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持久战大学生读书笔记(共5篇)

时间:2019-05-14 07:14:33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论持久战大学生读书笔记》,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论持久战大学生读书笔记》。

第一篇:论持久战大学生读书笔记

读《论持久战》有感 经济学院2015级国贸一班齐家铖

《论持久战》是毛泽东主席于1938年5月26日至6月3日在延安抗日战争研究会的演讲稿,这部诞生于78年前的马列主义经典军事理论著作,被誉为世界十大军事名著之一。在抗战十月之后艰难的时局之下,各种论调广泛产生之时,毛主席高屋建瓴地在《论持久战》中讨论分析了二十一个问题,全篇大致分为两个部分,前九个问题为第一部分,主要是说明抗日战争为什么是持久战,为什么最后的胜利是中国的,批判了亡国论和速胜论;后十二个问题为第二部分,主要是说明怎样持久战和怎样争取最后的胜利,着重论述了人民战争和人民战争的战略战术。今日拜读,感受颇深,简记以下:

一、理性认清形势,准确找准定位

《论持久战》这篇巨作令人感到伟大之处不在于鸿篇巨制,而在于它在抗日战争这一事物发端初期,通过理性客观的科学分析,几近准确地对我国抗日战争发展趋势进行了预判和指导,准确的与日后抗战的历史完全对应。这正体现出毛泽东同志对于中外、敌我形势的准确把握,对政治、经济、军事、文化等方面充分全面的分析。在抗战初期,日寇来犯气势汹汹,危局之下少有人能对时局有清醒的认识,在我接连战退及在我取得初步战果时各种亡国论调、速胜论此起彼伏。毛泽东同志在《论持久战》中指出这两种极端的论调都是片面的,批评他们都只单单地看到军事力量上的强弱对比,机械地认为两方关系是僵硬的不随着战争的发展而发生转变的,“亡国论者看重了强弱的矛盾,速胜论者或则根本忘记了强弱这个矛盾”。毛泽东同志则从敌我全部因素进行了全方面的客观运动的分析,阐明了我有灭亡的危险,但敌尚也有其他的缺点,我也有其他优点,而这些有缺点会随着事物发展而改变的客观形势,并得出最终敌人退步的非正义战争将以失败告终的判断。毛泽东同志的分析已经由历史充分地证明,他所提出的对于时局及我方自身处境的认识,为抗战的正确进行起到了重要指导作用,《论持久战》也成为了我夺取最后胜利的伟大法宝。

阅读过后,我认为最值得我们学习的莫过于毛泽东同志通过一系列辩证的分析,客观理性全面地描绘出当时我方的形式,反较于其他片面论调之于亡国论等体现出更为进步与科学的一面。我们当代大学生接受高等教育和马克思主义思想教育、阅读著名思想著作,其目的并不一定是要为民族国家历史进程进行决策,更主要的是在于借此提高自身思想认识水平,能够科学地、客观地、全面地、长远地看清事物当前的全貌和发展的趋势,理清矛盾的各个方面,找准问题的本质,不能犯如毛主席所说的“近视眼”的毛病,这是一个大到能为社会主义事业、民族复兴、国家腾飞做出贡献,小到自身克服困难、积极向上、勇往直前面对生活挑战的当代高水平大学生的基本素质。一个国家会经历磨难,人生亦是,在日常生活中拥有了这样的思维能力可以让我们冷静地面对一系列的艰难险阻,在不可能一帆风顺的人生“取经”路上拥有客服艰难险阻的思想上的“金箍棒”。认清客观形势,找准自我定位。在这样思想指导之下,抗日战争如此艰难困苦的条件下我们的先辈都一步一步迈向了最后的伟大胜利,我们当代青年没有理由跟不上先烈的步伐,取得属于我们这一代人的胜利。

二、科学制定方法,充分发挥优势

《论持久战》文章后十二个问题主要解决了“怎么办”的问题,主要说明了怎样坚持持久战、怎样争取最后的胜利的问题。

毛泽东同志指出,“敌我情况是持续变化的,只要我们能运用正确的军事和政治策略,不范原则的错误,竭尽最善的努力,敌之不利因素和我之有利因素将随战争的延长而发展,必能继续改善着敌强我弱的原来程度,到了一定阶段就将发生强弱和优劣形式上的大变化,从而达到敌败我胜的结果”。而一系列使敌我关系发生改善、有利于我方的应该是主要以我方的努力为主,国际援助力量和敌方国内自身矛盾发展为辅,不应当寄全部希望与别人和外力,如若那样即使我们是正义与进步的一方,胜利的曙光也很难提前到来。这既体现出前文所提到的辩证认识运动事物的思维方式,又体现出在这思维方式之下充分开动大脑,想办法、想出路的重要性,这两者是相互联系的而不是割裂开的,贯穿了抗日战争的始终。

为此,毛泽东同志分析了运动战、游击战、阵地战等战争办法之间的关系,战略防御、战略相持、战略反攻三个阶段的联系,以及能动性在战争中的重要作用、政治动员的重要意义、战争“保存自己消灭敌人”的目的、防御与进攻、持久与速决、内线与外线等等实现最后胜利的一系列科学系统的方式方法之间的联系,明确了达到最终胜利目标的途径,充分发挥我地大、人多、兵足、国际所向的正义之师的优势,尽可能减弱我与敌装备武器、战斗指挥、作战素质上的差距,放大敌之处于野蛮落后一方兵少、资金需求大、士兵厌战懈怠等等劣势,扬长避短,取长补短,以科学的方法加速我们走向胜利的步伐。

