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中小学德育工作任务和要求

时间:2019-05-14 07:56:36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2016年中小学德育工作任务和要求》,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2016年中小学德育工作任务和要求》。

第一篇:2016年中小学德育工作任务和要求

2016年中小学德育工作任务和要求

切实加强和改进平江县中小学德育工作,把培育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增强学生社会责任感、创新精神、实践能力作为重点任务贯彻到教育教学全过程。以围绕“做一个有道德的人”为主题,以引导学生形成良好的品德和健全的人格为目标,以四大主题教育(民族精神教育、“好习惯伴我行”养成教育、感恩教育、心理健康教育)为重点,着力开展“三礼四节”(三礼:感恩礼、入学礼、毕业礼;四节:科技节、体育节、读书节、艺术节)等综合实践活动为载体,不断促进全县中小学德育水平和学校管理效益的提升。2016年平江县中小学德育工作具体任务和要求如下:

一、搞好主题教育,培养良好道德品质

1、“好习惯伴我行”养成教育。将“好习惯伴我行”养成教育贯穿于中小学教育的每一个学段,以《守则》和《规范》为标准,着重抓好学生文明行为习惯的养成,使学生做到讲卫生、爱劳动、勤俭节约、爱护公物,做到仪表整洁、行为文明、遵守秩序、热心公益。小学开展“好孩子要诚信”教育,初中开展“社会公德讲诚信”教育,高中开展“我愿做个诚实人”教育,大力倡导诚信作业、诚信考试,培养学生诚实待人、守时守信的优良品质,以达到促进学生自我管理、自主学习、积极向上的目的。加强学校日常管理和学生管理,健全班级管理,执行校政值日制度,规范中小学生日常行为。要积极宣传、学习、解读新颁布的《中小学生守则》,使之成为中小学生日常行为的基本规范。整体推进现代学校制度建设,推进中小学办学标准化和管理标准化。

2、感恩教育。按照县教育局《关于在全县中小学生中开展感恩教育活动的通知》要求,进一步组织开展学生感恩教育活动,通过开展感恩父母、感恩老师、感恩学校、感恩社会活动,培养学生的人文情怀,培育学校的感恩文化,引导学生做到心中有祖国、心中有集体、心中有他人,从而塑造学生的健全人格和责任感。

1)分阶段确定感恩教育内容。将感恩教育内容分学段、分年级、按层次有序进行,小学低年级、初一和高一以感激父母养育之恩为主;小学高年级、初二和高二以感激学校、老师教诲之恩,感激他人帮扶之恩为主;初三和高三以感激国之恩、党之恩、社会之恩,感激大自然的赐予之恩为主。也可以主题教育月等形式将感恩教育内容全面展开,分层交替推进。2)感恩教育的常规活动。每一个教育主题原则上都要从以下八个方面抓好。

(1)举行一场报告会。学生代表、教师代表分别发言和报告“感恩教育”的作用和意义,造声势、造气氛。

(2)各班出一期感恩教育主题黑板报,学校组织观摩和评比。

(3)各班召开一次“学会感恩”的主题班会,要求人人说受恩之事,个个发报恩之感,人人谈报恩之举(可先典型示范,然后各班推广)。

(4)撰写一封感恩信(或一个感恩电话、一条感恩短信、一声感恩问候)。

(5)开展一次感恩教育为主题的征文活动。要求每位学生围绕“感恩父母、感恩老师、感恩社会”这个主题撰写一篇感恩教育文章,学校要组织感恩教育演讲比赛。

(6)开展一次感恩行动。每位同学为父母、为老师、为他人、为社会做一次力所能及的事情,学校要有记录。

(7)组织学生观看一场感恩教育电影。写读后感,学校要组织评选。(8)每位学生学会唱一首感恩歌曲。推荐歌曲为《感恩的心》、《歌唱祖国》、《白发亲娘》、《母亲》、《爱的奉献》、《烛光里的妈妈》、《长大后我就成了你》、《为了谁》、《常回家看看》等。学校要组织感恩歌曲演唱会或感恩文艺演出。

3、民族精神教育。九月份为“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活动月”,各学校要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民族教育的决定》和第六次全国民族教育工作会议精神。制订学校民族教育指导意见,建立学校民族团结教育常态化机制。要结合新学期入学教育、高一新生军训、“公民道德宣传日”、“评比表彰”等活动,利用校内外各种媒介、渠道和阵地,采取参观、演讲、主题班(队、团)会等多种形式,集中开展宣传教育活动,培育和弘扬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团结统一、爱好和平、勤劳勇敢、自强不息的民族精神。

4、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各学校要在心理健康教育方面探索适合本校开展活动的工作方法,要大力开展心理健康培训和活动,要设置好一个心理咨询室、一个咨询信箱、制订好心理健康教育计划、力争配备专职或兼职心理健康教师,根据不同年龄阶段中小学生身心发展规律,积极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指导他们处理好在学习、成长、交友、生活等方面的矛盾和困惑,培养学生健全的人格和良好的心理品质,增强他们正确认知自我、调控自我、承受挫折、与人交往、适应环境的能力。加强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建设,积极开展心理辅导与咨询活动,同时要特别关注留守儿童心理健康教育,从生活、学习等多方面关注他们的成长。要继续利用家校联系单,密切与家长联系做好家庭评价,加强家校教育联系,作为学生月评内容纳入学校评价中。

二、开展“三礼四节”活动,营造学校文化氛围 1.“三礼”教育活动 九月“入学礼”,为进入新学段的学生开启新的航程;五月“感恩礼”,让学生懂得每个人在享受别人付出的同时,应该懂得感恩他人、回报社会;七月“毕业礼”,告诉学生毕业不意味着结束,而是又一个里程的新开始。各学校要结合教育内容,设计主题,组织实施有针对性的教育活动,力求让“三礼”教育活动制度化、常态化。2.“四节”教育活动

