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生产场所卫生管理制度
生产场所卫生管理制度
1.目的
为加强企业卫生管理,提高产品质量,保证消费者身体健康,特制定本规范。2.范围
本公司一切与生产卫生有关的项目均适用本制度。3.生产车间卫生管理制度
3.1车间内要随时保持整洁,不准有垃圾、积水,地面、门窗、天花板不准带有灰尘和霉斑,要定时清洁。
3.2车间工作人员应保持良好的个人卫生,勤洗澡、换衣、理发、不得留长指甲和涂指甲油;进入车间前应洗手消毒,在过脚池中浸脚,穿戴清洁的工作服和工作帽;车间内严禁存放个人生活用品和生产无关的杂物;严禁饮食、吸烟和随地吐痰。
3.3车间生产人员和进入车间的其他有关人员遇下列情况之一时必须洗手: ①开始工作之前 ②上厕所以后 ③处理被污染的原材料之后④从事与生产无关的其他活动之后 ⑤在从事操作期间也应勤洗手
3.4车间工作人员(含新参加工作人员)必须持有有效健康证明后方可上岗操作;生产人员患有有碍食品的传染性疾病(痢疾、伤寒、病毒性肝炎、活动性肺结核、化脓性或渗出性皮肤病等),或手有外伤等情况,必须立即调离食品加工岗位。3.5生产中所有的设备、容器、用具、工作台等,在上班前、后必须清洗干净,并定期进行消毒清洗,工作结束后要求分类摆放整齐。
3.6灭蚊灯、捕鼠器、紫外消毒灯、防尘设施等,必须保证能正常工作,并按要求使用。
3.7生产车间和其它场所的废弃物,必须随时清除,并及时清理出厂,废弃物存放的容器及场地应及时清洗消毒。
3.8车间内的更衣室、工间休息室等公共场所,应经常整理和清扫,必要时进行消毒,以保持其清洁。
3.9厂房、设备、排水系统、废物排放系统和其他机械设施,必须保持良好状态。在正常情况下每年至少进行一次全面检修。车间应做到整洁、空气新鲜。无明显水汽、积水。
3.10各生产班组每班工作结束后必须按规定将操作场地的废弃物、垃圾清除到有关的卫生设施处,保持车间清洁,必要时应对地面、墙壁、设备、管道、排水沟等进行彻底清洗和消毒。4.人员卫生管理制度
4.1食品生产人员每年必须进行健康检查,不得超期使用健康证明。
4.2新参加工作的从业人员、实习工、实习学生必须取得健康证明后上岗,杜绝先上岗后查体的事情发生。
4.3食品卫生管理人员负责组织本单位从业人员的健康检查工作,建立从业人员卫生档案,督促"五病"人员调离岗位,并对从业人健康状况进行日常监督管理。4.4凡患有痢疾、伤寒、病毒性肝炎等消化道传染病以及其他有碍食品卫生疾病的,不得参加接触直接入口食品的生产经营。当观察到以下症状时,应规定暂停接触直接入口食品的工作或采取特殊的防护措施:腹泻;手外伤、烫伤;皮肤湿疹、长疖子;咽喉疼痛;耳、眼、鼻溢液;发热;呕吐。
第二篇:职业场所职业卫生管理制度
职业场所职业卫生管理制度
为有效预防、控制和消除职业病危害,提高职业病防治水平,切实维护广大劳动者的身体健康和合法权益,根据《安全生产法》、《职业病防治法》制定本制度。
1.牢固树立“以人为本”的理念,从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高度,进一步提高对职业卫生工作重要性和必要性的认识,增强做好职业卫生工作的紧迫感和责任感。
2.对劳动者进行必要的职业病预防知识培训是减少和杜绝职业病的有效之举。为此劳动者上岗前应进行职业卫生培训和在岗期间的定期职业卫生培训,普及职业卫生知识,指导劳动者正确使用职业病防护用品。劳动者不认真学习和接受培训,应当对其教育。
3.对从事接触职业病危害的作业的劳动者,定期组织职业健康检查。4.在醒目位置设置公告栏,公布有关职业病防治的规章制度、操作规程、职业病危害事故应急救援措施和工作场所职业病危害检测结果。
