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七情”是指什么及如何运用七情疗法(最终五篇)

时间:2019-05-14 08:41:42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中医“七情”是指什么及如何运用七情疗法》,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中医“七情”是指什么及如何运用七情疗法》。

第一篇:中医“七情”是指什么及如何运用七情疗法

中医“七情”是指什么及如何运用七情疗法

七情是指喜、怒、忧、思、悲、恐、惊七种人类情志变化,可归纳为喜、怒、忧、思、恐五志而配五脏。七情学说是中医病因病机中的一个重要理论部分,同时它又是现代中医心理学中的基本组成部分。早在《内经·阴阳应象大论》中就有:“天有四时五行,以生长收藏,以生寒暑燥湿风.人有五脏化五气,以生喜怒忧思恐。故喜怒伤气,寒暑伤形”,这是五气致病的最早记载,以后在宋代陈无择《三因极·病证方论》中将五气中增加悲、惊即为七情。七情是人体脏腑功能活动的外在表现,与五脏有着密切的关系,它在维持人体正常生理功能,防止疾病发生发展有着重大意义。

七情在地球生物圈中为人类所独有。人是一个非常复杂的机体,为宇宙万物之精灵。人类在进化的过程中,不断认识自我,完善自我。人类在同疾病斗争中,就意识到人体本身就是一个天然大药库,在《本草纲目》中人部第五十二卷记载人体物质入药就有近三十余种。七情在中医基础理论中主要阐释为七种致病因素(指七情太过),其实它具有治病功能。这里重点介绍人体内另一个自药系统——七情。正常的七情活动并不影响人体健康,而能调节人体自身平衡,若太过或不及都会导致情志改变而引发各种心身疾病,损其有余,补其不足,起到防病治病功能,以至现在有人提出:“最好的医生是自己”。七情如药,用之过则害于人,用之适当则益于人。关于七情以后将分别阐述。喜

喜为七情之首,心气所发,心为五脏之首。七情致病各有所主而都与心有密切联系。心为君主之官,是精神活动的主宰,除了过喜伤心外,而怒、忧、思、悲、恐、惊都能伤及心,心气受损,其他各脏也将会造成影响,中医有:“主不明则十二官危”之说。

中医认为心主神志,与人们的精神、意识、思维活动有密切关系,喜为心之志。喜在正常情况下能缓和一下紧张情绪,使心情舒畅气血和缓,故有“喜则气缓”之说。但是,喜乐过极则损伤心神,就可导致心的病变,出现乏力、出汗、胸闷、心悸、失眠、注意力不集中,重则神志错乱,语无伦次,哭笑无常,举止异常等。现代许多如高血压、冠心病、肥胖病、脑卒中、某些精神病等都与喜过度有关,尤以中老年人为多见。五行相生相克中,心属火,水克火,喜伤心(中医心它又包括大脑功能)、恐胜喜,也就是说适当恐惧可以制约过喜所致病变。现代医学认为,大喜过度是一种强刺激。大脑受到这种刺激后,交感神经兴奋,释放大量肾上腺素,心率加快,血压升高,呼吸加促,体温上升,如果超过了人的适应能力,就会造成体内紊乱。

案例一,清代医学家喻嘉言在《寓意草》中记载:“昔有新贵人,马上扬扬得意,未及回寓,一笑而逝。”

案例二,近之所闻,喜剧演员马季、候耀文、高秀敏等都死于急性心肌硬塞。

案例三,大家熟知《儒林外史》中有这样一个故事:范进中举,讲述范进从年青考到老,不知考了多少次,一直不中。生活贫困潦倒,被人瞧不起,尤其是他的岳父对他非常之狠,非打即骂,范进十分惧怕他。范进晚年中了举人,但“大喜伤心”,精神失常,一场欢喜反成悲。后有人告之以恐胜喜法,提出要他平日所怕之人施以恐吓,才能解除。他的岳父狠狠地骂道:“该死的畜牲,你中了什么?那报录的话是哄骗你的。”一个耳光打去,才把范进打醒,疯病也就好了。

案例四,清代名医徐灵治一新中状元因喜伤心的病,也是采取以恐胜喜法。徐对他说:“病不可为也,七日必死。”那状元受了惊吓,冷静下来,过喜之情得到中和和缓解,只七天病就好了。

以上案例中之马季、候耀文、高秀敏这些名人生活优越,没有什么忧虑恐惧之事,如果找个心理医生为其治疗,或许让他们改行当医生、探险家、殡殓工作人员什么的,恐怕不会当年早逝。怒

怒为肝之志,与喜相反,中医认为:肝主疏泄,调节人体精神情志;喜条达而恶抑郁。肝为刚脏,易于发怒,发怒是人们欲望和需求受到遏抑,郁怒之火向外发泄的一种表现。在某种的情况下,小怒可有某种快感,有利于肝胆之气舒畅条达,则人体就能较好地协调自身的精神情志活动,气血和平。人遇怒,而不怒而致疏泄不及,容易出现:孤僻寡欢,悒郁不乐,多愁善虑,嗳气太息,严重者精神错乱。暴怒太过,则“怒则气上”而见头晕头痛,面赤耳呜,薄厥(是指由于精神刺激,可使阳气急亢,血随气逆,致使血液郁积于头部,发生卒然昏厥的病症)吐血等症。所以该发怒时就发怒,只是不要太过罢了。

现代医学认为,当人情绪低落时,人体的免疫力就下降,人易患病;暴怒、抑郁会使肾上腺素分泌异常而损害肝脏,从而诱发肝脏疾病或使原有的肝脏疾病加重。情绪抑郁使血液瘀滞,影响肝细胞的再生及肝脏的代谢能力,不利于肝病的恢复。这也验证了中医“怒伤肝”之说。

五行相生相克中,肝属木,木克土,怒伤肝、悲胜怒,也就是说适当悲痛可以制约过怒所致病变。

案例一,《三国演议》中三气周瑜的故事家喻户晓,一气周瑜:赤壁大战后,第二年,周瑜去夺取荆州,被诸葛亮抢先夺去。二气周瑜:周瑜本想借把孙权的妹妹嫁给刘备,把刘备扣下,逼诸葛亮交出荆州,不料诸葛亮用计使周瑜“赔了夫人又折兵”。三气周瑜:周瑜向刘备讨还荆州不利,又率兵攻打失败,周俞一怒且叹道:“既生亮,何生俞”后吐血而亡。这个故事记述了,诸葛亮深知周瑜气量小,略施小计三气激怒,而致暴怒伤肝,肝气上逆喷血而去。假若此时周瑜家出现悲伤之事,也许周瑜不会英年早去。

案例二,汉武帝时,传说汉武帝的乳母在宫外犯了法,武帝盛怒之下想处置她,乳母向东方朔求助。东方朔说: “这不是唇舌之争,如果你想获得解救,就在将要抓你走的时候,只是不断地回头注视武帝,千万不可说什么。这样做或许还可以有一线希望。”乳母到了武帝面前,东方朔也在旁边侍坐,于是东方朔就对乳母说:“你太痴了,皇帝现在已经长大成人了,哪里还会靠你的乳汁养活呢?”武帝听了,面露凄然之色,当即赦免了乳母的罪过。这是个以悲制怒的故事,不然汉武帝的乳母必死无疑。故张子和《儒门事亲》有:“悲可以治怒,以怆恻苦楚之言感之。”

