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张全景:大力弘扬党的五大优良传统
张全景:大力弘扬党的五大优良传统
张全景:大力弘扬党的五大优良传统
中国文明网 www.xiexiebang.com
2010-07-28
来源: 红旗文稿
1542962010-07-28 08:47:31.0 张全景:大力弘扬党的五大优良传统
理论#学习#节约#25349理论动态/enpproperty-->
当前,全党正在兴起建设学习型政党的新高潮。弘扬党和组织部门的优良传统也是建设学习型政党的根本要求。我们党组织部门的优良传统是由党的优良传统决定的,是党的优良传统在组织部门各项工作中的具体体现。这里着重讲五个问题。
一、理论联系实际,认真看书学习
善于学习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也是我们党和组织部门的优良传统。在历史文献中,记载着大量关于学习的论述和典型事例,还有数不尽赞颂学习的诗词歌赋。《论语》第一句话就是“学而时习之”,曾子的“吾日三省吾身”,其中之一就是“传不习乎”。我们党是在学习马克思主义的基础上建立、发展、壮大起来的。十月革命一声炮响,给我们送来了马克思列宁主义,中国的先进分子找到了救国救民的道路,建立了中国共产党。党一成立就非常重视学习,深知只有用先进理论武装起来的党,才能发挥先锋战士的作用。不论是在战争年代,还是和平建设时期,党始终强调学习,特别是把学习马列著作放在首位。毛主席是全党重视学习、善于学习的典范。革命战争年代,他利用各种机会搜集马列著作,认真学习,早期阅读的《反杜林论》就是在1930年攻下漳州时获得的。长征途中,转战陕北的艰苦岁月,他丢掉很多东西,但是马列著作总是随身携带。他在延安时说过要“活到老,学到老”,并说:如果我能活10年,就学习3649天。事实的确如此,在他病危去世前的7个小时,只要稍一清醒,仍然看书、看文件,计11种,2小时50分钟,这是何等可贵的学习精神啊!毛主席非常重视全党的学习,延安整风时成立总学委,他亲自负责,多年来,历次规定的学习书目都是由他提出或审定的。
中组部历来有重视学习的好传统。延安时期,陈云同志就特别强调学习,带头学习,把认真学习与做好工作有机结合。他说,不把工作和学习联系起来,工作的意义就不完整,工作也不能得到不断改进。那时中组部成立了一个学习小组,陈云任组长,采取一本一本啃原著的方式学习马列著作。他对大家严格要求,自己抓得更紧,短短几年中,留下了10多个厚厚的笔记本,内容达上百万字之多。1938年间,由毛泽东担任组长、陈云担任副组长,延安党政军主要负责干部四五十人参加的中国古代哲学研究会,学习地点也设在中组部,每两周开一次会,每次半天,持续了半年多。“学好哲学,终身受益”,“不唯上,不唯书,只唯实”,“交换、比较、反复”,就是这个时候提出来的。
进入改革开放的新时期,组织工作和干部工作遇到了大量新情况、新问题,学习的重要性更加凸显出来。老部长宋平同志提出,组织部门的同志既要重视实际问题的研究,也要重视党的建设的理论研究,要以马克思列宁主义为指导,坚持真理,解放思想,从实际出发,拿出勇气,对一些理论问题进行实事求是的探讨。1989年,针对淡化党的领导、削弱党的作用的错误倾向,宋平同志亲自主持全国党建研究班,并成立了党建研究所,创办《党建研究》杂志,通过加强党建理论研究,提出工作的新思路新办法。现在,中组部和各级组织部门的学习抓得很紧,领导同志带头学,还请有关方面同志作学习辅导。当前,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届四中全会《决定》,弘扬党和组织部门的优良传统,必须切实加强和改进我们的学习,在全党、全国组织部门来一个学习竞赛,看谁学得更多些、更好些。
第一,进一步提高认识,增强学习的自觉性。历史经验告诉我们,学习是党的力量之源。我们党已经成为执政党,适应新的形势任务的需要,保持党的先进性,提高党的执政水平,必须加强学习。只有不断学习,坚持用先进理论武装自己,才能正确总结历史经验教训;分清真假马克思主义,批驳回击反马克思主义的思潮;才能战胜国际敌对势力“分化”、“西化”、“和平演变”我们的图谋。对于每一个党员、干部来说,只有加强学习,才能增强党性,提高思想政治素质;才能增加知识,开阔视野,提高决策能力和工作水平。学习如此重要,但目前我们的学习状况却不容乐观。去年,人民论坛杂志社在80多家单位开展了领导干部读书状况调查,当问到“工作之余,你一般怎么安排”这个问题时,受访者选择“看书看报学习”的占23%,选择“陪伴家人休息”的占46%,选择“人情交往”的占23%,选择“娱乐场所放松”的占8%。今年4月23日是世界读书节,据有关方面1900多份调查问卷,每天读书时间平均不足15分钟。这些情况表明,有些干部学习紧迫感不够。
第二,增强党性,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坚定共产主义理想和社会主义信念。我们强调学习,是为了增强党性,实现党和人民的利益,是为了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终目标是实现共产主义,不是为了升官发财,谋取个人利益。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坚定共产主义理想和社会主义信念,这是增强党性的核心和本质,是一个带根本性的问题。战争年代的许多革命先烈和建设时期的许多模范人物,他们之所以艰苦奋斗,英勇献身,就是因为胸怀共产主义远大目标,一切为了人民的利益,把个人利益乃至生命置之度外。孔繁森、焦裕禄、王进喜、孟泰、李国安,沈浩等等,他们在各自的岗位上兢兢业业,为党和人民作出了重要贡献,都是永远值得我们学习的楷模。在新的历史条件下,有些人忘记、淡化了理想信念,这是十分危险的。有的人不是为共产主义理想奋斗终身,而是“理想理想,有利就想;前途前途,见钱就图”;有的贪污几百万、几千万,乃至上亿,手段恶劣,令人发指;有的官僚主义、形式主义严重,强迫命令,欺压群众;有的奉行享乐主义,沉醉于灯红酒绿,奢侈浪费,不是人民的公仆,而是群众的老爷。这些都是党性不纯的表现,归根结底是在世界观、人生观上出了问题。增强党性锻炼,还特别要自觉经受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考验,自觉经受名位、权利、金钱、美色、亲情的考验。组织部门是党性最强、作风最正、工作最出色的部门之一,但也不是生活在真空里,也会受到各种歪风邪气的影响。要在学习中自觉加强党性锻炼,严守党的纪律,坚决抵制各种不正之风。
第三,以学习基本理论为主,兼学多样。作为党政干部,组工干部应当以学习基本理论为主,这就是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当然,还要根据需要学习其他方面的知识,不求精,但求广,都精不可能,一点不知道则不利于做好工作。基本理论学什么?中办最近有一个学习通知,提出了重要指导意见。我从马恩著作、列宁著作、毛泽东著作中选了几篇,推荐给大家,作为首先学习的篇目。马、恩的著作,一是《共产党宣言》和七篇序言,特别是1872年的序言,总共60多页,这是马克思主义成熟的标志性著作,是中国共产党建党的思想理论基础。没有《共产党宣言》在中国的传播,就不可能有中国共产党的诞生。毛主席和许多老一辈革命家也是在读了《共产党宣言》之后,才从民主主义者转变为共产主义者的。王震同志说他把《共产党宣言》读了80-100遍。二是恩格斯的《(法兰西阶级斗争)导言》及他写给考茨基等人的信,总算起来也只有30多页。为什么首先学习这几篇呢?主要是为了认清社会发展的基本规律,坚定社会主义必然胜利、资本主义必然灭亡的信念。还可以更直接地回答那些鼓吹民主社会主义、新自由主义、普世价值的人,看看他们是怎样歪曲、篡改马恩著作的。另外就是要有计划地学习《资本论》,并与研究国际金融危机相结合。列宁的著作,建议读读《帝国主义论》,主要是为了认清时代。尽管这本书写于1916年,现在的情况发生了很大变化,但基本观点并没有过时,对帝国主义基本特征的分析,犹如当代。毛主席著作,建议首先学学《论十大关系》、《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然后再学其哲学著作,逐步做到完全阅读,这样才能更好地理解毛泽东思想,才能有力回击那些否定毛主席,否定毛泽东思想,否定新中国前3 0年历史的人。邓小平、江泽民、胡锦涛等同志的著述涉及的是我们正在做的事情,大家要反复认真地学习。
在学习基本理论的同时,要学点历史,学点党史。只有了解历史,特别是现代史,才能知道中国的国情,才能认识中国为什么要革命,为什么只能由共产党来领导,为什么必须走社会主义道路。党史是党的理论、路线、方针、政策的记载,是党的历史经验的科学总结,只有了解党史,才能正确认识和把握中国民主革命、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及科学发展观。我们正处在知识经济时代,各种新技术、新知识都应学习。在地方工作的同志还要学点地方史,了解当地的风俗人情、历史、文化等,这对于促进当地发展,加强社会、文化建设是有利的。
第四,理论联系实际,学以致用。马克思主义的理论不是教条,而是行动的指南。读书是学习,使用也是学习,而且是更重要的学习。对于马克思主义的理论要能够精通它,应用它,精通的目的全在于应用。毛主席在80年前就写出《反对本本主义》。我们学习理论,最重要的是领会其精神实质,不是只记住片言只语。我们党在历史上犯过的错误,大都是脱离中国实际,把马克思主义理论当作教条,不是“左”,即是右。今天我们学习马克思主义理论,要在新的历史条件下进行创新。创新也是党的优良传统。首先要联系当今世情来分析形势,认清全球化和知识经济的发展形势,认清资本主义的形势特别是金融危机以来的形势,认清社会主义运动的形势,把握基本趋势,制定相应对策。要联系中国革命和建设的实际,特别是两个30年的实际,认真总结经验教训。联系实际最重要的是联系我们正在做的事情,要实事求是地对改革开放30多年来我国经济建设、社会建设、精神文明建设、生态文明建设、党的建设进行分析,既充分肯定成绩,又要看到存在的问题。一个郑重的党必然是善于考察群众情绪的党,既要听领导者的意见,更要听群众的意见,既要听喜,又要听忧,绝不能讳疾忌医。认识矛盾,解决矛盾,就是成绩,就是进步和经验。从组织部门来说,要深入研究干部队伍建设、领导班子建设、人才队伍建设、基层组织和党员队伍建设的状况,把选拔、教育、使用、监督结合起来,不断提高组织工作水平,有效解决存在的突出问题。
二、践行党的宗旨,密切联系群众
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是我们党的根本宗旨,密切联系群众是我们党的优良传统,是我们党区别于其他政党的显著标志之一。我们之所以能够取得革命、建设和改革事业的一个又一个胜利,就是因为我们党深深扎根群众之中,与广大人民群众同呼吸、共命运。密切联系群众,坚持群众观点,走群众路线,是我们战胜一切艰难险阻的灵丹妙药。
