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水库库区移民安置及扶持调查报告
水库库区移民安置及扶持调查报告
水库库区移民安置及扶持调查报告 水库库区移民安置及扶持调查报告县信访局水利建设、功在当代、利在千秋。相应配套的移民安置则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移民安置存在的一些问题与制约因素,成为制约经济社会发展的“瓶颈”。近年来,水库库区移民上访频繁出现,居高不下,呈现出越发激励的趋势。为全面把握水库库区移民上访维权活动的新动向,正确分析当前水库移民频繁上访的根本原因,按照省、地信访局关于做好水库移民及后期扶持问题的指示,我局组成调研组,对全县水库库区移民安置及扶持情况进行了调研,为切实解决移民信访问题提供了可靠的现实依据。
一、移民及安置的现状与分析1984
年以来,我县共修建大型水库4座,中小型山塘水库53座,水库储水总量达亿立方米,水面覆盖约万公顷。水库主要分布在海拔800米以上高坡地带,用途为灌溉农田。由于水库水面覆盖面广,导致在修建水库的过程中,移民462户,1532人。从移民安置情况来看,水库移民原地安置262户,占移民搬迁总户数的%,异地安置187户,占移民搬迁总数的%,全家外出13户,占移民搬迁总数的%。水库移民原地安置户中成为养殖户的8户;异地移民搬迁户中,城镇人口比率达26%;大部分移民户生活处于贫困阶段,有305人是全县今年要解决温饱问题的对象。从群众来信来访情况来看,1992年以来,涉及水库移民的信访问题为63件,占信访总量的8%,其中:反映意见的13件,占21%,要求兑现水库淹地补偿的20件,占32%,要求妥善安置移民的30件,占47%。从调研情况来看,水库移民搬迁安置呈在以下五个方面的问题:一是生存条件恶劣。由于
当时重工程建设,轻安置,库区移民仓促搬迁,没有得到妥善安置。目前,库区尚有6多个村只通简易公路,1个移民组不通闭路电视,13个组不通移动电话,没有完全解决人畜自来水供应,行路难的问题普遍存在。受交通、信息等因素长期制约,库区移民就业岗位和就业区域难于拓展,就业基础较为薄弱。二是人地矛盾突出。库区蓄水后,留给库区移民的尽是山地陡坡,30度以上的山地占陆地面积的60%,有12%的地表是无法开垦的石灰岩地和陡坡,人地矛盾较为突出,大量劳动力闲置无事,移民迫切需求寻找新的就业门路,寻找新的经济收入来源。三是产业发展滞后。没有强劲、稳固的产业优势,辐射的范围比较窄,占有的市场份额比较少。四是主观因素制约。除外部条件外,库区移民就业也受到自身素质的制约。主要表现在思想观念陈旧,局限并满足于传统的生产和生活方式,不敢、不愿面向并投入新的就业。技术素质较低,适合的就
业岗位和领域十分有限。导致大部分移民生活贫困,频繁上访的原因主要体现在以下方面:一是受耕地资源的制约,移民安置点过于分散。水库工程一般位于山区,因山高坡陡,加之盲目开垦,水土流失严重,移民环境容量过分透支。为了分得“口粮田”,移民安置点不得不“大分散小集中”,不利于产生聚集效应和规模效益,限制了移民产业的发展和移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二是受移民资金投入不足的限制。水库工程建设征地移民投资大,已成为影响工程建设的重要因素。为此,往往强调移民为国家建设作贡献,仍实行前期补偿补助,后期扶持的“持久战”,而不是采用更偏重于移民利益的赔偿标准。由于前期移民资金投入不够,后期扶持的力度和管理不到位,规划用以安置移民的资源配置与移民实际需求差距大,移民生产生活水平的恢复和提高存在诸多困难,长时间得不到彻底解决。三是受移民掌握先进工农业技术的限制,移民生产水平落后。
水库移民中绝大多数为没有掌握现代农业技术的农民,仍采用落后的耕作方式,迫切需要进行技术培训,而移民安置规划往往不具备相应的手段,移民二、三产业规划难以付诸实施,移民工业化水平滞后,降低了移民收入。四是受前期工作深度与精度的限制,移民规划与实施矛盾仍然存在。五是受法律、法规和技术规范不健全的限制,加大了对移民政策理解和把握的难度。
二、对解决移民信访问题的几点思考解决好库区移民的就业问题,既是增加移民收入的前提,也是维护库区稳定的关键所在。可以从三个方面下功夫,逐步解决好库区移民的就业问题。开发山水资源,靠提高农业的承载能力实现就地安置库区山林、草地、水面资源丰富,生产木材、茶叶、水果,发展鸡、牛、羊、鱼、生猪养殖有得天独厚的条件。只要充分开发和利用,就能形成新的就业岗位,产生新的效益。要用先进的生产要素改造传统农业,带动和促进库区移民推广和运用农
