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教学叙事
教学叙事
扶余市五家站镇中心小学 周烨
小学数学教学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尊重学生的需要,保护学生的自尊心和自信心。要为学生创设宽松和谐的学习环境,运用灵活的方法,适应学生的实际和学习要求。新课程标准提出:数学教学是数学活动的教学,而数学活动应是学生自己建构知识的活动,应让学生“在参与中体验,在活动中发展”,体现以学生为主体实践活动为基础的有效课堂教学。
记得在教学圆柱表面积计算公式推导时,我遇到了这样的问题,在课前我自以为做了充分的准备,做了很精美的课件,将圆柱的展开图都呈现在了课件里,当我把课件展示给学生时,学生非常感兴趣,可是学生对为什么圆柱展开图是这样的,还有可能是其他样子的么?产生了疑问。
面对这种情况,教学只能停止,我想只有让学生明白圆柱表面的展开图是如何得到的他,学生才能明白该如何去计算圆柱的表面。于是我将在教学认识圆柱时做的几个圆柱模型拿了出来,又找了几把剪刀,接着把学生分了几个小组,让他们自己同组去研究将圆柱模型剪开,然后观察所剪开的图形,最后请各小组展示自己组的展开图,通过对比学生很快发现,圆柱展开容易,但要在展开后能利用已有知识去求它的面积就必须如课件所展示的那样展开(圆柱沿着高展开,变成三部分:上底圆、下底圆、侧面长方形或正方形),此次的出现的问题,让我深刻的认识到,只有通过给学生提供了动手操作机会,学生通过亲身体验掌握新知。动手操作能促进学生在“做数学”的过程,才能对所学知识产生深刻的体验,从而在数学学习的过程与方法中,感悟并理解新知识。
第二篇:教学叙事
2017-2018学第一学期 八年级语文教学总结
八(5.6)毛玉伟
作为一名教师,我们几乎每年都要面对一批新的学生。新接过一个班级时,别把学生了解得太清楚,或许是一种明智的选择。
新学期开始了,今年我教的是八年级。在刚开始的几节课上,我注意到了一个个子不高,坐在第二排的男生,并且记住了他的名字——杨德文。他听讲很认真,眼睛亮亮的;回答问题很积极,有时没等我问完他就迫不及待地大声嚷了,天真得像个小孩子。等我告知他回答问题要先举手时,他很听话,把胳膊伸得直直的,手举得高高的,惟恐我看不到他。他总能回答得很正确,而我的表扬使他显得更兴奋。几节课下来,这个学生给我留下的印象很好。
课后,不经意间我跟同事聊起了这个学生,我说:“四班有个杨德文,很聪明也很好学,课堂上回答问题特别活跃。”几个在七年级教过他的老师都笑了,一个同事说:“他可不是个好学生,别看表面现象,过几天你就知道了。”我很惊讶:“怎么会呢?他上课回答问题都正确啊!”同事不以为然地说:“这个学生就是这样,爱表现自己,他是趁你不了解他的底细,装几天好孩子呢!”我还是觉得难以置信,便找到升级考试的成绩册,看到了——杨德文,语文52分。班里可再没有几个比他成绩更差的同学了。我心中突然有种莫名的失落。
面对成绩册,想着这段时间杨德文在课堂上的表现,我陷入了沉思——52分,这样的成绩的确有些糟糕。但是他这几天学得真的很好啊,应该背诵的,他都记住了;需要理解的,他理解得很透彻。课堂上,透过他亮亮的眼睛,我看到了他认真的态度,活跃的思维;从那高高举起的手上,我看到了他学习的积极主动,他是多么希望得到老师的认可啊!我能因为这个52分就对他失望、就否定他吗?万万不能!也许他真的像同事说的,趁我不了解他“装个好孩子”,可是,如果能一直这样“装”下去,也不错啊。那么我也装吧,就装作从来不知道他以前的成绩吧,我打定了主意。
以后的日子,杨德文一如既往,“装”得很认真;我也“装”得很好,就像从来不知道那个“52”分一样。虽然我逐渐发现他的语文基础的确很差,学习上也存在很多问题,但我还是愿意把他看作好学生。
班里有些学生上课不爱举手回答问题时,我会让他们向杨德文学习。杨德文的字写得很糟糕,作业很潦草,还有一些错别字,我也会批评他:“你写的字和你课堂上的表现可大相径庭啊,作为一个好学生,字怎么能写得这样潦草,还出现错别字呢?”他把头埋得低低地,似乎很羞愧。我又说:“老师相信你这只是偶尔写不好,以后不会这样了,是吧?”他皱着眉头绷着嘴唇很郑重得点了点头。这以后他的作业变得认真了,虽然字依旧写得不太好看,但我看出他已经很努力了,他甚至为自己买了一个小学生用的田字格本悄悄练字,看到这些,我觉得很欣喜,欣喜中有些心疼——我看出来了,被老师认为是一个“好学生”,他心里有多高兴啊,而且为了维护这个“好学生”的形象,他一直在努力。
