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九年级(上)数学教学计划 Microsoft Word 文档
初三数学教学计划
一、学情分析:
本学期是初中学习的关键时期。本学期我担任初三年级(1、2)两个班的数学教学工作,这两个班的学生基础参差不齐,大部分学生学习态度较为端正,仍有部分同学对数学不感兴趣,这要求在教学过程中的创新意识、引导学生进行思考问题方式都必须不同与以往的教学。因此,在完成教学任务的同时,必须尽可能性的创设情景,让学生经历探索、猜想、发现的过程。并结合教学内容和学生实际,把握好重点、难点,因材施教,树立素质教育观念,以培养全面发展的高素质人才为目标,面向全体学生,使学生在德、智、体、美、劳等诸方面都得到发展。为做好本学期的教育教学工作,特制定本计划。
二、教学内容:
本学期所教初三数学包括第一章特殊四边形,第二章图形与变换,第三章一元二次方程,第四章对圆的进一步认识。
三、教学目的:
在《特殊四边形》,使学生经历探索、猜测、证明的过程,进一步发展学生的推理论证能力,并能运用这些知识进行论证、计算、。进一步掌握综合法的证明方法,能证明与三角形、平行四边形、等腰梯形、矩形、菱形、以及正方形等有关的性质定理及判定定理,并能够证明其他相关的结论,并且运用它们去解决实际问题。在《图形与变换》这一章通过具体活动,积累数学活动经验,进一步增强学生的动手能力发展学生的空间思维。在《一元二次方程》,让学生了解一元二次方程的各种解法,并能运用一元二次方程和解决一些数学问题逐步提高观察和归纳分析能力,体验数学结合的数学方法。同时学会对知识的归纳、整理、和运用。从而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应变能力。在《对圆的进一步认识》这一章中,让学生进一步认识圆,掌握与圆有关的定义,及圆的有关性质,并且能运用它们解决有关问题。
四、教学重点、难点
《特殊四边形》的重点是平行四边形,矩形、菱形、正方形、等腰梯形的性质、判定及其应用;三角形的中位线定理,梯形的中位线定理及其应用;中心对称图形与图形的中心对称的概念及性质。难点是
1、平行四边形与各种特殊平行四边形的关系;
2、中心对称图形与图形的中心对称的概念,以及二者之间的关系;
3、三角形中位线定理的证明。《图形与变换》重点是通过平面图形平移、旋转的基本性质,位似的概念及性质,直角坐标系中多边形的平移和位似。难点是平面图形平移、旋转的基本性质。《一元二次方程》,重点是
1、掌握一元二次方程的多种解法;
2、列出一元二次方程解应用题。难点是
1、配方法;
2、列出一元二次方程解应用题。《对圆的进一步认识》重点是圆的有关性质。难点是圆周角定理的证明;三角形内心、外心的性质。
六、教学措施:
针对上述情况,我计划在即将开始的学年教学工作中采取以下几点措施:
1、教学过程中尽量采取多鼓励、多引导、少批评的教育方法。
2、教学速度以适应大多数学生为主,尽量兼顾后进生,注重整体推进。
3、新课教学中涉及到旧知识时,对其作相应的复习回顾。
4、复习阶段多让学生动脑、动手,通过各种习题、综合试题和模拟试题的训练,使学生逐步熟悉各知识点,并能熟练运用。
5、开展转化个别后进生工作,教学中注重数学理论与社会实践的联系,鼓励学生多观察、多思考实际生活中蕴藏的数学问题,逐步培养学生运用书本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重视实习作业。
七、教学进度:
第11周期中测试
1—3章
第21周期末测试
1—5章
一、学情分析:
本学期是初中学习的关键时期。本学期我担任初三年级(3、4)两个班的数学教学工作,这两个班的学生基础参差不齐,大部分学生学习态度较为端正,仍有部分同学对数学不感兴趣,这要求在教学过程中的创新意识、引导学生进行思考问题方式都必须不同与以往的教学。因此,在完成教学任务的同时,必须尽可能性的创设情景,让学生经历探索、猜想、发现的过程。并结合教学内容和学生实际,把握好重点、难点,因材施教,树立素质教育观念,以培养全面发展的高素质人才为目标,面向全体学生,使学生在德、智、体、美、劳等诸方面都得到发展。为做好本学期的教育教学工作,特制定本计划。
