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历届党代会
1978年12月召开的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重新确立“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作出了把工作重点转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上来的战略决策。
党的十二大提出“计划经济为主,市场调节为辅”原则。随后,十二届三中全会通过《中共中央关于经济体制改革的决定》,指出我国实行的是有计划的商品经济。
1987年10月,党的十三大指出新的经济运行机制,总体上来说应当是“国家调节市场,市场引导企业”的机制。
党的十四大明确提出,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随后,十四届三中全会通过《中共中央关于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若干问题的决定》,勾画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基本框架,制订了继续深化改革的总体蓝图。经济体制改革进入全局性整体推进的新阶段。
1997年9月召开的党的十五大提出,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共同发展,是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一项基本经济制度。1998年10月,十五届三中全会通过《中共中央关于农业和农村工作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这是一次贯彻落实党的十五大提出的战略部署的重要会议,对于开创我国农村和农村工作新局面具有重大意义。
继党的十六大提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和建成完善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战略部署后,十六届三中全会审议通过《中共中央关于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若干问题的决定》,明确提出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目标、任务、指导思想和原则。以此为起点,经济体制改革踏上建成完善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新征程。
党的十七大对未来5年和更长时期的深化经济体制改革作出重要部署,提出要在“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方面取得重大进展”,“要深化对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规律的认识,从制度上更好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
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以推进农村改革与发展为主题。此前,中共中央政治局召开会议强调,当前,国际形势继续发生深刻变化,我国改革发展进入关键阶段。我们要抓住和用好重要战略机遇期,胜利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就要更加自觉地把继续解放思想落实到坚持改革开放、推动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上来,毫不动摇地推进农村改革发展。
第二篇:历届党代会
一、中共上海交通大学第一次代表大会(1960年3月6日~7日)
这次大会是上海交通大学建立后(1959年7月31日国务院批准交通大学上海、西安部分独立建校,此前交通大学曾于1955、1956、1958年召开过3次党员代表大会)的首次中共党员代表大会。大会的主要任务是检查和总结过去两年来的工作,制定今后任务,选举新的常委会。党委书记谢邦治作了开幕词和大会总结,党委副书记邓旭初作了工作报告,16位代表发言介绍工作经验。大会通过决议,确定今后的基本任务是高举毛泽东思想的红旗,进一步加强党的领导,密切联系群众,为工农业战线上的技术革新和技术革命,为迅速攀登世界科学高峰,为国家多快好省地培养又红又专的高质量的科学技术干部作出最大贡献。
出席会议的正式代表140人,列席代表48人。会议选举产生新的党委会委员28人,党委常委7人;选举谢邦治担任党委书记,余仁、张华、邓旭初任副书记。
二、中共上海交通大学第二次代表大会
(1962年12月28日~30日)
中共上海交大在徐汇校区体育馆二楼召开第二次党代会。这次大会是学校转为国防工业院校近两年后(1961年2月划归国防科委)召开的。会议的主要任务是根据党的八届十中全会精深,检查学校第一次党代会以来近三年的工作,总结经验,统一思想,认清形势,明确任务,选举新的党委会和出席上海市第三届党代会的代表。党委副书记余仁代表党委作了工作报告,总结成绩,指出不足,提出全校的主要任务是加速培养政治质量好、技术专业好、身体健康的高质量的国防工程技术干部。
参加大会的正式代表287人,列席代表50人;选举产生了党委委员20人,党委常委7人,余仁、张华、邓旭初、苏宁等4人担任副书记(1962年4月谢邦治调离交大,书记暂缺)。
三、中共上海交通大学第三次代表大会(1964年4月24日~29日)
大会的主要任务是在总结检查“五反”运动的基础上,讨论和确定学校进一步革命化,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努力办好社会主义大学。党委副书记张华、邓旭初分别作了工作报告,余仁作了大会总结。大会通过决议,宣布学校“五反”运动结束,今后学校中心工作是加强党的建设,高举毛泽东思想红旗,认真贯彻“少而精”的原则,为社会主义的国防建设和经济建设培养出德智体全面发展的科学技术干部。
出席会议的正式代表199人,列席代表49人,会议选举了新的党委会21人,常委委员9人,余仁任代理书记,张华、邓旭初、苏宁任副书记。
四、中共上海交通大学第四次代表大会(1973年7月12日~14日)