战争中我们需要科学地制定方法,力求尽可能降低我方整体代价的情况下取得最后的胜利。生活中我们也应该这样,在战场上、球场上、商场上等等无数的例子证明,科学合理的方法制定对于取得事物最后的成功是必不可少的。古代有赤壁之战以少胜多,近代有抗日战争伟大胜利。以上的反思在今天乃至未来都是适用的,纵观亘古历史与现实生活,人类大多数的成就都是在困难不利中所取得的,绝对的优势在事物发端初期就存在进而持续到事务最后成功的案例少之又少,认清现实之后一批批志士找准方法,终于在事物发展的过程中一步步克服困难,最后在事物发展的末端形成了绝对的优势进而取得傲人的成就,这样的事情是常常发生的。我们要坚信,无论情况多么险峻,总有解决问题的办法。办法也许有很多,我们要选择最适合我们情势的方案,也许就能一定程度减轻实现目标的困难程度,反之,就要自我增添困难。例如抗战初期,大部分人认为应当用深沟高垒、层层设防、专靠防御工事的阵地战,依靠大决战来抗击日寇。这种方法看上去慷慨激昂,实则不符合当时敌我双方的客观情况,造成了抗战初期我国军民虽英勇作战却无法取得战局的主动的不利局面,这其中重要的原因之一就是具体的战略战术计划不符合实际。最后我们创造性地将游击战、运动战和阵地战相结合起来,创造出了一个又一个战争史上的伟大成就,最后赶走了日本侵略者,取得了中华民族伟大的胜利。这又一次证明了科学方法的重要性。

在这里我们并无否定阵地战等一些列战法和抛头颅洒热血慷慨奔赴前线的先烈志士之意,毛主席说“保存自己消灭敌人这个战争的目的,就是战争的本质,就是一切战争行动的根据,从技术行起,到战略行动止”。在特殊情况下,在即使再大的牺牲也无法避免时,我们要有壮士断腕的魄力与勇气,为了全局可以义无反顾的牺牲局部,为此毛泽东同志专门指出“部分的相当大的牺牲是必要的,避免任何牺牲的观点是懦夫和恐日病患者的观点”。这时候我们不得不想到几十年前为了国家和民族的命运挺身而出,冲向保卫国土守护民族尊严、收复失地抗击日寇的战争前线,视死如归的抗日统一战线的将领士兵们,其中不少的先烈在冲上前线时也许和我们年龄相仿,他们当年在国家民族大义之前不顾小我,慷慨赴国难的使命感值得我们这代人牢牢地继承。祖国民族今日得来不易,祖国周边和世界和平如今挑战重重,我们要铭记刻骨历史、继承优秀传统、弘扬伟大精神,在新时代为民族复兴、祖国统一、世界和平做出属于我们当代青年的不懈努力。

三、统一思想,坚决落实

再合理精致的计划也是需要执行者来落实的。越宏大的计划,往往执行的人也越多;越长远的计划,往往执行的过程越复杂。而一件事的成功是离不开执行者的努力和执行过程中思想的统一的。《论持久战》的提出固然伟大,倘若没有被执行到实践中去,只是束之高阁充当摆设,那也就不会对我们的抗战胜利起到如此强的推动作用,抗战在胜利的过程中必将会经历更多的思想动摇和更大的牺牲,我们民族所受的苦难黑暗之日便不会再八年抗战之后胜利结束。我党能够严格按照计划落实执行计划和方针,也是抗战取得最后胜利的强大动力。统一思想,坚决落实的力量不可小视,尤其在这过程中必然会伴随着剧痛期,我们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也没有因此产生一丝的动摇,这与我们民族强大凝的聚力和仁人志士们坚定地在《论持久战》等先进方针下的共同努力是分不开的。根据现实情况的发展,灵活调整政策,打造最广泛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将思想理论付诸实践。事实证明,行动的力量是巨大的,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我们一步一步用我们的血肉之躯建起了新的长城;思想上的统一是必要的,经过两次整风运动,高度统一了全党的思想,在严酷的战争考验下,造就了一批又一批忠诚的无产阶级战士。

古人云:知易行难。大到党和国家,小到组织个人,制定目标与计划固然不难,能够一项一项认认真真办好却十分不易,保证计划和指导能够不打折扣地执行落实,不仅是我们的党取得胜利的重要法宝,也是我们每一个人争取最后成就过程中十分重要的一环。诚然,网友戏言“理想很丰满,现实很骨感”,在追逐梦想、拼搏奋斗的实践过程中,一定会伴随着痛苦和懈怠,但我们还是应当时刻提醒自己破茧成蝶的道理,经历了风雨才会看到彩虹,我们的党是如此,我们的民族国家如此,我们个人也是如此。我们当代大学生作为新时代的社会新鲜血液,应当将革命时期的优秀精神继承下来并在我们身上发扬光大,无惧困难敢于吃苦,始终如一实事求是,最后的胜利一定是属于我们的。我们应该对此充满信心,因为无数的先例已经为我们证明,抗日战争的伟大胜利就是众多实例之杰出代表。

以上三个方面大致阐述了我在《论持久战》的阅读过程中的理解和感悟,我深知,这样启迪性的伟大著作读一遍是远远不够的,在未来的日子中应该常读常新,将其中蕴含的智慧充分的挖掘和汲取。

时至今日,正如毛主席所说的“我们已经处于进步的时代,已存在着先进的党派和先进的人民”,我们青年身上的责任和担当不允许我们自得自满停滞不前,唯有具全方位综合的素质和迎难而上踏浪而行的勇气,带着对未来胜利的坚定信心才能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道路上接好继续建设社会主义的交接棒,于民族文明进步和国家繁荣富强做一个有益的人。虽然“雄关漫道真如铁”,但我们坚信“长风破浪会有时”。振兴中华,我辈责无旁贷!

