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门诊患者身份识别制度
门诊患者身份识别制度
目的:建立和完善患者身份识别制度,最大限度减少诊疗操作错误。
一、来院就诊患者一律实行一人一卡一册就诊制度。患者在挂号、就诊、付费、各种辅助检查及报告领取、配药、注射、输液、打印病假单等均必须刷卡确认。
二、门诊医护人员在采血、给药、输液、输血、手术及实施各种有创诊疗前必须至少同时使用两种以上识别患者的方法。常用标识有:姓名、出生日期、住院号、身份证号、家庭电话号码、诊断等,杜绝以床号作为识别标识。
三、门诊输液室采用条形码扫描核对系统,患者需刷卡确认,扫描后系统自动打印输液单,避免差错。
四、建立关键流程识别措施。急诊与病房、手术室、ICU之间,产房之间病人的转运有专人负责,并有具体交接记录文书。急诊科重危患者到医技科室检查,必须由急诊科护士陪同。
五、急诊手术与各种有创高危操作在患者进入手术场所前,对涉及到“左右”、“水平面”、“手指或脚趾”的手术,手术或操作医师应在手术或操作部位作恰当的标示。
六、留观联网患者必须建立床头卡。对于治疗、护理时不能配合医护人员进行有效核对的患者(手术、昏迷、神志不清、危重、气管切开、气管插管及机械通气患者和新生儿、无家属陪伴的婴儿、无法正确语言表达且无家属陪伴的住院患儿等)和成批救治的伤员(≥2人时)必须使用手标带,作为患者身份识别信息的载体。
第二篇:门诊患者身份识别制度
门诊患者身份识别制度
一、在实施任何诊疗活动前,实施者应亲自与患者(或家属)沟通,作为最后确认的手段,以确保对正确的患者实施正确的操作。
二、严格执行查对制度,准确识别患者身份。在进行各项诊疗、护理活动中,至少同时使用姓名、性别、年龄三种方法确认患者身份。
三、挂号时认真核对患者就诊卡及病历封面上的基本信息:姓名、性别、年龄、职业、地址、药物过敏史及联系电话,了解患者基本病情并正确分诊,帮助患者选择医师,准确为患者刷卡挂号,避免因分诊错误导致换号、退号。
四、对预约患者认真核对预约单上患者姓名、手机号,就诊卡及病历封面上的基本信息:姓名、性别、年龄、职业、地址、药物过敏史及联系电话,挂号后安排优先就诊。给患者建卡时核对身份证、医疗卡或病历封面上的基本信息:姓名、性别、年龄、职业、地址、药物过敏史及联系电话,正确输入患者信息。
五、医师为患者诊治前核对就诊卡及门诊病历患者基本信息,准确识别患者身份,认真为患者诊查,正确开检查单及处方。
六、对昏迷、意识不清、语言交流障碍、无自主能力及无痛检查、手术等患者,必须使用腕带作为识别身份的表示和查对的有效手段。在各种诊疗、护理操作前要认真核对腕带上的各项信息,准确识别患者身份。
七、腕带填写的信息字迹清晰规范,准确无误,必须经两名医务人
员核对后方可使用,若损坏需更新时,需要经两人重新核对。
八、患者使用腕带舒适,松紧度适宜,皮肤完整无破损。
九、加强对患者身份识别情况的检查,门诊部质量控制组每月进行督导检查并记录。
输液巡视制度
一、护理人员应主动按时巡视,及时为患者更换液体。
二、根据病情、患者年龄及药物特性遵医嘱调节滴速,并提醒患者及家属切勿擅自调节滴速。
三、输液巡视中注意观察:液体滴人是否通畅,输液管有无扭曲、受压,针头有无移位、脱出,液体有无外渗或局部肿胀,药物对皮肤组织有无损伤等现象,发现异常应立即采取有效措施。
四、输液中护士要了解病情,密切观察输液后病情的变化。若发现病情变化及药物反应,应及时报告医生,及时处理,并有登记。
五、做好输液患者的心理护理和生活护理.六、根据病情需要急诊转送或入院时,输液患者需由护士护送,并做好登记工作。
第三篇:门诊患者身份识别制度
门诊患者身份识别制度
1、在实施任何诊疗活动前,实施者应亲自与患者(或家属)沟通,作为最后确认 的手段,以确保对正确的患者实施正确的操作。
2、严格执行查对制度,准确识别患者身份。在进行各项诊疗、护理活动中,至少同时使用姓名、性别、年龄三种方法确认患者身份。
