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积压物资管理办法1708
积压物资管理办法(1708)
一、目的
为规范公司库存积压物资及积压物资处理流程,减少公司物料积压,减少资金和场地的占压、浪费,特制订本积压物资管理办法。
二、适用范围
本办法所指的积压物资包括外购的物料和半成品以及产成品。
三、积压物资的定义
经检验合格入库的物料自购入之日起,间隔时间超过180天,至盘查时仍存在于库存的,称为积压物资;半成品生产暂停、成品完工后存放超过180天,成为积压物资。
四、积压物资管理工作机构
(一)公司设立积压物资处理小组(以下简称专项小组),职责:负责积压物资处理的目标及项目推进方案的设定;负责项目参与人员的选择、进度的管控、最终处理方案是否可行的批准;负责项目实施优劣的评判及奖惩方案的建立;负责积压物资清单的梳理、积压物资处理方案的拟定、按批准的方案进行积压物资的处理。
小组成员:技术、质管、各车间、采购、财务、销售等部门指定专人加入。
(二)相关部门职责
1、车间:负责积压物资的接收、储存管理工作;负责提供积压物资清单;负责配合相关部门作好积压物资处置工作,包括积压物资的更换、退换等联系工作;负责定期对制造部门的物料进行盘点、清理、退库工作;负责配合返工返修工作,下达返修工单指令。
3、财务部:负责对积压物资处置过程的监控、核价、评估及账务处理等工作。
4、质管部:负责积压物资质量的判定工作,判定结果可分为:合格、不合格等;负责按照技术通知单或工艺通知单,对所有积压物资使用过程的监控。
5、技术:负责积压物资处置的判定工作,判定的结果可分为:返工返修、回收利用、报废、退货等;负责对积压物资提出相应的处理意见。
6、销售部门(含售后服务部):接受积压物资处理小组的安排,参与评审,并提
出相应的处理意见。
7、采购部门:负责积压物资退供应商部分的进度跟踪以及变卖物料购买方联络、销售、收款等工作。
(四)积压物资处理工作小组工作流程
1、小组每月组织一次评审清理工作。
2、车间每月清理在本部门的积压物资,编制《积压物资清单》并于每月1日前提交到专项小组确认发起后续处理方案及推动。
3、专项小组在收到《积压物资清单》后
2、用积压物资代替类似物料,以不影响功能、安全及主要外观为原则。
3、将积压物资回收再利用。
4、将积压物资退还供应商、转手其他厂商或售于废品收购站等。公司内部确实不能进行利用的积压物资,处理对象首选为该物料的供应商。属合格供应商提供的物料,应尽力说服其接受被处理的物料,并按退货、换货或折价处理。供应商接受后可做为其优良合作记录。
5、暂缓处理,继续呆滞,等待时机。
6、将呆滞品报废处理。
(二)技术部门在开发新产品时,同样优先考虑积压物资利用。生产部门在进行料件替代时,同样优先考虑积压物资利用。
七、积压物资的奖惩
(一)积压物资、报废物料利用后的奖励
公司内部人员可提出利用积压物资、报废物料的方案报“专项小组”。对可行的方案,各相关部门应积极配合实施。
实施完成后对方案提出人或积极推动方案实施的部门予以奖励。奖励金额为被处理物料当时购买或处理价格的0.5%¬~5%。
奖励计算考虑处理后重新利用价值及各类物料处理的难易程度;因处理难度不同,各类物料其奖励也各不相同。
报废处理积压物资不参与奖励;本部门责任造成的积压物资本部门人员处理的不参与奖励,但消除其相应扣罚金额;出库但未实际消化的不参与奖励。
(二)造成积压物资的考核
1、对于已出处理方案的积压物资,未及时按处理方案处理积压物资的责任部门,罚款100元/次;
(三)根据处理进度每三个月进行一次处理成果通报和奖励。
八、其他
(一)本办法自批准公布之日起实施。
(二)本办法解释权归财务部。
第二篇:公司积压物资管理办法
第一章 总 则
第一条 为有效推动公司积压物资的处理,加强对积压物资的管
理,以达物尽其用,货畅其流,结合公司实际,特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本办法适用于公司积压物资的管理,不包括固定资产设备。
第二章 定 义
第三条 积压物资:是指在财务账上体现的因制造计划调整、设计变更、工艺变更、定额不准、采购计划不当、产品转型等原因造成质量(型号、规格、材质、效能)不合标准或超储(战略储备除外)多余的没有使用过的物资,按下述条件进行界定:
(一)一年以上无动态的物资。
(二)有动态,但一年内的总用量小于当前库存数量,并且近期没有使用计划物资。
(三)因业联更改不再使用的物资。
(四)质量(规格、型号、材质、效能)不合格的物资。
(五)有保质期要求、并且已经或即将失效的物资(如漆、胶等)。
(六)因仓储管理条件限制导致使物质陈腐、劣化、变质的物资。
(七)因制造计划、材料定额、采购计划变更和最小采购量造成的多余库存物资。
(八)产品转型造成的专用物资的剩余部分。
第四条 为便于积压物资的管理,对积压物资的状态进行分类,分类代码如下:
x 质量合格而且在预期一年内能用上的积压物资。
y 质量合格而且预期两年以内不用或用不完的积压物资。
z 质量(规格、型号、材质、效能)不合格的积压物资。
第三篇:公司积压物资处理方法及流程
集团子、分公司积压物资管理办法