齐家铖20*** 经济学院2015级国贸一班

第二篇:《论持久战》读书笔记

《论持久战》读书笔记

《论持久战》一书,是毛泽东于1938午5月26日至6月3日在延安抗日战争研究会上的讲演稿。这是一部伟大的马列主义的经典军事理论著作,被誉为世界十大军事名著之一。《论持久战》写了二十一个问题,前九个问题为第一部分,主要是说明抗日战争为什么是持久战,为什么最后胜利是中国的,批判了亡国论和速胜论;后十二个问题为第二部分,主要是说明怎样进行持久战和怎样争取最后胜利,着重论述了人民战争和人民战争的战略战术。在《论持久战》这部光辉著作中,毛泽东运用辩证唯物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对战争的根本问题作了精辟的论述,制订了指导抗日战争的正确路线、方针、政策和人民战争的战略战术,证明了其无比的正确性;它可用于指导反侵略的现代局部战争,并经得起实践的检验。它不仅在国内成为指导抗日战争的科学的军事理论,而且在世界军事学术史上也有极高的学术价值。例如,美国前国务卿基辛格对毛泽东的《论持久战》就十分佩服。他在《核子武器与外交政策》一书中写到:“关于毛主席军事思想的最好阐述,不见诸苏联的著作,而见诸中国的著作。”

抗战全面爆发后,在国民党内出现了“速胜论”和“亡国论”等论调。在共产党内,也有一些人寄望于国民党正规军的抗战,轻视游击战争。但是,抗战10个月的实践证明“亡国论”、“速胜论”是完全错误的。抗日战争的发展前途究竟如何?一时成了人们关注的问题。1938年5月,毛泽东写的《论持久战》初步总结了全国抗战的经验,批驳了当时盛行的种种错误观点,系统阐明了党的抗日持久战方针。在这篇著作中,毛泽东分析了中日两国的社会形态、双方战争的性质、战争要素的强弱状况、国际社会的支持与否,指出抗日战争是持久战,最后的胜利属于中国。他还科学地预见到抗日战争必将经过战略防御、战略相持、战略反攻三个阶段。他强调“兵民是胜利之本”,抗战胜利的唯一正确道路是实行人民战争。

抗战胜利的唯一正确道路是实行人民战争。《论持久战》是中国共产党领导抗日战争的纲领性文献,它指明了抗战的前途,提出了正确的路线。抗战后来的实践充分证明了这篇著作的预见是完全正确的。

文中主要阐述了,在我方弱于敌人时或环境不利于我方时应采取持久战的策略,只要采取此策略则必胜.在此情况下要杜绝投降论和速胜论,因为在敌强于我时这两种论调就不现实,必然导致客观失败.主要内容是:

1、揭示了抗日战争发展的基本规律(敌强我弱、敌退步、我进步、敌小我大、敌寡助、我多助);

2、论述了只有实行人民战争,才能赢得胜利的思想;

3、阐明了抗日战争作战的形式上,主要是运动战,其次是游击战。

毛泽东还指出:这场持久战将经过三个阶段:“第一个阶段,是敌之战略进攻、我之战略防御的时期。第二个阶段,是敌之战略保守、我之准备反攻的时期。第三个阶段,是我之战略反攻、敌之战略退却的时期。”毛泽东着重指出,第二阶段是整个战争的过渡阶段,“将是中国很痛苦的时期”,“我们要准备付给较长的时间,要熬得过这段艰难的路程”。然而,它又是敌强我弱形势“转变的枢纽”。毛泽东强调“此阶段中我之作战形式主要的是游击战,而以运动战辅助之”。“此阶段的战争是残酷的,地方将遇到严重的破坏。但是游击战争能够胜利”。

为了实现持久战的战略总方针,毛泽东还提出一套具体的战

略方针。这就是在第一和第二阶段中主动地、灵活地、有计划地执行防御战中的进攻战,持久战中的速决战,内线作战中的外线作战;第三阶段中,应该是战略的反攻战。

《论持久战》不仅在国内成为指导抗日战争的科学的军事理论,而且在世界军事学术史上也有极高的学术价值。例如,美国前国务卿基辛格对毛泽东的《论持久战》就十分佩服。他在《核子武器与外交政策》一书中写到:“关于毛主席军事思想的最好阐述,不见诸苏联的著作,而见诸中国的著作。

在我读了毛泽东的《论持久战》后我觉得它的巨大价值不仅仅是在军事领域的运用,而且其在我们现实生活里有具有其非凡的历史价值。在现实生活中,我们也会有遇到困难,而无从下手的时候,有时候甚至要努力奋斗好长时间,更有陷入困境无法走出来,所以这时候我们应该走持久战略。首先我们应该正视自己所面临的困难,总结出现困难的内因,外因,我因。然后,从第一个阶段开始,找出自己处于困难之中的原因,然后对症下药,在找出原因后就是第二个阶段,认真改正,保证同样的错误不会在发生第二次然后探索新道路,为发展新的事业而准备。第三个阶段就是要进入反攻阶段,就是要尽最大的努力去克服困难,让自己的生活由被动变成主动,争取做生活的主人,主宰自己的美好生活。

