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肺结核防治的健康知识讲座
第二讲 :关于肺结核防治的健康知识讲座
结核俗称“痨病”(也称为“肺痨”)、“白疫”,是结核杆菌侵入体内引起的感染,是青年人容易发生的一种慢性和缓发的传染病。一年四季都可以发病,15岁到35岁的青少年是结核病的高发峰年龄。潜伏期4~8周。其中80%发生在肺部,其他部位(颈淋巴、脑膜、腹膜、肠、皮肤、骨骼)也可继发感染。主要经呼吸道传播,传染源是接触排菌的 肺结核患者。解放后人们的生活水平不断提高,结核已基本控制,但近年来,随着环境污染和艾滋病的传播,结核病又卷土重来,发病率有所上升,特别是云阳是全国结核病发病率最高的地区。为此,世界卫生组织宣布“全球处于结核病紧急状态”。为进一步推动全球预防与控制结核病的宣传活动,该组织于1995年底决定把每年的3月24日定为“世界防治结核病日”,并于1997年宣布了一项被称为“直接观察短期疗程”的行动计划,其目标是治愈95%的 肺结核患者。这项计划的核心是医务工作者直接监督患者服药,以免患者延误治疗,造成疾病的大面积传播。
一、症状:
(一)基本症状:约20%活动性 肺结核病人可无症状或仅有轻微症状。
肺结核——吸烟对肺部的影响也会造成肺结核的产生,肺部严重受损。肺结核是结核分枝杆菌引起的肺部疾病。主要是由开放性的病人咳嗽、打喷嚏时散播的带结核杆菌的气溶胶进行传播。有肺结核疑点的人,有以下征候可自我判断是否患上了肺结核:
①周身无力,疲倦,发懒,不愿活动。
②手足发热,不思饮食,白天有低烧,下午面颊潮红,夜间有盗汗。
③发烧,体力下降,双肩酸痛,女性月经不调或闭经。
④经常咳嗽,但痰却不多,有时痰中带有血丝。
⑤大量咯血,胸背疼痛。
⑥高热。
凡有①-④项能对得上号者,应及时检查,可能是初期患病,只要抓紧治疗可很快好转;凡有⑤-⑥项对得上号者,病情已较重,应去医院拍片确诊,抓紧诊治;有发烧咳嗽者,应与慢性支气管炎加以区别;有咳嗽、咳痰、咯血者,应与支气管扩张加以区别;有发烧、咳嗽者,应与肺炎加以区别。
治疗肺结核的药物主要有雷米封(又称异烟肼)、链霉素、利福平和乙胺丁醇等,应根据病情,由医生指导用药。已被确诊为肺结核的患者,除了坚持治疗外,还要注意休息,增加营养,保持乐观情绪,适当加强体育锻炼,以增强抵抗能力。
典型肺结核起病缓渐,病程经过较长,有低热、乏力、食欲不振、咳嗽和少量咯血。但多数病人病灶轻微,常无明显症状,经X线健康检查始被发现,有些病人认突然咯血表现发现,但在病程中常可追溯到轻微的毒性症状。
(二)全身症状:
发热为最常见的全身中毒症状,多为长期低热,每于午后或傍晚开始,次晨可降至正常,可伴有倦怠、乏力、盗汗、纳差和体重减轻等。当肺部病灶急剧进展播散或合并感染时,可有高热,呈稽留热或弛张热。妇女于月经前体温升高,月经后也不能回复正常,可伴有月经失调或闭经、易激惹、心悸、面颊潮红等轻度毒性症状和植物神经功能紊乱的症状。
(三)呼吸系统:
1.咳嗽、咯痰一般有干咳或只有少量粘液,有空洞形成时痰量增多。伴继发感染时,痰呈粘液性或脓性。合并支气管内膜结核时可有刺激性干咳,可伴有局限性哮鸣音。
2.咯血约1/3病人有不同程度的咯血。结核病灶炎症引起毛细血管扩张、通透性增强导致痰中带血;小血管损伤或空洞的血管瘤破裂可引起中等量以上咯血;纤维化和硬结钙化病灶机械损伤血管或继发性支气管扩张均可引起大咯血。咯血后低热可能是由于小支气管内残留血块吸收或阻塞支气管引起感染之故。若发热持续不退,多提示结核病灶播散。大咯血时可发生失血性休克。若血块阻塞大气道,可引起窒息,尤其是老年人、全身衰竭、咳嗽反射减弱或伴有慢性呼吸道疾病者,因血块排出无力而更易出现窒息。此时病人烦躁、神色紧张、挣扎坐起、胸闷气急、发绀,应立即进行抢救。
3.胸痛部位不定的隐痛常是神经反射作用引起。当炎症波及壁层胸膜时,相应胸壁常有固定性针刺样痛,一般并不剧烈,随呼吸和咳嗽而加重,患侧卧位可减轻症状。膈胸膜受刺激,疼痛可放射至肩部或上腹部。
4.呼吸困难重度毒血症状和高热可引起呼吸频率加快;慢性重症肺结核(肺组织被广泛破坏、胸膜增厚和合并肺气肿时),呼吸功能减慢,出现呼吸困难,严重者可并发肺心病和心肺功能不全。
(四)变态反应性表现:
临床表现类似风湿热,故有人称之为结核性风湿症。多见于青少年女性,常有多发性关节痛,以四肢大关节较常受累;皮肤损害表现为结节性红斑及环形红斑,前者多见,好发于四肢,尤其是四肢伸侧面及踝关节附近,此起彼伏,间歇性出现;常伴有长期低热,水杨酸制剂治疗无效。
二、感染途径、传染性及其传播途径:
(一)感染途径:结核菌主要通过呼吸道传播。飞沫传播是肺结核最重要的传播途径。传染源主要是排菌的肺结核病人的痰。传染的次要途径是经消化道进入体内,此外还可经皮肤传播。
(二)传染性
肺结核病是一种传染病,一听到某人得了肺结核,人们难免会紧张,但并不是所有结核病人都具有传染性。现代研究证明,在结核病人中,只有显微镜检查发现痰液中有结核菌的肺结核病人(即所谓“涂阳”和“菌阳”的病人)才有传染性。“涂阳”和“菌阳”的病人医学上称为排菌病人,他们所罹患的结核称之为“开放性结核”,是结核病的传染源。
有了传染源,结核菌还必须通过一定的途径才能传染给别人。呼吸道传播是结核菌传染的主要途径。当肺结核病人咳嗽、打喷嚏、大声说话时,把大量含有结核菌的微小痰沫排放至空气中,健康人吸入含有结核菌的痰沫,即会受到传染。结核病传染的程度,主要受结核病人排菌量、咳嗽症状轻重以及接触程度等因素的影响。家庭、托儿所、幼儿园、小学或办公室中有排菌肺结核病人,那么,其周围人尤其是儿童较易受到结核病菌的感染。
结核病的传染通常是发生在发现和诊断前,也就是在没有被发现明显症状时传染性最大。及时治疗后,结核病传染性很快减弱和消失。化疗后数天内,患者痰中结核菌急剧减少,即使痰中仍有少数结核菌存在,其活力也明显减弱,并且病人咳嗽症状也逐渐减少或消失,一般规律化疗2周以后,结核病人的传染性就已基本消失,因此,与这些结核病人进行一般接触是不会受到传染的。
