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强大学生法律意识培养的思考

时间:2019-05-14 07:34:47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加强大学生法律意识培养的思考》,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加强大学生法律意识培养的思考》。

第一篇:加强大学生法律意识培养的思考

加强大学生法律意识培养的思考

姓名:徐俐

系别:公共管理3班 学号:1122113042 目前,从总体情况看,大学生的法律意识是好的。然而,在当期我国社会结构发生重大转型的新的历史条件下,由于各种矛盾的冲突和交织,使大学生原本并不强化,不牢固的法律意识受到严峻的挑战。中国国犯罪学研究会会长、北京大学法学教授康树华曾主持过一项调查,1965 年,青少年犯罪在整个社会刑事犯罪中约占33%,其中大学生犯罪约占1%“;文革”期间,青少年犯罪开始增多,占到了整个刑事犯罪的60%,其中大学生犯罪占2.5%;而近几年,青少年犯罪占到了社会刑事犯罪的70%至80%,其中大学生犯罪约为17%,而且犯罪类型向智能化、多样化发展,同社会犯罪比,其涉罪范围、性质及危害没有质的区别。数据显示:身处“象牙塔”的学生们的生活并不像想象中那样平静和安宁,大学生们的法律素养包括法律意识状况令人忧虑。从北京某大学学生的伤熊案到云南某大学学生的宿舍杀人案再到湖南某大学学生奸杀老师案等等,这一切都说明,目前大学生的法律意识教育仍然是一个亟待关注和加强的社会问题。

下面请看这个真实的案例。2006年12月22日,张先生查询自己的银行账户时,突然发现两张银行卡内的48万余元已被划走,仅剩下3元。张先生立即到公安机关报警。民警接到报案后,根据银行查询到的账户POS消费地点记录,立即前往广州、上海等地调查取证。经过各地警方缜密侦查,利用先进网络技术手段,于2007年将犯罪嫌疑人孙木云、郭浩抓获归案。

郭浩,1986年出生,是黑龙江某大学计算机专业的大学生;孙木云,1989年出生,当时在上海某个网吧做网管。2006年8月,郭浩通过“灰鸽子”病毒远程监控程序,监控到时任上海某网吧网管的孙木云的电脑,两人由此相识。在孙木云生活拮据时,郭浩还通过网络窃取他人账户内的1000元汇给他,解燃眉之急。2006年12月,郭浩在大学生宿舍内,通过“灰鸽子”病毒软件发现了身在北京的张先生的电脑中了“灰鸽子”病毒。郭浩便通过“灰鸽子”病毒远程监控系统,监控该电脑。在张先生上网进行网络银行卡操作时,郭浩获知了张先生的银行卡账号、密码,而后通过远程监控下载了受害人银行卡的电子证书。2006年12月17日,郭浩联络在山东的孙木云,要求其帮助将钱转出。随后,两人连夜将张先生两张银行卡内的48万余元分40余笔转出,打入位于广州、上海和北京的出售游戏点卡的公司,并将点卡存入虚拟的网络账户。张先生的48万余元就这样一夜之间蒸发了。随后,郭浩堂而皇之地在淘宝网上,将这些游戏点卡低价出售,将赃款“合法”化,并支付给孙木云1.9万元好处费,另将21.5万元交给其父亲,并告知父亲这是他在网上卖手机、衣服所得的钱。

这就是法律意识缺失造成的后果,那么什么是法律意识呢?法律意识是指大学生这一群体对于法律现象的思想,观念,知识和心理的总称。法律意识是一个多层面多要素的“网络系统”,其结构可分为俩个层次:法律心理和法律思想体系。法律心理是指大学生对法律现象表面的,直观的感性认识和情绪,是法律意识的初级形式和阶段。而法律思想体系是法律意识的高级阶段,它以理性化,理论化和体系化为特征,是大学生对法律现象进行理性认识的产物,是大学生在对法的认知,评价和理解的基础上,对法律所产生的信任和尊崇,并以之作为其行为准则。

英格尔斯说: “再完美的现代制度和组织原则如果没有其得以运营的社会根基和缺少赋予这些制度与组织原则以真实生命的现在心理基础,也会变成一堆废纸或导致畸形发展”。随着中国社会民主、法治步伐的加快,法律意识和维权意识的不断提高应当是社会对每一个中国公民的要求也是中国社会加速法治进程的重要根基,大学生作为整体文明程度较高的群体,理应是法治和民主实践的先锋也是法治实践的倡导者,但是,纵观当代大学生的整体法律意识,并不容乐观。1.法律知识水平整体不高,法律意识淡漠法律知识是法律意识的一个重要内容,是衡量法律意识水平高低的一个重要依据。中国政法大学研究生院董舆教授通过他的法律意识调查报告显示出:人们的法律意识水平的高低与其文化程度成正比。虽然我国高校的大学生学过一些法律知识,但整体法律知

识水平却较低。2.法律认知水平存在缺欠,主动法律意识缺乏法律认知是法律意识的一个重要内容,是衡量法律意识水平高低的一个重要依据。尽管经过数十年的普法教育,大学生的法律知识水平已经有了一定程度的提高,但从总体上看,也仅处于一定的感性认识阶段。加之由于受个体生理、心理差异及其家庭、教育环境等主客观因素的影响,对法的理解往往有很大差异,对法律知识运用的程度和水平也有高低之别,使得脆弱的法律意识更加弱化。同时,由于传统法律意识的思维惯性,也由于教育和宣传舆论的局限,大学生的法律意识处于一种被动的守法状态,认为守法就是遵守刑法。我们经常看到法制宣传栏中的内容大多数是因违法犯罪所受到的惩罚,使大学生的内心深处认为只要我不违法就不需学法。当自己的合法权益受到侵害时,不能积极主动地利用法律武器维护自己的正当权益,而是以消极的态度对待法律,甚至采用过激得手段来主张自己的合法权益,从而进一步增强了违法犯罪的可能性。3.维权、守法意识不强。大学生缺乏权利观念,不关心国家政治和社会的正义、公平价值信念,只是想着怎样考出好的成绩。法治社会的实现离不开每个人的努力和践行,尤其高校大学生这个特殊的群体。很多学生自己的合法权益受到侵害时,不能积极主动地利用法律武器去维护自己的正当权益,而是以消极的态度对待法律,或者去找关系,或者放弃法律武器,或者采用报复的手段来讨回“公道”。缺乏像“秋菊打官司”那样的“法治”精神。当今社会大学生犯罪问题呈现上升趋势。1965 年,大学生犯罪占整个社会刑事犯罪的1%,“文革”期间占整个刑事犯罪的2.5%,近几年占整个社会的17%。广东省49 所普通高校在1981 —1998 年曾有违法和犯罪的学生626 人,约占同期在校生总数的千分之二。4.学校、教师在处理学生纠纷时缺乏法治精神向导。对于学生发生的纠纷,运用道德和思想教育的方法来处理也是一种好的方法,但是,随着社会民主和法治的不断深化,学校作为文明和文化传播的主要场所要跟上时代的步伐,做学生的工作要做到与时俱进,只有学校和老师在学伐,做学生的工作要做到与时俱进,只有学校和老师在学校里处理问题能够尽可能通过法律的途径来思考问题,这样学生才能潜移默化地强化对法律和法治的信仰。道德和法律具有不同的价值追求和信仰标准,道德不能完全代替法律,法律也绝非道德。在高等院校要大力倡导法治精神,这是未来社会的要求。大学生理应在高校学好这一课。因此,加强运用法律的手段处理师生以及学生和学校的矛盾、纠纷是刻不容缓的时代要求。5.法律信仰仍需强化所谓法律信仰就是人们对法律的无限信服与崇拜,并以之为行动的最高准则,是法律意识的最高表现形式。只有具备良好的法律信仰,才能有牢固的法律意识,才能使社会成员的守法行为由他律变为自律,由外力强制守法,内化为一种自觉自愿的守法行为。目前,虽然大学生已经具备一定的法律知识,但是运用现有的法律知识解决现实问题的能力还比较欠缺,还没有形成一种自觉自愿的行为。现实生活中频频发生的大学生犯罪案件已经深刻地昭示了这一问题,2003 年4 月发生在浙江嘉兴市浙江大学农业与生物技术学院农学系周一超杀人案就是很好的佐证。

