留守儿童是中国当今社会产生的新名词(范文大全)

时间:2019-05-14 07:15:42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留守儿童是中国当今社会产生的新名词》,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留守儿童是中国当今社会产生的新名词》。

第一篇:留守儿童是中国当今社会产生的新名词

留守儿童是中国当今社会产生的新名词,他们是一群“制度性孤儿”。一方面:他们的父母到城里打工拼命挣钱,争取或获得了另一种生存方式;另一方面,他们又因为在城市里,或自身难保,或无立锥之地,无法将他们的子女带进城里,留在自己的身边。同时为了生活或生存,他们不能够轻易的离开自己的工作,不能轻易的离开城市,就是在这种带不出与回不去的双重矛盾中,留守儿童虽然有父母,但是他们依然不得不接受“骨肉分离”的现实。

许多留守儿童由于长期被托养或寄养,缺少父母之爱容易导致心里缺陷,由于老人溺爱或亲友疏于管教缺少正确的价值引导。孩子是未来、是希望,我们不能无视他们的存在。他们关乎整个农村教育和社会进步,鲁迅曾发出“救救孩子”呼声,现在是该“救救”留守儿童的时候了

作为老师,我们既要做留守儿童思想道路的引路人,又要做孩子学习进步的引导者,生活的保护者。要做到“三多”、“二知”、“一沟通”。“三多”,即多与“留守儿童”谈心,弥补“留守儿童”的亲情缺失;多鼓励支持孩子参加学校的各项活动;多进行家访,了解孩子在家活动和学习情况;“二知”即知道留守儿童的个人基本情况和家庭情况;“一沟通”即定期与留守儿童父母电话交流沟通,并采取针对措施,提供必要的帮助。用关爱、亲情为留守儿童营造温馨的家园氛围。

为此,我们西寺坡小学在这里举行教师与留守儿童结对子仪式,让每个留守儿童都有指定的老师帮扶。

第二篇:中国留守儿童研究述评

200711034050

刘庆明

应用心理学

中国留守儿童研究述评

摘要

留守儿童是指农村地区因父母双方或单方长期在外打工而被交由父母或长辈、他人来抚养、教育和管理的儿童。通过对留守儿童产生背景,概念界定,心理健康、自我意识、情绪与社会支持、社会行为、人格、学业与校园关系,家庭与生活等方面研究的系统总结,概括了已有研究中在多个学术领域宏观呈现与微观分析的“22N”模式及其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在目前干预措施实施不利的情况下,以保护性因素作为突破的新进展。最后从理论研究和实践干预方面提出:留守儿童并不一定是问题儿童,留守儿童之间存在个体差异,他们自身具有发展与成长的心理资源,而且留守儿童研究的纵深趋势与切实可行的干预模式必须是以社会的发展与需求为背景。1 引言 世纪 70 年代末以来,中国社会进人了快速发展的转型时期,社会经济的发展必然促进人口的流动。同时,为加快我国经济的发展,促进城市化的进程,户籍制度明显松动,有效地推动了人口的流动。农村劳动力大量流动到城市形成了中国特有的“民工潮”现象。据2006年国务院研究室发布的《中国农民工调研报告》统计(国务院研究室课题组,2006),我国外出农民工数量为1.2 亿人左右这个数字还以每年约 3000 万在增长。农民工中 1 至 40 岁的占到 84%,41 岁以上的仅占 16%。他们绝大多数受教育程度偏低,主要靠出卖体力劳动为生。因其工作时间长,生活条件差,工资收入低加之城乡二元体制的限制,这些进城打工的农民工不得不将孩子留在农村的家中。

因为各种原因造成父母双方或一方流动到其他地区,而孩子留在户籍所在地并因此不能和父母双方共同生活的儿童我们称为留守儿童。据调查,全国14岁及以下的留守儿童数量已达2290.45万人,父母双方至少有一人外出打工的中小学生平均占全体学生的 47.7%(周福林,2006),有的省份(例如,湖南省)比例达到60%(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2000)。近几年来,留守儿童表现出的问题已经引起了各界的关注。主要表现出 3 个特点:第一,持 续时间长。我国社会发展正处于城市化进程之中,相当数量的农业人口将逐渐转为非农业人口,这将涉及数亿人口、持续数十年,与此相关的农村留守儿童问题也将会在很长时间内持续存在并演化。第二,缺乏教育引导方针。当前农村留守儿童将逐步成为真正意义的“非农业人口”,儿童成长关键期的教育与引导将决定他们能否顺利地成为市民。第三,时间紧迫,负面作用已经显现。越来越多的留守儿童已经步入青春期和青年阶段,而且还会不断的有孩子加入“留守阵营”,他们的影响力和破坏力可能会越来越大,根据各地公安系统对 2003~2005年的未成年人盗窃、抢劫类犯罪统计,留守儿童在其中占有相当大的比例,有些县城中甚至有60%以上的案件是留守儿童作案。2 留守儿童的相关研究

2.1 关于留守儿童的概念

当前对农村留守儿童的定义并不统一,虽然大家都认同农村留守儿童是由于父母外出打工而不能与父母在一起生活,被留在农村家乡的儿童,但是仍存在许多争议,主要在于:留守儿童的年龄范围如何限定;留守经历持续多长时间才算留守儿童;过去有过留守经历现在已不处于留守状态的儿童是否算留守儿童;对父母双方均外出与父母一方外出的儿童是否作一定的区分等等。

2.2 留守儿童的研究

我国的研究主要结论集中在:(1)心理健康方面

留守儿童较非留守儿童更容易出现心理问题,他们在躯体化、恐怖、敌对、偏执、强迫和人际关系敏感问题上的得分较高(王东宇,2005),且存在年级差异和性别差异。初中留守儿童心理健康状况好于小学留守儿童,高中留守儿童的心理状况好于初中留守儿童,年龄200711034050

刘庆明

应用心理学

越小心理问题越突出。女留守孩的 SCL-90 量表的总均分及躯体化、抑郁、焦虑恐怖 4 个因子分显著高于男留守孩(王东宇,2005),男生的症状强于女生(黄爱玲, 2004)。

