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企业核心竞争力的独特性[推荐五篇]

时间:2019-05-14 07:26:29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论企业核心竞争力的独特性》,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论企业核心竞争力的独特性》。

第一篇:论企业核心竞争力的独特性

论企业核心竞争力的独特性

摘 要:企业只有保持自己的竞争优势,拥有自己的核心竞争力,才能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本文认为,企业核心竞争力的重要源泉是具有自己的独特性,它是企业赖以生存与发展的灵魂,企业应当从形象、文化、技术、品牌、产品和人力资本等方面树立自己的独特性。

关键词:企业独特性 核心竞争力

波士顿咨询公司创始人布鲁斯·亨德森教授将高斯竞争性排它原理——两个生存方式相同的物种不可能持久共生,引入到商业竞争之中,指出战略的基点是一个组织或企业特有的属性,也就是独特性。这种持久的独特性,界定了一个企业的鲜明特征,从自我认知到外部形象,更凸显了一个企业在实质上的超群之处:它的竞争力,它的战略所依赖的、难以被对手模仿的资源禀赋与能力组合亦或其它组织机制和行为范式。正是由于这种独特性的存在和难以模仿,基于其上的企业战略才难以被对手模仿,长期取胜才有机会成为可能。

独特性概念界定

企业要想在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必须时刻保持自己的竞争优势,“竞争优势”的思想最早来源于20世纪30年代的产业组织理论,60年代后得到迅速发展。霍弗和辛德尔把它引入战略管理领域,认为竞争优势就是“一个组织通过其资源的调配而获得的相对于其竞争对手的独特性市场优势。”巴思认为,“当一个企业能够实施某种价值创造性战略而其他任何现有和潜在的竞争者不能同时实施时,就可以说企业拥有竞争优势”。而企业竞争优势的取得,往往又取决于企业是否拥有核心竞争能力。“核心竞争力”这一术语首次出现是在1990年。在1990年5月至6月的《哈佛商业评论》HBR杂志上,Prahalad和HaMel发表的《企业的核心竞争力》一文中第一次明确提出了“核心竞争力”(Core Competence)这一概念。“就短期而言,公司产品的质量和性能决定了公司的竞争力,但长期而言,起决定作用的是造就和增强公司的核心竞争力,是企业在经营过程中形成的不易被竞争对手效仿的、能带来超额利润的、独特的能力。”他们认为,核心竞争力是企业相对于竞争对手,赖以生存和发展、具有独占或相对垄断性的竞争优势,尤其是关于如何协调不同生产技能和整合多种技术的知识和技能,并据此获得超越其它竞争对手的独特能力,企业可以通过独特性的分析寻求提高其竞争能力的途径。由此可见,独特性是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关键所在。因为无论在哪一个市场中,没有永远的垄断者,任何新兴的公司都有成功的机会。成功的关键在于是否找到自己的位置。而所谓自己的位置就是企业的独特性。独特性对于所有的企业来说都是极其重要的,无论是新兴的小公司还是业界的巨头,它是企业的立足之本,任何一个成功企业的成功之路几乎都是找到自己的独特性并把它保持下来的过程。“独特性”很容易让企业在广阔的市场中凸显出来。

基于差异化战略的企业独特性

波特教授在提出的五种竞争力模型中认为,在与五种竞争力量的抗争中,蕴涵着总成本领先战略、差异化战略、专一化战略三类成功型战略思想。差异化战略是将产品或公司提供的服务差异化,树立起一些在全产业范围中具有独特性的东西。差异化的精髓在于:独特性必须与竞争对手有明显的实质性差异;独特性不一定局限于产品的质量和特性,还包括产品的外形、名称、包装的任何改进;产品的独特性可能共有,如果某企业第一个提出来,而没有被竞争对手宣传过,“独具”的自然属性归属这个企业;独特性可能早已在企业中存在,而并非创新,只是它过去没有被提到而已;独特性利益必须真实可靠,恰到好处,避免宣传过大让消费者感到不可信,过小又无法刺激消费者的购买欲望;独特性必须能够促进销售,其利益点必须能够影响消费者的购买决策而不是空洞的独特。

实现差异化战略可以有许多方式:设计名牌形象、技术上的独特、性能特点、顾客服务、商业网络及其它方面的独特性。最理想的情况是公司在几个方面都有其差异化特点。如果差异化战略成功地实施了,它就成为在一个产业中赢得高水平收益的积极战略,因为它建立起防御阵地对付五种竞争力量,虽然其防御的形式与成本领先有所不同。

企业如何培育自身的独特性

企业的核心竞争力是企业所有竞争力中最具特色,别的企业所不具备或难以企及一种能力。我们称之为独特性能力。这种独特性是企业赖以生存与发展的灵魂。有人形象地用“偷不去、买不来、拆不开、带不走”来形容核心竞争力,充分说明其独特性的魅力。社会竞争的加剧,竞争对手的增多,以及商品世界的繁华,迫使每个企业必须做到其形象的鲜明性和独特性,以显示其与众不同之处,给公众与众不同的新鲜刺激,便于公众认知、识别,吸引其注意,从而在公众头脑里留下难以忘怀的美好印象,增强认知效果。具体到一个企业而言,可以根据自身情况,从不同的角度培育自己的独特性,而如下几方面应作为侧重点:

(一)企业形象的独特性

CI作为企业识别系统,首要的功能是便于广大公众的识别。而识别的前提和基础是企业本身与众不同的独特个性。企业要在对手如林的商战中取胜,就应当在企业理念的指导下,使企业的行为(活动)识别体现出与其他企业不同的个性,而这种独特的个性,正是社会公众识别企业的基础,否则就容易陷入无差别的境界。所以,企业应当注意创立企业活动的独特性、差异性,因为广大消费正是通过这种独具个性的活动来认识企业的。

企业形象独特性是内容和形式的有机统一,一方面要求企业的外在形象具有鲜明的个性,另一方面更要求企业的内在精神,即内部深层形象具有鲜明独特性。任何割裂两者统一的做法,都不能使企业具有良好的形象。

