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科学发展观学习宣传资料
科学发展观学习宣传资料
关键词1:一面旗帜
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关键词2:一个总要求
党员干部受教育、科学发展上水平、人民群众得实惠。关键词3:三个着力点
着力转变不适应不符合科学发展的思想观念,着力解决影响和制约科学发展的突出问题以及党员干部党性党风党纪方面群众反映强烈的突出问题,着力构建有利于科学发展的体制机制。
关键词4:六项目标要求
提高思想认识、改进思想作风、破解发展难题、创新体制机制、加强党的建设、促进科学发展。关键词5:五条主要原则
坚持解放思想、突出实践特色、贯彻群众路线、正面教育为主、注重分类指导。
关键词6:五个一天
听一天报告、读一天文章、讲一天党课、走访一天群众、谈一天体会。
关键词7:五个一次
算一次账、办一次事、听一次意见、看一次点、问一次计。关键词8:科学发展观
科学发展观是坚持以人为本,树立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促进经济社会和人的全面发展。
以人为本,就是要把人民的利益作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不断满足人们的多方面需求和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全面,就是要在不断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保持经济持续快速协调健康发展的同时,加快政治文明、精神文明的建设,形成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相互促进、共同发展的格局;协调,就是要统筹城乡协调发展、区域协调发展、经济社会协调发展、国内发展和对外开放;
可持续,就是要统筹人与自然和谐发展,处理好经济建设、人口增长与资源利用、生态环境保护的关系,推动整个社会走上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关键词9:产业结构调整
“十一五”时期,产业结构调整包括两层含义:一是提升产业技术水平。《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的建议》指出,要实现产业结构调整,“关键是全面增强自主创新能力,努力掌握核心技术和关键技术,增强科技成果转化能力,提升产业整体技术水平”。二是发展重点行业。《建议》指出,发展先进制造业、提高服务业比重和加强基础产业基础设施建设,是产业结构调整的重要任务。关键词10:深化体制机制改革
经过20多年的改革,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初步建立,有力地促进了社会生产力发展、综合国力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同时,我们也要看到,当前出现的很多矛盾和问题,其根源就在于改革不到位和体制不完善:我国宏观经济之所以出现周期波动,在于宏观管理体制和微观运行机制的改革不到位;经济增长方式之所以粗放,与政府职能转变不到位、财税金融体制不健全和企业改革不到位有直接关系;资源的严重浪费和低效使用,与土地、水和重要矿产资源的产权制度不明确、价格形成机制不合理有直接关系。因此,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提出,要完善体制机制,以更大决心加快推进改革,使关系经济社会发展全局的重大体制改革取得突破性进展,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强大动力和体制保证。
关键词11:循环经济
指以“减量化、再利用、资源化”为原则,以提高资源利用效率为核心,促进资源利用由“资源—产品—废物”的线性模式向“资源—产品—废物—再生资源”的循环模式改变,以尽可能少的资源消耗和环境成本,实现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使社会经济系统与自然生态系统相和谐。发展循环经济,是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和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途径。
关键词12:“两个坚持”“三个转变”
以科学发展为中心,坚持较快的发展速度,坚持构建和谐社会;着力推进增长方式的转变,着力推进经营方式的转变,着力推进管理方式的转变。关键词13:转变经济增长方式
加快转变经济增长方式,是坚持以科学发展观统领经济社会发展全局、实现经济社会又快又好发展的重要着力点。要重点抓好以下几方面的工作:
一是要建立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相结合的技术创新体系,着力提高原始创新能力、集成创新能力和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能力,为转变经济增长方式提供强大科技支撑。
二是要加快推进经济结构的战略性调整,提升产业的整体技术水平,促进区域协调发展。
三是要大力发展循环经济,加强资源综合利用,全面推进清洁生产,加大环境保护和生态建设的力度,促进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
四是要进一步推进改革,努力形成有利于转变经济增长方式、促进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体制机制,充分发挥市场机制对转变经济增长方式的引导作用。
五是要树立人才资源是第一资源的观念,加强人力资源能力建设,努力造就数以亿计的高素质劳动者、数以千万计的专门人才和一大批拔尖的创新人才。关键词14:自主创新
提高自主创新能力是提升科技水平和经济竞争力的关键,也是调整经济结构、转变经济增长方式的中心环节。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强调,要把提高自主创新能力作为国家战略,致力于建设创新型国家。
自主创新能力是国家的核心竞争力,也是企业生存和发展的关键。我国原始创新能力和集成创新能力不强,缺乏核心技术和自主知识产权,关键技术装备长期依赖进口。因此,只有切实提高自主创新能力,才能为保持经济长期平稳较快发展提供重要支撑;只有切实提高自主创新能力,依靠科技进步加快改造传统产业和开辟新的科技产业,使经济增长建立在提高人口素质、高效利用资源、减少环境污染、注重质量效益的基础上,才能为调整经济结构、转变增长方式提供重要支撑;只有切实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增强自主开发能力,掌握自主知识产权,突破发达国家及其跨国公司的技术垄断,争取更为有利的贸易地位和竞争优势,才能为提高我国国际竞争力和抗风险能力提供重要支撑,提高国民经济的整体技术水平。
关键词15:“三促进一保持”
“三促进一保持”,即促进提高自主创新能力、促进传统产业转型升级、促进建设现代产业体系、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增长,作为我省当前经济工作的首要任务,作为在学习实践活动中突出实践特色的重要角色。关键词16:资源节约型社会
节约型社会是指在社会生产、流通、消费的各个领域,通过采取综合性措施,提高资源利用效率,以最少的资源消耗获得最大的经济和社会收益,保障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经济形态。