1)读书节。以“营造书香校园,陶冶学生情操”为活动主题,自3月开始,各学校要启动读书节活动,要求师生共读一本好书,并鼓励学生根据个人兴趣自主进行阅读,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通过开展读书活动,增强学生的读书积累,促进学生人格的升华和完善,让读书滋养人生,为学生的终身发展奠基。学校可以为学生提供主题、为不同年龄段的学生提供不同的阅读书目:小学低年级要积极开展推广普及新童谣和儿童诗歌活动,小学高年级要开展古诗文国学经典诵读活动,初、高中要开展经典现代文阅读和感悟活动。充分发挥新童谣、儿童诗歌、经典诗文对学生思想品德的形成、美好情感的培养和行为习惯养成具有的潜移默化作用。学校要将图书报刊,图书室、微机室等图书资源及时向师生开放,倡导师生共同重视读书的良好风尚,使读书成为师生精神成长的重要源泉。依托读书活动各学校都要办好自己的校报、校刊。

2)体育节。学校体育节活动要围绕“运动、快乐、团结、成长”这一主题,以“人人参与,健康成长”为宗旨,以兴趣小组活动为切入点。面向全体学生,精心组织开展中小学生田径运动会、篮球比赛、乒乓球比赛、健美操比赛、“大课间活动”、趣味运动会等等学校体育比赛和活动,县级活动与学区、学校活动并举。各学校要按照教育部制定的“体育、艺术2+1”项目的要求,制定好大课间活动实施方案,持之以恒开展学校“大课间”体育活动。以创编形式多样、趣味性强、具有地方特色的,适合城乡学校课间群体活动的体育运动项目为主要手段,针对不同层次、不同学段学生的年龄特点,广泛深入推进中小学生阳光体育活动。同时,各学校要切实加强学校体卫艺工作,开齐开足各学段艺术课程。实施国家青少年体质健康促进计划,充分发挥和发掘体育的育人功能,从师生的需要和发展出发,积极开展健康知识和健身方法的宣传教育,树立“健康第一”意识,让师生在丰富多彩的课内外体育活动中学习掌握健身知识和方法,体验健康和快乐,培养学生运动兴趣和运动特长。

3)艺术节。各学校要通过举行艺术节活动,建设良好的学校文化艺术教育氛围,让学生在浓厚的艺术氛围里开启多种感知通道,激发学生对艺术的兴趣与爱好,培养学生健康的审美情趣和良好的艺术修养,促进综合技能的发展。要求以学校为基础,面向全体学生,开展丰富多彩的艺术活动,使学生参加艺术展演活动的过程成为受教育的过程,让每个学生都成为艺术教育的受益者。展演活动要体现学校艺术教育的特点,体现向真、向善、向美、向上的生动活泼的校园文化特色。

学校文化艺术节是学校拓展性课程体系中的实践型课程之一,也是高中综合实践活动学习领域中的“社会实践”选修Ⅱ课程的模块之一。艺术节各项活动的形式和内容,既要注重中华优秀文化艺术的传承,又要不断创新和发展。通过节庆活动展示学校优秀的艺术成果,不断提高学生审美情趣和人文素养。

4)科技节。为了进一步提高学校科技教育质量,各学校要相对集中一段时间,依托课堂主渠道,深化科技启蒙教育,在校园内营造浓烈的科普宣传氛围。充分发挥《科学》、《信息技术》、《综合实践》等学科在科技校园打造中的特殊地位,各学段、各学科要找准渗透点,探索并实施研究性学习,让学生体验科学家是怎样发现、研究、解决问题的,从而学习科学的思维方法,启迪智慧,全面提高实践活动质量。相关教研组要结合主题教研,开展有效研究。小学校要以创建“家庭实验室”为主,初、高中学校要做到校校有科技实验场所、有研究主题、有必需器材、有活动记录。每班要有重点地建立一批精品实验室,创建成果不定期在班级“科技角”展出,学校将班级成果汇编成集。

为展示学校科技教育成果,促进学校科技教育质量,每两年以县组织科技节,层层选拔优秀学生成果参加县级比赛,科技节期间将举办一系列竞赛活动。各学校要引导学生关注创新发展、生态环保、和谐社会等当今社会热点话题,以小见大,着力于科技实践、科技创新,力争“新颖、实用、独创”,努力出精品。

5)组建社团活动,拓宽学生视野。各学校要充分利用教师资源丰富,学生兴趣广泛这一特点,小学组建兴趣小组,中学组建各类社团活动小组。学校社团活动以“拓展实践知识、锻炼组织能力、发挥个性特长、丰富校园文化、活跃课余生活”作为培养目标,创设各类社团为学生的发展提供空间和舞台,如:文学社、诗社、书法社、民乐团、国学社、合唱团、民族舞蹈团、尚艺棋社、手工制作社、摄影组、科技组、排球队、田径队、乒乓队等等。把社团活动作为开发学生个性潜能的一种手段,力求实现“人人有特长,个个求发展”,各学校要将社团纳入到学校“创新人才培养”课程体系的实践活动课程中,并将运作成熟、活动周期性较强、深受学生喜爱的社团纳入到校本课程。要求学校从以下四个方面完善学校社团建设:

1、构建一套高效、动态的管理体系。

2、创建一批高层次、高品位的精品社团和品牌活动。

3、培养一批具有鲜明特色的专业性强的社团展演队伍。

4、造就一批素质高、能力强、具有领袖才能的学生社团骨干。同时,学校要依托家长委员会成立学生社团指导委员会,充分调动有专业技能的家长参与学校活动的热情,对学生活动给予指导,构建学校,家庭,社会“三位一体”的和谐教育体系,努力让社团活动朝着大众化、课程化、规范化、系列化、特色化的方向发展,让学生在丰富的社团活动中得以自主发展。

三、创新工作思路,增强德育教育实效

1、德育模式和内容要不断创新。各校要结合各自实际,在德育模式和德育内容上要拓展思路,探索适合本校实际的较为完整的做法,逐步形成独有的个性特色。要切实加强中小学德育工作的理论研究。针对学校德育工作的薄弱环节和当前社会反映强烈的教育问题、网吧对青少年学生的不良影响问题、校园侵害案件和未成年人犯罪问题、留守儿童和家庭教育问题等,加强调查研究,充分发挥德育理论对德育实践的指导作用,成立德育研究会。

2、重视家校联系,构建德育立体网络。各中小学校要发挥课堂主渠道作用,把德育融入各学科教学之中。有条件的学校要建立好中小学德育网络平台,建设中小学德育工作网站网页,创建班级QQ群、微信群,引导学生的思想和网络生活。要建立和完善以学校教育为中心、家庭教育为基点、社会教育为依托的三位一体的德育管理网络。发挥家庭教育的重要作用,认真开展“万名教师大家访”活动,办好家长学校,开好家长会,切实运用好学生成长手册,密切家校联系,指导家长科学地进行家庭教育,积极推进家校联系制度化。落实《国务院关于加强农村留守儿童关爱保护工作的意见》,关心留守少年儿童、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等特殊群体的身心健康成长。

