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2017年4.22多省联考申论真题花木君
2017年4.22多省联考申论真题花木君范文
题目:
参考给定资料,以“平衡”为题,自拟副标题,自选角度,写一篇1000字左右的文章。(40分)要求:(1)立意明确,论述透彻;(2)联系实际,不拘泥于“给定资料”;(3)思路清晰,语言流畅。
平衡
--莫让忙碌遮慧眼且把平和植心间
【花木君】
“一个改革的政策如一场春风,吹绿了大江南北;一个开放的决断如一场春雨,滋润了华夏中原”。然而,历经三十九年的高速发展,今日的中国已然面临水域开阔而暗流涌动,大河奔腾而泥沙俱下的发展现状--竞争白热化,每日快节奏奔波劳碌,我们俨然置身“一个把健康卖给时间和压力的时代”。故步自封只会浪费机会,贪大求全同样无益于健康发展,为此,我们需要平衡发展的节奏与身心健康,去审视我们的现状,为又好又快发展注入强劲动力。
政策引领是平衡发展节奏与民众身心健康的风向标。我国正处于社会转型期,各种社会矛盾多发,竞争压力加大,工作节奏加速,国民心理疾患所引发的社会问题开始凸显,解决民众心态失衡迫在眉睫。为此,需要强化行政引导,充分考虑政策的科学性、连续性和社会影响,减少因政策的不连续性等因素导致民众对未来的不确定感,减少对个体造成刺激和重大挑战。同时,重视城市边缘人群和农村贫困人群的生活状态,通过户籍制度改革、财政政策扶持、收入差距调整等手段调节在资源占有、机会获取、成果享用等方面出现事实上的不公平,通过舆论引导、社会关爱提高民众的积极情感,平衡区域、城乡发展,进而缓解社会冲突,减少人际间的矛盾与仇视,促进家庭和谐、社会稳定。
文化引导是平衡发展节奏与民众身心健康的驱动力。当前,传统的价值观、就业模式、保障体系等正发生急剧变化,人们对未来缺乏安全预期,对未知充满恐惧,对变化心理准备不足,对多元化心理认同不够,出现了信任和诚信危机,盲目跟风的现象突出。为此,我们需要善于发现,敢于面对,勇于承认,充分发挥政府、主流媒体的“专家指导系统”的角色,找寻民族文化的根基,挖掘并弘扬中华文化的优良传统,深入提炼民族文化“独立思考”的特质,增强文化自信,进而提高民众的智慧、创造力和自主选择能力,引导民众沉下心来,找到改善现状与进一步发展之间的平衡点,避免盲目跟风、“预先失败”的窘况。
氛围营造是平衡发展节奏与民众身心健康的润滑剂。当前,社会发展节奏如大河奔腾,紧张、压抑的环境让人身心俱疲,进而带来一系列社会心态问题。为此,需要完善并落实《国民旅游休闲纲要》,切实保障劳动者假日福利的实现,通过宏观引导与调控找到发展与适度休养之间的平衡点,营造宽松公正的社会氛围,为民众创造发展自我的条件与空间,让民众真正感受到公平与正义,过“有尊严的生活”。同时,借助公益活动、电视宣讲等方式,宣传平衡规模与质量、快节奏与身心需求的重要性,营造积极但宽松、包容的社会氛围,促进社会的长远健康发展。
莫让忙碌遮慧眼,且把平和植心间。平衡发展节奏与民众身心健康是体验幸福的钥匙,是缓解社会心态失衡的必要选择,是强化人与人之间的信任,营造健康、积极、自信的社会发展态势的必然举措,需要坚持不懈、久久为功。
题目:
根据你对“给定材料5”中划线部分,自选角度,自拟题目,写一篇文章。
勤于思且忠于行绘就精彩人生画卷
【花木君】
从毕业论文、学术论文注重形式而忽视质量,到综艺娱乐节目“搬运工”式的发展模式,再到扶贫、环境治理、地区经济发展盲目照搬“成功经验”,暴露了当前社会所普遍存在的跟风、浮躁问题,也凸显了思考能力不足、急功近利等社会症结。功崇惟志,业广惟勤,只有勤于思考、忠于实践,将所思所想与实践工作有机结合起来,才能知行合一,成就美好人生,开创美丽新时代。
勤于思,方能挣脱思维的禁锢。同样的老师,同样的课程,但学习成绩总是千差万别,我们固然不能以“分数定成败”,但总能发现,愿意独立思考、善于多思考总是“成绩好的同学”的共有特质。个人勤于思考,才能更好的体认自我、发现自我,找到个人才能与工作、发展的最大契合点,并分清主次、珍惜精力,用有限的时间创造更大的价值;企业勤于思考,才能不沉迷于过往的辉煌,客观的正视自身所可能面临的内忧外患,通过调研考量把握消费者的心理和需求,持续开发出迎合市场、满足时代需求的产品,成就百年品牌;一个民族勤于思考,才能摒弃传统文化中的桎梏和糟粕,深入挖掘出民族文化的精神特质和内涵,去粗取精、去伪存真,并以兼容并蓄的姿态吸收一切人类优秀文明成果,历经时代的风雨依然能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
勤于行,才能摆脱空想的藩篱。人都有梦想,普通人实现了梦想才变得“不普通”。据媒体调研数据显示,我国当前很大一部分大学生往往分不清梦想和空想的区别,有的是“激烈的思想斗争后没有逃课”但陷入“无限迷茫”,有的是忙于“灌网络鸡汤、段子”,思想上的“求索”有余,而行动上的“付出”不够,进而酿成了空有理想的天空而缺少现实土壤的“空想主义”悲剧。勤于思考固然很重要,但脱离实践的思考往往是挥霍时光,缺少实干、苦干为支撑的“好主意”注定沦为“伤仲永”,泯然众人。业精于勤荒于嬉,无论是个人的成长,企业的发展还是社会的治理,其成功都没有捷径,唯有在实践中勤于打磨、勤于调整,才能丰富理论体系,进而用勤劳的汗水和心血将脑海中的“闪光点”变成照亮人生、社会发展的光芒。
勤于身体力行,才能知行合一。“我睡去,梦见生活就是享乐。我醒来,发现生活就是劳碌。我身体力行后领悟到,原来劳碌中充满着快乐”,断章取义只会丢失真实的内涵,以偏概全只能一叶障目,真正的智慧是将思考的张力注入到实践中来。无论是个人的发展,还是企业的壮大,抑或是精准扶贫、生态文明建设等社会议题,逃避现实只能自欺欺人,激化矛盾,浪费时代的契机。空有一腔热血而不能将其与行动相统一,很容易演变成“想入非非”“画饼充饥”“庸政懒政”,仅仅甩开膀子、埋头苦干也很容易沦为“瞎干”“蛮干”,不仅达不到预期效果,反而白白浪费时间、精力和机会。只有将思考的张力与实干的魄力相结合,将思想的天地与现实的土壤相交汇,才能将想事和做事统一到一个维度上来,避免灵魂和心被现实所蚕食,规避思想的风筝和踏实的行动被撕裂成碎片,在身体力行中再上新台阶,成就务实主义者的精彩人生。
不去思考必须思考的问题,不去做必须做的事情就是怯弱、狭隘和封闭。只有勤于思,忠于行,求身体力行,才能发现劳碌中的快乐,摒弃不经大脑地轻松娱乐,在历经艰辛、十分努力后,迎来更具获得感与成就感的新生活、新时代。
第二篇:2017年422多省联考公务员《申论》真题(浙江A卷、B卷)
2017年422多省联考公务员《申论》真题(浙江A卷)
一、注意事项
1.本试卷由给定资料与作答要求两部分构成。考试时限为150分钟。其中,阅卷给定资料参考时限为40分钟,作答参考时限为110分钟。
2.一律使用现代汉语在答题卡上作答。未按要求作答的,不得分。3.请在答题卡上作答,严禁折叠答题卡。
二、给定材料
材料1:
随着经济社会发展,越来越多的人在度假方式上,开始追求一种闲适的节奏;或是在家陪陪家人、或在田园放松心灵、或做点无用的事……而这种观念也正是社会更加成熟自信、文明进步的一种表现。
A市位于我国西部地区,具有丰富的旅游文化资源,是一座以旅游立市的小型城市。近年来,该市以休闲生活为旅游新卖点,提出“在这里正大光明地浪费光阴”“没有任何一件事情是必须做的,只需随心住下,随性闲游”等旅游消费主张来吸引游客,受到游客们的青睐。
在上一个黄金周假期前,考虑到“高速免费”“景点降价”等原因可能导致景区人满为患。A市市民汪先生取消了长途出游的安排。当换种度假方式时,他很快便开始享受这种新的节奏了。汪先生携妻儿开车来到郊区一个水库,在青山绿水间垂钓,中午就地野餐,傍晚则将一天的收获带回家做成美味鱼汤。汪先生告诉记者说:“尽管只钓到七八条小鱼,但一家人在一起的亲近感让我觉得惬意,这种生活正是我向往的。”28岁的胡女士则在黄金周期间选择宅在家里做卫生、看书、喝茶……她说:“刚工作时遇到假期不是在各家亲戚间奔波,就是在人山人海的景点抢镜头,不然就觉得虚度了。现在我宁愿做什么事都无需紧赶慢赶,享受悠闲的生活。最好的景致就在自己心里。” 材料2:
19世纪末的美国传教士雅瑟•亨•史密斯在《中国人的性格》中称中国人是“漠视时间的民族”,随着中国社会日益加快的现代化转型,中国逐渐变成了世界上最忙碌的国家之一。现在,越来越多的人开始重视从紧张的节奏中解脱出来,享受闲适。有学者表示,这种心理的变化轨迹正是社会进步的表现,体现了后工业时代的幸福导向型生活。随着这种观念的流行和它所催生的产业经济,未来人们会有更加丰富多彩的选择。
事实上,要想让人们在某一种生活状态中得到享受,那首先得是人们的自主选择,而只有依靠整体性的社会发展,人们才有充分的选择权。法国于1998年首倡“无车日”,那时法国人均GDP就已经达到24000美元,每周工作时间更是少到让人艳羡的35小时。反观中国目前的情况,2014年人均GDP刚超过7000美元,相当多的劳动者为了体面的生活,连法定的带薪休假甚至双休都放弃了,此时就谈休闲生活,未免过于奢侈了。
倡导休闲生活,要以现实为基础,关键是要与公众的生活需要大致平衡,并且把这种选择权交给公众。倡导要发挥作用,靠的是公众的自觉响应。如果不顾现实情况,违背人们的自主意愿,倡导活动不仅无法落地生根,甚至会因为给公众“添堵”而招致反感。职能部门工作要做得更精细,考虑要更全面,让公众真正感受到好处、享受到便利,所倡导的休闲生活就会成为人们自然而然的选择。材料3:
当下社会,一切都和速度直接挂钩:飞机当天往返,火车夕发朝至,教育要趁早,就业要抢先,毕业就买房,爱情变速配。新世纪以来社会变革加快,利益结构调整,人们的经济地位被重新洗牌,对未来前景的不确定,使很多人心浮气躁,这与转型期带来的阵痛密切相关。
以往,只要是名牌大学毕业,就不愁找不到称心的工作;现在,城市化进程的不平衡性导致大城市人口拥挤,选择”好”职业的难度加大,即便是名校硕士、博士,找到的工作也不一定合意。为了在竞争激烈的就业市场占得先机,大学生纷纷成为“考证族”。王某是一名法律系在读研究生,刚刚通过国家司法考试,拿到了法律职业资格证。研究生还没毕业,为什么现在就急着参加司法考试?王某说,有了证,马上就能在律师事务所实习,就业时就能抢先一步。
在互联网时代,每天遇到海量信息,面对各种诱惑,身处不断的比较中,很多人担心被时代落下,害怕被被人超越。赵某是某IT公司软件工程师,最近刚跳槽到另一家规模更大的公司。大学毕业不到5年,他已经换了3份工作。“房价涨,收入低,晋级慢,在网上看到别的公司待遇更好,就想通过不断跳槽寻找新机会。”赵某说。
大城市居住不易,单是房价就已经透支了很多人大半辈子的财富,再加上高昂的教育费、医疗费等,一个人不拼命工作还真不行。某微博用户晒出一张图片:“山东某知名IT公司要求员工申请自愿放弃年休假,实行6×12小时工作制:每天工作12个小时、每周工作6天,春节、国庆等长假期间也要随叫随到。”面对如此苛刻的要求,却有不少人积极响应。一位响应者说,“对我们年轻人而言,大学毕业后能前行多远,不仅仅是个人能力的问题,如果没有父辈的外部支援,自己又不使劲上位,很难在大城市站稳脚跟。”
美国发明家富兰克林说过:“时间就是生命,时间就是金钱。”这句话作为大工业时代的座右铭,影响了整个世界。快速、高效的观念深入人心,成为人们自觉不自觉的选择。现代社会物质条件的进步也加剧了人们的这种心理。电话不普及的时候,人们已经习惯了几天才收到一封信,但在手机随处可见的今天,几分钟内对方没有回短信,人们就会嫌慢;在自行车与有轨电车还是主要出行工具的时候,等半个小时的公交车不足为奇,但现在,出行越来越便捷,却连打的都还忍不住叮嘱司机开快点。互联网的出现更大大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方式,速度更快,变化更多,时间的价值更宝贵。很多人习惯了24小时开机,习惯了半夜被人从梦中叫醒谈工作,习惯了长期频繁加班。这种生活给现代人带来物质回报的同时,也导致了精神的疲惫和身体的损害。某网站的调查显示,我国已成为全球工作时间最长的国家之一,人均劳动时间超过日本和韩国。一些白领虽然报酬较高,但白天夜里都要紧张工作,生活很不规律。
某互联网公司的一位员工说:“连夜加班,刚开始你也许无法适应,但是时间久了你会觉得,如果周围人都在加班,你早走了就显得很特别。虽然没有强制加班的规定,但公司里许多人都在‘抛妻弃子’、挑灯奋斗。因为你不加班,就比不过加班的人。”有人估算,我国每年因过劳去世的人多达60万,其中媒体人、科技工作者、互联网企业员工中死于过度疲劳的比例最高。
不停加班,带来了一系列健康问题,频繁跳槽、朝三暮四对心理的影响也不容小觑。比如,盲目跳槽的人在辞职过程中的无奈,重新选择时的焦虑,以及应聘新企业来回的奔波,都会极大地影响个人情绪。尤其是跨地区跳槽,从一个熟悉的环境到一个陌生的环境,前景的不确定性会给人带来更大的心理压力。不停加班还容易带来安全问题,许多货车司机为了赶着交货,疲劳驾驶,红眼赶路,由此造成的交通安全事故已数不胜数。这恰恰应验了中国人“欲速则不达”的古训。
我们还是发展中国家,很多方面不能跟发达国家比,确实需要加快发展、早日富强,而且在我国推进市场化的进程中,人民群众有改善生活的强烈需求,这是我国社会保持较快发展的内在动力,处于这样的历史阶段,想要控制发展速度并不容易。因此,根本的解决之道不在于刻意放缓发展节奏,而在于防范快速发展过程中容易出现的失衡。政府要建立健全社会保障体系,创造更畅通更多元的发展通道,减轻人们的工作和生活压力。同时,个人也要积极调整心态,特别是年轻人初涉职场,要学会找到适合自己的节奏和平衡点,留出空间去调整身心状态,审视事业的计划和目标,体会人生的意义。材料4:
中国车市在经历了迅猛扩张,成为世界最大单体市场的同时,也渐渐放慢了自己向前的步伐,如同中国经济一样,步入新常态阶段。从12年前的白手起家,到如今已经赫然位居行业第一集团,D公司创造的速度奇迹在业界声名显赫。从最初的单一车型开始,到如今已经成功完成了主流市场区间的全产品布局;从最早只有一个工厂,到现在的四地八厂;从初始的单一合资品牌,到现在坐拥主流合资两大品牌;从零起步到600万保有客户,这一切只用了12年的时间,D公司就快速地完成了从“小字辈”到“大体系”的转变。
然而,在中国车市进入“新常态”已然不可逆转的今天,D公司过去单纯的快速发展模式已经不适用了,对此,该公司周总表示:“车市的新常态只是意味着车市进入到一个新的发展阶段,速度下了一个台阶,并不意味着车市发展的黄金时代已经结束。在新常态下,快是一种质量,慢是一种智慧。未来我们要从‘要素驱动’转化为‘创新驱动’,对企业体系进行全面的优化升级,努力实现‘快’与‘慢’的平衡,以更稳健、更具核心竞争力的姿态,去应对车市新常态。”
随着互联网、信息技术的发展,消费观念的成熟,中国车市进入了以用户为中心的精细化、个性化时代,D公司顺应时代变化,通过基于大数据分析的营销管理和创新,继续保持迅捷的市场反应速度、高效的体系反应能力、迅速的消费响应能力。公司专门成立了数据营销部门,打造国内首个汽车品牌自建的线下线上一体化开放式平台,通过互联网手段持续跟踪、收集、洞察消费者的需求变化趋势,根据所得结论及时制定和推进符合用户兴趣点的营销计划;同时,产品年轻化的节奏也依然保持着“快”的本色,不断推出符合年轻人口味的高颜值产品。
