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菌药物临床应用和细菌耐药预警管理机制(精选五篇)

时间:2019-05-14 07:42:38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抗菌药物临床应用和细菌耐药预警管理机制》,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抗菌药物临床应用和细菌耐药预警管理机制》。

第一篇:抗菌药物临床应用和细菌耐药预警管理机制

抗菌药物临床应用和细菌耐药预警管理机制

一、将临床抗菌药物应用的管理纳入医院医疗质量管理和综合目标考核中,并与各临床科室绩效考核相结合。

二、抗菌药物管理工作组要定期对抗菌药物应用情况进行检查(每月≥1次),药剂科每季度对门诊和住院部抗菌药物使用情况进行1次分析,并在《处方及临床用药通报》上向全院进行通报。

三、药剂科每半年要进行一次抗菌药物应用专题分析,形式为会议或者通报。内容包括:抗菌药物使用情况调查分析,医师、药师与护理人员抗菌药物知识调查以及医院细菌耐药趋势分析等;对不合理用药情况提出纠正与改进意见。

四、药剂科应完善各类抗菌药物的出入及消耗登记制度,对某些用量异常、价格昂贵和不良反应较大的抗菌药物实行限制性应用。

五、根据“卫生部全国细菌耐药监测报告”的监测结果,医院感染管理科结合医院实际情况,采取以下干预措施:

1.对细菌耐药率超过30%的抗菌药物,将预警信息及时通报有关科室医务人员。

2.对细菌耐药率超过40%的抗菌药物,慎重经验用药。

3.对细菌耐药率超过50%的抗菌药物,参照药敏试验结果用药。4.对细菌耐药率超过75%的抗菌药物,暂停该类抗菌药物的临床应用,根据细菌耐药监测结果再决定是否恢复临床应用。

六、有下列情况之一者,视为不合理使用抗菌药物: 1.无用药指征;

2.越线用药或药敏试验有低线药物敏感而不及时修改; 3.不按常规疗程、剂量、给药途径、时间间隔给药的;

4.病人转科时频繁换用抗菌药物或者病程记录中对换用抗菌药物的理由不当;

5.不进行药物不良反应观察或发生药物不良反应后不及时处理; 6.不按规定上报药物不良反应;

7.其它不符合“天门市第一人民医院抗菌药物分级管理细则”行为; 8.其它不符合“天门市第一人民医院抗菌药物临床应用原则"行为。

七、抗菌药物使用管理质控重点

下列病例治疗性应用抗菌药物,需行病原菌检测加药敏试验: 1.败血症、菌血症。

2.成人发热3天及以上,儿童发热5天及以上,原因不明,需做血或骨髓培 养。

3.有咳痰(黄绿痰、脓痰)等呼吸系统临床表现需行痰培养;上呼吸道 感染行咽试纸培养。

4.怀疑细菌性心内膜炎需血培养。

5.肝硬化腹水出现腹膜炎体征应行腹水培养。6.泌尿系感染需尿培养。7.生殖系统化脓性感染。

8.气管切开48h后,每周一次培养。9.留置导尿管48h及以上病例。

10.各种引流管留置48h及以上病例(胃管、空肠造瘘管、肛管、气胸闭式引 流管除外)。

11.腹膜炎、胸膜炎、化脓性关节炎、骨髓炎、各部位脓肿等经手术或穿刺可以取。

12.各类非甲级愈合伤口,烧伤(烫伤、电击伤)创面。13.预防性应用抗菌药物超过48小时病例按治疗性应用对待。

八、发现上述第六条、第七条相关违规行为,按以下处理:

1.科室:违规每例次扣l分,累计在科主任绩效考核“基本指标”中“抗生 素规范使用”项扣除,扣完为止。

2.当事人:运行病历每例次扣50分,归档病历按乙级病例计扣21分,取消 病历评奖资格,另扣50分。

第二篇: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管理遏制细菌耐药管控措施

医院

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管理遏制细菌耐药管控措施

为进一步加强我院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管理,促进抗菌药物合理使用,有效遏制细菌耐药,保证医疗质量和医疗安全,根据卫生部《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管理办法》、《关于继续深入开展全国抗菌药物临床应用专项整治活动的通知》要求,结合我院实际情况,特制定本措施。

一、指导思想

深入贯彻落实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工作要求,坚持“标本兼治、重在治本”的原则,围绕我院抗菌药物临床应用中的突出问题和关键环节进行完善,提高我院抗菌药物临床合理应用水平,保障患者合法权益和用药安全,实现为人民群众提供安全、有效、方便、价廉的医疗服务的医改目标。

二、活动目标

进一步加强我院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管理,优化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结构,提高抗菌药物临床合理应用水平,规范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有效遏制细菌耐药;针对抗菌药物临床应用中存在的突出问题,采取标本兼治的措施加以解决,促进抗菌药物临床合理应用能力和管理水平持续改进。

三、重点内容

(一)明确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管理责任制。院长是我院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管理第一责任人,临床科室主任是本科室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管理第一责任人,医院将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管理作为医疗质量和医院管理的重要内容纳入工作安排;明确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管理责任制,建立、健全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管理工作制度和监督管理机制。医院与临床科室负责人签订抗菌药物合理应用责任状,明确抗菌药物合理应用控制指标。医院将把抗菌药物合理应用情况作为科室绩效考核之一。

(二)开展抗菌药物临床应用基本情况调查。对我院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情况进行统计:抗菌药物品种、剂型、规格、使用量、金额,使用量排名前10位的抗菌药物品种,住院患者抗菌药物使用率、使用强度、I类切口手术抗菌药物预防使用率,门诊抗菌药物处方比例。

(三)严格落实抗菌药物分级管理制度。医师经过抗菌药物临床应用培训并考核合格后,授予相应级别的抗菌药物处方权;医院将制定抗菌药物分级目录,对不同管理级别的抗菌药物处方权进行严格限定,明确各级医师使用抗菌药物的处方权限;按专业技术职务分级使用,医师可根据诊断和病情开具非限制使用抗菌素处方;特殊类抗菌素使用应有严格的指征和依据。紧急情况下医师可越级使用高于权限的抗菌素。

(四)加强抗菌药物购用管理。药剂科要定期对本院在用的抗菌药物目录进行全面梳理,清退存在安全隐患、疗效不确定、耐药严重、性价比差和违规促销的抗菌药物品种;严格控制抗菌药物购用品规数量。

