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晒房反腐”应走司法举报之路
法制日报:
“晒房反腐”应走司法举报之路
2013年2月21日
限制“以人查房”引发网络反腐前景之忧
专家建议完善官员财产公示制度
近日,多地出台房屋信息查询规范措施的消息引爆一场“口水战”。有人为个人隐私将得到更好保护叫好,更多的声音质疑,这是对“房姐”,“房妹”、“房叔”们的庇护,忧虑以房产信息为突破口的网络反腐就此中止。
当反腐败、个人信息保护、官员财产公示等并排摆在公众眼前时,究竟是道单选题还是多选题?
“以人查房”并非近期才限
去年下半年以来,以往鲜为人知的房屋信息查询系统成为反腐利器,“房氏家族”层出不穷。有些网友曝光的《个人名下房地产登记情况查询证明》影印材料非常详尽,从房产所处位置、房产所有人姓名到房屋面积大小、登记时间,一应俱全。
近日,福建、江苏、广东等地出台规定,严格禁止以姓名(名称)到房管部门查询该人房产。这些新规是否意味着,过去普通民众都可以“以人查房”?
通过查阅相关规定,《法制日报》记者发现,这其实是一种误解。由住建部下发、2007年1月1日起施行的《房屋权属登记信息查询暂行办法》规定:查询房屋权属登记信息,应填写《房屋权属登记信息查询申请表》,明确房屋坐落(室号、部位)或权属证书编号以及需要查询的事项,并出具查询人的身份证明或单位法人资格证明。
北京市岳成律师事务所律师杨晓林告诉记者,相关权益人打官司、财产分割时可以去查。但是“以人查房”非常困难,即便是夫妻,如果只知道配偶一方买了房产,但对房产具体信息一无所知,或者在离婚时想了解对方是否另外购买、转移隐匿房产,房产交易中心通常不会接受以名字和身份证号查询相关信息。“尽管据我们了解,从技术上能够做到。”
他表示,此前一些网友之所以能曝光他人的房产信息,除可能通过特殊渠道查到外,目前一系列相关行政规章对房产查询具体程序、范围的规定,确实存在模糊、易生歧义的情况,导致现实中房屋查询乱象,不利于交易安全,更不利于保护当事人正当权利。
隐私权不应被忽视和牺牲
在被网民曝光的“房氏家族”中不乏“躺着中枪”者。
经调查,“房婶”李某并无违规行为,其个人房产信息属于他人恶意公开。李某表示,“还没有证明我犯罪之前,就查我的个人资料并向社会公开,这是在犯法。房管部门也有责任。”
“如果房产状况在网上可以随意查到,将置每个公民于非常危险的境地。”广东省深圳市公安局一名查办过多起侵害公民个人信息违法犯罪案件的警官表示,房产信息的泄露,会引起诸多刑事犯罪。
杨晓林认为,“房婶”事件暴露两个问题,即公开信息者是否有法律责任;泄露信息者是否有法律责任。从保护公民个人隐私,维护个人信息安全的角度,无论是泄露者还是恶意公开者都应承担侵权责任,赔偿李某的损失。
针对很多人担忧,限制“以人查房”会导致以房产信息为突破口的网络反腐前景黯淡,杨晓林表示,曝光房产一定程度上实现了反腐,但不应以牺牲公民隐私为前提,“保护民众隐私权与反腐败同样重要”。
北京昌平区人民检察院反贪局侦查一处副处长简志坚也认为,网络反腐确实为职务犯罪侦查部门拓展了信息来源,但“曝光”并不是最好的举报方式,个人隐私权和公众知情权都应保护。
“案件线索曝光后,不利于职务犯罪侦查工作秘密开展,可能引发相关人员采取反侦查措施,增加侦查工作障碍,甚至导致案件流产。”简志坚建议,发现房产贪腐线索后,最好及时向检察机关举报。
他表示,检察机关职务犯罪侦查部门依照宪法和法律规定,是查办职务犯罪的专业部门,具有很多侦查手段和丰富的侦查经验。“接到举报后,我们会依据客观性、关联性、可查性对信息进行评估,视具体情况开展工作。”
反腐还应靠财产公示制度