这是文革当中为恢复建立党委而召开一次党代会。1972年11月,上海市委批准成立交大党的核心小组,在党委成立前行使党委权力。为正式恢复党委,学校召开党代会,党的核心小组组长杨恺向大会作了工作报告,14个单位交流了经验,22人在会上作了发言。
共有764名正式党员参加此次大会,大会还邀请了224名群众代表列席大会;大会选举了第四届党委委员22人,由杨恺任党委书记,工宣队团长陈杏全、工宣队政委李文波任党委副书记。明确党委负责全校工作和党务工作;校革委会行使行政权力;工宣队在党委领导下发挥政治作用,以保证党的一元化领导。
五、中共上海交通大学第五次代表大会(1981年2月26日~28日)
这是在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呼唤科教春天到来的形势下召开的一次会议。市委书记夏征农、副市长兼教卫办主任杨恺到会讲话。党委书记邓旭初代表上届党委作工作报告,副书记夏平代表纪律检查委员会作了关于执行《关于党内政治生活的若干准则》的报告。大会认真总结了粉碎四人帮以来党委执行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党的路线方针取得的可喜成绩和存在的问题;明确学校今后的任务是坚持以教学为中心,切实加强和改善党的领导,认真抓好思想政治工作,逐步改革领导、管理体制,尽快提高教学、学术、管理水平,使交大向理工管方向发展,把交大建成成适应四个现代化建设要求的第一流大学。
共有正式代表387人出席会议,大会差额选举产生了新的党委委员23人,纪委委员15人。新一届党委和纪委分别召开第一次全体会议,选举常委9人,邓旭初任党委书记,刘克、陆中庸任党委副书记;选举陆中庸兼任纪委书记。
六、中共上海交通大学第六次代表大会(1992年5月29-30日)
这次会议是在邓小平同志南方讲话精神和浦东开发的激励下召开的一次深入解放思想、继续前进的大会。党委书记何友声代表第五届党委作《团结鼓劲,深化改革,为把上海交大办成社会主义第一流大学而奋斗》的工作报告,纪委书记杜年玲作《发挥纪检职能,加强党风廉政建设,为把我校办成社会主义第一流大学保驾护航》的工作报告。国家教委副主任朱开轩,上海市委常委、组织部部长罗世谦和市教卫党委书记刘克到会讲话。会议通过决议,要求新一届党委和各级党组织认真学习贯彻邓小平同志视察南方重要谈话精神,落实大会提出的各项任务,同心同德,振奋精神,艰苦奋斗,深化改革,为把交大建设成为社会主义第一流大学而奋斗。
参会的有正式代表266位,列席代表46位。会议选出23人为党委委员,11人为纪委委员。新一届党委和纪委分别召开第一次全体会议,选举常委7人,王宗光为党委书记,徐凤云、蒋秀明为副书记;纪委选举徐凤云为纪委书记。
七、中共上海交通大学第七次代表大会(1998年1月18日-22日)
这次大会是在党的十五大召开之后我国改革开放和社会发展进入快速发展时期召开的,是世纪之交,承前启后,继往开来的大会。党委书记王宗光书记向大会作了《抓住机遇,开拓进取,为创建世界一流大学而努力奋斗》的工作报告,确定了“创建世界一流大学”的跨世纪奋斗目标,提出了从“九五”到“十五”期间学校建设发展的基本要求,作出了“三年有标志,五年大变样,十年创一流”的战略部署。会议提出要实现一流目标必须采取“高起点、超常规、跨越式”发展战略。
参会的有正式代表275位,列席代表90位。23人当选党委委员,11人当选纪委委员。新一届党委和纪委分别召开第一次全体会议,选举常委9人,王宗光继续担任党委书记,陶爱珠、潘永华、陈龙三人任副书记;纪委选举王永华为纪委书记。
八、中共上海交通大学第八次代表大会(2004年12月28日-29日)
这是一次在我国跨入新世纪新阶段,学校改革发展进入一个新的关键时期召开的重要大会。上海市科教党委书记李宣海出席大会开幕式。党委书记马德秀代表第七届委员会作题为《振奋精神,开拓创新,为加快建设世界一流大学的进程而努力奋斗》的报告。王永华代表纪委作题为《全面推进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为学校改革、发展、稳定提供政治保证》的报告。会议代表通过分组讨论,审议并通过关于党委、纪委工作报告的决议。大会提出,要坚定不移的贯彻实施人才强校主战略、国际化战略、交叉集成战略、服务社会战略、加快闵行校区战略,力争到2010年若干学科达到世界先进水平,为建设综合性、研究型、国际化的世界一流大学打下坚实的基础;到21世纪中叶,全面实现建成世界一流大学的历史性奋斗目标。
共有294名代表出席大会,会议选举党委委员27人,纪委委员11人。新一届党委和纪委分别召开第一次全体会议,选举常委13人,马德秀为党委书记,苏明、潘敏、郑成良为党委副书记;纪委选举潘国礼为纪委书记。
第三篇:中共历届党代会
历届党代会
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1921年7月23日至31日 上海→南湖)
1920年夏至1921年春,随着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广泛传播,中国工人运动的蓬勃兴起,作为两者结合产物的中国共产党早期组织,在上海、北京、武汉、长沙、济南、广州以及赴日、旅欧留学生中相继成立,建党条件基本成熟,召开全国代表大会也在建党骨干中开始酝酿。
讨论并通过《中国共产党的第一个纲领》,确定了党的名称、奋斗目标、基本政策、提出了发展党员、建立地方和中央机构等组织制度,兼有党纲和党章的内容,是党的第一个正式文献。
一大召开标志着中国共产党的正式成立,照亮了中国革命的前程。这是近代中国社会进步和革命发展的客观要求,是开天辟地的大事变。自从有了中国共产党,中国革命的面目就焕然一新了。
中国共产党第二次全国代表大会(1922年7月16日至23日 上海)
大会分析了国际形势和中国社会政治经济状况,讨论了党的任务,通过了9个决议案。
大会根据世界革命形势和中国政治经济状况,制定了党的最高纲领和最低纲领。大会宣言指出,中国共产党是中国无产阶级政党,它的目的是要组织无产阶级,用阶级斗争的手段,建立劳农专政的政治,铲除私有财产制度,渐次达到一个共产主义的社会。这是党的最终奋斗目标,是党的最高纲领。为了实现党的最高纲领,大会提出在目前历史条件下的最低纲领,这就是:消除内乱,打倒军阀,建设国内和平;推翻国际帝国主义的压迫,达到中华民族完全独立;统一中国为真正的民主共和国。