案例三,《景岳全书·三十六卷杂证谟》新按共三条中记载:燕姬因怒而病气厥若死,延张景岳为其诊治,而后便声言其危,假称要用灸法才能治好。燕姬知道灸法不仅会引起疼痛,而且会损毁面容或身体其他部位的皮肤。于是,继而转悲,悲则气消,将胸中的郁怒之气排解。这样就克制了愤怒的情绪,消除了愤怒引起的疾病。张景岳并告诫医生:“凡遇此类,不可不加之详审。”

从以上案例中可见过度的怒则会导致人体气机紊乱,首先伤肝,而后五脏六腑,上下内外失于协调统一,血行不畅,脉络瘀阻,百病丛生。治疗此类病证,调动体内自身调节功能(自药系统),采用以悲制怒,起到不药而愈之功效。忧

忧为肺之志,忧伤肺,忧则气郁。中医认为:肺主气,忧愁过度会影起肺气郁滞不畅。临床上出现:少气,音低,息微,咳嗽,胸满,气粗等症状。然而,它又会往往会伤及于脾,造成食欲不振。过度悲哀,耗伤肺气。情绪低落使人意志消沉,心神沮丧,又可出现面色惨淡,吁叹饮泣,精神萎靡不振之症。五行相生相克中,肺属金,火克金,忧伤肺、喜胜忧。忧则气结,喜则百脉舒和,也就是说适当喜庆可以制约过忧所致病变。

案例一,我们大家熟知“杯弓蛇影”的典故,传说:一天,乐广宴请宾客,大厅中觥筹交错,异常热闹.大家猜拳行令,饮酒作乐。一位客人正举杯痛饮,无意中瞥见杯中似有一游动的小蛇,但碍于众多客人的情面,他硬着头皮把酒喝下。此后,他忧心忡忡,老是觉得有蛇在腹中蠢蠢欲动,整天疑虑重重,恶心欲吐,最后竟卧床不起,后经人指点,疑窦顿开,压在心头的石头被移除,病随之而愈。此病虽不是以喜胜忧来消除疾病,但也说明了忧郁过度而诱发疾病。

案例二,张子和《儒门事亲·因忧结块》医案:息城司侯闻父死于贼,乃大悲哭之。罢,便觉心痛,日增不已,月余成块,状若覆杯,大痛不住。药皆无功,议用燔针炷艾,病人恶之,乃求于戴人。戴人至,适巫者在其傍,乃学巫者,杂以狂言以谑,病者至是大笑不忍,回面向壁。一二日,心下结夫皆散。戴人日:“《内经》言忧则气结,喜则百脉舒和”,又云“‘喜胜悲’,《内经》自有此法治之”。张子和以逗病人喜乐来治疗因悲伤所生疾病,收效良好。张子和认为假若用针灸治疗,岂不是在病人痛苦的心情上又加痛苦,故此法不可取。可见,我国古代情志相胜治法在对有明显器质性病变时也有一定的疗效。

案例三,余到某市医院进修时,曾亲眼所见放射科出现的一次医疗差错:一天,有二位病人同时来到放射科作胸部摄片检查,医生先后为其二位病人作完检查,各自发报告一份,让其拿走,翌日,医生上班清理片子时发现昨天二份报告错误,把有肺结核的病人诊断为“两肺清晰”,把两肺清晰的病人诊断为“肺结核”,诊断结果搞反了,医生知道出错不敢声张,怕有污名声。三个月后这两位病人前后又来复查,这位医生惊奇地发现原来有肺结核的病人却没有了,反而两肺清晰的病人却染上了肺结核。这样看来那位有肺结核的病人拿到“两肺清晰”的报告告非常高兴病也自然好了;那位没有肺结核的病人拿到“肺结核”诊断则非常苦恼、郁郁不乐而伤肺。这充分验证了喜胜忧、忧伤肺之论断。

如今社会竞争急烈,人们常因仕途上的失意、工作上的不顺心、经济上的困扰、家庭中的矛盾、病残的痛苦、突发事件的打击等,都会导致忧郁不乐,心境凄凉,由此产生许多心理性疾病。现代心理学认为,过度悲忧哀愁能加速人体哀老,易使意志薄弱的人,尤其是老年人发生精神障碍而轻生。中医治疗此类病证时采用以情治情、预防悲剧的发生往往取得很好的效果。思

思为脾之志,思伤脾,思则气结。中医认为:“思发于脾而成于心”。正常的思考问题,并不影响人体正常生理活动,然而思虑过度不但耗伤心神,也会影响脾的运化功能失调。思虑过度则可导致气结于中,脾气郁结,中焦气滞,水谷不化,而见胃纳呆滞、脘腹痞塞、腹胀便溏,甚至肌肉消瘦等。伤于心则使心血虚弱,神失所养,而见心悸、怔忡、失眠、健忘、多梦等症。

五行相生相克中,脾属土,木克土,思伤脾、怒胜思。思则气结,怒则气上,气行则结散,也就是说适当发怒可以制约思虑过度所致病变。

案例一,《史记》记载华佗治太守之病:太守大病不治,家人延请华佗,华佗诊断后索要重金才肯治疗。太守家人无奈付出重金,谁知华佗一拖再拖,最后竟不辞而别,留下书信一封大骂太守。太守大怒,立刻派人追捕华佗。太守的儿子知道华佗用意,暗暗叮嘱家人不要去抓华佗。太守听说抓不到华佗,更加怒气冲天,一气之下,呕出几口黑血。不想这一呕,病反而好了。这个故事在中医界影响很深,是一个以怒治思伤脾的典型医案。

案例二,清代笔记体小说《谐铎》卷二妙·画代良医中,有这样一则故事:鳄溪潘琬,字壁人,美仪容,有玉树临风之目。妻尹氏,艳而妒。潘谨守绳墨,跬步不离闺阁。潘有别墅,在濂溪坊里,庭前海棠数株,每当„„花放,折归助妆,长短疏密适合。尹尝执花昵潘而笑日:此解语花也,劳卿手折益斌媚矣。由是封海棠曰花卿,而戏乎潘日掌花御史。后潘以病瘠死,尹哭之哀。一日过别墅,适海棠盛开,尹凭栏凝睇,触绪萦怀,忽忽若迷,归而病殆。尹有族弟名慧生,善绘事,闻之曰:此心疾也,吾当以心药治之。遂写海棠数十本,貌潘生科头其下,旁愁绘妖姬五六人,有拈花者,有嗅花者,有执花在手,乞潘生代为插鬓者,有狎坐膝头,戏以花瓣掷生面者。画毕,竟诣沐头,询姊近状。尹流涕不言,慧生日:昔姊丈在时,曾唤弟画行乐图一卷,恐姊见愤,久留弟处,今已埋骨泉下,谅姊见原,特归赵璧。因出图授尹,尹谛视久之,面忽发赧,愤然作色曰:薄倖有是事耶?若是则死犹晚尔,吾何惜焉?慧生佯劝而退。由是心疾渐解,不旬日,霍然竟愈,取其图投之于火,并督家人各持斧锯,前往别墅,尽伐去海棠之树。

这是一个夫妻恩爱而丈夫突然患病身亡,妻悲痛欲绝,思念丈夫,整日茶饭不思,身体日渐消瘦,虽经多方诊治,终不见效,其弟以一幅《行乐图》激怒姐姐,此后觉得心情舒畅,饮食渐增,睡眠改善,很快身体康复的以怒胜思的故事。这真是妙画代良医,令人赞叹!

