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现代人该有的教养
做一个有教养的现代人
活在自我心中的人,往往追求“独善其身”;处在社会生活中的人,人们往往用“有无教养”来评判。那教养为何呢?
1.教养是表现在行为方式中的道德修养状况。是社会影响、家庭教育、学校教育、个人修养的结果,尤指在家庭中从小养成的行为的道德标准。
在中国古时,《三字经》就提到了,“养不教,父之过。教不严,师之惰。”指的是人从小就应该习得的一种规矩,待人接物处事时的一种敬重态度,特别指出,人若没有教养,便是家长老师的失职。
在西方文化中写作“MANNER”指的是礼貌,规矩,态度,风度,生活方式,习惯„„等等。英国王太后曾说:“MANNER”实际上是英国皇室存在的一个象征。
2.教养是发自内心的,是由环境、教育、经历等结合成的内在素质。好的教养是天生发自内心的行为,它是善良地对待他人,是一种天性,而不是后天的强制学习。
3.教养的本质是对人的关怀。在良好人际关系中具有重要作用,有爱心,尊重他人,做事有分寸,善解人意,温文尔雅,注重细节,关心他人,心胸宽阔并发自内心,正派真诚、光明磊落等等。人际交往有一条基本规则:你怎样待人,别人也怎样待你。
4.礼貌和教养的关系问题。礼貌是外在的、表面的,是经过训练和刻意就可以装出来的。教养与礼貌是既有区别又相互联系的。区别在于,教养反映的是人本质上的品质与道德水平,反映一种积极的对己对人的态度和行为,而礼貌只是人与人交往时所表现出的对人谦让恭敬的外在举止。它们的联系在于,有教养的人与人相处时总是会借助礼貌这种形式。
母亲更应有教养
教养是一个人一生都需要培养的,可做的和不可做的。从方式上看有家庭教养、学校教养及社会教养;从内容上看,它会涉及到体触和领域、取向和外表、有声和无声、眼部动作和姿态动作、装饰用品和周围环境,即一个有教养的现代人更多体现在他自身以及与其他人相互交际的非言语方式„„
专注的倾听是有教养的一种表现
附:现代社会中,有教养的人应该具有以下十大特征:
一、守时 无论是开会、赴约,有教养的人从不迟到。他们懂得,即使是无意迟到,对其他准时到场的人来说,也是不尊重的表现。
二、谈吐有节 注意从不随便打断别人的谈话,总是先听完对方的发言,然后再去反驳或者补充自己的看法和意见。
三、态度和蔼 在同别人谈话的时候,总是望着对方的眼睛,保持注意力集中;而不是翻东西,看书报,心不在焉,显出一副无所谓的样子。
四、语气中肯 避免高声喧哗,在待人接物上心、平气和,以理服人,往往能取得满意的效果。
五、注意交谈技巧 尊重他人的观点和看法,即使自己不能接受或明确同意,也不当着他人的面指责对方而是陈述己见,讲清道理。
六、不自傲 在与人交往相处时,从不强调个人特殊的一面,也不有意表现自己的优越感。
七、信守诺言 即使遇到某种困难也从不食言。自己说出来的话要竭尽全力去完成,身体力行是最好的诺言。
八、关怀他人 不论何时何地,对妇女、儿童及上了年纪的老人,总是表示出关心并给予最大的照顾和方便。
九、大度 与人相处胸襟开阔,不会为一点儿小事情和朋友、同事闹意见,甚至断绝来往。
十、富有同情心 在他人遇到不幸时,尽量给予援助。
第二篇:礼仪现代人应有的一种教养
礼仪:现代人应有的一种教养
中国人民大学国际关系学院外交学系主任、教授、博士生导师 金正昆
礼仪是沟通的技巧。不会夸人,基本上等于骂人。
礼仪是交往的艺术,学习礼仪可以把问题最小化。
讲礼仪,一定要讲对象性。
掌握了正确的礼仪规则,将使人与人之间更有效地进行沟通,人际关系更加和谐。
健康的心态是在善待自己的同时善待别人。
坛主小传:金正昆,中国人民大学国际关系学院外交学系主任、礼仪与公关研究中心主任、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国人民公安大学等多所院校兼职教授,国内知名礼仪专家。主要从事外交学、传播学、礼仪学研究。已出版个人专著、教材近20部,主编专著、教材11部,在国内外报刊上发表论文与文章百余篇,约600万字。代表作有《外交学》、《礼仪金说》、《社交礼仪》、《商务礼仪》、《涉外交际礼仪》等。其应用礼仪研究目前居于国内前列。