(2)自我意识方面

留守儿童自尊较低(郝振,2007),有严重的自卑感(范芳,2005),对自身的评价明显偏低,特别是在对自己的智力、外貌和幸福满意度方面(赵红, 2006),而事实上,留守儿童在聪慧性上与普通儿童没有显著差异(范芳,2005)。

(3)情绪与社会支持方面

留守儿童情绪较不稳定(王东宇,2002),孤独感是他们报告最多的情绪体验(王良锋,2006),委屈难过(刘霞,2007),状态焦虑(刘正奎,2007)和抑郁(高文斌,2007)明显地高于非留守儿童。

(4)社会行为方面

留守儿童表现出相对较多的违法和违纪行为(刘霞, 2007),社会适应不良问题较突出(黄爱玲, 2004),存在一定程度的社交焦虑问题(王良锋, 2006;张顺,2007)。有比较严重的人际交往问题,检测出较突出的交往问题包括放任与自暴自弃,受欺负与攻击等(张德乾, 2007)。一些留守儿童不服管教,小偷小摸,抽烟,酗酒,赌博,抢劫等,有些甚至走上了违法犯罪的道路(范先佐, 2005)。

(5)人格方面

相关研究较少,主要研究结果显示留守儿童较为内向(王东宇,2002),具有下述一些人格特点:冷谈孤独、自卑拘谨、少年老成、抑郁压抑、冲动任性、紧张焦虑、自我中心主义(范芳,2005)。

(6)学业与校园关系方面

研究表明由于父母离开,尤其是母亲的离开,学业成绩确有显著下降(吴霓, 2004)。与非留守儿童相比,学习习惯不良者较多(庄美芳, 2006;马艳琳, 2007)。学习态度不端正,学习成绩容易下滑(叶敬忠,2005);学习兴趣不高(范先佐, 2005;周宗奎,2005)。辍学现象严重(曹春华, 2007),逃学、厌学、纪律差、迷恋网吧的现象也比一般儿童严重(黄应圣,2004;王玉琼,2005)。另外,留守儿童在不和谐师生关系,不和谐同学关系以及校园暴力上得分高于非留守儿童,尤其以小学生为重(高文斌,2007)。

(7)家庭与生活方面

留守儿童与外出父母相对疏远(叶敬忠,2006),亲子关系上出现父母的榜样作用缺失,父母监控机制弱化(迟希新, 2006)等问题,家庭的亲密度、情感表达性、文化知识性、娱乐性较低,矛盾性突出,独立性相对较强(范芳,2006)。家庭教养方式多为诸如惩罚,干涉等消极方式(黄艳萍, 2006)。留守儿童在学校和社会生活中常常表现出生活自理能 力差,依赖性强,缺少社会责任感(黄应圣,2004)。此外,与农村一些三无青少年,即无学上,无业就,无事做的“问题少年”的交往也带来了很多问题。3 留守儿童研究的现状与干预

现有针对留守儿童的调查研究表现出“22N”模式。即两种方式,两种工具,多个领域。4 留守儿童研究存在的问题及发展

第一,已有研究将留守儿童定位为问题儿童。第二,忽略了留守儿童之间的个体差异。

第三,研究缺乏发展性,片段式的呈现问题,分离式的研究特点。第四,忽视了留守儿童心理发展过程中的保护因素。第五,干预措施缺乏系统化、标准化和操作化。5 结语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速,农民工现象也必然会持续相当长的一段时间。留守儿童不但为200711034050

刘庆明

应用心理学

心理学的研究增添了一个特殊的样本群,而且日益得到各个学术领域的关注和重视。研究深度的拓展,新的研究视点的挖掘,量化研究与质性研究的结合必然会成为下一阶段心理学研究的方向。理论的研究终究是为实践服务的,我们最终的目标是可以制定出一套切实可行的干预方案,为留守儿童守住未来。

罗静,王薇,高文斌.(2009).中国留守儿童研究述评.心理科学进展.

第三篇:<<中国留守儿童日记>>读后感

这几天一直都在网上看<<中国留守儿童日记>>,心里老感到像有一块重重的石头压在心头,压得透不过气,压得不经意间掉泪.根据相关报道,留守儿童因为远离父母,不仅基本的生活没有保障,在整个成长阶段也会因为家人的疏忽引导而无法健康成长,有的孩子会经常逃学辍学,更有甚者表现出内心孤僻,情感冷漠的个性特征.而<<中国留守儿童日记>>里的孩子们用坚强.自立.懂事让我特别感动.附一:

岳朝龙

2010年4月8日

星期四晴

我们想吃点东西都很难,<<中国留守儿童日记>>读后感。

就拿包子来说吧,在我们这里没有谁会经常担包子来卖,就谈不上吃包子了。只在一些情况下,母亲偶尔会带我们到场坝上去,才有机会吃到,但是马上就得回家。在学校读书的时候,卖包子的人也偶尔会到学校门前来卖包子,要身上有钱才能买到,但有时母亲一分钱也不给,一个也吃不到。看见卖包子的人来了,就只有看的份。想啊!想啊!想啊!想得口水直流三千尺,想吃个包子竟难于上九天!附二:

杨敏

2010年4月16日

星期五晴

今天又是个赶场天。我和弟弟去读书,刚刚要到学校门口的时候,爷爷就朝我们走过来。他到我们面前就递给我们一人一块钱。我说:“爷爷你老了,这两块钱是你辛辛苦苦去山上找药材来卖了得的,你自己留着吧。”

爷爷不是啰嗦的人,他没有说什么就把钱递到我们手上,我们也就接了。他说:“你们好好读书啊!”然后就走了。

我心里想着:爷爷虽然只是给了一人一块钱,但是我知道他是个好爷爷、善良的爷爷,只要有钱他就会给我们的,过年的时候他还给我们一人五块钱呢!他真是个好爷爷!