中共二大正确地分析了中国的社会性质,中国革命的性质、对象、动力和前途,指出了中国革命要分两步走,在中国近代史上第一次明确地提出了彻底的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纲领,为中国各民族人民的革命斗争指明了方向,对中国革命具有重大的深远的意义。
中国共产党第三次全国代表大会(1923年6月12日至20日 广州)
大会的主要议程有三项:
一、讨论党纲草案;
二、讨论同国民党建立革命统一战线问题;
三、选举党的中央执行委员会。中心议题是讨论与国民党合作、建立革命统一战线的问题。
大会接受了共产国际关于中国共产党同中国国民党进行合作的指示,通过了《关于国民运动及国民党问题的议决案》、《中国共产党第三次全国代表大会宣言》等文件。这些文件的中心思想是,党在现阶段“应该以国民革命运动为中心工作”,共产党员以个人身份加入国民党,采取党内合作的形式,同国民党建立联合战线,以完成反帝反封建的国民革命的重要任务。文件还规定了要保持中国共产党在政治上的独立性的一些原则。
党的三大之后,在中国共产党的推动下,孙中山先生对国民党进行了改组,确定了联俄、联共、扶助农工的三大政策,召开了国共合作的国民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第一次国共合作正式建立,全国掀起了声势浩大、轰轰烈烈的反帝反封建的革命群众运动,胜利地举行了北伐战争,促进了中国革命的高涨。但是,大会对于无产阶级领导权问题、农民问题和军队问题没有给以应有的重视。
中国共产党第四次全国代表大会(1925年1月11日至22日 上海)
国民党一大的召开,标志着第一次国共合作的正式形成。但是,国共合作并非一帆风顺。
党的四大最重要的贡献是第一次明确提出了无产阶级在民主革命中的领导权和工农联盟问题。《对于民族革命运动之议决案》明确指出:“无产阶级的政党应该知道无产阶级参加民族运动,不是附属资产阶级而参加,乃以自己阶级独立的地位与目的参加”。“无产阶级是最有革命性的阶级”。所以,民主革命“必须最革命的无产阶级有力的参加,并且取得领导的地位,才能够得到胜利”。关于工农联盟,《对于农民运动的议决案》阐明了农民是无产阶级同盟军的原理,强调了农民在中华民族革命中的重要地位,指出:如果不发动农民起来斗争,无产阶级的领导地位和中国革命的成功是不可能取得的。此外,大会对中国民主革命的内容作了较完整的规定,指出在“反对国际帝国主义”的同时,既要“反对封建的军阀政治”,又要“反对封建的经济关系”,这表明,此时党已把新民主主义革命基本思想的要点提出来了。
党的四大作出的各项正确决策,为大革命高潮的到来作了政治上、思想上和组织上的准备。此后,全国的革命形势迅速发展,工人运动风起云涌,农民运动轰轰烈烈,大革命的高潮来临了。中国共产党第五次全国代表大会(1927年4月27日至5月9日 武汉)
1927年蒋介石发动四一二反革命政变,大肆屠杀共产党人和革命群众,大革命遭到了局部的严重失败。此后,全国形成了三个政权,即原来的北洋军阀政府,上海、南京的蒋介石反革命政权和武汉国民政府。党的五大就是在这种非常状态下召开的。全体党员期望这次大会能正确判断当前局势,回答大家最为关注的如何从危急中挽救革命的问题。
陈独秀作了《政治与组织的报告》,涉及中国各阶级、土地、无产阶级领导权、军事、国共两党关系等11个问题。报告既没有正确总结经验教训,又没有提出挽救时局的方针政策,反而为过去的错误进行辩护,继续提出一些错误主张。
党的五大虽然批评了陈独秀的错误,但对无产阶级如何争取领导权,如何领导农民进行土地革命,如何对待武汉国民政府和国民党,特别是如何建立党的革命武装等迫在眉睫的重大问题,都未能作出切实可行的回答,因此,难以承担在生死存亡的危急关头挽救大革命的重任。而真正结束中央所犯的右倾机会主义错误,制定正确的土地革命和武装起义方针,是在3个月后的八七会议上完成的。
中国共产党第六次全国代表大会(1928年6月18日至7月11日 苏联 莫斯科)
1927年大革命失败后,中国共产党开始走上了独立领导中国革命的道路。在关于中国社会性质以及革命性质、对象、动力、前途等关系革命成败的重大问题上,迫切需要召开一次党的全国代表大会认真加以解决。
六大认真地总结了大革命失败以来的经验教训,对有关中国革命的一系列存在严重争论的根本问题,作出了基本正确的回答。它集中解决了当时困扰党的两大问题:一是在中国社会性质和革命性质问题上,指出现阶段的中国仍是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引起中国革命的基本矛盾一个也没有解决,现阶段的中国革命依然是资产阶级性质的民主主义革命。二是在革命形势和党的任务问题上,明确了革命处于低潮,党的总路线是争取群众,党的中心工作不是千方百计地组织暴动,而是做艰苦的群众工作,积蓄力量。这两个重要问题的解决,基本上统一了全党思想,对克服党内存在的“左”倾情绪,实现工作的转变,起了积极的作用。
由于历史发展的局限性,党的六大对中国革命的特点、中国革命的中心问题、中国革命的敌人、党的工作重心等问题认识不足,但这仍然不能掩盖党的六大本身主要方面和路线的正确性。
中国共产党第七次全国代表大会(1945年4月23日至6月11日 延安 杨家岭)
在抗日战争即将取得胜利的前夜,1945年4月23日至6月11日,中国共产党第七次全国代表大会在延安召开。
毛泽东致《两个中国之命运》的开幕词。毛泽东向大会提交了《论联合政府》的书面政治报告,并就报告中的一些问题以及其他问题作了长篇口头报告。
七大的一个重大历史功绩是确定了党的政治路线,即“放手发动群众,壮大人民力量,在我党的领导下,打败日本侵略者,解放全国人民,建立一个新民主主义的中国。”这条政治路线阐明了全党全国人民的奋斗目标是打败日本侵略者,建立一个新民主主义的中国;阐明了为实现这一奋斗目标,就要放手发动群众,壮大人民力量;阐明了加强党的领导是革命取得胜利的关键。
毛泽东指出:“没有中国共产党的努力,没有中国共产党人做中国人民的中流砥柱,中国的独立和解放是不可能的,中国的工业化和农业近代化也是不可能的。”为加强党的领导,毛泽东号召全党要发扬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作风,和人民群众紧密地联系在一起的作风,自我批评的作风。这是党的优良传统,也是区别于其他非无产阶级政党的显著标志。