期中考试结束了,对于杨德文的成绩,我很期待。成绩发下来了——杨德文,语文90分。我很兴奋。这个成绩对别的学生来说也许不算太高,但是对于曾经是52分的马文东来说,经过两个月的努力,能考出90分的成绩,这已经很成功了。
当我们新接过一个班级时,千万不要光凭学生以前的成绩就早早地给他下定论。新换了老师,大部分学生的表现会比以往好,我们要抓住这个教育的机会。有时别把学生看得太清,也许是一件不错的事。那些原来表现不太好的学生,一旦被新老师发现了他以前的“劣迹”,他多半会破罐子破摔,“反正我是差生”,会成为他消极的理由,这样他还能进步吗?就假装不知道吧,有些所谓的“差生”,他内心是渴望变好的,当他发觉自己被老师认可的时候,他会努力得让你心疼,他的进步也会无法估量。
第三篇:教学叙事
小学语文教学叙事
————“丹心化作春雨洒,换来桃李满园香。”
作为一位平凡的小学语文教师,一位普通的教育工作者,没有耀眼的光环,没有轰轰烈烈的事迹,也没有令人称羡的待遇。然而,我却努力在自己平凡的工作岗位上寻找生命的价值。在多年的教学中,体会到语文与生活是天然联系在一起的,语文是反映生活又反过来服务于生活的一种工具。对学生而言,语文本身就是一种特殊的生活。
课本即生活的记录。美国的一位教育家指出:“课堂的外延与课外的外延相等。以课堂学习为核心,能动地向学生的学校生活、家庭生活、社会生活等各个生活领域自然延伸和拓展,使课堂训练与课外行为训练形成有序、有趣、有力、有效的结合,取得语文教学的整体效益。”在教学五年级上册的第15课《落花生》时,我让学生反复朗读这篇课文,读后问学生学到什么,受到什么启发,从中受到什么教育。教学《落花生》这篇课文,我很喜欢这篇课文,因为课文中里“我”父亲讲了一句话,说:“所以你们要像花生,它虽然不好看,可是很有用。”“我”说:“那么,人要做有用的人,不要做只讲体面而对别人没有好处的人。”而父亲接着说:“对,这就我是对你们的希望。”我教学时重点强调 “人要做有用的人,不要做只讲体面而对别人没有好处的人。”我说现在的日常生活中常常看到有些同学经常把自己打扮得漂漂亮亮,以为自己就很完美,很可爱,这样认为是不对的。学习了这篇课文后,我让全班学生知道,心灵美才是最重要的!以后要像花生那样不只讲究体面,也要讲内心。而平时的衣着打扮要求整齐清洁就行了,不追求华丽和昂贵。学生时代要讲究勤俭节约,勤奋好学,要把心思花在学习上,而不要花在衣着打扮上,正如俄国作家托尔斯泰讲的“人不是美丽才可爱,而是可爱才美丽”。学习《火烧云》让我们明了了这样一个朴素的道理:美是到处都有的,对于我们的生活,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古今中外,天文地理,人世苍桑,世态变迁,都能从语文课本里找到历史足迹。可以说,语文课本中的佳作,是富含生活浓汁的蜜,越品越有味,越钻研越能领悟到生活的真谛。
教学即生活的阐释。课堂学习是学生生活的一部分,学生要在这里体会生活的苦与乐,感受生活的悲与喜,从中获得生活的间接经验和直接经验。教师的课堂教学,既是对课本所记录的生活进行阐释,也是对自身的生活经历进行阐释。师生交流不是空洞的说教,而是心与心的交流,是情与情的互融。教学《荷花》这篇课文,同样是在欣赏亭亭玉立、婀娜多姿的荷花,学生的体验却是千姿百态、见仁见智的。有的说:“荷花,我真想把你带回家。” 有的说:“荷花,你的美让我陶醉。”有的说:“荷花,我要为你画张画,把你的美永远留下来。”有的说:“荷花,你是美的使者,谢谢你把美带给了我们。”有的说:“荷花,我要赞美你,我要歌唱你。”有的说:“荷花,你出污泥而不染,你是我学习的榜样。”有的说:“荷花,你翩翩起舞的姿态真是太迷人了,我一定会梦见你。”这是在融合了学生独特的生活体验之后和语文的崭新对话。我们完全有理由做出这样的推想:生活中爱画画的盼望着为荷花画张画,生活中爱唱歌的想到了歌唱荷花,生活中爱跳舞的迷恋于荷花的翩翩舞姿,生活中爱读书的折服于荷花的纯洁不染„„