企业形象必须在保持鲜明独特性的同时,不断调整、创新、提升自己形象,这才能适应市场需求、公众价值观、竞争状况、社会舆论、政府政策及各种环境因素的变化。

(二)企业文化的独特性

企业文化是“企业成员所追求的固有价值、思维方式、行为方式和信念体系”。对于具体的企业之间来说,企业文化具有差异,甚至千差万别。差别在于他们用不同的方式方法来凝聚企业;在于针对各自存在的不同薄弱环节;在于企业有别于不同行业、生产不同产品、不同服务对象等。因此,每一个企业都具有自己独特的、与众不同的企业文化,都具有各具特色的企业目标、价值观体系、行为准则、经营管理原则。

(三)企业技术的独特性

技术是来源于科学和实践经验的知识、工具和技能的载体,可以应用于开发、设计、制造,也可以应用于产品、工艺流程、系统和服务。对于企业而言,技术也有其独特之处,在一个相对成熟的行业里,技术创新所带来的产品独特优势越来越少,企业只有确保技术或经营的新颖独特,才有广阔的市场前景。当然,技术的新颖独特必须以存在足够的市场需求为前提。独特性应能使得产品在相当长时间内保有市场,且不被仿冒。

(四)企业品牌的独特性

品牌的最初定义,是指一种能反映产品或服务的质量信誉并与其他产品或服务相区别的名称、标记、符号、口号或设计的组合。品牌代表一种熟悉程度或知名度,应该加大企业产品或服务的宣传力度。要提高知名度,必须让顾客能经常看到、听到、感受到、联想到本企业所提供产品或服务的独特性和优越性,应该围绕产品或服务的名称、标志、承诺和口号设计广告宣传的内容,包括本企业产品或服务与其他产品或服务的明显区别,能够为顾客带来的特别利益,显示产品或服务卓越的水平和质量。

品牌的灵魂是“独特性”,“独特”、“与众不同”、“品质差异”、“特色”是品牌的核心含义,必须充分体现企业所生产的产品或提供的服务的独特性。只有把本企业的产品或服务明显与其它企业提供的产品或服务区别开来,并充分体现其独特性和优越性,才能使其成为顾客的首选目标。

品牌的独特性不是由政府或专家设计出来的,而是通过需求调查和需求分析以及与同类产品或服务的比较得出的。它充分反映需求者关心的焦点、期望,是顾客最关心、最需要的,并能为其带来感情和功能方面的多种利益,同时也是其他竞争者无法提供的。

(五)企业产品的独特性

独特性要求企业生产出具有独特性的产品和提供与众不同的服务项目及服务质量;要求企业以简洁生动和富有感情的语言表达本企业产品的功能与质量,即努力使提供的产品和服务在与类似产品或者服务的对比中具有独特性。技术对企业专业化的贡献,不在于技术的科学价值,无论多么先进的技术,都必须通过特定的产品和服务造福于人类才真正转化为生产力,通过对技术的应用和创新,形成自己独特的产品和服务,从而占据独特的细分市场,拉开与竞争对手的差距,避开激烈的市场竞争。Covne认为获得持续竞争优势的条件是:必须在产品或服务的重要属性上与竞争者有所差异,此差异是与竞争者在能力上的差距直接造成的。Hill·Jones认为竞争优势主要来自于较好的效率、品质、创新及响应顾客的能力,而促使企业获得这四项基础优势则有赖于拥有独特的能力。企业的独特能力可以是产品差异化或产品成本低于竞争者,而此能力来自于两个互补的来源:组织的资源和运用资源的潜能。

(六)企业人力资本的独特性

企业人力资本的独特性是指其技能的不可复制和不可模仿性。判断独特性的指标之一是看雇员的技能是否特定于某一企业。当员工的技能只能在一种独特的环境中使用时,它就意味着企业不太可能在开放的劳动力市场上找到这些技能。同时,由于独特性更多的是一种隐性知识,它的开发往往有路径可依,一般需要通过体验式学习获得,所以独特的人力资本需要进行内部开发。根据人力资本的价值和独特性可以将企业内人力资本划分为四种类型。第一类型的人力资本具有高价值并且是独特的,即这些员工拥有特定于企业的技能,这些技能在劳动力市场上难以获得;第二类人力资本同样具有高价值,但员工拥有的技能在劳动力市场上可以广泛获得,其拥有的技能是低独特性的;第三类人力资本拥有普通的技能,具有有限的战略价值,企业可在劳动力市场上非常容易地获得这些资源;第四类人力资本在某种程度上是独一无二的,但他们在创造客户价值并不具有直接的作用。

参考文献:

1.杨晓峰,杨晓荣。中国企业核心竞争力经典:技术创新。经济科学出版社,2003

2.论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内涵与作用。中国管理传播网,2005.4

作者:李明玉 来源:《商业时代》2007年第17期

第二篇:论企业核心竞争力的独特性

论企业核心竞争力的独特性

摘要:企业只有保持自己的竞争优势,拥有自己的核心竞争力,才能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本文认为,企业核心竞争力的重要源泉是具有自己的独特性,它是企业赖以生存与发展的灵魂,企业应当从形象、文化、技术、品牌、产品和人力资本等方面树立自己的独特性。

关键词:企业独特性 核心竞争力

波士顿咨询公司创始人布鲁斯·亨德森教授将高斯竞争性排它原理——两个生存方式相同的物种不可能持久共生,引入到商业竞争之中,指出战略的基点是一个组织或企业特有的属性,也就是独特性。这种持久的独特性,界定了一个企业的鲜明特征,从自我认知到外部形象,更凸显了一个企业在实质上的超群之处:它的竞争力,它的战略所依赖的、难以被对手模仿的资源禀赋与能力组合亦或其它组织机制和行为范式。正是由于这种独特性的存在和难以模仿,基于其上的企业战略才难以被对手模仿,长期取胜才有机会成为可能。