“住房信息查询和反腐败没有必然联系。之所以有矛盾,归根结底是因为我国官员财产公示制度不健全。”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廉洁研究与教育中心主任、中国监察学会常务理事任建明告诉记者,如果官员财产通过公示制度公开,就不存在大家上网查询房屋信息的问题,也不需要公民跑到交易中心去查。
2010年5月,中央出台《关于领导干部报告个人有关事项的规定》,要求县处级以上领导干部从2011年起每年定期报告婚姻变化和配偶、子女移居国(境)外、从业以及收入、房产、投资等情况。
“但这项制度并不完整,官员申报的财产也不完全,申报之后的公开、监督、问责等环节都没有明确规定。”任建明说,与现金不同,属于不动产的房产比较容易监督。最近的新闻中,依照合法工资收入,拥有多套房产的官员很难解释巨额不动产来源于何处。“在这样的背景下,地方严控‘以人查房’,自然会受到怀疑。”
他表示,官员财产申报制度是世界趋势,发达国家之所以推行阳光法案,公开官员的财产,就是考虑到官员掌握公共权力,一旦滥用会对人民利益、公共利益造成很大侵害。所以担任公职后,官员的隐私权保护就要让步于财产公开。
“对一般人来说,房产信息是比电话号码更为重要的个人隐私,但官员的个人和家庭财产却应该纳入公共监督范围。”任建明认为,如果官员的隐私不受公众知情权的限制,那就无法达到监督效果。
任建明主张,在当前反腐形势异常严峻的情况下,官员财产公开是当务之急,绝不能让保护公众隐私成为保护官员财产的借口。(法制网记者 李娜 李恩树)
第二篇:班主任应走“专业化”之路
班主任应走“专业化”之路
班集体是中国基础教育的一个特色。班主任的工作特性,要求班主任必须号准时代的脉搏,勇于瞄准较高境界的人格品质,适时内省自我、调整自我、建构自我,才能着眼时代新需要、工作新要求、家长新期望来做好班主任工作。但是,在教育成果的“指标化”以及全社会对教育的高度关注下,班主任的心理承受力受到挑战,职业的特殊性决定了班主任常常超负荷运转,过重的工作压力导致班主任心理空间被严重挤压,传统观念和社会现实之间的冲突也扰乱了班主任的心理平衡,使得班主任身心健康受到了极大损害,思想观念逐渐异化,岗位光荣感、职业自豪感逐渐丧失。
我们认为,在目前教育教学体制和班主任工作机制改革中,班主任只有正视现实,把握时代,抛弃对社会怜悯的期盼和怨天尤人的情绪,与时俱进,勇于进取,本着“开创新局面,寻求新途径,实现新突破”的思路,从“班主任专业化”的新视角,重新审视自己和自己的工作,不断提高自己的综合素质和工作效能,才能赢得社会结构中应有的地位,才能找到工作的乐趣和职业自豪感,也只有如此,才能真正拥有良好的心态和心理上的安全。
班主任应有“专业化”的职业新认识
我们知道,教师职业有自己的理想追求,有自身的理论武装,有自觉的职业规范和高度成熟的技能技巧,具有不可替代的独立特征。教师,特别是班主任,不仅是知识的传递者,而且是道德的引导者,思想的启迪者,心灵世界的开拓者,情感、意志、信念的塑造者。但是,长期以来,班主任的重要地位和作用没有得到应有的体现,班主任作为教育体系中的独立个体没有得到充分的尊重,班主任的专业化发展长期被忽视,班主任工作缺乏行之有效的组织管理、科学系统的培养和准确到位的评价激励。
班主任专业化是时代发展的必然趋势。如今教育发展的方向是在“以人为本”的理念下构建人的生命价值(情感、态度、价值观等)的“全面教育”。就现实的需要而言,不仅要求班主任具备高尚的人格、远大的理想和用心去关爱学生的思想意境,还要求班主任懂得心理学、社会学、管理学等专业知识,具备广泛的交际沟通能力、处理突发事件的能力、心理疏导和调适的能力等。所以,班主任就必须由“敬业式”、“经验式”向“专业化”转变。班主任只有向“专业化”方向不懈努力,才能享受到班主任劳动的快乐和幸福,才能真正做到给学生营造家的氛围和良好的精神家园,将班主任工作真正做到得心应手。
