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科学发展观学习读本
《科学发展观学习读本》心得体会
《科学发展观学习读本》这本书主要讲述了科学发展观的一些基本内涵和要求,以及我们坚持科学发展观的正确性,在未来的日子里要怎么样更好地把中国自身的实际国情和科学发展观的理论相结合来达到我们的最终目标,创造出更多的财富和成果让全体人民共享。读本的开篇前言就提出了有关提出科学发展观的一些背景因素,即读本前言是这样讲述的“党的十六大以来,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高举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伟大旗帜,深入贯彻党的十六大和十六届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坚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求真务实、锐意进取,在全面推进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和党的建设的同时,不断推进党的理论创新,提出科学发展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和先进性建设、建设创新型国家、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走和平发展道路等一系列重大战略思想,为党和人民事业的发展提供了科学的理论指导和有力的思想保证”。首先这本书就是讲的科学发展观的内容,那么我觉得我们就应该先对科学发展观有一定的了解,读本上时这样解释的:科学发展观的第一要义是发展,核心是以人为本,基本要求是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这三个方面相互联系、有机统一,其实质是实现经济社会又快又好发展。科学发展观的深刻内涵和基本要求是:
——坚持以人为本,就是要以实现人的全面发展为目标,从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出发谋发展、促发展,不断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切实保障人民群众的经济、政治、文化权益,让发展成果惠及全体人民。
——全面发展,就是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全面推进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和社会建设,实现经济发展和社会全面进步。
——协调发展,就是要统筹城乡发展、统筹区域发展、统筹经济社会发展、统筹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统筹国内发展和对外开放,推进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相协调,推进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的各个环节、各个方面相协调。
——可持续发展,就是要促进人与自然的和谐,实现经济发展和人口、资源、环境相协调,坚持走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保证一代接一代地永续发展。前言就主要写啦关于科学发展观的深刻内涵和基本要求还有就是提出的背景等,接下来就科学发展观的七大方面展开了讲述,其中主要有这七大方面的内容:
一、科学发展观是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必须长期坚持的重要指导思想
二、以人为本是科学发展观的核心
三、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是科学发展观的基本要求
四、推动经济又快又好发展
五、毫不动摇地坚持改革开放
六、促进社会全面进步
七、牢固树立和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
我觉得其中第二个方面以人为本是科学发展观的核心我印象最深刻,因为它主要讲了四个小方面的内容:1.以人为本就是以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为本2.以人为本体现了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本质要求3.坚持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 4.把促进经济社会发展与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统一起来。我觉得我们现在的发展成果真的是让人民共享啦,而且人民真的是有这种享受到发展成果的切身体会,人民的生活逐渐富裕起来了,精神生活方面也丰富起来了,各个地方交通也不断地方便起来了,而且人民不断地开始追求精神上的满足了,说明我们的物质方面的要求基本上是满足了,人民的生活质量是提升了,不再仅仅是追求温饱了,而是相对地转向了高层次地需求了,正如马斯诺的需要层次论上讲的精神层面了,这些变化其实都是和科学发展观等一系列指导思想给我们带来的成果是相关的,而且也和我们共产党领导我们走这一发展道路是密切相关的,看到这些,我真的觉得我们的党真的为我们做出啦很多的有助于提高我们生活水平,满足我们根本利益为本的事情,所以我觉得我们真的该真心地感谢我们的党运用正确的指导思想带领我们过上了幸福快乐的新生活。回想重庆近些年的变化,也无可厚非地与坚持科学发展观这一指导思想有密不可分的关联,重庆现在迅速地发展不仅归结于市委书记正确地领导,而且也归结于运用了正确的指导思想,以及深入贯彻科学发展观这一正确思想路线。现在重庆大搞城市化建设,提出“五个重庆建设“目标,在这些目标的指引下,重庆的环境绿化,交通设施,环保等都有所改善,其中那个重钢搬迁到长寿区的决定,明确提出是技术环保型地搬迁,而不是污染型地搬迁,这样不仅解决了重庆主城区的空气质量,而且对长寿区的经济发展都是有双赢性的好处的,最近又听说要把水厂和电厂搬迁,真的是对我们各个区县的经济建设是很有益处的,不仅解决主城的问题,也给各个区县带来发展的机遇,经济搞上去了,人们的生活水平自然也就上去了,而且这些厂的搬迁,也可以解决一些退休人员的再就业问题等。另外江津区的发展也是引入注目的,自从被规划为城市化发展的区县,区县到处招商引资,带来了许多的厂商和企业进入江津区县发展,恒大企业也入住江津区的双福镇,从此江津区的经济发展突飞猛进,而且农村转型问题也迅速被解决,人们住上了新房子,过上了城市人的生活,人们真的是发自内心的高兴,这一系列的改变真的离不开我们党的领导人坚持科学发展观这一正确指导思想。看了这个读本,我为当前的发展成果找到了一些理论的依据,而且深刻享受到中国自身实际情况和理论完美结合带来的成果。而且也体会到以人为本坚持发展为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这一深刻内涵。
