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体育课前准备活动的几点教学反思
体育课前准备活动的几点教学反思
上了这么多年的体育课,我发现同学对每节课之前的准备活动有了厌倦情绪,认为准备活动是多余的,不值得重视,因此我专门花了一些时间来和他们讲讲准备活动的重要性。我一般都比较重视体育课中的准备活动,因为深知认真做好准备活动直接关系到基本部分的学习乃至整个体育课的任务完成。但在实际教学中,由于学生对准备活动的认识不足,有的学生思想活跃,好奇心强,只重视基本部分学习,对准备活动,懒懒散散,动作不到位,甚至只把它作为一种形式。要想让学生做好准备活动就要让他们明确准备活动的重要性与必要性。
1、准备活动内容要丰富多彩。一套基本体操,一个游戏长期使用,久而久之,学生感到乏味、厌烦。在教学中,选择准备活动的内容应全面、丰富、形式多样。既要有徒手体操,又要有器械操;既要有原地的、也有行进间的;既有单人的、也有双人或集体的;既有一般练习,又有模仿、诱导或辅助性的专门练习。这样使学生才能感到新颖有趣,才能在提高神经系统兴奋性的同时激发学生的运动欲望。
2、准备活动要适合学生特点。初中生由于年龄不同,在生理和心理上存在着显著的差异,这就决定了准备活动应具有独特的特点。但在体育教学中,准备活动区别不大,小学成人化,中学公式化,一套操,一个游戏,小学用,中学
也用,甚至把高级运动员的专门性练习也拿来用。这种毫无区别,毫无特点的准备活动,违反了教学规律和学生的生理特点。学生的准备活动应根据身体发育特点,以游戏或简单易学动作为基本,再结合教材特点,提出不同的要求。
我的反思
准备活动是为主教材服务的,因此要有的放矢,要使与完成基本部分主要教材有关的肌肉群、器官以及各主要系统机能得到充分活动。它是在一般性练习基础上,采用动作性质相似和结构与基本部分教材相类似的专门性练习。专门性练习是一般性练习无法代替的。因此上课时必需合理地安排一般性和专门性准备活动练习的比重。
第二篇:如何做好体育课前准备活动
如何做好体育课的准备活动
一、充分认识准备活动对体育教学的作用
准备活动是体育教学中有意识、有目的的各种身体练习,是不可缺少的教学环节。准备活动可以提高中枢神经系统的兴奋性,提高大脑皮层对运动的分析、判断的综合能力,加强中枢神经对运动器官的有效调节,以减少失误,使动作完成得更加协调、准确。教师科学合理地安排准备活动,不仅能使学生有效地避免肌肉、韧带等软组织的运动损伤,而且能使学生有效地掌握运动技术、技能,提高身体基本素质。因此,准备活动的好坏直接影响体育课的教学效果的优劣。另外,体育课一般安排在上午三四节课或下午,在这个时段要让学生精神饱满、情绪高昂地学习体育课有一定的困难。教师有意识、有目的地培养和教育学生,可以提高他们上体育课的兴趣,从而使体育教学收到良好的效果。
二、准备活动的内容
(一)一般性准备活动。
一般性准备活动主要是促进学生身体全面发展,使全身各主要肌肉群、关节、韧带都得到充分运动,并根据教材性质和学生的特点组织安排的准备活动。它由相对比较激烈的运动组成,目的是使内脏器官得到充分的活动,为将要开始的专门性准备活动和主要的训练做好准备。它的内容既有逐步提高人体工作能力的走、跑、跳练习,又有为了保持学生正确身体姿势,促进学生生长发育的队列队形练习、基本体操。如小步跑、高抬腿跑、后蹬跑、车轮跑等跑的专门性练习,一般性的跳跃练习等;徒手操或轻器械练习、全身活动的游戏、集中注意力练习。一般以集体练习为主,可以培养学生遵守纪律和集体主义精神,培养学生正确的姿态和体态。
(二)专门性准备活动。