所以我觉得《论持久战》这部著作是我人生中最好的导师,它指引着我如何怀着豪迈的心态去面对人生中的一切磨难,成为

一名真正的探索者。

第三篇:《论持久战》读书笔记

论持久战

1938年5月,抗战全面爆发已近一年,敌人挟其优势兵力长驱直入,占领了华北各省中小城市和交通要道,并把战线推进到华中、华南,准备围攻武汉和广州;而国民党军的正面战场总的趋势是小胜大溃退,战略上陷于被动。与此同时,八路军、新四军执行全面抗战方针,深入敌后,进行有效的游击战争。面对日寇的疯狂侵略,抗战前曾流行过的“亡国论”又开始抬头。在国民党内部,有人散布“中国武器不如人,战必败,再战必亡”的论调;也有人希望依赖外援迅速取得抗战胜利,他们断言“只要打三个月,国际局势一定变化,最大的希望是苏联出兵,次之就是英美在上海干涉”,“速胜论”又开始喧嚣尘上,台儿庄一战胜利,有些人就认为徐州会战应是“准决战”,“是敌人的最后挣扎”。在共产党内,有些人也有骄傲轻敌思想,他们过于看重国民党200万正规兵力。党内党外都有人轻视游击战争,而把希望寄托于正规战争。

国内局势一片混乱,战争的走向让人难安。中国抗战,是否会“亡国”?能否“速胜”?中日战争的进程究竟将如何发展?中国能否取得抗战胜利?怎样才能取胜?这些问题困扰在人们心头,需要立即澄清。在此背景下,中国共产党人毛泽东于1938年5月写了《论持久战》这篇重要论文,初步总结了全国的抗战经验,系统阐明党的抗日持久战方针,并在延安抗日战争研究会上作了精彩讲演。

文章紧紧围绕一个主题:抗日战争是持久战,中国必将取得这场战争的最后胜利。该观点作为文章的基本论点,贯穿全文。全文主要论述了三方面的内容:首先揭示了抗日战争发展的基本规律——敌强我弱、敌退步、我进步、敌小我大、敌寡助、我多助;然后论述了只有实行人民战争,才能赢得胜利的思想;之后阐明了抗日战争作战的形式上,主要是运动战,其次是游击战。在文章中,毛泽东指出:“中日战争不是任何别的战争,乃是半殖民地半封建的中国和帝国主义的日本之间在二十世纪三十年代进行的一个决死的战争。”日本是一个强大的帝国主义国家,但它的侵略战争是退步的、野蛮的;中国的国力虽然比较弱,但它的反侵略战争是进步的、正义的,又有了中国共产党及其领导下的军队这种进步因素的代表。日本战争力量虽强,但它是一个小国,军力、财力都感缺乏,经不起长期的战争;而中国是一个大国,地大人多,能够支持长期的战争。日本的侵略行为损害并威胁其他国家的利益,因此得不到国际的同情与援助;而中国的反侵略战争能获得世界上广泛的支持与同情。这些特点“规定了和规定着战争的持久性和最后胜利属于中国而不属于日本。有力地驳斥了当时国内存在的“速胜论”与“亡国论”,为人民指明了抗日战争的正确道路。

毛泽东还指出:这场持久战将经过三个阶段:“第一个阶段,是敌之战略进攻、我之战略防御的时期。第二个阶段,是敌之战略保守、我之准备反攻的时期。第三个阶段,是我之战略反攻、敌之战略退却的时期。”着重提出,第二阶段是整个战争的过渡阶段,“将是中国很痛苦的时期”,“我们要准备付给较长的时间,要熬得过这段艰难的路程”。然而,它又是敌强我弱形势“转变的枢纽”。毛泽东强调“此阶段中我之作战形式主要的是游击战,而以运动战辅助之”。“此阶段的战争是残酷的,地方将遇到严重的破坏。但是游击战争能够胜利”。为了实现持久战的战略总方针,毛泽东还提出一套具体的战略方针。这就是在第一和第二阶段中主动地、灵活地、有计划地执行防御战中的进攻战,持久战中的速决战,内线作战中的外线作战;第三阶段中,应该是战略的反攻战。文章后边,毛泽东强调了“兵民是胜利之本”。他说:“武器是战争的重要的因素,但不是决定的因素,决定的因素是人不是物”。“战争的胜利之最深厚的根源,存在于民众之中。”只要动员了全国老百姓,就会造成陷敌于灭顶之灾的汪洋大海,造成弥补武器等等缺陷的补救条件,造成克服一切战争困难的前提。在最后的结论中,总结了中国能战胜并消灭日本帝国主义的实力的三个条件:第一是中国抗日统一战线的完成;第二是国际抗日统一战线的完成;第三是日本国内人民和日本殖民地人民的革命运动的兴起。而就中国人民的立场来说,三个条件中,中国人民的大联合是主要的,它向世界展示了中国人民抗战胜利的决心,使敌人在这座由滚烫的拳拳爱国之心构建成的铁壁前举步顿足。