杨敏

2010年4月22日

星期四晴

今天是赶场的日子,爷爷赶场去了。我和弟弟放学回家正在煮饭,爷爷就来我们家。他坐了一会儿,从口袋里摸出两个黄果给我们一人一个。爷爷说:“没有钱,就买给你们一人一个,如果有钱的话就可以多买一些给你们了!”爷爷显得很遗憾很抱歉的样子。他又叫我们吃了饭要记得喂鸡、喂狗,然后就走了。

等爷爷走出去了,我对弟弟说以后我们有机会赶场买东西的话,我们就买东西给爷爷吃,爷爷对我们真好,只有两个黄果都拿来给我们吃,以后我们要好好孝敬爷爷。弟弟等不得了,一边答应一边剥了黄果皮就吃起来。

杨海叫

2010年4月5日

星期一晴

昨天爸爸回来了,读后感《<<中国留守儿童日记>>读后感》。他没有给我们买什么东西,他这次回来主要是为了带一些钱回来还债。但是我们还是特别高兴,因为从此以后,什么事情都有爸爸在,我们不用担心了。

可是让我怎么也不会想到的是,今天一早起床,爸爸就说他又要出门了!他对我们说:“今天下午四点钟,我就要走了,你们在家要听奶奶的安排,下雨时,要记得把包谷种下去。”

我没有说什么,就默默的煮饭和做菜,吃完饭就去洗衣服,我没有心情去上学。我真是想哭,爸爸好不容易才到家,可是才这么一个晚上,他又要走了。我在家又要读书又要带弟弟,又要干地里的活,天(天)那么干,还要背水,我怎么办嘛!光说是下雨了要种包谷,可是我还要上学呢,说来轻巧,做起来就难!难道还要让我再请几天的假吗!我多么希望爸爸可以留下来,可是我能有什么理由呢!

到了下午,爸爸又说他今天去不成了,他说还有两家人的钱还没有送去,今天晚上还得跑路。不过他说明天非走不可。

代礼名

2011年9月18日

星期日多云

我妈妈去打工了,就只有二姐、外婆和我在家。我姐姐一个星期回来一次,姐不回来就是我和外婆在家。晚上外婆在上面的老房子睡,我一个人在下面的新房子睡,晚上有什么风吹草动,我就很害怕。

如果妈妈不去打工,我就不用害怕了。

我想我一个人在新房子睡两个星期就不害怕了,可是两个星期过得太慢了。我只要想起老师讲的鬼故事,我就怕得睡都睡不着。

稚嫩双肩能否扛起一整片土地?

稚嫩双肩能否扛起一整片土地?——我每天都放牛,有时放两次,一次是两三个小时

杨敏

2010年3月21日

星期日晴

早上,姐姐做饭,我扫地。我扫干净地,姐姐也把饭做好了。

吃过早饭,我们就去背柴。和我们一起的还有附近的几个姐妹。在山里找柴的时候,一些脏东西老是掉在我的身上。天气很热,我们觉得很渴,可是没有带水,只有坚持着。我们找的是干柴,而我们去的地方没有多少干柴,因为都不知道被人找过多少遍了。我们把柴找够了,就背回家,因为又渴又热,汗水淌得很厉害,我们甚至背不动那么一筐柴。

在回家的路上,与我们同行的一个姐妹不小心摔倒,脚受伤了。她姐姐帮她揉了揉,她觉得好一点,我们才上路。我们慢慢地走回家,一到家我就马上舀了两大碗冷水喝下去,终于不渴了,只是又感觉身体累得厉害。休息了一会儿,我才去做饭。趁火燃烧的时间,我去看鸡窝的情况。小鸡已经没有吃的了,连水都被喝得精光。我心疼地打来水给它们,又给它们喂食。

吃过饭,剩下的时间就是做作业,做着做着就想睡觉,还真是有点累!

杨海叫

2010年3月27日

星期六 晴

早上,我们吃了一点饭,就去背水。政府的人把水运到丫口,我们就到那儿背。我们每趟必须背满一壶——壶是装五十斤的。(若是)背得少了,等你来第二趟水就没有了。

第一次是一位堂哥哥用摩托车帮我们把水拉到分小路的地方(公路与小路的岔路口),我们从那儿把水背到家。第二次是村委会的人帮忙把两壶水直接背到我们家里。我一定要记住这些好人,永远都不忘记他们!

下午,奶奶叫我和她一起去背柴。奶奶一直都住在叔叔家。叔叔和婶婶都出门好久了,全靠奶奶照顾堂妹堂弟。比较大的堂哥哥在上中学,每星期在家的时间还不满两天。奶奶老了,上山背柴太吃力了,我真担心她会不小心摔倒。堂妹明明知道奶奶在照顾她们,却连背柴这样的小事都不去帮忙,成天都只想在家里玩,都是十一岁的人了,还不懂一点事。

希望孩子们的精神能够感动同龄人,使曾经娇生惯养的孩子能够更加独立.坚强.少些依赖.希望全社会对留守儿童的关注度能够升温,关注的方式并下需要怜悯,更多的是互相牵手,以乐观.积极的心态来鼓励孩子们.

第四篇:农村留守儿童教育问题产生的原因分析

农村留守儿童教育问题产生的原因分析

(一)从社会整体发展来看,农村劳动力大规模流动与城乡壁垒存在矛盾。近年来,我国流动人口的数量不断扩大,家庭化流动的趋势日益明显,但城乡二元结构使进城打工的农民工无法长期将子女带在身边给予照顾,原因在于城乡隔离的户籍制度以及与这种户籍制度相伴而生的子女免费或低收费在原籍所在地上学,必须在原籍所在地中考、高考制度形成的壁垒,由于农民工无法承担子女入学的高昂费用,在简陋的农民工子弟学校入学又无法解决升学考试问题等原因,留守儿童现象由此而生也就不足为奇。

(二)从家庭认识来看,在经济收入与子女教育之间取舍失衡,为了改善家庭生活,越来越多的农民离开了土地,到城市里务工谋生,他们希望自己的生活越来越好,也希望给下一代成长提供更充裕的经济支持,但在外出务工与子女就学、教育之间产生冲突时,他们往往选择前者,这其中,既有生活压力的原因,也有教育意识的原因。

