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水库移民应走项目扶持为主的发展之路
水库移民应走项目扶持为主的发展之路
颜忠明 向联华 覃辉
水库移民因为水库淹没占地搬迁,丧失部分土地资源,减少生产资料,成为一个特殊的困难群体。建国以来,随着我国水利水电事业的不断发展,水库建设的逐年增多,特别是近些年来水电站的蓬勃发展,这一困难群体迅速扩大,已成为各级政府广泛关注的重要民生问题。对于水库移民搬迁安置后的后期扶持问题,1996年以前全国没有出台统一的后期扶持政策,只有各地出台的一些临时扶持条文。1996年,国家四部委以计建设〔1996〕526号文件首次对1986年以后建设的水库明确了十年后期扶持政策。2006年,国务院国发〔2006〕17号文件对全国大中型水库移民实施了统一的后期扶持政策,并对小型水库后扶问题也予以相应明确。至此,水库移民后期扶持问题有了全国统一的政策依据。
根据国务院国发〔2006〕17号文件精神,国家对大中型水库移民按每人每年600元的标准进行扶持,其扶持方式按照“一个尽量、两个可以”的要求,由移民及安置区原居民以民主的方式确定。从落实的结果看:对一部分后扶人员将后扶资金直接发放到人;一部分后扶人员实行项目扶持,即不直接对他们发放后扶资金;对一部分后扶人员采取发放一部分资金,另一部分资金作项目扶持,称之为两者结合。如桃源县有大中型水库11座,登记后期扶持人口21525人,其中以村民小组为单位统计,直接发放到人2859人,纯项目扶持1750人,两者结合16916人,全县年度扶持资金总额1291.5 万元,其中,直接发放到人808.374万元,占62.6%,用于项目扶持483.126万元,占37.4%。
通过两年来的实践和摸索,他们发现扶持方式方法不一样,扶持资金发挥的作用差别迥异。直补到人的方式有兑现政策直截了当、一目了然、移民群众能直接分享改革开放成果的优点,能使后扶人员直接感受到国家政策的关怀。但这种直接发放到人方式也存在诸多的问题。首先,由于扶持人口登记是以搬迁移民为前提条件的,因此没能很好的解决好淹地不淹房人口、安置区原居民等人群受水库影响产生的问题。以直接发放为主,不同程度的引起了库区和集中安置区后扶人口和非后扶人口之间的隔阂,少数地方矛盾十分突出,甚至出现驱赶移民,要求收回移民田土的情况。其次,改革开放三十年,农村经济发生巨大变化,除极个别农民家庭因特殊原因(伤、残、大病、弱智等)处于特困境地以外,绝大多数农民家庭温饱问题已经得到解决,要解决致富的问题,每年直接发放几百元现金,这种授人以鱼的方式其扶持效果是不大的。既不能解决发展资金问题,也不能在提高生活水平上起显著作用,而且容易使部分后扶人口滋生惰性,扶持期满后停止扶持,根据管理心理学福利待遇不可逆原理,在这批人中间会产生一些不必要的社会震荡。第三,直接发放到人后,剩余资金十分分散,不能集中有限的资金兴办规模工程和社会事业,二十年扶持期满后,山河依旧,对提高和促进库区及安置区的总体经济发展水平起不到明显作用。
事实表明,项目扶持正日益显示其优越性。从理论上讲,水库对淹没区的影响是区域性的,它既减少了该区域的主要生产资料(土地资源),又对该区域的各项基础设施产生了重大影响,特别是使交通设施、水利设施的系统性遭受严重破坏。因此产生行路难、上学难、饮水难等诸多问题。从实际情况来看,由于上世纪五十年代至七十年代所建水库的淹没处理,以行政命令强拆强搬为主,在大集体的政策环境下,田土山水的调整以无偿平调为主,在库区对搬迁人口、淹地不淹房人口及集中安置区的居民的土地等生产资料实行了全面摊薄,其造成的影响面是非常广泛的。因此,仅限于扶持其中某个群体是不全面的。笔者认为,后期扶持方式应综合平衡、以区域性扶持为主,以更好的兼顾搬迁移民与非移民的利益。实践表明,以项目扶持为主,明显的有利于当地和谐社会的建立,有利于区域经济的发展,有利于走共同致富的道路。如位于桃源县的凌津滩水库库区,由于是1994年开工的大型水利工程,其生产安置人口后扶指标是到组不到人的,只能用于项目扶持,实施后扶政策两年来,投入
项目扶持资金400余万元,带动项目总投入近千万元,完成了农村公路硬化50多公里,农村电网改造11个村,改善农村饮水8个村,还整修了一批水利设施,新农村的建设步伐明显快于其他库区和安置区。在一些较大项目的建设上,当地群众都能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极易形成合力。后扶项目实施后,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和农村面貌变化很大也很快,群众都十分拥护国务院的后扶政策。照此发展下去,待扶持期满时,这个库区赶超非库区的发展水平是有把握的。而且后期扶持期满后,由于投入没有直接到户到人,在当地也不会引起社会震荡和不安。而桃源县其他库区由于资金大部分直接发放到人,所剩项目资金较为零散,在基础设施投入上明显缺乏后劲。
综上所述,笔者认为,后期扶持的最佳方式是“项目扶持为主,生活救济为辅”。所谓“项目扶持为主”就是集中主要扶持资金用于库区和集中安置区的基础设施项目、产业开发项目、智力扶持项目,恢复库区和集中安置区的“造血”功能,打好区域经济发展的基础,促进库区及移民集中安置区经济社会全面可持续发展,使该区域农民群众随着整体经济水平提高达到共同脱贫致富。“生活救济为辅”,就是对分散插花安置的移民不适于项目扶持的实行直补到人。在移民集中区域,根据实际情况需要,从扶持资金中拿出少量资金直接救济少数特困移民,解决其发展初期的温饱问题,从而科学的解决好眼前利益与长远发展的问题、输血与恢复造血功能的问题,达到水库移民长富久安的目标。