《论持久战》是一部伟大的马列主义的经典军事理论著作,被誉为世界十大军事名著之一。在这部光辉著作中,毛泽东运用辩证唯物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对战争的根本问题作了精辟的论述,制订了指导抗日战争的正确路线、方针、政策和人民战争的战略战术,证明了其无比的正确性;它可用于指导反侵略的现代局部战争,并经得起实践的检验。它不仅在国内成为指导抗日战争的科学的军事理论,而且在世界军事学术史上也有极高的学术价值。

《论持久战》的影响不仅渗透在军事领域,更影响着我们的精神价值走向。2007年在北京召开的中国延安精神研究会第四届第一次会员大会上,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中国延安精神研究会会长李铁映号召中国延安精神研究会的同志们重读毛泽东的《论持久战》。因目前在构建和谐社会讨论中存在的“趋同论”观点,李铁映认为,历史从来就是不同的历史发展阶段和模式,各国的国情不同,发展的道路也不可能一样;那种照抄照搬西方的想法,只能带来灾难性的后果。针对讨论中存在的“速胜论”的观点,他特别指出,历史的发展是一步一步积累的,没有捷径也不是变戏法。因此,我们对中国国情的特殊性、复杂性,要有科学的、清醒的、理性的认识。今天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一个相当长的历史过程,“趋同论”、“速胜论”都是错误的。李铁映号召中国延安精神研究会的同志们重读毛泽东的《论持久战》,充分认识我们社会中目前还存在的各种不尽如人意的地方,只有通过发展来解决,只有通过历史过程才能逐步消除。他说,一个国家和民族,要兴旺发达,不断战胜前进道路上的艰难险阻,永远立于不败之地,必须有符合自己国情的理论和策略,必须有艰苦奋斗、一往无前的精神。有了自己的正确理论和精神,就掌握了自己的前途和命运。世界上什么最重要?自己的经验,自己的实践,自己的理论,自己的精神,自己的传统。当前,我国人民生活总体上达到小康水平,但我们仍面临着国际国内复杂环境的严峻考验。我们必须走自己的路,靠谁也不行。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在历史的机遇和挑战面前,继续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大力弘扬延安精神,保持艰苦奋斗作风,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从李铁映的这些观点中,我们看到了《论持久战》的新光彩,新辉煌。

《论持久战》对于解决我国经济建设中现实问题,也具有现实意义。发展是硬道理,这是没有错的。如果没有发展,那么我们建设小康社会和和谐社会就不能实现,都是空谈。但是在发展中出现新情况新问题新矛盾,比如只谈发展而破坏环境,浪费大量能源资源,只顾少数人赚钱而牺牲国家和人民利益,搞得有些地方被污染得寸草不生,庄稼不长,百姓没有水喝。真是民不聊生。于是党中央及时地提出了科学发展观。但是有些就是不听中央的声音和招呼,由于利益的驱动,仍然盲目的发展,可见任重道远。党和国家在改革开放初期就提出“解放思想,实事求是”。这两者是辩证统一的,但是现在看来,有的人“解放思想”而“实事求是”不足。欲速而不达,这是大家都知道的道理。国企改革本来是件好事,但是要依法办事,按照《劳动保障法》安排职工,如果把解放以来花了九牛二虎之力才实现的职工就业问题和饭碗问题,一股脑扔向社会,扔向职工自己,这不但伤了民心,而且带来许多社会问题,花费了更大的代价,这就成了历史的教训。学习毛主席的《论持久战》主要解决实事求是,求真务实的问题,毛主席教导我们一切从实际出发。要根据我国国情民情,制定我们自己的方针政策,“又快又好”变成“又好又快”虽说只是一个顺序颠倒,却表示一个观念的变化,更加科学化。所以即使在发展前面加上“科学”二字,意义就大不相同了。

而对于我们个人呢,通过《论持久战》我们可以学到很多,它是一本人生的教科书。教导我们透过现象看本质。该篇文章发表时,全国虽在抗战,但更多的人相信中国必亡。毛泽东同志在这个关键时刻,没有被日本强大这一表面现象所迷惑,看到了日本最终灭亡的本质。揭示了抗战发展规律,即抗日战争的三个阶段,并提出抗战将是持久战,最终中国必胜、日本必败。事实也验证了这一点。要求我们系统全面分析问题。在分析中日战局时,毛泽东不仅从中国军队、日本军队方面,而且考虑国际援助、日本国内局势、国际战场等方面分析,客观全面。认为影响战争结果的三个主要因素是:中国抗日统一战线的形成、国际援助、日本国家内部矛盾。事实上,也正是由于美国和苏联的介入,才导致日本投降。高瞻远瞩生来就是形容此类伟人的吧,我们也许成就不了伟大,但一定要有前瞻的视角,系统的思维。在客观的基础上,承认主观努力对事物发展结果的影响。“一切事情是人做的”,“自觉能动性是人类的特点”,要分胜负,还需加上主观努力,即在尊重客观规律的基础上要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

我们常说,任何事物的产生都有自己的特定背景,也都有自己存在的特定时代,《论持久战》已经发表近八十年,但其却并没有过时,依然适用于当代,依然在当代多次被提出要我们重读,只因其是真正的时代精神,历史的琥珀在时代的转轮中会愈加璀璨剔透。《论持久战》现实意义的涉及范围和方面更是广大,有很多很多仍然需要我们的不断发掘,更需要我们去实践和运用。

