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网络对少年儿童成长的影响
网 络 对 少 年 儿 童 成 长 的 影 响 太和大庙中心校
刘 森
[内容摘要]:本文阐述了网络对青少年儿童健康成长的双重影响,并立足现实、着眼未来提出了充分发挥网络对青少年儿童健康成长积极作用的基本思路和克服网络对青少年消极影响的对策建议。努力营造积极、健康、向上的网络文化,引导青少年健康成长。
[关键词]:网络;青少年儿童;影响; [正文]:
当今世界,网络化的信息技术日新月异,影响和改变着人们的工作、学习和生活。上网已成为人们学习、生活中一个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对新事物十分敏感的青少年以巨大的热情置身于网络之中,成为网络的主力军,他们在丰富多彩的网络世界中交友、娱乐和学习,伴随着网络的发展而成长,不论是网络本身所具有的特性,还是它所提供的丰富内容和参与平台,都对青少年的思维方式、行为习惯、心理发展、价值观念和政治倾向等方面产生不可低估的影响。网络环境下青少年的健康成长问题,成为事关培养社会主义事业接班人和国家长远发展的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
一、网络对青少年健康成长的双重影响
网络对青少年健康成长的影响是多层次、多方面的,概括地说是双重的。世界卫生组织给健康下的定义为:健康是指生理、心理和社会适应都达到一个完好的状态。我国在教育方针中也明确提出要将青少年培养成为德、智、体、美、劳全面协调发展,“面向现代化,面
向世界,面向未来”的“四有”新人。因此,探讨网络对青少年健康成长的双重影响就显得很有必要。
(一)、网络对青少年成长的积极影响。
1、网络的创造性催生了青少年的现代观念。
网络是体现时代的标志、了解时代的窗口、改造时代的工具,网络发展速度快,更新周期短,开放程度高,是现代科技的结晶,也是信息社会的时代精神的集中体现。网络的这些特征有利于培养青少年的现代观念,如学习观念、效率观念、平等观念、全球观念等等。
现代社会是一个终身学习的社会,学习已经不可能再是一劳永逸的事了,一个人在成长过程中要不断接触新事物、接受新观念,才能适应社会的发展和变迁。这一点在网络世界体现的更为明显。网络技术的发展日新月异,硬件、软件的更新时代都很快,青少年为了与其保持同步发展,只有不停地学习、接受新的技术。
互联网是世界性的电子空间,在这个空间中青少年与世界的联系变得十分便捷、迅速。现在有相当一部分青少年常常访问国外的网站,与素不相识的外国人交友、聊天或是探讨问题,这对青少年一代形成全球意识起着积极作用。
2、网络的丰富性拓宽了青少年的求知途径。
互联网世界是个信息及其丰富的百科全书式的世界,互联网上获取知识的方便、快捷、全面的特点,给青少年求知带来极大的方便,为青少年现代素质和能力的培养提供了丰富的信息资源。网络世界,不仅要求青少年自己动手操作,而且相互沟通交流,为提高青少年的学习效率提供了良好的手段。从某种程度上说,互联网不只是为青少年打开了认识世界的一扇窗,而且是为他们创造了另一个求知的广阔空间。
3、网络的超时空性为青少年扩大了交往面。
网络世界展现给青少年一个全新的社会交往空间:跨越大洋彼岸,超越性别、年龄、职业病、身份和地位。这为青少年进行社会交往提供了一种缓冲的空间和一个平等对话的通道,并能借助网络释放自己的各种心理压力。许多网站专门提供各种类型的交友服务,青少年可以根据个人的兴趣、工作的需要、学习的需要交到自己想交的朋友。网上交友相对安全、轻松,许多乐此不疲。
(二)、网络对青少年成长的消极影响。
1、过多的精力和时间投入网络,易使青少年的学习和身心健康受到影响。
有研究显示,长时间上网会使大脑中的化学物质多巴胺水升高。这种类似肾上腺素的化学物质,被认为与“病态赌博狂”有关。它令人呈现短时间的亢奋,但其后的颓废感却更为严重,时间一长,会给人带来一系列复杂的生理和生物化学变化。患者初期只是表现为对网络的精神依赖,渴望上网冲浪、玩游戏,之后就很容易发展为身体上的依赖,出现食欲不振、焦躁不安,甚至会引发心脏疾病等疾患。网络毕竟是一个虚拟的世界,它与真实的社会生活空间存在很大反差,人们网上交往主要依靠于抽象的数字、符号,使青少年习惯于用数字化、符号化的思维方式对待真实的社会,人与人的交往变得冷漠无情。
过分沉湎于网络,会出现“网络成瘾综合症”,他们变得与周围的人没话,把自己封闭起来性格孤僻,对现实社会产生不认可甚至逃避的心理。有的青少年儿童整天泡在网上,荒废了学业。
2、网上交流的无约束性、隐蔽性,易使青少年道德行为感弱化。
网络交流的隐藏性使传统社会行为规范失去约束力,不少青少年在网上聊天时语言粗俗,谩骂、侮辱他人等不道德行为时有发生。网络的隐蔽性也使网上犯罪如网上诈骗、网上诽谤、盗用信用卡、色情诱骗层出不穷,黑客入侵、制造病毒等案件逐年增加,而网络犯罪的行为主体却得不到应有的惩罚。网上交流的无约束性影响了青少年良好行为规范的形成。据中国互联网信息中心的最新调查显示,有12.3%的青少年网民公开承认自己浏览过色情网站,有2.4%的人承认经常去看,虽然大多数人表示“看了也没什么大不了。”但是也有一部分人一发而不可收,沉溺于其中不能自拔,对自己的身心健康造成严重的损害。
二、充分发挥网络对青少年儿童健康成长积极作用的基本想法 网络的发展已经成为不可阻挡的时代潮流,因此,我们必须紧跟世界进步潮流,充分发挥网络对青少年健康成长的积极作用。
(一)、加强网络基础设施建设,加大网络普及力度。
1、搞好网络基础设施建设。要充分发挥政府、社会和企业 “三驾马车”的作用,全面规划,统一建设标准,采用先进的信息网络技术整合现有资源,实现网络由单点应用向“相互共享、共同应用、互联互动”多点应用的根本转变。
2、加强大中小学校园网建设。青少年在逐步走向成熟的过程中,摄取知识、学习做人的大部分时间都是在校园中度过的。因此,我们要为他们在校园里提供一个良好的网络环境,建设高质量的校园网。为此,要保证大中小学校计算机的配置数量;解决好校园网络硬件设施建设问题;正确处理好硬件、软件和潜件的关系,立足于功能与效益的发挥,在“用”字上下功夫;认真实施“校校通”,“班班通”工程。
(二)、尽快建立一批适合青少年浏览的网站,广泛开展各种有意义的、富有吸引力的网上活动。
互联网上的网站浩如烟海,各式各样的网站都在努力吸引青少年的注意力,形形色色的网站都有他们忠实的“网虫”。有人曾经把互联网的竞争称为“争夺眼球的战争”。为了青少年的健康成长,我们必须牢牢掌握网上育人的主动权。