专门性准备活动是在一般性练习基础上,采用动作性质相似和结构与基本部分教材相类似的专门性练习。这是一般性练习无法代替的,是为了使学生尽快掌握基本教材的动作技术,根据学习的内容和学生的情况,组织安排的专门准备的练习,包括一些与课的基本内容动作相近似的模仿练习、诱导练习或辅助练习及一些分解动作练习。如“山羊分腿腾越练习”之前的挺身跳、扶山羊的分腿跳,篮球教学的熟悉球性的练习、运球,跳远教学的起跳和短程助跑跳,等等。这些准备活动对降低动作难度,消除学生的恐惧心理,加快对动作技术的正确掌握有着积极的促进作用。
(三)放松性准备活动。
放松性准备活动是为了让学生在练习或比赛前能充分发挥体能,使机体处于最佳状态而进行的练习。如练习或比赛前,为稳定情绪、提高爆发力而采用的手臂抖动、深呼吸、轻松的跳跃等,调节心情,集中注意力,再加上对动作技术的想象、自我暗示等,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保证练习或比赛任务的顺利完成。
二、怎样做好准备活动
要安排好体育课的准备活动,就必须主要考虑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
(一)在思想上高度重视。
教师要在思想上高度重视做好准备活动,认真有效、有针对性地做好每一节体育课的准备活动,并严格要求学生做好准备活动。积极引导疏通学生对待准备活动的认识误区,严格要求学生,提高准备活动的效应,保证教学的顺利进行。
(二)针对不同的课型,准备活动应具备不同的特点。如授新课应重在基本技术、基本知识的理解和掌握。运动负荷要适中,并适时安排一些诱导性练习,使学生学习起来更轻松,接受起来更容易。
(三)针对教材内容组织安排。
1.一般性准备活动。这种准备要求全身都要活动,身体的各部位都要照顾到,全身各主要肌肉群、关节、韧带都得到充分的活动。这样做的目的在于逐步提高大脑皮层的兴奋性,促进呼吸循环和代谢水平,从而使体温和肌肉温度上升,防止在剧烈运动时造成肌肉损伤。这种准备主要是一些全身性身体练习,如头、颈、腰、腹部的活动,手指、手腕和下肢、腰腹等部位的活动,在跑、跳类练习时踝、膝关节的活动,等等。2.专门性准备活动,也称为针对性或专项准备活动。这是区别于一般性的准备活动,根据不同运动项目进行的有针对性的准备活动,是为完成与授课主要内容有关的肌肉群、关节、韧带和器官,以及各系统的机能做好充分准备的活动。目的在于保证运动时直接使用的肌肉有适合的肌肉温度和血液供应,维持全身协调。它包括相关运动的运动技术和技能练习,如打篮球前先投篮、运球;跑步前,先慢跑,也可做一些持器械或徒手模仿练习,完整技术或运动分解后某个重要环节的重复,相近技术动作的练习、辅助练习、诱导练习,等等。其对集中学生注意力、缓解心理压力、提高学习兴趣、活跃课堂气氛起着积极的作用,可为更快地进入新课打下坚实的基础。
3.使用场地和器材组织开展准备活动,并依据教材的内容合理安排好运动负荷。
(四)针对学生的兴趣特点因材施教。
古人云:“教人未见意趣,必不乐学。”体育课的准备活动不能千篇一律,应设计创新一些教学手段和方法,引发学生的兴趣,做到“课伊始,趣已生”。例如在教跳远时,为了练习腿部力量和弹跳能力,可以一根绳为器材做准备活动,采取快跳、高跳(摇两次跳一次)、单足跳、双足跳等;在跑步教学时,各关节、韧带的活动后可采用各种形式的走跑跳、活动性游戏、健美操的基本动作等。
(五)考虑其他因素。如天气因素。天气热时,身体机能上升较快,准备活动的运动量无须太大,所需时间相对较短;反之,天气冷时,要做到“因时制宜”。另外,如性别因素、心理因素等,也都是体育教师在组织准备活动时必须考虑的。
三、准备活动必须加强教师指导
