案例分析——青岛输油管爆炸

时间:2019-05-14 07:03:36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案例分析——青岛输油管爆炸》,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案例分析——青岛输油管爆炸》。

第一篇:案例分析——青岛输油管爆炸

案例

案例经过:

2013年11月22日上午,中石化黄潍输油管线一输油管道发生破裂事故,维修过程中引发起火爆炸。

2013年11月22日中午十二时,丽东化工厂门口爆炸导致形成大沟,一辆履带挖掘机、一辆重卡被掀翻,记者在现场看到,沟内可见两具尸体。

青岛市新闻办通报称,22日凌晨3时许,中石化黄潍输油管线一输油管道发生破裂事故,造成原油泄漏。上午10时许,抢修过程中,管道破裂处起火。市、区政府领导及开发区公安、消防、安监、市政、环保等多部门立即赶赴现场,正组织力量紧急处置。事故原因正在调查中。截止11月22日,已造成55人遇难、9人失踪、136人受伤。斋堂岛约1000平方米路面被原油污染,部分原油沿着雨水管线进入胶州湾,海面过油面积约3000平方米。

中石化黄潍输油管线爆燃事故发生前漏油点现场情景(11月22日7时32分手机拍摄)现场共有中石化施工人员21人。其中,除1人站位较远外,9人遇难,8人失踪,3人受伤。

“场景像灾难片一样”—爆炸现场被炸起的路面1

“场景像灾难片一样”—爆炸现场被炸起的路面2

爆炸现场被掀翻的车1

爆炸现场被掀翻的车2

事故现场大量石油漂浮在水面上

候鸟羽毛被浸满油污后,便无法飞翔。

疑是泄漏点

悲伤遇难者家人

事故遇难者遗体

黄岛区丽东化工门前爆燃点再次找到一名遇难者遗体,遇难者的手臂露在外面

案例焦点:

1、原油泄漏7小时后发生爆燃,中石化应急响应为什么没有启动?黄岛区相关部门接到报告后未疏散群众?

2、石油天然气管线为什么在人群密集地区铺设?同时在一条窄路上敷设11条不同管线的规划是否合理? 案例分析:

1、直接原因:管线漏油进入市政管网导致起火。

2、间接原因:输油管道与城市排水管网规划布置不合理,安全生产责任不落实,对输油管道疏于管理,造成原油泄漏;泄漏后的应急处置不当,未按规定采取设置警戒区、封闭道路、通知疏散人员等预防性措施。

3、法律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石油天然气管道保护法》

第十二条 管道企业应当根据全国管道发展规划编制管道建设规划,并将管道建设规划确定的管道建设选线方案报送拟建管道所在地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城乡规划主管部门审核;经审核符合城乡规划的,应当依法纳入当地城乡规划。

第十三条新建管道通过的区域受地理条件限制,不能满足前款规定的管道保护要求的,管道企业应当提出防护方案,经管道保护方面的专家评审论证,并经管道所在地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主管管道保护工作的部门批准后,方可建设。管道建设项目应当依法进行环境影响评价。

第三十条 在管道线路中心线两侧各五米地域范围内,禁止下列危害管道安全的行为:

(一)种植乔木、灌木、藤类、芦苇、竹子或者其他根系深达管道埋设部位可能损坏管道防腐层的深根植物;

(二)取土、采石、用火、堆放重物、排放腐蚀性物质、使用机械工具进行挖掘施工;

(三)挖塘、修渠、修晒场、修建水产养殖场、建温室、建家畜棚圈、建房以及修建其他建筑物、构筑物。

第三十九条 管道企业应当制定本企业管道事故应急预案,并报管道所在地县级人民政府主管管道保护工作的部门备案;配备抢险救援人员和设备,并定期进行管道事故应急救援演练。发生管道事故,管道企业应当立即启动本企业管道事故应急预案,按照规定及时通报可能受到事故危害的单位和居民,采取有效措施消除或者减轻事故危害,并依照有关事故调查处理的法律、行政法规的规定,向事故发生地县级人民政府主管管道保护工作的部门、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和其他有关部门报告。接到报告的主管管道保护工作的部门应当按照规定及时上报事故情况,并根据管道事故的实际情况组织采取事故处置措施或者报请人民政府及时启动本行政区域管道事故应急预案,组织进行事故应急处置与救援。