核心提示
□礼仪是沟通的技巧,是敬人之道。待人以礼,应成为现代公民的一个基本素养。
□礼仪是交往的艺术,掌握了这门艺术能够内强素质,外塑形象,增进交往。
□运用正确的礼仪规则,将更好地显示你的教养,并使你与交往对象更好地进行有效的沟通。
□建立和谐的人际关系,需要我们人人摆正位置,端正态度,在善待自己的同时善待别人。
在社会文明进步、竞争日趋激烈的今天,礼仪越来越被人们重视,也成为成功人士的一个重要条件。然而,社会上仍有许多不知礼、不守礼、不文明的行为,还有不少人不知道哪些是正确的礼仪规则。为此,本次讲坛特邀著名礼仪与公共关系专家、中国人民大学国际关系学院外交学系主任金正昆教授,请他用生动的事例、通俗的语言为您讲解现代文明礼仪。
礼仪的涵义
【观点一】礼仪是沟通的技巧,是敬人之道。待人以礼,应成为现代公民的一个基本素养。
[案例]有一次,我到外省出差,住在五星级酒店。早晨起来散步,发现有一个人跟着我转,我说:“你跟着我转干吗?”他说:“你是金正昆教授吗?”我说:“是。”他说:“金教授,我看到你太高兴了,我全家都是你电视讲座的忠实观众。我老婆和我妈都爱看你的节目。”我说:“谢谢你们的支持。”他又说:“金教授,说实话,见到你很高兴,昨天晚上还在看你的节目,没想到今天早晨就看到活的了。”
[解读]这个人的问题是不会夸人,实际上也是不懂礼仪的体现。赞美别人是一种教养,但夸人却大有难度。夸的效果不好,基本上等于骂人。所以说,“礼仪”的意思就是尊重。它是一种道德的要求,是一种教养,也是一种风度。北京有句老话很形象,叫“礼多人不怪”。“仪”是指规范的形式。升国旗、奏国歌要举行仪式,为什么?表示我们郑重其事。没有形式就没有内容,形式表现内容,内容体现于形式,这在人际交往中是非常明显的。概括地说,礼仪就是敬人之道。中国自古就是“礼仪之邦”,身居礼仪之邦,应为礼仪之民。知书达礼,待人以礼,应成为现代公民的一个基本素养。
礼仪的重要性
【观点二】礼仪是交往的艺术,是一种软规则,学习礼仪的作用是把问题最小化。
从某种意义上讲,礼仪就是交往的艺术。礼仪的重要性体现在:
其一,内强素质。不管是谁,没有人愿意丢人,没有人愿意得罪人。但是,有的时候你送了礼物人家看了很反感,你夸人家结果骂了人家。这就是因为个人素质不高或者不懂规矩。比如,我们有的同志坐在别人对面,喜欢把裤腿拉上去,露出一条“飞毛腿”,这顶多说明你发育正常。所以,我们在言谈话语、举止行为、待人接物等方面,都应遵照一定的礼仪规范。
其二,外塑形象。比如,各级国家公务员的个人形象都代表着政府的形象。20世纪90年代中期,北京市的一位新任主要领导曾在一次全市公务员大会上讲了一句话:“在群众面前我们代表政府,在外地人面前我们代表北京,在外国人面前我们代表中国。”他所讲的就是形象问题。再如,自我介绍有四点要注意:一是最好先递自己的名片;二是时间宜短,应在半分钟左右为佳;三是内容宜全面,一般应包括单位、部门、职务、姓名等四个要素;四是首先介绍单位与部门,宜用全称。
其三,增进交往。自我国对外开放以来,中国人到外国去,外国人到中国来,跨行业交往、跨地区交往、全社会交往,交际圈越来越大,所以,人际交往必须讲究约定俗成之规——礼仪。礼仪是软规则,法律是硬规则。现代社会里,这种软硬规则都需要。国家人事部颁布过《国家公务员行为规范》,第一条政治坚定,第二条忠于国家,第八条中则要求讲普通话。讲不讲普通话是个人素质问题,也是人际交往问题。
用具有说服力的话说,学习交往艺术的作用是把问题最小化。比如,我们要为国民生产总值增加几个百分点,要把城市变得更加美丽……也许,表面上我们个人没有能力做到这些。但是实际上我们以一丝不苟的工作、辛勤的劳动同样能够为国家的发展和稳定做出贡献。我们能贡献什么?把问题最小化!