二、教学内容:
本学期所教初三数学包括第一章特殊四边形,第二章图形与变换,第三章一元二次方程,第四章对圆的进一步认识。
三、教学目的:
在《特殊四边形》,使学生经历探索、猜测、证明的过程,进一步发展学生的推理论证能力,并能运用这些知识进行论证、计算、。进一步掌握综合法的证明方法,能证明与三角形、平行四边形、等腰梯形、矩形、菱形、以及正方形等有关的性质定理及判定定理,并能够证明其他相关的结论,并且运用它们去解决实际问题。在《图形与变换》这一章通过具体活动,积累数学活动经验,进一步增强学生的动手能力发展学生的空间思维。在《一元二次方程》,让学生了解一元二次方程的各种解法,并能运用一元二次方程和解决一些数学问题逐步提高观察和归纳分析能力,体验数学结合的数学方法。同时学会对知识的归纳、整理、和运用。从而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应变能力。在《对圆的进一步认识》这一章中,让学生进一步认识圆,掌握与圆有关的定义,及圆的有关性质,并且能运用它们解决有关问题。
四、教学重点、难点
《特殊四边形》的重点是平行四边形,矩形、菱形、正方形、等腰梯形的性质、判定及其应用;三角形的中位线定理,梯形的中位线定理及其应用;中心对称图形与图形的中心对称的概念及性质。难点是
1、平行四边形与各种特殊平行四边形的关系;
2、中心对称图形与图形的中心对称的概念,以及二者之间的关系;
3、三角形中位线定理的证明。《图形与变换》重点是通过平面图形平移、旋转的基本性质,位似的概念及性质,直角坐标系中多边形的平移和位似。难点是平面图形平移、旋转的基本性质。《一元二次方程》,重点是
1、掌握一元二次方程的多种解法;
2、列出一元二次方程解应用题。难点是
1、配方法;
2、列出一元二次方程解应用题。《对圆的进一步认识》重点是圆的有关性质。难点是圆周
角定理的证明;三角形内心、外心的性质。
六、教学措施:
针对上述情况,我计划在即将开始的学年教学工作中采取以下几点措施:
1、教学过程中尽量采取多鼓励、多引导、少批评的教育方法。
2、教学速度以适应大多数学生为主,尽量兼顾后进生,注重整体推进。
3、新课教学中涉及到旧知识时,对其作相应的复习回顾。
4、复习阶段多让学生动脑、动手,通过各种习题、综合试题和模拟试题的训练,使学生逐步熟悉各知识点,并能熟练运用。
5、开展转化个别后进生工作,教学中注重数学理论与社会实践的联系,鼓励学生多观察、多思考实际生活中蕴藏的数学问题,逐步培养学生运用书本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重视实习作业。
七、教学进度:
第11周期中测试
1—3章
第21周期末测试
1—5章
第二篇:九年级上数学教学计划
2012-2013学年九年级上期
数学教学计划
九年级时间非常紧张,既要完成新课的教学任务,又要考虑到在九年级下册时对初中阶段整个数学知识进行全面、系统的复习。所以在制定九年级的教学计划时,一定要注意时间的安排,同时把握好教学进度。【学情分析】
通过对上期末检测分析,发现本班学生存在很严重的两极分化。一方面是平时成绩比较突出的学生基本上掌握了学习的数学的方法和技巧,对学习数学兴趣浓厚。另一方面是相当部分学生因为各种原因,数学已经落后很远,基本丧失了学习数学的兴趣。【指导思想】
坚持贯彻党的十七大教育方针,以《初中数学新课程标准》为准绳,继续深入开展新课程教学改革。以提高学生中考成绩为出发点,注重培养学生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提高学生解题答题的能力。同时通过本学期的课堂教学,完成九年级上册数学教学任务。并根据实际情况,适当完成九年级下册新授教学内容。【教学目标】
知识技能目标:掌握二次根式的概念、性质及计算;会解一元二次方程;理解旋转的基本性质;掌握圆及与圆有关的概念、性质;理解概率在生活中的应用。过程方法目标:培养学生的观察、探究、推理、归纳的能力,发展学生合情推理能力、逻辑推理能力和推理认证表达能力,提高知识综合应用能力。态度情感目标:进一步感受数学与日常生活密不可分的联系,同时对学生进行辩证唯物主义世界观教育。【教材分析】