1、建设一批适合青少年浏览的网站,全面推进“青少年绿色上网工程”。为此,要坚持以网站提高青少年素质、让青少年参与建设网站的整体思路,把网络特征和青少年特点三者有机结合起来,架构青少年网站,并不断创新,及时更新,建造丰富多彩的网络阵地。
2、在网上广泛开展各种有意义的、丰富多彩的活动。丰富多彩的网上活动是支撑青少年网站的重要支柱。如果一个网站缺少青少年参与的网上活动,就像人没有眼睛一样,没有“神”。我们要根据青少年自身的特点和本地区青少年工作的实际,坚持虚拟与现实的统一、个性张扬与社会约束统一的原则,组织网上活动。比如,我们可
以开展网上作文大擂台,让广大青少年参与作文比擂;开展网上论坛,对近期跟青少年有关的话题进行讨论;开展网上活动建设方案征集活动,让青少年参与建设网站;等等。
三、克服网络对青少年儿童健康成长消极影响的一点建议 面对网络带来的负面影响,我们绝不能“因噎废食”,更不能坐等事态的自然发展,而必须通过各种手段和方法,尽可能地将不利影响降到最低。毋庸质疑,这是一项长期复杂的系统工程,需要全社会各个层面的不懈努力和共同协作。为此,要坚持宏观导向和微观监管并举、宣传教育和技术监控并举、德治和法治并举、网上交流与网下社会实践并举,标本兼治,综合治理。
(一)、加强对青少年利用网络的引导和监督。
强化对青少年的教育引导,培养良好的上网习惯,是防止青少年在网络中“迷途”的根本保证。
1、要针对青少年在上网中遇到的问题,重点实行“3W”(即为什么上网(why)、如何利用网络(how)、什么时候上网(when))引导,引导青少年正确对待上网、正确对待网上信息,培养良好的上网习惯。
2、要积极发挥家长、学校、社会、政府各层面的综合引导作用,形成贯穿各个层级、覆盖各个领域的强大合力。家长和教师应当与青少年一起制定上网规则(比如不得透露个人信息等),分析上网的利弊,并以身作则,坚决不做有违文明和道德规范的网上活动,同时,也要做好青少年上网活动的疏导工作,如提出完成课业、功课及格才能上网等要求,限定他们的上网时间,向他们推荐健康、文明、有益
有趣的网站,采用一些技术手段(如设置密码)使他们只能上指定的网站等,还要经常监督他们的上网时间和上网内容,当他们参与不健康、不文明的网上活动时及时指出其危害性,并坚决制止。大众传播媒体应在普及网络知识的针对性、系统性上下功夫,在传授网络知识的同时,告诉青少年如何理解、选择、利用和处理网上信息和娱乐资源。政府应巧妙运用行政、经济、市场、法律等手段和自身调用资源的优势,强化对青少年利用网络的管理和调控。
3、要注意引导的方式方法,尊重青少年的自主意识,“疏”和“堵”有机结合,正面激励与批评教育相结合,灌输教育与暗示诱导相结合,寓理于事、寓教于乐、寓教于无形。
(二)、重视学校和家庭教育,为青少年提供网络文化教育的良好环境。
学校是青少年接受教育的主要场所,对青少年的健康成长起着决定性作用。一是加强对青少年的法制教育、爱国主义、政治理想教育,使青少年在思想上提高自我约束、自我保护的能力。二是积极创造条件,在普及网络知识上下功夫,加大信息技术硬件投入,加大对信息技术教育人才的培养力度,普及计算机和网络教育课程。三是开设有关网络德育课。我国在推进教育信息化的过程中,如能在各级各类学校中开设相应的网络信息欣赏选修课,一方面可以促使青少年更好地学习信息技术,更好地利用网络,另一方面也可以在学习过程中提高青少年的道德水准。
家庭教育对青少年的成长影响最大,网络文化给家庭教育也带来
新的问题,所以提高家庭教育水平已迫在眉捷,这些都需要家长从自身做起。因此,家长作为孩子的直接监管者,面对飞速发展的与青少年学习生活联系越来越紧密的网络,要有所意识,及早行动,通过提高自身素质,以便更好地教育、引导孩子。家长不但在知识方面要随时与孩子沟通,在情感方面也要不断地与孩子交流。
总之,网络与其他一切科学技术一样,是把双刃剑,它究竟是给人类带来幸福还是带来灾难,关键取决于人们如何应用它。我国的基本方针是“积极发展,加强管理,趋利避害,为我所用,努力在全球信息网络化发展中占据主导地位”。只要我们坚决贯彻这个方针,充分发挥网络的积极作用,积极预防和克服网络的消极影响,就一定能够应对信息时代给青少年儿童教育带来的挑战,抓住机遇,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和“中国梦”培育优秀人才。[参考文献]:
[1]赵北平、易重则《为青少年优良的创造优良环境》。武汉大学出版社
[2]曾坚朋、杨长征 《青少年“网络文化”现象调查报告》[R].中国青年研究,2003.2 [3]饶景军 《青少年心理变化》 首都师范大学
网 络 对 少 年 儿 童 成 长 的 影 响
太和县大庙中心校 刘 森
2013-6-4
第二篇:网络对少年儿童成长的影响
网络对少年儿童成长的影响
安徽省、太和县、皮条孙镇中心学校、马万宝
摘 要:21世纪是网络的世纪,是一个高度信息化的时代。尤其是计算机网络和国际互联网的出现,使信息网络化、全球化,信息文明的浪潮正席卷全球,网络已经越来越多地渗透到我们的生活中。当今少年儿童已经成为网络文化建设的主体在计算机日益普及和网络技术突飞猛进的形势下网络文化对少年儿童的思想观念、价值取向、生活模式、思维方式以及想像力、创造力等产生着积极影响但其消极作用也不可忽视。
关键词: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网络文化少年儿童影响
随着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互联网已经成为当今最具影响力的“四大媒体”之一,与互联网相伴而行的“网络文化”对社会生产和生活的影响与日俱增。仅仅几年的时间,随着网络与网络化的迅速发展,网络文化已经有了很快的发展。少年儿童学生是网络使用、交往的重要主体,因此网络文化对当代少年儿童的思想观念、价值方式、行为模式等带来了巨大的冲击。新形势下网络文化对少年儿童的思想观念、价值取向、生活模式、思维方式以及想像力、创造力等产生着积极影响但其消极作用也不可忽视。
一、网络文化对少年儿童成长的影响
在近年来的网络文化研究中,网络文化与少年儿童教育是一个重要的课题。学者们一致认为,少年儿童已成为当代网络文化建设的主体,这是从互联网络发展的实际情况所得出的结论。