案例三,张子和《儒门事亲》中治一富家女, 因思虑过度, 失眠二年, 无药可疗。张诊其两手脉俱缓, 为思虑伤脾, 于是和丈夫商量。张故意当着妇人面索其财物, 又饮酒吃喝数天, 然后不开方而离去。此妇人见状大怒, 气的出汗, 到晚上困倦呼呼入眠,失眠症从此不药而愈。此例说明了思之甚可以使人的行为和活动调节发生障碍,致正气不行而气结,或阴阳不调,阳亢不与阴交而不寐,当怒而激之之时,逆上之气冲开了结聚之气,兴奋之阳因汗而泄,致阴阳平调而愈。

案例四,《续名医类案•郁症》中有一则很典型的案例:“一女与母相爱,既嫁母丧,女因思母成疾,精神短少,倦怠嗜卧,胸膈烦闷,日常恹恹,药不应。予视之曰:此病自思,非药可愈。彼俗酷信女巫,巫托降神言祸福,谓之卜童。因令其夫假托贿嘱之。托母言女与我前世有冤,汝故托生于我,一以害我,是以汝之生命克我,我死皆汝之故,今在阴司,欲报汝仇。汝病恹恹,实我所为,生则为母子,死则为寇仇。夫乃语其妇曰:汝病若此,我他往,可请巫妇卜之何如? 妇诺之。遂请卜,一如夫所言。女闻大怒诟曰:我因母病,母反害我,我何思之。遂不思,病果愈。此以怒胜思也。”在本例医案中,设法激怒病人以冲破郁思,使病人重新改变心理状态而达到治愈的目的。

以怒胜思的例子在中医医案中是最为常见的,而尤以女性患者为多,这里就不一一列举。从这些医案中看到了医家却从不计较个人的得失,甚至冒着杀头的危险,可见医生一心为病人着想的一颗仁者之心。悲

悲为肺之志,中医把悲和忧在五脏相配中同属肺。悲为忧之极。悲是伤感而哀痛的一种情志表现。悲哀太过,往往通过耗伤肺气而涉及心、肝、脾等多个脏器病变。如耗伤肺气,致气弱消减,意志消沉,万事灰心,可见气短胸闷,精神萎靡不振,乏力懒惰等症。累及肝脏,肝伤则精神错乱,甚至筋脉挛急,胁肋不舒等。悲哀过度,还可以使心气内伤,又见心悸,精神恍惚之症。伤及于脾则胃气滞塞,消化失职,则现腹部胀满,四肢肌肉萎缩等症。五行相生相克中,肺属金,火克金,悲伤肺、喜胜悲,悲则气消。喜则百脉舒和舒畅,也就是说适当喜庆可以制约悲伤过度所致病变。

案例一,人民日报曾报导,俄罗斯别斯兰人质事件受害儿童来华接受治疗。这是一群曾在恐怖事件中幸存的孩子,有的失去亲朋,有的父母双亡。噩梦虽已远去,但他们身上的弹痕清晰可辨,心灵的创伤至今难愈。由于悲伤过度,而导致人体气血功能,影响到肺、心、肝、脾多个脏器功能失调而发病。经在海南省三亚市接受康复治疗,采用“快乐疗法”,让孩子们打拳、书法、参观、游玩等,一个月后,孩子们心灵创伤得到修复。

案例二,金元名医朱丹溪曾遇到一青年秀才,婚后不久突然亡妻,故终日哭泣悲伤,终成疾病。求尽名医,用尽名药,久治无效。朱丹溪为其诊脉后说:“你有喜脉,看样子恐怕已有数月了。” 秀才捧腹大笑,并说:“什么名医,男女都不分,庸医也!” 此后,每想起此事,就会自然发笑,亦常将此事作为奇谈笑料告诉别人,与众人同乐。月余,秀才食欲增加,心情开朗,病态消除。这时,才告诉他这是以喜乐制胜悲忧的治法。

案例三,清代有一位巡按大人,终日愁眉苦脸。几经治疗,终不见效,病情日渐加重。经人举荐,名医前往诊治。名医望闻问切后,对巡按大人说:“你得的是月经不调症,调养调养就好了。”巡按大人听了捧腹大笑,说道:“这是什么名医,我堂堂男子焉能‘月经不调’,真是荒唐到了极点。”自此后,每回忆及此事,就大笑一番,乐而不止,久而久之,病也好了。一年之后,名医又与巡按大人相遇,这才对他说:“君昔日所患之病是‘郁则气结’,并无良药,但如果心情愉快,笑口常开,气则疏结通达,便能不治而愈。”巡按大人恍然大悟,连连道谢。

人世间难免有令人悲痛的事,亲人的离去、朋友突然死亡、骨肉的分离、婚姻的不幸等都会使人产生悲痛的情绪,导致疾病的发生。然而这些疾病又无药可治,故医生们采用上述几个案例中的治疗方法,取得满意地疗效。恐

恐为肾之志,中医把恐和五脏相配中属肾。俗语有“吓得屁滚尿流。”是对恐的真实写照。恐是一种胆怯,惧怕的心理作用。长期恐惧或突然意外惊恐,都能导致肾脏的气机功能受到损伤,即所谓恐伤肾。人体过于受到恐怖,所致肾气不固,气陷于下,出现大小便失禁,精泄骨萎等症状。恐惧伤肾,精气不能上奉,则心肺失其濡养,水火升降不交,可见胸满腹胀,心神不安,夜不能寐之症。

五行相生相克中,肾属水,土克水,恐伤肾、思胜恐,恐则气下。思是一个认知过程,能约束各种感情的思维活动,当人受到恐时只静下来思考就会消除恐惧的心理,故即时的思考可以制约恐惧过度所致病变。

案例一,《古今医案·七情》中有:“一人患心疾,见物如狮子,伊川先生教以手直前捕之,见其无物,久久自愈,岂非真能破伪,伪难饰真耶?”