5.在严重产生职业危害的作业岗位,应当设置预防措施的警示牌。载明产生职业病危害的种类、后果、预防以及应急救治措施。
6.与劳动者订立劳动合同时,将职业危害如实告诉劳动者,不得隐瞒或者欺骗。
7.提供符合防治职业病要求的职业病防护设施和个人使用的职业病防护用品,改善工作条件。
8.不强令劳动者在没有职业病防护措施的条件下进行作业,尊重职工的生命健康权。
9.建立职业健康监护档案,如实记载劳动者的职业健康状况。10.依法参加工伤社会保险。
11.按照国家卫生行政部门的规定,定期对工作场所进行职业病危害因素检测、评价,检测、评价结果要存入单位职业卫生档案。
12.禁止安排女职工在怀孕期、哺乳期从事影响胎儿、婴儿健康的有毒有害作业。
13.公司主要职业危害是粉尘、炮烟、噪音,工作点必须采取以下措施:(1)通风防尘:及时排除生产场所粉尘、炮烟,并注意不引起二次扬尘。(2)湿式作业:采用湿式凿岩喷雾洒水。
(3)采用伏化爆破参数的方法爆破,降低爆破产尘量。
(4)铲装作业时先向爆堆喷雾洒水和高压注水,铲装过程中向铲斗和铲装场地喷雾洒水。(5)球磨操作人员尽可能在密闭操作室内,减少噪音危害。(6)个体防护:给职工发放防尘口罩、耳塞。
14.对确诊为职业病的患者,视情况调整工作岗位,并及时作出治疗或疗养的决定。
第三篇:美容美发场所卫生管理制度
美 容 美 发 场 所 卫 生 管 理 制 度
(一)证照管理制度
一、按《公共场所卫生管理条例》相关规定依法办齐卫生许可证、从业人员健康证明、卫生知识培训合格证等证照方可营业;各种证照禁止涂改、伪造、转让、倒卖。
二、卫生许可证悬挂在场所醒目处,新、扩、改建旅店业,按规定申领卫生许可证。
三、专人负责管理单位各种证照,按相关法规规定按时办理卫生许可证等证照审验、变更、换证手续,避免持过期失效证照。
四、从业人员必须持有效健康合格证明、卫生知识培训合格证明上岗,并按要求定期组织从业人员复检、复训,禁止无证上岗或持过期失效证件上岗。
五、供顾客使用的美容、美洗发用品等化妆品必须符合《化妆品卫生规范》,并能提供化妆品生产厂家有效的营业执照、卫生许可证和产品检验报告等复印件。
六、美容美发场所使用的消毒产品必须符合国家消毒产品有关标准规范要求,并提供消毒产品生产企业有效的营业执照、卫生许可批准文件和产品检验报告等复印件。
(二)从业人员健康检查、卫生知识培训考核及个人卫生制度
一、美容美发场所直接为顾客服务的人员,持有“健康合格证”方能从事本职工作。“健康合格证明”不得涂改、伪造、转让、倒卖。
二、从业人员应当按规定参加卫生知识培训,掌握有关卫生法律法规、基本卫生知识和卫生操作技能,并通过考核取得卫生知识培训合格证明后方可上岗。
三、从业人员卫生知识培训每年进行一次。
四、从业人员应保持良好的个人卫生,进行卫生操作时应穿戴清洁的工作服,不得留长指甲、涂指甲油及佩带饰物。
五、从业人员应有两套以上工作服。工作服应定期清洗,保持清洁。
(三)美容美发场所公共用品用具购买、验收、储存制度
一、专人负责采购,采购人员要掌握相关卫生法规标准,并按要求进行采购。
二、采购的物品应符合国家有关卫生标准和法规规定。禁止采购“三无”产品、假冒伪劣,采购物品应做好记录,便于溯源。
三、化妆品、美发洗发、消毒产品或洗洁产品索证时,应向供货方索取生产企业营业执照、卫生许可证、产品生产许可证及产品近期检验报告的影印件或复印件,加盖公章,并归档存放。
四、采购的物品入库前应进行验收,出入库时应登记,并定期检查,及时清理过期物品。
五、公共用品用具储藏间应保持通风和清洁,无鼠害、苍蝇、蟑螂等病媒生物及霉斑,不得存放有毒有害物品及私人物品。
六、不同物品应分类、分架存放,有毒有害物品应有专间或专柜存放,上锁、专人管理,并有物品使用登记。