众所周知,网民数量是衡量互联网络发展的一项十分重要的指标。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2006年1月的第17次调查显示,网民中18-24岁的年轻人所占比例最高,达到35.1 %,网民在结构上仍然呈现低龄化的态势。据统计,在2亿中小学生中,上网学生已达3000万,中小学生互联网渗透率达到15.4%,其中高中学生互联网渗透率已达半数以上。
网络文化之所以能够引起当代少年儿童的浓厚兴趣,其主要原因就是网络文化以雅俗共赏、信息量大、知识新、影响面广、速度快捷、意识观念开放的特点,满足了当代少年儿童生活、学习和娱乐的心理需求。少年儿童无可争议地成为“网络文化”现象的主要创造者、传播者、参与者和接受者。从某种意义上讲,网络文化就是少年儿童的文化。
(一)网络文化对少年儿童成长的积极影响
互联网为未成年人提供了求知和求学的广阔空间。目前在我国教育资源不能满足需求的情况下,网络为求知学习提供了广阔平台,学习者在任何时间、任何地点都能接受高等教育。这对于处在应试教育体制下的少年儿童来说无疑是一种最好的方式,为未成年人获得各种信息提供了新的渠道,增强未成年人的社会参与度,开发未成年人内在的潜能。通过上网,可以培养他们的人际交流的能力,通过在网上阅览各类有益图书,触类旁通,提高自身文化素养。有助于未成年人不断提高自身技能,拓宽未成年人的思路和视野,提高少年儿童综合素质。上网使少年儿童的政治视野、知识范畴更加广阔,从而有利于他们全球意识的形成。
加强未成年人之间的交流和沟通,开拓少年儿童全球视野,从而提高少年儿童综合素质。
利用网络进行德育教育工作。教育者可以以网友的身份和少年儿童在网上“毫无顾忌”地进行真实的交流,这对于德育工作者摸清、摸准少年儿童的思想并开展正面引导和全方位沟通提供了新的快捷的方法。此外,由于网络信息的传播具有实时性和交互性的特点,少年儿童可以同时和多个教育者或教育信息保持快速互动,从而提高思想互动的频率,提高教育效果;由于网络信息具有可下载性、可储存性延时性等特点,可延长教育者和受教育者思想互动的时间,为少年儿童提供“全天候”的思想引导和教育。还可以网上相约,网下聚会,实现网上德育工作的引导和补充,从而及时化解矛盾,起到温暖人心、调动积极性、激发创造力的作用。
(二)网络文化对少年儿童成长的负面影响
网络是信息时代的技术新生儿,作为一种新兴的信息交流形式与人际交往方式,其所引发的新的社会问题也更加复杂而深刻。少年儿童作为新生事物的易感人群,其所受到的影响尤为巨大。网络在扩大少年儿童交往空间,缩短社会化时间,创造个性化和社会化学习条件,以及提供认识社会和扮演社会角色便利的同时,也不可避免地带来一系列的负面影响。
1.网络环境的开放性使得价值观念出现多元化,使少年儿童价值观的选择更加困难。信息网络是一个开放的体系,通过信息网络传播和提供信息的人来自不同的社会制度、不同民族,具有不同的宗教信仰、生活方式和价值观念,必然形成整个社会价值观念的多元化。少年儿童正处于思想迅速发展,价值观、人生观、世界观逐步形成的重要阶段,他们思想单纯,可塑性强,极易受到外界环境的干扰,对心智尚未完全成熟的少年儿童来说,选择什么样的价值观念是关系他们人生观、世界观的大事。一些西方国家,凭借他们在经济上、技术上的优势,利用信息网络对其他国家进行文化渗透和人侵,宣传西方的拜金主义、享乐主义、功利主义、极端个人主义等价值观念。在此背景下,道德教育的主导性理念受到多元信息的冲击、挤压和挑战,对少年儿童学生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会带来负面影响。
2.网络文化的虚拟性导致少年儿童在现实中的交往能力下降,一定程度上导致了少年儿童人际关系的冷漠化。
3.网络上瘾也给少年儿童带来不利影响。网络信息的丰富多彩和网络游戏的新鲜刺激,使部分自制能力、分辨能力较弱的少年儿童陷入其中而难以自拔。虚拟与现实两种世界之间存在的巨大反差,加上现实社会激烈竞争给他们造成的压力,使许多少年儿童为逃避现实生活,不愿回到真实的世界中来,患上了网络成瘾综合症。
4.部分少年儿童依赖网络生活,逃避现实,导致人格虚伪。
二、促使少年儿童在网络发展中健康成长的对策
尽量减小负面影响。网络对少年儿童的身心健康的负面影响是显而易见的,面对网络的负面效应,我们不能因噎废食,如何充分发挥网络的积极影响,把负面影响削弱到最小呢?
1、学校教育结合家庭教育,坚持以“导”为主,“堵”为辅,做到“堵导”结合。学校方面,教师在教学中履行好班集体领导的角色,在学科教学中有意识运用网络体系渗透相关心理教育因素,促进学生在网络大环境下健康成长。对于家长,要加强自身修养,多了解互联网,辩证的看待互联网,同时要留出更多的时间去关心、教育、引导孩子。对于学校,要更多地配备上网条件,教授少年儿童健康上网的技能,提高少年儿童对不良信息和行为的辨别及抵制能力。
2、切实加强网上文明行为规范建设。广泛开展以宣传《少年儿童网络文明公约》为主题的各项活动,积极引导少年儿童遵守网络道德,提倡“五要五不”,即:要善于网上学习,不浏览不良信息;要真诚友好交流,不侮辱欺诈他人;要增强保护意识,不随意约见网友;要维护网络安全,不破坏网络秩序;要有益身心健康,不沉溺虚拟空间,努力创造干净、健康、文明、有序的网络环境。
3、网络时代的少年儿童思想教育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充分利用学校心理辅导体系,促进学生心理健康的发展,使学生以正确的心态接受网络教育。另外,还要着重加强对少年儿童的社会化教育,提高少年儿童适应现代社会的能力,使他们勇敢地直面现实世界,积极投入到改造社会的实践中去。
4、积极占领网络阵地。建立学生自己的个人及班级博客、QQ 群,以“主题鲜明、形式活泼、清新高雅、健康向上”的风格对少年儿童进行正面教育。少年儿童本人,要加强自我保护意识,认识到自己的主要任务是学习,理性地对待互联网和网络游戏,更多地使用互联网来帮助自己学习。
5、社会方面,政府要建立更完善的法律体系,互联网内容与服务提供商要提高网上内容质量,网吧业主要严格执行上网服务场所管理规定,禁止未成年人进入网吧。
6、取消网络游戏并不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我觉得在严格的制度管理下开发文明积极向上内容的网络游戏更有效。只有多管齐下,全社会共同努力,才能改变目前少年儿童上网不安全的现状,也才能在将来随着网民规模的继续扩大,不会出现更多的少年儿童网瘾者。