(三)从学校教育来看,课程设置与儿童身心发展不相适应。由于家庭生活的不完整,留守儿童在心理发展上存在很多的困惑与问题,他们需要学校给予更多的帮助与疏导,需要通过教师、集体的温暖弥补亲子关系缺失对其人格健全发展形成的消极影响,但由于教育理念、办学条件、师资力量等多方面因素的制约,农村学校很少开设专门的心理课程并配备专门的心理教师,使得正处于成长发育期的留守儿童的身心健康受到很大影响。

从社会整体发展来看,农村劳动力大规模流动与城乡壁垒存在矛盾。目前,我国耕地面积仅19亿亩,据测算,在农村现有生产力水平和生产规模条件下,仅需1.5亿劳动力,而现实情况是农村人口近8亿,农村劳动力4.98亿,剩余劳动力近3.5亿,这就意味着大量农村剩余劳动力要进入城市,23年,我国农村流动人口已达到1.139亿,比22年增加了8.8%,即增长了1万农村流动人口,流动人口数量不断扩大,家庭化流动的趋势日益明显,但城乡二元结构使进城务工农民不可能将子女带在身边,根源在于城乡隔离的户籍制度以及随之产生的子女免费或低收费入学、必须在原籍所在地中考、高考等制度形成的壁垒,农民工无法承担子女入学的高昂费用问题,在简陋的农民工子弟学校入学无法解决升学考试问题,各地教材的选用不同使得这些群体的子女在转学后面临两地教育内容不能衔接的困境等问题,直接推

动了留守儿童这一群体的产生。从家庭认识来看,在经济收入与子女教育之间取舍失衡。为了改善家庭生活,越来越多的农民离开了土地,到城市里务工谋生,他们希望自己的生活越来越好,也希望给下一代成长提供更充裕的经济支持,但在外出务工与子女就学、教育之间产生冲突时,他们往往选择前者,农业部24年发布的数据显示:劳动力不外出的原因中怕影响子女上学仅占第一、第二选择的6.7%,这其中,既有生活压力的原因、也有教育意识的原因,但不同原因导致的 结果却是相同的,即:使儿童在不完整的家庭中成长,在流动留守流动的变动中长大。从家长自身来看,家长的教育能力与孩子教育需求之间形成落差。外出务工的家长整日忙于打工,没有时间与精力过问孩子的学习,对孩子的困惑、需求、交往、兴趣的关注就更少了,在家里的父亲或母亲忙于操持家务,对孩子的教育关注仅限于让孩子完成作业,家庭教育基本处于空白状态,正处于身心迅速发展时期的中小学生,对学习、生活、自身的变化有太多的问题需要解决,但家庭不能充分给予他们以精神上的支持和知识上的解答。从学校教育来看,课程设置与儿童身心发展不相适应。教师的关注是儿童形成学习动机的外部动因之一,由于家庭生活的不完整,留守儿童在心理发展上存在更多的困惑与问题,他们需要学校给予更多的帮助与疏导,需要通过教师、通过集体的温暖弥补亲子关系缺失对其人格健全发展形成的消极影响,但由于教育理念、办学条件、师资力量等多方面的制约,农村学校很少开设专门的心理课程并配备专门的心理教师,也很少有组织、有计划地对学生进行心理教育、生存教育、安全教育和法制教育。这些留守儿童,一般交由爷爷、奶奶或他人监护,由于代沟及亲情上的亲疏,他们与孩子之间在心理认知上存在差别,致使监护人中普遍存在这种心理:我带孩子责任重大,只要孩子吃饱、穿暖,平平安安地等他父母回来,我们任务也就完成了。这就导致溺爱、放任强制等现象普遍存在。人们常说,家庭是孩子的第一课堂,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也是任期最长的老师,家庭教育对孩子成长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父母在孩子心目中的地位是无可替代的。由于父母远在外乡,孩子在生活上由监护人负责或自理,不是太大的问题,而感情上的关爱和沟通缺乏,使这些孩子心灵上孤独、寂寞,性格上任性 行为上放纵。这样的孩子,容易独处,不合群,不愿吐露心声,甚至出现偏激言行。他们难以接受外来教育,甚至出现严重的逆反心理,成了问题儿童。这些孩子中一个普遍的共性就是缺乏沟通和亲情的关爱。

留守儿童,大多出现在农村,这些孩子家庭生活并不富裕,父母外出打工前肯定将孩子作相应的安置。这些外出务工人员长年在外奔波,对知识的重要性认识颇为深刻,于是对孩子的学习问题普遍重视,在临行之前一再重托,要求爷爷、奶奶看管孩子学习,抓好学业。可问题恰恰就出现在这里。这些留守家园的老人本身对教育认识不全面,认为只要孩子的学习成绩好就行了,其他方面没有必要,也没有精力去管,重智育,轻视甚至排斥德、体、美、劳,等教育。孩子的学习成绩如果不是建立在全面发展的基础上能行吗? 许多爷爷、奶奶从小没有接受过很好教育,甚至不识字,对孩子的学习无法给予督促和指导,家庭教育的方法单调,要么溺爱要么奉行棒打出成绩,要么放任自流。如此等等不得法的家庭教育司空见惯。也有一些家庭监护人忙于农活疏于管教,完全放任自流。在孩子的成长中,社会、学校、家庭应融为一体,形成齐抓共管之势。由于农村基础教育薄弱,学校资源不足加之国家资金投入不足,对留守儿童的教育问题以前一直未能引起足够重视。只知道自从孩子父母外出打工之后,孩子有变化,很多方面在朝着不良的方向发展,学校老师急,但迫于升学压力,只能选择放弃教育而抓住学习成绩好的同学不放松。家长眼看孩子性情、品行、学习等方面朝不良方向发展,又不懂怎么教育,只能方法单一,干着急没办法。留守儿童育问题的出现,带来了许多社会问题。青少年违法犯罪日益增多,并呈上升趋势,年龄上呈下降趋势。特别是在放假之时、星期天以及放学后,形成了教育上的真空时段,久而久之,学生受到社会上不良风气和网络游戏的诱惑,最终变成了问题儿童。由于社会、学校、家庭未能形成合力,留守儿童教育问题愈发显现。