(四)美容美发场所公共用品用具清洗消毒保洁制度
一、按卫生规范要求设置与经营规模相适应的消毒间,有专用清洗池、消毒设施及保洁设施,并保证能正常运转。
二、指定专人按操作规范对公共用品用具进行清洗、消毒和更换工作。
三、清洗消毒间应有明显标志,供顾客使用的公共用品用具等应严格做到一客一换一消毒,供顾客使用的化妆品必须符合国家卫生标准。
四、清洗公共用品用具的设施应专用,防止交叉传染。
五、清洁顾客座椅、卫生间的工具应分开,面盆、洗头池、地面、台面等清洁用抹布或清洗刷应分设。卫生间内面盆、浴缸、坐便器应及时消毒。
(五)美容美发场所自身卫生检查与检测制度
一、卫生管理人员应每天进行卫生检查。
二、各部门每周进行一次卫生检查。
三、单位负责人每月组织一次卫生检查。
四、各类检查应有检查记录。
五、发现严重问题应有改进及奖惩记录。
六、检查美容美发场所各种设施、设备,损坏应及时维修并有记录,确保正常运转和使用。
(六)美容美发场所集中空调通风系统卫生管理制度
一、有专人负责中央空调的卫生管理工作。管理人员应进行有关的卫生知识培训。
二、空调通风的机房应保持干燥清洁严禁堆放无关物品。
三、卫生清扫工具、消毒设备必须专物专用,严禁挪为它用。必须使用合格的消毒剂。
四、空调系统新风量应满足每人每小时20~30立方米。
五、保证空调系统所吸入的空气为室外新鲜空气,严禁间接从空调通风的机房、建筑物楼道及天棚吊顶吸入新风。
六、空调系统的冷却塔、过滤网,表冷器,冷凝水盘表面应保持清洁,定期委托专业清洗消毒机构进行检查、清洗、消毒,并进行定期检测评价。
七、空调房间内的送、排风口应经常擦洗,保持清洁,表面无积尘与霉斑。
八、必须建立美容美发场所集中空调通风系统使用、维护、清洗和消毒档案。
(七)健康危害事故与传染病报告制度
一、在岗工作期间,任何员工发现有传染病(或者疑似传染病人)或健康危害事故时,应及时向单位领导或值班负责人报告,领导或负责人核实后,在2小时内以最快方式向当地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和卫生行政部门报告。
二、报告主要内容为:发现时间、地点、人数,主要临床症状,波及人群,事态发展趋势,已采取的控制措施以及报告单位、人员和联系电话等内容。
三、若发现传染病或疑似传染病人时,卫生行政部门到本单位调查处理前,值班人员或单位领导应当在做好个人防护的前提下(如戴口罩、手套等),尽可能稳定病人情绪,并建议病人原地休息,尽量限制其活动范围,避免波及更多人群。若出现其它健康危害事故时,应尽快抢救病人,并保好现场以便调查。
四、卫生行政部门到单位开展调查处理工作时,在岗人员和领导必须积极配合,并认真贯彻落实卫生部门向本单位提出的各项要求。
五、任何单位和个人发现传染病人或疑似传染病人或健康危害事故时都应按规定及时、如实报告,不得隐瞒、缓报、谎报或授意他人隐瞒、缓报、谎报,否则,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
(八)美容美发场所卫生档案管理制度
一、美容美发场所卫生管理档案有专人负责,专柜保管,随时备查。
二、美容美发场所卫生管理档案每半年进行一次系统整理,做到分类归档保存,每件档案应有编号、目录以便于查找。
三、卫生部门的监督意见书、采样记录、检验报告、处罚文书及本单位建立的卫生管理制度、日常检查记录、奖惩意见等及时归档。
四、档案内容:
档案1:单位向卫生行政部门申请办理卫生许可证时提交的各种表格资料复印件;
档案2:卫生行政部门规定的单位卫生管理机构、各项卫生管理制度、卫生操作规程及卫生许可证、营业执照、从业人员健康证明、卫生知识培训合格证;
档案3:卫生部门出具的卫生监督意见书、采样记录、检验报告、处罚文书及相关卫生法律、法规、规范、卫生标准、卫生操作指引手册;