第四十四条 管道建设工程与其他建设工程的相遇关系,依照法律的规定处理;法律没有规定的,由建设工程双方按照下列原则协商处理,并为对方提供必要的便利:

(一)后开工的建设工程服从先开工或者已建成的建设工程;

(二)同时开工的建设工程,后批准的建设工程服从先批准的建设工程。分析总结:

①针对在建工程要纳入当地城乡规划,根据“后开工的建设工程服从先开工或者已建成的建设工程、同时开工的建设工程,后批准的建设工程服从先批准的建设工程”的原则做好与其他管道的避让和保护工作。管道的安全保护设施应当与管道主体工程同时设计、同时施工、同时投入使用。提高施工技术水平,严把施工过程控制,管道建成后应当按照国家有关规定进行竣工验收,经验收合格方可正式交付使用。

②应当建立、健全管道巡护制度,和安全责任制度。管道巡护人员发现危害管道安全的情形或者隐患,应当按照规定及时处理和报告。编制深化相应应急预案,并在规定的时间长度内熟悉演练,提高员工素质,培养其应急逃生和应急处置能力。

③针对出现其他管线在建与已建石油燃气管线交叉或安全间距不足,以及其他地上他建筑物、构筑物占用的现象要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石油天然气管道保护法》等其他法律予以制止,阐明利害,必要时要诉诸于法律手段。

第二篇:中石化输油管爆炸重大事故通报

中石化输油管爆炸重大事故通报

一、事故概述

2013年11月22日10时25分,位于山东省青岛经济技术开发区的中石化股份有限公司管道储运分公司东黄输油管道原油泄漏发生爆炸,造成62人死亡、136人受伤,直接经济损失7.5亿元。

二、事故原因分析

经调查认定,事故发生的直接原因是:输油管道与排水暗渠交汇处管道腐蚀减薄、管道破裂、原油泄漏,流入排水暗渠及反冲到路面。原油泄漏后,现场处置人员采用液压破碎锤在暗渠盖板上打孔破碎,产生撞击火花,引发暗渠内油气爆炸。

管理上的原因是:中石化集团公司及下属企业安全生产主体责任不落实,隐患排查治理不彻底,现场应急处置措施不当。山东省、青岛市、青岛经济技术开发区及相关部门组织开展安全生产大检查不深入不细致,管道保护、规划、市政、安监等部门履行职责不力,事故风险研判失误。

三、处理意见

根据调查事实和有关法规规定,对中石化管道分公司运销处处长裘冬平、安全环保监察处处长廖达伟、潍坊输油处处长兼副书记靳春义,青岛市黄岛区委办、经济技术开发区工委管委办公室副主任兼应急办主任汪啸,青岛经济开发区安监局副局长李宝

三、石化区分局局长任献文等15人移交司法机关处理。

给予党纪、政纪处分48人。其中,给予中石化集团公司董事长、中石化股份公司董事长傅成玉行政记过处分,中石化集团公司总经理、中石化股份公司董事长王天普行政记大过处分,中石化集团公司副总经理、中石化股份公司总裁李春光行政记大过、党内严重警告处分,中石化股份公司副总裁、安全总监王永健行政记大过处分、免职;给予中石化管道分公司党委书记田以民撤销党内职务处分,党委常委、总经理钱建华行政撤职、撤销党内职务处分;给予青岛市委副书记、市长张新起(副省级)行政警告处分,市委常委、副市长牛俊宪行政记大过处分,市委常委、开发区工委书记张大勇党内严重警告处分、免职,开发区工委副书记、管委会主任孙恒勤行政撤职、撤销党内职务处分,开发区安监局局长薛凌行政撤职、留党察看二年处分,开发区行政执法局(市政公用局)副局长马启杰行政降级、党内严重警告处分;给予黄岛区薛家岛街道工委书记薛仁龙(2007年1月至2012年2月任青岛市规划局黄岛分局局长)党内警告处分;给予山东省油区工作办公室主任杨希珍行政记过处分。

