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学校发展规划1
沈阳市第九十九中学
学校三年发展规划
一、学校基础情况分析
(一)、基本情况
沈阳市第九十九中学坐落于和平区,位于城市运河的北侧,始建于1965年,是一所初级中学。学校目前占地约16500平方米,有两幢教学大楼,建筑面积共8846平方米。54平方米教室25间,理化生实验室5间,音乐美术教室4间,综合实践教室1间,微机室2间,多媒体教室26间。塑胶操场占地面积4200平方米,200米跑道,9人制标准足球场。学校绿地面积2642平方米。
现有教职员工102人,在岗97人,专任教师76人。教师本科以上学历68人,占70%,大专学历11人,占11%,研究生学历及研究生同等学历18人,占19%。市区骨干教师40人,占41%,学科带头人4人。高级教师48人,占49.5%,一级教师36人,占37%,二级教师10人,占10%。现有21个教学班,学生总数661人。
(二)、学校发展的优势
1、各级领导扶持
学校从2003年被列为沈阳市改革试点校以来,受到了国家、省、市、区各级领导的大力支持。为学校建设先后投入900多万元。学校先后有国家政治局常委刘延东,教育部部长袁贵仁,全国政协教科文委员会主任刘忠德、文化部原副部长韦钰来校视察,中央国务院林秋硕处长到校调研,辽宁省省委书记张文岳,辽宁省省长陈政高,辽宁副省长王唯众,市委刘迎初书记、市政府王玲副市长,市区教育局等领导来校视察,给予学校更多支持和鼓励。沈阳市第九十九中学
2、改革成果显著
沈阳市第九十九中学在2003年列为沈阳市首批综合改革试点校。历经6年前后两轮的改革历程,学校教育教学成绩大幅度提升,中考平均分由2003年的265.38提升到2006年的546.49,到2009年的626.61,到2010年的626.74,省市重点率由2003年的29.04%提升到2006年的85.29%,到2009年的84.98%,到2010年的92.36%,学校获得《市体育工作先进单位》、《沈阳市第八届可口可乐杯中小学足球赛女子组冠军》、《沈阳市中小学生寒假先进集体》、《沈阳市民防教育工作示范校》、《沈阳市装备技术先进单位》、《和平区政府先进单位》、《和平区教学质量提升优秀单位》等83项荣誉。学校教育教学成绩稳居和平区教育第一集团。学校体育组被评为全国优秀教研组,英语组、美术组分别获得沈阳市优秀教研组。改革取得了让学生受益,家长满意,社会赞誉的成绩,学校的发展呈良性循环,学苗回流率逐年提升。
3、地理位置独特
学校地处沈阳市中心区文化区——和平区与沈河区的交界处,位于美、日、俄、韩的使馆区内,毗邻鲁迅美术学院。学校16500平方米的占地面积在寸土寸金的和平区初级中学中,存在着较大的发展空间。
(三)、制约学校发展的成因
1、学校文化底蕴不足,内涵不丰富。学校的个性发展不鲜明,特色建设尚未形成。
2、从学校精神文化层面看,教师敬业爱校,工作严谨踏实,但尚存在重苦干轻科研、重操作轻理论、重规范轻个性、重习惯轻创新、重内敛轻开放的倾向,多数教师仍然存在着传统的教育观念,因循传统的教育模式。沈阳市第九十九中学
3、师资队伍无论从年龄结构、职称比例,还是骨干教师的学科分布,都还不尽合理,学科师资不配套,学科之间教师发展不均衡,学科带头人、市区骨干教师队伍尚须进一步壮大,教师队伍的整体素质和能力尚须进一步提高。
4、学校的教育科研工作相对滞后,无法使学校形成科研兴校、科研兴教的氛围,以科研带动教师队伍的发展,以科研促进教学工作。
5、学校地处老城区内,周边的百姓多为小商小贩、自由职业者和无业人员,素质较低,对子女的期望值较底。
二、学校发展规划(一)、指导思想
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以深化体制机制改革为动力,以创建教育强校为目标,着力打造学校的发展优势。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模范执行国家的教育法律法规;解放思想,实事求是,把务实态度与改革精神相结合;坚持与时俱进,开拓创新,积极推进教育教学改革,学校各项工作紧紧围绕“全面强化学校管理,全面推进学校发展,全面提升教育教学质量,确保学校安全事故发生率为零”的“三全一零”总体工作思路,对全体学生负责,对学生的终生发展负责;为建设教育强区,实现教育现代化打好基础;为上一级学校输送大量的优秀毕业生,为社会培养高素质的建设人才。
(二)、办学理念:
树立“以人为本”的教育思想,明确“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两个着力点;确立 “在这里每一位学生都健康发展,在这里每一位教师都施展才华,在这里每一位家长都收获希望”的办学宗旨;构建四个体系:办学思想体系、队伍建设体系、沈阳市第九十九中学
教育教学体系、内部管理体系;实现五个加强:加强经验的总结和继承,加强人际关系的和谐,加强教育现代化建设,加强学生综合素质的全面提升,加强学校的未来规划和发展;实施六动方略:目标启动、骨干带动、活动促动、科研推动、利益驱动、关心感动。
(三)、办学目标
学校在原有改革的基础上,力争办学求发展、管理求创新,凸现以人为本和与时俱进的办学理念,凝炼卓越超群和优势明显的办学特色,提升整体超越和富有现代气息的办学品位。在三年时间内,实现:
1、拓展深层次的学校文化,让核心价值观引领,提高学校竞争的软实力。
2、从“国学”入手,营造书香校园,形成学校的校魂,提升学校办学的品位。
3、接轨国际教育,深入加强与国外教育机构的联系,寻求双方发展的切入点,提高学校的知名度。
4、探索学校办学的优势与潜力,积蓄学校的底蕴,凝聚学校的精华,创新学校的思维,走特色发展之路。
5、以“爱心教育”为核心教育理念,树立以爱育人的教育模式。
6、学校创建“数字校园、人文校园”,完成沈阳市政府提出的新一轮义务教育学校标准化建设。
(四)发展策略
我们要以科学的眼光来审视九十九中学的历史和现实,以前瞻的理念来思考面临的挑战与机遇,寻求变挑战为机遇的途径和方法。为了实现学校近期的发展目标,学校必须采取“跨越式”的发展策略,才能实现从现实向理想的跨越。就是要通 沈阳市第九十九中学
过健全管理机制、完善课程体系、加强教师培训、确立科研课题、营造人文精神和科学精神相融合的氛围等策略,以稳健的步伐向既定的目标推进。
1、健全管理机制。建立“依法自主”的办学管理机制,形成规范化、人本化的组织管理体系。通过用人机制和激励机制的创新,充分调动学生、教师和各级管理人员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让学生乐学、善学,让教师乐教、善教,让管理者乐管、善管,优化学校办学的整体效能,为不断提高学校的教育质量,同时提供组织和管理方面的保障。
2、完善课程体系。完善学校的课程体系,加强校本课程建设。课程的设置和开发要以现代教育理论为指导,以人的发展为中心,适应学生的个性差异,激励学生主动发展,使课程富有弹性、充满活力。探索分组联动教学管理模式,推行小班化教学。
3、加强教师培训。构建教师素质的可持续发展机制。把教师培训作为学校的一项重大基本建设,以科研为引领,通过全方位,多渠道等途径,不断提高教师的综合素质和教学水平。
4、确立重大的教育科研课题和改革实验项目。从经验与理论、现实与理想的矛盾运动中寻找改革与发展新的增长点,不断促进学校的教育改革和教育创新。
(五)实施措施
1、学校管理体系网络工程
树立 “依法治教”、“以德治校”和“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深化学校内部管理体制改革,进一步健全以校长负责制为核心的学校领导体制,并发挥党总支在落实政策法规、实施素质教育、推进教育改革等方面的政治核心作用和监督保证作用,发挥教代会在参与学校决策、保障教职工权益等方面的民主监 沈阳市第九十九中学
督作用。学校管理体制的改革与建设,要力求集体与个体、标准化与个性化,外部规范与心理自律的平衡,既要求教职工遵循共同的价值基础和标准化规范,同时又尊重教职工的个性化选择和创造性表现工作目标。通过建立:“五制两管”的学校管理体制,“五制”即:校长负责制、教师聘任制、全员岗位责任制、教师考核制、工作评价制。“两管”即民主治校、依法制校,把每个人的责、权、利有机统一起来,促进学校管理上水平,出效益,创特色,促使学校管理机构的职能由行政向管理和服务职能转变,真正达成管理规范、运作高效。
2、教师培养体系深化工程
加强师德建设。坚持把师德建设摆在教师队伍建设的首位,进一步加强教师职业理想和职业道德教育,引导教师把教书育人作为毕生的事业追求。完善教师职业道德教育、考核及监督机制。将师德表现作为教师绩效考核的重要内容以及聘任、奖惩的重要依据。学校每名教师接受家长和社会的监督和评议,实行师德建设一票否决制度,对失德失范者加强教育,情节严重的给予相应的处分。定期评选学校优秀教师、师德标兵。
通过逐步构建“以学校为中心”、“以教师发展为本”的教师培养教育体系,使学校教师队伍的整体素质适应教育“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需要,适应知识经济时代人才培养的需要,适应学校快速发展的需要,适应教师可持续发展的需要,同时使教师成为新青年的表率者、新知识的学习者、改革创新的促进者、学校发展决策的参与者和素质教育的实践者。按照教师培训规划,逐步构建个人(自我教育)、组级(教研组中互研互学)、校级三级教师校本培训教育体系。在校级层面上逐步建立开放式的教师培训机制,形成以本校教师为主、校外专家和名师为辅的教师培训者队伍,建设若干基于学校改革 沈阳市第九十九中学
和研究成果、用于教师培训的实践性课程,使教师培训适应改革、研究和发展的需要。选送一批优秀中青年骨干教师参加国家、省、市各级培训学习。三年内要培养出一批中青年学科带头人和10名以上的名师,还要培养出1名特级教师。
3、德育工作体系发展工程
创新德育工作。坚持德育为先,立德树人,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融入到学校教育全过程。推进中华民族传统美德教育、革命传统教育和现代科学精神教育的有机融合。把社会实践作为重点,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志愿服务和公益事业,培养公民意识与健全人格。提高家庭教育的同步性与实效性,促进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加强心理健康教育,提高学生自我了解、自我疏导的能力。加强学校德育队伍的专业化建设,强化对学生发展指导的能力,增强主动性和人格影响力,把德育切实贯穿于教育的各个过程,渗透于教学的各个环节。认真贯彻《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增强学校德育工作的时代性、科学性和实效性,努力培养“品行文明、品性健康、品位高雅、品质高尚”的有理想信念和实践能力,有开放意识和国际胸怀,有爱国心、报国志、强国才和高度社会责任感的优秀人才,以适应我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和知识经济时代对于人才培养提出的新挑战、新要求。构建以《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为主导,以爱国主义教育为主线,以学生的道德体验为基础,以发展学生的道德责任感和道德实践能力为核心,以提高德育的实效性为价值取向的开放性学校德育体系,充分发挥政治教研组、团委会、学生会的作用,精心设计、组织和实施系列有序的德育实践活动。