七大是中国共产党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极其重要的一次、也是最后一次代表大会。它总结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20多年曲折发展的历史经验,制定了正确的路线、纲领和策略,克服了党内的错误思想,使全党特别是党的高级干部对于中国民主革命的发展规律有了比较明确的认识,从而使全党在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的基础上达到了空前的团结。这次大会作为“团结的大会、胜利的大会”而载入史册。它为党领导人民去争取抗日战争的胜利和新民主主义革命在全国的胜利,奠定了政治上、思想上和组织上的深厚基础。党的七大另一个重大历史性贡献是将毛泽东思想写在了党的旗帜上,确立毛泽东思想为党的指导思想并写入党章。
中国共产党第八次全国代表大会(1956年9月15日至27日 北京)
大会对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以后国内的主要矛盾作出了科学的判断;确定了政治、经济、文化和外交工作的一系列方针;提出了执政党建设的问题,强调要坚持民主集中制和集体领导制度,反对个人崇拜,发展党内民主,加强党和群众的联系。
中国共产党第九次全国代表大会(1969年4月1日至24日在北京)
大会通过的《中国共产党章程》对八大党章作了错误修改。九大使“文化大革命”的错误理论和实践合法化,在思想上、政治上、组织上的指导方针都是错误的。
中国共产党第十次全国代表大会(1973年8月24日至28日在北京)
十大继续了九大的“左”倾错误。
中国共产党第十一次全国代表大会(1977年8月12日至18日)
这次大会,是在揭批江青集团进一步深入,各方面工作得以恢复和整顿,广大群众渴望对“文化大革命”及其以前的“左”倾错误进行全面清理、拨乱反正的情况下召开的。
华国锋代表中央向大会作了政治报告,主要内容是:第一,总结了同江青反革命集团的斗争。宣告“文化大革命”以粉碎“四人帮”为标志而结束。第二,继续强调“以阶级斗争为纲”,第三,重申在本世纪内把我国建设成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是新时期党的根本任务。
11.3 全会的中心议题是根据华国锋主席的指示讨论把全党的工作重点转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上来。第一,全会实现了思想路线的拨乱反正。全会冲破了党的指导思想上存在的教条主义和个人崇拜,批评了“两个凡是”的方针,高度评价了关于真理标准问题的讨论,指出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是党的思想路线的根本原则,从而重新确立了马克思主义的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第二,全会恢复了党的民主集中制的传统。第三,全会作出了实行改革开放的新决策,启动了农村改革的新进程。第四,全会开始了系统地清理重大历史是非的拨乱反正。全会认真地讨论了“文化大革命”中发生的一些重大政治事件,也讨论了“文化大革命”前遗留下来的某些历史问题。十一届三中全会是建国以来我党历史上具有深远意义的历史转折。确定了解放思想、开动脑筋、实事求是、团结一致向前看的指导方针。三中全会重新确立了马克思主义的政治路线。全会果断地停止使用“以阶级斗争为纲”的口号,作出了把工作重点转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上来的战略决策;提出了要注意解决好国民经济重大比例严重的失调的要求。三中全会还重新确立了马克思主义的组织路线。
11.6《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对建国三十二年来党的重大历史事件特别是“文化大革命”作出了正确的总结,科学地分析了在这些事件中党的指导思想的正确和错误,分析了产生错误的主观因素和社会原因实事求是地评价了毛泽东同志在中国革命中的历史地位,充分论述了毛泽东思想作为我们党的指导思想的伟大意义。肯定了三中全会以来逐步确立的适合我国情况的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正确道路,进一步指明了我国社会主义事业和党的工作继续前进的方向。
中国共产党第十二次全国代表大会(1982年9月1日至11日在北京)
为了总结过去6年的历史性胜利,进一步肃清十年内乱所遗留的消极后果,全面开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局面,确定继续前进的正确道路、战略步骤和方针政策,胡耀邦代表第十一届中央委员会向大会作了《全面开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局面》的报告。报告共分6个部分:(1)历史性的转变和新的伟大任务;(2)促进社会主义经济的全面高涨;(3)努力建设高度的社会主义精神文明;(4)努力建设高度的社会主义民主;(5)坚持独立自主的对外政策;(6)把党建设成为领导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的坚强核心。报告系统地总结了党的历史经验和新取得的经验,提出了党在新时期的总任务,这就是:团结全国各族人民,自力更生,艰苦奋斗,逐步实现工业、农业、国防和科学技术的现代化,把我国建设成为具有高度文明、高度民主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报告从经济建设、思想建设、政治建设和党的建设等方面,完整系统地提出了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的纲领和各项方针政策。
中共第十二次全国代表大会的胜利召开,标志着党成功地实现了具有重大历史性意义的伟大转变。它开始把中国带入建设有 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的新的政治轨道,并以全面开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局面而永远载入史册。
中国共产党第十三次全国代表大会(1987年10月25日至11月1日在北京)
党明确认识到我国正处于社会主义的初级阶段,在此基础上寻找出了一条符合中国国情的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为了继续发展这种良好的局面和深化改革,中共中央决定召开党的十三大。
