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第56号教室有感

时间:2019-05-14 07:29:38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读第56号教室有感》,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读第56号教室有感》。

第一篇:读第56号教室有感

国庆长假,我在焦急又耐心的等待,等待我生命中重要的一个人,我的宝宝。特殊的假期里,没有电视,没有电脑,陪伴我的是一本书——《第56号教室的奇迹》,我是以一个家长的态度在读这本书的,我以家长的眼光观察雷夫老师。

雷夫老师班级的孩子到任何一个地方都是高雅、彬彬有礼的时候!我真的很佩服,因为尽管雷夫老师也接受应试的束缚,但是他用它的良心、他的人格让孩子经历着幸福的生命之旅,他找到了比分数更重要的东西——责任、人格、信任。无论多忙,无论多么劳碌中,我们需要为自己保留着一份可以执著追求的教育梦想!

在这间教室里,孩子们拥有活泼的团队,体会着阅读的力量,经营着特有的班级经济体。老师和孩子们学习和分享着一生受用的技巧,塑造着一生受用的人格、信念„„ 就是这本书要唤醒我们的。

请记住雷夫?艾斯奎斯老师。这位心灵导师教导了孩子受用一生的技巧、人格和信念:

关于“品格”:道德发展教育六阶段伴随着每个孩子成长,需要终其一生的努力;

关于“阅读”:阅读是生活的基石,是和世界接轨的方式; 关于“数学”:不可抵挡的数字的威力,与生活密切相关;

关于“艺术”:孩子们学到的不仅仅是艺术本身,而是在享受追寻完美的过程; 关于“考试”:测验就像温度计,“如何有效地学习”更重要。请分享并借鉴雷夫老师的完美课程。

56号教室的孩子们爱好广泛:爱阅读,善理财,悟性高,理解能力、学习能力强,所以他们成绩优异,加之乐于进取,所以毕业后能进入全美顶尖级大学。是什么让这些奇迹产生?答案很简单:一位执着的老师,一套完美的课程。

雷夫老师的做法:

1,和孩子们建立相互信任的伙伴关系。2,老师率先垂范。3,无限相信孩子的潜能。4,对于孩子的学习要求非常严格,精心辅导。

5,发现正确解答的过程比答案本身更重要。一直要教给孩子一生有用的东西:“品格”、“诚信”与“胸襟”。

6,要做,就要做到最好。

7,我不要我的孩子沦为平庸之徒。”他们必须失败,并从失败中学习。8,精心规划的各种活动,做好充分准备的孩子,以及明确的旅行目标。完美的课程:

1.人格课程:道德发展六阶段,人格培养始终是作为隐性课程。2.阅读课程:师生共读经典文学名著、自由阅读儿童读物。

3.写作课程:每周要完成一次符合文法、拼字、句构等原则的作文,每月的读书主题报告有详细严格的规定,每周安排一个“少年创作计划”。

4.莎士比亚课程:制作、演出一出完整的莎士比亚戏剧。学习大量高难度的乐曲,认真练习,学习舞蹈和说故事,探索剧中的各个主题,分析、研究、拆解、建构一出戏剧,而他们看待自我和世界的观点,也将自此而改变。

5.数学课程:计算游戏,思维训练,应试技巧。

6.艺术体育课程:孩子们每天都有专门的从事音乐美术和体育活动的时间。7.自然、史地课程:学习科学方法,成为兴趣盎然、有组织协调能力的小科学家。

8.班级管理:“时间管理”,“金钱管理”,巧妙地把它们同班级管理结合在了一起。

9.旅行课程:一次旅行就是一次课程,一次终生受用的课程。

“求助于比赛”、“课桌椅所有权”、“周末电影俱乐部”、“在旅途中改变”等等。雷夫老师抓住了一切契机,巧妙地运用各种简单而又卓有成效的方法,给予孩子鼓励、指导和帮助,让孩子们自由、自主地成长,以至于让所有遇到他和他的孩子的人们从他们的身上看到未来,看到希望。第56号教室的奇迹:让孩子变成爱学习的天使》是一个普通而义令人感动的故事,这也是一本值得每一位关心孩子成长的父母和教育同行用心品读的教育书。雷夫?艾斯奎斯,一位美国的传奇教师,仍然坚守这间不断创造奇迹的第56号教室。我想为我的孩子找到这样的老师。

带着无法言说的感动一口气读完了《第56号教室的奇迹》。

在我们无法奢望每位老师都能通过用心品读这本书而有所感悟的时代里,我祈祷所有的家长都能有机会好好读读这本书。

蓝色字体是引用书中的话,黑色字体是我的随想

不管是教导学生还是子女,一定要时时从孩子的角度看事情,不要把害怕当作教育的捷径。要让信任取代恐惧。

我是不是常常吓唬丫头呢?还一直为自己的这点小聪明洋洋得意。上次丫头那句“猪八戒”来了,还不够讽刺的吗?为什么不引以为戒呢?