后阶段,要尽量采取一些有效的措施,最大程度地实现以项目扶持为主、生活救助为辅的后期扶持方式。一是要加强对移民群众的宣传教育,引导移民接受项目扶持方式,推介项目扶持的成功经验和取得的显著效果,让移民群众看到项目扶持的优越性,使他们自觉地逐步增加项目比例。二是按照省人民政府湘政发〔2007〕4号文件要求,在编制下一个五年规划时,要积极引导并加大项目扶持比重。三是将每年因后扶人员死亡、身份变化等原因取消的直接发放的扶持费,直接转入项目扶持。通过多种措施,达到项目扶持为主、生活救助为辅的方式,使有限的后扶资金在移民脱贫致富中发挥更大的作用。
(颜忠明 向联华 覃辉)
第二篇:吉林省大中型水库移民扶持项目管理办法
附件
吉林省大中型水库移民扶持
项目管理办法
第一章 总 则
第一条 为加强大中型水库移民扶持项目管理,根据《国务院关于完善大中型水库移民后期扶持政策的意见》(国发„2006‟17号)和国家相关部委办法、文件,以及省政府和部门相关办法的要求,结合全省大中型水库移民扶持项目管理实际,对原《吉林省大中型水库移民后期扶持项目管理办法》和《吉林省大中型水库库区基金项目管理办法》进行修改,制定本办法。
本办法所称扶持项目包括:吉林省大中型水库移民后期扶持项目(以下简称后扶项目)和吉林省大中型水库库区和移民安置区基础设施建设和经济发展规划项目(以下简称库区项目)。
第二条 扶持项目通过规划和计划组织落实。规划包括:《大中型水库移民后期扶持规划》(以下简称后扶规划)和《大中型水库库区和移民安置区基础设施建设和经济发展规划》(以下简称库区项目规划)。
计划包括:《大中型水库移民后期扶持计划》(以下简称后扶计划)、《大中型水库库区和移民安置区基础设施建
—1—
设和经济发展项目计划》和《大中型水库移民后期扶持结余资金项目计划》(以下统称库区项目计划)。
第三条 本办法所称项目资金均指水库移民扶持资金。其中,后扶项目资金来源为大中型水库移民后期扶持(600元钱)资金;库区项目资金来源为大中型水库库区基金、大中型水库移民后期扶持结余资金及应急资金。
第四条 全省水库移民工作采取两级管理模式,即省直接对市、县(市、区)。市、县(市、区)人民政府(以下简称地方人民政府)对辖区内的水库移民后期扶持工作负总责。
第二章 项目分类
第五条 后扶项目指通过后扶规划和后扶计划确定的项目;库区项目指通过库区项目规划和库区项目计划确定的项目。
第六条 后扶项目和库区项目按以下类别划分:
(一)农田水利类。指库区和移民安置区基本口粮田及水利设施(包括移民村小流域治理)建设项目。
(二)基础设施类。指库区和移民安置区饮水安全、交通、沼气、通信和文教卫生等社会事业建设项目。
(三)生态环境类。指保护库区和移民安置区移民村环境保护、库区维护及生态建设(包括移民村村容、村貌)项目。
—2—
(四)生产开发类。指库区和移民安置区移民直接受益的种植、养殖、加工和服务业等项目。
(五)技能培训类。指为移民及子女培训实用技术、职业技能和职业教育等项目。
(六)其他。指特困移民补助及以上项目类别中未包含的项目。
第三章 前期工作
第七条 后扶项目选择应遵循以下要求:
(一)组建后扶项目管理小组。由村委会组织召开村民代表大会选举具有一定管理能力、责任心强的项目管理代表,组建项目管理小组。代表人数不少于5人。其中,移民代表原则不少于半数。项目管理小组在村委会的领导下负责后扶项目的选择与实施管理。
(二)后扶项目选择。后扶项目管理小组在预选后扶项目时,要形成会议记录,并将预选的项目在村务公开栏(墙)上进行公示。公示内容包括:项目名称、建设地点、建设主要内容、投资概算、资金来源及生产开发类项目实施方案等,公示时间不少于7天。公示情况要拍两张数码照片(一张为近照,可看清公示内容;另一张为全景照,可辨清公示张贴的具体地点)。公示无异议后,移民村向地方移民管理机构提报后扶项目申请,并附预选
—3—
项目会议记录和公示照片等材料。
第八条 库区项目选择应遵循以下要求:
(一)项目选择由地方移民管理机构根据本地实际统筹考虑,并编入规划和计划。
(二)优先解决制约库区和移民安置区经济发展的突出问题和长远发展问题,以及影响移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的防汛抗旱减灾问题。
(三)项目选择时要切实维护移民村群众的知情权、参与权和监督权。
第九条 后扶项目前期工作内容:
(一)农田水利、基础设施、生态环境类项目在实施前,应编制完成施工图设计及预算。
(二)生产开发类项目应编制可行性研究报告或实施方案。
(三)技能培训类项目应编制实施方案。第十条 库区项目前期工作内容:
(一)经批复的地方库区规划的项目,应完成以下前期工作内容:
农田水利、基础设施、生态环境类项目的建议书;生产开发类项目的可行性研究报告或实施方案;技能培训类项目的实施方案。
(二)经省水库移民管理局批复下达计划的农田水利、基础设施、生态环境类项目在实施前须完成施工图设计及概(预)算。
—4—
第十一条 扶持项目前期工作要求:
(一)项目资金50万元及以上的农田水利、基础设施、生态环境类项目的施工图及预算,应由有相应资质的单位设计编制;项目资金50万元以下的农田水利、基础设施、生态环境类项目的施工图及预算,可委托具有编制能力的部门或有相应资格的人员设计编制。