第二篇:学习科学发展观读本心得体会
学习《科学发展观读本》心得体会
学习《科学发展观读本》心得体会
为了进一步把学习贯彻科学发展观引向深入,中宣部理论局组织编写了《科学发展观学习读本》,通过初步学习感到,《读本》在以下几个理论和实践问题上给我留下了深刻印象:
最近参加了社区党委组织的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通过学习使我深刻地认识到,科学发展观与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一脉相承,同时又是与时俱进的科学理论,是适应国内外形势变化,推动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的迫切需要,是提高党的战斗力保持和发展党的先进性的必然要求。作为一名退休党员从原工作岗位上退了下来,离开了那热火朝天的工作岗位,但是为党工作的岗位无处不在,我虽然退休了但仍然是一名中共党员,因此,在社区党委的领导下,我要在社区建设中发挥余热,为党多做些力所能及的工作。
首先,按照社区党委的要求和安排,学习好有关文件和材料提高自己的政治思想觉悟,提高认识能力。克服不适应不符合科学发展观要求的思维方式,进而在社区发挥符合时代要求的应有作用。这次学习有一个明显特点,就是更加突出了实践性。作为党员就要在学习的同时,积极支持和参与社区活动,配合社区党组织和居委会做一些工作,为构建和谐社区做出应有的贡献。
科学发展观第一要义是发展,核心是以人为本,基本要求是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根本方法是统筹兼顾,因此我们学习时应把这四句话作为切入点,认真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理解科学发展观的精神实质和科学内涵。在整个现代化建设中通过发展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求,始终是我们要解决的主要矛盾,原有的不平衡解决了,还会出现新的不平衡,要克服这些矛盾,必须在发展中去解决,只要我们坚持科学发展观,就能解决这些问题。在经济社会发展中出现的一些新的不平衡、新矛盾,也会在社区内从多个侧面,以不同形式反映出来,这就要求我们广大党员通过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用科学发展观的观点、方法、正确认识新形势,新变化、新要求,按照经济社会发展规律办事。推动各项工作又快又好的发展。在思想上跟上形式发展的要求,在社区党委领导下,积极支持社区工作,参与社区组织的各项活动,为把社区建设成为新型和谐社区,做出我们应有的贡献。
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科学发展观,是我们党从新世纪新阶段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全局出发提出的重大战略思想,是我们推动经济社会发展、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必须长期坚持的重要指导思想。“全面、协调和可持续发展”是这一理论的基本要求。科学发展观涉及有关发展的各方面,第一次使我们对发展的要求从整体上有了一个全面、系统、准确的认识和把握。这三个概念的内涵十分丰富,胡锦涛同志做了完整阐释。他说,“全面发展”,就是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全面推进经济、政治、文化建设,实现经济发展和社会全面进步。“协调发展”,就是要统筹城乡发展、统筹区域发展、统筹经济社会发展、统筹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统筹国内发展和对外开放,推
进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相协调,推进经济、政治、文化建设的各个环节、各个方面相协调。“可持续发展”,就是要促进人与自然的和谐,实现经济发展和人口、资源、环境相协调,坚持走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保证一代接一代永续发展。这三个概念与“以人为本”相联系,构成了马克思主义发展理论体系的全部内涵和基本要求。
科学发展观深刻反映了我们党对发展问题的新认识,反映了当今世界经济政治文化发展的新情况,反映了我国经济社会发展进入关键时期的新要求。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提出了未来五年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总体目标和战略部署,十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批准了《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抓住机遇,推动经济社会又快又好发展,实现“十一五”规划的宏伟目标,进而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奠定坚实基础,关键是要牢固树立和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切实把科学发展观贯穿于经济社会发展的全过程、落实到经济社会发展的各个环节,切实把经济社会发展转入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轨道。