业的标准化生产技术,发展精细农业、规模农业,发展种养专业户、重点户。因地制宜调整农业结构,提高农产品品质和效益,调动移民在现有土地上投资、投劳的积极性,充分挖掘现有资源,提高农业的承载能力。同时,要大搞山地开发、水面开发,提高荒山、荒地和水面的利用率,确保生产资源的可持续发展。、发展二三产业,靠产业升级吸纳剩余劳动力发展劳动密集型的农产品加工企业和流通服务业,加快二三产业发展,促进库区移民的非农就业。一是扶持龙头企业,造就“职员”式移民。要依托库区丰富的资源优势,扶植和发展竹木、茶叶、水果等农产品加工龙头企业,按照“公司+基地”、“订单农业”的合作生产模式和风险共担、利益均分的联接机制,按照企业的生产要求和方向,指导和管理移民,发展专业生产、合作生产、规模生产,促使移民转换角色,成为企业生产第一线的员工。二是搞活商贸流通,造就“商人”式移民。任何一个产业的发
展,都离不开活跃的商贸流通,离不开活跃的营销队伍。库区要抓住国家继续实施扩大内需的消费政策,逐步建立农副产品的专业批发中心,形成商品流通网点、农资供给网点、技术服务网点、信息咨询网点,扩大流通规模,为更多的移民加入商贸流通和农业产前、产中、产后服务创造条件。三是发展旅游经济,造就“服务员”式移民。旅游业是一个带动性强的综合产业,是一个“一业兴,百业旺”的朝阳产业。江口库区是省级风景区,旅游资源相当丰富。一方面要进一步搞好对外宣传,提升知名度,吸引观光、旅游人员;另一方面要以旅游业搭桥,加快发展配套服务业,并开发生态农业观光园,开辟服务领域,帮助移民由农业生产转为旅游服务。四是实施城镇化战略,造就“居民”式移民。实施农村城镇化战略,积极稳妥地发展小城镇建设,是加快农村城市化,减少移民、致富移民的重要举措。要结合实施《江口水库库区移民遗留问题处理规划及总
体规划》,积极做好库区无地少地移民的异地重新安置,消除移民进入城镇就业、创业和发展的各种政策壁垒,促进、鼓励和帮助移民向城镇适度转移并在城镇安居创业。、搞活劳务输出,靠外地就业转移劳动力在目前产业尚未形成规模,本地转移和安置能力受到限制的背景下,积极发展劳务输出,是解决库区移民就业、增加移民收入特别是现金收入的有效途径。为此:一要组织移民技能培训,提高劳动力的素质,拓展就业领域。二要建立健全劳务中介组织,稳妥有序地指导劳动力转移。三要加强外出人员的联系和交流,为外出人员提供法律援助,维护他们的正当利益;同时,通过外出人员的介绍、引荐,帮助更多的劳动力外出就业。
第二篇:水库库区移民安置及扶持调查报告
水库库区移民安置及扶持调查报告**县信访局水利建设、功在当代、利在千秋。相应配套的移民安置则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移民安置存在的一些问题与制约因素,成为制约经济社会发展的“瓶颈”。近年来,水库库区移民上访频繁出现,居高不下,呈现出越发激励的趋势。为全面把握水库库区移民上访维权活动的新动向,正确分析当前水库移民频繁上访的根本原因,按照省、地信访局关于做好水库移民及后期扶持问题的指示,我局组成调研组,对全县水库库区移民安置及扶持情况进行了调研,为切实解决移民信访问题提供了可靠的现实依据。
一、移民及安置的现状与分析1984年以来,我县共修建大型水库4座,中小型山塘水库53座,水库储水总量达2.3亿立方米,水面覆盖约1.5万公顷。水库主要分布在海拔800米以上高坡地带,用途为灌溉农田。由于水库水面覆盖面广,导致在修建水库的过程中,移民462户,1532人。从移民安置情况来看,水库移民原地安置262户,占移民搬迁总户数的56.7%,异地安置187户,占移民搬迁总数的40.5%,全家外出(当时只剩下1人)13户,占移民搬迁总数的2.8%。水库移民原地安置户中成为养殖户的8户;异地移民搬迁户中,城镇人口比率达26%;大部分移民户生活处于贫困阶段,有305人是全县今年要解决温饱问题的对象。从群众来信来访情况来看,1992年以来,涉及水库移民的信访问题为63件,占信访总量的8%,其中:反映意见的13件,占21%,要求兑现水库淹地补偿的20件,占32%,要求妥善安置移民的30件,占47%。从调研情况来看,水库移民搬迁安置呈在以下五个方面的问题:一是生存条件恶劣。由于当时重工程建设,轻安置,库区移民仓促搬迁,没有得到妥善安置。目前,库区尚有6多个村只通简易公路,1个移民组不通闭路电视,13个组不通移动电话,没有完全解决人畜自来水供应,行路难的问题普遍存在。受交通、信息等因素长期制约,库区移民就业岗位和就业区域难于拓展,就业基础较为薄弱。二是人地矛盾突出。库区蓄水后,留给库区移民的尽是山地陡坡,30度以上的山地占陆地面积的60%,有12%的地表是无法开垦的石灰岩地和陡坡,人地矛盾较为突出,大量劳动力闲置无事,移民迫切需求寻找新的就业门路,寻找新的经济收入来源。三是产业发展滞后。没有强劲、稳固的产业优势,辐射的范围比较窄,占有的市场份额比较少。四是主观因素制约。除外部条件外,库区移民就业也受到自身素质的制约。主要表现在思想观念陈旧,局限并满足于传统的生产和生活方式,不敢、不愿面向并投入新的就业。技术素质较低,适合的就业岗位和领域十分有限。