(二)项目资金30万元及以上的生产开发类项目的可行性研究报告须委托有能力的相关专业部门设计编制;项目资金30万元以下的生产开发类的可行性研究报告,可委托有能力的相关专业部门或有相应资格的人员设计编制。
(三)技能培训类项目实施方案由地方移民管理机构或委托相关部门编制。
(四)涉及移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类项目施工图及预算必须由具有相应资质的单位设计编制。
第十二条 扶持项目前期工作审批
(一)地方移民管理机构对移民村提报的后扶项目给予立项批复。
(二)后扶项目资金30万元及以上的生产开发类项目的可行性研究报告,以及技能培训类项目的实施方案需上报省水库移民管理局备案。
(三)省水库移民管理局对地方移民管理机构申报的库区项目计划项目建议书、可行性研究报告和实施方案,进行预审。
—5—
第四章 计划管理
第十三条 计划管理包括:
(一)后扶规划和库区项目规划的编制和审批。
(二)后扶计划和库区项目计划的编制和审批。其中,库区项目计划根据资金来源分为库区基金项目计划和结余资金项目计划。
第十四条 后扶规划的编制和审批:
后扶规划由地方移民管理机构根据经核准的本地移民人数及移民意愿组织编制,经地方人民政府同意后,报省水库移民工作领导小组组织审批。每五年编制一次。移民村经核准的规划期内的后扶项目资金原则在规划期内完成。
第十五条 库区项目规划的编制和审批:
库区项目规划由地方人民政府根据地方经济和社会发展总体规划,结合本地库区和移民安置区实际统筹编制,并上报省人民政府审批。每五年编制一次。
第十六条 后扶计划的编制和审批:
(一)后扶计划由地方移民管理机构根据后扶规划和移民意愿编制后组织实施,并于每年3月底前上报省水库移民管理局备案。备案后发现计划有问题的,15个工作日内下发备案整改意见。
(二)后扶计划包括直补资金计划和项目计划。
—6—
(三)后扶计划项目原则上在后扶规划范围内选择。确 需变化的,经地方人民政府同意后,由地方移民管理机构于每年编制后扶计划前,向省水库移民管理局上报后扶规划项目调整申请,经批准后方可列入项目计划。
(四)后扶计划要以村为单位编制,后扶项目资金可以与其它资金配套使用,也可以村为单位整合使用。整合后扶项目资金须经被整合移民村同意,整合资金不得超过扶持村5年规划期内扶持项目资金总额。同一村内同类项目建设规模不得分解,资金可逐年投入。
(五)后扶计划备案后,项目原则上不得变更。确需变更的,应由村委会根据移民群众意愿提出申请,经地方移民管理机构同意后报省水库移民管理局核准。
第十七条 库区项目计划的编制和审批:
(一)库区项目计划由地方移民管理机构根据批准的库区项目规划结合本地实际组织编制,会同地方财政部门于每年3月底前上报省水库移民管理局和省财政厅审核。
(二)库区项目计划项目原则上在批准的库区项目规划范围内选择。确需变化的,由地方政府于每年上报计划前向省水库移民工作领导小组上报库区项目规划调整申请,经批准后方可列入库区项目计划。
(三)省水库移民管理局对上报的库区项目计划进行审定后,下达库区项目计划。
—7—
(四)库区项目计划批复后,一年内必须组织实施,确需调整变更的,由地方移民管理机构会同地方财政部门向省水库移民管理局和省财政厅重新上报项目申请,经批准后方可实施。
第五章 实施管理
第十八条 扶持项目实行项目法人制、招标投标制、合同管理制、工程监理制及开工报告制。
(一)项目法人制:后扶项目中的农田水利、基础设施、生态环境和生产开发类项目的法人由村委会担任,地方移民管理机构实施监管;技能培训类项目的法人由地方移民管理机构担任。库区项目的法人由地方移民管理机构或项目所在乡镇政府、村民委员会担任,具体由地方根据项目实际确定。
(二)招标投标制:扶持项目资金50万元及以上的基础设施、农田水利、生态环境类项目,生产开发类项目中50万元及以上的工程项目和设备,以及项目资金30万元及以上的桥梁、防洪堤坝等涉及人民生命财产安全的项目须采取公开招投标方式发包;
扶持项目资金50万元以下的基础设施、农田水利、生态环境类的项目发包可采取招投标方式,也可在体现民主、公开、公平的原则下,实行项目法人集体负责制方式。
抢险救灾工程可在招投标监管部门批准下,可以直接发包。
—8—
扶持项目的招投标由项目法人组织。后扶项目的招投标由地方移民管理机构监管,库区项目的招投标由省水库移民管理局监管。
(三)合同管理制:扶持项目实施前,项目法人须与勘察设计、施工、监理等单位或个人签订合法、有效合同。地方移民管理机构要对村委会所签订的合同进行审查;省水库移民管理局对地方移民管理机构所签订的合同进行抽查。
(四)工程监理制:扶持项目资金10万元及以上的基础设施、农田水利、生态环境类项目原则上实行监理制。其余扶持项目可根据实际情况实行监理制。
(五)开工报告制:后期扶持项目实施前由项目法人向地方移民管理机构提出开工申请;扶持项目资金50万元及以上的库区项目实施前由地方移民管理机构向省水库移民管理局提出开工报告。
第六章 资金管理
第十九条 资金管理包括项目资金构成、预算、决算,以及项目资金缺口筹集和项目资金结余部分的使用等。
第二十条 移民项目资金构成包括工程费(建筑及安装工程费、设备费)、独立费(项目建设管理费、招投标代理费、工程建设监理费、可行性研究报告编制费、勘测设计费、定额编制管
—9—
理费及其他)和预备费。具体构成可根据实际情况确定。