3、加强班主任队伍建设。各学区、学校应加强对德育工作的领导,定期召开德育工作专题会。加强中小学德育理论研究,及时总结和推广各地德育工作先进经验,促进班主任经验交流制度化。探索区域班主任共同体建设,促进学校形成德育特色和德育品牌。各中小学校要重点落实班主任工作业绩档案,抓好主题班会,上好读报课,设计与组织好班级活动。坚持班主任工作目标考评和班级评比制度,坚持班主任定期培训和例会制度。

四、完善保障机制,打造一校一品工作局面

1、建立健全“一把手”抓德育的领导机制。中小学德育工作实行学校校长负责制,要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牢固树立“教书育人,育人为本,德智体美,以德为首”的观念,始终坚持把德育工作摆在素质教育的首要位置。制定整体推进学校德育工作的规划,及时总结和推广各地的先进经验,指导和督促学校德育工作。

2、加大德育工作投入力度。落实德育工作专项经费,主要用于开展德育活动、培训德育队伍、加强德育课程建设及表彰奖励德育工作先进单位和先进个人。为德育工作提供必要的场所与设备,不断改善条件,优化手段,积极推进中小学德育工作。全县各学校要继续在“培养具有健全人格的现代人”的办学目标引领下,根据学校地域特点,扬长避短,坚持“立德树人”的育人理念,努力使我县中小学德育教育有新的突破。平江县教育局基础教育办公室 二O一六年二月十五日 2016年德育工作活动安排 3

1、“学雷锋树新风”养成教育

2、全县中小学“晨风读书节活动”

3、中小学德育工作会 月

1、第32届中小学生田径运动会”体育节活动

2、“四·五清明节”走进大自然社会实践活动 5 月

1、“五月的鲜花”庆祝五四青年节系列活动

2、学校感恩节活动 月

1、庆“六一”学校文艺展演和 少先队系列活动

7-8月

1、中小学生暑假社会实践活动

2、中小学毕业礼活动 9 月

1、学生军训和入学礼教育活动

2、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月”系列教育活动

3、庆祝“教师节”,尊师重教感恩节活动 10 月

1、国学经典诵读读书节活动

2、中小学生足球比赛

3、中小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培训活动 11 月

1、中小学大课间活动展示

2、学生体质健康测试与数据上报 12 月

1、校报校刊评选

2、各学校文化艺术节系列活动

第二篇:榆林市普通中小学德育常规要求

榆林市普通中小学德育常规要求

(2013修订)

为了规范中小学德育工作,进一步加强和改进中小学生思想道德建设,依据教育部《中小学德育工作规程》、《中学德育大纲》和《小学德育纲要》,结合我市实际,制定本要求。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基本方针。以党的教育方针为指导,以德育课堂为主渠道,以德育系列活动为载体,立德树人,立体育人、全员育人、全时育人。

第二条基本任务。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加大德育工作的改革创新力度,从增强爱国情感做起,从确立远大志向做起,从规范行为习惯做起,从提高基本素质做起,弘扬和培育伟大的民族精神,树立正确的理想信念,培养良好的文明行为素养和积极向上的心理品质,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第三条基本要求。“四化”要求:德育保障配套化,德育目标具体化,德育活动经常化,德育途径多样化。“七有”目标:有规范的德育管理体制,有成熟的德育工作模式,有科学的德育课程体系,有优秀的德育师资队伍,有专业的德育研究组织,有完善的德育工作网络,有明显的德育工作成效。

第四条基本方法。以人为本,顺应学生身心发展特点和成长规律,适应学生的生活实际和成长需要,分段要求,梯次推进。

第二章组织领导

第五条工作责任。中小学德育工作由校长负总责,党组织发挥政治核心和保证监督作用。学校要成立由校长任组长的德育工作领导小组,对德育工作进行全面安排部署。

第六条职能机构。中小学日常的德育工作由德育处负责,团队协同配合组织实施,没有职能机构的由校长指定专人负责实施。主要任务包括:制定德育工作规划和学年、学期计划,确定分年级的具体目标,形成系列工作方案;协调校内各部门配合开展德育工作;组织检查学生日常纪律;组织全校性的德育活动;调研学校德育工作现状与发展趋势;检查德育工作计划的执行情况;期末完成德育工作总结及表彰奖励等。

第三章常规制度

第七条学校德育日常制度。学校要从实际出发,制定学校德育工作常规、德育岗位职责、升国旗制度、国旗下讲话制度、学生管理制度、班级管理制度、班主任工作制度、德育评价制度、家校联系制度、师生联系制度、班(团、队)会制度、检查评比制度、奖惩制度等,并根据形势发展和工作需要适时修订。

第八条学生自主管理制度。要发挥班委会、团支部、学生会、少先大队的作用,组建学生互助小组,缩小管理模块,让学生提醒学生,用学生发展学生,并进行星级小组评比,多角度、全方位、立体化地引导学生自我教育、自主管理、自主评价,着力实现由“管好学生”向“学生发展”转变。

第九条德育队伍培训制度。每学期至少进行一次德育专题培训,提高广大教职工的德育工作能力。重视班主任理论学习和业务培训,定期组织交流,通过管理案例研讨、观摩,提高班主任的实践能力,打造学习型、研究型、专家型的班主任队伍。

第十条评选奖励制度。中小学应定期评选“三好学生”、“优秀学生干部”、“先进班集体”、“优秀班主任”、“德育先进工作者”等,并进行表彰奖励。还应设立特长生、进步生等单项奖,形成有本校特色的奖励制度。

第十一条德育经费保障制度。中小学校要不断完善、优化教育手段,为开展德育工作提供必要的场所、设施和设备,为德育课堂教学和教职工订阅必备的参考书、报刊杂志。要确保德育日常活动、大型活动、师资培训、课题研究以及表彰奖励等工作经费。