报告共分7个部分:(1)历史性成就和这次大会的任务;(2)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和党的基本路线;(3)关于经济发展战略;(4)关于经济体制改革;(5)关于政治体制改革;(6)在改革开放中加强党的建设;(7)争取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新胜利。报告指出,这次大会的中心任务是加快和深化改革。改革开放是振兴中国的唯一出路,是人心所向,是大势所趋,不可逆转。报告第一次系统地阐述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理论,并指出我国目前正处在社会主义的初级阶段。这个阶段的任务是,逐步摆脱贫穷、落后,由农业人口占多数的手工劳动为基础的农业国,逐步变为非农业人口占多数的现代化工业国;由自然经济、半自然经济占很大比重变为商品经济高度发达。根据这个理论,报告明确提出了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这就是:领导和团结各族人民,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自力更生,艰苦创业,为把我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而奋斗。这条基本路线,可以概括为“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即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改。它是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路线的继续、丰富和发展,是符合我国国情的精辟的理论阐释。据此,报告分别提出了发展经济战略、经济体制改革、政治体制改革、改革开放中的党的建设、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等诸方面的基本方针。此外,报告还规定了6个方面的长远性指导方针。
中国共产党第十四次全国代表大会(1992年10月12日至18日在北京)
1992年初,邓小平同志视察了我国南方,就坚定不移地贯彻执行党的基本路线,坚持走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抓住有利时机,加快改革开放步伐,集中精力把经济建设搞上去等一系列重大问题,发表了重要谈话,把我国的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推进到一个新的发展阶段。为了总结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14年的实践经验,确定今后一个时期的战略部署,加快改革开放步伐,把经济建设搞上去,中国共产党召开了第十四次全国代表大会。
江泽民同志代表第十三届中央委员会向大会作了题为《加快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步伐,夺取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更大胜利》的报告。报告分为4部分:(1)14年伟大实践的基本总结;(2)九十年代改革和建设的主要任务;(3)国际形势和我们的对外政策;(4)加强党的建设和改善党的领导。
十四大作出了三项具有深远意义的决策:第一,抓住机遇,加快发展的决策和战略部署。第二,确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改革目标。十四大在党的历史上第一次明确提出了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目标模式。把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和市场经济结合起来,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这是我们党的一个伟大创举。第三,确立了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在全党的指导地位。这是十四大最突出的特点和最重要的贡献。
14.4 《中共中央关于加强党的建设几个重大问题的决定》
中国共产党第十五次全国代表大会(1997年9月12日至18日在北京)
主题是:高举邓小平理论伟大旗帜,把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全面推向二十一世纪。大会通过决议,把邓小平理论确立为中国共产党的指导思想并写入党章,明确规定中国共产党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作为自己的行动指南。
该报告共分10部分:
一、世纪之交的回顾和展望;
二、过去五年的工作;
三、邓小平理论的历史地位和指导意义;
四、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和纲领;
五、经济体制改革和经济发展战略;
六、政治体制改革和民主法制建设;
七、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文化建设;
八、推进祖国和平统一;
九、国际形势和对外政策;
十、面向新世纪的中国共产党。
中国共产党第十五次全国代表大会高举邓小平理论伟大旗帜,总结了我国改革和建设的新经验,把邓小平理论确定为党的指导思想,把依法治国确定为治国的基本方略,把坚持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坚持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确定为我国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经济制度和分配制度。党和十五大对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事业的跨世纪发展作出了全面部署。中国共产党第十六次全国代表大会(2002年11月8日至14日在北京)