概而言之,礼仪的操作讲究的是“有所不为”与“有所为”。“有所不为”,是保底的做法。注意此点,问题就会最小化了。“有所为”,则是进一步的要求,是较高层次的规范。比如,穿正装尤其是西装套装,讲究“三色原则”,即全身衣服的颜色不能超过三种。我有一种职业病,当别人穿着西服向我走过来时,我喜欢数他衣服的颜色。他身上如果颜色有三种,说明他属于“正规军”;如果有四五种颜色,则会显得比较傻。
交往艺术的基本理念
【观点三】讲礼仪,需要有技巧,一要讲规范性,二要讲对象性。
[案例]一天一位朋友看到我,便问:“老金你怎么脸色不大好?”我说我最近比较累,晚上经常熬夜。“你是不是胃不行吸收不好?一般胃不好,脸色就不好。”我说我胃还行,比较能吃。“那你肝呢?”他不把你整“死”他难受!
[解读]我虽然知道此人并无恶意,但是要知道,一个人在对外交往中,或者跟陌生人、不大熟悉的人打交道时,如果不讲规矩,就容易引起歧义、误会,甚至引起纠纷。
内行看门道,外行看热闹。沟通是有技巧的,需要一定的游戏规则。第一就是规范性,所谓“规范”就是标准化的做法。讲究规范与否,不仅是个人素养的问题,也是组织形象的问题。我们出国访问,外国友人喜欢送小礼物。如果带有包装的话,一定要当面打开来看。这是规范的做法,是表示重视、表示喜欢;要是不当面打开看的话,会被视为对对方的侮辱。请人吃饭时,有经验的主人一定要提前问客人:“您不喜欢吃什么?”这实际上是请客吃饭的规范化礼仪。
在交往之中,只有讲规范,才容易沟通。比如,在正式场合讲究“六不谈”,即:其一,不非议党和政府;其二,不涉及国家秘密和商业秘密;其三,不议论交往对象;其四,不谈论领导、同行与同事;其五,不涉及格调不高之事;其六,不关心个人隐私。至于个人隐私问题,又有“五不问”,即:其一,不问收入;其二,不问年龄;其三,不问婚姻、家庭;其四,不问健康问题;其五,不问个人经历。
第二是讲对象性。一天我有急事,自己开车出来,被警察逮住了说我违章,罚款50元。到银行交罚款时,本来我不生气,因为那天的确是我违章了,但交完后,营业员说了句“欢迎再来”,却令我顿时感到很不顺耳。因此讲礼仪,一定要讲对象性。
交际礼仪规则
【观点四】掌握了正确的礼仪规则,将更好地显示你的教养,并使你与交往对象更好地进行有效的沟通。
交际礼仪中有一些具有可操作性的规则,也许你不得不知道:
比如,陪同客人出入电梯时,陪同人员是先进去,还是后进去?是先出来,还是后出来?标准化做法是陪同客人出入电梯时,陪同人员需先入后出。第一是安全考虑,门一打开你就把领导让进去,你怎么能够保证安全呢?里面有没有坏人?底板上来了吗?第二是方便。
比如,吃西餐时,掉到地上的餐具和东西是不能捡的。因为西餐是长桌,排座次有个规矩,男女交叉排列,而且你身边都是自己不认识的人。不仅掉在地上的东西不能捡,而且手也不能放在下面,要放在桌子上面。
比如,穿制服是不能穿拖鞋式凉鞋的,“凤凰头,扫帚脚”,穿上凉鞋,再高级的套装也会味道全无。多数女孩喜欢穿露脚趾的鞋,穿露脚趾的鞋有个规矩,不能穿袜子。你别看街上有的老外穿拖鞋,但在正式场合他们肯定是要穿皮鞋的。
比如,在和别人通电话时,通话双方究竟应当由谁先挂?人们最容易出现错误,认为应当由对方先挂。假定南京大学规定打电话对方先挂,人民大学也规定打电话对方先挂,那将出现什么状态?双方谁都不挂。其实应该由地位高者先挂,执行一般性公务时必须这样。
就交际礼仪而言,通电话时三个规矩十分重要。其一,三句礼貌用语不可缺少。开始要问“你好”,道别要讲“再见”,麻烦对方要说“谢谢”。其二,铃响不过三声。接电话时,最好尽快接听。其三,通话三分钟。一般而言,每次与他人通话时间不宜过久。
再比如,参加商务活动时,在穿着打扮上最重要的应该是什么?对广大商界人士而言,此时讲究男人看表、女人看包。男人在比较重要的场合是要看表的。表是男人身上最重要的行头,他是什么身份、他是什么身价,他的时尚和品位都跟手表有关。女人的包的牌子、色彩,以及里面放的东西,都大有讲究。
还有一个规矩——女人看头,男人看腰。女人看头讲什么?一是看发型,二是看化妆。发型要跟身份吻合;在社交活动中要化妆,化妆是一种礼貌。看发型,比如染不染色、长度如何等等。像服务行业、政府机关一般公务员是不染彩色头发的,除非把花白的头发染黑。另外头发不宜过长,作为女性,一般在工作岗位上头发应不长于肩部。如果长于肩部,就要做技术性处理,盘起来、挽起来、梳起来,不能随意披散开来。道理很简单,年轻姑娘一头飘逸的长发是很有一些魅力的,你这儿一甩,没准附近的某一个人就晕了。男人看腰,看什么呢?不是看腰粗不粗,不是看腰带威风不威风,有地位、有身份的人在重要场合腰上是不会有任何东西的。你见过普京总统腰上挂手机吗?你见过布什总统腰上有一串钥匙吗?