科学发展观提出以来,在全党全国人民中形成了广泛共识,在国际上引起了广泛关注。广大干部群众衷心拥护科学发展观,深入学习科学发展观,认真实践科学发展观,形成了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发展的强大动力。胡锦涛同志指出:“全党同志都要从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十六大精神的战略高度,从确保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宏伟目标的战略高度,深刻认识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的重大意义,坚定不移地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更好地完成新世纪新阶段我们肩负的历史任务。”用科学发展观武装全党特别是各级领导干部的头脑,统一思想,增进共识,是一项长期的战略任务。我们必须坚持不懈地学习、研究和宣传科学发展观,深刻领会和全面把握科学发展观的重大意义、深刻内涵和基本要求,掌握贯穿科学发展观的马克思主义世界观和方法论,不断提高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自觉性和坚定性,使科学发展观成为指导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不断前进的强大思想武器。深刻阐明了科学发展观是马克思主义世界观和方法论的集中体现。世界观是人们对世界的总体看法和根本观点,方法论是人们认识和改造世界所遵循的根本方法,世界观和方法论体现在发展问题上就是发展观。《读本》把科学发展的各个组成部分与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观点作了对应性阐述,简明而系统地阐述了科学发展观是马克思主义世界观和方法论的集中体现,是带有浓厚的哲学意蕴的重大命题。这说明:一方面,科学发展观是建立在马克思主义哲学基础之上的;另一方面,践行科学发展观必然要以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为指导,从这个意义上说,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是科学发展观的灵魂。对科学发展观的基本要求即全面发展、协调发展、可持续发展作了规范性解释。所谓全面发展,就是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全面推进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和社会建设,实现经济发展和社会全面进步;所谓协调发展,就是实施“五个统筹”,推进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相协调,推进经济、政治、文化和社会建设的各个环节、各个方面相协调;所谓可持续发展,就是要促进人与自然的和谐,实现经济发展和人口、资源、环境相协调,坚持走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保证一代接一代地永续发展。这三大基本要求,构成了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新思路,深化了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认识,提高了处理经济和社会发展中各种关系的辩证思维能力,形成了比较完备的科学发展的理论。全面论述了我们党为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所提出的一系列重大战略举措。面对新世纪新情况,我们党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总结新的实践经验,提出了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和先进性建设、建设创新型国家、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和走和平发展道路等一系列重大战略思想。这些思想对进一步丰富科学发展观的理论内涵,开拓实践科学发展观的道路,在理论和实践的统一中展示科学发展观在新世纪新时期作为重要指导思想,具有重大的意义。实践将证明:只要我们沿着科学发展的道路前进,就一定能完成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荐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工作总结 荐荐科科学
学发
发展
展观
心观
得
总体
结
会
荐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心得体会
荐科学发展观总结(1500字)
第三篇:科学发展观学习读本读后感
《科学发展观学习读本》读后感
利用学习之余阅读《科学发展观学习读本》,是作为一个入党积极分子开展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的基本要求,既可以加强党的知识学习,提高政治理论素养,不断加深对科学发展观的领会和把握,坚持用党的最新理论成果武装头脑,又可以提高用科学发展观指导工作,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立足本职,服务社会。
《科学发展观学习读本》条理清晰、语言朴实、通俗易懂,是帮助我们全面、系统、准确地学习理解科学发展观的重要辅助读本。
《科学发展观学习读本》分为七个章节。
第一章阐述了科学发展观的理论来源、形成背景、历史地位。创造性的回答了“实现什么样的发展、怎样发展”的问题,使我们党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认识达到了新高度。
第二章至第五章阐述了科学发展观的科学内涵。
第二章阐述了科学发展观第一要义是发展。人民的富裕,国家的昌盛,国际的竞争,说到底是经济实力的问题。
第三章阐述了科学发展观核心是以人为本。以人为本的“本”,就是本源,就是根本,就是出发点、落脚点,就是最广大人民的根据利益。
第四章阐述了科学发展观基本要求是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按照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四位一体总体布局推进各项建设。
第五章阐述了科学发展观根本方法是统筹兼顾。统筹兼顾是我们党在长期社会主义建设实践中形成的重要历史经验,是我们处理各方面矛盾和问题必须坚持的重大战略方针,也是我们党一贯坚持的科学有效的工作方法。
第六章阐述了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四点要求。一是始终坚持“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的基本路线。二是积极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三是继续深化改革开放。四是切实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
第七章发起号召,要求全党同志特别是各级领导干部深入学习贯彻科学发展观,更加自觉地学习、更加自觉地实践,努力把科学发 展观体现到各项工作中、贯彻落实到经济社会发展各个方面,为夺取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新胜利、谱写人民美好生活新篇章而努力奋斗!
