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党的历史
从1921年到2011年,从新民主主义革命到社会主义革命,从社会主义建设到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中国90年来的发展关键是有了共产党的领导。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也就没有改革开放的辉煌成就。
1911年10月10日,辛亥革命爆发。
1912年元旦,中华民国宣告成立。辛亥革命推翻了清王朝,使统治中国几千年的封建专制制度就此结束,民主共和国的观念从此深入人心。辛亥革命开创了比较更完全意义上的近代民族民主革命,打开了社会进步的闸门,促进了人们的思想解放,并为此后革命斗争的发展,特别是为后来由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新民主主义革命开辟了道路
中国共产党在传播马克思主义中诞生。中国共产党是在列宁领导的共产国际帮助下诞生的。但必须指出,在俄国十月社会主义革命的影响下,经过五四运动,中国人民空前觉醒,中国工人阶级已经作为独立的政治力量登上了历史舞台。陈独秀、李大钊、毛泽东、周恩来等一大批拥护十月革命、信仰共产主义并初步掌握了马克思主义理论的革命知识分子,开始在中国传播马克思主义。中国已经具备了建立共产党的阶级基础和思想基础。
1920年3月,共产国际派维经斯基等来中国。维经斯基先后在北京、上海同李大钊、陈独秀联系,帮助建立中国共产党。
1920年8月,中国第一个共产主义小组在上海成立。
1921年6月,共产国际民族殖民地委员会秘书马林,作为共产国际驻中国代表来到上海,帮助筹备党的成立大会
1921年7月23日至31日,中国共产党在上海法租界望志路106号(今兴业路76号),召开了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最后一天转移到浙江嘉兴南湖的游船上举行。大会按照列宁的建党学说,建立了完全新式的、以马列主义为行动指南的、以共产主义为目标的、统一的中国工人阶级的政党。
1922年党的第二次全国代表大会,根据列宁关于民族和殖民地问题的理论和中国社会的实际情况,制定了党的最高纲领和最低纲领。
1927年3月21日,共产党下令举行总罢工,使上海全部工厂都停闭,又把60万名工人派到革命的路障后面去。“人民政府”宣布成立。这是中国现代史上最有声有色的一次政变。
从1927年3月到1928年上半年,被蒋介石杀害的共产党员和革命群众达31万多人,其中共产党员2.6万多人。
1927年大革命失败后,国内政治局势急剧逆转,原来生机勃勃的中国南部一片腥风血雨。
1927年8月1日,以周恩来为书记的前敌委员会及贺龙、叶挺、朱德、刘伯承等人,率领党掌握或影响下的北伐军二万多人在南昌举行起义。
八七会议后,毛泽东领导湘赣边界秋收起义。
12月11日,在广东省委书记张太雷和叶挺、叶剑英等领导下发动了广州起义。1928年4月下旬同毛泽东率领的部队会师,合编为工农革命军第四军(不久改称工农红军第四军),毛泽东任党代表和军委书记,朱德任军长。7月,彭德怀、滕代远、黄公略领导一部分国民党军队在湖南平江举行起义,组成红军第五军
中国共产党万里长征的人间奇迹。红军的西北长征,无疑是一场战略撤退,但不能说是溃退,因为红军终于到达了目的地,其核心力量仍完整无损,其军心士气和政治意志的坚强显然一如往昔。
中国共产党在抗日烽火中发展壮大。1937年9月25日,八路军第115师主力在晋东北平型关附近伏击日军,取得全国抗战以来中国军队的第一次大胜利。
1937年11月中旬至1938年10月。从1937年11月中旬起,八路军三个师即先后挺进敌后,开展游击战争,收复失地,创建抗日根据地。
1938年初新四军建立后,也相继进入敌后,开展抗日游击战争。创建了晋察冀、晋西北和大青山、晋冀豫、晋西南、山东、华中抗日根据地。
1940年8月20日至12月5日,八路军总部在华北发动了一次大规模的对日军的进攻战。参战部队开始是22个团,陆续发展到100多个团,被称为“百团大战”。敌后抗战的发展和百团大战的事实表明,共产党领导的敌后抗战,已经成为全民族抗战的重心。到1945年春,八路军、新四军及其他人民军队上升到91万,民兵220万,抗日根据地发展到19块,逐步脱出战略相持阶段,实现由游击战向运动战的转变,为对日全面反攻创造条件。
在八年抗战中,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人民军队,在敌后作战12.5万余次,消灭日伪军171.4万余人,其中日军52.7万余人。
事实说明,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敌后战场,为在持久抗战中消灭日军有生力量,发展人民抗日力量,逐渐转变敌强我弱的形势,夺取抗日战争的最后胜利,起着关键性作用。抗日战争的胜利,在中国近现代史上具有重要的意义。它把日本侵略军全部赶出了中国国土,并使日本于1895年通过《马关条约》侵占的中国台湾省和澎湖列岛等地,回归祖国。这一胜利,扭转了一百多年来中国在抵抗外国武装侵略作战中屡战屡败的局面,成为中华民族由衰败到重新振起的转折点。
1947年开始十年内战。
1945年国共双方于10月10日正式签署会谈纪要,即双十协定刚签订。
1947年6月30日夜,刘邓大军12万人强渡黄河,发起鲁西南战役,揭开人民解放战争战略进攻的序幕。与此同时,陈谢大军和陈粟大军在党中央指挥下分别进入豫陕鄂边地区和豫皖苏平原。
以毛泽东为核心的党中央科学地分析战争形势,以宏大的革命气魄和高超的指挥艺术,正确把握战略决战的时机,选定决战方向,并针对不同战场的特点制定作战方针,连续组织了辽沈、淮海、平津三大战役。使国民党赖以维持其反动统治的主要军事力量基本上被摧毁。
1949年4月20日夜至21日,百万雄师分三路强渡长江,彻底摧毁了国民党苦心经营的长江防线。4月23日,解放军占领南京,延续二十二年的国民党反动统治宣告覆灭。
新中国成立到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是中国共产党经历了曲折道路而取得社会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巨大成功的30年。
第一个五年计划期间的经济建设。胜利地完成了剿匪反霸、土地改革、镇压反革命等民主革命的遗留任务,开展了“三反、五反”运动,并且在进行抗美援朝的同时,把国民经济恢复到旧中国历史的最高水平。第一个五年,它标志着我国有计划的社会主义建设的开始。
1976年10月6日晚,华国锋、叶剑英等代表中央政治局,执行党和人民的意志,对江青、张春桥、王洪文、姚文元及其在北京的帮派骨干实行隔离审查,毅然粉碎了江青反革命集团。粉碎了“四人帮”,从危难中挽救了党,挽救了国家,扫除了前进道路上的最大障碍,使各项工作重新回到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的正确轨道上来,开辟了我国历史发展的新时期。
30年来,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我国社会主义建设取得巨大成就。那种认为毛泽东领导新民主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革命是成功者,领导社会主义建设却是失败者的论调,是不符合历史实际的。无论是在国民经济恢复时期,第一个五年计划时期和开始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时期,我们都取得了举世瞩目的伟大成就,即使在“文化大革命”中,经济建设的成就也不容磨灭。
1978年我们党召开具有重大历史意义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开启了新的历史时期。新时期最鲜明的特点是改革开放。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社会发展之所以取得飞跃,就在于把握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开创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康庄大道。