4、课程建设体系整体工程
推进育人方式变革。坚持能力为重,逐步建立起因材施教 沈阳市第九十九中学 的大格局。建立学生课业负担监测和公告制度,规范考试次数和作业量,把学生过重的课业负担切实减下来,为学生的自主发展腾出时间和空间。开足开齐国家规定课程,为学生全面发展打好坚实的基础。规范教学行为,严控教学进度和难度,确保教学进程和学生接受能力的基本同步。倡导启发式、探究式、讨论式、参与式教学,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创造性。依据各类教育的特点,通过采取与国际、高校、研究机构、企业、社区等多种合作方式,加强创新实验室、创新实践基地和创新实践学校的建设,逐步建立起多样化的可供选择的课程体系,满足学生兴趣,开发学生优势,实现因材施教。因地制宜地健全教学质量评价制度,引领方式的变革。
课程改革与建设要体现“以生为本”的素质教育的课程理念,着眼于开发有利于学生选择学习、自主学习和主动发展的学校课程,立足于培养“基础厚、能力强、身心健、有特长”和富有合作精神、创新意识、科学思维能力的人才。校本课程建设要使基础性课程、拓展性课程和研究性课程,形成融实践性、实用性和可选择性于一体的和谐体。按照政府教育行政部门的有关课程政策,充分调动教职工的主观能动性,切实提高国家课程和地方课程的课堂教学质量,根据学校的传统特色、社会发展和学生发展的具体要求,开发校本课程,建设基础性与发展性相统一、社会化与个性化相统一、科学精神与人文精神相统一、民族传统与现代化相统一的适合学生个性发展和潜能开发的富有弹性的课程体系,为学生的基础性学力、发展性学力、与创造性学力的形成打好基础。
5、课堂教学体系创新工程
树立教服务于学的观点,扭转重教轻学的倾向,注重情感交流、人际合作、主动参与和探究学习的课堂教学氛围的形成,沈阳市第九十九中学
潜心进行课堂教学方法与策略的研究,探索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新型课堂教学模式,变重在讲授为重在学习指导,培养学生自学习惯和自学能力,使课堂教学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与作用,使课堂教学真正成为实施以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的素质教育主阵地。以学生发展为本的课堂教学研究取得显著成果,课堂教学效率获得明显提高,现代教育技术得到普遍应用,课堂教学改革经验得到丰富积累,并形成了新的课堂教学评估方案。全体教师基本实现传统教学观念的转变,老中青教师均能展示以学生发展为本的观摩课,学生在课堂教学中个性化和主动性得到切实有效地展示。
6、教育科研体系建设工程
健全学校科研管理体制。强化学校对教育教学科研工作的统筹协调作用,建立健全学校、教研组和教师的三级衔接,开放灵活的教育教学科研管理体制,强化教育教学科研领导。
加强教育科研队伍建设。引进与培养相结合,全面开展教育科研培训,全面提升全体教师教育科研素养。
创新教育科研机制。学校设立校本科研课题,研究小问题,研究实问题,研究新问题。
健全教育科研激励机制。加大学校科研经费支持和政策支持。建立教育科研资助制度,资助教育管理者和广大教师结合教育管理和教学工作开展校本研究,合理计算教育科研工作量。完善教育科研考核制度和绩效评估制度,提高教育科研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开展以初中课堂教学实践为基础的教育科研,推进以研究为先导的教育改革,营造以教育改革和学术研究为中心的学校文化,让全体教师参与学校的办学实践和改革研究,不断提高教育科研水平和教育创新能力,以高超的教学技艺培养高素质人才,适应初中改革试点工作的挑战。沈阳市第九十九中学
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以“九十九中学改革与实践——全面推进教育教学改革的思考”课题为基础,开展德育、课改、人文教育、美育、综合实践教育和体育的综合性改革实验研究,同时鼓励教师积极参与国家、省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课题研究,逐步形成学校的“学术性研究职能”,营造学校的研究性学术文化。
7、文化建设体系工程
以“夯实基础、打造强校”作为我们学校全体师生员工共同追求的目标和理念,并用这一融合了优良传统和时代精神的学校理念整合学校文化,不断提升学校的人文精神和凝聚力,同时要融入具有。加强学校人文、学术、文化环境的建设,搭建师生展现才华、张扬个性的舞台,让他们在各种活动中学会表达思想、相互理解和相互尊重,真正实现塑造健全人格,陶冶高尚情趣和培养艺术创造力的目标。大力开展阳光体育运动,保证学生每天锻炼一小时。提高音体美的教育水平,保证每一名学生都掌握一项艺术特长和两项体育运动技能。
8、学校教育信息化体系建设工程
提高教育信息化装备水平。加快学校信息基础设施建设,保障网络畅通。全面推进数字化校园建设。搭建数字图书馆和虚拟实验室,形成以“知识”为核心、以“学生”为主体的虚拟仿真、互动教学、项目创作、探究实验等学习环境。
提高教育信息化应用水平,实现动态的预测、预警、干预、指导功能。健全加快建立电子政务、教育管理和教学服务三大应用体系,为师生提供全方位、便捷的教育政务信息获取、网上办事、家校互动、学习机会管理等各种教育服务。探索使用“电子书包”,推动学生运用信息技术进行课外学习和探究,为促进学生个性化全面发展构建良好的信息环境。积极探索信息 沈阳市第九十九中学
化环境下教育教学新途径、新方法、新模式,大力推进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整合,培养学生获取信息、运用信息的能力,培养学生适应信息时代的思维方式、交往方式、学习方式和生活方式。引导教师应用信息技术创新教学方式,提升教师在备课、教学、学生个性化辅导等方面的信息化素养。建成“随时随地随需”的终身教育网,推动电子学分互认,促进学习型学校建设。
9、服务保障体系改革工程
认真贯彻落实国家有关政策法规,严格执行财务、财产管理制度,加快园林式学校建设,进一步搞好校园绿化、美化,优化育人环境,为学校的发展提供后勤服务保障。完善学校财务、财产管理制度,确立一批硬件设施的建设项目,以实用、美观、高效为原则,力求绿化、美化和人文化相统一,艺术性与教育性相统一,为全体师生员工,创设高品位的工作学习环境。
10、落实校园安全保障体系
建设平安校园。坚持把维护校园安全作为重要的政治任务,强化安全意识,健全安全保障机制。完成校舍安全工程。完善校园安全管理体系和安全网络管理机制,提高学校矛盾纠纷排查化解和突发事件应急处置能力。明确校园安全责任人,强化人防、物防和技防措施。有效保障校园安全管理和隐患整治。配齐配足学校卫生技术人员,做好学校卫生防疫和食品卫生安全工作,加强营养和视力保护工作,促进学生健康成长。
落实学校安全稳定工作责任制。学校联合周边各个部门依法抓好校园周边环境治安综合治理工作。
三、分期实施方案 2010.9——2011.8学年 沈阳市第九十九中学
(一)工作任务和目标
第一年目标“细化管理 内涵发展”
1、把学校的办学理念基本融入全校教职工思想,并逐步将之化为自觉的行动。
2、完善学校文化,建立校园文化vip体系,形成积极向上的学校文化。
3、完善学校的各级组织机构,使其运转正常。
4、启动学校科研主课题,使全校教师的80%以上参与教育科研的研究、探索和实践。
5、启动校本培训计划,使学校骨干教师的数量在原有的基础上增加10%。
6、启动德育工作改革工程,使学生的合格率,行为习惯达标率100%。
7、以课改为突破口进行新的课堂教学模式的研究,提高学生的基础性学习能力,使中考成绩在原有的基础上有所突破,省市重点率继续提高。
8、改善学校办学环境,家校共同努力提高家长的素质。
9、教育领军团队培植工程。以提升教师育德能力、创新精神、专业素质和研究能力为重点,推动教师改革教学方法和教学模式,不断提高培养创新人才的能力,造就一批名师。
(二)具体措施 1调整机构完善制度
校长宏观规划本学年的运作机制,完善《教师教学评价方案》、《班主任工作评价方案》、《学校绩效工资实施方案》、《教职工民主管理责任制》、《教师职称聘任条例》,《教师岗位工作责任制》、《教师聘用制度》并提交教代会讨论、修订,使学校工作更加系统化、制度化、责任化、能动化的轨道。调整、充 沈阳市第九十九中学
实学校行政管理的组织体系。学校年级组承担本年级德育、教学、教务、研究性学习管理等任务。实行学校行政分管教研组制度,强化教研组的学术研究职能,教研组承担本学科基础性和拓展性课程建设、学生研究性学习指导、青年教师培养等任务。
2、构建机制整体提高
学校发展的关键在教师,学校通过:
⑴“学、赛、研、考、评”五字练功措施,即学:学政治理论、学先进人物、学教育学心理学著作、学学科专业理论、学现代教育技术;赛:赛思想作风,赛团结协作,赛工作精神,赛教育教学实绩;研:教学研究和教育科研;考:工作实绩考评和理论学习考试;评:服务对象民主评议和同行会诊评课。
⑵建立教师业务档案。注重对教师教学工作的过程评价。鼓励继续教育。学校提供优惠政策,鼓励在职进修研究生课程或攻读研究生学位、进修相关专业,也特别鼓励学历达标的教师在岗进修。创造条件让教师尤其是骨干教师参加各类学术性会议。
⑶认真组织好学校的“课堂教学评优课”、“指导和培养青年教师优秀奖”。
(4)提高福利待遇。学校将尽力为教师排忧解难,改善办公、生活、娱乐的条件,改善食堂的伙食待遇。让教师“无后顾之忧,有用武之地”。
(5)学校继续加强教师团队建设,开展多角度地对教师进行评价与激励,充分调动教师的工作积极性。完善教师教学工作月考核制度、班主任工作月考核制度、教职工考勤制度、教师职称评定量化方案、绩效工资考核方案(试行)、备课组捆绑式评价等。沈阳市第九十九中学
3、启动德育工作体系
建设“六大德育实践性系列”: 政治信念系列、伦理道德系列、学科渗透系列、社会实践系列、时事热点系列、自主管理系列。建立健全“八项制度”:文明班级评比制度、班级学生轮职制度、三级学生助理制度、学生值周监理制度、学生自主管理委员会制度、学生权益保障委员会制度、学生纪律仲裁委员会制度、学生互助委员会制度。确立重大的德育科研项目,并纳入学校科研项目管理体系。各年级继续完善“教师——家长联合委员会”,沟通教师和家长、学校和社会之间的联系,认真听取家长和社区组织对学校德育工作的意见和建议,建立密切的和相互信任的德育伙伴关系,充分开发利用社会德育资源。在原有《学校“文明班级”评比方案》的基础上,研究制定具有本校特色的实践性德育评价体系,评选学年度“十佳学生”、“十佳学生干部”、“十佳班集体”。整理汇编《班主任论文集》和《学生手册》。
4、构建适合学校改革发展的课程体系
构建校本课程计划,结合学校的传统和优势、学生的兴趣和需要,开发适合学校的课程,争取在两至三年时间内初步建立四大校本课程体系:学科性课程、活动性课程、拓展性课程、提高性课程。根据三个年级学生的年龄和心理特点分别形成本年级的实验思路和特色,不同学科根据学科特点建构不同的教学模式,加强实验探索,不断积累经验。