同时,国务院责成山东省人民政府、中石化集团公司向国务院作出深刻检查,责成青岛市人民政府向山东省人民政府作出深刻检查。

第三篇:青岛爆炸事故分析

7月16日晚,大连新港输油管线爆炸起火事故造成部分原油泄漏进入近海,附近海域肉眼可见原油的痕迹。这是7月17日在大连新港输油管线爆炸起火事故附近海域航拍的画面。

16日18时许,大连新港附近中石油的一条输油管道发生爆炸起火,起火管道为直径900 相关公司股票走势

  

毒。事故未造成人员伤亡,但附近海域至少50平方公里海面遭受污染。

事故回放

目击者:以为发生了地震

中国石油8.10+0.070.87% 壹桥苗业19.21+0.020.10% 獐 子 岛15.74-0.55-3.38%

毫米的原油储罐陆地输油管线,后引起700毫米管线起火,燃烧产生气体主要为含硫和芳烃类气体,无剧

“当时我听到一声巨响,还以为发生了地震。”17日16时左右,在大连新港输油管道爆炸起火发生22小时后,大连边防检查站新港分站政委陈志刚回忆说,“昨天傍晚爆炸起火时我正在操场上散步,听到巨响后回头一看,不远处的输油管线瞬间冒起浓烟,由白到黑,逐渐浓烈,火势也起来了”。

“爆炸发生10分钟后,爆炸地点升腾起几米高的火柱,火光几乎映亮了整个30万吨原油码头。16日深夜,这里油烟遮挡了大半边天,到17日上午油烟浓度开始下降。”陈志刚说。

事故调查

责任属油船方还是中石油待判定

大连市安全生产监督局副局长孙本强昨日表示,对大连新港输油管道爆炸起火事故的原因,辽宁省政府已经成立调查组开始启动调查,目前还不能对事故原因做出判断,需要调查、分析之后才能得出结论。事故责任到底是在油船方还是中石油,现在还不能判定。

孙本强说,辽宁省政府成立的调查组已经开始向事故现场的值班人员、操作人员调查,同时与事发时正进行卸油作业的外籍油轮进行登船接触。

孙本强表示,此前媒体所说的爆炸原因只是根据表现形式所做的初步判断,要做技术上的分析才能做出进一步的判断。

清除油污

布设围油栏9000多米

截至18日15时,辽宁海事局等部门出动海事工作人员400人次,在溢油海域布设围油栏已扩大到9000多米,清理过的海域,表面污染状况有一定改善。

记者了解到,辽宁海事局在中国海上搜救中心的组织协调下,紧急从其他省市调运清污应急物资。从秦皇岛调来的2000米围油栏、2吨消油剂17日晚抵达大连,从青岛和北京调运的30吨消油剂昨日运抵大连。

目前,海事部门已组织了20余艘清污船舶,在最大范围内对海上形成的50多平方公里的油污开展清除作业。

有关专家介绍,这次输油管线爆炸造成的海洋污染,可能超过50平方公里,清理海上油污是一项艰巨工作。

环境影响

现场气味仍难闻影响程度待评估

大连市环保局副局长吴国功昨日表示,环保部门已经对这次事故的 环境影响进行监测,影响程度尚待评估。

吴国功说,事故发生后,环保部门对 环境影响的监测一直在持续,20多个空气监测点和十几个水质监测点展开工作,大气的环境质量没有因灾害而产生超出范围的影响,究竟有多少原油泄漏正在进行核实。他说,受到较重污染的海域约11平方公里,轻度扩散的有50平方公里,泄漏原油的扩散将受到天气、潮汐等情况的影响。