与此同时,为了实现企业高效的执行力,D公司在其内部进一步提升企业的全价值链体系竞争力,着力打造高效务实具有凝聚力的经营团队,整合企业及合作伙伴资源,充分挖潜,增强每个工作环节的协同效应,让所有部门为同一目标共同发力,实现体系竞争力的最大化。
如果说D公司过去的发展模式是“要素驱动”,那么如今的全新体系竞争力的打造,就是以“创新驱动”为核心,推动品牌建设、产品营销、技术研发和人才体系等每一个层面的发展。D公司坚持品牌向上战略,升级创新自主品牌,不断引进最新技术的国外品牌,以更具时代感、互联气质的品牌印象去赢取更多年轻用户的心。公司旗下的某品牌早已启动了以纯电动汽车为方向的发展战略,利用新能源技术开拓汽车行业新领域。未来将以“用户体验”为核心,通过一系列的创新营销手段,逐步将先机转化为市场优势,全面推进该品牌的市场普及,形成新的市场增长点。人才体系的全面升级是确保体系竞争力向卓越跨越的最基础保障。对此,D公司启动了被称为“企业大学”的人才培养计划,针对不同阶段、不同类型的员工精心设计培训项目,努力打造核心人才团队,通过一揽子人才提升战略去挖掘年轻人才,充分发挥优秀年轻员工的创新活力,让新思想、新创意成为D公司下一阶段发展的核心驱动力。材料5:
H集团张总在一次中层干部会议上问到:什么让石头漂在水面上?答:速度,速度能使沉甸甸的石头漂起来。H集团对“速度”的执着简直达到了无以复加的程度。贴满集团工厂、办公室各个角落的是集团的行动理念“迅速反应,马上行动”。H集团是“速度”最忠实的践行者和最大的受益者。”速度能使沉甸甸的石头漂起来”的潜台词是速度可以创造奇迹,速度可以以弱胜强。H集团诞生的时候只是一家破败的工厂,家底几乎是一穷二白,而实力强大的、国际级的竞争对手早已群雄环伺。H集团在短短二十年的时间里,在强势洋品牌的夹缝中发展壮大,成为了行业的标杆企业。一个服务商对H集团的速度感触颇深,某天下午,他刚在H集团总部确定营销方案,第二天飞回北京,吃惊地看到北京的卖场里这套方案的活动物料就已经全部布置完毕。
商场如战场,一旦错失稍纵即逝的发展机遇,就可能导致企业陷入困境。很多大公司从辉煌到暗淡的退变都让人唏嘘。在某知名电脑厂商M公司,要想将一张桌子从一楼搬到三楼需要3个月的时间。在那里,为何搬、谁来搬、怎么搬都必须层层汇报和批示。企业做大后,有时候就会出现“大公司病”,反应迟钝,行动缓慢。个人电脑的概念是由M公司首创,但当其他电脑公司的同类产品迅速崛起并占领市场后,M公司的个人电脑却几乎被人们淡忘。作为一家有着百年历史的企业,M公司曾是整个科技行业的风向标。许多电脑行业今天盛行的理念都来自于这家企业,但是它没有及时把这些理念付诸实践,后来这些理念被竞争对手借鉴并发扬光大。许多大公司并不是没有机遇和环境,但它们常常迷恋过去的辉煌,满足于既有经验,因而错失转型良机。当年某品牌手机曾盛极一时,然而它死守自己的模式,不屑于手机智能化的时代潮流,导致陡然衰落,被其他企业收购。有些失去辉煌的公司很不甘心:我们并没有做错什么,但不知为什么,我们输了。
1987年,国际餐饮巨头K公司在中国开设第一家店,5年后仅开了10家店。这5年K公司在干什么?他们在摸索中国市场规律,调研中国人的口味特点,了解中国的社会和文化,构建具有中国特色的管理架构。等到K公司的经营体系完全与中国市场磨合适应,扩张才突然加速。从100家店到400家店,从800家店到1500家店,他们仅仅用了一两年的时间。
W公司是一家互联网企业。2010年,该公司李总曾放言互联网企业的高增长可以持续10年;2013年前后,公司果然以200%、300%的年同比增长率在膨胀;2015年,李总公开宣称公司的发展策略仍然是扩张、扩张、不断扩张。但很快,李总改变了公司大举扩张的策略,他说“还是要脚踏实地,很多企业想一口吃胖,很容易‘撑死’”。该公司在主动给自己的扩张降速的同时,把订单送达的速度提高了,换取更高的客户满意度。因此,对于W公司而言,主动降速不是急流勇退,而是在为下一步的跳跃做准备。以退为进,有了助跑,才能跳得更远。材料6:近年,B市经济的飞速发展,带动了超前教育市场的快速生长,引起了B市政府的重视,市政府要求是教育部门组织人员开展相关调研工作,下面是此次调研所收集的部分材料:
(1)“B市儿童成长状况数据”的调查显示,3至6岁的孩子七成以上都参加过各种培训班,育儿支出占家庭平均收入的23%,近六成的家长把孩子的教育投资放在首位。孩子们的周末时间有41%被各类培训班所占据,留给去广场、公园和游乐场的时间仅有9%。对比26.3%的全国平均数据,B市孩子们的周末时间被培训班占据的比例偏高。
(2)一到周末,不少学龄前儿童的时间就被早教班、才艺班、素质拓展班等各种培训班填满。幼儿园孩子的学习压力堪比小学生,学前教育成了“超前教育”。新任妈妈李某将全部心思放在孩子的学习上,孩子从1岁开始学认字,3岁开始学外语,还有钢琴、围棋、绘画、游泳。尚未上学,孩子就每天在和时间赛跑,参加各类培训班。
(3)针对B市中小学超前教育的调查发现,65%左右的学生参加过超前教育,40%受调查的老师表明班中接受过超前教育的学生占大多数。在接受调查的学生中,约88%选择校外补习接受超前教育,仅有少数由父母辅导。调查者发现,在接受调查的学生、家长和老师中大多认为超前教育会在一定程度上增加学习负担。还有的学生不仅没学到有用的知识,甚至因为听不懂而对课程产生了抗拒心理。调查数据还表明超前学习影响了校内听课效率:64%的学生会因为已经提前学习过一遍而偶尔在课堂上开小差,11%会因此经常开小差,4%的学生甚至表示自己因此从来不听讲。
(4)调研发现,很多幼儿园和小学教师对学前教育超前之风有很大意见。一些孩子过早参加了学前教育,却因为理解力跟不上,导致似懂非懂、似学非学,反而影响了日后正常的学习,而且破坏了学习兴趣。有专家建议,教育重在激发天性、保护个性,最重要的不是学到了什么,而是培养良好的学习能力,形成浓厚的学习兴趣。学前教育也应该有科学的规划,让学习内容和成长阶段相适应。这需要家长保持平和的心态,也要求教育机构的科学引导。
(5)为满足市民们接收继续教育的强烈要求,各种速成班、速成法如雨后春笋般涌现。“欲速则不达,但现在很多人,太心浮气躁了!”一位老师说,现在市面上充斥着各种“速成法”,让人眼花缭乱。就像现在到处流传的各种减肥速成教程一样,很多人非常迷恋,见一个试一个,总抱怨没什么效果,却还是乐此不疲地去尝试。
(6)某媒体的千人在线调查显示,受访者中,41%的人曾参加速成班,60%受访者身边有不少热衷速成班的人。对于速成教育的效果,37%的人觉得有用,63%的人则认为用处不大,其中18%的人直言“完全没用”。张先生感觉工作中竞争压力较大,一直存在心理焦虑。他曾报过一个速成班,一个月课程结束后,张先生觉得自己学到不少东西,背了很多公式,但遇到实际问题,他总是想不起该用哪种方法解决。王女士认为自己知识储备不足,需要充电再教育,去年她报了一期英语速成班,在速成班里,老师确实教了很多新颖的方法记单词,但单词量一多,那些方法就全忘了,而且经常搞混。
(7)调查显示,40%的人担心速成教育盛行加剧了急功近利的社会风气;34%的人认为这会浪费大家的时间和金钱;18%的人觉得会加大人们的竞争压力和焦虑。”速成教育并不靠谱”,曾参加过某种速成班的李先生反思说。现在很多人形成了一种“速成习惯”,凡是遇到什么难题,首先总是去想有没有捷径。不能说这完全是个坏习惯,但这种思维方式如果走向极端,就会让人变得急功近利,逐渐丢掉静下心来钻研问题的耐心和能力,“还是应该脚踏实地地学真本事,不迷信速成法。” 材料7:
以下材料是某学校暑假致家长的一封信。尊敬的家长: 您好!
您的孩子考试结束,顺利离校返家,假期生活已然开启。学业成绩将由班主任随后发放,敬请查收。
如果我们用庄子“无用方为大用”的观点来谈孩子的教育和成长,或许会被当下的社会斥为无稽之谈,因为实用主义哲学早已深入人心。成绩至上、目标第一的教育论或已洗去了许多人头脑中培养孩子的乐趣,一些父母总是在盼望孩子快点长大,快一点达成父母心中的期盼。
法国哲学家卢梭说:“大自然希望儿童在成人以前就要像儿童的样子。如果我们打乱了这个秩序,就会造成一些早熟的果实,既不丰满也不甜美,而且很快就会腐烂;我们将造就一些年纪轻轻的博士和老态龙钟的儿童。”当我们环视周围,不是可以看到很多实用教育导致的伪成熟的孩子么?学习成为他们生活的唯一,童年的乐趣、少年的轻狂、青春的热情统统因为无用而被压抑。为了成绩、名次,为了全能的素质而拼尽全力。待到毕业时他们不知道自己需要什么,不知道生活的乐趣所在,他们只会在压抑的中学之后挎着行囊朝着高校走去,却不是朝着志趣前行。孩子们在匆促的跋涉中疲于奔命,却无暇慢下来欣赏周边的风景,认真地发现自我。
我们学校从不否定学业和成绩的作用,我们学校还强调的是不断唤醒孩子的自律、自觉、自省,激发他们潜藏的能力、志趣、爱好,以“无用”的阅读、思考、交流来充实他们生命的厚度,拓展他们生命的宽度。当他们走出校门后,不会因为生活的艰辛而失去创造的灵感,不会因为大学的自由而变得松散怠惰,也不会因为五光十色的诱惑而失去心中的信念。
父母养育孩子,不正是在等待、守护一朵花的盛开么?不管他们是迎春而笑、凌寒而开或是含苞待放,他们都是独一无二的孩子,我们要做的就是慢慢地呵护、静静地等待。我们是否该像审视自己的生活一样去审视对孩子的教育呢?我们是否会在深沉的思索中看到生活中的无用种种,却是孩子以后人生中宝贵的点点滴滴呢?
祝您的孩子在静好的岁月中,自在生长!
三、作答要求
一、根据资料2-3,分析当前社会上”求快”风气产生的原因。(20分)
要求:1.全面、准确、简明;2.条理清晰;3.不超过250字。
二、假定你是B市教育部门工作人员,根据资料6,整理一份关于该市超前教育与速成教育现状的简报,供领导参考。(30分)
要求:1.紧扣资料,内容全面;2.层次分明,有逻辑性;3.不超过500字。
三、参考给定资料,以”平衡”为话题,自拟题目,自选角度,联系实际,写一篇议论文。(50分)
要求:1.主旨明确,内容充实;2.结构完整,论述深刻;3.思路清晰,语言流畅;4.字数1000-1200字。答案解析:
一、参考答案:
外因:1.处在社会转型期,社会变革加快,利益结构调整。2.城市化进程不平衡,大城市人口拥挤,生活成本高,缺少父辈支援,找好工作难,压力大。3.处在互联网时代,信息多、诱惑大、竞争大。4.快速、高效观念影响,物质条件进步。5.周围环境影响。6.国家发展需要速度。
内因:1.对未来前景不确定,心浮气躁,频繁跳槽。2.担心被时代落下。3.改善生活需求强烈。
【审题及答题思路】
根据资料2-3【“根据”二字可知在材料2、3中找答案要点】,分析当前社会上“求快”风气【答题内容围绕“社会上求快风气”展开】产生的主要原因【本题是概括题,原因即带来求快风气的因素,基本答题结构是找出这些信息罗列即可,如果原因要点较多,可以按照内外因的层次分类(外因,如生活环境、物质条件等,内因,如个人心态等),但分类不是必须,不必强求】(20分)要求:
1.全面【资料信息无遗漏,要全面提炼,在不超字数的前提下尽可能多写】、准确【优先采用原词原句,此外,材料中比较口语的表述或例子等,要进行概括】、简明【要言简意赅,避免过多的修饰成分,用短词、短语答题】; 2.条理清晰【分点罗列】; 3.不超过250字。
二、参考答案:
关于超前、速成教育现状的情况简报
近年来,我市经济的飞速发展,带动了超前、速成教育市场的快速生长,市教育部门为此开展调研。调研结果如下:
一、超前教育
现状:家长非常重视对孩子教育投资。学龄前儿童七成以上都参加过各种培训班,与全国相比,周末时间被培训班占据的比例偏高;中小学生大多数参加超前教育并选择校外补习,少数由父母辅导。危害:效果不好,老师不赞同。影响了孩子学习,破坏了学习兴趣;增加学习负担、对课程产生抗拒心理、影响校内听课效率。
专家建议:家长要保持平和的心态,前教育应该有科学的规划,让学习内容和成长阶段相适应,从而培养孩子的学习能力和学习兴趣学。
二、速成教育
现状:竞争压力大、心态浮躁、再教育意识增强使速成班涌现。
危害:效果不大。浪费时间和金钱,加大竞争压力和焦虑;使人形成“速成习惯”和走捷径的思维方式,加剧急功近利的社会风气。【审题及答题思路】
假定你是B市教育部门工作人员,根据资料6【只需在资料6中找答案】整理成一份关于超前、速成教育现状的情况简报【情况简报属于公文题目,格式为:标题+正文。正文内容要点按照概括主要内容题目来作答,综合考虑问题、影响、对策等,围绕“超前、速成教育”材料有什么要素就写什么要素】,以供领导参考。(30分)
要求:1.紧扣资料,内容全面【穷尽材料内容要点,摘抄、概括相结合】;2.层次分明,有逻辑性【可以考虑:
1、分主题,比如将超前教育和速成教育的现状分开书写;
2、同主题,分要素罗列】;不超过500字。
三、参考答案:
掌握平衡艺术 把握快慢节奏
知识爆炸、信息洪流,科技日新月异、社会急速变迁、经济飞速发展……这是一个变化的时代,更是一个发展的时代,凡事追求更高、更快、更强,却发现教育失衡、经济失稳、精神失调。其实,越是在变革的时代,越应该学习“平衡”的智慧,学好好快与慢的辩证关系,从而把握节奏、掌握方法、优化路径、协调发展。
快工作的同时,要学会慢生活,追求个人在物质与精神上的平衡,更要追求心态的平衡。诚然,升职加薪、买房买车、上有老下有小的压力逼迫我们不得不努力工作,可是我们忘了,工作最终是为了生活哈。一个寓言说到:一群人急匆匆地赶路,突然一个人停了下来。旁边的人很奇怪:为什么不走了?停下的人一笑:走得太快,灵魂落在了后面,我要等等它。走的太快就容易忘掉心灵需要抚慰,精神需要丰富,家人需要关爱,生活需要享受。正如“慢生活”倡导者卡尔·霍诺说,“慢生活”不是支持懒惰,放慢速度不是拖延时间,而是让人们在生活中找到平衡、找到乐趣。
除了个人,很多企业也是忙东忙西、盲目跟风,什么热门做什么,什么来钱快投资什么,在经济的洪流中迷失。快发展已然过时,中国经济步入新常态的今天,企业应该追求速度与品质的平衡,传统发展方式和现代技术的平衡。当前市场上存在一些急功近利不良风气,过快发展下难免出现一些粗制滥造、仿制山寨、成本低廉的产品,看似走的很快,其实束缚了长远、可持续的发展。现在呼吁的工匠精神,追求的便是精益求精、认真雕琢、臻于完美,这其实就是一种平衡的智慧。
平衡的艺术在教育领域尤为迫切,中国的教育需要在保持自然状态与增加教育内容之间实现平衡。教育不能只追求多、快,不能一味的追求“不输在起跑线” 上,更不能不顾孩子的实际增加教学内容、学习任务和学习负担。教育的新常态就是要摒弃浮躁、功利,回归到教育规律,慢慢地、静静地、悄悄地做,不浮躁、不显摆,一定会有我们想要的结果。亚里士多德曾说过:“教育必须基于三个原则;中庸、可能和适当。”那个时候我们的孩子不管是分数、才能,还是能力都都很好,他们的灵魂也很丰满。
总之,平衡不是懒惰,不是倒退,不是慢,而是一种更健康的心态,更科学的配置资源,更符合规律的促进成长。个人在快节奏下找到舒适的状态,培养积极乐观的心态,善于减压和调节情绪;企业在快发展下更加注重细节,追求品质,改善管理,善用人才;而教育要在快奔跑下主动减负,创新教育方式,为孩子提供自由、宽松、有序的成长环境。
“拳头缩回去,是为了更有力地打出去。”平衡就像中国的太极拳,不是不发展,而是更好的发展,更科学的发展,更持续的发展。让我们把握好快与慢的平衡,不急不缓、不浮不躁、循序渐进、稳稳当当地前进吧!