破裂的信任是无法修补的,除此之外的其他事情都可以补救。

随时为孩子挺起可靠的肩膀,是建立信任的最佳方式。我们不需要对孩子们长篇大论地谈我们多么负责任,而是要让他们自己把信任放在我们的肩上。

老师可以严格,但不 公平的老师会被学生看不起。

补充一句:家长可以严格,但标准不一的家长会让孩子无所适从。

对不当的行为最严厉的惩罚,就是不准参加发生不当行为时所进行的活动。换句话说:纪律必须合乎逻辑。

“好好吃饭,不吃饭就不带你出去玩!”诸如此类的话,有几位家长没对孩子说过呢?但回头一想,吃饭和出去玩两者之间又有何关联呢?不好好吃饭,最合适的惩罚方式是不是应该是饿着肚子等到下一次就餐时间再用餐呢?

孩子们一直看着你,他们以你为榜样。你要他们做到的事情,自己要先做到。举个最简单的例子:我是不是常常为了丫头的乱发脾气而大动干戈呢?我要求她心平气和的时候,我又树立了一个什么榜样给她呢?

道德发展六阶段(信任是地基,“六阶段”则是引导学生学业和人格成长的基础建材。)

第一阶段:我不想惹麻烦(我们要孩子们有良好行为表现的最终目的,是让他们相信这么做是对的,不是因为害怕惩罚才去做。)。第二阶段:我想要奖赏(我们要让孩子知道,行为得宜是应该的,不需给予奖赏。)。

第三阶段:我想取悦某人。

第四阶段:我要遵守规则(规则固然有其必要性,然而在我们最景仰的英雄当中,有许多人之所以能成就伟业,正是因为他们不守规则)。

第五阶段:我能体贴别人(你永远无法真正了解一个人,除非你能从对方的角度来看待事物„„除非你能进入他的身体,用他的身体行走。)。

第六阶段:我有自己的行为准则并奉行不悖(我们对孩子有很高的期望,并且尽力而为。正因为孩子们无法无天,所以我们更需要提高期望,不能让无可救药的行为迫使我们降低标准。)

我觉得这个道德发展六阶段,是雷夫老师教育思想的根源。作为成人,我们自己的言行又能达到哪个阶段呢?在我们教育孩子的过程中,我们是不是常说“别惹我生气!”、“你现在乖乖的,等下我带你XXX”、“看到你这样我好开心哦!”之类的话呢?这样的说法是否会让孩子的行为长时间停留在初级阶段呢?

关于培养终身阅读的孩子

我要我的学生爱上阅读。阅读不是一门科目,它是生活的基石,是所有和世界接轨的人们乐此不疲的一项活动。

要让孩子在长大后成为与众不同的成人——能考虑他人观点、心胸开阔、拥有和他人讨论伟大想法的能力——热爱阅读是一个必要的基础。

通过文学,孩子们会用不同的眼光看世界,敞开心扉接受新观念,踏上光辉的大道去远行。

(在培养孩子的阅读习惯方面,我还算做得不错,呵呵,自我表扬一下。只是,接下来,在阅读范围和兴趣导向上,我还有很多的引导工作要做哦。其中,包括提高自己的阅读品味。)

上图书馆是为了建立孩子们的价值观;置身于热爱阅读的人群中对孩子们是很有益处的。

(一直想带丫头去图书馆,一直没去。说做就做吧,少儿图书馆离我们家也不远,最近抽个时间带她去,给她办张自己的图书证,让她多一些体验吧。)数学方面:

喜欢雷夫老师介绍的简单有趣的BUZZ游戏,个人觉得学龄前孩子都可以玩了,当然游戏规则要稍作调整,因为小宝宝估计还无法准确的了解倍数关系。这个游戏的确是一个可以随时随地开展的数学游戏。

书中提到的玛西库克数字砖游戏,也提供了很多可以参考借鉴的数学游戏思路。不过还需要花点时间来研究并简化游戏规则,让我的小丫头也可以参与。

我很欣赏雷夫老师带领学生对待标准化测试的态度和方法:尽管这些标准化测验只是“为测验而测验”,尽管这些测验分数并不精准,尽管这些测验对于儿童开发学习和个人潜能是有害的,但是无疑这样的测验是无法回避的。既然这样,那就严肃对待吧!“凡是值得做的事情,就值得好好做。”雷夫老师和他的学生们不会花费大量时间准备特定测验,他的做法是让学生学会有效的读书方法。怎么读比读多少更重要。

看这段的时候,我想起王金战老师的一个观念:大量的习题对提高数理化成绩确实举足轻重,但习题的质量非常重要,基本的概念和原理掌握了,便无需将宝贵的时间花费在大量的难度低的题目上,那是浪费时间。只有加大题目的难度,丰富题目的类型,才有助于提高学习成绩。真希望所有的老师都能明白这一点!这样有多少孩子可以得到解脱哦!