5、课堂教学新模式的建立
课堂教学改革是实施素质教育的主渠道。把课堂还给学生,使课堂教学更加充分地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和作用,优化和激活课堂教学,提高教学效益。打破“教师为中心、课本为中心、课堂为中心”的传统教学模式,逐步建设高效能课堂教学模式。沈阳市第九十九中学
课堂教学要以学生的学会学习为标志,最大限度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逐步形成自主探究、主动思考、合作学习的新型学习方式、培养学生终身学习的意识和能力。引导学生带着问题去学习思考,主动参与,探究发现,鼓励交流合作,去解决问题,使之在自主研究中学会学习,培养学生研究性学生的能力。
6、启动教育科研带动机制
积极和省市区科研部门联系,确立和学校改革发展密切相关的科研课题,以科研促进学校教育教学工作的提高。聘请个学科骨干教师或教研组长为科研室兼职人员,聘请高校和科研机构的专家和教授担任顾问。
7、校园文化建设
学校设计了“99+1”学校形象识别系统,引入“一个博爱的心灵”、“一个良好的习惯”、“一个睿智的头脑”等四个模块的文化长廊。
8、建立强有力的保障系统
积极争取政府投入,进一步完善教工学生食堂,有计划的对学校的硬件设施进行改造。
2011.9——2012.8学年
(一)工作任务和目标
第二年目标“培植亮点 全面提升”
1学校的办学理念深入教职工的思想,转化为自觉的教育行为。
2将国学中的精华部分引入学校,让全校师生沉浸在国学的氛围里。
3学校在国际交流、发展方面力争有所突破,与国际接轨,寻求与国外教育机构合作的契机,走国际化之路。
4学校科研主课题全面铺开,全校教师的100%以上参与教 沈阳市第九十九中学
育科研的研究、探索和实践。
5教师培训规划全面实施,教师的理论实践能力不断提高,学科带头人学校骨干教师的数量继续增加。
6完善课堂教学评价体系和学生评价体系,7新的课堂教学模式已经基本建立,学生的发展性学力有很大的提高,中考成绩有较大幅度提高。
8继续争取政府的基础投入,加大学校的改造力度。9加快信息技术建设。完成“班班通”,建立学校、家长、教师三级信息网络。充分利用网络教育资源,建设覆盖各级各类教育学习素材、教学课件、网络课程等的数字化学习资源库。
(二)具体措施
1、积极探索高效课堂的教学模式,优化课堂教学结构和教学手段。课堂中,注重对学生学习方法的指导,提高学生的自学能力;注重对学生思维和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提高教师课堂效益,提高教学质量。
2、优化教学管理,形成教务处、教研组、备课组三位一体的教学管理,充分发挥教研组、备课组集体力量,以教学常规的实施为抓手,狠抓教学常规的落实,不断深化备课、上课、批作业辅导等各环节。
3、加强质量监控。努力提高学科成绩的优秀率,尤其要控制后20%的比例。重视分层递进,做好差异教学,使不同层面的学生能获提成功的快乐。学校中考成绩提升2个百分点。
4在确保区级以上课题立项的同时,抓好校级课题的研究,达到各教研组有课题,人人参与课题研究。每学年学校至少有3个区级以上立项课题,同时力争在市级立项1个。2011学年开始,每个教研组至少有一个校级以上课题。
沈阳市第九十九中学
5、开展多种形式的培训和学习提高活动,提高教师的研究能力。进一步完善教育科研的奖励制度和参与要求,把教师的科研活动作为衡量教师教学能力的重要指标。每个教师每个学年必须完成一篇教学论文和一篇教学心得,并且积极参与评选。2012.9----2013.8学年
(一)工作任务和目标
第三年目标“创建特色 打造强校”
1学校的办学条件、办学水平、办学效益在全区初级中学中达到强校水平。
2学校已经形成了稳定的办学特色。
3干部教师队伍情况得到较大的改变,不胜任教师完成分流工作。教师的年龄、层次结构达到合理。名师数量明显增加,有3到5名学科带头人,市区骨干教师数量接近一半。
4学校四大板块课程以形成体系,学生的创造性学力得到提高。
5加强学校体育场馆建设。落实学校体育设施建设标准,建设标准化的体育场馆。
(二)具体措施
1、确定教科研重点培养对象,给予一定的学习机会,以培养教科研带头人,来带动学校教科研不断向前。
2强化课题研究的实效性,要结合学校教学的特点开展研究。教研组每2学年编订一本区级以上获奖论文集(校级获奖论文集及教师心得集),每学年编印一份学校教研组的学习辅导材料。
3以教师个人的自主发展规划为依据,以备课、上课、作业批改、课外辅导、测验反馈等为抓手完善教学常规的流程管 17 沈阳市第九十九中学
理,提高教师的质量意识和教学的有效性,消灭低分,提高优秀率。
4优化拓展型、探究型课程建设。拓展型、探究型课程建设坚持课程设置层次性,结构功能整体性,评价结果多样性。
加强师资培训,定期组织研讨会、交流小结会,为优化课程建设创造条件。教研组、备课组建设以课题研究为引领,开展“集慧式”活动,做到难题共同破解,专题一起研究,课题一起研讨,成果共同分享。通过说课—听课—评课活动,加强教法适合学法的研究;分工合作,资源共享,备课做到:目标清,重点难点清,过程清,有反思;教学设计做到有课题设计、情感设计、作业设计。在教研活动中积极觉加强教学的反思和交流,促进教师因材施教,分层递进,改进教法,精讲精练,优化教学策略,注重教法贴近学法的研究,不断优化课堂教学。注重教研组集体建设。努力形成一批有工作特色,工作实绩显著的先进教研组和备课组,争取有5以上个教研组在区各类学校中具有一定的知名度。
未来三年是九十九中学实现历史性跨越的时期,学校在发展的过程中一定会不断寻找学校发展新的生长点,新的定位,不断生成新的模式,追求新的亮点,为办人民满意教育而不断努力!
沈阳市第九十九中学 2010年9月
第二篇:学校发展规划
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传统的学校教育正在面临一场新的改革。为了在竞争日趋激烈的环境中求得更好发展,培养适应经济社会发展人才,立足深化学校内涵建设,推动教育科学发展,彰显教育功能优势,促使教育更好地服务于当地经济社会,决定制定学校三年发展规划,作为学校未来三年发展的办学方向。
一、学校发展规划意义
学校发展规划是一种教育规划,是建立在分析学校发展状况基础上,明确学校发展理念,制订学校发展目标,解决学校发展问题,规划有序地深化学校内涵建设,促进学校主动成长,实现学校科学发展的有效途径。学校发展规划是根据不断变化的社会及教育形势需要,立足于当前社会及教育大背景,结合学校实际状况,应对学校发展内外环境变化,明确学校发展目标与方向,寻求和解决学校发展问题,凝聚师生共识,挖掘教育资源,创建品牌学校,推动科学发展而通过制度形式加以落实的规范性纲要。
二、学校发展环境分析
1、学校概况及校园环境
安居小学历经多年的艰苦创业,积淀了深厚的教育底蕴,形成了鲜明的特色。学校现占地面积11300平方米,建筑面积2160平方米。共有21个教学班,在校学生792人,专职教师49人,全校教师大专以上学历的有47人,占教师总数的96%,学历合格率达100%,学校教师年龄结构合理。
学校地处安居老城区,现约有居民3.8万人。近年来,安居城区经济社会快速发展,人口流动量大幅增加,一方面外来民工众多,另一方面本地居民外出经商也成为当地村民主要的谋生手段。特定的地理位置及区域经济发展条件,直接反应到学校层面上的就是我校外来民工子女学生和留守儿童学生众多,约占全校学生数的48%。
2、学校成绩及经验简介
(1)提升品味,在学校创建中优化学校办学条件。学校通过整体迁建,加大学校设施建设,优化学校办学条件。先后获得了市区教育工作先进集体、绿色学校、法制示范校、首批特色学校创建单位等荣誉。
(2)把握关键,在深化责任教育内涵中引领学校发展。我校紧紧把握教师责任教育及业务素质提升这个学校发展关键,通过多种措施,狠抓教师责任教育,强化教师责任意识,深化教师责任内涵,明确教师岗位职责,破解绩效考核问题,增强学校创造力、凝聚力,打造和谐校园。
(3)注重德育,在弘扬文明和习惯养成中促进学生发展。学校在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及小学生行为习惯养成方面有健全的网络及丰富的成效。
3、学校发展制约因素分析
(1)学校发展定位亟待明确。由于学校地处城区,随着经济社会进一步发展,城区学生生源规模不断扩大和安居育才中学办精品小学等因素影响,学校在班额、师资等方面的矛盾将显得更为突出,而城区外来民工和新增城市人口子女入学对我校的影响也将越来越大,此消彼长,将严重考验我校的教育教学质量。为此,对学校的准确定位,如何立足实际,已成为学校发展理念上亟待明确的问题。(2)校园文化发展缺乏全校师生共识。搬迁后,学校采取了多种措施、开展了各项层次不
一、规模不同的文化创建活动,积极树立自身品牌,提高学校形象。但由于对学校内涵发展的理解不到位、认识不充足,文化的发展缺乏传承,缺乏师生共识,文化创建的目标多变、缺乏经验。以至在学校文化创建上一直处于原地踏步的状态,活动众多,但成果不显著。因此,找准自身立足点,明确学校文化发展方向,提升校园文化品位,创建学校特色品牌是学校科学快速发展的当务之急。
(3)教师素质提升的核心竞争力有待进一步深化。学校内涵发展的深化,必须依赖于教师队伍素质的整体提升。为此构建学习型组织是解决问题的关键。曾几何时时,教师的政治学习、业务学习、继续教育形式化、走过场。当前,学校团体学习、自主学习的氛围还不够浓厚,教师学习、思考、创新的意识还不够强烈,学习型组织内部自学的机制还不够完善,教师办公室合作、协调学习基础还未形成,学校面向未来发展还缺乏高素质教师团队的支撑,学习型组织的创建停留在面上,没有深入人心,并转化为教师的自觉行为。
三、学校发展总体目标
(一)发展定位
良好品行与求真求趣融为一体,具有内涵优势的现代化城市学校。学校应具有开放、创新等优秀品质,考虑经济社会发展需要,考虑学生实际发展状况,实现良好品行与求真、求趣的融合。学校应具有发展的前沿意识,满足学生发展需要的多元化教学模式与课程体系,学校应具有弘扬、创新传统文明的文化意识,形成传承优秀文化与创新校园文化相结合的文化发展模式。学校要以现代化教育教学手段为支撑,广泛吸纳优质教育资源,培育学校人文氛围,把学校建设成为师生共同成长、自主成长、快乐成长,具有内涵发展优势的现代化城市学校。
(二)指导思想
以教育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学校内涵建设统领全校各项工作,用责任强化服务意识,促进和谐发展,用文化凝聚学校精神,引领学校成长,全面深化教育内涵,提升学生素质,提高教学质量,优化管理体制,实现引领安居小学教育科学发展。
(三)办学理念
办学目标:健康快乐 全面发展 学有特长 教育理念:和谐发展 科学育人 校 训:知行合一 向善向上 校 风:民主 崇真 博学、创新 教 风:德优、艺精、爱心、责任 学 风:敏学、静思、自主、合作
(四)分类目标
1、办学条件:完善迁建工程和教学设备设施,建立校园网,打造数字化校园,美化学校环境,形成富有审美气息的校园环境;
2、师资队伍:构建高效的学习型组织,以校本培训为依托,创新教师培养方式,打造名师队伍,形成研训文化;