(五)抗菌药物使用率和使用强度控制在合理范围内,并对每月使用情况进行统计,发生不良反应时应立即上报。

(六)加强临床微生物标本检测和细菌耐药监测。各临床科室根据临床微生物标本检测结果合理选用抗菌药物,接受抗菌药物治疗住院患者微生物检验样本送检率不低于30%;开展细菌耐药监测工作,定期发布细菌耐药信息,建立细菌耐药预警机制,针对不同的细菌耐药水平采取相应应对措施。

(七)落实抗菌药物处方点评制度。由处方点评工作小组成员每月对门急诊抗菌药物处方、I类切口病例进行处方和医嘱点评。

四、工作要求

加强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管理,促进临床合理使用抗菌药物,控制细菌耐药,是实现为人民群众提供安全、有效、方便、价廉医疗卫生服务医改目标的重要措施。医师应合理使用抗菌药物,科主任要切实履行职责,定期检查本科室医师执行有关抗菌药物专项整治及合理使用规定。相关职能部门要加强监督检查,认真总结工作中的经验和不足,将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管理工作制度化、规范化,逐步形成长效工作机制,有效遏制细菌耐药,合理使用抗菌药物。

医院

药事管理与药物治疗学委员会

第三篇:抗菌药物临床应用

抗菌药物临床应用

【摘要】目的:探讨现代医院如何以有效的管理方法,控制抗菌药物的滥用,以达到最佳的治疗效果。方法:建立健全抗菌药物合理使用的管理组织和制度;加强对医务人员合理使用抗菌药物的知识培训;加强对患者及其家属进行抗菌药物合理使用的宣传教育;制定抗菌药物合理应用的规定;建立完善的合理用药网络;对抗菌药物的应用情况进行督查,奖优罚劣。结果:采取这些综合管理与控制措施,以较完善的医院合理用药管理手段,达到抗菌药物最合理应用的目的。

【关键词】 抗菌药物;合理用药;调查分析

抗菌药物是防治感染性疾病的主要药物,临床应用十分广泛,在我国,抗菌药物不合理应用现象普遍存在,导致耐药菌株越来越多,临床疗效越来越差,感染越来越难控制,不良反应日益增多,为进一步了解我院抗菌药物使用的现状及存在问题,以便采取必要的管理措施,特对部分临床科室2007年7-12月出院病例抗菌药物使用情况进行调查分析,进行的监测报告,住院患者中30%应用了抗菌药物[1]。目前滥用抗菌药物的现象十分严重,不仅造成浪费,还会引起许多医源性疾忠及诱导细菌耐药性发生,在医院感染管理的诸多环节中,合理使用抗菌药物占有重要地位,不仅有利于医院感染的控制与治疗,而且能限制以至阻断细菌耐药的发腱。加强领导是医院合理用药的关键所在[2]。为此,应进一步加强对抗菌药物临床使用的管理力度,努力做到科学合理使用抗菌药物。建立健全医院合理应用抗菌药物管理组织和制度

加强领导是医院合理用药的关键所在[3]。根据卫生部《医院感染管理规范(试行)》的有关规定并结合各医院实际情况,成立医院合理应用抗菌药物管理小组或相应管理组织,由主管业务院长任小组组长,成员包括临床经验丰富、用药知识伞面的感染性疾病医师和外科医师、感染控制护士、药学及微生物学专业人员等。他们的职能由药物保障转变为技术服务[4].制定符合本医院、本科室的抗菌药物合理使用管理制度;协调、监控医院抗菌药物的购进及使用;负责抗菌药物应用的指导、咨询工作;定期审查、总结抗菌药物使用情况,发现问题及时采取有效的整改措施;根据临床用药情况,组织经常性、各层面人员的药理知识培训,提高医务人员合理用药的综合素质。加强对医务人员合理应用抗菌药物及相关药理知识的培训

当今,随着医学科学的迅速发展,新型抗菌药物的品种日新月异,细菌的耐药谱也不停地发生变迁,过去经验型的治疗将随着循证医学的深入被淘汰[5]。抓好合理用药的基础是抓好医务人员的合理用药观念。通过岗前培训、举办讲座、办学习班、新药介绍等形式,对各级医护人员进行合理应用抗菌药物的教育和培训,普及合理用药观念,不断更新相关知识,提高医院抗菌药物治疗水平。各级医师应根据药代动力学、药效学和药物经济学,以及细菌培养和药敏试验结果,严格掌握适应症,合理选用药物;护士应了解各种抗菌药物的配制要求,准确执行医嘱,仔细观察病人用药后的反应,积极主动配合医师做好各种细菌培养标本的留取和送检工作;强调医护人员的协作精神,强调药物使用中的合理配伍,强化根据药敏试验用药的观念。药物不良反应(ADR)的发生显示抗菌药物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6%,低于相关文献报道[6] 3 加强对患者及其家属进行合理使用抗菌药物的宣传教育 造成目前临床抗菌药物滥用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其中包括普通市民、群众缺乏有关抗菌药物使用的必要知识,他们根据电视广告宣传点名开药,对医生临床用药产生严重干扰,若处理不好,极易造成医患纠纷。针对此种现象[7],可通过向患者发放健康教育处方,利用黑板报、健康教育橱窗、播放录像、病床边等多种方式进行宣教,特别是门诊医生要做好耐心的解释工作,使其清楚根据个体用药的重要性,让患者积极主动配合医生的治疗,达到合理用药的日的。4 制定合理应用抗菌药物的规定

各个医院的规模及收治的病种不一,因此规定合理应用抗菌药物的内容也有差异,主要包括:严格掌握使用抗菌药物的适应症、禁忌症及联合使用抗菌药物的指征;抗菌药物给药方案的制定和调整原则:根据患者生理、病理特点及抗菌药物的临床药理特点,综合考虑感染部位、细菌耐药情况、不良反应及价格等因素,制定个体化给药方案:严格控制抗菌药物的预防性使用;严格掌握局部应用抗菌药物的适应症:加强抗菌药物的实验室监测:力争及早、正确采集标本做细菌培养和药物敏感试验,有条件的医院还应及时进行血药浓度、血清杀菌效价等指标监测,以供临床用药考虑;强调综合治疗,提高机体免疫力,确保抗菌药物治疗能获得最佳疗效和最小的不良反应。5 严把进药关,建立完善的合理用药网络