如何建立良好人际关系
【观点五】建立和谐的人际关系,需要我们摆正位置,端正态度,在善待自己的同时善待别人。
首先是摆正位置。我们每一个现代人在日常工作和生活中都有自己的位置。一个人在不同情况下、不同条件下都有不同的位置。要搞好人际关系,摆正位置是头等大事。很多人之所以痛苦,为什么?痛苦的第一根源来自比较;第二根源来自欲望不能满足。
我曾在中央教育电视台开过一个系列讲座,叫做“服务礼仪”。其实严格讲,公务员也要讲服务,但是有的人服务意识不强。服务就是为别人工作。当你为别人服务时不能要求与对方平等的。有人不满意了,说没有平等吗?在客观上,全社会成员是平等的,但是一人为大家,大家为一人,相互服务。
这里向大家介绍一个基本规则:白金法则。白金法则是美国著名人力资源专家亚力山德拉博士和奥康纳博士在1987年提出来的。它是指在人际交往中,尤其是在服务岗位上,若想获得成功,就务必要做到交往对象需要什么,就要在合法的条件下满足对方什么。国际社会称之为服务的普遍性法则。白金法则有三个要点:一是行为要合法,不能要什么给什么,你做人、做事都需要有底线;二是交往应以对方为中心,对方需要什么,我们就要尽量满足对方什么;三是对方的需要是基本的标准,而不是说你想干什么就可以干什么。有人会问,凭什么要什么给什么?他不明白平等永远是相对的,当你为别人服务时就是要有求必应、不厌其烦。
其次是端正态度。说实话,我们每个人都会有一点态度问题:态度好,态度不好;脾气好,脾气不好。有什么样的心态,就有什么样的生活和工作。简言之,心态决定一切。心态,就是人们平时的心情。只有调整好自己的心情,才能真正做好自己的事情。要做好你的本职工作,仅有智商是不够的,还需要较高的情商。什么是情商?就是控制自己的心理、协调处理人际关系的能力。
有人问过我:“金教授,您爱生气吗?”我说:“我不爱生气。”我有两句话——我从来不拿别人折磨自己,也从来不拿自己折磨别人。什么意思?解释一下,我们是领导,领导在现在这种情况下做事,就要开拓创新。你只要认真做事,就难免会伤害某些人,有人会跟你过不去,有人会在背后奏一本。“哪个背后无人说,谁个背后不说人”。所以我从来不拿别人折磨自己,你骂就骂吧,难道我是你骂大的吗?我书房有一条幅,我自认为很有意思:“让大家都喜欢你永远是不可能的,但我们务必要争取多数人喜欢我们。”讲的也是这个道理。
第三,善待自己、善待别人。一个人如何能够快乐?伊壁鸠鲁有句话:“快乐是最高的善。”有一次到一个企业去,有个领导问:“有没有办法让我们的员工快乐起来?”我马上站起来说:“我要谢谢你,因为很少见到像你这样真心体谅自己下属的领导。”但是我马上又说,这是不可能的,因为快乐是自己送给自己的礼物。“知足者常乐”,什么意思?幸福和快乐的标准从来都是主观的,而不是科学的。有人欲壑难填:没穿制服想穿制服,当了处长想当局长,局长当上之后还想别的,可遗憾的是过了年龄。他能不生气吗?人要做多大的事,自己就要勇于承担多大的压力!我们的心态一定要健康。怎样才能有一种健康的心态?就是要善待自己、善待别人。对自己而言,要知足常乐,不要给自己过大的压力和过高的标准。对别人而言,要接受别人。很多人的痛苦来自哪里?其实就是不容人。健康的心态应该是接受别人。别人跟你不同的,你干吗要改变别人?你必须要有这样一种心态:你不可能彻底改变别人,你只能改变自我。这个问题比具体做法更为重要,因为心态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你的工作和生活质量。
最后,我想用这样一段话作为结束:
在我眼里,人生是一条美丽的河,我们每一个人都是河里的一名过客。我来了,我看见,我走过,这个过程美丽无限。在这个过程之中,我们会遇到种种成功、失败、悲欢离合。重要的是,我们需要勇敢地去面对。没有失败,哪有成功?没有不幸,哪有快乐?成功、失败、快乐、悲哀等等,其实都是相对的。一切都将成为过去,而过去将成为可爱。再者,重要的是我们还需要理智地面对。在这个过程中,我们一定要善待自己。一个人只有懂得善待自己,他的工作与生活才有质量,他才能得到别人的尊重,他才能够认真地生活、开心地工作,才能够为国家、为社会、为自己所在单位做出更大的贡献。与此同时,我们还要提倡善待他人,待人如己。善待别人就是善待自己,这个道理永远都是不言而喻的。
本报记者 任松筠整理
新华报业网-新华日报
2007-03-21 4
第三篇:求职信该有多长(推荐)
求职信该有多长?