教师的表率具有重要作用。教师在学生心目中,不但是智慧的代表,而且是学习的榜样,教师必须以身作则,认真做好示范。准备活动效果的优劣,不仅在于教师的重视程度高低,而且取决于学生做准备活动时是否认真。如果学生不认真,动作变形,思想不集中,那么教师安排得再好也无济于事。由于体育专项活动的针对性较强,因而往往不能起到一般性准备活动全面活动身体的作用。然而,有的教师在上跑步的教材时采取高抬腿跑、后蹬腿跑、小步跑及摆臂练习等作为准备活动;上球类教材时用投、传、运等专项准备活动取代一般性准备活动,这是不符合教学要求的,在教学中仍应以一般性准备活动为主,专项准备活动为辅的方法安排为好。教师在准备活动中应切实发挥示范带头作用。
总之,体育准备活动不是可有可无,而是必不可少且一定要做好的。只有这样,才能将学生从事体育运动的积极性充分调动起来,把学生的思想注意力集中到体育课堂上,迅速进入体育教学的身心状态中,跟上运动的节拍,精神饱满、情绪高昂地投入体育课的学习中。
第三篇:课前准备活动
课前准备歌
点点头,伸伸腰,我们来做课前准备操,动动手,动动脚,开动脑筋勤思考。你一言,我一语,这样发言可不好。耳要聪,目要明,文明守纪我最行,棒!棒!棒!我真棒!争做班级的NO.1。
第四篇:小学体育课前准备活动有效性的实践研究研究方案范文
小学体育课前准备活动有效性的实践研究研究方案
一、课题研究的背景
在从事比较剧烈的运动之前,往往需要做一些准备活动,它的作用就是提高中枢神经系统的兴奋性,使身体各主要器官都得到充分的活动,使学主在生理和心理上做好准备,使人体尽快地由安静状态进入工作状态。
小学体育课的准备活动是保证体育课的基本教学内容实施,预防伤害事故的发生,有利于学生学习和掌握基本知识,基本技术和基本技能。准备活动的内容应全面、丰富、新颖,注重科学性,不仅起到运动热身的作用,而且还应是整个教学内容的一个不可分割的部分。
几年来,我们发现有些教师和学生对其并不重视,而只重视基本部分学习,对准备活动,敷衍了事,动作不到位,甚至只把它作为一种形式,有的教师比较重视,但在实际教学运用中也还存在着一些问题,对准备活动的认识不足,学生的兴趣不足,导致准备活动的有效性不高,严重影响体育课的课堂效率。
本课题希望通过实践与研究,找到提高体育课前准备活动有效性的方法,从而提高体育课堂教学的效率。
二、课题界定
小学体育课前的准备活动是在体育课,训练课开始阶段或比赛前有目的的进行的一系列肌肉活动,是为即将开始的正式上课、比赛做好身体功能上的准备,缩短机体进入工作状态的时间,有利于迅速投入运动中去。
“小学体育课前准备活动有效性的实践研究”指通过研究,积极探索小学体育课前准备活动有效性的方法和途径,从而提高体育课堂教学效率。
三、理论依据
(1)皮亚杰教育理论(建构主义理论):皮亚杰认为教育要遵循儿童的身心特点、发展学生的主体性。体育课前的准备活动正是遵循儿童的身心特点,从学生实际出发,最有力地促进学生潜能的发挥,从而提高我们的课堂教学效率。(2)《体育新课标》中也指出:培养学生兴趣,使学生热爱体育,这是如何上好体育课的关键,那么在一堂体育课中,准备活动部分可以说是上好体育课的前提条件。因为课前的准备部分,不仅可以活跃课堂气氛,同时还能激发学生兴趣,防止伤害事故发生,而且对学生尽快掌握新的技术动作有积极作用。另外,更重要的一点是通过“领带”准备活动,从中使学生的实践能力得到更好的锻炼与发挥。
四、同类课题研究状况的文献检索分析
提高体育教学中准备活动的有效性,是进一步提高体育教学效果和预防运动损伤的有效措施。小学体育课前的准备活动是保证体育课的基本教学内容的实施,也是授课内容的前奏,无论什么样的体育课堂结构和教学模式,都离不开准备活动。而如何让我们的准备活动真正发挥它的巨大作用,是本课题需要研究讨论的重要问题。目前许多文章都证明了、论述了准备活动的重要性,如何进行准备活动等问题,但如何提高准备活动的有效性方面还有点缺乏,本课题将对这个问题仔细研究。