1978年12月18日至22日,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这时,虽然华国锋仍担任党中央主席,但就体现党的正确指导思想和决定现代化建设的重大方针政策来说,邓小平实际上已成为中央领导集体的核心。
1980年,四川省广汉县的一个公社挂出乡人民政府的牌子,成为全国第一个取消人民公社的地方。
1982年9月1日至11日,中国共产党召开第十二次全国代表大会。从此,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成为把全国各族人民凝聚在一起,进行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旗帜。1984年10月20日,党召开十二届三中全会讨论并通过了《关于经济体制改革的决定》。《决定》阐明加快以城市为重点的整个经济体制改革的必要性、紧迫性,规定了改革的性质、基本任务和各项基本方针政策,明确提出:改革是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改革的基本任务是建立起具有中国特色的、充满生机和活力的社会主义经济体制。
1985年3月,中共中央作出关于科学技术体制改革的决定,5月又作出关于教育体制改革的决定,为科技体制和教育体制改革明确了任务和方向。1986年3月,王大珩、王淦昌等科学家向党中央提出跟踪世界先进水平、发展高技术的建议(后称“八六三计划”)。1987年10月25日至11月1日,中国共产党召开第十三次全国代表大会。党的十三大的突出贡献,是比较系统地阐述了关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理论,完整地概括了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
1989年6月23日至24日,党召开十三届四中全会。全会选举江泽民为中央委员会总书记。以邓小平为核心的第二代中央领导集体和以江泽民为核心的第三代中央领导集体实现了顺利交替,保证了党的政策的稳定性、连续性和国家的稳定,使社会主义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能够继续前进。
1991年7月1日,江泽民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七十周年大会上的讲话中,提出了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包括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经济、政治、文化在内的“三位一体”的系统工程的观点。
1997年7月1日,香港回归。
1999年12月20日,中国和葡萄牙两国政府在澳门也如期举行了政权交接仪式。
2001年7月1日,江泽民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八十周年大会上的讲话中,集中阐述并丰富和完善了“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提出与完善,创造性地回答了我们要建设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的重大现实问题。
2002年11月8日至14日,党的十六大在北京举行,确立了“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指导地位,作出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战略决策。以胡锦涛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开始带领我们跨入新征程。
2007年10月15日至21日,党的十七大在北京举行。
2009年9月18日,党的十七届四中全会通过的《关于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党的建设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把这个新的伟大工程概括为:思想政治建设工程、党内民主建设工程、干部队伍建设工程、基层基础建设工程、优良作风建设工程和反腐倡廉建设工程等方面。
2010年10月18日,党的十七届五中全会审议通过的《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的建议》,高度评价了“十一五”时期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取得的巨大成就,认为“这五年取得的成绩来之不易,积累的经验弥足珍贵,创造的精神财富影响深远。”特别是党和国家在应对国际金融危机、自然灾害、处置突发事件的能力大幅提升;我国成功举办了北京奥运会、新中国成立60周年庆典、上海世博会等重大活动;党和国家高度重视民生,在社会保障建设、公共医疗事业等方面取得了较大突破。
2010年2月3日,胡锦涛在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专题研讨班上作过回答,即中国经济转型已势所必然、中国经济转型关键在加
快、中国经济转型出路在改革等。这是对中国经济转型理论的重大创新,是对科学发展观的丰富和发展。
回顾改革开放以来的历史,我们可以发现党在改革开放的历次紧要关头,不但没有止步不前或者退回老路,更没有走上邪路,而是能够在惊涛骇浪中“任凭风浪起,稳坐钓鱼船”,其根本原因就在于党始终高度重视加强和改进自身建设,全面推进执政党建设新的伟大工程。历史选择了中国,因为它的民族有团结的力量。中国,一个曾被称为“东亚病夫”的国家,一个曾被列强侵略的国家,一个曾饱经风霜的国家,但它并不懦弱,它选择了“千磨万韧还坚劲”,选择了“粉身碎骨全不怕”。正是这种精神,让历史选择了它——东方一只永恒的雄狮。
一个曾被欺凌的国家站了起来,作为一个中国人的我们呢?在生活中,我们遇到一点困难就半途而废,就会放弃,不会持之以恒。想一想,把我们现在的生活与抗争前来比,我们会感受到现在的生活幸福无比。我们这些来之不易的幸福生活全都是中国共产党与敌人拼死拼命的干,坚持不懈、有着滴水穿石的精神才换来现在没好的生活,所以,我们应该珍惜现在的生活,不要把不良习惯带来。在你不爱吃饭时,你有没有想想英雄杨靖宇他又是怎样的,在当他牺牲后,敌人残忍地将他解剖,相信敌人也会为之感动吧,一个人在经历没有食物,水艰难环境下竟能连续抗战几个小时,他们也会被中国人民那种坚强不屈的精神感动吧。当今,在“十一五”规划的开局之年,胡锦涛总书记提出的“八荣八耻”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的论述为我们提出了言行的指导。
“以热爱祖国为荣,以危害祖国为耻;
以服务人民为荣,以背离人民为耻; 以崇尚科学为荣,以愚昧无知为耻; 以辛勤劳动为荣,以好逸恶劳为耻; 以团结互助为荣,以损人利己为耻; 以诚实守信为荣,以见利忘义为耻; 以遵纪守法为荣,以违法乱纪为耻;
以艰苦奋斗为荣,以骄奢淫逸为耻。” 虽然仅仅是简单的八句话,但它精辟的概括了如何树立健康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是实现国家稳定,社会和谐的重要条件,同时,也是对我们每一个人的要求。
时至今日,党给了国家真正的解放,给了人民尊严和幸福,这些无不源于党的成熟,当学会了真正实事求是。
走在校园,我总能看到一群群朝气十足的学生在争取着成为党的一分子,我真为党高兴,少年志则国志,少年强则国强。我看到了一个更好的未来,我想说,少年爱党,则党更强,党九十岁了,作为一名党和国家的接班人,惟愿党更好、更强!