我国是一个人口众多,资源相对不足的国家,耕地、淡水、森林、石油以及主要矿产资源人均占有量均低于世界平均水平,而长期积累的经济结构不合理和粗放型经济增长方式,又使能源、资源利用效率明显低于世界先进水平,加之经济发展正处于重化工业加快发展的阶段,资源和其他能源的消费强度加大,导致经济发展和资源、环境的矛盾加剧。建设资源节约型社会,必须牢固树立和认真落实科学发展观,按照走新型工业化道路的要求,大力调整经济结构,加快技术进步,提高全社会的资源节约意识,同时综合运用经济的、法律的和必要的行政手段,尽快从根本上改变“高投入、高消耗、高排放、不协调、难循环、低效益”的粗放型经济增长方式。关键词17:节能减排
节能减排指的是减少能源浪费和降低废气排放。我国“十一五”规划纲要提出,“十一五”期间单位国内生产总值能耗降低20%左右、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减少10%。这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大举措;是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的必然选择;是推进经济结构调整,转变增长方式的必由之路;是维护中华民族长远利益的必然要求。关键词18:绿色GDP
绿色GDP(可持续收入)的基本思想是由希克斯在其1946年的著作中提出的。这个概念的基础是:只有当全部的资本存量随时间保持不变或增长时,这种发展途径才是可持续的。可持续收入定义为不会减少总资本水平所必须保证的收入水平。对可持续收入的衡量要求对环境资本所提供的各种服务的流动进行价值评估。可持续收入数量上等于传统意义的GNP减去人造资本、自然资本、人力资本和社会资本等各种资本的折旧。衡量可持续收入意味着要调整国民经济核算体系。
绿色GDP是指一个国家或地区在考虑了自然资源(主要包括土地、森林、矿产、水和海洋)与环境因素(包括生态环境、自然环境、人文环境等)影响之后经济活动的最终成果,即将经济活动中所付出的资源耗减成本和环境降级成本从GDP中予以扣除。改革现行的国民经济核算体系,对环境资源进行核算,从现行GDP中扣除环境资源成本和对环境资源的保护服务费用,其计算结果可称之为“绿色GDP”。绿色GDP这个指标,实质上代表了国民经济增长的净正效应。绿色GDP占GDP的比重越高,表明国民经济增长的正面效应越高,负面效应越低,反之亦然。
关键词19:经济增长极
增长极理论,最早由佛朗索瓦〃佩鲁提出。汉森对这一理论进行了系统的研究和总结。该理论从物理学的“磁极”概念引伸而来,认为受力场的经济空间中存在着若干个中心或极,产生类似“磁极”作用的各种离心力和向心力,每一个中心的吸引力和排斥力都产生相互交汇的一定范围的“场”。这个增长极可以是部门的,也可以是区域的。该理论的主要观点是,区域经济的发展主要依靠条件较好的少数地区和少数产业带动,应把少数区位条件好的地区和少数条件好的产业培育成经济增长极。通过增长极的极化和扩散效应,影响和带动周边地区和其它产业发展。增长极的极化效应主要表现为资金、技术、人才等生产要素向极点聚集;扩散效应主要表现为生产要素向外围转移。在发展的初级阶段,极化效应是主要的,当增长极发展到一定程度后,极化效应削弱,扩散效应加强。
增长极理论主张通过政府的作用来集中投资,加快若干条件较好的区域或产业的发展,进而带动周边地区或其它产业发展。这一理论的实际操作性较强。但增长极理论忽略了在注重培育区域或产业增长极的过程中,也可能加大区域增长极与周边地区的贫富差距和产业增长极与其它产业的不配套,影响周边地区和其它产业的发展。
关键词20:环境友好型社会
环境友好型社会是人与自然和谐的社会,通过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来促进人与人、人与社会的和谐。具体而言,建设环境友好型社会需要环境友好型产品、环境友好型服务、环境友好型企业、环境友好型产业、环境友好型学校、环境友好型社区等,也需要多种要素,如有利于环境的生产和消费方式,无污染或低污染的技术和工艺,对环境和人体健康无不利影响的各种开发建设活动,符合生态条件的生产力布局,人人关爱环境的社会风尚和文化氛围,等等。简言之,建设环境友好型社会,就是要以环境承载力为基础,以遵循自然规律为准则,以绿色科技为动力,倡导环境文化和生态文明,构建经济社会环境协调发展的社会体系。
第二篇:科学发展观学习资料
四川仪陇观紫镇:为学习实践活动打上“预防针”
2009年09月23日14:27 来源:中国共产党新闻网
四川省仪陇县观紫镇在第三批学习实践活动中,通过全面摸底、深入调研、广泛宣传,有效遏制了参学对象有遗漏、学习实践走过场、思想认识出偏差等问题。
全面摸底——预防参学对象有遗漏。立足于第三批学习实践活动参学单位层面较广,参学党员干部思想认识具有较大复杂性、差异性的实际,组织相关部门人员扎实做好了参学单位基础数据的收集、统计、整理工作。在镇机关、学校、卫生院、村(社区)、“两新”组织认真开展“三查”(查参学党组织的设置、隶属、数量、结构等情况;查参学党员数量、年龄、文化等情况;查参学党组织和党员干部的需求诉求情况)活动,分析党员比例结构,全面摸清“家底”,确保学习实践活动全体党员参与。据统计,该镇参加第三批学习实践活动的单位共22个,党员556名,其中初中及以下党员85名,60岁及以上党员52名,外出党员数185名。
深入调研——预防学习实践走过场。镇党委成立了3个调研组,紧紧围绕“如何确保学习实践活动取得实效”、“如何以学习实践活动推动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等内容,先后到镇中心小学、卫生院、长乐村、兴乐村等参学党支部深入调研。通过走访、问卷、座谈等多种方式,开门纳谏,广泛征求社会各界对开展第三批学习实践活动的意见和建议。并于9月15日召开了第三批参学党支部书记意见交流会议,就如何做好规定动作、创新自选动作,如何以科学发展观引领各项工作等进行了深入探讨。与会支部书记一致认为,精心设计主题、载体,强化督查,加强乡村环境综合治理,加强机关、企事业单位效能建设,加强农村产业结构调整、实施项目推动等是确保第三批学习实践活动不走过场、取得实效的重要保障。
广泛宣传——预防思想认识出偏差。充分利用镇党委学习实践活动《简报》、电视台、基层宣传栏、宣传标语等新闻媒体和阵地,在全镇集中宣传科学发展观的科学内涵、精神实质和根本要求,宣传开展学习实践活动的重大意义,宣传在推进新农村建设、加快农村产业结构调整、推进镇域经济社会发展中践行科学发展观的先进典型,全方位、多角度、深层次地宣传造势,为扎实开展第三批学习实践活动营造良好的舆论氛围。目前,已筹备好第三批学习实践活动学习资料、实施意见以及动员会相关准备,下发学习实践活动筹备工作简报3期,悬挂宣传标语60多条,开设宣传专栏30多个,在电视台推出机关、企业、行政村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典型报道20余期。(冉兵 李奇)
浙江龙游塔石镇:农村普通党员带头争科学发展当“排头
兵”
2009年09月24日16:47 来源:中国共产党新闻网
塔石镇位于龙游北大门,全乡辖区面积78.22平方公里,人口4.1万,是龙游县的农业大镇,镇党委下属农村党支部26个,农村党员1563名,其中普通无职党员1450名。为加强农村普通无职党员管理,切实解决好部分党员宗旨观念淡化、自身要求降低的问题,塔石镇党委在调查研究的基础上,因地制宜,按照分类指导的原则,围绕“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农村稳定”的工作思路,引导农村普通党员发挥自身特长,对照五个“带头”的标准争当践行科学发展观的“排头兵”。
带头推动创业创新,争当“致富领头雁”