吴国功表示,原油燃烧会产生40多种污染物,但对人体不会产生太大的不利影响。

记者在事故现场看到罐体冒出的浓烟明显变淡,但现场气味仍然难闻,喉咙和眼睛在长时间受到刺激后都很不舒服。

渔业反应

上市公司:养殖海域未受原油污染

吴国功昨日表示,泄露原油的扩散将受到天气、潮汐等不确定因素的影响,影响程度有待评估。而獐子岛集团和壹桥苗业两家主营海产品的上市公司昨晚不约而同地发布公告,称公司养殖海域未受到泄漏原油污染。

2006年上市的大连獐子岛渔业集团在公告中称,事故发生海域距公司獐子岛养殖海域约90公里,泄漏原油没有进入公司养殖海域,没有对养殖产品造成影响。6月中旬才登陆深交所的壹桥苗业则表示,壹桥苗业地处瓦房店市炮台镇,属渤海内湾海域,虽然距爆炸地点约有60千米,但事故发生地属黄海海域,渤海地处黄海西北部,陆地阻隔了两个海域,因此公司所在海域没有受到泄漏原油的污染。

獐子岛集团是国家农业产业化重点龙头企业,以虾夷扇贝、海参、皱纹盘鲍、海胆、海螺等海珍品为主要产品,拥有国内惟一的国家级虾夷扇贝原良种场和国内一流的海参、鲍鱼等海珍品育苗基地,年总加工能力超过2万吨。壹桥苗业公司主要经营虾夷扇贝、海湾扇贝、海参等海珍品育苗及海参养殖、销售业务。

第四篇:青岛石油管道爆炸事故分析

青岛石油管道爆炸事故分析

事故概况2013年11月22日凌晨3时,位于青岛经济技术开发区秦皇岛路与斋堂岛街交会处的中石化管道公司输油管线破裂,原油泄漏。上午10时30分左右,管道公司和黄岛油库在清理油污过程中,开发区海河路和斋堂岛街交会处发生爆燃,距此地约1公里外的雨水管道末端入海口处发生原油燃烧。事故后果

造成55人死亡,9人失踪,145人受伤住院。被定性为重大责任事故。

约1000平方米路面被原油污染,部分原油沿着雨水管线进入胶州湾,海面过油面积约3000平方米。事故原因

初步分析是管线漏油进入市政管网导致起火

相关企业未成功检测泄漏地带的油气条件,违规使用非防爆电器已被视为更直接的原因。油气混合气体引发爆燃(理论上讲,输油管道内没有足够的空气,不会爆炸,第二次爆炸应该是泄漏的油气进入排水系统之后引发的。如果是管道爆炸,必然有操作失误或者管道破损,导致管道内部进入大量空气。)事故分析

在这次事故中,暴露出的突出问题是,输油管道与城市排水管网规划布置不合理;安全生产责任不落实,对输油管道疏于管理,造成原油泄漏;泄漏后的应急处置不当,未按规定采取设置警戒区、封闭道路、通知疏散人员等预防性措施。这是一起十分严重的责任事故。目前警方已控制“11·22”东黄输油管线泄漏爆炸事故中石化相关人员7人、青岛经济技术开发区相关人员2人。

输油管道与城市排水管网规划布置不合理,交叉重叠,而且保护措施不到位。企业隐患排查不落实,对原油管线检查不细,监测不到位。

应急处置不当原油泄漏以后,没有及时采取断然措施,警戒、封路、通知和疏散人民群众,造成了群死群伤。直接机理

11·22中石化东黄输油管道泄漏爆炸事故”的直接机理是输油管线与排水暗渠交汇处的管线腐蚀严重,引起原油泄漏,流入暗渠,空气和原油在密闭空间里混合。在原油泄漏后,救援处置中违规操作触发了爆炸。事故和当地的管线布局也有关系。事故发生地段管线布局不合理,造成管线腐蚀严重,胶州湾潮汐的运动可能将原本应流入海里的原油倒灌,逆向漂移至斋堂岛街区段,造成爆炸在人员相对密集区发生。

