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我为学校发展献一策
我为学校发展献一策
花开的日子里,我们走进了海石校园这个快乐的地方,在欢笑中成长,在知识的海洋中遨游。这个年轻而又充满朝气的地方,不仅是传播知识的殿堂,还应该成为学生快乐成长的乐园。作为海石学校的一名教师,为了使学校发展得更好,在此,我为学校的发展提出了几条建议。
教师的努力是学校发展的根本。只有师资力量强大,学校才能为学生营造更好的学习环境。因此,教师要有强烈的荣誉感与责任感,成为学生们的表率和榜样。老师需要有德,不断提高自身的素质,不断地总结经验,培养良好的人格魅力,丰富自己的内涵。魏书生说过:“守住心灵的宁静。老师把对事业的爱守住、守住、再守住。老师把对学生的爱守住、守住、再守住。”老师只有用爱洒满教育之路,才能做得更好。提高课堂教学质量是发展教育的关键。因此在课堂上,老师应该活跃课堂气氛,提高教学水平,努力提高学生的成绩,将学生培养成为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优秀人才。
建设一个良好的学风环境是十分重要的,学风是一个学校的灵魂,建设好的学风需要靠老师和学生的共同努力。首先,学校必须加强管理,例如对考试作弊的同学给予严厉的惩罚,平时加强教育,给学生们多灌输一些有关学风的思想。学校管理者应该时刻观察校内情况,深入课堂,了解学风建设上存在的不足与缺差。还可以开展一些会议,让任课老师报告班级存在的主要问题。其次,学生们要提高自觉性,学习积极性,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校内还可以开展一些让学生教学的活动课,让学生参与教学,不仅能提高学生对学习的热情,对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学习积极性也有很大的帮助。我们应倡导刻苦钻研的学习精神,积极向上,打造一个奋斗拼搏的学习氛围。
我们如今实施的是素质教育,要求学生全面发展。因此,我认为学校应该多开展一些校园活动,活跃学习氛围。如果学生们整天都捧着课本坐在教室里,摇头晃脑地背着古诗,一遍又一遍地做几何题,这种学习是很无趣的。丰富多彩的校园活动能够让学生体验到学习中的快乐,还能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所以,学校应多举办一些科技比赛、知识竞赛,这对于培养学生们的学习兴趣有极大的帮助。每个同学都应该有参与活动的机会,如果每次活动中都是一些熟悉的面孔,那就失去了活动的意义。学校的活动教育应该面向全体同学,为每个学生创造发展的机会。
我们每个人都应该诚实守信,争做文明学生。学校也应加强各方面的管理,监督学生,建设一个文明的校园。
在这个花开的日子里,让我们带着智慧和勇气努力拼搏,一起为海石学校的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在和谐的教育氛围里愉快地学习。
第二篇:我为学校发展献一策
我为学校发展献一策
四年级3班
杨健康
由于网络暴力游戏、影视剧等的影响,现在学校里发生在同学们中的不文明事,真的是越来越多了,所以,我要在此给大家提点建议,希望能够对校园的精神文明建设有所帮助。
首先,我们应该杜绝脏话,每次课间休息时,都会有人因为各种事情发生争执,争执的过了头,就常常会冒出一些脏话来了。有时候还你一句我一句的,简直是不堪入耳。如果无人从中劝阻,争执的过了火,还会仿照暴力游戏中的情节大打出手,严重时甚至打得头破血流。我认为,同学之间都应该讲文明用语,人与人之间更要多些礼貌,多点和谐。大家相处时都做到谦和礼让、友好相处,这样不是很好吗?