希望我们都能够清楚地认识到“网络是一把双刃剑,如果爱你的孩子就教会他上网,因为那里有天堂,如果恨你的孩子就放任他上网,因为那里有地狱。”的确,网络的发展对少年儿童的成长起到了巨大的促进作用,但与此同时,也给少年儿童的成长带来了许多负面影响。作为祖国未来接班人的少年儿童一代,肩负着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推向前进的光荣使命。因此,在网络的迅猛发展中,培养少年儿童的聪明才智,锻炼少年儿童的卓越胆识,建立少年儿童的理想人格显得尤为重要,而要达到这一目的,学校、家庭和社会应共同努力,为少年儿童的成长创造良好的家庭环境和社会环境。
参考文献:
1、《全国青少年网络文明公约》
2、《网络传播对青少年的负面影响及建议》共青团荆州市委游敏
3、《怎样做好网络时代的青年工作》 2001年第三期《青年博览》
网络对少年儿童成长的影响
皮条孙镇中心学校马万宝
2013-5-26
第三篇:网络对少年儿童的影响分析
论文
网络对少年儿童的影响
姓 名 陶相伟 单 位 太和县坟台镇中心小学 联系方式 ***
论文题目:网络对少年儿童的影响
内容提要:网络作为声音和图像的信息传播媒介,其传输信息的方法具有形象、生动、信息刺激强、时空宽广等特点。网络也是双刃剑,它对少年儿童的影响既有其积极的一面,也有其消极的一面。毫无疑问,健康而科学的网络有利于推进和加速少年儿童道德品质的改善、愉悦少年儿童的身心、缓解紧张的学习情绪、扩展学生的信息来源,弥补校内教育的不足,但它的负面影响却不容乐观。目前,网络传播媒介中一些对现实的歪曲、简化、模式化的描述容易误导分辨力不强的少年儿童学生对社会、对人生的认识和判断,从而导致价值观的迷失或混乱,甚至引起行为上的巨大偏差,特别是在家庭教育中,网络对少年儿童的左右能力是非常强大的,2 其直接与间接后果不容忽视。充分发挥网络的积极作用,积极预防和克服网络的消极影响,就一定能够应对信息时代给少年儿童教育带来的挑战,抓住机遇,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培育合格人才。
关键词:网络
少年儿童
积极
消极
对策
网络对少年儿童的影响
网络相对于电视、报纸、广播来说,它具有信息量大、及时、原始、传递方式新颖和可参与性等优点,因而备受欢迎。上网,已成为人们的时尚,成为人们学习、生活中一个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对新事物十分敏感的青少年以巨大的热情置身于网络之中,成为网络的主力军,他们在丰富多彩的网络世界中交友、娱乐和学习,伴随着网络的发展而成长,不论是网络本身所具有的特性,还是它所提供的丰富内容和参与平台,都对青少年的思维方式、行为习惯、心理发展、价值观念和政治倾向等方面产生不可低估的影响,同时也对我们的育人工作带来了前所未有的严峻挑战。
网络高效、快速、方便、独特的交流方式与当代少年儿童偏于好奇、乐于幻想、追求独立的要求相吻合,因此,网络一出现,便注定与少年 儿童紧紧联系在一起。网络使少年儿童和世界息息相通,使得他们在有限学习的重压之外获得了更广泛的空间,但同时也暴露出了很多容易遭受伤害和负面影响的问题。面对不可阻挡的少年儿童上网热潮,如何对其进行正确引导,已经成为当前学校、家长及全社会共同关注的重要话题。
一、网络对少年儿童的积极影响。
1、开拓少年儿童的视野。少年儿童可以通过网络学习文化知识、掌握生活技能。社会化的目的是使人由自然人到社会人的转变过程,最终能够承担社会较色责任。网络由于具有信息量大、内容丰富多彩、信息传达形式多样、自由开放等特点,能够极大引起少年儿童的学习主动性。少年儿童在上网“冲浪”的过程中,不但可以了解到最新的时事,而且可以对自己感兴趣的各种历史事件、科学知识、任务传记进行文献检索,最终能够得到图文并茂的知识体现形式。自从有了谷歌、百度等大型网络搜索工具,以往需要翻阅大量书籍才能找到的资料,现在能够在短短的几秒内就能轻松获得,并且能够在大量信息中挑选最符合自己需要的信息。为少年儿童的提供了多姿多彩的信息资源,极大满足了少年儿童的求知欲望。改变了少年儿童认识问题、解决问题的方法和思路,为少年儿童的创新奠定了基础。网络上大量的信息,让少年儿童坐在家里就能到世界各地,透过网络的窗口,他们关注“家事、国事、天下事”,使视野空前开阔起来。
2、增强了少年儿童与外界的联系。多数家庭家长忙于打拼事业,孩子忙于功课,两代人之间的沟通并不充分,即使是同窗好友,也因学习紧张难有深交。他们渴望交流,网络上,通过电子邮件、OICQ、聊天室、BBS等把天涯海角、素不相识的人拉到“零距离”,在相互咨询、交谈、讨论、倾诉、请教的过程中,极大地满足了未成年人们旺盛的表达欲、表现欲和社交欲,使他们结识更多的朋友,互通信息使他们增进了解,也使自己学习和进步有了参照。网络消除了传统交往中的社会地位、生活方式、文化层次等的差异,拓展了少年儿童与外部世界的联系与交往渠道,扩展了少年儿童交流平台,为封闭在“象牙塔”中的少年儿童,迎接社会风浪的冲击,奠定了基础。
3、提高了少年儿童的主体能力。网络的双向交互机制激活了少年儿童的主动参与意识和主体意识,增强了少年儿童的自我表现欲望,体现了少年儿童的自我价值。网络改革了传统的黑板、粉笔、教科书式的教育场景,变革了传统的说教、灌输的信息传播方式,而是借助网络,提供了人机一体化的环境,开辟了一个新的教育平台,创造了一个新的教育情景,通过讨论、交流的方式,以人为本,尊重个体与个性的发展。网络利用多媒体营造出一种相互交流的全新操作环境,极大地扩展了人的智力和感官能力,把人的潜能发掘到一个更深的层次。激发了少年儿童学习的动力。网络上知识更新速度快,激发了对英语和现代科学技术的学习热情。
4、充实了少年儿童的心理空间。在学习孤独感日益严重的今天,网络文化的隐秘性和虚拟性,给人们的精神世界营造了一个相对平等而自由的空间,少年儿童敢于在网络上抒发情感,倾吐内心感受,反映自身思想,宣泄个人情绪,回归“本我”,使身心得到放松,压力得以缓解。
二、网络对少年儿童的消极的影响。
网络也是双刃剑,它对少年儿童的影响既有其积极的一面,也有其消极的一面。随着越来越多的未成年人逐渐接触和深入网络空间,负面影响日趋凸现。主要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
1、迷恋网络少年儿童对学习失去兴趣。少年儿童基本都是中小学生,中小学生的主要任务是学习,是要为将来工作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不仅是学习知识,更是要从小培养良好的思想、行为、道德习惯。而互联网的出现,打破了学生们平静而单一的学习生活。一些本身对学习就存在着抵触情绪的学生,选择了上网宣泄的减压方式。