1000字以内足矣。长篇大论、洋洋洒洒、一泻千里的 求职 信固然不错,但可惜繁忙的人事经理不会花时间在你的 求职信上。
一封短、平、快的 求职信 反而更容易抓住人事负责人的眼球。有人因此而提出 求职信 的“四段论”,认为求职信只需写四段,还具体到“每段五行”:
第一段写求职信息来源及应聘岗位,第二段写个人资历,第三段写发展潜力,末了提出 面试 希望。
其实,不管是“几段论”,也无论是打印还是手写,我们都不主张求职信的篇幅超过一张A4纸,因为需要翻页的求职信有可能会让对方失去阅读的兴趣。一张A4纸打天下,足够了。
第四篇:现代人的读后感
浅析英格尔斯人的现代化理论
---《人的现代化》读后感
(2091301 李红 科学技术哲学)
摘要:人的现代化问题是今年来讨论的比较多的热点问题。社会的现代化关键是人的现代化,并且促进人的现代发展,英格尔斯的人的现代化理论揭示了人的现代化在国家经济社会中的地位,他指明了人是国家经济社会现代化的先决条件。关键词:现代化,人的现代化理论,人的现代化感想
上世纪80年代中期我国殷陆君等人翻译出版了美,当代学者阿历克斯·英格尔斯的《走向现代化》(译书名《人的现代化———心理·思想·态度·行为》),论述了人的现代化同社会现代化的关系、促成人的现代化的因素与环境等。
一、英格尔斯的人的现代化的界定
在《人的现代化》这本书上定义了“现代的”(第17面)的含义,指新的事物,如新近流行的艺术或者思想、衣服款式等,在文中他着重强调了从字面的意思上说“现代的”是指任何或多或少取代了过去被接受的行动方式的事物,它不仅应用在“人”也应用在国家、政治制度、大城市,以及其他方面。在英格尔斯认为,现代性是人的现代化的基本属性,认为是一种“精神状态”(第20页)这种“精神的“现代化关心的是人,是一种文化和观念的形态,是一种更广泛的社会学和心理学研究。他在书中讲到:“在整个国家现代化发展过程中,人是一个基本因素,也不是现代化过程结束后的副产品,而是现代化制度和经济赖以长期发展并取得成功的先决条件。”该书还归纳了人的现代化必须具备的12方面品质和2大特征后指出,这是具有普遍意义的现代人素质(第22—34页)在这十二个方面的阐述的过程中,他认为由此看来,人的身体素质的提高过程,就是一个经济和社会现代化的过程;而人的精神素质的提高的过程,就是一个文化现代化的过程。将他们能结合起来看,人的现代化过程其实就是社会发展过程。这样,英格尔斯就以自己的方式,证实并且量化了马克思提出的人的自由、全面、充分和和谐发展的思想。他认为人的现代化不能为西方国家所特有,而是人类的普遍的潜能,是“人类的本性的共同性和现代性的相同性。”无论在资本主义还是在社会主义社会,这些品质的有效作用都是同等重要的。
二、本书的主要内容
在本书的一章讲述的是现代和现代人,在这个章节中,对现代人给予了定义,说明了现代人的特征以及通过两个例子来说明,加以论述。第二三章讲的是现代化在社会中的表现,以及进一步的阐述了家庭中的现代化问题。在第四章中讲到促成人现代化的环境和因素中,英格尔斯认为影响人的现代化有横断面因素——教育及其质量、工厂环境及现代化程度、现代大众传媒等和纵向因素——城市化生活、城市非产业性工作与生活、出生区域、家庭背景、个人现代性本能及国家现代化程度等。在对工厂和人的关系的阐述的过程中间,英格尔斯认为,人的工作经验是促成人的现代化的重要因素。他说:“生活经验促使人们转向现代化······在生活经验中,特别应当强调人的工作经验对于他成为现代人的意义。”英格尔斯对人的现代化的研究始终都没有脱离工业化的场景。在工厂中间,工人必须要遵守既定的组织纪律、生产规定、组织程序和生产过程。(第117—203页)他在本书中说过“我们的现代化研究必须是以普通人—新进入工业部门的农民和工人为核心(第103页),现代化的生产是一个一身二任的,高效率的流水操作,强度、高劳动生产率既能促进人的现代化,也由于重复同一个劳动、竞争和事业等对个人造成一定的心里压力和人格扭曲,甚至是人的新的异化。这些都是英格尔斯没有考虑到的,或者说是他忽视了的。