第二篇:党历史
高度重视和备加珍惜党的历史,注意从党的历史中汲取开拓前进的智慧和力量,是我们党的一个优良传统和政治优势。以毛泽东、邓小平、江泽民同志为核心的党的三代中央领导集体和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十分重视总结党的历史经验,对事关党史工作发展的重大问题作出过许多深刻阐述,提出过一系列明确要求。党中央召开的全国党史工作会议,进一步明确了新形势下加强和改进党史工作的重大意义、指导思想、基本要求和主要任务,向全党发出了以史为鉴、继往开来的号召,为党史工作的长远发展从根本上指明了方向,注入了强大动力,必将成为党史事业发展的一个新的里程碑。89年来,我们党走过了辉煌而曲折的历程。党在历史进程中的探索和努力、成功和挫折、经验和教训,都可以为我们推动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夺取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新胜利提供历史借鉴,为提高党的建设科学化水平、巩固党的执政地位和执政基础提供有益启示,为应对意识形态领域挑战、巩固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基础提供精神动力,从而,可以为我们的开拓前进提供无穷的智慧和力量。
胡锦涛同志深刻指出:“正确地对待历史,善于总结经验,这是一个郑重的马克思主义政党成熟的重要标志。”而要正确地对待历史,很重要的一点,就是要善于从党的历史中汲取智慧和力量。我们只有对党昨天的奋斗有深切的了解,才能做好今天的各项工作,才能勇敢地承担起明天的历史责任。各级党委要站在巩固党的执政地位和执政基础的高度,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党史工作,要把党史工作同党和国家工作大局更加紧密地结合起来,为深入认识和正确应对前进道路上的新情况新问题提供历史借鉴;同加强革命传统教育紧密结合起来,帮助广大干部群众特别是青少年加深对党的认识,牢固树立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信念;同探索世界政党兴衰成败
开展党史学习是加强党的思想理论建设的重要任务,也是从党的历史中汲取智慧和力量的必由之路。中央已经把组织党史学习教育作为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党史工作的一项主要任务,我们要认真抓好落实。要教育和引导党员领导干部特别是年轻干部自觉学习党史、带头学习党史,通过多种方式,推动党员领导干部学习和研究党的历史经验,着力增强党性观念,提高思想政治素质和领导水平。要组织广大党员特别是青年党员学习党的历史,加深对党章、党的理论和路线方针政策的理解,提高为党和人民事业奋斗终身的自觉性和坚定性,使党的光荣传统和优良作风代代相传。要把党史作为各级各类学校思想政治课的重要内容,开展形式多样的党的历史知识、光荣传统和优良作风、英雄模范事迹教育。
各级党史部门和广大党史工作者,要增强党的意识、执政意识、大局意识、科学意识和责任意识,认清形势、明确任务,牢牢把握正确方向,不断创新工作形式和手段,全面加强和改进各项工作,努力提高党史工作科学化水平,为全党学习党史、从党的历史中汲取智慧和力量,提供更为有效的服务。
党的事业伟大而光荣,党史工作使命崇高、责任重大。让我们认真学习贯彻落实好这次全国党史工作会议精神,求真务实、锐意进取,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中继续谱写党的历史新篇章!
第三篇:党的简要历史
党的简要历史
——微型党课讲座材料 奉贤区平安学校
方五发
一、为什么要学习党史? 我认为重要有两个方面原因:
1是古人云:“以人为鉴,可以明得失;以史为鉴,可以知兴替”。因为中国共产党的历史本身就是一部具有丰富内容的教科书。党史中有很多成功的经验—党的建设的经验、领导武装斗争的经验、执政的经验、搞社会主义建设的经验等等,以及经受挫折失败的教训,都是我们宝贵的财富。
2、作为有为青年,学习党史也是自身思想要求进步、提高自己品德行为的需要,也是加入中国共产党思想认识的需要。
二、党的历史分期 一般分为四个阶段:
1、旧民族主义革命时期
2、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
3、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
4、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
大家知道每个历史时期的分段时间和相应的历史事件吗?
1840年鸦片战争~ 1919年五四运动、1919年五四运动~1949年10月新中国成立、1949年10月~1976年10月、1976年10月~至今。
今天我在这里不想跟大家讲这些详细的中国共产党党史,限于时间关系,将一些其中的党的历史小知识吧。
三、党史中应注意的几个知识点
1、党的名称:大家是否知道党的名称的全称呢? 其实,中国共产党的名称有一个历史过程的。
五四运动以后,随着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扩大传播,中国出现了一批早期的马克思主义者,他们中的一些人开始到工人中去进行活动,使中国工人运动与马克思主义初步结合起来。马克思主义与工人运动相结合,必然要求产生无产阶级政党。1920年1月,有人在报刊上发表《劳动团体与政党》,呼吁“劳动团体应当自己起来做一个大政党”。陈独秀、李大钊、毛泽东、董必武、陈潭秋、王尽美、邓恩铭等相继在上海、北京、长沙、武昌、济南等地建立起党的早期组织。但当时还未给即将诞生的党确定名称。“中国共产党”名称的确定,经历了一个由“社会党”-“共产党”-“中国共产党”的演变过程。
初期定名为“社会党”
有资料称,上海共产主义小组成立时曾叫“社会党”。因为陈独秀在1920年9月1日出版的《新青年》上发表过《对于时局的我见》一文,首次以“社会党”自称。“吾党对于法律的态度,既不像法律家那样迷信它,也不像无政府党根本排斥它,我们希望法律随着阶级党派的新陈代谢,渐次进步,终久有社会党的立法,劳动者的国家出现的一日”。
至于当时为何叫“社会党”,有解释称:一是因为苏联“十月革命”胜利的消息传来时,人们将俄国“社会民主党”称为“社会党”,并加以效仿;二是因为上海共产主义小组成立初期人员混杂,有资产阶级改良主义者,也有无政府主义者,用“社会党”名称大家都能接受。
从社会党向共产党转型
中国共产党主要创始人之一的张申府是个来头不小的人物。张国焘由他介绍进入北京共产主义小组。周恩来加入中国共产党的介绍人。又与周恩来一起介绍朱德加入中国共产党。大革命时期因政见不同退党。“一二九运动”的重要组织者和领导者。在他的回忆录中介绍建党初期情况时说道:关于党的名称叫什么,是社会党,还是叫共产党,陈独秀自己不能决定,就写信给我,并要我告诉李大钊,征求一下他的意见。
李大钊主张叫“共产党”,是因为当时历史背景是俄国革命后,西欧一些社会民主党内部已开始分裂。他认为,“俄国社会民主党”已改称“共产党”,其他国家党派也叫共产党。中国这个要走“十月革命”之路的党,就应该叫“共产党”。后来,陈独秀采纳了李大钊的意见。
首提“中国共产党”
第一个提出“中国共产党”名称的是蔡和森。蔡和森与毛泽东同为新民学会会员。1920年他给留在国内的毛泽东写信,并鲜明提出:“我以为先要组织党——共产党。因为它是革命运动的发动者、宣传者、先锋队、作战部。”“我们应该明目张胆地成立一个中国共产党。”
毛泽东回信表示赞同,并告之:“成立中国共产党的事,陈仲甫(陈独秀)先生等已进行组织。”
1921年7月,中国共产党在上海成立了,党的纲领第一条规定:我们党定名为“中国共产党”。“中国共产党”这个名称鲜明地表达了党的性质与奋斗目标,划清了与其他各种政党的界限,它也从此开创了中国历史的新纪元。
2、党的生日:
大家知道中国共产党的诞辰纪念日吗?她和什么事件有关系?是的,和中共一大召开的时间有关。但是,直到今天,中共一大召开的时间还是有争议的。(据说和日本记载的材料相关)而中国共产党把“七一”作为党的诞辰纪念日,是毛泽东于一九三八年五月在延安讲演《论持久战》时首先提出来的。当时,在延安还无法查清党的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召开的确切日期(党的“一大”召开的确切日期是经后人考证出来的),于是就把七月的第一天作为象征性的中国共产党诞辰纪念日。当时,在延安的曾经参加过一大的党的创始人只有毛泽东和董必武两人。他们回忆一大是七月份召开的,但记不清楚确切的开会日期。因为缺乏档案资料,一时无法查证,所以就把7月1日确定为党的诞生纪念日。