【题目精析】
一、细致审题
参考给定资料【未明确指定某则材料,要概览全文,分清主次,厘清重点】,以“平衡”为话题【文章议论的主题】,自拟题目【题目自己命制,最好体现文章主题】,自选角度【常用写作角度:
1、考虑不同主体,比如个人、企业、国家等;
2、考虑不同领域,比如社会、经济、政治等;
3、考虑不同要素,比如对策、意义、影响、原因等。本题是不同主体和领域的交叉论述】,联系实际【不拘泥于材料,结合社会现实,生活经验】,写一篇议论文。(50分)要求:
1.主旨明确,内容充实;【一方面,主题明确,论点正确;另一方面,论据丰富,既要有事实论据,也要有理论论据】
2.结构完整,论述深刻;【掌握“标题-开头总论-主体段分别论述—结尾”的基本结构;另外,使用规范表述及理论政策增加文章的深刻性】 3.思路清晰,语言流畅; 4.字数1000-1200字。
二、材料解读
材料1:快发展下,人们开始重视休闲、休假的生活方式。
材料2:中国逐渐变成了世界上最忙碌的国家之一,人们开始重视从紧张的节奏中解脱出来,追求幸福导向型生活。
材料3:年轻人要学会找到适合自己的节奏和平衡点,注重事业和心态的平衡。
材料4:中国经济步入新常态阶段,企业应该努力实现‘快’与‘慢’的平衡,以更稳健、更具核心竞争力的姿态。
材料5:大公司错失稍纵即逝的发展机遇,导致企业陷入困境,主动降速,以退为进,为下一步的跳跃做准备,才能跳得更远。
材料6:孩子们的周末时间被培训班占据,教育缺少科学规划,家长应该保持平和的心态,教育机构应该科学引导。
材料7:致家长的一封信,呼吁家长去审视对孩子的教育,回归教育的自然状态。【总结:通过材料内容的梳理,资料1-3主要围绕个人层面(心态、精神层面),注重工作和生活的平衡;资料4-5主要围绕企业层面(经济发展层面),注重传统发展方式和现代科技平衡;资料6-7主要围绕社会层面(教育层面),注重教育内容增多与回归教育的自然状态的平衡。】
三、作文内容
根据材料内容,文章的分论点包括三个部分,分别是:
1.快工作的同时,要学会慢生活,追求个人在物质与精神上的平衡,更要追求心态的平衡。2.快发展已然过时,中国经济步入新常态的今天,企业应该追求速度与品质的平衡,传统发展方式和现代技术的平衡。
3.平衡的艺术在教育领域尤为迫切,中国的教育需要在保持自然状态与增加教育内容之间实现平衡。
B卷
一、根据资料4,分析D公司成立应对新常态的主要经验。(20分)
要求:1.全面、准确、简明;2.层次分明、条理清晰;3.不超过250字。
二、假定你是B市教育部门工作人员,根据资料6,整理一份关于该市超前教育与速成教育现状的简报,供领导参考。(30分)
要求:1.紧扣资料,内容全面;2.层次分明,有逻辑性;3.不超过500字。
三、参考给定资料,以“快与慢”为题目,自选角度,联系实际,写一篇议论文。(50分)
要求:1.主旨明确,内容充实;2.结构完整,论述深刻;3.思路清晰,语言流畅;4.字数1000-1200字。
一、参考答案:
1.注重营销管理和创新。成立专门部门,打造品牌自建的线下线上一体化开放平台,通过互联网掌握用户需求,进而制定推进营销计划,保持产品年轻化。
2.实现企业高效的执行力。打造高效务实具有凝聚力的经营团队,整合资源,增强工作环节的协同效应。
3.重视品牌建设。坚持品牌向上战略,升级创新自主品牌,引进最新技术的国外品牌,提升品牌的时代感和互联网气质。
4.创新产品营销手段。将先机转化为市场优势,全面普及品牌。
5.全面升级人才体系。启动人才培养计划,针对性进行培训,打造人才团队,挖掘年轻人才。
【审题及答题思路】
根据资料4【“根据”二字可知在材4中找答案要点】,分析D公司成立应对新常态【主题是企业应对新常态】的主要经验【本题是概括题,经验即D公司在适应新常态方面好的做法,本题只需要找到这些做法,罗列即可】。(20分)
要求:1.全面、准确、简明【细致挖掘材料,把所有好的做法找全,尽量用符合题意的原词原句,多用短词短句,简洁凝练】2.层次分明、条理清晰【分条罗列答案】;3.不超过250字。
二、参考答案:
关于超前、速成教育现状的情况简报
近年,B市经济的飞速发展,带动了超前、速成教育市场的快速生长,市教育部门为此开展调研。调研结果如下:
一、超前教育
现状:家长非常重视对孩子教育投资。学龄前儿童七成以上都参加过各种培训班,与全国相比,周末时间被培训班占据的比例偏高;中小学生大多数参加超前教育并选择校外补习,少数由父母辅导。
危害:效果不好,老师不赞同。影响了孩子学习,破坏了学习兴趣;增加学习负担、对课程产生抗拒心理、影响校内听课效率。
专家建议:家长要保持平和的心态,前教育应该有科学的规划,让学习内容和成长阶段相适应,从而培养孩子的学习能力和学习兴趣学。
二、速成教育
现状:竞争压力大、心态浮躁、再教育意识增强使速成班涌现。
危害:效果不大。浪费时间和金钱,加大竞争压力和焦虑;使人形成“速成习惯”和走捷径的思维方式,加剧急功近利的社会风气。
【审题及答题思路】
假定你是B市教育部门工作人员,根据资料6【只需在资料6中找答案】整理成一份关于超前、速成教育现状的情况简报【情况简报属于公文题目,格式为:标题+正文。正文内容要点按照概括主要内容题目来作答,综合考虑问题、影响、对策等,围绕“超前、速成教育”材料有什么要素就写什么要素】,以供领导参考。(30分)
要求:1.紧扣资料,内容全面【穷尽材料内容要点,摘抄、概括相结合】;2.层次分明,有逻辑性【可以考虑:
1、分主题,比如将超前教育和速成教育的现状分开书写;
2、同主题,分要素罗列】;不超过500字。
快与慢
知识爆炸、信息洪流,科技日新月异、社会急速变迁、经济飞速发展……这是一个变化的时代,也是一个发展的时代,更是一个求快的时代,在我们一心追求速度,追求效率的时候,却发现教育失衡、经济失稳、精神失调。其实,越是在变革的时代,越应该学习“平衡”的智慧,平衡地把握快与慢,从而掌握节奏、优化路径、协调发展。于个人,要快工作,也要慢生活,要追求物质,也要追求精神。诚然,升职加薪、买房买车、上有老下有小的压力逼迫我们不得不努力工作,可是我们忘了,工作最终是为了生活。一个寓言说到:一群人急匆匆地赶路,突然一个人停了下来。旁边的人很奇怪:为什么不走了?停下的人一笑:走得太快,灵魂落在了后面,我要等等它。走的太快就容易忘掉心灵需要抚慰,精神需要丰富,家人需要关爱,生活需要享受。正如“慢生活”倡导者卡尔·霍诺说,“慢生活”不是支持懒惰,放慢速度不是拖延时间,而是让人们在生活中找到平衡、找到乐趣。除了个人,很多企业也是忙东忙西、盲目跟风,什么热门做什么,什么来钱快投资什么,在经济的洪流中迷失。
快发展已然过时,中国经济步入新常态的今天,企业也应该把握好快慢之间的平衡,既要素质,也要品质。当前市场上存在一些急功近利不良风气,过快发展下难免出现一些粗制滥造、仿制山寨、成本低廉的产品,看似走的很快,其实束缚了长远、可持续的发展。现在呼吁的工匠精神,追求的便是精益求精、认真雕琢、臻于完美,这其实就是一种平衡快与慢的智慧。
平衡快与慢在教育领域尤为迫切,中国的教育既需要保持自然状态,又需要增加教育内容。教育不能只追求多、快,不能一味的追求“不输在起跑线” 上,更不能不顾孩子的实际增加教学内容、学习任务和学习负担。教育的新常态就是要摒弃浮躁、功利,回归到教育规律,慢慢地、静静地、悄悄地做,不浮躁、不显摆,一定会有我们想要的结果。亚里士多德曾说过:“教育必须基于三个原则;中庸、可能和适当。”那个时候我们的孩子不管是分数、才能,还是能力都都很好,他们的灵魂也很丰满。
慢不是简单地放慢脚步,更不是倒退,而是一种更健康的心态,更科学的配置资源,更符合规律的促进成长。个人在快节奏下找到舒适的状态,培养积极乐观的心态,善于减压和调节情绪;企业在快发展下更加注重细节,追求品质,改善管理,善用人才;而教育要在快奔跑下主动减负,创新教育方式,为孩子提供自由、宽松、有序的成长环境。
慢不是放慢发展,不是放弃发展,而是更好的发展,更科学的发展,更持续的发展。让我们把握好快与慢的平衡,不急不缓、不浮不躁、循序渐进、稳稳当当地前进吧!
【题目精析】
一、细致审题
参考给定资料【未明确指定某则材料,要概览全文,分清主次,厘清重点】,以“快与慢”为题目【题目已经限定】,自选角度【常用写作角度:对策、原因、意义、影响等】,联系实际【不拘泥于材料,可结合社会现实、生活经验对论点进行作证】,写一篇议论文。(50分)要求: 1.主旨明确,内容充实;【一方面,主题明确,论点正确;另一方面,论据丰富,既要有事实论据,也要有理论论据,做到“摆事实,讲道理”相结合】
2.结构完整,论述深刻;【一方面,结构上“标题-开头-主体论述-总结”完整;另一方面,论述时多使用规范表述,引用理论政策,增加文章深刻性】 3.思路清晰,语言流畅; 4.字数1000-1200字。
二、材料解读
材料1:快发展下,人们开始重视休闲、休假的生活方式。
材料2:中国逐渐变成了世界上最忙碌的国家之一,人们开始重视从紧张的节奏中解脱出来,追求幸福导向型生活。
材料3:年轻人要学会找到适合自己的节奏和平衡点,注重事业和心态的平衡。
材料4:中国经济步入新常态阶段,企业应该努力实现‘快’与‘慢’的平衡,以更稳健、更具核心竞争力的姿态。
材料5:大公司错失稍纵即逝的发展机遇,导致企业陷入困境,主动降速,以退为进,为下一步的跳跃做准备,才能跳得更远。
材料6:孩子们的周末时间被培训班占据,教育缺少科学规划,家长应该保持平和的心态,教育机构应该科学引导。
材料7:致家长的一封信,呼吁家长去审视对孩子的教育,回归教育的自然状态。【总结:通过材料内容的梳理,资料1-3主要围绕个人层面(心态、精神层面),注重工作和生活的平衡;资料4-5主要围绕企业层面(经济发展层面),注重传统发展方式和现代科技平衡;资料6-7主要围绕社会层面(教育层面),注重教育内容增多与回归教育的自然状态的平衡。】
三、作文内容
根据材料内容,文章的分论点包括三个部分,分别是:
1.快工作的同时,要学会慢生活,追求个人在物质与精神上的平衡,更要追求心态的平衡。2.快发展已然过时,中国经济步入新常态的今天,企业应该追求速度与品质的平衡,传统发展方式和现代技术的平衡。
3.平衡的艺术在教育领域尤为迫切,中国的教育需要在保持自然状态与增加教育内容之间实现平衡。
第三篇:2011多省公务员联考申论
多省公务员联考申论范文:2011年国家公务员考试申论真题(地市级)时间:2011-03-15 13:31 来源:启政教育党史公务员 作者:福建启政教
2011年国家公务员考试申论真题(地市级)
真题题本
一、给定资料
1.在城里公立小学开学的9月1日,张老师的打工子弟学校也开学了,在垃圾场边的平房里,18名学生走进了简陋的教室。同是小学教师出身的李某夫妇创办的“行知打工子弟学校”,则在一片荒芜的菜地里迎来了求学的孩子们。最早的一批打工子弟学校就这样在有志之士的努力下艰难地生存了下来。这样的学校数量有限,仍有众多的外来务工人员子女不知道哪里有学上。
在某民办大学做管理工作的孙某为了让从农村接出来的孩子有学上,在郊区找了五六家公立小学。但是,校方要收取1万元到10万元不等的借读费或赞助费,这些高昂的费用让孙某感到发懵。因为公办学校门槛高,在城乡结合部,条件简陋、收费较低的民办农民工子弟学校如雨后春笋破土而出。然而,这样的学校绝大部分都戴着“非法”的帽子——没有办学许可证,很难逃脱被关停的命运。已有3年“办学经验”的秦老师说:“要拿办学许可证,必须有房屋产权证。可由于经费紧张,学校只能租用别人的场地及房屋。别说我们拿不出房屋产权证,就连房东也拿不出,因为房东也是租村里的地。”一度拥有1500多名学生规模的私立金星小学就是因为校舍所在地被拆迁,从此销声匿迹了。“没有政府的支持,我们也不敢在硬件设备上加大投资。”办学人代某说,“艰难办学,最希望的是能有合法的地位,学生可以放心读书,老师也可以安心工作。”实际上这类学校的教师队伍很不稳定,往往春节一过,教师走掉一半是常事。许多年轻教师都把私立学校当作跳板,一旦找到合适工作,立马就跳槽走人。
开学已经好几天了,因为交不起300多元的学费,12岁的陈某迟迟没有报到。和陈某一样,由于家庭生活困难,不少农民工子女不得不放弃求学。树人学校也是一所农民工子弟学校。开学已经一周,还有100来名学生没来报到。校长既失落又无奈:“反正每到开学,总得少那么百八十人。有的回老家了,有的转学了。至于有没有人辍学,那就没办法统计了。”
春节过后,8岁的乡村女孩儿张某在B市郊区的一所公办学校里迎来了新学期,但更多“漂泊”在市郊的农民工子女难有这样的待遇。“我也想去公办学校上学,至少那里有好的食堂,但学费实在太高。”一想起夏天早上带的饭菜到中午有点变味发馊,一位小学四年级学生心里就有点发酸。
“B市的公办学校,用的都是B市地方实验教材。将来考大学,因为没有户口,孩子还得回去考,怎么办?”从山西来B市打工的张某愁苦地问。考虑到这个因素,许多家长不得不把孩子送到使用全国统编教材的民办农民工子弟学校。
“我妈妈很少给我零花钱,我也没有什么新文具,总觉得在班里抬不起头。”这是一个“有幸”到公办学校就读的农民工的孩子所遇到的尴尬。记者在采访中发现,有不少乡下来的孩子,在大部分是城市孩子的公办学校里,都有孤独、自卑的感觉。对此,中国社会科学院的一研究员表示,要警惕农民工子女心理“边缘化”倾向。他说,农民工子女本身就在经济条件等方面处于弱势地位,好不容易能与城里孩子坐在同一个教室里接受质量较高的教育,却又要承受来自各方面的不理解。生活上的困难没有让他们退缩,可这种心灵的创伤却难以抚平。
2010年8月颁布的《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中明确指出:“坚持以输入地政府管理为主、以全日制公办中小学为主,确保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平等接受义务教育,研究制定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接受义务教育后在当地参加升学考试的办法。”
“同在蓝天下,共同成长进步”,这是温家宝总理在考察北京玉泉路打工子弟小学时,在学校黑板上写下的题词。广大人民群众都希望并相信在实施《纲要》的过程中,这美好的愿景会变成现实。
2.新华社《中国青年报》记者联合进行了一项问卷调查。这一调查历时7天,在北京、上海、广东、浙江、江苏、山东等地,向农民工发放调查问卷131份,其中有效问卷125份。73名受访者表示,最大的愿望是自己的孩子能“和城里的孩子享有同样的待遇”,43名受访者最希望能“降低收费标准”,17人希望能“有供农民工子女就读的专门学校”。调查同时显示,78名受访农民工表示,通过“朋友介绍”为孩子在城里联系学校;16人表示“从媒体报刊获悉”有关学校信息,5人表示“向城市教育部门咨询”,2人表示由“家乡教育部门推荐”,1人表示“学校主动上门”。
调查表明,有46名农民工子女,曾经因为父母务工地点的变化而被迫转学。其中转学1次的有10人,转学2次的有12人,转学3次或3次以上的有24人。在回答子女在城里求学遇到的最大困难时,54位受访者表示是“费用太高”,占受访总数的43.2%;46人表示是“没有城市户籍”,占受访者的36.8%。选择“住处附近没有学校”“受城里人的歧视”“毕业后拿不到毕业证”的受访者比例依次为16.8%、6.4%和4.8%。“我本来准备把小孩送到公立学校,但因为不是本地户口,我找的一所学校每学期竟然要8000元的赞助费,另外还要交这费交那费,最终还是没有去。”在N市打工的罗某告诉记者。
调查同时显示,有20名农民工表示孩子在上学时曾“遭受到拒绝”,7人表示“做了很多努力学校才接收”;有19位受访者表示孩子在学校“有过不公平待遇,但不严重”,3人表示孩子在学校“有过不公平待遇,情况比较严重”。调查还显示,77.6%的受访农民工表示,孩子“学习成绩一般”或“成绩不好”。88名受访者表示,“从来没有”或“不一定”有时间辅导孩子学习,占受访总数的70.4%。“小孩只要听话,知道尊老爱幼就行了。我整天忙,没时间想太多,学校的质量也就不管了。”今年33岁的王某来自南方某县,以帮酒店洗台布为生,谈起孩子的教育,他无奈地说。