第二十一条 项目费用按以下要求执行:
(一)项目建设费用根据招投标确定或依据现行行业预算定额并结合实际情况编制。
(二)建设单位管理费按不超过建筑及安装工程直接费的1.5%计取。
(三)勘测、设计、施工图预算编制费按不超过建筑及安装工程直接费的4.5%计取。监理费按不超过建筑及安装工程直接费的2.8%计取。
(四)预(决)算审查费按不超过建筑及安装工程直接费的0.17%加审减额部分的4.5%计取。
(五)可行性研究报告编制费按不超过建筑及安装工程直接费的1%计取。
(六)招投标代理费按有关规定执行。
第二十二条 扶持项目实施完后项目法人与承建单位按有关规定及时进行工程结算。其中:
(一)后扶项目中村民自建的项目结算,由村委会根据实施方案和实际实施情况提报项目资金支出详细清单,经村项目管理代表签字认可后,在项目所在村公示7天,无异议后报地方移民管理机构审核,作为最终支付项目资金依据。
(二)后扶项目中通过发包方式实施的项目结算,由村委会与承建单位进行结算,经村项目管理代表签字认可后,报地方移 —10—
民管理机构审核,审核结果作为最终支付项目资金的依据。
(三)库区项目实施完后由项目法人与承建单位进行项目结算,结算须经地方财政投资评审机构或有资质的造价评审机构评审,评审结果作为最终支付项目资金的依据。
第二十三条 项目资金报帐、拨付、核算等资金管理按相关资金管理办法执行。
第二十四条 后扶项目中同村内项目资金结余和不足部分可以调剂使用。村内项目结余资金可结转到本村下一项目计划;村内项目资金缺口部分可由本村下一资金补充,也可由库区基金、后扶结余资金或村自筹等其它资金补充。
第二十五条 地方移民管理机构要建立扶持项目资金管理台帐,详细记录项目资金计划批复资金、预算、决算、资金拨付及资金结存等情况。
第二十六条 项目竣工验收后按相关行业标准预留质量保证金。其中村民自建项目可不留质量保证金。
第七章 竣工验收
第二十七条 扶持项目竣工验收由地方移民管理机构组织。项目实施完工后30日内验收完,并形成验收报告。省水库移民管理局对投资100万元及以上项目的竣工验收情况进行复查;对投资100万元以下项目的竣工验收情况进行抽查。
—11—
第二十八条 扶持项目竣工验收包括:项目档案资料验收、项目实体验收两部分。
第二十九条 后扶项目竣工验收要求:
(一)项目前期工作资料验收时,须查验体现移民群众选择项目意愿的会议记录、公示照片、整合资金使用的村委会相关证明材料、村委会提报的确认项目申请、地方移民管理机构确认项目的批复、项目变更批复、施工图及预算、可行性研究报告、实施方案及工程建设相关合同等材料。
(二)项目实施档案资料验收时,须查验开工申请及批复、实施情况报告、监理情况报告、资金拨付单、决算及验收报告、项目竣工图等材料。
(三)农田水利、基础设施和生态环境类后扶项目实体验收时,地方移民管理机构、村委会、村项目管理代表、以及参与项目建设的相关单位人员均须到场,检查复测项目建设规模、外观质量等情况,签署验收意见,签字并加盖公章。
(四)生产开发类后扶项目验收时,地方移民管理机构、村委会及村项目管理代表均需到项目实施现场,检查项目是否按照批复的计划组织实施及实施情况,签署意见,签字并加盖公章。
第三十条 库区项目竣工验收要求:
(一)项目前期工作资料验收时,须查验项目建议书及批复、可行性研究报告及批复、批复的计划、施工图及预算、实施方案及工程建设相关合同等材料。
—12—
(二)项目实施档案资料验收时,须查验开工申请及批复、实施情况报告、监理情况报告、项目竣工图等材料。
(三)农田水利、基础设施和生态环境类库区项目实体验收时,项目法人组织参与项目建设的相关单位人员、项目所在村委会均须到项目实施现场,检查项目是否按照批复的计划组织实施及实施效果,签署验收意见,签字并加盖公章。
第三十一条 扶持项目验收合格后,地方移民管理机构应组织编制项目竣工验收情况报告,对项目的建设情况进行概要说明。主要包括以下内容:
(一)项目基本情况说明。包括项目名称、建设单位、建设地点、计划建设规模、投资来源及计划、开工、竣工时间等。
(二)项目实施情况说明。包括项目发包情况、参与项目建设的单位及管理人员情况、项目计划规模和实际实施情况,以及项目的竣工验收结论。
(三)项目投资情况说明。包括项目投资构成、项目预算及决算情况、项目预算结余或资金缺口情况等。
(四)验收结论。
第三十二条 地方移民管理机构负责对项目档案进行整理归档。并按项目前期工作资料、项目实施资料和项目竣工验收资料分别装订成册。其中:项目竣工验收资料包括竣工验收报告和项目实体验收意见。
第三十三条 扶持项目竣工验收后需要办理移交手续的应
—13—
及时办理。
第三十四条 扶持项目实施后均须设立“移民资金扶持项目”永久性标志牌。主要内容包括:项目名称、建设内容、投资金额,开竣工时间、建设单位、承建单位。
第八章 监督管理
第三十五条 地方移民管理机构要建立健全监督检查制度,对扶持项目的选择、前期工作、项目实施过程,以及竣工验收等环节及时进行监督检查,发现问题及时处理纠正。
第三十六条 省水库移民管理局对各地项目规划和计划编制、审批及执行情况进行监督检查,对检查中发现的不按规定执行、不按移民意愿安排项目、违反基本建设程序、擅自改变后期扶持基金使用范围、标准、对象,以及截留、挤占和挪用后期扶持资金的,应及时予以纠正。
第三十七条 地方移民管理机构要公开、透明,并接受广大移民和群众的监督,接受各级纪检、监察、审计等部门的监督检查。
第九章 附 则