要提高学生的法律意识,必须采取多种途径和灵活多样的方法。大学生法律意识水平的提高需要结合学生社会实践,对其进行有意识的培养,唤起他们对自由、权利、秩序以及法律的憧憬和期待,进而增强其法律意识。在我看来,增强大学生的法律意识无非从下面几个方面着手:

1.营造法律意识教育的良好环境高等学校是培养大学生法律意识的一个重要场所,但仅靠学校的教育是远远不够的,它是一个系统而复杂的社会教育工程,需要制定长远的规划。因此,提高大学生的法律意识,就要把家庭教育、学校教育、社会教育紧密结合起来,形成良好的法制教育大环境。只有三方同心协力,构筑起一个课内、课外,校内、校外相结合的学校、家庭、社会三位一体的法制教育网络体系,才能为社会输送具有较强法律意识的跨世纪人才,才能促进我国的现代化建设的繁荣与发展。学校树立“依法治校”、“以德育人”的观念。首先,学校所有规章制度应该切实保障学生的权利,与国家的法律法规相一致,不能与现行法律法规相抵触。在日常管理中,特别是对学生违规违纪的行为,要依法照章处理,决不能因人而异、因人而改,为学生营造浓厚的法治氛围,给学生树立“有法可依,依法办事”的榜样。建立法制化的校园环境应着重防止高校管理中的权力“越位”现象的出现,其核心内容是防止高校行政权力的泛化,应强化高校管理制度的法制化,实现权利义务的平衡。其次,要建立健全申诉机制,鼓励、允许和支持学生进行咨询和申诉, 使学生的合法权益能得到及时的保障。社会更应加强法制建设、法制教育的宣传。做到“有法可依、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为培养大学生的法律意识提供良好的社会外部环境。进一步提高立法质量,保证法律的科学性、合理性,改善法律实施的状况,深入开展法制宣传教育,增强全社会的法律意识。一个国家国民法律素质水平的高低,反映了国家法制化、民主化的程度。因此,有针对性地对大学生进行现代法律意识培养,不仅对中国的法治实践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而且也是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必然要求。2.设立大学生法律咨询机构,完善法律服务。目前,很多的高校都设立了大学生法律咨询点,由大学中法律系的专业老师和事务所的律师担任咨询专家,专门为在校的大学生提供法律咨询服务。此外,考虑到很多大学生遇到问题时,尤其是自己触犯了法律时,不敢亲自去大学生法律咨询中心,很多大学开通了法律咨询热线电话,二十四小时为大家提供咨询服务,学生可以随时通过电话进行咨询。这些咨询专家从法律的角度为大家提供解决问题的办法,阻止了学生采取过激行为处理问题,减少了学生违法犯罪事件的发生,同时,在很大程度上提高了大学生的法律意识水平。

3.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培养良好的心理素质大学生的许多违法事件源自于学生的心理问题。比如,来自学习、生活、就业等诸多方面的压力,不良情绪无处发泄等。现实生活中的违法案件,如恋爱受挫后的激情违法犯罪,心理问题诱发的严重暴力犯罪,特困生不堪经济上的压力,导致心理失衡,进而实施盗窃犯罪等。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是自身心理的一种平衡的心理状态。人的心理是在时间上的展开的过程,它只占有时间,不占有空间,在某一时间显现的心理活动(认识,情感,意志)的完整结构,即是心理状态。这种状态即人对内部环境具有安全感和自信心,对外部环境能以社会公认的形式进行反应,对不正确的事情能进行积极的反抗。也就是说,遇到任何困难和障碍,心理上都不会失调,都能以社会允许的正确行为去克服。通过心理健康教育,使学生掌握基本的调节自身情绪的技能技巧,具有较强的意志力、乐观向上的进取精神。因此,可以说,培养大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的过程,也是提高大学生主动法律意识的过程。

强化当代大学生法律素质教育,提高其法律素质,是社会主义法制建设的需要,也是社会主义人才培养的需要。开展大学生法律素质教育,必须紧密结合当代大学生法律素质的实际,转变观念,改革教育模式与方法,以切实强化法律素质教育效果,为提高大学生法律素质奠定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1.大学生法律意识研究及其提高的途径 谢尚果 2.当代大学生法律教育素质探讨 杜清泉

第二篇:浅谈大学生法律意识的培养

浅谈大学生法律意识的培养

摘要:大学生法律意识的培养是素质教育的要求,是大学教育和人才培养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文在从当代大学生法律意识的现状展开研究,对影响大学生法律意识的原因进行了深入分析,并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和办法。关键词:法律意识;法制教育;培养

大学生善于独立思考,思维敏捷,容易接受新思想、新事物;喜欢表现自己、设计自我,注重个人的现实利益,对自身的素质要求较高。但由于某些社会风气、传统道德和法制教育的不足,致使其法律意识方面非常淡薄,甚至缺失。高等教育肩负着培养社会主义合格建设者和接班人的历史使命,大学生是未来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的生力军和主力军。有鉴于此,加强大学生法律意识的培养就更不容忽视,而且应当成为大学教育和人才培养的重要环节。

一、大学生法律意识的现状 1.法律信仰缺乏

法律信仰是指基于社会主体通过对法律现象的感受而形成的内心对法律价值的认同,对法律的坚定信念和尊重,是公众自觉守法的升华。部分大学生崇尚权力,迷恋金钱和财富,对法律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和认识没有准确地把握,对法治缺乏信心,甚至认为法律是实现目的的手段和工具,受权力和金钱的支配,有了权力和金钱,就可以为所欲为,颠倒是非。2.法制观念淡薄

人之为人,最首要的就是其言行举止受到各种规范的约束,如校规、道德、法律,以及各种社会礼仪习惯等,其中,最基本的规范应当是道德和法律,大学生更应如此。然而,部分大学生法律意识淡薄,他们或者动辄恶言相向,互相看不起对方;或者漠视对方权益,无事生非,造谣中伤,恶意攻击他人;或者不知如何保护自己被他人侵犯的合法权益,只能忍气吞声;更有甚者,根本无视法律的存在,最终不得不受到法律的制裁。例如轰动全国的马加爵恶性杀人案件,还有发生在北京动物园的清华大学生刘海洋的“泼熊事件”等。3.法律知识不足