检验科细菌室定期公布医院主要病原菌及其耐药谱,医院药事管理委员会和抗菌药物管理小组根据医院具体情况及时调整本院的抗菌药物用药目录,医院采用招标购药,保证进药质量;选择疗效可靠、不良反应小、相对价廉的药物作为常规品种,暂停或淘汰临床应用无效或已产生严重耐药性的药物[8]。引入药物经济学概念,通过鉴别、测量和对比不同的治疗方案,优化治疗成本与效果结构,使药物达到最好效应,避免只强调用药安全有效性,而忽视支付药物费用的情况,使临床用药更趋于治疗有效、费用合理。医院可通过自己的局域网、电话、窗口其他途径,就医院所提供药物的价格、药品使用的适应症、禁忌症、不良反应、使用中的注意事项、给药的最佳途径、时间、剂量及疗程、合理配伍等,作出全面咨询,推行药师走出药房,深入病房,参与给药方案的制定,推进合理用药,使他们的职能由药物保障转变为技术服务[2],保证患者用药达到安全、有效、经济的目的,把不合理用药降低到最低水平。6 督查与奖惩

抗菌药物合理应用管理小组定期对医院抗菌药物的应用情况进行调查,总结医院合理用药情况,通报全院各科,根据检查的结果,对科室及个人给予相应的奖励、批评与经济处罚,促使其进行自我对照、自我评价,形成自我约束、自我管理的意识[9]。

滥用抗菌药物是全球性各级医院的公共卫生问题[10],抗菌药物合理应用管理又是一项综合、系统工程,需要全社会的支持和重视,我们医务工作者应在不断完善自身工作的过程中,推进社会化合理用药的进程。

【结论】:医院合理应用抗菌药物的管理是全方位的工作,调动各方面的积极因素,密切配合,才能使临床抗菌药物的应用科学合理。多数科室均不同程度的存在抗菌药物不合理应用现象比较普遍,抗菌药物不合理应用可导致治疗效果不佳,耐药菌株增加,发生医院感染、不良反应产生等,应加强抗菌药物的使用管理,采取必要的管理措施,从而保证抗菌药物的合理应用。

参考文献

[1] 耿莉华.医院感染控制指南[M].北京: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2004.406~407.

[2] 李世娟,辛苏宁,孙丽萍.浅谈医院合理用药的管理[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03,13(2):160~161. [3] 张秀勤.我院抗菌药物应用的管理与控制[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03,13(9):856~857.

[4] 刘振声,金大鹏,陈增辉.医院感染管理学[M].北京:军事医学科学出版社,2000.314.

[5] 朱会英,曾洪涛,韩丽萍,等.综合性医院抗菌药物应用调查分析与管理对策.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03,13(2):152-155.[6] 陈玉芹,李秀青.抗菌药物临床应用调查研究.中国 医药学刊,2007,5(12):89-91.[7] 朱鹏程.抗菌药物不良反应监测.药物流行病学杂志,1988,7(4):199-201.[8] Reese RE,郭仁宣,苏东明.抗生素手册.辽宁 科学 技术出版社,2002:237-247.[9] 中国药典临床用药须知.2000,二部:602 [10] 于嘉,谁在滥用抗菌药[J].职业药师.2004.1(1):8-9

【学习心得】通过半学期的学习,我了解到临床药理学是一门与生活息息相关的学科。这科课程让我们知道药物在体内处置过程与人体间相互作用的规律和机制。从而知道正确服用和使用药物的重要性。使我们在以后的工作学习中,可以安全的,高效的用药,发挥出最大的药效,减少药物使用的不良反应和药原性疾病的发生,同时也让我们学习到药物在体内的吸收到治病的过程,加强我们对药物的理解,为以后学习更多用药机理做铺垫,是一门非常实用的学科。

两次作业没交原因: 1.2.因家里原因,在5月29日到6月15日,请假18天。

抗 菌 药 物 临 床 应 用

2010级药物制剂1班

姓名:刘佳

学号:2010215018

第四篇:抗菌药物临床应用

第二部分 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管理

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管理的宗旨,是根据《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管理办法》的要求,通过科学化、规范化、常态化的管理,促进抗菌药物合理使用,减少和遏制细菌耐药,安全、有效、经济地治疗 患者。

一、医疗机构建立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管理体系 各级医疗机构应建立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管理体系,制定符合本机构实际情况的抗菌药物临床合

理应用的管理制度。制度应明确医疗机构负责人和各临床科室负责人在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管理的责 任,并将其作为医院评审、科室管理和医疗质量评估的考核指标,确保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管理得到 有效的行政支持。

(一)设立抗菌药物管理工作组 医疗机构应由医务、感染、药学、临床微生物、医院感染管理、信息、质量控制、护理等多学

科专家组成抗菌药物管理工作组,多部门、多学科共同合作,各部门职责、分工明确,并明确管理 工作的牵头单位。

(二)建设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管理专业技术团队 医疗机构应建立包括感染性疾病、药学(尤其临床药学)、临床微生物、医院感染管理等相关专

业人员组成的专业技术团队,为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管理提供专业技术支持,对临床科室抗菌药物临 床应用进行技术指导和咨询,为医务人员和下级医疗机构提供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相关专业培训。不 具备条件的医疗机构应与邻近医院合作,通过聘请兼职感染科医师、临床药师,共享微生物诊断平台等措施,弥补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管理专业技术力量的不足。

(三)制定抗菌药物供应目录和处方集 医疗机构应按照《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管理办法》的要求,严格控制抗菌药物供应目录的品种、品规数量。抗菌药物购用品种遴选应以“优化结构、确保临床合理需要”为目标,保证抗菌药物类 别多元化,在同类产品中择优选择抗菌活性强、药动学特性好、不良反应少、性价比优、循证医学 证据多和权威指南推荐的品种。同时应建立对抗菌药物供应目录定期评估、调整制度,及时清退存 在安全隐患、疗效不确定、耐药严重、性价比差和频发违规使用的抗菌药物品种或品规。临时采购 抗菌药物供应目录之外品种应有充分理由,并按相关制度和程序备案。

(四)制订感染性疾病诊治指南 根据本《指导原则》,各临床科室应结合本地区、本医疗机构病原构成及细菌耐药监测数据,制定或选用适合本机构感染性疾病诊治与抗菌药物应用指南,并定期更新,科学引导抗菌药物临床 合理应用。

(五)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监测 1.抗菌药物临床应用基本情况调查。医疗机构应每月对院、科两级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情况开展