班主任专业化是教师专业化的一个特殊方面。班主任专业化的特殊性,可以概括为两个方面:一是从教育劳动的性质看,主要是与学生心灵沟通,促进其精神发展的精神活动;二是班主任有其特殊的教育操作系统,组织、教育、管理班级的知识和能力,是班主任专业化特有的要求。班主任专业化是关注班主任成长,帮助班主任实现专业追求,提高生命质量的过程,是人的可持续发展和教育可持续发展的必然要求。
班主任专业化将从根本上改变班主任的职业形象。班主任工作是一项专业性很强的工作。班主任关注的是人的培养,应“以人为本”,深入到学生内在的生命价值层面上,以发展的理念对待每一位学生,用爱去呵护每一位学生。因此,班主任光靠勤奋和尽心不一定能做好工作,而将班主任工作提升到“专业化”的层面来认识,用“专业化”的体系来规范,用“专业化”的机制来运作,用“专业化”的标准来评价,就可以从根本上降低班主任工作的“随意性”,弱化“经验性”,减少“盲目性”,相应提高班主任工作的目的性、计划性、智慧性,逐渐树立起班主任工作新机制、班主任职业新形象。当然,这就要求我们班主任必须自觉而努力地学习,全面提高班主任工作艺术和热情,更好地为学生服务。(班主任工作)班主任只有自己行动起来,不断提高专业知识和专业能力,努力使自己从经验型的班主任向研究型的班主任发展,使自己的专业成熟程度不断提高,真正成为训练有素的不可替代的角色,才能从根本上改变班主任的职业形象,提高社会地位和学术地位,使班主任成为令人尊敬和羡慕的职业。
班主任应形成“专业化”的教育新理念
新课程规范的班主任专业化的核心理念是:班主任是学生主要的精神关怀者,而不是我们从前认为的单纯的班级管理者。班主任是全面关心学生发展的老师,包括关心学生的生活、健康、学习、心理、道德,即关怀学生的自然生命和精神生命。精神生命的关怀是班主任的主要使命。精神关怀主要是关怀学生的心理健康、道德情操、审美情趣等方面及其成长与发展,关怀他们当下的精神状况和他们未来的精神发展。对学生精神关怀是班主任最根本的教育理念,最重要的教育品质。关心、理解、尊重、信任是关怀情感的基本表现,也是学生基本的精神需求,是班主任专业化劳动的基本内容。学会关心、理解、尊重、信任学生,是对班主任专业化的必然要求。
如果我们每一位班主任都以“关心、理解、尊重、信任”为支撑来建构自己的教育理念,自觉实现由单纯的班级管理者向主要的精神关怀者、人生引领者、潜能发掘者、智慧拓展者转变,我们就能够摆脱“及格率”、“优秀率”、“升学率”的片面目标牵引,不再将“学优生”、“学困生”、“好生”、“差生”等不科学、不切实的差异性标志强加给学生和家长;我们就能够面向全体学生,以平等的人格、平和的心态,充分履行教育者的职责,充分发挥教书育人的职能,使每一个学生都得到成材的肯定、成人的激励和成长的鞭策;我们就能够平静地面对学生的一切,学会将学生在成长中出现的问题放到发展的过程中去解决,使学生在老师特别是班主任对其某一“闪光点”的褒扬中获得成功的自信和成长的喜悦。那么,我们的教育就将是能动实现“面向全体、全面发展、主动发展”的素质教育思想的成功载体,我们的学生就将摆脱学习的“痛苦”阴影而在阳光普照下欢欣愉悦地成人成材,我们的班主任也就能够在“专业化”的层面上愉快地开展工作,既在学生的成人成材中获得喜悦,又在工作的操作实践中获得成功。
班主任应提高“专业化”的工作新素质
21世纪中国的基础教育改革已经进入了以新课程为载体,以加强德育为核心,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新阶段。班主任专业化素质直接关系到素质教育的成败。只有把班主任个体素质的要求提高到专业化的标准来评价,只有把班主任工作提升到专业化的高度来建设,班主任工作才能实现新突破。