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面对当今日益突出的留守儿童的问题,从职业道德上说能无动于衷吗?当然不能!因为教育的目的不光是传授知识,更是教会做人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曾说:教育者最可贵的品质之一就是对孩子深沉的爱,兼有父母亲的温存和睿智的严厉和严格要求相结合的那种爱。由于留守儿童父母都在外打工,他们大多跟随爷爷、奶奶或外公外婆生活,隔代监管使很多孩子像脱缰的野马,一发不可收。对于教师来说,对学生更应兼有父母亲的温存和睿智的严厉以及严格要求相结合的那种师爱就显得尤为重要。教育工作者应多一份爱心,多一份耐心,多一份细心,多一份留心,多一份责任心。没有教不好的孩子,只有不当的教育方法。人之初、性本善。难道这些留守儿童,从出生下来就是问题儿童吗? 经过校园的净化和教师的教育给社会输送一个正直健康、永远进取的人才,正是教育者义不容辞的责任。在教育战线上工作的教师们多走进孩子的心灵,给那些缺乏亲情关爱的,留守

儿童以父母般的师爱吧!作为家长,一年到头含辛茹苦地在异地打工,除了生计,最大心愿就是为孩子创造好的条件。可以说中国的父母最可敬,他们所做的一切都是为了孩子。可是作为家长,如此辛劳地挣钱,如果孩子走上了邪路,要那许多的钱又有何意义?能给孩子一个美好的未来吗?《中共中央关于加强中小学生德育工作通知》中指出:家长是孩子的启蒙老师,所有家长都应对社会负责、对后代负责、身体力行、教育子女。要转变陈旧落后的家庭教育观念和方法,提高家庭教育水平,教育部门和学校要积极主动地指导家庭教育。由此可见,家长要改变陈旧观念,对于留守儿童来说是有着重要意义的。现在许多外出务工的父母认为孩子还小,等挣到了钱以后再说;有的家长认为,我在家里又能有多大作用,我又教育不好他,只能看管他,让他爷爷、奶奶看管不一样吗?有的家长说每月我不是都打电话了吗?千叮咛、万嘱咐,唉!到了这一步是没办法的事啊!要解决留守儿童,教育上的问题就必须要家长多关注孩子,方面让孩子明白父母的一片苦心,把外出挣钱是为了让他能有更好的学习条件的道理讲清楚,但现在必须要先渡过难关,不能让父母失望。另一方面,多给予亲情的关爱,而这种关爱不能是溺爱也不能是一个电话几句话就了事。其实书信作为传统通讯方式,在与孩子的沟通中会起到无可估量的作用,特别是父母的真情实意,通过文字最能流入孩子的心田,孩子会把父母的书信作为亲情缺失时的甘霖,给孤寂的心灵无比的慰藉。家长要多给孩子写信,走进他的心灵。

在留守儿童的教育上,学校应主动站出来,扎实围绕关爱工程,做好多方面的工作。首先要建立留守儿童成长档案袋。包括监护人姓名、身份、家长姓名及打工所在地的联络方式、孩子在校表现和成绩等,以便能随时与家长和监护人联系,在发现不良表现时多方面进行及时教育。其次确定帮扶队伍。这里的帮扶不仅包括教师对留守儿童的帮扶,还包括成绩好、思想品德好、热心助人的同学以及退休老教师、老干部等。第三,建立代管家长队伍。选择部分责任心强的教师作为留守孩子的代管家长,既能增加师生情谊,又能让孩子感到亲情般的师爱,使他孤独的心灵得到亲情的呵护,有利于他们身心的健康成长。另外可以建立,一对一帮扶机制,建立留守儿童生活保障机制,开展表彰留守孩子评比等行之有效的办法。青少年是祖国的未来,众多的农村留守儿童的教育,事关祖国的未来、社会的稳定,全社会都要高度关注留守儿童。要从根本上解决好农村留守儿童的教育问题,需要家庭及学校、社区之间的协调合作。一方面政府应通过制订相应的法律法规,规范农村的托管和社区教育,强化农村父母在监护和教育方面的职责,政府、学校、社区联合起来共同净化育人环境,取缔学校周边不健康的网吧等娱乐场所。另一方面政府要加大投入,尽可能为一些进城务工的孩子提供学习条件,同时加大改造农村薄弱学校力度,进行合理布局调整,建立部分寄宿制学校,逐渐实现教育均衡发展。共青团、妇联等部门要充分发挥在未成年人思想教育中的影响力,社会各界和广大群众要把留守儿童爱工作作为社会工程来抓,如同对自己孩子一样关心他们,为留守儿童的健康成长创造良好的社会环境。对农村留守儿童的教育,是事关后备人才资源的整体素质和社会稳定的大事,是一项奠基工程、德政工程,也是一项系统工程,但愿这项工程能引起政府和社会各界的高度关注,能激起广大教育工作者无限的工作热情和独特的创造力。

目前,我国农村许多地区出现了一个特殊弱势群体留守儿童。由于亲子教育的缺失,留守儿童常常会引发诸多的问题,必须引起高度重视,并采取有效对策。

留守儿童由于得不到家庭和父母的有效监督,极易产生安全问题。这种安全问题主要表现在:一是由于得不到亲情的照顾而产生的安全问题。湖北省阳新县就发生了这样一个悲剧: 一名7岁的农村男孩,因其父母外出打工,家里只剩下他和年迈的爷爷。由于平时基本没人管,男孩得了疥疮,痒痛难耐时就用脏手抓,结果伤口感染演变成严重败血症 最终夭折。一个幼小的生命就这样消失了。二是受到他人的人身侵害。2002年,湖北随州市曾都区法院少年审判庭审理的48宗案件中,留守女童遭性侵害的占1/3。三是行为失控导致的安全问题。如随州市殷店镇车岳庙村一小学生,父母外出打工,托付给爷爷、奶奶照管 其爷爷、奶奶是弱智人,根本无监护能力,结果这个孩子学会了小偷小摸,因偷开别人的摩托车,撞在电杆上而死亡。此外,导致孩子轻生自杀的案例也不少见。