3.近年来,在发展边境少数民族地区教育的过程中,地处西南边境的L县坚持“调整一些不合理校点布局,逐步推进寄宿制办学”的工作思路,特别是结合国家在L县实施的“西部地区农村寄宿制学校建设工程”,对本县的学校布局进行调整。通过该工程的实施,L县各乡镇学校布局更加合理,办学条件进一步改善,办学效益得到了明显提高。L县在将教育资源的合理配置作为中心工作来抓的同时,注意发动社会各界共同关心和支持,努力把寄宿制学校办成群众满意,家长放心,学生“进得来、留得住、学得好”的学校。
撤并教学点,意味着自己的子女要去更远的地方读书,来回的交通又不方便,难免会让家长心存疑虑。L县充分利用报纸、广播、电视等宣传媒体,开辟“创建”专栏,还利用挂横额、张贴标语、出板报等形式大力宣传创建寄宿制学校的重要意义,营造良好的舆论氛围,动员社会各方面的力量都来关心、支持创建工作。县教育局、乡镇政府干部牵头,带领教师和村干部分头走访学生家长,认真听取群众意见,并做好摸底工作。通过宣传发动,提高广大群众的思想认识,形成全社会关心、支持、参与创建工作的良好氛围。
L县把创建寄宿制学校作为改变农村教育现状的重点工作来抓,有效利用各方面条件,努力提高办学效益和质量,积极为农村教育的发展创造条件。一是充分利用“义教工程”、边境建设大会战教育建设项目、中小学危房改造工程等项目的资金投入,完善了学校的各项设施。几年来,共投入资金4379万元,建设了教学用房56幢,学生宿舍楼89幢,学生食堂79幢,学生厕所73间。二是推进教育资源配置方式的改革,统筹规划学校布局。针对农村校点多、规模小、难以实现有限资源优化配置的情况,L县从各地的实际出发,按照人口自然分布、统筹规划学校布点的原则,把办学的规模效益作为工作的立足点和重要目标。
L县的学校布局调整工作坚持因地制宜、科学规划、先易后难、逐步实施、规模办学,提高了效益,盘活了教育资源。在着力于调整中小学布局、撤并教学点工作进程中,根据当前政府财力和群众承受能力,重点建设一些试点学校,形成了富有特色的实践模式。其一,联村办寄宿制学校。随着人口出生率越来越低,学校生源减少,村村办学校的现象将成为历史,联村办学势在必行。如响水镇棉江、四清、高峰、红阳等村由于靠近设施完善、教学质量好的鸣凤中心小学,L县便利用“义教工程”43万元资金,在鸣凤中心小学建起了学生宿舍楼、教学综合楼和学生食堂,扩大学校规模,将其建成寄宿制学校。其二,创办民族寄宿制学校。L县武德、金龙、水口等三个乡镇同属边境乡镇,部分村屯由于地处边远山区,交通不便,许多适龄儿童不能按时入学读书,为了解决他们的入学难问题,L县在武德乡中心小学创建了寄宿制学校,招收武德、金龙、水口等三个乡镇部分村小学四、五年级的学生,国家给予一定的生活补助,学生统一到校寄宿就读,实行封闭式管理。目前,该校有在校生752人,寄宿生532人,近十年来共培养了1000多名少数民族学生。其三,创建边境形象学校。L县抓住边境大会战教育项目建设工程实施的机会,积极筹措经费,重点建设一批国门学校,进一步改善了办学条件。现在水口镇罗回中心小学、彬桥中心小学在校生均在500人以上,寄宿生达150多人;水口中学、彬桥中学的寄宿生均超过400人。
4.越是上学难,有些农民却越把希望寄托在下一代上学受教育上。如F村各家相互攀比,“不惜血本供孩子读书”,以致出现了忍饥挨饿、倾家荡产供孩子读书的“英雄”。教育的成本越来越高,有社会学家计算过,一个大学生4年学费大约相当于一个农村居民20年的纯收入。不用说西部贫困地区,连基本脱贫的东部地区的农民孩子的“大学梦也越来越远了”。实际上,新世纪以来,农村孩子在大学生源中的比例与上世纪80年代相比,几乎下降了一半,这就意味着“通过高考,农村孩子向上流动的渠道”正在“缩窄”。贫困家庭用于教育的支出占其收入的比例仍相当大,也就是说,农民倾其全力支持了教育的发展;而现在一旦出现了大学生就业危机,贫困农民家庭所受的损失将是巨大的。
在当下中国农村出现了必须引起社会高度关注的现象:H省的一个调查表明,个别地区的农村贫困生的失学率高达30.4%,辍学的学生基本上都是20世纪90年代出生的那一代,他们的父母过去有的还能读到高中毕业,而他们之中有数量可观的人初中还没读完,由此导致的劳动者文化素质的下降,对未来中国发展的影响,确实令人担忧。有社会学家指出,“在一些地方已经出现明显的因教致贫、因教返贫的现象”,“G省的抽样调查显示,由于教育因素返贫的农户,占返贫总数的50%”。农民寄希望于教育使他们的子女另寻出路的想法靠不住了,于是“辍学”之风抬头,用一著名作家的话说,就是用辍学来“保护人心,保护土地,阻止下一代向充满着蔑视、冷漠以及焦灼不宁的惨淡日子滑落”。但也如这一作家所说,这样的选择既显得“荒唐”,又有些无奈。而且也还有许多农民工几乎是孤注一掷地仍然将孩子的教育放在生活的第一位,这样的“知其不可为而为之”的努力确实给人以悲壮感。一位乡下的支教大学生说,这是“困境中的不绝希望”。如果不对农民寄以希望的教育(包括农村教育以及城市教育)进行新的反思与改造,如果不从根本上解决教育资源的合理分配与农民子弟就业难的问题,恐怕很难实现他们可以看到并应享受的教育,即广大农民寄以希望的教育。
5.柳延希望小学是李某当村主任的时候筹资修建的,可惜只用了七八年就撤了,留下了空荡荡的校园。上世纪90年代,和中国大多数农村一样,李某所在的枣园镇延店则村,也经历了轰轰烈烈的建校潮。然而时隔几年,新的农村教育布局调整又让很多农村小学陷入“沉睡”状态。这其中,也殃及部分希望小学。
柳延希望小学的几间教室已被村委会用作办公室,当年的筹建者,已不再担任村干部的李某,如今也搬到学校住。他的任务是看守校产,清除杂草。
如今,村里还有50多个孩子在邻村的裴庄希望小学上学。由于路有点远,又不能住校,大人们只好每天骑车接送孩子。“现在除了房子,什么都没了。”在校门外的一堆砖头瓦砾里,李某找到了唯一能见证这所学校历史的一块石碑,那上面盖满了泥土,看不清碑文。他让孙子端一盆水过来浇在石碑上,然后用手慢慢地抹去碑身上的泥土,这才露出了清晰的字样:延店则村希望小学占地1260平方米,共建教室10间„„
和李某不同,同样是校园看护人的向老师不甘心学校就这么闲着,他在已经撤掉的学校里办起了幼儿园。撤校前,向老师是校长。学校原来只有12口窑洞。2004年3月,经联系,香港某纺织有限公司董事长赵先生捐赠20万,为学校修建了一栋两层教学楼。然而,当教学楼建好投入使用时,四至六年级的学生却并到了乡中心小学。学生一下子少了一大半。“这一并,低年级家长的心就动摇了,学生哪里多就往哪里送。”向老师说,“2007年后半年,就没有学生了,学校也就撤了。”于是,几个村民又找到向老师,鼓动他在学校里办一所幼儿园。他雇了一名老师,一名司机,还买了一辆面包车用来接送孩子,办起了幼儿园。可一年多以后,向老师又开始发愁了:“娃娃少,成本太高了。”原来,每个孩子一学期1000元,每天上下学接送不说,中午还管一顿午饭。每个月还要给请来的教师、司机开工资,不赚钱不说,还赔钱了。幼儿园再往下办,也很难了。
6.2009年是希望工程实施20周年。20年来,希望工程共募集资金56.7亿元,资助346万名家庭困难青少年继续学业,资助建设15940所希望小学,为支持经济落后地区基础教育事业,促进青少年发展作出了积极贡献。
从1999年开始,中国青少年发展基金会经过调查论证后,开始实施希望工程战略重点转移:由过去对贫困失学儿童的普通救助,转到对优秀受助生的跟踪培养;而希望小学也由起初的硬件建设为主,转向教师培训、现代化教育设施软件建设为主。
根据教育部公布的数据,2007年全国小学生在校生10564万人,而1998年全国小学在校生是13953.8万人,9年间减少了3300多万人。伴之而来的是乡村小学数量的锐减,20余年间,中国的乡村小学从1985年的83万所,至2007年已撤并至34万所。这其中包括部分早期建设的希望小学。
据2010年10月25日报载:截至2008年12月,G省长阳县76所希望小学有53所被废弃。这样的情况随着“撤点并校”政策的大规模推广,在越来越多的地区出现,很多希望小学被撤销,要求与镇小学或中心小学合并,因个别条件无法合并的,直接被闲置。部分校舍被当地村委会再利用,作为临时教学点等,服务于周边村民。但更多是被闲置下来,甚至直接被用作仓库,有的操场被翻垦成了田地,准备种上苞谷,有的学校甚至养起了猪和鸡。
来自Y市共青团市委希望工程办公室的统计数据显示:截至2008年4月25日,Y市某区运行的希望小学有119所,撤并38所,其中最早兴建的京温希望小学,已经变成了红枣产品加工厂。这里原来每个行政村都有一所小学,可如今只剩下3所了。教办主任张某介绍:本世纪初,生源开始锐减,2001年有一个镇在校学生2400多,可现在不到1100人,这个镇流动人口占到一半左右。随着越来越多的人外出务工,部分学龄儿童只好随家长走,异地就读。记者采访过程中见到了不少“空巢村庄”,年轻人纷纷外出打工,留在村里的,基本上都是四五十岁以上的中老年人。
农村税费改革后也引发了农村学校经费的紧张。2001年,我国农村实行税费改革,取消了原来的教育集资和教育附加,学校的经费由财政支持。而学校过多让有限的经费投入像撒胡椒面一样,有效投入降低,于是进行大撤并。撤并之后,留下了大量校舍,在有些村子,学校校舍依然是最漂亮的建筑。可这些校舍有的被用作村委会办公室、党员或者群众活动室,有的被村集体租赁出去成为厂房或仓库,还有一部分仍处于闲置状态。
7.乡村文化的衰落,引起了许多学者的担忧和焦虑。这些学者有不少出身于农村,他们有着自己的乡村记忆和对现实乡村的直接观察与体验。因此,他们的忧虑就特别值得注意。故乡的传统生活方式正在消亡与崩溃。这里既有传统的以民间节日、宗教仪式、戏曲为中心的地方文化生活的淡出、空洞化,也包括曾经相当活跃的,与集体生产相伴随的农村公共生活形式(如夜校、识字班、电影放映队、青年演出队)的消逝,更有在纯净的大自然中劳作和以家庭、家族、邻里亲密接触、和睦相处为特点的农村日常生活形态解体的征兆和趋向。生态环境的恶化,家庭邻里关系的淡漠和紧张,社会安全感的丧失,使乡村生活已逐渐失去了自己独到的文化精神内涵。赌博、暴力犯罪,这在很大程度上都是乡村社会文化精神缺失的表征。于是,有研究者产生了更深层面的焦虑:“传统乡间伦理价值体系早已解体,法律根本难以进入村民日常生活,新的合理的价值秩序又远没有建立,剩下的就只能是金钱与利益。”一些农民对自我价值的认知完全趋于利益化,钱成了衡量自我价值的唯一标准,消费文化已经成为农村社会的主宰性的意识形态,它对生活以及人生意义的设定已经主宰了许多农民尤其是农村里的年轻人的头脑,由此带来的问题自然是十分严重的。于是就有了“作为文化—生命内涵的乡村已经终结”的这一根本性的忧虑。而乡村作为文化存在的虚化,直接导致乡村少年成长过程中本土资源的缺失,如今的乡村少年,他们生活在乡村,却根本无法对乡村文化产生亲和力、归依感,然而,城市文化对他们又是那样遥远,这样,他们生命存在的根基就极易发生动摇,成了在文化精神上无根的存在——乡村文化的危机和乡村教育的危机,就是这样相互纠结着。
这一切,对那些曾经感悟,至今仍依恋乡村文化的知识分子产生了巨大的冲击力。有位知识分子说,“我已经无家可归”,“我在城市是寓公,在家乡成了异客”。这样,无论在乡村少年身上,还是在农民工那里,以及这些出身农村的知识分子的群落里,我们都发现了“失根”的危机。乡村文化的衰落,乡村教育的文化缺失,对我们究竟意味着什么?这是我们应该思考和追问的。
作答要求
一、认真阅读给定资料,简要回答下面两题。
1.“给定资料1”和“给定资料2”集中反映了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受教育的诸多问题,请根据这两则资料,对这些问题的具体表现进行概括和归纳。
要求:准确、全面,有条理,不超过200字。
2.根据“给定资料4”的有关内容,谈谈对文中“困境中的不绝希望”这一表述的理解。要求:准确、简明,不超过150字。
二、L县政府拟进一步宣传寄宿制学校的办学模式,以期更好的提高办校效益与质量,请根据“给定资料3”,以县教育局的名义,草拟《给各村中小学家长的一封信》(20分)要求:(1)内容具体,符合实际。
(2)用语得体,通俗易懂。
(3)不超过400字。
三、假定你是一名派到农村的支教人员,请根据“给定资料”简要分析希望小学遭废弃的原因,并提出解决希望小学遭废弃问题的具体建议,供上级有关部门参考。(20分)
要求:(1)对原因的分析准确、全面,不超过100字。
(2)所提出的建议具体、有针对性,切实可行,不超过300字。
(3)条理清楚,表达简明。
四、给定资料画线部分写道:“有位知识分子说,我已经无家可归。我在城市是寓公,在家乡成了异客”。这样,无论在乡村少年身上,还是在农民工那里,以及这些出自农村的知识分子的群落里,我们都发现了“失根”的危机。请结合你对这段话的思考,参考给定资料,自拟题目写一篇文章。(40分)
要求:(1)自选角度,立意明确。
(2)联系实际,不拘泥于“给定资料”
(3)语言流畅。
(4)字数800-1000字。
范文精选
一、题干分析
在谈这个题目之前要先谈谈材料。这个材料一共有七个部分,前面六个材料都是在谈流动人口的教育问题,材料七则谈论的是和前面六个材料几乎没有任何关系的乡村文化问题。这就预示着写这篇文章可以和前面六个材料无关。这段材料是目前为止国家考试中出现的最有深度的材料。材料七很明显地用到了德国哲学家马尔库塞的观点,他的代表作之一是《单向度的人》(刘继译,上海译文出版社,2008年版),这本书中对材料七所提到的问题进行了深入细致的论述。如果看过这本书,对于这篇文章的写作将起到很好的理论铺垫作用。此外这个材料中提到的“失根”状态还涉及社会学、人类学、政治学等各个学科的知识。可以说,缺乏了丰富的知识背景不仅写不好这篇文章,连题目都弄不清楚。没有这些基础,无论什么样的培训班,什么样的教材也无法提高申论写作水平。大家看书的时候千万不要局限于一些公务员培训教材,这是远远不够的。要博闻强记,提高自身的综合文化修养。这一点我在2011年国家公务员新大纲申论教材中已经作了说明。
现在再来看题干。这个题目是国家公务员考试到目前为止最开放、最有诗意、脱离材料最远的题目。细心的人会发现题目中有两个要求似乎有点矛盾,前面要求“参考‘给定资料’”后面要求“不拘泥于‘给定资料’”。有人就会想是材料重要呢,还是不拘泥于材料重要呢?这个问题我们看看2009年国考申论的题目就会很清楚了:
2.报考省级(含副省级)以上综合管理类职位的考生,要深入思考,紧密结合给定资料所反映的问题,写一篇视野开阔、见解深刻的文章。
3.报考行政执法类、市(地)以下综合管理类职位的考生,可结合给定资料中所反映的一个主要问题,写一篇见解比较深刻的文章
这两个题目中第一个要求“紧密结合给定资料所反映的问题”,第二个要求“可结合给定资料中所反映的一个主要问题”。在这两个要求中前者是命令,后者是建议。2011年国考的这个题目中的“参考‘给定资料’”也只是一个建议,并且这个建议前面还有一句“请结合你对这段话的思考”。这段话是有限的,思考是无限的。从“思考”这个词再加上“不拘泥于‘给定资料’”的规定,可以看出这个题目的开放性。
“思考”这个词体现了命题者希望考生动脑子来写文章,“不拘泥于‘给定资料’”则使得那些有文化内涵和思想深度的考生有发挥的余地。对于有能力的人来说,这样的题目真的是千载难逢的好机会。这个题目充分体现了大纲中“要求运用自身已有的知识经验,对具体问题作出正确的分析判断”的说法。体现了国家考试越来越注重对考生知识背景、社会生活观察和感悟能力的考查。这样的规定就是要让考生不要千篇一律地抄材料,在避免出现雷同卷的同时,又给了考生展示自己才华的广阔舞台。有人批评我说我写的文章脱离材料。我承认有些文章确实脱离材料,之所以可以脱离材料是因为一些开放式的写作题是比较自由的,只要谈的问题和材料相关,就可以从不同的角度和层次来写。这个题目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这个题目如果愿意写可以写出成百上千篇风格各异的文章。下面我将从不同的角度,用不同手法写出几篇文章,以很好地展示这个题目的开放性,以免浪费命题人的良苦用心。
二、范文
范文一
教育公平的基础在哪里?