尽管他一再的声称他是“把现代的人作为一个发展过程来加以研究的,而不是勾画一个已在西方发达国家定型的现代人”,但是他还是考虑和运用了西方工业文明的即成结论和事实。在本书的第五章中讲到的是农业与人的现代化。该书也指出,农村环境中人的现代化在于教育水平的提高、农业生产组织化,这如同工厂一样提供现代条件和刺激等,以摆脱传统农业对思想、心理的影响,否则其现代化发展就会冻结。英格尔斯认为,农业合作社具有和工厂一样的功能和性质,“在作为促进现代化的学校时作用与工厂几乎相等”。在文章的第181页,他通过对孟加拉国的库拉米和以色列的莫沙夫农业合作社的考察,认为农业合作社为农民发展提供了组织形式、使用资源和参与形式,这是一般的农村没有并且是无法提供的。“合作的农业显然有使人现代化的潜在能力,其速度同工业工作所能产生的相差无几···,一个人在合作化的农业中会跟在工厂工作中一样,变为现代的。”在六、七、八、九、十这几个章节中分别论述了人的现代化问题。特别是在文章的第九章节第273页个人现代化的意义中英格尔斯认为,社会经济发展的主要目标,就是所有的人达到丰裕富足的生活水平,最终要求的是人在素质方面的改变,这种改变是获得更大发展的先决条件和方式,同时也是发展过程自身的伟大目标之一。没有人的现代化,无论一个国家的经济一时繁荣到何种程度,也不能说明这个国家能获得持久的进步、真正实现了现代化。以为只要实现了经济的现代化就会一劳永逸地解决国家现代化的问题,而忽视人的现代化,结果会事与愿违。人的现代化是国家现代化必不可少的因素,它不是现代化过程结束后的副产品,而是现代化赖以长期发展并取得成功的先决条件。在此书的最后讲述的是个人现代化的未来,在这个章节中讲述了几种想象可预见的倾向。在本书的第302页中问题的提出以及回答来阐述现代人的选择。
三、对本书的评价
英格尔斯基本上是交叉使用“现代”、“现代的”、“现代性”、“现代化”这几个概念。他认为,现代性是人的现代化的基本属性。而对于什么是现代性,英格尔斯提出了自己的见解。现代性的内涵主要包含四个方面:首先,在现代与传统的关系上,二者密切结合。现代是对人类传统文明的“健康的继续和延伸”,现代人并不否定和“迷信”传统,而是“理解”传统,“更主动地赋予传统以新的生命力和存在形式”。其次,“现代化”应用范围包含了“任何或多或少取代了过去被接受的行动方式的事物,它不仅应用于‘人’,也应用于国家、政治制度、大城市,以及其它诸如学校、医院、房屋建筑、服饰仪表等”。再次,从现代化本身看,人的现代化是“精神的”现代化。现代性表现的是“一种精神现象或一种心理态度”,这种“精神的”现代化关心的是人,是一种文化和观念形态,是一种更广泛的社会学和心理学研究。最后,就“现代性”组成结构与要素来说,它“是很多性质的综合体,而非某一种单独的特质”,能够在很多不同的形式与内容中表现出来,“没有任何一项单独的性质或特征能完全限定‘现代人’”。英格尔斯测量“现代人”的相关指标是现代性基本涵义为基础加以设计的,“现代人”所具有的品质和特征也是以此为依据进行概括和总结的。无疑,英格尔斯对现代性的描述是以西方国家的工业化为参照系,以此衡量发展中国家人的现代化。对于发展中国家的现代化指标体系、发展方向与路径而言,发达国家已经作出了完善的建构。英格尔斯的现代化指标被国际社会广泛用来评价发展中国家的现代化水平,但是,英格尔斯的现代化指标主要是经典现代化的指标,因此其现代化指标体系有以下不完善之处:①英格尔斯指标只是传统工业化时代对于现代化的最低要求,较难适应信息化时代对于现代化目标的动态演近。②英格尔斯指标强调的是现代化的外部特征,如人均GDP、成人识字率、人口自然增长率,而对于现代化的内涵与实质如“推动现代化进程的动力”、“体现现代化水平的质量”和“实现现代化目标的公正”,还缺乏清晰的内部逻辑依据。③英格尔斯指标,只涉及到收入水平、产业结构、社会水平等统性标识,而对于信息化、全球化、生态化以及相关的竞争力、集约化、可持续发展,均示提及,用其衡最21世纪的现代化进程,还必须中以提升。