健康人受到结核菌感染后,也不一定发生结核。结核的发病主要受到两种因素的影响,即感染结核病菌毒力的大小和身体抵抗力高低,如果结核菌毒力强而身体抵抗力差则容易发生结核病。初次受到结核菌感染后,绝大多数人不发病,但仍有约10%的人在一生中的任何时候有可发生结核病。婴幼儿、青春期、老年人、尘肺、糖尿病患者、胃切除术后或长期使用免疫制剂的人因为抵抗力降低比较容易发病。艾滋病病毒感染者因免疫缺损,一旦感染结
核菌极易发生结核病。
因此、当你身边有肺结核病人时,首先要了解他(她)是否是排菌病人、是否已经抗结核化疗。如果是痰菌检查阴性病人或是已经化疗的痰菌阳性病人,传染性极小,你不必担心受传染。如果是未经治疗的排菌病人,应尽快督促其到结核病防治机构进行规范的治疗,尽快消除传染性。结核病的主要症状有咳嗽、咳痰、咯血、胸痛、疲乏、食欲减退、体重下降、低烧、盗汗等症状。所以,在家庭或同事中发现结核病人后,与其接触密切的人一旦有上述症状持续3周以上未愈者,应及时到结核病防治专业机构进行检查,以便尽快确诊,尽早治疗。若未发现任何异常就不要担心了。
(三)传播途径
结核病的传播途径有呼吸道、消化道和皮肤黏膜接触,但主要是通过呼吸道。
消化道对结核菌有较大的抵抗力,结核菌一进入胃内,很容易被大量胃酸杀死,除非吃了大量结核菌,否则不容易被感染,但呼吸道则不一样,只要有1~2个结核菌吸入到肺泡,一旦机体抵抗力低下,即可引起发病。消化道结核多数由于饮用未经煮沸的牛奶引起。中国内蒙古有项调查,发现农牧民肺结核病人中10.6%为牛型结核,他们有喝生牛奶的习惯。结核病是一个人畜共患的疾病,许多动物如猪、猫、狗、牛、羊、鹿、猴等均可患结核病。人类和这些动物经常接触,既可被患有结核病的动物所传染,也可将自身结核病传给所饲养的动物。北京动物园曾有观赏的动物犀牛被确诊为肺结核,它的痰菌经鉴定为人型结核杆菌,说明是观众传染给它们的。
肺结核是通过呼吸道传播与传染的,传统的观点偏重于尘埃带菌传染,现称菌尘气溶胶传染,即指因肺结核排菌病人随地吐痰,干燥后细菌随尘土飞扬,被他人吸人而引起感染发病。因此过去在结核病防治措施中,特别强调肺结核病人痰的消毒,主张肺结核病人的痰不论在医院或家庭,都要求吐在一个痰瓶内经煮沸以后再倒掉,在农村可以把痰深埋等,在群众中广泛持久地开展宣传,禁止随地吐痰。此外,也强调病人要和健康人隔离,能分房的分房,不能分的可分床或分头睡,注意病人的食具消毒,防止消化道传染。
以上的传染方式固然应该注意,但对排菌病人说话、咳嗽、打喷嚏排至空气中的微滴核的传染性也应该引起重视。因为现代研究关于呼吸道传播的机理认为,排菌病人平时大声谈笑、唱歌、咳嗽、打喷嚏把带传染性的唾沫飞沫(微滴核);散播于空气中,它的颗粒在4微米以下可以直接通过呼吸道进入肺泡引起感染。如果微滴核大于5~10微米;吸入支气管后进不了肺泡,最终可经支气管管壁纤毛运动和病人的咳嗽而排出体外、不致引起传染。结核菌的传播主要在夜间,和排菌病人同住在一个房间内的儿童和青年最容易受感染。
肺结核病人在呼吸时所散布的具有潜在传染性的微滴核数量与呼出气体的速度有关系。正常呼吸时,病人向周围呼出的微滴核数目较少,但一次咳嗽可使具有传染性的微滴核增加到3000个,这相当于大声说话5分钟内排放出的微滴核颗粒数,而一次喷嚏排放出的微滴核数目可高达100万个。咳嗽次数多少与传染性大小有密切关系,有人曾观察过病人夜间咳嗽情况及同屋睡觉小儿结核菌素阳转率,结果咳嗽次数多者小儿结核菌素的阳转率就高。除咳嗽次数外,有痰咳嗽和无痰咳嗽的传染情况也不一样,排菌病人有痰咳嗽者,家庭密切接触的小儿结核菌素阳转率较之干咳无痰者密切接触的小儿明显增高。当肺结核病人经过化学药物治疗后咳嗽症状会随之好转,有调查发现;治疗1个月时半数以上的病人咳嗽症状消失,治疗3个月则全部消失,同时化疗后痰中结核菌数量也随之减少,说明合理治疗后的病人可减少传染性,也即减少了传播机会。
三、临床诊断
(一)基本程序
1.可疑症状患者的筛选:大约86%活动性肺结核患者和95%痰涂片阳性肺结核患者有可
疑症状。主要可疑症状包括;咳嗽持续2周以上、咯血、午后低热、乏力、盗汗、月经不调或闭经,有肺结核接触史或肺外结核。上述情况应考虑到肺结核病的可能性,要进行痰抗酸杆菌和胸部X 线检查。
2.是否肺结核:凡X线检查肺部发现有异常阴影者,必须通过系统检查,确定病变性质是结核性或其他性质。如一时难以确定,可经2周短期观察后复查,大部分炎症病变会有所变化,肺结核则变化不大。
3.有无活动性:如果诊断为肺结核,应进一步明确有无活动性,因为结核活动性病变必须给予治疗。活动性病变在胸片上通常表现为边缘模糊不清的斑片状阴影,可有中心溶解和空洞,或出现播散病灶。胸片表现为钙化、硬结或纤维化,痰检查不排菌,无任何症状,为无活动性肺结核。
4.是否排菌:确定活动性后还要明确是否排菌,是确定传染源的唯一方法。
(二)诊断标准
(全国结核病防治工作会议制订,1978年6月·柳州)
1.乏力、体重减轻、发热、盗汗。
2.咳痰,X线胸片示肺部浸润性改变。
3.结核菌素试验阳性。
4.痰液涂片抗酸染色阳性。
5.痰培养结核杆菌阳性。
(三)肺结核类型
Ⅰ型:原发型肺结核
Ⅱ型:血行播散型肺结核
Ⅲ型:浸润型(性)肺结核
Ⅳ型:慢性纤维空洞型肺结核
Ⅴ型:结核性胸膜炎
新分类法
Ⅰ型:原发型肺结核(包括原发综合征及胸内淋巴结核)
Ⅱ型:血行播散型肺结核
Ⅲ型:继发型肺结核(包括浸润型肺结核、慢性纤维空洞型肺结核、干酪性肺炎、结核球)
Ⅳ型:结核性胸膜炎
Ⅴ型:其他肺外结核。
四、隔离措施
隔离是指控制病原体防止疾病传染给其他人的技术措施。肺结核病人是散布结核病的根源。所以要把病人安置在一定环境中,病人的分泌物,用具等均须与健康人分开。
由于各种传染病的病原体排出的途径和传染的方式不同,其隔离的方法也不同,肺结核是通过呼吸系统排出病原体,又经过呼吸道侵入健康人体而传染的疾病。因此要采取呼吸道隔离。
具体措施为:
(一)最好给病人一间空气流通,阳光充足的房间。如无条件者,病人可单独睡一床,经常注意开窗通风。
(二)病人被服要经常用日光暴晒消毒,病人痊愈后,房间要进行彻底消毒。可将艾卷点燃或将米、醋按每立方米空间用1至2调羹放在炉上蒸熏,再用3%漂白粉上清液或3%的来苏水向空间、地面喷雾、关闭门窗1-2小时。
(三)病人应减少与他人接触,不要到公共场所去。
(四)病人的用品食具、痰液、呕吐物都要消毒、特别注意病人痰液要吐在纸上或痰盂里,进行焚烧或消毒后倒去。
(五)结核病人隔离最好方法是去肺结核专科医院住院隔离,减少对家中人员及其他人的传染机会,有益于家庭,也有益于社会。
五、治疗原则
临床上有初、复治之分,病人有排菌和不排菌之别,结核菌有处于繁殖生长期和休眠静止期之别。抗痨药物有作用于酸性环境和细胞内酸性环境的药物,还有作用细菌外得碱性或中性环境的药物,一个合理正规的化疗方案必然有二种或二种以上的杀菌药,合理的剂量、科学的用药方法,足够的疗程,还要规律、早期用药,才能治愈。缺少哪一个环节都能导致治疗失败。
(一)早期:对任何疾病都强调早诊断、早治疗,特别对一定要早诊断、早治疗、早期治疗以免组织破坏,造成修复困难,早期、肺泡内有炎症细胞浸润和纤维素渗出,肺泡结构尚保持完整、可逆性大。同时细菌繁殖旺盛,体内吞噬细胞活跃,抗痨药物对代谢活跃生长繁殖,旺盛的细菌最能发挥抑制和杀灭作用。早期治疗可利于病变吸收消散不留痕迹。如不及时治疗小病拖成大病,大病导致不治愈,一害自己,二害周围人。
(二)联合:无论初治还是复治患者均要联合用药、临床上治疗失败的原因往往是单一用药造成难治病人。联合用药必须要联合二种或二种以上得药物治疗,这样可避免或延缓耐药性的产生,又能提高杀菌效果。既有细胞内杀菌药物又有细胞外杀菌药物,又有适合酸性环境内的杀菌药,从而使化疗方案取得最佳疗效。并能缩短疗程,减少不必要的经济浪费。
(三)适量:药物对任何疾病治疗都必须有一个适当的剂量。这样才能达到治疗的目的,又不给人体带来毒副作用,几乎所有的抗结核药物都有毒副作用,如剂量过大,血液的药物浓度过高,对消化系统、神经系统、泌尿系统、特别对肝肺可产生毒副反应,剂量不足,血液浓度过低,达不到折菌、杀菌的目的、易产生耐药性。所以一定药采用适当的剂量,在专科医生的指导下用药。
(四)规律:一定要在专科医生指导下规律用药,因为结核菌是一种分裂周期长,生长繁殖缓慢杀灭困难大的顽固细菌。在治疗上必须规律用药,如果用药不当,症状缓解就停停用,必然导致耐药的发生,造成治疗失败。日后治疗更加困难,对规律用药必须做到一丝不苟,一顿不漏,决不可自以为是。
(五)全程:所谓全程用药就是医生根据患者的病情判定化疗方案,完成化疗方案所需要的时间,一个疗程三个月。全疗程一年或一年半。短化不少于6个月或10个月。
要想彻底治疗必须遵循以上五个原则、早期、联合、适量、规律、全程、才能确保查出必治、治必彻底。
六、治疗
(一)肺结核的加强疗法
肺结核的有效治疗,包括:治、养、防复发三个方面,所谓治就是针对结合杆菌及其症状的药物治疗;所谓养就是对受损的肺组织和肺细胞进行调理、养护和修复;所谓防复发就是增强人体抵抗力,增进肺组织的健康与活力,使之功能更加强大,抗病能力更好。
(二)化学药物治疗
异烟肼(H)0.3克/日,利福平(R)0.45~0.60克/日,吡嗪酰胺(Z)1.5克/日,链霉素(S)0.75~1.0克/日,乙胺丁醇(E)0.75克/日等。应用较多的联合治疗方案是ZS(E)HRZ/4HR,意思是开始治疗的前两个月,采用异烟肼、利福平、吡嗪酰胺、链霉素(或乙胺丁醇)4种强
有力药物联合治疗,医学上称之为强化期。后4个月继续应用异烟肼、利福平,每日1次,医学上称之为巩固期。对少数病变严重者,巩固期可以适当延长。丁胺卡那霉素、氧氟沙星(奥复星)、左旋氧氟沙星(可乐必妥)等具有中等强度的抗结核作用,对常用药物已耐药的病人,可考虑选用。
(三)中药治疗
肺结核病在中医被称为“肺痨”。肺结核患病的主要原因就是元气虚弱,而虚弱的主要原因是气滞血瘀和房事过度(或手淫过度)。而且,肺结核患者在患病期间是绝对不可以有房事的。美国金融界的巨头约翰·皮尔彭特·摩根的第一个妻子婚前就是肺结核患者,婚后4个月死亡,这就是爱情的力量。据医学报道,近些年世界的肺结核发病率将有上升势头,而有效遏制这个势头的有效方法就是提高社会道德,尽量减少对百姓的色情宣传,使百姓的房事有所节制。中医治疗肺结核注重扶助正气,提高人体的抗病能力。
七:预防常识:
儿童应按时接种卡介苗。接种后可增加免疫力,虽然不能避免被结核杆菌感染而患肺结核病,但可以建立对结核杆菌的免疫能力,实验已经证明,卡介苗不能降低肺结核的发病率,但可以减轻发病后结核杆菌所造成的损害,提高自愈的可能,同时卡介苗最明显的作用就是显著减少了肺外结核的发病,因此,接种卡介苗是对人有益的。但需注意的是,患有先天性免疫缺陷综合症的幼儿是卡介苗接种的禁忌症。
肺结核的主要传播途径是飞沫传染。开放性肺结核病人在咳嗽、喷嚏、大声谈笑时喷射出带菌的飞沫而传染给健康人。病人如随地吐痰,待痰液干燥后痰菌随灰尘在空气中飞播而传染。凡痰中找到结核杆菌的病人外出应戴口罩,不要对着别人面部讲话,不可随地吐痰,应吐在手帕或废纸内,集中消毒或用火焚烧灭菌。痰液可用5~12%的来苏溶液浸泡2~12小时消毒。病人应养成分食制习惯,与病人共餐或食入被结核杆菌污染的食物可引起消化道感染。
痰菌阳性病人应隔离。若家庭隔离,病人居室应独住,饮食、食具、器皿均应分开。被褥、衣服等可在阳光下曝晒2小时消毒,食具等煮沸1分钟即能杀灭结核杆菌。
居室应保持空气流通、阳光充足,每日应打开门窗3次,每次20~30分钟。一般在痰菌阴性时,可取消隔离。
对肺结核应有正确的认识,目前肺结核有特效药物治疗,疗效十分满意。肺结核不再是不治之症了。应有乐观精神和积极态度,做到坚持按时按量服药,完成规定的疗程,否则容易复发。
饮食以高蛋白、糖类、维生素类为主,宜食新鲜蔬菜、水果及豆类。应戒烟禁酒。
