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催款函(出借人)
催款函
致:
2012年04月20日,本人 与 先生签订《借款合同》,约定由本人 出借人民币 元整给 先生用于缴纳工程项目保证金,借款期限自2012年4月20日至2012年6月19日止。合同签订后,本人已按照合同约定向 先生全额支付了借款共计 元整,现在还款期早已届满,但 先生至今未归还借款。
先生未按照约定履行还款义务,也没有对拖欠行为做出合理解释,先生的行为已违反法律法规规定,依法应当承担违约责任和赔偿责任。先生向本人借款时,女士与 先生存在合法的婚姻关系,因此该借款属于 女士与 先生婚姻关系存续期间的共同债务,女士依法应当承担返还借款的义务,并承担违约责任和赔偿责任。
鉴于上述情况,本人在此慎重提请 先生和 女士在接到本函后七个工作日内将上述欠款本息按时、足额交付,否则,本人将通过法律途径追究您们的违约责任和赔偿责任,包括但不限于本金、利息、资金占用损失、诉讼费用。
专此函告!
催款人:
****年**月**日 附:本函一式贰份
第二篇:出借人内部协议
出借人内部协议
甲方:
乙方:
甲乙双方经友好协商,就共同向xxx出借款事宜达成如下协议:
一、双方同意,共同出资向xxx(身份证号:)出借人民币xxx万元,其中,甲方xxx万元;乙方xxx万元。
二、此次出借,均以甲方名义作为出借方签订相关借款文件、办理相关手续。也以甲方的名义xxx向借款人、担保人等联络、交涉等,如有发生纠纷等,也由甲方出面采取相应的方式催讨。
二、此次出借给xxx的款项的月息(包括居间服务费等)为%,期限月。
三、双方认可,对于前述借款的收益(包括利息、居间服务费、违约金收入等),均按各自出借比例享有;如发生风险,各方亦按各自出借比例分摊或承担。(如最终出资发生变化,以最终双方出资比例为准)。
四、甲方在收到借款人的支付的利息、居间服务费、违约金以及归还的本金后日内,向乙方支付约定的收益和本金。甲方作为出借方管理人,可以从乙方收益中收取 %的管理费。
五、乙方根据甲方的指令将相关款项支付给甲方或借款人。
六、补充协议双方签字后生效。本协议一式份,协议各方各执一份,均具相同法律效力。
甲方:
乙方:
2013年月日
第三篇:居间服务合同(出借人)
居间服务合同
甲方:
乙方:
本着平等互利的原则,甲乙双方协商,就甲方委托乙方进行融资提供居间服
务签订本合同,以供双方共同遵守:
一、甲方委托乙方向(银行/公司)联系和安排约
万元人民币的借款(具体借款金额由银行评估审批后确定),用于合法经营
与开发,乙方接受委托。
二、甲方职责:
1、确保足额的借款资金,保证资金来源合法。
2、积极配合办理相关手续。
3、维护乙方权益。
三、乙方职责:
1、充分发挥资源优势,认真负责加速办理所有借款手续,在甲方及委托借
款银行审批后,借款金额汇入借款人和甲方约定的账户即视为借款成功。
2、全面协调甲方与借款人和银行的关系。
3、维护甲方权益。
四、居间服务费:甲方须在借款汇入借款人和甲方约定的账户的同时一次性
将借款总额%的居间服务费支付到乙方指定的账户
五、违约责任:
借款到达甲方银行账号次日前,甲方保证支付居间服务费到乙方指定的账
号,每延误一天甲方按申请贷款总额千分之五向乙方支付滞纳金。
六、其它:
1、本合同甲乙双方双方签字盖章后即生效,在履约完毕后自行终止;
2、本合同一式二份,甲乙双方各执一份,具有同等法律效力;
3、本合同未尽事宜甲乙双方可协商解决;
4、本合同内容双方均有义务保守秘密,不得擅自对外泄露;
甲方(签字盖章):乙方(签字盖章):