一般而言,班主任专业化的个体素质包括:一是专业化的理念。如:“育人为本”的教育观,“认识学生,研究学生”的学生观,“发挥学生的潜能,相信每一位学生都能成功”的人才观,“以学生发展为核心”的教育评价观等等。二是专业化的精神。如:关爱精神,敬业乐业精神,学而不厌精神,教育创新精神,勇于负责精神等等。三是专业化的道德。如:爱岗敬业,团结协作,献身教育,热爱学生,促进发展,以身作则,为人师表等等。四是专业化的知识。如:现代班集体建设要素,比较完善的基础科学文化知识,边缘学科和新学科知识,最新科学技术和社会科学信息等等。五是专业化的能力。如:学习能力,组织能力,交际能力,科研能力,洞察能力,自我发展能力,创新能力等等。
虽然这个素质模型有待斟酌,需要完善,但只要我们每个班主任都瞄准班主任专业化个体素质建设目标,始终坚持把“学习——反思——研究——总结——实践——升华”作为自我培训的基本模式,在学习中反思工作中遇到的问题,带着问题去研究探索,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法,对自己和学生的思想行为特点进行分析和总结,掌握其中带有普遍性、规律性的东西,从而改进我们的教育工作实践,我们的专业素质就会得到大幅度提升,专业能力就会得到大幅度提高。这样,我们开展班主任工作的思路就会更加开阔,方法就会更加切合实际,解决问题的途径就会更加灵活多样,工作的效率和产生的效益就会成倍增长。在这个过程中,班主任工作中的各种压力就会相应降低、减弱,班主任的理论素养和专业内涵将得到极大丰富,教育艺术与教育实践将得到有效整合。班主任通过感受教育的乐趣和成长的喜悦,真正成为工作的主人,从而实现由集体“反叛”到想做、争做、会做班主任工作的目的。
www.xiexiebang.com【xiexiebang.com范文网】
第三篇:教育应走社会化办学之路
教育应走社会化办学之路
近年来,国家对职业教育的强力推动是我国政府为满足经济社会发展对技能型人才的迫切需求、满足人的全面发展需求的国家意志的体现。因此,职业教育要在更大程度上满足社会发展和人的全面发展的需求,就必须适应经济社会的现实和未来的发展,走社会化办学之路。
——实现办学模式的社会化。实现学校与企业等用人单位的“零距离”对接,让企业等用人单位深度参与到职业学校从专业调整到教学计划制订、课程设置、教材开发、师资队伍建设、实习实训基地建设、学生实习、考试考核等办学全过程;推行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实现职业教育与生产实践、技术推广、社会服务的紧密结合;在学校内部大力推行“依托专业办产业,办好产业促专业”、“校内办厂、厂内办校”的办学模式。
——实现办学条件的社会化。积极探索以公有制为主导、产权明晰、多种所有制并存的办学体制,在政府投入为主体的前提下,大力倡导、积极鼓励职业学校面向企业、行业或个人,采取股份制等方式,吸纳社会资本和民间资本以及境外资金,用于发展职业教育;职业学校的设施设备等办学条件要与现代化企业的生产条件相适应,部分办学条件还应具备一定的先进性和超前性。
——实现教学内容的社会化。教学内容必须适应社会需求和人的全面发展的需要,要针对学生的个人兴趣和个性化发展,创办“教育超市”,进行“菜单式”培养培训,实现学生的全面发展、个性发展;要把行业标准引入课堂、把职业规范引入课堂、将企业文化引入课堂,实现职业学校培养的人才与社会对人才质量的需求及国家职业标准接轨。