档案4:本单位制定的各项岗位职责、奖惩制度、日常检查记录、用品用具清洗消毒记录及单位采购使用的消毒产品、洗涤产品、化妆品、一次性消毒用品等卫生许可证件(批件)、检验报告复印件。
第四篇:美容美发场所卫生管理制度
美容美发场所卫生管理制度
1、美容美发场所经营单位,需取得《卫生许可证》后方可开业。《卫生许可证》悬挂于显眼处,亮证经营。并按国家规定定期到卫生监督部门复核。逾期3个月未复核,原“卫生许可证”自行失效。
2、理发店、美容店的环境应整洁、明亮、舒适。随时清扫地面废弃物,并有专门容器存放。经营场所的卫生条件、卫生设施和用品用具符合GB9666-1996《理发店、美容店卫生标准》的要求。
3、建立公共卫生事件应急预案、卫生管理制度、消毒制度和卫生管理组织,配备专职或兼职卫生管理人员,应建立和健全卫生档案。
4、从业人员持有效“健康证明”和“卫生知识培训证明”上岗,并按国家规定进行复检和复训。
5、协助、支持和接受卫生监督机构的监督、监测。
6、空调场所有新风供应,新风入口设在室外,远离污染源,空调器过滤材料定期清洗或更换。
7、备有供患头癣等皮肤病传染病的顾客专用的理发用具,用后及时消毒,并有明显标志,单独存放,能正常使用。
8、有齐全的、有明显的标志的消毒设施(或专用消毒间),配备足够数量供消毒周转用的理发工具、用具和毛巾、大小围布。毛巾、大小围布须做到一客一换一消毒。
9、理发用毛巾应与烫发染发用毛巾分开,干净毛巾应存放在带门的专用存放柜内。
10、工作人员操作时应穿清洁干净的工作服,洁面时戴口罩;美容店工作人员的美容前双手必须清洗消毒,工作时要戴口罩;剃须应使用一次性剃须球或一次性剃须刀片。理发工具应使用理发工具消毒箱进行消毒。
11、室内禁止吸烟,并有明显的禁烟标志。
12、美容用唇膏、唇笔等应做到一次性使用。一般美容不得做创伤性美容术。烫发、染发间或区域设有机械通风装置。理发、烫发、染发、美容用的化学制剂、化妆品应符合《化妆品卫生监督条件》和GB7916-87《化妆品卫生标准》的有关规定。
美容美发场所从业人员卫生管理制度
1、美容美发场所从业人员上岗前必须进行健康检查,领取“健康证明”和“卫生知识培训证明”后方能上网工作。
2、凡患有痢疾、伤寒、病毒性肝炎、活动性肺结核、化脓性或者渗出性皮肤病以及其他有碍公共卫生的疾病,治愈前不得从事直接为顾客服务的工作。
3、理发店、美容店直接为顾客服务的从业人员每年进行一次健康检查。
4、美容美发场所从业人员上岗前必须接受卫生知识培训,学习有关的卫生法律法规,基本卫生知识和基本卫生操作技能等,熟悉并严格执行本岗位的各项卫生操作规程和有关卫生要求。
5、美容美发场所从来人员上岗后每两年进行一次卫生知识复训。
6、健康检查项目按卫生部《预防性体检管理办法》进行,“健康证明”均不得涂改、转让、倒卖、伪造。
7、美容美发场所从业人员必须讲究个人卫生,做到勤剪指甲、勤洗澡理发,穿戴整洁工作衣帽。
8、美容美发场所经营单位建立从业人员卫生档案,有连续二年应检与应培训人员、已检与已培训人员和已领健康证、培训证人员名单;有卫生监督部门通知的不合格人员名单及其去向记录。
理发、美容用具消毒卫生操作规程
一、设施及药物准备
1、紫外线消毒柜或臭氧消毒柜;用于理发用刀、剪、梳子等的消毒。
2、蒸汽消毒柜或含氯消毒制剂:用于毛巾、面巾等的消毒:
3、医用戊二醛消毒药;用搪瓷或不锈钢灭菌缸浸泡消毒痤疮针、眉夹等美容工具。
二、操作程序
1、消毒顺序:消毒前先洗净-消毒-保洁
2、消毒方法:
A、理发工具消毒:将理发工具放入紫外线或臭氧消毒柜内消毒,消毒时间为20分钟2剪刀应打平放,双面消毒。
B、毛巾消毒:用蒸汽消毒柜热力消毒,80℃蒸10分钟以上或用100-500mg/含氯制剂浸泡15分钟以上。或使用一次性消毒毛巾。