3、办学质量:创新德育模式,狠抓行为养成,深化课堂教学改革,保持优异教学质量,发展艺术、体育校本体系,形成教学特色;
4、学校文化:深入推进以低碳生活为主要载体的行为养成文化、环境文化和精神文化,创建2-3个特色项目;
四、目标行动指南
(一)办学条件
1、优化学校环境,美化校园,把学校打造成城区最有文化韵味的地方;
2、打造数字化校园,实现教学条件现代化,配齐学校各个教室、功能室的现代教学、办公设备;
3、完善教育教学设备,根据学校日常基本需求及学校个性发展需求,配备各种教育教学设备,完善体音美器材及图书等资料配备;
(二)师资队伍
1、师德教育人文化
(1)深化学习型组织建设,促进教师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团队学习,使我校的学习型组织建设有成效、有典型;
(2)建立责任教育长效机制,推行学校岗位交流体验活动,不断增强教师责任意识,增强学校创造力、凝聚力;
(3)开展感动学校人物评选,使树身边人物,学身边人物成为学校风气;
2、教师培训校本化
(1)推进学校青年教师研修班创新发展,形成教师业务提升主体平台;(2)根据教师个人发展规划,探索建立分层次的校本培训新模式;
(3)打造精品教研组,依托校本培训,发挥教研组功能,促进教师专业成长;(4)创新教师业务交流方式方法,构建教师博客、网络群聊、青年社团等多种形式的交流方式;
3、教师发展多元化
(1)定期举行教师课堂教学、业务技能、基本素质等竞赛活动,不断提升教师业务水平;
(2)促进学校各学科综合发展,使各学科都有优秀的专业人才;
(3)开展跨学科交流活动,树立大学科观念,培养一批教师成为全面人才;(4)打造一支学校专家型教师队伍,加大名师培养力度,完善激励机制,组织学校骨干工作室;
4、教育科研优质化
(1)完善教育科研操作程序和奖励办法,设立教育科研优秀项目奖,提升学校科研水平;
(2)引导教师自觉地把科研与日常教育教学工作结合起来,提高通过科研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为研究型教师成长搭建舞台,且在培训经费、资源使用、绩效考核等方面给予优惠政策。
5、教师评价主体化
探索建立发展性教师评价体系,注重教师自我评价和过程评价,记录教师的成长过程,突出反馈调节功能。
(三)办学质量
1、创新德育模式
(1)扎实推进学生行为习惯养成教育,创新德育模式,使学校行为习惯养成教育有成效、有亮点;(2)深入做好爱国主义读书活动、书香校园建设,用浓厚的文化氛围熏陶学生;(3)创新班主任管理模式,充分发扬班主任德育工作主阵地作用;(4)开设班主任论坛,搭建班主任交流沟通平台;
2、提高教学效益
(1)继续保持学校学科教学质量在全区小学的领先地位;
(2)深化课堂教学改革,优化教学方法,积极探索突破传统课程教学模式;(3)建构“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营造“民主、对话、活跃”课堂氛围,使课堂成为学生发展的主渠道。(4)采取多种措施减轻学生课业负担,深化作业改革,探索建立高效的作业模式;
3、推进艺术体育教育(1)深入开发校本课程,以“经典诵读”、“兴趣小组”、“快乐课间”等活动为载体,扩充课程内涵,开发艺术类、运动类、实用技能类、学科延伸类的校本课程;(2)发展完善艺术、体育校本体系,改革传统艺术、体育竞技培养模式,吸引全体学生参与艺术体育活动,树立大艺术、大体育观念;
(3)挖掘民间传统艺术文化,弘扬竹竿舞、空竹、踢毽、腰鼓等民间经典艺术活动;
(四)学校文化
1、环境文化
(1)教室文化:具有班级特色的班牌、寄语牌、班训、班风、班级特长等教室文化;
(2)墙廊文化:具有学校特色的楼梯、走廊、围墙、栏杆、宣传窗等艺术设计;(3)网络文化:展示学校特色、宣传学校形象的学校网站、红领巾广播站、班级网页等内容,吸引家长社会关注;
(4)生活文化:倡导低碳生活、节约环保的厕所、办公室、辅助用房等文化内容;
2、行为文化
(1)课堂行为文化:展示课堂教学风采,规范课堂教学行为,形成富有学校特色的课堂行为准则;
(2)教师行为文化:通过责任教育、创先争优等方式提升教师道德素质,形成教师个人修养特质;通过校本培训、组内研修、同课异构等模式促进教师专业成长,形成教师教学艺术特质;
(3)学生行为文化:搭建校园社会实践、兴趣爱好引领、体艺特长培养等平台提高学生创新意识、技能水平;凭借低碳生活习惯养成教育、书香校园活动、心理健康辅导、留守儿童关爱等途径,规范学生行为;
(3)学校管理文化:转变管理行为,理顺管理模式,优化管理体制,形成团队协作、分工明确的现代学校管理文化,激发教师热情、激发校园活力。
3、精神文化
(1)精神文化构建:有清晰的办学目标、教育理念、校风等应当共同遵循的精神追求和价值观,并得到全体师生的认同和追求。
(2)精神文化渗透:建构清楚的理念识别系统,能把精神文化持之以恒的贯彻到全校其它所有文化建设中。
五、实施发展规划的保障体系
1、宣传发展规划,凝聚发展共识
组织学校全体教师共同参与学校发展规划的讨论、制订,充分把握学校发展理念,正确引导学校发展方向,集中全体教师智慧,制订学校发展规划。形成发展规划后,组织全校教师集中学习,通过学习、反思、讨论、交流等方式,理解规划实施对于学校发展的意义,使全体教师的行为自发转移到学校规划发展上来,创造规划实施的良好舆论氛围。
2、形成发展氛围,培育发展环境
深入优化学校的人际心理环境,增强学校的精神凝聚力;健全学校的组织体制和规范制度环境,鼓励教职工遵循共同的价值基础和标准化规范,不断协调和完善学校现代管理体制;积极营造学校的科研探究环境,搭建学术舞台,开展学术交流,活跃学术空气,形成浓厚的发展氛围,使学校全体师生在发展规划引领下,自觉完成学校各项目标;优化、绿化和美化学校的设施环境,促使学校硬件建设和人文发展相统一,艺术性与教育性相结合,为学校的规划发展创造良好的物质和人文环境。
3、发挥规划功能,完善实施机制
强化发展目标引导功能,高度重视发展目标统一思想、明确方向、科学发展的重要作用,把学校文化发展目标作为制定重点专项规划、分配学校资源、落实计划的重要依据。并针对规划落实情况,实行计划、总结报告制度。完善发展目标实施机制。提高维护和执行发展目标的自觉性、有效性,共同推进发展目标的实施。加强目标执行情况监测,根据实际情况,完善目标的调整机制。通过教职工大会等多种渠道,鼓励全体师生员工有效参与文化发展目标的实施与监督。
4、加强后勤支撑,保障规划落实
完善学校后勤服务支撑,多渠道筹措资金,努力优化校园环境,不断改善办学条件,为师生的学习、工作、生活提供最佳的服务条件;采用现代化管理手段,完善校园信息化、现代化、规范建设,发挥学校发展规划蕴涵的效益;建设节约型校园,教育师生员工树立大局观念和节约意识,保证学校各项建设资金充足到位;强化学校安全工作,维护学校稳定,为学校发展规划的顺利施行提供和谐平台。
第三篇:学校发展规划
陕西汉阴黄冈创新学校发展规划
一、我校教育发展的办学理念、办学思路和办学目标
⒈办学理念
认真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国,以人为本,全面发展。围绕新课标,伴随新课改,大胆探索深化教育改革。加强教师队伍建设,坚持用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以及胡主席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思想武装教师,注重用现代教育理论,新一轮课改理论现代教育信息技术武装教师,促进教师专业化成长。不断改善办学条件,加强校园文化建设,优化教育环境,创建文明校园,平安校园。在愉快、和谐的校园环境中培养“自主、合作、探究、实践”一代新人,打造“学习型、专家型、合作型、创新型、智慧型”老师队伍,让师生在共同的创造性教育教学活动中得到主动和谐的发展。
⒉办学思路
坚持社会主义发展方向,育人为本,德育为先以德育活动和课堂教学改革为核心,以科研为指导,改革为动力,心德育工作为中心,以新一轮课改为重点,有效开发校本课程,将新课程教育改革实验研究与学校发展融为一体,高举质量大旗,强化内部管理,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全面素质教育,提高人口素质。
⒊办学目标
(1)搞好学校标准化建设,建一所“全面、均衡、内涵、创新、安全发展型”学校。
(2)打造“学习型、专家型、合作型、创新型”专业教师队伍。
(3)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培养全面发展的人。
(4)把我校建成安康市一流的民办学校
二、我校教育发展的主要任务
1.树立“夯实基础、培养新人”的办学宗旨,“质量是学校的生命,生源是生命之源”思想,“科研先导,改革动力,“智慧型”队伍主动和谐发展的教育理念,加强学校德育工作与精神文明建设。
2.强化学校的“三风”建设,努力形成“立志立德、求知求真”的校风、“博爱爱生、诲人不倦”的教风以及“勤学、精思、博学、求新”的学风。
3.深化改革,建立教师全员聘任制和岗位评聘分离的管理体制,实行普通话证书上岗制度,着力建立以促进教师发展学生成长的适应素质教育的管理制度、评价制度,实现科学与民主管理。
4.改善办学条件,落实学校标准化建设,不断加强校园文化建设,创建良好育人环境。
⑴校园、操场规划合理,保持整洁,草地花坛营造优美、绿色校园;树木挂上树种名称,培养学生环保意识。
⑵学校围墙等公用环境配有名画临摹,名人佳作、师生精品、展现文化底蕴,营造艺术环境;教室布置各有特色,营造学习氛围;橱窗,宣传板报宣传学校国家、学校时事,培养关心国家、社会、学生时事。
⑶人际和谐营造文明美:“演播活动”、“每日一句名言”丰富文化内涵,提供精神食粮;学生“校园之星”展示,打造精英风采,塑造精神偶像:“三个一”活动(一次艺术展、一次体育运动会、一台文艺节目)尽展师生艺术风采,构建校园精神文明。
⑷文明班级评比,从道德文化层面规范师生言行,构筑和谐的校园人际氛围,推进人的文明和进步。倡导:课上无“乱”、课下无“嚷”、考试无“弊”、作业无“抄”、校物无“损”、环境无“脏”、语言无“忌”、举止无“禁”、日用无“费”,讲普通话,用规范字,构建校园精神文明。
⑸校园的上空回荡着朗朗读书声;教室里教学井然有序,师生同做眼保健操保护视力;学校操场上“运动健将”集体舞、课间操、工间操和长跑等阳光体育活动交叉形成生动活泼的动态画面,展现学习氛围、展示学生天真活泼的天性,令人羡慕。
5.加强队伍建设,推进新一轮课改。建立一支政治思想文明,工作作风过硬,基本功扎实,遵纪守法,爱岗敬业,爱生如子,教育书人的师资队伍。实现教育思想、教学观念、课程观和教师角色的转变,使教师成为学生学习的促进者,课程的创生者、建设者,教学的研究者;改进课堂教学,落实“三维”目标,建立自主、合作、探究、体验的学习方式;加强教师培养,实现以学科带头人和骨干教师组成的教师队伍:
⑴进一步改变教育观念、树立适合素质教育的教育思想、教学理念,重建“课程观、教学观、学生观”。转变教师角色,建立师生相互尊重、赞赏的师生关系;改变教师的教学方式,建立“关注全体、平等交往、积极互动、共同发展”的教学观;构建关注全体、师生平等交往、师生与生生积极互动、共同发展,注重“三维”落实的课堂教学结构,建立“自主、合作、探究、体验”的学习方式。