将“七一”作为党的生日,见诸于中央正式文件是一九四一年六月三十日。这天,中共中央发出了《关于中国共产党诞生二十周年纪念指示》。文件中说:“今年‘七一’是中共产生的二十周年„„”这是以中共中央名义作出的关于纪念“七一”的第一个指示。从此,七月一日就作为党的生日固定下来了。
3、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
时间、地点、人物:1921年7月参加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的各地代表是:上海小组的李达、李汉俊,武汉小组的董必武、陈潭秋,长沙小组的毛泽东、何叔衡,济南小组的王尽美、邓恩铭,北京小组的张国焘、刘仁静,广州小组的陈公博,旅日小组的周佛海。参加会议的还有武汉小组的包惠僧(他是在广州与陈独秀商谈工作期间,受陈个人委派参加会议的)。共产国际派马林(荷兰人)和赤色职工国际代表尼克尔斯基(俄国人)出席了会议。所以,代表有12人,委派1个,国际代表2个,共计15人。全国当时党员人数56人。信仰坚定奋斗终身:毛泽东、董必武;
血洒疆场壮志未酬:何叔衡、邓恩铭、陈潭秋;
何叔衡1934年10月中央红军主力长征后,留在中央革命根据地坚持游击战争。死亡原因:1935年2月24日,从江西转移福建途中,在长汀突围战斗时壮烈牺牲。
1931年邓恩铭被国民在济南杀害。
陈潭秋回汉后先后任中共武汉地委、武昌地委、湖北地委主要负责人,1923年2月发动与领导了武汉各工团学生组织支援京汉铁路工人罢工斗争。死亡原因:陈潭秋1942年被新疆盛世才逮捕入狱,1943年9月被秘密屠杀。脱党而不放弃信仰:李汉俊、李达;
李汉俊1922年回武汉从事革命活动,曾任湖北全省工团联合会教育主任委员。后因意见分歧,脱离中国共产党。1926年加入国民党。1927年任国民党湖北省党部执行委员、省政府委员兼教育厅厅长、省党部青年部长。死忙原因:1927年12月,被桂系军阀杀害。
李达1923年自动离党。1949年参加与策动湖南和平起义而重新加入中国共产党。新中国任职:武汉大学校长。死亡原因:文革中被定为地主分子,开除党籍,受迫害致死。英年病逝感慨后人:王尽美;
1922年6月回国,参加党的第二次全国代表大会。8月被派往山海关从事工人运动,是京奉铁路工人大罢工的组织者和领导者。遵照党的指示,曾以个人身份加入国民党,致力于山东统一战线工作。1925年初,赴青岛领导工人运动和国民会议运动,后不幸病逝。历经曲折迷途知返:刘仁静、包惠僧;
刘仁静参加一大后,由于与团中央意见有分歧,离开了团中央。1926年9月,刘仁静受党中央的派遣,赴苏联莫斯科国际党校列宁学院学习。1929年4月,刘仁静在列宁学院学习结束,他没有直接回国,也没有向党中央作任何请示,自作主张寻访托洛茨基。1929年8月,刘仁静回到上海。党中央派恽代英找刘仁静谈话,刘仁静不但不接受党中央的意见,却公然以反对派立场批评党内的官僚化。刘仁静不听劝告,顽固坚持托派思想,后来被开除了党籍。托洛茨基的忠实追随者。死亡原因:病逝。
1930年包惠僧参加发起成立第三党(中国国民党临时行动委员会),后脱离第三党恢复国民党党籍。后在国民党湖北省主席兼国民政府武汉行营主任何成浚幕下任参议。八一起义后,与中共脱离组织关系。1950年12月任中华人民共和国内务部研究员、参事。1957年4月起任国务院参事。死亡原因:文革中受迫害,患病而死。背信弃义叛党投敌:张国焘、周佛海、陈公博;
1935年4月开始长征。6月红四方面军与中央红军在四川懋功地区会师。但张国焘反对中央的决定,进行分裂党和红军的活动,10月在卓木碉宣布另立“中央”,并通缉毛泽东、张闻天、周恩来等人。1936年6月被迫取消第二“中央”。1937年3月,中共中央召开政治局扩大会议,批判他的分裂主义和军阀主义错误。为了教育和挽救他,同年9月仍派他担任陕甘宁边区政府副主席、代主席。1938年4月初,他乘祭黄帝陵之机逃出陕甘宁边区,投靠国民党。4月18日被中共中央开除党籍。不久,加入国民党的特务组织——军事委员会调查统计局,主持“特种政治问题研究室”、“特种政治工作人员训练班”,从事反共特务活动。1949年转居香港。1968年移居加拿大多伦多。死亡原因:流落异国他乡,在加拿大养老院冻死。
周佛海“一大”后,居然叛党而去,成为蒋介石的亲信。抗战期间,他又叛蒋投日,成为汪伪政权的“股肱之臣”。在抗战胜利之时,他摇身一变,变成了国民党的接收大员。死亡原因:因汉奸罪被中华民国法院判处死刑,后改判为无期徒刑,死于狱中。
1923年陈公博因投靠军阀陈炯明而被开除党籍。1925年加入国民党。1927年与汪精卫发动“七·一五”政变。1938年随汪精卫叛国投敌。1945年8月15日,日本无条件投降。最初陈还望能得到重庆接受,但最终逃亡日本。死亡原因:中华民国法院以汉奸罪判处死刑。
4、中国共产党历史上的三大转折名称: 第一次伟大转折
一九二七年党及时召开“八·七”会议,这次会议与中国革命的命运息息相关,确定了开展土地革命和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统治的总方针,在四省基础较好的省发动秋收起义,不久建立了中国第一个革命根据地——井岗山革命根据地,点燃了星星之火,指明了新出路,为挽救党和革命作出了贡献,使我党转危为安,从而完成了党史上的第一次伟大转折。第二次转折
一九三五年党及时召开遵义会议,这次会议批判和结束了王明左倾机会主义路线在党内的统治,确立了毛泽东在党和红军的领导地位,从而挽救了党,挽救了红军,挽救了中国革命。遵义会议有三个显著的特点:①是我党独立自主的结合中国实际解决了中国革命的重大问题(军事和组织);②是我党独立自主的确定了自己的政治路线和选择自己的领导毛泽东;③是我党独立自主的领导中国革命,党内长期统治地位的教条主义的失败。遵义会议完成了党史上的第二次伟大转折,也标志着我党从幼年的党走上了成熟的党。第三次转折
伟大的中国共产党根据势态的发展和变化,于一九七八年召开了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这次会议的召开标志着我党胜利完成了第三次伟大转折。首先是这次会议胜利完成了指导思想上的拨乱反正,重新确定了马克思主义的思想路线(实事求是)和组织路线,把党的工作重点,从阶级斗争转为经济建设,还提出了改革开放的伟大决策,从政治、经济、文化、思想、军事、党的建设等方面开创了四个现代化新局面,出现了改革开放,经济腾飞,市场繁荣,科教兴国,人民安康,国威大振,前所未有的大好形势。
5、党的三大作风:
毛主席在1945年4月写的《论联合政府》中提到:中国共产党自从一九二一年诞生以来,在其二十四年的历史中,经历了三次的伟大斗争,这就是北伐战争、土地革命战争和现在还在进行中的抗日战争。我们的党从它一开始,就是一个以马克思列宁主义的理论为基础的党 以马克思列宁主义的理论思想武装起来的中国共产党,在中国人民中产生了新的工作作风,这主要的就是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作风,和人民群众紧密地联系在一起的作风以及自我批评的作风。现在,中国共产党已经进入历史发展新时期,又有了更多的良好作风,如:谦虚谨慎、艰苦奋斗的作风;民主集中制的作风等。
6、开国大典
油画《开国大典》是画家董希文在1952年创作的,它描绘了1949年10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时的盛况。画面能清晰辨认的人物共有十一位,其中站在正中的是毛泽东(中央人民政府主席),第一排左起是:朱德、刘少奇、宋庆龄、李济深、张澜和高岗(六位副主席)。朱德后面是周恩来(政务院总理),周恩来后面是林伯渠(中央人民政府委员会秘书长),宋庆龄后面是沈钧儒(最高人民法院院长),李济深后面是郭沫若(政务院文化教育委员会主任)。(1)下面两幅《开国大典》的油画有何不同
高岗(1905-1954),男,陕西人;原名高崇德。陕甘边革命根据地领导人之一,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副主席;1954年2月在中共七届四中全会上因同饶漱石进行分裂党、篡夺党和国家最高权力的阴谋活动受到揭发和批判,1954年8月17日自杀身亡;1955年3月中共全国代表会议通过决议,开除其党籍,撤销其党内外一切职务。(2)下面两幅《开国大典》的油画又有何不同