第五篇:关于双氧水槽罐车爆炸事故案例分析

一辆装载双氧水的双罐体槽车爆炸事故案例分析

2007年6月2日19时和6月3日凌晨2时,一辆装载双氧水的双罐体槽车在323国道广西鹿寨县寨沙路段,2个贮罐先后发生爆炸,造成事故车辆损坏、交通中断9 h的恶果。

事故概况

2007年6月2日上午9时58分,司机陈某某、押运员兼司机张某开槽车到柳州盛强化工有限公司装双氧水。灌装工按常规对车辆的“三证”及罐体外观进行了检查,未发现异常情况。因为该车是第一次来装双氧水,为慎重起见,灌装工吩咐押运员用水分别对2个罐体进行灌水冲洗。之后开始灌装双氧水,2个集装箱罐共装了39.6 t 50%浓度的双氧水。13时33分槽车离开柳州运往深圳。下午17时,槽车行驶到323国道鹿寨县寨沙路段一坡顶处,司机陈某某从后视镜中看到拖车上靠近驾驶室的第一个罐体顶部的人孔盖有液体溢出,即将车子停靠到公路右侧检查,与押运员张某爬到罐顶上,打开快开式人孔盖查看,发现里面的液体在冒气泡,如开水般沸腾并溢出,流到地面冒起白烟,且越来越激烈,两人不知如何处理,束手无策。约18时叫过路的司机向110报警。约18时10分,鹿寨县交警来到现场实施交通封锁。19时左右,第1个罐体发生剧烈爆炸,罐体全部解体,挂车大梁弯曲变形,牵引车车头损坏,大量双氧水喷出。第1个罐体发生爆炸后,司机陈某某又到现场查看第2个罐体,发现第2个罐体内的液体也在沸腾。此时,柳州市及鹿寨县安监、公安、消防及相关部门工作人员先后到达现场,消防中队用消防水车对第2个罐体**冷却。约21时20分,柳州化学工业集团有限公司应急救援中队的第1批救援人员到达现场。此时,罐体下部左右2个排料阀橡胶垫片因高温软化并在罐内压力下被挤出,罐内双氧水从阀门喷出。为了排出罐内的双氧水,防止因反应压力过高发生爆炸,2名救援人员在消防水炮**掩护下,将罐体下部2个出料球阀打开,排出罐内的双氧水。至6月3日凌晨2时左右,当第2个罐体内的双氧水快排放完时,罐体突然发生爆炸,罐体中部鼓胀变形,人孔盖板被炸飞。此次事故除运输车辆及罐体损坏外,所幸未造成人员伤亡。

事故调查结果

2.1 承运单位情况

双氧水的承运单位为衡阳市某运输有限公司,具有危险货物运输资格(2类3项、第3类、第4类、5类2项、第6类、第8类)。

2.2 车辆情况

2.2.1 牵引车

牵引车型:重型半挂牵引车;机动车行驶证注册登记日期:2007年5月21日;检验合格有效期至2008年5月;核准牵引总质量:38285 kg。牵引车权属承运单位。

2.2.2 挂车及罐体

(1)挂车类型:重型集装箱半挂车;机动车行驶证登记日期:2004年7月;检验合格有效期至2007年7月;核定载质量:40000。挂车权属承运单位。

(2)集装箱罐

挂车装2个集装箱罐。罐体产品编号:211012G1、211012G2。由东莞市永强汽车制造有限公司制造,2002年11月28日完工,2002年11月29日卖给茂名市某商贸有限公司,2007年3月茂名市某商贸有限公司转卖给承运单位。罐体技术参数:设计外形尺寸:02400×6100×4.0(封头板厚5.0 l"rln1);材质:304。容积:25 m3;设计压力:常压;设计温度:常温;工作介质:轻质燃油;最高工作压力:0.01 MPa;试验压力:0.036 MPa。执行技术标准:QC/r 653—20000J~油车、运油车技术条件》。罐体靠近人孔盖有1个用 I28的无缝管制作的排气管,管的下端用堵头封堵,仅在管子下部侧面分3排钻9个约(z)3的通气孔。罐体两侧出料管垫片为普通橡胶板。集装箱罐出厂有产品质量证明书和产品合格