案例二,《续名医类案·惊悸》中一则医案:“卢不远治沈君鱼,终日畏死,龟卜筮数无不叩,名医之门无不造。一日就诊,卢为之立方用药,导谕千万言,略觉释然。次日凌晨,又就诊,以卜当十日死,卢留宿斋中,大壮其胆,指菁山叩问谷禅师授参究法,参百日,念头始定而全安矣。戊午过东瀛吴对亭大参山房,言及先时恐惧状,盖君鱼善虑,虑出于肝,非思之比。思则志气凝定,而虑则运动展转,久之伤肝,肝血不足,则善恐矣。情志何物? 非世间草木所能变易其性,惟参禅一着,内忘思虑,外息境缘,研究性命之源,不为生死所感,是君鱼对症之大药也。”

此外,有许多癌症患者,有的对癌症的恐惧则会加快死亡;有的对癌症不屑一顾正确面对则能延长生命。这些例子在临床中很多,这里就不多说了。

由此可见,消除恐惧的最好方法应当是做到临恐不乱,迅速冷静下来,正确面对。对患者的治疗采用正确的道理来开导、引导患者进行思考,正确地认识事物的本质,从而克服患者过度恐惧的病态情绪。只有通过说理开导,诱导病人悉心研究性命之原,把生死置之度外,不为死亡所吓倒,恐惧心理自然消除了,情绪高昂,病也就自然而愈了。惊

惊为心之志,中医把惊和五脏相配中属心。成语有“惊惶失措”、“惊喜交集”,“惊惶失措”是指惊慌而举止失常,不知所措;“惊喜交集”是指震惊和喜悦常常交织在一起,这也说明了喜和惊在志又同属于心。中医认为:惊伤神而致人体气机功能紊乱,内动心神。人若饱受惊吓则会出现立目瞪口呆,彷徨失措,精神错乱,心悸失眠,心烦气短等症。心虚之人也易受惊吓。

五行相生相克中,心属火,水克火,惊伤心、恐胜惊,惊则气乱。气乱是指突然受惊吓所致心气紊乱。当人受到惊骇时只要迅速冷静下来就会减轻惊骇所带来精神创伤。

案例一,明代《名医类案》中记载:一周姓医生在治疗一产妇舌不能缩回时,制造惊恐声音使之大吃一惊,舌遂应声收回口中,病乃愈。此医案说明“惊”乃是无形之药,能治产妇舌不能缩之症,此病在临床少见。

案例二,《儒门事亲》中记载:卫德新之妻,旅中宿楼上,夜值盗劫人烧舍,惊堕床下,自后每闻有响,则惊倒不知人,家人辇,蹑足而行,莫敢冒触有声,岁余不痊。诸医作心病治之,人参、珍珠及定志丸,皆无效。戴人见而断之曰:惊者为阳,从外入也,恐者为阴,从内出。惊者,悉不自知故也,恐者,自知也。足少阳胆经属肝木,胆者敢也,惊怕则胆伤矣。乃命二侍女执其两手按高椅之上,当面前,下置一小几。戴人曰:娘子当视此。一木猛击之,其妇大惊。戴人曰:“我以木击几,何以惊乎?”伺少定击之,惊也缓。又斯须,连击三、五次。又以杖击门,又暗遗人击背后之窗,徐徐惊定而笑曰:“是何治法?”《内经》曰:“惊者平之,平者常也,常见之必无惊”。此案例中病妇人患有“恐惧症”,病妇因住宿旅馆中经历盗贼的行窃而使病妇产生恐惧感,致使病妇惧怕任何声响,张从正采用以惊制惊,从而改变病人对其恐惧情境的认识,取得了立竿见影的效果。

中国古代医生早就开始运用情志治疗疾病,并取理想的效果,被历代医家所接受。情志相胜为现代中医心理学打下了坚实的基础。结语

在人们实际生活中七情致病、七情治病例子很多,这里不胜枚举。人体自药系统是指人体本身就存在自我保护系统,在中医则称为调节人体整体内部平衡;在现代医学则称为人体免疫调节系统。人类起病原因非常复杂,但其中有相当一部是因情志所伤,俗话说:“心病还得心药治”,所七情治疗是医生在临床中施加的重要手段之一,是人体内一种无形药物,它的疗效也往往超出大家所熟知的有形药物,以至于国外有的医学专家预言心理治疗将会取代药物治疗。

七情平衡则人体脏腑功能协调,是预防疾病的重要保证,七情太过和不及都会导致疾病发生,而七情相胜又能治愈疾病。七情如能正确发挥那就是七帖良药,反之是七帖毒药。然而,当某种情绪过甚而致发病时,可以用另一种“相胜”的情志来“转移”、“制约”或“平衡”它,从而使过度的情绪得到调和。由此可见,保持平和的心态,也是我们养生防病的一个不可缺少的一个重要环节。

“人非草木,孰能无情”,只要有良好心态,正常的七情活动,是不会使人发生疾病的。要知道,其实真正损伤人的七情,一定是剧烈的或者是持久的。只有正确对待,学会快乐,专注的生活,不要不良情绪伤害自己,才能百病不生,健康长寿。《内经》中有句话说得好“精神内守,病安从来”。在这里我要以爱国台胞陈之迈先生一句来结尾:“人的一生,年龄只是一个符号,决定人生老病死的是心态——心态决定一切。”

第二篇:七情内伤讲稿

七情内伤讲稿

大家好。这节课由我来上,我先做个自我介绍,我是2009级中医基础理论教研室的研究生,讲课呢也是我在读研究生期间的教学任务,由于是第一次讲课,有很多不足之处,希望同学们能给与支持和谅解。

从今天开始我们学习病因里面的内伤病因,内伤病因,又称内伤,主要指因人的情志或行为不循常度,超过人体自身调节范围,直接伤及脏腑而发病的致病因素。内伤病因主要包括七情内伤、饮食失宜、劳逸失当等。首先我们来学习一下七情内伤。(写板书)

这一节内容主要包括三个方面,七情与七情内伤的概念、七情与脏腑精气的关系、七情内伤致病的特点。

我们先讲第一个内容七情与七情内伤的概念。(写板书)

什么是七情呢?七情就是指人体的喜、怒、忧、思、悲、恐、惊等七种正常的情志变化,(写板书)它是人体的生理和心理活动对外界环境刺激的不同反应,正常的人都有这七种情志的变化,该喜的时候就得喜,该怒的时候就得怒,如果没有正常的情志变化的话也就不能称之为人吧。因为呢七情是人对客观事物的不同反应,所以呢在正常的活动范围内,它一般不会使人致病。那在什么样的情况下七情会成为一种病因呢?这就是我们接下来要学习的七情内伤的概念。七情成为病因的第一个条件就是当人们受到突然的、剧烈的或者是长期持久的情志刺激(写板书)超过人体本身正常的生理活动范围,就会使人体气机紊乱,脏腑气血阴阳失调。导致疾病发生。比如说暴怒暴喜都会使一个人的精神受到强烈刺激,进而影响到自身的身体健康,我们最熟悉的例子就是范进中举。在后面我还将仔细讲解一下这个例子。另外一个呢就是当人体的正气虚弱、脏腑精气虚衰(写板书),对情志刺激的适应调节能力低下,从而导致疾病的发生。我们中医里面讲正气从内,邪不可干,任何疾病的发生都与正气的虚衰有着密切的关系。如果一个人正气不足的话,就算是遇到我们这种正常的情志刺激他也会因为正气虚衰而失去调节能力。比如说呢,同样是一件让人很愤怒的事情,我们正常人听见后一般不会使我们致病。而对于久病、正气虚衰的病人来说可能会加重他的病情。