——论教育中社会力量的重要性
作为21世纪的人,我们的生存和生活基础到底在哪里?在知识,在文化,在教养!我们处于知识经济时代,没有知识就没有竞争力,就会被社会所抛弃。我们生活在市场经济中,缺乏了文化和教养,灵魂就将无处安生,就会穷得只剩下钱。
知识、文化、教养的基础又在哪里呢?在教育!谁应该为教育,尤其是为属于弱势群体的流动人口子女的教育负责?很多人都会把责任推给政府。是的,政府确实应该负责。但是我们必须看到,政府能够解决的最多就是让流动人口子女平等地进入公立学校。上了公立学校就一劳永逸了吗?事情就解决了吗?同学之间的歧视问题,孩子之间的认同问题,生活习惯的问题„„这能够完全靠政府来解决吗?不能!这些问题在很大程度上都是一些心理问题。解决这些问题既无法靠政策,也不能靠投入,要靠什么呢?靠用心!要靠我们每个人的爱心、耐心、真心。
要让流动人口的子女从心理上融入学校的生活,我们必须主动地为他们的融入打开一扇门。在这个问题上我们城市的居民应该发挥重要的作用。我们要教育好自己的子女,让他们知道如何去帮助关心外来人员的子女,如何在能够有效地维护他们自尊的同时使他们尽快融入城市的生活,并让自己的子女去学习农村孩子勤俭节约的习惯和吃苦耐劳的品格。外来的父母们也应该积极主动,帮助孩子学会如何以一种健康、平和的心态去看待和别人的差距,如何建立信心,如何树立起正确的价值观。学校和老师需要在孩子之间搭建桥梁,做好引导与协调,让城市和农村的孩子相互学习,相互帮助。关键的是使这些孩子在心理上相互认同,相互了解,相互接受。
心理的引导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需要默默的、长期的、大量的奉献。这些工作可能经过长期大量的努力却看不到任何成效,无法像教学一样达到立竿见影的效果,有可能会费力不讨好。但是心理的健康和健全人格的培养,无论是对于小孩当前的学习还是未来的发展都至关重要。我们的家长看问题时眼光要放宽一些,放远一些,要对这些问题给予足够的重视。同时我们的制度设计应该为学校和老师的心理教育和引导提供空间。
在解决流动人口子女的教育问题上,物质基础重要,心理引导更重要;知识教育重要,精神关怀更重要。要解决心理和精神关怀的问题,政府作用很重要,社会的力量更重要。可以说如果缺乏了全社会的积极参与,任何一个政府都不可能做好任何一项公共事业!只有大家广泛参与才能够共同夯实我们的基础,才能够从物质和精神上解决好城乡二元结构给社会带来的问题,才能够共同维护和找到我们社会未来的根!
范文二
论城市的制度包容性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很多农村人涌入城市。农村人进城往往拖家带口,这样很多人就有了两个家,一个家在乡下,一个家在城市。但尴尬的是,这两个家都不太像家。他们大部分时间身在城市,但是却没有融入城市,在心理上也从来没有认同城市。农村的家虽然在心理上受到认同,但是却不是长时间生活的地方。很多人都过着身心分裂的生活,长期“生活在别处”。有人把这称为“失根”状态。
这种“失根”状态的形成和我们的一些城市缺乏包容性有很大关系。这种包容性的缺乏最直观地表现在我们的制度设计上。这些制度集中体现在公共教育、医疗、住房等方面。外来人口的子女不能进入公立学校念书,生病不敢在当地的医院看,经济适用房轮不到自己,连住廉租房的资格都没有„„在这样的制度设计下想要外来人口有归属感实在很难。城市的制度设计难道就不能更具有一些包容性吗?是的,政府有政府的难处,制度设计包容性需要付出巨大的成本。例如外来人口会挤占本地人的公共资源,稀释本地人的福利,此外还会抬高本地人的生活成本、增加本地人的就业压力等等。以广州为例,本地人很多都成了“包租婆”“包租公”,自己却可以住在政府补贴安置房里。如果一旦让外来人住上廉租房,本地人的房子租给谁?
制度设计的包容性其实就是要重新调整利益分配格局,在这个调整中会影响到一些人的利益。试想如果当地政府设计更加包容势必遭到当地一些老百姓的反对。但是如果不包容则有失公平——当地人的良好的福利很多本来就是外地人创造的。面临这个两难我们的政府要有勇气和决心作出选择。政府自己要看到制度设计更具包容性不仅是对外来人口,而且对当地人和整个城市的整体长远发展都是有好处的。制度更具包容性可以让外来人口有安全感,让他们以更加饱满的热情投入到城市的建设中,创造巨大的人口红利。制度更具包容性可以改变一些当地人好逸恶劳的不良作风,迫使他们积极参与社会竞争,不仅可以提高他们自身的能力,同时也能够创造巨大的社会财富。制度设计更包容可以吸引更多的人才,可以让城市更加和谐„„广东省的深圳市被称为中国最有活力和潜力的城市之一,很大程度上就和它制度的包容性相关。美国作为世界上最有活力的国家之一,在很大程度上也是因为其制度设计限制少,能够吸引到全世界的人才。
中华民族从来都是一个具有包容性的民族,中华文明也是具有包容性的文明,我们的城市也应该是具有包容性的城市。我们要把这种包容精神落实到生活中,落实到我们的制度中,为推动城市化进程,为流动人口找到自己的家园奠定公平的制度基础。
范文三
城市需要拥抱
一位出生于农村但住在城市的知识分子说“我已经无家可归,我在城市是寓公,在家乡成了异客”。城市无论是给农村出生的还是土生土长的,无论是给先来的还是后到的都提供了很多机会:是她方便了我们的生活,是她拓展了我们的视野,是她给了我们多彩的人生,是她让生活更加美好,为什么我们就不能爱她呢?!
是的,城市中存在很多问题:比起农村,城市中人与人之间很冷漠,城市里贫富差距大,城市消费水平高,有的城市包容性不强,在制度上不公平„„但是我们要看到,我国的城市化进程才刚刚开始,同时由于城市化的速度过快,国情也错综复杂,出现问题在所难免。有问题不可怕,可怕的是面对问题一味地消极,悲观,抱怨,推脱。
近几个世纪的历史经验表明,城镇化是大势所趋,城市将成为绝大多数人的家。我们不能够总是停留在对农村的美好又不切实际的幻想当中,而应该以客观冷静的态度,以求真务实的眼光来看待城市。只有具备了这样的眼光我们才会主动地去接受城市,才能够更快更好地融入城市。如果我们总是把自己当作一个局外人,当作一个他乡的人,我们将很难融入城市,更加谈不上全心全意地去建设她,爱护她。如果一个人身在自己的家中,却不愿意把这个家当成家,试问他怎么可能有家的感觉,怎么可能得到温暖呢?我们在抱怨外界环境的时候有没有想过是否是由于我们自己关上了心门,把自己关在了家外?
没有任何一个族群一生下来就永远在一个地方生存,如果你有家谱你会发现四川人祖籍可能在湖南,湖南人祖籍可能在河南,农村人以前是城市人,城市人以前是农村人。一些人认为在城市处于“失根”的状态,既有居无定所,进入城市时间短等外在的原因,但是更为重要的是一种非理性的怀旧情绪产生的一种乡愁在作祟。如果是由于战争等因素被动地迁徙,这种乡愁再强烈都是不过分的。如果是主动地迁徙,支撑这种乡愁背后更为深层次的因素是消极、封闭、怯懦、悲观、患得患失的人生态度和世界观。城市化就是一种主动迁徙。农村并没有抛弃我们,相反,是我们抛弃了农村。到城市是人们主动选择的结果。选择之后就会有得有失,我们不可能既坐享城市给我们带来的发展机会和便利的生活条件,又想城市有低廉的生活成本,和睦的伦常关系,良好的空气质量„„要获得农村和城市的双重好处并不是不可能,但是这种好处不可能从天上掉下来,需要我们通过自身的努力去争取。很多人都在抱怨城市冷漠,想想是不是由于我们自己冷漠。很多人都抱怨不公平,想想是不是由于我们自己努力不够。
面对城市化这个历史潮流,我们不能患得患失,在考虑城市能够为我们提供什么的时候,是不是也应该想想我们能够为城市做一点什么呢?只有我们用爱心去呵护,去浇灌,城市才会成为家。请敞开胸怀,与作为家的温馨美好的城市拥抱吧!