由于在计划、采购、使用、储备等物资管理的各重要环节及其他方面的种种原因各单位或多或少产生了积压物资,使企业承担了额外的仓储费用,使企业的资金周转日益艰难,也让企业背上了沉重的“包袱”。为调整企业库存结构、盘活超储积压物资、加快资金周转、减少储备资金占用,特制定积压物资管理办法如下:
一、多方、多手段努力减少积压现象的发生
1、积压物资的确认 凡一年以上含一年未流通、内部无法代用、供应商不予退货的物资确认为积压物资。
2、主要措施有:加强物资计划编制的科学、合理性,重申物资计划的严肃性。各单位不得无计划采购、盲目采购、多头采购针对不同类别物资及企业管理现状,灵活采用比价采购、限价采购、定价采购等多种采购方式,严格按物资消耗定额领用、发放物资,加强对物资储备量的实时监控,及时将储备情况向管理层上报。对长线物资、产销平衡物资、紧俏物资实行物资分类管理,对供应充足、可即时购买的长线物资原则上不储存,对产销平衡物资通过合理安排进货时间实现不储存,而对于进货相对困难的紧俏物资则要备有一定的储存量,技术部门设计改版时应优先考虑到库存量等等。
二、积压物资的处理流程及办法
总体原则及处理顺序积压物资应优先在集团公司内寻求调剂调剂不了的可与其他企业以物易物或面向社会作价拍卖。具体处理流程如下 1各单位应建立物资储备的实时监控制度,凡出现满足积压物资确认条件的现象应将积压物资的种类、规格、数量、单价、金额、产生原因等经单位领导审核、公司主管领导签字后以电子表格形式将分类汇总及明细表报送财务资产管理部
2资财部将各子、分公司确认的积压物资明细表按单位进行汇总然后将汇总资料及明细表发送到采购部、各子、分公司采购部、各子、分公司应组织技术、生产、采购等人员召开专题会议挑选出可供自己近期或以后可能采购使用的物资并注明选用数量然后报送资财部表格见附表。
3资财部将各子、分公司可选用积压物资明细表汇总后组织有使用意向的需方到供方库房进行实物查验、清点数量、抽检质量最终确定选用的种类与数量并将明细表报送资财部。
4最终的可使用物资确认后采购部根据资财部的确认情况下达内部调剂分配表供需双方即可办理物资移交手续使用方开具材料调拨单。
5调拨价格原则上以积压物资原价的80为准。当现价与原价有大幅下降时按现价作为调拨价格。供需双方如在调拨价格上出现分歧由资财部负责协调。
6选用其他单位积压物资的各子、分公司如无特殊原因如设计改版、质量原因等不得在本单位形成新的积压。本次调剂后剩余的今后可能需要采购使用的积压物资物资所有方应妥善保管。采购部、各子、分公司有需求时应先将采购计划与各单位剩余积压物资明细表对照优先消化积压物资。
7内部无法调剂且一定时期内不可能使用的积压物资物资所有方应报告请示与有意向的其他企业以物易物或面向社会作价拍卖。交易价格由资财部根据市场情况确定买卖双方根据批准的交易价格办理结算手续。
三、奖惩措施
各子、分公司凭使用其他单位积压物资的明细清单、材料调拨单、发票等根据《处理积压存货奖励管理办法暂行》的有关规定提取奖励。对本文件出台之后形成新的积压物资,集团公司将根据形成原因按占用资金及时间给予相关单位、责任人一定比例的处罚。各单位要严格执行集团公司关于积压物资处理的有关规定,相关职能部门将定期或不定期对各子、分公司的积压物资、处理程序、处理价格等情况进行检查
本办法解释权归资财部。
本办法自下达之日起执行。
XX集团有限公司
二0一0年六月八日
第四篇:管理办法
河北省社会科学基金项目管理办法(2013年3月修订)
河北省哲学社会科学规划网 时间:2013-03-08 17:08:00
河北省社会科学基金项目管理办法
(2013年3月修订)
为适应我省经济社会和哲学社会科学发展的需要,进一步加强对全省哲学社会科学研究的规划和管理,推进河北省社会科学基金项目(以下简称省社科基金项目)管理的规范化、制度化,促进我省哲学社会科学事业的繁荣发展,根据《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管理办法》,制定本办法。
第一章
总 则
第一条 省社科基金项目的管理,坚持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为指导,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求真务实,贯彻理论联系实际原则和百花齐放、百家争鸣方针,遵循哲学社会科学发展、研究和管理规律,充分发挥社科基金项目及其规划、管理的导向作用,促进理论和学术观点创新、学科体系创新和科研方法创新,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推进经济强省和谐河北建设提供理论支撑和决策参考。
第二条 省社科基金项目,突出战略性、前瞻性、应用性和对策性研究,优先支持河北经济社会发展中的重大理论和现实问题研究,加强对具有河北特色和优势的哲学社会科学领域的研究,重视基础理论和新兴边缘交叉学科研究。
第三条 依据当前我省研究力量和财力状况实际,适当选择和确定社科基金项目的立项数量、项目类型和重点研究领域。突出重点,量力而行,注重发挥集体智慧,提倡跨学科、跨部门、跨行业联合攻关。
第二章
组织机构