其次,就是要爱护校园环境,不能乱扔垃圾,也不可随地吐痰。在校园里随处可见一地的纸屑,甚至在墙壁上乱涂乱画,这虽然在少数人眼中似乎是小事一桩,只不过在日常检查中会给班级扣一点分,好像并不影响什么。可这却关乎每个人的道德修养,对我们自小就养成一个健康文明的良好习惯影响却是极大。所以我希望,同学们一定要每个人都“从我做起”,人人讲卫生,处处讲文明,使我们的校园干干净净、舒舒适适,既可以使我们在一个极为良好的学习环境中学习,达到最好的学习效果;又能够让我们养成一个良好的日常行为习惯,将来走上社会,也能做到遇事彬彬有礼。
最后,我们应该行动起来,坚决抵制那些暴力的网络游戏,如果要玩,也只玩些对开发大脑有帮助的益智游戏,以帮助提高学习的思维能力。从现在做起,从小我做起,从生活中的点点滴滴做起,为我们的校园文明做贡献。将校园建设成一个文明、美好的新天地,是需要我们大家的共同努力。
我希望同学们越来越文明,希望我们的校园越来越和谐,我们的生活越来越美好。
第三篇:我为学校发展献一策
我为学校发展献一策
滕州市英杰幼儿园 王勇
每个学校都有自己的特性,存在的很多问题,并不是个人可以解决的了的。诸如生源差,家长素质低下等。但一个学校要发展,校长的办学理念是导向,要积极为老师创设成长的氛围与空间。教师的专业素养提升应该是关键,然后,才能够给孩子们提供或创造良好的成长空间,同时,教师也要有能力做家长的引领者,和学校教育取得一致性。这样,学校的精神面貌才会得到改善。埋怨与逃避不能解决问题,软件的攀比也只能让我们的心更加浮躁。因此,从一个学校的内核出发,我这样为学校的发展献言献策:
一、提升教师教育生活的幸福感
俗语说:“忙,心亡也。”当忙碌成了教师的生活主线,教师的生活状态便是极糟糕的了。因为忙,便会找借口,便会埋怨。如今的浮躁风气,使得教师坚守自己的教室更加困难。因此,学校领导应增强教师的教育生活的幸福感。诸如:有条理地安排学校工作,能做减法就做减法,给教师自由地时间,可以读书,可以写作,可以静心地守在教室。可以创设属于大家的节日,开展一些丰富多彩的活动。或者定期卡拉ok,到郊外采风游玩散心……改变单调的生活路线,提升教师的生活品味。
二、创设条件,促使教师自身专业成长
(一)、引领教师专业阅读 苏霍姆林斯基《给教师的建议》中过半的内容都是关于阅读的。教师拥有的一桶水,已经远远跟不上新课改的步伐,教师拥有的应该是一片汪洋大海,知识是动态的,广袤无边的,自己必须有更多的储备,才能够成为一个合格的教师。每学期可以给老师推荐1——2本经典教育专著,(当然,当老师的阅读成为习惯后,便可以遵循自己的阅读地图,自己寻找自己需要的书籍了。)人手一本,发书的时候可以有个不小的仪式,说明这是件很隆重的事情,我们要认真对待。然后自由阅读,不需要下任务做读书笔记之类的,可以在书上作批注,一个月举行一次读书交流,结合教学实际来讨论,要提前设置问题。学期末把书收起来,以校长为主,检查教师的阅读批注情况,以此促进老师们的阅读能力。假期可以写出读后感或心得,评出优秀进行奖励。
(二)、鼓励教师养成写教育叙事的习惯
写作是教师专业成长的助推剂。写作的过程也是对自己的阅读或做法的梳理的过程,反思的过程。只有做得好,才能写得好。读书、写作、实践是教师专业发展的良性循环链条。很多老师总以自己不会写找借口,其实教育叙事的写作,要的不是文采,不是措辞,而是记录,简单的记录,自己做了什么,教室里发生了什么,客观的呈现出来即可。刚开始不必有字数要求,100字也好,200字也罢,重要的是先有意识,先养成习惯。学校可以设置奖励措施,以激励老师们前行。
(三)、打造高效课堂 课堂是教师的主阵地。教学效果不在拼时间,也不在题海战术。首要的是,教师是否把握教材,是否认真学习了新课程标准,是否有解读教材的能力,是否一节课是以教学目标为主,是否把学生的发展放在首位……可以就一节课多次打磨,每人准备一节课,然后听,听后评,评后反思,再讲,再听,再评,在反思,如此重复,打造出一节拥有自己个性的课,然后培养出学校的学科带头人。对这些老师进行重点培养,给他们更多的机会,阅读、写作、课堂相结合,锻炼,打磨。
(四)、给教师创造机会,让老师们走出去