雷夫老师还提醒我们:绝对不可拿某个学生的测验分数跟另一个学生相比,一定要用学生自己过去的表现来衡量他现在的进步。

绝对举双手赞成!

应试技巧:

孩子们知道选择题是静心设计的结果,在正确答案以外的其他选项很少是随便填写的。设计考题的人都是预测学生会在哪里犯错的专家。找出以及回避潜在陷进的过程让他们乐在其中。

要想单纯的在考试中取得好成绩,我个人是相信绝对有应试技巧的。在分数至上的教育体制下,掌握一些应试技巧,其实是没有任何坏处的。记得前两年自己看英语水平考试的辅导书,看到上面提及的应试技巧,真有醍醐灌顶的感觉,如果每个人在学生时代都能掌握这样的小窍门,只怕是可以腾出更多的时间来发展自己真正的兴趣了吧。暑假的时候给普普买了本应试作文的书,翻了下,觉得很实用。对于一些不擅长写作或者不擅长应试作文的孩子来说,我觉得了解考试作文的评分标准,针对得分来写作,也不是什么坏事情哦。

可能我功利了,一边反省去!

历史课:

放映电影、播放历史性的演说和文学作品都可以有效的“帮助学生认识历史”,在上述活动中,家长和老师负有定调和引导之责。

历史地理都是我的薄弱环节,以前不觉得,这两年倍感压力。父母是孩子最好的老师,我常担心自己知识结构上的缺陷会直接影响到丫头获取全面的知识。

自然课:

自然课的教学重点,是让学生自己动手做。孩子们上自然课的时候应该放下书本,拿起实验器材。他们必须观察、实验、记录、分析。最重要的是,他们必须失败,并从失败中学习。“失败”是由身为教师的我们自行认定的,事实上,只有当学生停止解决问题的尝试时才算失败。

这两年也为丫头准备了很多的实验类的书,不过因为考虑到她年纪小,暂时还没有带她实际操作。这一点上,我是否短视了呢?要不找点简单的实验,先动手做起来?还有那些手工美劳活动,是否也可以尝试着开始了呢?

关于艺术教育:

接触艺术教育的孩子学到的,远远超过他们所学的艺术本身。我们追求完美,但永远无法企及。追寻的过程就是一切。在教育领域里,戏剧本身不是重点——孩子们才是。

丫头从小喜爱音乐,上幼儿园之后兴趣更浓。以我对音乐的粗略认识,我觉得她在这方面还真的有那么一点天赋。学歌快是一个方面,她对音乐的理解和感知更是常常给我惊喜。最近这段时间,我发现她突然就能听懂音乐所表达的感情,甚至能识别描写蒙古和西藏的音乐特色。以前只有一个大致的想法,希望能开启她在这方面的潜力,但具体怎么做还没有明确的想法。这段时间也有意识地在收集学习一些幼儿艺术教育的资料。可说实在的,反而是雷夫老师的做法给了我更多的启迪。

雷夫老师还介绍了五项不容错过的美术作业。让毫无美术细胞,也一直为此担心丫头在这方面得不到正确有效引导的我深受鼓舞。

体育

雷夫老师提倡“以运动为本”。他教学生们打棒球,因为在他看来棒球是最完美的比赛。世界上只有棒球,在比赛过程中,球是在防守的那一方手中。这是最公平的:一队不能以比赛时间结束为理由不让另一队迎头赶上,就算你领先,仍然必须给对手追平分数的机会。另外,棒球比赛规定了球员的名单和打击顺序,比其他运动更民主。每个球员都有上场机会,不能老是派最好的球员上场击球。(看到这的时候,我很有股冲动要去了解棒球比赛的规则,要好好地欣赏一场棒球比赛,体会真正的体育精神。)

在56号教室,我们不取笑或挪揄他人,无论我们做什么(包括体育在内),这个原则都不会改变。

犯错的队友需要我们的支持,而非嘲弄。

运动的优点之一,就是让孩子们跟自己以往的表现相比。

“记录数据”有助于孩子设定目标和目的,而这两样东西对他们人生的每个领域都有很大的帮助。

我自己最大的弱点就是不爱体育运动,有时回头想想也跟从小的家庭环境有关,我父母都不是热爱体育活动的人。一早我就给自己敲过警钟,不想丫头重蹈覆辙,但是显然,我做得还不够。