通过阅读《科学发展观》读本,我发现它对我校高校建设和个人成长都有很大的指导意义。
一、科学发展观对我校建设的引导
学校当前正处在发展时期,各方面条件虽有改善,但距离目标还有一定差距,因此必须坚持以人为本的思想,即以教师和学生的发展为核心,给教师和学生提供良好的发展平台、创造良好的发展条件,实现教师和学生最大限度的发展。增强学校自我发展、自我生存的能力,促进学校全面、健康、稳步的发展。下面就结合学校实际情况,谈一点个人的体会。
一、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必须始终坚持以教学为中心,聚精会神搞教学,一心一意谋发展。
学校多年来由于受体制、经费等诸多因素的影响,与要求还有一定差距。但近年来由于学校及时调整了办学思路,再加之全校教职员工的艰苦努力,迎来了学校快速发展时期,这就坚定了办好学校的信念。因此我们必须按照“因材施教”的原则,本着 “以学生个性发展为核心”的特色教育思想,坚持“走好每一步”的办学理念,大胆创新,探索出一条新的教学管理模式,为创建一流学校打下了坚实基础,为学校可持续快速协调发展提供了保障。
二、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必须着力提高教学质量和办学效益,努力实现速度和结构、质量、效益相统一,教学质量和规模、资源、环境相协调,不断保护和增强发展的可持续性。
学校的发展需要一定的办学规模,但不等同于学生人数的增长。学校的发展,要充分考虑学校的内外环境、办学的软硬件条件、师资条件等,只有这样才能实现学校可持续发展,保证学校长期奋斗目标的实现。
三、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必须坚持理论和实际相结合,因地制宜、因时制宜地把科学发展观的要求贯穿于教学工作的各个方面。
在学校管理中要注重管理科学化、有序化、规范化的同时,必须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根据实际条件和发展需要有重点、有步骤地采取措施,不能强求一律,搞齐步走、一刀切。目前学校的发展在办学规模趋于稳定的情况下,着力提高教学质量,这就要求一方面要提高教师教学水平和素质,提高生源质量。另一方面要加强教学管理和学风建设。树立人本主义的现代教育管理理念,进行民主管理。
二、科学发展观对个人成长的引导
作为新一代的大学生,必须深刻理解科学发展观的内涵,把自己的成长成才与其联系起来,需从以下几方面提高自身的素质:
1、作为21世纪的大学生,一方面我们要扩大自己生活的圈子,提升人生境界,学会关心他人和社会,把自己融入社会,主动地承担社会责任,以人民、国家的利益为重,个人利益服从集体、社会利益,尽职尽责地做好本职工作。另一方面,又要在社会允许的条件下,充分发挥自己的个性,实现个人的利益与价值,创造丰富多彩的、自己满意的生活方式,把聪明才智和潜能充分发挥出来,推动社会进步和自身的发展。
2、作为新一代大学生,我们既要提高思想政治素质,培养人文精神,学会做人,又要提高文化业务精神,培养科学精神,学会做事,二者绝不可偏废。大学生尤其是要求进步的同学要不断增强对党的信念的认同感、与人民的亲切感和对社会的责任感,努力成为先进生产力的开拓者、中国先进文化的弘扬者和最广大人民利益的维护者。
3、作为新一代大学生,我们必须正确处理好理论与实践的关系。首先,我们要明确实践是学习知识理论的目的。当今社会复杂多变、竞争激烈,更要求很强的社会实践能力。如果不明确这一点,就会偏离学习的根本目的,单纯为了掌握书本知识,为了考试和分数而学,就可能导致“高分低能”或“混文凭”的结果。其次,要加强实践性环节,我们的能力只有在实践中,在解决具体问题中形成和提高。被动地接受现成的知识的灌输,死记硬背,不可能形成较高的素质和能力。我们能力的培养、提高,必须通过自己的亲身实践,这是任何人都不能代替的。
4、我们要向身心健康努力,既要科学地生活,锻炼,不断提高生活质量,又要加强学习和修养,塑造美好的心灵。应当珍惜自己的生命和健康,尽可能地爱护身体,讲究卫生,增强体质。同时,人又要有健康的心理,要有自尊、独立、平等、自信、自律、坚强、宽容、乐观等良好的心理品质。在现代,心理是否健康已成为衡量健康的一方面标准。即使一个人身体残疾或患有疾病,但只要有健康的心理,不自卑,不自暴自弃,照样可以成为对社会有用的人,可以生活得快乐,幸福。相反,即使一个人有健康的体魄,但心理不健康,心理承受能力差,自动调节能力弱,他的生活不会开心,甚至可能逐渐损害身体健康。
我相信很多热爱祖国的年青人和我一样深深热爱这片生我养我的土地,无时无刻不再思考祖国未来的前进方向,立志与祖国同呼吸共命运。我们应该力竭浮躁,沉下心来读书,学习领会科学发展观,站在马克思辩证唯物主义的角度,通过科学发展的观点看问题想事情,努力提高自身素质,担负起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使命,把我们的祖国建设的更加美好、更加富强。
第四篇:《科学发展观学习读本》读后感
《科学发展观学习读本》读后感
《科学发展观学习读本》全面准确地阐述了科学发展观提出的理论基础、历史根据和现实依据,科学发展观《的重大意义、深刻内涵和基本要求,科学回答了干部群众在学习理解科学发展观过程中遇到的一系列理论问题,为广大党员干部和群众深入学习科学发展观提供了一本重要的辅助材料和权威性的学习读本。
首先,《读本》阐明了科学发展观的理论来源,回答了科学发展观与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关系。《读本》指出,马克思、恩格斯、列宁关于发展的丰富思想,以及党的三代领导集体关于我国社会主义建设的一系列重要思想,是科学发展观形成的理论基础。科学发展观坚持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原理,深刻揭示了发展的本质、目的、要求和内涵,用一系列新思想、新观点、新论断,深化了对社会主义发展规律的认识,集中体现了马克思主义关于发展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科学发展观与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一脉相承又与时俱进,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理论成果。
其次,《读本》阐明了科学发展观的实践基础,回答了科学发展观提出的国际背景、历史依据和现实依据。《读本》指出,科学发展观是在准确把握世界发展趋势、认真总结我国发展经验、深入分析我国发展阶段性特征基础上提出来的。世界各国发展正反两方面经验均表明,发展绝不仅仅是经济的增长,发展应该是以人为中心的发展,应该是经济、政治、文化与社会的全面协调发展,是人与自然和谐的可持续发展。科学发展观反映了当代最新的发展理念,顺应了当今世界的发展潮流,是对人类社会发展经验的科学总结。我国社会主义建设过程中所积累的正反两方面的丰富实践经验,构成科学发展观形成的历史根据。《读本》指出,进入新世纪新阶段,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呈现出十大重要特征,这一阶段既是一个重要的战略机遇期,也是一个社会矛盾和问题较为突出的矛盾凸显期,我国现阶段经济社会发展状况和发展要求成为科学发展观形成的现实依据。