阅读即生活的体验。阅读书本,就是阅读生活。《钓鱼的启示》是人教版六年制第七册第八单元的课文。它是一篇论理型的文章,讲述了作者34年前的一天晚上和父亲去钓鱼,好不容易钓到一条大鲈鱼,此时正是离捕捞鲈鱼开放时间仅差两个小时,父亲竟让“我”把鲈鱼放回湖里,使我从中获得终生启示——那就是:道德只是个简单的是与非的问题,但是实践起来却很难。要是人们从小受到像把钓到的大鲈鱼放回湖中这样严格的教育的话,就会获得道德实践的勇气和力量。当我们学习《“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读了数遍后,发现这真是一篇精彩极了的文章。这篇课文讲的是作者童年时,父亲和母亲对他的作品产生截然不同的评价,这两种评价对作者产生了巨大的影响,以及作者从这两种评价中领悟到的东西——爱。我被课文精彩的段落吸引住了“一个作家,应该说生活中的每一个人,都需要来自母亲的力量,这种爱的力量是灵感和创作的源泉。但是仅仅有这个是不全面的,它可能会把人引入歧途。所以还需要警告的力量来平衡,需要有人时常提醒你:‘小心,注意,总结,提高’。”我们读了这段话,仿佛也领悟了:一个人活着,需要鼓励和赞扬,使自己能鼓起勇气去驾驶生活的小船向前挺进,另外,还需要一种警示的力量,提醒自己小心谨慎,更加努力。缺少前者,可能会失去信心,停滞不前,而缺少后者,则会骄傲自满,误入歧途,后悔一生。当然,课堂中的阅读是极为有限的,必须向生活延伸。大量的课外书籍以及标语、广告、产品说明等,都可以从中读到语文知识,读到生活的经验,读到人生的哲理。教师在课堂阅读教学中的方法指导,就必须尊重学生的生活实际,尊重学生对生活的各种体验。
作文即生活的再现。作文就是学生真实生活的再现,是学生审视人生、审视生活所产生的新奇和敏感的真实写照。写作来自生活的需要,是有话要说、有情要抒、有事要叙、有理要讲。当前作文的最大弊病就是脱离了学生的自我需要,脱离了学生内心真实的感受,造成学生言不由衷、辞不达意,不是千篇一律,就是废话连篇,用文字反映生活的能力,自然得不到有效的培养。
语文教育不能脱离社会生活,生活的需要应成为提高学生语文素养的主要目标;同样,语文学习也不能离开生活实践,生活是语文学习的源头活水,不到生活的源头活水中去学语文,不为生活而学语文,语文就失去了生命力。
教师真挚、深厚的情感可以发出强大的爱流,有利于传导,教师把心里的情感用语言、行为表达出来,师生间通过精神的交流,达到思想感情上的联系和信赖,教师真挚的情感在学生的情绪上就会产生共鸣。我会全身心的地爱孩子,用爱撑起一片蓝天,驱逐孩子心头的阴霾,让每张笑脸在阳光下灿烂。——这是我多年的心愿,为了这个心愿我一直努力的,本人将继续在教育岗位上兢兢业业、无私奉献、甘为人梯,愿“丹心化作春雨洒,换来桃李满园香。”
教学叙事
记得今年教师节,当我走进教室,一个意外的惊喜正等待着我,黑板下沿儿,摆放了孩子们用彩纸制作的“贺卡”,五颜六色;讲台上,放满了一束一束的鲜花,五彩缤纷。孩子们共守着默契,谁也不说话,用明亮的眼睛望着我。我笑了,眼眶里不禁有泪珠滚动。我惊诧于学生的创造力,感动于他们对教师节庆祝方式的“隆重”。端详了许久,我忍不住先开口了:“哇——!简直就是如诗如画嘛!夏天还未过去,春天却又回来了,连咱们教室都是百花盛开,多热闹呀!”孩子们大笑起来,欢呼起来。置身于花丛中的我,顺手拿了一枝粉色的花斜插于窗户上,让同学们用知道的古诗句形容它。孩子们脱口而出的“一枝红杏出墙来”,引出了一连串描写春天的古诗句——
“春色满园关不住;“二月春风似剪刀”;“春风又绿江南岸”;“等闲识得东风面,万紫千红总是春”;“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草长莺飞二月天,拂堤杨柳醉春烟”„„正激昂着,一个调皮的男孩,指着一个女同学说:“老师,她也开花了!”我一看,可不,她的小辫子上,插上了一片粉红的花瓣,我凑近嗅了嗅,说:“真是‘春风花草香’呀!”孩子们击掌大笑。听着同学们吟诵的诗句,我沉醉其中,只感觉这浓浓的春意在教室里蔓延,灿烂成了一道靓丽的风景。我心想:这教室该是春天的源头了——春天是孩子们找回来的,渲染了讲台与课桌,然后漫出窗子„„顿时,我心旷神怡,于是提高了声调:“教室里开满了美丽的花儿,现在就让我们在这些美丽的花瓣中一起去寻找幸运花瓣,同学们顿时笑得更加灿烂,教室里掌声雷动。“竟然还有这样引入上课的方法啊?!”一个男孩儿兴奋极了。孩子们欢呼着,雀跃着,教室里沸腾了!一节精彩的课在没有预设的精彩中开始了!