可能是年纪大了吧,我这几年越来越能理解和体会从体育锻炼中衍生出来的一些东西,也愈发后悔自己忽略了这一部分的历练。

经济制度:

56号教室有自己独特的经济制度,细读下来很为雷夫老师的绝妙设计拍案叫绝,自然能体会到他的用心良苦。在雷夫老师的诸多举动中,最让我感动的是:在第56号教室,我们用的器材是最好的,棒球手套是最贵的,美术材料也是好的,而且还是上上之选呢!我们喜欢品质好的东西,而孩子们必须努力工作、有所牺牲才能挣得好东西,因此他们更懂得珍惜。

第56号教室里的孩子大多家境贫寒,我不知道别人是否能理解当那些孩子通过自己的努力而享用到那些超乎自己家庭经济条件的好品质物品时,所感受的那种愉悦、自信和希望!

生活中我见过很多孩子看到漂亮衣服,心爱玩具,甚至是一小包零食时眼里流露出来的羡慕,我痛恨他们的父母以一句“这个太贵了!不买!”就将孩子打发了。我固执地认为面对孩子的物质要求,贵贱不是衡量标准,更不是拒绝孩子的理由。难道要从小就在孩子的身上刻上“我家穷,我不能买自己喜欢的好东西”的烙印吗?难道这些孩子从小就只有羡慕的份吗?如果价格昂贵是拒绝孩子的真实理由,那为何不将其定为一个目标,和孩子共同努力实现它呢?如果拒绝是因为孩子要求的东西不合适(除开价格方面的考量),那为何不认认真真地跟孩子讨论呢?

在这个物欲横流的社会,在如何教给孩子正确地处理经济问题这“一项终身受用的技能”一问题上,雷夫老师的做法给我们提供了更广阔的视野。

独立思考:

我并不特别有创造力,所以只能尽我可能给他们最宝贵的东西——时间。雷夫老师的这句话让我非常感动,想想身边,有多少做父母的都抽不出时间陪孩子啊!还好,在这一点上,我做到了最好。

我教他们的第一件事情就是:铅笔解决不了问题,只有“人”才有这个能力。孩子们学到解决问题的第一步就是:放下铅笔,理解眼前的挑战。

老师(还有家长)有时会对解不开题目的学生失去耐性:“动动大脑啊!”动动大脑?这句话到底是什么意思?我还没见过任何人在听从这个命令后解决问题的。“自己再看一遍”也是。为人父母和师长的我们,不该常用无意义的指示来搪塞遭遇困难的孩子:我们必须做得更好。我们要为孩子指出解决问题的流程,让他们知道如何理解、破解,从而解决问题。精辟啊!虽然我暂时还遇不到这个问题,不过丫头大了,学习上遇到困难的事情是在所难免的,雷夫老师的忠告我要牢记在心。

第二篇:读56号教室有感

读《第56号教室的奇迹》第二章有感

安晓燕

在教育处的推荐下,有幸拜读了雷夫老师的《第56号教室的奇迹》的前两章。特别是读完第二章“寻找第六阶段”后感触颇深,而且和本书的序者尹建莉(注:《好妈妈胜过好老师》的作者)有了共同的感受。

首先是惊讶。惊讶一位来自异国他乡,不同文化背景下的老师竟和我们——这些国内的一线教师对教育有着如此多的共同感受:在一次次教育的失败案例中失去信心,而又日复一日,年复一年的做下去。面对这一切。雷夫老师不仅限于感慨,而且去思考并实践——怎样改变?怎样做的更好?他在探索的每个阶段都告诉大家:我们可以做的更好。

接着是共鸣。雷夫老师所描述的六个阶段中,前四个阶段就是我们现在的班级现状,甚至第四阶段就是我们追求的目标。我不知是否有些班级已达到了第五或第六阶段,我想我只做到了第四阶段:“我要遵守规则——培养合格人才”。我让学生遵守学校或我制定的规则,循规蹈矩,而我在“培养合格人才”的目标下感受这一快乐。最后是深深的反思。细细想来,我们这些平凡的普通人一直在遵守着生活中的一切规则,从小到大,从未想过打破。其实人生并无规则可循,而那些有大成就的人不是遵循规则的人,并且常常打破规则。但这些人都有着自己的人生规则【第六阶段的人】,我想也可能是灵魂深处的一种信仰,我们能达到第四阶段是件好事,但我们必须更加努力,更上一层楼。