独特性概念界定

企业要想在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必须时刻保持自己的竞争优势,“竞争优势”的思想最早来源于20世纪30年代的产业组织理论,60年代后得到迅速发展。霍弗和辛德尔把它引入战略管理领域,认为竞争优势就是“一个组织通过其资源的调配而获得的相对于其竞争对手的独特性市场优势。”巴思认为,“当一个企业能够实施某种价值创造性战略而其他任何现有和潜在的竞争者不能同时实施时,就可以说企业拥有竞争优势”。而企业竞争优势的取得,往往又取决于企业是否拥有核心竞争能力。“核心竞争力”这一术语首次出现是在1990年。在1990年5月至6月的《哈佛商业评论》HBR杂志上,Prahalad和HaMel发表的《企业的核心竞争力》一文中第一次明确提出了“核心竞争力”(Core Competence)这一概念。“就短期而言,公司产品的质量和性能决定了公司的竞争力,但长期而言,起决定作用的是造就和增强公司的核心竞争力,是企业在经营过程中形成的不易被竞争对手效仿的、能带来超额利润的、独特的能力。”他们认为,核心竞争力是企业相对于竞争对手,赖以生存和发展、具有独占或相对垄断性的竞争优势,尤其是关于如何协调不同生产技能和整合多种技术的知识和技能,并据此获得超越其它竞争对手的独特能力,企业可以通过独特性的分析寻求提高其竞争能力的途径。由此可见,独特性是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关键所在。因为无论在哪一个市场中,没有永远的垄断者,任何新兴的公司都有成功的机会。成功的关键在于是否找到自己的位置。而所谓自己的位置就是企业的独特性。独特性对于所有的企业来说都是极其重要的,无论是新兴的小公司还是业界的巨头,它是企业的立足之本,任何一个成功企业的成功之路几乎都是找到自己的独特性并把它保持下来的过程。“独特性”很容易让企业在广阔的市场中凸显出来。

基于差异化战略的企业独特性

波特教授在提出的五种竞争力模型中认为,在与五种竞争力量的抗争中,蕴涵着总成本领先战略、差异化战略、专一化战略三类成功型战略思想。差异化战略是将产品或公司提供的服务差异化,树立起一些在全产业范围中具有独特性的东西。差异化的精髓在于:独特性必须与竞争对手有明显的实质性差异;独特性不一定局限于产品的质量和特性,还包括产品的外形、名称、包装的任何改进;产品的独特性可能共有,如果某企业第一个提出来,而没

有被竞争对手宣传过,“独具”的自然属性归属这个企业;独特性可能早已在企业中存在,而并非创新,只是它过去没有被提到而已;独特性利益必须真实可靠,恰到好处,避免宣传过大让消费者感到不可信,过小又无法刺激消费者的购买欲望;独特性必须能够促进销售,其利益点必须能够影响消费者的购买决策而不是空洞的独特。

实现差异化战略可以有许多方式:设计名牌形象、技术上的独特、性能特点、顾客服务、商业网络及其它方面的独特性。最理想的情况是公司在几个方面都有其差异化特点。如果差异化战略成功地实施了,它就成为在一个产业中赢得高水平收益的积极战略,因为它建立起防御阵地对付五种竞争力量,虽然其防御的形式与成本领先有所不同。

企业如何培育自身的独特性

企业的核心竞争力是企业所有竞争力中最具特色,别的企业所不具备或难以企及一种能力。我们称之为独特性能力。这种独特性是企业赖以生存与发展的灵魂。有人形象地用“偷不去、买不来、拆不开、带不走”来形容核心竞争力,充分说明其独特性的魅力。社会竞争的加剧,竞争对手的增多,以及商品世界的繁华,迫使每个企业必须做到其形象的鲜明性和独特性,以显示其与众不同之处,给公众与众不同的新鲜刺激,便于公众认知、识别,吸引其注意,从而在公众头脑里留下难以忘怀的美好印象,增强认知效果。具体到一个企业而言,可以根据自身情况,从不同的角度培育自己的独特性,而如下几方面应作为侧重点:

(一)企业形象的独特性

CI作为企业识别系统,首要的功能是便于广大公众的识别。而识别的前提和基础是企业本身与众不同的独特个性。企业要在对手如林的商战中取胜,就应当在企业理念的指导下,使企业的行为(活动)识别体现出与其他企业不同的个性,而这种独特的个性,正是社会公众识别企业的基础,否则就容易陷入无差别的境界。所以,企业应当注意创立企业活动的独特性、差异性,因为广大消费正是通过这种独具个性的活动来认识企业的。

企业形象独特性是内容和形式的有机统一,一方面要求企业的外在形象具有鲜明的个性,另一方面更要求企业的内在精神,即内部深层形象具有鲜明独特性。任何割裂两者统一的做法,都不能使企业具有良好的形象。

企业形象必须在保持鲜明独特性的同时,不断调整、创新、提升自己形象,这才能适应市场需求、公众价值观、竞争状况、社会舆论、政府政策及各种环境因素的变化。

(二)企业文化的独特性

企业文化是“企业成员所追求的固有价值、思维方式、行为方式和信念体系”。对于具体的企业之间来说,企业文化具有差异,甚至千差万别。差别在于他们用不同的方式方法来凝聚企业;在于针对各自存在的不同薄弱环节;在于企业有别于不同行业、生产不同产品、不同服务对象等。因此,每一个企业都具有自己独特的、与众不同的企业文化,都具有各具特色的企业目标、价值观体系、行为准则、经营管理原则。

(三)企业技术的独特性

技术是来源于科学和实践经验的知识、工具和技能的载体,可以应用于开发、设计、制造,也可以应用于产品、工艺流程、系统和服务。对于企业而言,技术也有其独特之处,在一个相对成熟的行业里,技术创新所带来的产品独特优势越来越少,企业只有确保技术或经营的新颖独特,才有广阔的市场前景。当然,技术的新颖独特必须以存在足够的市场需求为前提。独特性应能使得产品在相当长时间内保有市场,且不被仿冒。

(四)企业品牌的独特性

品牌的最初定义,是指一种能反映产品或服务的质量信誉并与其他产品或服务相区别的名称、标记、符号、口号或设计的组合。品牌代表一种熟悉程度或知名度,应该加大企业产品或服务的宣传力度。要提高知名度,必须让顾客能经常看到、听到、感受到、联想到本企业所提供产品或服务的独特性和优越性,应该围绕产品或服务的名称、标志、承诺和口号设计广告宣传的内容,包括本企业产品或服务与其他产品或服务的明显区别,能够为顾客带来的特别利益,显示产品或服务卓越的水平和质量。

品牌的灵魂是“独特性”,“独特”、“与众不同”、“品质差异”、“特色”是品牌的核心含义,必须充分体现企业所生产的产品或提供的服务的独特性。只有把本企业的产品或服务明显与其它企业提供的产品或服务区别开来,并充分体现其独特性和优越性,才能使其成为顾客的首选目标。

品牌的独特性不是由政府或专家设计出来的,而是通过需求调查和需求分析以及与同类产品或服务的比较得出的。它充分反映需求者关心的焦点、期望,是顾客最关心、最需要的,并能为其带来感情和功能方面的多种利益,同时也是其他竞争者无法提供的。