第四条 中共河北省委宣传部为省社科基金项目的主管和领导部门。河北省哲学社会科学规划办公室(以下简称省社科规划办)是省委宣传部领导下的省社科基金项目组织、管理机构,是联系广大哲学社会科学工作者的重要纽带。其主要职责是:提出全省哲学社会科学研究和事业发展规划;拟定和实施省社科基金项目管理办法和有关规章;组织省社科基金项目的申报、评审、立项、管理和成果的鉴定、验收、推广和奖励;具体管理省社会科学基金;受全国社科规划办委托,根据国家社科基金项目管理有关规定,协助做好本省的国家社科基金项目的申报、管理和成果鉴定、验收、推广等工作;组织策划有关学术研究和咨询服务;组织哲学社会科学学术交流等。
第五条 省社科规划办根据省社科基金项目管理的需要设立同行评议专家库和学科专家组,聘任学科专家组成员。专家库入库专家由高等院校、党校、社科院等科研机构及有关职能部门推荐,由理论工作者和实际工作者组成,省社科规划办负责入库专家的最后审定。学科专家组成员均从同行评议专家库入库专家
中产生。
第六条 学科专家组及同行评议专家的主要职责是:协助制订省哲学社会科学发展规划和项目指南;从事省社科基金项目的立项评审和最终成果的鉴定、评奖;提供相关的咨询服务等。
第三章 项目申报
第七条 河北省社科基金项目面向全省征集、立项,实行公开申报、平等竞争、择优立项的原则。
第八条 凡在河北省工作,具有副高级(或相当于副高级)以上专业技术职务的社会科学工作者及相关人员均可申报河北省社科基金项目。不具备副高级以上专业技术职务的,须有两名正高级专业技术职务的同行专家推荐。
第九条 河北省社科基金项目包括项目、委托项目、确认项目、学科共建项目等。省社科规划办可以根据我省哲学社会科学事业发展需要调整项目类别。
第十条 项目申报人要依据申报选题及研究计划,科学、准确、量力确定最终成果形式。
1、最终成果形式为研究报告、系列论文和著作三类。应用对策研究报告完成时间为1年,不得延期;基础研究报告、系列论文类项目完成时间一般为1年;著作类项目完成时间一般为2--3年。研究起始时间以立项通知下达时日为准。
2、省社科规划办每年编制《项目指南》。《项目指南》说明本社科基金项目研究的指导思想、基本要求、主要研究选题和研究方向,通常在每年年初发布。自《项目指南》发布之日,省社科规划办开始受理申请。各单位的申报工作由本单位科研管理部门负责统一组织。
3、申报人应根据《项目指南》中规定的研究选题和研究方向,具体设计项目论证,并按规定认真填写《项目申请书》。项目负责人所在单位对《项目申请书》要认真审核,实事求是地签署意见并承担规定的义务。
第十一条 委托项目的选题由规划办根据省委省政府重大决策、重大活动、重大举措和主要领导同志关注的重点问题,经研究论证后提出,在省哲学社会科学规划网上发布,或委托相关专家承担,项目负责人直接申报最终研究成果,规划办择优在河北省社会科学基金项目《成果专报》上刊发并报省领导。
第十二条 确认项目的选题由项目申报人根据自己的研究方向,围绕我省经济社会发展的相关问题自行设计。项目研究要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以科学的态度、前瞻的视角,强化项目研究的针对性、实效性和可操作性,务求有所创新。
第十三条 学科共建项目按项目要求一同申报。
第十四条 一个项目只能确定一名负责人。项目负责人享有省社科基金项目的各项权利并承担相应义
务。
第十五条 一人一般不得同时作为两个项目的负责人;一人最多只能同时参与两个项目的研究;每个项目组成员最多不能超过6人。正在承担省社科基金项目的,项目负责人须待完成现有项目,并通过合格等级以上鉴定后,才能申报新的省社科基金项目。
第四章 项目评审和立项
第十六条 省社科基金项目评审、立项一般经过省社科规划办资格审查、匿名通讯初评、会议集中评审、上级主管部门审批四个环节。
第十七条 匿名通讯评审专家和会议评审专家从同行评议专家库中遴选,并严格实行专家回避制度。专家库成员作为项目负责人申报项目时,不得作为该评审专家;作为项目参加人申报项目时,可以作为评审专家,但必须回避与自己有关的项目。对于在评审工作中信誉不良、违反评审工作有关规定的专家,从专家库中除名。
第十八条 项目立项需符合以下要求:
1、有较高的应用价值,对解决我省经济和社会发展中的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具有一定指导作用,能为党委政府正确决策提供依据。
2、有较高的学术价值和河北地方特色,有利于发挥我省学科研究的优势,对全面繁荣我省哲学社会科学有一定的推动作用。
3、项目负责人必须是该项目的真正组织者和指导者,并能在研究中承担主要任务;项目组成员具有按计划完成研究任务的政治素质和科研能力。
4、有较为充分的前期准备和研究成果。
5、经费预算合理。
6、所在单位在管理及研究条件上能为项目的研究工作提供保障。
第十九条 省社科规划办对通过资格审查的申报项目首先组织同行专家就项目设计论证进行匿名通讯评审,然后按匿名通讯评审结果择优推荐给学科专家组进行会议集中评审。学科专家组在按立项要求对申报材料内容进行全面分析、比较的基础上,择优评出拟立项项目,经省社科规划办进行综合整理后,报省委宣传部审批。
第二十条 学科专家对申报立项材料的评议意见有保密责任,对申报立项材料评价的高低有解释、说明的责任。
第二十一条 省社科规划办根据申报情况和省社科基金总额,确定各类项目、各个学科的立项数额和资助等级。
第二十二条 省社科基金项目实行协议立项制。经批准立项的项目,项目负责人及所在单位科研管理部门与省社科规划办签定《河北省社会科学基金项目立项协议书》。《协议书》须载明双方的权利、义务和省社科基金项目管理的基本要求,是具有合同性质的文件。《协议书》签定后,由省社科规划办下达《河北省社会科学基金项目立项通知书》,申报项目即正式立项。