C、痤疮针、眉夹美容工具:用2%戊二醛在搪瓷或不锈钢灭菌缸内浸泡30分钟,2%戊二醛14天理换一次。
D、美容用盆:用100-500mg/含氯消毒液浸泡5分钟消毒或使用一次性卫生塑料袋。
E、美容师手部:洗净后用酒精擦拭或用100-500mg/含氯消毒液浸泡2分钟。
3、保洁:
A、采用高温消毒:消毒后的工具应干爽清洁,可直接放入保洁柜内。
B、采用药物消毒:消毒后的工具应放置10至15分钟后放入保洁柜内。
C、消毒柜兼作保洁柜:消毒后可直接留置柜中,但该柜的容量应不少于日常最高用量的2倍。凡新置入的工具应消毒后使用。
三、注意事项
1、所使用的清洁液和消毒液必须是已取得卫生许可证批准文号的合格产品,并在批准的有效期内。使用单位应保存上述批件的复印件备查。
2、用紫外线消毒柜消毒的理发用具必须双面消毒。
3、各类理发工具的总数量应不少于设计最大可容量的3倍。
美容美发场所公共卫生事件应急预案
美容美发场所经营单位和个人需防止危害健康事故的发生,如发生健康危害事故启动紧急应急预案。加强公共场所危害健康事故报告和疫情报告。做好突发危害事件的报告,最大限度的控制健康危害事故的发生,经营单位负责人及卫生负责人,是事故报告的责任人,其他人员也有义务报告。
一、报告范围
1、微小气候或空气质量不符合卫生标准所致的虚脱休克;
2、生活饮水遭受污染或饮水污染所致的介水传染性疾病流行或中毒;
3、公共用具、用水和卫生设计遭受污染所致传染性疾病、皮肤病;
4、意外事故导致的一氧化碳、氨气、氯气、消毒杀虫剂等中毒。
二、发生死亡或同时发生3名以上(含3名)受害病人时,事故报告责任人要在发生事故2小时之内,电话报告工布江达县卫生局(0894-5412884)和工布江达县疾病控制中心(0894-5412165)。发现传染病人或者疑似传染病病人以及不明原因的疾病时,及时向当地疾病预防控制机构或者医疗机构报告。
第五篇:游泳场所卫生管理制度
游泳场所卫生管理制度
游泳馆安全管理制度
为了贯彻落实《游泳管理办法》,履行公共场所安全管理职责,维护游泳场所的治安秩序,保障游泳者的健康和安全,结合本游泳馆的实际,特制定游泳馆安全管理制度。
1.由游泳馆负责人、救生组长、场务组长组成安全管理小组,负责贯彻有关公共场所安全管理的法规,规定承担游泳馆的日常安全管理,维护游泳馆的日常秩序。
2.贯彻“以防为主,安全第一”的原则,严格实施水上救护制度,定额配备合格的水上救护人员,准确地判断和发现情况,积极救护游泳人员。
3.本馆的救护人员兼管安全,上岗时要切实履行安全管理的职责,劝阻和制止游泳馆内不安全的行为,防止治安灾害事故的发生。
4.深、浅水区有明显的标志,游泳池周边设有宣传牌、警告牌和管理工作的告示牌,并设有广播设施及救护观察台,救护器材齐备,并有效使用。
5.严禁携带枪支、弹药,易燃易爆等危险物品和管制刀具进入游泳馆。6.禁止向游泳人员出售含酒精的饮料,禁止酗酒、醉酒者进入游泳馆。
7.配有可正常便用的消防器材和应急灯,经常检查电器设施,确保电器设施的安全正常和有效使用。
游泳馆泳池水质管理制度
1.必须树立对市民健康高度负责的精神。
2.做到环境卫生、池水水质符合国家卫生有关规定。3.每天对水质进行三次以上的检查。
4.每天对水质进行处理,确保细菌数、透明度和余氯含量符合国家卫生要求。
5.每天必须换洗脚池水,每天对池水进行消毒杀菌处理。6.池水深浅测检制度
①必须保持游泳池水间高度基本稳定。
②由于反冲排污而使水面下降,应及时补充新鲜水。③配备专门人员测量池水深浅
游泳馆卫生管理制度
1.游泳馆对外开放需取得卫生行政部门发放的《卫生许可证》;
2.游泳馆工作人员每年开馆前须进行体检和接受卫生知识培训,持《健康证》及《卫生知识培训合格证》才能上岗工作;