近年来研究证明,吸烟会使抗痨药物的血浓度降低,对治疗肺结核不利,又能增加支气管痰液的分泌,使咳嗽加剧,结核病兆扩散,加重潮热、咯血、盗汗等症状。饮酒能增加抗痨药物对肝脏的毒性作用,导致药物性肝炎,又能使机体血管扩张,容易产生咯血症状。
八、临床治愈标准
1.对于痰菌阳性的肺结核病人,在完成预定疗程,最后2月连续痰菌阴性,即为阴转治愈。
2.对于痰菌阴性的肺结核病人,在完成预定疗程,痰菌仍为阴性者,为满疗程治愈。
病菌连续阴性,病变全部吸收或无活动性,空洞闭合达半年以上者(如残留空洞,则需满疗程停药后痰菌连续阴转达一年以上者)为临床治愈。
痊愈:对于临床治愈的肺结核病人,经2年观察X线无改变,痰菌持续阴性,即为痊愈。
最后,再向大家介绍一下结核病人的饮食注意事项:三高两禁
高维生素应重点补充维生素ABCD。维生素A增强机体免疫力,维生素D促进钙吸收,维生素C有利于病灶愈合和血红蛋白合成,B族维生素有改善食欲的作用。其中维生素B6可对抗由于使用异烟肼治疗而引起的副作用。新鲜蔬菜水果也是维生素的主要来源。此外乳蛋内脏等食品含维生素A丰富,酵母花生豆类瘦肉等富含维生素B6,肺结核病患者营养法则:二禁 禁止吸烟和饮酒。吸烟会增加对呼吸道和消化道的刺激,饮酒使血管扩张,加重患者咳嗽咯血等症状。
此外,肺结核病人膳食中还应特别注意钙和铁的补充,钙是结核病灶钙化的原料,牛奶中所含的钙量多、质优。患者每日应饮奶250~500克。铁是制造血红蛋白的必备原料,咯血便血者更要注意补充。
(一)多摄入含优质蛋白质高的食物。结核病灶修复需要大量蛋白质,提供足量的优质蛋白,有助于体内免疫球蛋白的形成和纠正贫血症状,应多吃瘦肉、鱼、虾、蛋类及豆制品等。保证每天摄入80-100克蛋白质,且优质蛋白应占到50%以上。
(二)多食含钙丰富的食物。结核病痊愈过程中的钙化,需要大量钙质。牛奶和奶制品,因其含有丰富的酪蛋白和较多的钙,都有利于结核灶的钙化,因此鼓励结核病人多饮牛奶是补钙的最佳选择,每天饮250-500克牛奶可满足机体对钙的需求。含钙高的食品还有骨头汤、贝类食物和豆制品等。
(三)适当增加维生素的摄入。维生素C可以帮助机体恢复健康,维生素B1、维生素B6能减少抗结核药的不良反应,维生素A可增强上皮细胞的抵抗力,维生素D可帮助钙的吸收。新鲜的蔬菜、水果、鱼虾、动物内脏和蛋类含有丰富的维生素。
(四)经常食用富铁食品。肺结核患者由于肺部小血管的损伤,时常会咯血,久而久之造成贫血。另外结核病本身对人体造血功能也有抑制作用,故养血、补血食物不可少。含铁丰富的食物有补血作用,如动物肝脏、瘦肉、蛋黄、绿叶蔬菜、食用菌等,排骨含有直接生血原料,排骨的髓腔内,都积存大量的补血成分,多喝排骨汤对结核病人也是有利的。
(五)注意饮食调配。结核病人因胃口常常不好,因此,提倡食物多样,荤素搭配,做到色、香、味俱全,营养全面。
结核病人不能吃的食物
在一项随机抽样研究结果发现,吃茄子的一组肺结核患者全部在40分钟—60分钟出现不同程度的过敏反应。如颜面潮红、皮肤瘙痒、烦躁、全身红斑、胸闷等过敏反应。结核患者吃茄子后发生此种情况,轻者可服抗过敏药物治疗,并在一段时间内不再吃茄子及其他同类食物,严重者应请医生抢救治疗。
肺结核不能吃的鱼类一般为无鳞类和不新鲜的海鱼、淡水鱼。无鳞鱼类有金枪鱼、鲐鲅鱼、马条鱼、竹荚鱼、鱿鱼、沙丁鱼等。不新鲜的海鱼如带鱼、黄花鱼等。淡水鱼如鲤鱼等。因为患者在有用异烟肼治疗结核病过程中,食用这些鱼类易发生过敏症状,轻者头痛、头晕、恶心、皮肤潮红、结膜轻度充血,重者颜面潮红、灼热感、心悸脉快、口唇和面部麻胀感、荨疹样皮疹、恶心、呕吐、腹痛、腹泻、呼吸困难、血压升高,甚至发生高血压危象和脑出血。国内外均有引起死亡的报道。
因此,不但在服用异烟肼期间不能吃含组织胺高的鱼类,停药2周后,也要禁食这些鱼。食用其他鱼类在烹调时再加入适量山楂然后清蒸或红烧,或加一些醋,可降低组织胺含量。发生中毒反应,应迅速送往医院抢救。今天的关于肺结核防治的健康知识讲座到此结束。下期欢迎大家继续参加,不足之处敬请指正。
第二篇:健康教育宣传栏:肺结核防治知识
健康教育宣传栏
肺结核防治知识
目前世界上结核病流行趋势
据世界卫生组织报道,目前全球有近1/3的人已感染结核杆菌,也就是20亿人口感染了结核菌。在2010年,全球有900万人罹患结核病,140万人死亡,其中95%发生在发展中国家。这些数字使结核病成为世界上成人传染病的二号杀手。
我国结核病疫情
我国每年有100万人新发结核病,有5.4万人死于结核病。15岁及以上人群中,活动性肺结核患病人数499万,其中四分之一的患者具有传染性。肺结核患病率男性高于女性;患病率随年龄增长而逐渐增高。地区间发展不平衡:乡村患病率高于城镇,西部地区患病率高于中部和东部地区。
肺结核的传播途径
肺结核主要通过咳嗽、打喷嚏传播,也就是说,“近距离咳嗽喷嚏传染”,是肺结核传播的主要方式。结核病流行病学研究表明,一个传染性肺结核病人一年中可能使10-15人感染结核菌。
哪些人容易患上肺结核
所有的人群对结核菌都是普遍易感的。但对某些人群应特别提高是否感染了肺结核的警惕。通常而言,只有肺结核或喉结核患者才具有传染性,而痰结核菌检查能够查出结核杆菌的患者(涂阳肺结核患者)是最具有传染性的传染源。涂阳肺结核密切接触者是结核病非常确定的高危人群。
肺结核的常见症状
肺结核最常见的症状为咳嗽、咯痰2周以上,有一部分患者会出现痰中带血,也有一部分患者会出现午后低热(一般不超过38℃)、盗汗、胸痛、食欲不振、疲乏和消瘦无力等症状。
肺结核的预防
人人都有可能患上肺结核。目前全球范围内尚未开发出针对成人的有效疫苗。因此要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勤洗手,勤开窗多通风,积极锻炼身体,提高身体免疫力,这些措施都可以有效地预防肺结核。
在密闭的环境中,空气不流通,如果存在传染性肺结核患者,则容易造成传播。因此要提倡每个人都应该有公德心,咳嗽打喷嚏时要掩口鼻,不要对着他人,不随地吐痰。