第一,密切联系群众是我们党的力量源泉。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人心向背是胜负的决定性因素。解放战争时期,蒋介石虽然先后有800万军队,有先进的装备,但由于人心丧尽,结果在我党领导的人民战争面前土崩瓦解。毛主席转战陕北时,我军只有2万多人,胡宗南的军队是20万人,情况紧急时,敌我只相隔几里路,有时就是这个山头和那个山头,许多领导同志劝他东渡黄河,他却说:哪里群众拥护,那里就最安全,最终粉碎了敌人的进攻。在夺取全国胜利后,党的绝大多数干部保持着同群众的密切联系,不搞特殊,不谋私利。毛主席为全党作出了表率。毛主席一家6位烈士,革命胜利后,他从不利用职权为自己亲属牟取私利,面对亲朋好友的请托,他坚持不介绍、不推荐、不说话、不写信。他说:我们共产党人绝不能像蒋介石那样搞裙带关系,一个人当了官,沾亲带故的人都可以升官发财。如果那样下去,就会脱离群众,就会和蒋介石一样,早晚要垮台。抗美援朝开始后,他把毛岸英送到了前线,后来牺牲在那里。党的领袖与群众一样,不搞任何特殊,多么令人敬佩!我非常留恋和怀念我们党密切联系群众的好传统、好作风。兴国县有一首山歌唱出了当时干群关系的和谐:苏区干部好作风,自带干粮去办公,穿着草鞋分田地,夜打灯笼访贫农。
密切联系群众是我们党的最大政治优势,脱离群众是党执政后最大的危险。现在,有些同志对这个“最大的危险”认识不足,密切联系群众的自觉性不强。现在一些地方党群关系紧张的原因,不是群众不亲近党,而是有的党员远离了群众;不是群众不拥护党,而是有的党员伤了群众的心;不是群众不热爱党,而是有的党员没有展现出应有的党性。这个问题应该引起高度重视。
第二,坚持党的群众路线,相信和依靠群众,尊重群众的首创精神。我们党在几十年的革命斗争和建设社会主义的实践中,坚持群众路线的工作方法,有事同群众商量,虚心听取群众意见。宣传教育群众,发动组织群众,从而取得了一个又一个胜利。现在,有的领导干部不懂党的群众路线,不会做群众工作,对群众疾苦漠不关心,对群众诉求置若罔闻。有些地方在征地、拆迁等方面,不按法律规定办事,损害群众利益;有些党员、干部不关心群众疾苦,对群众迫切需要解决而又能解决的问题熟视无睹,久拖不决;有些干部不会联系群众,不会群众语言,不会调查研究,不会做思想工作。群众反映,现在交通方便了,一些干部和群众反而疏远了;通讯发达了,一些干部与群众交流反而减少了;文化水平提高了,一些干部做群众工作的本领反而降低了;电脑多了,一些干部与群众直接接触反而少了。对这些现象的消极影响不可低估,应当引起高度重视。党性修养最好的课堂是社会实践,最好的老师是人民群众。我们要教育干部学会群众路线的工作方法,学会调查研究,学会联系群众,要到基层去,到群众中去,到实践中去。特别是要蹲点调查,把了解面上情况与“解剖麻雀”结合起来。领导机关的干部到基层去,到群众中去,能够吸收许多机关里得不到的营养,有利于我们砥砺感情、牢记宗旨、增强党性。
第三,正确处理对上级负责与对群众负责的关系,把对群众负责放在第一位。对上级负责和对群众负责本来是一致的,但有些同志忘记了群众,对上级则投其所好,甚至弄虚作假,损害群众利益。有的在某些数字上胡编乱造,这方面的教训太多太深刻了。有些人为什么不对群众负责,专看领导眼色行事呢?说到底是私心作怪,是为了个人的提拔升迁。有的人信奉“升迁黜陟在上司,不在百姓。上司喜便是好官,爱百姓焉得上司喜”的信条,这种“为官之道”,我们应当坚决摒弃。
第四,重视群众来信来访。这是我们党联系群众的纽带和桥梁,是重要渠道,也是组织部门关心爱护干部的重要方面。群众来信来访也是考察了解干部的重要方法,可以从中了解干部的长短优劣。群众向领导机关、向组织部门反映问题,这是相信我们的表现,也是行使知情权、参与权、监督权的一种方法。对来访的群众,我们应满腔热情。他们反映的问题,确实需要帮助解决的,认真帮助解决;解决不了的或者不合理的,要耐心予以解释。重视来信来访也是反对腐败,纠正不正之风的一个重要方面。群众举报,这说明两个问题:一是群众相信我们党,敢于反映问题;二是有些基层党组织战斗力不够。不然,为什么群众能举报而组织不了解,还是了解但不敢反映呢?有的干部把群众来信来访当成额外负担,甚至把上访群众当“刁民”,严重伤害了群众感情。共产党的干部,岂有怕见群众的道理?我们要相信群众是通情达理的。从我自己的体会来说,搞好信访既是义务,也是一种权利。我们要重视信访工作,对来信要件件有交待,要善待上访人员,他们远道而来,应笑脸相迎,热情接谈,不能冷酷无情。
三、坚持艰苦奋斗,厉行勤俭节约
艰苦奋斗是共产党人的本色,也是党和组织部门的传家宝。中国革命是在极端困难和险恶的环境中取得胜利的,中国建设是在外受帝国主义封锁和国内一穷二白的基础上取得辉煌成就的。依靠艰苦奋斗、勤俭节约,我们打出了一个新中国,开创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历史的经验教训说明,能不能坚持和发扬艰苦奋斗、勤俭节约的作风,对于党,对于国家,都是命运攸关的重大政治问题。毛主席早在1934年就提出,贪污浪费是极大的犯罪。在七届二中全会上,他告诫全党牢记“两个务必”。1965年重上井冈山时又说:日子好过了,艰苦奋斗不要丢了,井冈山的革命精神不要丢了,要使全体干部和全体人民经常想到我国是一个社会主义大国,但又是一个经济落后的穷国,这是一个很大的矛盾。要使我国富强起来,需要几十年艰苦奋斗的时间……。这些话真是语重心长,令人深思。
第一,牢牢记取艰苦奋斗的优良传统。我们党是靠艰苦奋斗起家的。因为艰苦奋斗,我们战胜了常人难以想象的困难,取得了辉煌成绩。战争年代,我们靠节衣缩食,节约一分钱、一粒米、一颗子弹,去争取胜利。长征途中,爬雪山,过草地,吃草根,啃树皮,粉碎了敌人的围剿,胜利到达陕北。在抗美援朝战场上,吃炒面,喝雪水,上甘岭的山头削平了几尺,我们的阵地却岿然不动。我们党的领袖把全部精力用在革命事业和为人民服务上,从不计较个人生活。井冈山时期,红军生活极度困难,毛泽东、朱德、陈毅、彭德怀等老一辈革命家率先垂范,同普通战士一起吃野菜,每人每天伙食费只有5分大洋。延安时期,著名的华侨领袖陈嘉庚回国慰问抗日将士,蒋介石在重庆花八百大洋请他吃山珍海味;而到了延安,毛泽东则请他吃战士们自己种的蔬菜和房东大娘专为贵宾送来的一只母鸡。对比之下,陈嘉庚先生含着眼泪感慨地说:共产党一定会取得胜利。当年,美国作家斯诺到延安采访,从毛泽东住窑洞、周恩来睡土炕等平凡小事上,洞察出共产党人作风的伟大力量,并动情地把它称之为“东方魔力”、“兴国之光”。他们正是透过党的作风,看到了共产党人的崇高精神和巨大力量。好的作风是极其重要的政治资源,是一种无声的巨大力量。
第二,大处着眼,小处着手,从点点滴滴做起。艰苦奋斗是一种精神,一种美德,是革命和建设的必需。条件困难时要艰苦奋斗,条件好了也要艰苦奋斗,即使将来到了共产主义社会,物质产品极大丰富,仍需要艰苦奋斗。现在,我们的条件与过去相比,确实有很大的改善,但要想到还有许多困难群体、困难党员需要帮助,我们没有理由不艰苦奋斗。社会资源是有限的,既要增产又要节约,既要开发又要保护,千万不要铺张浪费。艰苦奋斗对我们来说,永远不能淡忘,永远要发扬光大。
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少数党员干部淡忘了艰苦奋斗的优良传统,奢侈享乐之风滋长蔓延。比如,有的贪图安逸,不思进取,不愿到艰苦的地方去工作;有的大手大脚,慷国家之慨,贪图享乐,挥霍浪费,利用各种机会出入豪华酒店、高档娱乐场所,花钱像流水,对此,人民群众看在眼里,痛在心上,影响很不好。
第三,反对腐败,保持优良作风。腐败是私有化的产物,在生产资料私有化的各个历史时期,腐败现象愈演愈烈。我们是社会主义国家,但封建主义和资本主义的意识残余在有些人甚至是党员领导干部的头脑中依然存在,必然会侵蚀我们党的肌体。我们党从成立之初,就坚决同腐败现象作斗争。早在1926年就发出了第一个反对腐败的公告。在中华苏区、延安时期,均制定了反对贪污腐败的规定,并且严厉惩处贪污腐败分子。新中国成立后,针对党内腐败现象的滋长,轰轰烈烈地开展了“三反”、“五反”运动,惩处了贪污腐败分子。刘青山、张子善在战争年代都是有功之臣,但未能经受住糖衣炮弹的袭击。毛主席坚决果断地处理了他们,并说,正因为他们两人的地位高,功劳大,影响大,所以才下决心处理他们。只有处理他们,才可能挽救20个、200个、2000个犯有各种不同程度错误的干部。
执政党的党风问题是关系党的生死存亡的问题。改革开放之初,党中央就向全党发出了警告,我们也采取了很多措施同腐败现象和各种歪风邪气进行斗争,并且取得了一定成就。但现在看来,仍然没有从根本上解决。所谓腐败,不仅是贪污受贿,而且还有社会各个领域的各种各样的腐败,如果不从根本上解决,将成为失败的危险因素。居安思危,不仅是对外,还有内部的问题,内外相比,内比外更重要,一切外因会通过内因起作用。对面临的危险,每一个党员特别是领导干部、组工干部都应当深思,都应从自身做起,坚决同腐败现象作斗争,保持党的先进性、纯洁性。
四、淡泊个人名利,甘于敬业奉献
在长期的革命斗争中,我们党许许多多的共产党员用生命和鲜血铸就了淡泊名利、甘于奉献的光荣传统。中组部的干部向来淡泊名利,甘为人梯,始终默默无闻,无怨无悔地为党工作,以高度的责任心,严谨细致的工作态度,艰苦朴素的作风,在平凡的岗位上忠实履行党和人民赋予的神圣职责,用行动诠释了组工干部特有的品质。毛主席在《纪念白求恩》一文中,号召我们学习白求恩毫无自私自利之心的精神,努力做一个高尚的人,一个纯粹的人,一个有道德的人,一个脱离了低级趣味的人,一个有益于人民的人。这些话是60多年前讲的,但至今仍闪耀着灿烂光辉,每一个党员干部都应牢牢记取。
第一,正确对待名位、职级。“进亦乐,退亦乐”,是我国历史上的众多先贤志士的行为规范。我们党的宗旨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不计较个人地位、名利,一切为了国家,为了人民,是我们应有的品格。战争年代如此,进了城,执了政,亦应如此。作为管组织、管干部的部门,中组部在这方面要求一向严格。1954年初,中央任命张鼎丞同志为中组部代理部长。不久,他向中央提出,我刚从华东来,对各地干部不熟悉,请中央派个部长来,我做具体工作。后来中央决定由邓小平任中组部部长,他任第一副部长。不计名利、谦虚谨慎是张鼎丞同志一贯坚持的优良作风。1945年,党中央为了适应抗日战争胜利后的新局面,决定在苏皖地区建立华中军区,并电令张鼎丞担任军区司令员。接到中央电报后,他经过反复考虑,建议中央任命粟裕当司令员,自己当副司令员。中央同意了张鼎丞的建议。但粟裕也十分谦虚,他又电请中央恢复原来的任命,最后中央还是决定张鼎丞任司令员。新中国成立后,安子文等部领导带头低定工资,1956年实行工资制时,安子文可以定为五级,但他主动要求定为六级。其他部领导也主动要求低定工资级别。在他们的带动下,中组部很多干部要求低定工资级别。中组部在各个时期都有一大批这样的同志,他们为党的事业和组织工作默默奉献,一生服从组织安排,从不计较个人的进退得失。他们的人生轨迹,体现了组工干部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都是中组部优良传统的具体体现。
第二,开展批评自我批评,弘扬正气,同错误思想作斗争。从总体上说,我们党和大多数党员干部都保持着淡泊名利、不计得失的优良作风。但也要看到,也有些干部从个人利益出发,整天想着提高待遇,想着升迁提拔,想着为小团体谋福利,到头来落得个身败名裂。有的同志以自我为中心,搞自我设计,现在当什么,几年后当什么,再过几年当什么,满脑子都是自己的名利、地位。应当多想为群众、为党做什么,不应当多想自己的提拔。许多烈士连名字都没有留下,有的干部工作几十年只是一般干部、县级干部,怎么比?