发挥农村普通党员推进农业产业化进程中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发挥塔石镇地处丘陵地带,山林面积较广的优势,引导广大普通党员带头承包山林,从事规模种养殖业,进行农业项目开发,走自我创业的道路。据统计,全镇目前从事农业项目开发的党员达300余名,带动全乡650余户,共2100余名农民从事规模种养殖业。
童岗坞村的党员童仕赋,03年开始承包本村90多亩山地和大田,发展养猪业,经过几年的打拼,规模逐步扩大,经济效益逐年上升,到目前为止,童仕赋总投资已达150万元,养殖场共有存栏母猪100多头,生猪1000多头,年收入60多万元。通过多年的积累,童仕赋掌握了一定的养殖经验,为帮助乡亲们共同富裕,07年童仕赋牵头创办了康赋生猪专业合作社,带领村民们一起养猪致富。在生猪专业合作社的引领下,目前该村有50多户生猪养殖大户,带动产值近千万元。
带头倡导文明乡风,争当“文明标兵”
建立推广文明乡风从普通党员抓起的理念,引导普通党员积极参加争当“文明孝敬星”、“遵纪守法星”、“和谐家庭户”的“两星一户”行动,为全体村民做好表率作用。从加强普通党员的宣传教育入手,远离黄赌毒,实现以点带面,通过普通党员宣传健康向上的农村文化,倡导文明和谐的生活方式,丰富村民的精神文化生活。
塔石镇柯家村根据村里的实际,建立党员联系农户制度,确定每一名党员联系若干农户,并制作专门的党员群众联系牌,在联系牌上标明本户联系党员姓名、联系电话、监督电话,切实加强对党员联系制度的监督。今年开始,塔石镇全面推广柯家村的工作经验,目前,全镇已有600多户群众挂上了党员联系群众工作牌。通过建立党员联系家户制度,进一步激发了基层党员的服务和自律意识,为反对封建迷信、赌博、铺张浪费,弘扬传统美德发挥了积极的作用。
带头美化村庄环境,争当“环保模范”
针对新农村建设过程中,村容村貌整治难、群众环保意识差的问题,着力发挥好农村党员的示范作用,带头维护农村的环境卫生。建立党员岗位责任制和党员一人一岗制,村里的环境卫生由党员分片包干负责,一名党员具体负责某一特定范围的环境卫生,同时做好监督检查,制止群众乱倒、乱扔、乱堆垃圾的行为,及时发现违反环境卫生规定和制度的行为,消除各种卫生隐患,积极参与卫生整改和清理工作,为改善村容村貌献计出力。
塔石镇杜山徐村针对本村的“脏、乱、差”问题,09年开始实施了村庄整治工程,党支部对全村的无职党员进行了设岗定职,根据党员各自特点设置监督岗、垃圾处理岗、政策处理岗等职位,广大党员纷纷带头投工投劳,充分发挥先锋模范作用,营造了一种争优创先的良好氛围,村庄整治工作顺利推进。
带头执行监督制度,争当“村务监督员”
引导农村普通党员积极履行监督权,主动参与重大事务公决、民主听证、民主评议村干部等工作,对村务公开、财务公开等制度进行监督,督促村干部依法办事。积极落实各项便民服务措施,推动村务民主管理,在进行重大决策时,都邀请有关的普通党员参加,提高决策的合理化程度,切实推进基层民主政治建设。
塔石镇童岗坞村从建章立制入手,强化民主决策、民主管理,主动接受群众民主监督。行政村规模调整以后就结合村情制定一套合法实用的《村规民约》,此后,又陆续制订实施了《民主管理制度》、《财务监督制度》、《村民议事规则》等一系列规章制度,充分发挥党员和村民代表的参政、议政能力,村里的各项决策、财务支出都有普通党员和村民全程参与。
带头宣传政策法规,争当“普法先锋”
建立农村普法“义务宣传员”队伍,充分调动农村老党员、老干部的参与热情,鼓励他们做好农村政策法规的义务宣传员。由镇党委统一组织,分片举办农村普通党员涉农政策培训班,由县有关部门对自愿参加义务宣传活动的学员开展政策法规培训,提高义务宣传员的业务水平。
截止目前,塔石镇已有20个村,组建了136名普法“义务宣传员”队伍,老党员用群众喜闻乐见的形式向村民宣传政策法规,受到了群众的欢迎。同时,在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中,塔石镇还通过义务宣传员专门组织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专题讨论会,通过发放宣传资料、面对面谈心等形式,向广大群众宣传新农村建设的政策法规,引导广大群众把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各项任务落到实处。(吴秀军 邵银建)
浙江龙游模环乡钱家村:和煦之“风”凝聚发展之力
2009年09月22日11:07 来源:中国共产党新闻网
徜徉在风景如画的龙游县模环乡钱家村,夜幕下的运动场总是人声鼎沸,到处是和谐、和睦、和气之风。钱家村人口不到400,就是这样一个小村,在村干部的带领下,屡创全县乃至全市的一个又一个“第一”:第一个大张旗鼓搞起了村庄规划,第一个大面积推广沼气,村党支部第一个被中组部命名为“全国先进基层党组织”。建国60年来,这个村没有发生过一起越级上访、集体上访和刑事案件。
规划绘出新风貌
该村从上世纪70年代末就开始对村庄实行统一规划,农户建房统一安排,村民住宅设计要求基本一致,为现在的村庄科学布局打下了基础。2004年开始村庄整治,先后投资150多万元对村庄进行了彻底整治。硬化了村道1800多米,污水沟明改暗2400米,修建了4000平方米的休闲广场,建绿化带1400平方米,安装路灯55盏,建公厕4座,修建400平方米的垃圾场,浆砌整修清水塘,并对全村农户房屋外墙统一粉刷。通过整治,村容村貌焕然一新。同时,沼气的推广应用也获得经济和生态“双赢”。目前全村共建有72座沼气池,猪粪猪尿以及人粪尿都进沼气池,年产沼气2万多立方米,用于做饭、烧水、照明,产生的沼液用于柑橘施肥。
生产发展富农民
种柑橘和养猪是钱家村的传统产业,农户40%的家庭经济收入来自柑桔,40%的农户养猪,生猪人均20头,平均每个养殖户存栏母猪3头以上。村里成立了 “养猪协会”,方便了养殖户交流市场信息和养猪技术。同时经过对桔园进行技术改造,完善村集体桔园承包合同,实施“猪、沼、果”生产模式,取得了良好的综合效益。村里主动与农业龙头企业温氏集团挂钩,集中规划场地养殖,大力发展规模养鸡业。目前已有3个规模养鸡户,总产量15万羽。
村风文明育和谐
多年来,钱家村形成了尊老爱幼、邻里和睦、团结互助、遵纪守法、朴实勤劳的村风民风。解放60年来,村里没有发生过刑事案件,没有赌博、封建迷信活动、违反计划生育、违章建房等现象,也没有发生过群众越级上访事件。自实行联产承包责任制27年以来,村民不欠集体一分承包款。随着新农村建设的扎实推进,村两委十分重视引导传统的淳朴民风和现代文明新风相融合,通过开展十星级文明户、“好婆媳”、“好夫妻”、“好邻里”、“好村民”、“好孩子”等一系列积极健康的评选活动,赋予了村风民风新内涵。同时,村里还建起了文化中心广场、图书室、灯光篮球场等,安装了乒乓球桌、单双杠等室外体育器械,极大地丰富了村民的休闲娱乐生活。
管理民主强班子
“打铁需要自身硬”。钱家村干部从建章立制入手,强化民主决策、民主管理,主动接受群众民主监督,使村干部在群众中提高了威信,进一步增强了村两委的凝聚力和战斗力。从上世纪七十年代开始就结合村情制定一套合法实用的《村规民约》,此后,又陆续制订实施了《民主管理制度》、《财务监督制度》、《村民议事规则》等等一系列规章制度。在村口设置了村务公开栏,对村级财务、救灾物资分发、建房审批、集体土地承包、各类工程招投标等涉及村民切身利益和集体利益的都进行公开。(郑兴仲)
中央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网站——《学习与实践》网
第三篇: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学习资料(范文模版)
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学习资料
1.科学发展观是怎样提出来的?