下面我们来学习一下第二个内容七情与脏腑精气的关系(写板书),情志活动不仅与外界刺激密切相关,更取决于脏腑的功能状态。《内经》里面说“人有五脏化五气,以生喜怒悲忧恐。”。又说“肝在志为怒、心在志为喜、脾在志为思、肺在志为忧、肾在志为恐。” 就明确指出七情与五脏有密切的关系,七情是由五脏精气所化生。(1)可见脏腑精气是情志活动的物质基础(写板书)而七情是脏腑气血阴阳功能活动在精神情志方面的外在表现,所以脏腑精气阴阳出现虚实变化及功能紊乱,气血运行失调,就会出现情志的异常变化。如《内经》中说:“肝气虚则恐,实则怒”“心气虚则悲,实则笑不休。”另外还有“血有余则怒,不足则恐”论述。所以只有五脏精气调和,情志活动才能正常;而五脏精气不足或过盛时,都会导致情志异常。(写板书)。七情不仅是机体对客观刺激的心理体验和反应,同时也是脏腑功能紊乱或不足时的病理表现。但是当情志过激时,又反过来会加重脏腑功能的紊乱,使病变持久而难以排解。情志调畅则气血和调,脏腑精气功能活动正常。对外界刺激因素的承受 和调节能力强,不易生病。反过来当情志失调时人体气血不和,脏腑功能就会发生紊乱。如大惊大喜伤心,大怒郁怒伤肝,过度思虑伤脾,过度恐惧伤肾等等。所以说情志活动是影响脏腑气机的。(写板书)

既然七情内伤是一种病因,那么它的致病特点是什么呢?下面我们来学习一下第三个内容七情内伤的致病特点(写板书)。

七情内伤的致病特点是不同于我们前面所学的外感六淫的致病特点的。它是以外界刺激引起情志异常为主因,作用于脏腑,导致脏腑阴阳气血失调而发病。

外界的不良刺激有许多方面,如社会地位上的巨大落差、工作方面的压力过于巨大;人际关系紧张,家庭矛盾无法解决等,都会不断产生各种不良情绪,当不良刺激的强度和时间超过了患者的心理承受和调节能力时,就会形成七情内伤而致病。而心里承受和调节能力,又与个体脏腑气血阴阳、心理特征、身体素质等密切相关。一般而言,性格开朗,形体壮实勇敢的人,对外界刺激的承受和调节能力较强,一般不易发生情志异常而生病;而性格内向,形体瘦弱胆小的人,对外界刺激的承受和调节能力较差,比较容易发生情志异常而形成七情内伤。

七情内伤致病的特点概括起来主要有以下四个方面:

第一个特点是直接伤及内脏(写板书),这个特点也包括四个方面:①损伤相应之脏②首先影响心神③数情交织,多伤心肝脾④易损伤潜病之脏腑。

①由于五脏与情志活动有对应的关系,七情分属于五脏,七情反应太过或不及则可损伤相应之脏。如肝主怒,怒伤肝;心主喜,喜伤心;脾主思,思伤脾;肺主悲,悲伤肺;肾主恐,恐伤肾等。

②我们前面学过心藏神,这个“神”又一分为五,分为神、魂、魄、意、志,并且分属于五脏:即心藏神,主喜;肝藏魂,主怒;肺藏魄,主悲;脾藏意,主思;肾藏志,主恐等(小板书)。又因为心为五脏六腑之大主,精神之所舍,所以人身上总的神只有心才能统摄。为精神情志活动的主宰。心神一动就决定了以后很多病理的变化。《内经》中说:“悲哀愁忧则心动,心动则五脏六腑皆摇。”就是说明了这个问题。用现代的话来说就是心态决定一切。比如说对别人的一句话,你如何看待就决定了以后思想的方向以及行动的成败,例如说别人让你去做一件事,你认为是一件好事你就会以积极的态度去做,以后所有的发展都会向好的一面进行,即使遇到困难也能想方设法去克服,但是如果你认为这是坏事,你所有的态度行动都变得消极,一点点地问题都会让你放弃,后面所有的结果也都变了。这就是你的思想,心神决定了日后的发展变化。课本里说的“是故怵惕思虑者则伤神……喜乐者,神惮散而不藏;愁忧者,气闭塞而不行;盛怒者,迷惑而不治;恐惧者,神荡惮而不收。”就是说明了心神在七情所伤时的主导作用。

③心主血藏神;肝藏血主疏泄; 脾是气机升降的枢纽,气血生化之源。所以,情志伤的病证以心、肝、脾三脏为多见。如过于惊喜易伤心,可致心神不宁,出现心悸、失眠、健忘,甚则精神失常等症;郁怒太过则伤肝,肝气郁结,可见两胁胀痛、胸闷、太息、咽中如有物梗阻、月经延后等症,甚则可见痛经、闭经、癥瘕(子宫肌瘤)等;忧思不解易伤脾,脾失健运,可见食欲不振、脘腹胀满、大便溏泄等症。

④易损伤潜病之脏腑,首先我们先了解一下什么是潜病呢,潜病是指病症已经发生存在但无明显临床表现的病症。相对应的潜病之脏腑是指潜病所在的脏腑主要是因为潜病之脏腑的气血早已经失和,七情过激最容易干扰该脏腑气机,使其功能愈加紊乱。比如说原来患有胃痛的病人,虽然胃痛这个症状已经治好了,但是如果遇到剧烈的情绪刺激,容易出现的还是胃痛这个疾病的症状。

第二个特点是影响脏腑气机(写板书)七情损伤脏腑首先是损伤脏腑气机。而气机的升降失常,又会使相关脏腑发生一系列的病理改变,气机升降失常,气血紊乱,脏腑失养就会导致疾病发生。如《内经》中有:“百病生于气也,怒则气上,喜则气缓,悲则气消,恐则气下,惊则气乱,思则气结”。的论述。下面我简单介绍一下怒则气上,喜则气缓,悲则气消,恐则气下,惊则气乱,思则气结。(大括号板书)

① 怒则气上:怒是指遇到不合理清理的事情而气愤不已或情绪激越的表现,气上是指因为情志刺激导致肝气逆乱,当降不降。因为怒为肝志,如果事与愿违,产生一时性的激怒,一般不会致病,但是暴怒、郁怒就会使肝气疏泄太过而上逆为病。肝气上逆,血随气上就可以见到头晕头痛,面赤耳鸣,甚至呕血或昏厥;肝气很逆也会影响到脾而导致腹胀、飧泄,飧泄就是水谷不化,大便呈完谷不化样,也就是我们经常说的吃什么拉什么。如果影响到胃呢就会出现呃逆、呕吐等。