调查。项目包括:(1)住院患者抗菌药物使用率、使用强度和特殊使用级抗菌药物使用率、使用强 度;(2)Ⅰ类切口手术抗菌药物预防使用率和品种选择,给药时机和使用疗程合理率;(3)门诊抗 菌药物处方比例、急诊抗菌药物处方比例;(4)抗菌药物联合应用情况;(5)感染患者微生物标本 送检率;(6)抗菌药物品种、剂型、规格、使用量、使用金额,抗菌药物占药品总费用的比例;(7)分级管理制度的执行情况;(8)其他反映抗菌药物使用情况的指标;(9)临床医师抗菌药物使用合 理性评价。

2.医疗机构应按国家卫生计生委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监测技术方案,定期向全国抗菌药物临床应 用监测网报送本机构相关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数据信息。

(六)信息化管理 医疗机构应当充分利用信息化管理手段,通过信息技术实施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管理,抗菌药物

临床应用的信息化管理体现在以下几方面。1.抗菌药物管理制度、各类临床指南、监测数据等相关信息的发布。

2.抗菌药物合理应用与管理的网络培训与考核。

3.实现医师抗菌药物处方权限和药师抗菌药物处方调剂资格管理。4.对处方者提供科学的实时更新的药品信息。

5.通过实施电子处方系统,整合患者病史、临床微生物检查报告、肝肾功能检查结果、药物处 方信息和临床诊治指南等形成电子化抗菌药物处方系统,根据条件自动过滤出不合理使用的处方、医嘱;辅助药师按照《处方管理办法》进行处方、医嘱的审核,促进合理用药。

6.加强医嘱管理,实现抗菌药物临床应用全过程控制。控制抗菌药物使用的品种、时机和疗程 等,做到抗菌药物处方开具和执行的动态监测。

7.实现院、科两级抗菌药物使用率、使用强度等指标信息化手段实时统计、分析、评估和预警。

二、抗菌药物临床应用实行分级管理 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的分级管理是抗菌药物管理的核心策略,有助于减少抗菌药物过度使用,降

低抗菌药物选择性压力,延缓细菌耐药性上升趋势。医疗机构应当建立健全抗菌药物临床应用分级 管理制度,按照“非限制使用级”“限制使用级”和“特殊使用级”的分级原则,明确各级抗菌药 物临床应用的、指征,落实各级医师使用抗菌药物的处方权限。

(一)抗菌药物分级原则 根据安全性、疗效、细菌耐药性、价格等因素,将抗菌药物分为三级。1.非限制使用级:经长期临床应用证明安全、有效,对病原菌耐药性影响较小,价格相对较低 的抗菌药物。应是已列入基本药物目录,《国家处方集》和《国家基本医疗保险、工伤保险和生育保 险药品目录》收录的抗菌药物品种。

2.限制使用级:经长期临床应用证明安全、有效,对病原菌耐药性影响较大,或者价格相对较 高的抗菌药物。

3.特殊使用级:具有明显或者严重不良反应,不宜随意使用;抗菌作用较强、抗菌谱广,经常 或过度使用会使病原菌过快产生耐药的;疗效、安全性方面的临床资料较少,不优于现用药物的; 新上市的,在适应证、疗效或安全性方面尚需进一步考证的、价格昂贵的抗菌药物。

(二)抗菌药物分级管理目录的制定 由于不同地区社会经济状况、疾病谱、细菌耐药性的差异,各省级卫生计生行政主管部门制定

抗菌药物分级管理目录时,应结合本地区实际状况,在三级医院和二级医院的抗菌药物分级管理上 应有所区别。各级、各类医疗机构应结合本机构的情况,根据省级卫生计生行政主管部门制定的抗 菌药物分级管理目录,制定本机构抗菌药物供应目录,并向核发其《医疗机构执业许可证》的卫生 行政主管部门备案。

(三)处方权限与临床应用 1.根据《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管理办法》规定,二级以上医院按对医师和药师进行抗菌药物

临床应用知识和规范化管理的培训,按专业技术职称授予医师相应处方权和药师抗菌药物处方调剂 资格。

2.临床应用抗菌药物应遵循本《指导原则》,根据感染部位、严重程度、致病菌种类以及细菌耐 药情况、患者病理生理特点、药物价格等因素综合考虑,参照“各类细菌性感染的治疗原则及病原 治疗”,对轻度与局部感染患者应首先选用非限制使用级抗菌药物进行治疗;严重感染、免疫功能低 下者合并感染或病原菌只对限制使用级或特殊使用级抗菌药物敏感时,可选用限制使用级或特殊使 用级抗菌药物治疗。

3.特殊使用级抗菌药物的选用应从严控制。临床应用特殊使用级抗菌药物应当严格掌握用药指 征,经抗菌药物管理工作机构指定的专业技术人员会诊同意后,按程序由具有相应处方权医师开具 处方。

(1)特殊使用级抗菌药物会诊人员应由医疗机构内部授权,具有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经验的感染 性疾病科、呼吸科、重症医学科、微生物检验科、药学部门等具有高级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的医 师和抗菌药物等相关专业临床药师担任。

(2)特殊使用级抗菌药物不得在门诊使用。

(3)有下列情况之一可考虑越级应用特殊使用级抗菌药物:①感染病情严重者;②免疫功能低 下患者发生感染时;③已有证据表明病原菌只对特殊使用级抗菌药物敏感的感染。使用时间限定在 24 小时之内,其后需要补办审办手续并由具有处方权限的医师完善处方手续。

三、病原微生物检测

(一)加强病原微生物检测工作,提高病原学诊断水平医师应根据临床微生物标本检测结果合理选用抗菌药物,因此需要不断提高微生物标本尤其无

菌部位标本的送检率和标本合格率,重视临床微生物(科)室规范化建设,提高病原学诊断的能力、效率和准确性。促进目标治疗、减少经验治疗,以达到更有针对性的治疗目的。

符合质量管理标准的临床微生物(科)室,应具备以下条件:(1)检测项目涵盖细菌、真菌、病毒、非典型病原体、寄生虫等;(2)配备相应设备及专业技术人员;(3)制定临床微生物检验标 本采集、细菌鉴定和药敏试验等环节的质量控制流程规范;(4)正确开展病原微生物的形态学检查、分离、培养、鉴定和抗菌药物敏感性试验,采用先进技术,做好病原微生物快速检测和鉴定工作,及时报告结果并加以正确解释;(5)定期参加国家或省、市级临床检验中心组织的微生物室间质控;(6)符合生物安全管理有关规定。