(2)加强教学与课题的研究,不断完善教研组与备课组建设,不断提高教师的教学研究能力。结合学校学生实际,各教研组成立研究课题。
(3)不断优化教师的年龄结构,实现教师队伍老中青相结合的组合,提高教师的整体素质。
(4)加强学校的班子建设,不断提高学校的管理水平。
(5)通过学科带头人评选,实行全员聘任制,职称评聘分离、竞聘上岗等政策,引入教育教学与竞聘上岗机制,加快教育改革步伐,加快队伍建设,促进青年骨干教师与学科带头人的培养。
6.实现高质量的办学效益:实现一流的质量,着力培养“德智双全、学创俱能、特长突出、身心两健”的人才。
⑴所培养的学生,具有良好的思想道德品质、社会公德,能合作,善合作;意志坚强,毅力持久,心态健康;有扎实的文化基础知识,能学习、勤学习、会学习;有强热的创新意识,勇于实践创新。
⑵培养四种能力:人人写一手好字、规范字,人人是出色的播报员,人人会熟练地操作电脑,人人有一定的科学素养。
⑶、社会效验好,社会对学校的认同感高,家长信任,社会放心,学生信任。
7.创建学校特色,丰富学校内涵
⑴创建良好的校园环境,以墙上文化、班级文化为长期持久的硬性文化,不断丰富校园的环境文化,使校园环境文化起到潜移默化的育人作用。
⑵突出以班级为单位,培养以舞蹈艺术见长、音乐、美术为补育的特色。
⑶巩固书香校园建设。
三、我校教育发展的保障措施
(一)加强学校德育工作与精神文明建设,形成良好的“三风”。
1.加强教育,增强教育书人、爱岗敬业精神。
(1)切实加强教师政治思想工作,坚持政治学习制度,及时有效地组织教师学习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学习《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国务院关于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基教司《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与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若干意见》,学习教育法律、法规,不断提高教师的政治觉悟和依法执教的意识和能力。
(2)切实加强教师的爱岗敬业、教书育人的思想教育。有计划地组织教师学习《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教师走向成功的22条“军规”》、《教师法》、《教育法》等教育法规,学习教育主管部门和学校制定的《实施素质教育制度》,学习《六要六不要》、《十要十不要》等有关规定,切实规范教师的教育思想、教育教学行为,提高教师自觉履行职业道德、为人师表、以身立教的自觉性。
(3)切实加强学校的党风廉政建设,继续开展“强师德、铸师魂、树形象、再创业”系列教育活动,加强对教师的“为人师表”的言行教育,不断规范教师教学行为,树立教师形象,加强教师言行对学生的潜移默化的教育作用。严格执行学校的各项规章制度,加强对教师教育教学活动的管理。
(4)以“八荣八耻”为指导,扎实开展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活动,牢固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
(5)重新构建学生、家长、学校相结合的多层面、多维度的教师评价制度。通过社会、家长评学校、评教师,学生评教师,教师评学校、评领导等活动,努力创建学校依法治校、依法治教的氛围。努力创设社会共同关心、支持学校工作的局面。
2.加强学生的思想道德与养成教育。
认真学习、宣传、贯彻《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与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若干意见》,新的《中小学生守则》、《小学生行为规范》和《公民道德纲要》,以开展多种形式活动,进一步加强学生的思想道德教育、行为规范的养成教育、“五爱教育”,以“八荣八耻”为指导,在学生中扎实开展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活动,牢固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
(1)充分发挥校本资源的作用,以爱国主义教育为主线、以地方的旅游、德育基地、乡情教育、地方文化等教育资源为载体,以培养爱祖国,爱人民,爱科学,爱劳动,爱社会主义的民族精神为目标,广泛进行丰富多彩的,形式多样的教育活动。
(2)深入学习贯彻新的《中小学生守则》、《小学生行为规范》、《小学学生一日行为规范》,为重点,通过开创“文明班级”、推普周、读书笔记、艺术节、科技宣传月,学雷锋等系列教育教学活动,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与语言文明习惯。
(3)进一步细化、规范学校的德育活动,以重大节日,纪念日、民族的传统节日为契机,制定德育工作与学生思想道德建设的计划,落实工作制度与要求,有阶段性地抓好系列教育活动,开展社会服务、劳动、社会实践与体验活动。不断增强学生的思想道德水平,劳动思想与技能,增强学生正确的学习目的性,培养良好的学风。
(4)建立健全并充分发挥少先队组织的作用,积极有效地开展“读书、大手拉小手、雏鹰行动、研究性学习、学雷锋行动、社会实践、春游”等丰富多彩的少先队团支部教育活动,不断陶冶学生的情操,培养学生热爱自然与祖国的思想,培养学习探究与体验的热情。
(5)认真抓好学生的法治教育,不断提高学生的法治意识,安全和防范意识。以《社会治安条例》、《未成年人保护法》、《预防未成年犯罪法》教育,交通安全教育、消防教育,游泳安全、预防高致性禽流感等教育、食品卫生与心理健康教育为重点,根据季节特点,有重点地做好学生的法律法规教育,安全教育,确保学生的安全健康成长。
3.加强校园文化建设,不断优化学校的育人环境。在二到三年内,进一步完善学校的基础设施和教学仪器设备,完善教师办公条件,完善办学条件,配备“班班通”,建成“突显特点、活泼健康、积极向上、激励进取、展示自我”的校园文化,优化育人环境,创优良的育人环境。
加强师资队伍建设,确保课改和素质教育的实施。
1.进一步改变教育观念、树立适合素质教育的教育思想、教学理念,重建“课程观、教学观、学生观”。建立“课程”是师生教与学的“体验课程”,是被师生实在体验到的、感受到的、领悟到的、思考到的课程,教学是课程的创生与开发过程,而不是课程的执行者;转变教师角色,认识教师是学生学习的促进者、是教育教学的研究者、是课程的建设和开发者,是社区的开放型教师;建立师生相互尊重、赞赏的师生关系;改变教师的教学方式,建立“关注全体、平等交往、积极互动、共同发展”的教学观;构建了“关注全体、师生平等交往、师生与生生积极互动、共同发展,注重三维(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落实的课堂教学结构,建立“关注每一个学生发展的学生观”;关注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建立“自主、合作、探究、体验”的学习方式。把握教育方向,教育思想;更新与掌握教育观念,技能与方法,不断提高教师驾驭课堂的能力、理论与业务水平。强教师思想政治工作的同时,进一步加强骨干教师队伍建设。不断优化教师的年龄结构,实现教师队伍老中青相结合的组合,提高教师的整体素质。
3.加强学校的班子建设,加强对学校班子的思想政治,爱岗敬业思想教育,使之具有较高教育教学与教研能力,具有一定的管理能力,实现学校管理人员在二至五年内逐步实现学校管理人员的过度与优化,不断提高学校的管理水平。
4.通过学科带头人评选,实行全员聘任制,职称评聘分离、竞聘上岗等政策,引入教育教学与竞聘上岗机制,加快教育改革步伐,加快队伍建设,促进青年骨干教师与学科带头人的培养。
(三)加强对新一轮课程改革的管理与指导。
1.进一步组织学习新一轮课改的理论,加强课改的研究与实践。进一步明确课程标准的设计思路,新课改目的、意义、要求与实施办法,把教师的思想统一到新一轮“课改”的认识上来。2.继续加强教师课改的培训,通过听讲座、观看专题片、组织教师学习、进行课改实践与研究、开展课题研究等办法,不断提高教师适应课改的能力,确保课改年段的延伸。
3.加大课改项目的研究与实践,努力开展研究性学习,实现教学方式与学习方式的根本改变;充分挖掘校内外校本资源,开发学校特色的校本课程;认真研究、上好综合实践课,培养学习的社会服务与实践的能力,掌握基本的劳动技能,现代信息技术能力,获取、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开展研究性学习的能力,培养学生的兴趣与特长,培养学生终生学习的能力;加强评价制度的改革力度,不断探索教师评价、学生评价方式,实现多维度、多层面,关注过程与方法、价值与情感的评价体系的形成。
4.在一年内,重建能适应新一轮课改的教学管理制度。
(1)建立以校为本的教学研究制度,注意教师的创造性劳动(不断创新),教师角色的转变(研究者),每位教师要研究教学过程与方法,不断形成自己的特色与个性。
(2)建立旨在促进教师专业成长的考评制度。在充分考虑教师创造性劳动、情感与工作态度、角色转变,以及教学思想、方向的同时,将教师的教学研究、教改实验、课堂教学和校本课程的开发、现代教育水平以及师生关系等引入考评内容,并做到真抓实干,杜绝形式
(3)建立课堂教学评价机制。建立“关注全体、师生平等交往、师生与生生积极互动、共同发展、注重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及价值观”的课堂教学结构的评价。
(4)建立促进学生发展的评价机制。关注学生差异、关注过程与方法、态度与情感,平时与终结、自评与互评、家长评价与教师评价相结合的学生评价体系。(5)加强考试制度的改革,对学生进行综合的多元的评价改革。
(四)加强教学常规管理,推进素质教育,努力提高教学质量。继续加强教育教学常规管理,提高管理工作水平。一是认真贯彻新课程教学计划,落实课程安排,完成教学任务;二是继续完善教师备课、教研、课堂教学、作业批改、学业考核等评价的制度的建设;三是继续完善教师考评办法、全员聘任的聘后评价制度、完善教师的业务档案管理等,不断完善教师工作评价与奖励制度;四是加强课堂教学主渠道的管理,规范课堂教学;五是加强教师岗位练兵,不断学习改进教育教学方法,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六是进一步规范学生的作业,提高学生的作业质量;七是加强对常规工作的检查,落实教学常规工作;八是加强对学业评价的改革,建立、规范学生的考试制度,公正评价学业。
(五)不断改善教师的生活与福利待遇,努力改善教师的福利待遇,尽可能地为教师的学习、工作、生活、娱乐提供物质与经费保障,积极开展各项有益的文娱活动。在政策与经费许可的情况下,继续组织教师的外出参观与学习,开阔视野,增长见识。
(六)建立特色,发展内涵。
本着学校的特点和实际,认真研究、讨论,找准切入点,在三至五年内,创建符合本校实际的、能够形成一定规模与社会影响的、人人参与的、能够持之以恒的开展活动的学校特色。建立人人为学校特色服务,为特色贡献的氛围。