1968年10月13日,中共历史上最为奇特的八届十二中全会在北京举行。这次全会宣告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刘少奇政治生命的死刑,制造了中共历史上的最大冤案:八届十二中全会批准《关于叛徒、内奸、工贼刘少奇罪行的审查报告》,并作出把刘少奇“永远开除党籍,撤销其党内外一切职务”的决议。
本来毛泽东和刘少奇是多年出生入死共同战斗过的老战友。他们曾共同领导了安源路矿工人运动。后来刘少奇一直在白区工作,1935年1月的遵义会议上,刘少奇支持毛泽东的正确意见,为党的历史上的这次伟大转折作出了贡献,作为“左”倾危害的体验者,刘少奇积极参加清算王明“左”倾机会主义的斗争,并写了《论共产党员的修养》、《论党内斗争》等大量着作,贡献突出。1943年,刘少奇返回延安,在这期间,刘少奇在系统阐述毛泽东思想,确立毛泽东思想作为党的指导思想和毛泽东在全党的领袖地位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党的七大上,刘少奇当选为中央政治局委员、书记处书记,实际上成为党的第二把手,被誉为中国的斯维尔德洛夫。每当毛泽东外出时,刘少奇便被委托主持日常工作。1959年,他又当选为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与毛泽东共同领导中国,国内正式出版物上,“刘主席”的称号与“毛主席”并排出现,当然也有两位主席的肖像,刘少奇也被称为毛主席的“最亲密战友”。1961年,毛泽东会见蒙哥马利勋爵时,肯定他的接班人是刘少奇。
毛泽东与刘少奇的分歧,大体发生在1962年初。造成分歧的主要原因是在对“总路线、大跃进、人民公社”三面红旗的认识和态度上。毛泽东一直认为三面红旗是中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体现,因此,谁反对三面红旗谁就被认为是修正主义,刘少奇也被他看成犯了右倾错误。这个分歧导致了老战友的分手。
第四篇:关于党的历史
中国共产党新闻网7月1日电(记者 陈叶军)今天上午,中共中央党史研究室副主任李忠杰教授做客人民网·中国共产党新闻网,谈全国党史工作和全党学习党史问题,并与网友在线交流,以网络互动的形式共同庆祝中国共产党建党89周年。
中国共产党已经有89年的历史了,明年又将迎来90周年。怎么看待中国共产党将近90年的历史?李忠杰表示,中国共产党自诞生以来,以改造中国、振兴中华为已任,克服各种艰难险阻,取得了举世瞩目的辉煌成就。如果概括来说,大体上可以说89年来干了三件大事。第一件大事就是取得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实现了民族独立和民族解放,建立了人民当家作主的新中国;第二件大事就是进行社会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建立了社会主义的基本制度,初步建立了比较完整的工业化体系和国民经济体系;第三件大事就是推进改革开放,创立和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
如果要概括我们的党史,可以说,我们党的历史就是领导全国各族人民为实现民族独立、人民解放和国家富强、人民幸福而不懈奋斗的历史;是不断探索适合中国国情的革命、建设和改革道路,创立和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历史;是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实际相结合,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实现理论创新和飞跃的历史;是我们党不断推进党的建设伟大工程,保持自己的先进性,不断提高领导水平和执政能力,经历各种风险和考验,不断发展壮大的历史。
内容提要
党的历史,是中国共产党的宝贵财富,是可以转化运用于现实的强大精神力量。在新的历史条件下,我们要倍加珍惜党的历史、认真学习党的历史,努力从党的历史中汲取丰富的营养、智慧和开拓前进的力量。应坚持不懈地用党的伟大成就激励人,把党的历史转化为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和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的强大动力;用党的优良传统教育人,科学地继承优良传统又不断地与时俱进,使党的优良传统代代相传、发扬光大;用党的成功经验启迪人,不断提高治国理政的水平,更加成熟和科学地领导推进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用党的历史教训警示人,深刻认识发生失误和挫折的原因,时时提醒我们在未来的工作中全力加以防止和避免。
党的历史,是中国共产党的宝贵财富,是中华民族的历史瑰宝、中国文化软实力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可以转化运用于现实的强大精神力量,是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和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的重要资源。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党中央总揽全局,作出了加强和改进党史工作的部署。按照党中央的要求,我们要倍加珍惜党的历史、认真学习党的历史,坚持不懈地用党的伟大成就激励人,用党的优良传统教育人,用党的成功经验启迪人,用党的历史教训警示人,努力从党的历史中汲取丰富的营养、智慧和开拓前进的力量。
用党的伟大成就激励人
党的历史,是党领导全国各族人民为实现民族独立、人民解放和国家富强、人民幸福而不懈奋斗的历史;是党坚持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不断探索适合中国国情的革命、建设和改革道路,推进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推进马克思主义中
国化、实现理论创新和飞跃的历史;是党不断加强和改进自身建设,经受住各种风险和挑战考验,保持和发展党的先进性、提高党的领导水平和执政能力的历史。
中国共产党自诞生以来,以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为己任,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战胜各种艰难险阻,成功地领导了两次革命、干了三件大事、实现了两次飞跃。第一次革命,把一个半殖民地半封建的旧中国变成了一个社会主义新中国;第二次革命,正在把一个经济文化比较落后的社会主义中国变成一个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中国。与此相应的第一件大事,是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经过28年艰苦卓绝的斗争,推翻了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官僚资本主义的反动统治,实现了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建立了人民当家作主的新中国;第二件大事,是在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确立了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建立起独立的比较完整的工业体系和国民经济体系,使古老的中国以崭新的姿态屹立在世界的东方;第三件大事,是在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时期,开创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建立起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大幅度提高了我国的综合国力和人民生活水平,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开辟了广阔的前景。两次飞跃,是以波澜壮阔的实践为基础、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所实现的两次历史性飞跃。第一次飞跃形成了毛泽东思想,第二次飞跃形成了包括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以及科学发展观等重大战略思想在内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