集体生活场所,由于人员居住密集,一旦出现一个传染性肺结核患者,就很容易相互传染而造成结核病暴发流行。因此,应注意房间内居住人员的密度不要过多,采取房间通风等措施来预防结核。
卡介苗对预防儿童结核病,尤其是严重的结核性脑膜炎、粟粒型肺结核方面有很好的效果。
有哪些针对肺结核诊断和治疗的免费政策
各地结核病防治专业机构,为初次就诊的肺结核可疑症状者或疑似肺结核患者提供免费胸片和痰涂片检查,为初次确诊并治疗的肺结核患者和复治涂阳肺结核患者提供免费抗结核治疗药品(包括国家标准化疗方案中规定的抗结核药品、注射器和注射用水)。
肺结核诊治优惠政策不受户籍限制,流动人口到任何地方的结核病定点医疗机构都可以享受上述肺结核诊治优惠政策。
第三篇:防治碘缺乏病健康知识讲座内容
防治碘缺乏病健康知识讲座内容
碘缺乏病是一种世界性地方病,我国是世界上碘缺乏危害最严重的国家之一,原病区人口达4.25亿,约占世界病区人口的40%,亚洲病 人口的60%.目前,我国仍有700万地方性甲状腺重病人和19万汀病人,14岁以下的智力残疾儿童有539万人.我国现有智力残疾人1017万,其中80%以上是因缺碘造成,如不采取防治措施,每年还将有数量相当可观的智残儿出生.碘缺乏和碘缺乏。
一、碘缺乏病及其原因: 改变自然环境中的缺碘状况几乎是不可能的.科学家在研究中发现,奥妙无穷的自然界确实有一种能对碘的分布起到调节作用的现象,即碘在自然界的循环.海水是自然界含碘最丰富的地方,是大自然的“碘库”.海水通过蒸发,使得一部分碘进入空气,每年有约40万吨碘进入大气,这些碘以雨水形式降到陆地上,大陆雨水每升含碘1-2微克.大自然以这种形式进行“补碘”,所补充的碘量与原来已经损失的碘量相比,实在是杯水车薪.“补碘”量极少,过程极为缓慢.据科学计划,通过雨水把土壤的碘补足到原有的水平大约需1-2万年以上.而且.自然和人为因素(洪水、雨水冲刷和植被破坏)还在造成地壤的持续性缺 五一长假除了旅游 还能做什么?辅导补习美容养颜 家庭家务 加班须知 碘.因此,碘在自然界的循环并不会使土壤的碘缺乏现象得到“自然纠正”.自然环境一旦有碘缺乏将会长期存在下去。
我们知道,食物是身体内碘的主要来源.因此碘缺乏病农村和城市都可能发病.如果我们生活环境的土壤含碘少,生长在这种土壤上的植物含碘也少,吃了低碘饮料的各种动物(如羊、牛、狗和兔等),也会碘营养不足.如果我们长期以含碘低的粮食和肉类为食物,就会出现碘营养不足,健康就会或多或少受到影响,所有的人都不能幸免,特别是儿童和妇女.虽然大多数人看上去似乎很“正常”,只有部分人会表现出明显病态——地方性甲状腺肿和地方性克汀病.但实际上,这种“正常”是一种隐藏的病态.科学家把碘缺乏对人身体和智力发育造成的全部不良影响(病态)叫做碘缺乏病.二、碘缺乏的危害
碘缺乏严重危害人类健康,碘缺乏病的主要表现是:
1、损害儿童大脑神经发育,表现为不同程序的智力缺陷、学习能力低下,这是碘缺乏最大的危害.2、地方性甲状腺肿,俗称粗脖根或大脖子病;严重碘缺乏会引发地方性克汀病.表现为聋、哑、呆、傻.3、导致胎儿死亡、畸形、聋哑或流产、早产.4、成人体力和劳动能力下降,儿童生长、发育受到影响.科学家的研究发现女性比男性更容易受到缺碘的影响.幼儿和青春期少年儿童生长发育较快,体内需要的碘也就多.由于生理的原因,处于青春期的女孩和怀孕的妇女更是需要碘,因此,她们对碘缺乏非常敏感.如何预防碘缺乏病: 食用加碘盐是预防碘缺乏病最经济有效的方法.碘的主要来源是海洋,因此海产品中含比较丰富的碘,一般食物含碘量都很少,淡水鱼类里不含碘.碘广泛存在于海产品和富碘土壤生长食物中,如海带、紫菜及发菜等含碘量较高.海鱼、虾、干贝、海参等含碘量亦较高.由于碘主要来自海洋,所以我国内地居民缺碘的危险性很大,一般陆地食物中都很少含碘.而且吃海产品的机会又不多.因此,特别是婴幼儿、青春期少年、女性怀孕期间、哺乳期妇女、更年期妇女,尤其要注意碘的摄入.补碘的重点人群——儿童、新婚妇女、孕妇和哺乳期妇女 使用碘盐应注意什么
因为碘在高温、潮湿环境,或遇到食醋等酸性物质时很容易挥发掉,所以家庭在购买、保存和使用碘盐时应该注意以下几点:
1、务必购买小塑料袋包装的、印有指定商标、贴有碘盐标志的碘盐,千万不要随意购买私盐或无(低)碘盐.2、不要存放时间太长,随吃随买.3、装入有盖的棕色玻璃瓶或瓷缸内,存放在阴凉、干燥、远离炉火的地方.4、炒菜、做汤在快熟出锅时放盐效果好.5、不要用油炒碘盐.6、腌制咸菜一定要用碘盐腌制,不要淘洗碘盐.这样可保证咸菜内也含碘.为了避免碘的丢失,炒菜、煮汤时应在出锅时再加碘盐,碘盐储存容器放于避光处,并加盖.如何识别真假碘盐
家庭检查真假碘盐可以先从食盐的外包装着手.我国实行食盐专营,经盐业管理部门认可的合格碘盐,对外包装材料有严格的要求,包装上的说明和标识十分明显,字迹完整清楚.碘盐标志: 碘盐标志的含义是:把碘的化学符号英文小写字母“i”形象为健康人,体内有“碘”字,外面的正方形为盐的晶体结构,对角上印着“食”“盐”字样.激光防伪标志上的人体图形周边闪烁着霓虹,正方形底部有一弧形彩色闪光点.特别提醒: 对甲状腺功能亢进患者、甲状腺炎患者等极少数人不宜食用碘盐,生活在高碘地区的居民,因治疗疾病,不宜食用碘盐的,可到当地盐业公司购买非碘食盐。
第四篇:高血压防治健康知识讲座教案
健康知识讲座教案
课 题:高血压防治知识
教学目的:让居民掌握高血压高血压诊断标准和理想降压目标、高血压的危害、预防是处理高血压最有效的方法及高血压最佳治疗(HOT)知识与方法,走出高血压治疗的14个误区及高血压病人的一些生活常识。
教学重点:预防是处理高血压最有效的方法