(二)细菌耐药监测 医疗机构、地区和全国性的细菌耐药监测有助于掌握临床重要病原菌对抗菌药物的敏感性,为

抗感染经验治疗、耐药菌感染防控、新药开发以及抗菌药物的遴选提供依据。医疗机构的临床微生 物(科)室应对本医疗机构常见病原微生物(重点为细菌)的耐药性进行动态监测,在机构内定期 公布监测数据并检测数据,定期报送地区和全国细菌耐药监测网。

临床微生物(科)室应按照所在机构细菌耐药情况,设定重点监测耐药菌,定期向临床科室发 布耐药警示信息,并与抗菌药物管理工作组和医院感染管理科协作开展预防控制工作。抗菌药物临 床应用管理工作组应根据本机构监测结果提出各类病原菌感染治疗的抗菌药物品种选择建议,优化 临床抗菌药物治疗方案。

四、注重综合措施,预防医院感染 医院感染是影响抗菌药物过度使用与细菌耐药性增长恶性循环的重要因素。抗菌药物管理工作

组应与医院感染管理科密切合作,制定手术部位感染、导管相关血流感染、呼吸机相关肺炎、导尿 管相关尿路感染等各类医院感染的预防制度,纠正过度依赖抗菌药物预防感染的理念和医疗行为。通过加强全院控制感染的环节管理,如手卫生管理、加强无菌操作、消毒隔离和耐药菌防控、缩短 术前住院时间、控制基础疾病、纠正营养不良和低蛋白血症、控制患者术中血糖水平、重视手术中 患者保温等综合措施,降低医院感染的发生率,减少抗菌药物过度的预防应用。

五、培训、评估和督查

(一)加强各级人员抗菌药物临床应用和管理培训 医疗机构应强化对医师、药师等相关人员的培训,提倡遵循本《指导原则》和基于循证医学证

据的感染性疾病诊治指南,严格掌握抗菌药物尤其联合应用的适应证,争取目标治疗,减少经验治 疗,确保抗菌药物应用适应证、品种选择、给药途径、剂量和疗程对患者是适宜的。

(二)评估抗菌药物使用合理性 1.根据医疗机构实际情况及各临床科室不同专业特点,科学设定医院和科室的抗菌药物临床应

用控制指标,对抗菌药物使用趋势进行分析。2.重视抗菌药物处方、医嘱的专项点评。抗菌药物管理工作组应组织感染、临床微生物、药学

等相关专业技术人员组成点评小组,结合医院实际情况设定点评目标,重点关注特殊使用级抗菌药 物、围手术期(尤其是Ⅰ类切口手术)的预防用药以及重症医学科、感染科、血液科、外科、呼吸 科等科室抗菌药物应用情况。

(三)反馈与干预 根据点评结果对不合理使用抗菌药物的突出问题在全院范围内进行通报,对责任人进行告知,对问题频发的责任人,按照有关法律法规和《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管理办法》规定进行处罚。1.抗菌药物管理工作组应根据处方点评结果,研究制定针对性的临床用药质量管理等药事管理 改进措施,并责成相关部门和科室予以落实。2.抗菌药物管理工作组应对存在问题的相关科室、个人进行重点监测以跟踪其改进情况,通过 监测-反馈-干预-追踪模式,促进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的持续改进。

(四)加强监督检查 卫生计生行政部门应当将医疗机构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情况纳入医疗机构考核指标体系;将抗菌 药物临床应用情况作为医疗机构定级、评审、评价的重要指标。各级卫生计生行政部门应当建立抗 菌药物临床应用情况公布和诫勉谈话制度,对本行政区域内医疗机构抗菌药物使用量、使用率和使 用强度等情况进行监测,定期向本行政区域进行社会公布,并报上级卫生计生行政部门备案;县级 以上地方卫生计生行政部门负责对辖区内包括乡镇卫生院(村卫生室)、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站)抗 菌药物临床应用使用量、使用率等情况进行监控,并予以公示。

第五篇: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管理工作制度和监督管理机制

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管理工作制度和监督管

理机制

第一章

合理使用抗菌药物的基本原则

第一条 使用抗菌药物之前,首先应尽可能明确诊断再选用药物;临床医生应以细菌学诊断为依据,进行细菌培养与药敏实验,使所选各类抗菌药物的抗菌谱与所感染的微生物相适应;临床医生应掌握抗菌药物的抗菌活性、药物动力学特性,适应症和不良反应;病情危急需在药敏实验前用药者,可先根据临床诊断进行经验治疗,待获知药敏实验结果后再依据治疗效果及药敏试验结果,综合考虑是否调整用药,制定个体化的综合给药方案;按照病人的免疫状态与脏器功能,选用适当的给药方案、剂量和疗程。

第二条 预防应用抗菌药物时必须目的明确,针对性强,选用对微生物影响小的窄谱抗菌药物;已确诊的病毒感染未合并细菌感染者不用抗菌药物;只能针对某一种或两种最可能的细菌进行预防用药,不能无目的的应用多种药物预防多种感染;尽量避免局部应用抗菌药物,不常规应用抗菌药物进行膀胱冲洗、眼科、口腔科、耳鼻喉科、皮肤科的局部用药。

第三条 联合应用抗菌药物时应是病菌尚未查明的严重感染(包括免疫缺陷者的的严重感染)、单一抗菌药物不能控制的需混合感染和单一抗菌药物不能有效控制的感染性心内膜炎或败血症等重症感染;需长程治疗,但病原菌易对某些抗菌药物产生耐药性的感染,可考虑联合用药;由于药物协同抗菌作用,联合用药时应将毒性大的抗菌药物剂量减少,从而减少其毒性反应。联合用药时宜选用具有协同或相加抗菌作用的药物联合,联合用药通常采用2种药物联合,3种及3种以上药物联合仅适用于个别情况,一般不采用三联以上用药方案。

第二章 组织管理与职责

第四条 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管理由院长领导下的抗菌药物管理工作组负责承担,抗菌药物管理工作组成员由医务科、质控办、药剂科、院感办、护理部、检验科及内、外、妇、骨等科室负责人及相关专业高级技术职务任职资格人员组成,医务科、药剂科共同负责日常管理工作。

第五条 成立药事管理与药物治疗学委员会领导下的抗菌药物管理工作组: 组 长:李长友 副组长:王曙梅

成 员:衣忠卿、宫世杰、苏晓玲、王燕

下设抗菌药物管理工作组办公室,办公地点设在医务科,工作职责:

(一)贯彻执行抗菌药物管理相关的法律、法规、规章。制定本院抗菌药物管理制度并组织实施;

(二)审议本院抗菌药物供应目录、制定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相关技术性文件,并组织实施;