第三十八条 地方移民管理机构可根据本办法,制定地方扶 —14—
持项目管理实施细则,报省水库移民管理局备案。
第三十九条 本办法自发布之日起施行,原《吉林省大中型水库移民后期扶持项目管理办法》和《吉林省大中型水库库区基金项目管理办法》同时废止。
第四十条 本办法中有关资金管理要求与省级财政部门相关资金管理办法相抵触的,以财政部门资金管理办法为准。
第四十一条 小型水库基金扶持项目管理参照本办法库区项目相关要求执行。
第四十二条 本办法由省水库移民管理局负责解释。
—15—
第三篇:水库移民扶持政策工作措施
一、指导思想、工作目标和基本原则
(一)指导思想
坚持以人为本,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做到工程建设、移民安置与生态保护并重,继续按照开发性移民方针,完善扶持方式,加大扶持力度,重点解决移民的温饱问题,加强库区和移民安置区基础设施建设,改善移民生产生活条件,逐步建立促进库区经济发展、水库移民增收、生态环境改善、农村社会稳定的长效机制,推进库区和移民安置区新农村建设,实现库区和移民安置区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
(二)工作目标
通过20年的后期扶持,至年。引导和组织移民把后期扶持资金和其它惠农资金结合起来,改善库区和移民安置区基础设施和生态环境建设,促进经济发展,使移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逐步达到当地农村平均水平。
1近期目标:自年至年。重点解决水库移民的温饱问题以及库区和移民安置区基础设施薄弱的突出问题。做好改路、改水、改厕、改厨、改圈、改垃圾堆放及通路、通电、通水、通沼气、通信息等“六改五通”工程,逐步实现每人有一块稳产高产的农田,每户有一个稳定收入的产业,每户有一个良好的居住环境,每户转移一个劳动力,每户建一个沼气池等目标。年,全市农村移民人均纯收入达到2500元以上。
2中长期目标:至年。逐步完善库区和移民安置区基础设施和生态环境建设,着力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拓宽增收渠道,形成特色产业,促进经济发展,增加移民收入,使移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逐步达到当地农村平均水平,移民安置区经济社会全面持续发展。
(三)基本原则
1坚持移民后期扶持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相结合的原则。认真贯彻国家后期扶持政策。改善基础设施,增加移民收入,使移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逐步达到当地农村平均水平,促进库区和移民安置区新农村建设。
2坚持公平、公正、公开的原则。严格执行有关政策。做到公开透明、公示上榜,维护移民合法权益,接受移民和社会的监督。
3坚持“三不”原则。即:移民后期扶持不算老帐、不搞退赔、不重新补偿。
4坚持政府领导、分级负责、属地管理、县为基础的移民工作管理体制的原则。县(市、区)人民政府是移民工作的责任主体。分管领导是重要责任人,负责本县(市、区)内的移民工作。
5坚持国家帮扶与移民自力更生相结合的原则。国家完善和调整移民扶持政策、加大扶持力度的同时。通过国家政策扶持和移民自身努力,逐步改善生产生活条件,为长远发展打下坚实基础。
二、移民后期扶持范围、标准、期限及扶持方式
(一)扶持范围
年6月30日以前搬迁的水库移民为现状人口,后期扶持范围为大中型水库的农村移民。其中。年月日以后搬迁的水库移民为原迁人口。市对各县(市、区)年月日前已搬迁的水库移民现状人口一次核定,不再调整。各县(市、区)对移民人口的自然变化实行“增人不增,减人要减”政策。转为非农业户口的农村移民不再纳入后期扶持范围。
(二)扶持标准
每人每年补助600元。纳入扶持范围的移民。
(三)扶持期限
自年月日起,对年月日前搬迁的纳入扶持范围的移民。再扶持20年;对年月日以后搬迁的纳入扶持范围的移民,从其完成搬迁之日起扶持20年。再次搬迁的移民只能享受一次后期扶持。
(四)扶持方式
扶持补助资金能够直接发放给移民个人的尽量发给移民个人;对原迁移民安置后增长的人口实行项目扶持,对年月日以前搬迁的原迁移民。扶持资金尽可能与其它库区惠民资金捆绑使用。对年月日以后搬迁的原迁移民,扶持补助资金能够直接发给移民个人的尽量发放到移民个人;也可以实行项目扶持,用于解决移民村群众生产生活中存在突出问题;还可以采取将扶持补助资金直接发给移民个人与实行项目扶持相结合的方式实施扶持。具体方式由县(市、区)人民政府在充分尊重移民意愿并听取移民村组群众意见的基础上确定。
三、实施步骤
市大中型水库移民后期扶持的组织实施按以下步骤进行:根据国务院、省政府有关文件要求。
(一)制定实施方案及出台配套文件
1制定《市大中型水库移民后期扶持政策实施方案》报省人民政府审批;各县(市、区)制定实施方案报市人民政府审批后报省人民政府备案。
2制定《市关于严格大中型水库后期扶持政策和严明工作纪律的意见》
3制定《市大中型水库移民群体性事件应急预案》
(二)召开动员大会
传达全省水库移民工作会议精神,市政府月初召开全市水库移民工作会议。学习国发〔〕17号、鄂政发〔〕53号文件,全面安排部署我市水库移民后期扶持工作。