我国高血压患病率及主要特点:我国人群高血压患病率,近年来不断升高,已成为致死、致残的主要原因。1958—1959年,在年龄15岁以上的人群中抽样调查494331人,高血压患病率为5.11%;1979-1980年间,共调查4012128人,患病率7:73%;1991年调查950 356人,患病率为11.88%。我国20世纪50~70年代,每年新发高血压100余万人;到了80~90年代,每年新发高血压300余万人。年龄越小,发病率增幅越大,其中25~49岁年龄组,上升幅度显着高于其他年龄组。目前,我国人群中,高血压患者已逾1亿,涉及几千万个家庭,平均4个家庭就有1个高血压患者,高血压已成为我国一个重大的社会问题。中国高血压联盟常务理事洪昭光教授指出,我国高血压及其治疗存在“三高”、“三低”、“三个误区”的现状特点。“三高”,即指高血压患病率高、死亡率高及致残率高。患病率高,据推算,目前已有1.1亿多患者;死亡率高,是指高血压死亡率已居心血管患者死亡的首位;致残率高,每年因高血压可新发150万脑卒中患者,现幸存的600万脑卒中患者中,有75%不同程度地丧失了劳
动能力。“三低”,即指知晓率低、服药率低及控制率低。知晓率低,是指了解自己患高血压的,还不到高血压患者1/2;服药率低,是指知道自己患高血压需要服药,但能遵医嘱服药的还不到1/4;控制率低,由于不遵医嘱服药等原因,高血压发病的控制率不到5%。在高血压治疗过程中,往往存在“三个误区”,即他们或不愿服药,或不难受不服药,或不按病情科学地服药,这是非常不对的。因为,提高服药率及控制率,是当前治疗高血压成败的关键因素。为了提高广大群众对高血压病的认识,并引起各级政府、各个部门和社会各界对高血压防治工作的重视,以普及高血压防治知识及提高全民族健康水平和生活质量,国家卫生部自1998年起,确定每年10月8日为全国高血压日,向社会各界显示了控制高血压的决心和力度。相信,在不久的将来,我国高血压病的防治工作一定会收到满意的效果。
一、高血压诊断标准和理想降压目标
高血压是最常见的一种慢性病,也是对人类健康威胁最大的疾病之一。据统计,全世界高血压患病人数已达6亿,据估计我国现有高血压患者约1.2亿人。1998年9月29日至10月1日,第七届世界卫生组织/国际高血压联盟的高血压大会在日本召开。在这次会议上,确定了新的高血压治疗指南,明确了诊断高血压的新标准,全面提出了高血压的防治方案。这一指南被认为是最为全面的高血压防治方案,方案于1999年公开发表。我国高血压联盟于1999年公布了相应的高血压防治指南,根据这一指南,规定了高血压的诊断标准是:经多次测量血压(一般是在同一上臂测量血压,连续3日),如果血压≥140/90毫米汞柱,即收缩压大于或等于140毫米汞柱,舒张压
大于或等于90毫米汞柱,就是高血压了。血压<130/85毫米汞柱为正常血压。介于两者之间称“高正常血压”。理想的血压值是<120/80毫米汞柱。
1.高血压的危害 高血压最主要的危害是会发生心、脑、肾并发症,长期未经良好控制的高血压,会引起脑卒中、冠心病、心力衰竭、肾损害等一系列病变,轻者造成患者丧失劳动力,生活不能自理,重者会造成死亡。又由于大多数高血压病人早期多无症状,悄无声息,故高血压被医学家形象地称为“无声杀手”。据估计,若使血压平均下降5~6毫米汞柱,就可使冠心病减少16%,脑卒中减少38%。因此,加强对高血压的防治,对于提高国民健康水平有很大的意义。2.理想的降压目标是 所有高血压患者的血压均应降至<140/90毫米汞柱,≤138/83毫米汞柱更为理想。轻度患者以控制在120/80毫米汞柱为好。中青年应降至<130/85毫米汞柱,老年患者以控制在<140/90毫米汞柱为宜,单纯收缩压高者亦应将收缩压控制在140毫米汞柱以下。若合并糖尿病或心、脑、肾等脏器损害时,应尽量将血压降至<130/85毫米汞柱或达到理想水平。
3.降压注意事项 降压要平稳,药物开始用小剂量,逐渐递增,直至血压能控制在正常范围内。忌突然换药或忽服忽停,否则因血压大幅度波动易导致意外。故有人建议,对老年收缩期高血压患者,初始降压目标可将收缩压高于180毫米汞柱者降至160毫米汞柱以下,收缩压在160~179毫米汞柱之间者使之降低20毫米汞柱。平时,高血压患者要坚持科学合理的生活方式,适量的运动,戒烟限酒,保持心理平衡。
高血压可增加某些心血管并发症的危险,如卒中、冠心病和充血性心力衰竭。有效治疗高血压可显著降低心血管事件发生率、并发症发生率和病死率。但治疗高血压是一项复杂的任务,而说清楚什么是高血压也很困难。近年来,越来越多的证据表明,较低血压也有危险,这就改变了我们对最佳血压的认识。
4.收缩压与舒张压 现有研究表明,舒张压不再是血压状况的主要决定因素,收缩压和脉压已经取代舒张压成为血压状况的主要决定因素。有证据提示,收缩压、脉压和舒张压都是病人血压特点的一部分,而患者的年龄决定了这三个测定值的相对重要性。最近的分析显示,年龄小于50岁的人,舒张压仍是心血管事件危险的最强预测因素;年龄小于60岁的人,收缩压和舒张压对心血管事件的预测价值相同;但≥ 60岁的人,收缩压和脉压是心血管病病死率和并发症发生率的最重要的预测因素,在此年龄组,脉压增大是评估危险的最重要因素,但它几乎总伴有收缩期高血压。如收缩压> 120 mmHg,并保持不变,危险性随脉压增大而增加(此时舒张压降低)。≥ 60岁的病人,收缩压和危险呈正相关,舒张压和危险呈负相关。在某一特定收缩压值,舒张压越低,心血管病危险越大。舒张压与心血管病危险之所以呈负相关,是由于在年龄增长过程中,心血管系统的生理学发生相应改变。从中年开始,大动脉逐渐变僵硬,收缩压增高,舒张压下降。而收缩压和舒张压平行增高,可反映外周血管阻力增加。
5.预防是处理高血压最有效的方法 总的说来,血压大于正常高限(收缩压为130~139 mmHg或舒张压为85~89 mmHg)的人中,约有41%将在4年内发展为长期高血压。所以血压大于正常高限的人群
也应接受降压治疗。
改变生活方式是降低血压相关心血管事件危险的适当方法。经常运动(至少每周3次,每次30分钟),进食低脂肪、高纤维膳食,特别是多吃水果和蔬菜,可使收缩压降低8 mmHg,舒张压降低3 mmHg。
6.高血压最佳治疗(HOT)减轻体重也可降低血压,每24小时减少钠摄入量44 mmol可使舒张压降低0.9 mmHg,收缩压降低1.7 mmHg。