淡泊名利,甘于奉献,就要做到既追求工作上的高标准、高质量,又要耐得住寂寞,守得住清苦,在金钱、物欲面前做到心不动、眼不红、嘴不馋、手不沾,把“干干净净”作为从业之本、立身之道,把精力最大限度地用来为党、为国家、为人民勤奋工作。
第三,谦虚谨慎,严于律己,宽以待人。组织部处的地位与工作任务不同于一般部门,组工干部要以平等的态度处事待人,不能有特殊思想,不能有高人一等的思想,不能蛮横霸道,要作风民主,平易近人。组织部是干部之“家”。要关心爱护干部,帮助指导干部,对他们工作、生活中的困难,积极帮助解决,特别要注意跑冷门,多做雪中送炭的事,少做或不做锦上添花的事。分配干部工作,要听取干部本人意见,本人不满意又确有道理的,要尊重本人意见,不能满足时,要耐心细致地做好思想教育工作。1979年在山东向西藏选调干部时,采取承担任务的单位在全机关动员,自己报名,效果很好。孔繁森第一次进藏就是这一次选调的。对于犯了错误的干部,既要严肃批评其错误思想,总结经验教训,又要和风细雨,摆事实,讲道理,以理服人。与干部谈话,要心中有数,了解干部本人及有关情况,增强针对性。
五、坚持组织原则,始终公道正派
公道正派是组工干部最基本的内在要求,是组工干部职业道德最核心的内容。长期以来,组织部门广大干部不懈努力,躬身践行,使公道正派成为组工干部最鲜明的品质和特点。
第一,公道正派是中央对组织部门干部的一贯要求。邓小平同志指出:政治机关的干部,特别是管干部的干部,要很公道,很正派,不信邪,不怕得罪人。江泽民同志指出,要不怕鬼、不信邪,坚持真理,维护党的原则,旗帜鲜明地同各种错误思想、不良倾向和邪恶势力作斗争,在重大原则问题上,决不能含糊,决不能退让和屈服。1995年5月,胡锦涛同志在组工干部培训班上讲话时说,所谓公道正派,就是要在工作中,特别是在对人的评价、使用和处理上,不管在什么场合、什么情况下,都能够坚持实事求是,严格按照党的原则和政策办事。当用人上出现不正之风干扰时,不管这种干扰来自哪里,是什么背景,都要敢于抵制,有一种不信邪的精神;当对干部看法和使用意见不一致,尤其是当干部受到不公正对待和错误处理时,要敢于站出来主持正义,为干部说公道话,处理错了的,要按照政策坚决纠正;当各种跑官风、说情风刮来时,不仅要丝毫不为所动,而且要旗帜鲜明地加以反对;当干部由于各种复杂的因素而受到冷遇时,要敢于“走冷门”,主动关心他们的思想、工作和生活,帮助和鼓励他们振奋精神。保持公道正派是组织部门加强自身建设永恒的课题。我们要认真贯彻落实中央要求,坚持任人唯贤,不掺杂个人好恶,做到公道正派地用人,用公道正派的人。
第二,公道正派是组织部门的优良传统。延安时期,陈云同志就提出党的干部政策应该是:“了解人、气量大、用得好、爱护人”,“讲真理,不讲面子”。1945年8月,习仲勋同志任中组部副部长。当时,有一个被派往延安中央党校学习的领导干部,因过不惯紧张的学校生活,学习没结束就私自离开学校,许多同志建议严肃处理。习仲勋亲自找这位同志谈话,当面向他指出所犯错误的严重性,责成他在党内作深刻检查。同时又对提建议的同志说,干部有错误缺点,应当批评教育,处理一定要恰当。处理一个干部很容易,但培养一个干部却不那么容易。处理干部不慎重,对党和政府、对干部本人无疑是重大的损失。处分是手段不是目的。大家认为这番话很有道理,就给这个同志安排了适当的工作。习仲勋同志实事求是对待干部、爱护干部的作风,赢得了同志们的好评。安子文同志是在中组部担任领导职务时间最长的,先后任副部长、部长达2 0年之久。他始终坚持实事求是,公道正派,非常熟悉干部,地、市委书记以上的干部大都了解。宋任穷同志在任中组部部长时,强调要再接再厉抓好落实干部政策方面的工作,一定要做到善始善终,对每个同志的政治生命负责,我们不能只看到面上的问题已经解决了80%、90%,只要还有一个错案没有得到纠正,那么,就这个同志来说,他的问题就不是解决了80%、90%,而是100%地没有解决。要一个案件一个案件、一个人一个人地扎扎实实地搞好,经得起历史的检验。
第三,坚持公道正派,做好组织工作。是不是、敢不敢坚持公道正派,是一个组工干部党性和组织纪律性的体现。坚持公道正派,就要坚持德才兼备、以德为先的原则;坚持五湖四海,反对地域观念;坚持任人唯贤,反对亲亲疏疏;坚持大公无私,反对结帮拉派。要有“五不怕”的精神。“五不怕”实际可归结为“一不怕”,即不怕个人利益受损失。例如,怕影响提拔,怕工作单位不好,怕影响选票,怕影响与领导关系,这不都是个人利益吗?有了这“一不怕”,什么事情都好办了。
坚持公道正派,要坚决反对和纠正用人上的不正之风。多年来,用人上的不正之风屡禁不止。有的人为了自己的升迁不仅送礼行贿、跑官要官,虚报政绩,造假行骗,甚至为了盖过别人,不惜造谣诽谤、诋毁诬陷、伤人害命等等,无所不用其极。对用人上不正之风的形成,要认真分析深层次的原因。干部中滋长的不正之风与组织工作中存在的问题也有关系,目前用人上存在的种种不公现象,也会引起攀比和跑要。纠正不正之风,一是要加强对广大干部的思想教育,树立为党为人民建功立业的观念,在全党全社会造成跑官要官可耻,勤奋干事光荣的社会氛围。二是要深化干部人事制度改革,建立教育、考察、选拔、监督机制。三是决心要大,措施要硬,落实要到位,造成一股打击干部中不正之风的环境。四是组织部门要切实履行职责,严格把关,形成阻止不正之风的铜墙铁壁。要正确处理推荐中多数与少数的关系,划清合理推荐与以公徇私,毛遂自荐与跑要买卖等是非界限。党委和组织部门要真正做到按德才、按实绩、按需要选人用人,不让老实人吃亏。在执行“四化”方针中,要正确处理革命化与其它“三化”的关系,革命化是前提,是基础;正确处理年轻化与使用其它年龄段干部的关系,不能把年轻化变成青年化;讲知识化,要处理好学历与实际水平的关系,不能唯学历化;讲专业化,要处理好专业与地区、部门和岗位工作需要的关系。总之,要讲辩证法,不能搞形而上学、片面性、绝对化。要严格实行任期制,严格领导职数,真正解决超职数配备的问题。
经过一代又一代共产党人和组工干部的努力,党和组织部门的优良传统薪火相传,不断发扬光大。这些优良传统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新形势下加强党的建设的重要内容。党性修养是共产党员的毕生课题,弘扬党和组织部门的优良传统是党员干部提高自我、完善自我的长期任务。(张全景/中共中央组织部原部长)
第二篇:建设学习型政党,大力弘扬党的优良传统
建设学习型政党,大力弘扬党的优良传统
如今,我们全党正在兴起建设学习型政党的新高潮。弘扬我党的优良传统也是建设学习型政党的根本要求。我们党组织部门的优良传统是由党的优良传统决定的,是党的优良传统在组织部门各项工作中的具体体现。这里着重讲五个问题。
一、理论联系实际,知识武装头脑
善于学习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也是我们党和组织部门的优良传统。在历史文献中,记载着大量关于学习的论述和典型事例,还有数不尽赞颂学习的诗词歌赋。《论语》第一句话就是“学而时习之”,曾子的“吾日三省吾身”,其中之一就是“传不习乎”。我们党是在学习马克思主义的基础上建立、发展、壮大起来的。十月革命一声炮响,给我们送来了马克思列宁主义,中国的先进分子找到了救国救民的道路,建立了中国共产党。党一成立就非常重视学习,深知只有用先进理论武装起来的党,才能发挥先锋战士的作用。不论是在战争年代,还是和平建设时期,党始终强调学习,特别是把学习马列著作放在首位。毛主席是全党重视学习、善于学习的典范。革命战争年代,他利用各种机会搜集马列著作,认真学习,早期阅读的《反杜林论》就是在1930年攻下漳州时获得的。长征途中,转战陕北的艰苦岁月,他丢掉很多东西,但是马列著作总是随身携带。他在延安时说过要“活到老,学到老”,并说:如果我能活10年,就学习3649天。事实的确如此,在他病危去世前的7个小时,只要稍一清醒,仍然看书、看文件,计11种,2小时50分钟,这是何等可贵的学习精神啊!毛主席非常重视全党的学习,延安整风时成立总学委,他亲自负责,多年来,历次规定的学习书目都是由他提出或审定的。
中组部历来有重视学习的好传统。延安时期,陈云同志就特别强调学习,带头学习,把认真学习与做好工作有机结合。他说,不把工作和学习联系起来,工作的意义就不完整,工作也不能得到不断改进。那时中组部成立了一个学习小组,陈云任组长,采取一本一本啃原著的方式学习马列著作。他对大家严格要求,自己抓得更紧,短短几年中,留下了10多个厚厚的笔记本,内容达上百万字之多。1938年间,由毛泽东担任组长、陈云担任副组长,延安党政军主要负责干部四五十人参加的中国古代哲学研究会,学习地点也设在中组部,每两周开一次会,每次半天,持续了半年多。“学好哲学,终身受益”,“不唯上,不唯书,只唯实”,“交换、比较、反复”,就是这个时候提出来的。
进入改革开放的新时期,组织工作和干部工作遇到了大量新情况、新问题,学习的重要性更加凸显出来。老部长宋平同志提出,组织部门的同志既要重视实际问题的研究,也要重视党的建设的理论研究,要以马克思列宁主义为指导,坚持真理,解放思想,从实际出发,拿出勇气,对一些理论问题进行实事求是的探讨。1989年,针对淡化党的领导、削弱党的作用的错误倾向,宋平同志亲自主持全国党建研究班,并成立了党建研究所,创办《党建研究》杂志,通过加强党建理论研究,提出工作的新思路新办法。现在,中组部和各级组织部门的学习抓得很紧,领导同志带头学,还请有关方面同志作学习辅导。当前,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届四中全会《决定》,弘扬党和组织部门的优良传统,必须切实加强和改进我们的学习,在全党、全国组织部门来一个学习竞赛,看谁学得更多些、更好些。