范文四
合理的资源配置是“家”的基础
一位出生于农村但住在城市的知识分子说“我已经无家可归,我在城市是寓公,在家乡成了异客”。这种状态又被称为“失根”状态。这位知识分子没有归属感到底是由于个人的精神气质导致的特例还是一种普遍的社会现象?只要我们去问问农民工,问问出生于农村已经成为白领的“新城市人”,我们很容易发现:对所在的城市缺乏认同和归属感,这位知识分子并不是特例。
什么样的地方才叫家呢?在我们的传统观念中理想的幸福家庭是四世同堂的家庭,共享天伦之乐。现在的问题则是,很多人虽然身在城市,但是却孤苦伶仃。既不能上养父母,又不能下育子女,过着一种没头没尾的日子。在《礼记·礼运》中给出的理想社会图景是“使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我们现在的城市勉强做到了“壮有所用”,但是“老有所终”和“幼有所长”都还做得很不够。要解决好这两点我们需要抓住的一个关键点是——如何优化资源的配置。
以教育为例,我们有种错觉,总是觉得农村处于弱势,中西部地区处于弱势。基于这种错觉我们的教育资源不停地向农村和西部地区倾斜。如果广州市教育部门的负责人向教育部申请额外补贴,向希望工程求援,十有八九都会被拒绝,甚至还可能受到批评。但是现实的状况则可能是广州一个市的入学儿童可能比内地一个省的还要多,只是靠当地的财政很难解决问题。这时候地方政府就必须优先保障本地居民的教育,对外来人口的教育即便有心,也只能是力不从心。
由于农村人口大量向城市转移,导致农村适龄儿童的人数大规模减少,一些学校被废弃。据媒体报道,长阳县的76所希望小学有53所被废弃,一些地方的希望小学变成了养殖场、食品加工厂。这就出现了一种非常奇怪的现象:一方面是农村的学校没有学生,农村的老师无学生可教;另一方面是城市的孩子没有地方上课,没有老师教学。面临这种情况,政府和希望工程等慈善组织应该及时地调整政策,根据学生当前的分布状况和未来流向来决定教育经费投入的方向和方式。学生流向了城市,对教育的投入就应该向城市倾斜,而不是盲目在农村去搞一些重复的无用建设。这样就能够为城市制度设计的公平提供良好的经济基础,解决城市制度设计的后顾之忧。教育是如此,养老、医疗等保障问题也应该如此。
无论如何优化资源配置,公平的制度设计势必影响到城市本地人的利益。这需要做好引导工作,让当地人知道城市有美好的今天外地人作出了巨大的贡献。让所有的人都树立起“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的分享、博爱精神,共同开创城市的美好未来。
范文五
只向前看是不够的很多人感觉比起农村来,城市的人更加冷漠,人与人的关系更加疏远。出现这种状况不是因为城市的人比农村人更差,而是有着深刻的社会根源。其中一个根源就是因为城市是一个充满竞争和对比的地方。
越是在经济发达的城市,人们越是行色匆匆,同样属于大城市的广州和成都都会有很大的差别,更别说农村和城市。如果你想在城市立足,你就必须每天都向前看,要不停地超越自己,超越别人。这种永无止境的竞争消耗了人的大部分精力,哪里还有多少时间和精力去关心他人,哪里还有心情去建立、维护良好的伦常关系呢?这种单纯以获得经济利益为目标的竞争不仅让人变得疲惫不堪,还让人变得狭隘、自私。
这种竞争不仅表现在成人身上,也表现在孩子身上。城市的小孩总体上来说受到的教育比较好,不愿意和农村的孩子交往,尤其是那些成绩差的农村孩子。学校里的城市孩子之间也有分化,表现在成绩好、家庭条件好的孩子在一起玩,成绩差、家庭条件差的孩子在一起。一些农村的家长为了避免孩子心灵上受到伤害,宁愿把子女送去农民工子弟学校也不愿送去公立学校。更有甚者,用辍学来“保护人心,阻止下一代向充满着蔑视、冷漠以及焦灼不宁的惨淡日子滑落”。
出现这种状况跟人本身的片面认识有很大关系。很多人把自己单纯当作一个谋取成功的工具,一个赚钱的工具。人不是机器,他是有很多面的。按照美国心理学家马斯洛的需求理论,人的最基本需求是生理和安全的需要,除此之外还有情感和获得尊重等更高层次的需要。生理和安全的需要我们绝大部分人都可以得到满足,按照道理来说我们应该追求感情和尊重等其他需要。但是奇怪的是,很多人永远停留在追求生理和安全的需要层次,一味地去赚钱,去买大车大房子,主动放弃追求更高层次的需要。这不是自我贬低是什么呢?要获得感情和尊重仅仅靠竞争是不行的。
出现这种状况还和我们对人与人关系的片面理解分不开。首先人类社会不能完全遵从弱肉强食的丛林法则。我们和他人的关系不仅仅是一种竞争的关系,还可能是一种合作的关系,甚至很多时候是一种相互帮助相互提携的关系。中华文化历来强调要有追求,强调要立志,要进取。但是这种进取绝对不是只顾自己不顾别人的进取。中国先贤孔子说要“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这句话教导我们自己要想取得成功也要帮助别人取得成功。孟子说“恻隐之心,人皆有之”,教导我们要同情和关心他人„„先贤教导我们要相互关心和爱护他人的例子举不胜举。我们搞社会主义经济建设也是要先富带动后富,而不是要先富的更富。
要化解城市的冷漠病,我们必须调整我们的生活观念,一改只知道向“前”看的片面做法,要多向左、向右、向后看。这是个人全面发展的需要,也是城市健康和谐发展的需要。
范文六
论读书的成本问题——以舆论引导为中心
在中国的传统当中从来都是非常注重读书的,《增广贤文》中就有“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劝君莫将油炒菜,留与儿孙夜读书”“黑发不知勤学早,白首方悔读书迟”等俗语。古人尚且如此重视学习,重视读书,而我们现在竟然出现了读书“无用论”。
为什么会出现如此巨大的反差?其中的因素很多,教育成本问题是其中最重要的问题之一。如果我们作一个调查就可以很容易发现一个事实:读书“无用论”最盛行的地方是农村地区。农民不是真的认为读书无用,更多的是因为他们承受不起巨大的负担。据有关方面统计一个大学生4年学费大约相当于一个农村居民20年的纯收入。这些读书所花的费用还只是直接成本,此外还有一些间接成本。如果小孩不读书,他就可以天天和在城市打工的父母在一起,不用担心没有地方上学,不用担心高昂的赞助费;如果不去读书,到了一定的年龄就可以挣钱,不但没有支出还有收入;如果不去读书就不用担心毕业之后找不到工作,也不用担心工作差受人嘲笑。难怪有人说辍学可以“保护人心,保护土地,阻止下一代向充满着蔑视、冷漠以及焦灼不宁的惨淡日子滑落”。读书的成本既有经济上的,也有精神上的;既有当前的,也有长远的。所以无论从哪个角度说,读书都是属于周期长、风险大、收益低的事情。这样,谁还愿意读书呢?
出现这样的状况是非常危险的。要化解这种风险既需要降低教育成本,维护教育公平,努力促进就业等,也需要端正态度,深化认识。前者属硬措施,大家都看得见,并且很重视,在努力地去做,后者为软措施,往往被我们忽视。如果说降低教育成本等措施是从外部来解决问题,态度和认识的问题就是从内部来解决问题。而要解决认识的问题首先要解决舆论导向的问题。
一些舆论的错误引导与不良读书风气的形成息息相关。很多舆论鼓吹机会主义的成功学说,对一些低学历的成功添油加醋地报道。什么李嘉诚只念过几年书,比尔·盖茨辍学创业,某某一字不识白手起家成为亿万富翁„„这些铺天盖地的渲染使很多人相信成功与否和知识无关。这些报道只选取其中的一面,没有看到在现代社会绝大部分成功的人是奠定在知识和文化的基础上的,没有看到很多人文化素质不高大部分是迫不得已。舆论的错误引导还表现在对大学生就业情况的肤浅、片面报道。对于农民工就业难工资低,舆论往往没有兴趣,但对于大学生、硕士生甚至博士生失业,哪怕只有一个,哪怕比例很小,哪怕这只是暂时的,却兴趣盎然,无限夸大。有很多媒体大肆地报道大学生不如农民工。这是媒体的短视和浅薄。如果我们进行深入、细致的跟踪调查会很容易发现:大学生无论是在工作条件还是在福利待遇上,无论是在当前的情况下还是在发展前景上等各方面都比农民工好得多。
我们的舆论报道首先要客观、公正、全面。不能为了吸引眼球进行选择性报道,这样很容易误导公众。比如一些媒体报道念大学4年平均成本至少是20万。而实际情况则是国家有助学贷款补贴,学校有奖学金,学生可以勤工俭学„„只要努力学习,勇于拼搏,勇于奋斗,4年可能只需要几万块甚至更少。此外舆论还要坚持正确的价值取向,要起到引导人,教育人,鼓舞人的作用,起到扭转社会风气的作用。一些媒体在报道一些农村家庭供孩子读书的时候,就把那些忍饥挨饿、倾家荡产供孩子读书的人称为英雄,并且加上引号。这有同情的成分,但是更多的是一种嘲笑和不屑。看到这样报道的“英雄”很可能放弃自己的信念,想做“英雄”的人也会打退堂鼓。更为恰当的称谓不是英雄,而是智者。他们现在的教育投入,未来将为他们的孩子换来一个更加有前景和尊严的明天,为他们自己的人生增加更多的保障,为推动社会的进步奠定更加坚实的人力资源基础。如果我们用这样的方式去报道,必将催生更多的智者产生。
我们一定要通过正确的舆论导向,通过耐心细致的教育让全社会认识到:抛开别的不谈,单从经济收益的角度来说,对教育的投入在成本和收入上,总体上来说是成正比的。对教育的投入是收益率高,收益期长,收益保障好的投入。只有认识到这一点,我们才能在被称为知识经济时代的21世纪找到生存之本,生存之根,避免整个社会处于“失根”状态。
范文七
信心——存在之根
当前我国正处于转型期,转型就意味着动荡、变化、不稳定,随之而来的是精神上的混乱、迷茫、失落。这种情绪集中体现在农村人身上。随着城市化进程的推进,农村人需要背井离乡进入城市。对于年长的人来说,城市对于他们来说缺乏亲和力,如果不是迫不得已,对于安土重迁的他们来说肯定宁愿选择自己的家乡。对于年轻人来说,他们生活在乡村,却根本无法对乡村文化产生亲和力、归依感。他们想进入城市,但城市又设置了各种障碍,不愿意接纳他们。
农村和城市的巨大差距使个人的身心分裂,父辈们和子女们价值取向上的矛盾在精神上使家庭分裂。这种双重分裂使农村人在精神和身体上都处于失根状态——他们既无处安身,也无法安心。
面对这种失根状态,信心比所有的东西都重要。如果我们深入调查就会很容易发现:这种失根状态在充满信心的人身上是很少见的,甚至是不存在的。以教育为例,一些农民把孩子的教育放在生活的第一位,倾家荡产,举全家甚至全家族之力供养孩子念书。在这样的家庭中,父母不会失根,因为他们有希望,有信心,相信知识能够改变命运。在这样的家庭中,绝大部分孩子也不会处于失根状态,有家庭的支持,有父母和老师的鼓励,他们知道自己正通过学习,通过念大学寻找一条通往未来之路。这条路可能不会很顺畅,考的大学可能不太好,甚至考多次才能考上。但是只要有信心,只要坚持,就可以在这条不顺畅的路上锻炼出坚韧不拔的意志,培养为了理想勇于追求的精神,树立屡败屡战的决心。有了这样的良好品格,还有什么困难能够难倒他们呢?
一些人不但不为他们的精神感染,反而嘲笑他们是“孤注一掷”,认为他们是“知其不可为而为之”,认为他们的做法是注定失败的悲壮举动。不仅很多农村人这样看,连一些被称为知识分子的城里人也这样认为。这种短视和悲观的论调不仅败坏了自己,也败坏了社会。社会的经验表明,充满信心的个人是有前途有未来的,充满了信心的家庭是精神抖擞生机勃勃的,充满了信心的国家和民族是根基牢靠的!
当今的转型只是一个小的困难,农村人的失根状态也只是暂时的。生存和生活的根基应该奠定在对自己、对社会、对国家的现在和未来充满坚定信念的基础上。中华民族的历史曾遇到过无数次的动荡和转型,但是我们的民族坚持下来并延绵万年至今,这和我们民族精神中积极乐观向上的精神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信心带着我们走过坎坷的昨天,信心也一定能够带着我们走向辉煌的明天!
范文八
读书何为?
中华民族历来就是一个重视读书的民族,古代故事中谈读书的例子举不胜举:头悬梁,锥刺股,程门立雪,借光读书,千里借书„„但就在这样一个有着良好传统的国度里,竟然出现了读书“无用论”。
古人为什么如此重视读书?他们真的是为了读书而读书吗?如果这样想我们就太天真了。绝大部分的古人读书,主要的原因是因为读书能带来经济利益。宋真宗赵恒就曾言:“书中自有千钟粟„„书中自有黄金屋„„书中车马多如簇。”古人这样的态度是完全可以理解的,对于大部分人来说读书就是要拿来用,就是为稻粱谋,一旦失去了这种功能,读书被认为是无用的也就无可厚非了。
可以说读书的实用性是引导大多数人读书的基础,如果失去了这种实用性,让大多数人读书就成为了一句空话。现代的教育正在丧失这个基础。抛开基础教育不谈,就高等教育来说,很多学校既没有做好专业教育,使学生学到一技之长;也没有做好通识教育,使学生具有扎实的基础知识和开阔的视野。专业教育是学生直接就业的基础,通识教育是学生长远发展的动力。我们现在的教育往往是使很多学生在大学念了四年,既没有学到直接动手处理问题的能力,也没有学到学习方法和理论基础。这两个教育一个都没有做好,使得我们的高等教育既没有照顾好短期的利益,也没有照顾到长远的利益。念了大学和没有念大学一样,甚至念过大学的人动手能力降低,就业要求提高,就业面更窄,工资待遇也不高,也没有什么长远的发展。这样一来读书就既不一定能带来近期的收益,也不必然能带来长远的收益,还要付出巨大的成本。这种收益低、风险高、成本大的投资,除非是经济条件很好的家庭,否则谁愿意来做呢?
除了能够带来经济效益以外,读书的另外一个重要功能就是培养良好的习惯,塑造优良的品格。古人也有读书可以修身养性的看法。有的家长对学校的要求很低,只希望学校让自己的孩子“知道尊敬师长,懂得团结友爱就行了”。这个就是家长的一点点基本要求,我们的教育又做得怎么样呢?只要看看很多学校收的高昂的赞助费,看看很多城市为农村的孩子设置的各种障碍,看看一些农村的孩子在公立学校受歧视的状况,看看一些老师变着方式开设补习班,看看一些学校的教室和宿舍状况„„我们就很容易明白为什么有人会说不让孩子读书是为了“保护人心,阻止下一代向充满着蔑视、冷漠以及焦灼不宁的惨淡日子滑落”。在这种恶劣的教育环境下,怎么去指望我们的孩子学到良好的品格,怎么能指望他们能够尊重这样的老师,团结这样的同学?
读书最大的两个功能就是安身、立命。前者解决我们的生存问题,后者为我们提供精神寄托。我们要把教育做好,要引导良好的读书氛围和风气,更要抓住这两个功能。只有抓住了读书的两大功能,我们的少年,尤其是处于弱势的农村少年才能通过读书为自己谋生活的基础,才能通过读书找到自己的人生方向和目标,才能为自己奠定生命存在的坚实根基!
第四篇:2015年425公务员19省联考《申论》真题
2015年425公务员19省联考《申论》真题 一注意事项
1.本试卷由给定资料与作答要求两部分构成,考试时限为150分钟。其中,阅读给定资料参考时限为40分钟,作答参考时限为110分钟。
2.一律使用现代汉语作答。未按要求作答的,不得分。3.请在答题卡上作答,严禁折叠答题卡!二给定材料 材料1:
创客是指利用开源硬件和互联网将各种创意变为实际产品的人,他们将制造业搬到了自己桌面上,电子服装、健康手环、智能手表、食物烹饪器等等,创客在带有加工车间和工作室功能的软硬件开放实验室(创客空间)将创意变成产品原型,实现从0到1。对于很多中国人而言,“创客”还是个比较陌生的概念,但凭借蓬勃生命力和强劲发展势头,创客正在悄然影响着传统制造业。许多创客空间在产品设计和原型创造的基础上,还延伸了兼具产品孵化和企业孵化的功能,在这里不仅可以实现从0到1再到100,即从创意而到产品原型再到小批量产品,还能给创客提供创业场地、管理咨询、投融资、渠道销售等服务,在用户体验和互联网推动下,创客产品成为热门的个性化定制商品;也有小部分创客产品经过市场检验获得大众需求的认可,成为工业化生产的大众商品。无论哪种形式,都完成了从创意向创业的转化过程,这种转化也正是创客文化繁荣发展的本质。创客运动在中国的兴起时间虽短却发展迅猛,国内强大的制造业生态体系,丰富的人力资源,雄厚的资本和艺术沉淀是创客扎根成长的肥沃土地,它所迸发出的潜力是未来工业体系和经济发展的重要机遇。深圳是国内创客产业链最完整的城市,被誉为创客天堂。创客在这里可以找到齐全的电子元件,各类加工厂和技术工程人员,快速完成从创意到产品原型再到小批量生产的全过程;与深圳的务实高效相比,上海的创客显得气定神闲、回归本质,具有国外兴趣使然的创新氛围;北京的创客则更具跨界协同创新及创业精神,因为北京是顶尖技术人才,文艺人才和资本机构云集的城市。创客群体没有职业范围和身份限制,任何有创意且有激情将创意变为现实的人都能成为创客。在创客空间既看不到高精端的大型仪器设备,也看不到众多发明专利和成果,创客空间里有的是热爱创造的人,他们以兴趣为导向、以创意为起点,以体验为动力,通过自我满足的创业方式将大众群体中蕴藏的巨大创新力挖掘和释放出来。传统制造业以满足大众基本需求为目标,规模化生产出利润丰厚的热门产品。但随着热门产品的同质化发展和激烈竞争,大众需求会逐渐向个性化需求分解,这是经济发展给消费者选择产品带来的必然趋势。创客在这种趋势利导下产生,引领制造业从中心化和大规模形态朝着个体式和去中心化的方向发展,根据个性化需求来生产小众商品,给个体式制造业带来机遇。
2013年11月30日,英国《经济学家》杂志刊发的一篇题为《中国制造》的文章让中国“创客”成为焦点。该文章指出,中国创客的力量不可小觑,其潜在优势就是他们与所谓的山寨制造体系密切联系。企业之所以山寨是因为没有设计和创意,依靠模仿他人产品来生产制造,而创客恰恰是设计和创意的源泉和载体,在互联网时代,软件开源和硬件开源给中国企业提供了难得的平等创新机会,若能将创客的设计和创意嫁接于低端仿造业,让创客的巨大创造性和制造需求与山寨企业完备的供应链资源和制造能力优势互补,或许能迸发出惊人的能量,这未必不是山寨企业转型的一条出路。
2013年11月4日,清华大学启动创客驻校园计划,计划每年聘请国内外知名创客进驻学校创客空间,鼓励学生主动参与创新实践,提升跨学科的技术与创意交流。此外,多所大学甚至一部分中学和职业院校也积极推动创客教育,各具特色、充满活力的教育创客空间盘活了院校科技资源,加强了教学与实践、教育与产业之间联动,培养出具有创新创业精神的一流人才。国内每年毕业的几百万大学生是创客运动的最佳人选,他们能将学业中萌发的创意思想和积累的研究成果衍变为创客项目,用自主创业的方式实现就业。这些创客项目转化为创业公司以后,会吸引更多不同层次的社会人才加入其中。麦肯锡2013年研究报告指出,由于机器人和网络技术的突飞猛进,过去10年大型制造企业的雇佣人数持续减少,因为规模制造对自动化生产系统的紧密依赖逐步取代了人工参与。而创客运动引领的个体式制造业根据用户个性化需求来定制生产商品,对技术、工程、艺术等各行各业人工劳动力的需求巨大,必然创造出大量新的就业岗位。材料2:
伴随着密集出台的反腐禁令,每逢佳节倍思“清”,渐渐成为中国官场的新常态,而不少事业单位基层员工和企业白领也没了以往的节日福利。不仅中秋节,过年也是“福利归零”。人们坚决支持中央反腐倡廉,但一些执行者借反腐之名拿掉职工应有福利的做法也引发了争议。以中秋节为例,在“节日反腐令”的背景下,月饼甚至成了一个敏感词。某单位员工小罗表示,往年单位在中秋节时还会给员工发月饼,从今年开始就什么都没有了。“没有就没有呗,我觉得无所谓啊。”今年他自己上网订了几盒月饼。在一家国企分公司工作的白领小姚说,以往过中秋节大家喜气洋洋地去领几盒月饼,但今年就感觉冷冷清清的,“给多少是一回事,哪怕只是一份月饼,也感觉公司想着我们,有种大家庭的感觉,但现在什么都没有了,确实让人很失望。一盒月饼不在价值,没有了,就也没了人情味。” “谁敢发啊,万一撞到枪口上怎么办?”一家事业单位的中层领导在接收记者采访的时候说,其实我觉得发几盒月饼问题不算大,不过现在从中央到地方查得这么严,发了不一定有问题,不发肯定没问题,所以,多一事不如少一事啊!”