当代大学生由于长期受“应试教育”的影响,其法律素质不高,他们所知道的一些法律知识,也仅限于课堂上的灌输所得。他们始终认为“只要不违法犯罪,学习法律便一无是处”,从不会积极主动地学习法律法规。殊不知,大学生法律素质的高低,不仅关系到大学生自身的命运和前途,而且关系到民族的振兴、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全面进步。

4.强调权利而忽视义务

权利和义务是整个法律体系的核心内容。权利与义务是相对应的,从利益分配上讲,就是索取和付出的关系,他们之间具有统一性、平衡性的关系。没有无义务的权利,也没有无权利的义务。尊重他人的权利是主张自己权利的前提,不尊重他人的权利,其实就是践踏自己的权利。然而,现实生活中,相当一部分大学生片面强调自己的权利,只知道索取利益,不懂得履行相应的义务。总之,当前由于受各种因素的干扰,法律的权威还没有在大学生的头脑中完全彻底地树立起来。但可以肯定的是仍然有不少的学生具有浓烈的忧患意识,对法律的渴求显得尤

为强烈。他们深知在法治社会里,法律无所不在。无论是目前的生活、学习,还是将来参加工作,无一例外地都要受到来自法律的各方面的调整和约束。所以作为合格的大学生,就应具备良好的法律素质,使自己在遵纪守法、依法办事等各方面,都能成为全社会的楷模。

二、影响大学生法律意识的原因分析 1.自身心理因素的影响

大学生正处在人生成长的关键时期,正在迅速走向成熟又未完全成熟,其心理上具有明显的成长特征,情绪、情感的自控力较差,喜欢用批判的、怀疑的眼光看待周围事物,极力想摆脱来自外界的干涉和约束,面对着经济压力、学习压力、就业压力等众多人生考验,会使他们感到无所适从。部分学生功利性、自我性、短期性、随意性心理症状混合交织,客观上会对法律、制度产生心理抵触。2.外界价值观念的影响

大学生有更多的机会接触和了解世界的政治经济和社会文化状态,这有利于他们学习知识、开阔视野。但真假难辨的各种信息也会对他们的价值观造成冲击和影响。有的在主流与支流、精华与糟粕、真善美与假恶丑等问题上分辨不清;有的只顾搞所谓的“自我设计”、“自我完善”,从而陷入个人主义的泥潭;有的把追求物质享受作为人生的精神支柱,追捧“金钱万能、享乐至上”的生活方式。这种价值观的错位一旦受外界不良因素诱导,就容易走上违法的道路。3.大学生法律教育薄弱

一是对学生法制教育的定位不准确,重义务轻权利。忽视对公民享有权利的宣传,使学生产生“法律就是要求公民尽义务”的错觉,有碍于大学生健康法律心理的形成。二是要求学生理解和背诵法律条文导致教育重点错位。忽视了法律观点、法律理念、法律精神的宣传和培育,致使大学生头脑意识中缺乏现代法律意识,行为上被动、屈从地遵纪守法。三是灌输式的知识传输方式收效甚微。法制教育缺乏应有的互动交流和案例讨论,引起大学生的普遍厌倦和反感,使他们失去了学习的兴趣。

三、培养大学生法律意识的对策研究

法律意识是不能自发形成的。大学生法律意识水平的提高,只能在马克思主义思想指导下,在社会实践中进行有意识的培养,唤起大学生对自由、权利、秩序以及法律的憧憬和期待,进而增强其法律意识。1.培养法律价值的认同感和法律信仰

只有在法律信仰的基础上,人们才能形成良好的法律意识和法治观念。若社会公众缺乏对法律的信仰,法律规范就不能内在化,进而落实到自发的行为之中。法律虽然是一些规则和条文,但法律规则和条文背后深深隐藏着道德关切,寄托着深切的信仰,当人们在对法律产生认同并建立了法律信仰之后,遵守法律规则和条文就会形成自觉。在法治社会中,法律之所以能成为至高无上的权威,并为每一个公民所信奉,根本在于法律体现、保障并实现着正义。因此,对大学生进行法治教育时应注重要求大学生用现代理念来评判与思考法律条文所体现的价值观,它是否充分体现了现代市场经济和民主政治的内在法律权威的要求,是否充分满足了现代正义观的要求。只有这样,才能使对法律的感情和其发自内心的对正义的信仰达到一种心灵的契合,大学生才会从自身的利益出发去遵守法律、尊重法律,最终完成法律意识的理念升华。2.创造良好的法治社会环境 一方面要健全法律运行机制,只有做到立法的民主化、科学化,执法的程序化,守法的自觉化以及法律监督的制度化,才能实现依法治国。大学生思想开放,其观念具有激进性和时代性的特点,主观上期望法治,关心国家法制建设。因此,要培养大学生的现代法律意识,就必须健全法律运行机制,创造良好的法制社会环境。另一方面要创建有利于强化大学生现代法律意识的社会舆论、道德环境。大众传播媒体和各种社会力量在大学生现代法律意识的塑造方面起着特殊的作用。大众传播媒体和各种社会力量应利用典型案例,进行生动的法治宣传,在全社会形成“守法光荣,违法可耻”的社会舆论环境,营造良好的法治氛围。3.创造良好的校园法治氛围

一方面高校应该严格遵守和执行教育法及相关的法律法规,依法开展学生工作,建立健全各项规章制度,按照规章条例办事,尤其是在学生普遍关注的学生德智体量化考核、评奖评优、贫困生资助、学生干部的管理等问题上,按规定办事,不因人而异,对违法违纪行为严肃处理。只有这样,才能使广大学生树立起良好的法制观念。另一方面创建法治校园文化,开展法制教育活动。通过举办法律知识竞赛、学法守法演讲比赛或组织学生旁听法庭审判、模拟法庭、参观考察监狱、开展法律心理咨询和法律社会调查等,形成浓厚的法制教育氛围,促进大学生现代法律意识的形成。

4.提高法治教育教学质量

一是提高教师的法律修养。教育者应首先受教育,完善教师的知识结构,提高教师的法律素质和修养是增强大学生现代法律意识的重要内容。这就要求从事法制教育的教师应站在一个较高的层次上,具备较高的法律意识和法律修养。二是注重加深大学生对法学理论的理解和现代法律意识的提高。教学内容选择上应充分考虑学生的特点与需要,有针对性地突出重点,在“少而精”方面做文章,重点讲授与学生有一定联系的部门法,如民法、消费者权益保护法、劳动法等。三是采用多种方法展开教学。教学方法上要利用多种教学手段为教学服务,提高学生兴趣、课堂教学质量和教学效果。比如课堂讨论、案例教学、多媒体教学等,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增强教育效果,从而也使学生通过法制教育了解法律,懂得运用法律手段保护自己的合法权益。5.充分利用网络开展法治教育