2、不健康的网络信息毒害少年儿童的心灵。丰富多彩的网络,对易于接受新鲜事物的少年儿童来说有着无限的吸引力,从而导致未成年人对网络的极度迷恋,不能很好的实现其在现实社会和网络社会两个不同世界中的角色和行动协调问题,从而导致各种心理疾病和心理障碍,上网成瘾极大地毒害了少年儿童的身心健康。
3、对现实交往的冷漠化。一些少年儿童已习惯虚拟世界里的交往,而渐渐忽略了现实世界的交往,甚至已经忘记了现实生活中与人的交往技能。当今社会流行的“宅”文化也体现了这群少年儿童的特质,他们不喜欢外出与人进行面对面的交流,他们习惯于使用网络上各种表情、字符来表达他们的情感。但是人的情感真的能够凭借仅仅几个表情,几个字符来表达的吗?人的表情不可能仅仅是如此简单的一瞥一捺,人与人之间的交流还应该包括丰富的眼神交流,神态动作,甚至一些微表情等等。因沉溺于网络交往而产生的对现实交往的冷漠花,会进一步演化为对现 实情感的麻木以及正义感的道德感的缺失,甚至最基本的事实和道德判断能力的丧失。毕竟世界是现实的,少年儿童通过生存在网络上是不能完成健康的社会化的,一味的生存在虚拟世界里,只会让少年儿童产生人格偏差、对世界的不正确认知,最终在现实世界中无法生存。
4、少年儿童早熟。少年儿童的人生观、价值观尚未成熟,容易受到异化思想的冲击,而网络是一个综合性知识信息平台,进入网络的每个成员都可以自由收集自己需要的信息,这就使得原本只属于成人才能获取的知识和信息,毫无阻拦地被孩子获取,使他们过早地进入成人世界,不可避免地产生早熟现象。很多早熟的孩子,在多方面模仿成人的行为方式。
5、长期沉溺于网络,对少年儿童的身心健康造成很大影响。互联网上的网站何止万计,不健康的站点更是隐蔽其间,屏蔽掉全部不健康网站是不可能的事,特别是网吧。去网吧上网的学生几乎都有访问不健康网站的经历。这些不良信息对于思维活跃、兴趣广泛、追求新奇、刺激而又缺乏分辨和自控能力的青少年有着极强的诱惑力。专家指出,当代青少年中常有一些不良行为或问题行为,例如模仿不良行为、攻击性行为、早恋、逃学、离家出走、厌学、说谎、易受挫折、烦躁不安、孤独、自卑、嫉妒、逆反,冷漠、作弊、吸烟、喝酒、聚众打架、青少年犯罪等。正是在这一时期,他们的兴趣较易转移,意志易动摇,对什么都怀疑,他们内在的不满情绪使他们对周围的人总想反抗,想唱反调,总有一种“胡闹”的欲望。带着这种潜在状态上网的青少年,如果偶然间沉迷于不健康的内容,就会很容易落入陷阱,难以自拔,在不知不觉中成为不 良信息的“污染”对象。不仅会对社会的安定造成隐患,而且会耽误自己的前途,甚至是毁掉原本美好的一生。
6、沉溺于网络使少年儿童走上犯罪的道路。网络信息量巨大,且内容纷杂,高尚的和低劣的都存在,这可能会使得一部分孩子产生辨别困难。首先是黄色内容较多,孩子出于好奇,可能模仿成人行为,导致犯罪。其次是暴力游戏泛滥,孩子经常身处这样的环境,从思想意识到行为习惯,都不可避免地深受影响。再次大多数学生上网用平时省下的零花钱,有的是借口买书或磁带向父母要的。有的学生为了上网,不敢向家长要钱,于是省下买早点的钱去网吧上网或者玩游戏。有的少年儿童为了省钱,采用包夜的方式彻夜泡在网吧里,这不仅对自己的身体造成了伤害,而且影响了第二天的学习。一些别有用心的网吧老板,甚至采用赊账的方式诱惑中小学生到网吧上网。到期不还,就威胁要告诉该学生的老师或家长。此时不知所措的少年儿童,会感觉是学校、家里、网吧的压力使自己走上绝境,往往会采取极端的做法,有的甚至走上犯罪的道路,造成严重的后果。
三、网络对少年儿童消极影响的对策
1、学校应当积极对少年儿童进行教育。学校要加强对少年儿童心理健康的教育,使青少年在五光十色的互联网面前保持良知、坚定信念、把握方向,提高筛选信息的自觉性.学校和公共图书馆提供只用于青少年上网的场所,进行内容分级、以年龄为基础的内容分级,这样既保证了成年人接近的权利,也在某种程度上保证了青少年与不适合他们的内容相隔绝。网络是双刃剑,绝对不能因噎废食,由于互联网有消极的一面就拒绝一代 人,放弃一代人,这个后果是很可怕的。丰富青少年的网外文体活动。
2、家庭和家长也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应当建立良好的家庭环境,一个健康、和谐的家庭关系对孩子的心灵健康发展是必不可少的,给孩子建立良好、健康、和谐、融洽的家庭环境,有利于其身心的健康发展。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家庭是孩子性格与人格培育、发展的第一场所,父母的言行举止、道德品质对孩子的影响是他人难以替代的,是潜移默化的,而父母良好的性格品质将使孩子受益一生。所以父母要不断提高自身的素质。
3、社会要抢占网络教育阵地,对少年儿童实施正面教育和引导。建立一批有质量、有层次、有特色、能够吸引少年儿童的网站和网上爱国主义教育阵地,正确引导学生在校内在教师指导下安全上网,培养他们良好的上网习惯、网络安全意识和自护能力,同时利用网上热线、留言板等搭建起教师、学生、家长之间民主平等沟通的宽广平台,为少年儿童健康成长提供保证。还要特别加大网络监管力度。网络只有规范有序,才能充分发挥其积极作用,减少或杜绝负面影响,促进少年儿童健康成长。实现网络规范化,首要的工作是加强网络管理力度,形成一套网络监管机制。要制定网络规范,纠正网上违章,打击网上犯罪,尤其对营业性网吧,要严格地规范管理,营造良好的网络道德氛围,维护文明的网络秩序。
总之,网络对少年儿童的影响总的来说还是利大于弊,网络是把双刃剑,它究竟是给人类带来幸福还是带来灾难,关键取决于人们如何应用它。21世纪是一个注重科技的时代,只有让少年儿童前进的步伐跟上 科技的步伐,下一代少年儿童才能得到健康的发展,才能成长为能够跟国际接轨的一代,才能成为有所创新的一代。网络环境的优化需要所有人共同的努力,抵制不良信息,增加有益信息是每个人的责任。江泽民同志2001年7月针对信息网络化问题提出的“积极发展,加强管理,趋利避害,为我所用,努力在全球信息网络化发展中占据主导地位”的基本方针,为网络建设的健康发展指明了方向。只要我们坚决贯彻这个方针,充分发挥网络的积极作用,以科学的态度积极预防和克服网络的消极影响,就一定能够应对信息时代给少年儿童教育带来的挑战,网络空间必将成为少年儿童学习、工作、生活的美好家园。
我衷心地希望,在不久的将来,所有的少年儿童都能在自主、健康、灵动、清新的文化娱乐天空中自由飞翔,健康成长!