研究表明,虽然将舒张压降至≤ 80 mmHg,并不能进一步降低心血管事件的危险。但严重心血管事件(心梗、卒中或因心血管病死亡)亦不增加,即使舒张压降至70 mmHg也如此。其临床意义在于,如积极治疗收缩期高血压导致舒张压降低,即使舒张压降至70 mmHg也是安全的。研究证明,对于各期高血压病人,应将收缩压降至< 150 mmHg,舒张压< 90 mmHg。JNC Ⅵ建议,大多数1期收缩期高血压患者,如果改变生活方式不能使收缩压降至140 mmHg以下,就应该开始药物治疗。2期和3期高血压病人,应立即开始药物治疗。JNC Ⅳ建议将收缩压维持在<140 mmHg,舒张压维持在< 90 mmHg。对于伴有糖尿病的患者,更应严格控制血压。英国糖尿病前瞻性研究(UKPDS)和HOT研究指出,应将收缩压降至140 mmHg,舒张压降至80 mmHg。严格控制血压可以降低糖尿病相关并发症和病死率。将血压降得更低对2型糖尿病患者是否适合,有待进一步研究。
二、高血压治疗的14个误区
高血压病是一种需要持续不断治疗的慢性病;走出防治高血压病中的一些误区。为此,要大力普及高血压病的有关知识,对有高血压病家族史、儿童时期血压偏高、肥胖等高危因素的个体更要加强预防,而预防的主要手段,就是远离不良生活方式,也即一级预防(详见“高血压病的一级预防”)。一旦患了高血压病则要积极、有效地加以治疗,要知道治疗高血压本身就是对心脑肾等并发症的最有力的预防(即二级预防)。
走出不愿服药的误区;走出不能坚持治疗的误区;降压治疗的益处来自长期控制血压;走出服不服药无多大差别的误区;走出单纯依赖药物,不做综合治疗的误区;走出以感觉估计高血压的误区;走出不按病情科学治疗的误区;走出不求医、自行治疗的误区;走出只顾服药、不顾效果的误区;走出长期服用一类药、每日一次的误区;走出贵药就是“顶药”的误区;走出血压降得越快、越低越好的误区;走出能降压的都是“好药”的误区;走出睡前服降压药的误区。
三、给高血压病人的温馨提示
高血压病人的“三个三”:即“三个半分钟”、“三个半小时”和“三杯水”。
“三个半分钟”是指夜间起床时和清晨醒来后要继续平卧半分钟,再在床上坐半分钟,然后双腿下垂床沿半分钟,后再下地活动。在临床上发现,脑血栓、脑溢血、心脏猝死等常发生在夜间。“三个半分钟”简单易学,只要付诸实际,至少可以使50%的心脑血管病人免于猝死。
“三个半小时”是指早上散步静走半小时,中午睡半小时,晚睡前散步半小时。世界卫生组织特别提醒心脑血管病人最适合的运动是步行。步行运动要注意“三五七”,“三”是指每天要步行3000米以上,且保证30分钟,坚持作到有恒有度;“五”是指一星期要运动5
次以上;“七”是指运动后,心率+年龄=170,例如50岁的人,运动后心率要达到120次。
“三杯水”就是晚上临睡前饮一杯温开水、半夜起来也要饮一杯水(当然不必刻意为半夜饮水而影响休息)、早晨起床饮一杯水,可以起到稀释血液,防止血栓形成和通便的作用。
四、小结方法。
改变生活方式是降低血压相关心血管事件危险的适当
第五篇:高血压防治健康知识讲座教案
健康知识讲座教案
课 题:高血压防治知识
教学目的:让居民掌握高血压高血压诊断标准和理想降压目标、高血压的危害、预防是处理高血压最有效的方法及高血压最佳治疗(HOT)知识与方法,走出高血压治疗的17个误区。
教学重点:预防是处理高血压最有效的方法 教学难点:高血压治疗的17个误区 教 具:多媒体(或讲义材料)课 型:新课 授课形式:大课堂面授 课 时:3课时 教学过程:
1、导入 我国高血压患病率及主要特点:我国人群高血压患病率,近年来不断升高,已成为致死、致残的主要原因。1958—1959年,在年龄15岁以上的人群中抽样调查494331人,高血压患病率为5.11%;1979-1980年间,共调查4012128人,患病率7:73%;1991年调查950 356人,患病率为11.88%。我国20世纪50~70年代,每年新发高血压100余万人;到了80~90年代,每年新发高血压300余万人。年龄越小,发病率增幅越大,其中25~49岁年龄组,上升幅度显着高于其他年龄组。目前,我国人群中,高血压患者已逾1亿,涉及几千万个家庭,平均4个家庭就有1个高血压患者,高血压已成为我国一个重大的社会问题。中国高血压联盟常务理事洪昭光教授指出,我国高血压及其治疗存在“三高”、“三低”、“三个误区”的现状特点。“三高”,即指高血压患病率高、死亡率高及致残率高。患病率高,据推算,目前已有1.1亿多患者;死亡率高,是指高血压死亡率已居心血管患者死亡的首位;致残率高,每年因高血压可新发150万脑卒中患者,现幸存的600万脑卒中患者中,有75%不同程度地丧失了劳动能力。“三低”,即指知晓率低、服药率低及控制率低。知晓率低,是指了解自己患高血压的,还不到高血压患者1/2;服药率低,是指知道自己患高血压需要服药,但能遵医嘱服药的还不到1/4;控制率低,由于不遵医嘱服药等原因,高血压发病的控制率不到5%。在高血压治疗过程中,往往存在“三个误区”,即他们或不愿服药,或不难受不服药,或不按病情科学地服药,这是非常不对的。因为,提高服药率及控制率,是当前治疗高血压成败的关键因素。为了提高广大群众对高血压病的认识,并引起各级政府、各个部门和社会各界对高血压防治工作的重视,以普及高血压防治知识及提高全民族健康水平和生活质量,国家卫生
部自1998年起,确定每年10月8日为全国高血压日,向社会各界显示了控制高血压的决心和力度。相信,在不久的将来,我国高血压病的防治工作一定会收到满意的效果。
2、揭示课题 高血压防治知识
3、内容 高血压诊断标准和理想降压目标
高血压是最常见的一种慢性病,也是对人类健康威胁最大的疾病之一。据统计,全世界高血压患病人数已达6亿,据估计我国现有高血压患者约1.2亿人。1998年9月29日至10月1日,第七届世界卫生组织/国际高血压联盟的高血压大会在日本召开。在这次会议上,确定了新的高血压治疗指南,明确了诊断高血压的新标准,全面提出了高血压的防治方案。这一指南被认为是最为全面的高血压防治方案,方案于1999年公开发表。我国高血压联盟于1999年公布了相应的高血压防治指南,根据这一指南,规定了高血压的诊断标准是:经多次测量血压(一般是在同一上臂测量血压,连续3日),如果血压≥140/90毫米汞柱,即收缩压大于或等于140毫米汞柱,舒张压大于或等于90毫米汞柱,就是高血压了。血压<130/85毫米汞柱为正常血压。介于两者之间称“高正常血压”。理想的血压值是<120/80毫米汞柱。