(三)宣传与培训
采取多种方式开展扶持政策的宣传活动。宣传部门按照中央确定的口径。
深入库区和安置区开展工作。对参与移民工作的干部,各级政府要挑选一批思想素质好、政策水平高、业务能力强、群众工作经验丰富的干部组成移民工作组。实行分期分批培训,深刻领会中央精神,准确把握政策界限,掌握正确的工作方法,提高依法办事能力。
(四)全面铺开人口核定登记工作
并在乡(镇)村两级公示7天以上。人口核定能够核定到人的一定要核定到人;实行直补到人的必须核定到人。不能核实到人的将移民人数核实到移民安置村、组。年12月底以前完成人口核定登记工作。
户籍为依据,核定登记依据:根据水库设计文件和移民安置规划核定原迁移民身份;此基础上。核定农村现状移民人数。
经审核登记、张榜公示、移民个人与移民部门签章认可等程序。核定登记程序:移民人口登记采取由移民本人申请。
移民扶持人口核定登记工作的具体要求和安排详见《省大中型水库农村移民后期扶持人口核定登记办法》
(五)确定扶持方式与编制规划
各县(市、区)核定登记的基础上,采取召开座谈会、发放调查问卷等形式,充分尊重移民意愿,听取移民村组(自然村)群众意见,确定合适的后期扶持方式。
组织开展规划编制工作。规划包括水库移民后期扶持规划、库区和移民安置区基础设施建设和经济发展规划。确定扶持方式的基础上。
1水库移民后期扶持规划。按照《省大中型水库移民后期扶持规划编制工作大纲》要求。年月底以前完成。
2库区和移民安置区基础设施建设和经济发展规划。以移民村、组(自然村)为基本单元。每5年一次。第一个5年规划各县(市、区)要在年月以前完成编制工作,并报市人民政府审查汇总,报省人民政府审核。
(六)资金发放和项目实施
由县(市、区)人民政府或移民机构组织实施。对将资金直接发给移民个人的从年7月1日起计发。实行项目扶持的按照《省水库移民项目扶持实施管理办法》要求。
(七)督促检查
市移民工作领导小组成员单位分别到所负责的移民县(市、区)开展工作。市移民工作领导小组将抽调人员进行分片检查、督导。
四、工作措施
(一)加强组织领导
由代市长任组长,市政府成立市水库移民工作领导小组。副市长任副组长,市委宣传部、市发展改革委、市财政局、市水利局、市监察局、市公安局、市审计局、市物价局、市民政局、市劳动保障局、市编办、市信访局等部门为成员单位。领导小组办公室设在市水利局,市水库移民工作领导小组负责全市水库移民工作的组织协调和检查指导工作。各有关县(市、区)根据工作实际,要成立相应的水库移民工作领导小组。
(二)加强机构建设。
各县(市、区)人民政府要设置专门的移民管理机构,大中型水库移民后期扶持工作是政府的一项长期性工作。根据国务院和省政府要求。明确职能,充实人员。移民管理机构的人员经费、公用经费、专项经费全额纳入同级财政预算。
(三)明确责任。
主要领导是第一责任人,移民工作实行属地管理。各级人民政府要对本地区移民工作和社会稳定负总责。同时要明确一位副县(市、区)长分管移民工作,做到责任到人、工作到位。移民后期扶持工作的主要责任在县(市、区)县级人民政府是移民工作的责任主体和实施主体,负责制定移民后期扶持具体实施方案、编制规划、核定移民扶持人口、确定扶持方式以及资金发放与管理等有关工作。乡(镇)人民政府是移民后期扶持的工作主体,要按县级人民政府的统一部署,积极配合有关部门,抽调人员,做好移民政策宣传和人口核定登记、扶持方式确定等工作。
(四)整合多方力量。
实行多渠道投入、多项目覆盖,通过整合资源、整合资金。形成合力,加大移民后期扶持工作力度。各部门要按照各自的职能分工,各负其责,密切配合,加强对水库移民工作的指导,依据移民后期扶持规划,每年在安排扶贫、以工代赈、新农村示范村建设、农田水利、农村道路、农业综合开发、退耕还林及开发“四荒”农村劳动力培训、小城镇建设、农村信息化建设等各类资金和项目时,都要向移民安置区倾斜,优先安排移民扶持项目,用5年的时间切实解决库区及移民安置区的行路难、用电难、饮水难、上学难、就医难等“五难”问题。
(五)妥善化解矛盾。
并采取各种应对措施,各级政府要始终注意做好维护稳定的工作。仔细排查各种不稳定因素,及时妥善化解各种矛盾。同时,要耐心细致地做好移民的思想政治工作,引导移民以合理合法的方式表达利益诉求,坚持依法办事、按政策办事,确保社会稳定。要充分估计新政策实施后对相关群体的影响和可能引发的突发性群体事件,制定《水库移民突发性群体事件处理工作预案》提高对突发事件的应对能力,确保移民后期扶持政策的顺利实施。
(六)妥善处理非农业安置移民的扶持问题
财政、劳动保障、民政等部门要开展调查,对大中型水库非农业安置移民的扶持问题。摸清底数,把符合条件的大中型水库城镇移民中的困难家庭纳入城镇最低生活保障范围,做到应保尽保,并对有就业欲望和能力的移民优先安排再就业。
(七)加强政策宣传
由市委宣传部负责组织与领导,后期扶持政策宣传工作。严格按照中央、省确定的口径宣传,坚持正确的舆论导向,宣传党和国家对移民的关心和爱护,宣传移民后期扶持方针政策,宣传移民工作的成功经验和有效做法,宣传移民群众脱贫致富的先进典型,引导移民群众把主要精力集中到发展生产上来。充分发挥广播、电视、报纸等主流媒体作用的同时,采取群众喜闻乐见的多种形式,扩大宣传的覆盖面。
(八)严肃移民工作纪律
对在核实移民身份和人数中冒名顶替、弄虚作假,认真落实国务院关于完善大中型水库移民后期扶持的各项政策。挤占挪用移民后期扶持资金以及各种违反移民工作纪律的行为,要严肃处理;涉嫌犯罪的移送司法机关依法惩处。