第四章队伍建设

第十二条强化班主任队伍建设。加强对班主任工作的领导,选派思想素质好、业务水平高、有一定组织管理能力和奉献精神的教师担任班主任。建立健全班主任竞争上岗制度和例会制度。健全和完善班主任岗位职责、工作规范和考核评估机制,鼓励班主任创造性地开展工作,把班主任工作的实绩作为教职工晋职晋级、评优树模的重要依据。

第十三条落实全员育人责任。建立全员育人导师制,让教职工成为育人导师,进一步落实教职工一岗双责责任;建立以班主任为核心、教职工为成员的德育共同体,使每位教职工成为学生学习、生活、思想、心理等方面的导师;建立首遇责任制,即任何教职工在遇见学生权益受侵害或学生违纪时,都应担负起保护和教育的职责,并及时进行协调和处理,同时报学校德育职能部门。

第十四条建立校外德育队伍。学校要聘请有关部门或行业的杰出人物担任校外辅导员,发挥他们的政治优势和先进表率作用,定期请他们到学校参与德育活动。乡镇中心小学以上学校要配备专兼职法制副校长。

第五章德育内容

第十五条民族精神教育。中小学要以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为核心,以发扬延安精神为重点,把爱国主义教育同国情教育结合起来,同拥护改革开放、发展市场经济结合起来,培养学生的民族自尊心、自豪感和自信心,树立鲜明的国家观念和高度的公民意识。

第十六条理想信念教育。积极开展国情教育和市情教育,结合开展“我的中国梦”、“三爱”(爱学习、爱劳动、爱祖国)、“三节”(节水、节电、节粮)、国防等主题教育实践活动,引导广大中小学生把个人的成长进步同祖国的繁荣富强紧密联系在一起,增强责任感和使命感。同时,每学年要结合重要节日、纪念日,制定有针对性的活动方案,开展灵活多样的教育活动。

第十七条 优良传统教育。通过定期升国旗、国旗下讲话、爱国主义知识竞赛、诵读传统经典名篇等活动,积极开展中华民族优秀文化教育、形势政策教育、孝亲敬长和社会公德、劳动技能教育等,引导学生弘扬中国革命传统和中华民族优良传统美德。

第十八条诚信法制教育。通过多种形式的教育活动,使中小学生了解诚信的基本内容,懂得诚信是做人的基本准则,增强学生法律意识和诚信意识,提高守法、守纪的自觉性,牢固树立守信为荣、失信可耻的道德观念。开展网络道德、毒品预防、反对邪教和封建迷信等教育活动。

第十九条守则规范教育。借助各种宣传媒介,通过各种查找纠正不良行为习惯的活动,落实《中学生守则》、《小学生守则》、《中学生日常行为规范(修订)》和《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修订)》等,引导中小学生养成文明的行为习惯。

第二十条 心理健康教育。认真贯彻《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指导纲要》,制定心理健康教育实施方案,配备专职或兼职心理健康教职工。推进心理健康咨询室向学生发展指导中心转轨,为学生提供咨询辅导服务。

第二十一条审美艺术教育。认真开设好音乐、美术课程,积极开展丰富多彩的艺术教育活动,陶冶学生的高尚情操,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和审美情趣。

第六章实施途径

第二十二条德育课堂教学。德育课堂是实施德育的主要途径,学校要充分发挥德育课程功能,加大德育课程的课堂教学改革力度,积极探索德育课堂教学的方法和形式,根据学生的年龄和心理特点,紧密联系学生思想和社会实际,采用中小学生喜闻乐见、生动活泼的方式进行教学。开设好《可爱的榆林》等德育地方课程、校本课程。积极鼓励中学生开展关于社会政治类的研究性学习,在教职工引导下,学生提出感兴趣的政治类研究选题,以小组或者个体形式,进行社会调查、信息收集、讨论分析等方面的学习活动。

第二十三条学科德育渗透。学校对学科教职工在各科教学中的德育渗透要提出具体要求,定期召开各学科德育渗透联席会议,挖掘教材中的德育元素,落实德育目标,努力提高各科教职工渗透德育的自觉性和主动性。学科教职工要根据课程标准,充分挖掘和利用自身的德育资源,有意识地把德育内容渗透到教学的各个环节,使学生在获得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的同时,学会学习、学会做人、学会生活。

第二十四条班主任工作。班主任要结合本班的实际,有计划地开展教育活动,加强班级的组织管理,做好学习困难学生的转化工作,努力形成良好的班风。在教育工作中要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培养学生的自我教育和自我管理能力。班主任要协调各科教职工的教育工作,沟通学校与家庭、社会之间的关系。

第二十五条共青团、少先队、学生会。要根据各自任务和工作特点,充分发挥作用,通过健康有益、生动活泼的活动,让所有学生得到锻炼机会,鼓励学生轮流担任班、团、队、组干部,倡导班干部竞争上岗。积极办好中学生业余党校、团校,做好在高中学生中培养入党积极分子和发展党员的工作。

第二十六条课外活动。中小学要将德育课外活动纳入教育教学计划,做到时间、场地、师资、经费、安全和规范运作“六个确保”。建立各种课外兴趣活动小组,使课外活动经常化和制度化。

第二十七条校园网站。中小学要建设融思想性、知识性、趣味性、服务性于一体的校园网站,通过校园网站广泛开展网络道德、网络文明教育活动。在校园网站上大量提供和不断更新健康向上的内容,营造绿色网上空间。要充分考虑学生的兴趣爱好,鼓励开发和认真精选一批内容健康、寓教于乐的网络游戏和学习软件,引导学生在校内文明上网,充分发挥校园网对学生思想道德正面宣传教育的功能。

第二十八条德育基地。主动与社区、博物馆、纪念馆、烈士陵园、展览馆、科技馆、文化馆和公、检、法、司等单位建立校外教育关系,充分利用这些专门场所和设施有计划地组织学生参加各种社会考察、调查活动,在活动中进行生动形象的教育。同时,要注意选择先进企业、文明街道、富裕乡村、模范连队作为校外德育基地。

第二十九条家庭教育。学校要通过建立家长委员会、举办家长学校、设立家长接待日、建立家庭与学校联系卡、开展家庭教育咨询等形式,开展家校交流,指导家长提高家庭教育水平。