农村留守儿童 6周岁及以上的学龄儿童占全部留守儿童的65.28%,正处于心理发展的关键时期,在这一时期,他们特别需要长辈尤其是父母的关爱与引导。然而,农村留守儿童无法享受到父母在思想认识及价值观念上的引导和帮助,成长中缺少了父母情感上的关注和呵护,极易产生认识、价值上的偏离和个性心理发展出现扭曲和变形,或变得抑郁寡欢,脾气古怪;或变得孤僻内向,事事淡漠,甚至会怪诞失常,久而久之,极易造成不同程度的心理问题,严重影响他们正常的社会化过程。一项研究表明,农村孩子的心理问题和行为问题比例高达19.5%,远高于城市孩子的8%,这其中 55.5%的留守儿童表现为任性、冷漠、孤僻和内向。他们对待批评教育往往采取逃学、游逛甚至离家出走的过激行为。农村留守儿童的心理问题由于长期郁积,得不到及时的缓解与疏导,使他们成为心理问题的高发群体。根据中央教科所的一项调查显示:留守儿童的学习成绩一般都不容乐观,他们中的成绩优秀者仅占10%,大多数留守儿童的成绩都处于中等偏下。长时间的亲子分离,缺乏沟通,在学习方面所出现的困难、疑惑得不到及时有效的解决与疏导,加之一方面,那些父母在外的家庭,由于爷爷奶奶、外公外婆的文化水平较低,对孩子学习上的问题往往不能给予帮助。另一方面,父母一方在家的家庭,留在家里的父亲或母亲由于承担了全部的家务和田间工作,也没有时间去关注孩子的学习。因而从数据分析结果来看,如果学习上有了问题,孩子向家人求助的比例很低(6.1%)。造成很多留守儿童学习成绩差,缺乏上进心。父母在外打工对留守儿童生活的影响较为复杂。一方面,由于在外打工,经济较为宽裕,对留守儿童生活的支付能力增强,所以留守儿童物质生活的满意度更高;但由于父母不在身边,留守儿童得到的关爱减少。所以,半数以上不希望父母在外打工。从年龄纬度来看,随着年龄的增长,留守儿童逐渐意识到家庭完整和父母关怀的重要性。因此,对生活的满意度逐渐降低。法国克里斯琴施皮茨博士曾经这样忠告做父母的人:培养你们的孩子,多和孩子在一起,因为亲情的抚慰与关怀有助于孩子的成长。而留守儿童成长期缺乏的恰恰是亲情的抚慰与关怀。这是我们应该引起充分重视的。行为问题是留守儿童最易出现的问题,也是表现最为突出的问题。由于他们缺少家庭的亲情关怀,长期与父母两地分离,他们一般表现如下一些问题: ①柔弱无助。⑦自卑闭锁。⑦寂寞空虚。④盲目反抗或逆反心理。⑤对父母充满怨恨。留守儿童有了烦恼向家人倾诉的比例很低。中小学生正处于身心迅速发展的时期,对自身变化、人际关系等方面有着自己的理解和认识,与此相关的也带来了一些烦恼与冲突。

留守儿童教育问题产生的原因相当复杂、涉及到家庭学校和社会等各个方面、显然不能简单地将之归咎于其中的任何一方,必须进行系统的研究、方能得出正确的结论。具体讲,主要有以下几方面的原因:

家庭是社会的细胞,是一种独特的文化圈%家庭成员之间的联系纽带具有深厚的自然生理因素,带有不可更改的血缘性的遗传性联系子女的诞生既是生物意义上的人的培育、又是社会意义上的人的诞生。家庭的功能不仅是生儿育女、而且是人生的摇篮。父母对子女的责任主要不是养育而是教育% 特别是小学和初中这个年龄段的子女更需要父母的关爱指导和家庭早期教育的支持,如果这个时期父母一方甚至双方缺席都会在孩子的人格成长上形成某种障碍、影响他们今后成为一个健全的社会成员。大部分农民外出打工原本是为了支付子女的教育费用、使之尽可能接受较好的学校教育、但是由于他们只想到城里赚钱而置子女的要求和情感于不顾、甚至有人外出多年都没有回家看看孩子、平时和孩子的联系也很少、这就等于放弃了自己监护和教育子女的责任。

尽管父母进城务工的留守儿童大多是交给爷爷奶奶照料或寄住在亲戚家中,但爷爷奶奶一般都不可能辅导孩子的学习,加之爷爷奶奶对孙子孙女的溺爱,他们更加放任小孩。即便是管教,也存在一个交流沟通上的代沟问题。至于寄养在亲戚家中,亲戚一般不会像对自己的子女那样管教这些孩子。认为管得太严,孩子不理解。因此往往疏于管理,从而使孩

子失去有效的监管。

这样一来、相当一部分留守儿童由于缺乏父母的管教而任性妄为,在家中不听从爷爷奶奶亲戚的话,在学校经常不遵守校纪班规,甚至与社会上的一些三无人员(指无学上无业就未成年的青少年)浪迹在一起。不但学习成绩差,而且还存在比较严重的性格缺陷行为偏差。有的进城务工的父母认为在感情上对子女有所亏欠,想过金钱来弥补,而这些子女则往往不珍惜父母在外辛苦赚来的钱,花钱如流水,进一步助长了他们的不良习气。还有的父母分隔两地多年不在一起,感情淡漠,造成离婚或近似于离婚的事实,使孩子成为,单亲家庭的孩子心灵上遭受到更大的冲击和伤害。