日期:日期:
第四篇:借款协议书(出借人适用)
借 款 协 议 书
(适用于出借人,测重保护出借人利益)
出借人(甲方):
借款人(乙方):
担保人(丙方):
甲、乙、丙三方在平等自愿、友好协商的基础上,达成以下协议:
一、乙方向甲方借款人元整。
月年月日止。
三、借款用
四、借款期限届满,乙方应向甲方返还全部借款本金,及利元。
五、丙方自愿作为上述借款本金、利息、违约金的担保人,承担连带担保责任,担保期限为本协议签订之日起至借款期限界满以后的再延长730天。
六、乙方自愿将属于自己所 号楼单元号、房屋产权证号为的房屋抵押给甲方,并于本协议签订后三日内甲、乙双方到房地产管理部门办理抵押登记,办理抵押登记完毕后三日内甲方向乙方交付借款。
七、乙方应按借款用途使用借款和妥善保管抵押房屋,如果乙方未按借款用途使用借款,或者未妥善保管抵押房屋导致房屋价值不足以担保本协议借款的本金、利息、违约金,甲方有权要求提前还款。
八、甲方向乙方交付借款,乙方必须向甲方出俱借条。
九、逾期不还清借款,则每逾期一日,乙方应按借款总金额的日息万分之五向甲方支付违约金。
十、本协议履行中,产生纠纷,协商解决,协商不成,向甲方所在地人民法院提起诉讼。
十一、本协议一式叁份,自甲、乙、丙三方共同签章(是单位的加盖公章)之日生效,甲、乙、丙三方各执一份为凭。
甲方:乙方:
担保人:
年月日
备注∶本合同重实务、简单、适用。由著名律师,北京市中同律师事务所合伙人、业务处主任魏镇胜注册律师提供,欲详细咨询者,请直接至电010—51667757 与魏律师联系。
第五篇:借用他人车辆造成交通事故,出借人是否承担责任?(精选)
[案例索引]
一审:xx省**人民法院2006新民初字第244号
[案 情]
原告熊本梅、刘玉倩。
被告汪松林,**,肖新稳。
2005年12月26日20时许,原告熊本梅、刘玉倩,租用被告**驾驶的车辆去武汉机场接人,返回至**省道213线一弯道会车时,由于车速过快,不慎翻入路边沟中,造成被
告**及二原告受伤。**交警大队认定被告**负事故全部责任。二原告受伤后被送到医院进行治疗,共花医疗费86710.75元,其他费用2830元。被告**支付原告现金10000元。另,豫s33355轿车系被告**从被告汪松林处借来。被告**取得b型驾驶证,事故发生当天未饮酒,身体未有不适情况。
**人民法院认为,原告租用被告**车辆,其即有义务保障将原告安全送达目的地。由于被告**驾驶车速过快,导致交通事故发生,其应承担全部赔偿责任。被告**无偿借用被告汪松林车辆,自借用时起,其已是该车辆的实际控制人,被告汪松林不应承担责任。被告肖新稳与被告汪松林已实际履行买卖车辆合同,只是未有按照相关行政管理规定办理车辆过户手续,车辆的实际所有人是汪松林,被告肖新稳不承担责任。故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第一百二十九条及<<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通则>>第九十八条、第一百零六条第二款、第一百一十九条之规定,判决如下:
一.被告**赔偿二原告各项经济损失229738.87元,限本判决生效后一个月内一次性付清.二.驳回原告其他诉讼请求.[评析]
本案是一起普通的交通事故损害赔偿纠纷案,但涉及到的民事法律关系较多,法律责任较难认定。处理本案的关键是要弄清出借人是否应承担民事责任。