第三十条社会实践。学校要构建学校、社会、家庭 “三位一体”的未成年人德育网络,使三方教育互为补充,形成合力。中小学要把学生的社会实践活动作为必修内容,列入教育教学计划,建立落实中学生参加社会实践的相关制度,制定严格的检查方案,保证社会实践活动的时间,具体为小学低年级学生1-3天/学年,小学中高年级学生5-10天/学年;初中学生不少于20天/学年;普通高中学生不少于30天/学年。

第七章校园文化

第三十一条发挥文化育人功能。利用板报、橱窗、走廊、墙壁、雕塑、地面、建筑物等一切可以利用的媒介,体现教育理念,张贴、悬挂杰出人物的画像和格言,或张贴学生自我警示的名言,引导学生勤奋学习、健康生活,养成良好行为习惯,充分发挥校园文化的静态教育功能。要以各类活动为载体,以广播站、校园电视台、校园网站等为阵地,丰富学生文化内容,开展主题教育,充分发挥学校文化的动态教育功能。

第三十二条形成学校特色文化。要从本校的实际出发,挖掘学校办学历史和文化内涵,积极开展“一校一特色”校园文化创建活动。坚持育人为本原则,认真总结、提炼和培育具有本校特色的教职工文化、班级文化、宿舍文化、环境文化和校园网络文化,师生全员参与,征集师生作品或开展文明用语征集、评比活动,使学校形成个性独特的校歌、校旗、校徽、校训、校风、教风、学风,并在校内醒目位置长期宣传,营造底蕴丰厚、特色鲜明的育人氛围。

第八章德育研究

第三十三条调查研究。要针对德育工作中存在的薄弱环节,深入开展调查研究,剖析影响和制约德育工作的因素,有针对性地提出加强和改进的实施方案。特别是对当前社会反映强烈的学生过重的课业负担问题,单亲家庭子女、贫困家庭子女、农村“留守儿童”和流动人口子女的教育问题,网吧对青少年的不良影响问题,心理健康教育问题等加以研究,提高德育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第三十四条课题研究。学校要积极参与省、市德育科研课题研究,立足学校实际,确立小课题,培养一支课题研究队伍,形成浓厚的德育科研氛围。

第三十五条开发德育校本课程。学校要积极组织教职工开发校本德育资源,鼓励师生根据预定的德育主题,收集信息资料,为开设德育校本课程提供素材。

第三十六条成果评选。学校应要求教师每学年至少撰写一篇德育论文,并对教职工的德育研究成果进行评选表彰奖励,以增强全体教职员工参与德育工作的意识和责任心。

第九章附则

第三十七条各县区、高新区教育局和局属各学校要结合实际,制定本县区、本学校的实施细则。

第三十八条 ?本要求由榆林市教育局负责解释,自发布之日起执行,有效期至2018年12月。

第三篇:工作任务管理系统要求

1、在用户管理方面,系统采用组织结构图的形式,可以非常方便地对用户进行各种管理操作。

2、“信息中心”可作为系统用户之间交流的一个平台,可发布通知、文件、新闻等各种信息,类似于通常的BBS论坛,大家可以就某个话题展开讨论,发表回复。与论坛不同的是,在发布信息时,作者可以设置为不允许回复,如果把信息的保密级别设置为“绝密”,将使得只有自己可以查看,从而可用于撰写一些私人性质的内容,如日记、备忘录之类。

3、“我的任务”是系统的核心部份,在该版块,可以建立新的任务、查看自己应执行的任务、管理自己所安排的任务、查看下属的任务等等。在任务列表中,可清晰地反应出任务的来源、主题、期限、任务重要性、目前状态等,使你可以对各种任务一目了然。

4、在编辑任务时,可以指定任务的重要性、任务执行期限、执行人员、任务类型等。如果将“任务类型”指定为“私事”,那么该任务将只有自己能够看到,其他任何人包括上级在内都无法看到。因此,在本系统中,用户可将公务性质的任务与私人性质的任务同时进行统一的管理,不必担心自己的隐私会被他人看到。

5、在任务的详情界面,可以对任务的状态进行标记(如,将当前任务标记为已完成),这种标记将反应到任务的安排者的“管理我安排的任务”列表中,可以了解到你目前是否已完成该任务;如果当前任务尚未完成,你也可以填写“进度说明”,以便让任务的安排者可以了解你目前的任务进度。

6、“我的日程”版块,与“我的任务”类似。任务和日程在概念上的区别在于:任务,通常指一个需要较长时间才能完成的工作,如,开发一个新产品;日程,则往往指一个较短时间就能完成的事项,如,参加一个会议;前者应考虑为一个时间段,而后者可考虑为一个时间点。另外,任务一般可安排给多人来执行,而日程一般是仅仅为自己安排。在确定一个工作应建立为一个任务,还是一个日程时,可根据这些区别来考虑。

7、“我的短消息”版块,用于查看、管理和发送短消息。“短消息”是本系统用于实现各用户之间即时交流的一种工具,发送时可以带附件,可以群发。在消息发送后,如果接收人在线的话,该消息将会立即显示在他的屏幕左侧“未读短消息”列表中。

8、最后一个重要版块是“联系人”,在这里,你可以录入自己的联系人资料,包括其联系方式、照片、说明等。在联系人列表中,提供了多种快捷的联系人查找和筛选方式:按汉语拼音筛选、按联系人分组筛选,以及直接输入关键字进行模糊查找。在“视图设置”中,可以设置列表中需要显示的字段,以便一目了然地看到最重要的内容。“公共联系人”,是所有用户自愿提供的公共的联系人信息(在编辑时选择列入“公共联系人”即可),如,一些常用的社会服务电话、团队共同的联系人、团队成员的联系资料等,就可以录入为“公共联系人”;公共联系人只有具有系统管理权限的用户可以删除,只有其发布者可以编辑。

第四篇:德育要求

关于德育答辩工作实施方案 时间:2012-04-05 10:41:48来源:作者:

德育答辩工作是对毕业生在高校学习阶段的最后一个综合性、总结性的考核评价环节,是对学生在校期间思想状况的全面考核,是对大学德育实施效果的全面检验,是大学毕业生德育状况评价体系不可缺少的重要内容,也是将学院“以智养德、以德养才、德育为首、全面发展”的德育方针贯穿学生在校期间学习生活始终的重要体现。我院从2008年开始在毕业生中开展德育答辩工作,为了理好地开展此项工作,特制定德育答辩工作实施方案。