五、研究的目标和内容 研究目标:
(1)通过研究,探索出体育课前有效准备活动的方法和途径。(2)通过研究,努力提升体育课堂教学效率,促进学生健康成长。(3)通过研究,不断提升我校教师的教科研能力水平。研究内容:
(1)我校体育课堂教学课前准备活动的现状调查研究。通过调查研究,了解我校体育课前准备活动的现状,分析存在的问题,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2)体育课前准备活动的理论探索。通过学习,深刻理解体育课前准备活动的意义与作用。
(3)体育课前有效准备活动的方法和途径。通过研究,丰富体育课前准备活动的内容、形式,提高有效性,从而提升体育课堂教学效率。
六、研究方法
(1)教育调查法:通过问卷及个人询问,了解学生对于准备活动的认识以及他们喜欢什么样形式的准备活动。
(2)行动研究法:通过教学实践,并结合理论研究,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发现问题以及寻找答案。
(3)文献资料法:不断通过各种途径搜集相关资料,并进行学习总结,将别人的东西转变为自己的资源。
(4)案例研究法:通过教学过程中的实际案例的分析,及时地进行分析、总结,找到有关问题的根源,及时解决问题。
七、研究的具体步骤
准备阶段(2010年12月——2011年1月):进行相关理论的学习,制定课题实施方案。阅读《体育基本理论》、《体育课准备活动的原理与方法》、《教育的理想与信念》等相关的书籍、论文和案例。上传课题研究方案,并制订计划。研究阶段:(2011年2月——2012年11月):阅读《体育基本理论》和《体育课准备活动的原理与方法》,并完成读书笔记,将所学知识探索的各阶段体育准备活动运用到课堂教学中。分析研究我校体育课前准备活动的现状,积极探索课前准备活动的方法和途径,不断丰富活动内容和形式,从而有效提高体育课堂教学效率。
总结阶段(2012年11月——2012年12月):整理和分析各种资料、撰写课题研究结题报告,申请结题。
八、完成本课题研究任务的条件分析
(1)本课题研究人员有较强的理论指导,将针对小学体育课中准备活动具体化作研究。
(2)本课题针对培养学生能动的、创新的、自主的学习,初步设计了培养目标和工作思路,明确了实施原则。方案有一定的可作性。
(3)研究人员涉及体育组、卫生室。大多为中青年骨干教师,他们善于学习,敢于创新,具有一定的实践经验和研究能力。
(4)每月开展一次专题研究。请专家来校讲课,科研小组外出学习。
(5)为保证课题研究顺利进行,除学校现有设施、设备外,将添置新颖的活动、器材,创设良好学习环境为课题研究创设条件。
十、预期研究成果
(1)通过研究,整理出符合我校实际的有效的体育课前系列准备活动。做到内容与形式的统一。
(2)完成《小学体育准备活动有效性的实践与研究》结题实践报告。
十一、课题组成员及分工
课题主持人:孔爱香。全面负责本课题的研究工作。
课题组成员:
马东华:分析、探索适合水平三阶段体育课准备活动。
孔海军: 分析、探索适合水平二阶段体育课准备活动。
陈思坤: 分析、探索适合水平一阶段体育课体育教学研究准备活动。
何继华: 整理、收集资料
一节体育课的教学反思
体育课已经成为学校教育中越来越重要的一部分,小学体育教学课标中特意提出要培养小学生各种素质的全面发展。在现代教学中教师的职责不仅在于“教”,更在于指导学生“学”,要把教会学生掌握身体锻炼的方法和培养学生的“自主学练”能力作为归宿,所以在本课教学中我让学生在快乐中尽情地学与练。