第一,进一步提高认识,增强学习的自觉性。历史经验告诉我们,学习是党的力量之源。我们党已经成为执政党,适应新的形势任务的需要,保持党的先进性,提高党的执政水平,必须加强学习。只有不断学习,坚持用先进理论武装自己,才能正确总结历史经验教训;分清真假马克思主义,批驳回击反马克思主义的思潮;才能战胜国际敌对势力“分化”、“西化”、“和平演变”我们的图谋。对于每一个党员、干部来说,只有加强学习,才能增强党性,提高思想政治素质;才能增加知识,开阔视野,提高决策能力和工作水平。学习如此重要,但目前我们的学习状况却不容乐观。去年,人民论坛杂志社在80多家单位开展了领导干部读书状况调查,当问到“工作之余,你一般怎么安排”这个问题时,受访者选择“看书看报学习”的占23%,选择“陪伴家人休息”的占46%,选择“人情交往”的占23%,选择“娱乐场所放松”的占8%。今年4月23日是世界读书节,据有关方面1900多份调查问卷,每天读书时间平均不足15分钟。这些情况表明,有些干部学习紧迫感不够。
第二,增强党性,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坚定共产主义理想和社会主义信念。我们强调学习,是为了增强党性,实现党和人民的利益,是为了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终目标是实现共产主义,不是为了升官发财,谋取个人利益。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坚定共产主义理想和社会主义信念,这是增强党性的核心和本质,是一个带根本性的问题。战争年代的许多革命先烈和建设时期的许多模范人物,他们之所以艰苦奋斗,英勇献身,就是因为胸怀共产主义远大目标,一切为了人民的利益,把个人利益乃至生命置之度外。孔繁森、焦裕禄、王进喜、孟泰、李国安,沈浩等等,他们在各自的岗位上兢兢业业,为党和人民做出了重要贡献,都是永远值得我们学习的楷模。在新的历史条件下,有些人忘记、淡化了理想信念,这是十分危险的。有的人不是为共产主义理想奋斗终身,而是“理想理想,有利就想;前途前途,见钱就图”;有的贪污几百万、几千万,乃至上亿,手段恶劣,令人发指;有的官僚主义、形式主义严重,强迫命令,欺压群众;有的奉行享乐主义,沉醉于灯红酒绿,奢侈浪费,不是人民的公仆,而是群众的老爷。这些都是党性不纯的表现,归根结底是在世界观、人生观上出了问题。增强党性锻炼,还特别要自觉经受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考验,自觉经受名位、权利、金钱、美色、亲情的考验。组织部门是党性最强、作风最正、工作最出色的部门之一,但也不是生活在真空里,也会受到各种歪风邪气的影响。要在学习中自觉加强党性锻炼,严守党的纪律,坚决抵制各种不正之风。
第三,以学习基本理论为主,兼学多样。作为党政干部,组工干部应当以学习基本理论为主,这就是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当然,还要根据需要学习其他方面的知识,不求精,但求广,都精不可能,一点不知道则不利于做好工作。基本理论学什么?中办最近有一个学习通知,提出了重要指导意见。我从马恩著作、列宁著作、毛泽东著作中选了几篇,推荐给大家,作为首先学习的篇目。马、恩的著作,一是《共产党宣言》和七篇序言,特别是1872年的序言,总共60多页,这是马克思主义成熟的标志性著作,是中国共产党建党的思想理论基础。没有《共产党宣言》在中国的传播,就不可能有中国共产党的诞生。毛主席和许多老一辈革命家也是在读了《共产党宣言》之后,才从民主主义者转变为共产主义者的。王震同志说他把《共产党宣言》读了80-100遍。二是恩格斯的《(法兰西阶级斗争)导言》及他写给考茨基等人的信,总算起来也只有30多页。为什么首先学习这几篇呢?主要是为了认清社会发展的基本规律,坚定社会主义必然胜利、资本主义必然灭亡的信念。还可以更直接地回答那些鼓吹民主社会主义、新自由主义、普世价值的人,看看他们是怎样歪曲、篡改马恩著作的。另外就是要有计划地学习《资本论》,并与研究国际金融危机相结合。列宁的著作,建议读读《帝国主义论》,主要是为了认清时代。尽管这本书写于1916年,现在的情况发生了很大变化,但基本观点并没有过时,对帝国主义基本特征的分析,犹如当代。毛主席著作,建议首先学学《论十大关系》、《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然后再学其哲学著作,逐步做到完全阅读,这样才能更好地理解毛泽东思想,才能有力回击那些否定毛主席,否定毛泽东思想,否定新中国前3 0年历史的人。邓小平、江泽民、胡锦涛等同志的著述涉及的是我们正在做的事情,大家要反复认真地学习。
在学习基本理论的同时,要学点历史,学点党史。只有了解历史,特别是现代史,才能知
道中国的国情,才能认识中国为什么要革命,为什么只能由共产党来领导,为什么必须走社会主义道路。党史是党的理论、路线、方针、政策的记载,是党的历史经验的科学总结,只有了解党史,才能正确认识和把握中国民主革命、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及科学发展观。我们正处在知识经济时代,各种新技术、新知识都应学习。在地方工作的同志还要学点地方史,了解当地的风俗人情、历史、文化等,这对于促进当地发展,加强社会、文化建设是有利的。
第四,理论联系实际,学以致用。马克思主义的理论不是教条,而是行动的指南。读书是学习,使用也是学习,而且是更重要的学习。对于马克思主义的理论要能够精通它,应用它,精通的目的全在于应用。毛主席在80年前就写出《反对本本主义》。我们学习理论,最重要的是领会其精神实质,不是只记住片言只语。我们党在历史上犯过的错误,大都是脱离中国实际,把马克思主义理论当作教条,不是“左”,即是右。今天我们学习马克思主义理论,要在新的历史条件下进行创新。创新也是党的优良传统。首先要联系当今世情来分析形势,认清全球化和知识经济的发展形势,认清资本主义的形势特别是金融危机以来的形势,认清社会主义运动的形势,把握基本趋势,制定相应对策。要联系中国革命和建设的实际,特别是两个30年的实际,认真总结经验教训。联系实际最重要的是联系我们正在做的事情,要实事求是地对改革开放30多年来我国经济建设、社会建设、精神文明建设、生态文明建设、党的建设进行分析,既充分肯定成绩,又要看到存在的问题。一个郑重的党必然是善于考察群众情绪的党,既要听领导者的意见,更要听群众的意见,既要听喜,又要听忧,绝不能讳疾忌医。认识矛盾,解决矛盾,就是成绩,就是进步和经验。从组织部门来说,要深入研究干部队伍建设、领导班子建设、人才队伍建设、基层组织和党员队伍建设的状况,把选拔、教育、使用、监督结合起来,不断提高组织工作水平,有效解决存在的突出问题。
二、学习党的宗旨,密切联系群众
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是我们党的根本宗旨,密切联系群众是我们党的优良传统,是我们党区别于其他政党的显著标志之一。我们之所以能够取得革命、建设和改革事业的一个又一个胜利,就是因为我们党深深扎根群众之中,与广大人民群众同呼吸、共命运。密切联系群众,坚持群众观点,走群众路线,是我们战胜一切艰难险阻的灵丹妙药。
第一,密切联系群众是我们党的力量源泉。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人心向背是胜负的决定性因素。解放战争时期,蒋介石虽然先后有800万军队,有先进的装备,但由于人心丧尽,结果在我党领导的人民战争面前土崩瓦解。毛主席转战陕北时,我军只有2万多人,胡宗南的军队是20万人,情况紧急时,敌我只相隔几里路,有时就是这个山头和那个山头,许多领导同志劝他东渡黄河,他却说:哪里群众拥护,那里就最安全,最终粉碎了敌人的进攻。在夺取全国胜利后,党的绝大多数干部保持着同群众的密切联系,不搞特殊,不谋私利。毛主席为全党作出了表率。毛主席一家6位烈士,革命胜利后,他从不利用职权为自己亲属牟取私利,面对亲朋好友的请托,他坚持不介绍、不推荐、不说话、不写信。他说:我们共产党人绝不能像蒋介石那样搞裙带关系,一个人当了官,沾亲带故的人都可以升官发财。如果那样下去,就会脱离群众,就会和蒋介石一样,早晚要垮台。抗美援朝开始后,他把毛岸英送到了前线,后来牺牲在那里。党的领袖与群众一样,不搞任何特殊,多么令人敬佩!我非常留恋和怀念我们党密切联系群众的好传统、好作风。兴国县有一首山歌唱出了当时干群关系的和谐:苏区干部好作风,自带干粮去办公,穿着草鞋分田地,夜打灯笼访贫农。
密切联系群众是我们党的最大政治优势,脱离群众是党执政后最大的危险。现在,有些同志对这个“最大的危险”认识不足,密切联系群众的自觉性不强。现在一些地方党群关系紧张的原因,不是群众不亲近党,而是有的党员远离了群众;不是群众不拥护党,而是有的党
员伤了群众的心;不是群众不热爱党,而是有的党员没有展现出应有的党性。这个问题应该引起高度重视。