学校是负有培养人这一特殊使命的场所,当然也是留守儿童的教养主体,理应全面承担起孩子教育与管理的责任。从目前来看,对于留守儿童进行较好管护的措施是实行寄宿制,即将他们统一安排在学校住读,由学校进行统一管理。学校寄宿的集体生活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消解留守儿童的心理问题,提高他们生活自理能力和与人合作的能力,对于他们的成长无疑具有积极的作用。但从所调查的县市来看,大部分农村小学缺乏寄宿条件,甚至根本没有将寄宿制纳入中小学的发展规划之中。即使是住校,条件一般都较差。例如京山三阳曹武两个镇的中小学校基本是两个学生挤一张铺位,上下两层的铁架床睡4个学生,一间宿舍一般睡几十位学生。此外由于师资力量薄弱,农村中小学对于寄宿学生一般都没有配备专门的生活教师,住校生的管理基本上是由班主任负责,而这些班主任往往又是义务服务,没有额外的津贴补助。他们每天从早上6点多钟一直要工作到晚上 11 点半钟。由于学校的寄宿条件较差,许多打工家长宁可将孩子寄养在亲戚家也不让其住校。而这些孩子也认为寄养在亲戚家里比住校自由。这样一来留守儿童寄养多于寄宿。据京山县曹武镇初中介绍,该校住校生只有9%,除了家在学校附近的学生以外,相当一部分路远的学生寄住在学校附近的亲戚家中。在这些学生中绝大部分是留守儿童,住校的不足一半。于是这部分孩子在学校和亲戚之间就形成了一种管理上的失控区。在这个失控区间,留守儿童自然很容易沾染社会上的不良习气,例如乱花钱、泡网吧、赌博、打架斗殴与社会上的小混混搅在一起等等。与此同时,当前不少农村中小学的教育工作仍存在较为严重的缺陷。一般来说,留守儿童由于缺少父母监管或其他原因,大多数学习成绩较果在学校也得不到鼓励和帮助,反而经常受到批评讽刺和怀疑。长此以往孩子就会感到没有安全感、缺乏生活的乐趣,结果必然会出现心理缺陷或行为变异。如随州市曾都区一位服毒自杀和另一位卧轨自杀的留守学生,都是因平时成绩差不大受老师和同学的欢迎感到思想苦闷而走上绝路的。究其原因,主要是当前农村中小学教育仍然着眼于应试和追求升学率、对教师的评价主要看学生的成绩,至于什么方式、采取什么手段教育学生,则不在管理考核之列。因此而导致有的老师方式粗暴,用体罚辱骂等极端行为管教学生,还有的教师对打工家庭的留守儿童不闻不问,放任自流,或在班上造成这些孩子是嫌弃儿的印象。这样的作法自然是伤害了孩子的自尊心。孩子的心灵一旦受到伤害,就会留下长久的阴影,形成恶性循环,导致其厌学甚至厌世心理的产生。

农村留守儿童是一个庞大的特殊群体,从根本上说、留守儿童的教育问题是城乡长期二元分割所导致的必然结果。城乡长期二元分割将城市儿童和农村儿童割裂开来、让城乡儿童在不同的制度架构中获取不均等的教育资源。改革开放后,伴随着大量农村剩余劳动力向城市流动,尽管原先僵化的城乡户籍制度和教育体制遭受到巨大冲击,但对大多数农民工来说,是将子女留在乡村上学还是带进城里上学、仍是一个极为艰难甚至痛苦的选择。其实,大多数农民工是不愿意将孩子留在乡村上学的。从我们对武汉市四个社区农民工的调查来看,超过被调查者选择让孩子随自己在武汉读书,而选择在老家读书的只有。这是因为大多数农民工认为城里的教育质量师资力量比农村要强一些。加之将孩子放在家里没人照顾,也不放心。但为什么大多数农民工又没有将孩子带入城里上学呢?从我们的调查来看有四大因素影响着农民工的选择。一是经济承受能力农民工是否将孩子带到城里上学。首先要考虑的是经济条件和承受能力。在武汉市的调查中,大多数农民工均认为孩子在武汉上学面临的最大问题是借读费和学费太高。虽然武汉市规定学校要取消借读费,但是被调查者依旧将借读费太高视为最大的问题。其次是学费太高。对为什么不将孩子带到城里上学的询问,农民工最经常的回答是费用太高,读不起。在家里省钱城市的生活费相对较高,尤其是过高的学校收费迫使不少农民工放弃子女进城上学的选择。

二是学校接受能力、学校对农民工子女的接受能力涉及基础设施、师资力量以及财政能力三个方面。从城市学校来看,近些年来小学新生入学人数及在校生呈缩减趋势,而初中生则是入学的高峰期。虽然小学新生入学人数有缩减趋势。具有接受农民工子女入学的条件,但是,由于城市公办学校通常是分散在各个城区的,而农民工绝大多数却聚集在城乡结合部区域内的公办学校资源,尤其是财力相对紧张,造成公办学校无法接受全部农

民工子女就学。

三是政府的支持能力。农民工子女能否上学及城市学校的接受能力在相当程度上取决于政府的支持能力。这种支持除了法律和政策上的支持外,更重要的是财力上的支持。在实践中,一些省市纷纷宣布取消借读费,加大财政的投入力度,支持公办学校接受更多的农民工子女。但是我们不能不看到,政府的支持依然面临财政瓶颈。

四是学生的适应能力。在调查中我们发现,是否选择进城上学与农民工子女自身的适应能力有关。这不仅包括农民工子女是否适应城市的生活方式,也包括是否在心理上适应城市的社会环境,尤其是目前城乡之间存在较大的差别,在同一学校和班级之中,农民子女与城市学生在经济上、生活上及观念上存在不少差别,加之社会环境对农民工子女存在或明或暗的歧视,这不仅给进城就学的农民工子女有较大的心理压力,也给农民工自身产生较大的压力。在我们对武汉市农民工的调查中发现,受城里人歧视在他们感到在城市工作和生活中最困难的事项中居第三位,事实上也是除经济因素借读费和学费之外的首要问题。正是因为对城市生活及社会歧视的不适应,一些农民工子女放弃进城上学的选择。