不知不觉中,下课铃响了。“幸运花瓣就在这美丽的花丛中,看来我们每个人都是幸运的,不仅有找到幸运花瓣的快乐,更是寻找过程的快乐。我想我是最幸运的,因为我拥有你们这群可爱的学生。”我的话音刚落,孩子们笑得前俯后仰。那一张张通红的小脸,让我看不清也想不明,是鲜花染红了小脸,还是文章中染红了小脸?回到办公室,我仍然陶醉在刚才的课堂中。孩子们的“杰作”美丽了我的课堂,美丽了文字,也美丽了我的心情。
飘溢着灵气的课堂让我豁然开朗,语文是所有学科中最具灵性和美感的,而学生的智慧活动需要美感的激活。语文教师必须永葆激情,保持心灵的敏感,让儒雅之蕴带给课堂诗意。一堂精彩的语文课有如一首灵动的诗,课堂要焕发活力,需要教师与学生在共同的学习中去发现美,感受美,创造美。
第四篇:教学叙事
教学会诊
《日月潭》是一篇文质兼美的描写景物的文章。作者以清晨、中午和雨中这三个特写镜头,展示了日月潭的秀丽风光,表达了作者对宝岛台湾和祖国大好河山的热爱之情。文章结构清晰,景美情浓,如诗如画的自然景观使人有身临其境之感。教学中,我创设情境,引导学生朗读课文,使他们不仅感受到日月潭的美丽,还大大激发了他们热爱祖国宝岛台湾的情感。
一、重视朗读,体现语文学科特点
在整节课的教学中,我把重点放在指导朗读上,采用多种读书形式,如自由读、教师示范读、学生个人读、默读、小组合作读。例如,在学习第二自然段时,先由学生默读,理解本段内容,再让学生看课件,让学生明白日月潭名字的由来,然后带着感受再读课文,逐步引导学生将课文的语言变成学生自己的语言,再到有感情的朗读,落实读的训练目标,重视读的实践过程,使阅读真正成为学生主动的个性化行为。在读中使学生理解重点词句,理解课文内容,激发起学生对祖国大好河山的热爱之情。
二、互相合作,学会交流表达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教学应让学生树立表达的自信心,引导他们积极参加讨论,勇于发表自己的意见,逐步培养学生口头表达能力。”如在理解课文的基础上,我请学生在自己读读课文第三、四自然段以后问:“你喜欢什么时候的日月潭?为什么?”各学习小组热烈讨论后,各抒己见、畅所欲言,有的说:“太阳高照的时候景色很美丽,因为这样爸爸妈妈就可以带我们出去玩。”有的说:“下雨的时候,日月潭周围一片朦胧,像仙境,很美。”在学生发表自己见解的同时,也提高了口头表达能力。
三、使用朗读和电教手段,帮助理解课文内容
通过指导学生有语气地朗读课文,将课文读通读顺,使学生感知课文。教师通过相应的范读并配上音乐,让学生模仿,再运用不同的方法,指导学生有语气的朗读。不断提高朗读能力。在本课教学中,多次利用了多媒体课件,不但创设了情境,也促进了学生对课文的理解和思维的扩展。充分利用好课件的图片,把看图与朗读结合起来,可以更好的帮助学生了解课文内容,感悟课文的语言。通过生动形象的画面,启发学生的想象,激发学生的情感,使学生感悟到日月潭的迷人之处。
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在教学活动中尽量呈开放性特点,使教师教的有效,学生学得轻松、愉快,但是教学中也存在很多不足之处,如课堂上学生读书时学生齐读的过多,不利于学生思考,对个别学生关注的还不够,学生在读课文时声音太小,使得课堂气氛沉闷。有待于进一步提高和改进。
教学会诊
《日月潭》是一篇文质兼美的写景类文章,作者以清晨和中午两个特写镜头展示了日月潭的秀丽风光,表达了作者对宝岛台湾和祖国大好河山的热爱之情。文章结构清晰,景美情浓,如诗如画的自然景观使人有身临其境之感。
我觉得有几点比较成功:
1、由于这是一篇写景的课文,而且文章的文字又写得很美,是锻炼学生语感,帮助学生积累语言材料的好文章。所以教师抓住课文中的优美语句,让学生自由读,读出感受,读出问题,读的层次比较清楚,读通读顺——理解感悟——有感情地读——背诵积累。在帮助学生理解词义时,采用文本联系生活场景的方法,如“隐隐约约”、“朦胧”。
2、学语文的最终目的就是为了用语文。在学习这篇课文时,教师有意识地安排了这样几个环节:帮助学生理解好词的词义——引导学生背诵积累——看图说话,迁移运用。但是可能教师对学生能力的估计不足,仅仅让他们背了自己喜欢的几句话,其实完全可以放手让他们把3、4段都背下来,应该不会太困难。
当然还有需要改进的地方:
1、从整堂课的重点上讲,应该是帮助学生理解感悟日月潭的美丽景色。但在学习“朦胧的日月潭”的文字时,教师突然要求学生找出比喻句,而且要学生精确地说“什么时候的日月潭像什么”。本身这个题目对三年级年级的学生来说就有点困难,另外一个,也冲淡了已经营造起来的感情基调,以致于再让学生谈感受时兴趣不太大了。而且在学习第三自然段有感情朗读时,可以用上轻音乐,帮助学生激发感情,促进感悟。
2、有些小细节不够注意。比如当学生说话出现语病时,教师没有指出。如果从小就训练学生的语言规范,以后学生说话就会很有逻辑性,很规范。在看图说话时,第二张图出示的是东钱湖的湖光山色,学生只想着怎样把我出示的词语用进自己的语言中,而没有顾及其他,在这里,其实应该指导学生看图的顺序。当学生在看图说话说出了好词好句时,应该马上把这些词语板书,并让大家跟着这个学生齐读,营造用好词光荣的氛围。
教学反思
《神笔马良》这个故事家喻户晓,深受读者喜欢。课文讲了马良用自己偶然得来的笔为穷苦人作画,并且画什么有什么。只要穷人有需要,马良都竭力帮助人们-----帮助他们解决生产生活中的困难。受到了人们的高度赞扬。但是,贪婪的大官为了达到自己的目的便威胁马良,马良用神笔和智慧与大官斗争,最后把大官送上断头台。我设计的这节课由“神”字导入课,以读为主。从读中感悟马良的善良与淳朴;从读中体会大官的贪婪;从读中领会马良为穷苦人民画画、为穷苦人民服务的美好心灵。在马良与大官的对话中我指导同学要读出不同角色的语气。边读边思考边用笔画出马良画了几次画,都为谁画的?为什么?他当时是怎样想的?并且指导学生用“画——帮----做----”的句式把每件事说清楚。这样既培养了学生朗读能力,又培养了学生的理解概括能力。非常有利于渗透教学目标。我还适时地引导小组讨论:马良为什么开始的时候不为大官画,后来又画了?是他怕大官吗?有的回答:“是的。”有的反应快说:“不是的。”并从书中或根据自己的生活经验找到依据。他当时的心里是怎样想的?抓住马良为大官画金山、画海、画船、画风的那一段引导学生理清层次并结合课件用“首先、然后、接着、最后”这样的句式复述故事片断,达到重点段重点理解的目的。
在课的结尾,我又回归到“神”字上来。变相的总结课文:马良的笔“神”在哪里?不仅要引导学生答出“画什么有什么”,还要结合实际说出马良是通过对画画的执着、刻苦的锻炼才得到的能力。达到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的目的。还要抓住这个机会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假如你也有一支神笔”,你想做些什么?引导学生展开想象,表达自己美好的心愿。
当然,在教学中个别学生对讨论的问题积极性不够高;对马良的这些做法是体现马良热爱劳动人民的思想渗透的还不够完善;在板书的设计上还需精炼!