第二,坚持党的群众路线,相信和依靠群众,尊重群众的首创精神。我们党在几十年的革命斗争和建设社会主义的实践中,坚持群众路线的工作方法,有事同群众商量,虚心听取群众意见。宣传教育群众,发动组织群众,从而取得了一个又一个胜利。现在,有的领导干部不懂党的群众路线,不会做群众工作,对群众疾苦漠不关心,对群众诉求置若罔闻。有些地方在征地、拆迁等方面,不按法律规定办事,损害群众利益;有些党员、干部不关心群众疾苦,对群众迫切需要解决而又能解决的问题熟视无睹,久拖不决;有些干部不会联系群众,不会群众语言,不会调查研究,不会做思想工作。群众反映,现在交通方便了,一些干部和群众反而疏远了;通讯发达了,一些干部与群众交流反而减少了;文化水平提高了,一些干部做群众工作的本领反而降低了;电脑多了,一些干部与群众直接接触反而少了。对这些现象的消极影响不可低估,应当引起高度重视。党性修养最好的课堂是社会实践,最好的老师是人民群众。我们要教育干部学会群众路线的工作方法,学会调查研究,学会联系群众,要到基层去,到群众中去,到实践中去。特别是要蹲点调查,把了解面上情况与“解剖麻雀”结合起来。领导机关的干部到基层去,到群众中去,能够吸收许多机关里得不到的营养,有利于我们砥砺感情、牢记宗旨、增强党性。
第三,正确处理对上级负责与对群众负责的关系,把对群众负责放在第一位。对上级负责和对群众负责本来是一致的,但有些同志忘记了群众,对上级则投其所好,甚至弄虚作假,损害群众利益。有的在某些数字上胡编乱造,这方面的教训太多太深刻了。有些人为什么不对群众负责,专看领导眼色行事呢?说到底是私心作怪,是为了个人的提拔升迁。有的人信奉“升迁黜陟在上司,不在百姓。上司喜便是好官,爱百姓焉得上司喜”的信条,这种“为官之道”,我们应当坚决摒弃。
第四,重视群众来信来访。这是我们党联系群众的纽带和桥梁,是重要渠道,也是组织部门关心爱护干部的重要方面。群众来信来访也是考察了解干部的重要方法,可以从中了解干部的长短优劣。群众向领导机关、向组织部门反映问题,这是相信我们的表现,也是行使知情权、参与权、监督权的一种方法。对来访的群众,我们应满腔热情。他们反映的问题,确实需要帮助解决的,认真帮助解决;解决不了的或者不合理的,要耐心予以解释。重视来信来访也是反对腐败,纠正不正之风的一个重要方面。群众举报,这说明两个问题:一是群众相信我们党,敢于反映问题;二是有些基层党组织战斗力不够。不然,为什么群众能举报而组织不了解,还是了解但不敢反映呢?有的干部把群众来信来访当成额外负担,甚至把上访群众当“刁民”,严重伤害了群众感情。共产党的干部,岂有怕见群众的道理?我们要相信群众是通情达理的。从我自己的体会来说,搞好信访既是义务,也是一种权利。我们要重视信访工作,对来信要件件有交待,要善待上访人员,他们远道而来,应笑脸相迎,热情接谈,不能冷酷无情。
三、继续艰苦奋斗,坚持勤俭节约
艰苦奋斗是共产党人的本色,也是党和组织部门的传家宝。中国革命是在极端困难和险恶的环境中取得胜利的,中国建设是在外受帝国主义封锁和国内一穷二白的基础上取得辉煌成就的。依靠艰苦奋斗、勤俭节约,我们打出了一个新中国,开创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历史的经验教训说明,能不能坚持和发扬艰苦奋斗、勤俭节约的作风,对于党,对于国家,都是命运攸关的重大政治问题。毛主席早在1934年就提出,贪污浪费是极大的犯罪。在七届二中全会上,他告诫全党牢记“两个务必”。1965年重上井冈山时又说:日子好过了,艰苦奋斗不要丢了,井冈山的革命精神不要丢了,要使全体干部和全体人民经常想到我国是一
个社会主义大国,但又是一个经济落后的穷国,这是一个很大的矛盾。要使我国富强起来,需要几十年艰苦奋斗的时间„„。这些话真是语重心长,令人深思。
第一,牢牢记取艰苦奋斗的优良传统。我们党是靠艰苦奋斗起家的。因为艰苦奋斗,我们战胜了常人难以想象的困难,取得了辉煌成绩。战争年代,我们靠节衣缩食,节约一分钱、一粒米、一颗子弹,去争取胜利。长征途中,爬雪山,过草地,吃草根,啃树皮,粉碎了敌人的围剿,胜利到达陕北。在抗美援朝战场上,吃炒面,喝雪水,上甘岭的山头削平了几尺,我们的阵地却岿然不动。我们党的领袖把全部精力用在革命事业和为人民服务上,从不计较个人生活。井冈山时期,红军生活极度困难,毛泽东、朱德、陈毅、彭德怀等老一辈革命家率先垂范,同普通战士一起吃野菜,每人每天伙食费只有5分大洋。延安时期,著名的华侨领袖陈嘉庚回国慰问抗日将士,蒋介石在重庆花八百大洋请他吃山珍海味;而到了延安,毛泽东则请他吃战士们自己种的蔬菜和房东大娘专为贵宾送来的一只母鸡。对比之下,陈嘉庚先生含着眼泪感慨地说:共产党一定会取得胜利。当年,美国作家斯诺到延安采访,从毛泽东住窑洞、周恩来睡土炕等平凡小事上,洞察出共产党人作风的伟大力量,并动情地把它称之为“东方魔力”、“兴国之光”。他们正是透过党的作风,看到了共产党人的崇高精神和巨大力量。好的作风是极其重要的政治资源,是一种无声的巨大力量。
第二,大处着眼,小处着手,从点点滴滴做起。艰苦奋斗是一种精神,一种美德,是革命和建设的必需。条件困难时要艰苦奋斗,条件好了也要艰苦奋斗,即使将来到了共产主义社会,物质产品极大丰富,仍需要艰苦奋斗。现在,我们的条件与过去相比,确实有很大的改善,但要想到还有许多困难群体、困难党员需要帮助,我们没有理由不艰苦奋斗。社会资源是有限的,既要增产又要节约,既要开发又要保护,千万不要铺张浪费。艰苦奋斗对我们来说,永远不能淡忘,永远要发扬光大。
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少数党员干部淡忘了艰苦奋斗的优良传统,奢侈享乐之风滋长蔓延。比如,有的贪图安逸,不思进取,不愿到艰苦的地方去工作;有的大手大脚,慷国家之慨,贪图享乐,挥霍浪费,利用各种机会出入豪华酒店、高档娱乐场所,花钱像流水,对此,人民群众看在眼里,痛在心上,影响很不好。
第三,反对腐败,保持优良作风。腐败是私有化的产物,在生产资料私有化的各个历史时期,腐败现象愈演愈烈。我们是社会主义国家,但封建主义和资本主义的意识残余在有些人甚至是党员领导干部的头脑中依然存在,必然会侵蚀我们党的肌体。我们党从成立之初,就坚决同腐败现象作斗争。早在1926年就发出了第一个反对腐败的公告。在中华苏区、延安时期,均制定了反对贪污腐败的规定,并且严厉惩处贪污腐败分子。新中国成立后,针对党内腐败现象的滋长,轰轰烈烈地开展了“三反”、“五反”运动,惩处了贪污腐败分子。刘青山、张子善在战争年代都是有功之臣,但未能经受住糖衣炮弹的袭击。毛主席坚决果断地处理了他们,并说,正因为他们两人的地位高,功劳大,影响大,所以才下决心处理他们。只有处理他们,才可能挽救20个、200个、2000个犯有各种不同程度错误的干部。
执政党的党风问题是关系党的生死存亡的问题。改革开放之初,党中央就向全党发出了警告,我们也采取了很多措施同腐败现象和各种歪风邪气进行斗争,并且取得了一定成就。但现在看来,仍然没有从根本上解决。所谓腐败,不仅是贪污受贿,而且还有社会各个领域的各种各样的腐败,如果不从根本上解决,将成为失败的危险因素。居安思危,不仅是对外,还有内部的问题,内外相比,内比外更重要,一切外因会通过内因起作用。对面临的危险,每一个党员特别是领导干部、组工干部都应当深思,都应从自身做起,坚决同腐败现象作斗争,保持党的先进性、纯洁性。
四、淡泊个人名利,甘于敬业奉献
在长期的革命斗争中,我们党许许多多的共产党员用生命和鲜血铸就了淡泊名利、甘于奉献的光荣传统。中组部的干部向来淡泊名利,甘为人梯,始终默默无闻,无怨无悔地为党工作,以高度的责任心,严谨细致的工作态度,艰苦朴素的作风,在平凡的岗位上忠实履行党和人民赋予的神圣职责,用行动诠释了组工干部特有的品质。毛主席在《纪念白求恩》一文中,号召我们学习白求恩毫无自私自利之心的精神,努力做一个高尚的人,一个纯粹的人,一个有道德的人,一个脱离了低级趣味的人,一个有益于人民的人。这些话是60多年前讲的,但至今仍闪耀着灿烂光辉,每一个党员干部都应牢牢记取。
第一,正确对待名位、职级。“进亦乐,退亦乐”,是我国历史上的众多先贤志士的行为规范。我们党的宗旨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不计较个人地位、名利,一切为了国家,为了人民,是我们应有的品格。战争年代如此,进了城,执了政,亦应如此。作为管组织、管干部的部门,中组部在这方面要求一向严格。1954年初,中央任命张鼎丞同志为中组部代理部长。不久,他向中央提出,我刚从华东来,对各地干部不熟悉,请中央派个部长来,我做具体工作。后来中央决定由邓小平任中组部部长,他任第一副部长。不计名利、谦虚谨慎是张鼎丞同志一贯坚持的优良作风。1945年,党中央为了适应抗日战争胜利后的新局面,决定在苏皖地区建立华中军区,并电令张鼎丞担任军区司令员。接到中央电报后,他经过反复考虑,建议中央任命粟裕当司令员,自己当副司令员。中央同意了张鼎丞的建议。但粟裕也十分谦虚,他又电请中央恢复原来的任命,最后中央还是决定张鼎丞任司令员。新中国成立后,安子文等部领导带头低定工资,1956年实行工资制时,安子文可以定为五级,但他主动要求定为六级。其他部领导也主动要求低定工资级别。在他们的带动下,中组部很多干部要求低定工资级别。中组部在各个时期都有一大批这样的同志,他们为党的事业和组织工作默默奉献,一生服从组织安排,从不计较个人的进退得失。他们的人生轨迹,体现了组工干部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都是中组部优良传统的具体体现。
第二,开展批评自我批评,弘扬正气,同错误思想作斗争。从总体上说,我们党和大多数党员干部都保持着淡泊名利、不计得失的优良作风。但也要看到,也有些干部从个人利益出发,整天想着提高待遇,想着升迁提拔,想着为小团体谋福利,到头来落得个身败名裂。有的同志以自我为中心,搞自我设计,现在当什么,几年后当什么,再过几年当什么,满脑子都是自己的名利、地位。应当多想为群众、为党做什么,不应当多想自己的提拔。许多烈士连名字都没有留下,有的干部工作几十年只是一般干部、县级干部,怎么比?