大会的主题是:高举邓小平理论伟大旗帜,全面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继往开来,与时俱进,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为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而奋斗。
江泽民同志代表第十五届中央委员会向大会作了题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的报告。报告共分十个部分:
一、过去五年的工作和十三年的基本经验;
二、全面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
三、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
四、经济建设和经济体制改革;
五、政治建设和政治体制改革;
六、文化建设和文化体制改革;
七、国防和军队建设;
八、“一国两制”和实现祖国的完全统一;
九、国际形势和对外工作;
十、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
16.3 《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若干问题的决定》
一、我国经济体制改革面临的形势和任务;
二、进一步巩固和发展公有制经济,鼓励、支持和引导非公有制经济发展;
三、完善国有资产管理体制,深化国有企业改革;
四、深化农村改革,完善农村经济体制;
五、完善市场体系,规范市场秩序;
六、继续改善宏观调控,加快转变政府职能;
七、完善财税体制,深化金融改革;
八、深化涉外经济体制改革,全面提高对外开放水平;
九、推进就业和分配体制改革,完善社会保障体系;
十、深化科技教育文化卫生体制改革,提高国家创新能力和国民整体素质;
十一、深化行政管理体制改革,完善经济法律制度;
十二、加强和改善党的领导,为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而奋斗。
16.4《关于加强党执政能力建设的决定》
16.5 十一五规划 分十个部分,分别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推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促进区域协调发展,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深化体制改革和提高对外开放水平,深入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和人才强国战略,推进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团结起来为实现“十一五”规划而奋斗。
16.6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性和紧迫性;指导思想、目标任务和原则;坚持协调发展,加强社会事业建设;加强制度建设,保障社会公平正义;建设和谐文化,巩固社会和谐的思想道德基础;完善社会管理,保持社会安定有序;激发社会活力,增进社会团结和睦;加强党对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领导;
中国共产党第十七次全国代表大会(2007年10月15日至21日 北京)
17.2《关于深化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的意见》和《国务院机构改革方案》 17.3《中共中央关于推进农村改革发展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
17.4《中共中央关于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党的建设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 17.5《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的建议》
第四篇:历届党代会
一大
大会确定党的名称为“中国共产党”,规定党的奋斗目标是:“以无产阶级革命军队推翻资产阶级”,“采用无产阶级专政,以达到阶级斗争的目的——消灭阶级”,“废除资本私有制”。大会确定了党成立后的基本任务。党的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宣告了中国共产党的正式成立。
二大
大会分析了国际形势的基本特点,阐明了中国社会性质,中国革命的性质、对象、动力和前途,制定了党的最高纲领和最低纲领。大会在中国近代史上第一次明确地提出了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纲领,并且指出要通过民主革命为实现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创造条件,这是党对中国革命认识的一个新的重大突破。大会通过了《中国共产党章程》,对党员条件、党的各级组织和党的纪律作了具体规定。
三大
大会的中心议题是国共合作问题。大会正式决定和国民党合作,共产党员以个人名义加入国民党,建立民主革命的统一战线。同时大会又强调指出,在国共合作中,共产党必须保持政治上和组织上的独立性,努力加强对工人运动的领导。大会制定的革命统一战线的方针政策,促进了第一次国共合作的形成,为动员和组织全国人民进行反帝反封建的革命斗争,创造了重要条件。
四大
大会着重讨论了无产阶级在民族革命运动中的地位,以及为了参加这一运动,党在组织方面和群众工作方面如何准备的问题。提出了历次代表大会都没正式提出过的中国无产阶级在民主革命中的领导权问题和工农联盟问题,对中国民主革命的内容作了更加完整的规定,指出在“反对国际帝国主义”的同时,既要“反对封建的军阀政治”,还要“反对封建的经济关系”,“反对帝国主义工具之买办阶级”。这是党对中国革命问题认识的重大进步,在实际上丰富了新民主主义革命基本思想。
五大
党的五大是在“四・一二”政变发生后才半个月这样一个非常状态下召开的。大会批评了陈独秀的右倾错误,提出了无产阶级在民主革命中的领导权问题,提出了解决农民土地问题的主张,但对于当时夺取革命领导权所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均没有作出切合实际的回答。大会通过的土地问题决议是不彻底的,在会后也并未实施。这次代表大会实际上没有解决任何问题。没有能够在紧急关头担负起挽救革命的任务。