英格尔斯人的现代化理论揭示了 20世纪后期发展中国家的人的现代化问题 具有积极的意义 ,其对人的现代化的定量研究具有一定的价值。英格尔斯指出:“个人现代性也许会作为先前资本主义殖民行为的反应而发展 ,但要根植于人们的精神之中 ,不管个人现代性的种子是否来自国外 ,它必须是本国的产物 ,生长在自己的国土上。” 中国作为一个后发展国家 ,“历史上一系列重大失误及重大难题的累积 ,给中国限制了非常苛刻的改革条件 ”。任何一个国家都有自己的现代化路径选择 ,在人的现代化问题上也应当具有自己的特色。要开创具有中国特色的现代化之路 ,必须从中国国情出发 ,以人为本 ,在实现经济社会现代化的基础上 ,促进人的现代化。四,关于人的现代化的思考
(一)关于人的现代化
一个国家 ,可以从国外引进作为现代化最显著标志的科学技术 ,移植先进国家卓有成效的企业管理办法、政府机构管理形式、教育制度以至全部课程内容 ,但如果这个国家的人民还是传统的人 ,缺乏赋予先进政治制度、经济制度、管理方法和科学技术以活力的心理基础和文化素质 ,其结果只能是 “东施效颦”,事与愿违。理论研究和实践也已证明 ,当今任何一个国家 ,如果它的国民不经历心理上、思想上、行为方式上由 “传统人” 向“现代人” 的转变 ,仅仅依赖外国的援助和先进技术、管理经验及民主政治的引进 ,都不能成功地使其从一个落后的国家跨入自身拥有持续发展能力的现代化国家的行列。当然 ,这决不是说 ,只有实现了 “人” 的现代化 ,才能再搞社会现代化 ,同样 ,也决不能等实现了社会现代化 ,再实施 “人” 的现代化工作。“人” 的现代化与社会现代化是相互依存、相互促进的辩证统一关系 ,所以必须同步进行 ,协调发展。我们党和政府提出的 “两个文明”一起抓的方针就是基于这种考虑的。人的现代化主要的是素质的现代化。所谓的人的素质的现代化,主要是指人的精神素质现代化,就是人的知识技能、思想观念和道德品质等等都要符合和适应现代社会全面发展的要求。人作为现代化的主体,他既是社会最基本的生产力,又是社会生产关系的承担着,还是所有上层建筑的体现着。在马克思的唯物史观认为,人既是社会历史的主体,也是社会历史的客体,人是主客体的同一。人的现代化是人作为主体对作为客体的人的改造。作为主体,社会现代化的一切变革都是人推动的,由人创造着。人是现代化的主体,也是现代化的客体,人改造社会的现代化,也创造着自我的现代化。人是社会现代化的推动力,也是现代化的终极目标,社会现代化最终是为了改善人的素质,满足人的需要,提高人的自由度和主体性的
(二)制约人的现代化的因素 第一、社会生存环境
社会生存环境是制约人的现代化的重要因素。社会生存环境包括社会的政治条件、经济条件、文化条件、传统习俗及宗教等。马克思主义认为:人的发展同社会生活条件相联系 ,人们在社会生产、生活中 ,在社会关系中所处的地位不同 ,得到的发展机会就不同 ,发展的结果也会随着不同 ,没有抽象的离开任何社会关系、任何社会实践的 “人的发展”。人的现代化是社会发展到现代对人的发展的要求 ,是社会发展的产物。人的现代化属于人的发展范畴 ,也必定符合人的发展规律。根据马克思主义的观点 ,人的发展要受制于人所处的实际的生活条件 ,受制于生产力的发展 ,受制于社会政治经济条件。人的现代化同样也要受制于这些条件。现代社会由于生产力水平空前提高 ,为人的发展创造了有利条件和时机。20 世纪 60 年代以来 ,科学技术上的新发现、新发明比过去两千年的总和还要多。这说明 ,随着生产力水平的提高及社会生活条件的改善 ,人的发展机会将会逐渐增多 ,发展空间将空前扩大 ,发展水平也将空前提高。当前 ,现代社会的发展呈现多极化、多元化的特点 ,表现为传统 与现代同在 ,古老与超前并存。各国各地区之间经济发展水平差距较大 ,这种状况必然影响人们的思想、道德、心理和行为方式 ,导致人的现代化程度的差距。第二、社会实践活动
社会实践活动是制约人的现代化的决定因素。人类的发展是伴随着生产活动而不断进步和完善的。从钻木取火的原始社会到电脑网络的现代社会 ,人类在改造客观世界的社会实践活动中不断改造着自己 ,使自身得以发展。每个人从事的社会实践活动不同 ,他们的发展也不同。马克思主义认为:人的发展与生产力的发展相一致的 ,不仅与生产什么相一致 ,也与怎样生产相一致。如我国改革开放以来 ,科学技术飞速发展 ,生产手段更先进 ,更现代化 ,这就使人们所从事的生产活动与以往大不相同 ,从而导致了生活方式、思维方式及行为方式的巨大变化。人们在从事现代化生产过程中 ,现代化的思想、心理及行为方式也随之而产生。第三、教育