导致大部分移民生活贫困,频繁上访的原因主要体现在以下方面:一是受耕地资源的制约,移民安置点过于分散。水库工程一般位于山区,因山高坡陡,加之盲目开垦,水土流失严重,移民环境容量过分透支。为了分得“口粮田”,移民安置点不得不“大分散小集中”,不利于产生聚集效应和规模效益,限制了移民产业的发展和移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二是受移民资金投入不足的限制。水库工程建设征地移民投资大,已成为影响工程建设的重要因素。为此,往往强调移民为国家建设作贡献,仍实行前期补偿补助,后期扶持的“持久战”,而不是采用更偏重于移民利益的赔偿标准。由于前期移民资金投入不够,后期扶持的力度和管理不到位,规划用以安置移民的资源配置与移民实际需求差距大,移民生产生活水平的恢复和提高存在诸多困难,长时间得不到彻底解决。三是受移民掌握先进工农业技术的限制,移民生产水平落后。水库移民中绝大多数为没有掌握现代农业技术的农民,仍采用落后的耕作方式,迫切需要进行技术培训,而移民安置规划往往不具备相应的手段,移民二、三产业规划难以付诸实施,移民工业化水平滞后,降低了移民收入。四是受前期工作深度与精度的限制,移民规划与实施矛盾仍然存在。五是受法律、法规和技术规范不健全的限制,加大了对移民政策理解和把握的难度。
二、对解决移民信访问题的几点思考解决好库区移民的就业问题,既是增加移民收入的前提,也是维护库区稳定的关键所在。可以从三个方面下功夫,逐步解决好库区移民的就业问题。(1)开发山水资源,靠提高农业的承载能力实现就地安置库区山林、草地、水面资源丰富,生产木材、茶叶、水果,发展鸡、牛、羊、鱼、生猪养殖有得天独厚的条件。只要充分开发和利用,就能形成新的就业岗位,产生新的效益。要用先进的生产要素改造传统农业,带动和促进库区移民推广和运用农业的标准化生产技术,发展精细农业、规模农业,发展种养专业户、重点户。因地制宜调整农业结构,提高农产品品质和效益,调动移民在现有土地上投资、投劳的积极性,充分挖掘现有资源,提高农业的承载能力。同时,要大搞山地开发、水面开发,提高荒山、荒地和水面的利用率,确保生产资源的可持续发展。(2)、发展二三产业,靠产业升级吸纳剩余劳动力发展劳动密集型的农产品加工企业和流通服务业,加快二三产业发展,促进库区移民的非农就业。一是扶持龙头企业,造就“职员”式移民。要依托库区丰富的资源优势,扶植和发展竹木、茶叶、水果等农产品加工龙头企业,按照“公司+基地”、“订单农业”的合作生产模式和风险共担、利益均分的联接机制,按照企业的生产要求和方向,指导和管理移民,发展专业生产、合作生产、规模生产,促使移民转换角色,成为企业生产第一线的员工。二是搞活商贸流通,造就“商人”式移民。任何一个产业的发展,都离不开活跃的商贸流通,离不开活跃的营销队伍。库区要抓住国家继续实施扩大内需的消费政策,逐步建立农副产品的专业批发中心,形成商品流通网点、农资供给网点、技术服务网点、信息咨询网点,扩大流通规模,为更多的移民加入商贸流通和农业产前、产中、产后服务创造条件。三是发展旅游经济,造就“服务员”式移民。旅游业是一个带动性强的综合产业,是一个“一业兴,百业旺”的朝阳产业。江口库区是省级风景区,旅游资源相当丰富。一方面要进一步搞好对外
宣传,提升知名度,吸引观光、旅游人员;另一方面要以旅游业搭桥,加快发展配套服务业,并开发生态农业观光园,开辟服务领域,帮助移民由农业生产转为旅游服务。四是实施城镇化战略,造就“居民”式移民。实施农村城镇化战略,积极稳妥地发展小城镇建设,是加快农村城市化,减少移民、致富移民的重要举措。要结合实施《江口水库库区移民遗留问题处理(2002—2007年)规划及总体规划》,积极做好库区无地少地移民的异地重新安置,消除移民进入城镇就业、创业和发展的各种政策壁垒,促进、鼓励和帮助移民向城镇适度转移并在城镇安居创业。(3)、搞活劳务输出,靠外地就业转移劳动力在目前产业尚未形成规模,本地转移和安置能力受到限制的背景下,积极发展劳务输出,是解决库区移民就业、增加移民收入特别是现金收入的有效途径。为此:一要组织移民技能培训,提高劳动力的素质,拓展就业领域。二要建立健全劳务中介组织,稳妥有序地指导劳动力转移。三要加强外出人员的联系和交流,为外出人员提供法律援助,维护他们的正当利益;同时,通过外出人员的介绍、引荐,帮助更多的劳动力外出就业。
[1]
第三篇:水库库区移民安置及扶持调查报告
水库库区移民安置及扶持调查报告
水库库区移民安置及扶持调查报告2007-12-12 14:47:27第1文秘网第1公文网水库库区移民安置及扶持调查报告水库库区移民安置及扶持调查报告(2)水库库区移民安置及扶持调查报告**县信访局水利建设、功在当代、利在千秋。相应配套的移民安置则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移民安置存在的一些问题与制约因素,成为制约经济社会发展的“瓶颈”。近年来,水库库区移民上访频繁出现,居高不下,呈现出越发激励的趋势。为全面把握水库库区移民上访维权活动的新动向,正确分析当前水库移民频繁上访的根本原因,按照省、地信访局关于做好水库移民及后期扶持问题的指示,我局组成调研组,对全县水库库区移民安置及扶持情况进行了调研,为切