参考文献![1]程洁,网络传播学[M],苏州大学出版社,2007-203
[2]崔景贵,“网络新生代”的基本心理特征分析, 2006-9,57
[3]程洁著,网络传播学[M]江苏大学出版社,2007,253
[4]刁生富:《论信息素养及其培养[J]》, 2002,(11)77-80
第四篇:调查报告:网络对未成年人成长影响
孩子是家庭的基石,孩子的未来决定了一个家庭的幸福与否,所以孩子的健康成长是家长最关心的话题,网络的普及,让孩子学习方便的同时,也让孩子的身心受到了影响,那么绿色童年也就应运而生,这款软件功能强大,过滤不良网站、上网时间控制、上网记录保存、防卸载、保护视力等12项功能可以灵活设置,解除了家长的后顾之忧,让您的孩子健康成长!为更有效地参与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净化社会文化环境工作,省妇联儿童部围绕网络对未成年人成长的影响专题在全省开展调研,调查报告:网络对未成年人成长影响。在13市(地)城乡抽取2600名中小学生、1300名上网学生家长作为样本进行问卷调查,回收有效学生问卷2122份、家长问卷1132份并汇总分析。主管领导于6月份带队赴哈尔滨、大兴安岭区县实地调研,并与专家、学生、教师、家长代表座谈。此外,还通过“儿童网络安全行”征文、走访心理咨询机构等途径了解了有关情况。小孩子上网的时候,一定要有家长引导,低龄的儿童一定要在家长陪同下上网。可以给孩子下载一些画图软件,识字软件,数学软件给他玩,这些资源凭借良好的影音效果和无可代替的互动功能,比起传统的书本更容易让孩子接受,也更能引起孩子的学习兴趣,可谓学习娱乐两不误。一些家长可能没时间,也不懂得怎么往找这些资源,可以用百度搜索儿童浏览器,一般好的儿童浏览器都会收录许多各式的动画资源。同时可以使用绿色童年这个软件,来治理孩子的上网时间,游戏时间,控制孩子的上网,屏蔽不良的黄色信息,过滤垃圾内容,给孩子一个绿色的网络童年。
一、未成年人上网的基本情况
1、未成年人上网较为普遍调查发现,上网已成为未成年人成长历程中的普遍现象。此次问卷调查到的上网学生占了93.4%,女生比例略高于男生。在10至13岁之间开始上网的学生最为集中,占39.8%,仅有1%的学生在5、6岁时开始接触网络。学生上网已持续三、四年的占25%,还有25%的学生网龄已达5至10年,调查报告《调查报告:网络对未成年人成长影响》。81.6%的同学每周至少可以上网一次,5.2%的学生可以每天上网。
2、未成年人上网较为理性调查显示,绝大部分未成年人上网较为清醒理智,认为自己喜欢上网但不迷恋的占54.2%,上网与否无所谓的占40.1%。47.7%、34.9%的家长也分别对自己孩子的上网行为做出了比较理智、上不上网无所谓的评价。未成年人上网时间在较为合理的范围之内,74.8%的学生能将上网时间限制在2小时以内,81.6%的学生能将上网频率控制为每周上网一次或只在周末定时定点上网,57.3%的家长也明确表示孩子上网时间一般在1至2小时之间。80%以上的学生对基本的网络道德有正确的熟悉。66.1%的学生表示不会在网上填写真实的个人和家庭成员资料。89.1%的学生表示不会向家长隐瞒自己上网的真实情况。88.8%的学生表示不会往见网友。调查表明,越来越多的家庭和学校为未成年人学习使用互联网创设了基本条件,大部分未成年人在家庭限制控制孩子上网、学校中上网,家长和老师对未成年人上网也起到了一定的监视指导作用。55.2%的同学在家里上网,20.6%的同学在亲朋家上网。70.5%学生表示自己上网受到家长监视,70%的家长也认为自己的监管有一定效果。家长、老师等也较注意告知孩子上网注意事项,学生问卷显示,由家长告知孩子上网注意事项的占39.6%,由老师告知的占23.2%,亲戚告知占10.7%。
3、未成年人上网有成人监视指导
4、未成年人上网重要内容是游戏娱乐
5、未成年人出入网吧现象仍然存在调查发现,大部分家长和孩子都认同上网已成为未成年人学习之余游戏娱乐的重要内容。与上网相关的内容是学生之间乐于交流探讨的话题,34.8%的学生还是由同学朋友教会上网。学生常浏览的网站类型依次是游戏类、教育学习类、娱乐时尚类,交友聊天类网站,比例分别是34.1%、18.2%、16.2%、13.6%,休闲娱乐的内容总计占了63.9%。调查还发现,男生更喜欢游戏类网站,比女生高出7.5个百分点,女生更常浏览娱乐时尚类网站,高于男生3个百分点,喜欢交友聊天类网站的男女生几乎各占一半。调查表明,还有13.1%的学生出入网吧,9.6%的学生只有到网吧才可以上网,3.5%的学生是在有别的上网条件的同时也常常到网吧上网,男同学占网吧上网学生总数的三分之二以上。90%以上的学生往网吧是为了休闲娱乐,极少部分学生是由于学习需要到网吧上网。统计结果显示,在网吧玩游戏学生占了近一半,玩暴力刺激类游戏的学生最多,达70%以上。谈及上网吧的费用,60%的学生表示要使用平日零花钱,其他学生则要向家长要钱,或用自己的部分生活费和压岁钱来支付。家长不能一味拒绝孩子上网,但也不能放任孩子沉迷其中。专家指出:“网络生活不管有多精彩,也只是生活的一部分,孩子在虚拟世界中聊得越多,生活中就聊得越少。”因此,戒除网瘾一定要有方法有技巧,专家指出,戒除网瘾,要和孩子多交流,用亲情教育指导,同时也要利用管理孩子上网的软件,如绿色童年,来帮助孩子纠正上网的不良习惯。专家解读:限制孩子上网然而孩子上网成瘾该怎么办?免费反黄软件专家推荐针对青少年上网的管理软件(如:可以很方便的管理孩子上网的专业软件:绿色童年,下载地址:)教唆未成年人砸车,自己负主要责任其实教育很简单健康平安过新年
第五篇:网络对青少年成长的影响.wps
网络对青少年成长的影响——社会化主体中网络因素的力量
杨溢
复旦大学 心理学 10300730010
摘要:随着近些年来科技的飞速发展,网络信息系统已经越来越趋于成熟,人们的生活也已经越来越离不开网络,人们似乎能从网上找到所有他们想要的东西,包括大量的信息、即时的网络交流、来自全世界各地的最新资讯。网络,这一社会化的主体,已在人们的生活中占据越来越重的地位,人们也更加愿意花更多的时间“网上冲浪”,而不是过去的报纸、电视等传媒窗口。根据中国互联网信息中心最近一次公布的《中国互联网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我国大陆“上网人口”约5370万人,其中53.7%的是24岁以下的青少年。青少年们表现出越来越不愿意走到户外,与伙伴们面对面的交流,而更加青睐与在QQ或者MSN上给朋友们发送一个微笑的表情,“学校”和“同辈群体”等原本占据重要地位的社会化主体似乎也显得不那么重要,青少年在网络上真的能够获得健康,成熟的社会化吗?他们在网络上获得的社会化真的能胜任日后社会上的工作、生活吗?