第二十三条 学科共建项目的评审与项目一起进行,由规划办根据我省的学科建设情况和各高校实际,确定拟立项项目,报省委宣传部领导审批。
第五章 项目中期管理
第二十四条 省社科基金项目实行省社科规划办与项目负责人所在单位两级管理的办法。项目负责人所在单位负责日常管理工作,并为研究工作提供必要的条件,保证研究计划的顺利实施。
第二十五条 对不作任何请示和说明,无故停止研究计划或不完成研究任务的课题组,省社科规划办将撤销该项目,追回已拨资助经费,并在一定范围内予以通报,该项目负责人从撤项之日起,五年内不得申报省和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
第二十六条 项目负责人不得随意改变项目名称及研究方向、研究内容、研究计划和成果形式。确有特殊原因需要改变或调整的,应由项目负责人提出书面申请,所在单位科研管理部门审核并签署意见后报省社科规划办批准。
第二十七条 项目负责人必须按《立项协议书》规定的时间完成课题研究并办理结项手续。需要延期完成、结项的,项目负责人应写出书面申请,详细说明原因,所在单位科研管理部门审核并签署意见后报省社科规划办批准。研究项目因研究原因申请延期完成的,须与原《项目申请书》相比有新思想、新设计或新材料,保证研究成果质量有明显提高。
第二十八条 项目负责人及课题组成员不得随意更换和调整。确因研究工作需要,项目负责人需要变更的,由项目所在单位科研管理部门提出申请,报省社科规划办批准;课题组成员需要调整的,由项目负责人提出申请,所在单位科研管理部门同意并签署意见后报省社科规划办备案。
第二十九条 项目研究中期检查工作由省社科规划办统一部署。届时项目负责人应将研究进展、取得的阶段性成果、存在的问题以及经费使用等情况向省社科规划办如实汇报。
第三十条 项目负责人所在单位科研管理部门要将本单位所立项目及时建档管理。每个项目的完整档案材料(复印件)应有:(1)《立项通知书》;(2)《立项管理协议书》;(3)《中期检查表》;(4)《结项申请书》;(5)《结项证书》;(6)最终成果;(7)批复报告等其它应存档材料。
第六章 经费管理
第三十一条 省社科基金项目经费由省财政专项划拨,用于开展对我省经济社会发展的重大现实问题,以及对学科建设和发展具有重要理论和实践意义的哲学社会科学研究。此项经费按《省委宣传部专项经费审批管理办法》规定的审批权限和程序审批、拨付,由省委宣传部办公室、省社科规划办和项目负责人所在单位共同负责管理和监督。
第三十二条 项目经费实行部分资助的办法,不足部分由课题组及其所在单位自筹解决。资助金额视研究成果质量、社会效益情况确定。
第三十三条 项目资助经费,根据项目类别和完成期限及成果等级拨付。批准立项的项目和学科共建项目,分两次拨付资助经费,立项通知书下发后,拨付一定数额的项目启动经费;鉴定结项后拨付项目结项经费,数额视成果鉴定合格、良好、优秀的不同等级梯次递增。委托项目和确认项目,待最终成果鉴定结项后一次拨付资助经费。
第三十四条 项目资助经费拨付后由项目负责人所在单位科研管理部门、财务部门代管。项目负责人所在单位的财务部门对项目研究资助经费要单独记帐,妥善保存帐目和单据,接受审计部门和省社科规划办、省委宣传部办公室的财务审查。
第三十五条 项目资助经费由项目负责人根据本办法有关规定,严格按照项目研究的目标和任务掌握使用,确保经费用于项目研究。
第三十六条 对无故不完成项目研究任务者,省社科规划办停止拨款,并追回已拨经费;对因严重违反财务制度或其他原因而被撤销项目的,追回已拨经费。
第三十七条 项目负责人因工作调动等原因需更换科研管理部门及财务管理部门的,要经调出、调入单位同意并报省社科规划办批准。但项目及研究经费不得带出河北省及驻冀单位。
第三十八条 项目完成后,项目负责人应会同所在单位财务部门编制项目决算表,并附上财务部门打印的项目经费开支明细,报省社科规划办作结项处理。结项后所余经费,留作原项目组成员的科研经费。
第七章 鉴定和结项
第三十九条 为科学地评估项目的研究质量,项目研究成果须进行鉴定,通过省社科规划办组织的鉴定后方予以结项。
第四十条 省社科基金项目和学科共建项目研究工作完成后,项目负责人应及时向所在单位科研管理部门和省社科规划办提出成果鉴定申请,填写《河北省社会科学基金项目鉴定结项申请书》,所在单位科研管理部门对成果及相关材料进行审核后,报送省社科规划办。
第四十一条 申请结项的项目和学科共建项目最终成果要符合以下条件:论文,要求在公开刊物
上发表论文不少于2篇(其中在核心期刊上发表的论文须在1篇以上,项目负责人作为第一作者的论文须在1篇以上);著作,一般要求10万字以上;研究报告,一般要求1万字以上(总文字复制比一般不超过10%)。项目研究成果符合下列情况之一的,视为进入决策,可直接申请结项:得到省委省政府领导肯定性批示,并有明确采纳要求的(须在批示页显著位置注明“河北省社会科学基金项目”字样);被省重要文件吸收的;转化为省委、省政府重要政策措施的;被省级人大机关立法时采用的。
第四十二条 省社科基金项目和学科共建项目最终成果为系列论文和研究报告的,其阶段性成果和最终成果公开发表时均须注明“河北省社会科学基金项目”字样。最终成果形式为专著的,必须在封面和扉页注明“河北省社会科学基金项目”字样,并在后记中详细写明“本书为作者XXXX年承担的河北省社会科学基金项目,项目编号:XXXXXX”等相关内容。封面和扉页标注及后记中的说明缺一不可。