② 喜则气缓:喜为心志,心神愉悦时则表现为喜。气缓指心气迟缓。“喜则气缓”这个“缓”字包括缓和紧张情绪和心气涣散两个方面。在生理状态下,喜是一种积极的情志,可以使人心情舒畅,气机调和,营卫畅达,就会让我们愉悦而高效的学习、工作和生活。《内经》说:“喜则气和志达,营卫通利”,喜而有节是有利于健康长寿的。如果卒逢意外快事,梦寐以求的夙愿终于实现时,往往导致喜志过用,大喜尤其是突然狂喜,不能自控时则会使心气散乱迟缓。轻则运气无力,心神失养,出现心悸、乏力、精神不能集中、失眠等;甚至会使心神浮越,神不守舍,以致时喜时泣,哭笑无常,像如神灵所作。咱们大家都熟悉的例子就是范进中举,多年考取功名不中,好不容易考中了,这就是卒逢喜事,加上梦寐以求的夙愿终于实现,心里承受能力较差,导致狂喜精神不能自控。这就告诉我们了暴乐暴喜会使阳气不收,导致昏厥、癫狂。

③ 悲则气消:悲就是悲伤,是受到生活中不良的刺激而产生的痛苦情绪。气消是指肺气消耗之意。肺在志为悲,如果过多的悲伤会使上焦心肺之气不得宣通,营卫之气不得布散,肺气不利则会出现喘息、胸闷、胸痛;悲哀哭泣,使肺气受损则见意志消沉,语声低怯、四肢无力。例如我们大家都看过的四大名著之一《红楼梦》,里面的林黛玉就是因为长期的出于悲忧的情绪之中,导致了她经常生病,过早的死去。所以说悲哀过程就像能源枯竭过程,于人于事都十分不利。

④ 恐则气下:恐即恐惧,是人们突然受到来自外界的强烈刺激所产生的一种紧张情绪和心理活动的表现,气下就是指肾气下陷,因为恐为肾志,而肾藏精,开窍于二阴。恐惧过度则伤肾,肾气不固,气泄于下,就会表现为肢冷汗出,大小便失禁,甚至会出现遗精、滑精、阳痿等症。例如1930年,印度一名医生曾用死囚做了一次心理学试验,证实了恐惧可以致命。医生预先通知死囚将会给他 放血流干致死,实验当天,死囚双眼被蒙,绑在一张桌子上,当医生刺破他的手脚皮肤后,挂在桌下的容器开始滴水,让死囚犯误以为水滴声是自己的血流出,造成恐惧,导致气绝身亡。然而实际上他一滴血液没有滴过。这是因为惊恐可以引起肾上腺分泌大量激素,使人的心脏活动加强、加快、呼吸加快,导致功能衰竭而致死。

⑤ 惊则气乱:是指因为突然受惊而伤到心、肾,导致心神不定、气机逆乱,肾气不固的病机变化。过度受惊时使肾气受损,封藏失职则见大小便失禁或者遗精、滑精等。我们讲的恐和惊,虽属同类都为肾志,却有所不同,因为恐为自知,惊则往往难以预测。惊与恐又有一定的联系,惊为恐之因,恐为惊之果,二者常相继出现。

⑥ 思则气结:思是指思考、思虑,气结是指脾气郁结。因为思为脾志,思考本是人的正常生理活动,如果思虑过度就会导致气结于中,脾气郁结,中焦气滞,在临床上就会见到脘腹胀满,便溏等症。又因为思发于脾而成于心,思虑太过不但伤脾,也可伤心血,使心血虚弱,神失所养,临床上就会出现心悸、失眠、健忘、多梦等症。

情志内伤可导致脏腑气机失调,而气机失调又可妨碍机体的气化过程,引起精气血津液的代谢失常,从而继发多种病证。因此,情志内伤引起的病理变化是相当复杂的,多种疾病的发生和诱发,都与七情内伤有关。

第三个特点是七情内伤多发为情志病证(写板书)

什么是情志病呢?情志病是指发病与情志刺激有关,具有情志异常表现的病证。它包括:1 因情志刺激而发的病证,如郁证、癫、狂等;2 因情志刺激而诱发的病证,如胸痹、真心痛、眩晕(高血压病)等身心疾病;3 其他原因所致但具有情志异常表现的病证,如消渴、恶性肿瘤、慢性肝胆疾病等,大都有异常的情志表现,并且其病情也随其情绪变化而有相应的变化。对于情志疾病的治疗,心理疏导和精神调摄是必要的治疗手段和方式。

第四个特点是七情变化影响病情(写板书)

七情变化对病情具有两方面的影响:一个是有利于疾病康复。另一个就是相反的使病情加重或恶化。所以在疾病过程中,要教育病人正确对待七情活动,不可过分压抑,当怒则怒,当悲则悲,但要做到怒而不过,悲而不消沉。经过适当的发泄之后,可舒缓精神心理压力,化消极悲观的情绪为积极乐观的情绪,有利于病情的好转和痊愈。但适当的发泄绝对不是鼓励病人放纵自己的情感,若不加控制的发泄,只会造成情绪的剧烈波动,从而使病情加重或恶化,保持良好的情志活动,对于疾病的治疗有时会超过药物的作用。

结语:从以上的内容看,七情既属于人体七种情志变化的表现,又为致病因素之一,是中医病因学的重要内容。掌握七情致病的原理,对防病保健及临床诊疗均有积极地意义。由于情志因素可以使人致病,所以,中医防病保健强调“恬淡虚无”“精神内守。”同时,根据五志与五行的配属关系,用五行相克原理,可以纠正情志的偏颇,如《素问·阴阳应象大论》说:“怒伤肝,悲胜怒”,“喜伤心,恐胜喜”,“思伤脾,怒胜思”,“忧伤肺,喜胜忧”,“恐伤肾,思胜恐。”

第三篇:融入七情激活课堂

融入“七情”激活课堂

情感是人对客观事物的一种特殊 的反应方式。表现为:或高兴、欢乐,或忧愁、悲伤,或赞叹、喜爱,或惊恐、厌恶。初中生由于年龄小、知识根底浅、活泼好奇,偏爱形象思维,乐于接受教师的富于情趣的教学方式。新课程强调学生的全面发展,临沂市推行的“3.5.X”教学策略中,把情感教育贯穿教学始终,以实现学生品德素质的提高。为此,我在思想品德课的教学中,尝试运用“七情”,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一、情感投资,以爱结情。

与其它学科相比,思想品德课的概念、观点较为抽象、枯燥,与初中生的年龄和心理 有一定差距,导致学生厌学。有些教师也心灰意冷,抱着“你们不愿学,我也懒得教”的思想,照本宣科,支差应付,从而造成 了恶性循环。作为一名从事多年的思品教师,我自然也经历了一番思想斗争,最后还是孩子渴求知识的目光感染了我,我坚信:事在人为,唯其难教,方能见真功夫。我利用课余时间经常深入到我教的班,像家长一样嘘寒问暖,与学生们一起搞卫生、作游戏、侃大山、说故事。有一次,一个校外歹人气势汹汹地 从课堂上把一名学生叫了出去。我见势头不对,安排学生们看书,自己便跟了去。见那人正在打这个学生,我 不顾一切地冲上去,冒着挨打的危险,紧紧护住我的学生,并据理训斥那人,直到学校保卫人员来把他拉走。此举赢得了学生的敬意,他们把我当成知心朋友,有悄悄话也愿对我说,发生了争论请我评判。我的话,他们 爱听,且坚信不疑。这大概就是“亲其师,信其道”吧。

