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知与行相统一的过程。抗震救灾行动所展现的爱国主义不是抽象空洞的口号,它承载着全国人民包括港澳台同胞、海外侨胞的深情厚谊,承载着中华儿女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宏大理想,凝聚着排山倒海、一往无前的巨大力量。作为伟大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有机融合的抗震救灾精神,深刻体现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丰富内涵。从有史以来最大规模的物资集结调运、空中投送中,从天安门广场和在祖国大地上空回荡的“加油,四川!”“加油,中国!”的呐喊中,我们可以深切感受爱祖国与爱人民的高度统一、革命英雄主义和社会主义人道主义的高度统一,感受到共产党好、社会主义好、改革开放好、人民军队好、人民群众好、伟大祖国好的时代主旋律

灾后重建要继续大力弘扬伟大的民族精神,汶川大地震的灾难影响巨大,防范次生灾害、重建灾区、安置灾民、恢复生产以及消除受灾群众的心理问题等任务十分严峻,应当充分认识到灾后重建工作的艰巨性和长期性。因此,要继续大力弘扬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中华民族精神。抗震救灾精神的丰富内涵――以人为本、生命至上,万众一心、众志成城,不畏艰险、百折不挠,科学理性、开放透明的抗震救灾精神,是中华民族文明进步的伟大标识,为弘扬民族精神提供了更宽广、更顺畅的通道,使中华民族很快凝聚起来,从而极大地激发了伟大的民族精神。

篇二:抗震救灾观后感

《抗震

在处理有关服刑人员问题时,应严格按照单位有关规定执行,一丝不苟,不搞形式主义,切实加强制度的落实,做到公正公平。

在现实工作中,寻求优越的工作条件、高标准的工作环境大有人在,一切为了[抗震救灾---爱国者的动员令(甜甜演讲稿)(共2篇)]自己,只图工作的安逸性,遇到困难就逃避,遇到问题就推辞,把个人利益放到了首位。

“人民利益高于一切”这个时代的最强音,是多么的响亮,多么的雄壮。在二十一世纪的今天,不怕困难、艰苦奋斗、开拓创新、与时俱进不仅是一个时代的呼声,更是把单位事业推向更高、更强的重要保证。在工作中,要时刻以一个高要求、高标准、高起点来严格要求。克服工作中的不利因素,变被动为主动,心想人民、处处为民,摒弃自私主义,摒弃自我主义,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为社会主义事业不断奋斗。

“天下兴亡,匹夫有责”。抗震救灾充分体现了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在危难面前的凝聚力和战斗力。党心顺、民心齐、力量聚,成为做好本职工作,促进单位事业的良性发展的强大后盾。

第四篇:抗震救灾

抗震救灾

教学目标:

1、在解决实际问题中,认识引入中括号的必要性。

2、能进行简单的整数四则混合运算,并能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3、在计算中增强学生用多种策略解决问题的意识,培养学生观察、比较及发散思维的能力。

重点难点:简单的整数四则混合运算,并能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

教师讲解2003年2月,我国新疆喀什地区发生了6。2级的大地震,造成许多学校的房屋倒塌,为恢复学校的正常上课,党和政府紧急调动各地的帐篷,使灾区的学生能按时开学上课。你能为灾区学生做什么?

根据情景图提出问题

二、建立模型。

1、学生根据课本实际情景图的要求,独立列式计算完成课本提出的问题。学生大部分会列分步算式,少数学生可能会列综合算式,但由于他们未学[],所以在列综合算式后,发现按运算顺序来算的话,得出的结果会不同,为什么呢?学生处于“悱偾”状态,老师适时请出[]来帮忙,由此,学生对括号的作用印象一定非常深刻。

2、引导学生观察,比较算式与以前的有什么不同?

3、启发学生想一想,通过计算对比会发现什么?