淡泊名利,甘于奉献,就要做到既追求工作上的高标准、高质量,又要耐得住寂寞,守得住清苦,在金钱、物欲面前做到心不动、眼不红、嘴不馋、手不沾,把“干干净净”作为从业之本、立身之道,把精力最大限度地用来为党、为国家、为人民勤奋工作。
第三,谦虚谨慎,严于律己,宽以待人。组织部处的地位与工作任务不同于一般部门,组工干部要以平等的态度处事待人,不能有特殊思想,不能有高人一等的思想,不能蛮横霸道,要作风民主,平易近人。组织部是干部之“家”。要关心爱护干部,帮助指导干部,对他们工作、生活中的困难,积极帮助解决,特别要注意跑冷门,多做雪中送炭的事,少做或不做锦上添花的事。分配干部工作,要听取干部本人意见,本人不满意又确有道理的,要尊重本人意见,不能满足时,要耐心细致地做好思想教育工作。1979年在山东向西藏选调干部时,采取承担任务的单位在全机关动员,自己报名,效果很好。孔繁森第一次进藏就是这一次选调的。对于犯了错误的干部,既要严肃批评其错误思想,总结经验教训,又要和风细雨,摆事实,讲道理,以理服人。与干部谈话,要心中有数,了解干部本人及有关情况,增强针对性。
五、坚持党的原则,始终心系群众
公道正派是组工干部最基本的内在要求,是组工干部职业道德最核心的内容。长期以来,组织部门广大干部不懈努力,躬身践行,使公道正派成为组工干部最鲜明的品质和特点。
第一,公道正派是中央对组织部门干部的一贯要求。邓小平同志指出:政治机关的干部,特别是管干部的干部,要很公道,很正派,不信邪,不怕得罪人。江泽民同志指出,要不怕鬼、不信邪,坚持真理,维护党的原则,旗帜鲜明地同各种错误思想、不良倾向和邪恶势力作斗争,在重大原则问题上,决不能含糊,决不能退让和屈服。1995年5月,胡锦涛同志在组工干部培训班上讲话时说,所谓公道正派,就是要在工作中,特别是在对人的评价、使用和处理上,不管在什么场合、什么情况下,都能够坚持实事求是,严格按照党的原则和政策办事。当用人上出现不正之风干扰时,不管这种干扰来自哪里,是什么背景,都要敢于抵制,有一种不信邪的精神;当对干部看法和使用意见不一致,尤其是当干部受到不公正对待和错误处理时,要敢于站出来主持正义,为干部说公道话,处理错了的,要按照政策坚决纠正;当各种跑官风、说情风刮来时,不仅要丝毫不为所动,而且要旗帜鲜明地加以反对;当干部由于各种复杂的因素而受到冷遇时,要敢于“走冷门”,主动关心他们的思想、工作和生活,帮助和鼓励他们振奋精神。保持公道正派是组织部门加强自身建设永恒的课题。我们要认真贯彻落实中央要求,坚持任人唯贤,不掺杂个人好恶,做到公道正派地用人,用公道正派的人。
第二,公道正派是组织部门的优良传统。延安时期,陈云同志就提出党的干部政策应该是:“了解人、气量大、用得好、爱护人”,“讲真理,不讲面子”。1945年8月,习仲勋同志任中组部副部长。当时,有一个被派往延安中央党校学习的领导干部,因过不惯紧张的学校生活,学习没结束就私自离开学校,许多同志建议严肃处理。习仲勋亲自找这位同志谈话,当面向他指出所犯错误的严重性,责成他在党内作深刻检查。同时又对提建议的同志说,干部有错误缺点,应当批评教育,处理一定要恰当。处理一个干部很容易,但培养一个干部却不那么容易。处理干部不慎重,对党和政府、对干部本人无疑是重大的损失。处分是手段不是目的。大家认为这番话很有道理,就给这个同志安排了适当的工作。习仲勋同志实事求是对待干部、爱护干部的作风,赢得了同志们的好评。安子文同志是在中组部担任领导职务时间最长的,先后任副部长、部长达2 0年之久。他始终坚持实事求是,公道正派,非常熟悉干部,地、市委书记以上的干部大都了解。宋任穷同志在任中组部部长时,强调要再接再厉抓好落实干部政策方面的工作,一定要做到善始善终,对每个同志的政治生命负责,我们不能只看到面上的问题已经解决了80%、90%,只要还有一个错案没有得到纠正,那么,就这个同志来说,他的问题就不是解决了80%、90%,而是100%地没有解决。要一个案件一个案件、一个人一个人地扎扎实实地搞好,经得起历史的检验。
第三,坚持公道正派,做好组织工作。是不是、敢不敢坚持公道正派,是一个组工干部党性和组织纪律性的体现。坚持公道正派,就要坚持德才兼备、以德为先的原则;坚持五湖四海,反对地域观念;坚持任人唯贤,反对亲亲疏疏;坚持大公无私,反对结帮拉派。要有“五不怕”的精神。“五不怕”实际可归结为“一不怕”,即不怕个人利益受损失。例如,怕影响提拔,怕工作单位不好,怕影响选票,怕影响与领导关系,这不都是个人利益吗?有了这“一不怕”,什么事情都好办了。
坚持公道正派,要坚决反对和纠正用人上的不正之风。多年来,用人上的不正之风屡禁不止。有的人为了自己的升迁不仅送礼行贿、跑官要官,虚报政绩,造假行骗,甚至为了盖过别人,不惜造谣诽谤、诋毁诬陷、伤人害命等等,无所不用其极。对用人上不正之风的形成,要认真分析深层次的原因。干部中滋长的不正之风与组织工作中存在的问题也有关系,目前用人上存在的种种不公现象,也会引起攀比和跑要。纠正不正之风,一是要加强对广大干部的思想教育,树立为党为人民建功立业的观念,在全党全社会造成跑官要官可耻,勤奋干事光荣的社会氛围。二是要深化干部人事制度改革,建立教育、考察、选拔、监督机制。三是
决心要大,措施要硬,落实要到位,造成一股打击干部中不正之风的环境。四是组织部门要切实履行职责,严格把关,形成阻止不正之风的铜墙铁壁。要正确处理推荐中多数与少数的关系,划清合理推荐与以公徇私,毛遂自荐与跑要买卖等是非界限。党委和组织部门要真正做到按德才、按实绩、按需要选人用人,不让老实人吃亏。在执行“四化”方针中,要正确处理革命化与其它“三化”的关系,革命化是前提,是基础;正确处理年轻化与使用其它年龄段干部的关系,不能把年轻化变成青年化;讲知识化,要处理好学历与实际水平的关系,不能唯学历化;讲专业化,要处理好专业与地区、部门和岗位工作需要的关系。总之,要讲辩证法,不能搞形而上学、片面性、绝对化。要严格实行任期制,严格领导职数,真正解决超职数配备的问题。
经过一代又一代共产党人和组工干部的努力,党和组织部门的优良传统薪火相传,不断发扬光大。这些优良传统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新形势下加强党的建设的重要内容。党性修养是共产党员的毕生课题,弘扬党和组织部门的优良传统是党员干部提高自我、完善自我的长期任务。参考文献
1.《马克思恩格斯选集》1-4卷,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 2.《列宁选集》1-4卷,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 3.《毛泽东选集》1-4卷,人民出版社1991年版;
4.《毛泽东文集》1-8卷,人民出版社1999年版;
5.《邓小平文选》1-3卷,人民出版社1993年版;
6.中共中央宣传部:《毛泽东、邓小平、江泽民论思想政治工作》,学习出版社2000年版; 7.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邓小平教育理论学习纲要》,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98年版; 8.中国职工思想政治工作研究会:《邓小平新时期思想政治工作理论学习概要》,学习出版社1997年版;
9.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中央团校《革命领袖论青年和青年工作》:,中国青年出版社1984年版; 10.刘德华等主编:《马克思主义思想政治教育著作选读》,高等教育出版社1991年版; 11.罗国杰主编:《马克思主义思想政治教育理论基础》,高等教育出版社1992年版; 12.邱伟光、张耀灿主编:《思想政治教育学原理》,高等教育出版社1999年版; 13.郑永廷主编:《思想政治教育方法论》,高等教育出版社1999年版; 14.张耀灿主编:《中国共产党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史论》,高等教育出版社1999年版; 15.张耀灿、陈万柏主编:《思想政治教育学原理》,高等教育出版社2000年版; 16.郑永廷著:《现代思想道德教育理论与方法》,广东高等教育出版社2000年版; 17.刘书林、陈立思著:《青年思想政治教育学原理》,中国青年出版社1999年版; 18.郑永廷主编:《毛泽东思想政治教育的理论与实践》,武汉大学出版社1993年版; 19.陈秉公著:《思想政治教育学》,吉林大学出版社1992年版;
20.罗洪铁著:《思想政治教育学专题研究》,西南师范大学出版社1999年版; 21.张耀灿、陈万柏主编:《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思想政治工作领导研究》,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1999年版;
22.张蔚萍著:《新编思想政治工作概论》(修订本),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1996年版; 23.童彭庆主编:《思想政治教育心理学》,高等教育出版社1996年版; 24.苏崇德等主编:《比较思想政治教育学》,高等教育出版社1995年版; 25.陈立思主编:《当代世界思想政治教育》,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9年版; 26.冷浩然等主编:《思想政治工作中的哲学问题》,上海人民出版社1997年版; 27.郑洸主编:《邓小平青年思想研究》,天津人民出版社1994年版; 28.毕淑芝、王义高主编:《当今世界教育思潮》,人民教育出版社1999年版;
29.王玄武等:《比较德育学》,武汉大学出版社2000年版; 30.王希尧著:《人本教育学》,四川教育出版社1999年版; 31.黄济、王策三主编:《现代教育论》,人民教育出版社1999年版; 32.王坤庆著:《现代教育哲学》,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1996年版; 33.孙培清、李国钧主编:《中国教育思想史》,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1995 年版; 34.罗国杰主编:《中国传统道德——理论卷》,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5年版; 35.黄钊等著:《中国道德文化》,湖北人民出版社2000年版;
36.鲁洁、王逢贤主编:《德育新论》,江苏教育出版社1994年版;
37.班华主编:《现代德育论》,安徽教育出版社1996年版;
38.鲁洁主编:《德育社会学》,福建教育出版社1998年版;
39.张蔚萍主编:《毛泽东思想政治工作学说》,陕西人民出版社1993年版; 40.檀传宝著:《学校道德教育原理》,教育科学出版社2000年版; 41.戚万学著:《冲突与整合——20世纪西方道德教育理论》,山东教育出版社1995年版; 42.中共中央党校等编:《主体与客体》,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1990年版;