二、真情实话,以情诱学。我给初一学生上第一节课,运用一位哲学家的话“学习不好出次品,身体不好出废品,品德不好出危险品”,来提高学生对学习思品的认识。同时我还介绍了一些革命老前辈,怎样学习政治理论,赴汤蹈火投身 革命的事迹。我又举了个反面的例子:有个大 学生,由于不关心政治,最后堕落成了一个偷书贼并杀了新华书店的营业员,而被判处死刑。我提高声音说:你们看,学习思想品德课重要不重要哇?”同学 们异口同声:“重——要——”这堂课,激发了学生们对思想品德课的兴趣。在以后的教学中,我不断“升温 ”,使同学们一直保持着旺盛的学习热情。

三、语言含情,讲活知识。

课堂用语怎样,是体现教师上课能力的基本功,语调是否具有渲染力,是提高学生学习兴趣的关键。我以饱满的情绪,旺盛的精力讲授每节课,同时注意语言的抑扬顿挫,使学生们的情绪随我的语调而变化。如讲“ 祖国的治乱兴衰,关系个人的安危荣辱”时,我以悲愤的语调历数帝国主义对中华民族的疯狂掠夺,愤怒控诉 日本帝国主义屠杀南京30万同胞的暴行。随着我声音的颤抖和拳头的挥动,同学们个个绷紧小嘴,闪动泪花。我点明了“落后会 挨打,贫穷就受辱”的道理。我话锋一转,兴奋地讲 了祖国建设的伟大成就和我国在世界上的地位,同学们脸上绽出了欣喜的笑容。

四、故事渗情,吸引学生。

书上的例子大多比较简单,有的例子时间较远,我就进行增补或系统形象化。如 时传祥,我用口头和体态语言,生动地描述他如何背大粪桶,不怕脏臭和讥讽,感动得学生啧啧称赞。讲鲁教版九年级在《承担责任中成长》的内容时,我适时地补充孔繁森的例子,描述他如何在大风雪天,把自己棉大衣脱下给九十多岁的 藏族老奶奶穿上;他又是如何几次卖血抚养两个藏族孤儿。我还从本地找典型,描述本校老师如何深夜护送生病学生回家的动人事迹,增强学生们的亲切 感。我还注意选用教具,增强说服力和感染力。如讲可爱的中国内容 时,我挂上彩色大地图,祖国地大物博、秀美山川、佳境名胜,一一跃然纸上。讲“发扬艰苦奋斗精神”时,我把从校园里拾来的煎饼及白生生的馒头摆上讲台,让同学们背诵“锄

禾日当午… …”的诗句,并展开讨论。

五、以情导行,作出表率。

常言到:身教重于言教。如讲“关心他人”时,我视学生为弟弟妹妹,思想 上鼓励他们进步;学习上耐心辅导;晚自习后,还护送路远的同学回家。讲“热爱劳 动”,在学校大扫除中,我不怕脏累干在前。从我的行动中,同学们懂得了如何理论联系实际。

六、以情启思,明理践行。

如讲“孝敬父母”的内容时,我列举大量事例,表明父母对子女的慈爱之情。又 挂出《游子吟》的诗句,引导学生们讨论一下:“父母是怎样关心自己的?”同学们争先恐后地述说父母在饮 食、起居、学习等各方面对自己的关心。我又问:“你们都知道自己父母的生日吗?”教室立即静下来。一会 儿,有个别同学说出了父母生日,但语气还不大肯定。我叹息道:“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啊!”我启发大 家:“想一想,怎样报答父母生养之恩?不要口头,而是要行动,一星期后向我汇报。”结果没过三天,就有 不少同学对我讲了他们如何帮助妈妈刷锅碗、洗衣服,给妈妈做生日卡,还有的述说怎样跟爸爸到煤厂买煤,累得满头大汗把煤拉回家的事。

七、严中有情,端正学风。

动之以情,不是对学生错误的一味迁让,而是包含着有理有节的批评。正象苏霍 姆林斯基说的:“批评的艺术在于严厉与善良的圆满结合,学生应该在教师的批评中感受到的不仅是合乎情理 的严厉,而且是对他充满人情味的关切。”一次,有两个出名的捣蛋学生,在课堂上做猴相、学习初一关于“ 遵守纪律”的内容,使他们明白“严是爱、纵是害、不管不问能变坏”的道理。他们终于认真地检查了错误。谈完话天色已晚,我让他们回家吃饭,他们却坚持去上晚自习。从此,二人改掉了坏毛病,还争着为班集体做好事。

实践证明,要做一个好教师,不仅要有丰富的知识,还要有一颗对学生的爱心。“情”从“爱”来,有了 浓厚的爱,才配当学生的良师益友;也只有情感教学为先,才能促使学生爱学、学会.

第四篇:纪检监察干部要力涵“七情”

纪检监察干部要力涵“七情”

贺国强同志在中央纪委监察部机关2010竞争上岗任职人员集体谈话会上强调,年轻干部要修身、勤学、敬业、自律,切实担负起党和人民赋予的光荣使命。贺国强同志对年轻干部提出的“修身、勤学、敬业、自律”8字要求,充分体现了“做党的忠诚卫士、当群众的贴心人”的主题,对加强纪检监察机关自身建设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笔者认为,纪检监察干部学习落实贺国强重要讲话精神,关键要力涵“七情”。事业追求要保持激情。工作激情不是一时冲动、心血来潮,而是来自对党的忠诚、对纪检监察事业的热爱。纪检监察工作是党的建设的重要内容,是党章赋予纪检监察机关的光荣使命,我们理应为承担这样的使命感到自豪,把工作当事业,以事业为追求,自觉把个人的前途融入经济社会发展大局,在为党和人民事业不懈奋斗中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要继续发扬优良传统作风,以先进为标杆,增强品牌意识,在纪检监察系统营造出比学赶超的浓厚氛围,形成争先进、创一流的良好局面。对待群众要充满感情。群众是整个社会权重最大的群体,反映出来的问题往往带有普遍性和代表性。纪检监察干部要主动深入基层,深入实际,到人民群众的生产生活中广泛听取意见,急群众之所急,想群众之所想;要变群众“上访”为纪检监察干部“下访”,让群众看得见纪检监察干部的身影,听得到纪检监察干部的声音,使纪检监察干部成为广大党员干部和人民群众身边的一员。要充分发挥监督检查作用,加大对中央和各级政府惠民政策落实情况和机关干部作风效能情况的监督检查,让

人民群众充分享受改革发展带来的实惠。

学习钻研要满腔热情。学习是提高素质、增长才干的重要途径,也是做好工作、干好事业的重要基础。对纪检监察干部来讲,要把读书学习当成一种政治责任,坚持在学习中开阔视野、提高素养、丰富知识。要力戒浮躁、减少应酬,切实端正学习态度,进一步增强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变“要我学”为“我要学”,从“一般学”向“深入学”转变,真正养成专心致志、勤奋好学的良好习惯。注重加强政治理论和业务知识学习的同时,要重点加强以提高干部履职能力为核心的全员岗位练兵活动,通过工作点评、公文讲评、案卷评议、业务培训等多种方式,切实提高纪检监察干部的综合素质和业务能力。