对出借机动车辆发生交通事故的出借人是否应承担民事责任,目前我国还没有直接可适用的法律、行政法规或现成的司法解释,审判实践中各地做法也不一致。认为出借人承担责任的大致有以下几种观点:一种观点认为出借人应承担无过错责任,另一种观点认为出借人承担的是公平责任,第三种观点认为出借人应依据过错推定原则承担责任。笔者认为这几种观点均有不妥之处,理由如下:
首先,无过错责任是针对实际作业人员的责任认定原则。持无过错责任说的法律依据主要是《民法通则》第一百二十三条“从事高空、高压、易燃、易爆、剧毒、放射性、高速运输工具等对周围环境有高度危险的作业造成他人损害的,应当承担民事责任;如果能够证明损害是由受害人故意造成的,不承担民事责任”以及《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交通安全法》(以下简称《道交法》)第七十六条第一款第二项“机动车与非机动车驾驶人、行人之间发生交通事故的,由机动车一方承担责任;但是,有证据证明非机动车驾驶人、行人违反道路交通安全法律、法规,机动车驾驶人已经采取必要处置措施的,减轻机动车一方的责任”之规定。需要指出的是《民法通则》和《道交法》所确立的无过错责任原则仅仅是对车辆实际运行人的归责方法,仅针对从事具体相关作业人员而言,是对实际作业人员即驾驶人致人损害时责任认定的依据,而不能当然地理解为车辆所有人或出借人在不驾驶车辆时也适用同样的归责原则,不能任意扩大解释至车辆所有人(当然如果是职务或雇佣行为另当别论)。
其次,出借人适用公平责任没有法律依据。《民法通则》第一百三十二条规定了公平责任原则,但是法律对此进行了严格的限制,即必须是各方当事人对造成的损害都没有过错,受害人所遭受的损害得不到赔偿又显失公平的情况下才由双方分担部分责任。在借用情况下发生交通事故,各方当事人均无过错且受害人得不到赔偿的情形少之又少。而且既然仅仅是借用,也就谈不上是为了车主的利益,这样车主既非实际加害人,又非受益人,公平原则的适用显然没有法律依据。《道路交通事故处理办法》第三十一条曾经规定了机动车所有人垫付的法律义务。但从法律上分析,垫付责任不是最终的责任,仅仅是在驾驶员无力承担赔偿责任时才适用并可追偿。《道交法》已经没有类似车辆所有人垫付的内容,先行垫付或赔偿责任改由保险公司或由道路交通事故社会救助基金承担。垫付只是从尽快救死扶伤、扶助弱者的道义角度出发,并不是一种法律意义上的赔偿责任,因而不是公平原则或其他归责原则的法律体现。
第三,出借人不适用过错推定原则。过错推定原则是指侵害人就其所致的侵害如果不能证明自己没有过错,就应当承担赔偿责任的归责原则。目前,它在我国的立法中仅见于《民法通则》第一百二十六条即建筑物或其上的搁置物、悬挂物等坠落致人损害的情况,未见有扩大解释。出借人首先不是直接侵害人,不适用此种情况,况且对无偿出借人而言,他只要对借用人的驾驶资格等尽到了充分的注意义务,应该被认定为无过错,而
不是被推定为有过错。
综上所述,笔者认为,判断车辆出借人即本案被告汪松林是否应承担责任所适用的只能是过错责任原则,只有在其出借机动车辆行为中存在过错的情况下,才会产生出借人的民事责任承担问题。亦即只要出借人不存在出借车辆不符合安全要求,出借不能上路行驶的车辆,将车辆出借给无相应驾驶资格的人员及虽有驾驶证但不符合安
全驾驶要求的人等情况,出借人依法就不需要承担连带赔偿(共同过失或过失直接结合)或过错按份赔偿责任(过失间接结合)。本案中出借人汪松林既不是实际侵权人,也不构成共同故意和共同危险;其出借行为既没有构成过失,亦与借用人的驾驶“过失”无直接联系,故不应对发生的交通事故人身损害承担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