第三,《读本》阐明了科学发展观提出的重大意义,回答了科学发展观为什么是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必须长期坚持的指导思想。《读本》指出,科学发展观在发展道路、发展模式、发展战略、发展动力、发展目的和发展要求等方面提出了一系列新的思想观点,初步形成了马克思主义关于社会主义发展的系统理论。科学发展观是对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继承和发展。科学发展观坚持和丰富了党的基本理论、基本路线、基本纲领、基本经验,进一步深化了对共产党执政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和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认识,是我们党执政理念的丰富和发展。科学发展观深刻揭示了发展的本质和内涵,指明了我国经济社会又快又好发展的正确道路,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必须长期坚持的根本指针。
第四,《读本》阐明了科学发展观的深刻内涵和基本要求,回答了为什么要发展和怎样发展的重大问题。《读本》指出,科学发展观是用来指导发展的,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是科学发展观的基本要求。具体来说,就是要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聚精会神搞建设,一心一意谋发展,同时要坚持“五个统筹”,正确把握和处理好经济社会发展中各种重大关系,促进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这就揭示了我国经济社会又快又好发展的正确道路,回答了怎样发展这一重大问题。《读本》在这两章中还指明了以人为本与我国古代民本思想和西方人本主义的联系和区别,为我们正确理解和贯彻以人为本思想提供了重要帮助。
第五,《读本》阐明了科学发展观四位一体的战略布局和动力机制,回答了如何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问题。《读本》指出,党的十六大以来,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提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大任务,使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总体布局更加明确地由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三位一体发展为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四位一体,丰富了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战略思想。按照四位一体布局的要求,推进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就要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推动经济又快又好发展,同时大力加强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建设和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促进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相互协调,促进社会主义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和和谐社会建设共同发展,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全面推向前进。《读本》指出,在新的历史起点上继续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说到底要靠深化改革、扩大开放。为此要毫不动摇地坚持改革方向,坚定改革的信心和决心,提高改革决策的科学性,增强改革措施的协调性,不失时机地在一些重要领域和关键环节实现改革的新突破,同时全面提高对外开放水平,从而为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提供体制和机制保障,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动力。
第六,《读本》阐明了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保障措施,明确了牢固树立和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基本要求。《读本》指出,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首先要坚持用科学发展观武装各级领导干部和广大干部群众的头脑,不断增强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自觉性和坚定性。这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思想保障。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要求各级领导干部牢固树立正确的政绩观,提高运用科学发展观指导实践的本领,推动经济社会发展切实转入科学发展的轨道。这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组织保障。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关键在党,必须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和先进性建设,不断提高党的领导水平和执政能力,为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提供有力保障。