3、各诊区挂号、分诊护士,挂号时认真核对患者门诊就诊卡及病历封面上的基本信息: 姓名、性别、年龄、职业、地址、药物过敏史及联系电话,了解患者基本病情并正确分诊,帮助患者选择医师,准确为患者刷卡挂号,避免因分诊错误导致换号、退号。
4、对预约患者认真核对预约单上患者姓名、手机号,就诊卡及病历封面上的基本信息: 姓名、性别、年龄、职业、地址、药物过敏史及联系电话,挂号后盖预约优诊章,安排优先就诊。给患者建卡时核对身份证,医疗卡或病历封面上的基本信息: 姓名、性别、年龄、职业、地址、药物过敏史及联系电话,正确输入患者信息。
5、医师为患者诊治前,核对就诊卡及门诊病历封面上的基本信息,准确识别患者身份,认真为患者诊查,正确开检查单及处方。
6、对昏迷、意识不清、语言交流障碍、无自主能力、新生儿、7岁以下患者及无痛检查、手术等患者,必须使用腕带作为识别身份的表示和查对的有效手段。在各种诊疗,护理操作前要认真核对腕带上的各项信息,准确识别患者身份。
7、腕带填写的信息字迹清晰规范,准确无误,必须经两名医务人员核对后方可使用,若损坏需更新时,需要经两人重新核对。
8、患者使用腕带舒适,松紧度适宜,皮肤完整无破损。
9、加强对患者身份识别情况的检查,门诊部质量控制组对门诊人员进行培训并记录。
第四篇:门诊患者身份识别制度
门诊患者身份识别制度
一、在实施任何诊疗活动前,实施者应亲自与患者(或家属)沟通,作为最后确认的手段,以确保对正确的患者实施正确的操作。
二、严格执行查对制度,准确识别患者身份。在进行各项诊疗、护理活动中,至少同时使用姓名、性别、年龄三种方法确认患者身份。
三、各诊区挂号、分诊护士,挂号时认真核对患者“健康行”就诊卡及病历封面上的基本信息:姓名、性别、年龄、职业、地址、药物过敏史及联系电话,了解患者基本病情并正确分诊,帮助患者选择医师,准确为患者刷卡挂号,避免因分诊错误导致换号、退号。
四、对预约患者认真核对预约单上患者姓名、手机号,“健康行”就诊卡及病历封面上的基本信息:姓名、性别、年龄、职业、地址、药物过敏史及联系电话,挂号后盖预约优诊章,安排优先就诊。
给患者建卡时核对身份证、医疗卡或病历封面上的基本信息:姓名、性别、年龄、职业、地址、药物过敏史及联系电话,正确输入患者信息。
五、医师为患者诊治前核对“健康行”就诊卡及门诊病历患者基本信息,准确识别患者身份,认真为患者诊查,正确开检查单及处方。
六、对昏迷、意识不清、语言交流障碍、无自主能力、新生儿、7岁以下患儿及无痛检查、手术等患者,必须使用腕带作为识别身份的表示和查对的有效手段。在各种诊疗、护理操作前要认真核对腕带上的各项信息,准确识别患者身份。
七、腕带填写的信息字迹清晰规范,准确无误,必须经两名医务人员核对后方可使用,若损坏需更新时,需要经两人重新核对。
八、患者使用腕带舒适,松紧度适宜,皮肤完整无破损。
九、加强对患者身份识别情况的检查,门诊部质量控制组每月进行督导检查并记录。
第五篇:24.门诊患者身份识别制度
门诊患者身份识别制度
为保障患者安全,提高医务人员对患者身份识别的准确性,特制定患者身份识别制度和程序。本制度由科主任,护士长制定,科室严格按制度执行。
1.对预约患者认真核对预约单上患者姓名、手机号,对老年、体弱患者、住院患者,安排优先就诊。
2.严格执行查对制度,准确识别患者身份。在进行诊疗前,门诊患者仔细核对(姓名、性别、年龄、门诊号),住院患者核对(姓名、性别、年龄、床号、住院号),有家属陪同的,行再次确认。对语言交流障碍的患者(如聋哑人),必须有家属陪同,确认身份。
3.在实施任何诊疗活动前,实施者应亲自与患者(或家属)沟通,做为最后确认的手段,以确保对患者实施正确的操作。
4.医师为患者诊治前核对患者基本信息,准确识别患者身份,认真为患者进行诊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