俗话说:“读万卷书,行万里路”。教师也一样,总是呆在自己的教室,时间久了,便会停滞不前,如井底之蛙,目光短浅,也不会有创新。因此,多出去看看,多接受前沿的思想,多听讲座,你会发觉自己的思路会打开,外面的世界很丰富多彩,各种前沿思想会打乱自己的思维,使得自己的固有的思想得到冲击,使得自己重新构建自己的教育生活。
三、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和能力
现阶段的小学教育,不排除应试教育体制的影响,太多的小学老师都把大量的时间用在了围绕书本打转,或在题海中无休止地机械地翻腾,而忽视了习惯的培养,孩子身上缺少了太多的灵气,也制约了孩子将来的发展。建议小学老师在小学阶段做好两件事便是为孩子们造福:一是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教育,二是养成热爱阅读的习惯。
四、重视家长的教育工作 很多时候,教育的效果取决于学校和家庭的教育影响的一致性。如果没有这一致性,那么学校的教学和教育过程就会像纸做的房子一样倒塌下来。
(一)、办好家长学校,提高家长教育修养水平
教育学的知识,就像法制知识一样,所有的社会成员都必须知晓。可以给家长分组,一二年级为一组,三四年级为一组,五六年级为一组,有专门老师讲课,给家长提供一些实际建议。我们老师必须拥有强大的专业知识,拥有引领家长的能力。
(二)、让每个家庭都过“书籍节”
“书籍节“,其实就是一个普通日子的命名。在“书籍节”这一天,家长给孩子买一批小小的藏书(10——20本),在别的节日里,也给孩子们买书,让书作为最好的礼物,每逢节假日,带着孩子到书店去坐坐,去闻闻书香的味道。苏霍姆林斯基认为:家长的教育修养的一个重要标志,就是书籍在他们的生活里占有何种地位。是的。如果家长热爱和尊重书籍,孩子们就会热爱他们。家长是孩子们的镜子。
(三)、组建家长委员会
让家长参与我们的教学,让家长成为班级的主人,发挥家长的正能量,这也是家长资源的运用。可以把积极性高的、有较高教育修养的和生活经验丰富的家长,吸收过来组成班级委员会,参与班级事务管理,让他们成为班级的一份子,比如组织活动,买书等等。也可以每年级吸收一位进入校务委员会,让他们参与决定学校的一些问题。
学校的发展,需要我们提升个人专业素养,用科学的方法教育孩子,尊重孩子的个性发展。祝福我们育新小学拥有教育的活力,蓬勃向上,走得更高,更远,过上幸福完整的教育生活。
第四篇:我为学校发展献一策
我为学校发展献一策
兰化四校 六年级一班 王宏府近几年来,各个学校都在大力改善办学条件,我们学校也不例外:从空地到操场;从挂图到幻灯片;从老式铁门到电子伸缩门;从草坪到花园„„学校面貌日新月异,我们也一天比一天热爱学校、热爱学习、热爱科学。想想我们喜爱的《科学》课程,特别建议学校在改善办学条件中,首先把“教具”的完善放在第一位。
我们特别喜欢从二年级起新增的一门课程——《科学》。这门课程内容丰富,需要各式各样的教具。但我们学校都好像没有这些《科学》课程的配套教具,如:地球仪、培养皿、高倍放大镜„„课堂上,老师费时费力的借助粉笔、黑板来画图讲解,并用各种材料来制作一些简陋的教具,如,用胶带来代替摆;用书本来代替木板,等。这样,即使我们学生绞尽脑汁、费尽心机地去思考,很多科学原理还是无法理解。而且老师也很辛苦,要一边想方设法地画出示意图,一边费尽口舌地为我们讲解。我们师生尽管都付出了双倍的努力,但因缺少教具的直观演示,只能事倍功半,课堂效果也可想而知。
当然,为了考试,虽然我们可以靠死记硬背那些名词术语“完善”作答,但毕竟因为没有理解,几天后就会忘得干干净净。
因为这个,我们虽然热爱科学,但始终不能“入门”,因而也对本来喜欢的科学失去了兴趣,甚至对科学感到很失望。不但如此,缺少了配套的教具,很多实践操作内容都无法动手实践,作为独生子女,我们的动手实践技能最需要培养锻炼,但也是因为“教具”,只能叹息遗憾了。
未来社会是科技人才竞争的时代,作为祖国的未来,我们的科技水平直接决定未来世界中祖国的竞争力。这个后果是十分严重的,因此,我在此建议学校:应尽早配齐《科学》课程配套的教具及仪器!