第四篇:论持久战读书笔记 2.0

《论持久战》读书笔记

《论持久战》是对毛主席在延安抗日战争研究会上为期七天讲演的详实记述。在那个时期,抗战已经进行了十月之数,已进行的十个月抗战历程中,中日双方作战彼此各有胜负,而国内也因此出现了两种主观且片面的论断,有些人只看见日本兵力之强,心存戚戚,提出了中国必亡论;有些人把日寇估计过低,把胜利的希望寄托在未来的国际援助上面,提出了中国速胜论。毛主席的此番讲演就是为了驳倒这两种观点,提出适合于中国的持久战策略,并为未来的抗战定下三大阶段,也给将来的政治动员提供了理论基础。

纵观《论持久战》一书,我认为可以将全书分为三大部分,接下来,我将以我的理解对其加以解读。

首先,毛主席揭示了抗日战争的基本规律,并以此为依据,对国内盛传的中国必亡论和中国速胜论加以批驳,总结起来便是“敌强我弱、敌退步,我进步、敌小我大、敌寡助,我多助”。日本固然强大,它的军力、经济力和政治组织力在东方是一等的,在世界范围内亦为一个著名的帝国主义国家。面对如此军事强国,难免会有悲观者出言“抗战必亡”、“再战必亡”,初看很有道理,似乎日本占领中国只在朝夕之间。但是,如若我们再对日本的劣势进行分析,不难看出,日本战争的帝国主义性质,决定了其战争的退步性和野蛮性,古语有云:得道多助失道寡助,日本战争的退步性、野蛮性,所带来的只会是更加尖锐的阶级、民族和国家矛盾,这也是其必然失败的主要判据。其次,日本虽强,但终究资源有限,资源的限制决定了其力量之量的不足,也就决定了其经不起长期战争的消耗。最后,纵使日本能得到法西斯轴心国的援助,但其终将面对来自同盟国的反对力量,这力量足以使日本陷入四面受敌的境地。

反观中国,纵使积贫积弱的现状短期内难以改变,但近百年来的解放运动呢却锻炼了中国人民,使之获得了极大的进步,中国也因此有了复兴的希望,如日方升的中国与日渐没落的日本在这一点上又形成了鲜明的对比。而且,作为一场反抗外来侵略的战争,抗日战争是进步的、正义的,亦是“得道”的,正因为这正义性,我们才能唤起全国的团结、激起敌国人民的同情、争取世界多数国家的援助。日本虽为军事强国,却有着数大劣势,我国虽备受欺辱,却有着日本难以望其项背的数大优势,然则那些中国速胜论者恐怕要失望了,因为这些优势需要漫长时间的催化才得以慢慢展露。胜利是必然的,然而这中间却会是一个漫长的过程。

接下来,毛主席论述了只有推行人民战争,才能赢得胜利之思想。“动员了全国的老百姓,就造成了陷敌于灭顶之灾的汪洋大海,造成了弥补武器等等缺陷的补救条件,造成了克服一切战争困难的前提”毛主席如是说。只有普遍而深入的政治动员,才能广泛地发动全体民众的力量、获得全体民众的援助。得民心者得天下,正是因为人民的支持,游击战这一特殊的作战形式得以在抗战舞台上大放异彩;正是因为人民的援助,历经数次围剿后元气大伤的共产党及其领导下的军队才得以休养生息,重新投入到抗日作战中去。由此足见,人民群众在抗战中起到的作用不容忽视,甚至可谓是决定性力量。最后,毛主席阐明了,在抗日战争的形式上,主要是运动战,其次是游击战。抗战胜利并非一蹴而就,要获得胜利我们需要灵活多变的作战形式,我们应该善用人民之力量,不冒进不盲目,除了调动训练有素的军队进行运动战外,还要在农民中组织很多的游击队,以己之长搏人之短,一战而胜,再及其余,逐个击破,如此累积下来,全局便转成了优势,转成了主动。事实上,历史中以弱胜强、以小胜多的史实数不胜数,成皋之战、韩信破赵之战、袁曹官渡之战、吴魏赤壁之战等等,无一不是依靠着抓住敌方的劣势,以敌之劣对我之优,如此方获胜利。

全书读完,我认为其精华在于三点:其一,抓住量变引起质变这一规律,确定合适的指导思想;其二,运用相对强弱与环境和条件相关这一规律,灵活分析形势,善于利用己方优势与敌方劣势;其三,因时制宜因地制宜,制定合适的策略,取得最终胜利。我想这三点值得我未来用实际行动去探索,去践行。

第五篇:《论持久战》读书笔记

读毛泽东《论持久战》读后感

今天,我通读了毛泽东同志所著的《论持久战》这篇文章,读后使我更加懂得了毛泽东同志在抗战初期之所以提出对日作战要坚持持久战的根本原因。它对于当时国内所盛行的亡国论和速胜论,两种走极端的论调无疑是一副清醒剂。一篇文章读来,真是觉得深有同感,为我的人生,世界观和价值观的提高都有很大的帮助。同时我也备受教育,深受启发。