第二十一章 二次根式:本章主要内容是二次根式的概念、性质、化简和有关的计算。本章重点是理解二次根式的性质,及二次根式的化简和计算。本章的难点是正确理解二次根式的性质和运算法则。
第二十二章 一元二次方程:本章主要是掌握配方法、公式法和因式分解法解一元二次方程,并运用一元二次方程解决实际问题。本章重点是解一元二次方程的思路及具体方法。本章的难点是解一元二次方程。
第二十三章 旋转:本章主要是探索和理解旋转的性质,能够按要求作出简单平面图形旋转后的图形。本章的重点是中心对称的概念、性质与作图。本章的难点是辨认中心对称图形,按要求作出简单平面图形旋转后的图形。第二十四章 圆:理解圆及有关概念,掌握弧、弦、圆心角的关系,探索点与圆、直线与圆、圆与圆之间的位置关系,探索圆周角与圆心角的关系,直径所对圆周角的特点,切线与过切点的半径之间的关系,正多边形与圆的关系。
第二十五章 概率初步:理解概率的意义及其在生活中的广泛应用。本章的重点是理解概率的意义和应用,掌握概率的计算方法。本章的难点是会用列举法求随机事件的概率。【本学期提高质量的措施】
1、认真学习钻研新课标,掌握教材。
2、认真备课,争取充分掌握学生动态。
3、认真上好每一堂课。
4、落实每一堂课后辅助,查漏补缺。
5、积极与其它老师沟通,加强教研教改,提高教学水平。
6、复习阶段多让学生动脑、动手,通过各种习题、综合试题和模拟试题的训练,使学生逐步熟悉各知识点,并能熟练运用。
7、教学过程中尽量采取多鼓励、多引导、少批评的教育方法。
8、教学速度以适应大多数学生为主,尽量兼顾后进生,注重整体推进。
9、新课教学中涉及到旧知识时,对其作相应的复习回顾。
10、复习阶段多让学生动脑、动手,通过各种习题、综合试题和模拟试题的训练,使学生逐步熟悉各知识点,并能熟练运用。
【课时安排】
章节
课时
教学起止时间
第21章 二次根式
第一周~第三周第22章 一元二次方程
第四周~第六周第23章
旋转
第七周~第九周期中复习
第十周
第24章
圆
第十一周~第十五周第25章 概率初步
第十六周~第十八周期末总复习
第十九周~期末结束
任发明
第三篇:九年级上数学教学计划
九年级上数学教学计划
第一周8月26日——8月30日一元二次方程及其解法
第二周9月2日 —— 9月6日一元二次方程的应用。
第三周 9月9日—— 9月13日圆的相关知识第四周第四周9月16日——9月20 日弧长和扇形面积
第五周 9月23日——9月27日相似形的相关性质
第六周9月30日——10月4日相似形性质的应用
第七周 10月7日——10月11日反比例函数
第八周 10月13日——10月18日 锐角三角函数
第九周 10月21日——10月25日 锐角三角函数、概率
第十周10月28日——11月1日概率的计算和估计
第十一周 11月4日——11 月8日 二次函数1
第十二周 11月11日——11月15日 二次函数2
第十三周 11月18日——11月22日 圆
(二)第十四周 11月25日——11月29日圆
(二)、抽样调查
第十五周 12月2日——12月6日抽样调查与估计
第十六周 12月9日——12月13日投影与视图
第十七周 12月16日——12月20日三视图与展开图。
在命题与证明
(二)这一章节的内容上大胆舍弃,我们在每堂课的时间分配中,新知识探究时间分配较少,重点落在应用上,以重点知识传授为主,不扩展,不延伸,认真对待本学期四次考试。本学期力争完成九上与九下两本书,教学工作目标依然是:提高平均分、及格率,降低低差率,抓基础、抓方法,盯住中差生进行教学活动。针对本年级学生的总体数学水平,设计导学案时认真挑选典型题型4-5道,降低难度,放慢速度,实施高效课堂,多让学生讲解,学生挑错,学生评价,学生讲的不如教师流畅,完成的题量也明显少于以入,但是这种课堂能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意识,能从学生的讲解及评价过程中发现问题,学生会讲,能有效的锻炼他们的表达能力,逻辑思维能力,学生评价,能提高他们的参与意识,小组打分,合作,能有效的提高他们的团结意识、帮扶意识。针对学生的真实水平,针对数学学科基础性强的特点,有一部分学生数学底子极差,还有智力不足等原因,班时一共6个组,每个组6名成员,会有一至二名掉队现象。这些同学紧能达到跟着听,能跟着知道讲的内容,能跟着写,能背公式的要求,离独立做题还有较大的差距,所已,提高平均分难度很大。利用好课间时间对有问题的学生每天及时查漏补缺,尽量当天的问题当天及时处理,不脱沓。我们两位数学教师齐抓共管,发扬团结互助的精神,认真研讨交流,互相听课,互相督促,更好的为教学出谋化策。