网络的发展,为高校法治教育工作提供了现代化的手段,拓展了空间和渠道。我们必须充分利用网络形象生动、图文并茂的特点,推动法治教育由封闭的、被动的模式,向开放的、主动的,全社会参与的型模式转变。使法治教育体现新颖性、直观性、参与性、系统性,通过网络将高品位图书推荐出去,在网上进行思想道德教育。有目的地向他们灌输符合网络时代的信息伦理意识,强化版权法、著作权法、专利法、商标法以及与知识产权相关的法治观念,逐步培养大学生的法律意识。

大学生法律意识的培养

张 燕 《 人民论坛 》(2010年第29期)

【摘要】大学生是社会进步和发展的希望,大学生法律意识的提高不仅对我国法治社会的建设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也是提高全民法律素养的关键。因此,高等教育中应当重视大学生法律意识的培养,使他们能够承担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重任。

【关键词】当代大学生 法律意识 培养

当代大学生法律意识培养的重要意义

大学生是我国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的栋梁,是国家未来的希望。当代大学生法律意识的强与弱直接影响着我国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建设进程。在现实生活中,由于大学生法律意识的缺乏,法律素养的不足,经常有违法犯罪的事件发生,甚至有些是震惊全国的恶性犯罪行为。大学生的法律意识亟待加强已经成为社会共同关注的问题,它的解决有着重大的意义。

提高大学生法律意识是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需要。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需要提高全民的法律素养,其中尤为关键的是大学生法律意识的培养。因为一个国家法律理想实现的重要衡量标准就是公民的法律意识,而大学生是国家的未来,大学生法律意识的提高不仅能为社会提供示范作用,更能影响到下一代公民法律意识的养成。依法治国的实现有两个必要条件:一是建立起一套完备的法律制度,二是全社会公民法律意识和法律素养的提高。这两个方面互为存在的条件。只有完备的法律制度却没有人遵守,法律制度就形同虚设。并且,法律意识不仅是法律制度得以顺利实施的重要基础,也是法律制度实施效果的重要影响因素。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最重要的不是法律制度是否完备,而是遵守这些法律法规的人是否具备法律意识和法律修养,能够自觉主动维护好法律秩序。因此我们说,建设法治国家,根本还是在于培养公民的法律意识,而大学生法律意识的培养是其中的重要部分。

提高大学生法律意识是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需要。大学生是我国未来经济建设的中坚力量,其法律意识的强弱和法律素养的水平对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有着重要影响。市场经济的核心就是市场主体的独立性,市场经济对经济活动的发生采取的是“意识自治”的原则,以“自由、公平、竞争、效率”为基础。而民法的思想核心就是保护这种“意思自治”。同时,市场经济的健康发展也需要法律的保障。市场经济的重要特点就是自由竞争,然而竞争总是伴随着一些违法现象的存在,为保证市场经济的发展,需要完备的法律做基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是法制经济,活动于其中的市场主体也需要有法律意识。大学生是今后经济发展的中坚力量,其法律意识的培养是非常必要的。特别是大学生今后可能是企业的管理阶层,其法律意识的水平在很大程度上会影响整个企业的守法程度,因而我们要在高等教育阶段就要培养大学生对公平、公开、竞争等主体精神的认同,以及对法治的尊重。高等教育阶段,大学生不仅要学习到专业知识,也要培养其法治精神,这样才能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健康发展的需要。

当代大学生法律意识缺失的主要表现

近年来,社会对大学生法律意识缺失这一现象的关注度逐渐增强。有调查显示,虽然我国大学生法律意识的培养整体上是有着显著效果,但仍然存在着严重的问题。

大学生法律意识淡薄。各高校认识到对大学生法律意识培养的重要性,提高了法律基础课程的教学水平,从而使大学生法律意识整体上得到了提高。大学生也都能看到法律意识的增强对今后社会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的巩固有着重要意义,因而能够主动学习法律知识,提高法律修养。但是,还存在着一部分同学的法律意识淡薄现象,主要表现为大学生对权利义务的认识不正确。法律关系的核心就是权利义务之间的对等关系,没有无权利的义务,也没有无义务的权利。由于传统观念以及市场经济的负面影响,功利主义观念影响到了部分大学生,让其产生了歪曲的权利义务观。还有部分大学生在法律意识中持有法律就是“强制和约束”的观点,没有形成正确的权利观。这种现象很大程度上是与我国传统的法律意识分不开的,封建社会法律要求人们仅仅是按照法律规定的内容行事,要求人们单方面遵守法律,而没有给予其对等的权利。这种“法律是强制义务”的意识与现代的法治理念是冲突的,因为法律存在的本质目的是为了维护人的权利,而不是作为阶级统治的工具,法律要求人们行使权利应当在必要的范围内,是为了保证全体社会成员的权利都能有效行使,而传统法律意识所强调的单纯的义务观对社会主义法治建设有害无利。受到传统法律意识的影响,部分大学生权利观念淡薄,权利受损后的维权行动也很少开展。

法律观念模糊。法律观念是法律意识的组成部分,是衡量大学生法律意识水平的重要依据。法律观念的形成需要大学生有意识地吸收法律知识,法律知识的多寡是评价大学生法律观念水平的决定性因素。目前部分大学生法律知识贫乏,法律观念模糊。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分不清权力与法律的关系。受传统文化中“官本位”思想的影响,部分大学生存在着“权大于法”的错误观念,认为有权有财的人就可以凌驾于法律之上;二是分不清违法行为与犯罪行为的区别。部分大学生认为违法就是犯罪,犯罪就是违法,对二者之间的区别没有清晰的认识;三是维权意识缺乏。很多大学生自身的权利受到侵犯后,都不能够主动运用法律手段维护自己的权益。他们或者不知道这种侵犯自己权益的行为是违法的,或者明知违法却不知采取何种方式维权,甚至还有不相信法律能够保护自己权利的想法存在。

当代大学生法律意识培养途径的完善

针对大学生法律意识培养中存在的诸多问题,迫切需要开展的工作就是采取措施加强对大学生法律意识及法律素养的培养。

树立法律至上的权威观念。我国是社会主义国家,宪法和法律是由代表全体人民利益的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制定的,是全体人民意志的反映,代表了全体人民的利益,在我国有着至高无上的权威性。在培养大学生法律意识的过程中,应当强化宪法和法律的这种权威。培养大学生宪法、法律至上权威性的工作包括两个方面:一是教师应当做到将宪法和法律的权威性时刻放在心间,通过自己的言传身教让学生明了什么行为是合法的,什么行为是违法的,什么行为是犯罪行为,让学生能够明确了解宪法和法律的权威性,并且对宪法和法律规范有着明确的认识;二是改善我国的法治环境,将依法治国的国策贯彻到底,把有法可依、有法必依、执法必严和违法必究的十六字方针落实到实处。为大学生法律意识的培养创造一个良好的社会环境,使大学生对我国的法治发展有信心,能够从内心接受社会主义法律意识,进而了解法律的内涵,尊重法律的权威,能够利用法律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同时也能够自觉维护法律的执行,做到知法、守法、护法和爱法。