证。

2.2.3 驾驶人员情况

司机:陈某某,男,29岁,小学文化,具有机动车驾驶证和《危险货物运输(列车)资格证》,2007年5月22日受聘承运单位驾驶员。押运员:张某,男,33岁,初中文化,具有《道路危险货物运输操作证》、《危险货物运输(列车)资格证》。2007年5月22日受聘承运单位押运员兼驾驶员。据交待,两人均为首次为承运单位出车。持有的相关危险货物运输的资格证,司机是2006年由原雇主办理,押运员是2007年由承运单

办理,领证前均未受过危险化学品运输安全培训考核,对危险化学品的知识不了解,出车前也没有人交待过安全注意事项,不知道双氧水性质。

2.2.4 双氧水质量

经广西化工产品质量监督检验站取样分析,柳州盛强化工有限公司50%双氧水产品质量符合标准要求。

2.2.5 罐体金属材质

经柳州市特种设备监督检验所检测:材质分析结果:0Cr18Ni9(304);金相分析结果:有晶间腐蚀。

事故原因分析

3.1 双氧水的危险性

双氧水(过氧化氢)属爆炸性强氧化剂。双氧水本身不燃,纯品化学性质稳定。但接触催化杂质时发生如下分解放热反应:

H202一H20+1/202+54.25 kJ·tool一

双氧水的温度和浓度越高,分解速率越快,因此一旦诱发了分解,则分解随着放热和温升自行加速,分解加剧,此连锁反应直至分解完全。在密封条件下,双氧水大量的潜热使水迅速蒸发,生成高温水蒸汽,此时水蒸汽的体积相当于液体水的数十倍至数百倍[3] 3,可使容器内的双氧水、氧气和水蒸汽产生高温高压导致容器爆炸。双氧水与许多无机化合物或杂质接触后都会迅速分解,放出大量的热量、氧和水蒸汽而导致爆炸。大多数金属(如铁、铜、银、铅、汞、锌、钴、镍、铬、锰等)及其氧化物和盐类都是双氧水分解的活性催化剂,尘土、香烟灰、碳粉、铁锈等也能加速分解。双氧水能与可燃物反应放出大量热量和氧气而引起着火爆炸。双氧水在pH值为3.5~4.5时最稳定,在碱性溶液中极易分解,在遇强光,特别是短波射线照射时也能发生分解。当加热到100℃以上时,开始急剧分解。双氧水能使有机物燃烧,它与许多有机物如糖、淀粉、醇类、石油产品等形成爆炸性混合物,在撞击、受热或电火花作用下能发生爆炸。浓度超过74%的双氧水,在具有适当的点火源或温度的密闭容器中,会产生气相爆炸。

3.2 罐体不符合贮存要求

承运单位的2个集装箱罐是按工作介质为轻质燃油的技术标准进行设计和制造,制造时未经固化处理,内表面焊缝未经打磨,焊接飞溅物、焊渣(金属氧化物)等未彻底清理,内表面未作抛光和钝化处理。罐体靠封头环缝下部左右两侧各装设有1个排料阀,其法兰密封垫为普通橡胶板制作(因2个罐体上的人孔盖板均已被炸飞未找到,按经验判断其密封垫也应是普通橡胶板)。经取样以柳州盛强化工有限公司50%双氧水浸泡试验,此橡胶料与双氧水一接触即发生明显的反应,产生大量气泡。据承运单位事后的证明材料,这2台罐于2007年3月购回,曾于5月初装过粗苯,5月30日装过32%烧碱,之前使用的茂名某商贸有限公司在用期间装载情况未能查证。6月2日在装载双氧水前仅采用灌满水的方法进行冲洗。综上所述,与罐体有关的事故原因可能有以下