——实现教学模式的社会化。改革以学科体系为主的教学模式,探索实施项目教学法、任务驱动教学法、案例教学法、分层次教学法等,把企业人才需求分解成一个个能力模块,把企业岗位需求分解成一项项生产任务或一个个工作过程,让学生从技能模块入手学习,从生产任务入手学习,从工作过程入手学习。——实现评价方法的社会化。评价主体要社会化,让企业等用人单位、行业、社会团体参与评价职业学校的办学水平和教育教学质量;评价内容要社会化,要把培养的人才是否让用人单位满意、是否让受教育者自身满意作为评价的基本原则;把毕业生是否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熟练的专业技能,能否胜任工作岗位要求、顺利实现就业或创业,作为考核职业学校教学质量和办学水平的重要指标。
第四篇:教师发展应走和谐发展之路
教师发展应走和谐发展之路
史献计(南京师范大学附属扬子中学 210048)
在《江苏教育研究》2007年第8期上读到顾卫兵先生之论语《行走在能力极限地带》的文章,深受启发。但是,笔者有不同看法,作为教师群体与个体发展而言,不应当走的极限地带,而应当走和谐发展之路。
首先,作为一个学校的教师群体如果都走“极限”发展之路,这个学校的教师就会很苦。学校校长要将全校教师的发展置于和谐发展的“地带”,学校教师才会有生机,才会从发展过程中得到乐趣,教师才会感觉到校长是一位有人性的校长,体现人本思想。如果校长用“极地”目标要求全体成员,那么可能一个“极地”发展人才都不会出现。学校教师的发展的和谐性体现在教师结构的层次性与差异性的和谐。教师结构层次性是指一个学校内不可能都是尖端人才的聚集地,如何每个人都“极地”化发展人才,说明每个人都不是“极地”化人才。学校教师既要有合格教师、也要有优秀教师,同时也需要有专家、学者型教师。这种结构的是合理的稳定的,其中合格教师人数大于优秀教师人数,优秀教师数大于专家、学者型教师人数,至说这三类教师的比例可以根据学校内部教师的组成情况以及教师自我发展愿望与可能性决定。差异性是指不同类型的教师要有其自我的鲜明的个性特点,不要走极端化、统一化的道路。但无论是哪一种类型的教师要服务于学校发展战略以学生发展的需要。一个教师的专业发展可能非常“极地”化,但不适应学生的发展也是不和谐的。假如,一个中学物理教师天体研究非常深入以至于能够参加航天飞机研发工作,而对中学物理教学以有中学物理教育却不甚了解,上课时学生听不懂,显然这种“极地”发展是不和谐的。其次,作为教师个体而言,由于个性差异的客观性,个别人走“极地”发展的道路是可以的,也是可能的。但即便是个体的极地发展也需要自身的和谐发展。教师自身发展的和谐性体现在:修养、师德与专业技能的和谐、知识与能力的和谐、体魄与心理发展的和谐、教育教学水平与教育教学艺术的和谐等。其中,笔者需要说明的是多数学校校长比较关注教师的知识、能力与教学水平的发展,而忽视教师的修养、师德、心理、身体健康水平、与教学艺术的发展。在高中学校中更多的关注的是教师如何将学生考试分数提高,而不去顾及其他,因此教师发展苦啊。所以,笔者认为,学校领导在教师发展过程中,应多考虑教师发展的和谐性。领导决策切忌极端化,笔者认为,如何一个学校校长要求教师发展“行走在能力的极限地带”,至少缺乏人本理念。教师是人啊,教师发展需要从人的发展角度来决策,学校领导要根据学校内教师结构特点提出相应的和谐发展策略。
第三,教师发展走和谐发展道路是适应时代发展的需要。社会建构需要和谐性,学校建设也需要和谐性,人的发展更需要和谐性。如果教师的发展过分地强调能力发展的极限性,也许会导致人格的扭曲与人性的变形。笔者曾经看到这样的报道,某山区小学教师的女儿生病快要死了,女儿想见自己妈妈一眼,这位教师即说“我要上完课”,上完课后,还将作业本改完才到医院,结果女儿带着遗憾离开了人世。记者问这位教师妈妈“你后悔吗?”,这位妈妈教师说,我不后悔。笔者认为,这是教师发展过程的人性扭曲行为。小学生无法理解他们的老师的举动,这些小学生对妈妈的爱怜之心都被他们这位“敬业的教师”所扭曲了,在这些学生心中也许会潜藏着这样的意识“人的生命无所谓,只要我干我想干的事就行了”。也许笔者说的话有些过了,但是想表明的是人的发展需要和谐性,不需要“极地”化发展。于是笔者再次呼吁:教师发展要走和谐发展之路。