(三)对本院菌药物临床应用与细菌耐药情况进行监测,定期分析、评估、上报监测数据并发布相关信息,提出干预和改进措施;

(四)对医务人员进行有关抗菌药物管理相关法律、法规、规章制度和技术规范培训;组织对公众合理使用抗菌药物知识宣传教育。

第六条 各职能科应履行全院抗菌药物合理应用的监督管理职责,医务科、质控科应经常深入科室检查临床抗菌药物用药情况,及时反馈临床抗菌药物使用中存在的问题,提出整改意见并提交“抗菌药物管理工作组”讨论决策。药剂科应定期公布全院抗菌药品的消耗量,住院患者抗菌药物的使用强度及抗菌药物使用率,门诊抗菌药物处方使用率等,对销量异常抗菌药品进行预警。

第七条 小组中各临床科成员负责对本科医生合理使用抗菌药物的监督管理职责,督促本科医生严格执行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管理制度和应用原则,保证医疗安全,及时纠正本科室医生临床用药中抗菌药物使用存在的问题。

第三章 抗菌药物分级管理制度

第八条 抗菌药物的临床应用必须遵循抗菌药物分级原则,实行分级管理。根据安全性、疗效、细菌耐药性、价格等因素,将抗菌药物分为三级:非限制使用级、限制使用级与特殊使用级。具体划分标准如下:

(一)非限制使用级抗菌药物是指经长期临床应用证明安全、有效,对细菌耐药性影响较小,价格相对较低的抗菌药物;

(二)限制使用级抗菌药物是指经长期临床应用证明安全、有效,对细菌耐药性影响较大,或者价格相对较高的抗菌药物;

(三)特殊使用级抗菌药物是指具有以下情形之一的抗菌药物: 1.具有明显或者严重不良反应,不宜随意使用的抗菌药物; 2.需要严格控制使用,避免细菌过快产生耐药的抗菌药物; 3.疗效、安全性方面的临床资料较少的抗菌药物; 4.价格昂贵的抗菌药物。

第九条 抗菌药物的分级管理包括临床选用抗菌药物应遵循的基本原则和临床医师必须按专业技术职务在任职资格分级使用抗菌药物。

抗菌药物选用原则,医务人员应当严格掌握使用抗菌药物预防感染的指证。

(一)一般对轻度或局部感染患者应首先选用非限制使用类抗菌药物进行治疗;

(二)严重感染、免疫功能低下者合并感染或病原菌只对限制使用类抗菌药物敏感时,可选用限制使用类抗菌药物治疗;

(三)特殊使用类抗菌药物的选用应具备严格临床用药指征或确凿依据,使用前必需组织院级专家组成员进行病例讨论,并提出指导性意见。

第十条 医师权限

(一)所有临床执业医师均应参加“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知识培训”,并通过考试,未通过考试的无抗菌药物处方权;

(二)所有具有抗菌药物处方权的注册临床医师均可开具非限制使用类抗菌药物;

(三)具有抗菌药物处方权的主治医师及以上专业技术任职资格的医师,可以开具限制使用类抗菌药物;

(四)患者病情需要选用特殊使用类抗菌药物时,经抗菌药物管理小组指定专业技术人员会诊(须具副高级以上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会诊同意,方可选用,处方需经具有副高级以上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医师签名。无中级及以上专业技术任职格的医师的科室须由科室主任签名;

(五)紧急情况下,临床医师可以越级使用高于权限的抗菌药物,但仅限1天用量,并做好记录,事后及时向上级医师汇报。

第十一条 依据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卫生厅关于印发抗菌药物临床应用分级管理目录(2012版),结合我院实际,制定我院抗菌药物分级管理目录。

第四章 抗菌药物遴选、采购与定期评估制度 第十二条 本院临床使用的抗菌药物由医院药剂科统一采购,其他科室或部门不得从事抗菌药物的采购与调剂活动。临床上不得使用非药学部门采购供应的抗菌药物。

第十三条 抗菌药物的遴选应当遵循“安全可靠、疗效确切、质量稳定、价格合理、使用方便”的原则。优先选用《国家处方集》、《国家基本药物目录》和《国家基本医疗保险、工伤保险和生育保险药品目录》收录的抗菌药物品种。

第十四条 医院引进新的抗菌药物品种,需由使用科室提交申请报告,经药学部门提出同意遴选意见后,由抗菌药物管理工作组审议,抗菌药物管理工作组三分之二以上成员审议同意,并经药事管理与药物治疗学委员会审核同意后方可列入采购供应目录。

第十五条 对存在安全隐患、疗效不确定、耐药严重、性价比差或者发现违规促销使用等情况的抗菌药物品种,临床科室、药学部门、抗菌药物管理工作组或药事管理与药物治疗学委员会成员均可提出清退或更换意见。清退或者更换意见获得抗菌药物管理工作组50%以上成员同意后执行,并由药事管理与药物治疗学委员会备案。

清退或者更换的抗菌药物品种或者品规原则上12个月不得重新进入本院抗菌药物供应目录。

第十六条 严格控制抗菌药物购用的品规数,我院抗菌药物品种原则上不超过35种,同一通用名称注射剂型和口服剂型各不超过2种,处方组成类同的复方制剂1-2种;三代及四代头孢菌素(含复方制剂)类抗菌药物口服剂型不超过5个品规,注射剂型不超过8个品规,碳青霉烯类抗菌药物注射剂型不超过3个品规,氟喹诺酮类抗菌药物口服剂型和注射剂型各不超过4个品规,深部抗真菌类抗菌药物不超过5个品规。

第十七条 凡临床需要使用我院抗菌药物目录外的药品或新药时,必须由临床科室提出书面申请,启动临时采购程序。

临时采购程序:因特殊感染患者治疗需求,需使用本院采购目录以外抗菌药物的,由临床科室提出申请,说明申请购入抗菌药物名称、剂型、规格、数量、使用对象和使用理由,经院抗菌药物管理工作组审核同意后,由药剂科临时一次性购入使用。药品库存由申请人负责用完,否则,以药品同等金额扣除申请人奖金。

第十八条 同一通用名抗菌药物品种启动临时采购程序不得超过5次。如果超过5次,要讨论是否列入本院抗菌药物采购目录。调整后的采购目录抗菌药物总品种数不得增加。临时抗菌药物申请表见附件2。

第十九条 医院抗菌药物采购目录(包括采购抗菌药物的品种、剂型和规格)应当定期调整,并于每次调整后15个工作日应向卫局备案。调整周期原则上为2年,但最低不得少于1年。