提高高校法学教育的水平。法律意识的培养特别是法律观念的形成要以深厚的法律知识为基础,而高校开设的法律基础课是大学生获得系统法学知识的重要渠道。因而,要加强大学生的法律意识及法律素养,就要对高校开设的法律基础课的质量做严格的要求。首先,高校领导要重视法律基础课的开设以及教学的水平,保证授课教师的水准,提供充足的教学经费,保证课时量。其次,要重视法律基础课教材的编写工作,因为法律的清理、更新工作很快,这就要求高校能够根据国家的立法计划及时更新教材,为学生提供最新的法律讯息。最后,要注意授课方式。法律条文比较晦涩难懂,并且社会经济生活状况万千,因而法律基础课的教学方式最好采用案例教学方法,向学生详尽分析其中的法律法规以及法理精髓,提高学生对法律条文的理解能力,加强学生对问题的分析能力。

净化社会环境。大学生法律意识的培养需要学生、家长、学校以及全社会的共同努力,而这其中社会环境对大学生法律意识的培养有着非常重要的影响,一个良好的社会环境对大学生法律素养的提高有着潜移默化的作用。净化社会环境,为大学生开创一片明净的天空,我们需要做到以下几点:一是将“法律面前人人平等”的原则落实到实处,树立法律至上的权威,坚决杜绝“权大于法”现象的出现。二是加强对腐败的打击力度,维护法律的尊严,确保司法独立、司法公正,坚决杜绝“走后门”、“拉关系”等不良风气,在全社会范围内形成依法办事的观念。另一方面要严惩一切凶杀、暴力的犯罪案件;禁止发行淫秽色情、封建迷信等相关书刊、音像制品;坚决取缔非法网站对大学生的毒害,强化社会治安,在全社会范围内创造一个有利于大学生健康成长的环境。

结 语 当代大学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是中国法治社会建设的生力军,他们的综合素质特别是法律素质如何,关系到我国法治建设能否顺利推进。当代大学生法律意识的培养不仅是一个重大的时代课题,而且是一个庞大的社会系统工程;不仅需要党和国家的支持,还需要家庭、学校与社会的通力合作,有效调节社会资源,努力在全社会营造出一个有利于大学生的法律意识培养的良好环境,使大学生法律意识的培养实现良性发展,使青年学子成为一个有理想、负有社会责任感、诚实守信、综合素质较高、全面发展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作者单位:广西工学院)

第三篇:大学生法律意识的培养

大学生法律意识的培养

The legal consciousness of College Students

摘要:当代大学生是我国未来社会的栋梁,是中华民族腾飞的希望,他们法律意识的强弱,法律认识水平的高低,对我国社会主义法治化进程有着极为重要的影响作用。了解当代中国大学生法律意识现状,培养具有中国特色的现代法律意识的大学生群体,对中国法治社会的建设具有重要意义。

Abstract:Contemporary college students are the future pillars of society of our country, is the Chinese nation,the soaring hope, their legal consciousness's strong weak, legal awareness level, to our country socialist rule of law has a very important effect.To understand the contemporary Chinese University Students' legal consciousness, culture with Chinese characteristics of modern legal consciousness of the college students, the building of rule of law in China has important significance.关键词:大学生 法律意识 培养

Key words: college studentslaw consciousnesstraining

大学生法律意识的培养是素质教育的要求,是大学教育和人才培养的重要组成部分。大学生善于独立思考,思维敏捷,容易接受新思想、新事物;喜欢表现自己、设计自我,注重个 人的现实利益,对自身的素质要求较高。但由于某些社会风气、传统道德和法制教育的不足, 致使其法律意识方面非常淡薄,甚至缺失。高等教育肩负着培养社会主义合格建设者和接班 人的历史使命,大学生是未来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的生力军和主力军。有鉴于此,加强大学生法 律意识的培养就更不容忽视,而且应当成为大学教育和人才培养的重要环节。

一、大学生法律意识的结构

大学生法律意识是一个多要素、多层次的复杂系统,它包括法律心理、法律观念、法律理论、法律信仰四个基本要素,只有当四要素产生最佳组织效应时,才能实现整体功能的最优化。

大学生的法律心理是在对法律观念、法律理论、法律理念的向往与勇于接受的基础上和导引下而形成的直观而不片面、具体而不盲目的感性认识。这种感性认识可使片面性、盲目性、自发性降至最低限度,是大学生以马克思主义的唯物辩证法为指导,克服自身的偏激性而获取的。因此,大学生法律心理具有如下特征:辩证自觉的感性认识能力,扬弃传统法律文化的心理机制。乐于接受新的法及法律现象的心理取向,主动积极的诉讼心理。对现代法制的充分信任感和依赖感。

二、大学生法律意识的功能

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有两条平行线,从硬的方面来讲,是法律制度的建设,包括立法和执法,而从软的方面来讲,则主要是法律文化的培育,这其中当然包括公民法律意识的培养,只有“硬软兼施”,依法治国才能落到实处,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目标才能尽快实现。因为法律意识虽属意识的范畴,是法律制度等物质范畴的派生物,但意识对物质的能动作用则是马克思主义最基本的原理之一,同时法律意识功能的发挥也受到法律制度等物质因素的制约。具体来说,大学生法律意识的功能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教育与导向功能。培养大学生的法律意识,主要是通过传授必要的基础法律知识,使大学生充分认识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加强民主法制建设的重要性、必要性、艰巨性和长期性。要让学生了解和认识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法律体系,掌握我国宪法和基本法律的主要精神和内容,增强法制观念和社会责任感,正确行使权利和履行义务,积极学法,严格守法,主动用法,自觉护法。大学生的法律意识水平与法律实施的关联程度较大,如果大学生能有较高水平的法律意识,这对法律的实施无疑会有很大的促进作用,进而带动和促进全体社会公众对法律实施的支持。从这个角度讲,大学生法律意识具有导向功能。、2、评价功能,即对行为的正确与错误,法律是否公正,法律的实施是否有效做出价值判断,从而影响法制建设的进程。当然,由于大学生缺乏判断和辨别复杂事物的能力,因此当他们在做价值判断时,就不可避免地出现错误的判断,从而影响大学生法律意识的评价功能的发挥。

3、规范功能。统治阶级制定法律的目的就是以法律这样一种特殊的行为规范来规范人们的行为,以法律来调整习俗、道德和政策等行为规范,无法调整或

调整不力的人与人之间的社会关系。法律这一目的的实现除依赖国家强制力外,还必须依赖社会公众法律意识的普遍提高。当代大学生现代法律意识的构建可以使他们自觉按照法所体现的广大人民的意志去规范自己的言行。

三、当前大学生法律意识现状分析

就其主体而言,大学生的年龄层次、受教育程度有别于其他社会群体或社会公众;就其内容而言,由于大学生尚未形成成熟的科学人生观和世界观,致使观察问题、分析问题还不够全面,因此,他们的法律意识带有明显的易变性和不成熟性。