本课以跑为主教材,以游戏为辅助教材。课上以一张普通的纸为教具,通过学生动脑、动手自制接力棒、凳子、小飞机等,培养了学生的创新意识,并“活用”、“乐用”,使学生的动手能力得到发展。本课的设计,通过导趣,引导学生乐学;通过导思,引导学生活学;通过导法,引导学生会学;通过导做,引导学生善学,同时寓环保教育于课堂,把课堂活动提高到一个新的水平。
一、自主活动激发情趣:由播放音乐和提问开始本课,使学生进入思考,并尽快溶入课堂,激发学生练习兴趣,大胆表现自己,同时达到热身的效果。在教学中女生富有表现力,同伴间快乐学练,使得好多男生在她们的带领下认真模仿,认真练习。
二、大胆尝试乐于表现:课中我让学生自己去创造、去尝试、去发现、去解决问题,留给学生自由发挥的空间,把对学生能力的培养和创新意识渗透到知其意、明其利、乐其趣的自主性活动中去。但由于我让学生体验跑得快,为了不让放在胸前的纸掉下来,学生大多低下头,用手抱着,使得跑的正确姿势没能保持,所以达到预期的目的。
三、开开心心玩游戏:为了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调整课堂气氛,我用纸设计了游戏:抢凳子,学生在音乐声中快乐的游戏着,每次音乐的停止,都有一位没抢到凳子的学生精彩的表演。但如果在教学中提高游戏的难度,让2个学生,3个学生去抢一张凳子,或者让所有的学生围成一个大圈抢几张凳子,也许更能体现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合作行为。
四、稳定情绪恢复身心:一堂课下来,学生会处于一种紧张的状态中,为了更好地放松,运用轻松的音乐,能使学生恢复身心。同时,为了满足学生学习的欲望,我大胆尝试,让学生创编,并教育学生要讲卫生,热爱生活,保护环境,让学生在快乐和有所收获中结束本课的教学。
浅谈小学体育课准备活动的安排
张相忠
小学体育课准备部分的任务是在有限的时间内,运用多种方法、尽快把学生的注意力集中到教学上来。调动学生精神振奋,情绪饱满地开始一堂课的学习。做好准备活动,使学生由安静状态向兴奋状态逐渐过渡,使身体各器官系统功能迅速有效地进入工作状态,提高大脑皮层对运动的分析。判断、综合能力、使技术动作完成地更加准确、协调、优美,使学生生理上和心理上的到很好的准备,有利于学生学习和掌握基本知识,基本技术和基本技能。那么怎样安排好准备活动、提高质量呢?
1.课的性质
授课内容的不同,选择不同的准备活动。具有不容的效果,正确的组织准备活动,可以缩短进入工作状态的时间,更快地发挥出最大的工作效率。因此,小学体育课教学中,准备活动是一项很重要的环节。
研究准备活动的内容及安排是教学中一项重要的工作,小学教材内容设计田径、球类、体操、舞蹈和体育卫生保健知识,教师是传授授业解惑者,在教学中起着桥梁作用,应根据课的内容选择不同准备活动内容。准备活动内容分:一般准备活动和专门准备活动。一般准备活动是提高真个机体的技能和神经系统兴奋性,提高呼吸和循环系统的机能水平,使温度升高,促进新陈代谢。通常有各种走、跑联系,徒手或轻器械联系,集中注意力联系、游戏舞蹈等;专门准备活动是续一般准备之后,再做专门性活动联系,其内容与运动项目练习相类似,进一步增强中枢神经系统对正式练习适应能力。通常有一些模仿练习、诱导练习、辅助练习、如赛跑项,目前应多做两臂摆动、园地跑、起跑和快速跑等。跳高、跳远项,目前应多做些腹部运动,两腿屈伸、助跑起跳和试跳等。投掷类项,目前应多做上肢运动和腰腹背练习之,专门性练习应随运动项目不同而异。
2.生理特点
做准备活动要充分,活动是以达到传身发暖、略为出汗为准,关节活动灵活、身体感到轻松有力。心率控制在100~120次/分、神经和肌肉兴奋提高。准备活动的强度和时间还应考虑到年龄、季节、运动专项、训练水平和个人特点等因素的不同,准备或的时间也应有差异。年龄小,训练水平低,在温暖季节里准备活动的时间可适当缩短,而在寒冷的季节则