六大
由于国内处于严重的白色恐怖之下,在共产国际帮助下,这次大会在莫斯科召开。大会总结第一次国内革命战争失败以来的经验教训,在一系列存在严重争论的有关中国革命的根本问题上,作出了基本正确的回答,大体上统一了全党的思想。六大把工作中心从千方百计地组织暴动转动到从事长期的艰苦的群众工作,确定以争取群众作为党的首要任务,把“左”倾作为主要危险来反对,这是党的工作的一次重要转变。六大的路线基本上是正确的。七大
七大是在抗日战争胜利前夜召开的,大会正确分析了形势,指明抗战的前途和任务,制定了党的政治路线。把党在长期奋斗中形成的优良作风概括为三大作风,即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作风,和人民群众紧密联系在一起的作风,自我批评的作风。大会通过的党章,第一次明确规定以毛泽东思想作为我党的一切工作的指针。七大为夺取抗日战争的最后胜利和新民主主义革命在全国的胜利奠定了基础。它以“团结的大会,胜利的大会”载入史册。
八大
大会分析了我国生产资料私有制的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以后的形势,对国内的主要矛盾作出了科学的论断,明确指出,国内的主要矛盾已经不再是工人阶级和资产阶级的矛盾,而是人民对于经济文化迅速发展的需要同当前经济文化不能满足人民需要的状况之间的矛盾,全国人民的主要任务是集中力量发展社会生产力。八大的路线是正确的,但由于当时党对于全国建设社会主义的思想准备不足,没有能够在后来的实践中坚持下去。
十二大
大会是在经历了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端正了党的指导思想,又经历了十一届六中全会完成了党在指导思想上的拨乱反正之后召开的。邓小平在开幕词中提出走自己的道路,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是十二大的指导思想,也是整个新的历史时期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指导理论。大会提出了党在新的历史时期的总任务,提出了我国经济建设的战略目标、战略重点、战略步骤,同时提出努力建设高度的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和高度的社会主义民主,体现了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全面性,丰富和发展了科学社会主义。
十三大
十三大系统地阐述了关于社会主义初级阶级阶段的理论和党的基本路线,规定了三步走的经济发展战略部署,提出了加快和深化经济体制改革的任务和政治体制改革的目标。全会高度评价了邓小平在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党的路线的形成和发展中所作出的贡献。邓小平从十三大开始退出中央委员会和政治局常委,但他作为党和国家重大问题决策
人的地位和作用没有变。
十四大
十四大对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作了新的概括,分别从社会主义的发展道路、发展阶段、根本任务、发展动力、外部条件、政治保证、战略步骤,领导力量和依靠力量,以及完成祖国和平统一大业的战略构想等九个方面,作了系统的论述。明确提出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大会向全党提出用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武装全党的战略任务。
十五大
大会的主题是:高举邓小平理论伟大旗帜,把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全面推向21世纪。这次大会的灵魂,就是高举邓小平理论的伟大旗帜。它以这一点为标志载入史册。大会通过的党章修正案把邓小平理论确立为党的指导思想。这次大会阐明邓小平理论是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发展的新阶段,是我们整个事业和各项工作的指南。大会进一步论述中国现在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并制定了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纲领;强调把我们的事业全面推向21世纪,就是要抓往机遇,开拓进取,围绕经济建设这个中心,经济体制改革要有新的突破,政治体制改革要继续深入,精神文明建设要切实加强,各方面相互配合,实现经济和社会全面进步。这次大会是本世纪最后一次党代表大会。
十六大
这次大会的主题是:高举邓小平理论伟大旗帜,全面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继往开来,与时俱进,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为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而奋斗。
十七大
大会主题是: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继续解放思想,坚持改革开放,推动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为夺取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新胜利而奋斗。胡锦涛代表第十六届中央委员会向大会作了题为《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为夺取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新胜利而奋斗》的报告。大会的突出贡献,是对科学发展观的时代背景、科学内涵和精神实质进行了深刻阐述,对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提出了明确要求。
第五篇:细细品味历届党代会邮票
细细品味历届党代会邮票!