高血压的危害 高血压最主要的危害是会发生心、脑、肾并发症,长期未经良好控制的高血压,会引起脑卒中、冠心病、心力衰竭、肾损害等一系列病变,轻者造成患者丧失劳动力,生活不能自理,重者会造成死亡。又由于大多数高血压病人早期多无症状,悄无声息,故高血压被医学家形象地称为“无声杀手”。据估计,若使血压平均下降5~6毫米汞柱,就可使冠心病减少16%,脑卒中减少38%。因此,加强对高血压的防治,对于提高国民健康水平有很大的意义。
理想的降压目标是 所有高血压患者的血压均应降至<140/90毫米汞柱,≤138/83毫米汞柱更为理想。轻度患者以控制在120/80毫米汞柱为好。中青年应降至<130/85毫米汞柱,老年患者以控制在<140/90毫米汞柱为宜,单纯收缩压高者亦应将收缩压控制在140毫米汞柱以下。若合并糖尿病或心、脑、肾等脏器损害时,应尽量将血压降至<130/85毫米汞柱或达到理想水平。
降压注意事项 降压要平稳,药物开始用小剂量,逐渐递增,直至血压能控制在正常范围内。忌突然换药或忽服忽停,否则因血压大幅度波动易导致意外。故有人建议,对老年收缩期高血压患者,初始降压目标可将收缩压高于180毫米汞柱者降至160毫米汞柱以下,收缩压在160~179毫米汞柱之间者使之降低20毫米汞柱。平时,高血压患者要坚持科学合理的生活方式,适量的运动,戒烟限酒,保持心理平衡。
高血压可增加某些心血管并发症的危险,如卒中、冠心病和充血性心力衰竭。有效治疗高血压可显著降低心血管事件发生率、并发症发生率和病死率。但治疗高血压是一项复杂的任务,而说清楚什么是高血压也很困难。近年来,越来越多的证据表明,较低血压也有危险,这就改变了我们对最佳血压的认识。
收缩压与舒张压 现有研究表明,舒张压不再是血压状况的主要决定因素,收缩压和脉压已经取代舒张压成为血压状况的主要决定因素。有证据提示,收缩压、脉压和舒张压都是病人血压特点的一部分,而患者的年龄决定了这三个测定值的相对重要性。最近的分析显示,年龄小于50岁的人,舒张压仍是心血管事件危险的最强预测因素;年龄小于60岁的人,收缩压和舒张压对心血管事件的
预测价值相同;但≥ 60岁的人,收缩压和脉压是心血管病病死率和并发症发生率的最重要的预测因素,在此年龄组,脉压增大是评估危险的最重要因素,但它几乎总伴有收缩期高血压。如收缩压> 120 mmHg,并保持不变,危险性随脉压增大而增加(此时舒张压降低)。≥ 60岁的病人,收缩压和危险呈正相关,舒张压和危险呈负相关。在某一特定收缩压值,舒张压越低,心血管病危险越大。舒张压与心血管病危险之所以呈负相关,是由于在年龄增长过程中,心血管系统的生理学发生相应改变。从中年开始,大动脉逐渐变僵硬,收缩压增高,舒张压下降。而收缩压和舒张压平行增高,可反映外周血管阻力增加。
预防是处理高血压最有效的方法 总的说来,血压大于正常高限(收缩压为130~139 mmHg或舒张压为85~89 mmHg)的人中,约有41%将在4年内发展为长期高血压。所以血压大于正常高限的人群也应接受降压治疗。
改变生活方式是降低血压相关心血管事件危险的适当方法。经常运动(至少每周3次,每次30分钟),进食低脂肪、高纤维膳食,特别是多吃水果和蔬菜,可使收缩压降低8 mmHg,舒张压降低3 mmHg。
高血压最佳治疗(HOT)减轻体重也可降低血压,每24小时减少钠摄入量44 mmol可使舒张压降低0.9 mmHg,收缩压降低1.7 mmHg。研究表明,虽然将舒张压降至≤ 80 mmHg,并不能进一步降低心血管事件的危险。但严重心血管事件(心梗、卒中或因心血管病死亡)亦不增加,即使舒张压降至70 mmHg也如此。其临床意义在于,如积极治疗收缩期高血压导致舒张压降低,即使舒张压降至70 mmHg也是安全的。研究证明,对于各期高血压病人,应将收缩压降至< 150 mmHg,舒张压< 90 mmHg。JNC Ⅵ建议,大多数1期收缩期高血压患者,如果改变生活方式不能使收缩压降至140 mmHg以下,就应该开始药物治疗。2期和3期高血压病人,应立即开始药物治疗。JNC Ⅳ建议将收缩压维持在<140 mmHg,舒张压维持在< 90 mmHg。对于伴有糖尿病的患者,更应严格控制血压。英国糖尿病前瞻性研究(UKPDS)和HOT研究指出,应将收缩压降至140 mmHg,舒张压降至80 mmHg。严格控制血压可以降低糖尿病相关并发症和病死率。将血压降得更低对2型糖尿病患者是否适合,有待进一步研究。
4、讨论 高血压病治疗的误区是什么 高血压治疗的17个误区 高血压病是一种需要持续不断治疗的慢性病;走出防治高血压病中的一些误区 为此,要大力普及高血压病的有关知识,对有高血压病家族史、儿童时期血压偏高、肥胖等高危因素的个体更要加强预防,而预防的主要手段,就是远离不良生活方式,也即一级预防(详见“高血压病的一级预防”)。一旦患了高血压病则要积极、有效地加以治疗,要知道治疗高血压本身就是对心脑肾等并发症的最有力的预防(即二级预防)。
走出不愿服药的误区;走出不能坚持治疗的误区;降压治疗的益处来自长期控制血压;走出服不服药无多大差别的误区;走出单纯依赖药物,不做综合治疗的误区;走出以感觉估计高血压的误区;走出不按病情科学治疗的误区;走出不求医、自行治疗的误区;走出只顾服药、不顾效果的误区;走出长期服用一类药、每日一次的误区;走出贵药就是“顶药”的误区;走出血压降得越快、越低越好的误区;走出能降压的都是“好药”的误区;走出睡前服降压药的误区;
5、小结 改变生活方式是降低血压相关心血管事件危险的适当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