如果想让我们的班级,我们的孩子达到第六阶段,我想我们先从改变自己做起。我们能够体贴别人,但我们做很多事情是为了达到目的,例如:争取优秀,争取第一,得到赞扬,而不是第六阶段中提到的我只为我的信仰而作,只有我们理解了,做到了,才能潜移默化的影响孩子们,而不是说教和制定规则。

最后,向大家推荐电影《肖申克的救赎》。雷夫在本书中介绍了多部电影,我只看过这一部。从没想过这部电影还能和教育学生有关,还有如此多的内涵。请大家有空细细品味,看看会有什么收获。

第三篇:读56号教室有感

读《第五十六号教室的奇迹》有感

2013年3月

在某次会议上听到一个老师介绍说这本书应该是每一个从事教育工作的人应当好好学习的书,继而学校又将读这本书用任务的形式来加以落实,这让本来从毕业后就不太喜欢读书的我也不得不抽时间来略读了。

读完后我由衷的觉得《第五十六号教室》是一本真正值得一读的好书,它让我在困惑之时有醍醐灌顶之感,让我疑惑许久的问题一下有了确切的答案。

雷夫老师成为轰动全美的小学教师,在56号教室出来的孩子长大后纷纷就读于哈佛、斯坦福等顶尖的大学并取得不凡的成就。雷夫是天才与圣徒,更是教育体系应该起而效尤的对象。和这位老师一年的相处,改变了这些孩子的一生。究竟他的天才表现在哪呢?凭什么短短一年能改变孩子的一生呢?

我觉得用信任取代恐惧,做孩子可以信赖的依靠,讲求用公平合乎逻辑的纪律来约束孩子,这些都是同样作为教师的我们需要学习的,也是需要做到;更是作为家长教育好自己小孩子的时候应该去践行的。

“第56号教室”之所以神奇,是因为它确实与众不同,它充满快乐,没有其他学校其他教室多多少少总有的一种情绪:害怕。她之所以与众不同,是因为雷夫老师做了以下几件最基础的事——

一是以信任取代恐惧。开学第一天,雷夫老师就和学生讨论这件事,师生达成共识:我们的教室要以信任为基础,而这个基础必须由老师首先做起。雷夫老师说:“我有问必答。你的问题有没有问过不重要,我是否疲劳也不重要,我必须让孩子们看到我的热切、我的信心,哪怕需要讲解500遍。”当然,孩子如果不小心破坏了信任,也应该有赢回信任的机会,但他必须花更多的努力。所以多数孩子不想轻易失去这份信任。

二是做孩子们可靠的肩膀。教师要与对自己的承诺负责,让孩子把信任放在我们肩上。我们常常会说:“如果你们做得好,就奖励。”但我们又往往会用“你不听话就取消这种奖励”来胁迫孩子,或者因为自己的各种原因而随意地改变了曾经的许诺。雷夫老师认为:“这种背叛不知把你做过的许多好事都毁了,更让孩子对你大失所望。”

三是纪律必须合乎逻辑。学校当然要有纪律,但纪律很容易变成教师手中的一把随心所欲的戒尺。教室里最常见的处罚就是:因为一两个学生的捣蛋,教师就可以决定下午全班都不准打球,留下来一起受训。另一种经典的处罚是:某学生忘了做数学作业,结果给他的惩罚是不准上体育课或美术课,限时补好作业。雷夫老师提出质疑:“孩子会因为害怕默默接受惩罚,但他们的内心是不服的。老师可以严格,但必须公平;只要孩子看见你赏罚不公,对你的信任就会失去。”

雷夫老师做的这些事,很普通,道理也不深奥。但在现实教学和生活中能做到的却为数不多。我认为师生之间、家长与子女这间有了互相信任,奇迹才有可能创造。因为,信任原本就是教育最重要的前提。中国古语有云:“亲其师,信其道”,如果我们不能让学生亲、不能让小孩子感觉到是可以依靠的肩膀,而单纯依靠所谓严格的惩罚来约束小孩子,那结果往往会适得其反:不单只得不到学生的信任,反而会激怒学生,使小孩子更加的叛逆,最终将熟视无睹那些所谓的纪律。

一本好书犹如一泓清泉,《第56号教室的奇迹》这本让我真正明白,教学源于生活;只要我坚守教育,只要沉于教育,只要自己挚爱教育,一切奇迹皆能发生!