《读本》以简洁朴实的语言全面准确地阐述了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关于科学发展观的一系列重要论述、重要观点和重大论断,完整系统地阐明了科学发展观的科学理论体系及其内在联系。《读本》对于全党进一步深入学习和贯彻科学发展观必将起到重要的推动作用
签名:
2010年12月31日
第五篇:科学发展观学习读本2
科学发展观学习读本
前 言
党的十六大以来,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高举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伟大旗帜,深入贯彻党的十六大和十六届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坚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求真务实、锐意进取,在全面推进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和党的建设的同时,不断推进党的理论创新,提出科学发展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和先进性建设、建设创新型国家、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走和平发展道路等一系列重大战略思想,为党和人民事业的发展提供了科学的理论指导和有力的思想保证。
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科学发展观,是我们党从新世纪新阶段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全局出发提出的重大战略思想,是我们推动经济社会发展、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必须长期坚持的重要指导思想。
一、科学发展观的深刻内涵和基本要求是:
——坚持以人为本,就是要以实现人的全面发展为目标,从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出发谋发展、促发展,不断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切实保障人民群众的经济、政治、文化权益,让发展成果惠及全体人民。
——全面发展,就是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全面推进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和社会建设,实现经济发展和社会全面进步。
——协调发展,就是要统筹城乡发展、统筹区域发展、统筹经济社会发展、统筹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统筹国内发展和对外开放,推进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相协调,推进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的各个环节、各个方面相协调。
——可持续发展,就是要促进人与自然的和谐,实现经济发展和人口、资源、环境相协调,坚持走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保证一代接一代地永续发展。
科学发展观的第一要义是发展,核心是以人为本,基本要求是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这三个方面相互联系、有机统一,其实质是实现经济社会又快又好发展。
二、科学发展观同毛泽东、邓小平、江泽民同志关于发展的重要思想一脉相承
中国共产党为推动中国社会的发展进行了长期艰苦卓绝的斗争。在毛泽东领导下,中国共产党夺取了全国政权;新中国经过一段过渡时期进入了社会主义社会;我国开拓着一条独特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并取得了辉煌成就。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以邓小平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实行改革开放,开辟了社会主义事业发展的新时期。党的十三届四中全会以来,以江泽民同志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把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推进了一个新的发展阶段。毛泽东、邓小平、江泽民对中国社会发展问题进行了不懈的探索,形成了极为丰富的关于发展的思想。1.毛泽东对中国社会发展的艰辛探索 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对中国社会发展进行了不懈的探索。
实现中国现代化是毛泽东所建构的中国社会发展目标的重要内容。现代化是一个历史的范畴,其标准随着时代的变化而变化,没有一个绝对的,一成不变的现代化标准。总之,毛泽东所建构的中国社会发展目标包括两个方面的内容,一是社会主义,一是现代化。这一目标是社会主义与现代化的结合,是生产关系与生产力的有机统一。
毛泽东关于中国社会发展的探索与思考,对新中国后来历史的发展具有决定作用。邓小平在继承毛泽东发展思想的合理内核的基础上,继续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问题进行了探索。
2.邓小平理论中的发展思想
在邓小平理论中,涵含着极为丰富的关于发展的思想,这就是邓小平理论的发展观。邓小平坚持一切从当代中国的实际出发,一切从我们所处的时代特征出发,既继承前人又突破陈规,在人民群众实践的基础上实现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国具体实践相结合,在总结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成功与挫折的历史经验并借鉴其他社会主义国家兴衰成败历史经验的基础上,成功地开辟了一条中国式现代化的新道路,并作出了一系列独创性的贡献。
邓小平把发展问题提高到时代根本主题的战略高度,把社会发展实质是人的发展提高到“三个有利于”根本价值标准的战略高度,提高到关系社会主义前途命运的战略高度,从而把发展问题升华到一个全新的视野、全新的境界、全新的高度。在具体内容上,邓小平理论比较系统地论述了中国的发展问题。它主要包括如下一些基本内容:其一是发展根据论:“发展是硬道理”;其二是发展规律论:“台阶式”和“梯度式”;其三是发展动力论:“改革是中国的第二次革命”;其四是发展条件论:稳定和开放;其五是发展模式论:“社会整体发展模式”。