答:2003年10月,胡锦涛总书记在中共十六届三中全会首次提出科学发展观。它是立足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国情,总结我国发展实践,借鉴国外发展经验,适应新的发展要求提出来的。
2.科学发展观的内涵是什么?
答:科学发展观的第一要义是发展,核心是以人为本,基本要求是全面协调可持续,根本方法是统筹兼顾
3.科学发展观的实质是什么? 答:实现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4.为什么要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
答:在全党开展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是党的十七大作出的战略决策,是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武装全党的重大举措,是“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学习教育活动和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的继续,是深入推进改革开放、推动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促进社会和谐稳定的迫切需要,是提高党的执政能力、保持和发展党的先进性的必然要求。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是在深刻变化的国际环境中推动我国发展的迫切需要,是落实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奋斗目标新要求的迫切需要,是以改革创新精神全面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的迫切需要。
5.开展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要着重从哪几方面作出努力?
答:第一,进一步深刻理解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重大意义。第二,进一步抓好发展这个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第三,进一步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第四,进一步坚持解放思想、改革创新。第五,进一步提高党员干部队伍素质。第六,进一步动员广大人民群众投身科学发展的伟大实践。
6.开展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总的要求是什么?
答:全面贯彻党的十七大精神,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组织广大党员特别是各级领导班子和党员领导干部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紧紧围绕党员干部受教育、科学发展上水平、人民群众得实惠,进一步解放思想、实事求是、改革创新,切实增强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自觉性和坚定性,着力转变不适应不符合科学发展要求的思想观念,着力解决影响和制约科学发展的突出问题以及党员干部党性党风党纪方面群众反映强烈的突出问题,着力构建有利于科学发展的体制机制,提高领导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的能力,使党的工作和党的建设更加符合科学发展观的要求。
7.开展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的主要原则是什么?
答:坚持解放思想、突出实践特色、贯彻群众路线、正面教育为主。8.开展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的目标是什么?
答:提高思想认识,解决突出问题,创新体制机制,促进科学发展。9.什么是以人为本?
答:以人为本,就是要把人民的利益作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不断满足人们的多方面需求和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具体地说,就是在经济发展的基础上,不断提高人民群众物质文化生活水平和健康水平;就是要尊重和保障人权,包括公民的政治、经济、文化权利;就是要不断提高人们的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和健康素质;就是要创造人们平等发展、充分发挥聪明才智的社会环境。
10.今年宏观调控的重点是什么?
答:今年宏观调控的重点:一是坚持科学发展观,按照“五个统筹”的要求,促进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二是适当控制投资总规模,调整和优化产业结构,坚决遏制部分行业和地区盲目投资、低水平重复建设。同时,支持有市场有效益的产业和企业加快发展。三是加强经济运行调节,努力缓解煤、电、油、运和部分重要原材料的供求矛盾。四是重视防止通货膨胀,抑制物价总水平过快上涨。在宏观调控中,要适应市场经济发展的要求,从当前实际情况出发,主要运用经济、法律手段等综合措施,并注意把握时机和力度,做到适时适度,区别不同情况,松紧得当,不急刹车,不一刀切。
11.经济发展和社会发展之间存在怎样的关系?
答:经济发展是社会发展的前提和基础,也是社会发展的根本保证;社会发展是经济发展的目的,也为经济发展提供精神动力、智力支持和必要条件。
12.党的十七大对科学发展观最完整的表述是什么?
答:科学发展观,是对党的三代中央领导集体关于发展的重要思想的继承和发展,是马克思主义关于发展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的集中体现,是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既一脉相承又与时俱进的科学理论,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指导方针,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须坚持和贯彻的重大战略思想。
13.如何理解发展是我们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
答:把发展作为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反映了我们党对执政规律认识的深化;是对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党历史经验的深刻总结;是在激烈的国际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的客观要求14.科学发展观的本质要求是什么?答:科学发展、和谐发展、和平发展。
14.贯彻好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的指导思想,关键是什么?
答:关键是高举一面旗帜、突出一个主题、围绕一个总要求、明确三个着力点。高举一面旗帜,就是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 突出一个主题,就是科学发展;
围绕一个总要求,就是党员干部受教育、科学发展上水平、社会稳定见成效、人民群众得实惠。明确三个着力点,就是要着力转变不适应、不符合科学发展观要求的思想观念,着力解决影响和制约科学发展的突出问题及党员干部党性党风党纪方面群众反映强烈的突出问题,着力构建有利于科学发展的体制机制,提高领导科学发展、促进和谐稳定的能力。
15.怎样坚持“科学发展”?
答:坚持“科学发展”,就是坚持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的科学发展观,走投入少、消耗低、污染小、可持续的新型工业化道路。
16.怎样坚持“和谐发展”?
答:坚持“和谐发展”,就是使经济发展和社会发展相协调,在推进经济发展的同时,促进社会全面进步,保持社会和谐稳定,让全体人民共享改革发展的成果。
17.怎样坚持“和平发展”?
答:坚持“和平发展”,就是既通过维护世界和平发展自己、又通过自身发展维护世界和平的发展。
18.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阶段,我们必须处理好哪几种关系?
答:一定要处理好经济发展与社会发展的关系,处理好城乡发展、地区发展的关系,处理好不同利益群体的关系,处理好经济增长同资源、环境的关系,处理好改革发展稳定的关系,处理好物质文明建设同政治文明建设、精神文明建设的关系,还要处理好国内发展与对外开放的关系。科学发展观为我们解决前进道路上面临的矛盾和问题,顺利推进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整个现代化事业,提供了正确的指导思想和根本指针。
19.“八个统筹”的内涵是什么?
答:统筹城乡发展,统筹区域发展,统筹经济社会发展,统筹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统筹国内发展和对外开放,统筹中央和地方关系,统筹个人利益和集体利益、局部利益和整体利益、当前利益和长远利益,统筹国内国际两个大局。
20.如何进一步用科学发展观武装头脑?
答:一要增强忧患意识,增强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自觉性和紧迫感;二要努力建设学习型政党,不断提高全党理论水平;三要在全社会加强宣传和普及,使科学发展观深入人心。
21.什么是党的执政能力?
答:党的执政能力,就是党提出和运用正确的理论、路线、方针、政策和策略,领导制定和实施宪法和法律,采取科学的领导制度和领导方式,动员和组织人民依法管理国家和社会事务、经济和文化事业,有效治党治国治军,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本领。
22.怎样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 答:要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不断研究新情况、解决新问题、创建新机制、增长新本领,全面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使党的执政方略更加完善、执政体制更加健全、执政方式更加科学、执政基础更加巩固。
23.什么是求真务实?