教育对人的现代化起着更为直接的作用。英格尔斯等人的研究表明,教育水平与现代性有显著的正相关。在他们的调查对象中,受教育较少的人具有现代性品质的只有13%左右,而受教育较多的人具有现代性品质的却达49%。这说明,教育对于人的现代化有着“直接的独立的贡献。”教育作为培养人的特殊的实践活动 ,是人类社会有目的有意识的活动 ,它是人类传递劳动生产经验和社会生活规范的必要手段。现代社会的教育是和现代生产、现代经济、现代国家和现代科学文化联系在一起的。有资料表明:人的现代化程度的高低与他所受教育的程度成正比。人所受教育的程度越高 ,他所具有的现代化品质就越多 ,现代化的程度就越高。因此 ,现代教育对人的现代化具有重要意义。通过思想道德教育 ,使广大青少年形成科学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是人的现代化的关键问题。美国前总统里根认为:美国之所以存在教育问题 ,是没有把足够的人力、物力、精力花在道德教育上。日本也认为:只有重视教育投资 ,才能使日本经济得到 “高速的发展”。要通过教育大力普及科学知识 ,要让科学深入人们的生活之中 ,形成人人讲科学、学科学、爱科学的局面。具有科学的头脑及科学的精神是人的现代化的基本要求 ,加强科学教育对人的现代化具有重要意义。实现人的现代化是实现现代化的百年大计。没有人的现代化 ,就没有社会的现代化 ,通过现代教育培养现代化所需要的人才 ,实现人的现代化 ,是现代教育的历史使命。
参考文献:
1.英格尔斯,人的现代化,殷陆君译[M],四川人民出版社,1985年 2.邹吉君,曲卫君,现代化的内涵及人的现代化[J],东岳论从,2000年 3.孙伟民,人的现代化思考[J],学术探讨,2006年
第五篇:现代人拓展旅游
现代人拓展旅游
拓展旅游又称为体验式旅游。它以旅游为依托,又不同于纯粹的旅游。是以的形式,让人们在享受自然风光的同时,通过体验一个个富有趣味性、刺激性的项目,在自然开放的氛围中达到身心的双重放松。与传统旅游相比,拓展旅游不局限于游山玩水,而是更强调游客的主动性和参与性。主要利用自然环境以及各种人工创设的情境,让队员们在各种精心设计的活动中解决问题、应对挑战。这是一个体力与脑力活动相结合、个人挑战和团队合作相结合的过程。对游客而言,项目的参与不但能激发个人的勇气、力量和潜能,还可以加强团队成员间的默契、投入、沟通和热情,体现“众志成城”的协作精神。
拓展旅游活动是个人挑战和团队熔炼。拓展旅游给同事间的感情交流铸造了一个轻松的平台,同时更加的深入了解企业的文化,各个部门间的相互沟通。拓展旅游是公司对员工的一种福利,也是员工在工作中带给企业的一种隐形回馈。
拓展旅游活动让每一名员工都融入到企业文化之中,他们将以全新的精神面貌和更高的热情投入工作。员工与员工之间、企业各部门间能够主动沟通、默契配合,极大地提高工作效率。
各层领导者呢通过与员工间的角色互换,发现了自身弱点,从而进一步完善领导艺术。
适当的拓展旅游活动,拓宽了员工的思维空间,使员工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创新能力大幅提升。参训人员的心理素质普遍得到增强,使他们受面对挑战和压力更加从容,更加自信。
拓展旅游现已成为户外拓展行业未来新的发展方向,相比较于传统的户外拓展,它更添加了趣味性,旅游的性质更多一些,相信对于很多既想使员工得到放松,又想熔炼团队,提高企业凝聚力的企事业单位来说,会越来越认同这一旅游加拓展培训的形式。
烟台莱山区现代人素质训练学校现推出拓展旅游系列路线,感兴趣的朋友可以百度搜索“北京现代人素质训练学校”,去他们的网站看看,也可以联系他们。我想对于很多对年会发愁的企业可以参考这一方向,也算是对企业员工的一项福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