xiexiebang.com范文网(FANWEN.CHAZIDIAN.COM)
第四篇:湖北省大中型水库移民后期扶持项目管理办法
湖北省大中型水库移民后期扶持项目管理办法
(试 行)
第一章总 则
第一条为加强全省大中型水库移民后期扶持项目的实施管理,根据《国务院关于完善大中型水库移民后期扶持政策的意见》(国发[2006]17号)、《省人民政府关于印发湖北省大中型水库移民后期扶持政策实施方案的通知》(鄂政发[2006]53号)和《财政部关于印发<大中型水库移民后期扶持基金征收使用管理暂行办法>的通知》(财综[2006]29号)精神,以及国家有关法律、法规的规定,结合我省库区和安置区实际,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本办法中的移民后期扶持项目(以下简称后扶项目)是指纳入大中型水库移民后期扶持规划并列入投资计划的项目。
第三条后扶项目按照“县级负责、部门主管、乡镇组织、村组实施”的原则组织实施。即县(市、区)人民政府对本行政区域移民后扶项目实施负总责,移民部门负责后扶项目计划编制、实施管理和检查验收,财政部门负责资金监管,乡(镇)人民政府负责组织协调,移民村委会负责实施。
第四条实施后扶项目必须坚持尊重移民群众意愿,让移民群众直接受益的原则,总体上以水库移民村为实施法人单位。分散在农户的种植业、养殖业等项目,由乡(镇)、村组织,农户具体实施;相对集中连片的农业开发项目由移民村组织实施;单个投资30万元以上项目、跨村项目的实施主体由县(市、区)移民部门按规定组建。
第二章项目前期工作管理
第五条后扶项目必须按市(州)移民部门批准的后扶规划开展前期工作,其规模和标准要根据规划确定。
第六条建设地点分散、规模偏小的项目前期工作,由乡(镇)指导移民村按类别和后扶规划、行业规定编制实施方案和投资概(预)算。
第七条建设规模较大的后扶项目要按照国家和省有关规定,由项目业主委托有专业资质的设计单位开展前期工作。
第八条后扶项目前期工作完成后,项目法人单位要及时将前期工作成果报移民部门审核。单项工程投资规模100万元以上项目的初步设计由市(州)移民部门核准,报省移民部门备案。
第九条移民后扶项目实施方案和初步设计变更须由项目法人单位按批准程序报项目审批单位审批准后,才能组织实施。
第三章项目计划管理
第十条项目计划由县(市、区)移民管理部门根据批准的后扶规划编制。
第十一条 县(市、区)移民部门在编制项目计划前,要组织力量审查和核定后扶项目的实施方案和概(预)算。
第十二条 移民部门提出的项目计划商县(市、区)财政部门后,须报县(市、区)人民政府同意。
第十三条县(市、区)移民部门应于每年10月底前将上一计划执行情况和经县(市、区)人民政府同意的下一计划安排分别报市(州)移民部门和省移民局备案。
第十四条市(州)移民部门负责对本行政区域内后扶项目计划进行审查汇总报省移民局。省移民局负责审核,并于当年3月底前将计划下达到市(州)或县(市、区)移民部门,同时抄送财政部门。
第十五条经批准的项目计划不得随意调整,要严格按照批准的计划组织实施。若确需调整,须按照项目计划申报程序报批。
第四章项目建设管理
第十六条。后扶项目实施实行合同管理制。项目实施前,责任主体应与承建单位签订项目实施合同,明确项目的实施内容、完工期限、质量标准、项目效益和违约责任等。
第十七条建设规模较大的后扶项目的实施必须按照《湖北省招投标管理办法》(省政府令第306号)有关规定,实行招投标。
第十八条总投资50万元以上的基础设施项目,要实行工程监理制。项目法定代表人对后扶项目实施质量负全责。
第十九条项目实施后均应进行验收。验收工作要以行业规范为依据,按项目等级、资金规模和批准权限分级组织。
单个投资在100万元以下(不含100万元)的项目,由县(市、区)移民部门会同相关单位组织验收;单个投资在100万元以上的项目,由县(市、区)移民部门提出申请,省移民局会同省财政厅、市(州)移民部门组织验收。对验收不合格的项目,责任方要限期整改,其费用由责任方支付。
第二十条移民后扶项目资金实行“专户管理、县级报帐”,项目验收合格后法人单位要对项目从前期到竣工整个过程的全部费用进行竣工决算,在1个月内将决算报县(市、区)移民部门审核,并办理决算销号手续。
第五章项目监督检查
第二十一条后扶项目监督检查的对象是项目的实施责任主体和相关负责人。
第二十二条县(市、区)人民政府定期或不定期对后扶项目进行监督检查,对移民后期扶持资金安全和质量保证负总责。
第二十三条被监督检查的单位或个人必须如实提供有关资料,对检查出的问题要严格按规定整改或处理。
第二十四条移民后扶项目计划要在项目所在村张榜公布,竣工后要将项目实施情况张榜公示,接受移民群众和社会监督。
第二十五条对贪污、挪用、侵占、截留移民资金,以及因失职、渎职而造成经济严重损失或后果的,依法追究其法律责任。
第六章附 则
第二十六条本办法由省移民局负责解释。
第二十七条县(市、区)移民部门根据本办法制定实施细则。
第二十八条本办法自印发之日起施行。
该办法已经省人民政府同意并由省政府办公厅印发(鄂政办发[2007]118号)请遵照执行。
第五篇:县水库移民后期扶持培训项目实施方案
*县水库移民后期扶持培训项目实施方案
为了认真贯彻执行《国务院关于完善大中型水库移民后期扶持政策的意见》和《甘肃省水库移民后期扶持项目政策实施方案》精神,切实抓好我县水库移民后期扶持工作,不断提高他们的科技文化素质,使他们掌握一定的科技知识和实用技能,进一步改善生产生活条件,现根据《陇南市*县水库移民后期扶持规划