答:求真务实,是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一以贯之的科学精神,是我们党的思想路线的核心内容,也是党的优良传统和共产党人应该具备的政治品格。
24.如何实现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答:一是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二是坚持“八个统筹”;三是增强把握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要求的辩证思维能力。
25.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基本要求是什么? 答:科学发展,社会和谐。
26.统筹城乡发展,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必须抓的一项工作是什么? 答:以促进农民增收为核心,发展乡镇企业,壮大县域经济,多渠道转移农民就业。27.实现未来的经济目标,关键要在哪些方面取得重大进展? 答: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方面。28.国家竞争力的核心是什么? 答:自主创新能力。
29.实现科学发展的强大动力是什么 答:改革开放。
30.什么是党和国家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
答:始终把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作为党和国家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
31.如何理解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到转变经济“发展”方式?
答:虽然只有两个字的改动,但却有十分深刻的内涵。转变经济发展方式,除了涵盖经济增长方式的全部内容外,还对经济发展的理念、目的、战略、途径等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我们要正确处理好和快的关系,坚持好字优先,加快形成符合科学发展全面要求的发展方式。
32.加强能源资源节约和生态环境保护,增强可持续发展能力,必须把什么放在工业化、现代化发展的突出位置?
答:把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放在突出位置。33.科学发展观的内在要求是什么? 答:促进社会全面进步。34.什么是新型工业化道路? 答:新型工业化道路就是坚持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以工业化促进信息化,走出一条科技含量高、经济效益好、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少、人力资源优势得到充分发挥的新型工业化路子。
35.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必须增强忧患意识,这是为什么?
答: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关键在党的干部队伍的能力和精神状态,特别是取决于领导干部有没有忧患意识。
36.什么是马克思主义的“四观两论”?
答:祖国观、民族观、宗教观、文化观;唯物论和无神论。37.“三农”是什么? 答:农业、农村、农民。
38.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根本任务是什么? 答:解放和发展农村生产力。
39.坚持统筹兼顾的根本方法是什么?
答:统筹城乡发展、区域发展、经济社会发展、人与自然和谐发展,国内发展和对外开放;统筹中央与地方关系;统筹个人利益和集体利益、局部利益和整体利益、当前利益和长远利益;统筹国内国际两个大局,树立世界眼光,加强战略思维。
40.新型城乡关系的特点是什么?
答:建立以工补农、城乡互动、协调发展的新型城乡关系。41.推进城镇化进程的原则是什么?
答:要按照循序渐进、节约土地、集约发展、合理布局的原则,积极稳妥地推进城镇化。
42.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总体要求是什么?
答: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总体要求是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
43.党的建设必须坚持实现的基本要求是什么?
答:坚持党的基本路线;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坚持民主集中制。
44.民主进步的灵魂是什么? 答:创新是民族进步的灵魂。45.什么是第一生产力? 答: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
46.建设创新型国家什么是关键,什么是核心,什么是基础? 答:科技是关键,人才是核心,教育是基础。47.国家发展战略的核心是什么? 答: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国家。48.将“又快又好”调整成“又好又快”,重点强调的是什么?
答:强调的是更加注重发展质量和效益,走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
49.当前解放思想的重点是什么?
答:转变不适应不符合科学发展观的思想观念。50.“八荣八耻”的具体内容是什么?
答:以热爱祖国为荣,以危害祖国为耻;以服务人民为荣,以背离人民为耻;以崇尚科学为荣,以愚昧无知为耻;以辛勤劳动为荣,以好逸恶劳为耻;以团结互助为荣,以损人利己为耻;以诚实守信为荣,以见利忘义为耻;以遵纪守法为荣,以违法乱纪为耻;以艰苦奋斗为荣,以骄奢淫逸为耻。
51.党的十七大对我国可持续发展目标提出新的更高要求是什么?
答:建设生态文明,基本形成节约能源和保护生态环境的产业结构、增长方式、消费模式。
52.对党的根本考验是什么? 答:能不能始终带领人民走在时代的前列,能不能始终保持同人民的血肉联系,能不能始终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坚强领导核心。
53.党的十七大对我国社会发展目标提出新的更高要求是什么? 答:加快发展社会事业,全面改善人民生活。54.什么是循环经济?
答:循环经济是以减量化、再利用资源化为原则,以提高资源利用效率为核心,以淘汰节约资源综合利用、清洁生产为重点,通过调整结构、技术进步和加强管理等措施,大幅度减少资源消耗、降低废物排放、提高生产率。
55.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的重要途径是什么? 答:发展循环经济。
56.实现节约能源资源的基本方针是什么? 答:要坚持立足国内的基本方针。57.什么是强国之路? 答:改革开放是强国之路。
58.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要求我们坚持什么样的基本路线?
答:始终坚持“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的基本路线,党的基本路线是实现科学发展的政治保证。
59.如何牢固树立和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
答:(1)坚持用科学发展观武装头脑,不断增强贯彻落实科学发展的自觉性和坚定性。(2)坚持用科学发展观指导实践,推动经济社会发展转入科学发展的轨道。(3)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和先进性建设,为贯彻落实科学发展提供有力保证。60.科学发展与社会和谐的关系是什么?
答:科学发展和社会和谐是内在统一的,没有科学发展就没有社会和谐,没有社会和谐也难以实现科学发展。
61.我们搞革命搞建设搞改革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是什么? 答:保障和改善民生。62.什么是爱国主义?
答:爱国主义是人们对自己祖国的一种最深厚的感情,它是国家普遍坚持的一种政治原则,是调整个人与国家、民族关系的最基本的道德规范,同时也是推动社会不断出现前进的巨大精神动力。
63.推进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目标是什么?
答: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推进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目标。64.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总要求是什么?
答: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65.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条件和必然要求是什么?
答: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条件和必然要求是全体人民各尽其能,充分发挥自身的能动性和创造性。
66.构建和谐社会的内在要求是什么?
答:构建和谐社会的内在要求是切实加强社会建设和管理。67.什么是实现建设创新型国家的目标途径? 答:增强自主创新能力。
68.建设创新型国家的总体目标是什么?
答:建设创新型国家的总体目标是:到2020年,使我国的自主创新能力显著增强,科技促进经济社会发展和保障国家安全能力显著增强,基础科学和前沿技术研究综合实力显著增强,取得一批在世界上具有重大影响的一系列科学技术成果,进入创新型国家行列,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提供强有力的支撑。
69.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继续深化改革开放,要把什么作为正确处理改革发展稳定关系的结合点?
答:要坚持把改善人民生活作为正确处理改革发展稳定关系的结合点,使改革始终得到人民拥护和支持。
70.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关键是什么?
答: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关键是要进一步用科学发展观武装头脑,使科学发展观真正为全党同志所掌握,并真正贯彻到各项工作中去。
71.如何大力推进基层党组织建设?
答:大力推进基层党组织建设,主要是进一步增强基层党组织的创造力、凝聚力、战斗力。72.当前应如何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
答:全面把握科学发展观的科学内涵和精神实质,增强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自觉性和坚定性,着力转变不适应不符合科学发展观的思想观念,着力解决影响和制约科学发展的突出问题,把全社会的发展积极性引导到科学发展上来,把科学发展观贯彻落实到经济社会发展各个方面。
73.怎样坚持发展为了人民?