第五篇:我为学校发展献一策
我为学校发展献一策
经管学院 08092226 曹鹏辉
党的十七届五中全会审议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的建议》,站在历史的新高度,从战略全局出发,明确提出“十二五”规划的指导思想、基本要求、奋斗目标、主要任务、重大举措,描绘了我国在新世纪第三个五年经济社会发展的宏伟蓝图,是指导我国社会经济发展的纲领性文件,对各个领域工作的开展具有极大的指导性作用。
十七届五中全会对教育发展有深刻的阐述,明确指出“坚持把科技进步和创新作为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重要支撑。深入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和人才强国战略,充分发挥科技第一生产力和人才第一资源作用,提高教育现代化水平,增强自主创新能力,壮大创新人才队伍,推动发展向主要依靠科技进步、劳动者素质提高、管理创新转变,加快建设创新型国家”、“深入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和人才强国战略,加快建设创新型国家”、“坚持德育为先、能力为重,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全面发展。”
我们学校作为一所以工为主,工理文管经法教等学科协调发展的具有鲜明航空、国防特色的高等学校,自2007年正式更名为大学之后,我校各方面的工作都取得了可喜的成就。感受着学校近年来取得突飞猛进的发展,作为昌航的一名普通学子我感到无比的自豪。百尺竿头,更进一步,以十二五规划为契机,我以一名普通昌航学子的视角对学校建设谈谈自己肤浅的看法。
大学的精神何在?
也许我们能够在古代典籍中找到答案:“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新民,在止于至善”(《大学》)。通俗地说大学就是要让学生(也就是我们)在寻求真理的时候,能够得到全面协调的发展。这一观点与爱因斯坦可谓是不谋而合,他曾经这样说过:“学校应该永远以此为目标——学校离开学校时是一个和谐的人,而不是一个专家。” 但是经济高速的发展在给我们创造极大物质财富的同时,也在一定程度上扭曲和压抑了人性,把科学精神与人文精神割裂开来,甚至一度达到了“理性至上”的地步。
自1952年建校以来,我校都是以理工科为立校之根本,理工科及飞行器研究领域严谨的治学作风俨然成为我校的历史传统。在这种氛围熏陶下的我们深受裨益,但也导致了我们学校的学生人文素养在一定程度上的缺失。“关乎天文以察时变,关乎人文以化成天下”,由此可见人文精神对于一个人才的精神世界的构造必定是不可或缺少。反观我们学校,近几年虽然在人文素养的培育与校园文化建设方面下了很大功夫,但是显然还没有形成足够的向心力。学生工作在这方面下得功夫不可谓不大,比如说举办“昌航青年论坛”等人文讲座等,广大同学踊跃参与,也取得了一定的效果。后来的昌航青年论坛在我看来却逐渐变了味儿,主办方也许是想把这种活动规模化,于是便为每期设置了题目,最终走向了量产这条路。所谓“倾听昌航青年的声音”的宗旨也在这种量产化的指引下流于形式,我看到之后心中很是愤然的。
值得欣喜的是“卧龙人生“文化讲坛”的举办,文化素质教育中心广泛邀请国内各个领域的专家学者来我校讲学,例如程刚教授的“传统文化与现代大学生”、李承贵教授的“国学:百年中国梦”等等,为我们昌航学子带来了一场又一场的文化盛宴。几乎每次讲座我都会去聆听大师的教诲,徜徉在国学的天空里,任思绪自由飞扬,这种感觉实在是一种享受。
人文素养的培育,对于学生的创新思维有莫大的好处。国外许多著名大学对于招收学生的要求不仅仅局限在学习研究方面,还要求学生要有某种特长或爱好。在具备科学素养的前提下,同样具有一定程度的人文素养,显然对于科学研究领域具有相当积极的作用。国内偏理工科类型的大学人文素养培育工作做得比较出色的如华中科技大学,学校倡导学习中国古典文化,广大学生当中曾一度出现了晨读诸子百家等国学经典的盛况,而且学校还经常邀请著名学者前往讲学,同时学校还建立各种平台鼓励学生学习古典文化。反观我们学校,图书馆、小湖边,只要是听到的读书声无不是英语,英语固然很重要,但是充其量它只是我们与国际接轨的一种交流工具,在国际化背景下,推销自我显得尤为重要。其实最值得我们推销的使我们的文化,殊不知文化软实力已经成为一国国际实力的重要组成部分。在这种大背景下,学习古典文化,培养人文素养实在是一举多得的好事。
综上所述,加强我校学子的人文素养、培育人文情节,使得科学精神和人文精神的有机结合,实在是有百利而无一害,这也是十二五规划中指出的“深入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和人才强国战略,充分发挥科
技第一生产力和人才第一资源作用,提高教育现代化水平,增强自主创新能力,壮大创新人才队伍”、“深入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和人才强国战略,加快建设创新型国家”的题中之义、应有之举。以上内容权当是抛砖引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