第四十三条 凡不按照或不符合上述第四十二条规定发表、出版的所有项目成果,不能作为该项目成果进行结项,其导致的一切后果由项目负责人负责。
第四十四条 申请鉴定的省社科基金项目和学科共建项目,应向省社科规划办报送如下材料1式3份:
1、《河北省社会科学基金项目鉴定申请书》;
2、《河北省社会科学基金项目申请书》复印件;
3、《河北省社会科学基金项目立项通知书》复印件;
4、《河北省社会科学基金项目立项管理协议书》复印件;
5、《河北省社会科学基金项目成果登记表》;
6、项目研究成果简介;
7、项目研究阶段性及最终成果;
8、研究成果转化及社会反响材料;
9、《项目执行变更申请书》(有变更事项的提交);
上述材料一律用 A4 纸打印,左侧装订,封面加厚并注明“河北省社会科学基金××××项目”及项目名称、立项编号、项目类别、项目负责人、项目组成员,材料按上述顺序编排。研究成果为著作的,可将著作单放,其它材料按上述要求装订。
第四十五条 省社科规划办对四十四条所列材料进行审核后,组织学科专家对符合要求的项目进行鉴
定,办理结项手续。初次鉴定费用由省社科规划办承担。
第四十六条 委托项目的研究成果(研究报告的总文字复制比一般不超过10%)要得到省委省政府领导肯定性批示,根据进入决策的参考应用程度和最终成果质量确定结项等级。
第四十七条 确认项目的研究成果要在《人民日报》、《光明日报》、《求是》杂志、《经济日报》和《河北日报》上公开发表或研究成果被省委省政府、国家部委领导做出肯定性批示(须在批示页显著位置注明“河北省社会科学基金项目”字样),根据报刊等级、成果质量确定结项等级。
第四十八条 确认项目的研究成果在《河北日报》发表的,字数不少于2500字;在上述其它报刊发表或被省委省政府、国家部委领导肯定批示的,字数不少于2000字(总文字复制比一般不超过10%)。
第四十九条 确认项目的研究成果发表在国家级报刊上的,题目下署 “河北省社会科学基金项目课题组”或“河北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研究中心”;发表在《河北日报》上的,题目下署 “河北省社会科学基金项目课题组”,文章结尾署课题组成员(不超过3人)。
第五十条 凡符合第四十七、四十八、四十九条规定的研究成果,由作者登录“河北省哲学社会科学规划网”(http://kxghw.hebei.com.cn),在申报专栏,下载《河北省社会科学基金确认项目申请登记表》,按要求填写并报送所在单位科研管理部门,经审核并签署意见后,报(寄)送省哲学社会科学规划办公室。申报材料包括:发表成果的报刊或省委省政府、国家部委领导批示原件1份(没有批示原件要由有关部门出据证明)、复印件2份、申请登记表1份。省社科规划办对申报材料组织审核,对符合要求的成果给予确认,办理结项手续。
第五十一条 省社科基金项目的最终成果鉴定结果分为:“优秀”、“良好”、“合格”、“暂缓结项”、“不合格”。
1、鉴定结果为“优秀”、“良好”、“合格”者,省社科规划办颁发《河北省社会科学基金项目结项证书》,并在证书上标明结项等级。
2、鉴定结果为“暂缓结项”者,项目组在收到修改通知后半年内向省社科规划办提交修改说明和修改后的成果各一份。经省社科规划办审核并获得通过后,颁发结项证书;审核不能通过者,按撤项处理。
3、鉴定结果为“不合格”者,项目负责人在收到修改通知后半年内对成果进行修改,申请第二次鉴定。第二次鉴定不能通过者,按撤项处理。第二次鉴定费用由课题组承担,在预留经费中扣除。
第五十二条 最终成果出现下列情形之一者,按撤项处理:有严重政治问题;与批准的项目设计严重不符;造假和剽窃他人成果等。
第五十三条 通过鉴定的项目,省社科规划办向项目负责人及所在单位科研管理部门下发《河北省社会科学基金项目结项通知》和《河北省社会科学基金项目结项证书》。
第八章 成果推广和评奖
第五十四条 省社科规划办、项目所在单位及项目负责人,应采取积极措施加强省社科基金项目成果的宣传、推广和转化,充分发挥其在为党委政府决策服务,为经济社会发展服务中的作用。
第五十五条 建立相对稳定的成果宣传、推广渠道,充分利用刊物、报纸、网络、广播电视等媒体,逐步形成项目成果宣传推广的有效机制。
第五十六条 对有较高学术价值和有重要决策参考价值的研究成果,省社科规划办及时摘报省委、省政府领导及有关决策部门,或向社会广泛宣传。
第五十七条 依据《中共河北省委办公厅、河北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河北省哲学社会科学规划研究项目优秀成果评奖有关问题的通知》(冀办[1996]98号)精神,每两年对已完成研究并正式结项的省社科基金项目组织一次评奖活动,以奖励省社科基金项目优秀成果,发挥良好的激励和导向作用。
第九章
附
则
第五十八条 本办法自公布之日起实行。2009年颁布的《河北省社会科学基金项目管理办法》同时废止。以往有关规定,凡与本办法不符的,均以本办法为准。
第五十九条 本办法由河北省哲学社会科学规划办公室负责解释。
第五篇:管理办法
承装(修、试)电力设施许可证管理办法
第一章 总 则