答:一是要落实和体现在党和国家制定和实施的方针政策之中;二是要落实和体现在各级领导干部的思想和行动之中;三是要落实和体现在关心群众生产生活的工作之中。
74.十七大报告中提出的“十个结合”是什么?
答:一是把坚持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结合起来;二是把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同坚持改革开放结合起来;三是把尊重人民首创精神同加强和改善党的领导结合起来;四是把坚持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同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结合起来;五是把推动经济基础同推动上层建筑改革结合起来;六是把发展社会生产力同提高全民族文明素质结合起来;七是把提高效率同促进社会公平结合起来;八是把坚持独立自主同参与经济全球化结合起来;九是把促进改革发展同保持社会稳定结合起来;十是把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同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结合起来。
75.怎样正确认识当前我国发展阶段性特征?
答:认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国情要坚持客观的视角,力戒主观臆想;要坚持历史的视角,力戒割断历史;要坚持全面的视角,力戒以偏概全;要坚持发展的视角,力戒凝固僵化;要坚持对比的视角,力戒坐井观天;要坚持辩证的视角,力戒形而上学。
76.如何理解科学发展观的根本方法是统筹兼顾?
答:科学发展观之所以要将统筹兼顾作为根本方法,一是因为统筹兼顾集中体现了辩证唯物主义的特征和精髓,注重以全面、辩证的观点来观察和分析发展;二是因为统筹兼顾反映了社会发展的内在规定性和规律性,有利于我们认识和把握发展的本质;三是因为只有运用统筹兼顾的根本方法,才能紧紧抓住发展这个第一要义,才能达到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基本要求,才能实现以人为本的核心价值。
77.促进国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的重大意义是什么?
答:实现国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是对经济建设规律认识的深化;是保持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协调健康发展,防止大起大落的需要;是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奋斗目标的需要;是子孙后代和人类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需要。
78.为什么说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第一位是要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 答: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本质的内在要求,是党的基本路线的核心内容,是由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决定的基本方针。只有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不断增强综合国力,才能抓好发展这个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为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打下坚实的物质基础,才能更好地解决前进中的矛盾和问题,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
79.怎样把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作为求真务实的着力点?
答:要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引导全党同志不断求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国情之真,务坚持长期艰苦奋斗之实;求社会主义建设规律和人类社会发展规律之真,务抓好发展这个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之实;求人民群众的历史地位和作用之真,务发展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之实;求共产党执政规律之真,务全面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之实。
80.怎样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开辟党的先进性建设的新境界?
答:拓展党的先进性建设的视野和思路,激发全党上下加强先进性建设的内在动力,在与时俱进中不断推进党的理论创新,在立党为公、执政为民中保持党的最大优势,在推进党内民主中焕发党的蓬勃生机。
81.如何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不断提高驾驭市场经济的能力?
答:各级领导干部必须适应新形势新任务的变化,在实践中不断深化对市场运行规律的认识,不断增强驾驭市场经济的本领,要始终坚持按市场经济规律办事,要从本地区部门实际出发,采取科学态度,充分估计社会承受程度,充分考察分析市场状况等,使之符合客观实际,符合科学规律。
82.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对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提出了哪些更高要求? 答:科学发展观对党引领和推进继续快速发展提出了更高要求;对党实现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提出了更高要求;对党引领和推进和谐发展提出了更高要求;对党驾驭全局把握中心提出了更高要求。
83.改革、发展、稳定之间的内在联系是什么?
答:改革是动力,发展是目标,稳定是前提,处理好改革发展稳定的关系,都是为了不断改善人民生活,我们要牢牢抓住这一重要结合点,为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和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提供可靠的保证。
84.以改善民生为重点的社会建设的基本要求是什么?
答:积极解决好教育、就业、收入分配、社会保障、医疗卫生和社会管理等直接关系人民群众根本利益和现实利益的问题,努力使全体人民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推动和谐社会建设。
85.怎样把党的基本路线作为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的政治保证?
答:从坚持党的基本路线高度来落实科学发展观,能够帮助我们更加全面地把握科学发展观的内涵和实质,能够帮助我们在各种复杂情况下更加自觉地树立科学发展观,能够帮助我们更加坚定地贯彻科学发展观。
86.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遵循的原则是什么?
答:坚持以人为本;坚持科学发展;坚持改革开放;坚持民主法治;坚持正确处理改革发展稳定的关系;坚持在党的领导下全社会共同建设。87.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审议通过了什么《决定》?
答:《中共中央关于推进农村改革发展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88.领导干部加强学习,根本目的是什么?
答:根本目的是提高我们执政兴国的本领,提高为人民服务的本领,提高不断开创中国特色是会主义事业新局面的本领。
89.反腐倡廉坚持的方针是什么?
答:标本兼治、综合治理、惩罚并举、注重预防。
90.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就是包括什么在内的科学理论体系? 答: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91.中国共产党的根本宗旨是什么? 答: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
92.科教兴国战略形成的理论依据是什么? 答: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
93.坚持以人为本,就是要始终把什么作为党和国家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
答: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94.各级领导班子建设的核心内容是什么? 答:提高领导水平和执政能力。
95.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要求做到”四个转化”是什么?
答:把科学发展观转化为促进发展的科学思路,转化为正确的方针政策,转化为领导发展的实际能力,转化为干部群众的自觉行动。96.什么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基础性工作?
答:把科学发展观转化为促进发展的科学思路,转化为正确的方针政策,转化为领导发展的实际能力,转化为干部群众的自觉行动。
97.我国发展正处于一个新的历史起点上,主要特点是什么?
答:我国发展正处于一个新的历史起点上,主要特点是机遇前所未有,挑战也前所未有,机遇大于挑战。
98.邓小平同志对社会主义社会的发展问题提出了哪些重要观点?
答:邓小平同志总结过去的经验教训,强调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是发展生产力,提出发展是硬道理的著名论断,提出实行改革开放、分三步走实现现代化、促进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共同进步、抓住机遇加快发展、既要有一定速度又要讲质量讲效益等重要战略思想和方针原则,实现了对我国社会主义发展道路认识的一次飞跃。
99.江泽民同志对社会主义社会的发展问题提出了哪些重要观点?
答:江泽民同志着眼于国际政治经济格局的深刻变化和国内改革发展的新任务,强调发展是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要坚持用发展的办法解决前进中的问题,发展是社会主义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全面发展,发展包括促进人的全面发展,要实现区域经济合理布局和协调发展,正确处理改革发展稳定的关系、速度和效益的关系等一系列重大关系,进一步丰富了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发展理论。
100.科学发展观对社会主义社会的发展问题提出了哪些新的思想观点?