4、学生通过刚才的比较总结:算式中既有小括号又有中括号时,先算小括号里面的,再算中括号里面的。

学生用自己的话说一说。

5、你能为灾区学生做什么?引出书上的第4题:捐书

引导学生先说出计算的方法,然后再进行计算。

三、知识应用及拓展。

1.把算式转化成可以简便的算式,进行简便运算。

2.完成“练一练”

第1题:让学生说一说先算什么?再计算。

第2题:认真观察,小组内算一算,说一说,比一比。

第3题:在运算过程中让学生发现错误,并让学生记住一些特例。

四、小结本课。

课后反思:

第五篇:抗震救灾

抗震救灾,义不容辞,捐款捐物、鲜血更是情理之中。下面我们看看这位独特的救灾者,他不但捐款更加出力,他就是陈光标。以下内容摘自搜狐社区

中新社南京五月十四日电(记者陈光明)中国首支自发抗震救灾队伍——由六十台挖掘机等大型工程机械组成的抢险突击队今天抵达绵阳、北川一带,全面展开大规模救灾行动。率领这支队伍的是刚刚被评为“中国首善”、并被授予“中国红十字勋章”的江苏黄埔再生资源利用公司董事长陈光标。陈光标以一点八亿的慈善捐款在上月揭晓的二00八中国慈善排行榜上名列榜首。当记者拨通抵达地震灾区的陈光标的手机时,立即响起了雄壮的《义勇军进行曲》。一个低沉的男中音说:我在北川老县城,这里的房子全倒了。是一片大坟地。陈光标说:我背出来四个人,全都死了。这位抵达灾区的“老板”带着一百二十人和六十台工程机械,从江苏、安徽日夜兼程,几乎与军队同时抵达了灾区,成为自发抗灾抵达地震灾区的首支民间队伍。这支大型机械队伍如此迅速的开拔,在灾后不到三十六小时的时间,就从中国沿海的江苏开进到四川山区的地震灾区,令军事专家10年累计为中国贫困地区捐款5个亿的实力并不是一流的企业家.【四川地震捐款】

江苏黄埔再生资源利用有限公司董事长陈光标从南京、合肥调集了六十辆挖掘机,一百二十多名司机,亲自带队用大平板车将机械运往四川都江堰,并给灾区捐款七百八十五万元。

【陈光标介绍】

他出生于江苏一个贫困的农家,靠着自身努力打拼成为一个成功商人。

仅2007年一年,他捐出的善款便超过1亿元。他没有向银行借贷一分钱,也从不在受赠地区进行投资。

作为内地最年轻的慈善家,因这个的慷慨之举必将摘下内地首善的桂冠,也必将推动中国慈善公益事业春天的到来。

刚及不惑之年的陈光标10年来向慈善事业捐款捐物累计4.75亿元,被资助人数20万多万人。2007捐赠总额为1.81亿元。

饥饿的童年生活

陈光标出身于苏北农村的贫苦农家,至今还记得,小时候由于家境贫困,从1968年出生到1978年,他几乎没吃过肉,甚至没有吃过一片完整的馍、一块完整的饼。饥饿夺走了他一个哥哥和一个姐姐的年轻生命。

“我上小学一二年级的时候,一块多钱的书本费也是东家两毛、西家三毛钱凑起来的。父母亲借了钱之后就常念叨,等鸡下蛋后卖掉还债。”他现在虽然身家百亿,但至今仍然无法释怀。从那时起,他便立志“靠自己改变命运”。

1978年,懵懵懂懂的陈光标看到了一个商机,开始了人生的第一笔生意。当时年仅10

岁的他利用中午放学时间,用两个5公斤重的桶从三四十米深的井中提出水,用小扁担挑到离家1.5公里的小集镇上卖,一分钱随便喝,每天能赚个两三毛钱。开学的时候要交书本费,也就1.8

这是陈光标第一次拿自己赚的钱去帮助别人,心里的那种快乐真是比吃了蜜还甜。

三四年过后,陈光标的生意很快升级,17岁成为家乡远近闻名的少年万元户,28岁创立了他人生的第一个公司--南京金威利电子医疗器械有限公司。

2000年组建的江苏黄埔再生资源利用有限公司,致力于再生资源利用和新型材料制造等朝阳产业,陈光标的事业再上台阶。不过,陈光标真正引人注目的,并不是他这些颇具传奇色彩的创业经历,而是他持之以恒地谱写着新时代“爱”的华章。

在陈光标看来,慈善不只是一种简单的捐助行为,而是以道德和爱心为基础,源自社会需要而发自内心的捐赠。同时,慈善也是一种分配机制,能够有效实现社会财富的“第三次”分配。