教学反思
《神笔马良》这篇课文通过写马良用手中的神笔为穷人画画,用计制服贪财的大官,最后继续为穷人画画的故事,表现了马良的机智、勇敢,赞扬了马良一心为百姓服务的精神。课上,我随机采访了几位同学:“假如你有一支马良的神笔,你会做什么?”有的说为四川地震灾区的人们画许许多多坚固的楼房,让他们过上好日子;有的说为小朋友画好玩的玩具;有的说为堆满积雪的路面画融雪剂;有的说为不讲究个人卫生的同学画一双勤劳的双手;有的说为坏人画一颗友善的心……学生们说得多好,多有爱心,我暗自高兴本课的思想教育已经落实到位。看看手表,还有一点时间,于是继续采访。一位学生说:“假如我有一支马良的神笔,我会画三个妈妈:一个妈妈为我做饭,一个妈妈为我洗衣,一个妈妈看我写作业。”我微笑着说:“孩子,你应该画三个你:一个你为妈妈洗脚,一个你为妈妈捶背,一个你为妈妈做家务。你觉得怎么样?”他似乎明白了“神笔”的用意——心中有他人,做善事,不能贪图享乐。我提高嗓门儿:“同学们,让我们大声告诉自己„马良的神笔是为谁服务的?‟”“为穷人,为老百姓!”学生们铿锵回答。
教学反思
1、引导学生读书质疑,自能提问。本年级是低年级向高年级过渡阶段,学生的读书质疑能力还有待培养。针对学生本班学生不爱动脑,缺乏学习主动性的特点,我设计了让学生根据指定段落,尝试提出有价值的问题,并通过独立读文,解决问题的策略。从课堂反应来看,学生更愿意动脑思考自己及同伴提出的问题,对课文的理解也更深入。
2、重视朗读和写字能力的培养。我帮助学生在有感情朗读的基础上理解课文,体会朋友间的关爱之情,重点指导学生朗读写红枫叶样子的段落及青蛙与蜥蜴的对话,揣摩语言,边朗读边体会人物心情。写字指导中,我对“缺”字,先示范书写,再指导学生抓住特点练习,其它生字由学生自学完成,尤其是识字教学,放手让学生独立完成,给学生展示自学成果的机会,使他们品尝到成功的甜果。
3、在课堂教学中,我将第三次读文思考课文写了一件什么事略去,让学生读第二遍课文后回答问题,学生感觉很突然,不知如何回答。其实当时我只考虑课文长,第三次读文恐怕没有时间,这种临时处理致使问题搁置,导致这种做法的原因还是我的教学观没有彻底改变,如果树立了教为学服务的教学观,这种现象就不会再发生了。
教学反思
本文通过记述青蛙先生在池塘边捡到一张红枫叶想作为书签。当发现小蜥蜴在叶下熟睡时,就放下了红枫叶。小蜥蜴得知青蛙先生的好心之后,亲自送来更美的红枫叶的故事。赞扬了朋友之间相互关心的真挚情谊。
教学中,学生们被朋友间的真挚友情深深打动了。当学生们再次美读全文时,已经融入了课文之中。
课后有一道题是“搜集、制作与展示”要求学生们搜集制作书签。我这样引导学生:“如今,青蛙先生的书里,夹着一张美丽的红枫叶书签。你想拥有一张自己喜欢的书签吗?”“想!”学生们异口同声地回答。“快看看84页的书签吧!”学生们快乐地欣赏着书签的样式,津津有味地读着书签上的读书名言,制作书签的欲望越来越强。于是,我布置了一项动手作业——制作5张书签,4张是书上的内容,1张自己创作,书签样式不限。
星期一的早上,学生们带来了亲手制作的书签,仿佛捧着宝贝一样,既兴奋,又小心翼翼的。于是,我宣布:“书签展示会现在开始!”同学们响起了雷鸣般的掌声。
学生们按小组依次到展示平台上展示自己的佳作。通过大屏幕,一张张造型独特,内容丰富的书签时刻吸引着学生们的眼球。侯姗巧妙地运用服饰商标,稍微一加工便成了漂亮的书签。张桁在作业单上穿一条丝线,写上读书名言,书签就做成了。刘含采用剪纸的方法制作,吕欣把剪纸的边角余料粘贴出美丽的图案„„书签上的名言有:书读百遍,其义自见。读万卷书,行万里路。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黑发不知勤学早,白首方悔读书迟等等。全班学生展示完,评选出最佳书签并颁奖。最后,我们把制作书签的过程、结果、心情组织成一篇小文章。学生们有话可说,有事可写。文章生动有趣。
教学叙事
有人说过这样的一句话:“老师不经意的一句话,可能会创造一个奇迹;老师不经意的一个眼神,也许会扼杀一个人才。”