另一家国企单位领导则表示,反腐败跟发福利完全是两回事,不能倒脏水把孩子也倒掉了,该发的还是要发。记者反问他:如果有的领导趁机为自己多发福利呢?这位领导沉默了一下说:该抓的还是要抓。材料3:
多年来,很多人已经习惯了到风景秀美的地方开会,并且冬天到南方暖和暖和,夏天到北方凉快凉快,人们形象地称之为“候鸟式开会”。早在1998年,中央就下发了《关于严禁党政机关到风景名胜区开会的通知》,2014年又再次出台规定,明令禁止到21个风景名胜区开会,并且加大监管力度,使不良会风明显好转。但是,仍有少数地方一时还不适应这种变化,仍习惯于“打擦边球”的老一套做法,比如有意选择在风景名胜区附近的地方开会,方便会后组织所谓的“文化考察”活动。比如为了到某个风景名胜区开会,有意将会议地点安排在途中需要在风景名胜所在地转车或飞机中转的地方,会议名称也可以改头换面,遮人耳目。还有的故意设分会场。如此煞费苦心,无非想借着开会的机会图点实惠。材料4:
自从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贯彻执行中央“八项规定”,狠刹“四风”以来,各地公款消费现象得到有效遏制,以致于一些酒店、歌厅的生意也大不如前,甚至门庭冷落,让经营者感到很纠结。
钱某开了一家中等规模的海鲜饭店,生意一直都还不错。他最倚重的是每逢周末、节假日,各种同学聚会、生日宴请、活动庆典等等,虽然让他忙得不可开交,但也乐在其中,用他的话说,这是饭店的“经济支柱”。然而,这两年的情形有点不大对,这类生意量急剧下降。2014年夏天,高考成绩公布,钱某以为一波接一波的“谢师宴”将会像往年一样闪亮登场,早早备好了每桌1888元到5888元不同档次的菜单,准备赚一笔。可奇怪的是,今年一桌也没有预订出去。一打听,不是学生和家长不请了,而是老师们都纷纷谢绝了。钱某有点费解:“这谢师宴又不是公款消费,学生和家长掏自个儿的腰包感谢老师的培养,这种人之常情难道也有错儿?”
即使跟公款消费毫无关系的顾客自掏腰包的消费,也比过去有了很大改观。人少菜多、浪费严重的现象越来越少,饭后“打包”、“光盘”行动日益普遍。“这个嘛„„唉!我的钱还怎么赚呐?”钱某摇着头,心情颇为复杂。材料5:
互联网的日益普及和开发利用,不断为人们的工作和生活提供方便,网上购物、网上预约、网上咨询等等风靡中国。尤其对年轻人来说,他们更习惯于依靠网络解决各种困难,24岁的小茜对此深有体会。以前逢年过节要回家探亲,买火车票是最让她头疼的事。裹着大衣在寒冷的夜里排队购票、托关系找人购票、买“黄牛党”高价票等等,这些都曾亲身经历过。现在有了网络购票,别提多方便省事了。前不久,小茜和母亲通电话,听说母亲想到当地一家医院看“专家门诊”,可是排队很长时间还不一定能挂上号。小茜立刻到网上替母亲挂上了专家号。
贾先生一直为儿子小学毕业上哪所初中犯愁。同事给他支招,赶紧找人托关系打招呼,该花钱就花钱。贾先生知道,这是多年来老百姓为孩子上学求人的“惯例”。即使心里一万个不乐意,可是为了孩子,求人花钱,也是正常。谁知今年区里实行了“新政”,学区内八成小学生通过电脑派位的形式进入学区初中校学习。学生可填报两次志愿,学生在第一批次可填报不少于4所学校,第二批次可填报不少于5所学校。第一批次志愿面对全区所有学生,不设身份限制,全区所有优质资源品牌学校将拿出15%的比例用于第一批次派位。第二批次志愿学生只可填报自己所在学区内的中学,电脑根据志愿随机分配。结果,贾先生的儿子顺利进入一所理想的中学。
小林买了一套装修好的二手房,准备利用国庆假期搬家。他的父母特地从老家赶来,还带了舅舅、表哥等三四个人来帮忙。谁知小林早已请好了搬家公司,总共花了800元,半天时间东西全部搬上楼安置妥当。小林在楼下饭店请父母舅舅们吃饭,舅舅说:“没帮上忙,还害你花钱请吃饭。早知道这样我们就不来了。”表哥说:“你们长辈的***惯今后可以改改了。找亲友帮忙搬家,人累得够呛不说,钱也不少花,光是一顿饭加上烟酒钱,就够付人家搬家费了。”父亲说:“搬新家是喜事,找人帮忙是***惯,请人吃饭感谢感谢,也是人之常情嘛。不过,要是光算经济账,看来还真不如请搬家公司。”
小辉父母家里的一台老式电视机坏了,要买台新的。早已养成办事“找关系”习惯的小辉父亲,有个经常一起钓鱼的好朋友,儿子在家电商场工作。小辉父亲不知打哪儿听说商场职工买东西可以打九折,就打算请这位朋友吃顿饭,请他的儿子帮忙,能便宜一二百块钱。小辉听说后连忙阻止了父亲。他上网一查,同样一款电视机,网上价格比商场便宜300多块。他从网上订购了一台,第三天电视机就送到了家里,父母非常高兴。小辉跟父亲说:“现在不比从前了,像电视机这样的东西,市场供应那么充足,还用得着找关系吗?” 材料6:
南方某城市环保志愿者小黄觉得自己每天都生活在苦恼中。他和其他志愿者每个月都会上门向小区居民发放垃圾袋并现场进行分类投放指导。“有督导的时候,分类效果明显就好,但往往过一段时间,乱丢混丢的又多起来。” 厨余垃圾处理是道中国特色的垃圾难题。小黄说,中国菜中汤汤水水的厨余垃圾占垃圾总量的2/3,其中的有机物会使其变臭,而且会污染垃圾中的可回收物。为分出厨余垃圾,试点城市鼓励居民家庭把垃圾分干湿两类。可是即便只分出湿垃圾,准确投放率也不到30%。小黄看过一则简报,其中提到呼和浩特年降雨量400毫米,年蒸发量却可达2000毫米,湿垃圾没等处理就干了。“唉,可惜我们市不是呼和浩特啊!” 小黄的母亲从老家来暂住,她把小黄家里阳台上一半的空间都堆放了废纸箱和废瓶子。“前段时间攒了一箱矿泉水瓶才卖1块多钱,卖废品现在太不划算,价格低还占地儿!”
据估算,目前我国每年再生资源回收量有1.6亿吨,其中约8000万吨来源于生活垃圾,而我国每年产生的生活垃圾有2.5亿吨,生活垃圾的资源回收率达到30%以上。作为垃圾分类的重要环节,废品回收却一直没有被重视。
小黄认为,居民把家中可回收利用的物品卖掉,是良好的生活习惯。但目前可回收物的价格较低,而又常常不能马上处理,居民无处存放,这影响了他们的积极性。由于干湿分类没有做好,被弃置的垃圾当中有很多可利用的资源被湿垃圾污染了,若再进行人工分类分拣,成本很高。
邻居张大妈刚刚把垃圾分类丢好,就看到收垃圾的环卫工人将“可回收”与“不可回收”两箱垃圾混倒进运输车。“分好了又被混运,还不如不分。”她对小黄说。
目前,多数地方对垃圾分类的投入很少,就连投入相对多的北京、上海、广州、杭州等地也难以满足需求。小黄以广州为例算了一笔账,“如果这样持续3至4年,仅垃圾袋就需14亿元,以200人配1名指导员计算,广州市1800万人,每年需花费40亿元。这样的投入显然不可持续。”小黄感叹,“唉,中国的垃圾分类到底有没有出路啊?” 材料7:
大学生小丽来自苏北农村,今年放暑假回家,发现家里跟其他村民一样将地里的秸秆放火烧了,跟父母争吵起来。小丽:烧秸秆浪费资源,污染空气,又会破坏土壤结构,造成农田质量下降,你们不知道吗? 母亲:知道啊。县里乡里年年宣传,村里年年广播,怎么不知道呢? 小丽:那你们为什么明知故犯?
父亲:你这孩子,说的轻巧。不烧,你能怎样?每年农忙忙死人,哪有时间来捯饬那么多的秸秆?
小丽:不是有企业要回收秸秆吗?
母亲:那都是广播里说说的,到现在也没见有人来回收过。我们这里不沤沼气,又不养牛,那么多秸秆怎么办?现在搬进楼房住,家家户户也不烧锅灶了,当柴禾都没人要。小丽:政府不是有专门补贴,用于秸秆加工还田吗?
父亲:要粉碎,买腐化剂,请人帮工,一亩地只补贴10元钱,够吗?
小丽沉默了。她感到很苦恼,在博客中写到,看来光埋怨农民是不能解决问题的,焚烧秸秆是农民多年的习惯做法,省时省力又省心,一时很难改掉。随着PM2.5环境检测的升级,焚烧对空气的负面影响日益显著,田间秸秆的出路究竟在哪里呢? 材料8:
以下是根据一位资深广告人在某会议上的发言记录整理出的内容:
现在是一个大数据的时代,我们被逼跟着数据在走,我们在继续往前走的时候,要倒退到原点回顾一下你当初为什么要做这件事情,这是世界各地尤其是国内比较欠缺的东西。很多中国的企业都在扮演“我跟随”的角色,别的行业有这个东西,我也就要做。我们都在寻找我们能做什么,其实我们都忽略了很重要的一点,我们更要知道你不能做什么,你不要做什么。我们常常看到很多广告和传播说你要做你自己,这是废话,你除了做你自己还做谁呀,你不能做周杰伦,周杰伦给周杰伦做了,刘德华也不行,你只有做你自己,但你要做得比周杰伦和刘德华还好。
这几年我号称自己是一个下岗的广告民工,我反而看到很多当时我身在广告业中看不到的东西,因为越来越平民化,越来越农民化,我看到的东西都是很小的东西,但这些东西都很可能举足轻重,能够改变很多东西。广告中,一些数据会引导我们,但我们会本着数据做很多东西,但千万不要把数据变成一个依据,你要在数据中找到有什么东西可以挑战,而不是变成一个护身符,数据说这样,我们就这样,这个时代,创意的思维方式可能超过以往任何时候。
做任何事情,大到做人、做行业,小到你要做的事情、要找的东西,你应该考虑,到底有没有挑战?不能因为别的企业做了这样的东西,你就也要去做。你要想一想,你做的东西有没有挑战你的企业,会不会挑战你的员工,最主要有没有挑战你本身?尤其现今社会,人类基本上没有自信心。因为我们没有狼牙虎爪,我们连乌龟壳也没有,所以,我们需要包装,我们需要洋房、汽车、美容,再不行把面孔也改了,手机的美化软件就是应此而生。现在的手机我真的试过45度拍,脸真的尖了,现在的手机还可以让你美白,眼睛变大,大家可能也看过那种手机美女和真人对比,把你吓死。
国外一个电视台访问过很多最近新兴的小企业家,你会发现他们有一个共同点,他们都在新的尝试中找到挑战,基本上他做的不是他原来做的东西。所以,一定希望在你做的东西中找出你的挑战......不然的话,你如果只是想,尤其在中国大陆只是想明天过得比今天好一点,那太没有意思了。我估计在场每个人的学历和资历都会比我高,在下只有中学的学历,现在再把我送去高考,我还是会考不上,但我有自知之明,我读书少,我不会的东西多,从第一天开始,我到现在仍然有这个习惯,从零开始。在座各位可能觉得这个理论大家常听说,这个东西可能是任何行业最难做的东西——从零开始,人性的习惯会使你习惯于从你前一个案例,尤其是成功的案例去借鉴,你希望做得更好,但是,以我冷眼旁观,这里面有很多问题。最近我被邀请回新加坡,我现在被收录到新加坡档案局里,是以一个非典型而被记录,因为以我的背景我不可能有这一天,但是因为这个“零”有很多的意义,因为我什么都不懂,什么都不会,结果这变成我最擅长的一个行业。
所以,各位如果有机会的话,能否像我一样,我每天都逼着让自己客户归零,归零后一般人想出来的东西都和立场不一样。
我常常鼓励学生,我也会鼓励任何人不要怕犯错误,错误是一个很大的动力,当你不怕错误的时候,你差不多什么都敢做。我的能量来自什么?我学历不够,我甚至没有修过广告学。不要怕失败,我们常说失败是成功之母。所以,敢于去犯错误,我们有很多成语故事教过我们这样做,但我们是否真的从中学到过任何东西呢? 三作答要求
一、根据“给定资料1”,概括“创客运动”在中国迅猛发展所产生的积极效果。(20分)要求:全面、准确、简明、有条理。不超过200字。
二、“给定资料4~5”反映了人们在过去的工作和生活方面形成的很多“惯例”或“习惯做法”正在悄然改变。请分析导致这种改变发生的主要原因。(15分)要求:准确、具体、简明、条理清楚。不超过200字。
三、“给定资料6~7”中,小黄和小丽的“苦恼”反映了基层管理工作面临的某种困境。请指出这种“困境”,并提出改变这种困境的建议。(25分)要求:针对性强,建议合理、可行。不超过300字。
四、“给定资料8”中的“归零”说法,耐人寻味。请你依据自己的心得,自选角度,自拟标题,写一篇文章。(40分)
要求:结合给定资料,观点正确,内容充实,结构完整,语言流畅,总字数在1000字以上。解析
一、根据“给定资料1”,概括“创客运动”在中国迅猛发展所产生的积极效果。(20分)要求:全面、准确、简明、有条理。不超过200字。参考答案:
(1)激发创新创业,释放大众创新力,形成创客文化:推动产品和企业孵化,大众创业。(2)引领传统制造业转型升级:推动工业体系和经济发展,给个体式制造业带来机遇。(3)推动低端仿造业转型:设计和创意与山寨企业供应链资源和制造能力优势互补。(4)推动培养创新创业人才:盘活科技资源,加强教学与实践、教育与产业联动。
(5)推动大学生和社会就业:推动大学生自主创业,引领个体式制造业,增加就业岗位。
二、“给定资料4~5”反映了人们在过去的工作和生活方面形成的很多“惯例”或“习惯做法”正在悄然改变。请分析导致这种改变发生的主要原因。(15分)要求:准确、具体、简明、条理清楚。不超过200字。参考答案:
(1)政策导向,党风带动政风民风:开展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影响民众消费习惯。(2)互联网普及和利用,网络平台完善,给工作和生活提供方便,形成网上购物等新习惯。(3)电脑分配等科技运用于网上政务,使教育等公共资源配置更公平,转变民众“找人花钱办事”的旧习惯。
(4)生活服务业发展迅速,产业结构日益完善,转变 “找亲人帮忙”的习惯。(5)产品市场供应充足,购物渠道通畅,转变民众“找关系”的***惯。
三、“给定资料6~7”中,小黄和小丽的“苦恼”反映了基层管理工作面临的某种困境。请指出这种“困境”,并提出改变这种困境的建议。(25分)要求:针对性强,建议合理、可行。不超过300字。参考答案:
1.基层管理工作面临的困境:
(1)市民垃圾分类的自觉性不足,回收价格低,积极性低,政府监督乏力。(2)政府投入不足,缺乏技术支撑,成本高。
(3)农村秸秆等废物缺乏循环利用设施,政府补贴不足,农民习惯做法难改掉。2.解决建议:
(1)加强宣传,提高认识。依托媒体、志愿者等深入基层,向群众普及垃圾分类、农村秸秆等循环利用的知识方法,提高自觉性。(2)强化管理,加强培训。建立废品回收规范和流程,培训回收工作人员,加强监督落实,减少分类分拣成本。
(3)加强科技创新。完善废物循环利用设施,依赖技术降低处理成本。