社会化的定义,一个人获得自己的人格和学会参与社会或群体的方法的社会互动过程。㈠
从社会学意义上讲,社会化主体主要有家庭、学校和日托中心、同辈群体和大众传媒等途径。传统社会里青少年的社会化主要依靠家庭、学校和同辈群体。社会化过程中,家庭、学校、社会对个人的成长正都有重要作用。随着网络的发展,网络作为第四媒体,在当今人们的生活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网络的发展不可避免地对青少年的社会化进程产生重大影响。
在网络世界中,青少年作为新生事物的易感人群,他们的价值观、人生观也受到了网络中各种信息的前所未有的冲击。网络是一把双刃剑,它对青少年社会化究竟有何好处,又有什么弊端,我们应该如何看待网络在青少年社会化中扮演的这个最新方式?
(一)网络对青少年社会化的积极影响
首先,网络在青少年的社会化中具有十分重要的积极作用,主要有以下几点。
(1)开阔了青少年的视野。
青少年可以通过网络学习文化知识、掌握生活技能。社会化的目的是使人由自然人到社会人的转变过程,最终能够承担社会较色责任。网络由于具有信息量大、内容丰富多彩、信息传达形式多样、自由开放等特点,能够极大引起青少年的学习主动性。青少年在上网“冲浪”的过程中,不但可以了解到最新的时事,而且可以对自己感兴趣的各种历史事件、科学知识、任务传记进行文献检索,最终能够得到图文并茂的知识体现形式。自从有了谷歌、百度等大型网络搜索工具,以往需要翻阅大量书籍才能找到的资料,现在能够在短短的几秒内就能轻松获得,并且能够在大量信息中挑选最符合自己需要的信息。为青少年的提供了多姿多彩的信息资源,极大满足了青少年的求知欲望。改变了青少年认识问题、解决问题的方法和思路,为青少年的创新奠定了基础。
(2)自由的网络增强了青少年的主体能动性
传统青少年社会化的过程是一个“被动”的过程,在家庭、学校中,青少年更多的是只接受知识,很少发表自己的看法。通过网络,青少年不仅能与同辈群体发生更多的交流,还能与不同辈、不同领域、不同阶级的人产生互动和交流,从中获得社会各个方面的各种信息。刘中起和风笑天(2002)在《青年网际互动的特质与自我表达的实作理路》㈡ 一文中认为:网络创造了“自我实现”的受化方式,作为“受化者”的青年主体能动性充分发展,能积极地参与社会生活、参与社会关系,能动地内化及发展社会文化,发展自己的社会性,在网络虚拟社会中尽情地交流各种信息与情感,由此达到自我认知、自我表露并建构起多元化的自我人格结构。像人人网、新浪微博等这样的网络互动平台,青少年成为了这些平台社会的主要参与者和交流者,他们能够在这些网络平台上发表自己的想法,并且能够和那些现实生活中的名人、高官占有同样的网络社会资源,满足了他们表达自己、展示自己、受到社会认可的欲望。
(3)平等的网络平台
在网络平台中,青少年这一“受化者”主体能动性得到提升,而那些社会化中的权威者的权力降低。在传统社会化进程中,家长、老师等扮演了一个施化者的角色,通过对青少年的引导,让青少年学会自己在社会中应该扮演一个什么样的角色,应该承担起什么样的责任,从而完成社会化的过程。而在网络世界中全然不是这样,在网络世界中,没有施化者与受化者的明显区分,每个人都可以成为施化者,每个人同时也是受化者,没有谁压迫谁,谁遵从谁。每个人都有发表自己想法的权力,并且都会得到网络世界的平等对待。这样的一个网络平台,能够激发青少年的创新思维,鼓励青少年打破成规,通过表达自己的想法,来完成自己个性化的发展。我们往往能够在一些论坛如天涯、贴吧等地方发现一些充满智慧的地方,一些我们用传统方法不能解决的问题,往往可以尝试在这些论坛上发帖求助,结果一定是充满创意而又令人满意的。
(4)为青少年创造了实现自我的机会
马克·扎克伯的FACEBOOK的迅猛发展、阿里巴巴和马云的成功、eBay和网购近几年来风靡全球,这些商界的佳话无一不展示给了青少年一种颠覆传统成功方式的成功学案例。网络是个充满机会的地方,在这里,只要你有激情、有理想、有创意就能成功。在这里,你不需要有巨额启动资金,不需要有IBM里的董事会的母亲,人人都能在这里大展拳脚,网络已渐渐成为青少年最青睐的创业的起跑线。可以说,在这个知识经济的时代,技术、只是、信息成为衡量一个人价值的标准。谁拥有高超计算机技术和较强的创新能力,谁就会成为业界的宠儿,年龄、身份、经济地位等评价标准已失去了它原有的意义。可以看出,青少年群体对网络技术的追求,对“商界传奇”的崇拜,既有利于我国高科技人才的培养,也有利于青少年的创业和自我价值的实现。网络为青少年提供了新的自我实现之路。在网络中,青少年能够展现自己的个性,选择适合自己的项目发展,使青少年主动能动性得到前所未有的发展,为他们的自我实现有举足轻重的作用。网络这一全新的发展空间,为新一代青少年提供了大量就业和创业的机会。成为一个提供平等竞争、平等创业的平台,为无数青少年实现自我提供了一个黄金机会。
(5)角色认知与社会角色的扮演
网络中的大量信息和知识有助于青少年通过虚拟社会了解现实社会,认识现实社会中的社会规范及价值体系,并将他们逐渐内化为自己的思想、行为方式。青少年通过学习网络中提供的生活技能和专业技能,为社会角色的扮演打下基础。
在网络中,不存在任何的空间障碍和时间障碍,青少年可以打开网页了解三千多年以前古代人的生活方式,也可以与远在美国的亲戚朋友即时对话。正是这种“时空跨度大”与“时间尺缩大”,使得青少年能够在网络中与各个社会阶级、领域、辈分的人即时互动,学习他
人在现实社会中的社会经验。同时由于网络具有其虚拟性的特点,每个人在网上都可以扮演自己想要扮演的角色,由此人们的社会关系也是隐蔽的,不确定的,人们可以忽略自己在现实生活中的社会地位,社会阶级与网络上的人自由交往与互动。青少年可以在网络上扮演多种在现实生活中无法实现的角色,并通过扮演这一角色,学习在现实生活中无法学习的技能,并将其内化为自己的知识、行为标准、思想。
(二)网络对青少年社会化的负面影响
尽管我们看到,网络对青少年社会化有许多积极的影响,但是不可忽略的是,许多青少年在网络中进行社会化的过程中遇到许多问题。其中,网瘾、分不清虚拟世界与现实世界、不良信息、对现实交往的冷漠化、信任危机与人格问题、西方文化冲击等问题显得尤为突出。
(1)青少年网瘾问题日益严峻