应适当延长,准备活动结束到开始主要工作的间歇时间不宜过长,在一般教学课中的间歇时间以2~3min较为适宜。
3.心理特点 1.集中注意力
准备活动是一节课的开始,学生往往注意力不集中,表现为动张西望、交头接耳,甚至是做一些小动作。这时可以安排一些用时少,见效快的简单趣味练习,使学生的注意力很快集中到课上来,安排一些比较简单,但学生的注意力不集中又往往会出错的联系,如:教师发“立正”口令,要求学生成蹲撑,教师报“4”,要求学生臂前举,教师双臂前举,要求学生跳成前后开立,教师双臂侧举,要求学生迅速跳转360度等。因而灵活运用此类练习,使得学生注意力很快得到高度的集中,激发学生上课的激情。
本人在平时的教学实践中,对此进行过实验统计,用上述的方法,一般在2分钟左右,注意力就能很好的集中,并且能使100%的学生都能做到这样,因而耗时短、见效快;而用一般常规的手段与方法,要在3~5分钟,才能使学生的注意力得到基本集中,并且有10%~20%的学生做不到这样的基本要求,这样既耗时长,又得不到好的效果。
2.情感调节
从生理学的角度来看,长时间单一的刺激容易引起朝限抑制,重复单调的教学方法容易使学生感到疲劳乏味。这就要求教师多采用形式多样的组织专利教法,使学生积极主动参与,因而在教学增加一定的趣味性是不可缺少的。
A.徒手操联系:
利用徒手操练习,是进行准备活动的常用方法之一,但徒手操往往比较呆板、枯燥无味,若利用女生喜爱舞蹈、艺术体操、健美项目的特点,给学生编排一些韵律操的小组合,并配以优美的音乐,就能使学生在愉快的音乐声中完成身体的练习,这不仅提高了学生的练习兴趣和效果,同时还培养了学生的节奏感和韵律感。
B.队列练习:
准备活动中,也时常采用队列练习。队列练习时,力争内容不变,形式多样,提高学生的练习兴趣,学生在联系齐步走和跑步走时,可结合螺旋进行练习,要求学生齐步走过去,跑步走出来;在练习队形变换内容时,可要求学生采用脚尖步或柔轻步绕场行进。并配上简单的手臂舞蹈动作,这样既增加了队列练习的难度,同时也提高了学生的练习兴趣,使得学生感到新鲜、有趣、练而不厌。
C.适当安排游戏:
青少年大多是有“争强好胜”“集体荣誉感”等心理特征,喜爱热烈而又活泼,有一定竞争性的练习,而体育游戏基本上具备了这些特点,它对于改善课堂气氛,提高练习者的兴趣,培养学生的竞争意识都有一定的积极作用。因而,教师在准备活动中,根据课的内容,合理安排一些游戏。例如:结合下肢练习而采用“记先法”进行各种递球比赛,结合下肢的“斗鸡”、“跳绳”游戏等。让学生在欢笑娱乐中使身体各个部分逐渐进入运动状态,以适应上课的需要。但是在游戏练习中要注意活动量不宜大,以免影响教学任务的顺利完成。
D:场地的选择
教育心理学表明,教学环境对学生的心理起着重要作用。在教学中,场地布置的整齐美观,线条清晰,对学生是良性刺激,这样容易使学生情绪高涨,注意力集中,提高练习效果;相反场地布置的不合理,甚至场地根本就没布置,这对学生来讲是一种劣性刺激,学生便表现无精打采,心不在焉,练习的兴趣不高。因而准备活动中场地的合理布置不宜忽视,教师在每节课前认真布置好准备活动的场地,如:画好必要的线条、练习图案、摆好醒目的标志物等。让学生在醒目,新颖的布局中对准备活动的内容产生浓厚的兴趣,这也必然会提高准备活动的效果。
因此,在准备活动的过程中,结合课堂的教学任务,遵循人体生理和心理规律,选择好形式多样的趣味性练习内容和手段穿插在准备活动的过程中,从提高学生的兴趣出发。把学生的练习积极性、情绪得到充分调动,让他们在轻松愉快的气氛中做完准备活动,这是安排小学体育课准备活动的关键所在。