43.董耀鹏著:《人的主体性初探》,北京图书馆出版社1996年版; 44.李德顺著:《价值论——一种主体性研究》,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87年版; 45.李连科著:《哲学价值论》,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1年版; 46.李连科著:《价值哲学引论》,商务印书馆1999年版; 47.袁贵仁著:《价值学引论》,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91年版; 48.郑永廷等著:《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研究》,中山大学出版社1999年版; 49.王玄武主编:《政治观教育通论》,高等教育出版社1999年版;
50.林泰主编:《唯物史观通论》,高等教育出版社2001年版; 51.宋希仁主编:《道德观通论》,高等教育出版社2000年版;
52.张孝宜主编:《人生观通论》,高等教青出版社2001年版; 53.张孝宜编:《新世纪高校政治理论教育途径与方法探索》,中山大学出版社2000年版; 54.金生鈜:《德性与教化》,湖南大学出版社2003年版; 55.李克东、谢幼如主编:《网络环境的专题教学研究》,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3年版; 56.翟学伟著:《中国人社会行为的逻辑》,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1年版; 57.沙莲香著:《中华民族性》
(一)(二),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0年版; 58.陈琦、刘儒德著:《当代教育心理学》,北京师范大学教育出版社1997年版; 59.高德胜著:《知性德育及其超越》,教育科学出版社2003年版; 60.魏昕著:《诚信危机》,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3年版; 61.何宗思著:《中国人格病态批判.》,中国社会出版社2003年版; 62.阎志民著:《中国现阶段阶级阶层研究》,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2002年版; 63.黄俊杰著:《传统中华文化与现代价值的激荡》,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2年版; 64.王征国著:《道德规范论》,中山大学出版社2001年版; 65.费孝通著:《乡土中国》,三联书店1985年版; 66.王东华著:《新大学人》,海天出版社1993年版; 67.辜鸿铭著:《中国人的精神》,海南出版社1996年版; 68.黄俊杰著:《大学通识教育探索》,中山大学出版社2002年版; 69.刘智峰主编:《道德中国》,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1年版; 70.王宁主编:《全球化与文化:西方与中国》,北京大学出版社2002年版; 71.罗国杰主编:《伦理学》,人民出版社1989年版; 72.李萍著:《现代道德教育论》,广东人民出版社1999年版;
73.茅于轼著:《中国人的道德前景》,暨南大学出版社2003年版; 74.上海社会科学院邓小平理论研究中心著:《当今国际环境和国际政治斗争带来的影响研究》,上海人民出版社2001年版; 75.檀传宝著:《信仰教育与道德教育》,教育科学出版社1999年版; 76.卢斌著:《当代中国各利益群体分析》,中国经济出版社2006年版; 77.[美]英格尔斯等著:《从传统人到现代人》,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2年版; 78.[美]G·米德著:《心灵、自我与社会》,台湾桂冠图书公司1995年版; 79.[美]塞缪尔·亨廷顿著:《文明的冲突与世界秩序的重建》,新华出版社1999年版; 80.[奥]弗洛伊德著:《精神分析引论》,商务印书馆1996年版; 81.[美]马斯洛著:《人的潜能和价值》,华夏出版社1988年版; 82.[德]加达默尔著:《哲学解释学》,上海译文出版社1994年版; 83.[美]柯尔伯格著:《道德教育的哲学》,浙江教育出版社2000年版; 84.[美]约翰·马丁·里奇等著,姜飞月译:《道德发展的理论》,黑龙江人民出版社2003年版;
85.[英]约翰·威尔逊著,蒋一之译:《道德教育新论》,浙江教育出版社2003年版; 86.[德]米歇尔·鲍曼著,肖君、黄承业译:《道德的市场》,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3年版; 87.[美]史密斯著:《中国人气质》,敦煌文艺出版社1995年版; 88.[加]彭迈克著:《中国人的心理》,新华出版社1990年版; 89.[德]M·韦伯著:《新教伦理与资本主义精神》,三联书店1987年版; 90.[美]威廉·奥格本著:《社会变迁》,浙江人民出版社1989年版 91.[美]埃里克森著:《童年与社会》,学林出版社1992年版; 92.[美]罗兹曼主编:《中国的现代化》,江苏人民出版社1988年版。
第三篇:大力弘扬尊老爱幼的优良传统
大力弘扬尊老爱幼的优良传统(评)
尊老爱幼是我国优良的道德传统的精华。尊老爱幼是人类敬重自己的表现,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儿童时代,每个人也都有老的一天。古往今来,多少个春夏,多少个秋冬,一代代人由小孩到老人,不管是处于什么时代,有一点都是共同的,那就是弘扬尊老爱幼的优良传统。这一优良传统在好少年张斯振身上又一次得以体现。
张斯振的妈妈患有风湿性关节炎,自打生下他后就卧床不起,后来他父亲又患脑血栓去世,整个家庭重担全部压在他稚嫩的肩上。每天早上不到5点他就得起床,烧火做饭,一口一口地喂完母亲后,他才能匆匆地扒上几口饭赶去上学;放学回家后,他先去看看妈妈,然后再去做家务,接着再温习功课,每天晚上都要11时过后才能上床睡觉。考上高中后,为了求学,不得不用平板车拉着无人照顾的母亲一起上学。比起张斯振来,有的学生身在福中不知福,早上要在大人三番四次的催促声中才能起床,放学回到家后,书包一扔,到食品柜里抓一把可口的零食吃,叫做作业还一肚子不情愿。常常不满于母亲的絮絮叨叨、不满于父母对他们的要求,但要对比张斯振,他们不知要幸福多少倍。目前全国上下正在贯彻实施的《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指出:“家庭是人们接受道德教育最早的地方,高尚品德必须从小开始培养,从娃娃抓起。要在孩子懂事的时候,深入浅出地进行道德启蒙教育,要在孩子成长的过程中,循循善诱,以事明理,引导其分清是非、辨别善恶。要在家庭生活中,通过每个成员的言谈举止,相互影响,共同提高,形成良好的家风。”“大力倡导以尊老爱幼、男女平等、夫妻和睦、勤俭持家、邻里团结为主要内容的家庭美德。”这些都为我们大力弘扬尊老爱幼优良传统指明了方向。
中国有句古语:“百善孝为先”。意思是说,孝敬父母是各种美德中占第一位的。一个人如果都不知道孝敬父母,就很难想象他会热爱祖国和人民。古人又说:“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我们不仅要孝敬自己的父母,还应该尊敬别的老人,爱护年幼的孩子,在全社会营造尊老爱幼的淳厚民风,这是我们共同的责任
我们中国是世界上四大文明古国之一,有五千多年的灿烂文化。尊老爱幼是我们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我们为有这样的传统感到自豪和骄傲。作为一个小学生,我们应该继承和发扬这一传统美德。自古以来,有许许多多尊老爱幼的事例,如春风一样,感染着我们,打动我们纯洁幼小的心灵。
《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第二条规定:我们要尊老爱幼,友爱同学、平等待人„„
我们大多数同学是独生子女。部分同学在家里是小皇帝、小公主,要风得风,要雨得雨。但是,如果你们听了以下几个故事,你们会怎么想的呢?你们是否会有所触动呢?
爸爸曾经给你讲过这么一个故事——百善孝为先。春秋时期,孔子最有名的弟子子路,小的时候,由于父母体弱多病,家里很穷。有一次,父母想吃米饭,可家里一粒米也没有,怎么办?小小的子路,于是,翻山越岭,走了十几里的山路,从亲戚家里背回了一小袋米。看到父母吃上香喷喷的米饭,子路忘记了疲劳,邻居们都夸他是个孝顺的孩子。
我国的开国元勋——陈毅元帅,即使自己作了元帅,可还是亲自为自己病弱的母亲洗衣洗裤,从来不要自己的下属去做,难道他不是尊老爱幼的楷模吗?
我国国际主义战士罗盛教,在零下20多度的天气中,不顾生命危险,毅然跳进冰窟窿里,奋勇救出落水的朝鲜少年,从而献出了自己年轻而又宝贵的生命。他这种无私爱幼可感动日月的精神和品质,像一支熊熊燃烧的火炬,照亮了我们的心灵。因些,作为一个新世纪、新时代的小学生、少先队员,我们大家要从现在做起,从自己做起,从身边的每一件小事做起,做一个尊老爱幼的模范;积极、勇敢地接过先辈们尊老爱幼的接力棒,把祖祖辈辈这一光荣传统,一代一代传下去„„
尊 老 爱 幼
记得孟子说过一句名言:“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可见敬老爱幼是中华民族的美德。社会也十分重视尊老爱幼。如建了许多所养老院和孤儿院,让那些老人能安享晚年,让那些被狠心的父母遗弃的孤儿都能过上正常人的生活,度过快乐的童年。公交车上也专门为老弱病残特别准备了几个座位。电视里也经常播放一些好心的叔叔、阿姨们通过希望工程或者慈善机构捐款、捐物让失学的儿童重返校园„„但是社会上也常常出现一些不尊老爱幼的现象。
记得,一天清早我背着书包去上学时看到一个老婆婆弯着腰吃力的在垃圾堆里认真的翻着什么,只见她满头银发胡乱的盘在头上,黑黄的脸上,布满了皱纹,穿着一件破烂的灰围裙,飘落下来的几丝银发随着北风晃动,脚上穿着破旧的拖鞋,在寒风中仿佛述说着她的辛酸。我好奇的走了过去,问老奶奶您这么大年纪,怎么还干这种活呢?老奶奶拨了一下银发叹了口气说:“唉,为了生活呀!”“那您有儿女吗?”“当然有,三个儿子!现在都成家了!”“那您怎么不在家享天伦之乐呢?”老奶奶摇摇头说:“天伦之乐?他们都大了,谁都不愿养我这个老骨头,就只好来干这行了!”我气愤极了,大声说:“那可是犯法的!您可以去告他们呀!”“唉!都是自己的肉呀!„„”没等老奶奶说完,我便插到:“他们那么对您,您还为为他们着想。”我一想,是呀!这一告,关系不就更糟了吗?不得以呀!还是算了吧!听了老奶奶的话,我带着几分怜惜悄悄的走了。
我边走边想着老奶奶的话,气愤极了,尊老爱幼本是中华民族的美德,可现在有些人却已忘记,把老人当作一个包袱,或让老人独自一个人住,不理不睬。想想看,老人们为我们付出了多少?为了你们能过好日子,为了你们能幸福,他们吃了多少苦!受了多少累!你们这样做对起他们吗?你们难道能心安理得吗?难道你们小的时候不是父母们来抚养你们:来教导你们吗?虽然我现在无力帮助这位可怜的老奶奶,但我发誓从自己做起,做到尊老爱幼。同时也希望大家能尊老爱幼使这个社会更加美好!