这两次革命、三件大事、两次飞跃,从根本上改变了中国人民的命运,决定了中国历史的发展方向,在世界上也产生了广泛而深刻的影响,是中华民族和世界历史上值得永远记载的伟大成就。这些成就,既是我们的宝贵财富,也是强大的精神力量,是能够对全党和全国人民产生巨大激励作用的重要资源。这些成就,有助于我们更加清楚地认识历史发展的规律,准确把握社会前进的方向;更加深切地感受中国发生的历史巨变,增强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的信心;更加具体地体会党和人民不懈奋斗的艰辛,坚定继续开拓奋进、迎接各种风险挑战的决心。
因此,我们一定要坚持不懈地用党的伟大成就激励人。要把党的历史放在1840年以来中国170年的大背景中,认真研究和大力宣传党所取得的历史性成就,深刻揭示党在革命、建设和改革各个历史时期对中华民族作出的重大贡献,深刻揭示中国共产党历史地位和核心作用形成的历史必然性,深刻揭示通过改革开放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历史必然性,深刻揭示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的历史必然性,把党的历史转化为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和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的强大动力。
用党的优良传统教育人
人类文明是一个不断积淀又不断发展的过程,党的历史也是不断地继承传统又不断地开拓创新的统一。一个成熟的政党,只有科学地继承优良传统又不断地与时俱进,才能更加坚实地走向新的未来。
在将近90年的奋斗、探索历程中,中国共产党不断锤炼和形成了许多优良传统。这种传统,既包括制度规范,又包括价值理念;既包括组织体系,又包括精神文化。通常我们习惯性地强调的,主要有作风和精神两大类。
作风是大至一个党、小至一个人在其思维和活动中表现出来的行为取向和风格特点,包
括学风、思想作风、工作作风、领导作风、生活作风等。将近90年来,中国共产党坚持把作风建设作为党的建设的重要内容,在不同时期,有针对性地解决不同的问题,从而逐步形成了一系列优良的作风。它们包括:自党成立起就开始形成的勇担历史使命、深入工农群众、英勇奋斗、不怕牺牲的作风;党的七大系统总结和概括的理论和实践相结合、和人民群众紧密地联系在一起以及自我批评的三大作风;七届二中全会上毛泽东同志强调的“务必”继续保持的“谦虚、谨慎、不骄、不躁”和“艰苦奋斗的作风”;十一大上邓小平同志强调“一定要恢复和发扬”的群众路线,实事求是,批评与自我批评,谦虚谨慎、戒骄戒躁、艰苦奋斗,民主集中制五个作风;十五届六中全会提出的“八个坚持、八个反对”;2007年胡锦涛同志大力倡导的八个方面的良好风气;十七届四中全会要求大兴的密切联系群众、求真务实、艰苦奋斗、批评和自我批评四个作风;等等。
在形成一系列优良作风的同时,中国共产党还培育形成了许多富有内涵和特色的精神。在革命时期,主要培育形成了以坚定信念、救国救民、敢于斗争、勇于探索、实事求是、艰苦奋斗、严守纪律、维护团结等为基本内容的革命精神,如井冈山精神、长征精神、抗战精神、延安精神、红岩精神等等。在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主要培育形成了以建设国家、无私奉献、自力更生、艰苦创业等为基本内容的建设精神,如大庆精神、大寨精神、雷锋精神、“两弹一星”精神、红旗渠精神等。在改革开放新时期,主要培育形成了以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求真务实、敢闯新路、开拓创新等为基本内容的新的时代精神,如“六十四字创业精神”、抗洪精神、航天精神、抗震救灾精神、奥运精神等等。
这些作风和精神,以中国化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价值观为核心,以革命、建设、改革的伟大实践为基础,以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为灵魂,继承和弘扬了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也吸收了世界其他文明的优秀成果,成为中国共产党人行为活动的基本规范,也成为中国共产党夺取一切胜利的强大精神力量。这些作风和精神,融汇形成了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成为中华民族伟大精神的重要组成部分。这些优良传统,不仅在过去发挥了重要作用,对未来继续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和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仍然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因此,我们一定要坚持不懈地用党的优良传统教育人。要充分利用各种历史资源,组织开展多种形式的学习宣传活动,大力弘扬党在发展进程中逐步形成的优良作风和精神,并结合新的时代条件加以充实、丰富和创新,使党的优良传统内化为广大干部党员的思想并成为重要的精神力量,外化为积极向上的行为方式。通过党的优良传统的学习和宣传,推动中华民族文化软实力和共有精神家园建设,进一步巩固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基础;使党的优良传统代代相传、发扬光大,使中国共产党和中华民族不断得到提升和发展。用党的成功经验启迪人
历史经验,是一个郑重的党对于自身活动、经历的思考和总结。它既是昨天的记录,也是今天的认识,更是明天的向导。善于总结历史经验并从这些经验中汲取营养和智慧,已经成为中国共产党在长期奋斗历程中形成的优良传统和政治优势,也是党能够由小到大、由弱变强,在遭遇各种挫折时顽强奋起,在战胜各种困难中经受考验,不断开拓、不断前进、不断从胜利走向胜利的重要原因之一。
以毛泽东同志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总结革命斗争的经验,走出了一条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革命道路。毛泽东同志通过总结经验,把武装斗争、统一战线、党的建设概括为中国革命的三大法宝。在开始大规模社会主义建设之时,毛泽东同志总结中国和苏联的经验,提出了处理好十大关系的思想。1981年,党的十一届六中全会作出《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用“十个必须”总结了新中国成立32年来的历史经验。1982年,邓小平同志提出走自己的道路、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的重要思想,强调这就是我们总结长期历史经验得出的基本结论。1992年,党的十四大总结了从十一届三中全会到十四大14年的基本经验。1998年,江泽民同志用“十一个必须”总结了改革开放20年的主要经验。2001年,江泽民同志用“三个必须”概括了党的80年实践给我们的启示,并强调:“总结八十年的奋斗历程和基本经验”,归结起来,就是必须始终坚持“三个代表”。2002年,党的十六大用“十个坚持”总结了13年的基本经验。2004年,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用“六个必须坚持”总结了党执政55年的基本经验。2007年,党的十七大用“十个结合”总结了改革开放30年的宝贵经验。2009年,党的十七届四中全会用“六个坚持”总结了党执政60年来加强党的自身建设的基本经验。