昨天的语文课上,当我讲到“我相信我们每个同学身上都有闪亮的光点”时,一名学生竟然情不自禁地脱口而出:“老师,我身上有闪光点吗?”我听了这声幼稚的发问,心里感到一颤,循声而去,哦,原来是吴泽均同学。这时他的眼神充满期盼,脸上露出疑惑,望着他一脸的纯真,我马上说:“你身上怎么会没有闪亮之处呢?你热爱劳动,乐于帮助同学,还有诚信的可贵品质。”当我表扬他拥有诚信时,不少学生马上举手反对,纷纷指责他言而无信,还列举了许多事例说明。但我依然为他据理力争:一次放学,我请他留下补作文,但临到放学时,突然有家长找我谈事情,吴泽均找了我好几次都没找着,于是写了张留言条,说是第二天一早到校马上交作文本。第二天一早,我刚踏进办公室,他就来交本子了。可见,他是个有诚信的孩子。尽管他做过不诚信的事,但只要诚心改过,依然值得大家的信赖。学生们被我的话打动了,没有再站起来反驳了,这时的他 低下了头,似乎在反思,似乎在为以前所做的事感到惭愧。
下课回到办公室,我也在反思:他是一个学习成绩比较差的孩子,分数经常在及格边缘,有时一不小心会滑向不及格,我知道他经常受到同学的嘲笑,因此他的心理是自卑的。由此想到:一个总是低着头、弯着腰走路的孩子,他的骨骼必然会变得弯曲;同样,一个自卑的孩子,在人前人后抬不起头来,他的心灵也必然会出现不同程度的扭曲。孩子,需要昂起头来走路,需要昂起头来做人,我感到这是多么重要!课后,我找他谈了话,要让他学会面对现实、接纳自己,并善于扬长避短,发挥自身优势,找到属于自己的快乐。
在今天的语文课上,我欣喜地发现他勇敢地举手发言了,尽管他所答的问题很浅显,很简单,尽管他的回答在其他学生眼里不屑一顾,但他能站起来,能主动发言了,可见他的心理开始拥有阳光了,虽然只是斑斑点点的阳光,但我相信,从今以后他不再是低头弯腰的孩子一定是个抬头挺胸,坚强而快乐的孩子。作为一名教师没有能力点燃火种,但绝不能熄灭火种!面对眼前同样充满好奇和天真的孩子们,要珍惜,更要努力让每一个孩子的心中充满阳光,让每一个孩子在爱的抚慰下快乐成长。孩子的心灵是纯洁而美丽的,如水晶;孩子的心灵是脆弱而易碎,如玻璃。作为教师不但要欣赏着他们水晶般的心灵,而且更要保护着他们玻璃一样易碎的自尊。
教学叙事
岁月像流水一去不复返,有许多事情我都淡忘了。可是,有些事,像树根一样深深地扎在了我的心上。多年来为人师表,讲述着自己的教育教学故事,虽没有惊天动地的故事情节,但也有印象深刻的故事情景。
上课铃响后,我来到教室准备上课时,W同学气喘吁吁地出现在教室门口时,他家离学校最近,可是总迟到,我已经找他谈了好几次,这次我感到再也无法忍受了。但冷静一想:学生犯错是难免的。用什么办法既不挫伤他的自尊心,又能让他懂得不应该迟到的道理呢?这节课的教学任务是记一件成长中对待错误的事。这就是一个好机会。
我启发孩子们想一想,自己最近是否有过因犯错感到后悔的经历,这时下面的学生开始兴奋地议论起来,有的学生突然看见站在讲台前的同学,于是指点着说笑着。这显然比作文本身更有吸引力。迟到的孩子则低着头,窘迫地偷偷看着我,最后也举起了手。
我请他发言,结果他竟然把今天迟到的事情为叙述主干,谈到自己一贯迟到的原因,及此时心中后悔的心情。接着我就他的发言引导学生们如何将作文写具体写通畅。W同学万万没想到自己迟到会受到这样一种特殊形式的教育,同时又为大伙的学习提供了最好的案例,他竟然害羞地笑着,在征求我同意后回到座位上,写下了第一篇优秀的作文。我想这种教育一定会让他终生难忘。
在我的教学经历中还有许许多多这类的故事。我总结这些对待学生的经验,是为了帮助我在今后的教学道路上更好地带领学生攀登知识的高峰,成就他们辉煌的明天。
教学叙事
面对总是惹我生气的学生,我的方法便是“河东狮吼”。可时间长了,总不见效果。同事们告诉我,如果孩子们闹得越欢,你的音量就要降得越低。这样没准会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回到教室后,我尽量压低声音。这一招果然见效,那几个淘气包似乎因为听不见我在说什么,他们也收敛了许多,也是尽量不出声。
今天没费力就把学生们“治”了一把,我心情特高兴,回到家便迫不及待地翻开包备明天的课。“什么东西?”我自语道。一个用草纸包着的长方体映入了我的眼帘,不管是什么,拆开看看吧,总不可能是炸弹吧!怀着好奇的心情,我拆开了一个纸包,原来是一盒金嗓子喉宝。谁放进去的?我的嗓子又没病,我的心中画了一大堆的问号。这时,手机响了一声,打开一看,是一条短信:“老师您看到我在您包里放的金嗓子喉片了吗?我听见您的声音沙哑了,给您买的(您的学生)。”我的心为之一动,这是怎样的一盒药!这是怎样的一片情!这又是怎样的一个孩子呀!她的心是那样的细,她的眼睛是那样的尖,老师的举动都在她的眼中,都在她的心中,泪水不禁模糊了我的双眼。
我连忙拿起手机给他发短信:“☺谢谢,真让老师感动。” 几分钟后,一条简短的信息又回复了:“不客气。”
虽然这条短信之后,我们再没有交流,但我知道这几行字已深深地植入我的心间。