第五章 抗菌药物合理使用知识和规范化管理培训及考核制度 第二十条 医院应对全院医师和药师进行抗菌药物使用知识和规范化管理培训。

第二十一条 培训的内容应包括:

(一)《药品管理法》、《执业医师法》、《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管理办法》、《处方管理办法》、《医疗机构药事管理规定》、《国家处方集》、《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医院处方点评管理规范(试行)》等相关法律、法规、规章和规范性文件;

(二)本院抗菌药物临床应用及管理的规章制度;

(三)常用抗菌药物的药理学特点与注意事项;

(四)常见细菌耐药趋势与控制方法;

(五)抗菌药物不良反应的防治。

第二十二条 培训结束后,进行抗菌药物相关知识的考核,执业医师经考核合格后取得抗菌药物处方权,药师经考核合格后取得抗菌药物调剂资格。

第二十三条 被限制或取消抗菌药物处方权的医师和被限制或取消抗菌药物调剂资格的药师,重新获得抗菌药物处方权或调剂资格,必须再次经过抗菌药物使用知识和规范化管理培训,并经考核合格。

第六章 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监测与评估制度

第二十四条 抗菌药物管理工作组,负责每月开展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监测,并对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标进行统计。信息科提供技术支持。

第二十五条 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监测的重点:

(一)重点监测疾病:I类切口围手术期抗菌药物的预防使用;介入手术抗菌药物的预防使用;

(二)重点监测药物:特殊使用类药物;销量前十位的抗菌药物;

(三)重点监测科室:外科、内科、骨科、妇科等;

(四)重点监测医师:抗菌药物使用量前3种中的前10名医师;检查中发现存在抗菌药物不合理应用现象较多的医师。第二十六条 监测的内容应包括:抗菌药物使用的适宜性、使用时间(天数)、使用量、使用强度、用法及次数和抗菌药物的不良反应报告等。

第二十七条 对以下抗菌药物临床应用异常情况开展调查:

(一)使用量异常增长的抗菌药物;

(二)半年来使用量排名,始终处于医院前10位的抗菌药物;

(三)临床经常超适应症、超剂量使用的抗菌药物;

(四)企业违规销售的抗菌药物;

(五)频繁发生严重不良反应的抗菌药物。

第二十八条 对抗菌药物不合理使用现象及时采取有效的干预措施。第二十九条 定期对本院所使用的抗菌药物进行评估,对存在安全隐患、疗效不确定、耐药严重、性价比差和违规促销的抗菌药物品种予以清退。

第七章 抗菌药物细菌耐药监测与预警制度

及时向临床科室通报全院的细菌耐药情况,做到每季度通报1次,建立细菌耐药预警机制。检验科每月及时开展感染病例的病原微生物检测工作,及时把细菌药敏试验结果上报院感染办,院感染办每季度通报1次,以指导临床医师正确选用抗菌药物; 检验科每月进行全院细菌耐药性监测工作,并列出细菌耐药谱报抗菌药物管理工作组,抗菌药物管理工作组负责对数据进行分析、评价和总结,细菌耐药分析结果由抗菌药物管理工作组办公室定期向全院公布,以指导临床用药。检验科按要求向全国细菌耐药监测网上报耐药菌分布和耐药情况等相关信息。

第三十条 针对不同细菌耐药情况,采取不同应对措施。

(一)对主要目标细菌耐药率超过30%的抗菌药物,应及时将预警信息通报抗菌药物管理工作组办公室及本院医务人员;

(二)对主要目标细菌耐药率超过40%的抗菌药物,应慎重经验用药;

(三)对主要目标细菌耐药率超过50%的抗菌药物应参照药敏试验结果选用;

(四)对主要目标细菌耐药率超过75%的抗菌药物,应暂停该类抗菌药物的临床应用,根据追踪细菌耐药检测结果,再决定是否恢复其临床应用。

第三十一条 根据临床微生物标本检测结果合理选用抗菌药物,接受限制使用级抗菌药物治疗的住院患者抗菌药物使用前微生物检验样本送检率不低于50%;接受特殊使用级抗菌药物治疗的住院患者抗菌药物使用前微生物送检率不低于80%。

第三十二条 严格控制围手术期抗菌药物预防性应用的管理,特别是要重点加强Ⅰ类切口手术预防用药的管理。

第三十三条 治疗性应用抗菌药物需要有指征,应尽早查明感染病原,根据病原种类及细菌药物敏感试验结果选用抗菌药物。在开始抗菌治疗前,先留取相应标本,立即送细菌培养,以尽早明确病原菌和药敏结果。危重患者在未获知病原菌及药敏结果前,先给予抗菌药物经验治疗,获知细菌培养及药敏结果后,对疗效不佳的患者调整给药方案。

第八章 抗菌药物处方、医嘱专项点评制度及评价标准

第三十四条 我院抗菌药物管理工作组组织感染、药学等相关专业技术人员对抗菌药物处方、医嘱实施专项点评。第三十五条 成立抗菌药物处方点评专家组,专家组成员由医务科、感管科、药学部门、感染性疾病科、临床微生物学室等部门负责人或具有高级专业技术职称的人员组成。负责抗菌药物处方点评相关问题的咨询工作。

第三十六条 点评范围:全院门诊处方、运行病历、归档病历。重点抽查感染科、外科、呼吸科、重症医学科等临床科室以及I类切口和介入治疗病例。

第三十七条 点评内容:抗菌药物的分级管理、抗菌药物的治疗性应用、围手术期预防用抗菌药物、不适宜处方和超常处方等。

第三十八条 有下列情况之一的,应当判定为用药不适宜处方:

(一)适应症不适宜;

(二)遴选的药品不适宜;

(三)药品剂型或给药途径不适宜;

(四)无正当理由不首选国家基本药物及医保、农合报销品种;

(五)用法用量不适宜:

(六)联合用药不适宜;

(七)重复用药;

(八)有配伍禁忌或者不良相互作用;

(九)其他用药不适宜情况等。

第三十九条 有下列情况之一的,应当判定为超常处方:

(一)无适应症用药;

(二)用药与诊断不相符合;

(三)无正当理由开具高价药;

(四)无正当理由超说明书用药;