一、德育答辩工作的预期目标

(一)进一步加强对毕业生的教育与管理,考核毕业生的思想道德素质,依据每个毕业生的具体情况进行有针对性的指导和帮助,强化他们对自身思想道德的内省和行为的自律;

(二)进一步增强毕业生离校前夕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的主动性,密切师生关系、同学关系,疏导离校前学生中存在的各种不良情绪,增强毕业生的爱校情结;

(三)深入掌握学生的成长轨迹,检验学生在校期间德育工作的实施效果,进一步提高思想政治工作的实效性;

(四)充分发挥优秀毕业生的榜样示范作用,带动和鼓励非毕业生,传承学校优良的学风校风。

二、德育答辩工作的实施

德育答辩工作包括德育开题和德育答辩两个阶段,分别在大一和大四实施。

(一)德育开题

德育开题是德育答辩工作在低年级的延伸,开题的质量将直接影响学生毕业前夕的德育答辩质量,甚至影响学生整个在校期间的学习成绩和思想状态。德育开题工作具体安排如下:

1、各学部成立德育开题领导小组,组织本学部德育开题工作。

2、德育开题时间:4—5月份。

3、德育开题工作面向对象:大一学生。

4、德育开题工作内容:组织学生以班会形式(茶话会、户外活动等方式均可)进行德育开题,对已经渡过的大学生活进行总结,并立足现实,放眼未来,对今后的大学生活乃至毕业后的职业生涯进行长远的规划。辅导员及班主任将对学生

撰写的开题报告及日常表现进行评分,学生之间进行互评。

5、各学部、各班做好德育开题记录,活动后要有整体活动总结,对优秀的开题在总结中要有所体现,为以后的德育开题工作做好准备。

6、德育开题结束后由班主任或辅导员填写《学生德育开题评分表》,德育开题成绩计入德育答辩总成绩。

(二)德育答辩

德育答辩是毕业生在毕业之前系统地、认真地梳理和审视自己四年来的学习生活经历和思想感受,是应届毕业生将自己在大学学习生活中接受政治、思想、品德、法纪、心理等教育的效果,按照规定的格式,以总结报告的文体进行全面系统的总结,形成个人德育状况论文,并以班级为单位,通过答辩会的形式,向班级的同学、答辩委员会成员宣读,同时接受提问,回答问题,由答辩委员会就其德育表现做出评价的学校教育的重要内容。德育答辩工作具体安排如下:

1、各学部成立“毕业生德育答辩评审委员会”,安排德育答辩论文指导教师,并具体领导本部德育答辩其它相关事宜。

2、德育答辩时间安排

(1)组织准备阶段: 1月

动员全体毕业生结合个人的成长经历,对自己四年的大学生活进行全面系统的回顾与总结,按学院统一规定撰写毕业总结论文,并按要求打印装订;鼓励学生借助视频、音乐、图片等多种媒介进行德育答辩,不断提高德育答辩的感染力和亲和力,借助德育答辩增进毕业生之间的友谊,各学部要保存图片、视频资料;广泛通过海报、展板、短信、网络等宣传渠道,向毕业生和其他各个年级学生宣传德育答辩工作的意义,吸引和调动毕业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德育答辩,引导非毕业生到德育答辩现场,聆听学长的成长感悟。

(2)论文评阅阶段: 5月—6月上旬

学生将德育答辩论文提交给指导教师,指导教师对毕业生论文进行指导、审核、评阅。

(3)答辩阶段: 6月中旬

各学部以班为单位,组织毕业生参加“德育答辩”。“毕业生德育答辩评审委员会”安排学部领导、班级辅导员等组成不少于3人的评委会,听取学生陈述、严格进行评审,认真填写《毕业生德育答辩评审表》。答辩过程中,评审委员对每位毕业生个人总结及答辩时存在的问题要及时进行纠正,达到进一步引导教育学生的目的。其他同学也可就思想、道德、心理等诸方面向答辩人提问。

(4)答辩活动总结整理阶段: 6月下旬

学部“毕业生德育答辩评审委员会”委员结合平时表现对每位毕业生做出综

合评定,连同德育答辩论文,一并装入学生档案;评选优秀的德育论文,按毕业生总数的5%于6月底前上报到学工部(纸质一份以及电子版),并附带图片及视频资料。

3、德育答辩论文要求

所有毕业生结合自己的大学生活及思想收获,独立完成德育答辩论文,严禁抄袭或由他人代替完成,对违犯规定的学生将按照相关规定进行严肃处理。

(1)毕业总结论文由学生自己命题,题目要求简洁、明确,字数不超过20个字。

(2)毕业生结合个人的成长经历撰写毕业总结论文,记录对大学生活的点滴回忆,对同学友情、师生情谊的感怀,对母校的惜别之情,记录大学四年的心路历程、实践感想,对成功和失败的自我评判和反思,对青春及人生的理解和感悟,重新明确自己的人生意义和价值,制订今后的计划和目标,在总结中反思,在反思中提高。要求毕业生在书写书面总结和交流答辩时,全面概括自己四年来的收获、不足和今后的努力方向。结合自己的思想状况和现实表现,重点梳理和涵盖以下方面的内容。

①道德观:包括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

②法律和纪律观念:包括社会主义法制观念、遵守学校纪律的意识。

③心理素质:包括心理健康、意志品质、同学关系和人际交往。

④思想素质:包括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集体主义观念。

⑤政治观念:包括理想信念、爱国主义、民族精神、民族团结。

⑥文化素质:包括人文知识、文化修养、业余爱好和兴趣。

⑦择业观:包括就业意识、择业观念。

⑧社会工作情况:包括从事学校、学院和班级社会工作的情况和对自己工作状况的评价。

⑨重大事件期间的思想和具体表现。

(3)德育答辩论文内容的基本要求

①论文内容积极向上,符合党的路线、方针、政策,能够坚持四项基本原则,以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理论成果为指导,紧密结合具有我院特点的学生工作模式和学生培养目标。

②总结部分能针对自己四年大学学习生活的实际,要具有个人特点,不流于形式,内容深刻具体。

③专题部分要写自己在某一方面感触最深刻的,观点正确,立意新颖,语言流畅,能够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