1、大学生的法律知识水平整体不高,法律意识普遍淡薄。国当代大学生的法律意识已有了很大程度的觉醒和增强,但大多仅仅停留在感性认识水平上,而且“知”与“行”存在较大反差;在不同大学生当中法律意识水平参差不齐。从大学生的行为表现来看,也是如此。一方面,大学生拿起法律武器维护自身合法权益的事例层出不穷。另一方面,大学生违法犯罪的事例也不鲜见,如盗窃、抢劫甚至卖淫、强奸、杀人等犯罪行为,以及打架斗殴、毁坏公物、剽窃他人学术成果、随意撕毁就业合同等违法行为时有发生。

2、学习法律的主动性明显缺乏,大学生犯罪呈上升趋势。守法的自觉性较差,形成“学而不用”,“知而不信”现象。学生对法律的信任度不乐观,对待是非基本上是清楚的,但态度不够坚决。由于传统法律意识的思维惯性 和教育、宣传的局限性,大学生的法律意识处于一种被动的“守法”状 态。近年来,在校大学生犯罪呈明显增长趋势。

因此,高等院校必须高度重视大学生的法律意识教育, 进一步增强他们的法律意识。

四、加强大学生法律意识的培养

1、加强大学生思想道德教育,引导大学生正确认识自我,认识社会,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正确的人生追求目标,增强大学生的公德意识。制教育是一项政治性、理论性、知识性、实践性很强的综合性教育,不仅要有明确的目标、规范的内容和相对 稳定的教育渠道,而且必须有受过正规培训、具有一定理论水平和实 践经验的法律教师队伍。开展形式多样的校园法制文化活动,可以营造良好的法制文化氛围。这种既有直观实例又有深层理论的校园法制文 化活动,是培养和提升大学生法律意识切实可行的方法之一。

2、让学生自觉学习法律,强化道德自律。要培养大学生的法律意识,转变大学生的某些错误观念, 首先要提高大学生的文化思想水平,特别要同培养大学生正确的价值 观结合起来。一个人树立了正确的价值观和道德观,就为其法律意识 的形成和发展提供了主观条件。大学生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骨干 力量,不学法,不懂法,没有相应的法律知识是不能适应时代需要的。

3、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积极拓展第二课堂,着力构建高校、家庭、社会相结合的大学生法制教育网络。首先必须依法治校,保证良好的校园生活环境,切实抵制社会不良文化的进入。家长要注重对自己孩子的了解,配合学校教育;司法机关也应该有重点地与大学定期联系,加强校内的司法宣传教育;政府职能部门则应力所能及地为大学排忧解难,要切实采取可行的措施,优化社会大环境以及校园环境。通过这些方法和措施,形成一个好的法治环境,使学生潜移默化地受到现代法制的熏陶,从而提高自身的法律意识。

4、创造良好的校园法治氛围。一方面高校应该严格遵守和执行教育法及相关的法律法规,依法开展学生工作,建立健全各项规章制度,按照规章条例办事,尤其是在学生普遍关注的学生德智体量化考核、评奖评优、贫困生资助、学生干部的管理等问题上,按规定办事,不因人而异,对违法违纪行为严肃处理。只有这样,才能使广大学生树立起良好的法制观念。另一方面创建法治校园文化,开展法制教育活动。通过举办法律知识竞赛、学法守法演讲比赛或组织学生旁听法庭审判、模拟法庭、参观考察监狱、开展法律心理咨询和法律社会调查等,形成浓厚的法制教育氛围,促进大学生现代法律意识的形成。

学校是培养大学生法律意识的一个重要场所,但仅靠学校的教育是远远不够的,它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完成的,需要一个长远的规划和具体的安排,它是一个系统而复杂的社会教育工程。提高大学生的法律意识,要把家庭教育、学校教育、社会教育、心理教育紧密结合起来,与国家的各种建设规程同步进行,形成良好的法制教育大环境,才能为社会输送具有较强法律意识的跨世纪人才。因此,高等院校对大学生进行法律意识教育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迫切需要。提高大学生的法律意识,社会才会更加进步。

参考文献:

1、黄辉 《法律意识形态论》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102、陈金钊 《法制与法律方法》 山东人民出版社 20033、李玉华 李景平《大学生素质论》 西安交通大学出版社20044、中共中央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斯大林著作编译局《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3卷》 人民出版社1995

第四篇:大学生法律意识培养

一、摘要:

在依法治国的今天,一半人提起法律是一脸的严肃,于法律的功用一时却也说不出一二;又有一部分人把法律意识等同于维权意识或者等同于诉讼意识;更有人觉得只要不犯法,法律便与自己无关…… 任何法律,即便是最好的法律,如果不贯彻实施,那也是没有什么作用的。法律的贯彻实施,比法律的制定和修改更加重要,任务更繁重。

学法、知法、懂法、守法,这是现代法治社会对每个公民的要求,特别是对大学生这一特殊群体,法律素质的提高更为迫切。但近几年来,在大学校园里由于大学生法律意识薄弱,不稳定因素凸显,导致一系列犯罪事件的发生,令人担忧。因此,提高大学生的法律知识水平、法律意识和法制观念刻不容缓。

二、关键词:

大学生法律意识培养

三、正文

(一)背景:

张同学来到某某公司,询问是否有司机上交一把车钥匙。原来,之前,他乘坐出租车时,将车钥匙遗忘在车上,过了几天他才发现,此时,他已经想不起来坐的是哪家出租公司的车,只好一家家公司去找。

工作人员询问张先生,是哪天丢失的钥匙。可因为时间比较长,他只记得是上个周的某一天。工作人员又询问是否有出租车专用发票,张先生说当时并没有索要。在比对了司机上交的所有乘客遗失的车钥匙后,发现都不是自己的,张先生只好无奈地去下一家出租公司。

在学校周边都有出租车,但是每每看到同学们在下出租车时都未向的哥的姐们索要发票。,如果发生上述情况就会变得非常麻烦

(二)实践调查方法:问卷调查

1.假如您在公交车上遇到骚扰时,您会如何去做()?

A 出声制止,维护自己的权益B用适当的方法让他得到惩罚C瞪他一眼,然后换个地方或下车默默离开D 不敢出声。

你的年级?

A 大一B大二C大三D大四

2.您生活中的法律知识是从什么地方来的()?(可多选)

A 电视上B报纸上C学校的课本上D 家庭的影响E 其他

3.您知道全国法制宣传日是哪一天吗?

A 3月15日B 11月1日C 12月1日D 12月4日

5.在我国最高的立法机构是()

A 国务院B 全国人民代表大会C 人民政协D最高人民法院

10.在新闻中,我们经常听到“法人”这一名词,下列是法人的是()¬¬(可多选)

A 中国科学技术协会B 海尔总裁张瑞敏C 中国移动公司D 青岛科技大学校长高青

11.在那一年,我国把“邓小平理论”写进了宪法

A 1992B1997C 1999D 2001

12.下列不属于经济法法律的是()

A 公司法B 反不正当竞争法C 产品质量法D 合同法

13.对当前众说纷纭的司法腐败问题,您的观点是()

A “司法腐败”主要是发官品质太坏B 司法不独立早造成的C 法官素质低D司法压力太大

14.您希望法律基础课要如何上?()

A尽可能介绍能解决社会生活的法律法规B从案例中说明相关法律理论,类似于《今日说法》C按照教材的内容和顺序进行教学D最好取消这门课,与日常学习生活无关

15.因为没有过四级而不发放学位证,您认为这种做法是否合法?