实解决移民信访问题提供了可靠的现实依据。
一、移民及安置的现状与分析1984年以来,我县共修建大型水库4座,中小型山塘水库53座,水库储水总量达亿立方米,水面覆盖约万公顷。水库主要分布在海拔800米以上高坡地带,用途为灌溉农田。由于水库水面覆盖面广,导致在修建水库的过程中,移民462户,1532人。从移民安置情况来看,水库移民原地安置262户,占移民搬迁总户数的,异地安置187户,占移民搬迁总数的,全家外出(当时只剩下1人)13户,占移民搬迁总数的。水库移民原地安置户中成为养殖户的8户;异地移民搬迁户中,城镇人口比率达26;大部分移民户生活处于贫困阶段,有305人是全县今年要解决温饱问题的对象。从群众来信来访情况来看,1992年以来,涉及水库移民的信访问题为63件,占信访总量的8,其中:反映意见的13件,占21,要求兑现水库淹地补偿的20件,占32,要求妥善安置移民的30件,占47。从调研
情况来看,水库移民搬迁安置呈在以下五个方面的问题:一是生存条件恶劣。由于当时重工程建设,轻安置,库区移民仓促搬迁,没有得到妥善安置。目前,库区尚有6多个村只通简易公路,1个移民组不通闭路电视,13个组不通移动电话,没有完全解决人畜自来水供应,行路难的问题普遍存在。受交通、信息等因素长期制约,库区移民就业岗位和就业区域难于拓展,就业基础较为薄弱。二是人地矛盾突出。库区蓄水后,留给库区移民的尽是山地陡坡,30度以上的山地占陆地面积的60,有12的地表是无法开垦的石灰岩地和陡坡,人地矛盾较为突出,大量劳动力闲置无事,移民迫切需求寻找新的就业门路,寻找新的经济收入来源。三是产业发展滞后。没有强劲、稳固的产业优势,辐射的范围比较窄,占有的市场份额比较少。四是主观因素制约。除外部条件外,库区移民就业也受到自身素质的制约。主要表现在思想观念陈旧,局限并满足于传统的
生产和生活方式,不敢、不愿面向并投入新的就业。技术素质较低,适合的就业岗位和领域十分有限。导致大部分移民生活贫困,频繁上访的原因主要体现在以下方面:一是受耕地资源的制约,移民安置点过于分散。水库工程一般位于山区,因山高坡陡,加之盲目开垦,水土流失严重,移民环境容量过分透支。为了分得“口粮田”,移民安置点不得不“大分散小集中”,不利于产生聚集效应和规模效益,限制了移民产业的发展和移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二是受移民资金投入不足的限制。水库工程建设征地移民投资大,已成为影响工程建设的重要因素。为此,往往强调移民为国家建设作贡献,仍实行前期补偿补助,后期扶持的“持久战”,而不是采用更偏重于移民利益的赔偿标准。由于前期移民资金投入不够,后期扶持的力度和管理不到位,规划用以安置移民的资源配置与移民实际需求差距大,移民生产生活水平的恢复和提高存在诸多困难,长时间得
不到彻底解决。三是受移民掌握先进工农业技术的限制,移民生产水平落后。水库移民中绝大多数为没有掌握现代农业技术的农民,仍采用落后的耕作方式,迫切需要进行技术培训,而移民安置规划往往不具备相应的手段,移民二、三产业规划难以付诸实施,移民工业化水平滞后,降低了移民收入。四是受前期工作深度与精度的限制,移民规划与实施矛盾仍然存在。五是受法律、法规和技术规范不健全的限制,加大了对移民政策理解和把握的难度。
二、对解决移民信访问题的几点思考解决好库区移民的就业问题,既是增加移民收入的前提,也是维护库区稳定的关键所在。可以从三个方面下功夫,逐步解决好库区移民的就业问题。
(1)开发山水资源,靠提高农业的承载能力实现就地安置
库区山林、草地、水面资源丰富,生产木材、茶叶、水果,发展鸡、牛、羊、鱼、生猪养殖有得天独厚的条件。只要充分开发和利用,就能形成新的就业岗
位,产生新的效益。要用先进的生产要素改造传统农业,带动和促进库区移民推广和运用农业的标准化生产技术,发展精细农业、规模农业,发展种养专业户、重点户。因地制宜调整农业结构,提高农产品品质和效益,调动移民在现有土地上投资、投劳的积极性,充分挖掘现有资源,提高农业的承载能力。同时,要大搞山地开发、水面开发,提高荒山、荒地和水面的利用率,确保生产资源的可持续发展。
(2)、发展二三产业,靠产业升级吸纳剩余劳动力
发展劳动密集型的农产品加工企业和流通
水库库区移民安置及扶持调查报告
第四篇:关于水电站库区移民搬迁安置意愿的调查报告
关于水电站库区移民搬迁安置意愿的调查报告
粟建国