几个因素:

(1)集装箱罐系按工作介质为轻质燃油技术标准设计、制造,材质和制造工艺及罐体结构均不适合装载双氧水。罐体无测温装置,排气孔过小且无防尘罩等。

(2)由于奥氏体不锈钢罐体未经固熔处理,焊接热影响区在使用中接触敏感物质可产生晶间腐蚀,且内表面未经抛光和钝化处理。装入双氧水后,因腐蚀作用溶出的金属离子和附着在表面的焊渣等杂质可对双氧水的分解起到催化作用,因排气孔太小,分解产生的高温高压蒸汽和氧气不能及时有效排放,导致罐体超压爆炸。

(3)集装箱罐左右两侧的出料阀及人孔盖密封垫均采用普通橡胶垫。普通橡胶为高分子可燃有机物质,可诱发双氧水发生连锁放热分解反应,导致爆炸。

(4)该集装箱罐在此前曾装载过粗苯和32%烧碱,在此次装入双氧水前仅采用灌水方法冲洗,因冲洗不彻底(如法兰连接处),残余的碱性物质与双氧水发生分解反应,导致爆炸。

3.3 管理疏漏

(1)罐装双氧水前,未对罐体适宜性进行技术性检查,没有判断其是否符合装载双氧水的要求。

(2)对罐内是否存在有害残留物(杂质)没有有效的检验手段。

(3)产品出厂未提供《化学品安全技术说明书》和《化学品安全标签》。

(4)运输人员未接受培训就取得了资格证书,其中既有发证机关的管理疏漏,也与承运单位的不重视有关,致使运输人员缺乏相关知识,对突发事故束手无策,这也是造成本次事故的重要原因。4 有关双氧水运输安全的几点建议按双氧水的特殊要求进行设计和制造,罐体材质应使用超低碳奥氏体不锈钢,内表面应经抛光和钝化处理。排气孔的泄放量应根据罐体容积进行计算确定,排气管上应带有防尘装置,罐体上应设有测温装置。人孔、出料阀法兰密封垫应采用聚四氟乙烯或钝铝等与双氧水不发生催化作用的材料。

(2)充装单位对前来装运双氧水的罐体应进行技术性检查,对罐体材质和结构、制造工艺不符合装载双氧水要求的应不予充装。

(3)执行充装前取样检验制度。在每次罐装双氧水前,均应对罐内的残留物取样进行定性分析,凡残留物不是双氧水或混入杂质的,必须对罐内进行彻底清洗。

(4)专罐专用。双氧水生产企业应与使用单位或经销单位约定,尽可能使用固定的槽罐装运,实行专罐专用;如使用社会运输,则应对罐体提出相应的技术要求。

(5)产品出厂时必须随车提供化学品安全技术说明书,在罐体上应有安全标签。

(6)司机和押运员必须经过正规的危险化学品安全知识、危险化学品运输安全知识培训,并经考核合格,掌握危险化学品安全知识后方可持证上岗。

延伸阅读:

过氧化氢在高温或杂质催化作用下,开始热分解反应,生成的氧气和水蒸气使罐体内压力增大,与此同时分解潜热使液体温度升高;温度升高又进一步加速分解反应,使罐内压力越来越大,最终导致反应失控或热爆炸。容器内部压力最终冲破槽罐的薄弱部位时,罐内气相介质通过裂缝高速喷出,并发出“嘶嘶”的声音。槽罐泄压时,由于内外存在压力梯度,容器内压力急剧下降,导致气液平衡破坏,从而导致罐内气体压力下降,过氧化氢大量的潜热使储罐内液体急速沸腾蒸发产生爆沸。此时水蒸气的体积相当于液体水的数十倍至数百倍,导致容器内压力骤增,最终使储罐产生脆性破坏,罐体碎片四处飞散,并产生巨大冲波,造成巨大破坏。结合近年来发生的一系列过氧化氢爆炸事故,国内外学者对其事故模型,热爆炸机理以及工艺过程中的热风险评估进行了大量的理论和实验研究。