体育课越来越受到重视,国家还明确提出以“健康第一”为目标,开展学校体育。为了实现这一目标,体育教师必须设计出多样化的教学内容与形式,才能保证“健康第一”的思想得到贯彻和落实,而准备活动则是保证这些内容正常实施的基本条件,也是上好体育课的重要环节。
一、准备活动的意义准备活动,是使肌肉、肌腱不断冲动,继而把冲动传到大脑皮层,使大脑皮层神经细胞的兴奋性提高到一个适宜的水平,从而加强各种神经中枢之间密切的、协调的联系,迅速准确地调节和支配人体各器官系统的活动。准备活动不仅能让学生热身,而且能活跃课堂气氛。通过准备活动可以克服心脏器官的惰性,提高运动器官的工作能力,使学生生理上心理上得到很好的准备,从而预防伤害事故的发生,有利于学生学习和掌握基本知识、基本技术和基本技能。
二、准备活动的组织一般的小学体育课为40分钟,准备活动应安排10~12分钟。活动内容与形式要根据场地器材、天气等情况而定。小学生的准备活动应根据其身体发育特点,以游戏或简单易学的动作为基础,并考虑男、女生的性别差异,结合教材特点,提出不同的要求。在教学中,教师选择准备活动的内容,既要有徒手.....
第五篇:体育课准备活动的教学反思
小学体育课准备活动的教学反思
芷江侗族自治县荷花池小学
人们在从事比较剧烈运动之前,都知道需要做一些准备活动,目的就是使人在生理和心理上做好准备,克服神经机能惰性,加快运动神经传导作用和反应速度,使人体尽快地由安静状态进入工作状态。运动生理学理论也告诉我们:准备活动促使血液循环加快,需氧量增加,机体的代谢速度加快,还能使体温略微升高,肌肉,肌腱的弹性、伸展性等处于良好的状态,提高肌肉的收缩力和速度以及动作协调性,避免运动损伤。
小学体育教师应重视体育课中的准备活动,因为认真做好准备活动直接关系到基本部分的学习乃至整个体育课的任务完成。但在实际教学中,由于学生对准备活动的认识不足,有的学生思想活跃,好奇心强,只重视基本部分学习,对准备活动,懒懒散散,动作不到位,甚至只把它作为一种形式。要想让学生做好准备活动首先就要让学生明确准备活动的重要性与必要性,另一方面教师还要尽量注意以下几点:
1、准备活动内容要丰富多彩。一套基本体操,一个游戏长期使用,久而久之,学主感到乏味、厌烦。在教学中,选择准备活动的内容应全面、丰富、形式多样。既要有徒手体操,又要有器械操;既要有原地的、也有行进间的;既有单人的、也有双人或集体的;既有一般练习,又有模仿、诱导或辅助性的专门练习。这样使学生才能感到新颖有趣,才能在提高神经系统兴奋性的同时激发学生的运动欲望。
2、准备活动要具有小学特点。小学生由于年龄不同,在生理和心理上存在着显著的差异,这就决定了小学的准备活动应具有起独特的特点。但在体育教学中,准备活动区别不大,小学成人化,中学公式化,一套操,一个游戏,小学用,中学也用,甚至把高级运动员的专门性练习也拿来用。这种毫无区别,毫无特点的准备活动,违反了教学规律和小学生的生理特点。小学生的准备活动应根据身体发育特点,以游戏或简单易学动作为基本,再结合教材特点,提出不同的要求。
3、注重一般性准备活动与专门性准备活动的结合。准备活动不只是做个游戏,做几节基本操。一般性准备活动主要是使全身各主要肌肉群、关节、韧带都得到充分的活动。准备活动是为主教材服务的,因此要有的放矢,使与完成基本部分主要教材有关的肌肉群、器官以及各主要系统机能得到充分活动。它是在一般性练习基础上,采用动作性质相似和结构与基本部分教材相类似的专门性练习。专门性练习是一般性练习无法代替的。因此上课时必需合理地安排一般性和专门性准备活动练习的比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