第一条 为了加强承装(修、试)电力设施许可管理,规范承装(修、试)电力设施许可行为,维护承装、承修、承试电力设施市场秩序,保障电力安全,根据《电力供应与使用条例》、《电力监管条例》和国家有关规定,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承装(修、试)电力设施许可证(以下简称许可证)的申请、受理、审查、颁发、管理和监督,适用本办法。
第三条 国家电力监管委员会(以下简称电监会)负责指导、监督全国许可证的颁发和管理。
电监会派出机构(以下简称派出机构)负责辖区内许可证的受理、审查、颁发和日常监督管理。
第四条 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从事承装、承修、承试电力设施活动的,应当按照本办法的规定取得许可证。除电监会另有规定外,任何单位或者个人未取得许可证,不得从事承装、承修、承试电力设施活动。
本办法所称承装、承修、承试电力设施,是指对输电、供电、受电电力设施的安装、维修和试验。
第五条
取得许可证的单位依法开展活动,受法律保护。
第二章 分类与分级
第六条 许可证分为承装、承修、承试三个类别。
取得承装类许可证的,可以从事电力设施的安装活动。
取得承修类许可证的,可以从事电力设施的维修活动。
取得承试类许可证的,可以从事电力设施的试验活动。
第七条
许可证分为一级、二级、三级、四级和五级。
取得一级许可证的,可以从事所有电压等级电力设施的安装、维修或者试验活动。
取得二级许可证的,可以从事220千伏以下电压等级电力设施的安装、维修或者试验活动。
取得三级许可证的,可以从事110千伏以下电压等级电力设施的安装、维修或者试验活动。
取得四级许可证的,可以从事35千伏以下电压等级电力设施的安装、维修或者试验活动。
取得五级许可证的,可以从事10千伏以下电压等级电力设施的安装、维修或者试验活动。
第三章 申请、受理、审查与决定
第八条 申请许可证,应当向申请人所在地的派出机构提出。
申请人取得许可证后,方可向工商行政管理部门申请营业执照或者变更经营范围。
第九条
申请许可证应当具备下列条件:
(一)具有法人资格;
(二)具有与申请的许可证类别和等级相适应的注册资本;
(三)具有与申请的许可证类别和等级相适应的设备、经营场所;
(四)技术负责人、安全负责人具有与申请的许可证类别和等级相适应的任职资格,且不能同时在其他单位任职;
(五)具有与申请的许可证类别和等级相适应的专职专业人员;
(六)具有健全有效的安全生产组织和制度。
申请一级至三级许可证的,还应当具有与申请的许可证类别和等级相适应的业绩。
许可证不同类别、不同等级的具体申请条件,由电监会另行制定并向社会公布。
第十条
申请许可证应当提交下列材料:
(一)许可证申请表;
(二)法人证明材料和净资产证明材料;
(三)主要设备及机具清单、经营场所证明材料;
(四)技术负责人、安全负责人的简历、专业技术任职资格证书等证明材料;
(五)专业技术人员明细表、专业技术任职资格证书或者任职培训合格证书等证明材料;
(六)电工作业人员登记表;
(七)安全生产组织和制度的证明材料。
申请一级至三级许可证的,还需要提交相关业绩报告以及证明材料。
第十一条
合并后新设单位申请许可证的,除应当提交第十条规定的材料外,还应当提交下列材料:
(一)合并的证明材料;
(二)合并前各单位的许可证。
第十二条
分立后新设单位申请许可证的,除应当提交第十条规定的材料外,还应当提交下列材料:
(一)分立的证明材料;
(二)业绩证明材料;
(三)分立前单位的许可证。
分立后至多一个单位部分或者全部延续分立前单位从事同类活动的业绩。
第十三条
派出机构收到申请,应当对申请材料是否齐全、是否符合法定形式进行审查。派出机构有权要求申请人就申请事项作出解释或者说明。
第十四条 派出机构对申请人提出的申请,应当根据下列情况分别作出处理:
(一)申请材料存在可以当场更正的错误的,应当允许申请人当场更正;
(二)申请材料不齐全或者不符合法定形式的,应当当场或者五日内向申请人发出申请材料补正通知书,并一次告知需要补正的全部内容;
(三)申请材料齐全并符合法定形式的,或者申请人按照派出机构的要求提交全部补正申请材料的,应当向申请人发出受理通知书。
第十五条 派出机构应当自受理之日起二十日内完成申请审查,并按下列规定作出是否许可的决定:
(一)经审查,申请人的条件符合法定条件、标准的,派出机构应当依法作出准予许可的书面决定,并自作出决定之日起十日内向申请人颁发、送达许可证;
(二)经审查,申请人的条件不符合法定条件、标准的,派出机构应当依法作出不予许可的决定,以书面形式通知申请人,通知书中应当说明不予许可的理由。
第十六条
派出机构在审查过程中认为需要对申请材料的实质性内容进行核实的,应当指派两名以上的工作人员进行现场核查。
第十七条
派出机构自受理通知书发出之日起二十日内不能作出决定的,经派出机构负责人批准,可以延长十日,并将延长期限的理由告知申请人。
第十八条
派出机构应当按照国家有关规定建立信息公开工作制度,向社会公开承装(修、试)电力设施许可的依据、条件、程序、期限、办理情况以及申请材料目录、申请材料示范文本等信息。
第四章 变更与延续
第十九条 许可证的变更分为许可事项变更和登记事项变更。
许可事项变更是指许可证类别和等级的变更。
登记事项变更是指承装(修、试)电力设施单位名称、住所、法定代表人等事项的变更。