危化品装卸车相关安全要求:

1、运输人员必须经主管部门培训合格,掌握一定的危化品安全知识和应急措施,取

得《道路危险货物运输操作证》,持证上岗。

2、运输危化品人员装卸时必须佩戴与其危险货物相适应的劳动防护用品。

3、危险化学品运输车辆槽罐必须按规定检验,有检验报告证明书。

4、危险化学品运输车辆排气筒处必须装有阻火装置。

5、危险化学品运输车辆安全警示标示齐全,有安全标签及安全技术说明书。

6、装卸时必须挂接静电导线,静电导线与车体相连部分不得有油漆等,确保静电输出。

7、装卸时流速不可过快,按危险介质适当控制,避免液体流速过快在管道内冲刷产生静电。

8、夏季装卸前,罐车必须静止且打开装卸孔10分钟以上再作业,避免罐体经长时间暴晒后内部受热液体体积膨胀而发生事故。

9、装卸现场严禁吸烟,严禁带火种,低闪电,高危险性的介质装卸建议没收司机人员打火机等火源。

10、装卸平台操作柱、照明等电器线路必须防爆。

11、装卸人员不得在装卸期间擅自离开现场,必须时时监护。

12、其他。

机电工程部安环科

2015年4月

下载案例分析——青岛输油管爆炸word格式文档
下载案例分析——青岛输油管爆炸.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黄岛油库爆炸事故案例分析

    黄岛油库爆炸事故案例分析 事故经过:2013年11月22日10时30分许,位于山东省青岛经济技术开发区的中石化东黄输油管道发生泄漏爆炸特别重大事故。截止12月2日,事故共造成62人遇难......

    某化工厂爆炸事故案例分析

    某化工厂爆炸事故案例分析 一、事故发生经过 2005年2月24日下午,某化工股份有限公司乙二醇二甲醚车间发生爆炸事故,并引起附近成品仓库起火。事故发生后,安监、环保、公安、消......

    浅谈青岛输油管线爆炸事故

    浅谈青岛输油管线爆炸事故 2013年11月22日,青岛市经济技术开发区(黄岛区)发生一起输油管道爆燃事故。截至当日21时30分许,事故造成35人死亡,166人受伤,65人重伤。22日凌晨3时,位于......

    煤矿爆炸案例

    事件还原:经比对题中所给案例为2006年山西洪洞煤矿瓦斯爆炸事故(蓝字部分是事件的补充材料,其余与案例中所给信息一致) 12月5日深夜,山西省临汾市洪洞县瑞之源煤业有限公司新窑煤......

    青岛海尔企业文化案例分析

    青岛海尔企业文化案例分析文化 2009-10-23 17:42:47 阅读3846 评论3字号:大中小 订阅企业文化简单地说就是企业员工在长期的生产实践中培育起来,并且共同遵守的目标、价值观、......

    中石化青岛输油管道爆炸事故原因分析[精选五篇]

    中石化青岛输油管道爆炸事故原因查明 此前,国家安监总局已将省青岛“11·22”中石化东黄输油管道泄漏爆炸特别重大事故认定为责任事故,事故共造成62人遇难,136人受伤,直接经济损......

    化工厂压力容器爆炸事故案例分析[精选5篇]

    化工厂压力容器爆炸事故案例分析 ??? 一 事故概况 ??? 2004年4月15日21:00,重庆天原化工总厂氯氢分厂1号氯冷凝器列管腐蚀穿孔,造成含铵盐水泄漏到液氯系统,天生大量易燃的三氯......

    冷库氨气管道爆炸事故案例分析

    冷库氨气管道爆炸事故案例分析 2004年5月15日,一家私营企业冷库在对氨气管道进行焊接过程中发生爆炸,造成一起死亡1人、重伤3人,冷库及附属设施遭到严重破坏的重大伤亡和严重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