第四篇:读《56号教室》有感

第56号教室”到底有什么奇迹呢?带着连美国总统和英国女王都被感动而推荐的困惑,带着这位美国五年级老师究竟创造了怎样的奇迹,使得读过的同行会如此激动的好奇,在一个个夜深人静的夜晚,在优柔的灯光下,我轻轻

第56号教室”到底有什么奇迹呢?带着连美国总统和英国女王都被感动而推荐的困惑,带着这位美国五年级老师究竟创造了怎样的奇迹,使得读过的同行会如此激动的好奇,在一个个夜深人静的夜晚,在优柔的灯光下,我轻轻地翻开了这本期待已久的书。于是,一个个“奇迹”在我眼前一一展现。读到第一页,我立即就被雷夫老师的话打动了——“我这个老师没有特别突出的创造力,于是,我决定给他们我能力范围内最宝贵的东西——时间。”就这一句简单的话,让我似乎感觉到这位满脸络腮胡子的美国同行,在他的教室里一定做出了很不简单的工作。因为他——一个看似平凡而粗狂的男人,居然肯为了一些孩子,付出人一生最宝贵的财富——时间,那么这个男人一定不简单!这一读,我目不转睛地读了四章。可以毫不夸张地说,我是一边读,一边跟自己的班主任工作、语文教学工作等方方面面的工作在比较着,边读边汗颜啊。而且,有些雷夫谈到的想法,看到的同行犯的过失和错误,还有遗憾与不足,我多多少少也曾经历过啊。渐渐地,我的脑海中不断地浮现着雷夫书中的一些文字、一些人和一些事,我发现我是如此不能释怀,又如此地不能释放这本书给予我的思考和联想,于是我迫不及待地,甚至可以说是废寝忘食地把这本书一口气读完了。太多的感受,太多的体会,太多的思考,我感觉应该用文字记录下来的。于是,我轻轻地敲下了如下文字:

一、奇迹一:创造了一间无限大的教室

“一间教室的容量可以是——无限” 这句尹健莉老师的话,引起我的思考与联想。我想,一间教室的容量,从空间上来讲一定是有限的,但从它所创造的价值上来讲,是无限的。雷夫在他的第56号教室中创造的价值就是无限的,因为这里每天都在上演成功、喜悦,并诞生着奇迹。于是我不禁想到了我的教室:我每个学期也都在努力营造着温馨、和谐、优美、整洁的教室环境,让孩子们能在舒适、宜人的环境里学习,可是这里仅仅只是有限的教室而已,还没有具备独特魅力和吸引学生的魔力。再来看看雷夫的教室,有用于演出的灯光设备,有学习数学的学具,有做自然科学实验的设备,墙上有精美的学生作品,教室里有让学生玩音乐的角落,这里有“舞台、有影院、有作坊、有实验室„„这里有可以给五年级学生的一切。这都是雷夫花时间、用心思、亲自带领学生们一同营造的56号教室的小天地。正如他自己说的那样“没有比家更好的地方了。”这样的乐园孩子们怎么会不喜欢,不珍惜?所以,我想,我要做的还有很多很多,现在才刚刚开始。

二、奇迹二:创造了“道德发展六阶段”自律规则,从而为学生一生奠基。

雷夫老师的“道德发展六大规则”,不仅要求学生做到,而且是身先为范。在这本书中提到了道德发展的六阶段:第一阶段“我不想惹麻烦”、第二阶段“我想要奖赏”、第三阶段“我想取悦某人”、第四阶段“我要遵守规则”、第五阶段“我能体贴别人”、第六阶段“我有自己的行为准则并奉行不悖”。我对这六个阶段的提法很是钦佩,并且非常认同。因为我想不出比这更简明扼要、层层递进的要求了。而我往往就是在制定班级规章制度时,在定班级条约时,除大伤脑筋外,还写得多而复杂,没有层次和递进,这样反而让学生无从遵守,无所适从,尽管这样,最终还是丢三拉四,违例者层出不穷。尤其值得自我批评的是,我制定的班规,很大程度上是要求学生应该怎样,不能怎样。这些规则不是出自学生的身心,而是我站在自己立场上,本着不给自己造成麻烦的角度,带有强制色彩的规定。造成的后果不言而喻,虽然也有一部分学生能遵守,但是毕竟是强制的。只有像雷夫这样激发学生对自身的高要求,才是成就他们一生的根本。当学生能达到第六阶段时,这个孩子已经是个很有个性、很讲原则、很自律的人了,难怪雷夫带他的“小小莎士比亚们”去旅行、去参观、去用餐时,孩子们的彬彬有礼和见识广博让人惊讶。这都得益于孩子们自律和雷夫言传身教。

书中多次提到“小小莎士比亚”们的用餐礼仪、文明参观和住宿自理,还有过马路时的习惯,每当读到这些事例,我都要沉思一下,并反思我的学生们。虽然我也总在强调,也在教他们该怎么做,甚至是不断强调。但每次不管是班级活动还是外出活动,甚至是换个场地上课,实话实说——要花不少的时间来维持秩序。我以前也一直在困惑,苦于找不到良方,原来道德六大阶段才是最适合孩子们成长的。我想这六阶段的修炼不仅是孩子,我们大人也要率先垂范才是。其实我们每做一件事都会是因为其中的某一个原因。第六阶段是最难达到也是最难教的,从某种意义上说这一阶段的行为无法教,也无法讲述,因为一旦做出示范也就等于违背了这一行为。这六个阶段的总结真是太精辟了。我会努力向雷夫那样,帮助孩子战胜恐惧、不为奖赏,学会遵守规则、体贴别人,建立正确的行为准则并奉行不悖。