2009年6月7日至7月31日,由会同县移民开发局组织,中南设计院、水电站业主委托的监理方以及漠滨乡村组干部参与,对托口水电站漠滨乡库区建设征地移民安置意愿进行了调查。漠滨乡人大积极配合参与了此次调查工作,充分利用参与调查工作的乡村工作人员大部是县、乡人大代表身份,发挥人大代表自身的优势,在做好移民安置意愿调查工作的基础上,积极收集移民群众的合理化建议,反映民意,提出了托口水电站漠滨库区存在的一些问题,漠滨乡人大就此次调查情况报告如下:
一、托口水电站漠滨乡库区的基本情况
会同县漠滨侗族苗族乡位地会同县西北部,距县城42公里,地处湘黔两省四县八乡镇交界之地,东与会同宝田侗族苗族乡相邻,南与会同县朗江镇、蒲稳侗族苗族乡接壤,西与贵州省天柱县瓮洞镇、湖南省芷江县大垅乡隔江相望,北与洪江托口镇毗邻。全乡辖10个行政村125个个村民小组,人口12923人,其中少数民族人口占70%,全乡总面积69平方公里,其中山林面积82000亩,耕地面积5036亩,人均不足0.4亩,区内山高坡陡,清水江、渠水河穿境而过,交通十分不便,至今还有6个行政村80个村民小组不通公路,农村经济落后,是省级贫困乡。
托口水电站建成蓄水后,淹没涉及漠滨侗族苗族乡10个行政村,有移民7447人,占全乡人口的57.6%,其中农业人口1339户共6350人,非农业人口1097人,淹没房屋面积达25万平方米,淹没耕地2469.4亩,占全乡耕地面积的49%,淹没林地2226.9亩,占全乡林地面积3.27%,朗漠公路全线被淹没,漠滨集镇全部被淹,集镇整体需搬迁,政府行政中心、中小学校、卫生院、信用社、邮政通信、广播电视等单位需要重建,全乡农村电网需改建。
二、托口水电站漠滨乡库区移民安置调查的基本情况
1、调查采取的方式:
此次调查采取分3—5个调查小组同时进驻同一个村的移民搬迁户家中的方法,小范围集中或逐户分发《托口水电站建设征地移民搬迁安置方式意愿调查表》,每个调查小组构成成员有县移民局、中南设计院、监理公司和乡、村干部代表参加,使每个调查小组中有各个层次和部门的人员,在宣传托口水电站相关的移民政策的前提下,解答移民提出的问题,说明移民安置意愿调查的意义和目的,对全乡9个村70个村民小组展开了调查,共对全乡1339户移民搬迁户发放了调查表1400余份,收回填写表格1228份,调查率91.7%。
2、移民搬迁安置方式意愿调查表的收集统计情况。
此次移民搬迁安置方式意愿调查充分尊重搬迁移民的意愿,填写调查表一律由搬迁户本人或搬迁户委托的直系亲属填写,调查工作人员不代填,真实反映移民的意愿,搬迁安置方式有进农村移民点集中安置、自找宅基地散迁安置、进新集镇集中安置和投亲靠友(赡养抚养)安置,需房屋搬迁的移民户根据实际情况自选一种安置方式,经对收集的调查表进行统计和数据结果分类,漠滨乡库区移民搬迁户安置方式有如下四种:1.进新集镇安置3280人(包括漠滨村418户1441人,单位学校等);2.设立农村移民集中安置点7个,共安置移民359户1261人,农村移民集中安置点为沙堆村的庵堂背、金子村的塘运上、杉木坳村的种子园、洞头塘村的凉亭坳、金塘溪村的白毛冲共7个安置点,3.自找宅基地建房散迁安置移民户688户2787人,4.投亲靠友安置10户27人。
三、移民搬迁安置意愿调查过程中存在和反映的一些问题。
1、此次调查由于时间仓促,宣传准备工作不足,部分全家或亲属长期在外务工的移民无法及时得到通知参加此次搬迁意愿调查,得到通知的在外务工移民户认为该电站建设拖延时间太长,以前请了几次假回家配合电站移民工作,现为了节省资金开支等原因,不愿再回家配合参加调查。
2、因托口电站从2003年底开始前期工作至今已6年,无连续性的移民工作让移民群众怨声载道,也没看到移民工作的实质性的动作。移民群众积极性不高且不配合调查,也有移民提出待电站业主补偿库区群众6年来的损失和待新公路和新集镇开工建设后再谈移民工作。
3、因乡村道路建设(如通畅工程)的国家优惠的扶助政策实施到2009年底为止,因托口水电站的建设拖延,受库区停建今的限制,漠滨乡淹没区的公路建设这五年来没有任何发展,而今后业主基本按原规模、原标准、恢复原功能的“三原”原则对淹没的库区乡村道路进行建设恢复,今后库区移民要提高乡村道路的标准(如道路水泥硬化),既得不到国家对农村“通畅工程”的资金扶助,也得不到业主的资金,只能靠移民自己掏钱和村集体出资建设,势必增加库区移民的负担,所以漠滨库区人大代表、乡村干部群众对此意见大,对移民工作怨气大。
4、在漠滨集镇淹没区,部分移民户有多处房产,因而有多处宅基地,有的是在集镇高价购地建设的商品房,有的是祖业遗留下的房产,而移民搬迁安置的宅基地是按人口计地基面积进行安排的,致使该部分移民超标面积无法得到应有的补偿,意见大,要集资上访,更谈不上配合相关的移民工作。
5、漠滨是侗苗民族聚居的地方,移民群众现居住的房屋大部是双层木结构房屋,占地面积宽,如果按该电站现规定的人均建设用地标准进行搬迁复建,必定导致部分移民的房屋将无法在集中点安排分配的宅基地上建房,房屋搬迁因宅基地面积不够而安置不下,也会导致集镇规划不能按规划实施。