今天这个小小的手段“遭遇”了一份师生间难得的真情,让我激动不已。五年了,可能我和孩子们的关系不仅仅是老师,更多的是朋友,是亲人。也许爱不是用来说的,行动才是爱的最高境界。这一盒小小的口含片,让我坚信最初的选择是正确的,让我更坚定自己的步伐,做孩子们喜爱的老师。
教学叙事
在一次考试时,我正站在教师的前面注视着同学们,只见同学们都在认真地答题,教室里静悄悄的。突然,从后天传来了桌椅的碰撞声,顺着声音望去,原来是王馨漪同学边答题便晃动着桌椅,我大声喝道:“这是考试,不要太随便!”谁知他却满不在乎,我短时火冒三丈,怕影响全班同学,耐着性子没有理他。谁知他竟变本加厉,竟拿出书来抄。于是,我走上前去抢他的卷子,可他不但不给,反把卷子揉成一团。这是我一把将他从椅子上拽起来。把他推到了门外。以后,没到我的课,他不是一言不发,就是在那愣神,和我有了距离。一天,平常格外活泼的王馨漪同学“打蔫了”,我很奇怪,一打听,原来是他没有带饭,又没带钱。我赶紧拿出钱给她买来了饭,劝他吃。虽然他当时没说话,我也感觉到他的眼睛在注视着我而且眼圈红红的。第二天,王馨漪同学主动走到了我跟前说:“老师,我错了”。然后就把头低下了。从此,孩子又恢复了以前的活泼,在没有犯过类似的错误。只要用心去教育学生,感动学生,我们就会和谐相处,达到教育的目的。
第五篇:教学叙事
体育教学需要创新课堂
有一位外国教育家说过:“课是学生自己的课。”它说明了谁是课堂的真正主人。现在我们提倡的创新课堂就是要打破以往的体育课堂中教师的“垄断”,把课堂真正还给学生,而创新课堂是以“模块”的形式采用分组教学,深受学生的喜爱。它是将班级学生分成几组,组员根据体能、兴趣爱好进行合理搭配,针对练习中存在的问题,以小组共同学习为主要形式的教学。它对学生能力的培养,素质的提高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一、创新教学有利于促进学生的认知,情感的发展
创新教学有效的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使学生有机会在轻松的气氛中,对伙伴的动作进行评价,交流自己练习的感受,形成一个主体的练习。这种教学情景,对于体质较差的学生来说,可以感受伙伴的帮助,分享本组完成目标的喜悦,认识到只要积极,主动大胆尝试就会成功。从而找到了自身价值,增强了信心。对于体能较好的同学,这种学习策略给他们创造了更广阔的舞台,发挥其特长,充分表现其认知的能力,同时也帮助他们从中找到乐趣,对他们完美人格的塑造极有帮助。
例如:初中阶段技巧和支撑跳跃教学中的“鱼跃前滚翻”,学生完成基本动作后,教师布置组合练习。让学生想办法将远点支撑动作连贯,这时,学生热情高涨,各抒己见,彼此启发分析,提炼最佳方案,结果,各个小组的练习各有精彩之处,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教师及时引导,取各组之长,一个完美的组合动作在学生的创作中诞生了,每个学生都获得了成功的喜悦,感受到了合作创新的力量,激发了进一步学习的积极性。
二、创新教学有利于构建平等民主和谐的师生关系
新课程理念要求教师把课堂还给学生,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学习的主体。学生也不再只是观众,他们是课堂的主人,他们有自己的要求、兴趣、爱好和追求。他们积极主动而富有创造性。从而把教学的重点从教师的“教”转移到学生的“学”上,使教师“乐教”,学生“乐学”,建立起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互相尊重、真诚交往、共同探索、交流体验,让更多的时间与空间留给了学生,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总之,在初中体育教学中采用小组合作教学,探究新的创新教学模式,能够使学生有效开展适当的竞争和积极的合作,营造民主和谐的课堂氛围,有效培养了学生的集体意识、合作意识和良好的竞争意识,提高了学生对体育课的兴趣,有利于顺利完成教学任务,提高教学效果和教学质量。培养学生对体育的兴趣和爱好,当然,安全是第一位的,任何活动项目都有危险。只要在思想上、行为上加以教导,让学生在思想上重视,在行为上规范,尽量避免事故的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