(五)企业产品的独特性

独特性要求企业生产出具有独特性的产品和提供与众不同的服务项目及服务质量;要求企业以简洁生动和富有感情的语言表达本企业产品的功能与质量,即努力使提供的产品和服务在与类似产品或者服务的对比中具有独特性。技术对企业专业化的贡献,不在于技术的科学价值,无论多么先进的技术,都必须通过特定的产品和服务造福于人类才真正转化为生产力,通过对技术的应用和创新,形成自己独特的产品和服务,从而占据独特的细分市场,拉开与竞争对手的差距,避开激烈的市场竞争。Covne认为获得持续竞争优势的条件是:必须在产品或服务的重要属性上与竞争者有所差异,此差异是与竞争者在能力上的差距直接造成的。Hill·Jones认为竞争优势主要来自于较好的效率、品质、创新及响应顾客的能力,而促使企业获得这四项基础优势则有赖于拥有独特的能力。企业的独特能力可以是产品差异化或产品成本低于竞争者,而此能力来自于两个互补的来源:组织的资源和运用资源的潜能。

(六)企业人力资本的独特性

企业人力资本的独特性是指其技能的不可复制和不可模仿性。判断独特性的指标之一是看雇员的技能是否特定于某一企业。当员工的技能只能在一种独特的环境中使用时,它就意味着企业不太可能在开放的劳动力市场上找到这些技能。同时,由于独特性更多的是一种隐性知识,它的开发往往有路径可依,一般需要通过体验式学习获得,所以独特的人力资本需

要进行内部开发。根据人力资本的价值和独特性可以将企业内人力资本划分为四种类型。第一类型的人力资本具有高价值并且是独特的,即这些员工拥有特定于企业的技能,这些技能在劳动力市场上难以获得;第二类人力资本同样具有高价值,但员工拥有的技能在劳动力市场上可以广泛获得,其拥有的技能是低独特性的;第三类人力资本拥有普通的技能,具有有限的战略价值,企业可在劳动力市场上非常容易地获得这些资源;第四类人力资本在某种程度上是独一无二的,但他们在创造客户价值并不具有直接的作用。

参考文献:

1.杨晓峰,杨晓荣。中国企业核心竞争力经典:技术创新。经济科学出版社,2003

2.论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内涵与作用。中国管理传播网,2005.4

作者:李明玉 来源:《商业时代》2007年第17期

第三篇:论企业核心竞争力

论企业核心竞争力

企业核心竞争力建设不足,整体竞争力处于较低水平,造成这种情况的因素很多,但其中企业文化建设不足是非常重要的一个因素。在 20 世纪 50 年代,中国的部分国有企业提出了一些具有自己独特经营理念,反映自身经营特点的思想和做法,如鞍钢宪法和大庆铁人精神等。这些思想和口号在当时并没有冠之以企业文化的名头,但实际上却是企业管理发挥着巨大的作用。但是,这种思想和口号并没有在后来的生产经营中得到长期的延续,这既有时代变迁的影响而使这些企业经营思想没有得到及时的更新发展有关,也与企业对这些思想和文化没有认真总结有关。

从 20世纪 80 年代以来,对外开放使我们认识到企业文化对企业经营的重要性,因此在学习借鉴国外先进的管理经验的同时,企业文化作为一种管理模式又被引入中国的企业中。通过文艺活动、口号标语,有些企业还直接请广告公司做 CI形象设计统一服装、统一标志,促进了中国企业文化的建设。但是,这时的企业文化建设还处于表面,一些企业文化建设的明星式企业有的还在经营中走向了没落,这说明,企业文化如果停留在表面,忽略了文化内涵建设和企业管理的基础建设,企业文化也不能解决企业存在的各种问题。企业文化不能代替企业的管理。

一、中国企业文化建设对核心竞争力作用的发展现状当前在中国许多中小企业管理中存在着三种倾向:家族式企业管理模式、独裁式企业管理模式以及军事化企业管理模式。这些模式从某种角度讲也是一种企业文化,因为企业文化属于一种亚文化,自然会受到管理模式的影响,这就形成了在各种管理模式下的企业文化产生的根源。家族式企业管理模式使人与人之间的关系罩上一层温情脉脉的面纱,企业经营管理过程中更多地融入了传统的亲情关系,具有一些非理性特征。家族企业的管理模式在企业发展的初期有一定的优势和必然性,但是,更多精彩文章尽在随着企业的发展,这种模式的种种弊端就暴露无遗,民营企业要想进一步发展壮大,必须要突破传统的家族式管理模式。

独裁式经营模式的产生,来源于中国传统的“人治”观念,而且也与企业的集权式管理有关,一些企业的经营成功也与经营者具有独到的成功绝招有关,这些成功的企业经营者们在经营中承受风险的能力特别强,对机会的把握有优势,具有丰富的市场运作经验。这些成功经验往往形成他们对自己能力无往不胜的自信,在企业中就出现了企业经营者独立决策的情况,从而出现了独裁式的经营风格。这种经营文化氛围中,企业整体经营管理水平和创新能力基本依赖于管理者的个人水平,如果管理者始终能够做到创新,管理水平不断提升,企业发展会不断前进。但如果管理者不能适应环境变化,故步自封,则企业发展能力就会不断下降。在中国的企业中,还有不少的企业经营者喜欢用军事化的管理手段来经营管理企业,他们坚持说商场如战场,把企业的经营活动与军事对抗中的活动相提并论,在企业中实行军事化管理,严格要求和约束职工。这样虽然在短期可能会使执行力得到提升,但是,依靠强制的管理权力来推行的经营活动,需要更大程度上依赖管理决策者决策的科学性,而这是很难在复杂的市场环境中得到保证的。因此,军事化的管理只能是一时的,而不是长久的,尤其是当经营需要创新的时候。企业文化建设是众多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中国企业文化当前建设存在着不少问题,这些问题归结起来都与企业的内外部环境有关。