(三)调查结果分析(总结):

此省略500字

(四)对策

大学生法律意识的培养

1.培养宪法意识

宪法作为国家的根本大法,在国家法律体系中居于至高无上的地位,马克思称之为“法律的法律”。增强宪法意识,大学生首先要明确宪法是一切组织和个人根本的活动准则。宪法在我国法律体系中居于最高地位,国家权力必须来源于宪法和法律的明文规定,必须在宪法和法律和范围内行使,公民义务也必须来源于宪法和法律的设定,任何行政机关、社会团体和个人不得强迫他人履行法定范围之外的义务。增强宪法意识,大学生就要树立宪法应有的权威。我们要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就必须确立宪法在国家生活和社会生活的一切重要领域,处于至高无上的地位。

2.开展形式多样的校园法制文化活动,营造良好的法制文化氛围

形式灵活的校园法制文化活动能极大地激发学生对法律现象给予关注地热情和兴趣。另外可以组织学生开展一些主题鲜明的法制演讲、辩论赛、讨论会、专题论坛、知识竞赛等活动;精心组织学生进行模拟法庭、旁听一些典型案件的庭审等活动,使学生能在自主参与、身临其境中耳濡目染中得到教育和启迪。这种既有直观实务又有深层理论的滚动式的校园法制文化活动,是培养和普遍提升大学生的法律意识切实可行的渠道之一。

3.教育的师资队伍要优化

法制教育是一项政治性、理论性、知识性、实践性很强的综合性教育,不仅要有明确的目标、规范的内容和相对稳定的教育渠道,而且必须有受过正规培训、具有一定理论水平和实践经验的法律教师队伍。高等学校的法律教师不仅要深谙学校教育规律和青年学生成长规律,而且要具备比较系统的法律学科知识和较高的法律素质。不同的学校应根据自身条件,通过专、兼、聘等多种形式,形成一支具有相当水平的精干的专职教师为主体,同时聘请部分长期从事司法实务或法学教育工作的兼职教师为补充,整合组建高质量的法制教育师资队伍。

4.学生自觉学习法律,强化道德自律

现代法律意识只有通过大学生自觉主动的学习,才能将所学到的法律知识转化为日常行为,才能使大学生自觉遵守法律,利用法律武器维护自身的合法权益,并且能够同一切违法犯罪行为作坚决斗争。要彻底培养学生法律意识,转变大学生某些错误观念,也要重视提高大学生的文化思想道德水平,特别要同培养学生正确的价值观结合起来,一个人树立了正确的价值观,道德观就为其法律意识的形成和发展提供了主观要件。大学生是未来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骨干力量,不学法,不懂法,没有相应的法律知识.就不适应时代需要。因此,我们应努力提高法学教学质量,真正培养出一批具有全面法律意识的大学生综上所述,大学生的法律意识,对其个人的成长,中国的法制化进程具有重要的意义。因此,高校为了使其培养出来的大学生能够适应法制社会对人才的要求,就必须重视对大学生的法律意识教育。学校是培养大学生法律意识的一个重要场所,但仅靠学校的教育是远远不够的,它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完成的,需要一个长远的规划和具体的安排,它是一个系统而复杂的社会教育工程

第五篇:大学生法律意识培养途径

高校学生法律意识养成的途径和方法

法律意识是社会意识的一种形式,是指人们对于法律和有关法律现象的观点和情感、态度的总称,它表现为探索法律现象的各种学说,对现行法律的评价和解释,人们的法律动机,对自己权利和义务的认识,对法律、法律制度的了解、掌握、运用的程度以及对行为是否合法的评价。它包括法律认知、法律情感与意志、法律价值观三大部分。法律认知是人们关于社会法律现象科学认识活动的结果,它是人们关于法的一般理论和法律发生、发展的历史及其规律,以及一个国家和地区现行法律的内容和特点等方面的知识的总和。法律情感是指社会主体对法现象的主观心理态度或心理反应,是社会主体主张权利,为权利和法律而斗争的内在心理动力,是一个民族最为宝贵的精神财富。法律意志是社会主体为维护法律的尊严,勇于同违法犯罪行为斗争的主观心理基础,表现为主体在任何情况下都不畏强暴、不畏诱惑和胁迫的坚强的守法精神和护法品格。[1]法律价值观,包括法律评价、法律理想和对法律价值(如公平、正义、自由等)的理解与接受,它是可能对立法、政策适用和司法判决等行为产生影响的超法律因素。它们是一些观念或普遍原则,体现对事物之价值可追求的理想性等进行的判断。

据此,我们可以将大学生法律意识表述为:大学生群体对法、法律或其现象的反应形式,即心理、知识、观点和思想,包括对法律的情感、认知、评价和信仰等的内心体验。中国当代大学生是国家未来的栋梁,他们的法律意识如何对建设社会主义法制国家的进程有很大影响。所以,很有必要对这一群体的法律意识给以关注。

一、当前大学生法律意识现状分析

大学生法律意识是我国社会主义法律意识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既具备社会主义现代法律意识的基本内容和特征,又有自己的特征,同时还区别于一般社会群体的法律意识。就其主体而言,大学生的年龄层次、受教育程度有别于其他社会群体或社会公众;就其内容而言,由于大学生尚未形成成熟的科学人生观和世界观,致使观察问题、分析问题还不够全面,因此,他们的法律意识带有明显的易变性和不成熟性。

2001年,有关机构对全国在校大学生进行了随机抽样1万余人的调查。调查结果表明,几乎所有大学生都赞同“依法治国”的治国方略和“建设社会主义法制国家”的战略目标,认为应该自觉守法、依法维护自己的正当权益,等等。然而,同时却有42.67%的人同意“只有私了解决不了的问题才应求助于法律”,15.41%的人“遇到法律纠纷”选择“托人私了”,80.96%的人认为“在亲情和法律面前,有时确实不好办”,42.97%的人认为“能够钻法律空子的人,都是有本事的人”,有52.54%的人“买到假冒商品”后只能“自认倒霉”。这些数据表明,中国当代大学生的法律意识已有了很大程度的觉醒和增强,但大多仅仅停留在感性认识水平上,而且“知”与“行”存在较大反差;在不同大学生当中法律意识水平参差不齐。[2]从大学生的行为表现来看,也是如此。一方面,大学生拿起法律武器维护自身合法权益的事例层出不穷。另一方面,大学生违法犯罪的事例也不鲜见,如盗窃、抢劫甚至卖淫、强奸、杀人等犯罪行为,以及打架斗殴、毁坏公物、剽窃他人学术成果、随意撕毁就业合同等违法行为时有发生。而相当一部分大学生法律意识淡薄,缺乏必要的自我保护意识,致使自己的切身利益受到侵犯和损害。其中不少女大学生对自身安全关注不够,有些大学生在就业、勤工助学过程中被骗,有的大学生上网交友陷入不法之徒布下的陷阱„„