(五)无正当理由为同一患者同时开具2种以上药理作用相同的药物。第四十条 药师经处方审核后,认为存在用药不适宜时,应告知处方医师,请其确认或者重新开具处方。药师发现严重不合理用药或者用药错误,应当拒绝调剂,及时告知处方医师,并应当记录,按照有关规定报告医院药事管理与药物治疗学委员会。医院药事管理与药物治疗学委员会根据具体情况采取教育培训、批评等措施,并给予其考核周期;一个考核周期内5次以上开具不合理处方的医师,应当认定为定期考核不合格,须离岗参加培训;对患者造成严重损害的,上报主管部门,按照有关法律、法规、规章给予相应处罚。

第四十一条 医院每月根据点评结果,对合理使用抗菌药物前10名的医师,向全院公示,予以表扬;对不合理使用抗菌药物前10名的医师,在全院进行通报公示和诫勉谈话;点评结果作为科室和医务人员绩效考核重要依据。

第四十二条 药师应按照规定审核抗菌药物处方与医嘱,若发现处方不适宜、超常处方,不得发药。

第九章 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监督管理制度

第四十三条 医院抗菌药物管理工作组加强对医院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情况的监督检查

第四十四条 根据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情况排名、公示和诫勉谈话制度,对各临床科室和医务人员抗菌药物使用量、使用率和使用强度等情况进行排名,对排名情况予以公示;对排名后位或者发现严重问题的部门负责人、医师进行诫勉谈话,情况严重的予以通报。第四十五条 每月对抗菌药物处方、医嘱实施点评,根据“抗菌药物合理应用评价标准”表中分值小于70分的视为不合理,每查实一次扣责任医师奖金50元,将点评结果和医务人员奖金挂钩。

第四十六条 对出现抗菌药物超常处方3 次以上且无正当理由的医师提出警告,限制其特殊使用级和限制使用级抗菌药物处方权;限制处方权后,仍连续出现2 次以上超常处方且无正当理由的,取消其抗菌药物处方权。

第四十七条 医师出现下列情形之一的,取消其抗菌药物处方权:

(一)抗菌药物培训考核不合格的;

(二)未按照规定开具抗菌药物处方造成严重后果的;

(三)未按照规定使用抗菌药物造成严重后果的;

(四)开具抗菌药物处方牟取不正当利益的。

第四十八条 药师连续3 次以上未按照规定审核抗菌药物处方与医嘱,或者发现处方不适宜、超常处方未进行干预且无正当理由的,取消其抗菌药物调剂资格。

第四十九条 医师出现以下情形之一的,由市级以上卫生行政部门按照《执业医师法》 第三十七条的规定给予警告或者责令暂定六个月以上一年以下执业活动;情节严重的,吊销其执业证书;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一)未取得抗菌药物处方权或者被取消抗菌药物处方权后仍开具抗菌药物处方的;

(二)未按照本办法规定开具抗菌药物处方造成严重后果的;

(三)使用未经批准抗菌药物的;

(四)索取、收受药品生产、经营企业财物或者通过开具抗菌药物牟取不正当利益的;

(五)违反本办法其他规定的。

第五十条 药师出现以下情形之一的,由市级以上卫生行政部门按照《药品管理法》 有关规定,给予警告或者责令暂定六个月以上一年以下执业活动;情节严重的,依法给子降级、撤职、开除处分;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一)违反《药品管理法》 第二十六条、三十四条的规定,违法购入未经批准抗菌药物的;

(二)违反《药品管理法》 第二十七条的规定,未调剂审核处方、医嘱,造成患者严重损害的;

(三)未按照本办法规定,私自增加抗菌药物品种和规格的;

(四)违反《药品管理法》 第九十条的规定,在药品购销、临床应用中牟取不正当利益的;

(五)违反本办法其他规定的。

第十章 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情况通报和诫勉谈话制度

第五十一条 医院每月进行抗菌药物的专项点评,对不合理使用抗菌药物前10名的医师,在全院进行通报,并由医院纪检监察部门组织诫勉谈话,进行教育,督促其改正。

第五十二条 对存在严重不合理使用抗菌药物的医生,由医院分管院长进行谈话、教育。第五十三条 对谈话、教育之后,仍不改正的医师,按《药品管理法》、《执业医师法》、《处方管理办法》及医院《抗菌药物临床应用考核奖惩办法》进行相应的处罚。

下载抗菌药物临床应用和细菌耐药预警管理机制(精选五篇)word格式文档
下载抗菌药物临床应用和细菌耐药预警管理机制(精选五篇).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细菌的多重耐药与抗菌药物合理应用考试题

    细菌的多重耐药与抗菌药物合理应用考试题 一、单项选择题(共10题,每题3分,共30分) 1、下列细菌那种不属于耐药革兰阳性菌 A耐甲氧西林葡萄球菌 B耐青霉素肺炎链球菌 C耐万古霉素......

    2013年上半年细菌耐药分析及抗菌药物临床使用建议(推荐阅读)

    2013年上半年细菌耐药分析及抗菌药物临床使用建议 为确保我院临床抗菌药物合理使用,减少或减缓耐药菌株的产生,根据《卫生部办公厅关于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管理有关问题的通知》(......

    最新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管理工作制度和监督管理机制(最终版)

    岳普湖县人民医院 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管理工作制度和监督管理机制 第一章 合理使用抗菌药物的基本原则 第一条 使用抗菌药物之前,首先应尽可能明确诊断再选用药物;临床医生应以......

    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管理工作制度和监督管理机制5篇范文

    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管理工作制度和监督管理机制 为促进我院抗菌药物合理使用,加强抗菌药物临床应用和监督管理工作,保证医疗质量和医疗安全,特制订本管理制度,相关科室要认真履行......

    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管理工作制度和监督管理机制(精选5篇)

    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管理工作制度和监督管理机制 按照工作组四条职责,全体成员相互协作,认真履行工作职责,完成分管工作任务。 一、 明确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管理责任制 建立抗菌药物......

    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管理制度 文档

    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管理制度 一、本制度所称抗菌药物是指治疗细菌、支原体、衣原体、立克次体、螺旋体、真菌等病原微生物所致感染性疾病病原的药物,不包括治疗结核病、寄生虫......

    2014年度抗菌药物临床应用工作总结

    **镇卫生院 2014年度抗菌药物临床应用工作总结 为加强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管理,促进抗菌药物合理使用,保证医疗质量和医疗安全。我院积极落实县卫生局相关工作要求,严格执行院内......

    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管理办法

    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管理办法 (征求意见稿) 第一章 总则 第一条为加强医疗机构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管理,规范抗菌药物临床应用行为,控制细菌耐药,保障医疗质量和医疗安全,根据《中华人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