第五篇:河南人事考试网:2014河南政法干警申论热点:反腐转型之路如何走
中公教育·给人改变未来的力量
公考培训
第一品牌
对于申论,大多数考生持迷茫态度,面对冗长的资料,无从下手。为方便考生备考河南政法干警考试申论,掌握申论热点的基础和前提。现中公教育河南人事考试网为大家整理、收集了最新申论热点解读,供广大考生学习参考。
当前反腐治标的效果开始显现,它的震慑效应已经产生,但群体心理的干预也是一个长期过程。立足于此关键时期,既要通过持续性的治标以巩固反腐的预期成果,也要为进入治本做出相应的准备,并将制度建设提上日程。
党的十八大以来,强劲的反腐风暴开始突破一些人的观望、猜疑、侥幸心理,“反腐无禁区”的制度效应得以初现。在反腐渐入佳境的时候,或许有必要省思:反腐是否迎来了治标到治本的“时机拐点”?两年来的铁腕治标是如何为治本赢得时间的?反腐转型之路如何走? 治标效果
坚持标本兼治,当前要以治标为主,为治本赢得时间。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央所打之“虎”级别之高、密度之强震惊全社会,全国“拍蝇”硕果累累、振奋人心。那么,治标达到什么效果才可以转入治本?目前是转向治本的最佳时期吗? 在腐败严峻的特殊时期,吏治既要在反腐上有鲜明起色,又要维系整个官僚体制的稳定与高效,还要为一个健康的官僚队伍奠定根基。此时,反腐不可能将现存所有的腐 败官员“一网打尽”,“杀鸡儆猴”“敲山震虎”便具有了一定的正当性。在特殊时期,反腐需要借助于震慑性的严密执法,在整个官僚体系及社会上重塑制度的预期效果,这是治标为治本赢得时间的关键所在。
随着社会的发展变化,“杀了一个刘青山能管二十年”的现象不可复制。治标真正的震慑不是在个案意义上,而是通过无数个案塑造制度的执行力与法治的权威,让人们看到腐败的“穷途末路”。以此评价,近两年来的反腐治标,已经开始打破先前被某些人看作的各种“定律”,如选择性反腐、运动式反腐、官员退休即安全着陆、反腐有上限等。尤其是既抓大又不放小,既瞄准重灾区又不忽视“清水衙门”,既打“上山虎”又打“下山虎”还不放过“自家虎”。这区别于以往的治标策略,不再是通过个别警示性案例对现存官僚体系进行训诫,而是采取“有案必查、有腐必究”的方式,打破“刑不上大夫”的神话,确立起反腐无禁区的铁律。
如果把腐败比喻成政治共同体肌体上的“癌症”,那么治标就是“化疗”,其目的并不是将癌细胞彻底消灭干净,而是持续性地改变癌细胞与健康细胞的比例,最终矫正、重塑肌体的正常体制。当前反腐治标的效果开始显现,它对官僚体系带来的震慑效应已经产生,但群体心理的干预也是一个长期过程。立足于此关键时期,既要通过持续性的治标以巩固反腐的预期成果,也要为进入治本做出相应的准备,并将制度建设提上日程。
程序转向
公考咨询交流、公考资讯早知道、公考资料获取,尽在河南公考社区: http://club.offcn.com/forum-177-1.html
中公教育·给人改变未来的力量
公考培训
第一品牌
一直以来,中国反腐形成了一条相对固定的“路径”:对涉嫌贪腐的中共领导干部,先经由党内程序进行查处,发现基本犯罪事实后,经党内处理后再移交司法机关,依法进行定罪量刑。采取这种前置程序与法治程序、内部程序与外部程序相结合的衔接机制,符合中国的政治体制,也确保了反腐尤其是查处高级官员的有效与安稳。
反腐治标时期,更多依赖于党内程序的权威。600余天的反腐风暴中,中央巡视组始终处于“风暴眼”。虽然并不直接办案,但作为中央的“千里眼”,巡视制度有效破解了“上级监督太远,同级监督太弱,下级监督太难”的困境。而已运行十年的党内巡视制度,也迎来了新的调整改革:巡视组长由“职务”变为“任务”,组长不再是“铁帽子”,而改为“一次一授权”,更加强化了巡视的中立性;收缩巡视范围,重心由“相对全面”回归发现和反映违法offcn违纪线索,从而与纪委查案形成更加科学的职能分工和配合;常规巡视之外增加“专项巡视”,抽查领导干部报告的个人重大事项,更加增强巡视的针对性和有效性。