6、由于托口水电站从前期准备至今还没有下河围堰开工,移民相关工作一拖就是近六年,部分移民群众确因生活需要增建了部份生产、生活居住的所必需的建筑设施,如配置厨房、卫生间等,移民认为托口电站的建设拖延已经给他们的生活带来了影响,这几年添置生活必需的配套建筑设施(厨房、卫生间),要求给予计算实物纳入补偿。另外2004年,淹没实物调查时相当一部分幼小的果树不计入补偿范围内,现如今经过5年生长,这部分树已长大成树,果实累累,电站建设拖延不是移民的错,这部分树木理应得到补偿。
7、从移民个人财产补偿单位公示反馈情况看,移民群众认为补偿单位已无法在库区进行复建,特别是砖木、砖混和框架结构的房屋以及一些如晒坪、围墙等设施,移民认为现在物价高,自己不愿按此单价搬迁,部分移民要求业主或政府给他们搬迁恢复建设,相关的补偿费不要,房屋修好后移民直接居住进去。同时反映移民补偿不尊重少数民族风俗习惯,坟墓搬迁补偿单价太低,特别是集镇移民,更找不到搬迁坟墓的新址,强烈要求增加漠滨库区公墓的投资。
8、由于托口水电站建设受诸多原因影响,前期准备工作从2003年底开始拖延至今,工程常唱马上开工,但不见实际的动静,移民部门工作更没连续性,常是连续做一个月工作,中间基本要歇气停顿大半年时间,常凭一时兴趣来乡风风火火地做一段时间的移民工作,移民群众和乡村干部常称移民局下乡来做移民工作是“掏马蜂窝”、“只见打雷,不见下雨”,也没有出台过相关的具体移民实施方法,移民群众认为是在“戏弄”他们,移民工作是做的起而拖不起,加之移民工作经费不落实,几年来从事移民的乡村干部得不到相应的生活误餐补助,工作积极性和主动性不高,久而久之,移民群众和移民干部对移民搬迁工作也不抱多少激情和希望。也有部分移民群众认为;在2008年6月进行实物(稻田)指标分解到户时,县移民局只丈量计算稻田的内空面积,不计算耕地水沟和田埂面积,也不参照托口镇等淹没库区按业主给的图标耕地面积直接分解到户;漠滨移民群众认为,按国家土地法的相关规定,耕地面积应包括在我国南方宽小于1米,在我国北方宽小于2米的沟、渠、路和田埂,漠滨移民群众认为电站业主设计勘测的耕地面积已按规定在勘测的图标上已经显示出来,且已经包括了田埂等面积,认为移民局在做“手脚”,克扣他们应得的包括田埂等在内的耕地面积,导致移民群众对县移民部门缺乏信任,抵触情绪特别大,如以后进行补偿操作,根本无法进行。
四、几点建议。
1、建议加大移民政策法规的宣传力度,让移民群众深入了解托口库区移民的相关补偿政策,及时公开托口水电站建设进程,做好建设拖延原因的解释,疏导移民群众的怨恨情绪。
2、建议县移民部门及时、真实地公布涉及移民群众的相关数据,以取得移民群众的信任,同时应及时落实乡村一级的移民工作经费,落实乡村移民工作者的生活误餐补助,切实提高乡村移民干部对移民工作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3、建议相关移民部门和业主制定电站建设和移民搬迁的相关工作进程计划时间表,启动相关专项设施(道路、公共设施)建设项目,让移民群众认为电站建设已真正开工,不能再让移民工作断断续续,采取一急就“掏马蜂窝”的方式不可取,避免造成移民干部和移民群众对移民搬迁工作无所适从的感觉,移民工作要有连续性。
4、建议相关部门针对漠滨库区存在的实际问题加强与业主沟通协商,尽量让电站业主树立“建一个电站,造福一批移民”的意识,尽量避免电站拖延时间内的重复建设,对已造成与国家相关的优惠扶助政策失之交臂的扶助项目(通畅公路)资金,在规划复建中应根据发展要求提高标准,并要求业主解决相应的配套资金。
5、建议尽快出台托口水电站库区统一的相关移民优惠政策,以及电站建设移民的具体实施办法和可操作细则,以确保在现状况下的移民工作顺利完成。
6、建议电站业主和上级相关部门的领导多深入库区了解调研移民群众反映的实际问题,使领导决策上更近人性化和科学性。建议对涉及移民工作的相关部门不能“各自为战”,为本部门的利益而“垄断”一方,应多部门配合,移民工作数据成果共享,共同做好库区移民工作。
作者通联:漠滨侗族苗族乡人大
第五篇:水库移民扶持政策工作措施
一、指导思想、工作目标和基本原则
(一)指导思想
坚持以人为本,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做到工程建设、移民安置与生态保护并重,继续按照开发性移民方针,完善扶持方式,加大扶持力度,重点解决移民的温饱问题,加强库区和移民安置区基础设施建设,改善移民生产生活条件,逐步建立促进库区经济发展、水库移民增收、生态环境改善、农村社会稳定的长效机制,推进库区和移民安置区新农村建设,实现库区和移民安置区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
(二)工作目标