从外部环境来讲,虽然经过了多年的改革开放,在外资企业先进管理经验的影响和激烈的竞争环境压力下,企业的经营管理有了一定的变化和发展,但是,新旧体制的碰撞,既是企业文化建设的机遇,又对新企业文化发展形成障碍。企业的许多经营活动还受到行政方面的多种干涉,使企业经营者往往无法真正实现创新管理。同时,市场体制不健全,不能充分体现管理创新的价值,企业经营活动有许多非正常的方面的影响。这些因素都会使企业经营不能从正常的途径得到发展,企业的经营者就会把主要的精力放在非经营性内容方面。一些企业家不再把苦练内功,加强管理、促进技术创新作为企业管理的核心,而是追求短期经济效益,在企业文化方面就表现为重表现,重眼前利益,缺乏战略和长远的眼光和投入。此外,从企业的内部来看,企业文化的建设的主体不明确,企业职工参与文化建设的积极性不够。企业文化建设从根本上说是要在企业树立一种经营理念和发展模式,要成为企业每一个员工的自觉行为指南。这就需要企业文化建设不仅体现在企业形象建设上,还要在企业的各项工作中都要体现这种精神。这不是企业某一个部门的事,而是全体职工上下努力的结果。如果没有职工的参与创造,企业文化就会成为一种摆设和形式,因为文化的真正内涵是人们行为的思想体现。

二、企业核心竞争力构建下的文化流程打造要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必须要重新打造企业文化流程,使企业文化融入企业生产经营的各个环节,成为企业核心竞争力的重要组成部分。只有这样,企业才能顺应市场竞争的变化,不断需要社会的需求,提升自己的核心竞争力,通过文化修炼和积淀,从而在激烈的竞争中保持优势。1.把企业文化建设放到增加企业核心竞争力的高度来认识。不管是企业中一般员工还是领导层,都要能其能力、需求和特长进行深入分析,制定出可以发挥其能力与特长的职业规划。针对其实际情况,分析其目前的状态和未来的发展潜力,并且分析其发展面临的困难,帮助其解决存在的问题。这样的好处不仅是对个人有意义,而且可以从更广泛的角度是对企业经营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得到一定的揭示。因为这正是我们在经营中难以做到的,也就是对人的能力和潜力的忽视。而文化建设正是要更充分地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把人的文化追求和企业的核心竞争力构建相结合,才能在未来的竞争中取得胜利。

2.为企业制定基于核心竞争力的远景规划。从核心竞争力角度对企业的理想文化进行分析,以此作为建立企业理念的开端。尽可能使企业中更多部门参与到这一过程中来,确保那些理念能够反映出对于企业较为重要的能力,并要确保这些核心竞争力能够被用来巩固远景规划和价值观。3.分析支持和抵制变革的文化因素并制定改变企业文化的策略。找出企业文化中支持现状、抵制变革的因素,这些因素包括聘任实践、薪酬、政策和管理程序、习惯、行为规范以及绩效管理实践,确定用何种方法来中和那些抵制因素,用何种方法来最好地利用那些能够促进改变的因素。对目前文化和理想文化做一个分析,在此基础上创造所期盼的竞争力文化。决定要从目前文化的哪些方面入手。团结企业内部的主要影响人和发表意见的人。让这些盟友在有控制力和影响力的职位上任职。建立激励机制来巩固那些代表能力文化的行为和价值观。利用基于核心竞争力的选任程序帮助企业引进那些可带动所有员工去改变那些使当前文化得以维持的习惯,利用公共关系中的每一种手段表彰那些以新的企业文化作为标准的员工。为了创建竞争力文化,对那些所需要的行为和绩效进行嘉奖。策划文化变革过程的所有步骤。庆贺胜利,预测失败,作好受伤的准备,牢记目标的价值和工作的重要性。

4.对企业文化建设的成果进行评估和检查。定期评估在迈向理想文化的征途上处于何方,分析目前的状态,回顾所走过的道路并确定还得走多远。注意从企业、从自身以及变革过程中学到的东西。用一种崭新的眼光去看待那些至关重要的问题以及你所面对的障碍,并制定策略去克服它们。

第四篇:论企业核心竞争力

在日益开放和更加激烈的市场竞争中,有的企业如昙花一现,悄然逝去;有的却硬如磐石,坚不可摧。出现这种现象的原因固然很多,但最关键的还是归结为企业有无核心竞争力。所谓核心竞争力是指蕴涵于企业内质中的,支撑企业过去、现在和未来竞争优势的,并是企业长时间内在竞争环境中能取得主动的核心能力。如果把企业比作一棵树的话,树根就是企业的核心能力,树干就是企业的核心产品,树叶、花、果等就是企业的最终产品,花、果有没有人来摘,招揽顾客固然重要,但关键还是看花香不香,果子有没有甜味、营养,因为他们归根结底是从树根吸取营养。那么企业的产品好卖不好卖,关键也是看企业有无核心竞争力。

核心竞争力以企业核心技术能力为核心,通过企业战略决策、产品制造、市场营销、组织管理以及企业文化的整合而使企业获得长期竞争优势。而企业核心技术能力又在于不断创新。在经济全球化的市场经济体系下,企业所面对的市场不再是一个国家或一个地区,而是全球化的市场,企业今天的核心技术不等于明天的核心技术。因此,只有通过不断的创新,才能保证企业的技术始终走在科学的前沿,才能成为企业的核心。

企业应通过技术创新提高产品的独创性。一个行业,一个企业,如果没有持续不断的科技创新,就没有发展的源泉。企业的技术创新体系,通常以一项核心技术或几项关键技术为核心,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往往就体现在这些核心技术的开发和利用上。

管理创新是培育企业核心竞争力的保证。企业要保持持续的核心技术能力,企业的组织管理模式也必须是独特的,是不断创新和变化的,而不应是现存的一般意义上的a模式、e模式,企业只有根据自身的特点,在原来管理模式的基础上进行摒弃,在现有的基础上进行创新,才能保证企业组织机构合理,管理优化,企业在竞争中才具备真正意义的核心竞争力。否则,如果不注重于管理理念、管理手段和管理模式的创新,那么,核心技术就会被赶超或模仿。这样不仅企业核心地位不保,恐怕连竟争力都将失去,到时,企业不光失去了具体的产品市场,还失去了企业生存发展的能力和企业的未来。

企业文化是孕育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土壤,也是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外在表现。一个企业的动力及凝聚力都来自于企业的文化,技术只是一个平台,没有一套成功的企业文化,企业的生命力是有限的。企业文化在企业改革发展中的重要性,不仅仅限于其在经营活动中所起的现时作用,最为重要的是企业文化对企业在充满希望地挑战21世纪和“知识经济”的时代、在我国加入wto后起到的深远的“未来的意义”。