1.创建良好的校园文化特色。建立以墙上文化、班级文化、演播文化、艺术文化、人文文化为持点浓厚的校园文化氛围,使校园环境达到潜移默化的育人作用。
2.形成以舞蹈为持长,以兴趣小组为补充的艺术文化。以班级为单位,形成长期进行课外集体舞的特色,培养以舞蹈、音乐、美术为补育的特色。
3.完善、充实学校教育教学“四大基地”(校园之声演播基地、图书室读书基地、学校绿化基地、电脑小能手培养基地)的设施及资料,不断提高其档次,使之发挥更大作用。
4.巩固书香校园建设。
(八)做好创建“平安校园”的活动。
1.成立创建“平安校园”机构,加强创建“平安校园”工作领导。
2.加强对教师的安全意识教育,形成安全工作的自学行为;加强对学生的学生安全教育与安全演练,有针对性、季节性地对学生进行交通、课内外活动、大型集会与外出、下水安全、用电、消防,食品卫生、体育课、实验课、寒暑假、传染性等高致性疾病防治等安全、假期的安全教育,不断形成学生的安全与防范意识。
3.教育学生不进“两厅二室两吧”,不与陌生人外出,未经父母同意不得在外留宿,吃饭,不得未经父母同意私自外出。
4.加强学校安全制度的建设与实施,加强学校门卫的管理、值日行政与门卫要加强校园治安的巡查,落实节假日的值班制度,学校分管安全工作的领导要组织做好校园设施与周边环境的检查,及时消除隐患,实行安全月报与大型活动报批制度。
5.加强门卫工作,对进校人员实行盘查、登记制度,严把校门入校关。
(九)鼓励创新,促进学校发展
1.坚持教育理念创新。大胆吸纳借鉴国内外先进的教育理念,树立正确的教育观、质量观、人才观,不断提升教育思想,科学指导教育教学实践。
2.坚持体制机制创新。建立科学的领导体制和教师的管理机制,最大限度地调动广大教师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不断增强办学活力。把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作为重点,激发学生的创造热情,努力培养创新人才。
3.坚持教育工作创新。不断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创新学校教学常规管理制度,建立和完善有利于推进素质教育、提高教学质量和教学效率的教学管理体系和方法,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培养方法和能力。
4.坚持学校德育和思想政治工作创新。面对新形势、新任务,不断充实教育内容,拓展教育渠道,改进教育方法和手段,不断增强针对性、趣味性、实践性和实效性。
5.坚持评价体系创新。确立“以人的发展为目标”的评价理念,注重研究客观评价与主观评价、终结性评价与过程评价、绝对性评价与相对性评价等相结合的评价体系,规范评价行为,倡导管理者、教师、学生、家长、社会共同参与的多主体评价。
(十)坚持全面发展,全面提高质量。坚持学生的全面发展的原则,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努力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使学生在德、智、体、美、劳等方面得到全面发展,努力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第四篇:学校发展规划如何写
一、何谓学校发展规划
(一)何谓学校发展
学校发展是一个内涵十分丰富的概念,主要指学校在原有基础上有所提升。从发展的主体来看,学校发展包括学生发展、教师发展、学校领导者发展等;从发展的具体内容来看,学校发展包括学校硬件发展与软件发展,硬件发展主要有教学设施的更新与提高、校园建筑的建设等,软件发展主要有学生与教职员工素质的提高、学校形象的提升、学校品牌的树立与扩张、校园文化的建设等;从发展的方式来看,学校发展包括规模发展与内涵发展;从发展的性质来看,学校发展有渐进式发展与跨越式发展。
(二)何谓学校发展规划
学校发展规划又可称为学校蓝图、学校远景计划、学校战略规划、学校设计等,简称SDP。西方国家SDP项目对学校发展规划的解释为:通过学校共同体成员的共同努力,系统地分析学校的原有基础及学校所处的环境,发现学校的优先发展项目,确定学校的发展方向和教育目标,促使学校挖掘自身的潜在资源,按照自己的价值观,提高学校的管理效能,最终提高学校的教育质量。
我国理论界对学校发展规划的基本为:学校发展规划是指学校根据国家或地区教育发展战略计划的要求,结合自身条件,对学校未来三至五年内要达到的主要目标和发展途径,如学校发展目标、发展规模与速度、组织结构、人力资源、办学条件和实施策略等方面所做的安排。学校发展规划包括确定社区未来三至五年对学校的需求,寻找学校发展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展望学校发展的前景和目标,提出实现这些目标优先需要解决的问题、办法、行动计划和措施。
(三)学校发展规划的基本内涵
第一、学校发展规划绝不是几位校长冥思苦想的结果,也不是请人捉刀代笔的文案,它应是校长、教师、投资方、学校管理者、学生家长、学校管理委员会、地方教育官员等共同参与,立足于学校实际制定的学校发展的行动计划。
第二、学校发展规划的制定,应立足过去,指向未来,既有对过去的诊断和分析,又有对未来的预测和憧憬。规划强调把握现在,任何一种规划都不是“为规划而规划”,它强调的不仅仅是静态的结果,更关注动态的规划及其实施过程。从本质上讲,它是一种过程,而不是一种结果。
第三、从时限上看:学校发展规划往往是学校三到五年的远景规划。其意义在于通过学校发展设计,最终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和提高。学校发展规划是一种手段,而不是一种目的。它主要是通过成功地应对教育改革和变化,提高学校教育的质量水平。因此,学校发展规划的中心应放在满足学生的教育需求和提高学生的学业成绩上。与此同时,也应重视教师的专业发展和专业技能获得。
二、学校发展规划的功能学校发展规划的制定对于促进学校发展、提高学校效能具有重要的意义。
(一)指向性规划是全面而长远的发展计划,在一定时期内,规划是学校各种活动、行为所要达到的境界和标准,是学校各项行动的航标。科学而符合实际的规划,具有极大号召力,使全校师生员工,朝着规划所指向的目标而奋斗,并鼓舞士气,增强凝聚力,提高学校工作的效率和效益。
(二)可控性规划的指向性特征决定了规划具有控制的意义。规划制定并为群众所理解和认同后,校长就可以根据规划中所制定的目标,调动各种积极因素(如人力、财力、物力等),努力实现预定目标;同时,在实现目标的过程中,还要尽力排除各种干扰,纠正偏离目标的各种行为,抑制不符合目标的其它需要;规划要求师生员工围绕目标和要求,按一定的活动方式及日程去行动,所以,它对有效调控师生员工的行动方式具有积极作用。
(三)激励性规划能激励人们的行动,鼓励人们为实现目标而努力。当师生员工行动遇到障碍时,规划中的目标给人以克服困难的力量;而当行动较为顺利时,规划中的目标又给人以鼓舞,增添人们行动的热情和信心。当全校师生员工看到鲜明、具体的目标,并感受着目标的一步一步实现,就会形成了强烈的动向感,朝着既定的目标奋进。
(四)可衡性正确而切合实际的规划中的目标,既是各项管理工作的出发点,也是终结点,因而它是人们检验和衡量各项工作成效的尺度。校长通常根据既定的目标要求检查工作的达成度,使精心设计的学校发展蓝图变成客观现实。工作好坏、质量高低的评价,不是来自主观和感觉,而是以是否完成规划中目标的客观实际为依据。规划的可衡性,还体现在能使学校、学校里的各个部门能根据规划要求具体衡量各自工作的成效。
(五)发展性 校本发展是20世纪70年代以来逐步兴起并得到流行的一个教育理念和发展策略,近些年来在我国也得到了重视和传播。其含义是以学校为本位,以学校为基础,以学校为主体。以往,我国政府部门对学校控制过多,社会对学校干预过多,学校不能自主发展、自主办学。学校规划也主要是按照上级领导的布臵去开展工作,规划并不能发挥其应有的作用。校本发展是一种重视学校自身力量和学校自身发展的教育观念。它主张在政府宏观指导和积极参与下,学校自主办学和自主发展。即:校本发展则需要学校充分发挥自身的主体性、能动性和创造性,推进发展策略,发挥自主办学的功能作用。在校本发展的理念下,学校规划的制定要充分发挥学校的主动性和能动性,需要学校从自己的优势和弱势中寻求变革,在大量的比较参照中重新定位,制定科学可行、符合实际的行动纲领,并实事求是地去操作实践。这一切,包括规划的制定和实施,都将有效地调动学校各种人员的积极性,并有力促进学校的自主发展。
三、学校发展规划的内容
(一)学校的现状分析
一般包括学校历史和办学传统,学校发展中的特色和优势,学校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学校目前面临的挑战,社区及教职工对学校的期望等方面的分析。现状分析是学校规划制定的现实依据。
(二)办学理念和办学指导思想在不同学校的办学规划中,这一部分的表述存在差异,但以办学理念、办学思想、办学指导思想三种表述居多。主要内涵为:“三个面向”、“四有目标”、“素质教育”、“创新教育”等,是制定学校发展规划的理论和政策依据
(三)学校发展目标定位
学校发展目标主要由学校的办学目标和培养目标两方面构成。办学目标是指学校准备在将来多久的时间内发展成为一所什么样的学校,其中的重要内容是学校的办学特色;培养目标则是学校希望将本校学生培养成为什么样的人,其中很多内容是由党和国家的教育方针和法律规定的。如:上海市南洋模范中学的学校发展目标:
办学目标——全面贯彻教育方针,成为“上海领先、国内一流、国际知名”的品牌学校;深入推进教育改革,锐意进取,注重开发学生潜能,成为可持续发展的实验性学校;模范实施素质教育,不断探求新时期办学的科学性和实效性,成为辐射改革成果,输出办学经验的示范学校。
培养目标——南洋模范中学的教育是指向“人”的教育,是促进学生人格主体性和社会化的发展教育;是努力践行德智体美等诸方面全面发展的素质教育;是学校通过有组织的认知过程与环境影响,养成学生健康的心理和文明行为规范的现代教育。学校通过这样的教育,促进学生的智能和人格和谐发展,使南模学子具有:出色的才智+健全的人格。
学校发展的总体目标需要分阶段实现,所以学校发展目标包括:近期目标、中期目标和远期目标。近期目标与中期目标的时限一般是2——3年。学校发展目标的重要内容是办学特色,所以,本部分需要探明学校特色的概念及内涵。
(四)学校发展规划的实施系统本部分主要是针对学校选择的优先发展项目,分别确定具体目标、具体任务、实施步骤等。优先发展项目是从德育、课程、课堂教学、教育科研等学校中心工作中选择的。它是落实学校发展目标最重要的一项工作。
(五)学校发展规划的保障系统主要以下内容:组织保障(学校的组织体制和运行机制方面的保障);队伍保障(师资队伍、科研队伍和管理队伍的保障);学校条件的保障(学校的硬件建设的保障);制度保障(管理制度、评价制度等方面的保障)。
四、学校发展规划的设计步骤
(一)学校现状的调查分析