三、奇迹三:用全身心的付出诠释了“教师”两个字的崇高与神圣。

雷夫真是个了不起的男人,他更是个了不起的教师。因为他的孩子们和他一起创造了一个又一个的奇迹!女人有博大的母爱之心,男人也有深沉的父爱之情!了不起的雷夫,放着条件优裕的卡米洛特学校不呆,却去了校长不干涉他的工作方式的丛林学校,所教学生可以说大多是非英语为母语国家来的“外来务工子女”。他所面对的每一年的孩子大多来自美国中部的贫穷家庭和一些亚非移民家庭。在他的书中,也有提到过,这些孩子的家庭环境大都不好,家里没有良好的学习环境,没有家长的倾力配合,这样的孩子学习大多都不太理想。但是,雷夫没有遗弃他们,反而留在56号教室,一年又一年,一批又一批地影响、教育、改变着这些孩子。

首先,他的无私奉献精神让我钦佩万分!第56号教室的学生每年更换一批,雷夫却能够仅仅用一年的时间把一种生活方式教给学生,让学生将之内化于心。他是那般沉迷于莎士比亚喜剧和算术之中,引领孩子们感受古典音乐与经典文学的魅力。他是教室的驾驭者,课堂就是他精神的殿堂,他将孩子们的心留在课堂,更能用全部的心血为孩子的生命成长奠基!每年,他的假期都交给了孩子,带着他们全国各地的旅游,演出莎士比亚戏剧;每年,他把自己的工资薪水都给了孩子们的活动;每天,他把自己的时间全都交付给了孩子们!于是,孩子们优秀起来,卓越起来,成长起来!我在书中读到这样一个事例:雷夫指导新来的一批学生完成一项手工作品,其中需要把图样放大,为了能让学生在周一拿到放大的图样,雷夫需要牺牲周末4个小时时间去影印店放大。当学生们听到雷夫的回答后,全部安静了。因为他们知道,他们的老师愿意为他们付出。我想,有了老师这样无私的付出,孩子们怎么会感受不到,做得不好?正如雷夫说的“如果我能如此投入教学,甚至连头发着火了,都没有注意到,那么我前进的方向就是正确的”,像这样的例子在在他的工作中举不胜举,正是因为有了这一次次的付出和奉献,才有了孩子们在56号教室惊人的进步吧。

其次,我更为他的终生坚持而感动万分!25年如一日,用全部的责任、爱心、激情,浇灌着他热爱的教育事业。走进56号教室的学生一定会想:有了雷夫老师,不论我的出身如何卑微,我的家庭如何缺乏温暖,我的世界仍可以播下美好的种子,抒写经典的华章,实现迷人的梦想,成为一流的公民!雷夫用他的坚持和毅力改变了学生们的想法,让他们充满了自信和勇敢。还有的就是对生活、对生命的渴望。之所以要这样评价,是因为我看到雷夫不一样的信念,他没有让学生怕他,没有让学生恐惧,他让学生信任他,喜欢他,认可他,尊敬他„„对于学生来说,还有什么比拥有这样一位好老师更重要的呢?所以56号教室的学生才能这么勤奋、这么懂事、这么有礼貌吧。

写到这里,我不得不想到的一点是关于雷夫带学生去旅行时在住宿和过马路这两方面所付出的。金钱和时间上的牺牲是一定的。但我最钦佩的是雷夫对于学生在旅行中收获的定位——不是要赶行程让学生走马灯似地看、记,食的营养和住的安全、舒适是最重要,这就是真正的以人为本啊!我想,在雷夫心里,在他眼里,学生的生命最最重要。尤其是他为了让学生们吃好、住好、参观好,他要付出更多的时间来分析和策划,他要用更多的精力来引导,没有爱和心,怎么做到?正如孩子们总结旅途时所说的“我最喜欢的是雷夫把我照顾的很好。”还有过马路,每每过马路,雷夫必先以身挡车,等所有的车都停了才让学生经过。这是一份多么伟大的爱和责任,还有勇气啊。毫不夸张地说,雷夫是在用生命引领孩子们前进。在这方面我真的需要在心理和行动上都努力才好。