与人相处要倾注真情。团结和谐的人际关系,对一个单位、一个组织来讲,是至关重要的。工作生活在一个团结和谐、相互信任的环境里,就会心情舒畅,精神愉悦,就可以集中精力做事情,一心一意干事业。我们所倡导的“真情”,不是相互之间的吹捧、逢迎和所谓的礼尚往来,而是要互敬互信、互助互补、互警互醒。如果发现了问题,我们要以同志式的态度开展积极的思想斗争,分清是非曲直,互相帮助改正,切不可听之任之。

处理事情要讲究合情。纪检监察工作是一项政治性、政策性很强的工作,必须严格依纪依法处理。但由于各地经济社会发展情况不一,因此必须正确处理合法、合情、合理三者之间的关系。要把合法作为前提。要讲求综合效果。要通过查办案件,最大限度地达到教育保护干部的目的。要始终坚持正确的执纪导向,把原则的坚定性与方法的灵活性结合起来,最大限度地调动和保护干部干事创业的积极性。要讲实事求是。要在坚持从严治党方针的基础上,坚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开展工作要摸准实情。工作定位是否准确、措施是否得力、成效是否显著,在一定程度上取决于对实情的了解、把握和运用。如果实情摸不准,就会盲目决策,贻误战机,就难以完成工作任务,更难以创造出工作经验。做好新形势下的纪检监察工作,必须坚持务实际、办实事、求实效。具体做到以下四点,即“吃透上情,掌握下情,学习左右,善于总结”。

应对问题要当感冷情。《菜根谭》中讲道:“冷静观人,冷耳听语,冷情当感,冷心思理”。意思就是应当用冷静的眼光观察人,用冷静的耳朵听言谈,用冷静的心态处理事情,用冷静的头脑思考问题。可以说,冷静是含蓄克制的良好修养,是高超的领导艺术,是成熟的政治风范,也是纪检监察干部必备的基本素质。在案件调查中,沉着应对,机智反应,及时捕捉被调查对象的情绪变化和思想波动,对症施策,突破案件;在定性量纪上,客观公正,准确恰当,不带个人主观偏见,既不夸大,也不缩小。要时刻保持清醒的头脑,守得住信念、耐得住诱惑,不利令智昏、不迷失方向。正确对待自身的得失苦乐、进退留转,养成积极向上、理性平和、豁达开朗、开放包容的良好心态。

(作者 许力夫 系江苏省宜兴市委常委、市纪委书记)

第五篇:人生感悟:人生三宝八招七情六不可

人生感悟:人生三宝、八招、七情、六不可

人生三宝

说话三宝:请、谢谢、对不起; 处世三宝:谦虚、礼貌、赞叹; 教养三宝:安静、慈祥、沉稳; 家庭三宝:喜欢、幽默、体贴; 客厅三宝:书橱、盆花、壁画; 饮食三宝:均衡、节制、感恩; 健康三宝:步行、少欲、气和; 学问三宝:活用、广博、实在; 学习三宝:谛听、接受、思维; 交友三宝:诚信、正直、贡献; 人心三宝:真实、善良、宽容;

女士三宝:青春、健美、气质; 男士三宝:英武、信德、才能; 与上级处三宝:服从、忠贞、说是;

幸福三宝:吃得下、睡得着、笑得开; 解决问题三宝:面对、处理、放下; 人生重要之三为:朋友、健康、事业!

人生八招

一、结交两种人:良师,益友。

二、配备两个医生:运动,善食

三、多吃两样东西:吃苦,吃亏。

四、培养两个习惯:看好书,听演讲。

五、坚持两项原则:做人让人感动,做事让人放心。

六、追求两个一致:兴趣和事业一致,爱情和婚姻一致。

七、记住两个秘诀:健康秘诀在早上,成功秘诀在晚上。

八、争取两个极致:把潜力发挥到极致,把生命延续到极致。

人生七情 最难断的是感情;最难求的是爱情;最难还的是人情;最难得的是友情;最难分的是亲情;最难找的是真情;最可爱的是微笑的表情!

人生六不可 有一种东西不可欺骗,那就是感情;有一种东西不可愚弄,那就是真诚;有一种东西不可缺少,那就是友情;有一种东西不可言传,那就是思念;有一种东西不可原谅,那就是背叛;有一种东西不可拯救,那就是绝望。

亲爱的好朋友,看了这篇日志后,请劳驾您点击一下该日志框右边、下边精彩广告图标推广信息,您也将欣赏到更多更精彩的自己需要的购物信息和知识!对于您的支持深表感谢!欢迎您加博友

下载中医“七情”是指什么及如何运用七情疗法(最终五篇)word格式文档
下载中医“七情”是指什么及如何运用七情疗法(最终五篇).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中医八大特色疗法

    中医八大特色疗法 中医针刺 针灸 针灸作为我国古老的保健疗法,因其显著的疗效,已经在世界各地广为人们所接受。它是根据中医理论,采用毫针对人体的俞穴进行直接的刺激,对增强身......

    小儿推拿是中医的一种传统疗法

    小儿推拿是中医的一种传统疗法,在儿科中应用比较广泛。它通过一些特定的手法作用于患儿体表的特定部位,以调整机体的生理和病理状态。因此,小儿推拿可以用来治疗小儿发烧、腹泻......

    高血压的中医特色疗法

    高血压的中医特色疗法 王定远1 池建淮2 弋龙江1 (1. 安徽中医学院08级研究生230038;2. 安徽中医学院护理学院230038) 摘要:高血压病本身可以引起一系列症状,降低患者的生活质......

    康复理疗科中医主要特色疗法

    康复理疗科中医特色疗法 1、针灸:针灸疗法是祖国医学中的一门重要学科,对多种慢性病有很好疗效。 适应症:颈椎病、骨质增生、肩周炎等各种颈肩腰腿痛及神经系统病变。 禁忌症:出......

    2014年安阳滑县医疗卫生考试指导中医学重点难点解析:病因之七情

    2014年安阳滑县医疗卫生考试指导中医学重点难点解析:病因之七情 中公教育事业单位考试网为考生打造中医学重点难点解析,帮助考生们掌握笔试重知识点,把握考试关键迈向成功! 七......

    感悟——中医特色疗法和防病保健学

    感悟——中医特色疗法和防治保健学 1. 中医、中药防治疾病的特色和优势(具体体现的内容、方面) 2.中医防病治病保健的具体措施和方法 3.简略描述补气、补血、补阴、补阳的方剂......

    什么是沙盘游戏疗法

    京师博仁(北京)信息科技有限公司什么是沙盘游戏疗法 箱庭疗法(sandspiel,sandplay therapy)又称沙盘游戏疗法或心理沙盘疗法,是目前国际上具有重要影响的心理治疗技术之一,起源于......

    精神文明建设是指什么

    、精神文明建设是指什么?(P103) 1一.思想道德建设(重要内容、中心环节) 2.教育、科学、文化建设(基础工程)P104 二、为什么要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 1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社会是经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