通过20年的后期扶持,至年。引导和组织移民把后期扶持资金和其它惠农资金结合起来,改善库区和移民安置区基础设施和生态环境建设,促进经济发展,使移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逐步达到当地农村平均水平。
1近期目标:自年至年。重点解决水库移民的温饱问题以及库区和移民安置区基础设施薄弱的突出问题。做好改路、改水、改厕、改厨、改圈、改垃圾堆放及通路、通电、通水、通沼气、通信息等“六改五通”工程,逐步实现每人有一块稳产高产的农田,每户有一个稳定收入的产业,每户有一个良好的居住环境,每户转移一个劳动力,每户建一个沼气池等目标。年,全市农村移民人均纯收入达到2500元以上。
2中长期目标:至年。逐步完善库区和移民安置区基础设施和生态环境建设,着力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拓宽增收渠道,形成特色产业,促进经济发展,增加移民收入,使移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逐步达到当地农村平均水平,移民安置区经济社会全面持续发展。
(三)基本原则
1坚持移民后期扶持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相结合的原则。认真贯彻国家后期扶持政策。改善基础设施,增加移民收入,使移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逐步达到当地农村平均水平,促进库区和移民安置区新农村建设。
2坚持公平、公正、公开的原则。严格执行有关政策。做到公开透明、公示上榜,维护移民合法权益,接受移民和社会的监督。
3坚持“三不”原则。即:移民后期扶持不算老帐、不搞退赔、不重新补偿。
4坚持政府领导、分级负责、属地管理、县为基础的移民工作管理体制的原则。县(市、区)人民政府是移民工作的责任主体。分管领导是重要责任人,负责本县(市、区)内的移民工作。
5坚持国家帮扶与移民自力更生相结合的原则。国家完善和调整移民扶持政策、加大扶持力度的同时。通过国家政策扶持和移民自身努力,逐步改善生产生活条件,为长远发展打下坚实基础。
二、移民后期扶持范围、标准、期限及扶持方式
(一)扶持范围
年6月30日以前搬迁的水库移民为现状人口,后期扶持范围为大中型水库的农村移民。其中。年月日以后搬迁的水库移民为原迁人口。市对各县(市、区)年月日前已搬迁的水库移民现状人口一次核定,不再调整。各县(市、区)对移民人口的自然变化实行“增人不增,减人要减”政策。转为非农业户口的农村移民不再纳入后期扶持范围。
(二)扶持标准
每人每年补助600元。纳入扶持范围的移民。
(三)扶持期限
自年月日起,对年月日前搬迁的纳入扶持范围的移民。再扶持20年;对年月日以后搬迁的纳入扶持范围的移民,从其完成搬迁之日起扶持20年。再次搬迁的移民只能享受一次后期扶持。
(四)扶持方式
扶持补助资金能够直接发放给移民个人的尽量发给移民个人;对原迁移民安置后增长的人口实行项目扶持,对年月日以前搬迁的原迁移民。扶持资金尽可能与其它库区惠民资金捆绑使用。对年月日以后搬迁的原迁移民,扶持补助资金能够直接发给移民个人的尽量发放到移民个人;也可以实行项目扶持,用于解决移民村群众生产生活中存在突出问题;还可以采取将扶持补助资金直接发给移民个人与实行项目扶持相结合的方式实施扶持。具体方式由县(市、区)人民政府在充分尊重移民意愿并听取移民村组群众意见的基础上确定。
三、实施步骤
市大中型水库移民后期扶持的组织实施按以下步骤进行:根据国务院、省政府有关文件要求。
(一)制定实施方案及出台配套文件
1制定《市大中型水库移民后期扶持政策实施方案》报省人民政府审批;各县(市、区)制定实施方案报市人民政府审批后报省人民政府备案。
2制定《市关于严格大中型水库后期扶持政策和严明工作纪律的意见》
3制定《市大中型水库移民群体性事件应急预案》
(二)召开动员大会
传达全省水库移民工作会议精神,市政府月初召开全市水库移民工作会议。学习国发〔〕17号、鄂政发〔〕53号文件,全面安排部署我市水库移民后期扶持工作。
(三)宣传与培训
采取多种方式开展扶持政策的宣传活动。宣传部门按照中央确定的口径。
深入库区和安置区开展工作。对参与移民工作的干部,各级政府要挑选一批思想素质好、政策水平高、业务能力强、群众工作经验丰富的干部组成移民工作组。实行分期分批培训,深刻领会中央精神,准确把握政策界限,掌握正确的工作方法,提高依法办事能力。
(四)全面铺开人口核定登记工作
并在乡(镇)村两级公示7天以上。人口核定能够核定到人的一定要核定到人;实行直补到人的必须核定到人。不能核实到人的将移民人数核实到移民安置村、组。年12月底以前完成人口核定登记工作。
户籍为依据,核定登记依据:根据水库设计文件和移民安置规划核定原迁移民身份;此基础上。核定农村现状移民人数。