建设学习性组织是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力量源。企业核心竞争力是企业内部资源、知识、技术等不断积累、整合和完善的过程,尤其是在现代科学技术革命的背景下,社会变化如此迅速,企业必须以全新的学习力来全面适应社会的需要,什么时候企业停止了学习,什么时候企业核心竞争力就衰减了,而且这种学习必须是全体的,主动的,积极的和创造性的。然而实际上许多企业成功以后就往往容易产生惰性,希望维持局面,相信既往经验,难以自我超越,而这几乎成了企业能否持续发展的决定性因素。

信息化是构建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加速器。经济发展到今天,以互联网为主导的信息技术的加速发展,使得企业面临更加复杂的环境。企业作为信息化的主体地位,应努力唤起信息化的意识,在企业发展战略、内部运营机制上,采用当代先进信息技术手段,如网络技术、企业资源计划、电子商务等,加快信息化步伐,提高信息化成效,从而加快培育和发展自身的核心竞争力。

中国企业的经营者和管理者,只有深入认识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内涵,即:核心竞争力=核心技术+企业文化+学习性组织+信息化,核心技术=技术创新+管理创新,充分吸收和借鉴国外企业的成功经验,才能在纷繁复杂的市场经济环境中,面对汹涌而来的全球化浪潮,找准自己的定位,以企业真正的核心竞争力来应对国外企业的挑战。

第五篇:论企业核心竞争力

论中小企业的核心竞争力

陈宗华

(连云港金鸽网络科技有限公司,江苏 连云港 222001)

摘要:通过研究分析,提出了打造中小企业核心竞争力的途径:首先,提高领导者的核心竞争力意识,并从战略高度来认识和培育。其次,核心竞争力的原动力是创新,创新的关键在于人才,人才的保障在于企业的管理制度和文化。第三,细分市场,定位精准,走差异化发展道路。最后,走产学研联合的方式,迅速提高企业的技术、规模等。

关键词:中小企业;核心竞争力

一、前言

现代企业之间在市场上的竞争,是企业综合实力的竞争。其外在表现的竞争优势,不仅仅限于成本、产品、服务和品牌,更重要的体现集中在企业的核心竞争力要素上。中小企业规模小、技术低、管理落后等固有的劣势已经成为新的条件下参与市场竞争的一个致命软肋,在面临国际国内两个市场时,缺乏核心竞争力的劣势日益突出。如何提高中小企业的竞争力,保持企业其持久性,迅速把企业发展壮大,是摆在中小企业面前的一个十分紧迫的任务。

二、中小企业的现状分析

(一)目前,我国中小企业的基本情况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快速发展,我国中小企业数量急骤上升,已经成为我国国家和地方的经济增长点和科技创新的主要载体。据统计,中小企业在数量上占全国企业总数的99%以上,所创造的产品和服务价值占全国GDP的60%,提供新增就业岗位占全国的75%。目前中小企业在不少地方已形成产业群,是产业链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专业化协作的基础,是大企业配套的供应商。很多中小企业向“专、能、特、新”方向发展,是创新不可忽视的重要力量。

(二)中小企业竞争面临的主要问题

1.战略意识淡薄,战略意图不明确。持续竞争优势的发挥需要有明确的企业发展战略来支持。因为,企业战略表明了企业未来的前进方向。目前,中小企业普遍存在着重技术、轻战略,以经验决策的思维定式;由于没有明确的战略意图,导致了许多中小企业经营中方向迷失,突出表现在经营的盲目、投机、随意等方面。

2.产业结构层次、技术含量、工艺水平较低,信息不畅,缺少核心技术。我国的中小企业大多产生在小配件、服装或服务等低技术行业。只能进行简单的产品加工和服务,根本不可能在白热化的市场竞争中形成较强的竞争优势。

3.家族式管理模式,管理理念落后;企业文化普遍缺失,人力资源良莠不齐。据调查,在管理上带有家族倾向的占有70%。随着中小企业进一步朝集团化、现代化、国际化方向发展,其缺点逐步暴露出来。主要表现在不利于高端人才的引进、无法建立一个创新能力极强的团队、经营理念落后、服务体系不健全等。

4.面临资金短缺,融资困难的问题,使企业生产不能有效扩大形成规模效应、技改步伐很慢,导致产品或服务始终处于产业链最低端。

5.规模小、产品单

一、没有完整的营销体系和团队、目标市场覆盖范围较小。

三、中小企业核心竞争力的来源

中小企业的核心竞争力来源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企业的人力资本。在知识与资本日益对等甚至知识雇佣资本的时代,人力资本对企业竞争力的作用已毋庸置疑。对于企业管理者来说,进行怎样的机制设计将人力资本与企业有机地结合在一起,使人能尽其才至关重要。

(二)企业的核心技术或技能。拥有自己的核心技术是企业获得核心竞争力的必要条件,但不是充分条件。关键是拥有持久保持和获得核心技术的能力。

(三)营销手段及营销网络。营销手段取决于企业人力资本和经验的积累。营销网络则是后来者进入该市场的壁垒。

(四)管理能力。管理能力是企业竞争力的核心内容,包括企业获得信息,推理判断,决策和执行决策的能力,是企业核心能力要素之一。

(五)企业文化。它实际上是企业经营理念及其具体体现的集合。优秀的企业文化是整合更大范围的资源,迅速提高市场占有率的重要武器。不同企业文化表现出强烈的差异性竞争特色,这也正是企业核心竞争力独特性的表现。

四、中小企业打造核心竞争力的途径

下面就结合本人多年经营企业的实践,以核心竞争力的特征为标准,来源为依托,来探讨核心竞争力打造的具体途径。

连云港金鸽网络科技有限公司经过多年的发展,现在已成为连云港市网络科技行业领先的、拥有自主知识产权和自主服务能力的科技企业,多次获得省、市科技创新资金的支持,其知名度、美誉度、社会价值以及行业竞争能力在同行中名列前茅。

就公司的核心竞争力而言,概括起来就是:以技术专业为基础、以观念创新为前提、以创新服务为价值、以协同文化为手段。并在发展中不断丰富其内涵。

首先,以专业技术为基础。专业知识、技术能力严重不足的企业,不能为客户提供专业的技术服务,很难得到客户的信任。为此,公司采取了以下三条措施来确保技术的相对专业:

(一)细分市场,定位准确,走“专而精”的差异化发展道路。

在目前同质化严重的市场竞争环境下,这是中小企业参与市场竞争的有效法宝。换句话讲,企业要集中现有资源从竞争对手和市场空缺中寻找机会,确立自己的比较优势,从事某一领域的专业化经营,逐步形成自己在经营管理、技术、产品、销售、服务等诸多方面与同行的差异,并逐步构建支撑这种优势的潜在核心能力。

连云港IT企业大多数经营范围都集中在销售电脑、外设或耗材等低技术含量、低附加价值领域,而对于软件开发、系统集成、外包服务等需要较高技术水平和人力成本的高利润回报领域,基本被外地大公司所垄断。但外地公司先天性不足的缺点就是服务的及时性不能得到有效保障,从而为本地企业提供了一个发展空间。基于以上分析,从2004年起,公司就适时调整了经营策略,将市场定位于为连云港广大政企客户提供及时、专业化的中、高端网络技术服务。创业初期赖以生存的PC销售、网站建设等业务,逐步从公司业务范围中退出,从而为迅速集中人力、物力资源创造了条件。

(二)广揽人才,强化任职资格评审,以确保企业人力资源优势。

核心竞争力的源泉是创新,创新的关键在人才。与大中型企业相比较,在资金实力不强、规模优势缺乏、政策资源不对等的劣势条件下,中小企业离开了创新,是很难形成核心竞争力的。人才不但能为企业带来所在领域的智慧、知识、经验和技能,为企业源源不断的创造效益,同时也为企业创新提供了保障。现代企业之间的竞争就是人力资本的竞争,谁的人才资源丰富,谁就能在市场竞争中获得比较优势。过去那种凭借区位优势、矿产资源、资金条件等传统生产资料要素取得竞争优势,在知识化、信息化社会发展阶段,已经不再是企业核心竞争力来源的决定性因素,人力资源优势已经成为目前企业核心竞争力来源的充分条件。因此,公司30余名员工中,85%以上是计算机专业本科以上学历,其中有中、高级职称者占20%,平均行业工作年限在3年以上。

(三)建立充分有效的培训制度,加强对公司各类员工的专业知识和职业技能培训,时刻保持获得最新知识的途径和掌握先进技术的能力。

公司建立相应的培训体系,成立了内训机构,在资金受限的条件下,设立了专门的培训室、资料库,购买了服务器、投影仪等专用培训工具。定期、不定期组织员工以讲解、演示、竞赛、研讨等方式参加培训;有时也派往上海、南京等地去参观、学习。同时也以多种奖励方式鼓励员工参加一些专业机构举办的技能培训,培训费用从公司培训专项经费中全额报销。因此,公司学习氛围浓厚,不仅有利于吸引专业技术人才,更有利于保持员工队伍的稳定,从而确保公司人力资源在行业内的领先优势。

其次,以观念创新为前提。知识经济时代,中小企业追求的将不仅是如何提升生产力,更重要的是通过创新来创造竞争优势。创新是现代企业获得持续竞争力的源泉,是企业发展战略的核心。企业要想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必须从知识经济的要求出发,从市场环境的变化出发,不断进行技术、管理、市场、战略等诸多方面的创新。在这一方面,公司主要采取了以下几项有力措施:

(一)提高公司中层以上领导者的核心竞争力意识,并加强对培育和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进行可行的战略规划。

具有核心竞争力意识的企业领导者,往往能够在认准市场需求和产品技术变化趋势的基础上,对企业的核心竞争力进行准确定位。这就要求公司中层以上领导干部进行全面的自我修炼,树立远大的理想和强烈的事业心;努力学习业务知识,了解市场及产业发展趋势;努力提升自己的人格魅力和人脉关系,将朴素的感情与现代领导艺术相结合等。

不过,领导者的核心竞争力意识提高了还是不够的,还必须将核心竞争力的培养提升到战略高度来认识。核心竞争力是支撑企业长久竞争优势的基础性能力,因而也是战略性能力,它必须与企业长期战略相结合。对中小企业来说,核心竞争力的战略定位首先要从环境角度加以分析。由于企业所处环境的动态性变化,就要求对企业的环境性质进行最大限度的分析,找出处理各个不同的重要环境因素的最有用方法;其次要对企业拥有的各种有效资源进行客观的评估,对优势与劣势的认知应基于与竞争对手通过在不同层面的多维比较,才能确保认识的客观性;再次要对不同的利益相关者的期望进行认真的考察,使利益相关者目标统一,只有这样,企业抵抗系统风险的能力才能有所提高。

(二)打破传统观念认识,创新和变革公司的管理。西方古典管理理论创始人,法国管理专家亨利·法约尔(Henry Fayol,1841-1925)认为,管理就是通过计划、组织、指挥、协调和控制使个体在群体里高效率地完成既定目标,实现利润的持续、稳定增长,不断地为社会创造出更多的价值。中小企业没有大企业的工资待遇、福利、出国培训机会,企业要想获得合适的人才,必须下决心对原来的管理模式进行摒弃和创新,着眼于先进的管理理念、管理手段和管理模式,不断探索和总结,以便有效整合企业的各种资源所形成的一般竞争力为核心竞争力。在管理制度创新方面,金鸽公司有以下几点值得介绍:

1.以ISO国际质量体系规定的标准和流程,对公司服务过程进行严格控制,确保为客户提供规范、先进的服务。从客户需求评审、合格供应商选择,到服务合同签订、执行、质量反馈、到纠正预防措施落实等全过程,完全按照ISO9000标准执行,并且由管理者代表根据质量体系的运行状况,不断持续改进,以满足客户要求高水平服务的需要。

2.以薪酬体系为抓手,建立合理、公平、透明的利益分配机制,应该是不同企业共同追求的目标。从根本上说,人类任何的合作都是基于人类彼此存在共同的需求,或者说是共同的利益。中小企业,在资金、技术、人才等都无法与大中型企业相抗衡的条件下,企业追求长远发展不能只顾赢利回报一个方面,而是要强调建立一个利益共同体,以此聚合人心。企业领导要兼顾员工、公司、股东、社会之间的利益分配。

3.完善内部议事规则,建立一个有序、高效的沟通平台。可以说,任何企业在执行过程中产生疑问、甚至摩擦是必然的,通过协调、沟通来解决问题也正是创新的来源和动力所在。如果一群人同心协力,集思广益,团队的智商绝对不只是简单地等于几个人智商的和,而应该等于几个人智商相乘。因此,发扬民主,允许不同层级的员工为工作而争论,允许不同意见的出现,只有这样,企业才能在和谐中稳步前进。