答:科学发展观着眼于丰富发展内涵、创新发展观念、开拓发展思路、破解发展难题,在发展道路、发展模式、发展战略、发展动力、发展目的和发展要求等方面提出了一系列新的思想观点,初步形成了马克思主义关于社会主义发展的系统理论,也是需要在实践中不断丰富、发展和完善的理论。
第四篇:学习科学发展观
学习科学发展观 注重以人为本
科学发展观是推进我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必须长期坚持的指导方针。以人为本是科学发展观的核心。十七大开幕第二天,不少媒体便都以醒目的标题将十七大报告中“科学发展观的核心是以人为本”的表述凸显出来。“以人为本”引发关注,不仅在于报告强调了它,更在于它把每个人自由全面的发展纳入了国家发展的视野,适应了公众对均衡发展的期待。
一、“以人为本”这一发展理念的科学内涵和重大意义。
“以人为本”的发展理念是在2003年10月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上首次明确提出来的。这次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若干问题的决定》要求:“坚持以人为本,树立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促进经济社会和人的全面发展。”
2004年3月10日,胡锦涛同志在中央人口资源环境工作座谈会上的讲话中对“以人为本”的科学内涵作了深刻阐述。他说:“坚持以人为本,就是要以实现人的全面发展为目标,从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出发谋发展、促发展,不断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切实保障人民群众的经济、政治和文化权益,让发展的成果惠及全体人民。”显然,这里讲的以人为本主要是指发展目的问题。这就是说,我们的发展不是为发展而发展,不是单纯为了GDP而发展,而是为了富裕人民、造福人民、促进人的全面发展而发展。发展必须把经济发展、政治发展、文化发展、社会发展、人的发展统一起来,而落脚点是人的发展。因此,人民是否得到实惠,人民生活水平和生活质量是否得到提高,人民的合法权益是否得到保障,人民是否高兴和满意,是我们考虑一切发展问题的根本出发点,是检验我们的发展是不是科学发展的最高标准。离开了以人为本,发展便失去了意义,并且会误入歧途。长期以来的经验教训告诉我们,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首先必须抓住以人为本这一发展理念。只有抓住这一发展理念,才能以对人民高度负责的精神正确处理发展中事关人民群众根本利益的各种重大关系,如经济发展与社会发展的关系、经济社会发展与人的发展的关系、经济发展中速度与效益的关系、先富后富与共同富裕的关系、城乡之间的关系、区域之间的关系、经济建设与人口、资源、环境的关系等。一句话,只有坚持以人为本,才能 1 实现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前者是合目的性,后者是合规律性,只有坚持正确的合目的性,才能做到科学的合规律性。正是在这个意义上,我们说以人为本是科学发展观的核心,是解决发展中一切问题的思想前提和思想基础,是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的“总开关”。二、十七大报告内容紧紧围绕“以人为本”的理念
十七大报告中有许多新提法、新内容,这些提法和内容都紧紧围绕“以人为本”的理念。例如:报告首次提出2020年人均GDP比2000年翻两番。“在优化结构、提高效益、降低消耗、保护环境的基础上,实现人均国内生产总值到2020年比2000年翻两番。”专家指出,此次目标的提出更强调人均理念。
报告首次承诺要让百姓增加财产性收入,设置更多理财渠道,提供更多理财产品。这个新承诺若用白话作解读,可视为让百姓的财产保值增值。这是个大变化,自国企改制以来的20多年间,一直强调的是国有资产保值增值,分配模式则遵循“国家、集体、个人”的顺序。如今百姓财产和国有资产都得保值增值,理念更新一目了然。
首次强调在初次分配中体现公平以遏制贫富差距。,“初次分配和再分配都要处理好效率和公平的关系,再分配更加注重公平”;要“提高劳动报酬在初次分配中的比重”。意味着广大低收入者的收入增长将会提速,有利于缩小令人不安的贫富差距。
民主一词在报告中出现60余次,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被单独立章节阐述。此外,推进民主政治的程序清晰划定,先党内再党外,以党内民主推动社会民主,最终指向是实现人民民主。
回应外界所关注的加快政改的呼声,公民、公民意识、公民意识教育等词汇(句)首次写进报告。而且还强调要树立民主法治、自由平等、公平正义理念。
人文关怀甚至心理疏导也写入了报告,理念之更新会使人权保障事业随之递进。
改善民生纳入社会建设一揽子任务之中,执政党对民生与执政之间的关系有了更具务实的认知。以提升“民生指数”来巩固执政地位的主观要求更为迫切,这对百姓是有益的。举个例子,教育公平和教育负担的问题,以往是置于发展文化事业的章节中加以阐述的,这一回,则被置于改善民生的章节之中,具体阐述的篇幅也增大不少,其所隐含的信号是,教育减负的力度将随之加大。
三、提出以人为本的理论根据
以人为本的发展理念同马克思主义关于最崇高的社会理想的思想是一脉相承的,是社会主义本质的必然要求,是我们党的根本宗旨和根本执政理念的具体体现。
从社会理想来说,实现人的自由全面发展是马克思主义最崇高的社会理想,共产党人在每一历史阶段所确立的具体纲领都是为了实现这个最高理想所采取的实际步骤。今天我们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既着眼于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生活需要,又着眼于促进人民群众素质的提高,也就是促进人的自由全面发展。江泽民同志指出:“这是马克思主义关于建设社会主义新社会的本质要求。”
从党的宗旨来说,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是我们党的根本宗旨。毛泽东同志曾说:“共产党人的一切言论行动,必须以合乎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最大利益,为最广大人民群众所拥护为最高标准。”我们党的一切奋斗,归根到底都是为了实现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过去搞革命,是为了人民的翻身解放;现在搞建设、求发展,是为了人民的富裕幸福。邓小平同志反复强调,做一切事情都要以人民拥护不拥护、赞成不赞成、满意不满意、高兴不高兴作为判断是非得失的根本标准。
从执政理念来说,执政为民是我们党执政的根本理念。中国共产党作为中国工人阶级的先锋队,作为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先锋队,必然要始终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执政为民的“民”是指“广大人民”,科学发展观的“以人为本”也就是以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为本。
总之,以人为本的发展理念同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关于马克思主义的社会理想、党的根本宗旨和根本执政理念是完全一致的,是这些重要思想在发展问题上的创造性运用和发展。
四、以人为本发展理念产生的实践根据
从国内实践来说,一方面我们所面临的需要解决的民生问题很多,另一方面一些地方在发展的过程中确实存在忽视以人为本的现象。这是我们强调以人为本这一发展理念的最主要的实践根据。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经济社会发展取得了举世瞩目的巨大成就,人民生活总体上达到了小康水平,但在发展中也存在一系列亟待解决的民生问题,如城乡贫困人口和低收入人口还有相当大的数量,城乡发展、区域发展、经济社会发展不平衡,就业形势严峻,看病难、上学难等关系 群众切身利益的问题还比较突出;在土地征用、房屋拆迁、企业改制、环境保护等方面由于违反法规政策而侵害群众利益的现象时有发生,以及安全生产形势严峻;等等。在这种情况下,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鲜明地提出以人为本的发展理念,显然具有强烈的现实针对性,对于实现经济社会又快又好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指导意义。