第四篇:九年级上数学教学计划
九 年 级 数 学
教 学 计 划
------九(1)九(2)班
2018/2019学九年级数学教学计划
-----九(1)九(2)班
九年级时间非常紧张,既要完成新课的教学任务,又要考虑到在九年级下册教学时对初中阶段整个数学知识进行全面、系统的复习。所以在制定九年级上学期的教学计划时,一定要注意时间的安排,同时把握好教学进度。以提高学生中考成绩为出发点,注重培养学生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提高学生解题答题的能力。同时通过本学期的课堂教学,完成九年级上册数学教学任务。并根据实际情况,适当完成九年级下册新授教学内容。
一、学情分析
1、新学期,根据九年级的实际,首先是稳住学生,然后根据学生学情分布情况,重新划分学习小组,对新的学生,做好各方面的工作,使他们迅速适应新环境,然后,尽快帮他们找到新的学习榜样和新学伴,帮他们树立竞争意识和发展意识以及创新意识,鼓励大家在新学期,获得更大的进步,取得更大的发展。
2、通过对上期期末检测分析,发现本班学生存在很严重的两极分化。一是平时成绩比较突出的学生基本上掌握了学习的数学的方法和技巧,但学习数学兴趣不够浓厚,怕吃苦,少问,欠钻研精神;二是相当部分学生因为各种原因,数学已经落后很远很远,基本丧失了学习数学的兴趣。
二、指导思想
1、以《初中数学新课程标准》为准绳,继续深入开展新课程教学改革。以提高学生中考成绩为出发点,注重培养学生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提高学生解题答题的能力。
2、通过本学期的课堂教学,完成九年级上册数学教学任务。
3、根据实际情况,适当完成九年级下册新授教学内容。
三、教学目标
1、知识技能目标:掌握一元二次方程的定义、性质;会解一元二次方程;研究二次函数的概念、图象和基本性质并加以理解应用;理解旋转的基本性质;掌握圆及与圆有关的概念、性质;理解概率在生活中的应用。
2、过程方法目标:培养学生的观察、探究、推理、归纳的能力,发展学生合情推理能力、逻辑推理能力和推理认证表达能力,提高知识综合应用能力。
3、态度情感目标:进一步感受数学与日常生活密不可分的联系,同时对学生进行辩证唯物主义世界观教育。
四、教材分析
第二十一章 二次根式:本章主要内容是二次根式的概念、性质、化简和有关的计算。本章重点是理解二次根式的性质,及二次根式的化简和计算。本章的难点是正确理解二次根式的性质和运算法则。
第二十二章 一元二次方程:本章主要是掌握配方法、公式法和因式分解法解一元二次方程,并运用一元二次方程解决实际问题。本章重点是解一元二次方程的思路及具体方法。本章的难点是解一元二次方程。
第二十三章 旋转:本章主要是探索和理解旋转的性质,能够按要求作出简单平面图形旋转后的图形。本章的重点是中心对称的概念、性质与作图。本章的难点是辨认中心对称图形,按要求作出简单平面图形旋转后的图形。
第二十四章 圆:理解圆及有关概念,掌握弧、弦、圆心角的关系,探索点与圆、直线与圆、圆与圆之间的位置关系,探索圆周角与圆心角的关系,直径所对圆周角的特点,切线与过切点的半径之间的关系,正多边形与圆的关系……本章内容知识点多,而且都比较复杂,是整个初中几何中最难的一个教学内容。
第二十五章 概率初步:理解概率的意义及其在生活中的广泛应用。本章的重点是理解概率的意义和应用,掌握概率的计算方法。本章的难点是会用列举法求随机事件的概率。
五、教学措施
1.认真钻研教材,积极捕捉课改信息,尽力倡导自主、合作、探究学习,力争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个性品质。