》,就认真开展水库移民的培训工作,制定如下实施方案:
一、指导思想
以党的十七大精神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结合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按照开发性扶持、整体式推进的方针,不断完善扶持政策,加大培训力度,进一步提高水库移民的科技文化素质,改善他们的的生产生活条件,做到科技培训与产业开发齐抓,工程建设、移民安置与生态保护并重,逐步建立起促进移民安置区经济发展、农民增收、生态环境改善和农村社会稳定相协调的长效机制,实现移民安置区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使水库移民共享改革发展新成果,努力实现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
二、目标任务
在峰崖、胡峡两个水库移民区积极开展农业科技和实用技术培训,力争用三年时间,培训人数达到560人次,使80%以上的移民能够熟练掌握2—3门实用技术,进一步拓宽增收渠道,形成特色产业,让他们真正成为“生产有技能,致富多门路”的新型农民,促进他们的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基本达到全县经济发展平均水平。
三、遵循的原则
水库移民后期扶持培训工作应遵循以下原则:
1、中长期培训和短期培训相结合的原则;
2、农业科技知识与实用技术培训相结合的原则;
3、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原则;
4、财政投入、县乡村配套与移民自筹相结合的原则;
5、科技培训与产业开发相结合的原则。
四、培训实施
1、培训对象:峰崖、胡峡两个水库移民安置区内年轻力壮、身体健康、具有一定的文化基础、容易接受新生事物的青壮年劳动力。
2、培训机构:农技中心、畜牧中心。
3、培训内容及教材:培训以种植业、养殖业和特色产业开发为主,重点培训大棚蔬菜、西瓜栽培、蚕桑、烤烟、制种、苗木繁育、花卉盆景、中药材种植、核桃高接换优芳香植物种植及养猪、养鸡、养牛、养羊、养鱼等知识。
培训教材根据专业需要,采取邮购、订购等方式统一购买相关书籍或请科研院所专业技术人员专门编写所需教材及资料。
4、培训方式:按照聘请专业技术人员举办短期培训班与现场培训指导相结合、分期分批培训的方式进行。
5、培训时间:培训时间一般为长期培训1—3个月,短期培训3—10天,具体培训时间可根据技术难度要求进行安排。
6、培训计划及培训经费:按照各专业知识的具体情况,设置培训内容、安排培训科目,编制较为详细的培训计划。
经初步测算,共需培训经费5万元,详细情况见《*县水库移民后期培训计划及培训经费安排表》。
四、考核与评价
本着培训与技能鉴定相结合的原则,参加培训的学员要进行考试和考核,合格者由培训单位颁发结业证书,根据学员自愿,做好培训学员的职业技能鉴定工作。培训机构要确保学员全面掌握相关技能和农业科技知识,真正达到劳动力合理转移、充分就业、产业开发取得新突破的目的,圆满完成培训目标任务。
五、保障措施
1、加强领导,确保培训工作的顺利开展。为确保项目工作的正常开展,县上要成立专门的项目实施工作领导小组,由分管项目建设工作的副县长为组长,发改委主任、财政局长、农牧局长、教育局长为副组长,农技中心、畜牧中心、果树站、蔬菜站等单位负责人为成员。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由发改委主任兼任办公室主任,并抽调专门人员具体负责制定培训计划、实施方案,联系培训机构和培训人员,负责落实培训资金、督促检查培训工作,确保培训工作的顺利开展。
2、加大投入,为培训工作提供有力的资金保障。要加大经费投入,逐步建立以政府、村社集体、个人等多方共同承担的多元化投入机制,切实解决培训经费不足的问题。要探索有效的经济补偿机制,减轻群众接受培训的经济负担,为水库移民全面接受培训创造条件。要按照项目资金的使用管理办法,对培训资金进行严格管理,做到专款专用,确保资金及时足额到位,实现培训资金的效能最大化。
3、整合资源,切实提高培训的质量和效益。在充分利用县农广校、农职校、农机学校、陇原技校等教育培训资源的基础上,改造和完善一批乡镇农民技术学校,努力改善培训条件,使之真正成为水库移民的主要培训基地。同时,要加强培训机构与当地政府的合作,尽可能地把一些农业科技知识和实用技术培训项目安排在峰崖、胡峡两个水
库移民区,优化整合培训资源,切实提高培训的质量和效益。
4、强化管理,确保项目实施质量。承担培训任务的培训机构要本着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原则,严格按照培训计划开展培训工作,及时向领导小组会办公室反馈信息,提高培训质量,并根据当地经济发展和市场需求状况,随时调整和充实培训内容,使参加培训的人员真正能够学有所成、学有所用。水
库移民培训项目领导小组要加大对培训工作的指导,定期督促检查培训工作的进展情况,发现问题及时纠正,保证培训计划的全面落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