第五篇:留守儿童

2011-2012学第二学期

西河口乡中心小学留守儿童工作计划

为了规范我校留守儿童之家项目建设和管理,确保民生工程顺利实施,根据区镇关爱农村留守儿童工作有关会议讲话精神,结合我校的具体实际,特制留守儿童实施工作计划。

一、指导思想

认真落实我区教育民生工程,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坚持科学发展观,以办人民满意的教育为宗旨,树立“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营造全社会关爱农村留守儿童的良好氛围,切实为留守儿童和潜能生成长营造健康、快乐、平等、和谐的生活学习环境,促进其全面健康成长。发挥学校、社会、团组织的实践育人功能,改善农村留守儿童生存发展状况,加快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步伐。

二、活动宗旨

加强对我校留守儿童和潜能生的关爱、教育、管理,从思想上疏导、学习上辅导、言行上引导,并在生活上予以帮助,让留守儿童和潜能生感到学校就象家一样温暖,让留守学生和潜能生与其它孩子一样幸福健康地成长,为构建和谐社会服务!

三、工作目标

1、通过对留守儿童问题的调查、分析与研究,找到影响留守儿童健康成长的原因,有针对性地提出行之有效的措施和办法,狠抓落实,为“留守儿童”营造健康、快乐、平等、和谐的成长环境。

2、加强领导,形成合力,大力宣传,建立目标责任制和完善的工作考评制度,不断提高广大未成年人的综合素质。

3、建立留守儿童档案。

4、关爱留守儿童,在学校班级实行“一对一”结对帮扶活动。

5、拓展家教,对留守儿童监护人进行再提高培训工作。

四、成立组织 明确职责

1、严格按照管理制度做好留守儿童的入学工作。

2、做好留守儿童的教育工作。

3、做好留守儿童的心理疏导工作。

4、教育留守儿童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五、主要措施

1、学习上优先辅导。学校要从学习方面对留守儿童逐一进行分类、分组,落实到每一位任课教师。由任课教师具体分析学生的学业情况,每个留守儿童由老师牵头确立一名学习帮手,教师要对结对帮扶效果进行定期检查。

2、生活上优先照顾。学校对留守儿童要多看一眼,多问一声,多帮一把,使学生开心、家长放心。食堂要注意营养搭配均衡,有益身体发育。留守儿童患病时,要及时诊治,悉心照料。要指导留守儿童学会生活自理,养成文明健康的生活习惯。

3、活动上优先安排。学校要高度重视并认真组织留守儿童参加集体活动,或根据特点单独开展一些活动,既使其愉悦身心,又培养独立生活能力。要通过图书阅览等形式,丰富留守儿童的文化生活,接受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熏陶。

4、开展人文关爱活动。让留守学生通过教师和集体的温暖弥补亲情缺失对其人格发展的消极影响。通过定期举行主题班会、团队活动,举办书画展、演讲比赛、文艺演出等各种活动,组织留守学生积极参与,使他们生活在欢乐、和睦的氛围中,找到回家的感觉,增强学习、生活的信心,体会到学习的快乐、成长的快乐。

5、注重对留守儿童的心理健康教育

针对品德行为偏差和心理障碍的留守儿童,学校要着重开设心理教育课,定期开展思想教育、情感教育、独立生活教育和体谅父母教育等,使留守儿童感到备受关爱,体验到生命成长的快乐与幸福,消除不良情感体验,树立乐观向上的生活态度,培养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

6、建立健全教师与留守儿童的谈心制度

学校要定期召开帮扶教师、留守儿童、监护人或委托监护人座谈会。要求班主任每月与“留守儿童”谈心一次,对少数学习严重滑坡、人格发展不健全、道德发展失范、涉嫌违法的“留守儿童”要着重进行矫治和帮助,做到有的放矢,因材施教。

下载留守儿童是中国当今社会产生的新名词(范文大全)word格式文档
下载留守儿童是中国当今社会产生的新名词(范文大全).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留守儿童

    社会实践 班级:工商管理学号:姓名:齐丁瑶103 201016011125 班 农村留守儿童教育问题调查报告 调查时间:2012年6月21日——2012年7月20日调查地点:贵州省从江县调查人员:齐丁瑶调......

    留守儿童

    带在身边?还是留在家乡? 解决留守儿童问题,说到底还是要真正树立以人为本的理念。已经在城里稳定就业的农民工,城市要帮助其子弟顺利就学;农民工家乡的政府部门,也要为他们就近就......

    留守儿童(定稿)

    关于做好关爱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工作建议随着省会经济社会发展步伐的加快,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将是个不断扩大的群体,确保这个群体的价值观、思维方式和生活习惯顺利向市民......

    留守儿童

    当今的农村社会结构非常畸形——青中年的倾巢冲向城市,农村几乎只剩下老人与小孩,他们独自恪守着自己的一片天空与大地。留守儿童正值身心疯长之阶段,而处在这样一个变态的社会......

    关于留守儿童

    留 守 儿 童 问 题 的 对 策1.加快户籍制度改革,打破维系多年的城乡“二元经济体制”, 这是解决农村留守儿童问题的根本所在。尽快改革与户籍相联系的城乡二元结构的各种制度,......

    留守儿童

    1、针对“吉林省经济落后县域的农村留守儿童教育”这一社会问题,以社会调查所取得的实证材料为依据,探索解决吉林省农村留守儿童教育问题的对策。本调研报告包括以下几部分。......

    留守儿童

    大家好,我叫小强,我们的团队是dream high.我们演讲的题目是关爱留守儿童,让世界充满爱。有这样的一群孩子,他们还嗷嗷待哺时,父母就远离家乡,只为养家糊口,有这样的一群孩子,他们很......

    留守儿童范文

    浅谈小学班主任如何让“留守儿童”健康快乐的成长 伴随着国家工业化、城市化发展进程,农村劳动力转移、流动人口增加,农民工留在家乡的子女逐渐形成一个庞大的留守儿童群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