(4)字数要求 3000—5000字。

(5)打印格式:标题,宋体3号加粗;正文,宋体小4号字;A4纸打印;页面上、下边距各2.54厘米,左右边距各2.5厘米;行距1.5倍。使用学院统一设计的专用封面装订,一式两份。

(6)德育答辩的基本要求

①每位同学须照答辩委员会所规定的时间准时参加答辩,否则将不给予成绩; ②答辩前应有充分的准备,答辩人必须在5-10分钟内完成答辩;

③陈述观点时做到谈吐大方,表述清楚,能围绕论点展开深刻的剖析,有理有据;

④回答问题时准确、生动、流利,能够针对提出的问题谈出自己的见解,有一定的理论水平;

⑤答辩过程中能做到礼貌、实事求是;

⑥答辩同学在答辩中,应精神饱满,衣着整齐,态度谦逊,尊重教师,语言简练,不谈与答辩无关的内容;

⑦答辩会场内旁听同学应保证会场秩序,不得随意进出,大声喧哗和鼓掌,不能向答辩者提示、代答,不能做出其他影响答辩的行为;

三、德育答辩成绩的效力

(一)对德育答辩成绩不合格的同学的处理

对未参加德育答辩或者德育答辩成绩不及格者,学院将酌情缓发或者不颁发毕业证书。

(二)优秀德育论文

由学部推荐优秀德育论文给学院,学院审定后择优结集出版,发给新生供其大学期间作学习和生活指导。并对指导教师颁发一定数额的奖金。

德育答辩工作意义深远重大,全院师生要充分认识毕业生德育答辩的重要性,认真落实实施方案,确保我院毕业生德育答辩工作取得良好的效果,充分展现我院学子的青春风采,以更饱满的热情投入到报答母校、奉献社会、报效祖国的潮流中去!

附:轻工学院德育答辩评审表

轻工学院德育论文封面

第五篇:中小学德育衔接

《德育原理》课程论文

对各学段德育衔接问题的探讨

姓名:严莉娜

班级:10小教2班

学号:20101202228

对各学段德育衔接问题的探讨

德育广义上是指一切影响人的思想品德的活动。狭义上专指学校德育,是教育者根据一定社会(或阶级)的要求,对受教育者施加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系统的德育影响,把受教育这培养成为具有一定社会所需要的思想品德的人的活动。学校德育由于不同阶段学生的心理特点、认知水平及所面临问题的差异,大中小学承担着不同的任务,有着不同的具体教育目标和内容,同时这些目标与内容又都是与学校德育的整体目标一致的。从整体上规划大中小学德育工作,做好各阶段德育衔接,是实现德育目标,提高德育实效性的重要举措。

目前我国小学中学大学在德育的衔接方面还存在许多问题,如德育目标的阶段定位不够清晰,德育内容割裂少项、抽象空洞,脱离实际,德育途径和方法单一,缺乏实效等。许多问题的存在,既有理论研究不够深入、系统的原因,也有实践中的困难和局限。我们只有正确认识这些问题,进行认真分析,才能采取有效的方法去解决它,从而使各学段德育实现有效衔接。

(一)德育目标的衔接问题

德育目标体现着教育者对德育过程所要达到的预期结果的观念设计。德育目标决定着德育过程中的德育内容规划、德育途径与方法的选择和确定以及德育评价的措施等一系列问题,影响着德育过程的实效,是整个德育工作的出发点和归宿。在我国,《关于整体规划大中小学德育体系的意见》对大中小学各阶段德育的总目标是这样来表述的:小学德育目标:教育小学生初步培养“五爱”情感;树立基本的是非观念,法律意识和集体意识;初步养成良好行为习惯,逐步培养良好意志品格和乐观向上的性格。中学德育目标:教育学生形成为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而努力的理想,树立民族自尊心、自信心、自豪感;养成良好社会公德和遵纪守法的行为习惯。大学德育目标:教育大学生确立在共产党领导下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共同理想和坚定信念,牢固树立爱国主义思想和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思想„„树立共产主义远大理想,确立马克思主义坚定信念。分析各阶段德育目标不难看出,我国的德育目标主要以社会本位为主体,更多的满足于社会需要,较少考虑到学生的主体发展需要。这样的定位使得各个阶段的德育教学难免会出现与实际相脱节等现象,学生的道德认知难以与生活中的具体实际的道德行为相联系,最终导致学习的德育目标落空。

(二)德育内容的衔接问题

我国在德育内容的安排上是分阶段的,在小学教育中以社会公德、国民公德、常规纪律教育和文明行为习惯的培养作为基本内容,适当附以政治和法律常识教育,目标时培养学生初步的社会公德、国民公德、养成文明、遵守纪律的行为习惯;在初中阶段,德育内容以较系统的社会公德、社会主义、人道主义和纪律教育为重点,同时强化集体主义教育思想,还可以发展性地进行社会主义民主法制和科学人生观、世界观的启蒙教育。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中,对小学、初中的德育内容做了较大的改革,在小学阶段,分低年级和忠告年级分别有不同的德育内容,这是值得肯定的地方。但是,不难看出,我们学校的与内容方面还存在着内容相对陈旧、意识形态教育痕迹过于明显的问题,而对学生的主体意识、主体的道德践行关注程度还没有达到一定高度。

另外,德育内容还与实际脱节,变现在两个方面:第一,德育内容与学生的成长阶段脱节,出现内容倒挂、重复等现象。例如,大学的《思想到的道德修养与法律》课程中的第一章“追求远大理想坚定崇高信念”的内容与初三思想品德课的“我们的共同理想”部分有许多重复;第二章的“爱国主义与弘扬民族精神”部分与高中阶段的《文化与生活》中的“我们的民族精神”部分也存在较多重复;第三章“创造有价值的人生”部分与高中的《生活与哲学》中的“实现人生的价值”部分也有大量重复。第二,德育内容与时代发展脱节。仔细审视我们以往的德育内容,发现德育内容强调继承传统美德多,反映时代内容少;追求理想说教多,立足社会现实和学校实际少;紧跟政策、形式变化多,一以贯之内容少。一定程度上缺乏对现代社会的特征,如全球化、国际化、信息化、以及市场经济及多元文化碰撞等问题在德育教育中的关注。