这一步主要是在对学校的原有基础、办学传统及教育需求进行分析的基础上,明确学校发展的优势和劣势,寻找学校进一步发展所面临的问题和亟待解决的问题,从而为确定学校的办学方向和学校发展目标提供依据。这项工作应由校长与学校共同体的所有人员一起商讨、共同分析,取得共识。必要时,还可借助于问卷调查的方法,广泛了解教职员工对学校现状的认识。如可向教职员工调查以下内容:我们的优势;我们亟待提高的地方;我们的短处;我们的担忧;我们情愿做的事情;我们需要什么;我们要抵制什么;我们的自豪之处;学校目前的总体状况如何?是否学校的某些部门比另外一些部门更加有效?为什么?学校现在的成绩比以往如何?学校现在的成绩与同类型的学校比较如何?在学校现状的分析中,尤其要重视学校的优势分析。每所学校都有自己的发展优势,不同学校有不同的发展优势,不同的校长和教师也有不同的发展优势。制定规划时,学校管理者应对自己学校的发展优势要有充分的认识,并以此为依据确定对学校的特色目标进行定位。
学校发展优势的分析,包括学校物质层面、精神层面以及外部环境的分析,如学校的办学条件、教师队伍、社区环境、学生家长状况、学校条件结构、学校文化等,其中学校文化的分析是重要的方面。许多名牌学校在其悠久历史中积淀了深厚的文化底蕴,这是学校十分重要的教育资源和教育优势。充分利用这些优势,就能形成学校鲜明的特色。如南京一中是有着近百年历史的老校。新中国成立前,该校就曾推进首席导师制,造就了一大批杰出人才。20世纪90年代以来,现任学校领导十分重视学校传统文化和经验的继承,并注入新的内涵,以导师制为突破口,构建导师制的运行机制,不断完善导师制的课堂教学模式,促进学生素质全面发展和个性健康成长,在省内外产生较大的影响。导师制作为南京一中历史上的教育模式,在继承基础上的创新,重新成为该校的办学特色。
(二)对学校发展的目标进行定位学校发展的目标一般包括三个维度:方向(办学特色),程度,时间。如上海的曹杨中学的目标定位:“文理兼通,以文见长”,在人文修养方面有高度素质,3年成为上海市一流、全国有一定影响的示范性和实验性中学。学校发展目标的三个维度中,最重要的是方向,而方向往往又是和学校特色的定位相联系的。
1、学校发展特色的选择 学校特色是指管理者和教育者根据现代教育思想和本校独到的办学理念,从学校实际出发,在教育实践中努力挖掘、继承发扬并积极创造某一方面或某些方面的优势,所形成的有鲜明个性、独树一臶、成效显著的运行机制、办学风格和教育教学模式。学校的发展就如同一个人、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发展一样,要有自己的个性,要有自己与众不同的东西,要有把自己同其他区别开来的特点。学校特色是一所学校的标志和灵魂,是一所学校历史发展过程中最珍贵的、最值得珍惜和总结的东西。学校特色是立足于本校,从本校实际出发,密切结合学校实际的产物。学校特色必须是具有鲜明个性的,是独树一臶、与众不同的,人无我有,人有我优,人优我特。学校特色化就是学校个性化,就是学校优质化。
2、学校发展程度的定位
学校发展程度的定位,指学校在同类学校中所处地位的发展定位。如品牌学校,可追求成为全国的领先校,乃至世界一流名校;也可追求成为全省、全市同类学校中的首席;还可追求成为本学片同类学校中的首席。
3、学校发展目标体系的形成
当学校的特色与程度定位准确后,可选择目标实现的时间范围,然后将方向、程度、时间有机组合起来,形成学校发展的总体目标。总体目标一般是抽象的,还需要将总体目标进一步具体化,形成层次化的目标体系,从而有利于目标的实现。规划中的众多目标纵横排列,形成了层次结构。反映目标系统的众多目标可按层级结构进行分解,从而使各级目标之间产生从属关系、递进关系,显现目标的不同层次。一般地说,高层级的目标往往从宏观角度出发,体现其战略性和概括性的特点;而低层级的目标,往往从微观或中观角度出发,反映出战术性和具体性的特点。就目标层次而言,有隶属层次(总体、部门、个体等目标)、时间层次(远期、中期、近期等目标)、要求层次(高级的和中级的、低级的目标)。总之,各种不同目标紧密相连,组成了有层次的目标系统,使目标具有某种秩序、策略并能发挥其整合一致的作用。在确定和表述各层级的目标时应注意:目标是明确的,经过努力是可以达成的;目标是可考核、可衡量的,可以估量成效的。即应当明确做什么,达到什么要求,应该在什么范围什么时间内进行,应该如何估量目标成效。具体的目标应该具有以下特点:有达成的标识(或成功的标志);有测评点;有测评标准;有达成度的测评办法;有明确的时间规定;有明确的责任人。
(三)制定各部门行动计划
行动计划,是学校发展目标实现的重要保障,是学校发展规划中可操作的一环。行动计划一般包括两个系统:一是支持保障系统,包括达成目标所需的思想保障系统、组织保障系统、队伍保障系统、制度保障系统、经费和条件等保障系统;二是反馈调控系统,建立反馈网络、反馈渠道,并建立有效的调控系统。学校是一个社会系统,系统内的事情千头万绪,学校不可能一下子完成所有的事情,所以,学校在制定行动计划时,应首先确定优先发展项目。学校优先发展项目不宜过多,要选择对学校目标实现能产生关键影响的项目,一般以三到五种为宜。行动计划要把重心放在优先发展项目上。围绕优先发展项目,制定各部门的行动计划,落实各部门的具体目标和具体行动。部门规划应具有以下特点:具体;可测量;可完成;真实、联系学校实际;确定时限;可以评价;可以检查。各个部门的行动计划必须详细阐述:要达到的目标(学校整体目标、各个部门目标);任务(具体说明为达到目标各个部门必须采取的行动);负责实施这项行动的人;实施行动、监控和检查所需的时间;成本问题(教职员工所画的时间、经费和物质资源、培训成本)计划中的每一项目标和行动都应包括清晰的成功标准。标准可以是学期的标准和的标准,也可以是整个三至五年规划时期的标准;标准尽可能使量化的;标准应当具有挑战性并且可以实现。学校规划的制定是学校共同体成员一起探讨的结果,确定后,应向学校教师公布计划,并通过大大小小的会议,不断讨论计划的进展,不断督促教师把工作重心放在学校发展规划的落实上。
(四)建立监控和评价机制
学校规划从本质上讲是一种过程,实施监控和评价有助于学校在这一过程中进一步完善和修订计划。规划过程是一个循环和持续的活动过程。在学年结束时,应当安排时间,让那些参与学校规划及其实施的共同体有关人士正式检查和评价这一学年规划实施的效果。这样,一个评价活动会对下一个学年规划活动的实施和规划目标的实施产生积极的影响。所以,学校要重视建立学校发展规划的监控和评价机制。监控,主要是进行日常检查以促进规划准时实施和完成,促进学校实现自己所定的目标。应当有一个规划指定的管理人员检查日常进展情况,通过口头或书面报告向校长和学校管理委员会汇报情况。监控中需做好的工作:审查行动计划和有关文件,如教学材料和备课本;详细检查学生的学习结果;进行课堂观察。各部门应向校长提供计划实施的评价报告,评价针对下列事项:目标在多大程度上达到了?为什么说目标已经达到?超过了还是没有达到?行动在规定的日子内实施吗?时限真实吗?规划对学习/学习成果有什么影响?影响的证据是什么?量的还是质的?什么方面尤其成功,为什么?我们在这一过程中学到什么?对将来的规划有何启示?起初的工作有价值吗?学校建立监控和评价机制,把监控和评价纳入学校发展规划中。学校还应当建立管理台历,包含规划活动的关键日期,以便校长和学校有关教师能够记录与学校发展规划有关的活动。
五、制定学校发展规划的要求
(一)要重视调查研究
学校规划是帮助学生稳扎稳打、步步为营、健康发展的重要手段。制定规划的过程应该是各级干部和师生在校长的领导下各司其职共同完成的系统工程,是调查研究、数据处理、现状分析、综合归纳出思路的过程。这样才能正确地把握自身条件,看到自己的成绩,找出自身不足,明确学校的最近发展区,提出重点发展项目,落实切实可行的措施。
(二)要独立思考如何创办特色学校是校长制定规划面临的重要课题。所谓特色学校,应该是指学校在长期办学过程中,所表现出的有别于其他学校独特的办学风格、独到的教育思想、先进的教育教学手段。特色学校不是自然形成的,需要全面科学规划和有计划地建设。既然特色学校的管理、教育、教学等各方面要有别于其他学校,那么校长应改变从属思维的定势,改变被动思维的模式,学会独立思考,形成自己的教育思想和办学特色轨迹。只有这样才能用于改变,大胆创新,使学校个性化、特色化。
(三)要立足于实际
例如,上海的建平中学,在总体思考的基础上,构建了“跨世纪工程”,提出“合格+特长=建平人”的办学指导思想,办合格加特色的学校,培养合格加特长的学生。学校提出并建立成阶梯状的近期、中期、远期目标体系,各种目标逐步递进、螺旋形上升。在改革初期,学校领导向全体教师提出“致力团结奋斗,三年振兴建平”,“魂系建平、心思改革”的要求。在教学改革的过程中,根据“外围向核心带近”的总策略思想,分别在创造第三课程--建设校园文化、改革第二课程--选修课和课外兴趣小组的系列化和正常化、改革第一课程按程度分层次教学等方面适时地提出阶段性的奋斗目标。当建平的办学模式得到社会认可时,提出“认清形势,抓住时机,把建平建成高层次、高素质、高品位、高水平的一流学校”的口号。这些,对建平来说,也许行得通,但对于其他学校,尤其是非重点学校来说,就不一定行得通,这就需要实事求是。
(四)规划要具有可能性、重点性和伸缩性
我们精心设计的规划,必须是经过努力奋斗有可能达到、有可能实现的规划,用一句通俗的话来说,是“跳一跳能摘到的果子”。忘记了这一条,规划的各种作用都将变为零。因此,设计规划,首先要考虑可能性,也可称之为达成性。同时,我们设计的规划中所制定的目标,必须是带有较大重要性的指标,是办好学校、提高教育质量十分必要又必不可少的目标。如果把非常重要的目标忽略了,而定出一些无关紧要或次要的目标,这就不是科学、合理的规划了。而且,制定规划中的目标要有一个弹性,要留有余地,有一个松紧、伸缩的区间,一般在上限、下限之间,要留有较大的余地。
第五篇:学校发展规划(精选)
学校五年发展规划
(2011-2015)
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传统的学校教育正在面临一场新的改革。为了在竞争日趋激烈的环境中求得更好发展,培养适应经济社会发展人才,立足深化学校内涵建设,推动教育科学发展,彰显教育功能优势,促使教育更好地服务于当地经济社会,决定制定学校五年发展规划,作为学校未来五年发展的办学方向。
一、学校发展规划意义
学校发展规划是一种教育规划,是建立在分析学校发展状况基础上,明确学校发展理念,制订学校发展目标,解决学校发展问题,规划有序地深化学校内涵建设,促进学校主动成长,实现学校科学发展的有效途径。
学校发展规划是根据不断变化的社会及教育形势需要,立足于当前社会及教育大背景,结合学校实际状况,应对学校发展内外环境变化,明确学校发展目标与方向,寻求和解决学校发展问题,凝聚师生共识,挖掘教育资源,创建品牌学校,推动科学发展而通过制度形式加以落实的规范性纲要。
二、学校发展环境分析
1、学校概况及校园环境
我校创办于20世纪初,学校历经百年的艰苦创业,积淀了深厚的教育底蕴,形成了鲜明的教学特色。学校现占地面积14706平方米,建筑面积803平方米。共有6个教学班,在校学生176人,专职教师18人,教师大专以上学历的有14人,占教师总数的77.8%,学历合格率达100%,学校教师年龄结构合理。
2、学校成绩及经验简介
(1)提升品味,在学校创建中优化学校办学条件。学校通过各种创建活动,加大学校设施建设,优化学校办学条件。
(2)把握关键,在深化责任教育内涵中引领学校发展。我校紧紧把握教师责任教育及业务素质提升这个学校发展关键,通过多种措施,狠抓教师责任教育,开展学校中层管理岗位与班主任交流体验活动、创设班主任论坛、举办责任教育知识竞赛、诗歌朗诵、演讲比赛等多种活动,强化教师责任意识,深化教师责任内涵,明确教师岗位职责,破解绩效考核问题,增强学校创造力、凝聚力,打造和谐校园。