提出以人为本的发展理念,也借鉴了世界上一些国家发展的经验教训。二战以后,发展经济成为世界各国特别是发展中国家的首要任务。与此相伴,以国内生产总值为核心的经济增长论应运而生。这种发展观对战后的经济繁荣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但是,由于片面追求经济增长、忽视社会全面进步,一些国家在20世纪六七十年代出现了“有增长无发展”的现象,即经济有了较快增长,但普通民众并没有从中得到应有的实惠,反而带来分配不公、失业率上升、腐败严重等社会问题,有的甚至引发政治动荡。在这种情况下,产生了经济、社会、文化、环境综合发展论。70年代以后,随着各国工业化进程的加快,能源紧张、生态环境恶化等全球性问题相继出现,特别是当时发生的石油危机,对传统发展模式提出了严峻挑战。于是,“既满足当代,又不伤害后代”的可持续发展观念逐步被国际社会所认同。这些经验教训,为我们确立以人为本的发展理念提供了有益借鉴。
五、在创新训练工作中,教师要“以学生为本”,运用科学发展观指导工作培养学生。
学习了十七大,我们要结合好自身岗位职责,将对会议精神的理解和把握落实到行动上、工作中。在开放实验室的管理和教学工作中,“以人为本”应更多的体现到“以学生为本”这一点,要以“科学发展”的要求和眼光,做好学生的培养工作。
“以学生为本”,重在培养与学生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教师对学生除了知识上的传授,还要有生活上的关爱。两方面的关系也非常微妙,只有成为学生的良师益友的老师,才有可能将自己的课堂变成互动交流的课堂,才更有可能发现学生学习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同时,也只有老师帮助学生解决更多的问题,学生才会对他更加尊敬。
“以学生为本”,一定要用实际行动来体现。创新实验室成立三年多来,几乎每个周末都会有学生在实验室中进行科技创新活动,党员教师充分考虑到大部 分学生只有在周末的时间,才有比较充裕的可支配时间来参加科技创新活动,虽然自己也需要周末的休假来调整,但还是毅然放弃自己的休息时间来指导学生。
“科学发展”的眼光,则重在充分尊重和引导学生的兴趣爱好,进行因材施教。作为教师要能及时发现学生兴趣趋向,结合学生的所学专业,对学生的发展给予一定的规划帮助。根据学生的兴趣爱好,合理引导他们学会使用实验室的丰富资源,培养他们的动手实践能力,以及团队协作能力。
在竞赛培训工作中,首先要求要有这种独到的眼光来发现人才。古有伯乐识千里马的故事,但也并不是千里马已经被发现就能跑出“一日千里”的成绩,科学、系统的培养体系是真正的“千里马”能“一鸣惊人”的保障。竞赛培训中,我们选拔队员不能以学习成绩为唯一标准,更应该注重对他们兴趣爱好以及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和自学能力的考察。
六、要在教师管理中,体现“以人为本”的精神,以“科学的发展观”推进各项工作。
教师是教学工作的主体,教学的管理要更加体现出“以教师为本”,对于工作量的考核要科学合理,最大限度的激励工作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各项工作的推进要充分考虑可持续性,如选修课的开设以及生源的招收,都体现了一个可持续性发展的问题。首先选修课的设计定位准确了,才能保证来选修的学生确实学到想学的东西;再者,选修课内容丰富,授课注重技巧,能赢得学生的认可,则在学生中就能自发的形成选修课的一种品牌宣传效应。
回想开放实验室建立初期,我们的科技创新活动也是从各个学院推荐学生开始的。随着从中心开放实验室走出去的学生逐渐增多,几年来,在学生中,逐渐形成了“想参加科技创新,到工程训练中心”的美誉。很多优秀的学生也是在这个“广告”的提醒下,才走进了我们的开放实验室,并在这里利用丰富的实验室条件,逐步提高自己,在各类比赛中展示自己的风采,为学校赢得了荣誉。
学习科学的发展观,注重一人为本,是我们党在新的历史时期,提出的需要长期坚持的指导方针。同时在我们的实际工作中,以人为本的发展理念也一定要时刻牢记在心,落实到工作过程中,做到“以学生为本”,注重知识教育和人格教育的双重培养,为学校的人才培养,特别是创新人才的培养做出有力的探索。
工程训练中心
第四党支部
王延伟
第五篇:学习科学发展观
学习科学发展观
科学发展观的基本内涵是:“坚持以人为本,树立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促进经济社会和人的全面发展”。
我们要从马克思主义世界观和方法论的高度,深入学习领会。科学发展观这一重大战略思想,来源于当代中国实践,又指导着这些年来的实践,经受了实践的检验,已经显示出强大的真理力量。中国共产党之所以堪称伟大的马克思主义政党,其巨大生命力就在于不断探索提出与时俱进的科学理论。科学发展观同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一样,是我们党在带领人民群众不断探索前进中形成的。
坚持以人为本,是科学发展观的本质所在。我们党领导人民进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其根本目的就是为了造福人民,一切依靠人、为了人。我们想问题、做决策、办事情,既要考虑满足人的物质文化需求,又要考虑人的素质提高、人的全面发展。从执政的角度看,坚持以人为本就是要做到执政为民,就是要遵循人类进步的本质要求,满足人的各种需要、促进人的全面发展。顺应了这个要求,就体现了执政党的先进性,就会得到人民群众的真诚拥护。
坚持全面协调可持续,是科学发展观的基本要求。所谓全面,就是方方面面都要发展,而不是片面追求某一方面的发展,不能顾此失彼。所谓协调,就是要增强工作的系统性,使现代化建设各方面工作协调一致地向前推进发现有哪些不协调的地方,就要及时进行处理、调控,使之尽快协调起来。所谓可持续,就是发展要有持久性、连续性。人类是不断繁衍生息的,但地球上的自然资源有限,如果在我们这代人中消耗殆尽,人类失去了必需的生存发展环境,子孙后代怎么办?所以要做到人与自然的和谐,不能以牺牲资源环境为代价换取当前的发展,这要进一步形成共识。
人类社会是不断发展的,而发展是有阶段性特征的。改革开放之初,我国的经济水平很低,物质极度匮乏,如何尽快丰富整个社会的物质财富,解决人民群众的基本需求问题,是面临的最大任务。所以我们党就提出发展是硬道理,这是完全正确的。现在我国的经济总量大幅提升,人民生活已从温饱不足发展到总体小康,正在向全面小康社会迈进。进入这样一个物质基本满足需求、讲求提高发展质量阶段,如果我们不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就会违背客观规律、脱离时代要求,就有可能走弯路,以后将要付出沉重的代价。所以在这个时候全党开展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非常及时,同30年前我们党提出改革开放一样,这次学习实践活动也必将在今后发展中产生重大而深远的影响。
科学发展观作为我们党最新的发展理念和执政理念,不仅是马克思主义关于发展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的集中体现,而且是对党的三代中央领导集体关于发展的重要思想的继承和发展。
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关键是要用这一重大战略思想指导工作,使之转化为推动科学发展的坚强意志、谋划科学发展的正确思路、领导科学发展的实际能力,并转化为抓好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的巨大力量。
科学发展观是一个需要我们不断学习深刻体会的理论,只有通过循序渐进的学习我们才能对它理解的更透彻,我们才能在思想理论上始终保持先进性。我们一定要用科学发展观来武装我们的头脑,用科学发展观来统一我们的思想,用科学发展观来指导我们的行动。请党组织相信我有决心有信心做一名合格的共产党员,请党组织考验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