2.把握学生思想动态,及时与学生沟通,建立民主、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
3.充分利用课堂教学时间,帮助学生理解教学重难点,训练考点、热点,强化记忆,形成能力,提高成绩。4.改进教学方法,用多媒体创设情景进行教学,力求课堂的多样化、生活化和开放化,力争有更多的师生互动、生生互动的机会。
5.精讲多练,在教学新知识的同时,注重旧知识的复习,使所学知识系统化,条理化,让学生在练习、测试中巩固提高,减少遗忘。
6.加强培优补差中促差生的个别辅导,因材施教,培养学生的个性特长。特别要多鼓励后进生,提高他们的学习兴趣,培养他们良好的学习习惯:(1)课前预习习惯;(2)积极思考,主动发言习惯;(3)自主作业习惯;(4)课后复习习惯。
7.改进阶段考试形式,改进评价方法,注重学习过程的评价,对基础知识技能“推迟判断”,让学生有再次考试的机会,成功的喜悦,重视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的评价。
六、进度表
第五篇:关于九年级上数学教学计划范文
关于九年级上数学教学计划范文
一、基本情况:
本学期是初中学习的关键时期本学期我担任初三年级三(1、2)两个班的数学教学工作,是新课程标准实验教材,如何用新理念使用好新课程标准教材?如何在教学中贯彻新课标精神?这要求在教学过程中的创新意识、引导学生进行思考问题方式都必须不同与以往的教学。因此,在完成教学任务的同时,必须尽可能性的创设情景,让学生经历探索、猜想、发现的过程。并结合教学内容和学生实际,把握好重点、难点。树立素质教育观念,以培养全面发展的高素质人才为目标,面向全体学生,使学生在德、智、体、美、劳等诸方面都得到发展。为做好本学期的教育教学工作,特制定本计划。
二、指导思想:
初三数学是以党和国家的教育教学方针为指导,按照九年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来实施的,其目的是教书育人,使每个学生都能够在此数学学习过程中获得最适合自己的发展。通过初三数学的教学,提供参加生产和进一步学习所必需的数学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进一步培养学生的运算能力、思维能力和空间想象能力,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培养学生的数学创新意识、良好个性品质以及初步的唯物主义观。
三、教学内容:
本学期所教初三数学包括第二十七章圆,第二十八章一元二次方程,第二十九章相似形,第三十章,反比例函数,第三十一章命题与证明,第三十二章,三角函数,第三十三章频率与概率。其中证明(二),证明(三),相似形,这三章是与几何图形有关的。一元二次方程,反比例函数这两章是与数及数的运用有关的。频率与概率则是与统计有关。
四、教学目的:
在新课方面通过讲授《证明(二)》和《证明(三)》的有关知识,使学生经历探索、猜测、证明的过程,进一步发展学生的推理论证能力,并能运用这些知识进行论证、计算、和简单的作图。进一步掌握综合法的证明方法,能证明与三角形、平行四边形、等腰梯形、矩形、菱形、以及正方形等有关的性质定理及判定定理,并能够证明其他相关的结论。在《相似形》这一章通过具体活动,积累数学活动经验,进一步增强学生的动手能力发展学生的空间思维。在《频率与概率》这一章》让学生理解频率与概率的关频率与概率系进一步体会概率是描述随机现象的数学模型。
在《一元二次方程》和《反比例函数》这两章,让学生了解一元二次方程的各种解法,并能运用一元二次方程和函数解决一些数学问题逐步提高观察和归纳分析能力,体验数学结合的数学方法。同时学会对知识的归纳、整理、和运用。从而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应变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