经审核登记、张榜公示、移民个人与移民部门签章认可等程序。核定登记程序:移民人口登记采取由移民本人申请。
移民扶持人口核定登记工作的具体要求和安排详见《省大中型水库农村移民后期扶持人口核定登记办法》
(五)确定扶持方式与编制规划
各县(市、区)核定登记的基础上,采取召开座谈会、发放调查问卷等形式,充分尊重移民意愿,听取移民村组(自然村)群众意见,确定合适的后期扶持方式。
组织开展规划编制工作。规划包括水库移民后期扶持规划、库区和移民安置区基础设施建设和经济发展规划。确定扶持方式的基础上。
1水库移民后期扶持规划。按照《省大中型水库移民后期扶持规划编制工作大纲》要求。年月底以前完成。
2库区和移民安置区基础设施建设和经济发展规划。以移民村、组(自然村)为基本单元。每5年一次。第一个5年规划各县(市、区)要在年月以前完成编制工作,并报市人民政府审查汇总,报省人民政府审核。
(六)资金发放和项目实施
由县(市、区)人民政府或移民机构组织实施。对将资金直接发给移民个人的从年7月1日起计发。实行项目扶持的按照《省水库移民项目扶持实施管理办法》要求。
(七)督促检查
市移民工作领导小组成员单位分别到所负责的移民县(市、区)开展工作。市移民工作领导小组将抽调人员进行分片检查、督导。
四、工作措施
(一)加强组织领导
由代市长任组长,市政府成立市水库移民工作领导小组。副市长任副组长,市委宣传部、市发展改革委、市财政局、市水利局、市监察局、市公安局、市审计局、市物价局、市民政局、市劳动保障局、市编办、市信访局等部门为成员单位。领导小组办公室设在市水利局,市水库移民工作领导小组负责全市水库移民工作的组织协调和检查指导工作。各有关县(市、区)根据工作实际,要成立相应的水库移民工作领导小组。
(二)加强机构建设。
各县(市、区)人民政府要设置专门的移民管理机构,大中型水库移民后期扶持工作是政府的一项长期性工作。根据国务院和省政府要求。明确职能,充实人员。移民管理机构的人员经费、公用经费、专项经费全额纳入同级财政预算。
(三)明确责任。
主要领导是第一责任人,移民工作实行属地管理。各级人民政府要对本地区移民工作和社会稳定负总责。同时要明确一位副县(市、区)长分管移民工作,做到责任到人、工作到位。移民后期扶持工作的主要责任在县(市、区)县级人民政府是移民工作的责任主体和实施主体,负责制定移民后期扶持具体实施方案、编制规划、核定移民扶持人口、确定扶持方式以及资金发放与管理等有关工作。乡(镇)人民政府是移民后期扶持的工作主体,要按县级人民政府的统一部署,积极配合有关部门,抽调人员,做好移民政策宣传和人口核定登记、扶持方式确定等工作。
(四)整合多方力量。
实行多渠道投入、多项目覆盖,通过整合资源、整合资金。形成合力,加大移民后期扶持工作力度。各部门要按照各自的职能分工,各负其责,密切配合,加强对水库移民工作的指导,依据移民后期扶持规划,每年在安排扶贫、以工代赈、新农村示范村建设、农田水利、农村道路、农业综合开发、退耕还林及开发“四荒”农村劳动力培训、小城镇建设、农村信息化建设等各类资金和项目时,都要向移民安置区倾斜,优先安排移民扶持项目,用5年的时间切实解决库区及移民安置区的行路难、用电难、饮水难、上学难、就医难等“五难”问题。
(五)妥善化解矛盾。
并采取各种应对措施,各级政府要始终注意做好维护稳定的工作。仔细排查各种不稳定因素,及时妥善化解各种矛盾。同时,要耐心细致地做好移民的思想政治工作,引导移民以合理合法的方式表达利益诉求,坚持依法办事、按政策办事,确保社会稳定。要充分估计新政策实施后对相关群体的影响和可能引发的突发性群体事件,制定《水库移民突发性群体事件处理工作预案》提高对突发事件的应对能力,确保移民后期扶持政策的顺利实施。
(六)妥善处理非农业安置移民的扶持问题
财政、劳动保障、民政等部门要开展调查,对大中型水库非农业安置移民的扶持问题。摸清底数,把符合条件的大中型水库城镇移民中的困难家庭纳入城镇最低生活保障范围,做到应保尽保,并对有就业欲望和能力的移民优先安排再就业。
(七)加强政策宣传
由市委宣传部负责组织与领导,后期扶持政策宣传工作。严格按照中央、省确定的口径宣传,坚持正确的舆论导向,宣传党和国家对移民的关心和爱护,宣传移民后期扶持方针政策,宣传移民工作的成功经验和有效做法,宣传移民群众脱贫致富的先进典型,引导移民群众把主要精力集中到发展生产上来。充分发挥广播、电视、报纸等主流媒体作用的同时,采取群众喜闻乐见的多种形式,扩大宣传的覆盖面。
(八)严肃移民工作纪律
对在核实移民身份和人数中冒名顶替、弄虚作假,认真落实国务院关于完善大中型水库移民后期扶持的各项政策。挤占挪用移民后期扶持资金以及各种违反移民工作纪律的行为,要严肃处理;涉嫌犯罪的移送司法机关依法惩处。
xiexiebang.com范文网(FANWEN.CHAZIDIA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