邓小平围绕中国现代化建设的一系列重大问题,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极力从中国的现实和当代世界的特点出发,冲破经验主义和教条主义的束缚,去总结新经验,创造新方法,探索新道路,科学地回答了当代马克思主义所面临的历史性课题,制定出了符合国情的路线、方针和政策,指导中国现代化建设取得了辉煌成就。
在发展的性质上,邓小平强调发展是硬道理,是解决中国一切问题的关键。邓小平始终坚持发展是硬道理的思想,并将中国的发展落实到中国的现代化建设上。他重申中国式的现代化,就是社会主义的现代化,但这一现代化是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为逻辑起点的,这是我们确定走中国现代化道路以及制定相关路线方针政策的根本依据。由此明确了中国式的现代化实际上就是由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不发达状态向社会主义中级阶段较为发达状态迈进的历史进程。
在发展的任务上,邓小平依据他对社会主义本质的深刻理解,将解放和发展生产力作为中国式现代化的最根本任务,这就使中国社会的发展由以生产关系变革为主要目标的发展,回归到以发展社会主义生产力为主要目标的发展。由此形成了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以科学技术为先导,以教育为基础,以“三个有利于”为评判标准等一整套战略性思路。
在发展的道路和模式上,邓小平强调要走自己的路,建设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他科学地解决了社会主义与市场经济的兼容性问题,为我国确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目标模式奠定了坚实的理论基础。
在发展的规律和战略上,邓小平根据我国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和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不可能一蹴而就的经验教训,把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划分成三种发展阶段和发展形态,全面阐述了“三步走”的战略思想。3.“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中的发展观
党的十三届四中全会以来,以江泽民同志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在领导我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实践中,在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建设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等重大问题上,作出了许多新的科学概括,形成了“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理论成果,同样既体现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又包含了中华民族的优秀思想和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基本经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同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一脉相承,进一步丰富了马克思主义思想宝库。“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我们党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对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的最好继承和创造性发展。它的提出和科学阐发,表明我们党适应新的实践需要,谱写出了新的理论篇章,形成了新的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开创了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实际相结合的新境界,深化了对共产党执政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认识,是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推进我国社会主义自我完善和发展的强大理论武器。
三、当代中国的科学发展观体现了马克思主义与时俱进的理论品质,全面贯彻了“三个代表”重要思想
党的十六大在全面分析国际国内形势的基础上,明确提出了我国新世纪实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第三步战略部署特别是前二十年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和任务。十六届三中全会进一步明确提出了“坚持以人为本,树立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促进经济社会和人的全面发展”;强调“按照统筹城乡发展、统筹区域发展、统筹经济社会发展、统筹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统筹国内发展和对外开放的要求”,推进改革和发展。这就全面、完整地提出了新的科学发展观,是我们党对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指导思想的新发展。牢固树立和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对于我国建成完善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进而实现现代化的宏伟目标,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意义。
科学发展观是与时俱进的马克思主义发展观。与时俱进是马克思主义的鲜明特色。我们党提出的科学发展观就是在新的历史条件下进行理论创新的成果,是与时俱进的马克思主义发展理论。