2005年中国青少年网络协会实施了中国青少年网瘾调查,数据报告显示,目前我国网瘾青少年约占青少年网名的13.2%(95%置信度下的置信区间分别为12.6%-13.8%)。这其中初中生(23.2%)、失业或无固定职业者(21.0%)、职高生(20.5%)以及高中生(10.1%)。并进一步指出在我国9000万网民中82%为青少年,其中为未成年人就有1650万,而这1650万未成年人中的14.8%,也就是说有斤245万未成年人不仅爱上网,而且沉迷网络难以自拔。网瘾现象在全国普遍存在,已经成为青少年社会化过程中一个不可忽视的严重问题。
(2)虚拟与现实世界的混淆
随着网络世界的信息越来越丰富,网络结构日益完善,人们基本可以通过网络满足自己一切对现实世界的求知欲望,以至于一些青少年认为没有必要离开网络虚拟世界,来到现实世界。网络世界的信息量很大却是没错,但是这庞大的信息量对青少年的社会化未必是有利的。青少年社会化的目的是将网络上的知识、技能内化为自己的经验,而研究表明,网络中呈现的信息不是最适合人接受的信息。人脑储存的信息量很大,这句话没错,但其正确性也仅限于应对日常的生活,不包括网络中无穷无尽的庞大信息量。有时候一些青少年点开网页便停不下来,好像患有强迫症一样不断打开下一个网页,好奇与有什么最新的咨询在这网页后门等着他。随着SNS、FACEBOOK等社交网络日益成熟,每个人都可以拥有成百上千的“好友”,而很多人都乐衷与反复刷新别人的最新动态,通过窥探别人的生活来降低这信息量日益庞大的世界的不确定性。正是这样的畸形的网络社会形态,许多人在网上并不能得到真正的社会化,而只是不断窥探别人的生活细节,满足自己的病态欲望。
(3)网络上不良信息泛滥
网络世界的信息越来越丰富,伴随而来的却是许多不健康的信息,色情、暴力、反动,成千上万的反社会信息充斥着网络的各个角落。如果不能对青少年使用网络进行正确、健康的引导,他们在接受这些具有反社会性质的时候很有可能形成反社会人格,造成行为失范,人格偏差等问题。
(4)对现实交往的冷漠化
一些青少年已习惯虚拟世界里的交往,而渐渐忽略了现实世界的交往,甚至已经忘记了现实生活中与人的交往技能。当今社会流行的“宅”文化也体现了这群青少年的特质,他们不喜欢外出与人进行面对面的交流,他们习惯于使用网络上各种表情、字符来表达他们的情感。但是人的情感真的能够凭借仅仅几个表情,几个字符来表达的吗?人的表情不可能仅仅是如此简单的一瞥一捺,人与人之间的交流还应该包括丰富的眼神交流,神态动作,甚至一些微表情等等。因沉溺于网络交往而产生的对现实交往的冷漠花,会进一步演化为对现实情感的麻木以及正义感的道德感的缺失,甚至最基本的事实和道德判断能力的丧失。毕竟世界是现实的,青少年通过生存在网络上是不能完成健康的社会化的,一味的生存在虚拟世界里,只会让青少年产生人格偏差、对世界的不正确认知,最终在现实世界中无法生存。
(5)信任危机与人格问题
根据埃里克森的观点,人格发展的每个阶段是由“认同危机”来定义的。一个稳定的自我认同源自于对这些认同危机的积极解决,其中信任与不信任在人格发展中具有十分深远的影响。网络世界的虚拟性直接导致了长期沉溺于网上交往的青少年,会对现实人际信任形成不切实际的幻想,因而在现实社会中易于陷入人际信任危机。长此以往,不能解决信任与不信任的问题,会直接导致青少年的人格偏差,加之于网络世界和现实世界的巨大差异,一旦网络世界的经常性行为得到固定,很可能形成网民的双重或多重人格,出现心理危机,导致人格障碍。
(7)网络世界中的西方文化冲击
根据调查显示,网络中95%的信息是英文的,仅仅2%的信息是中文的,这点说明,网络上大部分信息是来自西方的,青少年在网络上接受信息时候不可避免地接受过于庞大的带有西方思维特点的信息,而忽略了中国传统文化特色信息。青少年通过内化西方思维习惯的信息能否在中国完成健康的社会化值得我们的关注。
(三)网络对青少年社会化的负面影响的相关对策
在网络生存空间中,青少年是主力军,而如何保护这些自控能力、辨别好坏能力稍差的青少年免受网络负面因素的影响,是一个亟待解决的重大问题。主要可以通过:完善网络信息体系、培养信息素养、加大网络立法力度三个方面来考虑。
(1)建立一个完善健康的网络信息体系
通过建立一个完善的、健康的网络信息体系可以帮助青少年剔除那些不适合他们的信息,应用比较成功的例子有绿坝、和谷歌筛选系统等,一些大型的网络搜索系统也通过屏蔽部分不健康网站来达到这一效果。前段时间公安部门的网络扫黄也得到了极大的成效。只要有有关部门的大力监管,这些不良网站就不能在网络上生存。为青少年创造一个良好的上网环境也能够做到。
(2)培养信息素养和对网络信息的免疫力
信息素养㈢(information literacy)是一个综合的概念,包括信息意识、信息知识、信息能力和信息道德等四个方面。在实施和推进素质教育中,一定要高度重视青少年信息素养的培养和提高。引导他们正确辨别网络信息中的“垃圾”,提供信息免疫力,树立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等等。从而消除网络的负面影响,引导社会化的正确方向。
(3)加大网络立法力度,打击网络犯罪
在网络空间秩序日益混乱、网络犯罪猖獗的情况下,加大网络立法力度显得尤为重要,只有道德与法律双管齐下的措施,才能真正遏制住网络犯罪,才能让青少年在健康的网络环境下成长,才能让青少年在网络中真正得到帮助。
(四)结论
网络对青少年社会化的影响总的来说还是利大于弊,21世纪是一个注重科技的时代,只有让青少年社会化的步伐跟上科技的步伐,下一代青少年才能得到健康的社会化,才能成长为能够跟国际接轨的一代,才能成为有所创新的一代。网络环境的优化需要所有人共同的努力,抵制不良信息,增加有益信息是每个人的责任。
参考文献:
㈠David Popepoe:《社会学》 李强 等 译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第十一版 第154页
㈡刘中起、风笑天:《青年国际互动的特质与自我表达的实作理路》,《青年探索》2002年第4期,第22-27页
㈢刁生富:《论信息素养及其培养[J]》,自然辩证法研究2002,(11)77-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