(4)提高对垃圾分类、废品回收等的投入和补贴力度,扶持鼓励企业参与垃圾处理。
四、“给定资料8”中的“归零”说法,耐人寻味。请你依据自己的心得,自选角度,自拟标题,写一篇文章。(40分)
要求:结合给定资料,观点正确,内容充实,结构完整,语言流畅,总字数在1000字以上。参考答案: 从零开始
这是一个最坏的时代,也是一个最好的时代。在这个时代,历史不是用来借鉴的,而是用来改变的;在这个时代,大数据不是一个既定的事实,而是一个等待创造的未来;在这个时代,成功不是用来学习的,而是用来颠覆的;在这个时代,成功不是用来模仿的,而是用来漠视的;在这个时代,规则不是用来被遵守的,而是用来被打破的;在这个时代,没有什么事是理所当然的,世界是等待开启的大门。
在这个时代,必须勇于革新,善于尝试,挑战历史,改变习惯,从零开始的气魄。首先要清零的,是基于历史的大数据。在创新面前,“大数据”是等待被戳破的泡沫,任何基于历史的大数据都等于零。在一个开放市场中,任何一个行业都有行业大佬,这些大佬新东方总裁俞敏洪先生的话来说就是“钱多势众”。当你进入某个行业的时候,他们会告诉你:他们营收是多少,服务人数是多少,有多少人才,有多悠久的历史„„每一个数据都让你感觉是不可能达到的天文数字。但是在创新面前,这些数据都等于0。1865年成立的诺基亚曾经占全球手机市场40%的份额,可随着智能手机时代的到来,不到4年这个100年的品牌就在手机领域烟消云散;小米用3年的时间从一个聊天工具开始,在苹果和三星统治的手机领域分得了14%的市场份额,实现从0到n的华丽转身。真正的大数据是开放的数据、动态的数据、随时可能被革新的数据。我们要的不是一点点地去做加法,而是去改变数据的位置、参数、结构、符号,从而产生神奇的变化。
这个改变靠的是什么?不是模仿,而是创新;不是苦苦地追赶,而是强悍地颠覆;不是做加法,而是做乘法、除法、指数法、排列组合法„„
还需要清零的,是个人的经验、习惯、知识等。庄子说:“吾生也有涯,而知也无涯,以有涯随无涯,殆己!”在未来面前,一切有限的历史经验,都等于零。在一个充满创新的时代,历史数据不是依靠,而是负担。哲学家尼采说,要“重估一切价值”。这就需要打破习惯,勇于突破,自我革新,有面对未来的勇气和态度。人天生都喜欢做自己习惯的事、自己能做会做的事、基于经验确定的事,这种事往往更加方便更加容易。但是你喜欢和能做的不一定是时代需要的。我们的所有行为都必须放到开放多元的评价体系去重新评价,同时还必须根据这种评估作出改变。主动改变的,就能获得时代的红利,比如京东商城,现在市值已达几百亿美元。转型慢的就会被时代抛弃,成为昨日黄花,比如曾经创造了首富的国美电器,现在市值只有京东的十分之一。
要转变的不仅是企业,个人的消费习惯也要变,无论年龄性别,要学会使用智能手机,学会在线支付,会用打车软件,会网上挂号,在线购车票„„这些新兴的消费方式能让消费者获得更多、更便宜、更符合需求的商品的服务。当然,这对于很多人来说是挑战,这意味着他们的生活将从零开始。但是这个零的背后,是无穷无尽、精彩纷呈的世界。改变习惯,拥抱未来,收获的将是更丰富、精彩的自我。清零不是自我放逐,而是自我升级和革新的开始。要勇于突破尝试,更要有屡败屡战的精神。同时。自我革新需要在身份认同上保持多样性、开放性。我们总是在追求可靠性,在现代社会,最可靠的不是基于历史的习惯、资源、地位,而是基于未来的改变、智慧、创新。在传统社会中,社会是封闭的,单一的,评价标准是也固定唯一的,所有人都用同样的方式朝着同一个固定的方向和目标努力,一旦获得就一劳永逸。比如科举考试,一旦当官,就有了身份认同,物质保障,一旦当过官,出于观念和社会结构的限制,就不可能去做别的事情。范进没有中举之前可以插着草标去买鸡,一旦中举之后他就没有其他选择了。在开放的时代则不同,个人的身份是变动的、多样的、开放的。比如公务员下班之后可以是一个投资炒股高手,并且社会也会为他提供炒股投资的机会。在职业定位上保持低调,保持开放性,才能获得全新的视角,才能获得重新建构自己职业和人生的可能性。这种人生的广阔视野一旦打开,人就获得了自由全面发展的机会,获得了把握自己命运,创造社会价值的开放渠道。
第五篇:2011年917联考申论真题解析
1、假定给定资料1-6是你在调查研究中获取的信息,请你依据这些资料归纳出一份汇报提纲,以供领导参阅。
要求:分条归纳,内容全面,表述准确,逻辑清晰,限400字。
情况汇报,公文特色的综合式概括,要求概括材料1-6的主要内容,做一情况汇报,以供领导参阅。侧重考查阅读理解能力。
解题关键:一是明确材料话题,围绕学术浮躁,科学精神缺失展开。二是答案要点,信息点相对较散,可摘抄关键词,提炼整合。三是答案结构,建议分成学术浮躁的表现、原因、对策三部分作答,同时注意此题带有公文性质,答题时要兼顾公文格式。
参考答案
关于当前学术科研问题的情况汇报 XX领导:
现将当前我国学术科研情况汇总如下,请参阅。
一、存在问题
当前我国科研诚信缺失现象严重,表现在:1.学术界浮躁虚假之风盛行,个别专家抄袭、剽窃他人成果造假。2.个别专家丧失社会责任感、道德失范。2.部分学生学风浮躁,治学意识淡薄,功利化倾向严重。
二、问题原因
反思科研诚信缺失的原因,主要是:1.个别专家盲目追求利益,无视公共道德。2.法律法规建设滞后,缺少相关规范制约。3.现有的职称评价体系不完善,以论文数量为主,忽视质量。4.大学培养体制不完善,导师对学生低要求,缺乏道德引导。5.学术造假团伙猖獗,败坏社会风气。
三、相关建议
科研诚信的缺失,不止败坏了学风,而且严重阻碍了科技创新、建设创新型国家的步伐。针对以上问题,相关各方建议如下,1.完善科研体制,建立与科研相关的规范细则,同时加强监管。2.深化教育改革,完善职称评定体系,探索教授治学治校途径。3.学校注重加强对学生的道德引导。4.借鉴国外经验,严厉处罚学术造假行为。
2.根据给定材料请您分析1-3分析张悟本事件折射出哪些现实问题?(20分)要求:问题全面明确,分析恰当透彻,表述简洁明了:250字左右 根据给定材料7~9,请你分析张悟本事件折射出那些现实问题?(20分)要求:问题全面明确;分析恰当透彻;表述简洁明了;200字左右。【解题思路】
一、阅读题干,审清题意
此题要求依据材料7~9的内容,分析“张悟本事件”所反应的现实问题。
二、阅读材料,提取要点
材料7通过******总理的讲话,点明整个材料的主题思想“弘扬科学精神,提过全民族科学素质”。材料8叙述了“张悟本事件”,并分析了造成该事件产生的一些原因:媒体的炒作,政府部门监管不力,科研人员不热衷于将其学术知识转化为群众所需的、易懂的常识等。
材料9提到对我国公民科学素养调查的结果,反映出我国公民科学素养不高、必要的科学基础知识掌握不足。
三、加工要点,组织答案
经过提炼,将各个要点进行分析加工,在组织答案的时候,一定要注意题目要求,严格按照要求作答。
【参考答案】
一是公民对于科学知识掌握不足。对文凭的热衷使人们忽略了科学常识。二是民众对于“养生”的盲从。物质生活的提高使人们注意力向健康转移,养生知识成为他们所渴望的。三是媒体不负责任的包装炒作。在利益驱使下,一些媒体的宣传炒作严重误导了民众。四是政府部门监管不力。张悟本长期以来以专家身份自居,政府部门未能及时发现。五是科研人员将学术知识转化为常识力度不够。他们把精力放在了学术研究上,忽略了科普知识的传播。
3.针对给定资料所反映的“大学学术浮躁”,请你以某高校学术主管部门负责人的身份,就如何治理这些问题,提出对策建议,供学校学术委员会研究讨论。(30分)
【解题思路】
一、阅读题干,审清题意本题的作答任务是就“大学学术浮躁”问题提出对策建议。作答时首先要明确给定资料中所反映的“大学学术浮躁”问题是什么、有哪些,然后根据这些问题提出有针对性的对策并写出建议。
二、阅读材料,提取要点尽管题目没有明确指定作答范围,但通过阅读材料可以发现,本题的作答要点主要集中在给定资料2、4、5中。“给定资料2”提到一位教育界的评论家刘某。他认为我国目前学术浮躁多样化,主要造假手段包括请人代劳抄袭和拼凑编辑造假,引出大学学术浮躁的第一个问题——大专院校领导让学生代劳抄袭、编辑拼凑造假。针对这一问题可以得到对策:加强监督管理力度,对学术不端行为予以严惩。“给定资料2”还提到“导师不仅要在知识传授和方法训练上指导学生”“应加强对学生的道德引导”,可以得到对策:加强对学生的道德引导,帮助学生提高诚信素质、学术品德。“给定资料2”后面提到“职称评价体制存在问题”,它与“给定资料4”所讲的“学校把学术成果作为了评价教师职业能力的绝对标准”,从这两部分也可以推出对策:改变现有的科研职称评价体制,不单纯以论文数量作为科研评价的标准。“给定资料5”从钱学森之问引出对我国学术造假、抄袭等问题的思考,提到“教授治校、高校行政已在社会上引起广泛讨论”,可以得到对策:行政领导退出学术委员会,教授治校、去行政化,营造良好的学术氛围。
三、加工要点,组织答案
对以上要点进行合并整理,就找到作答所需的问题,并根据问题推出对策即可。【参考答案】
大学学术浮躁的问题表现为:大学老师让学生代劳抄袭;拼凑编辑造假;学生抄袭论文并对毕业论文不重视;泡沫论文、虚假奖项等现象泛滥使得许多科技工作者不能够脚踏实地工作。
作为高校学术主管部门负责人,应从以下几方面着手:一是改变现有的科研职称评价体制,不单纯以论文数量作为科研评价的标准;二是加强对学生的道德引导,帮助学生提高诚信素质、学术品德;三是行政领导退出学术委员会,教授治校、去行政化,营造良好的学术氛围;四是加强监督管理力度,对学术不端行为予以严惩。
4.结合给定资料,以“弘扬科学精神,提升科学素养”为题,写一篇文章。(50分)
要求:思想深刻,观点明确,结构完整,语言流畅:不少于1000字。(答题要点,不做展开)【写作思路】
本次考试的文章写作要求考生以“弘扬科学精神,提升科学素养”为题进行论述,从题干要求来看,本题属于命题作文,考生在写作之前通过阅读给定资料,可以得知我国大力提倡科学精神的同时重视提升国民素养这个工作,但是现在是仍然面临着一些问题,我国公民的科学素养有待提高,科学精神遭到威胁。全篇材料都是围绕科学精神和公民科学素养这两个方面,所以考生吃透给定资料的内容,不仅可以拓展写作思路,而且可以借用给定资料顺利完成写作。
这里提供一种写作角度,考生可以根据已给题目,把文章写作分为四个部分,首先叙述弘扬科学精神的重要性,其次阐明提升公民科学素养的重要意义,再次阐述弘扬科学精神,提升科学素养对于发展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作用,并提出一些建议措施,最后进行收尾。在写作过程中要注意作答要求,思想深刻、观点明确,结构完整和语言的流畅。
【参考例文】
弘扬科学精神,提升科学素养
近些年来,我国的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发展,国力不断增强,公民的科学素养也得到相应的提高。但是,一些公民未经辨别仍会相信非科学的“养生理论”;某些科研人员为追求经济利益,成为伪科学、甚至邪教的俘虏;高校学术造假门、抄袭门也频频被媒体曝光。这表明,国家在大力弘扬科学精神地同时,也要提升公民的科学素养。
弘扬科学精神是我们面对任何事情必须坚持的一项原则。科学精神就是求知和探索精神,是人们从事一切科学认识活动的原动力。一切科学认识活动的基本特征就是不断探索未知世界的奥秘、不断追求真理的过程。科学精神是科学认识活动中的价值标准和行为规范,是基于科学本质而产生的内在理念和精神气质。无论是国际上还是国内学术界出现的编造事实伪造实验数据、还是剽窃他人论文进行学术造假,都是严重背离了求真务实的科学精神,阻碍科学的发展与进步。因此,必须坚持弘扬科学精神来发展社会各项事业。
提升科学素养是当今政府的一项重要责任。科学素质是公民整体素质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一个国家和民族先进文明程度的重要标志。提升国民的科学素养是落实科学发展观、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创新型社会,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需要。根据第八次中国公民科学素养的调查结果,我国公民的科学素养与国外有很大的差距,所以必须不断加强我国公民科学素养的培养。无论是无中生有的“水变油”,夸大其词的“基因皇后”,还是肆意炒作的“纳米”、遍地开花的“国内首创”,这些与科学精神相悖的不正常现象被炒的沸沸扬扬,都是由于公众缺乏科学修养和理性的判断,因此提升国民科学素养必须成为国家的重中之重。
弘扬科学精神、提升科学素养是我国一项长期坚持的工作。弘扬科学精神是崇尚科学、提高公民科学素养的根本途径;提高公民的科学素养是社会进步,弘扬科学精神的推动力。弘扬科学精神、提升科学素养,有利于促进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有利于中华民族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在社会建设中,要弘扬科学精神,打击各种伪科学和封建迷信,要提高公民的科学素养,普及科学常识,增强其理性判断能力。国家应加强有关“弘扬科学精神,提升科学素养”的宣传工作,使得全社会形成一种良好的氛围;举办各种普及科学常识的讲座和活动,使得科学知识、科学方法被大众所掌握;调整学术浮躁的不良风气,严厉打击各种弄虚作假,以经济或者个人利益为目的的学术研究和发明,以鼓励科研事业的健康发展。
总之,在“以崇尚科学为荣,以愚昧无知为耻”已经成为我们整个社会的共识和核心价值观的今天,有关政府及相关单位不仅要大力弘扬和倡导科学精神,而且要普及科学知识提高全体公民的科学素养。
要求:问题全面明确,对策具体可行:350字左右。(含答案要点,不做具体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