为热烈庆祝即将召开的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中国邮政定于10月18日发行《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纪念邮票。为了让大家更好的了解之前发行过的党代会相关邮票,小编特意搜集了之前中国邮政发行过的所有党代会题材邮票图稿供大家欣赏品鉴。
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邮政为中国共产党历届全国代表大会召开发行过9套14枚邮票,3枚小型张。
1956年11月10日,邮电部发行了纪37《中国共产党第八次全国代表大会》邮票一套3枚,面值0.28元。票面图案都是天安门、齿轮和农作物。这几枚邮票图案也符合20世纪50年代的国内政治形势和设计趋势。这套邮票发行量为1282.4万套,由于年代久远,收藏已不易。
中国共产党第九次和第十次全国代表大会在“文革”期间召开,未专门发行纪念邮票。
1977年8月22日,邮电部发行了J23《中国共产党第十一次全国代表大会》邮票一套3枚,面值0.24元。3枚邮票分别为“热烈庆祝党的第十一次全国代表大会胜利召开”、“永远高举毛主席的伟大旗帜”、“伟大的、光荣的、正确的中国共产党万岁”。该套邮票由万维生设计,共发行625万套。
1982年9月1日,党的十二大召开,邮政部门当天发行J86《中国共产党第十二次全国代表大会》纪念邮票一套1枚,面值0.08元。图案上半部为党徽和黄绿线条组成的阿拉伯数字“12”,意寓党的“十二大”,下面为天安门。邮票图案简洁明快,设计者为卢天娇,共发行869.66万套。
党的十三大于1987年10月25日开幕,邮政部门特别发行了J143《中国共产党第十三次全国代表大会》邮票一套1枚,面值0.08元。邮票上半部图案为初升的太阳,下面为飘扬的党旗。表明我党扬起崭新的旗帜,领导人民开始新的征程,这枚邮票的发行量为3189.65万枚。
1992年10月12日召开了党的十四大,邮电部门发行1992-13《中国共产党第十四次全国代表大会》纪念邮票一套1枚,面值0.20元。图案上半部为党徽,下半部为党徽投影组成阿拉伯数字“14”的高楼造型,代表党的“十四大”。表明我党领导现代化建设事业进入新的发展阶段,该票发行量为6361.7万枚。
1997年9月12日,党的十五大召开,邮电部门发行1997-14《中国共产党第十五次全国代表大会》纪念邮票一套1枚,面值0.50元。邮票图案为15面党旗环绕党徽组成光芒四射的太阳,15面党旗代表党的“十五大”,象征中国共产党如日中天,光芒普照大地,该票共发行3621.75万枚。
2002年11月8日,党的十六大开幕,国家邮政局改变了以往发行纪念邮票的做法,发行了2002-21《黄河壶口瀑布》金箔小型张1枚,面值8元。小型张采用影写版印刷,在130毫米×90毫米的画面上表现了气势宏伟的壶口瀑布,瀑布洪涛怒号,虎啸龙吟,如千军布阵,万马奔腾,呈现了“天开一堑势雄豪”的壮美景象。右侧“与时俱进,一往无前”八个字采用烫金凸压工艺,象征着全国人民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万众一心、奋发向上、勇往直前的精神风貌。此张发行量为1150万枚,发行后即受到集邮者喜爱,价格一路上涨。
党的十七大于2007年10月15日召开,国家邮政局发行2007-29《中国共产党第十七次全国代表大会》纪念邮票一套2枚,面值均为1.20元,同时发行小型张1枚,面值6元。小型张以“红色朝霞映神州”为背景,尽显喜气洋洋、蒸蒸日上的景象,党徽、华表、飞翔的和平鸽、腾空的火箭、现代化城市群组与人民大会堂穹顶的花环组合诸元素,寓意隽永,饱含深情,给人以无穷振奋之感。该套邮票共发行了1249.1万套,小型张发行量为989.96万枚。
2012年11月8日,党的十八大召开,中国邮政特发行《中国共产党第十八次全国代表大会》纪念邮票一套2枚,小型张1枚。邮票图名分别为“科学发展”和“继往开来”,小型张图名为“欢庆”。
该套纪念邮票背景为鲜艳的红旗和绚丽多彩的牡丹花,通过光芒万丈的太阳将两枚邮票融为一体。第一图以神舟飞船载人航天工程为主体元素,第二图以飞翔的鸽子和象征中国的长城为主体元素,寓意我们党的事业将继往开来,继续推进国家发展、促进社会繁荣,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而努力奋斗;小型张图案将雄伟壮丽的人民大会堂、庄严神圣的中国共产党党徽相结合,以火红的基调,象征吉祥如意的传统团花图案。
新邮将发
为热烈庆祝即将召开的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中国邮政定于10月18日发行《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纪念邮票。该套邮票包括2枚邮票和1枚小型张。邮票内容分别为“不忘初心”和“继续前进”;小型张内容为“筑梦”,邮票高度概括了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在党中央的正确领导下,谱写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光辉篇章。
套票
小全张小型张
大版