《论持久战》是一部伟大的马列主义的经典军事理论著作,被誉为世界十大军事名著之一。《论持久战》写了二十一个问题,前九个问题为第一部分,主要是说明抗日战争为什么是持久战,为什么最后胜利是中国的,批判了亡国论和速胜论;后十二个问题为第二部分,主要是说明怎样进行持久战和怎样争取最后胜利,着重论述了人民战争和人民战争的战略战术。在《论持久战》这部光辉著作中,毛泽东运用辩证唯物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对战争的根本问题作了精辟的论述,制订了指导抗日战争的正确路线、方针、政策和人民战争的战略战术,证明了其无比的正确性;它可用于指导反侵略的现代局部战争,并经得起实践的检验。它不仅在国内成为指导抗日战争的科学的军事理论,而且在世界军事学术史上也有极高的学术价值。例如,美国前国务卿基辛格对毛泽东的《论持久战》就十分佩服。他在《核子武器与外交政策》一书中写到:“关于毛主席军事思想的最好阐述,不见诸苏联的著作,而见诸中国的著作。”

毛主席的这篇文章写于1938年5月,在当时,正是抗战一周年即将到来之际,自从1937年“七七事变”开始后近一年的时间里,全国人民同仇敌忾、精诚团结、坚持抗战、坚持统一战线,同日本帝国主义者进行了艰苦卓绝的斗争。这场战争,在东方的历史上是空前的,在世界的历史上也是伟大 的。因而引起了全世界人民的关注。可以说,深受战争灾难,为了自己民族的生存而奋斗的每一个中国人,无不渴望战争的早日胜利。因而,战争的过程究竟是怎么 样?如果是持久战,那么为什么是持久战?怎样进行持久战?战争的结局如何?这些问题随着战争的爆发,随着战争进程的不断深入,每一次战役的胜败、得失、进退不断出现,萦绕在许多人心中。

抗战全面爆发后,在国民党内出现了“速胜论”和“亡国论”等论调。在共产党内,也有一些人冀望于国民党正规军的抗战,轻视游击战争。但是,抗战

10个月的实践证明“亡国论”、“速胜论”是完全错误的。抗日战争的发展前途究竟如何?一时成了人们关注的问题。1938年5月,毛泽东就是这样的形式下写的《论持久战》。初步总结了全国抗战的经验,批驳了当时盛行的种种错误观点,系统阐明了党的抗日持久战方针。

《论持久战》主要阐述了,在我方弱于敌人时或环境不利于我方时应采取持久战的策略,只要采取此策略则必胜.在此情况下要杜绝投降论和速胜论,因为在敌强于我时这两种论调就不现实,必然导致客观失败.主要内容是:

1、揭示了抗日战争发展的基本规律(敌强我弱、敌退步、我进步、敌小我大、敌寡助、我多助);

2、论述了只有实行人民战争,才能赢得胜利的思想;

3、阐明了抗日战争作战的形式上,主要是运动战,其次是游击战。1937年12月至1938年5月,中国军队同日本侵略军在以徐州为中心的津铺路南北的广阔地域上,展开了一场大规模的会战,即徐州会战,会战经过了津浦路沿线的初期保卫战、台儿庄会战和徐州突围三个阶段。在第二阶段结束时,即1938年4月7日,中国军队取得了台儿庄大捷,摧毁了日军第五、第十两个精锐师团的主力,歼敌两万余人。这是国民党战场自抗战以来在正面战场取得的最大的一次胜利。而这次胜利,却冲昏了国民党蒋介石集团一些人的头脑,使他们滋长了速胜心理,以为只要打几个台儿庄式的大胜仗,就能抵挡住日军,而无需动员广大民众进行抗战。说到这儿,我要说,他们的这种想法是非常错误的,因为,只有把全国几万万民众都动员起来,形成坚不可摧的铜墙铁壁,才能抵挡住日本侵略者,也才能取得这场反侵略战争的最后胜利。正如毛泽东同志在文章中所指出的“卢沟桥事变以来,四万万人一齐努力,最后胜利是中国的”就是这 个道理。而发动和团结四万万同胞共同抗战,抗日民族统一战线也是必不可少的,因为“抗日战争和统一战线之所以能够坚持,是由于许多的因素:全国党派,从共 产党到国民党;全国人民,从工人农民到资产阶级;全国军队,从主力军到游击队;国际方面,从社会主义国家到各国爱好正义的人民;敌国方面,从某些国内反战 的人民到前线反战的兵士。总而言之,所有这些因素,在我们的抗战中都尽了他们各种程度的努力”,而“我们共产党人,同其他抗战党派和全国人民一道,唯一的 方向,是努力团结一切力量,战胜万恶的日寇”。