党在不同时期总结的历史经验,有不同的时段、环境、背景和角度,但总体上来说是一个不断思考、不断深入的过程。所有这些经验,都是中国共产党的宝贵财富,不仅深刻揭示了党的基本历史轨迹及其本质,反映了党不断探索适合中国国情的革命、建设和改革道路的过程,而且逐步深化了对共产党执政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认识,对于党更好地制定和坚持正确的纲领路线方针政策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因此,我们一定要坚持不懈地用党的成功经验启迪人。要倍加珍惜党经过艰辛探索取得的这些经验,认真学习和深入思考这些经验,深刻认识这些经验都是经过长期艰难的探索、甚至是付出了巨大的代价才获得的。要时刻牢记和善于运用这些经验,用之启迪、指导每一个党员、干部,特别是要用这些经验启迪、指导我们工作中的每一个决策、每一项政策、每一个举措,启迪、指导我们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特别是先进性建设和执政能力建设,启迪、指导我们不断提高治国理政的水平,更加成熟和科学地领导推进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领导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
用党的历史教训警示人
在将近90年的历程中,中国共产党在书写巨大辉煌和取得伟大成就的同时,也曾经在不同时期、不同程度上犯过错误,遭受过不同类型的挫折甚至失败。如何正确认识和对待这些曲折、失误、教训,是一个非常复杂的问题,需要我们结合历史实际进行研究和分析。
在中国这样一个发展中大国进行革命、建设和改革,是一场史无前例的大探索。中国国情的复杂性,大大超出任何一种书本知识和外国经验。没有现成的道路可走,探索的过程当然不可能一帆风顺,这样那样的曲折、失误甚至失败也就难以避免。1927年大革命的失败,30年代革命根据地的丢失、红军被迫进行长征,特别是“文化大革命”的十年内乱等等,都是重大的挫折甚至失败。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来看,发生这些失误和挫折并不是不可理解的事情。
对这些挫折、失误,首先要坚持实事求是的原则和态度。实事求是,首先要正视现实,既充分肯定党所取得的成就,也敢于承认党所遇到的失误和挫折。正视历史,正视事实,是一个诚实的、郑重的党应该采取的正确态度。只有正视现实,才能勇敢地面对现实、科学地研究现实、正确地对待现实。当然,实事求是并不是仅仅停留于具体的事实,而是要进一步研究和认识蕴含在这种事实背后的内在联系,即本质和规律。也就是说,要认真思考和研究
造成失误和挫折的原因,有哪些值得记取的教训,从这些教训中汲取营养和智慧,防止再犯类似的错误。只要采取这样的态度,失误、失败就能够转化为成功之母。
中国共产党的伟大、光荣,并不在于从来不犯错误、从来没有曲折,而是在于能够勇敢地承认和正视自己的失误和挫折,郑重、科学地对待这些失误和挫折。我们党正是正确地认识和对待了大革命的失败,才终于选择和走上了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道路;正是正确地认识和对待了“文化大革命”的严重错误,从中记取深刻的教训,正本清源、拨乱反正,才实现了从“以阶级斗争为纲”到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从封闭半封闭到对外开放的历史性转变。邓小平同志说:“我们根本否定„文化大革命‟,但应该说„文化大革命‟也有一„功‟,它提供了反面教训。没有„文化大革命‟的教训,就不可能制定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的思想、政治、组织路线和一系列政策。”如果否认“文化大革命”的错误和挫折,实际上也就否定了改革开放的必要性,否定了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一切路线方针政策。将近90年来,中国共产党正是在总结经验、吸取教训的过程中,才变得更加成熟;我们的事业不但没有因此而受到损失,反而变得更加兴旺发达、蒸蒸日上。
对党在历史上曾经遇到的失误和挫折,必须站在党和人民的立场上,科学、辩证地加以分析和看待。要始终牢牢把握党的历史的主流和本质,分清主流与支流、成就与失误的关系;充分认识党所从事的伟大事业和艰辛探索,充分肯定党所取得的伟大成就和历史贡献。决不能因局部的、一时的失误和挫折而否定党的历史的本质和主流;更不能允许敌对势力肆意歪曲和捏造事实,抹黑党的历史,制造思想混乱,借以否定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
因此,我们一定要在激励人、教育人、启迪人的同时,在分清是非和性质的基础上,坚持不懈地用党的历史教训警示人。要认识到失误和挫折本身是坏事,但在一定的条件下也可以转变为好事。每个失误和挫折里面都包含着值得记取的教训。这种教训,是苦涩的,但也是深刻的;虽然令人痛心,但却刻骨铭心,可以让人永世不忘。要用这样一种独特的教科书或者教科书上独特的篇章来警示我们自己、警示我们党。通过这种警示,深刻认识发生失误和挫折的原因,时时提醒我们在未来的工作中全力加以防止和避免。尤其是通过历史的比较、分析、启迪和警示,充分认识在当代中国,既不能走老路,更不能走邪路,唯一的选择只能是坚定不移地走通过改革开放形成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路。将经验的启迪和教训的警示恰当地结合起来,我们从历史中汲取的营养和智慧将更为丰富,获得的力量也将更为持久和强大。
第五篇:党的历史笔记
党的历史知识
第一章 中国共产党的创立
19世纪中叶的中国,饱受外国资本主义帝国主义的侵略和本国封建势力的压迫,逐步沦为半封建半殖民地社会。
1919年5月4日,以学生斗争为先导的五四运动爆发。标志着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始,同时也促进了马克思主义的传播。
1920年8月中国第一个共产主义小组在上海成立
1921年7月中国共产党第一次代表大会在上海举行。中共一大通过了中国共产党党纲,宣告中国共产党正式成立。
1922年7月,中国共产党第二次全国代表大会在上海举行,在会上制定了党的最高纲领和最低纲领。
第二章 大革命时期
1923年6月,中国共产党第三次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在广州召开,专门讨论建立与国民党的统一战线问题。会议决定共产党员以个人身份加入国民党,实现国共合作。
1924年1月,孙中山主持召开的国民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在广州举行,有20多位共产党员参加了这次大会。第一次国共合作正式形成。
1925年1月,中国共产党第四次全国代表大会在上海召开,会上明确提出了无产阶级领导权问题,是党建史上的里程碑。
1926年2月,在北京召开的中共中央特别会议上,中国共产党确定了进行北伐战争的主要任务。
1926年底北伐战争胜利的大局已定。
1927年4月12日蒋介石发动反革命政变,大肆屠杀共产党人和革命群众。大革命失败。第三章 土地革命战争时期
面对国民党反动派的血腥屠杀,1927年8月周恩来、贺龙、叶挺、朱德、刘伯承率领北伐军2万多人举行“八一”南昌起义。
1930年上半年,各根据地的党组织发动农民实行土地革命,建立革命政权,开展游击战争,使红军和根据地不断巩固和扩大。1930年10月,蒋介石开始向南方根据地发动大规模的围剿。在中央红军在第五次反“围剿”失败后,主力被迫实行战略转移,开始长征。
1935年1月,中共中央在遵义召开政治局会议,确立了以毛泽东为核心的党中央的正确领导,在极其危急的情况下挽救了党,挽救了红军,胜利完成了长征。第四章 抗日战争时期