分析当前大学生的法律意识现状,不难发现有以下四个方面的特点:第一、当代大学生有着较强烈的社会责任感和法制意识。随着知识的积累,视野的扩大,大学生开始学会对现实行进行深层次的理性思考,关注国家的法制建设,更关注自己的合法权益。但他们又往往富于幻想,急于求成,缺乏对国情的全面了解,缺乏冷静、理性的分析,常常又表现出情绪化的倾向。第二,法制心理状态呈现出多样化倾向。有些学生对西方的三权分立制度比较欣赏,主张在法制建设上全盘照搬西方的那一套。也有些学生受到我国传统法律文化消极因素的影响,轻视法律的作用。第三,更加注重实现自我价值,但他们往往不能正确认识自我,喜欢以批评的眼光对待周围的人和事,为表现个性,甚至把学校规章制度视为束缚其思想和行动的多余之举,对法纪教育存在逆反心理,有的甚至作出违规的情况。第四,相当一部分学生虽然法律知识懂得不少,然而现实生活中,其行为与法律规定背道而驰,守法的自觉性较差,形成“学而不用”,“知而不信”现象。学生对法律的信任度不乐观,对待是非基本上是清楚的,但态度不够坚决。

上述情况表明由于受社会负面文化和学生自身道德以及心理成熟程度的影响,当代大学生的法律意识还没有达到应有的高度。面对这种情况,对大学生加大法制教育的力度、进一步增强他们的法律意识、提高他们的法律素养,势在必行。

二、加强大学生法律意识的培养

调查表明,28.49%的大学生表示愿意接受“法制教育”,其中有11.34%的人把自己最愿意接受的教育内容选定为“法制教育”;38.04%的大学生已明确意识到自己法律意识方面的不足,认为自己必须“积极学习法律知识”。[3]这表明,大学生学习法律的积极性比较高,进一步加强对大学生的法制教育工作,已经具有了一定的基础和有利条件

针对大学生法律意识的现状及特点,我认为应该从以下方面入手。

1、精选内容,扩充课时,采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完善法律基础课堂教学。

首先,树立宪法法律意识。宪法最主要、最核心的价值在于,它是公民权利的保障书。列宁曾指出:宪法就是一张写着人民权利的纸。从宪法的基本内容可以分为两块,即国家权力的正确行使和公民权利的有效保障。然而,这两块并非地位平行的两部分,就二者的关系而言,公民权利的有效保障居于支配地位。宪法的基本出发点就在于保障公民的权利和自由。其次,通过民法、刑法、行政法、婚姻继承法、诉讼法的基本理论与知识的学习,使大学生正确理解权利与义务的关系,在履行义务的前提下,合法行使自己的权利,帮助大学生形成依法办事、同违反宪法、法律以及破坏我国法制的行为斗争的思想意识。再次,在扩充课时的基础上,改进教学方法,增加“案例法”、“体验法”、“讨论法”提高教学效果。

2、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积极拓展第二课堂。

走出课堂,旁听审判,让案例事实说话,会比老师在课堂上的泛泛讲解更有震撼力。庭审过程中,严谨的法庭调查,激烈的案情辩论,法庭对事实的认定,对法律的适用,会让学生充分体会到法的神圣与威严。此外,参观监狱、指导学生自己成立各种法律协会、法律社团,进行普法宣传。同时,还可以广泛关注“今日说法”之类的法制节目,阅读参考法律书籍。这些对大学生法律意识的提高都将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

3、加强大学生思想道德教育,引导大学生正确认识自我,认识社会,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正确的人生追求目标,增强大学生的公德意识。

道德与法律的同质性和功能上的互补性以及两者界限的模糊性是道德与法律进行一体化运作可行性的基础。虽然道德与法律有很大差异,但在规范这终极意义上两者先天是兼容的。而且我国传统社会中的“礼”,这种伦理法律化低成本高效运作的历史为我国法制现代化提供了道德与法律一体化运作的历史实证的先河。寻找道德与法律的契合点,通过道德教育提高学生的法律意识,这将是一个重大的理论课题。

4、齐抓共管,着力构建高校、家庭、社会相结合的大学生法制教育网络。

提高大学生的法律意识不仅仅是学校的责任,而是涉及整个社会的各个层面,需要全体社会共同关注,需要各个环节紧密配合。首先必须依法治校,保证良好的校园生活环境,切实抵制社会不良文化的进入。家长要注重对自己孩子的了解,配合学校教育;司法机关也应该有重点地与大学定期联系,加强校内的司法宣传教育;政府职能部门则应力所能及地为大学排忧解难,要切实采取可行的措施,优化社会大环境以及校园环境。通过这些方法和措施,形成一个好的法治环境,使学生潜移默化地受到现代法制的熏陶,从而提高自身的法律意识。

大学生是国家未来的高级建设者,其法律意识的强弱,法律认识水平的高低,直接反映和影响着社会的民主法制化进程。增强大学生法律意识,预防和抑制大学生违法犯罪,同时提高其运用法律进行自我保护的能力,促进大学生自身素质的完善,更有利于促进我国社会主义法治化、民主化、制度化的进程。

会计104 江超

学号:108002210164

下载加强大学生法律意识培养的思考word格式文档
下载加强大学生法律意识培养的思考.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培养法律意识

    思想政治第六课 培养法律意识 法律意识是公民理解、尊重、执行和维护社会主义法律规范的重要保证,公民的遵纪守法行为不会自然产生,而是在一定法制观念,法律意识的指导下实现的......

    浅谈如何培养当代大学生道德法律意识

    浅谈如何培养当代大学生道德法律意识 作者:孙亚麒2012级临床三大班 国以才立,政以才治,业以才兴。造就时代新人,事关民族的繁荣昌盛和国家的兴旺发达。大学生道德法律意识的培养......

    论大学生法律意识的培养

    论大学生法律意识的培养 大学生既要具备良好的思想道德素质,也应具备相应的法律素质,树立“以遵纪守法为荣,以违法乱纪为耻”的观念。学习和掌握法律知识,增强法律意识,提高运用......

    大学生法律意识的作用及培养

    大学生树立法律意识的作用及培养 摘要: 知法爱法是每个公民应有的责任意识,培养大学生的法律意识,树立良好的行为习惯,不做违法乱纪的事对大学生以后的生活和工作都有着至关重......

    浅谈大学生法律意识的培养5则范文

    浅谈大学生法律意识的培养 大学生应当具备的法律意识 法律意识是公民理解、尊重、执行和维护社会主义法律规范的重要保证,公民的遵纪守法行为不会自然产生,而是在一定法制观念......

    浅论大学生法律意识的培养5篇

    浅论大学生法律意识的培育 大学生是知识水平相对较高的群体,因此大学生的社会主义法律意识对于社会主义法制建设具有举足轻重的影响。各所大学也顺应着社会的需求开设了各式......

    当代大学生法律意识现状及其培养

    摘要 准确了解和掌握大学生法律意识的现状及法律需求,对法律教育的针对性,提高大学生法律意识以及培养大学生遵守法律的自觉性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笔者通过对宁夏大学学生的......

    大学生培养法律意识的对策

    四.培养大学生法律意识的对策研究法律意识是不能自发形成的。大学生法律意识水平的提高,只能在马克思主义思想指导下,在社会实践中进行有意识的培养, 唤起大学生对自由、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