第四篇:大力弘扬艰苦奋斗的优良传统
大力弘扬艰苦奋斗的优良传统
http:// 2001-10-27 01:22:1
1艰苦奋斗精神是中国共产党八十年来积累下来的优良传统,也是中国共产党在新世纪新形势新任务面前,反对享乐主义给党带来巨大威胁的制胜法宝。就其本质来说,艰苦奋斗不仅仅是一种生活方式,更是一种精神状态和精神境界,它不仅体现在思想作风上,而且见诸工作作风和生活作风。艰苦奋斗是一种奋发向上、勤俭节约、艰苦创业的精神状态,是一种不畏艰难、奋力拼搏、百折不挠为真理而斗争的坚强意志,是一种吃苦在前、享受在后、淡泊名利、甘于奉献的思想境界,是一种自强不息、开拓进取、蓬勃向上的精神风貌,是共产党员必备的优秀品质和一个政党先进性在主观世界的核心体现。我们提倡艰苦奋斗,并不是要人们当“苦行僧”,再去重复过去那种贫穷困苦的生活方式,而是重在奋斗,重在创业,崇尚节俭,注意防止和克服贪图安逸、追求享受、铺张浪费、不思进取的倾向。
一个人要自立,一个民族要振兴,一个国家要富强,都离不开艰苦奋斗。党的性质和肩负的历史使命,决定了我们党艰苦奋斗的本色。中国共产党人是艰苦奋斗的典范,我们的党是靠艰苦奋斗起家的,也是靠艰苦奋斗不断发展壮大起来的。艰苦奋斗是我党特有的政治优势和优良作风,是我们战胜任何艰难困苦的巨大精神动力。正是由于广大党员干部奋发图强、百折不挠、积极进取、勇往直前,我们党才能够战胜前进道路上的艰难险阻,取得了革命和建设事业的伟大胜利。但在新形势下,有些干部却丢掉了这个传家宝,贪图享受,追求奢华,甚至把勤俭节约视为“寒酸”,把艰苦朴素视为“土气”,把挥霍浪费视为“大方”,这种美丑不分、荣辱颠倒的生活作风,是与我党的优良作风不相容的。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国情,决定了我们必须发扬艰苦奋斗的优良作风。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社会经济高速发展,人民生活总体上达到了小康水平。但应该清醒地看到,我国还处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我们的国家还不是很富裕,条件还不是很好,人口多、底子薄,地区发展不平衡,生产力不发达的状况还没有根本改变;我们在经济实力、生活水平、科学技术等许多方面,与世界发达国家还存在较大的差距。我们还有很长的路要走,还有大量的事情要做。要实现国家富强、民族振兴,必须继续发扬艰苦奋斗的精神。艰苦奋斗要贯穿于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全过程。
新形势下保持艰苦奋斗的生活作风,有利于克服腐败现象。奢侈浪费不仅是消极颓废的表现,而且是腐败现象得以滋生和蔓延的温床,必须引起我们的充分重视和高度警觉。“忧劳可以兴国,逸豫可以亡身。”古今中外,由骄奢淫逸、奢靡腐化,而招致亡党亡国的事例,屡见不鲜。经验教训都充分说明,艰苦奋斗,事业必成;贪图享受,自毁前程。有无艰苦奋斗精神,对一个政党和国家来说,是命运攸关的重大政治问题。全体党员特别是领导干部,都要继续发扬艰苦奋斗的精神,提高思想境界,抵御各种腐朽思想的侵蚀,从而保证党和国家政权永不变质。发扬艰苦奋斗的优良传统,必须高度重视学习。学习是达到高尚的思想境界的重要途径。如果放松了学习,理论水平、政治水平低下,头脑里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和党的优良传统必然会减少,个人主义的东西必然会增多。只有刻苦学习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努力改造自己的主观世界,树立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人生观,才能保持和发扬艰苦奋斗的优良传统和作风,在思想上筑起一道拒腐防变的堤坝。
发扬艰苦奋斗的优良传统,必须自觉加强党性修养。艰苦奋斗是共产党员党性的表现,是否自觉加强党性修养,与能否保持艰苦奋斗传统有着密不可分的内在联系。广大党员干部,无论在什么情况下,都要严于律己,不谋私利,切实加强思想道德修养,养成良好的生活作风,培养积极向上的生活情趣,做到自重、自省、自警、自励。要始终保持共产党人的高尚情操和革命气节,做到一身正气,一尘不染,以共产党人的高风亮节和人格力量影响和带动群众。
发扬艰苦奋斗的优良传统,还要在体制创新上下功夫。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国家兴旺发达和加快现代化建设的不竭动力,也是艰苦奋斗精神的重要组成部分。我们要改革完善管理体制和制度,刹住奢侈享乐之风。要禁止用公款大吃大喝、游山玩水和进行高消费娱乐,禁止巧立名目出国旅游、乱建楼堂馆所,严禁各种浪费现象。我们要大力弘扬开拓创新精神,要有一种干劲、闯劲和韧劲,锐意改革创新,永远保持共产党人的先进性。
发扬艰苦奋斗的优良传统,要求我们的党员、干部特别是领导干部要以身作则,做艰苦奋斗的模范。领导干部的生活作风不是小事。一些干部道德操守不佳,行为不检点,影响党的形象和威信。领导干部做艰苦奋斗的模范,是我们加强党风廉政建设和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重要保证。有了这个保证,我们就能够在全党和全社会形成健康向上的良好风气,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宏伟蓝图就一定会变为现实。
第五篇:大力弘扬艰苦奋斗的优良传统
艰苦奋斗
今天我与大家共同研讨一个近似老生常谈,而又常常引起部分战友反感的问题:──艰苦奋斗。
在这里,我首先声明:我不是强迫大家听从我的说教,而是想以一个与大家生活在同一时代的战友的身份,实事求是,心平气和地与大家就共同关心的几个热点、难点问题展开研讨。既是研讨,就允许而且
欢迎大家随时提出自己的不同意见。
首先,我谈一谈我对艰苦奋斗这一概念的理解。
艰苦奋斗这一词,在当今社会运用极广。我们的父母嘱咐我们要艰苦奋斗,我们的老师教育我们要艰苦奋斗,我们的领导要求我们要艰苦奋斗。总而言之,凡是关心我们的人,都要求我们艰苦奋斗。
那么,艰苦奋斗的含义到底是什么呢?
从辞书上看:
艰苦奋斗是指“不畏艰难困苦,进行坚持不懈、英勇顽强的斗争”。把话说白了:
艰苦奋斗就是“不怕艰苦,勇于奋斗”
从这一概念上分析:艰苦奋斗起码有以下三个显著的特点:
1、艰苦奋斗是一个没有阶级性的成人成事的普遍法则。
也说是说,人们为了实现自己的理想,达到自己的目的,而勇于与客观的艰苦环境、主观的懒惰思想作斗争,不怕艰难困苦,战胜艰难险阻,历经艰难曲折,矢志不移地向着自己的理想目标前进的精神和行动。
雷锋同志为了报达党的恩情,为了尽可能多地省下一分钱,支援国家建设,为了救助灾区人民,为了帮助家里有困难的战友,在自己生活收并不少的情况下(雷锋当时在吃饭、穿衣不花钱的基础上,每月拿6元钱的津贴,上无老,下无少。而当时地方具有中专文凭的普通干部,每月工资只有23元钱,他们大都要靠这23元来养活包括自己在内的4---5口家,每人每月包括生活费在内平均也就4---5元钱。况且那时的地方干部很少有腐败现象,除基本工资以外,也没有奖金之一说。从这一特定的时代收水平分析,雷锋当时如果把自己的收全用于个人消费,完全可以过上富裕的单身生活,从现在的眼光上看,他完全可以穿上皮尔卡丹,登上老人头,拿上手机,挂上呼机,因为雷锋当时所拥有的皮卡克、料子裤、英格表在当时社会上的拥有概率远不及现在的皮尔卡丹,老人头,手机,呼机)而他仍坚持省吃俭用。这是一种自找苦吃──时事与自己的享乐思想作斗争、与自己的消费欲望过不去的艰苦奋斗。正是有了这种精神,他才成了时代的英雄,成了我们的楷模。
享誉东南亚经济界的南洋兄弟公司的三个兄弟,为了实现自己发财的理想,靠捡烟头开始进行资本积累,正是由于有了这种精神,他们才成了大财东。你能说他那不是艰苦奋斗?
农村的孩子们为了考上大学跳出农门,过上好日子。带着玉米饼子,啃咸菜头努力拼搏,这也是一种时事与自己的懒惰思想作斗争的艰苦奋斗,正是靠着这种精神,一个个农村孩子成了建设国家的人才。我们不管他们的理想和追求是否是纯洁和崇高的,谁能说这不是一种艰苦奋斗精神。
日本的松下公司可谓财大气粗,但是这个公司的职员连用信封都是将用过的旧信封翻过来再用一遍;为了节省用水,他们把抽水马桶里方上砖头,正是有了这种精神,松下公司才一步步地发展为今天的超大型跨国集团,这难道不是一种艰苦奋斗精神和行动?
由此可见,不论是无产阶级还是资产阶级,凡是要成说一番事业,都必须有不怕艰苦勇于奋斗的精神。艰苦奋斗是一个没有阶级性的成人成事的普遍法则。我们以前的宣传工作,千方百计地为艰苦奋斗贴上阶级的标签,硬把艰苦奋斗说成是无产阶级的精神专利,显然是一种偏见。人们对这种脱离实际的宣传教育也只能是口服而心不服。如果在多种经济成份共存的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我们不能恢复艰苦奋斗的本来面目,就不可能将这一成人成事的共同法则贯穿到社会生产和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也不可能使具有各种追求的人们都真正将这种精神发扬光大。与社会不利,与我们每个人的发展也是不利的。
2、艰苦奋斗是人类进步的一种永恒的道德精神
人类要进步,就必须积极发展生产力,而发展生产力的过程,就是深刻地认识自然科学规律,不断地战胜和改造自然的过程,如果从原始社会起,人们就害怕刀耕火种的困难,被残酷的自然灾害吓破了胆,就仅仅满足于能活下去,而不去追求活得更好,不能战胜自己的怯懦和懒惰,那么,我们今天也可能还在机械地延续着猿人的生活。我们的祖先们早就认识到了这一点,发出了“天行健,君子当自强不息”的呐喊,一代代人的艰苦奋斗,一代代人的财富积累,一代代人的牺牲,不仅铸就了我们今天经济发展的基础,也铸就了中华民族的道德。在我们的社会生活中,人们首先是用道德的标准来评价和认定一个人的价值,也形成了一整套的道德格言。
如“不怕人穷,就怕手懒”
“金山银山有穷期,人勤业兴无止日”
“宁跟苦勤汉,不嫁富懒公”
一个人要是患了懒病,成了懒汉懦夫,谁都瞧不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