从九一八事变开始,日本侵略者不停地向中国进攻。1935年8月1日。中共中央发表了《为抗日救国告全体同胞书》(即八一宣言),号召全国人民团结起来,停止内战,抗日救国。1935年12月12日,张学良、李虎城将军发动西安事变。中国共产党派遣周恩来到达西安,和平解决西安事变,促使蒋介石结束内战,转向抗日。1937年“七七”卢沟桥事变,宣告中国抗日战争的开始。1937年8月中共中央政治局在陕西举行扩大会议(即洛川会议)。会上提出了全面抗战路线,即人民战争。并做出了开辟敌后战场的重要的战略决策。1938年10月,中国抗战进入战略相持阶段。
1939年1月,国民党五届五中全会制定了“溶共”、“防共”、“限共”的反动方针。
1940年八路军总部对华北日军发动了百团大战。与此同时,党领导的抗日游击战争,以抗日民主根据地为依托,给予了日军以沉重打击。
1941年-1942年是中国敌后抗战最为困难的时期。日军对各根据地进行了残酷的扫荡、清乡和蚕食。、1941年抗日根据地面临严重物质困难,采取了两项措施。即减租减息和大生产运动。1942年-1945年中国共产党在全党范围内展开了一次整风运动。这次整风运动是中国革命能够继续前进的现实需求。
1945年在延安召开的七大,确立毛泽东思想为党的指导思想,号召全党紧密团结在以毛泽东为首的党中央周围,去夺取革命胜利。1945年8月15日,抗日战争胜利结束。
第五章全国解放战争时期
抗战胜利后,我党为争取实现全国的和平民主进行了不懈的努力,派出毛泽东等赴重庆与蒋介石谈判,签署了双十协定。在不损害人民利益的前提下,我党作出了重大让步,让出一些根据地和缩编军队。
但蒋介石为抢夺胜利果实,消灭人民革命力量,撕毁协议,于1946年6月挑起全国内战。
1946年1月政治协商会议在重庆举行,会上各民主党派迫使蒋介石签订了五项协议,这些协议否定了国民党一党专专政、个人独裁的政治制度。迫使国民党承认其他党派存在的合法性。
1946年6月全面内战爆发。中国共产党为了粉碎国民党的强大军事进攻,党制定了在政治上,放手发动群众,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建立最广泛的人民民主统一战线;军事上,坚持集中优势兵力各个歼灭的作战原则。挫败了国民党的全面和重点进攻。
1947年6月,人民解放军转入战略进攻,国统区农村的游击战争也蓬勃开展。1946年5月4日中共中央发布了《关于土地问题的指示》,决定把抗日战争以来实行的减租减息政策,改变实行“耕者有其田”的政策。
1947年7月,制定了《中国土地法大纲》
1948年秋起,连续组织了辽沈、淮海、平津三大战役,基本摧毁国民党的主要军事力量,为中国革命在全国胜利奠定基础。
1949年3月,中共中央在西柏坡召开了党的七届二中全会。全会制定了全国胜利后党在政治、经济、外交方面应当采取的基本政策。
1949年4月21日,毛泽东、朱德发布向全国进军的命令,人民解放军横渡长江南下,一举占领国民党统治中心南京,解放广大国土,国民党反动统治遂告覆灭。
1949年9月,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在北平召开,中国共产党与各民主党派和无党派爱国人士共商建国大计。
第六章 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和向社会主义过渡的实现。
1949年10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宣告成立。新民主主义革命取得伟大胜利。新中国成立之初,党领导人民开展了镇压反革命、土地改革和抗美援朝运动。1950年6月中央人民政府委员会颁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 1951年底,在党政机关工作人员中开展反对贪污、反对浪费、反对官僚主义的“三反”运动。
1952年,在私营工商业者中开展反对行贿、反对偷税漏税、反对偷工减料、反对盗窃国家资财、反对盗窃国家经济情报的“五反”运动。
1954年6月,周恩来出访印度、缅甸,倡议将互相尊重领土主权、互不侵犯、互不干涉内政、平等互利、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作为处理国际关系的普遍准则。
1953年,党提出过渡时期的总路线:在一个相当长的时期内,逐步实现国家的社会主义工业化,并逐步实现国家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到1956年,社会主义改造任务基本完成。党领导人民开始探索中国自己的建设社会主义的道路。
第七章 社会主义建设的全面展开和艰辛探索 1956年4月,毛泽东发表《论十大关系》
1956年9月,中共第八次全国代表大会在北京召开,会上讨论并提出了国家的主要任务 1957年2月,毛泽东在最高国务会议上发表《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的重要讲话,提出必须严格区分两类不同性质的矛盾。党的指导思想出现了“左”的错误倾向。1957年4月,全党全面展开了整风和反右派斗争
1958年5月,党的八大二次会议正式确定“鼓足干劲、力争上游、多快好省的建设社会主义”的总路线。会后全国各条战线掀起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 1958年11月。毛泽东提出要纠正已经察觉的“左”的错误。
1959年7月,开展庐山反右倾运动。这次运动使党内各级组织的民主生活遭到了严重破坏。1962年1月,召开“七千人大会”会上初步总结了“大跃进”以来的经济建设工作中的经验教训。
第八章 “文化大革命”的内乱和林彪、江青两个反革命集团的覆灭
1966年5月和8月召开的中央政治局扩大会议和八届十一中全会,相继通过了《中共中央通知》(即《五一六通知》)和《关于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的决定》,标志着“文化大革命”的全面发动。这是一场由领导者错误发动、被反革命集团利用,给党、国家和人民带来严重灾难的内乱。
1969年4月中国共产党第九次全国代表大会在北京召开。九大加强了林彪、江青等人在党中央的地位,使文化大革命的错误理论和实践更加合法化。
1971年9月13日林彪反革命集团灭亡,客观上宣告了文化大革命的理论和实践的破产
1973年8月中国共产党第十次全国代表大会在北京召开,会上继续了九大的“左”倾错误,使文化大革命越拖越久。
1974年1月全国开展“批林批孔”运动。
1975年,四届人大一次会议在北京召开,周恩来在政府工作报告中再次提出在20世纪末全面实现农业、工业、国防和科学技术现代化的目标。是年,周恩来病重,邓小平在毛泽东的支持下,主持党中央和国务院的日常工作,开展全面整顿,形势明显好转。1976年10月6日,华国锋、叶剑英等代表中央政治局,执行党和人民的意志,采取断然措施,一举粉碎了江青反革命集团,十年内乱结束。第九章 实现伟大的历史转折
1977年党的十届三中全会在北京召开。
1978年6月2日 邓小平在全军政治工作会议上着重阐述了毛泽东关于实事求是的观点,批评“两个凡是”的态度,号召解放思想。
1978年12月13日 邓小平作题为《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团结一致向前看》的讲话。1978年12月18日-22日 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在北京举行。全会形成的以邓小平为核心的中央领导集体,开创了我国社会主义事业发展的新时期。
1979年3月 邓小平在理论工作务虚会上发表《坚持四项基本原则》的讲话。1979年4月 制定了对国民经济实行“调整、改革、整顿、提高”的八字方针。
1980年8月 中共中央政治局在北京召开扩大会议,邓小平在会上作了《党和国家领导制度的改革》的讲话
1981年6月 中共十一届六中全会在北京举行,通过了《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决议的通过标志着党和国家在指导思想上的拨乱反正的势力完成,对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的发展具有重要的历史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