在法治的意义上,只有依靠司法的程序正义,反腐才能由治标走向治本。因为司法包含有国家权力监督的正常机制,体现出现代国家治理腐 败的宪法安排。在常态政治中,司法程序具有控权的制度功能,能把权力“逼进”制度的笼子里,随时矫正溢出法律之外的权力失范和滥用现象,让权力严格运行在宪法和法律的轨道上。因此,未来的反腐,必定需要重塑司法的常态化追诉,以党内程序带动强劲反腐风暴,最终要让位于司法机关严密有序的刑事执法。
立法精细
用法治的标准衡量,反腐的成功与否,不在于具体抓了多少贪官,也不在于用严酷的死刑震慑多少贪腐分子,而在于是否遵循这样一种反腐逻辑:任何人,无论职位多高、权力多大,只要滥用权力就必定受到法律追究,多大程度上滥用权力就必定受到多大程度的追究。为此,伴随法治程序崛起的还有立法规制的完善,因为立法的失衡或断档,容易冲击到上述的反腐逻辑。
在惩治贪污贿赂犯罪的立法上,目前依然存在疏漏和失衡,导致立法与司法的紧张。例如刑法设立的“巨额财产来源不明罪”,一直以来饱受诟病。从伦理角度分析,控权的制度设计是以官员“人性恶”为前提,官员对个人巨额财产负有说明来源的义务,这推导出在定罪过程中官员“自证清白”的责任,当其无法举证证明财产合法来源offcn时,就应当承担“有罪推定”的不利后果。但是立法采取折中的罪名并设计较轻的刑罚,结果是混乱了定罪的逻辑,造就诸多刑罚适用上的人为裁量“空间”,在治理腐 败的效果上并无起色。
立法与司法的矛盾还体现在配刑上。过低的起刑点不仅与社会经济的发展极不适应,在司法实践中也广泛被闲置。事实是,过低的起刑数额标准划出一个庞大的 “犯罪黑数”,无奈之下执法机关只能一再突破法定标准,从而导致罪刑失衡。与这种过于严苛的起刑标准相比,在高数额的巨贪巨腐的配刑上,则显得过于宽松。对于涉案金额10万元以上,量刑的层次与10万元以下严重失衡,贪 污受贿十几万与数百万乃至几千万的处罚差别不大。由公考咨询交流、公考资讯早知道、公考资料获取,尽在河南公考社区: http://club.offcn.com/forum-177-1.html
中公教育·给人改变未来的力量
公考培训
第一品牌
于刑罚的配offcn置不合理,对贪 污受贿犯数额巨大的罪犯来说,刑罚的供应明显不足,导致很多贪官在越过10万“红线”之后,反倒选择“义无反顾”的“赶超”。
除此之外,职务犯罪刑罚执行中的一些制度漏洞,也暴露出反腐“二次立法”完善的必要。无论是以往曝光的个案,还是最近高检减刑、假释、暂予监外执行专项检查活动的数据,都折射出贪官最容易利用法律“漏洞”,蚕食公平正义的底线。在这方面,2013年实施的新刑诉法加强了检察机关对监外执行的监督,最高检不久前也制定了《关于对职务犯罪罪犯减刑、假释、暂予监外执行案件实行备案审查的规定》,制度的漏洞有望得到填补。
针对上述“宽严皆失”的失衡现象,法治化反腐必须回归到法律的科学化治理上,探求更加完善而有效的刑罚手段,追求量刑标准的科学化与均衡化。而无论是提高起刑标准、均衡量刑档次或堵住逃避刑罚的漏洞,都离不开对腐败犯罪进行整体研究,以科学、精密的立法发挥出刑罚最大的惩治与预防功能。
希望以上内容可以帮助到正在备考的考生们,中公河南人事考试网预祝大家在政法干警考试中取得优异成绩!
公考咨询交流、公考资讯早知道、公考资料获取,尽在河南公考社区: http://club.offcn.com/forum-177-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