其实,国外企业对这一点特别重视,一次针对外企老总的调查表明:在企业优先被考虑的问题方面,绝大多数外企老总把与雇员的沟通列在非常重要的问题之列。他们认为:“雇员沟通交流与利润情况有着直接的相互联系,如果雇员们理解企业正努力做什么事情,并积极参与这个过程,从心里感到他们就是其中的一部分,那工作就比较容易做好,各种阻碍和问题也较少”。

(三)改变“小而全”的传统思维,借用外力,优势互补,通过产学研联合的方式,迅速提高企业的技术、规模等优势来获得核心竞争力。

对于中小企业来说,通过资源共享,优势互补,创造出新的交叉知识和技术,由此获取适合本企业的新知识、新技术,是一条十分有效的捷径。金鸽公司与淮海工学院在网络安全技术、软件开发、人员培训和教学实践方面的合作,使得公司在科技项目申报、科研成果转化、技术创新等多方面取得了巨大的经济和社会效益。

第三,以创新服务为价值。一个企业要想获得超额稳定增长的利润,相对于同业竞争者来说,就必须提供给客户更能满足需要,更有价值,市场竞争力更强的产品或服务,而不能靠简单模仿或复制,一定要有新思想、新发现。

现代经济学界流行“蓝海战略”理论,其主思想就是企业通过市场调研,根据客户的需求对竞争激烈的传统“红海”进行差异化改造,创造出新的产业价值和市场需求,延长品牌的价值链。中小企业必须打破传统的思维定式,从对手和市场空缺中寻找差异化,创造出特定领域的特殊需求,避免与同行和大中型企业直接进行量的竞争,争取成为某领域市场的先入者。

最后,以协同文化为手段。著名心理学家马斯洛在20世纪40年代提出了需要层次理论,他认为人有五种基本需要:生理、安全、归属和爱、尊重、自我实现。这些需要属于不同层次,构成一个需要的“金字塔”。人的基本需要是由低级向高级发展的,具有连续性。因此,如何把员工个人的需要同企业发展紧密结合在一起,实现员工和企业的共同成长,这是中小企业必须深思的问题。培育先进的企业文化,可以对个人需要和企业发展进行有机地整合。

(一)企业文化的建设以树立共同的愿景为首要目标。美国管理学家彼得·圣吉在其著作《第五项修炼》中提出:“共同的愿景”,即对于企业来说必须有一个共同的目标。这个目标是由竞争对手刺激而逐步形成的,它能够引导大家共同去追求、去创造。成功企业的经验证明,树立共同的愿景都是第一位的,它能孕育无限的创造力。

从另一方面讲,树立共同的愿景也是管理成本最低的一种管理方法,因为他极大地调动了人的主动性,使得人们想方设法为实现共同的梦想而奋斗。共同的愿景,不仅仅限于其在经营活动中所起的现实作用,还能对企业战略规划与实施、组织管理

与发展产生重大的影响。

(二)加强团队学习,建立一个学习型组织。中小企业往往因为着重点不一样,加上资源条件的限制而忽略这一点。其实,在现代科技飞速革命的背景下,企业必须培育全新的团队学习能力来适应市场,否则,企业核心竞争力即使建立起来,也会因后劲不足而慢慢衰减。

总之,中小企业要想在竞争中获胜,必须有自己的核心竞争力。当然,核心竞争力从认识、打造、保持到提升,是一个不断创新的动态过程,不能一蹴而就,而是一个持续的努力过程。它是企业一般竞争力综合的外在反应,即上述各项途径的有机整合,而不是指其中一个或几个方面的松散衔接。企业只有在发展中不断积累和创新,才能打造出核心竞争力并保持其持续性,也只有这样,企业才能持续发展壮大。

参考文献

[1]周三多.管理学原理[M].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05.[2]余文钊.管理心理学(第二版).沈阳:东北财大出版社.2007.[3]潘晓云.人力资源管理[M].北京:立信会计出版社.2005.作者简介:陈宗华(1970-),男,四川绵阳人,连云港金鸽网络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工程师,主要从事企业管理、信息安全等领域研究。

下载论企业核心竞争力的独特性[推荐五篇]word格式文档
下载论企业核心竞争力的独特性[推荐五篇].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9论企业核心竞争力_企业文化

    聊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年第3期 论企业核心竞争力:企业文化,谢茂华曾江华(1.华南理工大学研究生院,广东广州??510640??2.华南理工大学政治与公共管理学院,广东广州??5......

    论国内企业的核心竞争力

    一稿文章题目过大,请结合某个具体的企业,谈该企业的核心竞争力。文章的字数也不足,本科学生的论文字数应在5000-10000字之间。要交待清楚某个具体企业的背景、核心竞争力等问题......

    论企业的核心竞争力(精选五篇)

    竞争经济学——论企业的核心竞争力核心竞争力是一个企业保持持续竞争优势的源泉,是企业生存和发展的关键,核心竞争力的培育、维护和提升是一个循环往复的重复过程,一个企业要想......

    论企业财务管理与核心竞争力

    论企业财务管理与核心竞争力一、引言 随着我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以及改革开放进程的不断深入,我国企业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机遇和挑战,如何增强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如何使企业在众多......

    论企业核心竞争力及提升途径

    论企业核心竞争力及提升途径【摘要】:经济全球化进程的日益加快,企业面临日趋激烈的竞争,构建并提高自身的核心竞争能力应该成为其必然选择。所谓的核心竞争力就是企业在生产经......

    论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培养专题

    论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培养 王艳(10级工商管理系市场营销二班)摘要:核心竞争力是一个保持持续竞争优势的源泉,是企业生存和发展的关键,核心竞争力的培育、维护和提升是一个循环往复......

    企业核心竞争力

    西安交通大学继续教育学院毕业论文 摘 要 企业的核心竞争力是一个企业保持长期竞争优势的能力。这种能力是别的企业难以模仿的。高度的企业道德水准是企业核心竞争力的根本......

    企业核心竞争力

    浅谈我国企业核心竞争力的构建[摘要] 企业核心竞争力是企业取得和保持竞争优势的源泉。当前我国大部分企业急需构建企业的核心竞争力。本文从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基本概念入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