正是在这种理念的指引下,陈光标毫不犹豫地将慈善公益变成了他人生中的又一项事业。

传播慈善观

一个企业的“掌门人”,同时又是全国41个市、县的荣誉市民;年纪轻轻,却有着省委研究室特约研究员、南京大学名誉校董、海峡两岸博爱基金会副主任、东盟国际促进会副会长、省红十字会副会长等十多个重要头衔,这在国内并不多见,他开办公司第一年就拿出利润的七分之一——3万元人民币资助一个白血病患儿,第二年又拿出利润的半数28万元人民币为偏远山村修建“阳光站”,无私帮助处于困境的老人及失学儿童。黄埔公司成立后,仅短短4年时间就先后捐资1.96亿元,捐物价值6700多万元,在社会公益事业方面为人们树起了标杆。

渐渐地,陈光标不仅把慈善事业越做越大,而且越来越热衷于传播慈善公益理念。在他看来,“让更多的人享受到企业发展的成果,应当成为企业家的价值观”。

关于财富,陈光标用了这样一个比喻——财富如水。他认为作为一名企业家,有责任和义务去回报社会。在现代意义上,这种回报早已超越“感恩戴德”、“知恩图报”的层次。

“一个企业要发展,离不开社会提供的优良环境和支持。另一方面,每个企业都有自己的社会责任,企业越强大,承担的社会责任就越多。让更多的人享受到企业发展的成果,应当成为企业家的价值观”。陈光标说。都大为赞叹。记者问到六十台挖掘机从哪里弄来的?陈光标说:我的资源利用公司有二百多台大型机械,这六十台都是从江苏、安徽的工地上调集的。陈光标告诉记者,他们是用六十台大型平板车装上这些工程机械,每台车两个司机,日夜兼程赶到灾区的。陈光标说:当地干部民众对我们非常欢迎,对我们非常好,有什么吃的都给我们送来

了。目前,这支大型工程机械队伍已分别在都江堰、茂县、绵阳、北川等地投入抢险。陈光标说:目前,汶川进不去。如果能进入,他们也将尽快赶去。

陈光标此次到灾区,还带去二十万元现金,二百万支票。此前,他还委托中国扶贫基金会为灾区捐款六百五十万。

下载抗震救灾word格式文档
下载抗震救灾.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抗震救灾[范文]

    游戏说明 2008年5月12日我国四川汶川发生了大地震。地震发生后,全国各族人民在党中央的坚强领导下,万众一心、众志成城,团结一致、不畏艰险,展开了撼天动地、气壮山河的抗震救灾......

    抗震救灾

    抗震救灾 2008年5月12日四川汶川发生强地震,全国人民都投入了救援的行列。涌现了许多可歌可泣的英勇事迹,让我们通过游戏来体验这一场生死大考验吧。1、紧急逃生发令后,游戏者......

    抗震救灾

    热点专题:抗震救灾时政材料一;3月19日至21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国务院总理温家宝来到云南省曲靖市,深入旱灾最严重的地区,看望慰问受灾群众,指导抗旱救灾工作。目前严重旱情已......

    抗震救灾

    震不垮的广元人 震不垮的中国精神 主持人:在广元地震灾区采访时,我们记者听说了这么一个感人的事迹。在一所有着1100多人的学校里,地震发生时,学生无一身亡,但是他们的校长却为了......

    2013抗震救灾

    2013专题 众志成城 抗震救灾 背景材料:1、中新网4月20日电 综合报道,四川省雅安市芦山县发生7.0级地震,震源深度13公里。目前,伤亡人数还在不断的更新中。地震发生后,习近平、李......

    抗震救灾

    中国人民一定能够战胜灾害--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领导开展四川芦山抗震救灾纪实 2013年04月24日 04:04:45 来源: 新华网 43 【字号:大 中 小】【打印】 【纠错】 新......

    抗震救灾

    抗震救灾 厉庄镇文曲星希望小学谢露洁指导老师:张娟娟 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一些小灾难免会发生,如火灾、干旱、地震、海啸、洪水、、、、、、 让人类在这些自然灾害中失去了亲......

    抗震救灾

    时间就是生命!湖北驰援争分多秒,拿出了湖北的力量、速度和温情。昨日,我省首个医疗援助分队、首批挖掘机,已经达到灾区援助一线;昨日,汉产无人机已在灾区完成了电力巡线20公里;昨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