可以说,毛泽东同志的这一论述说得是相当精辟,相当正确。因为只有全国人民同仇敌忾,才能最终取得这场反侵略战争的最后胜利。而充分团结各方面的力量,调动各种积极因素,就显得尤为重要。而在台儿庄战役胜利后,国民党的某些人却被胜利冲昏了头脑,认为只有军队对日作战即可,而无需动员广大人民 参军参战,用军队打几个胜仗就能将日寇赶跑,什么“这一战,就是敌人的最后挣扎”,“我们胜利了,日阀就在精神上丧失了立场,只有静候末日审判”等被胜利 冲昏了头脑的一席话,使速胜论在不少人头脑中扎下了根。他们认为,这日本鬼子不堪一击,打几个胜仗也就胜利了,也就把日本侵略者赶回老家了。一时间,速胜 论高调频起,甚嚣尘上。然而,事情的发展并不以人们的意志为转移,随着战争的发展,国民党的这些幻想也随之迅速破灭。5月19日,徐州沦陷,这时,国民党 内的失败主义情绪,投降派“战必大败”、“再战必亡”的亡国论调又传播开来。而速胜论和亡国论这两种论调,在共产党内和群众中也产生了一定的影响,有些人 存在着侥幸心理和轻敌思想,幻想速胜;而有些人则对抗战信心不足,悲观失望。党内以王明为代表的速胜论者,迷信国民党的正规战,轻视人民群众和游击战的战 略地位,不赞成抗日战争的持久战。可以说,速胜论和亡国论这两种论调,都是走极端的,是不科学的。正如毛泽东同志所指出的“一种是中国必亡论,一种是中国 速胜论。前者产生妥协倾向,后者产生轻敌倾向。他们看问题的方法是主观的和片面的,一句话,非科学的”。可以说,毛泽东同志的这一席话说得可真是一针见 血,因为无论在什么时候,什么情况下,我们都要辩证和科学地区看问题,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做到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从而得出正确的结论,制定出正确的方针 和政策。而有些人却恰恰办不到这一点,为此,毛泽东同志及时写下了这篇文章,其目的和出发点,就是为了痛斥亡国论,扫除速胜论,从理论上武装全党和全国人 民,坚持持久战,坚持必胜信念。

其实,论持久战这片论文式的著作,之所以被称为经典,最突出的地方是:它是在抗日战争初期写成并发表的,对抗日战争做了论述,将抗日战争分为几个阶段:第一个阶段,是敌之战略进攻、我战略防御的时期。第二个阶段,是敌之战略保守、我准备反攻的时期。第三个阶段,是我之战略反攻、敌之战略退却的时期。而现在再重读论持久战时,与当时抗日战争的历史完全对应,甚至可以说是抗日战争的总结报告。足见毛泽东的军事才华非同寻常。为了实现持久战的战

略总方针,毛泽东还提出一套具体的战略方针。这就是在第一和第二阶段中主动地、灵活地、有计划地执行防御战中的进攻战,持久战中的速决战,内线作战中的外线作战;第三阶段中,应该是战略的反攻战。

《论持久战》又是一部马克思主义哲学著作,它在分析中日双方对立、矛盾的因素,论述战争的发展进程和众多复杂的战略战术时,对马克思主 义哲学的对立统一规律、质量互变规律、革命的能动的反映论、相信群众、依靠群众。放手发动群众的观点都做了创造性的运用和透彻的发挥,可以说,毛主席的这 部宏篇巨著,通篇闪耀着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思想光芒,可以称得上是杰出的马克思主义“应用哲学”和“实践哲学”。对于今天来说,仍然有着它十分 重大的现实意义。从总体上讲,它是对当时重大的历史问题的成功回答,为我们提供了把马克思主义普遍真理同中国革命具体实践相结合,一切从实际出发,在实践 中发现和揭示客观规律,取得胜利的一般的方法论,这是我们在当前和以后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实践中所必须遵循的,否则,任何事业要想取得成功,那也都将是无从谈起。

以上就是我对毛主席这本的《论持久战》的一些感受。

下载论持久战大学生读书笔记(共5篇)word格式文档
下载论持久战大学生读书笔记(共5篇).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论论持久战读书笔记[范文]

    论论持久战读书笔记(一)《论持久战》一书,是******于1938午5月26日至6月3日在延安抗日战争研究会上的讲演稿。这是一部伟大的马列主义的经典军事理论著作,被誉为世界十大军事名......

    《论持久战》读后感(共5篇)

    《论持久战》读后感班级 姓名 学号 《论持久战》被称为十大军事著作之一,全文只有一万六千字。《论持久战》是一部寓意深刻的军事哲学著作,也是一部灵活运用马克思主义哲学分......

    《论持久战》读后感 (共5则范文)

    这本书是我在研究抗战史的必读书目,《论持久战》读后感。读了才发现,毛主席确实伟大。他是个伟大的预言家。他把抗战的全过程在1945年前就成功预测了。他说,中国的抗战,一是国际......

    《论持久战》读后感(共5则)

    《论持久战》 最近我拜读了毛泽东的《论持久战》一文感触颇多在抗日战争时期八路军和日本皇军之间在武器装备上有很大差距这就注定了抗日战争必须打持久战但如何......

    大学生读书笔记2000(共6篇)

    篇一:大学生2000字读书心得 《做最好的自己》读书心得一、 读者简介 李开复,祖籍四川,1961年12月出生于台湾。11岁赴美求学,1988年获得卡内基·梅隆大学计算机系博士学位,并留......

    大学生读书笔记(共4篇)

    篇一:大学生读书笔记 大学生读书笔记一 《名人传》由法国著名作家罗曼·罗兰的《贝多芬传》、《米开朗琪罗传》和《托尔斯泰传》组成,它们均创作于二十世纪初期,无论在当时是......

    大学生读书笔记格式(共8篇)

    篇一:大学生如何写读书笔记 大学生读书笔记范文(一)——《三国演义》读书笔记 中国四大名着之一的《三国演义》是俺国古代历史上一部重要的文学名着。中国四大名着之一的《三......

    《论持久战》读后感

    《论持久战》读后感 我们伟大的领袖毛泽东同志,作为中国共产党.中 国人民解放军和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主要缔造者和领导者,在那个急需要军事天才来拯救中华民族的年代,创造了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