3.严禁患有肝炎、心脏病、高血压、皮肤癣疹(包括脚癣)、重症沙眼、急性结膜炎、中耳炎、肠道传染病、性病、精神病及酗酒者入场游泳;
4.游泳者更衣后须经保持余氯0.6毫克/升的浸脚、消毒池洗脚、淋身后才可光脚上池面,不得穿任何鞋上池面,以免污染池水;
5.固定专人负责游泳池的池水消毒,于每场前测余氯一次,保持控制余氯在0.3-0.4毫克/升之间;用PH试纸测水质PH值,保持控制PH值在6.5-8.5之间,保证池水的消毒;
6.浸脚消毒池池水每四小时更换一次,余氯含量应保持在5~10毫克/升; 7.工作人员随时消除水中污物,每天停场后彻底清扫池边走道、出发台、厕所、淋浴室和更衣室,保持清洁无异味;
8.配备创可贴、消炎、防暑降温药物,为游泳者提供服务;
9.严禁出租游泳衣裤。
游泳馆更衣室清洁消毒制度
1.更衣室内凳子保持干净卫生无污迹,必须随脏随打扫。并定期用84(1:250的比例)消毒的抹布擦拭,确保无灰尘及霉变。
2.垃圾桶内每隔1小时喷洒84消毒液消毒。更衣室内、衣柜每隔1小时喷洒84消毒液,保持室内空气清新无异味,地面保持干燥。
3.客少时打开门窗通风,保证室内空气流通,保持清新无异味,更衣柜要定期打开晾晒,保证更衣柜里始终清爽干燥无异味,每天白班晚班用消毒水浸泡的抹布把更衣柜的内外擦拭两遍达到消毒效果。
游泳馆泳池水清洁消毒制度
1.水池水通过过虑循环,把杂物过滤到了沙缸随水管排放,沙缸要每星期进行清洗从而确保正常的循环过滤。
2.在循环水消毒器中及时加消毒药,在水循环的同时把水中细菌杀死,起到消毒作用。
3.每月进行一次换水,在换水的同时用消毒水将池底及四周彻底地刷洗一遍,保证绝对干净,无杂物及沉淀物之后方可进行换水。
4.每天清洗两次循环泵过滤网,保证正常的水循环过滤。
5.水池边上的污渍每天用消毒水浸泡过的抹布统一擦拭一遍,保证卫生标准。
游泳馆器材管理制度
1.专用器材做到专人专用,并由使用者维护保养。暖气、灯光开启专人负责。主管随时对器材保养情况作检查。
2.未经允许器材不得出借。各人做好保管工作。3.节约能源,不得在馆内洗衣物,充电等。4.水处理设备是游泳馆最重要的设备,维护管理要求较高。水处理员对药剂申购、领用、使用、记录等工作都要做好详细的记录。并通过使用,不断提高使用率。热能消耗费用最大,加强日常管理是唯一可以降低成本的方式。水处理设备保养要求极高,定期保养沙滤缸、感应器、表具、阀门等,能够保证工作正常。
游泳馆急救应急制度
一、当溺水者所在区域内救生员、游泳池管理员发现情况后,立即发出紧急信号(长哨音)。
二、另一侧救生员立即向120报警,并通知临场指挥后,协助实救或补位。
三、当事救生员立即将溺水者施救上岸,并作肩背至救护室急救,待救护车到时送往医院。
四、临场指挥接警后,立即手持无线话筒,疏导泳客、指挥抢救并同时通知门卫或其它岗位人员接救护车及医务人员到接护室。
五、门卫人员或其他岗位人员,立即同在馆人员赶赴现场,并向领导报告。
六、泳池管理人员作好临场记录。
游泳馆出入场管理制度
一、入退场时,要按先后顺序进行,馆内不得故意拥挤、起哄、堵塞通道及出入口。
二、入场时游泳者必须持本人体检合格游泳证,本场次入场券,经工作人员检查后,方可入场。
三、患有心脏病、精神病、皮肤病及各种传染病、孕妇谢绝入场,严禁酗酒者入场。
四、严禁携带枪支、弹药、易燃、易爆、剧毒等危险物品及其它危害安全的物品进入场内,不准将动物带入场内。
五、入馆不准四处乱跑、喧哗、打闹,保持馆内肃静。
六、馆内不准吸烟,不准随地吐痰,不准随地大小便,不准乱丢果皮、纸屑等。
七、游泳者必须着深色游泳衣裤,不合格者谢绝入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