最后,我想说的是——虽然曾经有过成功、有过失误,但我会用雷夫老师的话来激励自己:“要达到自己真正的卓越是要做出牺牲的,需要从错误中汲取教训,同时付出巨大的努力。毕竟教育无捷径。”

第五篇:读《56号教室》有感

读《第56号教室的奇迹》

心得体会

有人说孩子打一出生就像一张白纸,有什么样的教育就会培养出什么样的人才,家庭教育对于我们面对的家长来说认识并不是很深刻,由此学校教育的作用在家长、社会的认知中便显得尤为重要,对于教师来讲面对不同的学生个体,运用什么样的教学方法、方式取决于我们教师用什么样的态度来面对教育、面对孩子。

读过《第56号教室的奇迹》一书后给我最大的感受就是教师的教育态度。作者雷夫.艾斯奎斯之所以被称作“全美最好的老师”不是因为他有多么先进的教学理念、也不是因为他的知识有多渊博,而是他真正的用心去教育孩子,用人类最为善良的人性去感化孩子、帮助孩子,去解决孩子们在成长过程中遇到的困难,因此他得到了家庭、社会的认可。他的著作是自身工作的真实写照,是一本写正确教育的书。雷夫老师所教的小学并不是条件很好的地区,56号教室里的孩子成长环境也并不好,面对这样教学环境时,雷夫也曾感到疲倦迷茫过,问自己到底值不值得教下去,但是当他经历了“教室里的火”之后,孩子的天真无邪,深深的刺痛了作者的心灵,他勉励自己其实作为老师只需要尽一切努力帮助孩子们进步,或许不一定做得很好,但起码努力过了。

于是从那以后他便开始用“头发着了火似的”态度,全心全意地投入到教育工作中去。

而反观我们自己,同样的事情可能也会感染我们,会使我们下决心去做好自己的工作,但时间久了激情也慢慢的被燃烧殆尽。对工作的变的无所谓、对学生冷漠、没有一点人与人之间的感情了,失去教育最基本的要求,工作怎么能做好呢?我想我们所缺乏的是牺牲的精神和敢于试错的勇气,就如作者所言“要达到真正的卓越是要做出牺牲的,在错误中汲取教训的同时付出巨大的努力,毕竟,成功无捷径。”雷夫老师坚持“成功无捷径”,对孩子而言,学习的成功无捷径;对成人而言,事业的成功无捷径;只有坚持,并不断付出,才能淬炼出卓越的成果!

下载读第56号教室有感word格式文档
下载读第56号教室有感.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读《完美教室》有感

    读《完美教室》有感 这些天,我阅读了《完美教室》这本书,它讲述了三年时间40个孩子和老师在一起的学习、生活、成长的故事。看完这本书,我颇有感慨,感慨于老师对孩子的用心,感慨......

    读《一号教室》有感[全文5篇]

    读《一号教室》有感读《一号教室》有感1《一号教室》这本书,描述的是一号教室是仅有九个人的一间教室,其中四个四年级学生,四个八年级学生和以及这本书的主角六年级生泰德。泰......

    读【好新鲜教室】有感

    读【好新鲜教室】有感 仙都中心小学五年级3班------汤晓倩 指导老师:仙都中心小学------刘美源 【好新鲜教室】是一本让我爱不释手的书籍。从中我了解到了一些点心,悟懂了一些......

    读《第56号教室》有感

    读《第56号教室的奇迹》有感 雷夫,一个普普通通的小学老师,他20多年如一日,坚守在第56号教室辛勤耕耘,用自己那颗赤热的心全力教育他的孩子们。爱乖巧懂事的孩子是很容易的,但要......

    读《第五十六号教室》有感

    读《第五十六号教室》有感 最近,我正在学习一本书《第五十六号教室的奇迹》,本书作者雷夫艾斯奎斯是美国洛杉矶市霍巴特小学一位小学老师,该校是美国第二大小学,高达九成的学生......

    读《飞翔的教室》有感

    读《飞翔的教室》有感 “呼—终于看完啦!”。合上那本极似一对翅膀的《飞翔的教室》这本书,心里还是总有一股“看不完”的感觉。这本书的精彩情节深深地扣住了我那颗稚嫩的心......

    读《飞翔的教室》有感

    读《飞翔的教室》有感埃里斯.凯斯特纳——德国儿童文学之父,是与《格林童话》作者格林兄弟齐名的儿童文学作家。今天,我有幸拜读了他所写的《飞翔的教室》。这是一本描摹孩子......

    读《56号教室的奇迹》有感

    读《第56号教室的奇迹》 有感 陈弟芬书是我们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更是教师的朋友。从中我们学到了知识,受到了熏陶。最近开始阅读《第56号教室的奇迹》,从中受益匪浅。虽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