变更后的许可证,有效期限不变。
第二十条 申请许可事项变更,应当提交本办法第十条规定的材料和许可证原件。
有下列情形之一,申请增加许可证类别或者提高许可证等级的,一年内不予受理:
(一)发生较大生产安全事故或者发生二次以上一般生产安全事故的;
(二)发生重大质量责任事故的。
有下列情形之一,申请增加许可证类别或者提高许可证等级的,二年内不予受理:
(一)超越许可范围从事承装(修、试)电力设施活动的;
(二)涂改、倒卖、出租、出借许可证,或者以其他形式非法转让许可证的;
(三)违反国家有关规定将本单位承包的承装(修、试)电力设施业务转包或者分包的;
(四)发生重大以上生产安全事故的。
第二十一条
派出机构应当按照本办法第三章规定的程序办理许可事项变更。
许可事项变更后,承装(修、试)电力设施单位应当依法向工商行政管理部门办理有关变更手续。
第二十二条
承装(修、试)电力设施单位名称、住所或者法定代表人发生变化的,应当自工商行政管理部门依法办理变更登记之日起三十日内,提出登记事项变更申请,并提交下列材料:
(一)登记事项变更申请表;
(二)许可证原件;
(三)变更后的法人证明材料;
(四)涉及修改单位章程的,应当提交修改后的单位章程。
变更后的住所与原住所属于不同派出机构管辖的,应当向变更后住所地的派出机构提出登记事项变更申请。
派出机构应当自收到登记事项变更申请之日起十五日内,办理变更手续。
第二十三条
许可证有效期为六年。
有效期届满需要延续的,应当在有效期届满三十日前提出申请,提交本办法第十条规定的材料和许可证原件。派出机构应当按照本办法第三章规定的程序,在许可证有效期届满前作出是否准予延续的决定。逾期未作出决定的,视为同意延续并补办相应手续。
第二十四条
许可证损毁的,应当及时向颁发许可证的派出机构申请补办;许可证遗失的,应当立即在规定的媒体上刊登遗失声明,刊登遗失声明十日后方可向颁发许可证的派出机构申请补办。
申请补办许可证,应当提交下列材料:
(一)许可证补办申请表;
(二)法定代表人身份证明材料;
(三)法人证明材料;
(四)损毁许可证原件或者许可证遗失声明。
派出机构应当自收到许可证补办申请之日起十五日内,按照有关规定补发许可证。
第五章 监督检查
第二十五条 电监会对派出机构实施承装(修、试)电力设施许可工作进行监督检查,及时纠正工作中的违法行为。
第二十六条
派出机构依法对辖区内从事承装(修、试)电力设施活动的单位或者个人的下列事项实施监督检查:
(一)依法取得许可证的情况;
(二)在许可范围内从事承装(修、试)电力设施活动的情况;
(三)依法使用许可证的情况;
(四)遵守国家有关转包或者分包承装(修、试)电力设施业务规定的情况;
(五)遵守国家有关安全生产管理规定的情况;
(六)遵守相关电力技术、安全、定额和质量标准的情况;
(七)遵守国家其他有关规定的情况。
第二十七条
承装(修、试)电力设施单位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应当按照规定向有关派出机构报送信息:
(一)人员、资产、设备等情况发生重大变化,已不符合许可证法定条件、标准的,应当自发生重大变化之日起三十日内向颁发许可证的派出机构报告;
(二)解散、破产、倒闭、歇业、合并或者分立的,应当自工商行政管理部门办理相关手续之日起十日内向颁发许可证的派出机构报告;
(三)发生生产安全事故的,应当按照国家有关规定向事故发生地派出机构报告;
(四)发生重大质量责任事故的,应当自有关主管机关作出事故结论之日起十日内,向事故发生地派出机构报告。
前款第(三)项、第(四)项规定事项,事故发生地不属于颁发许可证的派出机构管辖的,事故发生地派出机构应当及时将有关情况通报颁发许可证的派出机构。
第二十八条 承装(修、试)电力设施单位在颁发许可证的派出机构辖区以外承揽工程的,应当自工程开工之日起十日内,向工程所在地派出机构报告,依法接受其监督检查。
工程所在地派出机构应当按照规定将监督检查情况及时通报颁发许可证的派出机构。
第二十九条
派出机构对电力企业遵守承装(修、试)电力设施许可制度的情况实施监督检查。
电网企业对用户受电工程依法实施中期检查、竣工检验,应当查验施工企业是否具有许可证,对未经许可或者超越许可范围承揽用户受电工程的,应当立即向派出机构报告。
第三十条
承装(修、试)电力设施单位应当按照规定建立自查制度,报送自查结果。派出机构应当按照规定程序对自查报告进行抽查。
第三十一条 派出机构履行监督检查职责,可以采取下列措施:
(一)进入被检查单位的生产经营场所进行检查;
(二)询问被检查单位的工作人员,要求其对有关检查事项作出说明;
(三)查阅、复制与检查事项有关的文件、资料,对可能被转移、隐匿、损毁的文件、资料予以封存;
(四)对与检查事项有关的业务组织技术鉴定;
(五)对检查中发现的违法行为,有权当场予以纠正或者要求限期改正。
派出机构实施监督检查,被检查单位应当依法予以配合。
第三十二条
派出机构应当建立承装(修、试)电力设施单位定期综合评价制度,定期对承装(修、试)电力设施单位遵守国家有关规定的情况给予综合评价。
定期综合评价等次分为良好、一般和差。派出机构应当及时将定期综合评价等次结果告知承装(修、试)电力设施单位。定期综合评价等次结果为差的单位,派出机构应当责令其限期整改。
第三十三条
派出机构应当建立承装(修、试)电力设施单位的许可证信用档案,记录其基本情况、重大生产经营情况、良好行为、违规情况等,并按照规定向社会公开。