(三)德育方法的衔接问题

随着学生年龄的增长,心理和智力的发展。认知与思维水平的提升,不同德育阶段应该采取不同的德育方法。以思想政治课为例,小学阶段主要是以道德故事的形式,引导学生进行道德体验。中学阶段的德育工作是帮助学生形成良好的道德行为,并初步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所以在德育方法上,除了知识传授之外,更主要的培养学生的道德行为习惯。大学阶段是从意识、观念上巩固学生已形成的道德认识、道德行为,提升道德修养,在德育方法上主要是提升学生的理论认识。而当前由于升学压力的存在,中学德育更多的是注重对学生知识的传授,学生道德行为的养成反而成了大学德育的任务。而大学德育工作,由于各种条件的现实,德育实践相对较少,对知识的灌输仍然是德育的重要方式。

针对以上三个方面的问题,可以从德育主体、德育衔接内容及衔接理论等方面进一步推进德育衔接工作的进行。

第一,增强德育衔接意识。德育衔接工作中,德育教师尤其是班主任是主要 的计划者、参与者和执行者,树立他们的衔接意识,既是提高德育实效性的重要保证,又是做好大中小学德育衔接工作的前提,如果他们的认识不到位,不真心实意重视问题,工作就不可能真正到位,没有自觉的衔接意识,就不会有实际行为。具体而言,树立教师的德育“衔接意识”就是要求低一级学段的德育教师的教学要有一定的“前瞻”性,要在德育过程中适当给学生介绍高一级学段的学习生活和责任,激发他们对更高阶段学习生活的向往和更高目标的追求,强化他们的自我德行发展需求,但也要注意不要提前学习高一级学校的德育内容。而对于高一级学段的教师来说,则要求他们在德育过程中要适当“回顾”低一级学段的德育内容,要充分肯定低一级学段的德育培养,以便一步步巩固、引导学生在已有的良好基础上继续提高,教育内容上也要避免简单重复。这一点在大中学校的德育衔接中显得尤为重要。

第二,做好大中小学德育目标上的衔接。大中小学德育目标的衔接是指担负

着不同德育任务的学段根据学生的年龄特征和认知发展水平,将德育目标分为不同层次,对处于不同阶段的学生提出切实可行的要求。德育目标可以依据其从属、内容、对象以及学校层次等不同方面分为总目标和分目标以及小学、初中、高中、大学德育目标。在学校德育目标的制定上,一定要避免出现过分偏重政治上的高标准严要求现象,要根据学生年龄特征、身心特点、理解能力来分层确定德育目标。

第三,从德育衔接内容方面,寻找各阶段德育工作衔接点,推动德育衔接工

作。如组织教师学习、了解关于德育衔接的文件精神及相邻阶段德育工作的目标、内容及方式方法;定期召开大中小学德育工作者,特别是思想政治课教师共同参加的教研会、工作交流会;组织教师到前一阶段学校进行参观、考察,如组织大学教师到中学参观学习、中学教师到小学参观学习,帮助教师了解各阶段德育内容、方法及效果。通过加强各阶段德育工作的交流与沟通,既有助于加强教师德育衔接的意识,又有助于教师进一步思考推动德育衔接的方式方法。

第四,做好大中小学德育方法上的衔接。不同学段德育方法的选择要因人、因校而异、适时变通、改革创新;一切以充分调动学生积极性和提高德育实效为目的,要避免简单的德育说教,高度重视德育实践,通过把符合学生身心发展的德育内容融入日常行为实践来影响学生的道德行为和思想品德,这样的德育方法才是最有效的。

人的道德意识和思想品德的形成是一个长期的、复杂的过程,是一个由多个教育阶段前后衔接和多个方面横向贯通和共同作用的过程。道德发展是按照一定的规律分阶段、分层次、循序渐进的过程。因此,小学、中学、大学各学段的德育一定要根据不同阶段学生身心发展的特点和品德形成规律,结合各学段的特点,确立层次、目的明确的学校德育目标,加强各阶段德育内容的针对性。实现大中小学德育的有效衔接,增强学校德育的针对性和实效性,为学生的健康成长提供良好的德育条件。

参考文献

[1] 宋丽萍.培育公共精神:推进德育有效衔接的着力点[J].教育论丛,2012,(5)[2]鞠忠美.对大中小学德育衔接工作的思考[J].教育广角,2012,(23)

[3]徐永赞,陈新亮.当前大学与中小学德育衔接问题及对策[J].人文社科课题成果,2008 [4]杨曙霞,新时期大中小学德育衔接问题研究[D].大理学院,2013 [5]赵玉英,张典兵.德育原理新论[M].2010

下载2016年中小学德育工作任务和要求word格式文档
下载2016年中小学德育工作任务和要求.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中小学德育工作计划

    中小学德育工作计划中小学德育工作计划 一、指导思想 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党的十七大精神和xx在纪念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30周年大会上的重要讲话为指导,以未成年人......

    中小学德育新理念

    中小学德育新理念 中小学德育新理念 纵观古今中外发展史,德育的每一次深化改革,都首先要更新德育观念。 一、生活的德育 这里的生活概念是意义上的“生活世界”。自从胡塞尔提......

    中小学德育工作总结

    中小学德育工作总结范文五篇一年来,我校高度重视学生思想道德建设,以培养造就合格小公民为宗旨,为促进学生德智体诸方面发展打好基础,为学生步入社会打好做人基础。把德育工作摆......

    中小学德育教学计划

    中小学德育教学计划德育是学校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它贯穿于学校教育教学的全过程和学生日常生活的各个方面。学科德育渗透在智育活动中对学生健康成长和学校工作起着......

    中小学德育工作总结

    篇一:小学德育工作总结 小学德育工作总结 “德育为首”一个学校德育工作开展的好坏直接影响着这个学校个方面的成绩。开展好德育工作,有利于学校良好班风的形成,有利于学生的......

    中小学德育工作汇报材料

    为了进一步加强和落实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了《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若干意见》发下简称《意见》,云南省教育厅印发了A教德[2004]7......

    中小学德育工作计划

    一、指导思想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党的十七大精神和xx在纪念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30周年大会上的重要讲话为指导,以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为根本,以切实抓好中小学德育工......

    全市中小学德育工作总结

    我市中小学坚持以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为核心,以《中小学生守则》、《中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为基本内容,以“小手拉大手”互助活动为载体,以丰富多彩的校园活动为组织形式,以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