我们党提出的科学发展观,是我们党对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经济社会发展规律在认识上的重要升华,是我们党执政理念的一个飞跃。这一科学发展观是在坚持毛泽东、邓小平和江泽民同志关于发展的重要思想,充分肯定新时期特别是十三届四中全会以来我国举世瞩目的发展成就的基础上,从新世纪新阶段的实际出发,适应现代化建设需要,努力 把握发展的客观规律,汲取人类关于发展的有益成果,着眼于丰富发展内涵、创新发展观念、开拓发展思路、破解发展难题提出来的,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
四、充分认识牢固树立和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的重大意义 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是贯彻落实“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具体体现。科学发展观是我们党对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规律认识的进一步深化,科学发展观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实现现代化的根本指导方针。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是妥善应对各种风险和挑战、提高党的执政能力和执政水平的迫切需要。
科学发展观的内涵极为丰富,涉及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发展各个领域,既有生产力和经济基础问题,又有生产关系和上层建筑问题;既管当前,又管长远;既是个重大的理论问题,又是个重大的实践问题。我们要全面理解和正确把握科学发展观的主要内涵和基本要求,认真加以贯彻落实。
1、坚持可持续发展
可持续发展思想包含三个方面的含义:在人与资源方面,保持资源永续利用;在人与环境方面,建立生态文明;在经济与社会方面,提高生活质量。这三个方面互为条件、相互影响。保持资源的永续利用能促进生态文明的建立,而生态文明的建立又反过来保护了自然资源,使自然资源更好地永续利用。以上两者最终促进了生活质量的提高,生活质量的提高意味着包括生产力在内的各方面能力的提高,意味着人们更有能力维护生态平衡,更有能力保证资源的永续利用。三方面是一个有机的整体,在任何时候都不能割裂开来,否则可持续的发展就不可能实现。
可持续发展是一种崭新的发展思想和发展战略。它的目标是保证社会经济具有长时期持续发展的能力。其主要内涵包括:其一,发展是核心。可持续发展既包括经济发展,又包括社会发展和保持、建设良好的生态环境。这就要求必须把经济、社会发展与人口、资源、环境结合起来考虑。其二,不以牺牲后代人的利益为代价来满足当代人的利益是可持续发展的基本要求。可持续发展既要考虑当前发展的需要,又要考虑未来发展的需要。这就要求把当前发展与长远发展统筹规划,促进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实现经济和社会的长期可持续发展。其三,自然资源的永续利用是保障可持续发展的物质基础。可持续发展主要依赖于可再生资源特别是生物资源的永续利用。这就要求我们必须努力维护地球的生命支撑系统,保护生物多样性。其四,良好的生态环境是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标志。可持续发展谋求实现社会经济与环境的协调发展和维持新的生态平衡。这就要求防止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保持良好的生态环境。其五,提高人口生活质量是可持续发展的重要目标。控制人口增长与消除贫困,是与保持生态环境密切相关的重大问题。这就要求我们要制定合理的人口政策,提高人口素质,不断改善人口的生活质量。
坚持可持续发展,就是要统筹人与自然和谐发展,实质是处理好经济建设、人口增长与资源利用、生态环境保护的关系,推动整个社会走上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我国人口众多,资源相对不足,生态环境承载能力弱,这是基本国情。特别是随着经济的快速增长和人口的不断增加,能源、水资源、土地资源、矿产资源不足的 矛盾越来越尖锐,生态环境的形势十分严峻。高度重视资源和生态环境问题,增强可持续发展能力,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目标之一,也是关系中华民族生存与长远发展的根本大计。
统筹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必须坚持计划生育、保护环境和保护资源的基本国策;坚持经济社会发展与环境保护、生态建设相统一,既要讲求经济效益,也要重视社会效益、生态效益;坚持资源开发与节约并举,把节约放在首位,在保护中开发,在开发中保护;坚持统筹规划,加大投入,标本兼治,突出重点,有步骤地进行环境治理和建设;坚持依靠科技进步推进环境保护和治理,推进资源开发与节约,依法严格保护环境与生态;坚持深化改革,创新机制,实行政府调控与市场机制相结合,从体制和机制上鼓励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促进可持续发展。要大力发展循环经济,在经济发展中充分利用资源,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减少环境污染。在全社会进一步树立节约资源、保护环境的意识,形成有利于节约资源、减少污染的生产模式和消费方式,建设资源节约型和生态保护型社会。
2、坚持以人为本
坚持以人为本,是科学发展观的本质和核心。以人为本,就是要把人民的利益作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不断满足人们的多方面需求和实现人的全面发展。具体地说,就是在经济发展的基础上,不断提高人民群众的物质文化生活和健康水平;就是要尊重和保障人权,包括公民的政治、经济、文化权利;就是要不断提高人们的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和健康素质;就是要创造人们平等发展,充分发挥聪明才智的社会环境。以人为本,体现了马克思主义的基本观点。马克思说过,未来的新社会是“以每个人的全面而自由的发展为基本原则的社会形式。”我们从事的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事业,理所当然地必须坚持以人为本,一切为了人民,一切依靠人民。坚持以人为本是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坚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本质要求,也是进一步发扬党的优良传统和作风的具体体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