(3)注重德育,在弘扬文明和习惯养成中促进学生发展。学校在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及小学生行为习惯养成方面有健全的网络及丰富的成效。
(4)重视人本,在教育科研中提高教学质量。学校坚持“以人为本”的育人理念,以教育科研提升教育质量,以青年教师研修班为平台,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全面提升教师素质,促进教育教学质量的提高。
3、学校发展制约因素分析
(1)学校发展定位亟待明确。由于学校随着经济社会进一步发展,城区学校规模不断扩大等因素影响,学校在生源、师资等受城区学校的冲击将显得更为突出,优质生源流失的现象将更为彰显,同时,教师生活在城区,工作在农村,学校在内部管理及教师培养上也存在诸多的不方便。为此,如何立足实际,明确学校定位,打造特色学校,已成为学校发展理念上亟待明确的问题。
(2)学校硬件建设滞后制约学校发展。由于学校占地面积狭小,生均占地面积、建筑用房及活动场地严重不足,制约了学生对现代教育技术的学习运用,影响了学校对素质教育全面贯彻的需求。但由于地处石井村中,四周几乎没有扩张空间,导致学校硬件发展缓慢,无法适应教育形势发展的需要。如何破解学校硬件滞后的制约,加快校园整体改建,也是当前我校面临的一项重要难题。
(3)校园文化发展缺乏全校师生共识。一直来,学校采取了多种措施,规模不同的文化创建活动,积极树立自身品牌,提高学校形象。但由于对学校内涵发展的理解不到位、认识不充足,文化的发展缺乏传承,缺乏师生共识,文化创建的目标多变、缺乏经验。以至在学校文化创建上一直处于循环往复、原地踏步的状态,活动众多,但成果不显著。因此,找准自身立足点,明确学校文化发展方向,提升校园文化品位,创建学校特色品牌是学校科学快速发展的当务之急。
(4)教师素质提升的核心竞争力有待进一步深化。学校内涵发展的深化,必须依赖于教师队伍素质的整体提升。为此构建学习型组织是解决问题的关键。曾几何时来,教师的政治学习、业务学习、继续教育形式化、走过场。当前,学校团体学习、自主学习的氛围还不够浓厚,教师学习、思考、创新的意识还不够强烈,学习型组织内部自学的机制还不够完善,教师办公室合作、协调学习基础还未形成,学校面向未来发展还缺乏高素质教师素质团队的支撑,学习型组织的创建停留在面上,没有深入人心,并转化为教师的自觉行为。
三、学校发展总体目标
(一)发展定位
良好品行与求真求趣融为一体,具有内涵优势的现代化城郊学校,学校应具有开放、创新等优秀品质,考虑经济社会发展需要,考虑学生实际发展状况,实现良好品行与求真、求趣的融合。学校应具有发展的前沿意识,满足学生发展需要的多元化教学模式与课程体系,学校应具有弘扬、创新传统文明的文化意识,形成传承优秀文化与创新校园文化相结合的文化发展模式。学校要以现代化教育教学手段为支撑,广泛吸纳优质教育资源,培育学校人文氛围,把学校建设成为师生共同成长、自主成长、快乐成长,具有内涵发展优势的现代化农村学校。
(二)指导思想
以教育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学校内涵建设统领全校各项工作,用责任强化服务意识,促进和谐发展,用文化凝聚学校精神,引领学校成长,全面深化教育内涵,提升学生素质,提高教学质量,优化管理体制,实现官路教育科学发展。
(三)办学理念
办学目标:内涵引领、创造幸福
教育理念:教寓于学、学寓于勤、业精于勤、行成于思 校训:团结活泼、健美守纪 校风:整洁严明、勤奋奉献 教风:严谨创新、善诱表率 学风:勤学多思、有爱奋进
(四)分类目标
1、办学条件:推进全镇教育均衡,合理调整校网,打造数字化校园,美化学校环境,形成富有审美气息的校园环境;
2、师资队伍:构建高效地学习型组织,以校本培训为依托,创新教师培养方式,打造名师队伍,形成研训文化;
3、办学质量:创新德育模式,狠抓行为养成,深化课堂教学改革,保持优异教学质量,发展完善艺术、体育校本体系,形成教学特色;
4、学校文化:深入推进以低碳生活为主要载体的行为养成文化、环境文化和精神文化,打造农村特色名校;
四、目标行动指南
(一)办学条件
1、提高办学水平
(1)合理创建校园网,均衡教育发展,优化教育资源
(2)优化学校环境,美化校园,把学校打造成官路镇最优美的地方;
2、优化教育资源
(1)打造数字化校园,实现教学条件现代化,配齐学校各室的现代教学、办公设备;
(2)完善教育教学设备,根据学校日常基本需求及学校个性发展需求,配备各种教育教学设备,完善体音美器材及图书等资料配备;(3)加快完善校园网络建设,实现校际间的资源互补和共享,丰富学校网页内容,提升学校宣传形象;
(二)师资队伍
1、师德教育人文化
(1)深化学习型组织建设,促进教师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团队学习,使我校的学习型组织建设有成效、有典型;
(2)建立责任教育长效机制,深入学校岗位交流体验活动,不断增强教师责任意识,增强学校创造力、凝聚力;
(3)开展感动学校人物评选,使树身边人物,学身边人物成为学校风气;
2、教师培训校本化
(1)推进学校青年教师研修班创新发展,形成教师业务提升主体平台;
(2)根据教师个人发展规划,探索建立分层次的校本培训新模式;(3)打造精品教研组,依托校本培训,充分教研组功能,促进教师专业成长;
(4)创新教师业务交流方式方法,构建教师博客、网络群聊、青年社团等多种形式的交流方式;
3、教师发展多元化
(1)定期举行教师课堂教学、业务技能、基本素质等竞赛活动,不断提升教师业务水平;
(2)促进学校各学科综合发展,使各学科都有优秀的专业人才;(3)开展跨学科交流活动,树立大学科观念,培养一批教师成为全面人才;
(4)打造一支学校专家型教师队伍,加大名师培养力度,完善激励机制,组织学校骨干队伍;
4、教育科研优质化(1)完善教育科研操作程序和奖励办法,设立教育科研优秀项目奖,提升学校科研水平;
(2)引导教师自觉地把科研与日常教育教学工作结合起来,提高通过科研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为研究型教师成长搭建舞台,且在培训经费、资源使用、绩效考核等方面给予优惠政策。
5、教师评价主体化
探索建立发展性教师评价体系,注重教师自我评价和过程评价,记录教师的成长过程,突出反馈调节功能。
(三)办学质量
1、创新德育模式
(1)扎实推进学生行为习惯养成教育,创新德育模式,使学校行为习惯养成教育有成效、有亮点;
(2)深入做好爱国主义读书活动、书香校园建设,用浓厚的文化氛围熏陶学生;
(3)创新班主任管理模式,充分发扬班主任德育工作主阵地作用;(4)推进班主任论坛常态化,搭建班主任交流沟通平台;
2、提高教学效益
(1)继续保持学校学科教学质量在全区农村小学的领先地位;(2)深化课堂教学改革,优化教学方法,积极探索突破传统课程教学模式;
(3)建构“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营造“民主、对话、活跃”课堂氛围,使课堂成为学生发展的主渠道。
(4)采取多种措施减轻学生课业负担,深化作业改革,探索建立高效的作业模式;
3、推进艺术体育教育
(1)继续深入开发校本课程,以“棋艺”、“兴趣小组”、“快乐课间”等活动为载体,扩充课程内涵,开发艺术类、运动类、实用技能类、学科延伸类的校本课程;
(2)发展完善艺术、体育校本体系,改革传统艺术、体育竞技培养模式,吸引全体学生参与艺术体育活动,树立大艺术、大体育观念;(3)挖掘地方传统艺术文化,弘扬跳跳马、腰鼓等地方经典艺术活动;
(四)学校文化
1、环境文化
(1)教室文化:具有班级特色的班牌、寄语牌、班训、班风、班级特长等教室文化;
(2)墙廊文化:具有学校特色的围墙、花墙、宣传板报等艺术设计;(3)网络文化:展示学校特色、宣传学校形象的学校网站、红领巾广播站、班级网页等内容,吸引家长社会关注;
(4)生活文化:倡导低碳生活、节约环保的学生教室、厕所、办公室、辅助用房等文化内容;
2、行为文化
(1)课堂行为文化:展示课堂教学风采,规范课堂教学行为,形成富有学校特色的课堂行为准则;
(2)教师行为文化:通过责任教育、创先争优等方式提升教师道德素质,形成教师个人修养特质;通过校本培训、组内研修、同课异构等模式促进教师专业成长,形成教师教学艺术特质;
(3)学生行为文化:搭建校园社会实践、兴趣爱好引领、体艺特长培养等平台提高学生创新意识、技能水平;凭借低碳生活习惯养成教育、书香校园活动、心理健康辅导、留守儿童关爱等途径,规范学生行为;(4)学校管理文化:转变管理行为,理顺管理模式,优化管理体制,形成团队协作、分工明确的现代学校管理文化,激发教师热情、激发校园活力。
3、精神文化
(1)精神文化构建:有清晰的办学目标、教育理念、校风等应当共同遵循的精神追求和价值观,并得到全体师生的认同和追求。
(2)精神文化渗透:建构清楚的理念识别系统,能把精神文化持之以恒的贯彻到全校其它所有文化建设中。
五、实施发展规划的保障体系
1、宣传发展规划,凝聚发展共识
组织学校全体教师共同参与学校发展规划的讨论、制订,充分把握学校发展理念,正确引导学校发展方向,集中全体教师智慧,制订学校发展规划。形成发展规划后,组织全校教师集中学习,通过学习、反思、讨论、交流等方式,理解规划实施对于学校发展的意义,使全体教师的行为自发转移到学校规划发展上来,创造规划实施的良好舆论氛围。
2、形成发展氛围,培育发展环境
深入优化学校的人际心理环境,增强学校的精神凝聚力;健全学校的组织体制和规范制度环境,鼓励教职工遵循共同的价值基础和标准化规范,不断协调和完善学校现代管理体制;积极营造学校的科研探究环境,搭建学术舞台,开展学术交流,活跃学术空气,形成浓厚的发展氛围,使学校全体师生在发展规划引领下,自觉完成学校各项目标;优化、绿化和美化学校的设施环境,促使学校硬件建设和人文发展相统一,艺术性与教育性相结合,为学校的规划发展创造良好的物质和人文环境。
3、发挥规划功能,完善实施机制
强化发展目标引导功能,高度重视发展目标统一思想、明确方向、科学发展的重要作用,把学校文化发展目标作为制定重点专项规划、分配学校资源、落实计划的重要依据。并针对规划落实情况,实行计划、总结报告制度。完善发展目标实施机制。提高维护和执行发展目标的自觉性、有效性,共同推进发展目标的实施。加强目标执行情况监测,根据实际情况,完善目标的调整机制。通过教职工大会等多种渠道,鼓励全体师生员工有效参与文化发展目标的实施与监督。
4、加强后勤支撑,保障规划落实
完善学校后勤服务支撑,多渠道筹措资金,努力优化校园环境,不断改善办学条件,为师生的学习、工作、生活提供最佳的服务条件;采用现代化管理手段,完善校园信息化、现代化、规范建设,发挥学校发展规划蕴涵的效益;建设节约型校园,教育师生员工树立大局观念和节约意识,保证学校各项建设资金充足到位;强化学校安全工作,维护学校稳定,为学校发展规划的顺利施行提供和谐平台。
毛都西伯小学
2011年3月
学校五年发展规划
(2011—2015)
毛都西伯小学 2011年3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