第三十四条 承装(修、试)电力设施单位的人员、资产、设备等情况发生重大变化,已不符合相应许可证条件、标准的,派出机构应当根据其实际具有的条件,重新核定其许可证的类别和等级。
第三十五条 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电监会及其派出机构可以依法撤销承装(修、试)电力设施许可:
(一)派出机构工作人员滥用职权、玩忽职守作出准予许可决定的;
(二)超越法定职权作出准予许可决定的;
(三)违反法定程序作出准予许可决定的;
(四)对不具备申请资格或者不符合法定条件的申请人准予许可的;
(五)依法可以撤销许可的其他情形。
承装(修、试)电力设施单位以欺骗、贿赂等不正当手段取得许可的,应当予以撤销。
依照本条第一款的规定撤销许可,承装(修、试)电力设施单位的合法权益受到损害的,派出机构应当依法给予赔偿。依照本条第二款的规定撤销许可的,承装(修、试)电力设施单位基于许可取得的利益不受保护。
第三十六条
有下列情形之一的,派出机构应当依法办理承装(修、试)电力设施许可注销手续:
(一)许可有效期届满未按照本办法规定申请延续或者延续申请未批准的;
(二)承装(修、试)电力设施单位因解散、破产、倒闭、歇业、合并、分立等原因依法终止的;
(三)许可依法被撤销、撤回,或者许可证被依法收缴或者吊销的;
(四)法律、法规规定的应当注销许可的其他情形。
第三十七条
派出机构在承装(修、试)电力设施单位的营业执照有效期内撤销、撤回许可,或者收缴、吊销许可证的,应当自作出决定之日起五日内通知工商行政管理部门,并责令当事人向工商行政管理部门办理变更登记手续。
第六章 法律责任
第三十八条
申请人隐瞒有关情况或者提供虚假申请材料申请许可证的,派出机构不予受理或者不予许可,并给予警告,一年内不再受理其许可申请;情节严重的,二年内不再受理其许可申请。
承装(修、试)电力设施单位隐瞒有关情况或者提供虚假申请材料申请许可事项变更的,派出机构不予受理或者不予批准,并给予警告,一年内不再受理其许可事项变更申请。
第三十九条
承装(修、试)电力设施单位采取欺骗、贿赂等不正当手段取得许可证的,由派出机构撤销许可,给予警告,处一万元以上三万元以下罚款,三年内不再受理其许可申请;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承装(修、试)电力设施单位采取欺骗、贿赂等不正当手段变更许可事项的,由派出机构撤销许可事项变更,给予警告,处一万元以上三万元以下罚款,三年内不再受理其许可事项变更申请;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第四十条
承装(修、试)电力设施单位涂改、倒卖、出租、出借许可证,或者以其他形式非法转让许可证的,由派出机构责令其改正,给予警告,处一万元以上三万元以下罚款;情节严重的,收缴其许可证;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第四十一条
违反规定未取得许可证或者超越许可范围,非法从事承装、承修、承试电力设施活动的,由派出机构责令其停止相关的经营活动,没收违法所得,处一万元以上三万元以下罚款;违法经营行为规模较大、社会危害严重的,可以并处三万元以上二十万元以下罚款;违法经营行为存在重大安全隐患、威胁公共安全的,处五万元以上 五十万元以下罚款,并可以没收从事无证经营的工具设备。
第四十二条 承装(修、试)电力设施单位在从事承装、承修、承试电力设施活动中发生重大以上生产安全事故或者重大质量责任事故的,由派出机构给予警告,责令其限期整改,在规定限期内未整改的或者整改后仍不合格的,处一万元以下罚款,降低许可证等级;情节严重的,收缴其许可证。
第四十三条 承装(修、试)电力设施单位未按照本办法规定办理许可证登记事项变更手续的,由派出机构责令其限期办理;逾期未办理的,处五千元以下罚款。
第四十四条
电力企业违反国家有关规定,将承装(修、试)电力设施业务发包给未取得许可证或者超越许可范围承揽工程的单位或者个人的,由派出机构责令其限期改正,给予警告,处一万元以上三万元以下罚款。
电网企业发现未取得许可证或者超越许可范围承揽用户受电工程的单位或者个人,未按照本办法规定及时报告的,由派出机构给予警告,处一万元以上三万元以下罚款。
第四十五条
违反本办法第二十六条、第二十七条、第二十八条、第二十九条、第三十条、第三十一条规定,向派出机构提供虚假或者隐瞒重要事实的文件、资料,或者拒绝、阻碍派出机构及其从事监管工作的人员依法履行监管职责的,依照《电力监管条例》第三十四条的有关规定追究其责任。
第四十六条
电监会及其派出机构工作人员玩忽职守、滥用职权、徇私舞弊的,对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依法给予处分;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第七章 附 则
第四十七条 许可证分为正本和副本,正本、副本具有同等法律效力。许可证由电监会统一印制。
第四十八条
本办法自2010年3月1日起施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